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刹那芳华 作者:肉书屋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部分阅读
但是曾经当过教书匠的她,早已深深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
上课前为了备课而查阅大量教参资料、书写教案的辛苦就不说了,单单是在讲台上一站两小时,甚至一上午或一天,就不是一项轻松的活。
教师可不是只会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就凭他们整天在讲台上不停声嘶力竭地讲课、不停地奋笔板书,还有讲解兴奋时的手舞足蹈,都可以算作是体力劳动者了。
林芳华那时候还算年轻,但站一上午下来也还是感到腰酸背痛,两腿酸胀,嗓子也都要冒烟了。就算是有投影幻灯、有“小蜜蜂”扩音器帮忙讲课,仍然很累。年轻人还好点,老教师几乎没有不得慢性咽炎、下肢静脉曲张这些职业病的。
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每一位老师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即便他讲课讲的枯燥乏味,但他所付出的辛劳,也依然值得学生尊重的。
此刻作为学生的林芳华完全本能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讲台上,从老师手中接过板擦说:“老师,您辛苦了。我来擦吧!”然后默默地擦完两块大黑板。
当她擦完后,拍拍手上的粉尘正要出去洗手时,教室里却响起了数声掌声。
一看,原来是一班长带头,以及教室中几位没有出去放松的同学在向她鼓掌致意,坐在一边休息的老教授也在向自己点头微笑。
林芳华不好意思地笑笑,摇摇头示意这没什么,然后快步走出去了。
虽然没有值日生,但是上合班课时三个班的班长会轮流值日,负责喊起立和维持课堂纪律什么的。作为第一周值日的一班长,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想到擦黑板,感觉有点失於职守,从而带头向林芳华鼓掌,有致谢的意思吧。
后来的几节课一到下课的时候,一班长都马上抢着去帮老师擦黑板了。于是在这三个班合成的一中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轮到那一周值日的班,就由该班的班干部带头负责擦黑板。一般无需特意指定谁,完全是一些同学自发自愿的行为。
一中班也因此总是给上课的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郭眉老师从授课老师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后,还在一次年级会议上表扬了一中班,于是在整个90级,课间帮助老师擦黑板蔚然成风,还渐渐扩展到了其他年级及其他院系。
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老师们感受到同学们的敬意,上课时讲解得也就更用心和不觉疲累了。老师上课效果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给一中班上物理课的副教授卢丽芳正是三班的班主任。
说起来大学和中学还有的一点不同,就是班主任的作用不一样。中小学的班主任那是责任重大的,几乎都要把全班每个同学的吃喝拉撒睡都管完了。
而在医大,对学生最重要的老师却是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不上课,全职负责本系本年级所有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工作。
郭眉老师就是一个非常负责任,并且能力出色的年级主任。她在军训第一周就能准确地叫出全年级所有学生的名字,并在军训四周中就和每个同学都谈过话,基本掌握了他们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所以她才能在军训后很顺利地安排好了全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干部。
华西医大过去是没有的,近年来也如其他高校一样设置了班主任老师。但班主任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课要讲授,大学又没有专门的班会时间,所以和自己班的学生接触不多。
林芳华记得前世,在大一大二时每学期还能见到班主任卢老师几次,到大三大四后就少多了,特别是最后实习阶段完全见不到了。而在毕业阶段,所有相关事宜也都是在年级办公室找郭老师办理的。
总之,在医大,学生的事情基本是学生会和团委的学生干部们自己搞定,搞不定的也是找年级主任。班主任名义上是分担年级主任的一些工作,但其实基本形同虚设。
像卢老师都算是负责任的班主任了,因为她还会主动地找班里同学了解情况,在大一时也经常邀请同学们去她家里玩,还组织过大家出去春游什么的。有些平行班的同学,就只在大一开始时见过自己的班主任,后来到毕业都再见不到人影了。
班主任老师的任命是校庆过后,新生都开始行课了才通知下来的。卢老师就在自己授课后顺便将三班同学留下来,跟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
她大约四十五六岁,丈夫是附属医院的大夫,就住在学校家属院内,还有个十四岁上附中的女儿。
卢老师是苏州人,说着一口绵软的普通话,目光也亲切温和。气质上不像一位教理科的大学老师,倒像是中学里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她给三班同学留下了较好的第一印象。
因大家的时间都紧张,卢老师没讲几分钟就结束了自我介绍。她在黑板上写下自己教研室的电话和家庭住址,让大家有事尽可找她。
(晚风:最近写的东西,我自己也不满意。可能枯燥了点吧!但又不知道怎么改,总觉得这些铺垫和过渡还是少不了的!毕竟不是文科出身的,还是笔力不足啊。)
正文 十七、罗曼丽
大一的课程都是必修课,所以一个中班的同学,每天的课程安排都基本一样。只有英语课例外。
不知道别的大学怎样,医大的英语课分班就独具特色。它是打乱了院系专业,将全校同级的学生随意组合,而分成若干小班。
不过在刚入校的时候,学校组织新生进行了一次英语摸底测验,成绩并没有公布。只是,成绩最好的人都分入了少数几个外教任课的英语班,剩下的学生就随机分班,自然就由国产的英语教师带了。
林芳华因为早知道这种分班情况,在高考后的暑假也一直在学英语。所以摸底测验时,她自我感觉还行。这次分班果然被分到了外教班。
不过也有点不好的就是,一个班都不过三四个人能分到外教班,而她所在的这个班里刚好并没有三班的同学,也就是班里的同学没有熟人。而宿舍里的其他姐妹,往往在自己的英语班中都有五六个同班同学。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大学英语要上两年,在一个才二十多人的小班里,到最后大家怎么着也都成熟人了。
带教的老外是个美国来的五十多岁的老头,让大家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史蒂夫。人还是风度翩翩的,但头发都花白了,还有点地中海了。他上课是全英语教学,只是偶尔开玩笑时会冒几句带本地方言口音的汉语,那的确是很有“笑果”的。
老实说,林芳华的词汇量、阅读能力还是不错的。她前世从大学毕业后也一直没有放弃英语,还考过两次研究生,每次英语都过了60分,只是专业课基础拉下了或者因为其他因素没上成。但是,她的英语听力就很马虎了,而口语是完全张不开口,也就是中国学生典型的“哑巴英语”。
毕竟芳华只是普通子弟校毕业的,英语老师的素质不及重点中学的名师,所以从一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没打好底子。而且后来工作后也只用到英文读写能力,听说能力是用不上的,也就成了她的弱项。
这一次,林芳华想上外教班,也是冲着提高自己听力和口语能力去的。
一开始上课真是挺困难的。史蒂夫虽然说的较慢,但毕竟全是英语,林芳华听起来很是吃力。十句话可能只听懂一两句,运气好还能多猜对两句。
有时候,史蒂夫讲笑话,别的学生会心大笑,芳华却一脸茫然。老外提问,芳华也是答的磕磕巴巴,很是局促,这让她在英语课上也一直保持了高度紧张。
芳华自重生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生活遭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果是在中国老师教的班上课,也许会感觉轻松很多。像同寝室的周玉、王菊也是笔试不错、但听力和口语不行的学生,但她们上英语课都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大学英语老师虽然是比中学老师在上课时讲英语的时候大大增多了,但他们还是很明白国情,仍然是双语讲课。所以,大家并不觉吃力。
尽管也羡慕她们的轻松,但林芳华还是暗暗鼓励着自己,不放弃。
刚好,林爸十月中旬去广州参加秋交会,芳华央求爸爸给自己买了个索尼的微型录音机和100盘专用的录音磁带。于是,她就可以每次上课录下史蒂夫的话,并在课后反复听,搞懂每句话。
特别是每晚临睡前,她都戴着耳机听着英语入睡。有时候,梦中似乎都还像在看电影般一样看到听到有人说英语。有次,睡在她下铺的杨茜半夜起来上厕所,还听见了她用英语说着梦话。
芳华这样辛苦地坚持下来,果然渐渐见到了成效。上课一个多月后,芳华的听力就有了很大进步,听课渐渐没什么问题了。课堂上的会话答问还是有点紧张结巴,但比一开始已经好多了。
有一次,芳华被老外抽起来读了一段课文。完毕后,史蒂夫夸赞了一句verygood。而坐在芳华前面的一个女生,也转过身来冲她比了一下大拇指,轻轻用中文说:“发音很标准呢!”
这个女生叫做罗曼丽,药学系的,是班里的名人,恐怕班里的每个人最先认识和记住的人就是她。
原因很简单,她太漂亮了。就算林芳华这样在后世发达的资讯轰炸下,见过那么多影视明星、模特美女的人,一见之下也惊为天人。
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本来还有些喧闹的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时光都仿佛停滞了几秒,大家如看电影慢动作般,看着这个女生一直到她坐到座位上才回过神,纷纷继续刚才的说话,但都有点心不在焉了。至于后面进来的学生,都在看到罗曼丽时微微一愣,特别是男生往往放慢脚步,轻轻从她身边经过,眼睛都还在不断地偷偷瞄着她。
不必形容她的五官,因为美到一定程度的美人,五官都会有些相似。比如,林青霞、张柏芝乃至王菲、陈慧琳都长的有点相似。罗曼丽就有点象年轻时的张柏芝,但她的脸型更瘦一些。但又不是后来张柏芝瘦过头的样子。
罗曼丽的五官不但精致,脸上还仿佛总有一层淡淡的光辉,走到哪里都让人眼前一亮。不光是男生,就连女生都喜欢看她。当然,老外史蒂夫也毫不掩饰对罗曼丽的偏爱,在课上送她英文名lily(意为百合花)。
罗曼丽来自上海,本身英文底子就很好,听力口语都出众,和老外交流起来也几乎没有障碍,也难怪得到老师的青睐。
但林芳华最欣赏的就是这个女孩子一点不傲气。
大多数漂亮又学习出色的女孩子因为总被人捧着,多少都会有些感觉良好,或者对别人傲慢,或者对别人冷淡。而罗曼丽却毫无骄矜之气,她总是坦荡地面对着别人或羡慕、或嫉妒、或无礼的目光,既不恼怒也不自矜,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面前都是一贯的礼貌优雅、落落大方。因此自然而然成了本班最受欢迎的人。而且,不久后,同年级都有不少男生来向林芳华打听过她的情况,显然受欢迎程度都超过了级花蒋露。
魅力这东西真的很玄妙。要说蒋露无论身材、脸蛋也不差罗曼丽什么,何况还有会跳舞的光环。但是罗曼丽不但美丽,还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不但吸引男生,就是女生也会很欣赏她。慢慢地,罗曼丽后来居上,在人气上超过了军训联欢会上大出风头的蒋露。一年后的全市大学生文化节上,罗曼丽就以新生身份打败高年级的法医系系花,成为了全校公认的校花。
很久以后,林芳华才明白罗曼丽身上具有的就是明星气质。她天生就是要受人关注和喜爱的。
自从上次读课文,罗曼丽主动转身和林芳华说话后,两人就渐渐熟识起来。
一开始两人当然主要交流的是英语的学习。罗曼丽说起她母亲就是上海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自己从小就被逼着学英语,高考英语考了99分。她曾经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题,觉得不难。所以她想在大一就直接考英语六级。
在九十年代初,有很多大学里都只要求学生英语课及格就行,并不是都要求必须过英语四级的。(恐怕让后来的大学生们羡慕死了吧!)但是像华西医大这样的老名牌多自持身份,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严格的了。它规定英语不过四级的,毕业拿不到学位证书。
所以,学校要求学生都是学完两年的大学英语,再集体报名过四级,务求一次过关,而且考80分以上就属于优秀成绩,学校会给以现金奖励。至于过关以后,再想过六级就是个人的事情,自由报名了。
所以,大一新生不能报考四级,但是报六级就没人管了。
罗曼丽想在大一就考六级,挑战自己。这一想法倒是也启发了林芳华。
毕竟这时候的考试都是不考口语的,听力经过外教的磨练,再突击准备一下,也有一定的把握;至于词汇量和阅读,对都能通过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林芳华来说,应该不是大问题。再加上大一的课程毕竟只是基础课,不难过关。而如果英语过了六级,第二年就可以免修英语了,这样不也节约了不少学习时间吗。
权衡一番后,林芳华不禁也想试一试。
于是,两个女生一拍即合,约好一起考今年12月下旬的六级考试。已经不到2个月了,时间很紧张,所以两人自然经常约着一块儿上晚自习,一起复习英语。
慢慢地两人自然就不仅仅谈英语了。由于自身的优秀,一直很顺利的罗曼丽,从内到外都流露着自信开朗的气质和主动进取的精神。虽然在外人面前仍是斯斯文文的样子,但在林芳华面前就常常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思。而林芳华比较沉静内敛,话虽不多,却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罗观点中的偏颇。她这样不经意中流露出的和年纪不相称的见识、气度,也很让罗曼丽佩服。
随着交往的加深,性格互补的两人越来越投缘。和内心很阳光积极的罗曼丽相处,对芳华的心境年轻化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她可算是芳华重生后结交的真正意义上的新“朋友”,而且影响深远。
正文 十八、调剂课程
虽说数理化上起来枯燥,英语课上起来辛苦,但也有些课程像调味品一样,让紧张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总是那么沉闷。
由于兵役法的制订实施,大学生实施军训其实就是作为预备役来训练的。因此,大学生入学除了开始的一个月军训,还要求有一年的军事理论课学习。也就是说一旦战争开始,国家就可以将这些受过训的大学生作为军官直接补充到预备役,甚至直接补充到第一线伤亡重大的部队中去。
教军事理论课的陆教官曾在军训时给大家讲过课。他是学者型的军人,长得高高瘦瘦、戴着副眼镜,要不是一身军装,怎么看怎么不像军人。
陆教官上课特别喜欢谈论《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另外也经常旁征博引、对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信手拈来。比如讲到英阿马岛之战,他从历史背景、战争起因、阿根廷的战前准备和突然袭击、英国的应对措施、双方军事政治外交的较量等方面侃侃而谈,就讲了6节课。
这场8年前发生的、二战后最大的局部战争,的确是引起了各国军事家的关注和研究。陆教官显然也是对马岛之战费了一番苦功的。很多事件和数据,他都十分清楚;而介绍英军最后的登陆战时,陆教官也都能随手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军事地形图。
大多数男生都比较喜欢上军事理论课,女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而林芳华就是其中的例外。
她觉得这么一位高水平的军事研究家,通俗易懂地讲解军事战争史,比袁阔成、单田芳说的评书也不差什么。所以每次上课林芳华都坐在最前排,听的是非常开心。就连上别的课都要偷偷背的英语单词,这时候也绝不拿来分心。
当陆教官终于结束马岛之战的战例课后,课后留了道思考题:让大家写下自己对此次战争的感想。别的女生都在书上摘抄几段现成的评论什么的敷衍了事,林芳华却花了一个晚上的自习时间,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感言。
她也评论了几句双方在战争中的得失,但后来却主要联系到中国而大发了一通议论。同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军力尤其是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却远远不足以保卫中国的海岸线。中国领海,如南海很多岛屿被别国偷偷强占、并开发油井,都只是外交抗议罢了,根本不能像英国那样态度强硬地捍卫远隔万里的小岛主权。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国力做后盾。
发展的确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只有中国强大起来,有了实力,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彻底解决领土主权争端。就像伟人预测的那样,国际上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却永不会停歇。中国军队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了。未尝败绩的陆军有夜郎自大的趋势,殊不知其武器技术、战略战术都已经落后于几个大国了,海军、空军的差距更远了。
中国以后应该继续裁军走精兵的道路,国防科研方面还是应坚持独立自主、不能一味购买国外武器了事,还应该多派优秀人才出国学习交流、及时把握国际军事最新发展和动态……总之,全文充满了忧患意识。
陆教官看到这份作业,相当惊讶,而知道是个女生写的时候,更加惊奇了。他和郭眉老师交流情况时,顺便了解了一下林芳华的背景后,不禁释然了。以她的出身,如此关心国防建设,也就毫不奇怪了。
军事课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军事地形学的简单内容,这个听起来要头痛一些。教官安排了一次模拟标图、识图作业。
就是在整个校园内藏了一些情报,然后学生组队,根据教官给的坐标提示,找到指定地点并在此处找到新的提示,然后依次在一个个目标地点找到几份情报,最后汇合成完整的情报。
当然演练的难度是很低的,目标地点往往都画有清晰的红色圆圈,即使不会看地形图,在校园里瞎转半天也能找的差不多。同学们完全当成游戏一样,在校园里大呼小叫地奔跑一圈,很快就都轻松地找到了情报,回到教室教给教官,就算完成任务了。
总之,上军事理论课对林芳华来说,充满了乐趣,相当于娱乐休息了。
而体育课也同样如此,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能使人轻松愉快。这在医学上已经证实了,人运动时体内的内啡肽水平增高,从而使人愉快,增加人的幸福感。
只是,大学要求体育达标。反正练一项考一项,对每天都有锻炼的林芳华来说,过关也并非难事。
不过,她虽然每天都晨跑,却在八百米测试时远远不及平时很少锻炼的郭玲,不禁很是郁闷。
后来请教学体育的哥哥林征宇,才知道人的肌肉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爆发力强、但持久性差的白肌,另一种是爆发力不强、但持久耐劳的红肌。而红肌和白肌在人体的比例是生来就注定的,所以短跑运动员不可能同时长跑也厉害。
林征宇本人就是属于动作灵活、爆发力强的人,那作为他的妹妹,自然肌肉类型也很可能和他一样了。而郭玲的体型的确有点像后来闻名于世的“东方神鹿”王军霞一样,人瘦而腿长,难怪她跑个八百米很是轻松。既然天赋不同,芳华也就无话可说了。
接下来,体育课又要考排球项目了,不是达标,但要计入期末成绩中。说来及格也简单,一要能发球过网6个,二要能连续用手臂颠球20次。
别看哥哥林征宇是学校的排球队长,妹妹林芳华却一点不喜欢排球。不知怎的,林芳华的前臂好像特别怕疼。所以一开始接触排球,垫了两下球后,她就被手臂的剧痛和皮下出血点给吓坏了,以后死活都不玩排球了。此外,她也几乎不参加其他体育运动,最多是在父兄的影响下看看比赛,作个“假球迷”而已。
这次因为考试,她也只好抽出时间练习一下。发球还好说,她能勉强用拳头将排球捅过网,但颠球就完全找不到点了。双臂总是僵硬,垫两下球,就会一下子把球垫飞了。本来就不喜欢排球的她,就越发不喜欢了。但是为了过关,她只好让哥哥下午来医大体育场,对自己进行技术指导。
专业人士毕竟不同。林征宇给她做示范时颠球颠的太标准了。球完全被他操纵着,飞起的高度、落下的部位总是分毫不差。而他轻松的样子,也似乎在说:只要他愿意,这球就可以无休止地在他手臂上跳跃,而不会跑到其他任何地方。他这样颠了快100次,都还没有一点破绽。就连周围在操场锻炼的人们,都有很多投过来惊羡的目光。
在哥哥的耐心指导下,林芳华才逐渐明白了一些技巧:接球时,双前臂不是直直地冲着球去,而是收一点、退一点,把球“接”住了再托起来,这样才不至于把球“撞”飞。于是经过几下练习,林芳华也慢慢能连续颠二三十个球了。但即使是她注意着力度,手臂上的皮肤还是很快又出现了皮下出血点。
林芳华还想以后做外科大夫呢,所以比较紧张自己的手臂,有不愿受伤的心理。既然已经能够及格,她也就不再练习了。
最终她还是没能喜欢上排球运动。作为排球二传手的林征宇很是纳闷,自己这个妹妹怎么完全不像自己一样有运动细胞呢。
正文 十九、课余生活
医学生的生活当然不仅仅只有学习。
课余和周末,在各种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上,随处可见运动锻炼的男生。在男生宿舍楼外,也常听见某间寝室传来的甩扑克时大呼小叫的声音。
女生喜欢运动的少。喜欢打牌的虽然有,但是比起男生还是少多了。这个时代,女大学生比较流行的是打毛衣。
周玉就是其中的爱好者。她是个不喜欢去教室上自习的人。几乎每天晚上,她都留守在宿舍中。虽说在宿舍也能看书,但是毕竟宿舍里没有那种别人都在学习、你也不得不跟进的学习氛围。要想在宿舍里看书就要有良好的自制能力,抵制舒适的床铺、零食小吃、无人干扰听音乐的诸多诱惑。真正能静心在宿舍看书的人,寥寥无几。
周玉在宿舍,就总是边打毛衣边看小说,美其名曰“一心二用”。要是快考试了,她就边打毛衣边背书。凭着她的聪明,每次考试倒也都能低飞过关。很牛啊!
话说回来,周玉除了有后世“宅女”的特质,竟还有手工达人的特质。她从入校时才开始学打毛衣,经过打一些手套围巾的练手之后,竟然在几个月后就照着棒针书上的样子打出了一件很摩登的毛衣。
||乳|白色,蝙蝠半袖,高腰的样式很新颖,而大量镂空的花纹也细致漂亮。即使以林芳华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件永不过时的百搭毛衣。初次见到的人,都难以相信这就是一个新人,照着毛衣书自学而编织出来的。所以,周玉一跃成为各宿舍女生顶礼膜拜的偶像,经常会有女生晚上来找她请教毛衣编织的事情。
当时几乎大半的女大学生都会打毛衣,林芳华也学过,只是从来没有打完过一件成品而已。
很可惜,这种曾在大学里非常流行、也特别能体现女性温柔贤淑特质的休闲活动,后来就渐渐绝迹了。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商场里卖的毛衣越来越漂亮和时尚,人们当然越来越懒得花那闲工夫了。
不过,男生女生也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看小说。女生当然特别喜欢看言情类小说。经典的世界名著虽然也有在看,但是那些书看起来费神啊,所以学校周围的租书摊还是言情和武侠类的书最多。
大多数人在中学时被老师和家长管束得厉害,很少能看小说的。到了大学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了,常常放肆地看起来。
在林芳华过去年少轻狂的日子里,她就经常在晚饭后黄昏时分,走出校门散步,然后顺便在书摊借一套没看过的武侠或言情小说,回宿舍后往往一个晚上就能看完一半,第二天白天上课再接着看完另一半。晚上还书再借一套新的。
那时候,她和周玉往往轮流借,回来你看上集、我看下集地交换着看。有时,书瘾也比较大的王菊、杨茜等人,往往也抵抗不了她们的诱惑,跟着看起来。当她们都觉得好看时,难免晚上在宿舍里讨论情节,于是剩下的几个本来勤奋的好学生也就被拖下水了。
重生后的芳华当然不再疯狂看小说了。毕竟流行的作家中,无论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柳残阳,还是琼瑶、三毛、亦舒、岑凯伦、梁凤仪等的作品,她都几乎拜读过,像金庸古龙亦舒等人的往往还读过不止两三遍。再说,经历了网络小说时代的洗礼,也都习惯了在网上看免费书,现在当然不愿再花钱去看小说了。
只是有时,芳华看到周玉、杨茜她们为看到喜欢的小说兴奋激动,甚至流泪时,又有些羡慕,不由遗憾自己都已经看过,真希望在这时代还能看到自己没看过的通俗小说。
过去的林芳华还经常出入学校旁边的录像厅。虽然效果一般,但是一块钱看两场香港电影,相当便宜了。
这是个港产电影辉煌的年代,每年出品的港产片虽然不能以正规途径进入内地,但是人们照样能在录像厅欣赏到周润发、刘德华、成龙、张国荣、张曼玉、王祖贤等明星的表演。香港影视和流行歌曲伴着这一代人成长。多年后内地的一部电视剧《武林外传》红极一时,那里面就有很多70后们对儿时香港影视及粤语歌曲的回忆和致敬。
林芳华至今仍清楚记得当年看林青霞反串《东方不败》时的震撼、看周润发《赌神》时的热血、看李连杰《黄飞鸿》时的快乐、看周星驰《赌圣》时的爆笑……
不过和小说一样,所有的经典都已经看过,也不必再去录像厅重温了,毕竟那时候投影录像的效果很差的。
林芳华还记得当年毕业时,有个男生对她说:“我对你最大的印象就是,看你经常出入租书摊和录像厅。”当时,让林芳华尴尬不已。不过,这也是事实,她的大学生活确实就是这样混过来的。
重生后的芳华自控能力当然不是当年那个空虚迷惘的少女可比,因此过去种种习惯大都已经摒弃。只是还有一个习惯保留下来了,那就是吃夜宵。
学校食堂下午5点钟开饭,到晚上睡前人就特别容易饿。所以,食堂也非常人性化地在9点到10点卖夜宵。虽然只是煮面条、水饺、汤圆之类简单的面食,但是却很受学生的欢迎,晚上去捧场的人还是不少的。
现在的芳华还不满十七岁,根本还是长身体的时候,是怎么吃也吃不胖的时候。所以,她常常9点半左右回宿舍,叫上老大周玉、有时候还有王菊一起去食堂加餐。
都说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但奇怪的是东北大米、天津小站米都比南方的稻米好吃,而面食做的好吃的还是南方人。
芳华曾经去北方进修学习过,吃过老北京出名的炸酱面、打卤面,也吃过河南的炒饼、新疆的拉条子,觉得实在不怎么样。除了分量足,就没别的长处了。大概也是因为她吃惯了自己家乡的风味,很难再习惯外地的口味吧。毕竟四川省的美食天下闻名,就连医大食堂师傅下的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条,都让人吃的有滋有味。
尤其是寒冷的夜晚,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出一身热汗,真是全身都舒泰了。
吃完夜宵回宿舍洗漱一番,躺上床听会英语。此时,其他上自习的姐妹也陆续回来了。这是宿舍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女孩子在一起,难免叽叽喳喳地谈论些今天的见闻什么的,往往11点熄灯后大家都还会躺在床上,继续兴奋地说话,直到慢慢说累了、睡着了。
大约所有学校的学生宿舍,都会有这种卧谈会。
正文 二十、卧谈会
一天晚上,最后一个回来的郭玲神神秘秘地说:“你们知道男生那边评的我们年级四朵金花是谁吗?”
“是谁啊?快说说!”姐妹们的兴趣一下子都吊起来了。
郭玲把门关上后说:“四朵金花第一名是八班的蒋露,……”
杨茜说:“谁不知道她是级花啊,关键是除了她还有谁啊?”
郭玲瞪她一眼:“我不是正要说嘛,你急什么?”
正在洗脚的廖珊很着急地说:“郭玲,别理她了。你快说,还有谁啊?”
“第二名是七班的钱韵蕾,男生们叫她黑郁金香。”
“哦!”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这名女生五官也确实长得好看,在人群中也是很醒目靓丽的。说话也温温柔柔的,为人很好。唯一遗憾的是肤色微黑。男生起的这个外号,还真贴切。
“第三名是五班的宋燕平。”
王菊问:“谁是宋燕平?”廖珊也说:“不认识。”
郭玲说道:“哎呀,就是八号寝室的,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北京来的,白芸的老乡。”
“噢——!”这么一说,大家都有点印象了。毕竟漂亮女孩在哪都是引人注目的。
“最后一名是藏族班的卓玛。”
这倒是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没想到男生们居然没忘记藏族大专班的。毕竟大家和藏族班完全没有相同的课程,住宿也是分开的。全年级的女生都住同一栋楼,而藏班的女生却住在研究生楼,大概是民族优待政策吧。女生们潜意识里都不太把她们当做同一集体的了。
沉默了一下,廖珊突然说:“这谁评的啊,太没公正性了吧!八班、七班、五班,连九班都有,就是没有一中班的啊?”
“嗯,是哦!难道我们一、二、三班就没美女了吗?”杨茜也很气愤。
王菊问郭玲:“你从哪儿听来的小道消息,别是谁乱编的吧?”
郭玲无奈了:“哎呀,反正我听别人说的嘛!他们男生是这么评的啊,也不是我评的啊!”
“快说,听谁说的!”
“好了好了,我怕了你们了!白芸不是和二班的团支书肖强关系不错吗?她从他那里听来的,我再从白芸那里知道的。”
这么一说,大家也就有点相信这个传言的真实性了。可是大家还是很不服气,纷纷讨论起来。比如某某金花这有缺点、那也不行,我们一中班的谁谁谁就比她长的好看云云。甚至熄灯后,都还争论不止。
最后还是老大周玉总结性发言:“姐妹们,何必因为那些臭男生的评论让自己心情不好呢?男人,是一种非常蠢笨的动物。他们常常被漂亮的脸蛋、婀娜的体态所迷惑,而不太在乎她们的脑子怎么样。其实,每个女孩子都是一种花。固然牡丹华贵,玫瑰娇艳,算的上花王和花后。但其它的花就不美吗?就算开的漫山遍野的桃李,也是美丽的。而且我觉得,她们比牡丹玫瑰还要美的实在,因为她们还会结出累累硕果嘛!”
“呵呵,老大说的好啊!”
“大姐,我太崇拜你了,总是出口成章啊!”
“老大,那你说说我们几个都是什么花吧!”
“恩——好吧,那我就说着玩哈!哪个妹妹觉得不好,也别生气啊!”
大家众口一词:“不得!(方言:不会的意思)”
熄灯后的宿舍沉浸在寂静的黑暗中,周玉低缓的声音慢慢传来:“恩,先说王菊吧!她特别朴实,就像是山野中的小雏菊一样清新自然!廖珊呢,是我们宿舍最漂亮的,只是有点娇气,像虞美人;杨茜热情活泼,什么时候看到她都让人很开心,像火红的杜鹃花一样生机勃勃;郭玲聪明伶俐,又很有个性,像娇小可爱的铃兰;孙艳春和黄丽霞长的有点像,气质都是温柔型的,我觉得她们一个是芙蓉花一个是木槿花。”
她顿了一下,又说道:“至于老幺嘛,我有点说不好。没见过像她这么充满矛盾气质的人!似乎是单纯透明的一个人,但又像是历经沧桑一样;让你觉得她很随和亲切,但又有疏远和距离。让我想起毛主席的《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她就是那悬崖百丈冰上的花枝俏!”
林芳华开始还听的有趣,听到这里不由暗暗吃惊:这个大姐真厉害啊!每个女孩的评价都比较贴切,而对自己这个异类的评价虽不中亦不远矣。她倒还真有点艺术家的敏感,不愧平日里看了那么多小说。
众姐妹对老大的评价并无异议,都挺满意的,于是又问:“大姐,你自己像什么花!”
“呵呵,和你们相比,我就是一朵狗尾巴花。”
众人笑倒。
林芳华说:“我觉得老大像曼陀罗花,成熟而优雅,在夜晚的月光下显得美丽而妖娆。她的独特不易被人发现,但是一旦发现,很可能就被迷倒了。”
“呵呵,虽然没见过曼陀罗,但听你这么一说,还挺喜欢这种魅惑的花呢,和我有点像哈!”
……
过了一会儿,郭玲突然说:“哎,不能光让男生评论我们女生啊!我们也对他们品头论足一下嘛!”
杨茜积极响应:“好啊!要我说,我们年级最帅的当然是卢恒。”
老大周玉也很感兴趣地说:“我说二班的雷晓铭才长得帅,特别像郭凯敏。”
郭玲说:“可是他没有卢恒有才啊!卢恒吹笛子的样子好帅啊!”
几个姐妹同时说道:“花痴!”
郭玲也不示弱:“花痴就花痴!不过呢,我再喜欢他也没用啊!他和蒋露好上了呀!级花配级草,我没希望了!”
林芳华越听越好笑。别看她们几个平时很勤奋学习,但私底下还这么有趣呢!不过,越是将喜欢挂在嘴边,越说明她们的这种喜欢很单纯,只是单纯的欣赏,不是有独占性的爱情。当一个少女爱上一个少男时,是绝不会大大咧咧地在众人面前承认的,最多也只是向密友倾诉,或者就埋藏在心里。
廖珊又说道:“哎,别说别的班了,说说我们班的男生吧!”
郭玲叹口气:“我们班男生赶卢恒差远了!”
杨茜批判她:“你也太情人眼里出西施了吧!我看我们班的‘小虎队’还可以的嘛!”她指的是在军训联合会上唱小虎队名曲的三个男生——方兴、王剑、项彬。
很少说话的孙艳春也加入进来:“就是,方兴确实挺帅的。而且跳舞也不错啊。”
大家一致同意方兴是班里最帅的男生,算是班草了。这个男生是班里的体育委员,行动间总有一股运动员的刚健帅气,林芳华也感觉很赞同。
廖珊又说:“大家再说说其他人!班长怎么样?”
杨茜说:“戴平啊,不行!白长了个高个了!”
廖珊说:“我觉得还行啊!”
于是,大家又争论了一番到底戴平帅不帅的问题。戴平的确长的不丑,但要说他帅,大家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最后,郭玲说:“我觉得吧,戴平是那种等二十年后看肯定很帅的类型。”这个说法貌似有点奇怪,但是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林芳华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部分阅读
欲望文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部分阅读
但是曾经当过教书匠的她,早已深深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
上课前为了备课而查阅大量教参资料、书写教案的辛苦就不说了,单单是在讲台上一站两小时,甚至一上午或一天,就不是一项轻松的活。
教师可不是只会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就凭他们整天在讲台上不停声嘶力竭地讲课、不停地奋笔板书,还有讲解兴奋时的手舞足蹈,都可以算作是体力劳动者了。
林芳华那时候还算年轻,但站一上午下来也还是感到腰酸背痛,两腿酸胀,嗓子也都要冒烟了。就算是有投影幻灯、有“小蜜蜂”扩音器帮忙讲课,仍然很累。年轻人还好点,老教师几乎没有不得慢性咽炎、下肢静脉曲张这些职业病的。
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每一位老师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即便他讲课讲的枯燥乏味,但他所付出的辛劳,也依然值得学生尊重的。
此刻作为学生的林芳华完全本能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讲台上,从老师手中接过板擦说:“老师,您辛苦了。我来擦吧!”然后默默地擦完两块大黑板。
当她擦完后,拍拍手上的粉尘正要出去洗手时,教室里却响起了数声掌声。
一看,原来是一班长带头,以及教室中几位没有出去放松的同学在向她鼓掌致意,坐在一边休息的老教授也在向自己点头微笑。
林芳华不好意思地笑笑,摇摇头示意这没什么,然后快步走出去了。
虽然没有值日生,但是上合班课时三个班的班长会轮流值日,负责喊起立和维持课堂纪律什么的。作为第一周值日的一班长,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想到擦黑板,感觉有点失於职守,从而带头向林芳华鼓掌,有致谢的意思吧。
后来的几节课一到下课的时候,一班长都马上抢着去帮老师擦黑板了。于是在这三个班合成的一中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轮到那一周值日的班,就由该班的班干部带头负责擦黑板。一般无需特意指定谁,完全是一些同学自发自愿的行为。
一中班也因此总是给上课的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郭眉老师从授课老师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后,还在一次年级会议上表扬了一中班,于是在整个90级,课间帮助老师擦黑板蔚然成风,还渐渐扩展到了其他年级及其他院系。
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老师们感受到同学们的敬意,上课时讲解得也就更用心和不觉疲累了。老师上课效果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给一中班上物理课的副教授卢丽芳正是三班的班主任。
说起来大学和中学还有的一点不同,就是班主任的作用不一样。中小学的班主任那是责任重大的,几乎都要把全班每个同学的吃喝拉撒睡都管完了。
而在医大,对学生最重要的老师却是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不上课,全职负责本系本年级所有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工作。
郭眉老师就是一个非常负责任,并且能力出色的年级主任。她在军训第一周就能准确地叫出全年级所有学生的名字,并在军训四周中就和每个同学都谈过话,基本掌握了他们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所以她才能在军训后很顺利地安排好了全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干部。
华西医大过去是没有的,近年来也如其他高校一样设置了班主任老师。但班主任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课要讲授,大学又没有专门的班会时间,所以和自己班的学生接触不多。
林芳华记得前世,在大一大二时每学期还能见到班主任卢老师几次,到大三大四后就少多了,特别是最后实习阶段完全见不到了。而在毕业阶段,所有相关事宜也都是在年级办公室找郭老师办理的。
总之,在医大,学生的事情基本是学生会和团委的学生干部们自己搞定,搞不定的也是找年级主任。班主任名义上是分担年级主任的一些工作,但其实基本形同虚设。
像卢老师都算是负责任的班主任了,因为她还会主动地找班里同学了解情况,在大一时也经常邀请同学们去她家里玩,还组织过大家出去春游什么的。有些平行班的同学,就只在大一开始时见过自己的班主任,后来到毕业都再见不到人影了。
班主任老师的任命是校庆过后,新生都开始行课了才通知下来的。卢老师就在自己授课后顺便将三班同学留下来,跟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
她大约四十五六岁,丈夫是附属医院的大夫,就住在学校家属院内,还有个十四岁上附中的女儿。
卢老师是苏州人,说着一口绵软的普通话,目光也亲切温和。气质上不像一位教理科的大学老师,倒像是中学里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她给三班同学留下了较好的第一印象。
因大家的时间都紧张,卢老师没讲几分钟就结束了自我介绍。她在黑板上写下自己教研室的电话和家庭住址,让大家有事尽可找她。
(晚风:最近写的东西,我自己也不满意。可能枯燥了点吧!但又不知道怎么改,总觉得这些铺垫和过渡还是少不了的!毕竟不是文科出身的,还是笔力不足啊。)
正文 十七、罗曼丽
大一的课程都是必修课,所以一个中班的同学,每天的课程安排都基本一样。只有英语课例外。
不知道别的大学怎样,医大的英语课分班就独具特色。它是打乱了院系专业,将全校同级的学生随意组合,而分成若干小班。
不过在刚入校的时候,学校组织新生进行了一次英语摸底测验,成绩并没有公布。只是,成绩最好的人都分入了少数几个外教任课的英语班,剩下的学生就随机分班,自然就由国产的英语教师带了。
林芳华因为早知道这种分班情况,在高考后的暑假也一直在学英语。所以摸底测验时,她自我感觉还行。这次分班果然被分到了外教班。
不过也有点不好的就是,一个班都不过三四个人能分到外教班,而她所在的这个班里刚好并没有三班的同学,也就是班里的同学没有熟人。而宿舍里的其他姐妹,往往在自己的英语班中都有五六个同班同学。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大学英语要上两年,在一个才二十多人的小班里,到最后大家怎么着也都成熟人了。
带教的老外是个美国来的五十多岁的老头,让大家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史蒂夫。人还是风度翩翩的,但头发都花白了,还有点地中海了。他上课是全英语教学,只是偶尔开玩笑时会冒几句带本地方言口音的汉语,那的确是很有“笑果”的。
老实说,林芳华的词汇量、阅读能力还是不错的。她前世从大学毕业后也一直没有放弃英语,还考过两次研究生,每次英语都过了60分,只是专业课基础拉下了或者因为其他因素没上成。但是,她的英语听力就很马虎了,而口语是完全张不开口,也就是中国学生典型的“哑巴英语”。
毕竟芳华只是普通子弟校毕业的,英语老师的素质不及重点中学的名师,所以从一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没打好底子。而且后来工作后也只用到英文读写能力,听说能力是用不上的,也就成了她的弱项。
这一次,林芳华想上外教班,也是冲着提高自己听力和口语能力去的。
一开始上课真是挺困难的。史蒂夫虽然说的较慢,但毕竟全是英语,林芳华听起来很是吃力。十句话可能只听懂一两句,运气好还能多猜对两句。
有时候,史蒂夫讲笑话,别的学生会心大笑,芳华却一脸茫然。老外提问,芳华也是答的磕磕巴巴,很是局促,这让她在英语课上也一直保持了高度紧张。
芳华自重生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生活遭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果是在中国老师教的班上课,也许会感觉轻松很多。像同寝室的周玉、王菊也是笔试不错、但听力和口语不行的学生,但她们上英语课都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大学英语老师虽然是比中学老师在上课时讲英语的时候大大增多了,但他们还是很明白国情,仍然是双语讲课。所以,大家并不觉吃力。
尽管也羡慕她们的轻松,但林芳华还是暗暗鼓励着自己,不放弃。
刚好,林爸十月中旬去广州参加秋交会,芳华央求爸爸给自己买了个索尼的微型录音机和100盘专用的录音磁带。于是,她就可以每次上课录下史蒂夫的话,并在课后反复听,搞懂每句话。
特别是每晚临睡前,她都戴着耳机听着英语入睡。有时候,梦中似乎都还像在看电影般一样看到听到有人说英语。有次,睡在她下铺的杨茜半夜起来上厕所,还听见了她用英语说着梦话。
芳华这样辛苦地坚持下来,果然渐渐见到了成效。上课一个多月后,芳华的听力就有了很大进步,听课渐渐没什么问题了。课堂上的会话答问还是有点紧张结巴,但比一开始已经好多了。
有一次,芳华被老外抽起来读了一段课文。完毕后,史蒂夫夸赞了一句verygood。而坐在芳华前面的一个女生,也转过身来冲她比了一下大拇指,轻轻用中文说:“发音很标准呢!”
这个女生叫做罗曼丽,药学系的,是班里的名人,恐怕班里的每个人最先认识和记住的人就是她。
原因很简单,她太漂亮了。就算林芳华这样在后世发达的资讯轰炸下,见过那么多影视明星、模特美女的人,一见之下也惊为天人。
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本来还有些喧闹的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时光都仿佛停滞了几秒,大家如看电影慢动作般,看着这个女生一直到她坐到座位上才回过神,纷纷继续刚才的说话,但都有点心不在焉了。至于后面进来的学生,都在看到罗曼丽时微微一愣,特别是男生往往放慢脚步,轻轻从她身边经过,眼睛都还在不断地偷偷瞄着她。
不必形容她的五官,因为美到一定程度的美人,五官都会有些相似。比如,林青霞、张柏芝乃至王菲、陈慧琳都长的有点相似。罗曼丽就有点象年轻时的张柏芝,但她的脸型更瘦一些。但又不是后来张柏芝瘦过头的样子。
罗曼丽的五官不但精致,脸上还仿佛总有一层淡淡的光辉,走到哪里都让人眼前一亮。不光是男生,就连女生都喜欢看她。当然,老外史蒂夫也毫不掩饰对罗曼丽的偏爱,在课上送她英文名lily(意为百合花)。
罗曼丽来自上海,本身英文底子就很好,听力口语都出众,和老外交流起来也几乎没有障碍,也难怪得到老师的青睐。
但林芳华最欣赏的就是这个女孩子一点不傲气。
大多数漂亮又学习出色的女孩子因为总被人捧着,多少都会有些感觉良好,或者对别人傲慢,或者对别人冷淡。而罗曼丽却毫无骄矜之气,她总是坦荡地面对着别人或羡慕、或嫉妒、或无礼的目光,既不恼怒也不自矜,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面前都是一贯的礼貌优雅、落落大方。因此自然而然成了本班最受欢迎的人。而且,不久后,同年级都有不少男生来向林芳华打听过她的情况,显然受欢迎程度都超过了级花蒋露。
魅力这东西真的很玄妙。要说蒋露无论身材、脸蛋也不差罗曼丽什么,何况还有会跳舞的光环。但是罗曼丽不但美丽,还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不但吸引男生,就是女生也会很欣赏她。慢慢地,罗曼丽后来居上,在人气上超过了军训联欢会上大出风头的蒋露。一年后的全市大学生文化节上,罗曼丽就以新生身份打败高年级的法医系系花,成为了全校公认的校花。
很久以后,林芳华才明白罗曼丽身上具有的就是明星气质。她天生就是要受人关注和喜爱的。
自从上次读课文,罗曼丽主动转身和林芳华说话后,两人就渐渐熟识起来。
一开始两人当然主要交流的是英语的学习。罗曼丽说起她母亲就是上海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自己从小就被逼着学英语,高考英语考了99分。她曾经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题,觉得不难。所以她想在大一就直接考英语六级。
在九十年代初,有很多大学里都只要求学生英语课及格就行,并不是都要求必须过英语四级的。(恐怕让后来的大学生们羡慕死了吧!)但是像华西医大这样的老名牌多自持身份,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严格的了。它规定英语不过四级的,毕业拿不到学位证书。
所以,学校要求学生都是学完两年的大学英语,再集体报名过四级,务求一次过关,而且考80分以上就属于优秀成绩,学校会给以现金奖励。至于过关以后,再想过六级就是个人的事情,自由报名了。
所以,大一新生不能报考四级,但是报六级就没人管了。
罗曼丽想在大一就考六级,挑战自己。这一想法倒是也启发了林芳华。
毕竟这时候的考试都是不考口语的,听力经过外教的磨练,再突击准备一下,也有一定的把握;至于词汇量和阅读,对都能通过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林芳华来说,应该不是大问题。再加上大一的课程毕竟只是基础课,不难过关。而如果英语过了六级,第二年就可以免修英语了,这样不也节约了不少学习时间吗。
权衡一番后,林芳华不禁也想试一试。
于是,两个女生一拍即合,约好一起考今年12月下旬的六级考试。已经不到2个月了,时间很紧张,所以两人自然经常约着一块儿上晚自习,一起复习英语。
慢慢地两人自然就不仅仅谈英语了。由于自身的优秀,一直很顺利的罗曼丽,从内到外都流露着自信开朗的气质和主动进取的精神。虽然在外人面前仍是斯斯文文的样子,但在林芳华面前就常常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思。而林芳华比较沉静内敛,话虽不多,却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罗观点中的偏颇。她这样不经意中流露出的和年纪不相称的见识、气度,也很让罗曼丽佩服。
随着交往的加深,性格互补的两人越来越投缘。和内心很阳光积极的罗曼丽相处,对芳华的心境年轻化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她可算是芳华重生后结交的真正意义上的新“朋友”,而且影响深远。
正文 十八、调剂课程
虽说数理化上起来枯燥,英语课上起来辛苦,但也有些课程像调味品一样,让紧张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总是那么沉闷。
由于兵役法的制订实施,大学生实施军训其实就是作为预备役来训练的。因此,大学生入学除了开始的一个月军训,还要求有一年的军事理论课学习。也就是说一旦战争开始,国家就可以将这些受过训的大学生作为军官直接补充到预备役,甚至直接补充到第一线伤亡重大的部队中去。
教军事理论课的陆教官曾在军训时给大家讲过课。他是学者型的军人,长得高高瘦瘦、戴着副眼镜,要不是一身军装,怎么看怎么不像军人。
陆教官上课特别喜欢谈论《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另外也经常旁征博引、对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信手拈来。比如讲到英阿马岛之战,他从历史背景、战争起因、阿根廷的战前准备和突然袭击、英国的应对措施、双方军事政治外交的较量等方面侃侃而谈,就讲了6节课。
这场8年前发生的、二战后最大的局部战争,的确是引起了各国军事家的关注和研究。陆教官显然也是对马岛之战费了一番苦功的。很多事件和数据,他都十分清楚;而介绍英军最后的登陆战时,陆教官也都能随手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军事地形图。
大多数男生都比较喜欢上军事理论课,女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而林芳华就是其中的例外。
她觉得这么一位高水平的军事研究家,通俗易懂地讲解军事战争史,比袁阔成、单田芳说的评书也不差什么。所以每次上课林芳华都坐在最前排,听的是非常开心。就连上别的课都要偷偷背的英语单词,这时候也绝不拿来分心。
当陆教官终于结束马岛之战的战例课后,课后留了道思考题:让大家写下自己对此次战争的感想。别的女生都在书上摘抄几段现成的评论什么的敷衍了事,林芳华却花了一个晚上的自习时间,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感言。
她也评论了几句双方在战争中的得失,但后来却主要联系到中国而大发了一通议论。同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军力尤其是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却远远不足以保卫中国的海岸线。中国领海,如南海很多岛屿被别国偷偷强占、并开发油井,都只是外交抗议罢了,根本不能像英国那样态度强硬地捍卫远隔万里的小岛主权。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国力做后盾。
发展的确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只有中国强大起来,有了实力,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彻底解决领土主权争端。就像伟人预测的那样,国际上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却永不会停歇。中国军队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了。未尝败绩的陆军有夜郎自大的趋势,殊不知其武器技术、战略战术都已经落后于几个大国了,海军、空军的差距更远了。
中国以后应该继续裁军走精兵的道路,国防科研方面还是应坚持独立自主、不能一味购买国外武器了事,还应该多派优秀人才出国学习交流、及时把握国际军事最新发展和动态……总之,全文充满了忧患意识。
陆教官看到这份作业,相当惊讶,而知道是个女生写的时候,更加惊奇了。他和郭眉老师交流情况时,顺便了解了一下林芳华的背景后,不禁释然了。以她的出身,如此关心国防建设,也就毫不奇怪了。
军事课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军事地形学的简单内容,这个听起来要头痛一些。教官安排了一次模拟标图、识图作业。
就是在整个校园内藏了一些情报,然后学生组队,根据教官给的坐标提示,找到指定地点并在此处找到新的提示,然后依次在一个个目标地点找到几份情报,最后汇合成完整的情报。
当然演练的难度是很低的,目标地点往往都画有清晰的红色圆圈,即使不会看地形图,在校园里瞎转半天也能找的差不多。同学们完全当成游戏一样,在校园里大呼小叫地奔跑一圈,很快就都轻松地找到了情报,回到教室教给教官,就算完成任务了。
总之,上军事理论课对林芳华来说,充满了乐趣,相当于娱乐休息了。
而体育课也同样如此,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能使人轻松愉快。这在医学上已经证实了,人运动时体内的内啡肽水平增高,从而使人愉快,增加人的幸福感。
只是,大学要求体育达标。反正练一项考一项,对每天都有锻炼的林芳华来说,过关也并非难事。
不过,她虽然每天都晨跑,却在八百米测试时远远不及平时很少锻炼的郭玲,不禁很是郁闷。
后来请教学体育的哥哥林征宇,才知道人的肌肉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爆发力强、但持久性差的白肌,另一种是爆发力不强、但持久耐劳的红肌。而红肌和白肌在人体的比例是生来就注定的,所以短跑运动员不可能同时长跑也厉害。
林征宇本人就是属于动作灵活、爆发力强的人,那作为他的妹妹,自然肌肉类型也很可能和他一样了。而郭玲的体型的确有点像后来闻名于世的“东方神鹿”王军霞一样,人瘦而腿长,难怪她跑个八百米很是轻松。既然天赋不同,芳华也就无话可说了。
接下来,体育课又要考排球项目了,不是达标,但要计入期末成绩中。说来及格也简单,一要能发球过网6个,二要能连续用手臂颠球20次。
别看哥哥林征宇是学校的排球队长,妹妹林芳华却一点不喜欢排球。不知怎的,林芳华的前臂好像特别怕疼。所以一开始接触排球,垫了两下球后,她就被手臂的剧痛和皮下出血点给吓坏了,以后死活都不玩排球了。此外,她也几乎不参加其他体育运动,最多是在父兄的影响下看看比赛,作个“假球迷”而已。
这次因为考试,她也只好抽出时间练习一下。发球还好说,她能勉强用拳头将排球捅过网,但颠球就完全找不到点了。双臂总是僵硬,垫两下球,就会一下子把球垫飞了。本来就不喜欢排球的她,就越发不喜欢了。但是为了过关,她只好让哥哥下午来医大体育场,对自己进行技术指导。
专业人士毕竟不同。林征宇给她做示范时颠球颠的太标准了。球完全被他操纵着,飞起的高度、落下的部位总是分毫不差。而他轻松的样子,也似乎在说:只要他愿意,这球就可以无休止地在他手臂上跳跃,而不会跑到其他任何地方。他这样颠了快100次,都还没有一点破绽。就连周围在操场锻炼的人们,都有很多投过来惊羡的目光。
在哥哥的耐心指导下,林芳华才逐渐明白了一些技巧:接球时,双前臂不是直直地冲着球去,而是收一点、退一点,把球“接”住了再托起来,这样才不至于把球“撞”飞。于是经过几下练习,林芳华也慢慢能连续颠二三十个球了。但即使是她注意着力度,手臂上的皮肤还是很快又出现了皮下出血点。
林芳华还想以后做外科大夫呢,所以比较紧张自己的手臂,有不愿受伤的心理。既然已经能够及格,她也就不再练习了。
最终她还是没能喜欢上排球运动。作为排球二传手的林征宇很是纳闷,自己这个妹妹怎么完全不像自己一样有运动细胞呢。
正文 十九、课余生活
医学生的生活当然不仅仅只有学习。
课余和周末,在各种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上,随处可见运动锻炼的男生。在男生宿舍楼外,也常听见某间寝室传来的甩扑克时大呼小叫的声音。
女生喜欢运动的少。喜欢打牌的虽然有,但是比起男生还是少多了。这个时代,女大学生比较流行的是打毛衣。
周玉就是其中的爱好者。她是个不喜欢去教室上自习的人。几乎每天晚上,她都留守在宿舍中。虽说在宿舍也能看书,但是毕竟宿舍里没有那种别人都在学习、你也不得不跟进的学习氛围。要想在宿舍里看书就要有良好的自制能力,抵制舒适的床铺、零食小吃、无人干扰听音乐的诸多诱惑。真正能静心在宿舍看书的人,寥寥无几。
周玉在宿舍,就总是边打毛衣边看小说,美其名曰“一心二用”。要是快考试了,她就边打毛衣边背书。凭着她的聪明,每次考试倒也都能低飞过关。很牛啊!
话说回来,周玉除了有后世“宅女”的特质,竟还有手工达人的特质。她从入校时才开始学打毛衣,经过打一些手套围巾的练手之后,竟然在几个月后就照着棒针书上的样子打出了一件很摩登的毛衣。
||乳|白色,蝙蝠半袖,高腰的样式很新颖,而大量镂空的花纹也细致漂亮。即使以林芳华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件永不过时的百搭毛衣。初次见到的人,都难以相信这就是一个新人,照着毛衣书自学而编织出来的。所以,周玉一跃成为各宿舍女生顶礼膜拜的偶像,经常会有女生晚上来找她请教毛衣编织的事情。
当时几乎大半的女大学生都会打毛衣,林芳华也学过,只是从来没有打完过一件成品而已。
很可惜,这种曾在大学里非常流行、也特别能体现女性温柔贤淑特质的休闲活动,后来就渐渐绝迹了。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商场里卖的毛衣越来越漂亮和时尚,人们当然越来越懒得花那闲工夫了。
不过,男生女生也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看小说。女生当然特别喜欢看言情类小说。经典的世界名著虽然也有在看,但是那些书看起来费神啊,所以学校周围的租书摊还是言情和武侠类的书最多。
大多数人在中学时被老师和家长管束得厉害,很少能看小说的。到了大学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了,常常放肆地看起来。
在林芳华过去年少轻狂的日子里,她就经常在晚饭后黄昏时分,走出校门散步,然后顺便在书摊借一套没看过的武侠或言情小说,回宿舍后往往一个晚上就能看完一半,第二天白天上课再接着看完另一半。晚上还书再借一套新的。
那时候,她和周玉往往轮流借,回来你看上集、我看下集地交换着看。有时,书瘾也比较大的王菊、杨茜等人,往往也抵抗不了她们的诱惑,跟着看起来。当她们都觉得好看时,难免晚上在宿舍里讨论情节,于是剩下的几个本来勤奋的好学生也就被拖下水了。
重生后的芳华当然不再疯狂看小说了。毕竟流行的作家中,无论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柳残阳,还是琼瑶、三毛、亦舒、岑凯伦、梁凤仪等的作品,她都几乎拜读过,像金庸古龙亦舒等人的往往还读过不止两三遍。再说,经历了网络小说时代的洗礼,也都习惯了在网上看免费书,现在当然不愿再花钱去看小说了。
只是有时,芳华看到周玉、杨茜她们为看到喜欢的小说兴奋激动,甚至流泪时,又有些羡慕,不由遗憾自己都已经看过,真希望在这时代还能看到自己没看过的通俗小说。
过去的林芳华还经常出入学校旁边的录像厅。虽然效果一般,但是一块钱看两场香港电影,相当便宜了。
这是个港产电影辉煌的年代,每年出品的港产片虽然不能以正规途径进入内地,但是人们照样能在录像厅欣赏到周润发、刘德华、成龙、张国荣、张曼玉、王祖贤等明星的表演。香港影视和流行歌曲伴着这一代人成长。多年后内地的一部电视剧《武林外传》红极一时,那里面就有很多70后们对儿时香港影视及粤语歌曲的回忆和致敬。
林芳华至今仍清楚记得当年看林青霞反串《东方不败》时的震撼、看周润发《赌神》时的热血、看李连杰《黄飞鸿》时的快乐、看周星驰《赌圣》时的爆笑……
不过和小说一样,所有的经典都已经看过,也不必再去录像厅重温了,毕竟那时候投影录像的效果很差的。
林芳华还记得当年毕业时,有个男生对她说:“我对你最大的印象就是,看你经常出入租书摊和录像厅。”当时,让林芳华尴尬不已。不过,这也是事实,她的大学生活确实就是这样混过来的。
重生后的芳华自控能力当然不是当年那个空虚迷惘的少女可比,因此过去种种习惯大都已经摒弃。只是还有一个习惯保留下来了,那就是吃夜宵。
学校食堂下午5点钟开饭,到晚上睡前人就特别容易饿。所以,食堂也非常人性化地在9点到10点卖夜宵。虽然只是煮面条、水饺、汤圆之类简单的面食,但是却很受学生的欢迎,晚上去捧场的人还是不少的。
现在的芳华还不满十七岁,根本还是长身体的时候,是怎么吃也吃不胖的时候。所以,她常常9点半左右回宿舍,叫上老大周玉、有时候还有王菊一起去食堂加餐。
都说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但奇怪的是东北大米、天津小站米都比南方的稻米好吃,而面食做的好吃的还是南方人。
芳华曾经去北方进修学习过,吃过老北京出名的炸酱面、打卤面,也吃过河南的炒饼、新疆的拉条子,觉得实在不怎么样。除了分量足,就没别的长处了。大概也是因为她吃惯了自己家乡的风味,很难再习惯外地的口味吧。毕竟四川省的美食天下闻名,就连医大食堂师傅下的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条,都让人吃的有滋有味。
尤其是寒冷的夜晚,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出一身热汗,真是全身都舒泰了。
吃完夜宵回宿舍洗漱一番,躺上床听会英语。此时,其他上自习的姐妹也陆续回来了。这是宿舍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女孩子在一起,难免叽叽喳喳地谈论些今天的见闻什么的,往往11点熄灯后大家都还会躺在床上,继续兴奋地说话,直到慢慢说累了、睡着了。
大约所有学校的学生宿舍,都会有这种卧谈会。
正文 二十、卧谈会
一天晚上,最后一个回来的郭玲神神秘秘地说:“你们知道男生那边评的我们年级四朵金花是谁吗?”
“是谁啊?快说说!”姐妹们的兴趣一下子都吊起来了。
郭玲把门关上后说:“四朵金花第一名是八班的蒋露,……”
杨茜说:“谁不知道她是级花啊,关键是除了她还有谁啊?”
郭玲瞪她一眼:“我不是正要说嘛,你急什么?”
正在洗脚的廖珊很着急地说:“郭玲,别理她了。你快说,还有谁啊?”
“第二名是七班的钱韵蕾,男生们叫她黑郁金香。”
“哦!”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这名女生五官也确实长得好看,在人群中也是很醒目靓丽的。说话也温温柔柔的,为人很好。唯一遗憾的是肤色微黑。男生起的这个外号,还真贴切。
“第三名是五班的宋燕平。”
王菊问:“谁是宋燕平?”廖珊也说:“不认识。”
郭玲说道:“哎呀,就是八号寝室的,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北京来的,白芸的老乡。”
“噢——!”这么一说,大家都有点印象了。毕竟漂亮女孩在哪都是引人注目的。
“最后一名是藏族班的卓玛。”
这倒是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没想到男生们居然没忘记藏族大专班的。毕竟大家和藏族班完全没有相同的课程,住宿也是分开的。全年级的女生都住同一栋楼,而藏班的女生却住在研究生楼,大概是民族优待政策吧。女生们潜意识里都不太把她们当做同一集体的了。
沉默了一下,廖珊突然说:“这谁评的啊,太没公正性了吧!八班、七班、五班,连九班都有,就是没有一中班的啊?”
“嗯,是哦!难道我们一、二、三班就没美女了吗?”杨茜也很气愤。
王菊问郭玲:“你从哪儿听来的小道消息,别是谁乱编的吧?”
郭玲无奈了:“哎呀,反正我听别人说的嘛!他们男生是这么评的啊,也不是我评的啊!”
“快说,听谁说的!”
“好了好了,我怕了你们了!白芸不是和二班的团支书肖强关系不错吗?她从他那里听来的,我再从白芸那里知道的。”
这么一说,大家也就有点相信这个传言的真实性了。可是大家还是很不服气,纷纷讨论起来。比如某某金花这有缺点、那也不行,我们一中班的谁谁谁就比她长的好看云云。甚至熄灯后,都还争论不止。
最后还是老大周玉总结性发言:“姐妹们,何必因为那些臭男生的评论让自己心情不好呢?男人,是一种非常蠢笨的动物。他们常常被漂亮的脸蛋、婀娜的体态所迷惑,而不太在乎她们的脑子怎么样。其实,每个女孩子都是一种花。固然牡丹华贵,玫瑰娇艳,算的上花王和花后。但其它的花就不美吗?就算开的漫山遍野的桃李,也是美丽的。而且我觉得,她们比牡丹玫瑰还要美的实在,因为她们还会结出累累硕果嘛!”
“呵呵,老大说的好啊!”
“大姐,我太崇拜你了,总是出口成章啊!”
“老大,那你说说我们几个都是什么花吧!”
“恩——好吧,那我就说着玩哈!哪个妹妹觉得不好,也别生气啊!”
大家众口一词:“不得!(方言:不会的意思)”
熄灯后的宿舍沉浸在寂静的黑暗中,周玉低缓的声音慢慢传来:“恩,先说王菊吧!她特别朴实,就像是山野中的小雏菊一样清新自然!廖珊呢,是我们宿舍最漂亮的,只是有点娇气,像虞美人;杨茜热情活泼,什么时候看到她都让人很开心,像火红的杜鹃花一样生机勃勃;郭玲聪明伶俐,又很有个性,像娇小可爱的铃兰;孙艳春和黄丽霞长的有点像,气质都是温柔型的,我觉得她们一个是芙蓉花一个是木槿花。”
她顿了一下,又说道:“至于老幺嘛,我有点说不好。没见过像她这么充满矛盾气质的人!似乎是单纯透明的一个人,但又像是历经沧桑一样;让你觉得她很随和亲切,但又有疏远和距离。让我想起毛主席的《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她就是那悬崖百丈冰上的花枝俏!”
林芳华开始还听的有趣,听到这里不由暗暗吃惊:这个大姐真厉害啊!每个女孩的评价都比较贴切,而对自己这个异类的评价虽不中亦不远矣。她倒还真有点艺术家的敏感,不愧平日里看了那么多小说。
众姐妹对老大的评价并无异议,都挺满意的,于是又问:“大姐,你自己像什么花!”
“呵呵,和你们相比,我就是一朵狗尾巴花。”
众人笑倒。
林芳华说:“我觉得老大像曼陀罗花,成熟而优雅,在夜晚的月光下显得美丽而妖娆。她的独特不易被人发现,但是一旦发现,很可能就被迷倒了。”
“呵呵,虽然没见过曼陀罗,但听你这么一说,还挺喜欢这种魅惑的花呢,和我有点像哈!”
……
过了一会儿,郭玲突然说:“哎,不能光让男生评论我们女生啊!我们也对他们品头论足一下嘛!”
杨茜积极响应:“好啊!要我说,我们年级最帅的当然是卢恒。”
老大周玉也很感兴趣地说:“我说二班的雷晓铭才长得帅,特别像郭凯敏。”
郭玲说:“可是他没有卢恒有才啊!卢恒吹笛子的样子好帅啊!”
几个姐妹同时说道:“花痴!”
郭玲也不示弱:“花痴就花痴!不过呢,我再喜欢他也没用啊!他和蒋露好上了呀!级花配级草,我没希望了!”
林芳华越听越好笑。别看她们几个平时很勤奋学习,但私底下还这么有趣呢!不过,越是将喜欢挂在嘴边,越说明她们的这种喜欢很单纯,只是单纯的欣赏,不是有独占性的爱情。当一个少女爱上一个少男时,是绝不会大大咧咧地在众人面前承认的,最多也只是向密友倾诉,或者就埋藏在心里。
廖珊又说道:“哎,别说别的班了,说说我们班的男生吧!”
郭玲叹口气:“我们班男生赶卢恒差远了!”
杨茜批判她:“你也太情人眼里出西施了吧!我看我们班的‘小虎队’还可以的嘛!”她指的是在军训联合会上唱小虎队名曲的三个男生——方兴、王剑、项彬。
很少说话的孙艳春也加入进来:“就是,方兴确实挺帅的。而且跳舞也不错啊。”
大家一致同意方兴是班里最帅的男生,算是班草了。这个男生是班里的体育委员,行动间总有一股运动员的刚健帅气,林芳华也感觉很赞同。
廖珊又说:“大家再说说其他人!班长怎么样?”
杨茜说:“戴平啊,不行!白长了个高个了!”
廖珊说:“我觉得还行啊!”
于是,大家又争论了一番到底戴平帅不帅的问题。戴平的确长的不丑,但要说他帅,大家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最后,郭玲说:“我觉得吧,戴平是那种等二十年后看肯定很帅的类型。”这个说法貌似有点奇怪,但是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林芳华
重生之刹那芳华 第5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