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作者:璇源

    第 154 章

    于是她忙让杨家人详细说说肖家是如何为祸乡里的。

    话说杨家定居边城多年,虽没能够积下什么家财,却靠着勤劳肯干开出了十几亩荒地。忽然有一天肖家发话说,自家要买下包括杨家田地在内的一大片土地。土地乃农民之本,杨家当然不肯随便卖掉。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卖,也得要他肖家出个合理的价钱才能卖。杨家手上的土地多年前虽是荒地,但经过多年的精心耕种已经算得上中田,可肖家只肯按下田的价格来算,这让杨家如何能答应?

    谁知这时杨久平的父亲得了重病,急需要一大笔诊疗费。爱子心切的杨老太爷为了给长子筹钱治病,不顾家中其他人的阻拦,硬是把田地卖给了肖家。尽管后来杨久平的父亲还是撒手人寰,可杨家也算是因祸得福,躲过了一劫。

    原来由于肖家给价太低,不只是杨家不肯卖地,附近还有好多人家也不肯答应。饶是肖家软硬兼施,最后还是有五六户人家咬牙不应。就在这时,他家的顶梁柱毛大柱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到了一伙匪徒,被人救回来的时候就剩下了一口气。(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雁过拔毛

    这些双手重新获得自由的孩子们望着满满一桌香气四溢的早餐,似乎是怔愣住了,竟然不知道动手去取。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一把冲到桌前,争着抢着把早点拼命往怀里扒拉。直到桌上的早点被一扫而空,各人才摁住装有鸭血粉丝汤的大碗,狼吞虎咽起来。

    包子和烧饼就算了,居然把切开的鸭蛋也往怀里揣,赵四娘表示有些接受不能。不过看他们那跟乞丐有得一拼的打扮,又觉得释然——无所谓了,与其担心鸭蛋里的油会弄脏衣服,倒不如担心衣服会把鸭蛋给弄脏了。

    看到这些孩子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了早饭,赵四娘心道:且不说之前失窃的财物了,就在刚刚又赔了一顿早饭,损失这么惨重,怎么也得打听出个子丑寅卯来不是?可不能让人半路给跑了,得加派人手来看守才行。

    于是赵四娘就从前面叫了一个人高马大的伙计来,让他跟着赵三郎一道把人押去城北。

    好不容易送走了那些烦心的家伙,赵四娘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可谁知她回笼觉还没睡醒呢,就被人从被窝里挖了起来。

    出门一看,得!

    早上送走四个小萝卜头,这会儿院子里居然又来了一大串。

    赵四娘仔细数了数,居然有十四个之多!

    她也不说话,幽幽看向赵三郎,意思很明显:求解释!

    办事不利的赵三郎轻咳一声,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

    今早把这些孩子带到百味堂之后,还没来得及去请附近的里正,就有前来就餐的客人道出了他们的来历,甚至还有人说出了他们现在的住处。有了这些重要线索,再三盘问之下,终于撬开了他们的嘴。

    原来,这些孩子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以前就跟着一个老乞丐住在百味堂所在的破庙里,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今年春天的时候。老乞丐死了,少了庇护的他们没几日就被几个泼皮无赖抢去地盘,被迫离开了破庙。幸而当时已经开春,在府城里四处流浪的他们倒也没被冻死。靠着行乞外加偷鸡摸狗,一直混到秋天。

    然而入秋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他们就想起了那个曾经的家。可回来一看,破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崭新的小饭馆。熟门熟路的他们很快就发现出,饭馆里面就只有白天有人,到了晚上就无人看守。他们中正好有个人得了老乞丐开门撬锁的“独门绝学”,于是就打起了百味堂的主意。不过小心谨慎的他们害怕会被发现,更害怕失去这个还算稳定的食物来源,于是每天晚上仅盗取少量的食材。谁知遇上了心细的程昱,这才露出了马脚被抓了回来。

    对于这套说辞的可信度,赵四娘持保留态度。不过这会儿她实在没空追根究底,她更关心的是为啥要把这十四个小萝卜头带回来。

    赵三郎临走之前她有说过,让他把这几个孩子的恶行告诉他们的家长。让家长好生管教。后来既然发现他们是孤儿,那就口头教育一番后把人给放了就是。如今把带这么多人回来,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赵三郎解释道:“除了早上来的那四个,他们还有十个同伴,如今这些孩子就挤在一个废弃的土窑里。早上那些孩子不是把能带走的早点都揣兜里了吗?原来他们不是为了留着自己吃,而是想把早点带回去给同伴吃。那么多孩子,每天就只能靠从百味堂里拿出去的几斤米面糊口,根本就吃不饱,个个饿得不行。再者,眼见天气越来越冷。前一天晚上煮的糊糊放在窑洞里到了第二天早上能冻成冰坨子,那里整个就一冰窖。要把他们留在那里不管的话,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挨到第二年春天。所以,我就把他们给带了回来。”

    赵四娘闻言。不由得微微蹙眉。坦率地讲,她并不愿意收留这些孩子。因为他们可不是单纯的穷人家孩子,而是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即使行窃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在她看来,终归是走上了邪路。而且从早上他们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可以看出,这些过早进入社会在市井里炸了又炸的老油条一点儿都不好教育。想让他们改邪归正——难!实在是太难!所以说,留这样的孩子在身边,她不放心。

    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好面子的赵四娘实在说不出绝情的话来。心念急转之下,赵四娘把目光投向赵三郎,问道:“大哥,既然你敢把人给带回来,想必你也想好了怎么安置他们了吧?”

    赵四娘如此发问,就是想让赵三郎无言以对,让他明白自个儿又做了什么蠢事。可没想到是,赵三郎居然点头道:“嗯,回来的路上我就想好了。”

    不会是让这些孩子来自家打工吧?先不提她对这些孩子的人品极为怀疑,据她目测,这堆小萝卜头里最大的绝不超过十三岁,根本就不符合自家的用工条件。

    想让我破例?门儿都没有!

    然而再次出乎赵四娘意料的是,赵三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只听他道:“四娘,你常说:‘救急不救贫’。我最多也就能帮他们平安度过这个冬天,却不可能帮他们一世,以后的路还要靠他们自己去走。你还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他们一门谋生的手艺。

    “咱家不是做吃食生意的吗?我打算选几种简单易学的吃食方子教他们,让他们拿着做好的吃食沿街叫卖。这种小本生意或许赚不了几个钱,但让勉强糊口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赵四娘闻言,深深地看了一眼赵三郎。自家大哥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出一个还算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实在是让她刮目相看。

    不过感慨只在一时,赵四娘很快就穿了赵三郎的伎俩,似笑非笑道:“啧啧,难为你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大哥,你为了明儿不去私塾念书,实在是煞费苦心呢!”

    被人看穿了心思怎么办?赵三郎一脸尴尬。(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另有内情

    要知道,燕国极为重视孝道,不孝子孙不但会遭人唾弃,还有可能会被官府治罪。因而,一般来讲,就算子孙内里再怎么不愿孝顺父母,在外也会装出副孝子贤孙的模样来。像那老婆婆的儿子那般不孝得人尽皆知的,是极为罕见的。

    姜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的确是有内情。刘家婆婆的儿子家这么做……怎么说呢?唉,勉强也算情有可原吧。原来刘家婆婆的儿子成亲多年,闺女生了好些个,却总是盼不来儿子。一直到他三十岁,方才得了个儿子。这么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一家人自然都把他当成眼珠子来疼。

    “直到去年夏天的一天,刘家婆婆的儿子带着他媳妇儿出了趟远门儿,就把孩子留给他娘照看了。那孩子当时七岁,正是最最淘气的时候,哪肯在家安生地待着?他爹娘前脚出门,孩子后脚就偷溜出去玩儿了。本来嘛,孩子跑出去玩玩也没啥,毕竟他都七岁了,这岁数放在穷人家都能帮衬家里了。更何况,平日里他爹娘在家时,他也没少溜出去过,不都啥事儿没有。所以,刘家婆婆就没当回事儿,照旧在家操持家务。却不想那日天都快黑了,那孩子还是没回来,刘家婆婆这才着急了起来,开始四处找寻,却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孩子他爹娘回来了,发动街坊们一道找。一直找到第二天天明,才在附近的小河里发现了那孩子。只是当时那孩子的身子早就已经凉透了。

    “唯一的儿子就这么没了,孩子他娘就怨上了刘家婆婆,觉着孩子会出事儿全是因为她婆婆没照看好。一时气急,就把她婆婆赶出了家门。若在平常,儿媳妇要敢这么苛待婆婆。里正就能让她丈夫把她给休了。可这回毕竟是婆婆有错在先,倒不好像平常那样处理。而且,刘家婆婆被赶出门后,也没要求里正为她做主,就一个人默默地去棚户区找了个窝棚住下,看样子是想赎罪。既是如此,里正就全当不知道这回事儿。由着刘家人作为了。”

    “眼睁睁地看着媳妇儿把老娘扫地出门。那姓刘的就没说啥?还有,他不知道他老娘后来瘫了吗?就任由她一个人在窝棚里苦苦挣扎?”赵三娘气愤不已道。

    姜氏摇了摇头,道:“说没说啥。这我就不晓得了。反正我是听说,自打他娘被赶去棚户区后,他这做儿子的一次都没去看过。不过他人虽没去,他娘瘫了这事儿……”却应该是知道的。

    大家想啊。刘家婆婆半瘫了的事儿,连她这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外人都听说了。离得那么近的刘家人能没听说?肯定是知道的,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

    因为姜氏并不想在闺女面前过多地提起人世间的险恶,所以话到这儿还是有所保留,到底没有说出她的猜测。但即使姜氏不说。赵三娘也猜到了。

    什么“情有可原”?在她看来,那姓刘的家伙和他媳妇儿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情理难容!

    的确,那刘家婆婆是有过失。却实属无心之失。哪能因为这样的无心之失,就不去赡养老人呢?那可是生他养他的亲娘啊!在他是他儿子的父亲之前。他更是老人家的儿子。身为人子,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更何况,这位老人家腿疾如此严重,根本就没有外出谋生的能力,甚至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如此放任不管,无异于看着她去死。亲手将老娘逼上绝路,如此行径,简直禽兽不如,天理难容!

    看到二闺女气到手发抖,姜氏忙握住赵三娘的手,说道:“娘跟你说这些,可不是为了让你生气的。只是想告诉你,这世上有袖手旁观的亲人,也有雪中送炭的邻居……”

    赵四娘听到这儿,不禁心念一动,蓦地生出一个貌似绝无可能的想法,便问道:“娘,你所说的‘雪中送炭的邻居’是指那户姓杨的人家吗?”

    “正是他们。”姜氏点点头,接着道:“听说刘家婆婆在今年春天大病了一场,却一直没钱请大夫。她在棚户区无亲无故的,后来病到起不来炕都没人知道。眼瞅着她就要活活饿死在窝棚里了,还是住在隔壁的杨家人察觉她好些天都没出来讨生活了,就去看她家看了看,这才发现她瘫在了床上。

    “杨家才搬来没多久,和刘家婆婆总共都没打过几回交道,谈不上有什么交情。可就是这样,这户穷得叮当响的人家还是分了些口粮给老人家,家里的媳妇子也每天去照看一番。正是有了杨家的看顾,老人家才能慢慢恢复了过来,只落了个半瘫。否则,她怕是要一辈子瘫在床上了,甚至是连性命都保不住。

    “三娘你看,这杨家于刘家婆婆可是有活命之恩呐!如今他家克扣老人家的饭食是不对,可看在那天大的恩情上,就不必太过计较了。毕竟,非亲非故的杨家能在老人家危急的时候伸出援手,可比那些真正的亲人仁义多了,称得上‘难能可贵’。那些饭食,就权当拿去回报杨家的恩情好了。”

    若在以前,赵三娘肯定立刻会接下去说些什么“克扣是克扣,报恩归报恩,一码归一码,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之类的话来。可是今日,听了姜氏的话后,她久久没有作声。

    原来这会儿素来善恶分明的她脑海里混沌一片,有些搞不清状况:这算什么?坏人做了好事吗?还是说好人做了坏事?哎呀,这杨家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呐?

    过了半晌,赵三娘方道:“杨家人确实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不能因为他们之前做了好事,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克扣老人家的饭食。要知道,那些饭食可是老人家用来活命的口粮啊!每天都少了一大半,长久下去,非把老人家饿出个好歹来不可!咱可不能坐视不理。”

    第 154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赵四娘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璇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璇源并收藏赵四娘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