资源帝国 作者:蒹葭苍苍
第 309 章
于是,想了想之前张亚平说的三个国家,刘东头疼的摇了摇头:“不论是日本,还是英国,抑或者是美国。对于我们环亚船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选择。所以真要引进技术,这三个国家可以直接忽略。”
听到刘东这话,张亚平诧异的说到:“怎么不是好选择了?这三个国家在船舶制造行业当中,实力都能算是前三强。虽然日本人被限制了很多,但他们的坏水也不少,钻了太多的空子,真要说到民用船舶实力,甚至比美国人都还强。如果老板你不选择这三个国家的技术,那我们环亚船业,凭什么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多方技术组合
“要说到技术实力,这三家当中,除了美国能拍着胸脯说他什么都能造之外,还有谁能这样说?日本?还是英国?虽然我对船舶工业这一行的了解并不算是太多,但我也知道,日本船舶业,当初是靠人力成本起来的,至于英国,他们的实力是不错,但是这么多年来的经济衰退,最先进的船舶制造业技术,他们未必会有。别忘了,现在还有一个棒子,他们的船舶业,也很强大。”刘东说到。
韩国是在日本船舶业崛起以后,才跟着崛起的。到现在,在全世界货运轮船订单方面,实力也很强劲。但之前无论是刘东还是张亚平,都没有说引进韩国的技术。并不是刘东他们两人瞧不起棒子,厌恶他们,主要是他们的造船行业,要说实力是强大,但要说到技术,那就未必多么的强大了。完全是靠着国家的支持,还有一些机遇,才撑起来的。
就犹如当年日本船业兴起,要说到当年日本人的造船工业能力有多强大,那绝对是扯淡,不过是像现在的华夏一样,依靠廉价的人力成本,把这个市场给撑起来的。只不过到了现在,发展了那么多年,日本人已经开始向船舶高端行业前行,很多的船舶设备,他们已经把技术给吃透了。所以他们的技术力量,才有参考的价值。
但现如今的韩国,虽然发展的时间也不短,至少要比华夏要长那么一点,但他们也就在近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崛起的,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二三十年。虽然订单很多,并且整体行业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看起来也很强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能算得上是霸主。
可韩国不能和日本比,在二战的时候,日本就有一定的船舶建造能力,而那个时候的韩国,仅仅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已。完全没有任何的根基,而二战之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美国为了用日本来钳制华夏和苏联,并没有把日本打压得太狠,虽然军工方面,美国人是绝对不让日本人弄的,但是民用建造方面,美国人的尺度是放得相当宽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那种对别人狠,对自己同样狠的人,他们既然军事方面不能太过发展,那么就对民用方面发展迅速。船舶建造业,又是日本的传统项目,他们当然得在这方面上下功夫。所以,到现在日本发展出了高精尖的船舶技术,而韩国还仅仅是在做一些苦力。就像后世的华夏,号称是制造业第一强国,但要说到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个渣。现在的韩国,在船舶制造行业当中,情况其实也和后世的华夏差不多。
所以打一开始,刘东和张亚平就完全忽视了棒子。虽然现在棒子的船舶业,在他们国内都是支柱型产业,但内置不好,考虑都不用考虑。
“照老板你这意思一说,那现在全球造船行业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还能有几个国家?本来美国是一个好选择,但是老板你又把美国直接给忽略掉了,我都不知道该选哪个国家的技术了。”张亚平无奈的说到。
“其实,我们不能老是把目光看向那些强大的船舶工业国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实力强大,不代表技术就强大,韩国就是一个例子。但实力不强大,也不代表技术就不强大,就拿芬兰来说,你敢说他们的船舶制造业不强?”刘东问到。
“芬兰?难道老板你打算和他们合作?”听到刘东把他自己提出来的三个国家都放弃了,又提出一个国家来,张亚平就以为刘东看上了芬兰的技术。
但刘东听到张亚平这么说,依旧摇头说到:“芬兰的船舶制造业,的确相当有实力,但是他们擅长的东西,和我们需要的东西,完全就是两码事。他们擅长建造破冰船,这玩意我们拿来有什么用?是开到北极去?还是开到南极去?而且这个方面的船舶应用,产值又不大,我们环亚船业进去了,让芬兰人吃什么?”
“那总得选个国家的技术来用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总不能不引进技术了吧?”张亚平有些急切的问到。
如果在之前,张亚平对于环亚船业的关注程度,仅仅是好奇,那么现在,张亚平已经开始把自己当成环亚船业未来的经理了。既然是环亚船业的经理,那就不得不为环亚船业多做考虑,毕竟,他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工作主要成绩,都将会来自环亚船业。环亚船业发展好了,才有他风光的时候。所以,当刘东说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话之后,张亚平不得不急迫起来。
对于张亚平这话,老实说,刘东自己也很头疼。要说钱,他现在的环亚,是绝对不会缺乏的,再过几年,从苏联那边弄过来的钱,都不知道会有多少,而在这之后,还有日本人的钱,可以收割一次,所以论到资金富裕的程度,绝对可以和那些老牌财产媲美。
但有钱不代表就一定能有技术,就像后世的华夏,手里捏着那么多的美元,但华夏想要买技术,却有着种种的限制。那个时候的华夏,才会明白,钱再多,没有化成实际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说白了,美元不过是美国人印出来的一堆废纸,美国人认可这个纸的时候,他才能有购买力,美国人要耍流氓不认可,或者是弄出其他的限制手段,别人就只有抓瞎的份。毕竟,美国人有抢钱套装,你没那个实力,你就不能让他们屈服。
但既然张亚平都问到这个程度了,刘东也就只有把他脑子里面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给说出来:“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我看并不适合于我们环亚,我的打算是,多种方面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长处。”
“这不就是万国造么?那样弄出来的船,能行么?”听到刘东的话,张亚平差点忍不住鄙视起刘东来。
刘东的想法是很好,学习所有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但是这样的做法,在制造业并不是那么吃香。因为制造业,存在着很多种标准,美国的标准未必会适应于日本的标准,日本的标准也未必会适应于英国的标准,虽然大体上的船,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由于各自发展出来的核心技术,都不一样,这几十年各自闭关研究之后,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出现明显的分歧。
就算是华夏自己,当年虽然搞工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全盘引进苏联的技术,但现如今,如果把苏联的设备拿到国内来用,未必就适合华夏现如今的行情。就连同一种技术,分开发展几十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距,就更别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要把所有国家的长处都整合到一起,那难度未必会比自己从头开始研究差多少。
那样做,就相当于在战争年代,机枪用美国人的,步枪用俄国人的,然后坦克又用英国人的,再加上大炮用法国人的,怎么一个乱字能形容?单单是各种各样的子弹炮弹匹配,就足以把管后勤的人给愁死。如果真像刘东说的那样,基本上引进的那些技术,想要本土化,还必须要磨平各种棱角,甚至引进的那些技术,到时候很有可能,仅仅就能起到参考的作用。
刘东这话,哪里是在给他答案,这纯粹就是在添乱嘛。
看到张亚平那模样,刘东就知道张亚平在想着什么东西。但问题是现如今环亚船业,确确实实是不能全套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但凡有可行的办法,刘东都不会想到这样的歪招。
但很可惜,无论是美国人那边,还是日本人那边,甚至是英国人那边,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引进他们的技术。所以,刘东也就只有弄出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要不然,环亚船业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弄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船舶?
“万国造也就只有万国造了。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坏处,但单独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力量,对于我们环亚来说,是走不通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换一种思路,或许就能闯出一条路来。毕竟,我们背靠华夏,有着很大的成本优势,如果利用这个成本优势,迅速的把所有技术吃透,然后本土化,到时候未必不会形成竞争力。等到我们从最开始引进的技术当中,形成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技术,那到时候,这些技术就是我们的技术了,而不会再存在什么万国造的说法。”刘东说到。
“可那样做,真的太麻烦了,尤其是船舶制造行业,这一块牵连到的东西可不少,如果单单依靠我们环亚自己来吃透那些技术,那还不知道会用多少年的时间,十年,抑或者是二十年,甚至是更加长久的时间,而老板你不是说,我们环亚船业,必须要尽快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么?”张亚平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打消刘东那天真的念头。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万国造也能玩出花样
造船行业,可不比其他。在某些方面来说,基本上可以算是衡量某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主力行业。虽然那大多数都是在说军用大型舰只,而不是民用的,但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关联的。想要单单依靠环亚就把这么多东西包圆了,就算环亚实力强劲,那也不行。
更何况,环亚可不仅仅只有船业一个行业,还有其他很多的行业,分摊下来,单独一个行业,在国内普遍投资偏低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比较大方,但和国外那些船业巨头相比,刘东这点钱,还远远不够看。
其实说那么多,还是环亚现如今的底蕴不够,虽然环亚算是一飞冲天,好像一下就能跨入财团的门槛。但实际上,真正和那些老牌财团比起来,还少了很多底蕴。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人脉上,甚至就算是客户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现如今的环亚,就像一口气吃成的胖子。刘东弄出这么多的产业,赚钱虽然是主要目的,但也未尝没有给环亚打基础的想法。只有把基础打牢以后,环亚的发展,才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过几年的那些以销售为王的企业,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赚了一点钱,就开始大规模的扩张。
但他们的扩张,并不是理性的扩张,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就盲目的扩张,力图一下就把企业做大做强,至于什么成本,什么盈利率,那绝对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如果刘东也是准备这样流行一把就走,那以刘东现在的总体实力,完全可以在国内搞鲸吞,引起巨大的经济轰动。但那样做之后呢?管理不到位,资金链枯竭,产品跟不上公司的步伐,最后只有倒闭的份。
刘东并不想自己的环亚成为那样的存在,所以就必须把基础给打牢实,经得起风浪,经得起考验。环亚船业也同样如此,如果刘东不是忌讳日本人的贪欲,不是忌讳美国人的制裁,那他大可以大大方方的赚钱,就算成为一个代工基地,那赚的钱也不会少。虽然大头不会到自己这,但就算是汤水,都足够回本。
但刘东想要的环亚,并不是代工厂,而是实实在在,能够影响到行业范围的核心企业。所以即便是有便利的捷径,刘东也只有走最为艰难的那一条路。
“我何尝不知道那样做会很困难,但我们环亚目前,也就只有迎难而上。虽然我是有万国造的意思,但不代表一定要混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性的吸收长处,最好就是要那种技术类是,或者是某一个部分整体相同的技术。
比如说主船体,我们就可以全盘采用某一个国家的技术,然后上层建筑,又采用另外一个相近,或者比较匹配的技术。然后再细分下来,主船体的里面也可以具体的划分出来,上层建筑又具体的划分出来。我们的目标不在于真要把船弄成四不像,而是选择性的吸收。这样一来,我想技术方面的吃透,应该要简单一些。反正选择相近的技术,这样磨合下来,其实也不算太废功夫。”刘东越说,思路越是清晰。
听到刘东这么一说,张亚平点头说到:“如果是这样,那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量,就会减轻很多。都选择相近的技术,那我们形成自己产能的过程,也会加快许多。”
“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可以收购国外的船舶制造厂。这几年,海洋运输行业,一直都比较低迷,由于欧洲那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而让整体的海洋运输产业,波动变低。这样一来,那些大型的船舶制造业公司,影响不会太大,但对于那些中小型的船厂来说,这就是个灾难。而我们大可以去收购那些中小型的国外船厂,资金用不了多少,但好处却不少。
每一个船厂能生存一段时间,都有自己的绝活,只要我们有目的性的选择,那么吸收掉他们的精华,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反正现在总体的行业不景气,我想那些船舶制造厂的老板,肯定也乐于出手。但现如今国际范围内,又能有多少人在这个时候出手?
虽然国际性的大型船舶工厂,会乘着这个时间收购一些工厂,增加他们的底蕴,但他们能收购的船业,毕竟不会是全部,绝大多数船厂,只有在那儿耗着,撑得住就活,撑不住就死。只要我们能够针对性的做出措施,肯定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技术也引进了,钱还花不了多少。比起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或者某一个厂商的生产技术来,不但效率高,钳制少,花费也会变得最少。这样对于环亚船业发展来说,很是重要。”这个时候,刘东的思路越发的清晰起来。
虽然刘东很关心环亚船业,但不代表他会无限制的支持环亚船业,总体上,是有一个度的。如果环亚船业在技术引进方面,能够省下更多的资金,那么在其他方面的资金规划上面,就会宽裕许多,越是宽裕的环境,就越是能让环亚船业的实力快速增强。那样一来,环亚船业的竞争力,也会大大的加强。
听到刘东这么细致的分析以后,张亚平才发现,刘东的这个主意,是真心不错。如果按照之前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公司技术的做法,那样做是会让开始的时候变得简单,但很容易被引进技术的那些工厂或者国家,抓住自身的软肋。
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当环亚船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能够对那些引进技术的工厂形成威胁,那么张亚平绝对相信,之前大方卖技术的工厂,不会对环亚有什么好脸色。徒弟想要抢师傅的饭碗,师傅能不做出实际的行动么?
到了那个时候,什么歪招都会出现。如果环亚没有其他的手段,有很大几率抵挡不了那些企业的进攻。前进的希望变得无限的渺小,而想要退出,又没有后路,最后的环亚,只会成为那种不上不下的企业,虽然能赚钱,但绝对不会在行业当中有什么发言权。那样的环亚船业,又能有什么意义?
就拿环亚金融来说,一开始环亚金融仅仅是个小角色,那些财团绝对看不上眼。但到了现在,环亚金融在世界金融市场上,都能有一定的地位,能够有一定的回旋余地。这就是掌握发言权的好处。
“收购外国的中小型船业制造厂,是一个很好的路子,但仅仅依靠我们环亚船业的能力,好像还不够。毕竟,我们身在国内,对于国外的情况,并不了解。想要真正弄到合适的船厂,还需要总公司的支持。”张亚平想了一下,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现如今的国内,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样,办理出国签证,就算是普通老百姓都行,仅仅花钱就可以了。可现在,能出国的人,都是大有能耐的,一个出国名额,那可是要花费不小的能量。虽然以环亚船业的底蕴,并不是说拿不下来,但毕竟要比总公司出面,花费的资源多。
更何况,环亚可不是简单的国内私企,而是挂着外资名头的企业,在国外,也有环亚自己的势力。如果让环亚在国外的势力运作,那比起环亚船业自己摸索来,要好太多了。花费的资源不但少,能得到的东西还会更多,这就是有门路的好处。
第 309 章
恋耽美
第 309 章
于是,想了想之前张亚平说的三个国家,刘东头疼的摇了摇头:“不论是日本,还是英国,抑或者是美国。对于我们环亚船业来说,都不是什么好选择。所以真要引进技术,这三个国家可以直接忽略。”
听到刘东这话,张亚平诧异的说到:“怎么不是好选择了?这三个国家在船舶制造行业当中,实力都能算是前三强。虽然日本人被限制了很多,但他们的坏水也不少,钻了太多的空子,真要说到民用船舶实力,甚至比美国人都还强。如果老板你不选择这三个国家的技术,那我们环亚船业,凭什么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多方技术组合
“要说到技术实力,这三家当中,除了美国能拍着胸脯说他什么都能造之外,还有谁能这样说?日本?还是英国?虽然我对船舶工业这一行的了解并不算是太多,但我也知道,日本船舶业,当初是靠人力成本起来的,至于英国,他们的实力是不错,但是这么多年来的经济衰退,最先进的船舶制造业技术,他们未必会有。别忘了,现在还有一个棒子,他们的船舶业,也很强大。”刘东说到。
韩国是在日本船舶业崛起以后,才跟着崛起的。到现在,在全世界货运轮船订单方面,实力也很强劲。但之前无论是刘东还是张亚平,都没有说引进韩国的技术。并不是刘东他们两人瞧不起棒子,厌恶他们,主要是他们的造船行业,要说实力是强大,但要说到技术,那就未必多么的强大了。完全是靠着国家的支持,还有一些机遇,才撑起来的。
就犹如当年日本船业兴起,要说到当年日本人的造船工业能力有多强大,那绝对是扯淡,不过是像现在的华夏一样,依靠廉价的人力成本,把这个市场给撑起来的。只不过到了现在,发展了那么多年,日本人已经开始向船舶高端行业前行,很多的船舶设备,他们已经把技术给吃透了。所以他们的技术力量,才有参考的价值。
但现如今的韩国,虽然发展的时间也不短,至少要比华夏要长那么一点,但他们也就在近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崛起的,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二三十年。虽然订单很多,并且整体行业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看起来也很强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能算得上是霸主。
可韩国不能和日本比,在二战的时候,日本就有一定的船舶建造能力,而那个时候的韩国,仅仅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已。完全没有任何的根基,而二战之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美国为了用日本来钳制华夏和苏联,并没有把日本打压得太狠,虽然军工方面,美国人是绝对不让日本人弄的,但是民用建造方面,美国人的尺度是放得相当宽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那种对别人狠,对自己同样狠的人,他们既然军事方面不能太过发展,那么就对民用方面发展迅速。船舶建造业,又是日本的传统项目,他们当然得在这方面上下功夫。所以,到现在日本发展出了高精尖的船舶技术,而韩国还仅仅是在做一些苦力。就像后世的华夏,号称是制造业第一强国,但要说到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个渣。现在的韩国,在船舶制造行业当中,情况其实也和后世的华夏差不多。
所以打一开始,刘东和张亚平就完全忽视了棒子。虽然现在棒子的船舶业,在他们国内都是支柱型产业,但内置不好,考虑都不用考虑。
“照老板你这意思一说,那现在全球造船行业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还能有几个国家?本来美国是一个好选择,但是老板你又把美国直接给忽略掉了,我都不知道该选哪个国家的技术了。”张亚平无奈的说到。
“其实,我们不能老是把目光看向那些强大的船舶工业国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实力强大,不代表技术就强大,韩国就是一个例子。但实力不强大,也不代表技术就不强大,就拿芬兰来说,你敢说他们的船舶制造业不强?”刘东问到。
“芬兰?难道老板你打算和他们合作?”听到刘东把他自己提出来的三个国家都放弃了,又提出一个国家来,张亚平就以为刘东看上了芬兰的技术。
但刘东听到张亚平这么说,依旧摇头说到:“芬兰的船舶制造业,的确相当有实力,但是他们擅长的东西,和我们需要的东西,完全就是两码事。他们擅长建造破冰船,这玩意我们拿来有什么用?是开到北极去?还是开到南极去?而且这个方面的船舶应用,产值又不大,我们环亚船业进去了,让芬兰人吃什么?”
“那总得选个国家的技术来用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总不能不引进技术了吧?”张亚平有些急切的问到。
如果在之前,张亚平对于环亚船业的关注程度,仅仅是好奇,那么现在,张亚平已经开始把自己当成环亚船业未来的经理了。既然是环亚船业的经理,那就不得不为环亚船业多做考虑,毕竟,他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工作主要成绩,都将会来自环亚船业。环亚船业发展好了,才有他风光的时候。所以,当刘东说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话之后,张亚平不得不急迫起来。
对于张亚平这话,老实说,刘东自己也很头疼。要说钱,他现在的环亚,是绝对不会缺乏的,再过几年,从苏联那边弄过来的钱,都不知道会有多少,而在这之后,还有日本人的钱,可以收割一次,所以论到资金富裕的程度,绝对可以和那些老牌财产媲美。
但有钱不代表就一定能有技术,就像后世的华夏,手里捏着那么多的美元,但华夏想要买技术,却有着种种的限制。那个时候的华夏,才会明白,钱再多,没有化成实际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说白了,美元不过是美国人印出来的一堆废纸,美国人认可这个纸的时候,他才能有购买力,美国人要耍流氓不认可,或者是弄出其他的限制手段,别人就只有抓瞎的份。毕竟,美国人有抢钱套装,你没那个实力,你就不能让他们屈服。
但既然张亚平都问到这个程度了,刘东也就只有把他脑子里面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给说出来:“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我看并不适合于我们环亚,我的打算是,多种方面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长处。”
“这不就是万国造么?那样弄出来的船,能行么?”听到刘东的话,张亚平差点忍不住鄙视起刘东来。
刘东的想法是很好,学习所有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但是这样的做法,在制造业并不是那么吃香。因为制造业,存在着很多种标准,美国的标准未必会适应于日本的标准,日本的标准也未必会适应于英国的标准,虽然大体上的船,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由于各自发展出来的核心技术,都不一样,这几十年各自闭关研究之后,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出现明显的分歧。
就算是华夏自己,当年虽然搞工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全盘引进苏联的技术,但现如今,如果把苏联的设备拿到国内来用,未必就适合华夏现如今的行情。就连同一种技术,分开发展几十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距,就更别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要把所有国家的长处都整合到一起,那难度未必会比自己从头开始研究差多少。
那样做,就相当于在战争年代,机枪用美国人的,步枪用俄国人的,然后坦克又用英国人的,再加上大炮用法国人的,怎么一个乱字能形容?单单是各种各样的子弹炮弹匹配,就足以把管后勤的人给愁死。如果真像刘东说的那样,基本上引进的那些技术,想要本土化,还必须要磨平各种棱角,甚至引进的那些技术,到时候很有可能,仅仅就能起到参考的作用。
刘东这话,哪里是在给他答案,这纯粹就是在添乱嘛。
看到张亚平那模样,刘东就知道张亚平在想着什么东西。但问题是现如今环亚船业,确确实实是不能全套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但凡有可行的办法,刘东都不会想到这样的歪招。
但很可惜,无论是美国人那边,还是日本人那边,甚至是英国人那边,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引进他们的技术。所以,刘东也就只有弄出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要不然,环亚船业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弄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船舶?
“万国造也就只有万国造了。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坏处,但单独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力量,对于我们环亚来说,是走不通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换一种思路,或许就能闯出一条路来。毕竟,我们背靠华夏,有着很大的成本优势,如果利用这个成本优势,迅速的把所有技术吃透,然后本土化,到时候未必不会形成竞争力。等到我们从最开始引进的技术当中,形成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技术,那到时候,这些技术就是我们的技术了,而不会再存在什么万国造的说法。”刘东说到。
“可那样做,真的太麻烦了,尤其是船舶制造行业,这一块牵连到的东西可不少,如果单单依靠我们环亚自己来吃透那些技术,那还不知道会用多少年的时间,十年,抑或者是二十年,甚至是更加长久的时间,而老板你不是说,我们环亚船业,必须要尽快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么?”张亚平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打消刘东那天真的念头。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万国造也能玩出花样
造船行业,可不比其他。在某些方面来说,基本上可以算是衡量某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主力行业。虽然那大多数都是在说军用大型舰只,而不是民用的,但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关联的。想要单单依靠环亚就把这么多东西包圆了,就算环亚实力强劲,那也不行。
更何况,环亚可不仅仅只有船业一个行业,还有其他很多的行业,分摊下来,单独一个行业,在国内普遍投资偏低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比较大方,但和国外那些船业巨头相比,刘东这点钱,还远远不够看。
其实说那么多,还是环亚现如今的底蕴不够,虽然环亚算是一飞冲天,好像一下就能跨入财团的门槛。但实际上,真正和那些老牌财团比起来,还少了很多底蕴。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人脉上,甚至就算是客户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现如今的环亚,就像一口气吃成的胖子。刘东弄出这么多的产业,赚钱虽然是主要目的,但也未尝没有给环亚打基础的想法。只有把基础打牢以后,环亚的发展,才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过几年的那些以销售为王的企业,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赚了一点钱,就开始大规模的扩张。
但他们的扩张,并不是理性的扩张,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就盲目的扩张,力图一下就把企业做大做强,至于什么成本,什么盈利率,那绝对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如果刘东也是准备这样流行一把就走,那以刘东现在的总体实力,完全可以在国内搞鲸吞,引起巨大的经济轰动。但那样做之后呢?管理不到位,资金链枯竭,产品跟不上公司的步伐,最后只有倒闭的份。
刘东并不想自己的环亚成为那样的存在,所以就必须把基础给打牢实,经得起风浪,经得起考验。环亚船业也同样如此,如果刘东不是忌讳日本人的贪欲,不是忌讳美国人的制裁,那他大可以大大方方的赚钱,就算成为一个代工基地,那赚的钱也不会少。虽然大头不会到自己这,但就算是汤水,都足够回本。
但刘东想要的环亚,并不是代工厂,而是实实在在,能够影响到行业范围的核心企业。所以即便是有便利的捷径,刘东也只有走最为艰难的那一条路。
“我何尝不知道那样做会很困难,但我们环亚目前,也就只有迎难而上。虽然我是有万国造的意思,但不代表一定要混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性的吸收长处,最好就是要那种技术类是,或者是某一个部分整体相同的技术。
比如说主船体,我们就可以全盘采用某一个国家的技术,然后上层建筑,又采用另外一个相近,或者比较匹配的技术。然后再细分下来,主船体的里面也可以具体的划分出来,上层建筑又具体的划分出来。我们的目标不在于真要把船弄成四不像,而是选择性的吸收。这样一来,我想技术方面的吃透,应该要简单一些。反正选择相近的技术,这样磨合下来,其实也不算太废功夫。”刘东越说,思路越是清晰。
听到刘东这么一说,张亚平点头说到:“如果是这样,那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量,就会减轻很多。都选择相近的技术,那我们形成自己产能的过程,也会加快许多。”
“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可以收购国外的船舶制造厂。这几年,海洋运输行业,一直都比较低迷,由于欧洲那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而让整体的海洋运输产业,波动变低。这样一来,那些大型的船舶制造业公司,影响不会太大,但对于那些中小型的船厂来说,这就是个灾难。而我们大可以去收购那些中小型的国外船厂,资金用不了多少,但好处却不少。
每一个船厂能生存一段时间,都有自己的绝活,只要我们有目的性的选择,那么吸收掉他们的精华,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反正现在总体的行业不景气,我想那些船舶制造厂的老板,肯定也乐于出手。但现如今国际范围内,又能有多少人在这个时候出手?
虽然国际性的大型船舶工厂,会乘着这个时间收购一些工厂,增加他们的底蕴,但他们能收购的船业,毕竟不会是全部,绝大多数船厂,只有在那儿耗着,撑得住就活,撑不住就死。只要我们能够针对性的做出措施,肯定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技术也引进了,钱还花不了多少。比起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或者某一个厂商的生产技术来,不但效率高,钳制少,花费也会变得最少。这样对于环亚船业发展来说,很是重要。”这个时候,刘东的思路越发的清晰起来。
虽然刘东很关心环亚船业,但不代表他会无限制的支持环亚船业,总体上,是有一个度的。如果环亚船业在技术引进方面,能够省下更多的资金,那么在其他方面的资金规划上面,就会宽裕许多,越是宽裕的环境,就越是能让环亚船业的实力快速增强。那样一来,环亚船业的竞争力,也会大大的加强。
听到刘东这么细致的分析以后,张亚平才发现,刘东的这个主意,是真心不错。如果按照之前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公司技术的做法,那样做是会让开始的时候变得简单,但很容易被引进技术的那些工厂或者国家,抓住自身的软肋。
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当环亚船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能够对那些引进技术的工厂形成威胁,那么张亚平绝对相信,之前大方卖技术的工厂,不会对环亚有什么好脸色。徒弟想要抢师傅的饭碗,师傅能不做出实际的行动么?
到了那个时候,什么歪招都会出现。如果环亚没有其他的手段,有很大几率抵挡不了那些企业的进攻。前进的希望变得无限的渺小,而想要退出,又没有后路,最后的环亚,只会成为那种不上不下的企业,虽然能赚钱,但绝对不会在行业当中有什么发言权。那样的环亚船业,又能有什么意义?
就拿环亚金融来说,一开始环亚金融仅仅是个小角色,那些财团绝对看不上眼。但到了现在,环亚金融在世界金融市场上,都能有一定的地位,能够有一定的回旋余地。这就是掌握发言权的好处。
“收购外国的中小型船业制造厂,是一个很好的路子,但仅仅依靠我们环亚船业的能力,好像还不够。毕竟,我们身在国内,对于国外的情况,并不了解。想要真正弄到合适的船厂,还需要总公司的支持。”张亚平想了一下,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现如今的国内,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样,办理出国签证,就算是普通老百姓都行,仅仅花钱就可以了。可现在,能出国的人,都是大有能耐的,一个出国名额,那可是要花费不小的能量。虽然以环亚船业的底蕴,并不是说拿不下来,但毕竟要比总公司出面,花费的资源多。
更何况,环亚可不是简单的国内私企,而是挂着外资名头的企业,在国外,也有环亚自己的势力。如果让环亚在国外的势力运作,那比起环亚船业自己摸索来,要好太多了。花费的资源不但少,能得到的东西还会更多,这就是有门路的好处。
第 30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