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草为城 作者:王旭烽
第 61 章
那年9月,杭窑小学毕业之后就不再直接进人中学了,表叔把他带到了长兴乡间一户制壶的农家,他的即知即行的制壶生涯从此开始。
长兴与陶都宜兴一县之隔,虽然一为浙,一为苏,但接壤毗邻,因为学习制陶手艺,他也就常去那里。都说宜兴之所以成为陶都,归根结底是和这里特有的紫砂泥土有关。这种特质的泥长兴也有。历史上长兴人虽有"千户烟灶万户丁"之说,但主要还是以生产粗放的大缸为主。真正生产紫砂壶,时间并不长。杭窑很幸运,在长兴学到了手艺。又以那里为基点,常常往宜兴跑。那时候,大师级的人物顾景舟、蒋蓉等人,都还倒霉着呢,是很容易见到的。有人悄悄地向他们讨教,使他们心中暗自欣慰,而少年杭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大人们教他一门手艺,初衷是想让他今后有一碗饭吃,并因此可以去养活家中的老人和病人。殊不知同情与恩爱正是艺术的一双门环,少年拉着它们打开了大门,走了进去,双手沾满了紫砂泥。他的艺术生命开始了。
他一直没有机会把《壶鉴》上的那段话抄给爷爷看。昨天一到,就问爷爷,爷爷却说,问你大哥吧,他现在在资料室里工作,他读的书多。窑窑今天就特意带来,只是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大哥看。他以为祭祖是个很隆重的过程,大哥不会在意他这小小的要求,他没想到生死之间的关系是那样融洽的,在墓地上,他照样可以求知。
这段文字一般的人翻起来还真是费劲:
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忽葡萄而钳紫,倏橘抽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歼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票之香。或黄白堆砂,结哀梨兮可吸。或青坚在骨,涂读汁兮生光。彼瑰价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流较浮精英。岂隋珠之与赵壁可比 异而称珍哉。
得茶凝思了一会儿,刚想问谁带笔了,迎霜就把笔和一张纸放到他手里。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开始翻译起来:
说到那泥色的变幻,有的阴幽,有的亮丽。有的如葡萄般的钳紫,有的似橘抽一样的黄郁;有的像新桐抽出了嫩绿,有的如宝石滴翠。有的如带露向阳之葵,飘浮着玉粟的暗香;
有的如泥砂上洒金屑,像美味的梨子使人垂涎欲滴;有的胎骨青且坚实,如黝黑的包浆发着幽明;那奇瑰怪诉的窑变,岂能以色调来定名。仿佛是铁,仿佛是石,是玉吗?还是金?齐全的和谐归于一身,完整的美均匀着通体。远远地望去,沉凝如钟鼎列于店堂;近近地品,灿烂如奇玉浮幻着精英。何等的美美美轮啊,世上一切的珍宝都无法与它相匹。
杭得茶几乎可以说是一挥而就,把杭迎霜看呆了,说:"齐全的和谐归于一身,完整的美均匀着通体——大哥真亏你翻得出来。"
得茶摇摇手不让迎霜再赞美下去,说:"哪里哪里,这都是我早就翻译过的,这跟茶也有关系嘛,属于茶具这一类的文献,是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吧?"他问窑窑。
制壶少年结结巴巴地连连称是,他很激动,口不成句地告诉大哥他所知道的有限的茶壶知识。即使迎霜击节赞赏,窑窑还是不能懂得,什么叫"齐全的和谐归于一身,完整的美均匀着通体"。这些道理,都要在他制壶多年之后才开始明白。他只能就他有限的见闻倾吐他的艺术热情,他说他那本《壶鉴》中有许多实物的相片,有供春的,陈明远的,时大彬的,还有曼生壶。他甚至知道了第一个在壶身上刻字的人俗名叫陈三呆子。最后他终于激动地问:一大哥,我们家也有一把曼生壶吧?爸爸告诉我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什么时候能够看到它呢?"
得茶看着坐在他面前的那两个孩子,他们一人把一只手搭在他的膝盖上。他就想,其实血缘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来缔造的吧,窑窑和夜生与杭家本无血缘关系,但现在有谁会说他们不是我们杭家人呢?他们的举手投足,神情举止,甚至他们的容貌,都越来越和杭家人一样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他把那张写有古文译文的纸朝里折了一下,准备交给窑窑,突然他眼睛一亮,下意识地就把纸模进了手心,然后看着迎霜,神情严肃地问:"这是从哪里来的?"
"都是从杭州出去的啊。"迎霜微微一愣,便坦然地说。显然,大哥他已经看见了纸张背面的《总理遗言》。
得茶让窑窑带着夜生到前面茶园中去玩,然后再一次严峻地问迎霜:"你不就是想让我看这份东西吗?现在再问你一次,这是从哪里来的?"
得茶的神色让迎霜有些吃惊,她这才告诉他,她在绍兴的时候,就收到了董渡江他们给她寄的这份传单了。现在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她问大哥,他能判断出这封遗书的真伪吗?
得茶站了起来,离开了祖坟,往前面那片竹林走去,迎霜看不出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她跟在他后面,一句话也不说。这几年她很少和大哥见面,很难想像从流放中回来的大哥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得茶却用与刚才没有多大区别的口吻说,如果她真的想听听他的真实想法的话,他可以说,这份遗书,他已经看到过了,据他分析,八九不离十是他人写的。迎霜对此回答立刻表示异议,显然她太希望这是一份真实的遗言。她强调说,这封遗书的真实性是显而易见的,从遗书中对人的评价来看,这也是符合周总理一向的风格的。
得茶站住了;看着满坡不语的春茶,别转头问:"你认为周总理的风格是什么?"
迎霜一下子就被大哥问住了。但她已经不是那个纤细胆小神经质的姑娘了,她想了想,反问道:"那你说周总理的风格是什么?"
得茶仿佛也被这姑娘问住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前方的春岚,一会儿,才指了指正在萌生新芽的茶丛,说:"我也说不好,不过用茶来比喻,大概也不会离得太远吧。"
直到这时候,他还是不太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迎霜。因为在他看来,周总理首先是政治家,周恩来既无子女也无个人财产,死后甚至不留骨灰,这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绝对不会依赖死后的遗言。
他不忍对眼前这个姑娘说破这一点,但又不想让她过深地卷到其中去,只好沉默。然而对杭迎霜言,用茶来比喻周恩来,的确也是她从未听到过的见解。苦难没有磨损大哥的锐利的思想,他依然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但此刻的谈话使她发现她和大哥之间的距离。问题也许并不在于这份遗言的真伪,而在于你希望它是真的还是伪造的。
"即便真是政治谣言,我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在散布谣言,部队、工厂、农村,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她坦然地对大哥说。
"历史上一些重大转折关头,舆论从来就是先行的,法国有启蒙学派,中国有五四运动。你不要以为时势仅仅造英雄,时势也造舆论。反过来,舆论再造时势,相互作用,重塑历史。"他们这么交谈的时候,已经走得很远,茶园浓烈的绿色层层渲染,"这是夜生的出生地。"他突然话锋一转,说。
他的口气那么平静,以至于迎霜以为得茶已经来过这里许多次,或者他的痛苦的心灵已经趋于缓和,变成了一种长久的隐痛。但敏感的姑娘立刻发现并非如此,她听见他说:"这是白夜走后我第一次来这里,没有你的陪伴我没有勇气来。"他低下头去,咬紧的牙根把腮帮也鼓出来了。他站了一会儿,突然快速地往回走,边走边说,"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认为只有白夜是我的知音,只有她能听懂当我说到历史的殉难者时,我是指的什么。我们也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提起杨真先生了,如果他活到今天,如果你二哥和爱光还活着——"他的声音再一次发起抖来,"我知道你现在想和二哥那样地活着,我知道你已经不是那个只会冲茶的小姑娘……
"他又沉默了,他在为永远失去的东西惋惜,"但我还是要说,我们喝茶的杭家人天性就是适合于建设的,适合于弥补和化解的,而我们目前遭遇的则是一个破坏的年代。这破坏中甚至也包括了我的名字,我也是我自己的迫害者。"
迎霜不能完全听懂他的话,但她被他的话感动了,她好几次想打断他的思路,但都没有成功,远远地他们看到祖坟前的家人在向他们招手,得茶一边加快步伐,一边说:"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终止?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相对而言,你们年轻、自由,如果我说现在你们的使命是读书,认识,积累,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条,保存自己,做历史的见证者,做我们杭家茶人的传人,难道我有什么错误吗?"
大哥喷薄而出的话使迎霜热泪盈眶,她拉住了大哥的手,刚才她几乎没想过要把这事情告诉大哥,现在她突然发现此事非常重大。原来昨夜她从已经当兵的董渡江和当了工人的孙华正处回来时,带回了他们印发的一批遗书传单,连带着一只小型的油印机。孙华正说他这几天好像已经受到了监视,而董渡江是军人,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
"你把它们藏在什么地方了?"
迎霜脸红了,回答说:"我先到了假山下的地下室,那里是二哥他们印过传单的地方,还和从前差不多。我把它们藏在煤球筐后面,本来想今天下午上街时带上的。"
"这件事情就由我来处理了。"
"那怎么行?最起码也得我们两人一起来处理。"
得茶再一次站住了,他们很快就要回到家人的队伍之中去,有很多话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讲,他的酷似爷爷的大薄手掌压在了迎霜肩上,他说:"这不算个什么事情,我能把它处理好。至于你,当然不能回家了,上完坟,你就跟忘忧叔走。不要担心,一切都会过去的。你要听我的话,跟着忘忧叔,他救过方越,救过窑窑,跟着他到山里去,你会万无一失。好了,我们不能再讨论这件事情了,到此结束。"
迎霜还要争辩,得茶指着不远处那些已经老了的杭家男人,说:"小妹妹,你看看你爸爸头上的白发,你看看爷爷,你看看那些坟上的老茶和新茶……"
迎霜听到大哥的声音在发抖,她看到了大哥眼中的泪。大哥那年去海岛劳动改造,也是微笑着的,他现在流泪了……
他们踏着急促的脚步,朝祖坟走去,夜生一直在叫着他们,坟前已经插起了香烛,供放着清明团子。这个几乎中断了十年的民间习俗,终于从室内走向了户外。与别家不同的,只是杭家人那特殊的祭祖方式,一杯杯祭奠的香茶已经冲好了,杭家人在茶香的综绕之中,跪了下来,连从未参加过这种仪式的窑窑和夜生,也随着他们跪下来了。
尾 声
就这样,漫漫长夜之后的又一个白日来临了。
它依旧是那种和暮色一般的白日——但那是春的暮色,然后还会有更黑的夜,会有无数的小白花来抵抗那黑,无数细密的光明在孝布一般的深黑中交织,夹着深深不安的老人的叹息;女人哭泣,青年扬眉剑出鞘,箱扭扭俩在密室蠕动憧憧鬼影。然后,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九州莽莽苍苍,茶林如波如云……
老人杭嘉和行走在大街上,他拄着拐杖,似乎没有目标地漫步着。大街上人很多,连人行道也几乎拥挤得水泄不通。天气乍暖还寒,阴沉沉的云缝偶尔射出一道金色的阳光,他看到许多人举着标语,喊着口号向市中心走去,他们脸上的表情,让他想起半个多世纪前他和嘉平参加的那场运动。甚至还有人散发传单呢,有一张,像美丽的蝴蝶飘到了他的身上,他眼力很不好,但还是读出了那些标题:……遗言……
他小心地叠了起来,放到内衣口袋里,他想回家去好好地拿着放大镜看看。有人群向他的方向拥来,他站住了,不动,让人群从他身边漫过去。
从山间扫墓归来的晚辈们几乎都守在他的身旁。只有孙子杭得茶带着女儿夜生先回家了。临走时孙子和忘忧叔耳语多时,之后忘忧就和迎霜一起走了。孙子还让家中的其他人陪他到寄草姑婆家去等4wt朗。这些细节嘉和都听在耳里,他心里明白,但一言不发,他知道,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一条长龙似的大幅标语,像挡箭牌一样地横在路上,汽车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过他们,有时车头挨在"怀念"上,有时又挨在"杰出的共"上,标语太长,手握标语的人们一字儿排开,还弯了好几个弯,排成了三大行,迎霜眼尖,突然指着第二排叫道:"你们看那不是布朗表叔!"
小布朗肯定也已经看到家人了,他得意地拍拍自己的胸膛,又跷跷大拇指,仿佛这件天大的事情已经包在他身上了。他的头上和许多人一样扎了一块白布,上面写了一些什么他没有在意。把赵争争安顿好出来,已经是今天早上了,他一上街就进人了人的洪流,看见家里的人,他使劲地招手,意思是让他们全进来。
这时,一辆囚车呼啸着从杭嘉和身边驶过,老人的心一紧,囚车气势汹汹地朝前冲,但前面的人越来越多,杭家人几乎都拥了上去,只有盼儿紧紧地挽着父亲的手,靠在一株大树下。杭汉他们回头朝他看看,他挥了挥手,意思是让他们自己活动去,他不要紧,他能把自己照顾好。
囚车被游行队伍挡住了,车上那个戴眼镜的男人,贪婪地把眼睛贴在国窗上,他好几次看到了那个把手捂在胸前的老人,他被一个中年妇女扶着,慢慢地走着,不时地没人人海,但又及时地浮出来,有时还抬起头,以他特有的那种神情,面向天空,唤着空气。看到老人那期待的神情,戴着手铐的男人,脸上就露出不知是欣慰还是痛苦的神情。
尽管得茶作了比较精细的安排,他还是晚了一步,带着夜生走向羊坝头那杭家的老宅时,翁采茶领着的搜查小组已经搜出了迎霜藏在地下室的传单与油印机,此时正在巷口的公共电话亭里给吴坤打电话,让他赶快过来。吴坤接了采茶的电话大吃一惊,说:"你在省里管的是农业这个口子,公安这一块你插什么手?"
"还不是为了你!"采茶一边观察着外面的动静一边轻声说,"从杭家搜出了东西,这不是明摆着给你机会!"
第 61 章
恋耽美
第 61 章
那年9月,杭窑小学毕业之后就不再直接进人中学了,表叔把他带到了长兴乡间一户制壶的农家,他的即知即行的制壶生涯从此开始。
长兴与陶都宜兴一县之隔,虽然一为浙,一为苏,但接壤毗邻,因为学习制陶手艺,他也就常去那里。都说宜兴之所以成为陶都,归根结底是和这里特有的紫砂泥土有关。这种特质的泥长兴也有。历史上长兴人虽有"千户烟灶万户丁"之说,但主要还是以生产粗放的大缸为主。真正生产紫砂壶,时间并不长。杭窑很幸运,在长兴学到了手艺。又以那里为基点,常常往宜兴跑。那时候,大师级的人物顾景舟、蒋蓉等人,都还倒霉着呢,是很容易见到的。有人悄悄地向他们讨教,使他们心中暗自欣慰,而少年杭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大人们教他一门手艺,初衷是想让他今后有一碗饭吃,并因此可以去养活家中的老人和病人。殊不知同情与恩爱正是艺术的一双门环,少年拉着它们打开了大门,走了进去,双手沾满了紫砂泥。他的艺术生命开始了。
他一直没有机会把《壶鉴》上的那段话抄给爷爷看。昨天一到,就问爷爷,爷爷却说,问你大哥吧,他现在在资料室里工作,他读的书多。窑窑今天就特意带来,只是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大哥看。他以为祭祖是个很隆重的过程,大哥不会在意他这小小的要求,他没想到生死之间的关系是那样融洽的,在墓地上,他照样可以求知。
这段文字一般的人翻起来还真是费劲:
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忽葡萄而钳紫,倏橘抽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歼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票之香。或黄白堆砂,结哀梨兮可吸。或青坚在骨,涂读汁兮生光。彼瑰价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流较浮精英。岂隋珠之与赵壁可比 异而称珍哉。
得茶凝思了一会儿,刚想问谁带笔了,迎霜就把笔和一张纸放到他手里。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开始翻译起来:
说到那泥色的变幻,有的阴幽,有的亮丽。有的如葡萄般的钳紫,有的似橘抽一样的黄郁;有的像新桐抽出了嫩绿,有的如宝石滴翠。有的如带露向阳之葵,飘浮着玉粟的暗香;
有的如泥砂上洒金屑,像美味的梨子使人垂涎欲滴;有的胎骨青且坚实,如黝黑的包浆发着幽明;那奇瑰怪诉的窑变,岂能以色调来定名。仿佛是铁,仿佛是石,是玉吗?还是金?齐全的和谐归于一身,完整的美均匀着通体。远远地望去,沉凝如钟鼎列于店堂;近近地品,灿烂如奇玉浮幻着精英。何等的美美美轮啊,世上一切的珍宝都无法与它相匹。
杭得茶几乎可以说是一挥而就,把杭迎霜看呆了,说:"齐全的和谐归于一身,完整的美均匀着通体——大哥真亏你翻得出来。"
得茶摇摇手不让迎霜再赞美下去,说:"哪里哪里,这都是我早就翻译过的,这跟茶也有关系嘛,属于茶具这一类的文献,是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吧?"他问窑窑。
制壶少年结结巴巴地连连称是,他很激动,口不成句地告诉大哥他所知道的有限的茶壶知识。即使迎霜击节赞赏,窑窑还是不能懂得,什么叫"齐全的和谐归于一身,完整的美均匀着通体"。这些道理,都要在他制壶多年之后才开始明白。他只能就他有限的见闻倾吐他的艺术热情,他说他那本《壶鉴》中有许多实物的相片,有供春的,陈明远的,时大彬的,还有曼生壶。他甚至知道了第一个在壶身上刻字的人俗名叫陈三呆子。最后他终于激动地问:一大哥,我们家也有一把曼生壶吧?爸爸告诉我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什么时候能够看到它呢?"
得茶看着坐在他面前的那两个孩子,他们一人把一只手搭在他的膝盖上。他就想,其实血缘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来缔造的吧,窑窑和夜生与杭家本无血缘关系,但现在有谁会说他们不是我们杭家人呢?他们的举手投足,神情举止,甚至他们的容貌,都越来越和杭家人一样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他把那张写有古文译文的纸朝里折了一下,准备交给窑窑,突然他眼睛一亮,下意识地就把纸模进了手心,然后看着迎霜,神情严肃地问:"这是从哪里来的?"
"都是从杭州出去的啊。"迎霜微微一愣,便坦然地说。显然,大哥他已经看见了纸张背面的《总理遗言》。
得茶让窑窑带着夜生到前面茶园中去玩,然后再一次严峻地问迎霜:"你不就是想让我看这份东西吗?现在再问你一次,这是从哪里来的?"
得茶的神色让迎霜有些吃惊,她这才告诉他,她在绍兴的时候,就收到了董渡江他们给她寄的这份传单了。现在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她问大哥,他能判断出这封遗书的真伪吗?
得茶站了起来,离开了祖坟,往前面那片竹林走去,迎霜看不出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她跟在他后面,一句话也不说。这几年她很少和大哥见面,很难想像从流放中回来的大哥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得茶却用与刚才没有多大区别的口吻说,如果她真的想听听他的真实想法的话,他可以说,这份遗书,他已经看到过了,据他分析,八九不离十是他人写的。迎霜对此回答立刻表示异议,显然她太希望这是一份真实的遗言。她强调说,这封遗书的真实性是显而易见的,从遗书中对人的评价来看,这也是符合周总理一向的风格的。
得茶站住了;看着满坡不语的春茶,别转头问:"你认为周总理的风格是什么?"
迎霜一下子就被大哥问住了。但她已经不是那个纤细胆小神经质的姑娘了,她想了想,反问道:"那你说周总理的风格是什么?"
得茶仿佛也被这姑娘问住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前方的春岚,一会儿,才指了指正在萌生新芽的茶丛,说:"我也说不好,不过用茶来比喻,大概也不会离得太远吧。"
直到这时候,他还是不太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迎霜。因为在他看来,周总理首先是政治家,周恩来既无子女也无个人财产,死后甚至不留骨灰,这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绝对不会依赖死后的遗言。
他不忍对眼前这个姑娘说破这一点,但又不想让她过深地卷到其中去,只好沉默。然而对杭迎霜言,用茶来比喻周恩来,的确也是她从未听到过的见解。苦难没有磨损大哥的锐利的思想,他依然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但此刻的谈话使她发现她和大哥之间的距离。问题也许并不在于这份遗言的真伪,而在于你希望它是真的还是伪造的。
"即便真是政治谣言,我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在散布谣言,部队、工厂、农村,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她坦然地对大哥说。
"历史上一些重大转折关头,舆论从来就是先行的,法国有启蒙学派,中国有五四运动。你不要以为时势仅仅造英雄,时势也造舆论。反过来,舆论再造时势,相互作用,重塑历史。"他们这么交谈的时候,已经走得很远,茶园浓烈的绿色层层渲染,"这是夜生的出生地。"他突然话锋一转,说。
他的口气那么平静,以至于迎霜以为得茶已经来过这里许多次,或者他的痛苦的心灵已经趋于缓和,变成了一种长久的隐痛。但敏感的姑娘立刻发现并非如此,她听见他说:"这是白夜走后我第一次来这里,没有你的陪伴我没有勇气来。"他低下头去,咬紧的牙根把腮帮也鼓出来了。他站了一会儿,突然快速地往回走,边走边说,"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认为只有白夜是我的知音,只有她能听懂当我说到历史的殉难者时,我是指的什么。我们也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提起杨真先生了,如果他活到今天,如果你二哥和爱光还活着——"他的声音再一次发起抖来,"我知道你现在想和二哥那样地活着,我知道你已经不是那个只会冲茶的小姑娘……
"他又沉默了,他在为永远失去的东西惋惜,"但我还是要说,我们喝茶的杭家人天性就是适合于建设的,适合于弥补和化解的,而我们目前遭遇的则是一个破坏的年代。这破坏中甚至也包括了我的名字,我也是我自己的迫害者。"
迎霜不能完全听懂他的话,但她被他的话感动了,她好几次想打断他的思路,但都没有成功,远远地他们看到祖坟前的家人在向他们招手,得茶一边加快步伐,一边说:"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终止?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相对而言,你们年轻、自由,如果我说现在你们的使命是读书,认识,积累,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条,保存自己,做历史的见证者,做我们杭家茶人的传人,难道我有什么错误吗?"
大哥喷薄而出的话使迎霜热泪盈眶,她拉住了大哥的手,刚才她几乎没想过要把这事情告诉大哥,现在她突然发现此事非常重大。原来昨夜她从已经当兵的董渡江和当了工人的孙华正处回来时,带回了他们印发的一批遗书传单,连带着一只小型的油印机。孙华正说他这几天好像已经受到了监视,而董渡江是军人,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
"你把它们藏在什么地方了?"
迎霜脸红了,回答说:"我先到了假山下的地下室,那里是二哥他们印过传单的地方,还和从前差不多。我把它们藏在煤球筐后面,本来想今天下午上街时带上的。"
"这件事情就由我来处理了。"
"那怎么行?最起码也得我们两人一起来处理。"
得茶再一次站住了,他们很快就要回到家人的队伍之中去,有很多话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讲,他的酷似爷爷的大薄手掌压在了迎霜肩上,他说:"这不算个什么事情,我能把它处理好。至于你,当然不能回家了,上完坟,你就跟忘忧叔走。不要担心,一切都会过去的。你要听我的话,跟着忘忧叔,他救过方越,救过窑窑,跟着他到山里去,你会万无一失。好了,我们不能再讨论这件事情了,到此结束。"
迎霜还要争辩,得茶指着不远处那些已经老了的杭家男人,说:"小妹妹,你看看你爸爸头上的白发,你看看爷爷,你看看那些坟上的老茶和新茶……"
迎霜听到大哥的声音在发抖,她看到了大哥眼中的泪。大哥那年去海岛劳动改造,也是微笑着的,他现在流泪了……
他们踏着急促的脚步,朝祖坟走去,夜生一直在叫着他们,坟前已经插起了香烛,供放着清明团子。这个几乎中断了十年的民间习俗,终于从室内走向了户外。与别家不同的,只是杭家人那特殊的祭祖方式,一杯杯祭奠的香茶已经冲好了,杭家人在茶香的综绕之中,跪了下来,连从未参加过这种仪式的窑窑和夜生,也随着他们跪下来了。
尾 声
就这样,漫漫长夜之后的又一个白日来临了。
它依旧是那种和暮色一般的白日——但那是春的暮色,然后还会有更黑的夜,会有无数的小白花来抵抗那黑,无数细密的光明在孝布一般的深黑中交织,夹着深深不安的老人的叹息;女人哭泣,青年扬眉剑出鞘,箱扭扭俩在密室蠕动憧憧鬼影。然后,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九州莽莽苍苍,茶林如波如云……
老人杭嘉和行走在大街上,他拄着拐杖,似乎没有目标地漫步着。大街上人很多,连人行道也几乎拥挤得水泄不通。天气乍暖还寒,阴沉沉的云缝偶尔射出一道金色的阳光,他看到许多人举着标语,喊着口号向市中心走去,他们脸上的表情,让他想起半个多世纪前他和嘉平参加的那场运动。甚至还有人散发传单呢,有一张,像美丽的蝴蝶飘到了他的身上,他眼力很不好,但还是读出了那些标题:……遗言……
他小心地叠了起来,放到内衣口袋里,他想回家去好好地拿着放大镜看看。有人群向他的方向拥来,他站住了,不动,让人群从他身边漫过去。
从山间扫墓归来的晚辈们几乎都守在他的身旁。只有孙子杭得茶带着女儿夜生先回家了。临走时孙子和忘忧叔耳语多时,之后忘忧就和迎霜一起走了。孙子还让家中的其他人陪他到寄草姑婆家去等4wt朗。这些细节嘉和都听在耳里,他心里明白,但一言不发,他知道,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一条长龙似的大幅标语,像挡箭牌一样地横在路上,汽车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过他们,有时车头挨在"怀念"上,有时又挨在"杰出的共"上,标语太长,手握标语的人们一字儿排开,还弯了好几个弯,排成了三大行,迎霜眼尖,突然指着第二排叫道:"你们看那不是布朗表叔!"
小布朗肯定也已经看到家人了,他得意地拍拍自己的胸膛,又跷跷大拇指,仿佛这件天大的事情已经包在他身上了。他的头上和许多人一样扎了一块白布,上面写了一些什么他没有在意。把赵争争安顿好出来,已经是今天早上了,他一上街就进人了人的洪流,看见家里的人,他使劲地招手,意思是让他们全进来。
这时,一辆囚车呼啸着从杭嘉和身边驶过,老人的心一紧,囚车气势汹汹地朝前冲,但前面的人越来越多,杭家人几乎都拥了上去,只有盼儿紧紧地挽着父亲的手,靠在一株大树下。杭汉他们回头朝他看看,他挥了挥手,意思是让他们自己活动去,他不要紧,他能把自己照顾好。
囚车被游行队伍挡住了,车上那个戴眼镜的男人,贪婪地把眼睛贴在国窗上,他好几次看到了那个把手捂在胸前的老人,他被一个中年妇女扶着,慢慢地走着,不时地没人人海,但又及时地浮出来,有时还抬起头,以他特有的那种神情,面向天空,唤着空气。看到老人那期待的神情,戴着手铐的男人,脸上就露出不知是欣慰还是痛苦的神情。
尽管得茶作了比较精细的安排,他还是晚了一步,带着夜生走向羊坝头那杭家的老宅时,翁采茶领着的搜查小组已经搜出了迎霜藏在地下室的传单与油印机,此时正在巷口的公共电话亭里给吴坤打电话,让他赶快过来。吴坤接了采茶的电话大吃一惊,说:"你在省里管的是农业这个口子,公安这一块你插什么手?"
"还不是为了你!"采茶一边观察着外面的动静一边轻声说,"从杭家搜出了东西,这不是明摆着给你机会!"
第 6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