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尔 作者:施蒂安

    第9节

    “嗯,有道理!那,你们身体怎么样?”

    “你阿嬷是老人了嘛,吃得很少,瘦了很多了已经。你二叔呢还不错,至于我嘛,老样子。”

    “嘿嘿,你也是老人了,是吧?爸,你那个药丸去吃好一点的,不要买那种太便宜的,你用的钱有的吧?”

    “用的钱?有得很。”

    “那你就不要在自己的健康上省嘛,有些道理,那些什么人生大道理啦,你用不着我讲的嘛,我还没有你一半的岁数呢。嘿,不过你也从来没有给我讲过什么大道理!”

    “嗯,知道的呐!”几秒的停顿之后,他又说。“你说我从来没给你讲什么大道理,我如果讲你几句,你可是听也不听的呢,还从小就顶撞我的诶!”

    “哈哈,其实你对我也蛮开放的嘛,我可是不会说那时候是因为自己还小不懂事的呀,小孩子本来就得不要什么事情都听大人的,而没有一点主见的嘛,是吧!”

    她看着自己的鞋子,缓缓在一个边沿上来回,再又停下来盯着那面古老的大钟。那边酝酿的间隙里,她觉得自己听见了那钟的指针移动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建筑连着天空的暗色朦胧中,独立明亮。她知道它的旁边还有几面与它共存着,即使在她现在的角度并不能够完整看见。它在她说完那段话后,在她脑子里转过了一段思维空窗期,却不知道是谁的。

    “你晚饭吃了没啊?”祁贺山问。

    “早吃过了,现在都七点多了呢,怎么可能还没吃?”

    “你那里冷不冷啊,衣服穿得暖一点。饭菜也要吃得好一点,不要省。如果没钱用了,我给你转!”

    “哈哈,爸,你搞笑了,你现在说的这些话,应该是我对你说的嘛!你把我的话抢去说了,哈哈!”

    “你现在在什么地方啊?你上次寄回来的那个什么,是东北那边来的是吧,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去过辽宁的。不过现在什么东西在温州买不到啊?”

    “对啊,在温州是买得到啊,可是你就是不会去买啊!嗯,我在上海,现在在外滩,看黄浦江的水,不是祁连山那些水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

    “不是水的颜色,那还不是灯光映起来的!你怎么又到了上海,上海那地方什么都贵,不过穿总得穿得暖,吃总得吃得饱的。那里人来去那么多,记得要注意安全,是不是住在饭店里啊,晚上也不要在外面逛得太晚了,作为一个九溜的人了,你自己也应该懂的!”

    “嗯,我知道的!哎呀,这些事情你不用担心的嘛,还有我不懂的吗!”

    “哦,你讲起来自己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出门在外,多少总得留个心眼的!”

    “嗯!”

    “你住在酒店里啊?”

    “嗯。”

    “不要省,要去住好一些的酒店。你在上海要呆多久啊?如果有一段时间的话,爸以前工作的时候,有一个还聊得挺来的人,也是我们祁连山的人,他说现在他一家人住在长宁某个地方,他做的生意呢说是跟日本人打交道。”

    “爸,你不要再奇怪下去了,我要住多久可是算不准的呀。他跟你说那些,是在什么时候了呢?”

    “大概,大概今年正月吧。”

    “哦,农历的……”她一直盯着那面默默绕圈的古老大钟。

    “祁安!”祁贺山叫她,小心翼翼地前进探索一般的语气里,有一股将要有什么重大发现的兴奋。

    “什么?”她继续盯着那面钟,并一直将手机举在嘴边。

    “祁安,其实,爸有一件事要跟你说呢!”

    “什么事情啊?”

    “是这样的,那个你小叔,要在镇里买套房,买两套,还有你贺原叔叔也要。”

    “……”

    “还没建好,十一层楼的,地段实在很好,前段时间价格一直抬,现在已经固定下来了。你说我们要不要跟他们一起买呢?我听听你的想法。”

    “小叔要在这里买两套?因为有两个儿子!”她的音调有些抬高,那钟的指针指向最底端的时候颤抖了一下。“怎么贺原叔叔也要买,他的房子还不够多吗?”

    “住嘛,酒店再好也不比真正的自家。”

    “那爸,你想买吗?”

    “我想不想不重要,关键是看你什么想法,你如果喜欢,我马上去入额。”

    “我?爸,我又不会一直呆在那里!”

    “你也总得有一套房子的嘛!”

    “爸,祁连山不是有了嘛!”

    “那这不是在山上嘛,买什么东西都不方便,你自己又不去学开车,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也没有什么好玩的……”

    “爸,那些市里的人,可是一直把别墅往我们祁连山上建呢!”

    “那是,不过都是一年到尾空着呢!我跟你说,这边按照现在的市场来看,小镇里的地段以后会越来越贵的,市里的人在山上建不到房子,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在小镇里转悠了。”

    “那你是想买过来租出去吗?还是,爸,你是不是还想做房产的生意啊?”祁安的语气很坚定,就像是看到了祁贺山脑子里的前景。

    “房产?不!现在我还做什么房产?就是想给你买一套房子嘛!”

    “爸,你什么都不要为我做!我可是一点都不想要那样,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我更愿意靠自己去得到。还有,我喜欢祁连山的房子,人很少一点都无所谓。可是如果你想要住到镇里去,你就买下来吧,买房的钱,我也有的。”

    “我去住,我都这个年纪了,还买什么房,更不要说做什么房产生意了。我就是想要给你买一套房子,你总得有一个房子的,有时候回来迟了,回不到祁连山来,住下面自己的房子里也安全方便。”

    “爸,对于我自己,我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要买房子呢,房子这东西对我来说……”

    “你说你不想买房,没有房子,以后你去住哪?你也是快要三十岁的人了,两年三年风一吹就过了,还不为自己打算打算。”

    “至少有祁连山啊,好像你说的就是,我一辈子永远都一个人似的,这不离三十还早嘛,哈哈……”

    “我不是这个意思。有自己的房子,就有一个想要回去的地方,在哪都会有安全感一些。”

    “爸,你真的不需要为我做什么,不过是真的一直需要你帮我收收快递。那些我自己都可以办到……其实我上一次回家的时候,阿嬷就跟我说了,说你那么省,菜都不舍得买,一定是想要给我买房子,没想到还真是这样……爸,我跟你说,真的不需要,我永远都不会喜欢一直呆在一个地方,即使想要房子,我也是该自己买的……请你不要为我省,千万不要,既然那么冷,你可以给房间装上空调的,新的好的衣服不要不舍得,你去买来穿就是,曾经你也是商人,你应该不怕那些卖衣服的会杀猪。还有,去买好吃的想吃的有营养的,吃这一块你不要省,你应该买好的,你去做来和阿嬷二叔他们一起吃,而不是等阿嬷做来还要盛起来端给你……是不是?”那边默默无声,偶尔打断她讲话的,只是心里的一些欲言又止,以及那钟上分针走动的脚步。

    “晓得。”约有两秒的停顿。“那你的想法就是,你不想要那套房的?你小叔他们好像都已经决定下来了。”

    “嗯,我不要。如果你想住到那里,你就不要多考虑,买房的钱我也有。”

    “我知道了。”

    “爸,你一定不要因为我而省钱,那样的话,我在外面的日子可会过得不安生!”

    “不会的不会的。在外面被差来差去的,更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

    “我知道的。这么晚了,又冷,我就不打电话给阿嬷了。”

    “不用打,不用打,我明天会跟她说的。”

    “她胃口还好吗?”

    “每天三餐,每餐一碗满满,放心好了,前几天你小姑也刚来过。”

    “哦,好,你记得要煮好一点给阿嬷吃,爸!”

    “嗯嗯。”

    “……”

    “那就这样说吧。房子你不要啊?”

    “嗯,我不要。”

    “那就这样说,我放下了……”

    “嗯,拜拜……”

    “等一下。那个,你过年什么时候回来。你今年就回来吧,他们要给你阿嬷做九十大寿。大家都聚一聚,都是亲眷,不见见面,不说说话,关系断了也是很容易的。”

    “嗯,我回来之前,会打电话跟你讲。”

    “好,那我放下了。”

    “嗯。”

    听到那边先按下挂机键,耳机内的音乐重又响起。那面大钟上的分钟和秒针一起重叠着把最底下的数字6覆盖。这通电话,她和祁贺山断断续续讲了刚好半个小时。以沉寂开端,以颂歌般的曲调作结,好像是要即将展开新一轮的轮回。

    ☆、随愿修短

    她的手机卡是北京号码的全球通,她想自己该为祁贺山的那通电话付费的。突然间又觉得今天讲了很多话。耳内的音乐播至《the sound of silence》,她在身后那木板长凳上靠边坐下来。

    咫尺的对岸灯火璀璨,每一幢建筑都争相往高处竞长,波动着各种光泽的黄埔江面填充起岸上栏杆框架内的空白,靠在栏杆上的观光客像是站在那面不断流动着光彩的实体墙身后面。好一幅漂浮在黄浦江上的光怪陆离……

    她暂停音乐摘下耳机,去听那些光影的声音。

    一对年轻情侣站在她的前方,刚好挡住她仰望上海中心的视线。

    “很抱歉,我刚刚弄脏了你干净的耳朵!”女生仰面朝着男生,冰冷地自我控诉。

    “怎么会呢?你漂亮甜蜜的嘴巴里飘出的可爱字眼,怎么会脏了别人的耳朵呢!”男生俯下头,双手去抚弄面前正在生气的女生似欲拒还迎的肩膀。

    接下来两人在各自沉默中面对面地站着,好长时间后,男生搂着女生又沉默着离开。人体屏障后面的光华重又出现在她的眼前。

    抬起头看头顶上的天空,没有星星,是大块大块形迹勉强可辨的灰色云团,飘得很低,就在头顶上方,仿佛伸上五指,就能没入那灰色团块里。

    重新戴上耳机,她拨出一个电话。

    很长时间的单一音色反复呼叫,那边终于接起。

    “喂,阿嬷,我是阿安啦!”

    “啊?哦,阿安啊!阿安,你怎么这么好啊,你电话打给我,我真是高兴呐,这电话接到了听见声音了,就是跟看见你人一样的啊!”

    “你是不是睡着了啊,我把你吵醒了吧阿嬷?”

    “有什么关系,我睡的时间很长的,天天除了吃就是睡了。你身体好不好啊?阿嬷总是梦见你,梦见你回来煮饭给我吃啊。”

    “呵呵,放心吧,我很好。你那里天很冷吧,你自己要注意身体呢,饭菜要热着吃,衣服穿厚一点,晚上被子也要盖得暖一些。那些买给你的东西,你不要不舍得用,我跟你说,阿嬷,那些东西本来就是给你的,你一定不要舍不得知道不?不然没用的话,我回来就会把它们全都扔掉了的。”

    “哎呀,你放心啦,你买给我的,我肯定会用的啦。很开心呐,那件保暖内衣也穿上了,很暖和的。我,你就放心好了,不用牵挂我,我一个老人了,有什么值得挂念的。就是,你自己独自在外,你一定要顾好自己的啊,别人谁都不用去挂心,你爸也不用,我们都是能顾好自己的。”

    “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是以为你什么都舍不得用,有些东西几十年了拿出来都还跟新的一样……”

    “会用的啦,你给我买的衣服,我都已经穿上了,你到时候再想要回去,我可不会还给你的!”

    “哈哈,阿嬷,给你的就是你的了嘛!”

    “你打给我电话,我真是高兴呐,很久没有听到你的声音啦!”

    “阿嬷,你刚刚是不是睡着了,都被我吵醒了是吧?”她反复听到那边大声打哈欠的声音。

    “哎呀,就跟猪一样了嘛,早早就躺进床去睡,我梦都梦到了你打电话给我啊,阿安!”

    “阿嬷,你身体好不好?”

    “身体啊,身体嘛,很好的诶,就是眼睛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

    “人老了,眼睛就会看不清了的呀,阿嬷你想看清什么的话,你就把那副老花镜戴上吧,会好一些的。你高血压怎么样?”

    “唉,前几天,你小姑刚带我去医院开了一些稳定血压的药,就是有时候会升高一点点,也没事的,我都这个岁数了,这些个都不是什么大事。”

    “阿嬷,你平时出去平地里活动活动,不要往高山上走知道吧,拐杖一定要拿牢了呢!”

    “我知道的呐,你晚上睡了没啊?”

    “嗯,还没,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你可不要熬夜啊,这么冷的,也早点去睡。”

    “嗯。”

    “你那个婶婶住进医院了,后天要做手术呢。”

    “什么?哪个婶婶啊?”

    “你贺原叔叔的啊。”

    “是怎么回事啊?”

    “年轻的时候生了孩子没有调养好,后来为你叔叔帮前帮后的。还不止,还在吃治疗忧郁症的药,三更半夜不睡觉,天天哭,也不知道怎么办……”

    “……是在哪个医院?我爸也没跟我说。”

    “不知道,他们也不跟我说,应该是大医院。你爸那个人,他伸手不理百事……”

    “唉,阿嬷,你放心吧,手术一做好就什么都好了,不要太担心,菩萨也会保佑的。”

    “对对对,这句话说得对,菩萨会保佑的。”

    “那阿嬷,我就不打扰你了,你继续睡吧,不要太担心。我放下电话了啊。”

    “好好好,你忙你的去,你也不用担心,各人都有各人的福。”

    “那,再会啦。”

    “阿安呐,你今年过年回来吧!”

    “哎呀,阿嬷,我正忘了跟你说,我过年会回来呢,我快要回来的时候会打电话给你的。”

    “好好好,要回来那就好。”

    “那我放下了,你好好睡!”

    “好好好……”

    “再会。”

    “……”

    那边没有按下挂机键,她听到那伴着自言自语的叹气声,随着埋进被窝而朦胧,最后一片寂静。她的拇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滑向红色的电话图形。

    她记得以前上高中时周末住到王贺原家的时候,独自一人带着儿子的婶婶总是弹钢琴,且尽是弹一些曲调悲伤的乐曲。查找手机上的通讯录,没有任何关于婶婶的标记。找到一个名字,在简讯中设为收信人,输入一连串的繁体字,“还记得和你同名的老姐吗”,不带标点符号,点击发送。一些灯亮起,一些灯灭了,总的来说还是不多也不少,繁华的模子就刻在那里,改变不在那一时半会儿。等了很久,发出去的消息杳无音信。回到手机,清空简讯,就像什么痕迹都不曾有过。

    站起来走向临江的栏杆,看着似快要淹到胸口的江面。各往江的南端北端眺望,各种颜色在水中叠弄得老长,闪烁着晃荡不止。窄长的江,似被亮着灯火的高楼大厦围成了一弯水塘,在黑幕下的波光涌动中看不出它有漫长的流域。

    将原先暂时停播的音乐继续,往北看岸边上的那排路灯划出的一条刷白弧线,她踏着那一盏盏路灯的脚,往北走。夜再冷,哪里都有闹哄哄的人群一片。她一直慢慢地往前走,没有停下脚步,出黄浦公园,转而沿着苏州河一直往西面走。一些人加入她的行程,一些人偏离她的路线轨道,然而靠近或远离,他们的目的都与她无关。在这个城市里,让人以为很少有人会活得不明不白,再悠闲晃荡的人也不是无所事事。

    第一次来上海,是在她大二的暑假。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她拿着从书店买来的上海地图,用双脚踏遍了上海市地图上有的或没有的每一条街道。地图是用来识别方位之用,同时也是为了作为标记出自己身在某段现实中的一个注脚。从那时起,她开始了从形象文字或图形或影像或记忆,直接走进现实的漫步之旅。

    身着素色长裤、长袖衬衫和帆布鞋,戴着黑色棒球帽,留着耳下肩上的金色短发。黑色的双肩背包里,是两本从大学图书馆里借来的博尔赫斯和普希金,还有一本外文书店里买来的原版《看不见的城市》,以及洗漱用品和另外两套衣服。除了下起大雨,从不打伞,也不曾抹防晒霜隔离霜,帽檐难遮的脸被晒出了新一种颜色。在人群中走过,似一个营养不良的男孩子。

    偶尔在火车站像是要赶一列列即将启程的火车一样,在站前往来徘徊;在火车站附近的24小时店里,花很少的钱去蹭用它的电和赶紧补足睡眠。偶尔做各种各样的临时兼职。做的最后一份兼职,是临时急招的一份意大利语系画作展览会场的陪同口译,为期三天。

    没有任何相关证件证书,被录取只因她对于提香的《神圣与世俗之爱》的惊人记忆与私人见解,她观点的意大利语阐述结束之后紧随着一遍风格不同的中文论述。也许,还包括她从双肩包里拿出的那本全意文《看不见的城市》,以及她的自然金色头发。那份薪资报销了她在上海的整整两个月的一切生活费用,并且大部分结余。翻译的最后一天,也是她在市区中闲逛的倒数第二天。将钱打入了绿卡,拒绝了翻译公司关于专业化强化培训的邀请,她乘着车离开高楼林立的市区,像逃一样地跳进了隶属上海市的小乡村。

    在公益性葡萄采摘果园里,她遇到了现在的朋友sg。她因挽起了袖子的手臂上爬上了一条拉长身子一拱一拱地爬行着的肥胖大青虫,毛骨悚然,而近乎惊慌失措地哭喊起来。同样参与进来的他,跑来冷静地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帮她把虫子挑下,又用自己衣服的袖子帮她用力擦除那存在或不存在的爬虫行迹,他告诉她那是夹竹桃天蛾幼虫。那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他将要离开上海,再次去到法国。

    他说,看她背影,还以为她是一个外国朋友。她指着头发回答说,色彩基因也许还能隔空遗传呢,人类的祖先是一样的。他说他那时还留在上海是因为一个星期后苏打绿在虹口足球场的演唱会。一起看完那场演唱会,他和她各自往自己的下一个站点启程。他送她去开往北方的火车站,然后朝着相反的方向去等待他自己飞往国外的航班。那时,祁安觉得,那个微笑起来像女生般温柔的男生,他的眉宇间有着几分可谓褒义的世故。他是她认定的,可以期待着下一次见面的第一个异性朋友。然而,除了去见到他,她从未将他单独在脑海中拎出来进行怀恋。除了见到他的当下,她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过去或未来。

    最后的视线离开水中打颤的变形圆月,走出西苏州路,沿着昌平路往西走,去到西康路附近的温泉浴场。抹上自己带着的一次性双用洗浴液,用手掌揉搓身体,在水汽氤氲中用热水冲洗,换掉里层的贴身衣物。用自带的干毛巾擦干每一根头发,吃简单的自助宵夜。按着在浴场搜索到的路线往南走,去武定路上的洗衣房洗好几件衣物并烘干。左肩上悬挂起电脑包,右手上提着帆布袋,她再次走上往来跑着车子的马路。

    循着脑中的记忆地图,经过几个街区到达北京西路后,她往静安寺的正门方向走。橙红橘黄的流光耀满整座建筑,似要把顶上的黑色幕布烧亮。夜间一点多,匆匆疾走的都市人,方向明确。脚步拖沓的漫游者对灯光中走来的谁都悬出一颗提防之心。

    在去向寺的正门的拐角处,身着黑色长袍式棉衣的高大中年男人,猛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祁安早就缓冲好了似的停下来脚步,按停音乐拔掉耳塞听他讲话。她微微抬起头来仰视他,黑色棒球帽帽檐下的脸上映出金黄色的光芒。

    他的热情过于旺盛,直视她的眼睛,向她提出忠告。他说她灵气逼人,但是印堂处竖有于她不利的纹线。他滔滔不绝的期间,她微微皱着双眉的视线离开了他,继续慢走起来。他在侧前方堵着她走,且不留给她插话的空当。他说她马上会有一个机会离开这个国家,出国去深造,但是也可能因为她的不自知而失去了。他说只消让他算一卦,他就能帮她做出最顺应天命的应对措施,而不让机遇白白流失。她一直慢走着,长久不予言语理会,稍停后的他抱怨起她的固执来。祁安停下脚步,左手伸进大衣口袋,拿出仅有的三张纸币,总共七元钱,平放整齐递给他。她对他说抱歉,她已没有更多的钱,但是七是一个幸运数字,祝他好运。他收下,嘴里咕哝着,说让她进行测试实在是为她好。她对他说谢谢,然后快步往前走。走出一些距离后,她回头,看见他正极力向着下一班走来的两个同行男女后面的一个匆匆独行的年轻男子兜售他的忠告,最后一拍双掌,像是替那个对他毫不理会的年轻男子表示懊悔遗憾。

    停驻在朱门紧闭的石阶下,微微俯首,阖拢双目,双掌合十,紧闭双唇,口中无言心中无念,好像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一个接受检视洗礼的过程。在门前凝立的那些时刻,放下并忘怀全然的自我,不用匍匐跪地,身心也依然对驻留那里边的力量全然地尊重臣服和信赖。睁开眼睛的瞬间,那片刻涌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好像都在确认着自己那一次次于无神无思之间曾有过的祈祷。她始终相信,如果有缘相通,如果有缘得到提点,即使不言不念,祂们也能够将她看见,而她也始终无愧无惧地站在祂们的面前,完全地臣服信赖却不尊崇谄媚……

    在“s ”里单曲循环着《idnight》,双眼直视路的前方,用余光视察左右,一路朝南面的方向走,那器乐那人声构成她当下全部的有声区间。脚尖有着明确的指向,却又可以随时更改。在这样一座城市中,在如此深夜里,她似唯一一个随着错杂的道路慢慢飘荡的游魂。

    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人,该如何去接纳并以怎样的姿态去对待,一个所谓的外国人和一个所谓的外地人?凭血缘泾渭分明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被地缘削弱,国人将它们有机地融进自己的观念构建框架的横木的灵魂里。在一个将整个国家都融进自己的街道里的城市中,他们又该以怎样的面貌身处其内?

    在已经几乎没有车辆行驶了的单行车道与双行车道的十字交叉路口处,她与从右手侧单行车道的对面开出来的轿车各自前进一步又各自返回,以相互退让,谁都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空旷下互相谦让着,直到她伸出右手示意请对方先行。她站在原处,看着黑色轿车在十字的那条横线上开过,看着那在后方亮堂的红色后车灯消失进居民区的某处。

    在大马路边,几遇从后方驶来的搭了乘客的出租车。司机放慢汽车行驶的速度,隔着车窗用一只手向她比划,她挥手以示谢绝。她看见那些坐在出租车副驾驶座后座上年轻的或男或女,他们隔着玻璃向她投来的目光,一如夜色温柔。

    再无行人的公路上,那些车隔着一些距离,以近乎严谨的秩序排出一条条直线呼啸而过;又以整齐划一的声音,在上空连绵不断地牵出另外一条条直线。那上面不见一个人影,却总是有那么些连绵不绝的车之队伍,近乎争先恐后地排上那条线上的不眠之夜。那不仅仅是一辆辆机器,那是在那些时候,完全地信赖完全地依赖那一辆辆机器的一个个人。坐于材质各异的也许百分之百安全的区间内,有人关切车窗外的温度,也有人忘了感受来自自身的冷暖。

    在繁茂的行道树下,身着蓝色制服头戴桔黄色安全帽的专业人员在整修城市的下水管道。在临时搭起的白色节能日光灯下,他们偶尔大声说笑,偶尔严肃地呵斥出自己的主张,分享几支烟,团队里似乎没有年龄与资历的困扰及由此产生的差别。他们在她慢慢经过施工工地旁时,声音消逝,投来诧异的目光,搓搓手又很快地投入进工作。

    拐角过后,在一个街区里,她于偶然间回过头去看身后方,一个高大的外国男子近乎亦步亦趋地正行走在距她约十步的同一侧。上到另一个街区,他依然在那个距离之外的一处。她故意加快脚步,再次回头时,发现他也在加快着脚步,并且拉近了两人间的距离。她自顾自走着,临近转弯处,站到一棵行道树后,伸手将音乐暂停,听见后面踩上来的脚步声。他很快从她身边经过,并且快速地看一眼站在树旁边的她,那眼神似在说自己很不理解她的行为。

    在他往前走去五六步之后,她又开始了与他同一个方向的行走,也重新放行音乐。他们一同又穿过了两个街区。最后,他走进了路边亮着灯的酒店。拐弯进入之前,他转头看她一眼,好像是在提示她,其实他一直知道自己身后跟着这么一个人。正对面,一只狗兴奋地疾走在前面,绳子的斜上方延伸尽头,是一只一个年轻外国女人的戴着手套的右手。

    她抬头侧望那酒店,在那静默在夜空中的建筑的点端之上,几颗星星正稀疏地散落在暗黑的天幕里。即使算不上光彩夺目,即使不被底下的人看见,却也依旧以它星星的姿态存在着。一如再怎么分布得零落稀疏,也无法丈量出那黑幕究竟有多辽阔。其实,它们只是尚未被浓云污云遮去罢了,圆月也早已不知上哪去了。

    在马路边上的休闲区里小坐,发现有人用黑色布料严严实实地裹着躯体,笔直地躺在凉棚浓荫下的长椅上,惊似一具再也不可能活过来的木乃伊。然而,那颤出的幅度却明示着那里面是一个人。

    她知道,马路对面不远处的一家24小时便利店正明亮着日光灯。从刚坐下的长椅上站起,离开休闲小区,左右探查后,快速穿越双行车道至对面,再快走约一公里,进入便利店。店铺挺大,食品种类还算丰富。结算柜台处,唯一一位老板兼店员的中年女人正夹起面条在吃。

    祁安拿来小型购物筐,在里面放入两款包装肉松面包、一包十只装小袋包装蛋黄派、两包梳打饼干、一小袋全麦吐司、十一小包小鱼干、两瓶三百三十毫升的瓶装矿泉水,想要再放入一些水果,却见没有。提着购物筐去柜台,中年女人的面条已经吃完。祁安从电脑包里拿出黑色皮夹,再从皮夹的小隔层里两百块的部分抽出一张来,递交给女人做结算。同时,祁安向她要一张长形小纸条,她从烟盒上撕下来给她。她用自己从电脑包中拿出的自动铅笔,在纸条的空白处写下“送给你”三字,再将其捆在购物袋的扎口处。将找回来的钱再放入到原来的小隔层里放回电脑包,她提着装着食品的购物袋快速离开。快速回到最初的路边休闲区,小心翼翼地将那袋子的食物放在那躺着人的长椅椅脚处,那不安地睡着的人的头底下。

    不再多看一眼,走出五十多米,在休闲小区边缘处的一张木椅上坐下,借着路灯的灯光,从帆布袋中拿出来《tehe night》翻开阅读。

    音乐间隙,不远处的横直身躯开始向里侧挪出声响。她拿出手机来看,想要知道现在是处于怎样的时刻。呈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则十分钟前发来的简讯,未显示来源地,看着一长串的手机号码,她估计着该是来自广东的某地。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呢”

    透明长框内再没有其它字符,好像那该有的问号或感叹号就隐藏在每一个黑色字眼里。看着长长的手机号码下面长框内的简短两行字,好像也就此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在某一个角落里,异口同声地问着同样的问题。那角落黑暗逼狭,看不到光亮,而他们正不断地往更低更暗之处挣扎。

    “怎么会呢?受伤的并不会总是你哦,其实也许是那另一个人将自己的伤隐藏起来,而你看不见罢了。它被憋在深处,因不外露而似铁石心肠不会受伤,更像施害者。受伤了难免会哭泣,所以也不要去压抑自己。可是哭完后不要否定掉身边你曾经的所有哦,因为那些能让你受伤的,也总会有ta美好的一面的嘛。祝你开心!(最后:您好,您是不是发错手机号码了呢,因为我这个北京号并没有什么广东的朋友呢。”)

    祁安再三检查自己所打出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然后发送。想着也许还会有接下来的短信来回,便把手机调为震动握在手中,然后继续看英文。

    很久之后,她果然又收到短信。

    “你心态为什么这么好啊”

    依旧没有任何附加在文字之上的修饰。那个人好像就站在她的面前,哭完后,冷着面容,俯视着她,质问她方才话语中的自以为是。此时,耳机中的《idnight》一首播完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单曲循环。

    “其实也并不总是的啊,难免都会有鬼打墙的时候的嘛,比如就像是会突然嫌弃起自己的长相,对自己的能力往低了质疑,也会对一些自己看不上眼的莫名其妙地厌恶,其实都跟自己当下的情绪有关,情绪转换了,那些人事物也会换一个样貌在你心里呈现。所以,要有一个可以转换你的情绪的什么啊,只要冷静下来想通了,就会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那些自己曾经以为的也并非就真的长自己以为的那个样子了。那些情绪不要去抗拒,去感受吧,它们都会有一个消亡的过程,并不会长盛不衰的,通过了它,你就完胜了。有些情绪的才是正常人呐!”

    打完字后,没有再再三检查,她直接去点触屏幕上的发送箭头。然后又继续看自己膝盖上的书。

    十几分钟后,她手中的手机再次震动起来。

    “你为什么会这样认真地开导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

    她感觉那先前站在她面前俯视着质问她的人,现在开始在她身边的位置上坐下来,转过头来看她,好像已经实现了那类自虐情绪的转移。

    “啊,说真话吗?其实吧,我一看到那号码的时候,是想直接回个‘你发错了’或干脆就直接忽视掉之类的,可一看那问题就觉得,哎呀,那样会不会太缺德了呀,不会让人更受伤吧,所以就勉勉强强地装一下好人喽。不过,虽然不善表达安慰,又怕显得太文艺像瞎扯,可是说的都是真心话哦!其实也正是在听音乐呢,让人心境平和。”

    半首曲子之后,那边回复过来。

    “谢谢了,你人真好,你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我想你女朋友跟着你一定会幸福的!”

    “不会啦,祝你开心!至于后面,幸福的定义在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哦,晚安!”

    “你也一样,对了,我叫沉潜,沉念沈,很希望能交到你这样的朋友,请问能有幸知道你的名字吗?”

    “不用吧,不严谨引用一个这里不太恰当的比喻好了,知道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还要去知道下它的母鸡是哪只呢?其实,如果你什么时候需要说说话,这个短信号码一直在的呀。”

    “好吧,那就不勉强了,不过你记住了我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就行了,有空来广州玩,我一定给你当全程免费的导游!晚安!做个好梦!”

    “谢谢你!你也是!”

    “不早了,你也早点睡吧!”

    “ja!”发送出去后,似乎才觉察到自己的失误。一如有时自我肯定时,不知不觉地脱口而出。

    “?”

    “抱歉抱歉,意思是:是的(德语口语)!晚安!”

    “嗯,原来你还会德语啊,勿回,晚安!”

    看完最后一个字,然后全选,她删掉了所有的对话,没有留下任何记号。简讯再次成为一个空箱子。此时凌晨五点未到。收起书本,加大音乐的播放音量,几乎小心翼翼地从仍在那椅上躺着的人旁边走过。一如在经过地下通道时,从在那些墙边席地而睡的人旁边轻声地快步走过。

    在远离路灯的街边,双手插着口袋往前走,饶了两圈的围巾的剩余部分塞进了扣上纽扣的大衣外套里面。听见有跑车以上百迈的速度奔驰着呼啸而过,在千米之外的后面依然轰隆着余响。一步步接近前方漆黑的浓荫之地,又一步步地将它踩在脚下,一步步地通过它。在黑暗中,她自觉与黑暗融为一体,却又能够将自己从黑暗中分离出来,再一步步地远离它而去。

    夜再寒烈,她也能够将它适应,木椅再硬,她也能够依它而眠。恍恍惚惚间以为自己在晃动的车厢里,一边的侧脸却紧紧地贴着混着枯草气味的地面。积满了一整夜的风霜雨雪,翌日新一轮的太阳更显温暖而热烈。

    摘下耳机,和手机放进电脑包里,去公园的公共卫生间里快速洗漱。手机清晨七点刚过,她从徐家汇公园里出来,循着与那一个个陆续进来的早起健身者相反的路径。

    站上天桥,视野仍被林立的建筑重重围困。走在匆匆脚步的后头,谷间刮来的大风叫人以自我保护的姿势紧紧盯着自己眼前的脚步。从电脑包里取出那晚的一部分恩赐,在早餐小铺子买来一瓶热牛奶,找回好几张纸币。以明显慢于大众的速度,边走边吸。在肇嘉滨路像那些早起的上班族一样,向下钻进地铁站。她心甘情愿地被匆匆行走的他们甩在后头。这个城市,正因为他们所有人,正有秩序而高速甚或高效地朝着某个方向运转着。

    刷第一次来上海就置办的交通卡时,对它还能被正常使用而感到些微欣喜。里面还剩有远逾半百的余额。搭上七号线,站在他们的座位前,往上伸手抓住握把,闻到一些人昏昏欲睡的气息。到静安寺站顺着人流移出车厢后,本想出站,略一犹豫,还是照着箭头跟在一些几乎在竞走的人后面往换乘二号线的方向走。他们似一窝窝蜜蜂,成团地往那些方向飞来飞去,双腿就是他们的翅膀,走过时向后刮起的风明示他们的飞行速率。

    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自己的那一张涂满曲曲折折的焦虑与心急的脸,抛露在她的面前。无法透过他挂在肩膀的黑色皮质公文包,窥见它里边的秘密。他近乎恳求地紧跟着她慢走的脚步,音色仓促地向她求助,要她给他四块买地铁票的钱,只因他身无分文并且没有带上交通卡,而他绝不能迟到早上八点半在虹口那边开始的会议。这一切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每天都有好几百万人挤入涌出的换乘通道里。

    她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巧,她从那找回的一张张纸币中仅仅抽出了五元人民币放在大衣外套的口袋里。她的一只手在口袋里捏着那张折叠着的五元纸币,继续依箭头的指向缓慢往前挪步,边看他的穿着打扮。西装领带,喷过发胶的发线,如此一个都市职场人士,怎么会沦落到需要为了四元搭地铁的钱而在人流中如此向她恳求。

    她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和他一同搭上去往虹口的地铁。他恳请她相信她,好像依然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她身上。她快速问他,到虹口需要搭上哪条线。他快速地回答说搭上二号线到南京东路换乘十号线就没问题了。在他讲到南京二字的同时,她就已经把口袋中的五元钱拿出向他塞去,并说剩下的一元钱是感谢他的诚信,如果再见到就把剩下的四元钱还给她,希望他不会迟到。快速接过钱时,他向她连声致谢,而后向后边跑去。她转过身去看情况,发现他竞走着却突然转过头来向她挥手并大声称谢。她意识到,他该是赶着去买临时票的。

    在陌生的人群中,一个人究竟要如何向另一个人恳请着,说服那另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一个可以被信任的人?又该以怎样的原则坚持着黑白分明,执信自己心中的那所谓是非的界线?也许天底下本无纯粹的黑白,亦本无单纯的是非,一切都是那光照那时间在暗中蹉跎使然……

    从头至尾,他似乎都于无意之间引导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将那本该看着前方的后背或脚下的地面的匆匆一瞥两瞥三瞥向她投来,那里面有一种眼神,像是同情她上当受骗的轻信或无知愚昧,却啪啪地冷嗤出声。不用太过担忧,他们无暇顾及太久,他们会很快地在她身边消失。冲击颜面的事情也许传播得很快,却也是毫无生命力地会迅速消亡。

    换乘上二号线,在她几受阻遏的视野范围内,她当然没有再看见他。有一个瞬间,她有那么点鄙视自己。既然选择了相信,又何必再去质疑自己或是他。从静安寺站起,她依然一直站立着,远远地用一只手的手指去触及那根被好几张手掌紧紧抓住的细长钢管立柱。她只想触到一个没有人体温度的依凭,以免由于车体的行驶惯性而使她往站立的别人身上摇晃。

    人民广场站到站之前,她的手指脱离了那根柱子,身体随着地铁的运行轻摇轻晃地被挤到了中间,挂在肩膀的电脑包背带滑落到了胳膊肘上,却并不方便再将它挂上。她微微向下俯着脸,使棒球帽帽檐可以微微朝下,不想自己的帽檐戳到别人或是被人挤落帽子。

    人民广场到站,门边终于有了持着定要下车的坚强意志和不容耽误的明确目的的乘客。她手上提着帆布袋,同一只手臂上靠摩擦力斜挂着电脑包,估计着帆布袋内的摆设,已经被自己的电脑包和一些腿挤压得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冲着那人与人的腿之间的缝隙勉强挤到了门边,却在同一时刻被挡住了脚下的去路,并且于那同一时刻,她的整个身体向车体的后方倾斜。也许,她是应该向挤在那里的那人郑重道谢的,毕竟他为她免去了一次摔倒在地并且向后滑出去好几厘米最后狼狈爬起的尴尬。

    她很快在簇拥中站定下来,那些厚重的人群又挪动了一些,来自后背的挤压之力使她往前小小地挪动了几毫米,鞋尖便擦上那门边人的鞋子。

    那一拨像是庆幸着搭上了逃离地球末日的最后一艘诺亚方舟的外国人,贴着作为下一站出口的门站立着,站在一块的女人和几个男人一同汇出了一股浓郁的混合香水味和化妆水的气味。身边的身体和身体相触在一起,虽隔着好几层衣服,却都可以最真切地感受到他人的温度。

    在那些拥挤的时刻里,似乎谁都失去了去获得物理上的不容他人接近的独立空间的权利。大家被迫着去紧贴着身边的人,惊现,原来他们也有着同样的让人感觉到温热甚至烧烫的温度,即使几乎闻到的每个人的气味都是那么的不同,又或许有些人的气味是那么强烈地冲击自己的嗅觉感官,并且感觉自己因此受到了侵犯。

    电脑包的一角几乎是被挤搡着与地面与他们的鞋子摩擦起来的,加宽加厚的垫肩滑到下面,又薄又窄的带子紧紧往下勒住她胳膊上敞开着衣襟的大衣外套与部分羊绒围巾,她左右肩膀也早已出现了明显的倾斜,以至于身上的衣服和围巾都似累赘一般勉强黏附在自己身上,她想要将它们抖落却又不能。

    祁安感到了整个车厢所承受的重量,那是车内的每一个人不约而同地集体下压而成的,谁也不能诡辩自己是轻飘飘的,而总得有一个力量需要将其上庞大的集体予以承受。在无法他择途径的集体面前,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祁安并不想一直忍受着自己身上的那些给自己全身造成的不适。她谨慎地抽动自己一侧的手臂,可还是无可避免地碰到了旁边人的身体,感觉着那被碰到的人的敏感神经,她将自己的那只手臂挤进正前方那人的胳膊和自己前身的缝隙之间。

    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被那人的胳膊劈成了并不平衡对称的两半,但只要伸过那只手臂就能够成功缝合。自己的左手臂与自己的前胸摩擦而过,同时也在将那人的胳膊往外挤,也许她的这一小小动作,已经造成了远处的一个人踩上了另一个人的脚,或是一个人展示在眼前看时间的手机被另一个人挤掉。

    车厢内所有这一切,早已使她觉得全身火热起来,估计没有即使静止不动的人是会在拥挤的即使缺少暖气的地铁车厢里被冻死的。头上的棒球帽已经向上松垮着斜在头发上,不过她还是想先把勒在手臂上的窄带拉到右肩膀上。提着帆布袋的手和勒着电脑包的手臂,已经快要由于似被压迫到神经而颤抖起来。

    她向下微斜着头,手指去拉电脑包的带子,却发现以最小的面积与自己的身体接触着的电脑包也正被挤在几条腿之间,即使它有重力,却也并没有如受地心引力牵引一般地向自己偏斜。她用手指使劲地去拉手臂上紧勒着的带子,那带子竟然不可撼动。

    转而在双脚处使上很大的力气,想要移动一下被禁锢在一处的身体,也似想要去反抗那周边的力量对自己的电脑包的挟持。却是奈何不得的。帽檐已经完全遮住了她的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的视线变得珍贵。然而,她往旁边看去,却是一只只胳膊和肩膀,往自己的身上看去,看不见自己双脚的处境,只能部分见到自己的上半身。

    怨不得谁,每一个人被指控为施害者的同时又均是受害者。她微微斜着头,未被遮住的眼睛直视咫尺的那侧肩膀,自己与那只胳膊不断摩擦着的手臂还在那条带子上不停努力,同时不停地抿起嘴唇。也许那胳膊的主人早已在她头顶上将她怒目而视,而后又忍受着将她原谅。

    突然间,感觉触碰到了几只手指,更确切地说是那手指往她手上触碰。没有任何包覆的指间触感。下一秒感觉有什么东西撞上自己的腿,同时,一直承受着重压的手臂颤动起来。在没有任何间隔延迟的时刻里,电脑包的带子嵌到了自己的右肩上。由于惯有的敏感警惕,她旋即往可见的肩的那一侧看去,却是正离开她肩膀又往高处升的一只充盈着血色而白皙的手。下一瞬,她感觉到那只手触到了自己的耳轮和后脑勺,同时,她的另一只眼睛也得以重见光明。头上的棒球帽被一只手扶正了,即使仍然有些松垮。她的视线紧紧揪住那只正往它的来处收回的手掌,小心地转头,却是先看到了一个人的肩膀。黑色的棉外套,里边的深蓝西服、白色衬衫和深灰纯色领带,他的棉外套敞着双襟。就此打住,不再往细里看。

    那边正是刚刚上来的那群外国人。

    她通过两个脖子间的空间朝那手掌来的方向用英语说谢谢。她没有听清对方回的是什么,及时出现的即将到站的中文播音加英文播音已经将那边传来的声音完全地覆盖,也许那边的人什么也没有回应。

    人群微微地挪动起来,倏然,她的视线再次穿过那个窄小空间,想要去记得那个帮了她的人的样子。然而,南京东路站刚好到站,那些一直近乎警惕地贴在门边的人们,在车门打开后几乎是迅速地跳了出去。她紧随着他们下车。她像一个真正到站的人,一直往前几乎像是往最远的地方走去,对面的一列地铁也恰好停靠下来。祁安转过身来,看见他们已然淹没在早早在外等待着的乘客前面。不断有人从里边挤出来,却自然是不至于腹泻一空的。

    她走去中间的椅子上坐下,觉得双眼疲累,意念模糊地看着那几个下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腿脚重又回到车厢中去。里边那暖烘又浑浊的气息,让她觉得再忍受下去必定得头昏脑涨。她看着里边那一条条紧挨着的腿,那门敞开着,再也无人出来,外面等待着的那几双脚也再也无法强行挤入。

    转头看向通往上一层的上行电扶梯和楼梯。她笑起来。她记得那人的背影。想着自己后来的怀疑果然是不该的。他在上行着的电扶梯上快速蹬着,往上赶出一条迂回蜿蜒的线路。她希望他不会因为自己的怀疑而迟到了那场对他也许很重要的会议。

    往回去看那还在等待中的二号线地铁,突然怀疑它怎么会有这么长的等待时间,又想也许是自己的错误感觉。朝那入口的上方看,那面对着外面站立的一堆人。车门即将合上,那些人即将被带走。她就坐在那尚开着的车门的正对面。看到一个人,顺着那人敞开着的外套衣襟和西服内的领带缓缓向上,棒球帽帽檐帮她层层分区,在穿透性视线即将凝聚向那人的下巴时,车门砰地闭合,那人完全被挡去。

    一种强烈的感觉骤然袭上心来,带着它本身特有的重量,压在她的胸口。她深觉那是她已经错过了些什么,却又无以名状。

    祁安站起来,看着那一节节方才还亮着的车厢,瞬间连出了一条模糊的光带,在眼前平行着溜过,又很快地全然消失。

    在另一个换乘站里,干坐着,看着周围的一切,让脑袋净空,什么都不刻意去想,像那一个个无缘上一班地铁而耐着性子继续苦等着的上班人士。旁边操着湖北口音的一家四口,正操作着手机,口头规划着今天一整天的行程,似乎何时搭上地铁都无所谓。

    看过出现又消失的三班车,在第四趟即将到达的时候,她从椅子上起身排到黄线之外等待。那个出入口,在外等待的当然不止她一人,也许无论在怎样的时刻。

    她想,自己永远都不会计算出,自己身处黄浦江底时,该是在离开南京东路站多久之后,或到底是在到达陆家嘴站的多久之前。

    往后三站中总有人鱼贯而出,而她一直站在一个角落的位置上,看他们或进来或出去,看他们或站立或坐下。每个人总能找到一个令自己舒服的视点,也许盯着直到自己的终点,也许不适地转换着视角去寻找。或站着或坐着,手机会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他们以此来恪守自己的自身上的自衣服开始的内向私人空间,或以此尊重自己身体周边的他人,不让别人涉入,亦不去僭越他人的安全警戒线。

    然而,又有多少人向往着那份似淡然处之的安宁娴静,又有多少人敏感的心和嗅觉会觉得那样的相处模式会有怎样的尴尬?那份出于示他人以礼貌的矜持,和那份出于自我保护的身体区隔,又是否真的可以用温暖或冷漠将他们添上标签以分类,而后上升到人类道德形态的高度对他们加以评判?

    在一个只麇集着人类而没有其它任何动物的明亮的封闭空间里,人与人之间该有着怎样的相处形态?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看书,不看报纸,甚至不去看车窗外一闪而过或贴在车厢内的煽动性广告,那么多人以近乎全神贯注地冥想的姿态在地铁车厢内忘言等待,似乎谁也不忍心甚至不舍得去打扰谁,身旁的摩擦和响起的站点报道或那支撑着身体的依靠也许是他们冥想之外的全部关注点。

    看到一个外国男子什么都没有握住地站在一个角落里,眼神一动不动地直视前方,他的前边围站着那来此旅游的一家四口,以及一个身着蓝色粗布制服的中年女人。他们的神情似乎都深深地进入了冥想状态。

    从科技馆站起,她勉强可以看到穿过好几节车厢之外的地方。带着行李箱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坐在座位上安心地看起手机或看起纸质书来的男女;或是不安分地跑动起来的小孩子;从某个站上车站着到即使视野范围内空出好多个座位也仍然一直站着的男女。也许,本不该有那种永远都不可能催生出解决措施,而只会误导着令人以为人性道德陷入昏暗的精神性文明评断的出现。

    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难以稀释的永久性误解,人们永远无法真正地敞开心胸,去赞同其他的自己所永远无法理解的生活方式的存在,并在一眼见到时就将它彻底否定掉。人们拥有一双或许明亮的眼睛,却也许永远无法看到那墙外的风景,甚至更不可能想象得到,也许这件事本身就值得让人去哭泣……

    在龙阳路下车,像是一条碰碰撞撞着逆流而上的倔强小鱼,往站外走。走了很久的通道,重新刷卡进站,搭上十六号线。她想,也许是想要看到更多的吧,所以要绕上这么远的路来。

    她坐在靠近门边的空闲座位上,闭眼假寐,等待着下车。抬眼向远处的车厢望去,竟有人横躺着睡在联排的几个座位上。也许,极度的困倦已经使他完全丧失了身处公共场合的自律意识,那么,他为自己招惹而来的,是他们的同情还是谩骂又或是敬而远之?

    去看自己映在对面的镜像,见到了自己那张漠然的脸。注意到正对面的女孩正在看自己,想对她微笑时,对方却已看往了别处,她只看到她温柔而美好的侧脸。

    ☆、鸢飞鱼跃

    野生动物园站到达,她听到车厢内响起了欢悦的音色。下车,往出站口慢走。一路走来,看到很多愉悦的脸,听到很多愉悦的声音。进内设无线网络的中式快餐店里坐着,吃一碗量很大的去了肉丝的酸菜鸡蛋面条。拿着自带的马克杯向服务生要来四分之三杯子容量的热开水,从帆布袋中拿出七颗玫瑰花茶泡在里面。用手机借店里的无线网络,上官网订购动物园的门票,通过玫瑰卡的网银支付。这是她今年第一次用这张卡来对自己进行经济援助,只为了那可以省出的十元人民币。

    她知道动物园还有些远。刷卡乘上去往动物园的公交车,一路站着,直到从西门下车。站在正门外扫视可见的里边,这是她第三次来这座动物园。从正门刷身份证进入。

    她一直都喜欢看各种版本的《彼得与狼》。她把储存在电脑中的由阿巴多指挥的音乐剧版《彼得与狼》放给那个女孩子看,那个女孩子说,虽然都听不懂,她还是也很喜欢里面的那些角色和乐器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的。可是,她说她觉得那个彼得也是个坏蛋,因为他使那只看起来很傻的狼,被关进了动物园,却真以为自己成了人们的英雄。她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她就是这样觉得的,她觉得那只狼应该是更喜欢自由自在的。她听后,笑着去轻捏她的小肩膀,对她的想法不予置评。

    是要苟且着随时可能会被射杀的自由,还是享受着被禁锢在笼中似乎恒久的安全,在紧要关头之下,那只狼究竟是作何选择的呢?如果它并不傻,如果它即使处于高速奔跑状态中,脑回路也依然保持着高速的运转状态。

    踱去老虎雕塑旁坐在冰冷的水泥上,拿出手机,查阅之前看到了但还未细看的短信。她记得那串号码。

    “又到新的一天了,又要难受了,还真是让不让人活了”

    “你起床了没啊”

    “今天广州竟然下雨了,挺冷的”

    “你会说德语吗”

    “你在干嘛呢”

    没有句末的标点符号,几乎所有句子全都送抵在早上八点之前的两分钟的框架内。最后一句发送在她刚到达动物园的正门之时。

    全选住所有,然后一并删除。她不想去猜测,也不想作任何回应,其实他并不真正需要这样一个可谓虚拟的“他”。把手机的亮度调至最暗,并设为飞行模式,剩余电量百分之二十多,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上电,一起放入帆布袋里。

    按逆时针的路线慢走。把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让自己顺着姿势自然俯视,也让自己视野不顺地抬起头去仰视,依凭那手工制出的边框将眼前的必然或偶然区隔。

    她还在上小学低年级段的时候,在后脑上高高地扎出被染成有些不太自然的黑色的马尾,下午放学后从学校往家里走,发现校门口被一个个高低年级的学生团团围出一两个中心。她拉着小伙伴的手,想往人群的中心挤去,意去一看究竟,参与那样的热闹,听从心中翻涌的好奇。原本,她该是和她的小伙伴一起走去校门口对面的小卖铺,去买那一包包的袋装着看起来就是为了解救嘴馋小孩的口水而诞生的,那些量多却便宜的辣条的。她的小伙伴热爱辣条,还在课堂上时就一直切切地将它们幻想。在人群最外围,她被她的小伙伴舍弃。

    她挤进人群的最内层,看见大大的竹笼子里面拥挤着呆呆地站立着的黄色小鸭子。已是炎热的夏天,两大竹笼的小鸭子早就向外界明示那几个守着它们的大人正在进行的勾当。他们将那些电力孵出的小鸭子,运到无知的小学生面前,企望着以它们的可爱引出他们的天真,好让天真的他们兴致勃勃地为他们的成熟睿智掏钱。拿出裤子口袋里的绿色贰元纸币捏在手心,那是她一整个星期的零用钱。他们说母鸭公鸭一样的价格,都是一块钱。没有作性别的选择,她小心翼翼地俯近身子在鸭群里面挑选。一只看起来安静的,小脑袋上掺着黑色的毛;一只看起来活泼的,全身都是一个颜色。他们嘀咕着怀疑她手中的钱的有效性,勉强地收下。他们为她把它们装进密封的小纸箱里,不曾掀出一个开口让它们呼吸外面的空气。

    没有找到她的小伙伴,她怀里抱着纸箱子一个人回家。母亲先是厉声斥责而后默许,父亲祁贺山因与哥哥祁荣两人间的矛盾已经初露冰山一角而认可她的几乎所有心愿。她没有给它们取名字,它们所有的饮食都由她亲自供给。早上起来,她下楼首先去看它们,并将它们从箱子里放到她在三层楼后面的大院子里为它们隔离出来的一小片天地里。从学校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匆匆往家的方向跑,进门后首先是去看它们。让它们走进小天地外的大院子里,有水,有草,有伴着鱼汤的米饭。

    她去亲吻它们的小脑袋,去逗它们的喙,看书和作业都在有它们的空间内进行。后来,她不再将它们那般圈养。每回回家,远远地无名无姓地以世人共通的口号呼叫着鸭子,还未推进下方遮了布条的正门院子外的铁门,就发现它们早已经循着她的声音跑来,在铁门内伸起小脑袋来看着她,呱呱地叫着。它们似乎任何时候都要见到她,她的声音或人的突然地消失,会使它们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狂叫不已。

    厌烦时,她会用手和着声音去推它们,却从未舍得踹过一脚。在看见哥哥祁荣踹过那只全身一个颜色的小鸭子后,她双手捧起那只鸭子用脚去踢他,也因此对他不言不语了整整两个星期。

    天冷后,她把她为它们改大的纸箱子搬进她自己的房间里,它们就睡在她的床边。半夜里,她听见纸箱子内有打滚的声音,似在剧烈地扭打。她开灯掀开盖在纸箱子上的旧衣服看,一只似乎熟睡的较大只一些的花斑水鸭旁边,剧烈地蹦弹着一只明显较小的全身一袭白羽毛中掺着一些黄色细毛的水鸭。它长长的脖子弯弯曲曲地扭结在一起,一只翅膀扇开来不时泄愤般的拍打铺了衣服的箱子底面。那是她第一次知晓,原来她的小水鸭身上有某种疾病。她将它捧出纸箱子,流着泪用手轻轻将它的脖子抚顺,抚摸它的整个身子,将它捧在胸口,去亲吻它的脑袋。悄悄下楼,泡来淡淡的盐水让它喝。她想只要喝了盐水就会好的。那只水鸭每晚都会那样发作,她每晚都会为它做同样的事情。

    他们对她说,是应该趁它还活着将它杀了吃掉的,可是还真是太小了点。她照顾了它们两个学期有余。她的房间从来不关窗,只为了让室内透气。一天冰冷的清晨,她打开灯,打开纸箱子,发现全身一袭白色的水鸭伸长着脖子匍匐在较大只的水鸭旁边,全身冰冷而僵硬。它在深夜里的某个她无法注意到的时辰里死去了。她搜出自己已不能再穿的旧衣服,带上塑料袋和小型苹果箱,偷偷地跑去两公里之外的小河边上的大果园里,用袖珍锄头在泥地上挖出深坑,将它重重包裹起来,将它埋葬。

    后来,她对那只似乎也知道点什么的花斑水鸭愈加地疼爱。她依然让它睡在她的房间里,每天为它清理粪便。它的大大睡箱里总有一小碗的水和一些来自河边的青草。夏季暑期到达,她带着那只水鸭,独自坐车去往有阿嬷在家的祁连山,他们为它称重,不到三斤,已是成长的极限。暑期结束时,他们把她的水鸭杀掉,说是为了给她补身子。从它被杀至它的最后一根骨头,她一眼都没有见着。她的双眼很好地躲避开了有关它的一切,不让自己去看见。她觉得,自己以后再也无法去吃任何鸭子的肉了。

    满腔热血的小朋友,在广场上追着白色鸽子奔跑,咯咯笑声像是鸡蛋打进烧得正旺的油锅里。

    她半蹲下身,向前伸出一只手来,对站在前边的鸽子示意。她看着它们的眼睛,看着它们的喙,以呼叫小鸡的方言口语来向它们打招呼。一大群鸽子跟着一只鸽子,一爪一爪地在地面上扎下轻快而又谨慎的小脚步,来到她的手掌前,像小鸡一样去轻啄她向它们摊开的空手掌。她不去触碰它们,任由它们将她的手掌轻啄。旁边观看的人赶紧拿出手机来对着她和它们拍照,似乎颇为欣慰地笑着。奔跑的小朋友倏尔停下来,向她释放出惊滞的目光,又学起她的姿势,逶迤着接近,跃跃欲试。她一个起身,那群聚集在她前边的鸽子却是先于她一哄而起,往半空飞散。

    在小学时期,她的暑假里总有一段时间是在祁连山度过的。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她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去村子之外的山上采摘野菜。一种苦味的野生蔬菜,需要在水开后下到锅里烫个几分钟,再捞出来在清水中反复清洗浸泡,直至那苦涩味消失而变得清淡爽口。她和小伙伴在太阳还没出现的凌晨,一前一后地挑着盛放在红色塑料水桶中浸着一些水的苦菜,到镇上的菜市场里去叫卖。那是有明确目的驱使的唯一一次。小伙伴守在桶边一声不吭,她一个人使着劲提起盛着苦菜的水桶去到人多的地方学着摊子上的人叫卖。出于好奇的大人一个个围拢过去,挡住她后面的大摊子。近中午时分,她和小伙伴守着身前的水桶蹲在一长排的摊子最边缘处的小角落里。她不再热情叫卖,人们却好奇起她桶中放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在菜市场中的人渐渐少去后,她提着底部仍然有剩的水桶,去菜市场最边上的家禽区找到卖鸽子的中年男人。她拿出那日收入中的三分之一给一直陪着她的小伙伴,抽出三分之一给自己,再用最后的三分之一和桶底剩余的苦菜向那卖鸽子的人苦苦哀求很久。十五块钱一只的鸽子。最后他十分不甘愿地以十一块钱的价格外加她水桶中剩余的全部苦菜,将鸽子让给了她。她用当日赚来的钱的一部分买了一条又宽又长的带鱼,放进红色水桶里。

    需要徒步一个半小时往家走的山路上,她们花了三个多小时。那只娇小的鸽子,身上有各式各色的羽毛,唯独没有白色的部分,两只小腿间绑着防止它飞走的红色绳子。在离家五分之三处,那只鸽子飞走了,于她而言是措手不及的。后来,她怀疑那全是因为她的小伙伴故意拆开了那条绑在它腿上的红绳。她把那日挣得的属于她的小钱余额全数交到她阿嬷的手中,对于那只鸽子的事情只字未提。她骗她的阿嬷说,她们卖不出去剩余的苦菜,又太重,所以就在回来的路上把它们全倒掉了。然而她的阿嬷却是怀疑她们用那换来的钱买小零食吃去了。

    后来,阿嬷向她提起那只鸽子的事情,她也想起了那半日两个不知世事的小孩子,在大人扎堆的菜市场里,艰涩地应付那来到她们面前的一切。她从没得知那只花斑色的鸽子飞去了何方。

    盯上山魈妖冶的花脸,总能让她联想起,一些别处的老人家在太阳下山后的时间里向她讲述的一些鬼故事。迷离,神秘,惊悚,又有难以躲避的宿命的意味。然而,她的心中始终留存着一个祁连山上的老人向她讲述的最为温馨而活泼的版本。

    它和人凭缘相逢,却也为自己设定缘分。一旦认定一个人作为它的主人,它就会听从主人的一切指令,把主人所要求的一切东西都往自己家里取。它身材娇小,行动迅速,偷盗之术高明,在村人的传说中,它是一个被神化了的真正的现实主义者。

    他们说,祁连山的一家大户人家中,那户人家现仍在世的老人的前两代中的一个男人,就是一个养有一头山魈的人。他们家之所以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大户,就是因为那头山魈去到他们家里的缘故。它为他们家添财,进而使他们家人丁兴旺。

    但是,那山魈却是鬼灵精怪的,它往家里取的所有东西,都需要经过主人家的诱哄讨好才肯交出手去。它会记账,记下自己的每一笔交出去了或没有交出去的收入,以及主人家给予它的报偿,因此它也是记仇的。它会把那账簿偷偷藏到屋顶的瓦上。养有山魈的主人家一年中需要多次翻盖屋瓦,只怕养着的山魈把往家里拿的东西藏着不肯交出来,希望能够在屋顶上找出那传说中被它藏着的账簿。

    山魈受不得主人的冷待,一旦遇冷,它一定会弃它曾经认定的主人而去,并不留回旋的余地。祁连山那大户人家里的山魈,就是它自己偷偷离开了的。挑着箩筐叫卖糖条的外地小贩来到他家门口,那山魈见机便跳进了那箩筐中,原来的主人家从头到尾无知无觉,那山魈就那样被那卖糖的人挑走了。

    关于两者关系,它与人的缘分也是撞见的,从来没有经过精确细致的勘探。那头山魈离开之后,祁连山就再也没有山魈了。在祁连山,山魈也成了长辈们对于小孩子的亲昵的爱称,而那被大人称为山魈的小孩子,身上必有一种令人生不出怨恨来的可恨气质,那是一种可爱的可恨。而她,就是一个一些祁连山老人家口中的山魈。而她所在的祁家,就是祁连山村里曾经被传说中的山魈抛弃过的那一户大户人家。

    她曾经问她的阿嬷,她自己是不是就是被山魈引来的。老人却是神色严肃地回答她说,所有传说都是一些老男人闲着没事干的时候瞎编的。

    在小斜坡的缓坡上,她面着太阳席地而坐。未经浓云遮挡的太阳的光辉给人以一种幻觉,却并未将草坪晒暖。前两次来,天空都是临时急转阴雨的,此次迎上如此天气,眯眼望向绿枝之上的天空,嘴角不禁抿出深深的笑涡来。

    年轻的夫妻于左右牵着中间的小女孩的小手,朝着一只侧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小袋鼠走去。小女孩随手扔掉手中的小食品包装袋,里面曾经是牛肉。牵在右边的妈妈放开她的手往后走去,将那被扔在地上的已经成为垃圾的包装袋捡走。缀满绿色草坪的枯黄落叶,在他们的脚下发出哗哗声,与他们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

    从他们的背影中回来,背转身子顺着太阳的光线,她从帆布袋中拿出《tehe night》来继续上一回的阅读,身旁放有泡着玫瑰花茶的马克杯。一些不合时宜,一些不识时务,一些逆流而行,一些随遇而安。

    她自是不食牛肉的。祁贺山的事业以及家庭遭受变故的那段时期,也是她与牛有过密切相处的一段时间。有空无空的周末,她牵着它随着其他人一起去祁连山外的山野上放牧。提上一个袋子,里面放了装了电池和各种磁带的收音复读机。天寒时节,她到处去找它要吃的青草,又用家里的铡刀铡出一寸寸干稻草。天热时节,祁贺山满身怨气地赶牛回来,叫她为他准备好洗澡水,瞪起深陷的大眼,见不得她脸上的丝毫不耐或是于他来说应该永远不再显露的开心。

    她拿着蒲扇蹲在牛前,闻着它身上发出来的浑厚气息,为它的脸扑扇出凉气。它被套上结实辔头,从鼻子处延伸出长长的棕绳,被拴在那棵已经高高耸立的她还未上小学时就已经栽下的柚子树干上。看着它大脑袋两边又大又圆的眼睛,里面有她身小脸大的谐谑身影。多层依次重叠的晶亮眼皮上,是又长又粗又弯曲的黑亮睫毛。她的手兜成捧水状,蒙上它的眼睛,感觉到它的睫毛在自己手心里不安地弹跳起来。

    牛的眼睛,是近乎完美地惹人怜爱的。她望着它的眼睛,会突然地啜泣起来,它会颤动着睫毛,把它的鼻子往他处朝,两只耳朵在大脑袋两边挥动起来。它对她哭泣的反应似是无情的,却会在她起身离开的时候,把它的鼻子朝向她,仿佛是一种挽留。她不知道,牛于它正前方的视线究竟是怎样的。

    她见过它们犁地的样子,见过它们像马一样被用来驼货物的样子,也见过它们被切成肉块端上餐桌后的样子。老人家跟她说,牛被拉进屠宰场时都是泪流不止的,它被牵着进去的形体却是温顺的,不予反抗的。后来,在她的劝说下,祁贺山终于把养成了两头的牛全给卖掉了。他是不可能靠养牛重新致富的,也是不可能豢养它们一辈子的。

    园里是没有开放饲养的蛇区的,在炎热而潮湿的夏季,也许会有蛇从某处钻出。即使无毒无害,却也足以使人震惊。此时,她在火车上关于雪山之巅的血蛇死蛇及奄奄一息的蛇的梦境仍然是清晰的。祁连山上信佛的阿嬷跟尚小的她讲过,蛇是土地公养着的狗,它们是由土地公掌管着的,自然也有凶恶与温顺之分。

    在夏日夜晚的星空下,她警告说,人是不能嘲笑说蛇没有脚的,否则它会爬上人的身体,去比较是人身上的毛多还是它身上的脚多,若它数出人身上的毛较多,那也只能说那人实在算是幸运了,可是,即使看得见,天上的星星也是会越数越多的。

    阿嬷跟她说,砍蛇是不能砍蛇尾的,它是能够逃走然后再次寻回来复仇的一种冷血动物,若是要打蛇,是一定要将它完全地打死而甚至不能尚且留下一息的。

    迷信的人对于未被完全杀死的蛇的害怕,是会发自内心深处地深深恐惧的。那恐惧将存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怨念和担忧提炼,最终再集体郁结成疾。

    她外公的父亲就是那样死去的。他生活在周边长满青草的乡下,拆解屋前院落的围墙时,手中的锄头咬牙切齿地铆起劲,斩向那从墙上钻出后意欲逃走的青蛇。他只崭到了它的一小节尾巴,那节尾巴还在地上蹦弹,蛇的其他部位却已经消失无踪。看着地上仍在蹦弹的尾巴,他支撑不住身体地跌坐在了草地上。蒙上浓雾的雨天和一行人在山岭上行走,唯独他看见稍远的山对面一满头黑发的颀长背影,穿着白色的长衫。走在最后的他望着那背影破声叫喊,却眼见着那身着白色长衫者没有任何回应地消失在了坟墓所在地。不久的日子之后,他的身体各方均每况愈下。后来,他被查出得了一字绝症。

    迷信的亲戚妄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到处寻找所谓的高人为他算命,谋求高明的法师来为他做法事驱邪。他死去时,她不知尚在何方。阿嬷告诉她,算命之人说,他是千不该万不该挥锄崭去那条蛇的尾巴的。从小时候对那类玄幻故事的迷恋起,甚至到能够独立自主涉猎各种知识之后,她对蛇这种爬行动物都是充满敬畏的。

    根据老人家的指导,在遭遇蛇的时候,若能够及时自称是它的外公或外婆,那蛇便会对人敬而远之地爬离的。

    曾有年轻人教她,在被蛇追着逃跑时是不能直线前进的,而必须是大幅度地蜿蜒向上快跑的。然而,她发现蛇也是会不断弯曲着身体快速游移穿行的。于蛇出没的时节,在乡间山林野地里行走,她会使用一根树枝折成的棍子在前方左右敲打草丛,似提醒着蛇不要挡住人的走道。

    曾经,她独自慢悠悠地走在荒草茁壮的溪边小路上,抬起头去眺望远处绵延进天际里的苍翠山峰,忽觉脚下踩上了圆竹棍一般地打滑,低头查看,惊觉竟是约三根手指粗的黑色耀眼蛇身。她慌乱地跳起退后,五脏六腑都被那股紧张提到了嗓子门口。她惊栗地站在离它两步之外的地方,双腿麻木得不能再有所行动,紧握住双手不停地对那条蛇一个劲地说着对不起,却是看着它那黑色的蛇身逐渐变细而最后从那条狭窄的小路上完全地消失,从不远处的溪边传来身体和杂草相触似的沙沙声。她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小心呼吸很长时间,盯着小路上那条蛇曾经爬行的路径,回过神来后,背着沉重的初中二年级书包朝前狂奔不已,跑到上气完全接不上下气。后来,每次走上那条近路,她都快行不止。母亲的生肖是蛇,这她是一直知道的。

    在心里头回忆起的头像,竟全是笑脸,即使一些原相有多么阴郁。去年回家,她跟阿嬷说,她很想能够在祁连山看到一条蛇,什么类型的蛇都好,她已经好几年没有在祁连山看到过一条蛇了。

    她记得小时候的老房子前,大院子外围的荒地上,是经常出没着一条身上有着各种颜色的花蛇的。老人们对于这类土地公的狗,是不及祖上的亡魂敬重的。那是真正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敬而远之。阿嬷斥责她。老人家倾向于从年轻人口中听到他们认为的吉利且积极向上的话语。在他们看来,走在路上遇上蛇,可谓是霉事一桩,或是那是预示着将有不好的事发生,祈求着遇上蛇更可谓愚不可及。老人会一边呸呸地欲将那听到的话抹除,一边斥责说话人的不甚理智。他们似乎相信着,那些有意无意说出口的话,无论以怎样的口气态度说出,多半都是会应验的。

    可是她说,那是因为说话的人内心里,有意无意地相信着自己的猜测或玩笑是会成真的,而并不是因为说出的话触了霉头。然而,一些人的内心却是倾向于去相信那些糟糕事情的发生的。他们口头上说的、脑子里幻想过的,从未真正地到达内心里,他们的潜意识从不曾真正地去相信过那些好运会在自己的头上降临,而这又根源于个人已不具有那种自信。

    她跟阿嬷说,有很多时候,当她有一个念头的时候,一些与那个念头很有关联的事情几乎都会在不久的之后发生,而那些发生了的事又多半正是她所需要的。阿嬷回应她说,未知事物和人之间也是可以互通性灵的,虔敬是一个人对他所遇的万物都该有的态度,她是一个受到庇佑的好运之人。然而,那次她并未在祁连山看到一条蛇,而它们也尚未进入冬眠期。

    她想,想做并且相信有能力去执行,那能力就潜藏在一个人真正想要去做的意愿里,那个人只是需要将它释放。就像睡觉也不仅仅是身体反应,它也是一种意识的反射行为,在某些时间点,生理之外的刻板印象会将大脑催眠,它使人们不得不在某些时间段内阖上眼睛。

    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本,四指压着封面,大拇指快速拂过每一张纸页的最边缘,将书签随意插入,再次合上书本。喝一口还剩三分之一的失温玫瑰花茶,揭下棒球帽放在身边的草地上,定睛凝视书的封面良久。冬风扬面,拂起屡屡金色发丝。侧转身子将正面朝向太阳,双手将书本抱于胸前,额头抵在并拢的膝盖上,闭上眼睛晒太阳。

    茫然间,似有闻到一股别样的暖和气息。她抬起头远眺前方,那个片刻,掠进树林枝桠的太阳光线,于瞬息之间,竟似一群海鸥刚自树林向高空飞跃而出,只差哗声作响,迷糊了天地海陆。转头往右旁观看,一只灰色的袋鼠正竖着脑袋躺在她的旁边。它背对着她,只有两小步之隔,伸出手臂就能触到它身上的毛发。它朝她扭过头来,看她一眼,她倏然觉得那眼神真是饶有兴味。

    下午的时间里,太阳遭遇浓云的遮蔽后,越发显得微弱。她静静地在一旁观看,慢慢地在允许的地带内走路。即使很冷,游人虽不至如织却也依旧不少。在所到之处,她都给自己脚下的所处之地留下一片宁静。

    隔着铁丝网,她暗自泪眼斑驳,凝注着里面那只正在接受着小女孩喂着腥红肉块的壮大的猫。尊严而高贵,不怒自威,双眼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慑人光芒,全身披覆的细腻毛发却让人联想到柔情和温暖。

    曾经的家里曾有一只猫,是她从小伙伴的阿嬷那里买来的。她爱把它抱在怀里,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会不顾呵斥地让它坐在自己的腿上。她的猫不必捉老鼠,也许从未见过老鼠,一日三餐不愁吃喝。它的毛发从头至尾被她捋顺,也自是逐渐散失了天性为猫之一部分的勤奋与威严,更多地扮演着一种宠物的角色。

    她曾经随意逗弄它的身体,它舒服地在她贴近的耳边发出咕噜声。它也曾经挥起它的爪子,舞向她毫不设防的脸颊。她将它喝退,冷待它,和它冷战多日,却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又重新和好到一块。它用它的脑袋蹭她的小腿,竖起的尾巴贴着她的小腿瑟瑟发抖般的战栗着,发出愉悦的咕噜声。她已经忘了她拥有的第一只猫是怎样失去了的。之所以忘记了,也许是因为从始至终都不够深刻。也许,那消失的,是她曾经的自己,它在她的体内死去,却又逐渐复活并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她。

    小时候每个在祁连山的暑假,在繁星闪烁的夜空底下,在门前的大院子里,在没有围墙的高大柿子树旁边,左邻右舍聚集过来谈天说地。村子里发生过的亦真亦幻的鬼故事,逐渐被时间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的家族发展口头传记,遥远边疆的颠沛流离,异乡客外国人的逸闻轶事,能够更加地坚定信仰的神佛传说,侃侃而谈的一系列抱怨,永远寻不得相应确切答案的一个个突然冒出的疑问……

    所有的话题都能够在一个乘凉的夜晚汇聚到一块,在将要各自回家安寝之前,留下一个个能够在她心里爆炸开来的悬念不了了之。他们讲他们听到的,讲他们看到的,讲他们自己经历过的,以他们即时想到的方式在众人面前倾倒出来,每一个夜晚都是一场精彩的茶话会。他们从不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是享受那一吐为快的过程。也许,安静的互相倾听,谁也不肯退让的激烈争辩,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小丧失了语言及听闻能力的人,借着朦胧的夜色,一个个地细看众人的表情,看得双目炯炯有神,好像从他们不甚清晰的面部表情中,他知道那一个个在她的心里爆炸开来的悬念的后续发展和最令人雀跃的答案。

    对万物皆充满同情,也许就是一种自视甚高的态度。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举着小肉块伸进铁丝网,向那只华南虎的嘴巴靠近。她看进她自己眼睛里的是它的眼睛,它的嘴巴引导她手上的小肉块的指向。她的两只小手恭恭敬敬地举着她双眼中的喜爱与敬畏,微张的嘴巴发出对它的轻声呼唤,尽显温柔。它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眼前的肉块和她,鼻子首先贴近那小肉块,像一尊从不纡尊降贵的神正理所应当地接受着凡人的顶礼膜拜。

    隔着网眼伸不进女孩一只小手的铁丝网,她直起身子微微抬着头向上仰视,它以端正的站立身姿接受她的诚意。它的两只前腿直直地立在地面上,大脑袋上的两只耳朵朝两旁竖起,比她更近地贴近铁丝网,像是凝聚了全副心神正虔诚地将她聆听。她和它对视到一起,都近乎全神贯注地将对方看在自己的眼里。她看着它的眼睛,从双眼处开始释放出可爱的笑声,它挑动着警觉的双耳。那一刻,她和它是平等的,隔着那面不该逾越的铁丝网。如果它没有那般高大,它也许会成为她怀中的一只别样的猫,她的小手从它的小脑袋开始,轻轻地滑至它的尾巴末端,又突然在它的脊背某处揪下一撮毛来。

    她最初的那只猫,她将它取名为小七,算是与自己的姓同音不同调。后来才惊觉,“虎”字中竟有一个“七”字。

    小时候,偶尔与男同学发生口头上的争执,男同学理屈词穷时或是一上来就居高临下地向她发问她算老几,她均勾起嘴角,一根一根地掰起手指头,再翻出一个带笑的白眼,回答对方不多不少仅仅小七而已。对方激愤未消却是一脸懵然莫解,她说因为自己才不想当老大呢,让给他算了。所有的争吵都以同样的回答结束,他们中的一些人却以为那是因为她姓祁。那时,她想,她会为她的猫咪小七换一个称呼的,当她觉得它已经开始老去的时候。

    假期里,她带着她的猫咪小七去祁连山。在夜色中,她蹲在它的身边,一边抚摸它支在地上的毛绒小腿,一边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听他们的谈话。害怕时,她抓紧它的小腿,把它拢向自己的身体,而不敢放远视线去看夜空以及黑暗的别处。

    冰冷的雪夜里,荒寂的山野上,矮小的茅草屋中,亮出半米微光的煤油灯下,一孤独老妪伛偻着背低着头正在缝补驱寒的粗布衣裳。

    于针戳过粗布发出的声响之外,她突然听闻竹篱门被揉响。那是竹篱与一种兽类的爪子相摩擦时发出的刺骨声音。慢慢停下手头的动作,老妪一只手端起煤油灯,另一只手掀起围裙遮挡外侧的光芒,挪去门边查探,尽量不弄出草鞋拖地时的窸窣声。

    她尚未挪到门边,倏然,啪的一声,那本在竹篱门上搔扒的脚掌扎破了几条竹篾。那毛茸茸的腿被夹在了被爪子撕开的竹篾间,一动不动地向前伸着脚掌,再进一步或再退一步,它都断然继续被破竹割伤。竹篱门外,那兽发出了痛苦的低吼,而竹篱门内的它的脚掌正不断往下滴着血。

    老妪放下围裙,举高煤油灯,凑近脸,查看那滴血的脚掌,又向着那兽说:大猫啊大猫,你的脚掌上扎进了油茶刺,不挑出会烂起来,若你想要吃我,就让我为你挑完刺再吃吧。那腿脚不见有任何动作,门外痛苦的低吼也已隐声。

    第9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踏雪寻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施蒂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施蒂安并收藏踏雪寻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