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作者:璇源
第 73 章
思及至此,宋氏开始焦虑不安起来,不过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寻思从老赵家这儿怕是得不到真相的,那就只能向别人打听了。
这三年来,宋氏在老赵家的强压之下极少和外界打交道,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过随着三房的离去,老赵家就把原先由三房负责的活计转嫁到了宋氏母女身上,为了拾柴、挑菜,甚至于下地,老赵家不得不放宋氏出门。于是昨日下晌宋氏就借着出门拾柴的机会,悄悄去了趟里正家,向娘家在县城里的梁氏打听起这个苗公子来。rs
正文 第九十六章 初露狰狞
俗话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按理说,得知来人有意和他所打听的人家结亲时,旁人即使平日和这户人家稍稍有隙,也不会随便说人家不好。但里正家的二儿媳妇梁氏最是正直,素来看不惯老赵家人的丑恶嘴脸,得知他们居然要把赵元娘送去给苗家的小公子做媳妇儿,登时气得柳眉倒竖。原来这个苗佑仁在县城里早就恶名远播,梁氏的娘家侄儿又和他同在静海,因而梁氏对他的底细知之甚详。生怕误了赵元娘的终身,梁氏当即把苗佑仁的斑斑劣迹全盘说出。
话说苗佑仁在静海不假,有秀才功名也不假,只是书院是他家走后门进的,秀才也是他家花钱买来的。不学无术的他自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在花街柳巷鬼混,后来家里见他实在是闹得不像了,就给他安排了几个通房丫头,希望能把他拘在家里。只是他丫头照收,青楼还是照去,而他又是苗家的独苗,家里也不敢管得太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弱冠之年的他光姨娘就有五六个,庶子庶女就有三四个。
当然了,商贾人家能识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算没有真才实学也不打紧。且在如今的世风之下,男人三妻四妾不会受人诟病,说不定还能得个风流的“美名”,因而上面所说的都不是多大的事儿。
可关键是苗佑仁性格暴虐。其实抬进他家的姨娘远不止五六个,之所以会一直在这个数目上下浮动,那是因为不断有新人进门,同时也不断有旧人出去——被安在薄棺里抬出去。刚开始时说是染病不治人家还能相信,可死得多了,渐渐也就从苗家露出口风了,原来那些小妾大多是被*杀的。苗家手里捏着那些小妾的卖身契,给的烧埋银子又丰厚,这些恶事也就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真正使他恶名远扬的是,他居然在佛门清净之地公然调戏同他订了亲的女孩。那女孩家门风很正,当即要求苗家道歉,并且要同苗家解除婚约。谁知苗家非但不肯道歉,还恶人先告状,说是那女孩不守妇道,主动勾搭他家公子。欺人太甚的苗家甚至放出狠话来,说想要解除婚约除非那女孩去死。那女孩甚是刚烈,听闻过后,当天晚上就用三尺白绫自缢而亡。
好好的女孩子就这么没了,让她的家人如何不痛如何不悲?虽然她家不比苗家有钱有势,还是找上门去讨要说法。结果公道没讨到,反倒被姻亲得力的苗家陷害吃上了官司,弄得倾家动产。
此事一出,苗家和苗佑仁的名声登时臭得不能再臭,再也没有好人家的女儿肯嫁进苗家了。县城里就算有些卖女求荣的人家想要不顾女儿死活攀上苗家这门亲事,却也担心哪天一不小心惹恼了苗家,搞成了家破人亡,也就打消了这种恶念。
梁氏分析,想来是苗家眼见县城里说不上亲,无奈之下才会同意到村镇里来找良家女子做媳妇。她提醒宋氏这苗家未必就是一厢情愿地骗亲,苗佑仁的底细老赵家 第九十七章 以暴易暴
宋氏母女俩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好不容易用并不太锋利的锄口把身上捆着的绳索磨断。不过那时才刚刚入夜,她们担心会惊动赵老爷子他们,就没敢立即逃走,而是等到月上中天时才悄悄走出耳房,潜回她们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她们甚至连灯都没敢点,摸黑收拾了些东西就仓皇逃了出来。
宋氏出身于农家,不过她的弟弟读书有成,几年前考上进士后被任命为一县之长,使得宋家一举由普通农家变成了官宦人家。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前新帝夺嫡成功,先太子的嫡系遭到清洗,宋氏的弟弟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不能幸免。于是宋家全家流放,唯有宋氏作为出嫁女才逃过一劫。因而尽管宋氏母女逃出了魔窟,却无处可以投奔。不过茫然无措的宋氏母女知道,呆哪儿都不能呆在赵家村,于是她们也不辨认方向,仿佛后面有恶兽追着她们一般,一路发足狂奔。
走了半个晚上的宋氏母女俩直到天边微微泛出鱼肚白,倦极了的她们才渐渐放缓脚步,这时宋氏惊讶的发现她们居然来到了高店村。
一个人在几近穷途末路时,下意识里会选择走那条自己最熟悉的路,即使明知那是一条绝路——高店村正是宋氏娘家所在,只是这里再无宋氏的亲人,就连老宅也被宋氏一族收了回去。
宋家的老宅位于村中,四周都住着宋氏曾经的族人。而正是那些族人让宋氏望而却步,即便她想去老宅缅怀一下过去,都不敢轻易涉足那里,在宋氏看来那里是不亚于老赵家的龙潭虎穴。
宋氏一族在宋家兴旺时总是有求于他们,可在宋家衰败时却没有施以援手,而是选择极快地撇清自己,将宋家所有人的名字从族谱里划去。宋氏这个出嫁女,正是因为没有娘家,又没有宗族,才会被老赵家人肆意欺凌。宋氏有理由相信,当那些族人得知她们母女俩是逃出来的时候,为了不惹麻烦上身,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她们押回老赵家。因而她们也不敢进村,只能藏身在村外官道旁的一片小树林里稍事休息。
今天是集日,从一大早上起,高店村这个拥有八百多户人家的村庄里就开始喧腾起来,时不时会有几个村民结伴去镇上赶集。宋氏母女看到树林外络绎不绝的行人,不禁开始暗暗后悔先前没有早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如今想走也走不了了——虽说宋氏一族在高店村不算什么大族,可谁知外面的那些人里会不会就有那些曾经的族人,她们会不会那么倒霉就被认出来呢?于是早就被吓破胆的母女俩猫在小树林里一动都不敢动。
在这段难熬的时光里,宋氏不断自责,自己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没能看清一个人,当真是有眼无珠!悔恨着悔恨着,她蓦地想起昨日梁氏说过的话。
梁氏虽然是二儿媳妇,可听说她在里正家地位很高。而里正不单是赵家村的一把手,还是赵氏一族的族长,梁氏要是替她们给里正递句话,说服里正站在她们这一边,那赵老爷子他们就绝对不敢把元娘往火坑里推了。
只是宋氏同梁氏并没有多深的交情,因而宋氏拿不准梁氏只是说说而已呢?还是真的愿意施以援手?犹豫片刻之后,宋氏决定还是去一趟镇上的梁记向梁氏求助,哪怕明知此行会有极大的风险——赵家老铺和许记豆腐坊也同在北大街上。原因无它,梁氏的那句口头承诺之于宋氏,便如救命稻草之于溺水之人。
一直等到巳时左右,母女俩眼见树林外没有什么行人了才敢出来,辨明方向后就向镇上行去。其实若想要避开高店村里的那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抄小路去镇上。然而宋氏母女俩多年不曾出门,哪里知道小路该怎么走?害怕迷路的她们只得战战兢兢地沿着官道往前走。
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母女俩也没有遇上什么不该遇上的人,而且此时她们已经离高店村很远了,于是她们长长舒了一口气,绷得紧紧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下来。
如此一来,她们未免变得不够谨慎。原先她们一听到有人靠近就会立刻背过身去,而今她们却如同普通的行人一般,不闪不避径自赶路。
就在这时官道上远远驶来了一辆马车,起初宋氏不以为意,待到马车靠得近了,她才猛然发现驾车之人竟然是赵成蓝家的小厮,那辆马车赫然就是赵成蓝的座驾。更糟糕的是,时常回娘家的赵成蓝一直是让那小厮给她驾车,专门负责端茶送水的宋氏曾不止一次招呼过那小厮,因而在宋氏认出小厮的同时,那小厮也立即认出了宋氏。于是宋氏想也不想当即拉着赵元娘飞快地跳下官道,窜入路旁的树林里。
尽管母女俩已经拼尽全力,可常年劳作熬坏身子的她们哪能跑得过那个身强力壮的小厮?不一会儿,宋氏就被擒住了。万幸的是那小厮只身一人,抓住宋氏后就无法再去抓赵元娘,因而赵元娘得以逃脱。
“我跑了好久都没敢停下,直到逃进一座深山里,被一块山石绊倒了,这才醒过神来,他们是抓不到我了,可我娘却又陷进了狼窝里。”说到这儿,赵元娘忍不住再一次痛哭出声。
姜氏听说了宋氏母女的悲惨遭遇早就红了眼睛,这会儿见赵元娘又哭了,忙上前去将她一把抱住,抚着她的肩膀劝慰道:“好孩子,不哭,咱不哭啊!”眼窝浅的姜氏劝人不哭,可她自个儿却早已泪流满面。
虽然一直低头哭泣的赵元娘看不到姜氏脸上的表情,但她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姜氏对她的心疼。于是她哽咽道:“摔在地上的时候,身上背着的包袱也摔散了,一下子滚出好些红枣来。那些红枣连同包袱里的红糖和尺头,还是上回三婶捎给咱们的。一直藏得好好的,都没舍得怎么吃用……”
“傻孩子,那些东西就是给你们的,干啥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我原就和你三叔说,咱们每月至少要回去一趟,倒不是为了孝敬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就是想去看看你们。唉,从来就知道你们过得不易,可谁曾想……”姜氏也泣不成声。
“都是我不好,身上背着三婶给的东西,怀里揣着三婶给的银钱,当时居然没想到要来投奔三婶。要是我能伶俐些,那时就该拦住我娘,劝她不要去镇上。那咱们就不会走那条道了,不走那条道就不会被赵成蓝给撞上了……是我糊涂,我对不起我娘她……”赵元娘懊悔不已,哭得更厉害了。
一时间姜氏和赵元娘搂在一起,哭成一团。
“娘,元娘姐,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大伯母还等着咱们去救呢!”赵三娘越听越怒,待听到老赵家人居然再一次抓走了宋氏,差点儿就没气得跳起来。不过逐渐开始成长的她硬是压下心头怒火,认真思考起对策来。
只听赵三娘吩咐赵永忠道:“爹,你还愣着干啥?赶紧去套车准备救人呀!”成功支走赵永忠后,赵三娘又央求姜老爷子道:“外公,能麻烦您去找十几个正当壮年的叔叔来吗?老赵家最是不讲道理,就算咱们找上门去,他们八成也不会乖乖交出我大伯母来。依我看,咱们就只有带上人去硬抢才成!”
这就是赵三娘冥思苦想的对策,简单而又粗暴。
第 73 章
恋耽美
第 73 章
思及至此,宋氏开始焦虑不安起来,不过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寻思从老赵家这儿怕是得不到真相的,那就只能向别人打听了。
这三年来,宋氏在老赵家的强压之下极少和外界打交道,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过随着三房的离去,老赵家就把原先由三房负责的活计转嫁到了宋氏母女身上,为了拾柴、挑菜,甚至于下地,老赵家不得不放宋氏出门。于是昨日下晌宋氏就借着出门拾柴的机会,悄悄去了趟里正家,向娘家在县城里的梁氏打听起这个苗公子来。rs
正文 第九十六章 初露狰狞
俗话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按理说,得知来人有意和他所打听的人家结亲时,旁人即使平日和这户人家稍稍有隙,也不会随便说人家不好。但里正家的二儿媳妇梁氏最是正直,素来看不惯老赵家人的丑恶嘴脸,得知他们居然要把赵元娘送去给苗家的小公子做媳妇儿,登时气得柳眉倒竖。原来这个苗佑仁在县城里早就恶名远播,梁氏的娘家侄儿又和他同在静海,因而梁氏对他的底细知之甚详。生怕误了赵元娘的终身,梁氏当即把苗佑仁的斑斑劣迹全盘说出。
话说苗佑仁在静海不假,有秀才功名也不假,只是书院是他家走后门进的,秀才也是他家花钱买来的。不学无术的他自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在花街柳巷鬼混,后来家里见他实在是闹得不像了,就给他安排了几个通房丫头,希望能把他拘在家里。只是他丫头照收,青楼还是照去,而他又是苗家的独苗,家里也不敢管得太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弱冠之年的他光姨娘就有五六个,庶子庶女就有三四个。
当然了,商贾人家能识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算没有真才实学也不打紧。且在如今的世风之下,男人三妻四妾不会受人诟病,说不定还能得个风流的“美名”,因而上面所说的都不是多大的事儿。
可关键是苗佑仁性格暴虐。其实抬进他家的姨娘远不止五六个,之所以会一直在这个数目上下浮动,那是因为不断有新人进门,同时也不断有旧人出去——被安在薄棺里抬出去。刚开始时说是染病不治人家还能相信,可死得多了,渐渐也就从苗家露出口风了,原来那些小妾大多是被*杀的。苗家手里捏着那些小妾的卖身契,给的烧埋银子又丰厚,这些恶事也就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真正使他恶名远扬的是,他居然在佛门清净之地公然调戏同他订了亲的女孩。那女孩家门风很正,当即要求苗家道歉,并且要同苗家解除婚约。谁知苗家非但不肯道歉,还恶人先告状,说是那女孩不守妇道,主动勾搭他家公子。欺人太甚的苗家甚至放出狠话来,说想要解除婚约除非那女孩去死。那女孩甚是刚烈,听闻过后,当天晚上就用三尺白绫自缢而亡。
好好的女孩子就这么没了,让她的家人如何不痛如何不悲?虽然她家不比苗家有钱有势,还是找上门去讨要说法。结果公道没讨到,反倒被姻亲得力的苗家陷害吃上了官司,弄得倾家动产。
此事一出,苗家和苗佑仁的名声登时臭得不能再臭,再也没有好人家的女儿肯嫁进苗家了。县城里就算有些卖女求荣的人家想要不顾女儿死活攀上苗家这门亲事,却也担心哪天一不小心惹恼了苗家,搞成了家破人亡,也就打消了这种恶念。
梁氏分析,想来是苗家眼见县城里说不上亲,无奈之下才会同意到村镇里来找良家女子做媳妇。她提醒宋氏这苗家未必就是一厢情愿地骗亲,苗佑仁的底细老赵家 第九十七章 以暴易暴
宋氏母女俩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好不容易用并不太锋利的锄口把身上捆着的绳索磨断。不过那时才刚刚入夜,她们担心会惊动赵老爷子他们,就没敢立即逃走,而是等到月上中天时才悄悄走出耳房,潜回她们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她们甚至连灯都没敢点,摸黑收拾了些东西就仓皇逃了出来。
宋氏出身于农家,不过她的弟弟读书有成,几年前考上进士后被任命为一县之长,使得宋家一举由普通农家变成了官宦人家。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前新帝夺嫡成功,先太子的嫡系遭到清洗,宋氏的弟弟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不能幸免。于是宋家全家流放,唯有宋氏作为出嫁女才逃过一劫。因而尽管宋氏母女逃出了魔窟,却无处可以投奔。不过茫然无措的宋氏母女知道,呆哪儿都不能呆在赵家村,于是她们也不辨认方向,仿佛后面有恶兽追着她们一般,一路发足狂奔。
走了半个晚上的宋氏母女俩直到天边微微泛出鱼肚白,倦极了的她们才渐渐放缓脚步,这时宋氏惊讶的发现她们居然来到了高店村。
一个人在几近穷途末路时,下意识里会选择走那条自己最熟悉的路,即使明知那是一条绝路——高店村正是宋氏娘家所在,只是这里再无宋氏的亲人,就连老宅也被宋氏一族收了回去。
宋家的老宅位于村中,四周都住着宋氏曾经的族人。而正是那些族人让宋氏望而却步,即便她想去老宅缅怀一下过去,都不敢轻易涉足那里,在宋氏看来那里是不亚于老赵家的龙潭虎穴。
宋氏一族在宋家兴旺时总是有求于他们,可在宋家衰败时却没有施以援手,而是选择极快地撇清自己,将宋家所有人的名字从族谱里划去。宋氏这个出嫁女,正是因为没有娘家,又没有宗族,才会被老赵家人肆意欺凌。宋氏有理由相信,当那些族人得知她们母女俩是逃出来的时候,为了不惹麻烦上身,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她们押回老赵家。因而她们也不敢进村,只能藏身在村外官道旁的一片小树林里稍事休息。
今天是集日,从一大早上起,高店村这个拥有八百多户人家的村庄里就开始喧腾起来,时不时会有几个村民结伴去镇上赶集。宋氏母女看到树林外络绎不绝的行人,不禁开始暗暗后悔先前没有早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如今想走也走不了了——虽说宋氏一族在高店村不算什么大族,可谁知外面的那些人里会不会就有那些曾经的族人,她们会不会那么倒霉就被认出来呢?于是早就被吓破胆的母女俩猫在小树林里一动都不敢动。
在这段难熬的时光里,宋氏不断自责,自己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没能看清一个人,当真是有眼无珠!悔恨着悔恨着,她蓦地想起昨日梁氏说过的话。
梁氏虽然是二儿媳妇,可听说她在里正家地位很高。而里正不单是赵家村的一把手,还是赵氏一族的族长,梁氏要是替她们给里正递句话,说服里正站在她们这一边,那赵老爷子他们就绝对不敢把元娘往火坑里推了。
只是宋氏同梁氏并没有多深的交情,因而宋氏拿不准梁氏只是说说而已呢?还是真的愿意施以援手?犹豫片刻之后,宋氏决定还是去一趟镇上的梁记向梁氏求助,哪怕明知此行会有极大的风险——赵家老铺和许记豆腐坊也同在北大街上。原因无它,梁氏的那句口头承诺之于宋氏,便如救命稻草之于溺水之人。
一直等到巳时左右,母女俩眼见树林外没有什么行人了才敢出来,辨明方向后就向镇上行去。其实若想要避开高店村里的那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抄小路去镇上。然而宋氏母女俩多年不曾出门,哪里知道小路该怎么走?害怕迷路的她们只得战战兢兢地沿着官道往前走。
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母女俩也没有遇上什么不该遇上的人,而且此时她们已经离高店村很远了,于是她们长长舒了一口气,绷得紧紧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下来。
如此一来,她们未免变得不够谨慎。原先她们一听到有人靠近就会立刻背过身去,而今她们却如同普通的行人一般,不闪不避径自赶路。
就在这时官道上远远驶来了一辆马车,起初宋氏不以为意,待到马车靠得近了,她才猛然发现驾车之人竟然是赵成蓝家的小厮,那辆马车赫然就是赵成蓝的座驾。更糟糕的是,时常回娘家的赵成蓝一直是让那小厮给她驾车,专门负责端茶送水的宋氏曾不止一次招呼过那小厮,因而在宋氏认出小厮的同时,那小厮也立即认出了宋氏。于是宋氏想也不想当即拉着赵元娘飞快地跳下官道,窜入路旁的树林里。
尽管母女俩已经拼尽全力,可常年劳作熬坏身子的她们哪能跑得过那个身强力壮的小厮?不一会儿,宋氏就被擒住了。万幸的是那小厮只身一人,抓住宋氏后就无法再去抓赵元娘,因而赵元娘得以逃脱。
“我跑了好久都没敢停下,直到逃进一座深山里,被一块山石绊倒了,这才醒过神来,他们是抓不到我了,可我娘却又陷进了狼窝里。”说到这儿,赵元娘忍不住再一次痛哭出声。
姜氏听说了宋氏母女的悲惨遭遇早就红了眼睛,这会儿见赵元娘又哭了,忙上前去将她一把抱住,抚着她的肩膀劝慰道:“好孩子,不哭,咱不哭啊!”眼窝浅的姜氏劝人不哭,可她自个儿却早已泪流满面。
虽然一直低头哭泣的赵元娘看不到姜氏脸上的表情,但她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姜氏对她的心疼。于是她哽咽道:“摔在地上的时候,身上背着的包袱也摔散了,一下子滚出好些红枣来。那些红枣连同包袱里的红糖和尺头,还是上回三婶捎给咱们的。一直藏得好好的,都没舍得怎么吃用……”
“傻孩子,那些东西就是给你们的,干啥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我原就和你三叔说,咱们每月至少要回去一趟,倒不是为了孝敬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就是想去看看你们。唉,从来就知道你们过得不易,可谁曾想……”姜氏也泣不成声。
“都是我不好,身上背着三婶给的东西,怀里揣着三婶给的银钱,当时居然没想到要来投奔三婶。要是我能伶俐些,那时就该拦住我娘,劝她不要去镇上。那咱们就不会走那条道了,不走那条道就不会被赵成蓝给撞上了……是我糊涂,我对不起我娘她……”赵元娘懊悔不已,哭得更厉害了。
一时间姜氏和赵元娘搂在一起,哭成一团。
“娘,元娘姐,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大伯母还等着咱们去救呢!”赵三娘越听越怒,待听到老赵家人居然再一次抓走了宋氏,差点儿就没气得跳起来。不过逐渐开始成长的她硬是压下心头怒火,认真思考起对策来。
只听赵三娘吩咐赵永忠道:“爹,你还愣着干啥?赶紧去套车准备救人呀!”成功支走赵永忠后,赵三娘又央求姜老爷子道:“外公,能麻烦您去找十几个正当壮年的叔叔来吗?老赵家最是不讲道理,就算咱们找上门去,他们八成也不会乖乖交出我大伯母来。依我看,咱们就只有带上人去硬抢才成!”
这就是赵三娘冥思苦想的对策,简单而又粗暴。
第 73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