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作者:璇源
第 251 章
于是,她悄悄联络上了范氏,告诉范氏说,老赵家私下让她收留肖云裳祖孙俩,自己看不下去,就把她二人卖去了窑子。
且说那日皮智杰抓住肖云裳往死里打,肖云裳为了活命拿瓷枕反击。虽然肖云裳无意伤害皮智杰,可那瓷枕好巧不巧地碰在了皮智杰头上的伤口上,使得他昏迷不醒。
畏罪的肖云裳为了顺利逃走,听从厉氏的建议做足了掩饰功夫,使得很久以后皮家才得以发现皮智杰伤势加重,那时候皮智杰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哪怕请来了县城里最有名的大夫,还是没能把人给救回来。
不得不承受丧子之痛的范氏恨透了肖云裳和厉氏,便四处捉拿俩人,却迟迟没能找着她们的下落,心里头正窝火得要死。这个时候,杭清溪跑来告诉她这个消息,自然让范氏心头大畅。
待得范氏派人去府城,证实肖云裳祖孙确实是被卖进窑子里后,范氏高兴得无以复加。
高兴之余,范氏便出手将杭家夺人田产的事情压了下去。
自那以后,杭清溪助纣为虐,帮着范氏出了不少恶毒主意,俨然成为了范氏的左右手,彻底搭上了范氏这条船。
其间,杭家狐假虎威,打着知县大人的名头,没少做鱼肉乡里的恶事,着实风光了一阵子。
如今皮家倒了,范氏也跟着倒了,杭家的靠山立刻就没了。几户曾遭杭家欺压的人家联合在一起,打上了杭家门。触犯众怒的杭家人迫于无奈,不得不连夜逃回乡下的老家。
杭家家境一落千丈,昔日里杭老秀才杭明堂将杭清溪视为掌上明珠,万般宠爱,现在看她就像是死鱼眼珠子,越看越烦。
在杭明堂看来,杭家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杭清溪这个败家娘儿们搞出来的事情。至于前些日子里,杭清溪给他带的风光,他选择性遗忘了。
杭明堂越看杭清溪越不顺眼,又有儿媳妇不停地在他耳边煽风点火,最后他不顾老妻的反对,索性把杭清溪一家打发走了。
杭清溪一家无处容身,自然只能去投靠赵老爷子他们了。
不过,杭清溪愿意投靠赵老爷子他们就投靠好了,这是她的自由,既不关姜荷莲子什么事儿,也不关赵四娘家什么事儿。说实话,就让杭清溪这条毒蛇跑去祸害老赵家好了,姜荷莲子乐见其成,故而听说之后也没把此事当一回事儿。
然而,事情有了变化,杭清溪极有可能要跑出老赵家那个圈子,跑来府城了。
姜荷莲子今天之所以把杭清溪拎出来讲,是因为再过些天,赵二郎就要和陆锦成亲了。
赵二郎他们也不打算回家办喜事了,就决定在府城把事办了。也不大办,请上几个至亲,大家一起吃顿饭就行了。
即便赵二郎决定婚礼一切从简,对他的父兄也很有意见,可成亲这么大的事儿,他还是得知会他们一声的。
原也没指望他们能来观礼,就只是单纯地告知一声。却不想赵永年他们几个收到信儿后,包括赵老爷子夫妇在内,一叠声地说要来。
赵二郎又不好直接对他们说,你们别来了。他实在拉不下脸来,只好不情不愿地为他们的到来做准备。
如此一来,老赵家前来观礼一事就成了定局。杭清溪作为赵二郎的大嫂,不出意外的话,自然也是要来的。
之前姜荷莲子就和赵三娘提过杭清溪将厉氏祖孙卖入火坑一事,可她生怕上回说得不够透彻,赵三娘还没有深刻意识到杭清溪的恶毒,到时候会吃了她的亏,就打算将杭清溪做下的缺德事仔细说给赵三娘听,好给她提个醒儿。
可姜荷莲子越想越觉得杭清溪狠毒,担心赵四娘家若是只有赵三娘知道她的狠毒,其他人没有防范,还是会着了她的道儿,索性就把杭清溪的本性晾在了大家的面前,让大家都对她有个防范。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六章 兴办族学
赵四娘一家人个个边听边皱眉头,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以后能离杭清溪多远就离多远,这样的毒妇,还是少搭理为妙。
赵三娘忽然道:“爹,昨儿个你还在说,这回赵大郎过来喝喜酒,你要问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府城给族里的孩子教书。依我看,你干脆就别朝他开这个口了,他不合适。”
赵三娘口中的教书一事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自从出了上次那场悲剧后,赵氏一族中有不少青壮年在伤愈后,留在了府城里,帮赵四娘家做事。
对待自己的族人,在工作方面,赵三娘并没有给予特殊照顾,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章程来办,和其它伙计一视同仁;但在生活方面,赵三娘将他们安排在了南城外,给他们住青砖大瓦房,还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这些待遇综合起来,就是放在府城里那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待遇,对于出身静海乡间的赵氏族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儿。
当那些族人把第一个月的月钱和生活补助拿到手后,就彻底下定决心要扎根府城了,纷纷把他们在老家的亲人给接了过来。
搬离故土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儿,立刻轰动了整个赵家村。待得知他们为什么不惜背井离乡后,其他的好些个村民也心动了。
于是,赵氏一族中,来到府城的族人越来越多,随家中大人一起过来的小孩子也越来越多。
要论以前,赵永忠由于小时候的灰暗经历,对读书一事并不怎么热衷,甚至于有些排斥。可自打住在陶山书院附近后,每天都会和学子们碰面,或许是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朝气,赵永忠也开始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成为那样的人。于是,他也渐渐开始督促起了赵三郎兄弟俩的功课。
只可惜赵三郎兄弟俩的功课怎一个烂字了得,很快就让赵永忠对他俩彻底死了心。
自家的儿子看来是无可救药了,赵永忠就把目光投向了族人家的孩子。在宗族意识很强的赵永忠看来,族人家的孩子出息,同样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他脸上同样有光。
为此,他动了兴办族学的念头。
这是件再好不过的事儿了,赵永忠的想法立刻得到全家人的赞同。
其实,兴办族学一事并不是赵永忠最先提出来的,赵氏一族的历任族长都有了这个想法,只是族里的资财不宽裕,就一直没能办得起来。
说到底不过是钱的问题罢了,这在财大气粗的赵四娘家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场地、桌椅等硬件设施很快就到位了,唯一缺的就是先生了。
赵四娘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知言的进士大伯宋承礼,别人怎么看宋承礼他们管不着,在他们看来,宋承礼此人学识既高,人品也好,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先生人选。
只是赵四娘家虽然乐意了,宋承礼会不会不乐意呢?毕竟赵氏族学啥啥没有,还只是个雏形,宋承礼乃是进士出身,说不定就看不上呢?
赵四娘家就打算去探探宋承礼的口风。
当时宋承礼正四处碰壁,苦求一个教书先生的岗位而不得。当他从宋知言口中得知,赵四娘家有意办族学,也不等赵四娘家上门来请,他就过来毛遂自荐了。
这下好了,两方面一拍即合,赵氏族学就这么办起来了。
不得不说,宋承礼确实教得好,族人们都对这位先生赞不绝口。赵四娘家的不少伙计听说后,便问东家,可不可以让他们的孩子也来这里读书。
读书从来都是一件好事,赵四娘家自来都是支持的。
他们家经常会进行各项考核,其中几项考核就涉及到文化知识,考的东西不见得有多难,但肯定要多多少少读过点书的人才能通过,凡是通过的人可以领取一笔不小的奖金。这么做,也算是对读书的一种鼓励吧。
如今伙计们主动提出要让自家的孩子来读书,做东家的怎好打击他们向学的积极性,自然一口应下。
只不过,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孩子,宋承礼一个人可应付不过来。于是,赵四娘家就想再请一两位先生回来。
第 251 章
恋耽美
第 251 章
于是,她悄悄联络上了范氏,告诉范氏说,老赵家私下让她收留肖云裳祖孙俩,自己看不下去,就把她二人卖去了窑子。
且说那日皮智杰抓住肖云裳往死里打,肖云裳为了活命拿瓷枕反击。虽然肖云裳无意伤害皮智杰,可那瓷枕好巧不巧地碰在了皮智杰头上的伤口上,使得他昏迷不醒。
畏罪的肖云裳为了顺利逃走,听从厉氏的建议做足了掩饰功夫,使得很久以后皮家才得以发现皮智杰伤势加重,那时候皮智杰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哪怕请来了县城里最有名的大夫,还是没能把人给救回来。
不得不承受丧子之痛的范氏恨透了肖云裳和厉氏,便四处捉拿俩人,却迟迟没能找着她们的下落,心里头正窝火得要死。这个时候,杭清溪跑来告诉她这个消息,自然让范氏心头大畅。
待得范氏派人去府城,证实肖云裳祖孙确实是被卖进窑子里后,范氏高兴得无以复加。
高兴之余,范氏便出手将杭家夺人田产的事情压了下去。
自那以后,杭清溪助纣为虐,帮着范氏出了不少恶毒主意,俨然成为了范氏的左右手,彻底搭上了范氏这条船。
其间,杭家狐假虎威,打着知县大人的名头,没少做鱼肉乡里的恶事,着实风光了一阵子。
如今皮家倒了,范氏也跟着倒了,杭家的靠山立刻就没了。几户曾遭杭家欺压的人家联合在一起,打上了杭家门。触犯众怒的杭家人迫于无奈,不得不连夜逃回乡下的老家。
杭家家境一落千丈,昔日里杭老秀才杭明堂将杭清溪视为掌上明珠,万般宠爱,现在看她就像是死鱼眼珠子,越看越烦。
在杭明堂看来,杭家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杭清溪这个败家娘儿们搞出来的事情。至于前些日子里,杭清溪给他带的风光,他选择性遗忘了。
杭明堂越看杭清溪越不顺眼,又有儿媳妇不停地在他耳边煽风点火,最后他不顾老妻的反对,索性把杭清溪一家打发走了。
杭清溪一家无处容身,自然只能去投靠赵老爷子他们了。
不过,杭清溪愿意投靠赵老爷子他们就投靠好了,这是她的自由,既不关姜荷莲子什么事儿,也不关赵四娘家什么事儿。说实话,就让杭清溪这条毒蛇跑去祸害老赵家好了,姜荷莲子乐见其成,故而听说之后也没把此事当一回事儿。
然而,事情有了变化,杭清溪极有可能要跑出老赵家那个圈子,跑来府城了。
姜荷莲子今天之所以把杭清溪拎出来讲,是因为再过些天,赵二郎就要和陆锦成亲了。
赵二郎他们也不打算回家办喜事了,就决定在府城把事办了。也不大办,请上几个至亲,大家一起吃顿饭就行了。
即便赵二郎决定婚礼一切从简,对他的父兄也很有意见,可成亲这么大的事儿,他还是得知会他们一声的。
原也没指望他们能来观礼,就只是单纯地告知一声。却不想赵永年他们几个收到信儿后,包括赵老爷子夫妇在内,一叠声地说要来。
赵二郎又不好直接对他们说,你们别来了。他实在拉不下脸来,只好不情不愿地为他们的到来做准备。
如此一来,老赵家前来观礼一事就成了定局。杭清溪作为赵二郎的大嫂,不出意外的话,自然也是要来的。
之前姜荷莲子就和赵三娘提过杭清溪将厉氏祖孙卖入火坑一事,可她生怕上回说得不够透彻,赵三娘还没有深刻意识到杭清溪的恶毒,到时候会吃了她的亏,就打算将杭清溪做下的缺德事仔细说给赵三娘听,好给她提个醒儿。
可姜荷莲子越想越觉得杭清溪狠毒,担心赵四娘家若是只有赵三娘知道她的狠毒,其他人没有防范,还是会着了她的道儿,索性就把杭清溪的本性晾在了大家的面前,让大家都对她有个防范。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六章 兴办族学
赵四娘一家人个个边听边皱眉头,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以后能离杭清溪多远就离多远,这样的毒妇,还是少搭理为妙。
赵三娘忽然道:“爹,昨儿个你还在说,这回赵大郎过来喝喜酒,你要问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府城给族里的孩子教书。依我看,你干脆就别朝他开这个口了,他不合适。”
赵三娘口中的教书一事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自从出了上次那场悲剧后,赵氏一族中有不少青壮年在伤愈后,留在了府城里,帮赵四娘家做事。
对待自己的族人,在工作方面,赵三娘并没有给予特殊照顾,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章程来办,和其它伙计一视同仁;但在生活方面,赵三娘将他们安排在了南城外,给他们住青砖大瓦房,还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这些待遇综合起来,就是放在府城里那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待遇,对于出身静海乡间的赵氏族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儿。
当那些族人把第一个月的月钱和生活补助拿到手后,就彻底下定决心要扎根府城了,纷纷把他们在老家的亲人给接了过来。
搬离故土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儿,立刻轰动了整个赵家村。待得知他们为什么不惜背井离乡后,其他的好些个村民也心动了。
于是,赵氏一族中,来到府城的族人越来越多,随家中大人一起过来的小孩子也越来越多。
要论以前,赵永忠由于小时候的灰暗经历,对读书一事并不怎么热衷,甚至于有些排斥。可自打住在陶山书院附近后,每天都会和学子们碰面,或许是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朝气,赵永忠也开始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成为那样的人。于是,他也渐渐开始督促起了赵三郎兄弟俩的功课。
只可惜赵三郎兄弟俩的功课怎一个烂字了得,很快就让赵永忠对他俩彻底死了心。
自家的儿子看来是无可救药了,赵永忠就把目光投向了族人家的孩子。在宗族意识很强的赵永忠看来,族人家的孩子出息,同样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他脸上同样有光。
为此,他动了兴办族学的念头。
这是件再好不过的事儿了,赵永忠的想法立刻得到全家人的赞同。
其实,兴办族学一事并不是赵永忠最先提出来的,赵氏一族的历任族长都有了这个想法,只是族里的资财不宽裕,就一直没能办得起来。
说到底不过是钱的问题罢了,这在财大气粗的赵四娘家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场地、桌椅等硬件设施很快就到位了,唯一缺的就是先生了。
赵四娘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知言的进士大伯宋承礼,别人怎么看宋承礼他们管不着,在他们看来,宋承礼此人学识既高,人品也好,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先生人选。
只是赵四娘家虽然乐意了,宋承礼会不会不乐意呢?毕竟赵氏族学啥啥没有,还只是个雏形,宋承礼乃是进士出身,说不定就看不上呢?
赵四娘家就打算去探探宋承礼的口风。
当时宋承礼正四处碰壁,苦求一个教书先生的岗位而不得。当他从宋知言口中得知,赵四娘家有意办族学,也不等赵四娘家上门来请,他就过来毛遂自荐了。
这下好了,两方面一拍即合,赵氏族学就这么办起来了。
不得不说,宋承礼确实教得好,族人们都对这位先生赞不绝口。赵四娘家的不少伙计听说后,便问东家,可不可以让他们的孩子也来这里读书。
读书从来都是一件好事,赵四娘家自来都是支持的。
他们家经常会进行各项考核,其中几项考核就涉及到文化知识,考的东西不见得有多难,但肯定要多多少少读过点书的人才能通过,凡是通过的人可以领取一笔不小的奖金。这么做,也算是对读书的一种鼓励吧。
如今伙计们主动提出要让自家的孩子来读书,做东家的怎好打击他们向学的积极性,自然一口应下。
只不过,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孩子,宋承礼一个人可应付不过来。于是,赵四娘家就想再请一两位先生回来。
第 25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