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办公室 作者:水淼
第 16 章
一天,晏子从他们身边经过,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一动不动,非常失礼。晏子非常生气,并且担心他们过分的自负会给齐国带来灾难。于是就去见景公,陈述自己的担忧。说:“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不讲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是祸国殃民之人啊,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威猛无比,与他们硬拼,恐怕敌不过;暗中刺杀,又恐怕会失手。”晏子说:“我有一计。请大王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让他们按功劳大小分吃这两个桃子。”景公就照晏子的话做了。
公孙接说:“晏子真是聪明人啊。人多桃少,也只能按功劳大小分吃桃子了。我公孙接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我有这样功劳,应该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田开疆说:“我在战场上接连两次击退敌军,我有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吃一个桃子。”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拉车的马,拖到了河中间,我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九里,才抓住大鳖,斩掉他的头颅。我左手握着马尾,右手提着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以为我是河神呢!我有这样的功劳,才真正应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你们两个还不快把桃子拿出来!”
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非常惭愧,说:“我们的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却不谦让,真是羞愧啊!”交出桃子,刎颈自杀。古冶子见此情形,说:“虽然我认为自己有资格独自吃一个桃子,但是用话语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若不敢去死,就是无勇。”放下桃子,也刎颈自杀了。
晏子“二桃杀三士”,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权谋,以制造矛盾,产生争斗。晏子是智者,利用三勇士重义轻身的弱点,达到了剪除祸害的目的。
激励机制广泛应用于职场中。通过以高薪、奖励、晋升为诱惑激励员工不断努力,实现目标。但是设置的激励机制要尽量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才会产生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效果,否则会产生人际关系的矛盾。
聪明糊涂:郑板桥的座右铭
扬州的CEO,成功地收购了联众游戏;2003年担任和讯网CEO。
但是,谢文曾经辉煌的经历没有让他成为阿里巴巴的卓越领导人,相反,就职短短一个多月,就闪电般地下课了。而有消息说,当马云宣布谢文离职时,台下鼓掌相庆。
谢文的下课宣告了马云用人上的失败。那么,他的失误到底在哪里?显然,马云在用人上过分地看重了人才的技术能力。从简历来看,谢文所表现出的能力确实很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不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的全部依据。从他下课时员工的表现来看,他的人际关系显然存在问题。或许就是过度的自信和颐指气使,使他在阿里巴巴的工作没有有效地展开。
谢文被圈内人士一致公认为是“个性比较强”的人,他先后从中公网与和讯网辞职,人际关系紧张都是重要的原因。具有这种个性的人,当他空降到一个公司领导一支智慧型团队时,按自己的个性开展工作,必然困难重重。
在这个案例中,马云并没有“用人唯亲”,而是“用人唯贤”结果还是失败。可见,用才之道,不在二者之中,而在二者之外;不唯举贤任能,还要德才并重;不唯知其所长,还要避其所短。“用人唯亲”、“用人唯亲”不如“用人唯能”,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光绪初年,李鸿章奉命创建北洋水师,从国外购置了多艘战舰,日日操习。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由于未受过正轨的海军训练,一时无法让舰队形成实际的战斗力。
面对海军人才匮乏的现状,李鸿章不得不借才异域,聘请时为英国海军军官的琅威理为北洋水师总教习,逐渐将北洋水师训练成为一支威震四方的“虎狼之师”。醇亲王奕环阅军时看到水师训练卓有成效,授予琅威理“提督”荣誉名衔。为了发号施令的需要,琅威理就常常以“副提督”自居。但却有人说琅威理是“飞扬跋扈,一心揽权”。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17)
1890年初,水师提督丁汝昌赴法国办事。时为总兵的刘步蟾提出从旗舰“定远”号上降下提督旗,升上自己的总兵旗。琅威理觉得这样做法不妥,与刘步蟾发生激烈争吵。事情传到李鸿章那里,李鸿章考虑到琅威理毕竟是外国人,担心他拥兵自重;而刘步蟾是本国将领,且为自己的亲信,就在信中回复“以刘为是”,等于直接应允了刘步蟾的请求。
李鸿章的意见挫伤了琅威理的自尊心。当年8月,舰队返回威海卫后,琅威理辞职离去。此后,北洋海军军纪日渐松弛。许多官兵在靠岸后起屋纳妾、赌博、嫖妓,再也无心治军,以致战舰上铁锈堆积,许多武器都无法使用。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这时又想到了琅威理,数次发函邀请琅威理回华帮助北洋水师抵御日军,被琅威理断然拒绝。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李鸿章在用人上的开明与守旧。开明的是聘请外援,引入先进的治军方法;守旧的是对外援的不信和对亲信的偏信。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一集李鸿章讲出了他的用人观点,他说:“人家都说我李鸿章重用亲信,我倒要问问,我不用亲信用谁,难道要我用一个我连认都不认识的人?对一个我不了解的人,我怎么知道他能不能担当重任?我怎么对得起皇上的重托和江山社稷?”话说得慷慨激昂,可实际上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用人偏见。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亲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信赖的。创业之初,骨干分子往往都是老板亲近的人。“亲信”中不是没有能人,但“亲信”不可能都是能人,能人也不可能都是“亲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应该建立在一个客观、标准、可行的评价体系上,听其言,观其行,不能有任何偏见,否则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
任人唯新:李鸿章用新人办洋务
人才有两种:“新”人和“旧”人。新人的新不在于年轻力壮,而在于思想观念、技术手段。例如一个留学归来的人,必然会带来异域别样的思想观念、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倘若行之有效,必然形成一种风气涣然的生产力。
作为企业领导者,如果能够不拘一格,任用新人开辟新的局面,开发新的产品,形成新的竞争力,必然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光明的前景。
中国空调业的巨头科龙从2000年开始引进高级人才。开始阶段主要通过猎头公司推荐、高级人才自荐等形式招聘。
这一阶段,科龙进的一些所谓“高级人才”,从实际任用的结果看,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原因是,企业还没弄清自己真正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只是感觉某个部门运作得不好,而公司内部又没有满意的人选,正好有一个所谓的“高级人才”,看起来包装(学历、从业背景)得很好,感觉他可能会给企业创造价值,于是就引进了。结果这样的人进来后,给科龙带来了很大损失,留下一堆烂摊子。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18)
总结教训之后,科龙从2002年初开始转变高级人才引进策略,一般不再通过猎头公司找人,因为猎头公司的包装让人辨不清真伪;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一般不对外引进,而是从内部提拔;更多引进的是高级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进来后一般先从副职开始锻炼。专业型高级人才的引进,使科龙的人才引用的成功率达到60%80%。
总结人才引进的经验,科龙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点:首先高级人才的引进与企业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如果企业本身素质很高,就可以识别什么叫“高级人才”,并且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盲目崇拜和依赖高级人才,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其次,知道对方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再次,看其个人思想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最后,看其在职业道德上是否有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点。
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人力资源的匮乏。通过人才引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也存在诸多风险。这些空投过来的人才,由于没有经历过企业的成长过程,与企业之间存在陌生、隔阂。一旦人才不能融入企业,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人才引进,不可不慎。
清末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李鸿章,在从无到有创办国家近代企业的过程中,启用了大量的新型人才。其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所做的实践有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他在选才标准上中西兼顾,这是必然,也是必需的。懂得西方的语言、技术、经验,才能算是“新”的人才;懂得中国的国情、办事方法,才能把洋务顺利推行下去。
第 16 章
恋耽美
第 16 章
一天,晏子从他们身边经过,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一动不动,非常失礼。晏子非常生气,并且担心他们过分的自负会给齐国带来灾难。于是就去见景公,陈述自己的担忧。说:“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不讲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是祸国殃民之人啊,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威猛无比,与他们硬拼,恐怕敌不过;暗中刺杀,又恐怕会失手。”晏子说:“我有一计。请大王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让他们按功劳大小分吃这两个桃子。”景公就照晏子的话做了。
公孙接说:“晏子真是聪明人啊。人多桃少,也只能按功劳大小分吃桃子了。我公孙接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我有这样功劳,应该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田开疆说:“我在战场上接连两次击退敌军,我有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吃一个桃子。”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拉车的马,拖到了河中间,我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九里,才抓住大鳖,斩掉他的头颅。我左手握着马尾,右手提着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以为我是河神呢!我有这样的功劳,才真正应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你们两个还不快把桃子拿出来!”
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非常惭愧,说:“我们的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却不谦让,真是羞愧啊!”交出桃子,刎颈自杀。古冶子见此情形,说:“虽然我认为自己有资格独自吃一个桃子,但是用话语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若不敢去死,就是无勇。”放下桃子,也刎颈自杀了。
晏子“二桃杀三士”,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权谋,以制造矛盾,产生争斗。晏子是智者,利用三勇士重义轻身的弱点,达到了剪除祸害的目的。
激励机制广泛应用于职场中。通过以高薪、奖励、晋升为诱惑激励员工不断努力,实现目标。但是设置的激励机制要尽量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才会产生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效果,否则会产生人际关系的矛盾。
聪明糊涂:郑板桥的座右铭
扬州的CEO,成功地收购了联众游戏;2003年担任和讯网CEO。
但是,谢文曾经辉煌的经历没有让他成为阿里巴巴的卓越领导人,相反,就职短短一个多月,就闪电般地下课了。而有消息说,当马云宣布谢文离职时,台下鼓掌相庆。
谢文的下课宣告了马云用人上的失败。那么,他的失误到底在哪里?显然,马云在用人上过分地看重了人才的技术能力。从简历来看,谢文所表现出的能力确实很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不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的全部依据。从他下课时员工的表现来看,他的人际关系显然存在问题。或许就是过度的自信和颐指气使,使他在阿里巴巴的工作没有有效地展开。
谢文被圈内人士一致公认为是“个性比较强”的人,他先后从中公网与和讯网辞职,人际关系紧张都是重要的原因。具有这种个性的人,当他空降到一个公司领导一支智慧型团队时,按自己的个性开展工作,必然困难重重。
在这个案例中,马云并没有“用人唯亲”,而是“用人唯贤”结果还是失败。可见,用才之道,不在二者之中,而在二者之外;不唯举贤任能,还要德才并重;不唯知其所长,还要避其所短。“用人唯亲”、“用人唯亲”不如“用人唯能”,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光绪初年,李鸿章奉命创建北洋水师,从国外购置了多艘战舰,日日操习。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由于未受过正轨的海军训练,一时无法让舰队形成实际的战斗力。
面对海军人才匮乏的现状,李鸿章不得不借才异域,聘请时为英国海军军官的琅威理为北洋水师总教习,逐渐将北洋水师训练成为一支威震四方的“虎狼之师”。醇亲王奕环阅军时看到水师训练卓有成效,授予琅威理“提督”荣誉名衔。为了发号施令的需要,琅威理就常常以“副提督”自居。但却有人说琅威理是“飞扬跋扈,一心揽权”。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17)
1890年初,水师提督丁汝昌赴法国办事。时为总兵的刘步蟾提出从旗舰“定远”号上降下提督旗,升上自己的总兵旗。琅威理觉得这样做法不妥,与刘步蟾发生激烈争吵。事情传到李鸿章那里,李鸿章考虑到琅威理毕竟是外国人,担心他拥兵自重;而刘步蟾是本国将领,且为自己的亲信,就在信中回复“以刘为是”,等于直接应允了刘步蟾的请求。
李鸿章的意见挫伤了琅威理的自尊心。当年8月,舰队返回威海卫后,琅威理辞职离去。此后,北洋海军军纪日渐松弛。许多官兵在靠岸后起屋纳妾、赌博、嫖妓,再也无心治军,以致战舰上铁锈堆积,许多武器都无法使用。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这时又想到了琅威理,数次发函邀请琅威理回华帮助北洋水师抵御日军,被琅威理断然拒绝。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李鸿章在用人上的开明与守旧。开明的是聘请外援,引入先进的治军方法;守旧的是对外援的不信和对亲信的偏信。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一集李鸿章讲出了他的用人观点,他说:“人家都说我李鸿章重用亲信,我倒要问问,我不用亲信用谁,难道要我用一个我连认都不认识的人?对一个我不了解的人,我怎么知道他能不能担当重任?我怎么对得起皇上的重托和江山社稷?”话说得慷慨激昂,可实际上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用人偏见。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亲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信赖的。创业之初,骨干分子往往都是老板亲近的人。“亲信”中不是没有能人,但“亲信”不可能都是能人,能人也不可能都是“亲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应该建立在一个客观、标准、可行的评价体系上,听其言,观其行,不能有任何偏见,否则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
任人唯新:李鸿章用新人办洋务
人才有两种:“新”人和“旧”人。新人的新不在于年轻力壮,而在于思想观念、技术手段。例如一个留学归来的人,必然会带来异域别样的思想观念、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倘若行之有效,必然形成一种风气涣然的生产力。
作为企业领导者,如果能够不拘一格,任用新人开辟新的局面,开发新的产品,形成新的竞争力,必然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光明的前景。
中国空调业的巨头科龙从2000年开始引进高级人才。开始阶段主要通过猎头公司推荐、高级人才自荐等形式招聘。
这一阶段,科龙进的一些所谓“高级人才”,从实际任用的结果看,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原因是,企业还没弄清自己真正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只是感觉某个部门运作得不好,而公司内部又没有满意的人选,正好有一个所谓的“高级人才”,看起来包装(学历、从业背景)得很好,感觉他可能会给企业创造价值,于是就引进了。结果这样的人进来后,给科龙带来了很大损失,留下一堆烂摊子。
第4章 掌握人际关系的分寸(18)
总结教训之后,科龙从2002年初开始转变高级人才引进策略,一般不再通过猎头公司找人,因为猎头公司的包装让人辨不清真伪;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一般不对外引进,而是从内部提拔;更多引进的是高级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进来后一般先从副职开始锻炼。专业型高级人才的引进,使科龙的人才引用的成功率达到60%80%。
总结人才引进的经验,科龙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点:首先高级人才的引进与企业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如果企业本身素质很高,就可以识别什么叫“高级人才”,并且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盲目崇拜和依赖高级人才,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其次,知道对方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再次,看其个人思想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最后,看其在职业道德上是否有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点。
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人力资源的匮乏。通过人才引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也存在诸多风险。这些空投过来的人才,由于没有经历过企业的成长过程,与企业之间存在陌生、隔阂。一旦人才不能融入企业,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人才引进,不可不慎。
清末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李鸿章,在从无到有创办国家近代企业的过程中,启用了大量的新型人才。其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所做的实践有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他在选才标准上中西兼顾,这是必然,也是必需的。懂得西方的语言、技术、经验,才能算是“新”的人才;懂得中国的国情、办事方法,才能把洋务顺利推行下去。
第 1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