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官途 作者:参果宝
第 112 章
永康帝想要用林清,虽然内心深处并不看好林清所说的开放私营铁冶有什么用处,因为就算开放了,也改变不了目前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那么这道政令只是一纸空文。
永康帝之所以答应,除了想要对那些在地方上势力越来越大的官员提出警告外,剩下的就是收拢林清的人心。
只是万万没想到,林清之才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让他简直是又惊又喜!
甚至透过林清,永康帝竟能看到一丝希望的影子。永康帝不是不清楚,如今的大明吏治不清,贪腐成风。可是在朝堂上他缺乏真正的人才去尽心尽力地治理大明;他自己本身也不是什么绝世明主,即使有时候突然想要做点什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结果后,便也松懈了下来。久而久之,永康帝甚至不愿意去深想,万般繁琐之事他就糊在里面,一心求他的长生道。
或许有些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堂堂万里河山的君主,明明还没有到老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如此沉迷于求仙问道之中。其实仔细分析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对压力的转移。
这一刻,永康帝对林清的期许和信心高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臣,甚至还暗暗将林清比之名相房玄龄,自己是那唐太宗,之前之所以无法理清朝政,就是朝堂上都是那一票庸庸碌碌之辈!
于是乎,当永康帝的视线再落到那一堆弹劾林清的奏折上时,目光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如今林清也是朝中大佬的重点关注对象了,这两天难得老实,躲在禁院和工部几乎没有了存在感。只是这天永康帝再次召见林清进宫时,一下子就让有些人的神经就紧绷了起来。举朝都知道,永康帝这三天不理政务,可是却在第二天的中午就因召见林清而中断了,个中原因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然而宫帏重重,这皇宫内外毕竟是永康帝的天下,若是永康帝不想让人知道,那么那些窥探的视线就无法看透其间的迷障。
可惜提醒他们的信件要再隔两天才能入京,终是失了先机。
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朝臣们私底下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就收到消息,明天正常举行大朝会。
无缘无故中断了自己的斋戒,又突然要求群臣到场,举行大朝会,这事情,估计大了。
早朝需要官员们凌晨三点前在午门集合,五点正式打开宫门让百官上朝觐见。所以如果一些住的比较远的官员,则需要半夜起床,然后才能较为准时的到达集合点。这也是为什么皇宫附近的宅邸价格越靠近皇宫越贵的原因之一,毕竟夏天还好,如果是冬天,更深露重的,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估计坚持一段时间都要犯下毛病了。
或许也是因为厌恶这样的时间制度,让永康帝很少上朝,倒是也让底下的朝臣们松了一口气,日子能过的惬意许多。偶尔大朝会的时候对付几日,也都还挺的过去。
林清现在住的地方算是折中,差不多子时的时候就得起床,因为起得过早,人其实是没有什么胃口的,也不敢喝太多水,若朝会发生到一半想要去如厕,那将会被视为对皇帝的大不敬,是要被治罪的。
于是张氏便也只能在荷包里放上几块温热的糕点,让林清笼在袖子中,路上饿了或者下朝后可以吃上几口垫垫肚子。
等林清到达午门的时候,已经站了不少朝臣在那边,三三两两地围站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有人眼尖看到林清来了之后,一反往常只当林清不存在的状态,有些人竟是主动上前和林清打起了招呼。
林清脸上一直保持着温和的笑意,别人和他打招呼,他也谦逊有礼地回应过去,只是有些人话里话外想要套出点消息,林清口风却极言,一点消息都没有露出来。
周围人见套不出什么话,便怏怏地回到自己的原位,其他人也恢复了往常对林清的无视,再无人来打扰林清。
秦启桢和杨庭安倒想和林清打两句话,只是他们身份颇高,有自己的圈子,又为了避嫌等原因,轻易不会找林清说话。林清却一点也没有被众臣排斥的自觉,老神在在地立在哪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黄次辅到——”
“高首辅到——”
大约一个时辰后,快要开午门了,内阁两位重量级人物才姗姗来迟。只是这已是朝堂中不成文的规矩,谁的权势越大,来的越晚。以前黄友仁权势高涨时,甚至比高首辅到的时间还要晚,也就是前段时间刑部沈修文案让他动了元气,最近才老实不少。
高首辅依旧如往日一般,目不斜视地走到最前面。而黄友仁则是在经过林清时,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此时众朝臣全部排好队伍,等午门打开之后,依次进入宫门,过金水桥在广场上再次整理队伍和衣着,然后入保和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齐拜,高呼万岁。
永康帝的双眸沉沉得压在群臣的身上,并没有立即叫他们起身,让所有人心中都莫名感觉到了一股压力。
大概几个呼吸后,头上才传来永康帝不辨喜怒的声音:“起。”
“谢皇上!”长舒了一口气,众臣起身,归位站好。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是过场,大太监喊过之后,下面却无一人站上前来说些什么。
毕竟都知道此次早朝是永康帝突然召开,并非永康帝想要听他们说什么,而是永康帝自己想要对他们说些什么,而且十之**还不是什么好事,自然没有人上前去触霉头。
永康帝冷笑了一声道:“怎么?现在没有声音了?无人启奏?那朕的御书房里弹劾林清的二十三封奏折是怎么回事?不是意见非常大吗?怎么上了朝一个个就不说了?”
果然是为了林清之事!可是这些弹劾的奏折早就呈到了永康帝的手上,只不过他一直留中不发而已,今天为何又突然拿这些奏折说事?
“刘全!”永康帝突然对着刘全喝到。
“奴才在!”刘全赶紧上前一步,躬身候在永康帝旁边。
永康帝将三份奏折丢到刘全面前,对着下面的群臣道:“这是湖广、四川和江西递上来的奏折,你们都给朕听听仔细!”
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者:参果宝
“湖广怀安县知县郑光启奏, 已将铁冶私营政令下达, 百姓称颂、乡民拥护。今有大小商人二十八名认购怀安县铁冶房十所,共得白银七十二万八千两。下官悉数呈上, 望陛下派工部官员立即展开私营铁冶房督造计划。此番政令,不与民争利,造福天下苍生, 得此明主实乃大明百姓之福。微臣听闻此乃工部郎中林清林大人所倡议, 臣躬请皇上嘉奖于林大人,为天下百姓忧思忧虑,鞠躬尽瘁!”
刘全幼年净身进宫,声音便也尖细, 平日里朝臣们听惯了刘全在朝堂上尖细的声音,倒也习惯。可是今天, 刘全尖利的声音每说一句, 传入大家耳中就显得如此不堪入耳,恨不得掩耳不闻!
三封奏折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件事, 所有人听完之后,都是心绪翻腾、面色潮红!若不是朝堂之上不能左顾右盼,此刻站在前面的大臣就恨不得转过头去狠狠瞪上一眼林清!
他怎么敢?这帮子小儿怎么敢?!还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简直匪夷所思!
他们自以为林清不过是初入朝堂一年多的嫩头青, 虽然掌握了火|枪那样的神器, 得到了永康帝的支持,可是那又怎么样?他们在地方上辛辛苦苦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 是你林清一个还未及弱冠的小儿可以撼动的了的?
在他们眼里,林清固然是一个大才、鬼才,可是很多东西不是你有本事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林清再厉害,政令喊得再响,他们若是不松手,你可以蹦跶到哪里去?
虽然当时孟景荣被强逼着认可了开放私营铁冶的这道政令,其他人也或是真心支持或是被逼无奈,让政令发了下去。只是那些真的关乎他们利益,把握着朝堂命脉的大臣心里门儿清,这事成不了,且让他乖乖在工部研究他那些武器。
只是万万没想到,林清竟然说动了他那些同年,一帮子毛小伙还真敢就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甚至这样的结果比他们预计中的更加可怕!
如果说他们能承受的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政令真的下达下去,也有人去老老实实的执行了,但是好歹也就和前朝一般。他们虽然不能完全控制铁价,但是至少可以自己马上派亲信开立铁冶房,买卖一批奴仆乘机做大,上头又有人照着,缴税方面根本不用担忧。借此照样能在其中大捞特捞,只不过繁琐一些,更要花些精力,之前的布局全部被打乱而已。
可是谁能知道,林清这一招,一下子釜底抽薪,打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若是按照林清定下的条例走下来,那些第一批认购私营铁冶房的商人会源源不断地得到工部的技术支持,他们的产量也会大大提高,钢铁价格下滑,他们根本无力再去把持这个市场,若是和他们去竞争,无疑就是在做赔本买卖!
更可怕的是,有了林清这样的计策,每年这些商人要交多少税收那是明明白白的,技术掌握在工部,每年的出产量透明,那些商人根本不敢过多欺瞒。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安排在地方上的人根本插不进手了!
第 112 章
恋耽美
第 112 章
永康帝想要用林清,虽然内心深处并不看好林清所说的开放私营铁冶有什么用处,因为就算开放了,也改变不了目前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那么这道政令只是一纸空文。
永康帝之所以答应,除了想要对那些在地方上势力越来越大的官员提出警告外,剩下的就是收拢林清的人心。
只是万万没想到,林清之才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让他简直是又惊又喜!
甚至透过林清,永康帝竟能看到一丝希望的影子。永康帝不是不清楚,如今的大明吏治不清,贪腐成风。可是在朝堂上他缺乏真正的人才去尽心尽力地治理大明;他自己本身也不是什么绝世明主,即使有时候突然想要做点什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结果后,便也松懈了下来。久而久之,永康帝甚至不愿意去深想,万般繁琐之事他就糊在里面,一心求他的长生道。
或许有些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堂堂万里河山的君主,明明还没有到老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如此沉迷于求仙问道之中。其实仔细分析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对压力的转移。
这一刻,永康帝对林清的期许和信心高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臣,甚至还暗暗将林清比之名相房玄龄,自己是那唐太宗,之前之所以无法理清朝政,就是朝堂上都是那一票庸庸碌碌之辈!
于是乎,当永康帝的视线再落到那一堆弹劾林清的奏折上时,目光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如今林清也是朝中大佬的重点关注对象了,这两天难得老实,躲在禁院和工部几乎没有了存在感。只是这天永康帝再次召见林清进宫时,一下子就让有些人的神经就紧绷了起来。举朝都知道,永康帝这三天不理政务,可是却在第二天的中午就因召见林清而中断了,个中原因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然而宫帏重重,这皇宫内外毕竟是永康帝的天下,若是永康帝不想让人知道,那么那些窥探的视线就无法看透其间的迷障。
可惜提醒他们的信件要再隔两天才能入京,终是失了先机。
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朝臣们私底下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就收到消息,明天正常举行大朝会。
无缘无故中断了自己的斋戒,又突然要求群臣到场,举行大朝会,这事情,估计大了。
早朝需要官员们凌晨三点前在午门集合,五点正式打开宫门让百官上朝觐见。所以如果一些住的比较远的官员,则需要半夜起床,然后才能较为准时的到达集合点。这也是为什么皇宫附近的宅邸价格越靠近皇宫越贵的原因之一,毕竟夏天还好,如果是冬天,更深露重的,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估计坚持一段时间都要犯下毛病了。
或许也是因为厌恶这样的时间制度,让永康帝很少上朝,倒是也让底下的朝臣们松了一口气,日子能过的惬意许多。偶尔大朝会的时候对付几日,也都还挺的过去。
林清现在住的地方算是折中,差不多子时的时候就得起床,因为起得过早,人其实是没有什么胃口的,也不敢喝太多水,若朝会发生到一半想要去如厕,那将会被视为对皇帝的大不敬,是要被治罪的。
于是张氏便也只能在荷包里放上几块温热的糕点,让林清笼在袖子中,路上饿了或者下朝后可以吃上几口垫垫肚子。
等林清到达午门的时候,已经站了不少朝臣在那边,三三两两地围站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有人眼尖看到林清来了之后,一反往常只当林清不存在的状态,有些人竟是主动上前和林清打起了招呼。
林清脸上一直保持着温和的笑意,别人和他打招呼,他也谦逊有礼地回应过去,只是有些人话里话外想要套出点消息,林清口风却极言,一点消息都没有露出来。
周围人见套不出什么话,便怏怏地回到自己的原位,其他人也恢复了往常对林清的无视,再无人来打扰林清。
秦启桢和杨庭安倒想和林清打两句话,只是他们身份颇高,有自己的圈子,又为了避嫌等原因,轻易不会找林清说话。林清却一点也没有被众臣排斥的自觉,老神在在地立在哪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黄次辅到——”
“高首辅到——”
大约一个时辰后,快要开午门了,内阁两位重量级人物才姗姗来迟。只是这已是朝堂中不成文的规矩,谁的权势越大,来的越晚。以前黄友仁权势高涨时,甚至比高首辅到的时间还要晚,也就是前段时间刑部沈修文案让他动了元气,最近才老实不少。
高首辅依旧如往日一般,目不斜视地走到最前面。而黄友仁则是在经过林清时,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此时众朝臣全部排好队伍,等午门打开之后,依次进入宫门,过金水桥在广场上再次整理队伍和衣着,然后入保和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齐拜,高呼万岁。
永康帝的双眸沉沉得压在群臣的身上,并没有立即叫他们起身,让所有人心中都莫名感觉到了一股压力。
大概几个呼吸后,头上才传来永康帝不辨喜怒的声音:“起。”
“谢皇上!”长舒了一口气,众臣起身,归位站好。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是过场,大太监喊过之后,下面却无一人站上前来说些什么。
毕竟都知道此次早朝是永康帝突然召开,并非永康帝想要听他们说什么,而是永康帝自己想要对他们说些什么,而且十之**还不是什么好事,自然没有人上前去触霉头。
永康帝冷笑了一声道:“怎么?现在没有声音了?无人启奏?那朕的御书房里弹劾林清的二十三封奏折是怎么回事?不是意见非常大吗?怎么上了朝一个个就不说了?”
果然是为了林清之事!可是这些弹劾的奏折早就呈到了永康帝的手上,只不过他一直留中不发而已,今天为何又突然拿这些奏折说事?
“刘全!”永康帝突然对着刘全喝到。
“奴才在!”刘全赶紧上前一步,躬身候在永康帝旁边。
永康帝将三份奏折丢到刘全面前,对着下面的群臣道:“这是湖广、四川和江西递上来的奏折,你们都给朕听听仔细!”
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者:参果宝
“湖广怀安县知县郑光启奏, 已将铁冶私营政令下达, 百姓称颂、乡民拥护。今有大小商人二十八名认购怀安县铁冶房十所,共得白银七十二万八千两。下官悉数呈上, 望陛下派工部官员立即展开私营铁冶房督造计划。此番政令,不与民争利,造福天下苍生, 得此明主实乃大明百姓之福。微臣听闻此乃工部郎中林清林大人所倡议, 臣躬请皇上嘉奖于林大人,为天下百姓忧思忧虑,鞠躬尽瘁!”
刘全幼年净身进宫,声音便也尖细, 平日里朝臣们听惯了刘全在朝堂上尖细的声音,倒也习惯。可是今天, 刘全尖利的声音每说一句, 传入大家耳中就显得如此不堪入耳,恨不得掩耳不闻!
三封奏折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件事, 所有人听完之后,都是心绪翻腾、面色潮红!若不是朝堂之上不能左顾右盼,此刻站在前面的大臣就恨不得转过头去狠狠瞪上一眼林清!
他怎么敢?这帮子小儿怎么敢?!还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简直匪夷所思!
他们自以为林清不过是初入朝堂一年多的嫩头青, 虽然掌握了火|枪那样的神器, 得到了永康帝的支持,可是那又怎么样?他们在地方上辛辛苦苦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 是你林清一个还未及弱冠的小儿可以撼动的了的?
在他们眼里,林清固然是一个大才、鬼才,可是很多东西不是你有本事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林清再厉害,政令喊得再响,他们若是不松手,你可以蹦跶到哪里去?
虽然当时孟景荣被强逼着认可了开放私营铁冶的这道政令,其他人也或是真心支持或是被逼无奈,让政令发了下去。只是那些真的关乎他们利益,把握着朝堂命脉的大臣心里门儿清,这事成不了,且让他乖乖在工部研究他那些武器。
只是万万没想到,林清竟然说动了他那些同年,一帮子毛小伙还真敢就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甚至这样的结果比他们预计中的更加可怕!
如果说他们能承受的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政令真的下达下去,也有人去老老实实的执行了,但是好歹也就和前朝一般。他们虽然不能完全控制铁价,但是至少可以自己马上派亲信开立铁冶房,买卖一批奴仆乘机做大,上头又有人照着,缴税方面根本不用担忧。借此照样能在其中大捞特捞,只不过繁琐一些,更要花些精力,之前的布局全部被打乱而已。
可是谁能知道,林清这一招,一下子釜底抽薪,打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若是按照林清定下的条例走下来,那些第一批认购私营铁冶房的商人会源源不断地得到工部的技术支持,他们的产量也会大大提高,钢铁价格下滑,他们根本无力再去把持这个市场,若是和他们去竞争,无疑就是在做赔本买卖!
更可怕的是,有了林清这样的计策,每年这些商人要交多少税收那是明明白白的,技术掌握在工部,每年的出产量透明,那些商人根本不敢过多欺瞒。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安排在地方上的人根本插不进手了!
第 11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