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沟发家记 作者:南侠小展
第3节
“咦?”谭木匠好奇,“你不是苏家少爷吗?怎么在农庄长大?”
“我外公是农庄的管事,只有我娘一个女儿,我娘生我的时候难产走了,我父亲就把我送到农庄陪他老人家,直到前年外公也走了我才回到本家。”
江逸了然,怪不得大山憨厚的性格及行事作风和云舒他们大不相同,原来是有这么一出。
这也算是探听人家的隐私了,谭木匠适时转移了话题,“小逸啊,你回来也有一个多月了吧?在村子里生活着可还习惯?”
“没什么不习惯的,只是前面一直病着,邻里们走动得少,对这边的风土人情也不了解。”
“咱们这边呀,就是穷。山多地少,光凭着土里刨食真得把人给饿死。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常听我爹说老家那里有座宝山,药材遍地、野物成群。”
谭木匠甩了把皮鞭,继续道:“我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哎,谁知道为啥就遭了灾!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这山呀,除了能捡点柴禾,实在靠不住。”
大山接过话头,“这不还能砍木头嘛!”
“你这小子倒是好打发。”谭木匠叹道,“前几年因着镇上的铸钱坊大伙也能挣几个钱,逢年过节的也还过得去。眼下朝廷不是让用什么‘宝钞’嘛,银坊也关了,工也做不成了,今年这日子怕是难过了。”
江逸看着眼前的茫茫青山,别有深意地说:“总有办法的。”
“可不是,老天爷不赏饭,咱们就得自己想办法。吁——”谭木匠一拉缰绳,“就这儿吧!”
江逸抬头一看,前面斜坡上歪歪斜斜地长着一小片槐树,和其他灌木混在一起,如果不是谭木匠指出来,他还真没发现。
谭木匠把驴子拉到野草茂盛的地方拴好,又从车帮的暗隔里抽出一把斧头。
江逸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说是来砍树,他和大山两人竟连把柴刀都没带。江逸赧然。
大山也连忙迎上去,“谭大叔,我来吧,我力气大。”
谭木匠扬了扬手中的斧头,“吃饭的家伙事儿我用着顺手。别看你浑身的力气,还不一定用得惯,这得使巧劲儿。你先看着我来两下,待会儿你再上手。”
大山爽快地应道:“行!”
“那咱们换着手来,谁也别累着。”江逸也道。
其余两人看了看江逸,不约而同地摇头,“你这小胳膊小腿儿的就算了,去一边捡山货吧,难得来一趟。”
大山也连忙说:“逸哥去挖野菜吧,就那么几棵小树,有我和谭大叔就够了。”
江逸看了看那几棵歪脖子树,也没再坚持,果断走到背阴处找木耳去了。
要说这山虽然荒凉,却也有不少吃的东西。
山石间生着一丛丛的韭菜,坡上土层厚实的地方长满了马齿苋,还间杂着高矮不一的银丁菜和扫帚苗,都是北方常见的野菜。江逸童年最鲜明的记忆,就是跟着外婆满山坡地挖这些“草”。
除了野菜,他还发现了一丛花椒树,这个时节花椒刚刚结种,再过上一个多月就能摘了。
这一带槐树多,背阴处朽木上长着一层层小巧的木耳,不像现代人工培植的那么肥大,却更加天然有营养。
密实的草丛里偶尔有一两个灰白的身影闪过,不是野兔就是野鸡。
江逸心里一阵喜悦,看来这山上并不像村民以为的那般贫瘠。
就在他四处寻宝的时候,大山那边也已经砍完木材装好了车。
小驴子拉着沉甸甸的车子,边走边叫,一个劲儿地表达不满。
大山讨好地给它拔了一大捆青草,刚好可以掺着饲料喂,谭木匠十分满意。
“这普通的架子床不难做,十几天的工夫就成。”
“那行,做出一个来先用着。叔,我家好几口人,用的着的时候您叫一声。”
谭木匠爽朗一笑,“真用得着我铁定叫你,眼下家里有个儿子,虽然脑子不好使却也能搭把手。”
江逸也就是那么客气地一问,毕竟是人家家传的手艺,他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手。不过,居然说自己儿子脑子不好使,这古人还真是谦虚得过头。
当天的晚饭自然就是今天的收获。
韭菜足够做顿饺子,不过没白面,只得捡了俩鸡蛋炒了。木耳和马齿苋晒到了窗台上,银丁菜和扫帚苗用开水烫了,再用油盐拌了也是一盘菜。只是没香油和醋,少了些滋味。
江逸手上忙活着,脑子里盘算着缺少的东西。和谭木匠家满满当当的院子一比,他家还真是一穷二白。
油盐酱醋要买,柴刀也得买一把,还有割草的镰刀,总不能老用大山的匕首,人家那可是精钢打造用来防身的。
火折子不禁用,听大山说普通人家都用打火石;针头线脑也要买,梅子好像还提过一句,夏荷以前做绣活儿的剪刀还是向别人借的。
对了,还得赶紧买几把椅子,一家人吃饭,三四个站着也不像话。
想想这都得花钱。
必须琢磨着挣点钱了。
第7章 蒸枣糕
第二天,闲来无事,江逸带着小宝在后院的大厨房“探险”。
还真让他挖出来不少好东西——一大缸白面粉,一筐晒干的红枣。最让他惊喜的就是一个封口的小陶罐,原本以为是酒,揭开口发现是一罐蜂蜜。
江逸不禁问夏荷:“大厨房有这么多东西,你们都没翻过吗?”
夏荷摇摇头,“大哥送我们过来时就嘱咐过,只能用他买好的东西,其他的不能乱动,就怕弄坏了要紧的物什。”
江逸笑言:“眼看着都吃不上饭了,哪还有那么多讲究?”
夏荷窘迫,“原本也不至于如此,大哥走时留下了米面吃食并十两散碎银子,说是这月初再送过来些,谁知云舒去约定好的地方等,却没见着大哥……许是营中有事也说不准。”
江逸脑子里有什么东西闪过,恍惚觉得这桥段有点熟悉,他想了一下没想起什么来也就放弃了。
“现在都是一家人,不必分得那么清。”江逸诚恳地说道。算起来他才是那个真正的“外人”。
夏荷轻轻地“嗯”了一声,心里暗自惊讶。她怎么也没想到江逸生了场病竟变了性情,记得她们刚来那会儿,这人就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兄妹几个。莫非,那时他生病,他们姐弟的悉心照顾让他心生感动?
不管因为什么缘故,江逸能真心接纳他们就是好事。夏荷不再深想,适时转移了话题,“逸哥打算做什么?”
江逸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事物上,红枣、面粉、蜂蜜、鸡蛋,还有他前一天备下原本打算蒸发面窝窝的“起子”……江逸心里有了主意。
他摸了摸小宝的圆脑袋,笑道:“咱们这下有好吃的了。”
“太、太好了!有、有好吃的了!逸、逸哥,快做好吃的!”小宝欢呼。
苏家兄妹听见小宝一口气说出这么长的句子,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从没见过小宝这么开心的样子,哪怕是家里出事前也一样。
出事前的苏家人口众多,嫡庶有别,就拿云舒来说,作为二房的嫡长子,他甚至都没主动和小宝说过话。又比如大山,他住在农庄里,吃穿用度和下人没什么两样,很多时候还要跟着一起干活。
到如今,曾经风光无两的家族一朝落难,一家人才有了一家人的样子,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小宝可没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他最关心的还是吃的,“逸、逸哥,要做、做什么?”
“小宝,说话慢一点儿,不要着急,也不许重复,如果按逸哥说的做就奖励好吃的点心。”小孩子的口吃并不难纠正,只要家长和孩子都有个良好的心态,让孩子慢慢改,并且不羞于张口,时间长了自然就能正常起来。
牵扯到食物,小宝异常上心,重重点头,“会……慢。”
“很好。”江逸把一勺子蜂蜜塞到他嘴里。
甜得小家伙紧紧闭着嘴巴,还用两只小手捂着,生怕漏出一滴。
江逸注意到梅子羡慕的眼神,也给她舀了一勺。
谁知,小丫头身子一扭,恶声恶气地道:“小孩子吃的东西,谁稀罕!”
说完就挨了夏荷一顿训。
江逸笑笑,没往心里去。他洗好手,看着案上零零散散的东西,感慨万千。
说起来能学会做枣糕也要归功于外婆。外婆配了假牙之后就特别喜欢吃枣糕,外面卖的含糖量太高,不适合老年人吃,江逸就干脆从网上下载了视频自己学着做。一来二去手艺渐渐好了起来。
不过,之前都是用烤箱做,温度和时间都可以自动调节,现在面对如此原生态的厨具,他心里还真是没底。
江逸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打气,然后对众人道:“今天咱们要一起动手来做样点心——枣糕。以前吃过吗?”
纷纷摇头。
“谁都不许偷懒,干多多吃,干少少吃。”江逸挽起袖子,开玩笑地说。
小宝一听,急了,“逸、逸哥,我多、多干!”
江逸挑眉,小宝赶紧捂住嘴巴,然后又慢慢地重复了一遍。
大家都被小宝的样子逗笑了。
江逸准备好东西,一边讲解步骤一边分配任务。
梅子干活利索,负责添水、烧火,洗涮蒸屉;云舒细心,江逸给他找了个小剪刀在一旁挖枣核;大山力气大,搅拌面粉、鸡蛋、蜂蜜,那速度和质量堪比专业搅拌机。
江逸看着面团上打出的均匀小气泡,赞赏地点点头,“不错啊,练过?”
大山咧嘴笑,“大伯生前请的南边的师父,我六岁拜师,到现在也有十年了。”
江逸惊,“还真练过?”
夏荷一听,忍不住笑了,就知道这俩人说的不是一回事,“大山是说他练过些拳脚工夫。”
大山跟着点头,“对呀,我跟着庄子上的师傅练了五年……逸哥以为是什么?”
江逸默,原来是想岔了。
几个人说着话,手上工夫也没停,不到一个小时,一切都准备就绪,就差上屉蒸了。
这个环节江逸得亲自来。
他先是在蒸屉上铺了层用冷水洗过的麻布,然后把掺上红枣碎的面糊均匀地倒在上面,再把蒸屉架到大锅上,烧大火,水开之后撤柴禾,变小火。
大概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过后,锅里飘散出红枣的香气。
“逸哥,能吃了吗?”别说小宝,就连云舒都期待万分。几个人忙活了半天,早就饥肠辘辘,闻到香气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应该差不多了。”江逸也不太确定,不过从这味道判断火候该是到了。
江逸试着把锅盖揭开一条缝,香甜的热气扑面而来,拿手将热气扇开,蓬松胀大的枣糕便展现在眼前。
“成了!”
众人皆是欣喜异常。
出锅、散蒸气、切块,江逸走到哪里几个人就跟到哪里,当一块块外表枣红内里焦黄的糕点放到盖帘上时,夏荷甚至红了眼眶。
此时已过了晌午,日头不太足,江逸张罗着把桌子摆在枣树下,又收拾了几样小菜,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吃了顿踏实饭。
可不就是“踏实”饭么?
云舒虽然没喝酒,却也一脸陶醉地感慨,之前一味坐享其成,没想到自己动手的滋味却是这般踏实,这般……令人满足。
小宝一手抓着一块枣糕,边吃边玩,跑跑跳跳开心极了。
江逸逮了个空儿凑到云舒跟前,低声问道:“这东西县上可有?”
云舒摇头,“从未听过。”
“你说,拿到镇上卖可好?”在看到红枣的时候他就产生了这种想法,不仅为了渡过眼下的难关,也为了给将来打基础。
云舒闻言,先是一惊,又是一喜,继而眼神变得复杂,“商贾之事……”没等江逸说什么,他自己很快想通了,“也罢,不如试试。”
江逸会心一笑。他早就看出这位心思通透,可不是一般二般的酸腐之流。
第二天,天还没亮,夏荷就带着一家人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等到江逸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切早已准备就绪,只等枣糕上屉。
江逸不好意思地笑笑,连开两个灶,加快手上的动作,两屉枣糕出锅,也不过凌晨四点左右。
大山握着死沉死沉的菜刀,眨眼工夫就把圆饼状的整块儿糕切成了一块块巴掌大小的长方体。除了边角的地方,块块齐整,个个相同。
江逸竖起大拇指,“厉害!”
大山不好意思地嘿嘿笑。
江逸把卖相不好的边角料挑出来,往干粮包里塞了几块,其余全部交给小尾巴一样的小宝,“今天你是小管家,负责给大家分糕吃。”
小宝眼睛亮晶晶的,大声回答:“好!”
小宝的精神头感染了一屋子人,每个人都觉得浑身是劲儿。
剩下的摆了整整一案板,江逸数了数,大概一百多块。
“逸哥,用什么装?”云舒的话把大家都问愣了。
江逸懊恼,竟然把这个问题忽略了,难道他们要用手抓着拿到镇上卖吗?
“赶紧着,大山,去谭叔家借两个箩筐,再借个扁担。”江逸当机立断,这时候也顾不得是不是太早会不会打扰人家了。
“好嘞!”大山应了一声就要往外冲。
“等等!”云舒叫住他,捡了四块好些的用纸包上,“把这个带过去让人家尝尝。”
“嗯。”大山一阵风似的跑出去。
很快,大山就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头汗水的谭木匠。
江逸有些抱歉,“真不好意思,叔,这么早打扰你。”
谭木匠忙道:“可别这么客气,我也早起来了,刨了半晌木头。”
夏荷也顾不得避嫌,拿了块干净的布巾递过去,“谭大叔,你擦擦汗。”
“诶,好丫头!”谭木匠连忙接过,看着夏荷的目光异常慈爱,“我听大山说你们是打算去镇上卖吃食?”
江逸点点头,“先试试,不知道行不行呢!”
“年轻人就得敢想敢做。”谭木匠思想倒是开放,“驴子我怕你们降不住,平板车我给你们推过来了。到时候你们换着手推,总比挑扁担省劲儿。”
江逸十分感激,“谢谢叔,正好我们回来时也打算买点米面,有车就方便多了。”
谭木匠笑着拍拍江逸肩膀,“说什么谢字,咱们山里可不兴这套。我回去了,你们也快点收拾收拾出发吧!”
“嗯!”
姐弟几个把谭木匠送到门口,又赶紧回到厨房,七手八脚地把一百来块枣糕小心地码到箩筐里抬到平板车上,箩筐底下垫着雪白的麻布,怀抱大的箩筐整整装满了三个。
夏荷忧心忡忡地低声问:“这么多,能卖出去吗?”
江逸笑着安慰:“有卖的就有买的。”
这明显调笑的话并没有让夏荷放松多少。
倒是梅子颇为豁达,“长姐别担心,大不了咱们留着自己吃!”
江逸挑眉,这丫头倒是有魄力,是个好苗子。
大山也跟着说:“长姐别担心,逸哥说行一定行!你们就在家等我们的好消息吧!”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嗓音,在熹微的晨光中异常响亮。
微凉的晨风吹拂在脸上,带来苏家姐弟从未体会过的劳动的喜悦和生活的希望。
第8章 去镇上
江逸事先打听清楚,银坊镇因为铸造铜钱的关系常年有军队驻守,治安较好,且市坊分开,布局合理。
江逸把这次的目标锁定在城北住宅区,那里离铸造局远,不怕有人闹事被殃及;且富人聚集,也有零散的摊贩,摊子摆在那里不会显得太扎眼,也不用担心无人问津。
枣儿沟几乎是离银坊镇最远的村子,正常步行都困难,更何况还推着平板车。
路程刚过半,大山后背就被汗水浸湿了。
江逸几次想换手,都让大山以他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
不过江逸也没闲着,一路走一路采摘,沿途认识的野菜几乎被他摘了个干净。
大山看他累得不行,终于忍不住劝道:“逸哥你歇歇吧,这里的草不用拔,没多少人走。”
江逸哭笑不得,“你见过这么拔草的?”
“难不成是在摘菜?”大山原本是小声嘟囔,说到这里突然提高声音,“逸哥,这些不会是菜吧?”就像那些马齿苋一样!
江逸点点头,又疑惑道:“怎么没人摘?”不可能大家都不知道。
大山抹了把汗,解释:“这是猎户们常走的小路,村民们大多走官道,好走。”
怪不这么多野菜没人摘,看来这段时间不愁吃菜了。江逸心情不错。
小路虽近,却需翻山越岭,崎岖难行。到达镇子上时大山全身都湿透了,脸上的笑却十分灿烂,“逸哥,到了!”
江逸也有些小激动,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古代城镇!上次看病时来去匆匆,他都没好好欣赏。
夯实的土路干净整洁,高大的青砖墙隔出一条横纵相交的街道。墙根儿底下支着干净的茶点铺,香浓的豆腐脑冒着热气,就连衣着质朴的贩夫走卒也有余钱停下来喝上一碗。
“两位小哥,来碗豆花?”摊主是位五十多岁的老汉,招呼人的时候热情周到。
江逸用眼一扫,发现老汉只卖豆腐脑,不卖面食,并不冲突,这才凑上去说道:“老人家,借借您的光可好?”
老汉闻言一愣,视线瞄向平板车。
江逸大方地掀开保暖的铺盖,解释道:“老人家别担心,我们卖的是点心,和您搭伙正合适。”
老汉明显地松了口气,语气变得更加热情,“那敢情好。”
在江逸和老人搭话的时候,大山已经不声不响地支好车子,搬下车上的八仙桌,用桌布铺好,放上精致的瓷盘,瓷盘里摆放着几块切开的枣糕。
这些都是江逸事先交待好的,瓷盘也是他特意从大厨房挑出来的,无一不精致美观。
起初家里几个还怕带这么一堆琐碎物件会增加负担,但江逸坚信,要想把东西卖上档次,包装是必要的。
一系列动作下来老汉简直看直了眼,就连过路人都纷纷驻足围观。
“小哥,你这卖得啥?”有路人耐不住好奇,凑到近旁询问。
“枣糕,枣泥和着蜂蜜做的,您来两块?”
“不便宜吧?”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江逸笑而不语。人家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并不是江逸故意不说价,而是料定了这人不会买,如果把价钱一说,让他在别处一宣传,平白吓跑不少客源。
江逸从箩筐里拿了块枣糕递给老汉,“您老尝尝。”
老汉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拿来卖的东西……”
江逸坚持塞到他手里,老汉伸出干枯的手掌小心托着,一个劲儿说:“唉哟,活这么大岁数还没吃过这么精致的点心,真好!真好!”
老汉说着,掰下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脸立刻笑成了一朵花,连连称赞:“嗯……香!甜!好吃,真好吃!怪不得叫‘枣糕’,满口的枣香味儿……这时候枣子不便宜吧?”
江逸答:“自家存放的东西。”
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挎着竹篮经过,被老汉的称赞声吸引,“小哥这是卖的啥?”
姑娘说话带着股傲气,江逸会心一笑——就怕你不傲!
“红枣糕,加了足量的枣泥和蜂蜜,香甜可口。”江逸笑着解释。
或许是他英俊的脸庞,也或许是他迷人的微笑,让姑娘悄悄红了脸。
“怎么卖的?”语气温和多了。
“二十文。”
“一斤?”
“一块。”
姑娘瞬间瞪大眼,老汉一口枣糕没咽下去,险些噎个半死;就连大山也在一旁焦急地扯江逸的衣服。
江逸之所以定这个价钱也是经过了一番考量。
虽然明朝的物价他不了解,但他记得有一次上选修课时教授提到明朝皇帝鼓励种枣,一斤品质好的红枣甚至抵得过三五斤猪肉的价钱。况且他也问过云舒,在京城的点心铺里,好的糕点上百文一块的也不是没有。
姑娘都给气笑了,“原以为小哥是个实诚人,没成想竟如此漫天要价。”
江逸也笑,不同于姑娘的冷笑,他笑得很真诚,让人根本无法生出恶感,“姑娘一看就是吃惯好东西的,这里面光是红枣就不便宜,更何况蜂蜜,那可是我兄弟从山上得来的,有钱都买不到。”
“哪个山?”姑娘半信半疑。
“北边的蛇岭山。”江逸目光坦然。
这时候,老汉终于从吃到天价点心的震惊里缓过劲儿来,连忙帮腔,“蛇岭那地方老汉去过,满山的酸枣树,土蜂不少,蜂蜜却难得,听说山上有熊瞎子。”
这老汉姑娘认得,每天在这里摆摊卖豆花,想来不是和江逸串通一气骗钱的。
江逸注意到姑娘小心护着腕上的竹篮,听到里面“咕咕”的叫声,想到一种可能,“这红枣糕最适合女子食用,补气血,安胎,还开胃。”
姑娘的脸一下子红了,啐道:“看着你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说出话来也不害臊。”话是这样说,但姑娘却更加心动。
这姑娘叫香枝,是镇守家少奶奶身边的大丫环,也是少奶奶的陪嫁,如今她家少奶奶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却怎么也吃不下东西,眼瞅着瘦了一圈。镇守家的少爷不仅不体量妻子怀胎辛苦,反而怪她作贱胎儿,渐渐地也失了宠爱之心。
如果这个枣糕真能补气血开脾胃,那真是救了命了。
“姑娘不妨先尝尝。”江逸用干净的竹签切下一小块,盛到精致的瓷盘里。
香枝也不扭捏,用签子插着吃了。香甜的口感打消了她最后一丝顾虑,“行吧,给我包四块。”
“‘四’块?”
香枝咬牙,“六块!”说着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一块碎银子扔到桌上,“不用找了。”
送到手的钱谁会拒绝?但江逸还是从箩筐里多捡了两块更大更热乎的给她一并包上。
香枝看了眼打包用的芭蕉叶,脸色终于好了些,“倒是讲究。”
“姑娘慢走。”
“哼!”香枝扭身,施施然走了几步,又回头道,“等我家少奶奶尝过,若是不好再找你算账!”
江逸只是笑笑。
直到香枝走远,大山才表现出兴奋的神色,“卖出去了?二十文一块?一下子就赚了一钱多银子!”
老汉也竖起大拇指,“小哥厉害。”说完又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摸摸怀里包好的半块枣糕,“这么贵的东西,老汉我……”
大山爽快地打断老汉的话:“老人家你就拿着吧,我逸哥人可好了!”
老汉连连点头,“老汉我姓刘,天天在这儿卖豆花,小哥如果明天再来的话我给你占上地儿,别的不敢说,你们兄弟俩的豆花老汉包了。”
江逸也不推辞,“那就多谢老人家了。”
“谢啥,一碗豆花才一文,小哥这一块点心就值一斤猪肉了。”
大山眼睛一亮,“真的?”看看老汉又看看江逸,“逸哥……”
“回去的时候买两斤。”
其实大山想到的是小宝和梅子,可是有什么差别呢,逸哥肯定能让一家人都吃到!
老汉看着兄弟俩的互动,眼中慈爱又伤感,背过身盛了两碗豆腐脑,“来来来,别光顾着说话,喝碗热乎的豆花。”
江逸眼尖地发现老人眼圈红了,不知道是被热气熏得,还是因为其他。
接下来一天的时间,断断续续有丫环小厮从高门大院里出来,或是因为新奇,或是被香甜的味道吸引,多多少少都买了两块。
一天下来,竟然赚了将近一贯铜钱,再加上最开始那块碎银子,合起来有小二两了。
“哎呀呀!哎呀呀!”刘老汉一边收摊一边感叹,“就连县太爷身边的皂隶一年也不过二十两银钱,小哥一天就这个数……哎呀呀,真是了不得了!”
江逸却暗地里唉叹一声,这离他的目标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第9章 说缘由
夜深露重,山林里冷气侵人。
江逸抱着手臂哆哆嗦嗦,抖落一地鸡皮疙瘩。
大山“嘻嘻”偷笑。
江逸不解,“你笑什么?”
“还真叫长姐说准了。”
“说什么?”
“长姐说你肯定不知道加衣服,特意嘱咐我多拿了一件。”大山说着,把平板车小心地停放在路边,用腿抵着,然后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一件簇新的长衫。
“夏荷有心了。”江逸披上厚实的衣服,心里升起阵阵暖意。
手足之情,大抵就是如此吧!如大山处处照顾,如夏荷细心体贴,如小宝全心依赖。
有那么一瞬间,江逸甚至贪恋起这份温暖。但,也只是一瞬间而已。
衣服上身效果很不错,月白颜色衬得江逸唇红齿白,长长的衣摆服帖地垂着,并不会影响行动。
江逸轻抚着柔滑的布料,若有所思。
“这料子很好,家里这种衣服多不多?”
“多,当初家里被封时银两等物一概不让往外带,衣服却不拘,兄弟姊妹并阿爹姨娘们的统共有好几箱,现在除了二哥上学时会带上一两件,其他的都没人再穿了。”
江逸脑海里隐隐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实现的话,就又是一条赚钱的路子。
兄弟两个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就进了村子。
刚拐上村口的土路,远远就看到一个昏黄的灯笼,微弱的火苗在夜风中颤颤巍巍,仿佛直接跃进了心窝里。
“三……哥,还……有逸哥!回……来了!”
小宝咕咚咕咚跑过来,一把扑进江逸怀里,后面跟着夏荷、梅子,还有云舒,皆是步履匆匆。
“怎么如此晚?”夏荷上下打量两个人,见没有什么不妥,这才放下心来。
“傍晚时候天气凉快,许多人出来买,我一时贪心想着卖完了再回,没想到这么晚了。”江逸耐心解释。
“卖完了?都卖完了?”梅子惊喜地追问。
大山忙不迭地点头,“卖了差不多二两银子呢!”
夏荷倒吸一口气,就连云舒都有几分惊讶。惊讶过后又难免酸涩,想当初他们苏家兄弟什么时候为这黄白之物患得患失过?二两银子,不过是张宣城郡纸的价格。
小宝对钱没有概念,天真地问:“二两…很多?可…以吃饱饭?”
“肯定能,瞧,逸哥还买了肉!”大山晃晃手里的大肉块。
惹得小宝哇哇叫,看看江逸又看看肉块,想抱着逸哥又想抱着肉块,真是好为难。
江逸看出他的心思,“快去帮你三哥提,他推了一天车,可是累坏了。”
“嗯!”于是小宝巅巅地跑去抱肉了。
“也别高兴得太早,虽然卖了不少钱,却也什么都没剩下,全花了。”江逸指了指车上的米面等物,“就这样还差好些东西没买全。”
比如不可或缺的厕纸,再比如打算买给夏荷的剪刀。
尽管如此,这结果还是让人惊喜。
姐弟几个结伴往回走,云舒刻意落后几步和江逸并肩而行。
“你到底卖得有多贵?”
“二十文。”
云舒大致算了算,不对呀!
“一块。”江逸慢悠悠地补充道。
云舒不禁失笑,对江逸竖起大拇指。
沉默片刻,云舒轻声道:“你好像……不太一样了。”
江逸笑,“人都是会变的。”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是江逸穿越的第十一天,枣糕也连续卖了五天。
不管去早去晚,刘老头都给占上了位子。江逸或者给他一块糕,或者塞上几把新鲜的野菜,倒不是为了交易什么,只是为了维持这份情谊。
位置固定下来,就会有固定客源,有几个熟面孔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尤其是大丫环香枝一大早就来买上六块。
她对江逸态度好了很多,不管是不是枣糕的原因,反正之后她家少奶奶的胃口慢慢好了起来,几天下来气色好了很多,香枝把这份功劳记在了江逸头上。
如今的江逸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不像刚开始呵欠连连、疲乏无力。
这天一大早起来,他习惯性地走到厨房,看到冷锅冷灶才想起昨天红枣就用完了,今天不用赶早做枣糕了。
夏荷比他更早,此时正坐在灶台旁发呆,就连江逸进门她都没发现。
江逸凝神一看,夏荷手里拿着一团花花绿绿的东西,似乎是线团。
江逸轻咳一声,“早…”
夏荷这才回过神儿来,连忙起身,没想到起得猛了,腿一阵麻。
江逸赶紧扶了一把,皱眉,她在这儿到底待了多久?
夏荷慌乱地抽回手臂,不自觉地站远了些。
江逸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
“对不起。”江逸连忙道歉。
夏荷低头不语,默默地给江逸搬了个小凳子。
为了避免尴尬,江逸赶紧找了个话题,“你手里拿的是绣花用的线?”
“嗯。”夏荷手攥得更紧了。
江逸隐隐察觉到她情绪不对,“怎么了?”
夏荷咬着下唇沉默片刻,方才说道:“如今家里刚有些进项,卖糕这条路就又断了。先前我还能卖些绣品,现如今姨娘她……”
江逸笑笑,安慰道:“这些事哪是你该发愁的?家里好几个大男人,还能让大家饿着肚子?”
江逸轻松的语气让夏荷心情也好了很多,不由说道:“多亏了你,要不真就饿肚子了。江伯父收留我们兄妹本就冒着风险,如今我们又连累你至此。”
“哪里的话?凭我们两家的关系……”江逸故意说了一半,等夏荷接话。
夏荷果然接了江逸的话,悠悠地叹了口气,道:“想当初父亲和叔父那么多至交好友,府中小宴日日不断,等到出了事,雪中送炭的也不过江伯父一个。”
江逸头脑快速转动,想来他们屡次提到的“江伯父”就是这具身体的父亲。可是,来了这么多天他都没看到,甚至儿子生病差点死掉他都没出现。莫非……是过世了?
第10章 虎头鞋
江逸试探性地问道:“你家的事究竟如何?父亲并未与我多说。”
夏荷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江逸心里打鼓,开始盘算如果漏馅了该怎么圆回来,或者干脆挑明。
然而夏荷没有丝毫怀疑,笑道:“想当初我们来时你漠不关心,只知读书。没成想病了一场,好奇心却重了。我倒觉得这样的逸哥儿更好。”
江逸笑笑,暗自松了口气。
接下来夏荷简单说了一下苏家的变故。
原来,苏家本是蔚州望族,夏荷父亲兄弟四人一个比一个出息,年纪轻轻就随王伴驾,一时风光无限。
没想到祸从天降,今上主张削藩,先是将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代王朱桂又被拘于大同府,齐王朱榑被囚于京师,继而湘王朱柏不甘受辱自焚而死。
第3节
恋耽美
第3节
“咦?”谭木匠好奇,“你不是苏家少爷吗?怎么在农庄长大?”
“我外公是农庄的管事,只有我娘一个女儿,我娘生我的时候难产走了,我父亲就把我送到农庄陪他老人家,直到前年外公也走了我才回到本家。”
江逸了然,怪不得大山憨厚的性格及行事作风和云舒他们大不相同,原来是有这么一出。
这也算是探听人家的隐私了,谭木匠适时转移了话题,“小逸啊,你回来也有一个多月了吧?在村子里生活着可还习惯?”
“没什么不习惯的,只是前面一直病着,邻里们走动得少,对这边的风土人情也不了解。”
“咱们这边呀,就是穷。山多地少,光凭着土里刨食真得把人给饿死。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常听我爹说老家那里有座宝山,药材遍地、野物成群。”
谭木匠甩了把皮鞭,继续道:“我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哎,谁知道为啥就遭了灾!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这山呀,除了能捡点柴禾,实在靠不住。”
大山接过话头,“这不还能砍木头嘛!”
“你这小子倒是好打发。”谭木匠叹道,“前几年因着镇上的铸钱坊大伙也能挣几个钱,逢年过节的也还过得去。眼下朝廷不是让用什么‘宝钞’嘛,银坊也关了,工也做不成了,今年这日子怕是难过了。”
江逸看着眼前的茫茫青山,别有深意地说:“总有办法的。”
“可不是,老天爷不赏饭,咱们就得自己想办法。吁——”谭木匠一拉缰绳,“就这儿吧!”
江逸抬头一看,前面斜坡上歪歪斜斜地长着一小片槐树,和其他灌木混在一起,如果不是谭木匠指出来,他还真没发现。
谭木匠把驴子拉到野草茂盛的地方拴好,又从车帮的暗隔里抽出一把斧头。
江逸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说是来砍树,他和大山两人竟连把柴刀都没带。江逸赧然。
大山也连忙迎上去,“谭大叔,我来吧,我力气大。”
谭木匠扬了扬手中的斧头,“吃饭的家伙事儿我用着顺手。别看你浑身的力气,还不一定用得惯,这得使巧劲儿。你先看着我来两下,待会儿你再上手。”
大山爽快地应道:“行!”
“那咱们换着手来,谁也别累着。”江逸也道。
其余两人看了看江逸,不约而同地摇头,“你这小胳膊小腿儿的就算了,去一边捡山货吧,难得来一趟。”
大山也连忙说:“逸哥去挖野菜吧,就那么几棵小树,有我和谭大叔就够了。”
江逸看了看那几棵歪脖子树,也没再坚持,果断走到背阴处找木耳去了。
要说这山虽然荒凉,却也有不少吃的东西。
山石间生着一丛丛的韭菜,坡上土层厚实的地方长满了马齿苋,还间杂着高矮不一的银丁菜和扫帚苗,都是北方常见的野菜。江逸童年最鲜明的记忆,就是跟着外婆满山坡地挖这些“草”。
除了野菜,他还发现了一丛花椒树,这个时节花椒刚刚结种,再过上一个多月就能摘了。
这一带槐树多,背阴处朽木上长着一层层小巧的木耳,不像现代人工培植的那么肥大,却更加天然有营养。
密实的草丛里偶尔有一两个灰白的身影闪过,不是野兔就是野鸡。
江逸心里一阵喜悦,看来这山上并不像村民以为的那般贫瘠。
就在他四处寻宝的时候,大山那边也已经砍完木材装好了车。
小驴子拉着沉甸甸的车子,边走边叫,一个劲儿地表达不满。
大山讨好地给它拔了一大捆青草,刚好可以掺着饲料喂,谭木匠十分满意。
“这普通的架子床不难做,十几天的工夫就成。”
“那行,做出一个来先用着。叔,我家好几口人,用的着的时候您叫一声。”
谭木匠爽朗一笑,“真用得着我铁定叫你,眼下家里有个儿子,虽然脑子不好使却也能搭把手。”
江逸也就是那么客气地一问,毕竟是人家家传的手艺,他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手。不过,居然说自己儿子脑子不好使,这古人还真是谦虚得过头。
当天的晚饭自然就是今天的收获。
韭菜足够做顿饺子,不过没白面,只得捡了俩鸡蛋炒了。木耳和马齿苋晒到了窗台上,银丁菜和扫帚苗用开水烫了,再用油盐拌了也是一盘菜。只是没香油和醋,少了些滋味。
江逸手上忙活着,脑子里盘算着缺少的东西。和谭木匠家满满当当的院子一比,他家还真是一穷二白。
油盐酱醋要买,柴刀也得买一把,还有割草的镰刀,总不能老用大山的匕首,人家那可是精钢打造用来防身的。
火折子不禁用,听大山说普通人家都用打火石;针头线脑也要买,梅子好像还提过一句,夏荷以前做绣活儿的剪刀还是向别人借的。
对了,还得赶紧买几把椅子,一家人吃饭,三四个站着也不像话。
想想这都得花钱。
必须琢磨着挣点钱了。
第7章 蒸枣糕
第二天,闲来无事,江逸带着小宝在后院的大厨房“探险”。
还真让他挖出来不少好东西——一大缸白面粉,一筐晒干的红枣。最让他惊喜的就是一个封口的小陶罐,原本以为是酒,揭开口发现是一罐蜂蜜。
江逸不禁问夏荷:“大厨房有这么多东西,你们都没翻过吗?”
夏荷摇摇头,“大哥送我们过来时就嘱咐过,只能用他买好的东西,其他的不能乱动,就怕弄坏了要紧的物什。”
江逸笑言:“眼看着都吃不上饭了,哪还有那么多讲究?”
夏荷窘迫,“原本也不至于如此,大哥走时留下了米面吃食并十两散碎银子,说是这月初再送过来些,谁知云舒去约定好的地方等,却没见着大哥……许是营中有事也说不准。”
江逸脑子里有什么东西闪过,恍惚觉得这桥段有点熟悉,他想了一下没想起什么来也就放弃了。
“现在都是一家人,不必分得那么清。”江逸诚恳地说道。算起来他才是那个真正的“外人”。
夏荷轻轻地“嗯”了一声,心里暗自惊讶。她怎么也没想到江逸生了场病竟变了性情,记得她们刚来那会儿,这人就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兄妹几个。莫非,那时他生病,他们姐弟的悉心照顾让他心生感动?
不管因为什么缘故,江逸能真心接纳他们就是好事。夏荷不再深想,适时转移了话题,“逸哥打算做什么?”
江逸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事物上,红枣、面粉、蜂蜜、鸡蛋,还有他前一天备下原本打算蒸发面窝窝的“起子”……江逸心里有了主意。
他摸了摸小宝的圆脑袋,笑道:“咱们这下有好吃的了。”
“太、太好了!有、有好吃的了!逸、逸哥,快做好吃的!”小宝欢呼。
苏家兄妹听见小宝一口气说出这么长的句子,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从没见过小宝这么开心的样子,哪怕是家里出事前也一样。
出事前的苏家人口众多,嫡庶有别,就拿云舒来说,作为二房的嫡长子,他甚至都没主动和小宝说过话。又比如大山,他住在农庄里,吃穿用度和下人没什么两样,很多时候还要跟着一起干活。
到如今,曾经风光无两的家族一朝落难,一家人才有了一家人的样子,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小宝可没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他最关心的还是吃的,“逸、逸哥,要做、做什么?”
“小宝,说话慢一点儿,不要着急,也不许重复,如果按逸哥说的做就奖励好吃的点心。”小孩子的口吃并不难纠正,只要家长和孩子都有个良好的心态,让孩子慢慢改,并且不羞于张口,时间长了自然就能正常起来。
牵扯到食物,小宝异常上心,重重点头,“会……慢。”
“很好。”江逸把一勺子蜂蜜塞到他嘴里。
甜得小家伙紧紧闭着嘴巴,还用两只小手捂着,生怕漏出一滴。
江逸注意到梅子羡慕的眼神,也给她舀了一勺。
谁知,小丫头身子一扭,恶声恶气地道:“小孩子吃的东西,谁稀罕!”
说完就挨了夏荷一顿训。
江逸笑笑,没往心里去。他洗好手,看着案上零零散散的东西,感慨万千。
说起来能学会做枣糕也要归功于外婆。外婆配了假牙之后就特别喜欢吃枣糕,外面卖的含糖量太高,不适合老年人吃,江逸就干脆从网上下载了视频自己学着做。一来二去手艺渐渐好了起来。
不过,之前都是用烤箱做,温度和时间都可以自动调节,现在面对如此原生态的厨具,他心里还真是没底。
江逸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打气,然后对众人道:“今天咱们要一起动手来做样点心——枣糕。以前吃过吗?”
纷纷摇头。
“谁都不许偷懒,干多多吃,干少少吃。”江逸挽起袖子,开玩笑地说。
小宝一听,急了,“逸、逸哥,我多、多干!”
江逸挑眉,小宝赶紧捂住嘴巴,然后又慢慢地重复了一遍。
大家都被小宝的样子逗笑了。
江逸准备好东西,一边讲解步骤一边分配任务。
梅子干活利索,负责添水、烧火,洗涮蒸屉;云舒细心,江逸给他找了个小剪刀在一旁挖枣核;大山力气大,搅拌面粉、鸡蛋、蜂蜜,那速度和质量堪比专业搅拌机。
江逸看着面团上打出的均匀小气泡,赞赏地点点头,“不错啊,练过?”
大山咧嘴笑,“大伯生前请的南边的师父,我六岁拜师,到现在也有十年了。”
江逸惊,“还真练过?”
夏荷一听,忍不住笑了,就知道这俩人说的不是一回事,“大山是说他练过些拳脚工夫。”
大山跟着点头,“对呀,我跟着庄子上的师傅练了五年……逸哥以为是什么?”
江逸默,原来是想岔了。
几个人说着话,手上工夫也没停,不到一个小时,一切都准备就绪,就差上屉蒸了。
这个环节江逸得亲自来。
他先是在蒸屉上铺了层用冷水洗过的麻布,然后把掺上红枣碎的面糊均匀地倒在上面,再把蒸屉架到大锅上,烧大火,水开之后撤柴禾,变小火。
大概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过后,锅里飘散出红枣的香气。
“逸哥,能吃了吗?”别说小宝,就连云舒都期待万分。几个人忙活了半天,早就饥肠辘辘,闻到香气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应该差不多了。”江逸也不太确定,不过从这味道判断火候该是到了。
江逸试着把锅盖揭开一条缝,香甜的热气扑面而来,拿手将热气扇开,蓬松胀大的枣糕便展现在眼前。
“成了!”
众人皆是欣喜异常。
出锅、散蒸气、切块,江逸走到哪里几个人就跟到哪里,当一块块外表枣红内里焦黄的糕点放到盖帘上时,夏荷甚至红了眼眶。
此时已过了晌午,日头不太足,江逸张罗着把桌子摆在枣树下,又收拾了几样小菜,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吃了顿踏实饭。
可不就是“踏实”饭么?
云舒虽然没喝酒,却也一脸陶醉地感慨,之前一味坐享其成,没想到自己动手的滋味却是这般踏实,这般……令人满足。
小宝一手抓着一块枣糕,边吃边玩,跑跑跳跳开心极了。
江逸逮了个空儿凑到云舒跟前,低声问道:“这东西县上可有?”
云舒摇头,“从未听过。”
“你说,拿到镇上卖可好?”在看到红枣的时候他就产生了这种想法,不仅为了渡过眼下的难关,也为了给将来打基础。
云舒闻言,先是一惊,又是一喜,继而眼神变得复杂,“商贾之事……”没等江逸说什么,他自己很快想通了,“也罢,不如试试。”
江逸会心一笑。他早就看出这位心思通透,可不是一般二般的酸腐之流。
第二天,天还没亮,夏荷就带着一家人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等到江逸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切早已准备就绪,只等枣糕上屉。
江逸不好意思地笑笑,连开两个灶,加快手上的动作,两屉枣糕出锅,也不过凌晨四点左右。
大山握着死沉死沉的菜刀,眨眼工夫就把圆饼状的整块儿糕切成了一块块巴掌大小的长方体。除了边角的地方,块块齐整,个个相同。
江逸竖起大拇指,“厉害!”
大山不好意思地嘿嘿笑。
江逸把卖相不好的边角料挑出来,往干粮包里塞了几块,其余全部交给小尾巴一样的小宝,“今天你是小管家,负责给大家分糕吃。”
小宝眼睛亮晶晶的,大声回答:“好!”
小宝的精神头感染了一屋子人,每个人都觉得浑身是劲儿。
剩下的摆了整整一案板,江逸数了数,大概一百多块。
“逸哥,用什么装?”云舒的话把大家都问愣了。
江逸懊恼,竟然把这个问题忽略了,难道他们要用手抓着拿到镇上卖吗?
“赶紧着,大山,去谭叔家借两个箩筐,再借个扁担。”江逸当机立断,这时候也顾不得是不是太早会不会打扰人家了。
“好嘞!”大山应了一声就要往外冲。
“等等!”云舒叫住他,捡了四块好些的用纸包上,“把这个带过去让人家尝尝。”
“嗯。”大山一阵风似的跑出去。
很快,大山就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头汗水的谭木匠。
江逸有些抱歉,“真不好意思,叔,这么早打扰你。”
谭木匠忙道:“可别这么客气,我也早起来了,刨了半晌木头。”
夏荷也顾不得避嫌,拿了块干净的布巾递过去,“谭大叔,你擦擦汗。”
“诶,好丫头!”谭木匠连忙接过,看着夏荷的目光异常慈爱,“我听大山说你们是打算去镇上卖吃食?”
江逸点点头,“先试试,不知道行不行呢!”
“年轻人就得敢想敢做。”谭木匠思想倒是开放,“驴子我怕你们降不住,平板车我给你们推过来了。到时候你们换着手推,总比挑扁担省劲儿。”
江逸十分感激,“谢谢叔,正好我们回来时也打算买点米面,有车就方便多了。”
谭木匠笑着拍拍江逸肩膀,“说什么谢字,咱们山里可不兴这套。我回去了,你们也快点收拾收拾出发吧!”
“嗯!”
姐弟几个把谭木匠送到门口,又赶紧回到厨房,七手八脚地把一百来块枣糕小心地码到箩筐里抬到平板车上,箩筐底下垫着雪白的麻布,怀抱大的箩筐整整装满了三个。
夏荷忧心忡忡地低声问:“这么多,能卖出去吗?”
江逸笑着安慰:“有卖的就有买的。”
这明显调笑的话并没有让夏荷放松多少。
倒是梅子颇为豁达,“长姐别担心,大不了咱们留着自己吃!”
江逸挑眉,这丫头倒是有魄力,是个好苗子。
大山也跟着说:“长姐别担心,逸哥说行一定行!你们就在家等我们的好消息吧!”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嗓音,在熹微的晨光中异常响亮。
微凉的晨风吹拂在脸上,带来苏家姐弟从未体会过的劳动的喜悦和生活的希望。
第8章 去镇上
江逸事先打听清楚,银坊镇因为铸造铜钱的关系常年有军队驻守,治安较好,且市坊分开,布局合理。
江逸把这次的目标锁定在城北住宅区,那里离铸造局远,不怕有人闹事被殃及;且富人聚集,也有零散的摊贩,摊子摆在那里不会显得太扎眼,也不用担心无人问津。
枣儿沟几乎是离银坊镇最远的村子,正常步行都困难,更何况还推着平板车。
路程刚过半,大山后背就被汗水浸湿了。
江逸几次想换手,都让大山以他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
不过江逸也没闲着,一路走一路采摘,沿途认识的野菜几乎被他摘了个干净。
大山看他累得不行,终于忍不住劝道:“逸哥你歇歇吧,这里的草不用拔,没多少人走。”
江逸哭笑不得,“你见过这么拔草的?”
“难不成是在摘菜?”大山原本是小声嘟囔,说到这里突然提高声音,“逸哥,这些不会是菜吧?”就像那些马齿苋一样!
江逸点点头,又疑惑道:“怎么没人摘?”不可能大家都不知道。
大山抹了把汗,解释:“这是猎户们常走的小路,村民们大多走官道,好走。”
怪不这么多野菜没人摘,看来这段时间不愁吃菜了。江逸心情不错。
小路虽近,却需翻山越岭,崎岖难行。到达镇子上时大山全身都湿透了,脸上的笑却十分灿烂,“逸哥,到了!”
江逸也有些小激动,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古代城镇!上次看病时来去匆匆,他都没好好欣赏。
夯实的土路干净整洁,高大的青砖墙隔出一条横纵相交的街道。墙根儿底下支着干净的茶点铺,香浓的豆腐脑冒着热气,就连衣着质朴的贩夫走卒也有余钱停下来喝上一碗。
“两位小哥,来碗豆花?”摊主是位五十多岁的老汉,招呼人的时候热情周到。
江逸用眼一扫,发现老汉只卖豆腐脑,不卖面食,并不冲突,这才凑上去说道:“老人家,借借您的光可好?”
老汉闻言一愣,视线瞄向平板车。
江逸大方地掀开保暖的铺盖,解释道:“老人家别担心,我们卖的是点心,和您搭伙正合适。”
老汉明显地松了口气,语气变得更加热情,“那敢情好。”
在江逸和老人搭话的时候,大山已经不声不响地支好车子,搬下车上的八仙桌,用桌布铺好,放上精致的瓷盘,瓷盘里摆放着几块切开的枣糕。
这些都是江逸事先交待好的,瓷盘也是他特意从大厨房挑出来的,无一不精致美观。
起初家里几个还怕带这么一堆琐碎物件会增加负担,但江逸坚信,要想把东西卖上档次,包装是必要的。
一系列动作下来老汉简直看直了眼,就连过路人都纷纷驻足围观。
“小哥,你这卖得啥?”有路人耐不住好奇,凑到近旁询问。
“枣糕,枣泥和着蜂蜜做的,您来两块?”
“不便宜吧?”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江逸笑而不语。人家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并不是江逸故意不说价,而是料定了这人不会买,如果把价钱一说,让他在别处一宣传,平白吓跑不少客源。
江逸从箩筐里拿了块枣糕递给老汉,“您老尝尝。”
老汉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拿来卖的东西……”
江逸坚持塞到他手里,老汉伸出干枯的手掌小心托着,一个劲儿说:“唉哟,活这么大岁数还没吃过这么精致的点心,真好!真好!”
老汉说着,掰下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脸立刻笑成了一朵花,连连称赞:“嗯……香!甜!好吃,真好吃!怪不得叫‘枣糕’,满口的枣香味儿……这时候枣子不便宜吧?”
江逸答:“自家存放的东西。”
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挎着竹篮经过,被老汉的称赞声吸引,“小哥这是卖的啥?”
姑娘说话带着股傲气,江逸会心一笑——就怕你不傲!
“红枣糕,加了足量的枣泥和蜂蜜,香甜可口。”江逸笑着解释。
或许是他英俊的脸庞,也或许是他迷人的微笑,让姑娘悄悄红了脸。
“怎么卖的?”语气温和多了。
“二十文。”
“一斤?”
“一块。”
姑娘瞬间瞪大眼,老汉一口枣糕没咽下去,险些噎个半死;就连大山也在一旁焦急地扯江逸的衣服。
江逸之所以定这个价钱也是经过了一番考量。
虽然明朝的物价他不了解,但他记得有一次上选修课时教授提到明朝皇帝鼓励种枣,一斤品质好的红枣甚至抵得过三五斤猪肉的价钱。况且他也问过云舒,在京城的点心铺里,好的糕点上百文一块的也不是没有。
姑娘都给气笑了,“原以为小哥是个实诚人,没成想竟如此漫天要价。”
江逸也笑,不同于姑娘的冷笑,他笑得很真诚,让人根本无法生出恶感,“姑娘一看就是吃惯好东西的,这里面光是红枣就不便宜,更何况蜂蜜,那可是我兄弟从山上得来的,有钱都买不到。”
“哪个山?”姑娘半信半疑。
“北边的蛇岭山。”江逸目光坦然。
这时候,老汉终于从吃到天价点心的震惊里缓过劲儿来,连忙帮腔,“蛇岭那地方老汉去过,满山的酸枣树,土蜂不少,蜂蜜却难得,听说山上有熊瞎子。”
这老汉姑娘认得,每天在这里摆摊卖豆花,想来不是和江逸串通一气骗钱的。
江逸注意到姑娘小心护着腕上的竹篮,听到里面“咕咕”的叫声,想到一种可能,“这红枣糕最适合女子食用,补气血,安胎,还开胃。”
姑娘的脸一下子红了,啐道:“看着你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说出话来也不害臊。”话是这样说,但姑娘却更加心动。
这姑娘叫香枝,是镇守家少奶奶身边的大丫环,也是少奶奶的陪嫁,如今她家少奶奶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却怎么也吃不下东西,眼瞅着瘦了一圈。镇守家的少爷不仅不体量妻子怀胎辛苦,反而怪她作贱胎儿,渐渐地也失了宠爱之心。
如果这个枣糕真能补气血开脾胃,那真是救了命了。
“姑娘不妨先尝尝。”江逸用干净的竹签切下一小块,盛到精致的瓷盘里。
香枝也不扭捏,用签子插着吃了。香甜的口感打消了她最后一丝顾虑,“行吧,给我包四块。”
“‘四’块?”
香枝咬牙,“六块!”说着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一块碎银子扔到桌上,“不用找了。”
送到手的钱谁会拒绝?但江逸还是从箩筐里多捡了两块更大更热乎的给她一并包上。
香枝看了眼打包用的芭蕉叶,脸色终于好了些,“倒是讲究。”
“姑娘慢走。”
“哼!”香枝扭身,施施然走了几步,又回头道,“等我家少奶奶尝过,若是不好再找你算账!”
江逸只是笑笑。
直到香枝走远,大山才表现出兴奋的神色,“卖出去了?二十文一块?一下子就赚了一钱多银子!”
老汉也竖起大拇指,“小哥厉害。”说完又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摸摸怀里包好的半块枣糕,“这么贵的东西,老汉我……”
大山爽快地打断老汉的话:“老人家你就拿着吧,我逸哥人可好了!”
老汉连连点头,“老汉我姓刘,天天在这儿卖豆花,小哥如果明天再来的话我给你占上地儿,别的不敢说,你们兄弟俩的豆花老汉包了。”
江逸也不推辞,“那就多谢老人家了。”
“谢啥,一碗豆花才一文,小哥这一块点心就值一斤猪肉了。”
大山眼睛一亮,“真的?”看看老汉又看看江逸,“逸哥……”
“回去的时候买两斤。”
其实大山想到的是小宝和梅子,可是有什么差别呢,逸哥肯定能让一家人都吃到!
老汉看着兄弟俩的互动,眼中慈爱又伤感,背过身盛了两碗豆腐脑,“来来来,别光顾着说话,喝碗热乎的豆花。”
江逸眼尖地发现老人眼圈红了,不知道是被热气熏得,还是因为其他。
接下来一天的时间,断断续续有丫环小厮从高门大院里出来,或是因为新奇,或是被香甜的味道吸引,多多少少都买了两块。
一天下来,竟然赚了将近一贯铜钱,再加上最开始那块碎银子,合起来有小二两了。
“哎呀呀!哎呀呀!”刘老汉一边收摊一边感叹,“就连县太爷身边的皂隶一年也不过二十两银钱,小哥一天就这个数……哎呀呀,真是了不得了!”
江逸却暗地里唉叹一声,这离他的目标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第9章 说缘由
夜深露重,山林里冷气侵人。
江逸抱着手臂哆哆嗦嗦,抖落一地鸡皮疙瘩。
大山“嘻嘻”偷笑。
江逸不解,“你笑什么?”
“还真叫长姐说准了。”
“说什么?”
“长姐说你肯定不知道加衣服,特意嘱咐我多拿了一件。”大山说着,把平板车小心地停放在路边,用腿抵着,然后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一件簇新的长衫。
“夏荷有心了。”江逸披上厚实的衣服,心里升起阵阵暖意。
手足之情,大抵就是如此吧!如大山处处照顾,如夏荷细心体贴,如小宝全心依赖。
有那么一瞬间,江逸甚至贪恋起这份温暖。但,也只是一瞬间而已。
衣服上身效果很不错,月白颜色衬得江逸唇红齿白,长长的衣摆服帖地垂着,并不会影响行动。
江逸轻抚着柔滑的布料,若有所思。
“这料子很好,家里这种衣服多不多?”
“多,当初家里被封时银两等物一概不让往外带,衣服却不拘,兄弟姊妹并阿爹姨娘们的统共有好几箱,现在除了二哥上学时会带上一两件,其他的都没人再穿了。”
江逸脑海里隐隐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实现的话,就又是一条赚钱的路子。
兄弟两个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就进了村子。
刚拐上村口的土路,远远就看到一个昏黄的灯笼,微弱的火苗在夜风中颤颤巍巍,仿佛直接跃进了心窝里。
“三……哥,还……有逸哥!回……来了!”
小宝咕咚咕咚跑过来,一把扑进江逸怀里,后面跟着夏荷、梅子,还有云舒,皆是步履匆匆。
“怎么如此晚?”夏荷上下打量两个人,见没有什么不妥,这才放下心来。
“傍晚时候天气凉快,许多人出来买,我一时贪心想着卖完了再回,没想到这么晚了。”江逸耐心解释。
“卖完了?都卖完了?”梅子惊喜地追问。
大山忙不迭地点头,“卖了差不多二两银子呢!”
夏荷倒吸一口气,就连云舒都有几分惊讶。惊讶过后又难免酸涩,想当初他们苏家兄弟什么时候为这黄白之物患得患失过?二两银子,不过是张宣城郡纸的价格。
小宝对钱没有概念,天真地问:“二两…很多?可…以吃饱饭?”
“肯定能,瞧,逸哥还买了肉!”大山晃晃手里的大肉块。
惹得小宝哇哇叫,看看江逸又看看肉块,想抱着逸哥又想抱着肉块,真是好为难。
江逸看出他的心思,“快去帮你三哥提,他推了一天车,可是累坏了。”
“嗯!”于是小宝巅巅地跑去抱肉了。
“也别高兴得太早,虽然卖了不少钱,却也什么都没剩下,全花了。”江逸指了指车上的米面等物,“就这样还差好些东西没买全。”
比如不可或缺的厕纸,再比如打算买给夏荷的剪刀。
尽管如此,这结果还是让人惊喜。
姐弟几个结伴往回走,云舒刻意落后几步和江逸并肩而行。
“你到底卖得有多贵?”
“二十文。”
云舒大致算了算,不对呀!
“一块。”江逸慢悠悠地补充道。
云舒不禁失笑,对江逸竖起大拇指。
沉默片刻,云舒轻声道:“你好像……不太一样了。”
江逸笑,“人都是会变的。”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是江逸穿越的第十一天,枣糕也连续卖了五天。
不管去早去晚,刘老头都给占上了位子。江逸或者给他一块糕,或者塞上几把新鲜的野菜,倒不是为了交易什么,只是为了维持这份情谊。
位置固定下来,就会有固定客源,有几个熟面孔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尤其是大丫环香枝一大早就来买上六块。
她对江逸态度好了很多,不管是不是枣糕的原因,反正之后她家少奶奶的胃口慢慢好了起来,几天下来气色好了很多,香枝把这份功劳记在了江逸头上。
如今的江逸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不像刚开始呵欠连连、疲乏无力。
这天一大早起来,他习惯性地走到厨房,看到冷锅冷灶才想起昨天红枣就用完了,今天不用赶早做枣糕了。
夏荷比他更早,此时正坐在灶台旁发呆,就连江逸进门她都没发现。
江逸凝神一看,夏荷手里拿着一团花花绿绿的东西,似乎是线团。
江逸轻咳一声,“早…”
夏荷这才回过神儿来,连忙起身,没想到起得猛了,腿一阵麻。
江逸赶紧扶了一把,皱眉,她在这儿到底待了多久?
夏荷慌乱地抽回手臂,不自觉地站远了些。
江逸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
“对不起。”江逸连忙道歉。
夏荷低头不语,默默地给江逸搬了个小凳子。
为了避免尴尬,江逸赶紧找了个话题,“你手里拿的是绣花用的线?”
“嗯。”夏荷手攥得更紧了。
江逸隐隐察觉到她情绪不对,“怎么了?”
夏荷咬着下唇沉默片刻,方才说道:“如今家里刚有些进项,卖糕这条路就又断了。先前我还能卖些绣品,现如今姨娘她……”
江逸笑笑,安慰道:“这些事哪是你该发愁的?家里好几个大男人,还能让大家饿着肚子?”
江逸轻松的语气让夏荷心情也好了很多,不由说道:“多亏了你,要不真就饿肚子了。江伯父收留我们兄妹本就冒着风险,如今我们又连累你至此。”
“哪里的话?凭我们两家的关系……”江逸故意说了一半,等夏荷接话。
夏荷果然接了江逸的话,悠悠地叹了口气,道:“想当初父亲和叔父那么多至交好友,府中小宴日日不断,等到出了事,雪中送炭的也不过江伯父一个。”
江逸头脑快速转动,想来他们屡次提到的“江伯父”就是这具身体的父亲。可是,来了这么多天他都没看到,甚至儿子生病差点死掉他都没出现。莫非……是过世了?
第10章 虎头鞋
江逸试探性地问道:“你家的事究竟如何?父亲并未与我多说。”
夏荷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江逸心里打鼓,开始盘算如果漏馅了该怎么圆回来,或者干脆挑明。
然而夏荷没有丝毫怀疑,笑道:“想当初我们来时你漠不关心,只知读书。没成想病了一场,好奇心却重了。我倒觉得这样的逸哥儿更好。”
江逸笑笑,暗自松了口气。
接下来夏荷简单说了一下苏家的变故。
原来,苏家本是蔚州望族,夏荷父亲兄弟四人一个比一个出息,年纪轻轻就随王伴驾,一时风光无限。
没想到祸从天降,今上主张削藩,先是将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代王朱桂又被拘于大同府,齐王朱榑被囚于京师,继而湘王朱柏不甘受辱自焚而死。
第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