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作者:西岭雪
第 3 章
还有那个传说中的慧娘,文人墨客尊讳为“慧纹”的,也是孤傲出世之人,亦可入玉派。
综上所述,“金”、“玉”两派的划分标准可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佩饰,二是名姓,三是相貌,四是品格,五是命运。
除了十二钗的上下主仆各层不同代表人物之外,另如四儿与五儿、张金哥与若玉、坠儿和良儿、宝珠与瑞珠等等边缘人物,也莫不可以“金”、“玉”两派来划分:四儿是金,五儿便是玉;金哥是金,若玉便是玉;偷金的坠儿是金,偷玉的良儿便是玉;宝珠提升为“小姑娘”,也就是“宝姑娘”了,瑞珠之“瑞”是玉字边,当然是玉派……
而掌握了这些基本方向与原则,我们便可以在满足入选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不同标准的基础上,再借助金玉五大分类,来分别推出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六对“金玉”了。
【红楼十二钗正册探秘】
☆、一、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
1.林黛玉的姑苏情结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一直在强调“金陵”这个概念。但是金陵在这里似乎是泛指,南京、姑苏、杭州乃至淮扬之类都属金陵。
比如林黛玉就是苏州人,在京中寄人篱下,未免自伤身世,一直表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其中最集中的一次体现就是在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薛蟠从江南办货回来,遍发礼物。其中给妹妹宝钗带的一箱子东西,是些“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差错。”
——的确都是苏州特产。苏州的香粉花扇、手工艺品,到今天也是很闻名的。
宝钗很会做人,将礼物分成一分分地送给园里诸人,连赵姨娘、贾环母子也不落下,又特地给黛玉的加厚一倍。“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又伤起心来了。”
宝玉来了看见,不免安慰再三,又约她往宝钗那里道谢。黛玉说:“自家姊妹,这倒不必。只是到他那边,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些南边的古迹儿,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游子乡情,溢然纸上。
然而实际上,黛玉在苏州并未生活多久,早在第二回林黛玉第一次暗出时,书中就写道:
“那日,(贾雨村)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这段话明白写出,黛玉虽然籍贯姑苏,但是五岁时便随父亲林如海来到扬州。次年母亲亡故,又随蒙师贾雨村投奔贾府,与三生石畔旧精魂的贾宝玉隔世重见,从而结下一段伤心缘。
换言之,黛玉在苏州只待过五年,加上扬州一年,对于江南的记忆也不过到六岁为止。然而在她身上,却时时处处打下了深深的江南烙印,姑苏风华。
苏绣驰名天下,姑苏女子大都擅长女红,大家闺秀的林黛玉也不例外。尽管袭人背后讽刺黛玉说:“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然而书中关于黛玉做针线的描写其实并不少,而且黛玉是小姐又不是女工,活计在精不在多,“巧”是第一位。
那么黛玉的手巧不巧呢?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难得地受了回父亲夸奖,一高兴,就把身上佩的戴的任由小厮们解了个干净——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剪。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它罢!”
这里明明白白写道,黛玉做的香囊乃是“十分精巧”。
而且不仅是宝玉的香囊、荷包,就连他命根子的通灵宝玉上穿的穗子,也是由黛玉所做,并且在宝黛两个的另一次激烈拌嘴中,被黛玉一把抢过来,剪了几段。还由此惹出了老太太“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格言来。
可见黛玉性子虽娇,竟是剪刀不离手的。宝玉的通灵玉是天天要戴在身上的,老太太、太太几双眼珠儿盯着的,若是活计不精致细巧,哪能入得了几位老人家的眼?
后来宝玉烦莺儿打络子,宝钗热心地怂恿道:“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可见对这事儿有多耿耿于怀。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玉走进来笑道:“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宝钗也进来问:“林妹妹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宝玉便问丫头们:“这是谁叫裁的?”林黛玉见问丫头们,便说道:“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宝玉方欲说话,只见有人进来回说:“外头有人请……”
此处可见,黛玉不但要做自己的活计,有时还要负责园里其他人的裁剪,故而宝玉才会问:“这是谁叫裁的?”
会是谁呢?左不过老太太、王夫人、凤姐几个人,别的人也指使不着黛玉。
而在这一段之前,刚刚写道王熙凤让宝玉帮忙记个账,“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账,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这个无头账,到最后也没有揭晓,于是读者就和宝玉一样都装在闷葫芦里了。然而联系上下文看,很可能这个账和黛玉做的活计有关,或是给什么大人物备的礼吧。黛玉的手若不巧、活如不精,又怎么会接受这样的派使呢?自然是除她之外,园中无人可托,所以才会连老太太也默许凤姐劳烦她了。
凤姐送茶给黛玉时也曾说过:“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可见凤姐是经常求黛玉做事的。而无所不能的当家人王熙凤能求得着孤女林黛玉的事,想想实在有限,况且还要“打发人送来”,九成是布料活计之类,总不见得会求黛玉帮忙写诗吧?
有些专家猜测是凤姐不识字,所以求黛玉帮自己做些笔墨学问上的事。非也,通常的小事,凤姐手下有个彩明是识字的,专门用于点花名册签到之类的差使;事情再重大些,她或许会去烦贾琏、宝玉,甚至三姑娘探春,但不至于找不理俗务的黛玉。这个表嫂能求到家中表小姐的,最多只是针线上的事,也只有针线事,才会当众毫不在意地说出来,不以为忤。
其实除了黛玉,书中写明籍贯姑苏的女子不少,第一个就是香菱,家住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隔壁。这是全书出现的第一个女子,不但籍出姑苏,而且连家门街巷也报得清楚,然而偏偏就是这个女孩子,却因自幼被拐,连自己的家乡籍贯都记不清了,并不知道自己是黛玉的同乡。也许,这正是让人可悲可叹之处!
然而冥冥中自有感知,后来香菱拜了黛玉做师父,学习作诗。连宝玉也感叹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地灵人杰”,这个地方,自是姑苏了。
而十二钗中最后一个出场的妙玉,无巧不巧,也是姑苏人。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报告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这个出自苏州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且又能诗擅赋的姑娘,像不像是出家的黛玉?
比妙玉更加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姑苏女子,还有一位暗出的“针神”慧娘,乃是贾母至爱璎珞的旧主人,“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
又是出自书香宦门,又是精于书画,又是命薄早夭,这说的是慧娘,还是黛玉?
除了这几个闺秀之外,来自姑苏的女子还有十二个女戏子及她们的教习,自然也都是精通音律、聪明灵秀的女子了,而其中的龄官,更是眉眼儿像极了黛玉,并且也是身子柔弱、性情乖僻自傲的,更可谓是沦落戏行的黛玉了。后来戏班子解散,跟了黛玉的是藕官,曾经胆大包天、在园子里烧纸祭药官的,可见也是痴情种子。
除却这些有名有姓的人之外,园中来自姑苏的还有驾驶棠木舫的苏州驾娘,可谓是书中地位最低贱的苏州女了,然而宝玉既说过“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那么水中操舟的女子,自然只能来自姑苏了。
可惜的是,她们无法驾着棠木舫,将黛玉送回她的家乡去。
2.香菱与黛玉的镜花缘
香菱是十二钗副册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而黛玉是十二钗正册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两人的身世、经历、相貌,乃至情性上,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
先看这甄英莲的来历细述,乃在全书第一回故事发始之端: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再看全书第二回中黛玉的来历介绍:
第 3 章
恋耽美
第 3 章
还有那个传说中的慧娘,文人墨客尊讳为“慧纹”的,也是孤傲出世之人,亦可入玉派。
综上所述,“金”、“玉”两派的划分标准可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佩饰,二是名姓,三是相貌,四是品格,五是命运。
除了十二钗的上下主仆各层不同代表人物之外,另如四儿与五儿、张金哥与若玉、坠儿和良儿、宝珠与瑞珠等等边缘人物,也莫不可以“金”、“玉”两派来划分:四儿是金,五儿便是玉;金哥是金,若玉便是玉;偷金的坠儿是金,偷玉的良儿便是玉;宝珠提升为“小姑娘”,也就是“宝姑娘”了,瑞珠之“瑞”是玉字边,当然是玉派……
而掌握了这些基本方向与原则,我们便可以在满足入选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不同标准的基础上,再借助金玉五大分类,来分别推出十二钗副册与又副册的六对“金玉”了。
【红楼十二钗正册探秘】
☆、一、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
1.林黛玉的姑苏情结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一直在强调“金陵”这个概念。但是金陵在这里似乎是泛指,南京、姑苏、杭州乃至淮扬之类都属金陵。
比如林黛玉就是苏州人,在京中寄人篱下,未免自伤身世,一直表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其中最集中的一次体现就是在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薛蟠从江南办货回来,遍发礼物。其中给妹妹宝钗带的一箱子东西,是些“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差错。”
——的确都是苏州特产。苏州的香粉花扇、手工艺品,到今天也是很闻名的。
宝钗很会做人,将礼物分成一分分地送给园里诸人,连赵姨娘、贾环母子也不落下,又特地给黛玉的加厚一倍。“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又伤起心来了。”
宝玉来了看见,不免安慰再三,又约她往宝钗那里道谢。黛玉说:“自家姊妹,这倒不必。只是到他那边,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些南边的古迹儿,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游子乡情,溢然纸上。
然而实际上,黛玉在苏州并未生活多久,早在第二回林黛玉第一次暗出时,书中就写道:
“那日,(贾雨村)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这段话明白写出,黛玉虽然籍贯姑苏,但是五岁时便随父亲林如海来到扬州。次年母亲亡故,又随蒙师贾雨村投奔贾府,与三生石畔旧精魂的贾宝玉隔世重见,从而结下一段伤心缘。
换言之,黛玉在苏州只待过五年,加上扬州一年,对于江南的记忆也不过到六岁为止。然而在她身上,却时时处处打下了深深的江南烙印,姑苏风华。
苏绣驰名天下,姑苏女子大都擅长女红,大家闺秀的林黛玉也不例外。尽管袭人背后讽刺黛玉说:“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然而书中关于黛玉做针线的描写其实并不少,而且黛玉是小姐又不是女工,活计在精不在多,“巧”是第一位。
那么黛玉的手巧不巧呢?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难得地受了回父亲夸奖,一高兴,就把身上佩的戴的任由小厮们解了个干净——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剪。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妹妹,饶了它罢!”
这里明明白白写道,黛玉做的香囊乃是“十分精巧”。
而且不仅是宝玉的香囊、荷包,就连他命根子的通灵宝玉上穿的穗子,也是由黛玉所做,并且在宝黛两个的另一次激烈拌嘴中,被黛玉一把抢过来,剪了几段。还由此惹出了老太太“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格言来。
可见黛玉性子虽娇,竟是剪刀不离手的。宝玉的通灵玉是天天要戴在身上的,老太太、太太几双眼珠儿盯着的,若是活计不精致细巧,哪能入得了几位老人家的眼?
后来宝玉烦莺儿打络子,宝钗热心地怂恿道:“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可见对这事儿有多耿耿于怀。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玉走进来笑道:“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宝钗也进来问:“林妹妹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宝玉便问丫头们:“这是谁叫裁的?”林黛玉见问丫头们,便说道:“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宝玉方欲说话,只见有人进来回说:“外头有人请……”
此处可见,黛玉不但要做自己的活计,有时还要负责园里其他人的裁剪,故而宝玉才会问:“这是谁叫裁的?”
会是谁呢?左不过老太太、王夫人、凤姐几个人,别的人也指使不着黛玉。
而在这一段之前,刚刚写道王熙凤让宝玉帮忙记个账,“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账,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这个无头账,到最后也没有揭晓,于是读者就和宝玉一样都装在闷葫芦里了。然而联系上下文看,很可能这个账和黛玉做的活计有关,或是给什么大人物备的礼吧。黛玉的手若不巧、活如不精,又怎么会接受这样的派使呢?自然是除她之外,园中无人可托,所以才会连老太太也默许凤姐劳烦她了。
凤姐送茶给黛玉时也曾说过:“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可见凤姐是经常求黛玉做事的。而无所不能的当家人王熙凤能求得着孤女林黛玉的事,想想实在有限,况且还要“打发人送来”,九成是布料活计之类,总不见得会求黛玉帮忙写诗吧?
有些专家猜测是凤姐不识字,所以求黛玉帮自己做些笔墨学问上的事。非也,通常的小事,凤姐手下有个彩明是识字的,专门用于点花名册签到之类的差使;事情再重大些,她或许会去烦贾琏、宝玉,甚至三姑娘探春,但不至于找不理俗务的黛玉。这个表嫂能求到家中表小姐的,最多只是针线上的事,也只有针线事,才会当众毫不在意地说出来,不以为忤。
其实除了黛玉,书中写明籍贯姑苏的女子不少,第一个就是香菱,家住姑苏阊门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隔壁。这是全书出现的第一个女子,不但籍出姑苏,而且连家门街巷也报得清楚,然而偏偏就是这个女孩子,却因自幼被拐,连自己的家乡籍贯都记不清了,并不知道自己是黛玉的同乡。也许,这正是让人可悲可叹之处!
然而冥冥中自有感知,后来香菱拜了黛玉做师父,学习作诗。连宝玉也感叹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地灵人杰”,这个地方,自是姑苏了。
而十二钗中最后一个出场的妙玉,无巧不巧,也是姑苏人。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报告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这个出自苏州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且又能诗擅赋的姑娘,像不像是出家的黛玉?
比妙玉更加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姑苏女子,还有一位暗出的“针神”慧娘,乃是贾母至爱璎珞的旧主人,“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
又是出自书香宦门,又是精于书画,又是命薄早夭,这说的是慧娘,还是黛玉?
除了这几个闺秀之外,来自姑苏的女子还有十二个女戏子及她们的教习,自然也都是精通音律、聪明灵秀的女子了,而其中的龄官,更是眉眼儿像极了黛玉,并且也是身子柔弱、性情乖僻自傲的,更可谓是沦落戏行的黛玉了。后来戏班子解散,跟了黛玉的是藕官,曾经胆大包天、在园子里烧纸祭药官的,可见也是痴情种子。
除却这些有名有姓的人之外,园中来自姑苏的还有驾驶棠木舫的苏州驾娘,可谓是书中地位最低贱的苏州女了,然而宝玉既说过“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那么水中操舟的女子,自然只能来自姑苏了。
可惜的是,她们无法驾着棠木舫,将黛玉送回她的家乡去。
2.香菱与黛玉的镜花缘
香菱是十二钗副册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而黛玉是十二钗正册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两人的身世、经历、相貌,乃至情性上,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
先看这甄英莲的来历细述,乃在全书第一回故事发始之端: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再看全书第二回中黛玉的来历介绍:
第 3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