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71 章
脱北者 作者:Sable塞布尔
第 71 章
不远处,整装待发的米26超重型直升机已经发动起来,李正皓和另外三名囚犯一起,由专职人员陪护,直接从军事分界线飞往平壤。
在那里,他们将得到最好的治疗,接受全方位的护理,迎接一段崭新的生命。
螺旋桨高速旋转,强大的气流形成反作用力,推起沉重的机身,一点点离开地面,升向黑漆漆的夜空。
几乎就在起落架离地的瞬间,隧道口传来巨大而猛烈的轰鸣——整条暗道都被炸塌了。
平壤。
大同江畔的柳京古城,檀君文明的发源之地。
在这里,有樱粉梨白,有千树万绿,有瑰美秀丽的牡丹峰,也有气势磅礴的万景台;在这里,庄严的凯旋门与千里马铜像遥遥相望,玉流桥边的海棠花馆歌舞升平;在这里,主体思想引导着劳动党砥砺前行,伟大领袖和他的人民相爱相依。
宽阔笔直的街道,干净整洁的房屋,人们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坚定的表情——迎着朝阳,眼前的景象如此亲切熟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可能再现。
被囚禁于暗无天日的地牢里,李正皓从未幻想过有朝一日还能重回平壤,带着残缺不全的身体,和一颗沉如死灰的心。
统一大街、大同桥、解放塔、普通门……
离开机场后,最新式的救护车一路急行,从市区呼啸而过,记忆中的一切在窗前飞快闪现,如同幻灯片被加速放映。**
骨瘦嶙峋的大掌死死扒住窗沿,深深凹陷的双眼始终盯着窗外街景,男人保持这样的姿势,一动不动。
“李正皓同志,请放松下来。”跟车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耐心劝慰道,“元帅已经亲自作出指示,对英雄没有什么可吝啬的,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您和另外三位‘非转向长期囚’恢复健康!”
提及最高领导人,对方的情绪有些激动,声音也颤抖起来,深呼吸几次方才调整好。
他掌着李正皓的肩膀,缓慢却不容反抗地按下去,强迫病人躺好,随手拉上车窗窗帘:“这几年平壤变化很大,等您病好了,再亲自上街去慢慢感受。”
烽火诊疗所是劳动党高级干部的专用医院,位于平壤市普通江区域。
这附近的风景十分秀丽,居住环境也很舒适,非常适合疗养、休息。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朝鲜内阁主要干部的家都在附近。
入院时,李正皓的身体已经处于最糟糕的状态——心脏机能极度衰竭、肺脓肿,再加上严重骨折和肌肉断裂,连食物吞服机能都出现障碍——各科医生会诊时,不约而同地表示惊讶:病人究竟是怎样活到现在的?
清创和止血的手术即刻进行,恢复性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十多位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通力合作,围绕着唯一的病人,发誓要赢得这场与死神的赛跑。
营养液通过静脉注射,一滴滴流进身体里,勉强维持起细线般的生命;错位的腿骨被敲断,而后重新对接,形状不再怪异扭曲;层层叠叠的伤口,经过整形科医生的精心修饰,只留下淡淡的绯红色疤痕。
整整五个月,李正皓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一直躺在病床上接受无微不至的照料:医疗、饮食、护理,统统采取特别措施,最先进的医疗器械和不计成本的药物配给……到最后,或许连死神都懒得继续较劲,无意再继续这场残酷的拉锯。
尽管体重清减了十公斤,脸上多出一道长长的疤痕,左腿再也无法承力,只能依靠手杖站立——将死之人终于还是重新活了过来。
与此同时,朝韩互动继续频繁而积极:按照红十字会确定的“非转向长期囚”名单,双方政府在板门店军事分界线进行交接;全民族统一大会在金刚山举行,朴槿惠和金正恩分别派代表出席。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秘密劫持的四名囚犯,就像酒精蒸发到空气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接受治疗期间,他们的身份始终保密,也一直保持与外界隔离的状态,即便授勋仪式也只能在小范围举行。
授勋地点就在烽火诊疗所的内部礼堂,由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朝鲜人民军侦查局局长张英洙亲自主持。
仪式前一天,李正皓才勉强能够下地,却险些认不出镜中的自己:原本高瘦的身形愈发单薄,额边的那道疤痕如刀锋般犀利,眼眶更加深陷,整个人的气质也显得有几分阴郁。
新做的军装小了两个号,以前的那些衣服再也穿不得——好在旧衣服也该换了。
受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指示,他的军衔连升三级,如今已是陆军大校。
第章
张英洙年轻时曾是公认的“美男子”。
日航飞机“淀号”被劫持时,他只有十七岁,却已经生得相貌英俊、仪表堂堂,理所当然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或许正是因为当时年纪小,改名为“张英洙”之后,他很快适应了朝鲜的生活。借助和金圣姬的婚姻关系,这位外来者已经彻底融入“白头山血统”,身上再无半点日本人的影子。
“我接受元帅的委托,向各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如今,身着藏蓝色人民装的张英洙站在台上,朗声宣读最高领导亲批的表彰决定。聚光灯的照射下,他前襟的领袖胸章闪闪发光,折射出令人炫目的光彩。
烽火诊疗所的内部礼堂不大,无需借助音响设备,清晰的讲话声就已经传遍每一个角落。
新制手杖靠放在座椅上,李正皓端坐于第一排正中,双手垂放膝盖,脊背笔直、挺拔如松。尽管消瘦得不成样子,注意力却高度集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他的左边是另外两位同车回国的“非转向长期囚”。
老妇早已不再胡言乱语,身体渐渐恢复的同时,眼神却越来越空洞。
她名叫朴正华,是一位旅日侨胞。70年代被派往南朝鲜执行渗透任务,成功策反了多名高官,最终于20世纪初被捕。
那时正值朝韩关系的蜜月期,国家情报院并未披露相关消息,朝方以为朴正华已死,也放弃了找寻其下落的努力。
直到驻韩美军基地的移囚计划曝光,遭到长期监禁的她才得以重见天日。
按照内部条例的规定,即便囚犯们已经被成功解救,其身份信息也属于绝对机密,不该任由口耳相传。然而,无法想象朴正华承受了怎样残酷的折磨,回国前已经彻底精神崩溃,逻辑思想、情绪表达统统失控。
老妇人就这么睁着眼睛从白天讲到黑夜,除非护士用绷带封口,否则根本不会停下。
到后来,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包括住在对面病房的李正皓,都从那神经质般的絮语中了解到她身上曾发生过的悲剧。
监狱是人造的修罗场,女性在其中遭受的折磨,远远超过男性。
此次受勋仪式前,朴正华的医疗团队已经放弃了努力,选择用药物让病人安静,不再去试图恢复她的理智。
朴正华的另一侧坐着赵成禹。
他是那辆货车上伤势最重的囚犯,也是四人中最年轻的。正因如此,恢复得最快,也没留下任何后遗症。几乎是皮肉刚一长好,就能够下地活蹦乱跳了。
尽管烧伤的疤痕尚未完全褪去,但一套与年龄不相称的校官制服,已经足以彰显他的身份。
第 71 章
恋耽美
第 71 章
不远处,整装待发的米26超重型直升机已经发动起来,李正皓和另外三名囚犯一起,由专职人员陪护,直接从军事分界线飞往平壤。
在那里,他们将得到最好的治疗,接受全方位的护理,迎接一段崭新的生命。
螺旋桨高速旋转,强大的气流形成反作用力,推起沉重的机身,一点点离开地面,升向黑漆漆的夜空。
几乎就在起落架离地的瞬间,隧道口传来巨大而猛烈的轰鸣——整条暗道都被炸塌了。
平壤。
大同江畔的柳京古城,檀君文明的发源之地。
在这里,有樱粉梨白,有千树万绿,有瑰美秀丽的牡丹峰,也有气势磅礴的万景台;在这里,庄严的凯旋门与千里马铜像遥遥相望,玉流桥边的海棠花馆歌舞升平;在这里,主体思想引导着劳动党砥砺前行,伟大领袖和他的人民相爱相依。
宽阔笔直的街道,干净整洁的房屋,人们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坚定的表情——迎着朝阳,眼前的景象如此亲切熟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可能再现。
被囚禁于暗无天日的地牢里,李正皓从未幻想过有朝一日还能重回平壤,带着残缺不全的身体,和一颗沉如死灰的心。
统一大街、大同桥、解放塔、普通门……
离开机场后,最新式的救护车一路急行,从市区呼啸而过,记忆中的一切在窗前飞快闪现,如同幻灯片被加速放映。**
骨瘦嶙峋的大掌死死扒住窗沿,深深凹陷的双眼始终盯着窗外街景,男人保持这样的姿势,一动不动。
“李正皓同志,请放松下来。”跟车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耐心劝慰道,“元帅已经亲自作出指示,对英雄没有什么可吝啬的,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您和另外三位‘非转向长期囚’恢复健康!”
提及最高领导人,对方的情绪有些激动,声音也颤抖起来,深呼吸几次方才调整好。
他掌着李正皓的肩膀,缓慢却不容反抗地按下去,强迫病人躺好,随手拉上车窗窗帘:“这几年平壤变化很大,等您病好了,再亲自上街去慢慢感受。”
烽火诊疗所是劳动党高级干部的专用医院,位于平壤市普通江区域。
这附近的风景十分秀丽,居住环境也很舒适,非常适合疗养、休息。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朝鲜内阁主要干部的家都在附近。
入院时,李正皓的身体已经处于最糟糕的状态——心脏机能极度衰竭、肺脓肿,再加上严重骨折和肌肉断裂,连食物吞服机能都出现障碍——各科医生会诊时,不约而同地表示惊讶:病人究竟是怎样活到现在的?
清创和止血的手术即刻进行,恢复性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十多位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通力合作,围绕着唯一的病人,发誓要赢得这场与死神的赛跑。
营养液通过静脉注射,一滴滴流进身体里,勉强维持起细线般的生命;错位的腿骨被敲断,而后重新对接,形状不再怪异扭曲;层层叠叠的伤口,经过整形科医生的精心修饰,只留下淡淡的绯红色疤痕。
整整五个月,李正皓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一直躺在病床上接受无微不至的照料:医疗、饮食、护理,统统采取特别措施,最先进的医疗器械和不计成本的药物配给……到最后,或许连死神都懒得继续较劲,无意再继续这场残酷的拉锯。
尽管体重清减了十公斤,脸上多出一道长长的疤痕,左腿再也无法承力,只能依靠手杖站立——将死之人终于还是重新活了过来。
与此同时,朝韩互动继续频繁而积极:按照红十字会确定的“非转向长期囚”名单,双方政府在板门店军事分界线进行交接;全民族统一大会在金刚山举行,朴槿惠和金正恩分别派代表出席。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秘密劫持的四名囚犯,就像酒精蒸发到空气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接受治疗期间,他们的身份始终保密,也一直保持与外界隔离的状态,即便授勋仪式也只能在小范围举行。
授勋地点就在烽火诊疗所的内部礼堂,由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朝鲜人民军侦查局局长张英洙亲自主持。
仪式前一天,李正皓才勉强能够下地,却险些认不出镜中的自己:原本高瘦的身形愈发单薄,额边的那道疤痕如刀锋般犀利,眼眶更加深陷,整个人的气质也显得有几分阴郁。
新做的军装小了两个号,以前的那些衣服再也穿不得——好在旧衣服也该换了。
受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指示,他的军衔连升三级,如今已是陆军大校。
第章
张英洙年轻时曾是公认的“美男子”。
日航飞机“淀号”被劫持时,他只有十七岁,却已经生得相貌英俊、仪表堂堂,理所当然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或许正是因为当时年纪小,改名为“张英洙”之后,他很快适应了朝鲜的生活。借助和金圣姬的婚姻关系,这位外来者已经彻底融入“白头山血统”,身上再无半点日本人的影子。
“我接受元帅的委托,向各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如今,身着藏蓝色人民装的张英洙站在台上,朗声宣读最高领导亲批的表彰决定。聚光灯的照射下,他前襟的领袖胸章闪闪发光,折射出令人炫目的光彩。
烽火诊疗所的内部礼堂不大,无需借助音响设备,清晰的讲话声就已经传遍每一个角落。
新制手杖靠放在座椅上,李正皓端坐于第一排正中,双手垂放膝盖,脊背笔直、挺拔如松。尽管消瘦得不成样子,注意力却高度集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他的左边是另外两位同车回国的“非转向长期囚”。
老妇早已不再胡言乱语,身体渐渐恢复的同时,眼神却越来越空洞。
她名叫朴正华,是一位旅日侨胞。70年代被派往南朝鲜执行渗透任务,成功策反了多名高官,最终于20世纪初被捕。
那时正值朝韩关系的蜜月期,国家情报院并未披露相关消息,朝方以为朴正华已死,也放弃了找寻其下落的努力。
直到驻韩美军基地的移囚计划曝光,遭到长期监禁的她才得以重见天日。
按照内部条例的规定,即便囚犯们已经被成功解救,其身份信息也属于绝对机密,不该任由口耳相传。然而,无法想象朴正华承受了怎样残酷的折磨,回国前已经彻底精神崩溃,逻辑思想、情绪表达统统失控。
老妇人就这么睁着眼睛从白天讲到黑夜,除非护士用绷带封口,否则根本不会停下。
到后来,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包括住在对面病房的李正皓,都从那神经质般的絮语中了解到她身上曾发生过的悲剧。
监狱是人造的修罗场,女性在其中遭受的折磨,远远超过男性。
此次受勋仪式前,朴正华的医疗团队已经放弃了努力,选择用药物让病人安静,不再去试图恢复她的理智。
朴正华的另一侧坐着赵成禹。
他是那辆货车上伤势最重的囚犯,也是四人中最年轻的。正因如此,恢复得最快,也没留下任何后遗症。几乎是皮肉刚一长好,就能够下地活蹦乱跳了。
尽管烧伤的疤痕尚未完全褪去,但一套与年龄不相称的校官制服,已经足以彰显他的身份。
第 7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