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在黄土高坡 作者:就是一俗人
第 17 章
“那不能收。”那人道。
“可这是我家的啊!”金杨大声说。
“收了,老赵。”刚才和金杨打招呼的那位蓝衣服红袖章的人说:“我认识他,他家就是古楼金家,老来咱这卖,不会偷的,要偷,也是偷自家的。”
“好,那收,一个五块。”那个叫老赵的说。
“我看,这是花梨的多给点。”和金杨熟识的那个人向老赵递了个眼色。
“看你插队的,我儿子也在山西插队,这样,两个十五块。”那位姓赵德说道。
金杨和孙茂拿着钱,找了个饭馆,要了两盘肠,一盘猪耳朵丝,两升啤酒,两碗汤面,足足又吃又喝了一顿。
好运不长,就在金杨第三次敲窗户拿自己家的凳子时,被埋伏在院外的街道造反派抓住了。他和孙茂被扭送到派出所。
审问他们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警察。
老警察坐在桌子后面问:“哪的人啊?”
金杨答:“前几个月是北京人。”
老警察抬起眼看了他一下,觉得奇怪道:“这几个月难道就不是北京人?”
“不是了。”
“不是了,那是哪人?”
“是山西人了。”
“怎么又是山西人了?”老警察停止记录,抬起眼问。
“插队了。”
“噢。”警察好像明白了。便低下头又问:“犯了什么事啊?”
“没犯事。”金杨,不紧不慢地答。
“没犯事,他们给你送这来了?”
“嘿,谁知道呢?”金杨仍然不紧不慢。
“他偷东西!”扭送他们来的造反派说。
“偷东西,偷什么啊?”
“凳子。”造反派答。
“我没偷凳子。”
“怎么没偷,抓住你了。”造反派声音大些。
“莫须有。”金杨低声说。
“到底怎么回事?”老警察加重了语气。
金杨便把偷自己家凳子的事说了一遍,并拍拍自己的肚子说:“大叔,我也是没办法,大队只借了十元钱,买火车票了,回北京住自己家没吃没喝,喝西北风,北京的西北风还没山西风大,你说让我怎么办?”
警察和押送他们的造反派到另一个屋子商量了一会儿,回来对他们说:“你们偷了封存的物品,就是偷,按说要把你们关起来,只不过关起你来,你倒有地方吃饭了,这样,先警告你们一次,下次可不能偷自家了,北京没吃的,先回山西?”
“山西回去也没饭吃啊?”金杨说。
“那你们先回街道,让街道先给你解决一下吃的?”老警察看了看押送他们来的街道造反派说。
“街道哪有吃的呀?”押送他们来的那两个造反派说。
“那怎么办啊?”孙茂问。
“怎么办,你们自己想办法!”老警察好像生了气。“去去去,赶快走!”
“哪有不关你,还不走的,真怪了事了。”老警察大声道。
王大力回家已经两天了。第三天,他要完成村里老乡交给的任务。
早上八点多钟,吃过早饭,他便乘车去东西。去东四,他要去隆福寺人民市场去购买四尺黑条绒和一双解放牌球鞋,这是队里三个老乡交给他的任务。
九点钟,市场开门。北京的市场他记得只有四个地方货场比较多:一个是百货大楼,一个是东安市场,一个是西单百货商场,一个就是隆福寺人民市场了。隆福寺离他家较近,所以他的第一站先去隆福寺,隆福寺人民市场如果没有,往东南走几站路,便到东安市场,东安市场如果还买不到,再往南走一站多地,便到百货大楼,这三个地方离的不远,他在心里早做了计划。
上 第十七章 过年(5)
隆福寺人民市场一开门,人就进来不少。王大力找到卖条绒布的柜台,只见柜台前已有两个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青年,也在和售货员说买黑条绒布,而且也是一人买四尺,并且两尺扯一块,两尺扯一块。
轮到王大力买了,年轻的女售货员一边给王大力量着条绒布,一边问:“你们买这些灯芯布干什么,怎么都是两尺两尺的买,还都买黑的?”
王大力知道,山西说的条绒布,就是北京说的灯芯绒布,便道:“我们是插队的老乡托我们买,是做鞋面用,两尺刚好做一双鞋。”
售货员点了点头,又问:“你们都用的是北京布票,山西人也有北京布票?”
“唉,人家给山西布票,北京也不能用,只好让我们家给出了,好在不多,只四尺,如果多,够呛!”王大力买完条绒布,又去买解放牌球鞋,他去买二六半尺码的,可是柜台上这个尺码已经没了,他只得去下一购物地点了。
他走出隆福寺胡同,奔东安市场走去。天气寒冷,他感到有些凉意,用手拢了拢身上的大衣,好在路不远,闲着无事,随意溜达,却也惬意。看着路边忙忙碌碌行走的人们,他的心里突然空荡荡地,像一潭水,深不见底,寒冷而孤寂。他这种感觉回北京已经数次出现,他知道那是因为自己已不是北京人,而前途又渺茫无望而产生的空落落的感觉。
他到了东安市场,在卖鞋的柜台前,他看到了赵亮,单丁一,和村里的女知青白枝枝,他们怎么凑到一起了,见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份扎捆好的东西,便道:“你们也来采购了?”
“当然了,知青回北京,都要给老乡带东西,采购大队长啊!”赵亮大声地说。还好,这里有王大力要买的解放牌球鞋,总算完成了任务。
李全旺和葛存天找了好久,终于在魏公村找到了农科院的种子研究所。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想把他们的计划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讲一下,并想讨要一些稻种,回村搞一下种水稻的实验。
第 17 章
恋耽美
第 17 章
“那不能收。”那人道。
“可这是我家的啊!”金杨大声说。
“收了,老赵。”刚才和金杨打招呼的那位蓝衣服红袖章的人说:“我认识他,他家就是古楼金家,老来咱这卖,不会偷的,要偷,也是偷自家的。”
“好,那收,一个五块。”那个叫老赵的说。
“我看,这是花梨的多给点。”和金杨熟识的那个人向老赵递了个眼色。
“看你插队的,我儿子也在山西插队,这样,两个十五块。”那位姓赵德说道。
金杨和孙茂拿着钱,找了个饭馆,要了两盘肠,一盘猪耳朵丝,两升啤酒,两碗汤面,足足又吃又喝了一顿。
好运不长,就在金杨第三次敲窗户拿自己家的凳子时,被埋伏在院外的街道造反派抓住了。他和孙茂被扭送到派出所。
审问他们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警察。
老警察坐在桌子后面问:“哪的人啊?”
金杨答:“前几个月是北京人。”
老警察抬起眼看了他一下,觉得奇怪道:“这几个月难道就不是北京人?”
“不是了。”
“不是了,那是哪人?”
“是山西人了。”
“怎么又是山西人了?”老警察停止记录,抬起眼问。
“插队了。”
“噢。”警察好像明白了。便低下头又问:“犯了什么事啊?”
“没犯事。”金杨,不紧不慢地答。
“没犯事,他们给你送这来了?”
“嘿,谁知道呢?”金杨仍然不紧不慢。
“他偷东西!”扭送他们来的造反派说。
“偷东西,偷什么啊?”
“凳子。”造反派答。
“我没偷凳子。”
“怎么没偷,抓住你了。”造反派声音大些。
“莫须有。”金杨低声说。
“到底怎么回事?”老警察加重了语气。
金杨便把偷自己家凳子的事说了一遍,并拍拍自己的肚子说:“大叔,我也是没办法,大队只借了十元钱,买火车票了,回北京住自己家没吃没喝,喝西北风,北京的西北风还没山西风大,你说让我怎么办?”
警察和押送他们的造反派到另一个屋子商量了一会儿,回来对他们说:“你们偷了封存的物品,就是偷,按说要把你们关起来,只不过关起你来,你倒有地方吃饭了,这样,先警告你们一次,下次可不能偷自家了,北京没吃的,先回山西?”
“山西回去也没饭吃啊?”金杨说。
“那你们先回街道,让街道先给你解决一下吃的?”老警察看了看押送他们来的街道造反派说。
“街道哪有吃的呀?”押送他们来的那两个造反派说。
“那怎么办啊?”孙茂问。
“怎么办,你们自己想办法!”老警察好像生了气。“去去去,赶快走!”
“哪有不关你,还不走的,真怪了事了。”老警察大声道。
王大力回家已经两天了。第三天,他要完成村里老乡交给的任务。
早上八点多钟,吃过早饭,他便乘车去东西。去东四,他要去隆福寺人民市场去购买四尺黑条绒和一双解放牌球鞋,这是队里三个老乡交给他的任务。
九点钟,市场开门。北京的市场他记得只有四个地方货场比较多:一个是百货大楼,一个是东安市场,一个是西单百货商场,一个就是隆福寺人民市场了。隆福寺离他家较近,所以他的第一站先去隆福寺,隆福寺人民市场如果没有,往东南走几站路,便到东安市场,东安市场如果还买不到,再往南走一站多地,便到百货大楼,这三个地方离的不远,他在心里早做了计划。
上 第十七章 过年(5)
隆福寺人民市场一开门,人就进来不少。王大力找到卖条绒布的柜台,只见柜台前已有两个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青年,也在和售货员说买黑条绒布,而且也是一人买四尺,并且两尺扯一块,两尺扯一块。
轮到王大力买了,年轻的女售货员一边给王大力量着条绒布,一边问:“你们买这些灯芯布干什么,怎么都是两尺两尺的买,还都买黑的?”
王大力知道,山西说的条绒布,就是北京说的灯芯绒布,便道:“我们是插队的老乡托我们买,是做鞋面用,两尺刚好做一双鞋。”
售货员点了点头,又问:“你们都用的是北京布票,山西人也有北京布票?”
“唉,人家给山西布票,北京也不能用,只好让我们家给出了,好在不多,只四尺,如果多,够呛!”王大力买完条绒布,又去买解放牌球鞋,他去买二六半尺码的,可是柜台上这个尺码已经没了,他只得去下一购物地点了。
他走出隆福寺胡同,奔东安市场走去。天气寒冷,他感到有些凉意,用手拢了拢身上的大衣,好在路不远,闲着无事,随意溜达,却也惬意。看着路边忙忙碌碌行走的人们,他的心里突然空荡荡地,像一潭水,深不见底,寒冷而孤寂。他这种感觉回北京已经数次出现,他知道那是因为自己已不是北京人,而前途又渺茫无望而产生的空落落的感觉。
他到了东安市场,在卖鞋的柜台前,他看到了赵亮,单丁一,和村里的女知青白枝枝,他们怎么凑到一起了,见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份扎捆好的东西,便道:“你们也来采购了?”
“当然了,知青回北京,都要给老乡带东西,采购大队长啊!”赵亮大声地说。还好,这里有王大力要买的解放牌球鞋,总算完成了任务。
李全旺和葛存天找了好久,终于在魏公村找到了农科院的种子研究所。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想把他们的计划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讲一下,并想讨要一些稻种,回村搞一下种水稻的实验。
第 1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