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作者:白落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作者:白落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
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
聚散依依
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戏,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一波
三折。那些来往于她生命中的过客,在戏台上出将入相,忙碌不堪。
也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是一本美丽的诗集,在人间四月写着青春
的赞歌。还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锅小米粥,用时间的炉火
慢慢熬煮,越久越香。
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林徽因,所以对于她的人物性格,以
及心情故事,有所争执亦属平常。就像久远的历史,早已在岁月的风
尘中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凭借一些书籍典故来探看模糊不清的昨
天。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离开我们不过数十年,所以有关她的前尘往
事还历历在目。倘若真的有缘,她的魂魄将化身千百亿,而我们必定
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与她相遇。
世间万物都有性灵,所以就算不是风华绝代的林徽因,也可以幻
129
化出许多绝美的姿态。哪怕是一字不识的凡夫,也可以让生活充满诗
情;哪怕是一偈不参的俗人,也可以悟懂深刻禅意。在这喧闹的凡尘,
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
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
就都是驿站,将来起程也不再那么迷惘。
这几年,林徽因仿佛停止了对往事的怀想,将所有的精力都付诸
给事业,不再沉浸虚无的情感,不再计较成败得失。四十七岁,对于
一个健康女性来说,还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生活的琐碎,可久病多年
的林徽因却觉得自己已到了迟暮之龄,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在
迟暮中开出最绝美的花朵。
这让我想起了昙花,总是选择在暮色时分开放,开时极其绚烂,
仿佛要在瞬间将一生的美丽都释放。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花开只有今
宵,难见明日。所谓昙花一现,赏花之人打个盹儿,便错过了那个绽
放的过程,极致之后是惨淡的消退。林徽因是那树昙花么?年轻的时
候她是那朵白莲,在月光下独自清雅,如今被岁月打理过的容颜不复
当年。她选择做一朵昙花,灿烂地开过便作罢。
林徽因自认为可以把握在这尘世余留不多的时光。她深知自己的
病情,所以不舍得再浪费一点儿光阴。一九五一年,林徽因为了濒于
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
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大
众欢迎。
130
林徽因是真正的才女,她在设计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凡的见
解。她的成就,一半是缘于她的努力,然而更多的则是她骨子里的灵
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所设计的作品,都离不开那份灵逸。所以
与林徽因相关的物事我们无需深入探寻,便会生出一见如故之感。她
优雅的气韵、斐然的才情似一缕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清新、温和、
柔美又生动。
一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
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
息一段时日,找个清净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
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
的图案设计。须弥座,冥冥之中让林徽因结下了一段佛缘。那朵朵莲
瓣退去尘世铅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静美。
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
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
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
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
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如此成果,让人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
我始终相信,我们费心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在成全自我。
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舍得到不舍,又从不
舍到舍得。只为了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可以少些牵挂,少些遗憾,不为
圆满,但求心安。其实一路走来,每一个季节都有残缺,每一个故事
131
都有暗伤。情感虚虚实实,光阴明明灭灭,要让自己做到清醒,真的
不易。你想要的未必属于自己,你得到的却未必是所期待的。
每当暮色降临,晚风踱进窗牖,林徽因还是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感
想。失去了徐志摩,她看似坚定地活着,但志摩的离去始终是春天的
一道暗伤。无论林徽因多么努力掩饰自己的心情,都无法让伤口愈合。
在他身边有宠她爱她的梁思成,有敬她怜她的金岳霖,但他们的爱捂
不暖她内心那个角落的凉。
那个属于徐志摩的角落,林徽因将之囚禁,让蔓草疯长不息,让
微雨淅沥不止。她愿意如此为一个消逝的灵魂做着不同寻常的祭奠,
但没有人觉察得到,因为林徽因不会让任何人走进那片诗意的净土。
她用自己美丽的一生写下一本薄厚恰好的诗集,期待有朝一日在某个
世界里与他重逢时,听他讲解前缘后世。
真正的心情只要一个人懂,徐志摩是那个可以陪她筑梦的男子,
而梁思成则是和她一起吞噬烟火的人,金岳霖是愿意默默守候与她荣
辱与共的人。有些人,值得她用一生深情抒写,有些人,则要她用一
世平淡相守,还有些人,却是任由她随意辜负的。
记忆
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
夜,带着一天的星。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无名的展开
132
野荷的香馥,
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湖上风吹过,头发乱了,或是
水面皱起像鱼鳞的锦。
四面里的辽阔,如同梦
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
不着痕迹,谁都
认识那图画,
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
写得真好,是啊,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
的花,无名的展开。但不是所有的记忆都是花开,也有晦涩与凋残。
就像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是美好,还有许多我们想要擦去却擦不去的残
痕。有人说,疼痛的往事可以选择忘记,可纵算忘记了,并不意味着
就真的不存在。既是省略不去的过程,就只好默默忍受,只当是年少
不经世事所犯下的无知错误。
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
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
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如果我们守不住约
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
快乐酿造的美酒。
翩然辞别
133
年少时,或许因为年华是翠绿的,所以喜欢霜染枫林的深秋,向
往在红叶满地的山径漫无止境地前行,哪怕月迷津渡,也无需担忧寻
不见红尘归路。那时候说过,一个人是诗,两个人是画。流光老去,
便开始无法制止地贪恋万紫千红的春天,总希望未来的日子可以季季
逢春。这样奢侈的念头终抵不过缤纷的落英,那点点花痕,也不知道
入了谁人的眼。
林徽因就像春天枝头的那朵繁花,一开就是好多年,迟迟不肯凋
谢。她虽然甘愿俯落红尘,和大凡一起经受冷暖交织的日子,但她始
终以一种典雅的高度让世人爱慕。有段话是这么写的:“林徽因向来
是一个群体的中心,不管是远远向往着的群众,还是登堂入室加入她
沙龙的客人,我们得到的画像总是一群男人如壁脚灯一样地抬头仰望
她,用柔和的光线烘托她,愈发显得她眼波灵转,顾盼生姿。
”
出身名门,少女时代就随父亲遍游各国,赏阅人世繁华的是她。
战争时期,困居过李庄,穿着素朴衣裳,拎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盐的
还是她。被无数爱慕者捧如天空最璀璨的星辰是她,为了考察工作落
魄于穷乡僻壤、荒凉古刹的也是她。着一袭白色纱裙,倾城绝色的是
她,被病痛缠身,容颜更改的也是她。这样的女子,无论从何种角度
去观赏,都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在她的身上永远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发
生。这就是林徽因。
一九五三年十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
编委。之后又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江丰在美术家协会的报告
134
上对林徽因和清华小组挽救景泰蓝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
价,而景泰蓝的图案设计则成了林徽因此生最后的一笔
**。因为此后
她再也没能参与任何的古建筑设计,也不再做那异城乡客,在山山水
水中穿行。
从来,林徽因都向往在人间摆渡,有鸥鸟做伴,有星光送别。无
论是萍水相逢,还是深刻相交,她都同等相待。既不会热忱如火,更
不会寒冷似冰,只是在交往中多一份友善与平和。这一生,她遇见过
许多人,有刻骨铭心的,也有转身即忘的。但在她离开的那一天,浅
淡与深邃的都要如数归还。就算再念念不忘也无补于事,这是人世间
的规则,我们都要遵从。
一九五四年,五十岁的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她就像那轮明月,始终被戴上美丽的光环,只是再华美的光环在黎明
到来之前也会消退。就像林徽因笔下的春天,她是那个被封印在人间
四月的女子,却终究有一天要走出来,和韶光做无奈的诀别。
很无意的日子,林徽因迎来了生命里的秋天。或许是习惯了春日
的和暖,竟经受不住冷秋的萧索。林徽因不抵郊外风寒,由清华园搬
到城里去住。不久,一直被她苦苦压制的病情终于在这个晚秋爆发,
她因病情恶化住进了同仁医院。这些年,她一直用坚强抵抗病痛,为
的是可以完美地完成岁月赋予给她的使命。
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其实有着比任何人都要好强的心。在她落
魄潦倒之时,在她卧病在床之时,都不肯有丝毫的屈服。手中那支笔
从未停止过耕耘,哪怕严重到整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在线阅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作者:白落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
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
聚散依依
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戏,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一波
三折。那些来往于她生命中的过客,在戏台上出将入相,忙碌不堪。
也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是一本美丽的诗集,在人间四月写着青春
的赞歌。还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锅小米粥,用时间的炉火
慢慢熬煮,越久越香。
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林徽因,所以对于她的人物性格,以
及心情故事,有所争执亦属平常。就像久远的历史,早已在岁月的风
尘中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凭借一些书籍典故来探看模糊不清的昨
天。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离开我们不过数十年,所以有关她的前尘往
事还历历在目。倘若真的有缘,她的魂魄将化身千百亿,而我们必定
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与她相遇。
世间万物都有性灵,所以就算不是风华绝代的林徽因,也可以幻
129
化出许多绝美的姿态。哪怕是一字不识的凡夫,也可以让生活充满诗
情;哪怕是一偈不参的俗人,也可以悟懂深刻禅意。在这喧闹的凡尘,
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
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
就都是驿站,将来起程也不再那么迷惘。
这几年,林徽因仿佛停止了对往事的怀想,将所有的精力都付诸
给事业,不再沉浸虚无的情感,不再计较成败得失。四十七岁,对于
一个健康女性来说,还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生活的琐碎,可久病多年
的林徽因却觉得自己已到了迟暮之龄,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在
迟暮中开出最绝美的花朵。
这让我想起了昙花,总是选择在暮色时分开放,开时极其绚烂,
仿佛要在瞬间将一生的美丽都释放。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花开只有今
宵,难见明日。所谓昙花一现,赏花之人打个盹儿,便错过了那个绽
放的过程,极致之后是惨淡的消退。林徽因是那树昙花么?年轻的时
候她是那朵白莲,在月光下独自清雅,如今被岁月打理过的容颜不复
当年。她选择做一朵昙花,灿烂地开过便作罢。
林徽因自认为可以把握在这尘世余留不多的时光。她深知自己的
病情,所以不舍得再浪费一点儿光阴。一九五一年,林徽因为了濒于
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
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大
众欢迎。
130
林徽因是真正的才女,她在设计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凡的见
解。她的成就,一半是缘于她的努力,然而更多的则是她骨子里的灵
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所设计的作品,都离不开那份灵逸。所以
与林徽因相关的物事我们无需深入探寻,便会生出一见如故之感。她
优雅的气韵、斐然的才情似一缕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清新、温和、
柔美又生动。
一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
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
息一段时日,找个清净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
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
的图案设计。须弥座,冥冥之中让林徽因结下了一段佛缘。那朵朵莲
瓣退去尘世铅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静美。
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
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
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
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
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如此成果,让人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
我始终相信,我们费心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在成全自我。
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舍得到不舍,又从不
舍到舍得。只为了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可以少些牵挂,少些遗憾,不为
圆满,但求心安。其实一路走来,每一个季节都有残缺,每一个故事
131
都有暗伤。情感虚虚实实,光阴明明灭灭,要让自己做到清醒,真的
不易。你想要的未必属于自己,你得到的却未必是所期待的。
每当暮色降临,晚风踱进窗牖,林徽因还是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感
想。失去了徐志摩,她看似坚定地活着,但志摩的离去始终是春天的
一道暗伤。无论林徽因多么努力掩饰自己的心情,都无法让伤口愈合。
在他身边有宠她爱她的梁思成,有敬她怜她的金岳霖,但他们的爱捂
不暖她内心那个角落的凉。
那个属于徐志摩的角落,林徽因将之囚禁,让蔓草疯长不息,让
微雨淅沥不止。她愿意如此为一个消逝的灵魂做着不同寻常的祭奠,
但没有人觉察得到,因为林徽因不会让任何人走进那片诗意的净土。
她用自己美丽的一生写下一本薄厚恰好的诗集,期待有朝一日在某个
世界里与他重逢时,听他讲解前缘后世。
真正的心情只要一个人懂,徐志摩是那个可以陪她筑梦的男子,
而梁思成则是和她一起吞噬烟火的人,金岳霖是愿意默默守候与她荣
辱与共的人。有些人,值得她用一生深情抒写,有些人,则要她用一
世平淡相守,还有些人,却是任由她随意辜负的。
记忆
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
夜,带着一天的星。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无名的展开
132
野荷的香馥,
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湖上风吹过,头发乱了,或是
水面皱起像鱼鳞的锦。
四面里的辽阔,如同梦
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
不着痕迹,谁都
认识那图画,
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
写得真好,是啊,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
的花,无名的展开。但不是所有的记忆都是花开,也有晦涩与凋残。
就像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是美好,还有许多我们想要擦去却擦不去的残
痕。有人说,疼痛的往事可以选择忘记,可纵算忘记了,并不意味着
就真的不存在。既是省略不去的过程,就只好默默忍受,只当是年少
不经世事所犯下的无知错误。
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
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
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如果我们守不住约
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
快乐酿造的美酒。
翩然辞别
133
年少时,或许因为年华是翠绿的,所以喜欢霜染枫林的深秋,向
往在红叶满地的山径漫无止境地前行,哪怕月迷津渡,也无需担忧寻
不见红尘归路。那时候说过,一个人是诗,两个人是画。流光老去,
便开始无法制止地贪恋万紫千红的春天,总希望未来的日子可以季季
逢春。这样奢侈的念头终抵不过缤纷的落英,那点点花痕,也不知道
入了谁人的眼。
林徽因就像春天枝头的那朵繁花,一开就是好多年,迟迟不肯凋
谢。她虽然甘愿俯落红尘,和大凡一起经受冷暖交织的日子,但她始
终以一种典雅的高度让世人爱慕。有段话是这么写的:“林徽因向来
是一个群体的中心,不管是远远向往着的群众,还是登堂入室加入她
沙龙的客人,我们得到的画像总是一群男人如壁脚灯一样地抬头仰望
她,用柔和的光线烘托她,愈发显得她眼波灵转,顾盼生姿。
”
出身名门,少女时代就随父亲遍游各国,赏阅人世繁华的是她。
战争时期,困居过李庄,穿着素朴衣裳,拎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盐的
还是她。被无数爱慕者捧如天空最璀璨的星辰是她,为了考察工作落
魄于穷乡僻壤、荒凉古刹的也是她。着一袭白色纱裙,倾城绝色的是
她,被病痛缠身,容颜更改的也是她。这样的女子,无论从何种角度
去观赏,都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在她的身上永远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发
生。这就是林徽因。
一九五三年十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
编委。之后又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江丰在美术家协会的报告
134
上对林徽因和清华小组挽救景泰蓝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
价,而景泰蓝的图案设计则成了林徽因此生最后的一笔
**。因为此后
她再也没能参与任何的古建筑设计,也不再做那异城乡客,在山山水
水中穿行。
从来,林徽因都向往在人间摆渡,有鸥鸟做伴,有星光送别。无
论是萍水相逢,还是深刻相交,她都同等相待。既不会热忱如火,更
不会寒冷似冰,只是在交往中多一份友善与平和。这一生,她遇见过
许多人,有刻骨铭心的,也有转身即忘的。但在她离开的那一天,浅
淡与深邃的都要如数归还。就算再念念不忘也无补于事,这是人世间
的规则,我们都要遵从。
一九五四年,五十岁的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她就像那轮明月,始终被戴上美丽的光环,只是再华美的光环在黎明
到来之前也会消退。就像林徽因笔下的春天,她是那个被封印在人间
四月的女子,却终究有一天要走出来,和韶光做无奈的诀别。
很无意的日子,林徽因迎来了生命里的秋天。或许是习惯了春日
的和暖,竟经受不住冷秋的萧索。林徽因不抵郊外风寒,由清华园搬
到城里去住。不久,一直被她苦苦压制的病情终于在这个晚秋爆发,
她因病情恶化住进了同仁医院。这些年,她一直用坚强抵抗病痛,为
的是可以完美地完成岁月赋予给她的使命。
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其实有着比任何人都要好强的心。在她落
魄潦倒之时,在她卧病在床之时,都不肯有丝毫的屈服。手中那支笔
从未停止过耕耘,哪怕严重到整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在线阅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_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