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 作者:蔺月笙

    第12节

    临清无暇解释,急着赶紧炒完菜好把火熄了。

    这时却听到一个陌生的女子声音道:“湿柴生烟,子骞你去家里抱些干柴过来。”

    王子骞应声去了,临清往那声音看去,是一个妙龄女子,与自己差不多半年纪,面容清秀,身姿窈窕,想必是王子骞口中的姐姐了。

    临清赧然道:“柴房漏雨,打湿了柴,让你们看笑话了。”

    王潸然笑笑,走过去拾起临清用来引火的干草,往灶里扔了些,又捡起蒲扇往火里扇风。

    临清大惊道:“怎敢劳客人动手,快放下去外头坐着罢,沈絮,沈絮,你怎不招呼客人?”

    王潸然笑道:“没有关系,子骞得夫子栽培,我不过顺手生个火,小公子不必同我客气。”

    沈絮闻言探进一个脑袋,看到王潸然钻进厨房帮临清准备晚膳,也是惊讶不已,将要劝阻,王潸然已拦了他的话,道:“里头烟大,夫子去外头坐着吧,别熏着眼睛耽误读书。”

    沈絮一怔,竟也乖乖去了。

    临清看向王潸然的目光不由多了几分讶然,他与王潸然素未谋面,可一见面,对方却亲近得这样自然,连对着沈絮说话也仿似认识多年的老朋友那样随性,临清觉得欣喜的同时,又隐隐感到有些不安。

    但这种不安从何而来,他却又说不清楚。

    王潸然替他扇了一会儿火,火苗慢慢旺了,烟小了下来,临清这才有机会开口同她说几句话。

    “谢谢。”临清小声道,正准备往锅里放油,王潸然忽然“哎”了一声。

    临清不解地看向她,王潸然笑着解释道:“煎过鱼最好涮一下锅,不然鱼腥味沾到下一道菜上就不好了。”

    临清当了几个月的家,却还是不甚娴熟,现在又是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早出晚归犁田耕地,他也不好老去请教王婶,耽误别人干活,以是在这些小事上总有疏忽。得王潸然提醒,临清不禁羞愧道:“还有这样的说话,我从来都不知道……”

    王潸然也不是刻意显摆,只是单纯好心提醒,笑道:“我以前也不知道,每次煎过鱼就直接炒青菜,子骞总嫌青菜不好吃,我琢磨了很久都不知原因,还是隔壁大婶告诉我但凡有鱼,都要洗一遍锅才能做别的菜。”她看着临清,露出一个真诚的微笑。

    临清忽然理解王子骞那样单纯可爱是从哪里来的了。

    王潸然待人恭敬有礼,却又不过分自谦,言谈举止有度,却又亲近自然。陆山村虽不大,但也有好几百户人,亏了王婶的八卦,如今怕是无人不知他是沈絮的男夫人,那些村民虽热情好客,但毕竟没有见过世面,总忍不住拿好奇的眼光去看临清,猜想男子与男子究竟是怎么个过日子法。王潸然却不一样,她从进来到现在,目光都是真诚而不探究的,只拿临清当个普通人对待,临清才同她相处一会儿,就已经忍不住拿她当朋友了。

    这样想着,他对王潸然露出了个憨憨的笑脸。

    王子骞抱着一摞干木柴回来了,跑得小脸上起了一层细汗。王潸然从怀里掏出手绢替他擦去,让他放下柴,去堂屋同沈絮请教学问。

    王子骞眼巴巴看着临清,还指望和小哥哥玩,王潸然沉下脸道:“放学后一个时辰的温书你可是忘了?读书贵在持之以恒,不过出来叨扰一顿饭,你的心就野了?莫说乡试,你这样的性子叫乡长看到了,举荐信都不会给你写。”

    王子骞扁扁嘴,低着头道:“子骞知道了。”

    看着小孩儿委屈地出去了,临清忍不住道:“下午刚学过,现在玩会儿不妨事吧……”

    王潸然道:“学而时习之,正是因为刚学过,所以要及时温习才不会学过就忘。”笑了笑,又道:“弟弟从小好玩,我现在不多管着些他,只怕耽误他将来。功名是其次,养成懒惰好玩的性子,就是毁一生的害处。”

    临清心中震动,只觉得这个十六岁的少女说起弟弟的事来,神情、话语都宛如人母,说不出的威严。

    王潸然叹道:“难得夫子看重他,不敢叫子骞辜负夫子教导。”

    临清心道,你口中的夫子比他学生还要懒惰好玩咧……

    又想,我要是有你一半威严就好了,不至于总被那呆子气得哑口无言。

    两人闲聊着,晚饭做好了。

    四人围了桌子坐下,小兔子被临清拿绳子圈在桌边,王子骞黏着临清,要与他坐一块儿,于是王潸然坐在了王子骞与沈絮的中间。

    饭桌之上,王子骞不停同临清说话,两人又凑到一起逗兔子,王潸然不免想要喝斥他食不言寝不语,莫要在主人家失礼。奈何临清也跟着王子骞闹在一块儿,王潸然若要喝斥弟弟,则会将临清一道训进去,张了张嘴,到底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对沈絮道:“夫子见谅。”

    沈絮笑道:“无妨,家宴而已,随意就好。莫说子骞,临清也是个半大小孩,两人愿意玩到一起,就随他们去罢。”

    临清听他这样说自己,不由脸红,瞪了沈絮一眼,小声嘟哝:“你才半大小孩呢。”

    沈絮但笑不语,对王潸然露出一个“看罢,我说得没错罢”的表情。

    王潸然也绷不住掩袖轻笑,大抵觉得临清这样单纯的少年很可爱。

    临清觉得受了沈絮戏弄,低下头同王子骞说话,懒得理他,那两人也不再管这头,开始聊起各自读过的书。

    这一聊,沈絮不免大叹王潸然才思敏捷,不仅饱读诗书,更能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不附和主流,也不标新立异,而是能够就自己的主张举出许多例证,叫沈絮惊叹。

    两人聊得投机,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临清偶尔抬头,瞟见两人交谈甚欢,沈絮更是神采飞扬,好不兴奋,心里不由一紧,眼眸也暗了些。

    这呆子到底还是喜欢与王潸然这样的人说话罢,自己才学空空,只能同王子骞这样年龄的玩到一块,难怪沈絮说自己是个半大的孩子。

    恐怕在那人眼里,从来不曾把自己当做一个可能喜欢的对象。就好比大人对着孩子,绝不可能产生爱慕之情一样。

    临清难免失落。

    他怔怔想,王潸然这样聪慧有才善识人意,又是个正当妙龄的女子,沈絮会喜欢上她吗……

    没道理不喜欢罢,从前沈府明雪院里的那些女子,各个都是做得诗唱得曲又生就一副好面貌,沈絮有了一个还不知足,巴巴养了一院子。那样风流的本性,来这陆山村才短短四个月,不可能改得了罢。

    那呆子现在又能教书了,用钱不靠自己了,那些琐碎家务,王潸然显然比自己更能干,沈絮没任何理由选自己而不要那样好的女子。

    他要是真喜欢王潸然了怎么办?自己该去哪里?走吗?

    临清被自己的胡思乱想搅得食欲全无,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明明还只是第一次见到对方,但只是看到沈絮同她聊得甚欢,临清心里就止不住的难过。

    说到底,只是因为沈絮从来没有这样对过他。

    他抓不住沈絮的心,也不敢叫他知道自己的心,所以才一见沈絮同谁走得近了些,就生出惶恐不安,生怕沈絮撇下他不要了。

    他呆呆望着兔子,觉得自己的眼泪都要下来了,才知道自己竟这样喜欢沈絮,连看他对别人露出高兴样子都觉得难过。

    王子骞摸着兔子的毛,忽然感到一滴冰凉的水滴到他手上,惊讶地抬头,“小哥哥,你怎么哭了?”

    临清忙抬手擦眼睛,“辣子弄到眼睛里了,我去打水洗洗。”

    说罢,便逃跑似的起身去了厨房。

    那头沈絮还在与王潸然讨论《孟子》里的一句话,余光瞟见临清离席,于是问:“临清去哪里了?”

    王子骞道:“他被辣子辣了眼睛,到后面洗去了。”

    沈絮看看桌上的菜肴,江南人吃得清淡,只有一条红烧鱼放了一点辣子,几乎可以忽略,临清从哪里辣到眼睛?

    王潸然望一眼厨房的方向,福至心灵般动了动眼眸。

    吃过饭,沈絮与临清带二人参观了一番后院,王潸然对临清能种出菜来感到很惊讶,又教他在旁边立几根杆子,方便葫芦藤以后缠绕攀爬。

    看着天色晚了,王潸然带着王子骞告辞,沈絮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好久,才收回目光,对着落日晚霞喟叹一声。

    好久没有同人聊得这样畅快了,在这乡间的几月时间里,终于遇到一个志同道合之人,沈絮心中的感慨不言而喻。

    柳玉郎自然也是聊得来的好友,无奈对方比他更似纨绔,往往聊不得几句正经的,话题便往床弟之事去了。王潸然则是可以真正探讨学问之人,沈絮与她聊过后,越发好奇这一家的身世了。

    转过身,却看到临清立在院里,一双湿漉漉的眸子不知为何充满了委屈与落寞。

    沈絮怔愣之时,还没摸清头绪,临清已经扭身进屋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一章

    又过几日,沈絮与乡长王蠡带着王子骞一道上镇里找县老爷商谈举荐之事。

    贞元年间,科举制度尚未完善,朝廷选拔人才多以推荐为主,兼以科举考试,但也并非人人都可参加科举,大多都以地方举荐的形式,上报人才以待科考。而举荐制度面向的范围极小,连最底层的乡试也需层层上报,逐级批准后才可参加。

    若能为王子骞争取一个参考的名额,实属为他将来指了一条明路。

    因这日不是憩日,沈絮便让临清过来监督学生温书,临清还只抱着兔子在讲台上坐了不到一盏茶时间,下面就已经闹开了。

    沈絮三人到了县衙门口,让守门的衙役递了张拜帖进去,不消片刻,柳玉郎出来迎他们进去,边走边笑道:“乡长怎不提前和我说要来,我便同县老爷打声招呼了,免得你老还在外头候着。”

    柳玉郎原先在王蠡处做过执笔,王蠡的女儿对他有意,王蠡是知道的,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柳玉郎又是个有家室的人,王蠡只得打消收人作婿的念头。后来柳玉郎辞去执笔一职,对王蠡充满愧疚,以是一听到乡长请见,立刻起身替了管家出来相迎。

    王蠡笑道:“来见县老爷,这点礼数还是得有的。你如今在县衙做师爷做得如何?县老爷对你可还满意?”

    柳玉郎谦道:“全凭县老爷赏口饭。”

    王蠡道:“蛟龙岂困于浅滩。我早知你不会一辈子只做个执笔。”

    沈絮在一旁听得心中一动,只觉蛟龙一词格外熟悉。

    柳玉郎赧然道:“玉郎并非嫌贫爱富——”

    王蠡打住他,道:“哎,此事原委,你同我解释过,无需再多言。既然有才华,便好生施展,人往高处走,莫再叫琐事绊住就好。”

    柳玉郎知道他意有所指,王蠡欣赏他,自己却因儿女情长而仓促放弃前尘,柳玉郎倒不后悔,只是觉得愧对王蠡一番赏识。

    “玉郎知道了。”柳玉郎恭声道,这才得以分神同沈絮说话:“沈兄也过来了,学堂怎么办?”

    “让临清照看半日,他平素同学生走得近,应当无事。”沈絮道。

    柳玉郎又看到王子骞,笑道:“知你平素伶俐,见了县老爷要好好说话。”

    王子骞同柳玉郎是认得的,不过不甚熟悉,又因为进了县衙,难免紧张些,此时只怔怔点点头,小声“嗯”了一句。

    柳玉郎领着三人到了会客室,县老爷刘道茂坐在书案后看诉状,三人恭声道了声“见过县令大人”,县老爷“唔”了一声,将那诉状看完了,才抬头望向三人。

    王蠡先开口,问过安好,又答了今年耕种情况,这才掏出自己写的举荐信,呈上去,道:“下官欲举荐王子骞参加乡试,特来请教县老爷意见。”

    柳玉郎接过王蠡的信笺,送到刘道茂手边,刘道茂展信略略扫了一遍,抬眼道:“你便是王子骞?”

    王子骞突然被叫起,不免惊慌,但他还记得来之前姐姐教过的礼数,强压了心头的惧意,镇定道:“正是草民。”

    “你小小年纪,如何得乡长举荐?”这便是考王子骞如何展露才学而又不恃才傲物。

    王子骞道:“大人可考我作文,子骞资历尚浅,还待大人指教。”

    刘道茂觉得这小孩倒也可爱,生了一张粉雕玉琢的脸,声音还带童稚气息,说话却又像模像样。

    “那我便考你‘上善若水’的意思,”刘道茂道,“柳师爷,你给他预备笔纸。给你一盏茶的时间,无需写多,言贵在精。”

    王子骞望一眼沈絮,沈絮微微点头,示意他放开了写,不必紧张拘束,王子骞于是朗声道:“子骞遵大人吩咐。”

    柳玉郎替王子骞摊了白纸,又替他研好磨,让他站在临窗的书桌前写文章。

    柳玉郎在他耳边小声笑道:“我还没替你这样小的娃娃磨过墨呢,你算第一个。”

    王子骞脸红道:“有劳柳……师爷。”

    柳玉郎听他这样称呼自己,新奇之余又觉得怪异,笑道:“叫先生罢,师爷师爷的,把人都叫老了。”

    王子骞探了探笔,定下心神,开始作文。

    刘道茂闲坐无聊,问:“可带了作品来?”

    沈絮连忙从怀里掏出王子骞之前写的文章,道:“带了,大人请过目。”说着,躬身呈过去。

    刘道茂看了一篇,虽没有说什么,但颜色之间看得出对王子骞很满意。

    他指了上面一处问沈絮:“这处批注是你写的?”

    沈絮答:“回大人,是愚生所注。”

    刘道茂闻言,侧头看了眼沈絮。两人眼下讨论学问,沈絮以“愚生”自称,便是将他放在老师的位置上尊待,刘道茂不免对他多了几份思量,觉得此人倒像个知事的人,不似其他人那般一上来就“草民”到底。

    “你写得倒也不错,只是你举之例不若他的贴切。”

    刘道茂如此直接点出沈絮的缺点,沈絮也不恼怒,仍旧恭敬道:“大人所言有理,愚生落笔后也思量过是否合适,可惜落子无悔,让大人指教了。”

    刘道茂见他谦虚有加,不免对此人生了好感,问道:“你便是新来的夫子,叫何名字?”

    沈絮答了。

    刘道茂沉思片刻,道:“苏州沈家与你有何干系。”

    沈絮微变色,却也知道抄家这样的大事在官吏之间必定以文书通报过,不然“三不入”的谕旨无从实施。

    他稳定心神,道:“草民是沈氏旁系,辗转来此地落脚。”

    刘道茂看向他的眼神不免多了几丝深意。

    沈絮来这之前,便想过会被问及家事,有一个锒铛入狱的本家,他们这些旁系虽然逃过牢狱之灾,却也是活在朝廷的严密监控之下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朝廷的怀疑,只有生活在陆山村那样偏僻的山村,才可能活得相对自在。

    他拿不准刘道茂的态度,此时只有实话回答,才不至于落人把柄。

    刘道茂道:“谕旨的内容你可还记得?”

    “草民不敢忘记。草民流落陆山村,靠教书为生,只愿安生度日,绝无他想。王子骞天资聪颖,草民惜才,并无私心。”

    刘道茂看了他半晌,收回视线,并不言语。

    屋里一时鸦雀无声。

    又过了片刻,王子骞放下笔,恭声道:“回大人,子骞写完了。”

    他将文章呈上来,刘道茂浏览一番,点头道:“写得不错,不过太中规中矩,不似你先生拿来的文章那样炳琅。”笑了笑,道:“是在试探我的偏好?”

    王子骞连忙跪下,“子骞不敢,子骞第一次见大人,心中紧张,故不敢标新立异,惹大人生厌。”

    刘道茂摆摆手,“起来罢,我又没说要责罚你。当场作文,紧张是自然的,你写的畏手畏脚倒也情有可原,好在也算得一篇好文章。”

    王子骞心里才落了一口气。

    沈絮在一旁也不免擦擦冷汗,刘道茂那样一问,沈絮还以为王子骞有这样的心思,万一弄巧成拙,县令只会以为是他这个夫子出的主意,教学生逢场作戏。

    王蠡道:“既然县老爷也觉得子骞可塑,举荐一事不知县老爷?”

    刘道茂道:“我来这镇里十几年,也难得出一个人才,王子骞,我若举荐你参加乡试,你可能保证不负我望?”

    王子骞咬咬牙,道:“子骞定当全力而为。”

    举荐一事就此定下,三人谢过县令,告辞离去。

    柳玉郎将三人送出县衙,走出大门,沈絮深深呼了一口气,只觉后背都被汗浸湿了。

    回到学堂,里面已是闹哄哄的一团,临清被一群小孩围在中间戏弄,气得脸都红了。沈絮走进来轻咳一声,一帮小孩顿时鸟作兽散,一溜烟跑回座位上坐好,余了临清站在原地,好不狼狈。

    沈絮训道:“我不在半日,你们就这样调皮,回家每个人抄书三遍,谁没抄好明日打手板。”

    学生们纷纷瘪嘴,没精打采地应是。

    临清苦着脸道:“你总算回来了。”

    沈絮看他衣服也被扯歪了,头发也乱了,忍不住伸手替他整整衣服,道:“怎还被小孩子欺负,快去隔壁整理下衣着。”

    临清踩着歪歪扭扭的步子走了,那小兔子在先前的哄闹中自己藏到了角落里,此时见周围安全了,便蹦出来一跳一跳跟着临清出去了。

    沈絮教了一会儿书,也到了散学的时候。两人难得有机会一起回家,慢悠悠沿着田埂晃荡。

    “县老爷答应了么?”临清问。

    沈絮点头,“答应了,说是开科举时就写信替王子骞录名。”

    “那太好了,”临清开心道,“县老爷同意了,证明子骞确实有应试的能力。”

    沈絮“嗯”了一声,心思却飘向另一件事,“我今日方说了名字,县令大人就问我是否苏州沈家出来的……”他忍不住长叹一声,自嘲道:“看来往后,只有在这小村落里度此余生了。”

    临清一怔,半晌才明白他在说什么。

    戴罪之身,即算什么也没干,怕是在镇上,也会招来不必要的盘问与监视。

    临清心中升起一股苦涩,为沈絮这般怅然而感到不平,说到底,沈絮什么错也没犯,只因姓沈,就连坐至此,本有锦绣前途,却只能在这小小山村做一个教书先生,难免没有屈才之感。

    临清轻声道:“你不要这样想,至少人没事,就已是万幸了。”他咬咬牙,声音愈发细如蚊吟,“再说,你还有我,我不会扔下你不管的……”

    他越说越小声,从脸红到脖子根。

    沈絮扭头看他,只看到他一颗脑袋埋得低低的,只剩头顶的发旋给人看。看了一会儿,终是笑了。

    “嗯,谢谢。”

    临清的头埋得更低了。

    暖和的晚风吹散了心头的抑郁,沈絮是知道的,郁郁不得志之时,如果没有临清陪在自己身边,自己可能早在抄家之时就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临清小步小步走在他旁边,稚气的少年面庞仿佛还未曾经历世间的险恶,沈絮不由想,或许正是因为这一份天真善良,才能不被从天下落到地下的落差打败,或者说,从来没有将它放在心上。临清心里想的,只有如何将日子过下去,这份简单的愿望,在沈絮沉郁从前不得自拔时,好似一盏微弱却不会熄灭的烛火,引着他一步步走下去。

    四月芳菲,草长莺飞,沈絮的心忽然在此刻重重跳动了一下,崔恪跟他说过的话此时就这样悟通了,晚风拂过,沈絮眼眶莫名发热。

    走下去,哪怕清苦度日,不复昨日繁华,也总会是有希望的。

    作者有话要说:  官职什么的都是瞎编的……

    感慨完了,可以开始搅基了~

    ☆、第三十二章

    道旁的一块水田边,临清和沈絮并排蹲在田旁边,盯着水田里歪七倒八蔫黄巴拉的稻苗,齐齐叹了口气。

    临清终于承认自己不是种田的料了,王婶培得好好的苗,放在他这就死翘翘了,临清回头看一眼远处郁郁葱葱的大片田地,愈发觉得沮丧了。

    “算了,”临清没精打采的拨弄离自己最近的一株苗,“看来种田也不是说学就能学会的,还是老实回去种菜好了。”

    沈絮安慰他道:“多种几次就会了。”

    临清点点头,还是忍不住软软叹了口气。

    他转头望沈絮,眼里带着一点奇怪,沈絮不解问:“你这样看我是什么意思?”

    眼前这张脸看着又是那个呆子,可最近这呆子的行为又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临清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沈絮的改变,还是情知未开的样子,但却比之前要——正经许多。

    譬如也不抱怨教书累了,也不每日回来就趴在床上不肯动只能吃饭了,今日难得憩日,沈絮非但没有像从前那样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反而主动提出陪临清过来看苗。

    临清皱眉努力思索,总觉得这呆子怕是撞了脑袋,像是一夕之间懂事了一般,不可思议道:“你……变了许多。”

    临清实在找不到词来形容这种变化,但沈絮却听明白了,笑了笑,道:“那我还是回去歇着?”

    临清连忙拉住他,“你敢?谁说要帮我拔草的?”

    沈絮指指田里,戏谑道:“拔草还是拔苗啊?我看这田里,草倒像主人。”

    临清恼道:“你管那么多,拔你的就是了。”

    沈絮笑笑,挽了裤脚衣袖,同临清一道下到田地,把死掉的稻苗和茂盛的野草一株株拔起来扔到田埂上。

    临清还是忍不住拿怪异的目光去瞄沈絮,这做惯了少爷的人,连到了乡里也是自己做饭洗衣地伺候着,此刻怎么会弯腰俯背跟自己一起下田干活?

    临清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沈絮知道他在看自己,埋首扯秧苗,闲闲道:“不过做点事,值得你这样吃惊?倒显得我从前多懒似的。”

    “你本来就懒!懒得要命!”临清对他翻白眼。

    沈絮:“……”

    “好吧,我知道我确实有点懒——”收到临清质疑的眼神,沈絮只得再改口:“好吧,是很懒……但我开始改了啊,你看我现在不就在跟你一起干活。”

    临清撇撇嘴,“话是没错,可是你怎么突然又……”他望望沈絮,不知道该怎么说。

    沈絮笑道:“又什么?迷途知返,知错能改?”

    沈絮一逗他,临清就开始脸红,他没念过什么书,从来说不过沈絮,恼怒道:“你总不好好说话,我不同你说了!”

    临清扭过身子,背对他,兀自埋头扯草。

    沈絮对着他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温声道:“我只是想明白了,天命如此,我左右不了,不如随遇而安,老把自己还当做沈少爷,只会沉沦过去郁郁寡欢。你都这样努力操持家务了,我若是还看不开,倒真是罔读圣贤书了。”

    临清拔草的手微微一顿,心里说不清的什么感受。

    一夕之间从裘马轻肥的纨绔变成一无所有的平民,临清何尝不知道沈絮心里的郁结,这人心里始终存着一个往昔繁华的念想,不愿接受现在,觉得这次劫难只是一场梦,梦醒了,他又是扬鞭策马过、满楼红袖招的沈府少爷。

    临清有时又同情他的遭遇,觉得默默陪着就是自己的心愿了,有时又觉得这呆子总这样耽于过去,还不肯脚踏实地过日子,好生叫人气恼,为自己辛苦伺候感到委屈。

    如今沈絮终于解开心结,不再混混噩噩,而是打起精神来筹谋家计,临清高兴是高兴,却又有些怅然若失。

    沈絮能够看开,自己好像没有帮上什么忙,他是想做绕指柔的,无奈年轻稚气,缺乏沉稳与包容的气度,动辄就跟沈絮发脾气闹别扭,都是沈絮在安慰他,自己对了沈絮的苦恼,却是半个安慰的字都挤不出。

    不过这呆子能够放下芥蒂,临清还是感到欢欣的,他望着田间悠悠泥水,轻声道:“你能这样想,再好不过了。”

    “唉,我左右就这样了,你还小,我总不能不为你打算。”沈絮道,“我这几日想了想,你从前也是十指不沾泥的,总不能因为受我连累就在这乡间做一辈子农夫罢。你喜欢弹琴,等我攒够了银两,就镇里置套房产,让你开馆收徒,当个琴师可好?”

    临清听呆了,转过身呆呆望着沈絮,万没想到这呆子竟会这样替自己着想。

    那感觉就好像苦了很长时间后,有人忽然塞了一块糖给他,临清感动得鼻子发酸。

    “好……到时你,你替我填词罢,我们还住一起……”临清涨红着脸道。

    沈絮愣了下,忽然笑了,“你忘了我的身份?我住不了镇里的。”

    临清也愣了一下,差点忘了沈絮是“三不入”之身,人是连城门都进不了的,镇上倒是可以去,只是不得定居,唯一能住下的只有乡野村落。

    他是不想和沈絮分开的。

    临清垂下眼眸,小声道:“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沈絮笑道:“傻瓜,你又不能同我做一辈子的假夫妻,等你将来遇见心上人,又怎么会是一个人呢?”

    临清气恼不已,这呆子开是开窍了,怎么独独情窍还不开?真是气死人了。

    偏偏沈絮还在说:“得存点钱给你娶媳妇,二十及冠,也快了。”

    临清气道:“谁要娶媳妇!”

    沈絮奇怪地看他一眼,恍然大悟道:“忘了忘了,那就是嫁妆——”他也不清楚男子之间是改叫聘礼还是嫁妆,“终身大事,总归是要用钱的,早点开始存,免得要的时候没有。”

    临清前一刻还在为他替自己着想而感动,后一刻气得肺都要炸了,将手中的杂草奋力朝他掷过去,咬牙道:“你自己拔罢!我不拔了!”

    说罢,气汹汹地冲到田边,一屁股坐到田埂上,兀自生闷气。

    沈絮看他撅嘴横目,小脸通红,还以为他是害羞,笑了笑也没怪他,一个人继续清理田地。

    临清气了一会儿也就没那么气了,斜眼偷看沈絮。

    那呆子居然也听话,认认真真在那扯草拔苗。临清望了半晌,忽然又觉得好笑,自己怎么老跟他生气呢?明知道这呆子是块榆木疙瘩,还要同他较真,临清为自己这样动辄就发怒的性子感到苦恼害臊。

    都是从前和那帮小妾住在一起久了,弄得他都像个女人了。他也想改,可是怎么也改不过来。

    这样想着,忽然听到沈絮“咦”了一声。

    “怎么了?”临清问。

    沈絮指着水里,惊奇道:“这里头有鱼。”

    临清站起来,“不会吧,哪里?”

    “刚在我脚边,现在不知道游到哪里去了。”

    临清下得水里来,同沈絮在这一亩大小的地里找来找去,但不管他们怎么找,却再也找不到了。

    “你看花了罢,兴许是蛙虫之类,这样浅的水,怎么会有鱼呢?”临清道。

    沈絮喃喃道:“也许罢。”

    一亩地又变回原来光秃秃的样子了,临清看了一会儿,叹气道:“白浪费一年的佃金了,空着一块地,该做些什么好呢?”

    沈絮一时也想不出好主意,“回去再想罢,先回去把脚洗了,当心着凉。”

    两人踩着草鞋,提着衣摆往家去。一路遇到劳作的村人,各个都惊奇地望着沈絮,没见过夫子还下田的。

    临清道:“夫子一身泥,看你回头怎么管学生。”

    沈絮道:“这又怎了,这叫事必躬亲,士农不分家。”

    临清见他一脸正经,忍不住笑了。

    沈絮绷不住也笑了,伸手在临清脸上画了一道泥印,“这叫亲劳胼胝污手垢面。”坏笑着跑了。

    临清哇哇喊着追去,归家路上两人的笑声传得很远。

    一路闹到家里,沈絮让临清在自己脸上画了两道泥印,临清才作罢。烧了水洗了泥,一个去看后院的菜,一个去厨房做午饭。

    菜比稻苗好一些,长了一些,但稀稀拉拉的,也不知道临清种了几波才换得这十几株苗。家里倒是还有十两整银和一些碎银子、零铜板,束修倒有,可大部分村人都是都是拿蔬果、肉干做抵,只有一两个交现钱,也就十来文。这点收入,吃饭倒不用发愁食材,可若是要攒钱,恐怕攒到老死都攒不够买琴馆的钱。

    何况他这教书的活还是承了崔恪的,沈絮心里总是感激的,隔一阵就要带上些东西上门拜访,担心崔恪缺衣少食,这等于又去了一部分家用。

    日子过得不至于紧巴巴,但也算不得宽裕,沈絮想归想通了,但也不是安于现状之人,不说要过成原来那样富贵,至少也不想一辈子都只算计着钱的事。

    他站在院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想可能的发家之道,十分后悔从前没有听叔伯们的话,用心学习经商之道,钻研五谷之术,空读了一肚子诗词歌赋,会做几个文章就得意得飘上天,现在才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

    临清做好饭叫他吃,沈絮捧着碗还思考出路,吃过饭还在想,想得头发晕了还是没有想出结果。

    “不成了,我得去躺一会儿。”沈絮扶额道。

    临清也有些春乏,两人于是宽衣躺到床上。

    临清快要睡着的时候,看到沈絮还睁着眼睛在想什么,呢喃道:“你不是困么,怎么还不睡。”

    “你睡罢,我一躺下倒又睡不着了。”

    临清瞌睡来了,翻了个身,嘟哝了几句,便睡着了。

    沈絮脑子里还装着挣钱的事,左思右想睡不着,一低头,看到窝在自己身旁的临清,怔愣了一下。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临清在自己身边睡着,这小公子操心重,每日睡得比自己晚,起得比自己早,可谓劳心劳力,叫人心疼。

    还这样小呢,沈絮望着他素净的脸庞不禁想,生得这样秀气,白瓷样的肌肤琳珑剔透,睫毛像小扇子一样随着呼吸轻轻颤动,正值青葱年少,那种未经雕琢的天然美好让沈絮看痴了。

    这样一个香香软软的小人儿,正是雌雄莫辩的年纪,沈絮不是清心寡欲之人,软香温玉在身侧,他也好几个月没有畅快过,此时忍不住胡思乱想,男子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儿。

    他堂哥沈丹墀和管家淮册要怎么,怎么快活——

    沈絮感到有些口干舌燥,手忍不住往临清的脸探去。

    临清砸吧了下嘴,蹭了蹭枕头。

    沈絮悚然一惊,如梦初醒,慌忙收回了手。

    自己这是在做什么,难道真是憋久了,对着个半大孩子都起了龌龊念头?

    沈絮躺都不敢躺了,爬起来落荒而逃。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三章

    沈絮老实教课去了,临清没了田地要打理,送了一遭午饭回来,一时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一看日头正好,索性烧了水,把头发洗了,然后散着头发坐在院子里晾。

    乡间午后一派静谧,农人们这时候都在家中休息,只偶尔有几声狗吠鸡鸣,鸟儿啁啾几声,也没了声响。临清就无聊地坐在院子里发呆,捧着脸数篱笆,这块儿破了要修,那块儿要散了,要找谁来整一下呢,不整也没关系吧,反正又没贼,可是要住很久啊,破成这样别人来了会笑吧……

    临清漫无边际地想着,日头晒得人身上暖烘烘的,他脑袋一栽一栽的,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唤他的名字。

    临清睁开眼睛,往院外头张望,看到周勉带着一个不认得的女子,一路唤着他的名字一路走近了。

    “临清。”周勉走进院里来,见他披头散发的,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你怎么白天洗头发?”

    他身后的女子也咯咯笑起来,道:“看打扮是个小公子,散了头发倒像个姑娘家了。”

    临清脸一红,慌乱乱将头发往肩后拢,“我看天气好就……周大哥,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又看到那个冲自己笑的女子,“这位小姐是……”

    周勉还没开口,女子抢道:“哎,我可不是小姐,该叫我夫人。”

    临清没同这样善辩的女子说过话,被她一抢白,愈发张口结舌了,“啊,啊?”

    周勉一路上已经习惯了女子活泼的性格,笑笑道:“秦夫人,他还小,你莫逗他了。”又对临清道,“这位是从明州过来寻人的秦家夫人,我正巧要过来送文书,便顺道领她过来了,经过你家,就来找你问个路。”

    周勉这日在衙门当差,接了县老爷的令去陆山村送文书给乡长王蠡,出了镇子走到一半,被一辆马车的车夫叫住,问陆山村怎么走。车里坐着的女子就是这位秦氏,秦氏二十有余,带着一名家仆从明州到此地寻人,将要到了,却迷路了,看到身穿衙役服的周勉,便请他指路。周勉正要去陆山村,于是一车一马便一起过来了。

    秦氏要找的人周勉也不认得,见她又是个妇人,周勉怕她被骗,于是领她找人打听。至于到临清这里来问路,周勉则是存了一份私心,上次匆匆一别,他向临清道破自己的秘密后,不知为何,总想再见这小公子一面。奈何又没有理由过来,于是只能放在心里念着。这会儿领着秦氏过来,一来是为问路,二来是想看看临清。

    眼前的小公子随意将头发扎在身后,将湿未干,脸上红扑扑的,看得周勉心头一动,竟有些挪不开眼。

    临清冲秦氏颔首,秦氏穿着体面,面色红润,看得出家境甚佳。临清小声道:“秦夫人好,秦夫人要找的人叫什么名字,我刚来这村子数月,人还认不大全……”

    秦氏掩嘴笑道:“你这小公子怎么这样害羞,连正眼都不敢看人。”

    临清的头更低了。

    秦氏笑了笑,道:“好了,不逗你了。我找的人姓沈,是我本家哥哥,我听说他落难的,特意从明州过来寻他,辗转打听了许久,得知他在陆山村落脚,便过来碰碰运气。这村里可有姓沈的,新来的外人?”

    临清意外地看着她,秦氏说的分明就是沈絮啊。

    “夫人找的人,可是姓沈名絮,字墨怀?”

    秦氏睁大了眼睛,“你认得他?他真在这!”兴奋地抓了临清的手,“他住哪里,你快带我去找他!”

    临清被她晃得站不稳,“他就住在这里啊。”

    话一出,秦氏和周勉双双惊讶地望了他。

    沈絮此人周勉略有耳闻,前一阵沈絮去过县衙后,县老爷就时不时念叨几句沈府抄家的事,大抵是感慨偌大一个家族一夜间就棚塌屋陷,从前做少爷的沦落到村里教书。周勉同柳玉郎又没深到互探家事,故而不知道临清口中的少爷就是这位落魄沈少爷。

    他惊讶地望着临清,没料到临清竟是从沈府里出来的。

    比他更吃惊的是秦氏,秦氏本命沈阕兰,出嫁前与沈絮极亲近,得知沈府被抄,就四处打听这位堂哥的消息,辗转数月,都快灰心了,猛地得知寻着了,此时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他住这里?”秦氏激动道,“他人呢,快叫他出来,我寻他寻得都快疯了。”

    临清道:“他去学堂教书了,要申时三刻左右才回来。”

    沈阕兰等不及了,“你带我去学堂找他罢,我实在急着见他一面,好叫自己安心。”

    临清看她激动得眼睛都红了,为她这样担心沈絮而感动,点头道:“好,我这就带你去。”

    沈阕兰擦擦眼泪,笑了笑,道:“我失礼了,实在是听到堂哥的消息太让人激动,天知道我多怕他吃苦受累,他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没了钱要怎么活哟。”

    临清宽慰她道:“他现在谋了差事,虽没有从前富贵,好歹也能过活的。”

    沈阕兰点点头,“光顾着激动了,忘了问小公子名字?”

    “我叫临清。”

    沈阕兰好奇道:“你如今同我堂哥住在一起,可是从前也跟着他?”

    临清脸微红,点头小声道:“嗯,我从前是沈府的……书童……”

    沈阕兰纳闷道:“原先的书童洺湘脱籍了?几年不见,堂哥身边的人都换得不认得了。”

    临清不知如何回答,怕越说越错,忙道:“我,我带你去学堂罢!”

    沈阕兰被拉回到正事,点头道:“好,劳烦小公子。”

    得知临清是沈府的书童,沈阕兰也没把他当下人使唤,还是礼貌地叫他小公子。毕竟沈府倒了,还愿意留下来伺候她堂哥,想必是个重情义的。沈阕兰原先也是个对下人极好的主子,现在愈发觉得临清是个不错的人,感激有余。

    周勉则暗暗奇怪,听得两人的对话后,总觉得临清同那沈少爷不似主仆关系,临清一口一个“他”的,若从前是书童,怎么也该唤声“少爷”才是。不过毕竟沦落了,兴许那沈絮不让他再叫自己少爷也说不定。

    周勉按下纳闷,随他们一道出了院子,他公务在身,这头既然寻着了,他便动身去做正事了。

    周勉抱拳道:“我还有事在身,就先失陪了。”

    秦氏福了一福,道:“谢过官大哥,改日妾身再登门拜访道谢。”

    周勉摆手,“寻找人就好,小事而已,无需挂记。”

    说罢,跃身上马,扬鞭策马而去。

    临清领着沈阕兰往学堂去,马车走不了田间小路,一早就停在村口没进来。赶车的车夫一直候在院外,此时跟着二人身后,默不作声。

    一路上,沈阕兰忍不住问他两人的经历,如何流落到这里,吃没吃苦受没受罪,怎么就抄了家,家里其他人下落如何,沈氏亲族又如何了。

    前几个问题临清还答得上来,后面的就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了。

    沈阕兰奇道:“三叔最疼我堂哥,平素走得最近,你难道连他的下落也不知道?”

    临清心里叫苦不迭,他在沈府的活动范围就是那一方小别院,连沈絮的面都没见过几次,哪里还认得什么三叔啊?

    第12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公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蔺月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蔺月笙并收藏公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