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3 章
漂泊的人生(散文集) 作者:刘墉
第 23 章
那原本在人们心中,只是一张加了色彩笔墨的纸或布,瞬间成为活生生的东西——
日日夜夜都长大,增高的”活宝”。
艺术收藏的明牌
国内的朋友寄来剪报,标题赫然是:
“今年投资的大明牌是艺术!”
其中举出许多例证,譬如某股市大户准备斥巨资开画廊;日本及欧洲艺术经纪人纷纷抢
滩;国际艺术拍卖公司计划在一九九七年后在香港之外另找据点;台湾的财团开始在国际艺
术市场活跃。
接着美国的消费者摘(ers Digest)也刊出了统计资料,列出十大最佳与最差的
投资工具,其中投资名家画作居然是最佳投资项目之首。如果去年投资一万美元买画作,现
值已高达一万六千三百七十六元,比公共事业股票、成长基金、史坦普五百种股票、国际基
金和道琼工业指数都高得多。
消息传开,纽约一位中国画家在世界日报的专访中兴奋地说,过去他在台湾教书时,不
但美术课被列为最不重要的副科,连分配宿舍,都要排在英文、数学老师之后,这口闷气,
如今总算能一吐为快了。
事实上,这艺术收藏的明牌,早已显现出来,过去国内画家展览,简直是求爷爷告奶
奶,全靠人情。曾几何时,许多名家作品,己到达一画难求的地步。
大前年当代朋友向黄君壁大师买画时,老师画了四张给我挑,我拿了两张,才取到手,
剩下的两幅已被“伺候”多时的画廊老板一把抢去。
去年我到台北某画廊看画展,问画廊负责人是否有计划请林玉山大师举行个展,那老板
一笑,引我走进内室,指着墙上一幅梅花斑鸠说:“玉山先生说未来开画展,还要向我借这
张画去展呢!他的画作一幅难求,开个展谈何容易!”
不久之后,一位本省老辈的西画名家同时在几个画廊举行个展,请贴上居然印著:展览
中每号XX元,展后将涨价为XX元。据说作品也是一抢而空。
过去画家展览,能有个百万元收入,已经不错,而今若属老牌名家,上千万也是不平
常,怎能说不是画家翻身之时呢!?连我在国内办完画展之后,家里都只剩复制品可挂,更
是亲身体验了国内绘画市场的蓬勃。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内一片投机风吹到了艺术品上,使画成为另一种可以炒作的股票,
如同证券市场,属于畸形的发展。但是据我看,倒不如说股票的风潮,更打开了人们的视
野,把原先将钱存在银行生息的封闭式投资观念,带人便开放的境地。
想想看,一张印刷的股票尚且能升值,那有血有肉、独一无二的绘画原作,岂不是非但
能欣赏,且更实在吗!?所以,股票族转为收藏家,真是通过了股票的“投资教育”。
更深入一层想,我们应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到达了艺术收藏的阶段,中国有句俗话说
得好:有钱买吃,再有钱买穿,再有钱买房,再有钱买家具,再有钱买骨董字画。当衣食三
餐尚不济,或无檐敞体的情况下,有谁会想到买艺术品呢?
即使买艺术品,也有不同的层次与阶段,从最先的贴张美女海报、风景图片,到印制精
美的复制品,而后可能是“外销油画”、限印编号的版画、一般原作,最后才可能到达名家
作品。
妙的是,我发现这层次与阶段的转换,明明应该是平均而渐进的,在国内近几年,却呈
现了跳跃跃变化。这一方面因为经济的:“突飞猛进”,一方面实在还是如前面所说:人们
由农业时代的保守,打开视野,产生了投资的观念。也可以讲,大家从“补壁”、“用画来
装饰家庭”,一下子跳到了“用名画来表现身份、品味”、更跳到了“挂一幅日日增值的宝
贝”,那原本在心中,只是一张加了彩色笔墨的纸或布,瞬间成为活生生的东西——日日夜
夜都在长大,增长的“活宝”。
我们甚至可以说,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艺术市场的繁荣。这并非指有些建筑公
司,在卖房子时,附赠艺术品,因为那反而可能造成对艺术市场乃至艺术家的伤害。而是
说,由于人们在居住上愈来愈讲究,连带对室内装潢与悬挂摆设的艺术品,也考究起来。
譬如我去年回国,有个学生带了一位豪富到我画室,当他问明我的山水画每材(三十乘
三十公分)价格两万元,工笔花鸟一材四万元之后,虽然这价钱已经不低,但他竟然说:
“画是真好,只可惜太便宜了,因为我新盖的房子,花了好几千万,总要挂一幅几百万元的
第 23 章
恋耽美
第 23 章
那原本在人们心中,只是一张加了色彩笔墨的纸或布,瞬间成为活生生的东西——
日日夜夜都长大,增高的”活宝”。
艺术收藏的明牌
国内的朋友寄来剪报,标题赫然是:
“今年投资的大明牌是艺术!”
其中举出许多例证,譬如某股市大户准备斥巨资开画廊;日本及欧洲艺术经纪人纷纷抢
滩;国际艺术拍卖公司计划在一九九七年后在香港之外另找据点;台湾的财团开始在国际艺
术市场活跃。
接着美国的消费者摘(ers Digest)也刊出了统计资料,列出十大最佳与最差的
投资工具,其中投资名家画作居然是最佳投资项目之首。如果去年投资一万美元买画作,现
值已高达一万六千三百七十六元,比公共事业股票、成长基金、史坦普五百种股票、国际基
金和道琼工业指数都高得多。
消息传开,纽约一位中国画家在世界日报的专访中兴奋地说,过去他在台湾教书时,不
但美术课被列为最不重要的副科,连分配宿舍,都要排在英文、数学老师之后,这口闷气,
如今总算能一吐为快了。
事实上,这艺术收藏的明牌,早已显现出来,过去国内画家展览,简直是求爷爷告奶
奶,全靠人情。曾几何时,许多名家作品,己到达一画难求的地步。
大前年当代朋友向黄君壁大师买画时,老师画了四张给我挑,我拿了两张,才取到手,
剩下的两幅已被“伺候”多时的画廊老板一把抢去。
去年我到台北某画廊看画展,问画廊负责人是否有计划请林玉山大师举行个展,那老板
一笑,引我走进内室,指着墙上一幅梅花斑鸠说:“玉山先生说未来开画展,还要向我借这
张画去展呢!他的画作一幅难求,开个展谈何容易!”
不久之后,一位本省老辈的西画名家同时在几个画廊举行个展,请贴上居然印著:展览
中每号XX元,展后将涨价为XX元。据说作品也是一抢而空。
过去画家展览,能有个百万元收入,已经不错,而今若属老牌名家,上千万也是不平
常,怎能说不是画家翻身之时呢!?连我在国内办完画展之后,家里都只剩复制品可挂,更
是亲身体验了国内绘画市场的蓬勃。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内一片投机风吹到了艺术品上,使画成为另一种可以炒作的股票,
如同证券市场,属于畸形的发展。但是据我看,倒不如说股票的风潮,更打开了人们的视
野,把原先将钱存在银行生息的封闭式投资观念,带人便开放的境地。
想想看,一张印刷的股票尚且能升值,那有血有肉、独一无二的绘画原作,岂不是非但
能欣赏,且更实在吗!?所以,股票族转为收藏家,真是通过了股票的“投资教育”。
更深入一层想,我们应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到达了艺术收藏的阶段,中国有句俗话说
得好:有钱买吃,再有钱买穿,再有钱买房,再有钱买家具,再有钱买骨董字画。当衣食三
餐尚不济,或无檐敞体的情况下,有谁会想到买艺术品呢?
即使买艺术品,也有不同的层次与阶段,从最先的贴张美女海报、风景图片,到印制精
美的复制品,而后可能是“外销油画”、限印编号的版画、一般原作,最后才可能到达名家
作品。
妙的是,我发现这层次与阶段的转换,明明应该是平均而渐进的,在国内近几年,却呈
现了跳跃跃变化。这一方面因为经济的:“突飞猛进”,一方面实在还是如前面所说:人们
由农业时代的保守,打开视野,产生了投资的观念。也可以讲,大家从“补壁”、“用画来
装饰家庭”,一下子跳到了“用名画来表现身份、品味”、更跳到了“挂一幅日日增值的宝
贝”,那原本在心中,只是一张加了彩色笔墨的纸或布,瞬间成为活生生的东西——日日夜
夜都在长大,增长的“活宝”。
我们甚至可以说,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艺术市场的繁荣。这并非指有些建筑公
司,在卖房子时,附赠艺术品,因为那反而可能造成对艺术市场乃至艺术家的伤害。而是
说,由于人们在居住上愈来愈讲究,连带对室内装潢与悬挂摆设的艺术品,也考究起来。
譬如我去年回国,有个学生带了一位豪富到我画室,当他问明我的山水画每材(三十乘
三十公分)价格两万元,工笔花鸟一材四万元之后,虽然这价钱已经不低,但他竟然说:
“画是真好,只可惜太便宜了,因为我新盖的房子,花了好几千万,总要挂一幅几百万元的
第 23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