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 作者:吾心大悦

    第29节

    还有一个不能出口的原因——这种事个个将军都涉及,算天授帝控制将军们的一个把柄,若皇帝想整治谁,只要把截留军饷的事翻出来,就是现成的罪名。

    只是,天授帝不知道杨博这么狠,情况这么严重,哗变就有五次,杀死了近千人,甚至包括一名指挥使。天授帝的手都气哆嗦了,京郊一个西山大营,一个东林大营是整个京城的守卫力量,若有变故没及时弹压,让乱兵冲击京城,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最可恨,连皇帝都瞒着,这说明连夜行卫都被杨博找出来并收买了!

    这绝对不能忍!

    天授帝要把杨博一撸到底,要直接“咔嚓”了他。

    面对天授帝再次辣手,不仅文臣,连武将都有意见好伐?因为杨博是西北威远候一系的旁支出身,有战功在身。按潜规则,功臣可立功或缴纳罚款折罪,所以杨太尉并不用死,流放看管就行了。

    喝兵血这种事,再场的武将没一个能摘干净的,若判杨太尉死罪,有了这个例子,其他的武将将来被翻出来算账,就不好被开恩赦免了。

    武将反对,倒和亲太子的官员站在了同一阵线。

    杨太尉妹子的女儿,也就是他的外甥女是太子侧妃,育有太子的长子,将来……因为这层关系,杨太尉是太子派握军权的代表人物。他若被判死罪,太子就失去了最大的倚仗。

    太子一系官员不甘心束手待毙,甚至有一个威胁撞柱自杀要求启动三司会审再次审理杨太尉案——交给枢密院,同为禁军机构,枢密院多少会留一线香火情。喝兵血所得,杨太尉会上下打点,枢密院也不干净。

    吕秉辰也不是吃素的,拿完了状纸,这才慢悠悠拿出他“收集”的一大串证据,把杨太尉罪名坐实。太子一系官员的脸打得piapia响。

    不过,吕秉辰不怕得罪太子,他敢提出“黑杨太尉,黑太子,黑皇后”的三黑奏本,表示他背后是有人撑腰的——天授帝。

    吕秉辰私下也有自己的立场。

    他的大女儿嫁给了承恩侯府梅家的嫡长子梅寰,而梅寰的嫡亲妹妹梅宜,正是三皇子洛阳王的王妃。前几天他的大女儿带儿子回了娘家,女婿梅寰避嫌没有过来。但是嫁出去的女儿和夫婿早就是一条心了,大女儿在书房与他密谈了许久……

    整个天京,就是由一张姻亲故旧织出的关系网,你永远不知道牵动这根丝线,会带动多少张网随着一起震动。

    于是,双方一言不合,也不知道谁先出手,就打了起来。因为太尉是武将,今天武将也被扯进来的不少,文武一齐挥拳,天授帝劝不住,也不想劝,冷眼看着朝堂爆发一场大混战。

    这么乱,也刚好。若有人想死谏,刚好归咎于这场混战,免得把逼死官员的罪名安到皇帝头上,所以天授帝看朝堂乱了,就甩袖离开了,喊了宰执到太微殿理政。

    谁知道,宰执们到了太微殿,一言不合继续混战,拉帽子扯胡子,一点形象都不讲了。

    宰执都是一品重臣,天授帝都要尊重他们的意见,结果么……朝中一品重臣,也有好几个向着太子的,叫天授帝是在无奈,一甩袖子又走了。

    这些重臣可不比太医院院使,是不能随便弄死的。而且,说实话这种斗殴,只要别冲上御阶伤害皇帝,皇帝一般是稳坐钓鱼台,不太管的。

    ——斗殴总比结党好,要是文武都抱成一团,皇帝才要担心了。

    ……

    卫终刚跑过来,满头大汗的,就迎上了气闷走出太微殿的天授帝,正斟酌该怎么说话,就听天授帝道:“摆架,去……”然后卡壳,发现他这种时候,竟然没地方想去。

    去哪里都烦。

    卫终恭敬等着。

    天授帝最后叹口气,道:“去重华宫。”虽然心里知道去了重华宫,在小九郎那里也得不到抚慰,说不定那狗脾气的熊孩子能顶得他更疼,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想去看看他。

    卫终恭敬伺候圣驾去重华宫。

    天授帝深谙养生之道,不常坐御辇,步行前往重华宫,一边问卫终:“九郎第一天上课,是个什么情形?”

    卫终有个本事,口才好又擅模仿,十分细致入微地报告了王丞相授课,长乐王听课的情景,表情语气动作,都模仿地惟妙惟肖。

    天授帝在听到卫终说:“娘娘原教过九殿下读《三字经》,十多年了,殿下仍记得一字不差,只是读到……‘教五子,名俱扬‘之后,就不会读了。”

    天授帝挑眉看看机灵过头的卫终,心里叹口气,“教五子,名俱扬”之后,正是“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九郎心里怨我,还是阿期怨我,才不教了呢?

    卫终最会揣摩天授帝心思,赶紧说起有趣的事:“殿下为人聪敏,竟然从王相鼓囊的胸口和一些小动作,推测王相公怀里的东西是拿给他的。”把当时的情况演示了一遍。

    天授帝笑了:小九郎真是敏锐聪慧到了极点。

    等听到卫终说:“殿下接了王夫人的一双鞋,脸上露出欣喜表情,马上就亲手试了试,笑着说既舒服又合脚……”

    天授帝想:那笑容,一定让牡丹都黯然失色,可惜从不对自己绽放。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得九郎一个笑脸(做梦呢吧?)。

    天授帝心里抽痛了一下,却愿意知道更多,追问:“还有呢?”

    “吃点心的时候,王相劝了殿下两句,殿下居然听着了,多吃了两口。”至于后面积食,不算什么大事,卫终就不说了,免得惹得天授帝心疼。

    天授帝笑道:“其实九郎……是个孝顺的孩子。”可惜自己误了他,天授帝叹气,又问,“就这些?”

    卫终欲言又止,不敢再说。天授帝拧眉,招了一个隐在暗处的夜行卫过来,才知道九郎还问了朝堂和边境的事——这妥妥是犯忌讳,天授帝细细追问了当时的情况,便拧眉不语,目光复杂。

    卫终忍了忍,最终还是小心翼翼劝道:“陛下,九殿下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问了些不该问的,应当也是无心之失。”

    重华宫距离前殿很近,已经在望,天授帝对卫终摆摆手,卫终收了声,忐忑跟着神色莫测的天授帝进了合欢殿,心里暗暗祈祷小殿下可别再犯禁忌,惹得天授帝厌弃可不是玩的。

    ……

    到了重华宫,天授帝便见两姨甥认真在学字,王又伦那表情叫一个与有荣焉,天授帝瞬间觉得自己脸上也有光——自家孩子被别人真心赞美,做父母的都会很骄傲的。

    王又伦对皇帝躬身见礼,见沐慈还拿着书本端坐不动,给他猛使眼色……

    沐慈容色漠然,眼神都没飘过来一个。天授帝知道他家小九郎不待见自己,在大臣面前略有点小尴尬,赶紧道:“免礼免礼!”并解释,“九郎身子骨弱,不用行礼。”算圆过去,又转移话题,“你们在读什么?”

    王又伦果然十分骄傲:“启蒙七书都读完了,已经讲到《礼记》了。殿下有过目不忘之能,聪慧异常。”

    关于这点,天授帝不是太意外,他之前就感觉到小儿子是个极聪明的孩子,且他大哥沐春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天授帝见小儿子资质绝佳,只有高兴的,坐在案前翻翻书,本想考考小儿子,就像他平时考察其他儿子读书一样,可忽然看到沐慈清冷淡漠的侧脸,想起这个儿子可不会给他面子,极可能懒得理他。

    天授帝不想在王又伦面前下不来台,便称赞道:“还是爱卿教导得好。”

    王又伦谦虚几句。

    天授帝面色柔和,语调堪称温柔,看向沐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没关系,都可以问父皇。”

    沐慈似开恩般,施舍了一个眼神,睥睨淡漠,用平静直白的语气问了一个尖锐至极的问题:“我的确有许多疑问,但你是真的会回答,还是在试探我?”

    天授帝:“……”

    王又伦不敢在皇帝跟前说什么,拼命给沐慈使眼色,眼睛都要抽筋了。

    “试探就不用了,我不想说的,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别问,同样,你觉得不合适让我知道的,也可以明说。”沐慈道。

    天授帝的确有一点试探之意,如今被沐慈直接指出,莫名被他的气势所慑,忽然有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微妙感觉。他收起了试探的心思,面色正肃道:“好,朕知道了,会认真回答。你有什么问题?”

    沐慈拍拍桌上的启蒙读物,道:“我认字会意已经无碍,这些书已经没有作用,我现在需要阅读大量书籍,能否对我开放书楼,我知道皇宫必定有许多藏书。”

    这个天授帝很大方:“可以,朕让人送藏书目录过来,你想要什么书都可以拿。”

    “多谢。还有,我想了解大幸的整个社会结构与其他地域的文明情况。”

    天授帝:“……”表示没听懂。

    沐慈做出了解释:“我的意思是,我想要了解大幸的政治、军事制度,律法以及民俗风情。”

    天授帝:“……”

    王又伦:“……”

    卫终虽第一次听到政治、军事制度二词,却很快明白意思,冷汗都下来了……他真想给这个小祖宗跪了!

    有哪个皇子敢直接问皇帝这些啊,个个都要表现出“闲云野鹤”的志向,连太子之前都战战兢兢,生怕碰到一点禁忌的好么?

    ——这可是真猛士啊!

    “我不能理解王相对此讳莫如深的态度,军政制度、律法是见不得光还是怎样?有什么不适合被我知道的?”沐慈一点不觉得自己说了什么震撼的话,那淡定的神态语气,仿佛知道这些是天经地义的。

    其实呢……

    军政制度还有律法,的确是社会常识的一种,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只是……在皇家,有些简单的东西往往会附加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很复杂。

    天授帝目光越发深邃,带着一点审视看想沐慈,沉吟一会儿,才道:“这些没什么不能说的,可以让王卿家告诉你,只是……现今朝中局势不稳,官员任免频繁……”

    “不,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沐慈打断天授帝,“我只想知道军政部门组成,文武官员品级和职位,每个职位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我不关心具体是谁任职,谁又和谁有关系。”沐慈看几个人还一愣一愣,道,“简单一点解释,是应国家需要产生职位,职位赋予官员权力,而非个人拥有国家权力。我对随时能换掉的个人不感兴趣。”

    天授帝恍然,感情小儿子只是要了解国家的军政组成,而非借此搜集信息认识官员。他下意识松了口气,发现小儿子还真有很多地方与众不同。

    他总有一件事归一件事,有一种特别的清醒理智,一张漂亮完美,略带点脆弱稚嫩的小脸上满是认真,目光沉稳平静……反差本来会比较萌,但沐慈通身的气势,总会让人忘记他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对他产生一种放心,信任感。

    天授帝语气轻松许多,吩咐王又伦:“王丞相告诉九郎,无碍的。”

    王又伦应了,危机解除,他只觉得背后的冷汗凉飕飕的。

    “还有……”沐慈道。

    还有?王又伦眼巴巴看着沐慈——小祖宗,消停点吧。

    “我看你的文武官员都十分彪悍,边境是不是不太平?”沐慈直接问。

    卫终佩服到五体投地,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大幸的整个社会结构与其他地域的文明情况。”这会儿问的就是其他文明情况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沐慈上辈子是个风云领袖,拥有商业帝国,却成立慈记,汇集全球的人。他关注的东西,绝不是争权夺利,而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第46章 大幸军政

    沐慈之所以推测边境不太平,其实不是敏锐,而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边境总不会很太平的。这点认知,对一个拥有几十年阅历的人来说不难推测。可对一个十六年没正常教育,连正常交流都缺乏的冷宫皇子来说,却是很厉害的。

    当然,沐慈没有对任何人解释的必要。

    脑域进化后的智能,可以从细节洞察人心。沐慈懂得怎么消除一个多疑皇帝的疑心病。况且沐慈行事一直是光明正大的。

    当一个成功者,可能会运用一些必不可少的“小手段”,但成为真正的大成者,却必须至信、至诚、至坚、至慧、至善。萤火之光或许会被黑暗吞噬,可太阳照耀大地,只会驱散一切黑暗与寒冷。

    沐慈在华国的成就,毋庸置疑是一位大成者,他的思想境界,早已经把天授帝这样的人间帝王甩开了八条街。所以,他不会,也没必要做什么小动作。

    他想知道的,只需要直接问关键人物——天授帝。

    的确,边境情况没什么不好说的,天授帝道:“在大幸边境,西边有西凉,北边有北戎,东边海上有两个较大的岛国,西南有高蕃,南有南理、南趾和三泰。大幸百年前立国,就是把北戎与西凉打出了中原领土,修缮加固了古长城,依靠昆仑山,天罗山天险,形成了稳固的昆罗防线,把这两国挡在了长城西北。不过边境几个国家并不安定,十一年前,北戎、西凉、高蕃及南理四国曾联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战争,险些动摇大幸根基,幸而被朕亲征打败……”天授帝下意识看沐慈的神色,却没发现小儿子有什么崇拜,热切的眼神,不由有些失望,继续将边境情况娓娓道来。

    大幸的领土面积大,边境防线太长,不提十一年前大战,只说小规模的摩擦,每年都会发生好几次。北戎是草原、西凉更是大片荒漠,生存环境恶劣,十分垂涎大幸的万里沃土,锦绣河山,丰富物产。每到秋冬,两个蛮国只要日子过得紧巴,就会南侵,试图咬下大幸一块肉来好过冬。

    大幸朝以武开国,因为西北两个国家虎视眈眈,所以并不像其他朝代那样忌惮武官,反而很重视军备和西北防御,整个国家唯一的一支正规军——大幸禁军十分强悍,边军与轮值到边关御敌的守备京师的番号,在边关和北戎、西凉是你来我往,打得十分热闹。

    沐慈点头:“我明白了,那么大幸定都北方,也是因为要抵御西北蛮族的入侵?”

    天授帝目中带出点惊艳,觉得这个孩子是在太敏锐聪慧了。

    “的确如此,大祖立国后曾言:‘将士开疆土,天子守国门’……”天授帝继续解释……

    为了守住国土,大祖本想定都最北边的幽州,老家嘛,又是起兵的根据地。

    可幽州实在距离西北边境太近了,基本能闻到“草原邻居”家今天烤的是乳羊还是肥牛,武将倒乐呵了,有仗打就表示有军功,升官有钱赚。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士大夫不愿意啊,他们要去歌舞升平的南方,定都前周朝的大都梁安。

    梁安已经在战争中凋零了,旧城改造还不如造新城。多方协商,大祖把位于梁州的梁安定为陪都,把大都定在了燕州,选了有山有水的历史名城燕回城为大都,后被定名为天京。

    天京城距离幽州大祖的老家也不远,不过是南下五百里的位置。

    这仍然是一个危险的位置,一旦被北戎冲破昆罗防线,草原骑兵一天就能兵临城下。

    大幸朝是北人所建,以武立国,国都又直接顶在了北方,真正是“守护国门”,这让天京城所有人都十分有危机感,尚武之风百年未灭。特别是天京城的男人,练武属于日常必做的事,哪怕是文人也练武骑马习射,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弱鸡(废话,若真有那个万一,破了至少能逃跑)。

    沐慈觉得开国大祖有先见之明,若定都在南方,只怕百年后的男人都是人手一把折扇,只有调戏美人的力气了。

    尚武风气浓,人就彪悍,所以大幸朝的朝会,群臣就经常因为某些事情,一言不合开骂。这种分歧一般是文官与武将之间居多,武将嘴皮子不利索,骂不过就挽袖子上,打一架再来说话。

    沐慈又问:“武将征战沙场必定武力惊人,在朝堂上打架为何能一直势均力敌?其中必有缘故。”

    这问题,沐慈纯粹是好奇。

    天授帝也起了兴致,考校般问:“你怎么知道双方势均力敌?”

    “一方若被另一方完全压制,时日长久就会失去反抗之心,打不起来。而且一方压制另一方,也不是你愿意看到的情况。”沐慈道,帝王最喜欢平衡之术,特别是和平盛世的帝王。

    这话太直白,王又伦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对沐慈使眼色。

    天授帝已经有点习惯沐慈顶得人肝疼的说话方式,不以为意,道:“王相公想说,那你就说吧。”

    王又伦只得接棒普及常识:“其一、再如何殴斗,都不允伤人要害,所以武将下手必留余地;其二、武将大多轮流在外戍守,站班上朝的人数比文官少一半。”

    第三点,王又伦没好意思说——默认的潜规则是,文官可以两三个群殴一个,武将武力值高,若两三个围攻一个文臣,妥妥的欺负人,所以武将从不群殴。

    再说,皇帝不想看文武抱团,更不愿看到的是武将抱团。

    “轮流戍守?”沐慈提出疑问。

    王又伦看向天授帝,天授帝点了点卫终:“你日常负责与枢密院联络,便大致和九郎说一说。”

    卫终巴不得有个表现机会,立即解释起来……

    大幸只有唯一的一支正规军,归皇帝统辖,所以称“禁军”,共计24个番号,每个番号定额2万兵员,加上统领和指挥使等职务,共计五十万人。

    禁军分为四个部分,拱卫京师安全的称作御前六军,侍卫六军,是守备京师的力量。戍守边境的有戍勇八军,番忠四军。

    御前六军:捧日军、拱圣军、龙威军、神威军、骁胜军、破敌军。

    侍卫六军:龙|骑军、鹰扬军、广胜军、广捷军、崇捷军、崇锐军。

    戍边八军:云骑军、云翼军、勇毅军、勇武军、雄威军、振威军、忠毅军、忠节军。

    蕃忠四军:西河忠骑、破戎勇骑、蕃部直骑、南林鬼骑。

    每个番号根据需要,步兵马兵各有侧重,还有水军的存在。

    采用轮换防区戍守的制度,其中御前六军、侍卫六军,其实每年各只有4个番号驻扎在天京城,各有2个番号是轮换到边境打仗去了的。一是为了让各军,特别是京备两部十二番号见见血,增强实战经验。以免天长年久,京师两部禁军娇气软弱,实力降低,打不过边军,还怎么守备京师?二来,也将边境几个伤亡较大的番号从西北战场撤下来回京休整,让边军能喘口气。

    将领也随之轮换休养,防止边军将领拥兵坐大,所以站班上朝的是留守京备与换防回京休整的武将,再除去坐镇各地的,只有一小半在朝堂上。所以文武两边全部开打,能打个旗鼓相当。

    值得一提是番忠四军又有不同,其中西河忠骑是被打败的西凉人组成的,防区永远在北边,用来对抗北戎。一般戍守在北部边境对抗北戎。破戎勇骑则是原北戎中亲大幸的部落兵员组成,守在西部边境对抗西凉。

    蕃勇直骑是高蕃人和一部分其他部族的人组成,守在南理国边境。南林鬼骑是南部密林中的部落兵员,属于丛林骑兵,守在高蕃边境。

    这种穿插,为的是保证各自的忠诚,防止面对同族不忍下手产生的叛变。更用以加大几个国家,种族之间的矛盾,防止几个蛮国变成“亲密无间”的“兄弟之邦”,像十一年前那样共同对付大幸。

    不得不说,定下这种轮防制度的太宗皇帝,还有把穿插防守发扬光大的天授帝,实在是非常聪明,有远见的帝王。

    沐慈也不吝惜赞美,道:“这种轮换穿插制度,的确很有远见。”

    天授帝笑了,露出志得意满之色,心情大好,高兴道:“这是军事制度,另外你想制度政务……”

    “不,只是政治制度。”沐慈纠正。

    “好,政治制度,这个可以让王爱卿细细和你说,如果你有精力,身体休养得好些了,朕可以安排其他宰执,六部官员过来,你有想问的也可以问他们。”

    天授帝之所以大方,是因为沐慈这个孩子,别看年纪小,却意外比任何人都清醒,应该不会越界。而且他也在沐慈身边安排了人,随时报告他的动向——孙猴子再厉害,跳不出五指山。

    沐慈心里清楚天授帝的想法,心绪宁静,接受了他的安排。

    王又伦和卫终:“……”他们有点被吓着了,居然让三省六部的官员都过来……呃,授课!这代表几个意思啊?

    ……

    沐慈精神不济,上完课就倒了,天授帝嘘寒问暖都被无视,只好略带郁闷离开重华宫,回到垂拱殿召见臣子,批阅奏章,处理政务。

    有无数谏章请表,都是为了赦免杨博、郑通以及相干人等的,天授帝让人把相关人名记下来,然后把枢密使和刑部等三司主官都叫了过来。

    这次,天授帝不为任何人所动,态度十分强硬,因为赵瑞称病,他就叫中书舍人拟旨,处斩杨太尉,流放他有涉案的亲兄弟与子侄,还牵连了太子侧妃的娘家也跟着一起被发往三司审查——算是彻底打散了太子一系在军事上的中坚力量。

    为了安抚,天授帝火速将兵部尚书一职让同出杨家一脉的另一支系子弟杨业暂代,又给几个和杨太尉有一点不和的杨家其他脉系的年轻一辈升职加官。威远候杨家在西北植根不止百年,在前朝就已经是地头蛇了,杨家树大根深,十分庞大,不好因为杨博一个人动整个杨家,好处也有——不愁找不到人替代。

    还是九郎说的对:是国家职务赋予人权力,而不是个人拥有国家权力。对于一个随时能够换掉的人,连小小的九郎都不在乎了,他这个一国之君,还需要顾忌什么呢?

    不合格的人,换掉就是了!!

    西北威远候杨涯最识时务,这个正筹备要过八十大寿的前国丈大人,险些连大寿都没心情过了,立即为“对家族督管不严”而上表谢罪。天授帝宽宏表示不计较,赏赐了好些东西给前老丈人杨涯贺寿,还给前大舅子威远候世子杨南怀加了封爵,提拔了几个前小舅子。

    这样一打一拉,给几个甜枣,果然并没有引起西北边军大的反弹。

    文臣反对,就是毛毛雨了,天授帝兵权在手,一点也不怕。

    太子最强大的助力被剪除,天授帝放松下来,就可以好好谋划,找个契机废除太子。这个契机却不容易找,三十年太子,在民间也有威望、地位,一般二般的理由动不了他。

    虐弟丑闻?皇帝自己掩盖还来不及,哪里会说出去?况且,九郎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他已经亏欠良多,不应该再和丑闻扯上关系。

    宫外,得到所有消息的定王捏皱了情报纸条,目光复杂,陷入了长长的沉思。

    贤世子啧啧惊叹:“这个长乐王,我都不知道该说他是聪明至极还是单纯无知了。”又想到另一个可能,问,“父王,您说他知不知道自己一句话,就让杨博再无翻盘余地了?”

    那这种多智,也太妖孽了吧!

    定王摇头:“不知道。”从出冷宫以来,这个小皇子,就做了太多出人意料的事了。

    但有一点很肯定!

    第29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盛世慈光[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吾心大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心大悦并收藏盛世慈光[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