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 作者:格子里的夜晚
第 10 章
除了渐层减光滤镜之外,大家拍摄风景时还可以加上其它有颜色的渐层滤镜以改变天空的色彩,加强照片的气氛。渐变蓝是另一种较常用的渐层滤镜,在霞气较大、天色不佳的日子,灰白的天空实在是大剎风景。这时大家可以加上渐变蓝滤镜,将天空回复蓝色,加强蓝天白云的效果之余,又不会影响地面的色调。如果拍摄日出、日落的话,渐变橙是相当有用的滤镜,可以令日落时的单色调效果更为强烈。此外,不少摄影师拍摄阴天、多云的题材时都会加上棕色渐变镜,以表达出怀旧、Moody的效果。大家甚至可以将两片颜色渐层滤镜同时使用,在照片的上、下半部表现不同的色彩,令照片的画意更加突出。
14、什么是TTL测光?相机有哪几种测光方式?
什么是TTL测光?
TTL是英文“ThroughTheLens”的缩写,即是通过镜头的意思。
相机的TTL测光功能,是指根据通过单镜头反光相机摄镜头后的光束测光,并由所测定结果来自动确定曝光。同样都是TTL测光,由于测光元件在照相机内所放置的位置不同,测光方式也就产生很大差别。
测光方式大致分为分区综合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局部测光三种。分区综合测光方式在使用时可不必小心谨慎,只凭照相机测光就可以。但是,在被摄景物内有很大的明暗差别时,如逆光人像等,分区综合测光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局部测光方式,必须注意要测光的是被摄景物的哪一部分,并且总是有意识地对准该部分。为了防止测出最亮或最暗部分,要适当移动相机,因此不能同时决定测光和构图的情况时常发生。中央重点测光方式不具有上述两者中间的性质,是以画面中央区域为主(权重较大)为主、周边部分为辅进行测光。
现代相机分区测光的精度越来越高,它是将画面分成若干区,对各区同时测光后,由计量中央处理器进行综合计算,平判断出主体的实际位置和大小,得出最佳的曝光值。比较起来,这种方式的测光精度比其它两种方式更常用。尽管各厂家对分区测光的名称不同,但是测光原理基本相同。佳能为“评价测光”,尼康为“矩阵测光”,美能达为“蜂巢式测光”。
15、什么是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操作已成为目前数码相机的基本功能,而在数码单反相机和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中,自动对焦方式又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单次自动对焦(AF-S)
2.连续自动对焦(AF-C)
3.智能自动对焦(AF-A)
什么是单次自动对焦?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最为常用的单次自动对焦。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半按快门来启动,在焦点未对准确前对焦过程一直在继续。一旦处理器认为焦点准确以后,只要将快门完全按下就完成了一次拍摄过程,同时自动对焦系统停止工作。
如果在对焦完成提示音之后,全部按下快门之前,被摄物体移动了。由于是“单次”自动对焦所以在完全按下快门之后就可能看到一张模糊的图片。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话,这么说是为了更好为说明连续自动对焦做个铺垫。
由于单次自动对焦的特点所至,在拍摄静止不动的物体时,如风景、微距摄影、人物合影等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这种对焦完毕后焦点自动锁定,只要半按快门不放,就可以重新构图拍摄的方式操作非常简便。
什么是连续自动对焦?
我们再来看看最适合拍摄运动中物体的连续自动对焦。由于上面说到的单次自动对焦方式不能很好的“跟踪”运动中的物体,给一些拍摄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也就产生了连续自动对焦方式。
与单次自动对焦不同的是,连续自动对焦在处理器“认为”对焦准确后,自动对焦系统继续工作,焦点也没有被锁定。其目的在于当被摄体移动时,自动对焦系统能够实时根据焦点的变化驱动镜头调节,从而使被摄物一直保持清晰状态。当然,相机的对焦框也要实时的对准被摄体,这样在完全按下快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被摄物对焦不准确的问题了。
连续自动对焦多用在处于运动中的物体拍摄,比如体育比赛中拍摄运动员、新闻发布会中拍摄发言人以及捕捉运动中的动物的精彩瞬间等等。并且,针对于数码相机无需胶片的优势,只要结合高速的连拍功能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拍摄出一组精彩照片。
什么是智能自动对焦?
最后,我们要来看看智能自动对焦是如何工作的。智能自动对焦,是一种可根据被摄主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相机自动选择单次拍摄自动对焦模式或连续随动自动对焦模式,并能自动启动追踪对焦模式追踪高速运动被摄体焦点的智能型的自动对焦控制功能。
从理论上说,如果有了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就应该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拍摄场景的需要了。但是在长期的实际拍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长期处于连续自动对焦的数码相机的耗电量比较大的问题。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怕出现一个可能随时移动的被摄物从相对静止状态转换到运动状态,或者相反的情况。
而智能对焦的出现很好的折中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问题。这种将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结合起来的方式,更适合在被摄物动静不断切换的场景下使用。相机能够根据被摄物的移动速度自动选择对焦方式,内部的测距组件一直不断地测量自动对焦区域内的影像,并实时传送到处理器中。当被摄物静止不动时选择单次自动对焦,当被摄物运动时,选择连续自动对焦。由于切换工作交由处理器来完成,因此您只需要按动快门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前两种提到的自动对焦方式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相机厂商基本上都按照上述名称命名。而第三种提到的方式无论各家起什么样的名字,其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佳能称为“人工智能伺服对焦”,尼康称为“最近主体先决的动态自动对焦”,索尼/美能达称为“自动切换对焦”,等等。
16、什么是曝光补偿?如何运用好曝光补偿?
什么是曝光补偿?
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value)。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以下是需要进行曝光补偿的典型拍摄场景。
正向补偿:
1.拍摄文字时(白纸上的黑字)
2.背光的人像
3.极亮的景色(如雪地)与高反射程度的物体
4.天空晴朗时
负向补偿:
1.聚光照明的拍摄物、特别是以暗色为背景时
2.拍摄文字时(黑纸上的白字)
3.低反射程度的景物,如拍摄绿色或暗色叶子的照片
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
人眼是通过对环境光线稳定值来调整瞳孔大小的,18%的中灰度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平均光线值,在人眼瞳孔调整范围之内还无法达到这个稳定值的话,人眼就会降低对环境的正确判断识别能力。摄影设备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的,相机在半按快门后即完成对光线的测定,经程序计算后自动调整光圈、快门、ISO值等待下一步操作。简单地讲:“程序自动曝光”拍摄出的照片上明亮物体、黑暗物体能表现出18%的中灰度色调。同人眼一样,在这个值之外的环境光线,相机就无法正确在底片/CCD上正确表达出来。
曝光补偿的几种方法
曝光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对于现在普及设备来讲,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正确使用曝光补偿功能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第 10 章
恋耽美
第 10 章
除了渐层减光滤镜之外,大家拍摄风景时还可以加上其它有颜色的渐层滤镜以改变天空的色彩,加强照片的气氛。渐变蓝是另一种较常用的渐层滤镜,在霞气较大、天色不佳的日子,灰白的天空实在是大剎风景。这时大家可以加上渐变蓝滤镜,将天空回复蓝色,加强蓝天白云的效果之余,又不会影响地面的色调。如果拍摄日出、日落的话,渐变橙是相当有用的滤镜,可以令日落时的单色调效果更为强烈。此外,不少摄影师拍摄阴天、多云的题材时都会加上棕色渐变镜,以表达出怀旧、Moody的效果。大家甚至可以将两片颜色渐层滤镜同时使用,在照片的上、下半部表现不同的色彩,令照片的画意更加突出。
14、什么是TTL测光?相机有哪几种测光方式?
什么是TTL测光?
TTL是英文“ThroughTheLens”的缩写,即是通过镜头的意思。
相机的TTL测光功能,是指根据通过单镜头反光相机摄镜头后的光束测光,并由所测定结果来自动确定曝光。同样都是TTL测光,由于测光元件在照相机内所放置的位置不同,测光方式也就产生很大差别。
测光方式大致分为分区综合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局部测光三种。分区综合测光方式在使用时可不必小心谨慎,只凭照相机测光就可以。但是,在被摄景物内有很大的明暗差别时,如逆光人像等,分区综合测光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局部测光方式,必须注意要测光的是被摄景物的哪一部分,并且总是有意识地对准该部分。为了防止测出最亮或最暗部分,要适当移动相机,因此不能同时决定测光和构图的情况时常发生。中央重点测光方式不具有上述两者中间的性质,是以画面中央区域为主(权重较大)为主、周边部分为辅进行测光。
现代相机分区测光的精度越来越高,它是将画面分成若干区,对各区同时测光后,由计量中央处理器进行综合计算,平判断出主体的实际位置和大小,得出最佳的曝光值。比较起来,这种方式的测光精度比其它两种方式更常用。尽管各厂家对分区测光的名称不同,但是测光原理基本相同。佳能为“评价测光”,尼康为“矩阵测光”,美能达为“蜂巢式测光”。
15、什么是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操作已成为目前数码相机的基本功能,而在数码单反相机和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中,自动对焦方式又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单次自动对焦(AF-S)
2.连续自动对焦(AF-C)
3.智能自动对焦(AF-A)
什么是单次自动对焦?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最为常用的单次自动对焦。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半按快门来启动,在焦点未对准确前对焦过程一直在继续。一旦处理器认为焦点准确以后,只要将快门完全按下就完成了一次拍摄过程,同时自动对焦系统停止工作。
如果在对焦完成提示音之后,全部按下快门之前,被摄物体移动了。由于是“单次”自动对焦所以在完全按下快门之后就可能看到一张模糊的图片。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话,这么说是为了更好为说明连续自动对焦做个铺垫。
由于单次自动对焦的特点所至,在拍摄静止不动的物体时,如风景、微距摄影、人物合影等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这种对焦完毕后焦点自动锁定,只要半按快门不放,就可以重新构图拍摄的方式操作非常简便。
什么是连续自动对焦?
我们再来看看最适合拍摄运动中物体的连续自动对焦。由于上面说到的单次自动对焦方式不能很好的“跟踪”运动中的物体,给一些拍摄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也就产生了连续自动对焦方式。
与单次自动对焦不同的是,连续自动对焦在处理器“认为”对焦准确后,自动对焦系统继续工作,焦点也没有被锁定。其目的在于当被摄体移动时,自动对焦系统能够实时根据焦点的变化驱动镜头调节,从而使被摄物一直保持清晰状态。当然,相机的对焦框也要实时的对准被摄体,这样在完全按下快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被摄物对焦不准确的问题了。
连续自动对焦多用在处于运动中的物体拍摄,比如体育比赛中拍摄运动员、新闻发布会中拍摄发言人以及捕捉运动中的动物的精彩瞬间等等。并且,针对于数码相机无需胶片的优势,只要结合高速的连拍功能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拍摄出一组精彩照片。
什么是智能自动对焦?
最后,我们要来看看智能自动对焦是如何工作的。智能自动对焦,是一种可根据被摄主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相机自动选择单次拍摄自动对焦模式或连续随动自动对焦模式,并能自动启动追踪对焦模式追踪高速运动被摄体焦点的智能型的自动对焦控制功能。
从理论上说,如果有了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就应该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拍摄场景的需要了。但是在长期的实际拍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长期处于连续自动对焦的数码相机的耗电量比较大的问题。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怕出现一个可能随时移动的被摄物从相对静止状态转换到运动状态,或者相反的情况。
而智能对焦的出现很好的折中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问题。这种将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结合起来的方式,更适合在被摄物动静不断切换的场景下使用。相机能够根据被摄物的移动速度自动选择对焦方式,内部的测距组件一直不断地测量自动对焦区域内的影像,并实时传送到处理器中。当被摄物静止不动时选择单次自动对焦,当被摄物运动时,选择连续自动对焦。由于切换工作交由处理器来完成,因此您只需要按动快门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前两种提到的自动对焦方式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相机厂商基本上都按照上述名称命名。而第三种提到的方式无论各家起什么样的名字,其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佳能称为“人工智能伺服对焦”,尼康称为“最近主体先决的动态自动对焦”,索尼/美能达称为“自动切换对焦”,等等。
16、什么是曝光补偿?如何运用好曝光补偿?
什么是曝光补偿?
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value)。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以下是需要进行曝光补偿的典型拍摄场景。
正向补偿:
1.拍摄文字时(白纸上的黑字)
2.背光的人像
3.极亮的景色(如雪地)与高反射程度的物体
4.天空晴朗时
负向补偿:
1.聚光照明的拍摄物、特别是以暗色为背景时
2.拍摄文字时(黑纸上的白字)
3.低反射程度的景物,如拍摄绿色或暗色叶子的照片
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
人眼是通过对环境光线稳定值来调整瞳孔大小的,18%的中灰度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平均光线值,在人眼瞳孔调整范围之内还无法达到这个稳定值的话,人眼就会降低对环境的正确判断识别能力。摄影设备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的,相机在半按快门后即完成对光线的测定,经程序计算后自动调整光圈、快门、ISO值等待下一步操作。简单地讲:“程序自动曝光”拍摄出的照片上明亮物体、黑暗物体能表现出18%的中灰度色调。同人眼一样,在这个值之外的环境光线,相机就无法正确在底片/CCD上正确表达出来。
曝光补偿的几种方法
曝光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对于现在普及设备来讲,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正确使用曝光补偿功能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第 10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