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作者:终南道
第七十七章谋定
自从知道蓟县城内的两把火是出自李严的计谋之后,公孙纪心里便恨死了李严,逮着一个机会,他便立即进行发难。
公孙纪当众提出的这个质疑并不粗浅,相反很是刁钻,立刻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蓟县乃幽州之根本,岂能无兵防守?”
“此计断断不可行,还是另谋他策才好!”
李严看着坐在对面,一副正义凛然的公孙纪,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他大概明白此人为何这么不给面子,但是却没打算丝毫退让。敢在背地里算计大公子的人,迟早总是要被清除的,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看到众人诘难李严,刘和并不急着蘀他解围。虽然不知李严会怎么回答,但刘和笃信公孙纪不是对手,所以坐在那里缄口不语,想着此时自己若与李严对调一下,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有了李严和赵云的帮助,刘和轻松不少,但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锻炼和提高,也在暗暗地逼着自己去思考和动脑,希望能在谋略方面有所进步。
事非经过不知难,刘和可不想做那种只会仗势欺人的“脑残二世祖”,因为他很清楚属于自己的“势”,过于单薄和弱小,偶尔装一回大尾巴狼可以,但若是没有自知之明,总把借来的“势”真当成自己的,那就是离死不远了。
等到众人责难和非议的声音渐渐平息之后,李严再度开口说道:“方才公孙从事提出的问题,确实不可忽视。但是,严已经仔细推算过,觉得只要谋划得当,从蓟县分出一部分兵马负责押运粮草是可以做到的,而留守蓟县的士兵只要保持四千之数,便不会有什么危险。”
刘和担心公孙纪再度出言搅局,立即开口说道:“正方快说说看,如何谋划才能既保证蓟县安全,又可以将粮草送往前线。”
刘和摆明了维护李严的态度,别人也就不好在此时插话和打断了。
李严不急不缓地说道:“回公子的话,我们可以先派一队士兵护送第一批从蓟县运出的粮草直接前往马城,而这部兵马大约需要一千人左右。于此同时,再派出两队人马约两千人前往蓟县的南部和西部数县收拢并押运粮食,等到第一批运粮队伍走到涿鹿时,第二批队伍收集的粮食便可以汇聚到广阳一带。等到第二批押运粮食的队伍抵达灅水,我们再从蓟县派出最后一支队伍前往北面数县运输粮食继续汇往灅水。”
“因为前后派出去的几批队伍都在蓟县方圆不到百里的范围内行动,不仅可以快速赶回蓟县增援,而且这些部队散在外面,本身就是最好的预警和缓冲!在严看来,蓟县城内只要有四千左右的士兵严防死守,不等敌军攻至城下,散出去的队伍就会赶到来袭之敌的背后,正好发起攻击!”
李严这个两步走的运粮计策,听起来并不十分复杂,无非是利用蓟县现有兵力,分成几批行动,争取到一个时间差,这样既能保证蓟县的安全,又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赵该、鲜于辅和鲜于银等人完全听明白了李严的计划,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赵该说:“李从事果然谋算出众,此计大为可行!”
鲜于辅说:“蓟县城中三千骑兵虽然人数较少,但分散开来到各地催粮押运却是可以胜任,绝对不会误事!”
鲜于银说:“如果现在便开始加固城墙,准备守城所需军械物资,就算蓟县只有四千步兵留守,坚持半月到一月亦非难事。”
一直没有开口的赵云也说道:“此计并不冒险,若是安排得力人手各自统领一支催粮押运的队伍,把握就会更大几分。”
刘和没有马上表态,而是一脸“谦虚”地看着公孙纪,说道:“公孙从事,现在你觉得李从事的计谋是否可行?”
公孙纪见厅中有话语权的其他几人都对李严的建议表示了支持,而刘和又是李严的主子,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地进行反对,只好悻悻地说道:“既然诸位都觉得如此可行,某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是日后若是出了问题,太傅大人怪罪下来,不要推?责任!”
刘和说道:“好,大家既然已经达成共识,便请李从事立即起草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下面,我们再来商议一下由谁担当各路出城催粮押运的负责之人。”
鲜于银抢先说道:“第一批向马城运送粮草的任务紧迫,意义重大,必须要派出得力之人负责,吾觉得公孙从事心思缜密、勇于任事,可为最佳人选!”
公孙纪一听这话,头皮顿时发麻,急忙摆手说道:“纪才疏学浅,当不得赵别驾如此称赞。首批送粮任务艰巨,还是委派年富力强、骁勇善战的武将前去好些!”
虽然不明白鲜于银为啥跳出来推荐自己,但公孙纪隐约觉得前往马城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极力为自己开脱,想要推掉这个苦差事。
“公孙从事为何如此自谦?君为幽州功曹从事,主管一州选署功劳,如今太傅大人在前线拒敌,将士们迟早将与鲜卑贼寇一战,到时候奖功罚过皆须大人核定,若是你不在前线,岂不是令数万守土将士寒心?”赵该笑眯眯地看着公孙纪,说出的话语却是字字诛心,令人难以招架。
正如赵该所言,公孙纪身为州中功曹,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州中官吏的功过成绩,选拔和擢升表现突出的有功之才。如今大军驻守前线,面临着与鲜卑人的交战,若是战场上无人负责记录功勋,岂不是会让大军觉得干与不干一个样?
刘和也不想公孙纪继续呆在蓟县碍手碍脚,见大家似乎都有意将他支开,于是说道:“公孙从事莫要推辞,于情于理这副重担都需你来挑,我会另派得力的将领从旁协助你,保证首批运抵马城的粮草不会出现问题。”
公孙纪左看看,右看看,发现大家脸上流露出来的都是一副“你不去谁去?”的表情,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既然大公子和诸位同僚如此信任在下,吾便负责押送第一批军资粮草前往马城。”
到了此时,公孙纪再想推辞和反对,已无可能,除非他当众撂挑子不干,辞去幽州从事这一职位。
真要是那样,估计议事厅中有不少人会乐意见到。
定下了第一个负责押送粮草的人选,接下来刘和与众人经过一番商议,又分别给鲜于辅、鲜于银、赵云分配了任务,其中鲜于辅主要负责蓟城北部数县的催粮押运任务,鲜于银负责蓟城西部数县的催粮押运任务,赵云则负责蓟城南部数县的催粮押运任务。
蓟城北面主要有昌平和军都二县,再往北便是地势险要的居庸关,出了居庸关就进入乌桓人栖息生活的居庸县,催粮押运的队伍越往北面就越容易受到袭击,所以任务最重,由骑兵都尉鲜于辅亲自负责,更为妥当。
蓟城西面主要的产粮县是广阳、良乡和涿县,这些地方一直处于刘虞的管辖之下,不曾受到公孙瓒势力的染指,让鲜于银负责前去催粮押运,虽然粮草的数量最多,但任务难度并不算大。
蓟城南部有安次和方城等县,所处的位置比较敏感,已经靠近了公孙瓒控制的范围,由曾经在公孙瓒帐前效力的赵云前去负责催粮押运,更便于处理一些突发和意外的事情。
以赵云的本领,刘和其实更想将他派往马城,直接在老爹的帐前担任先锋,但考虑到赵云初来咋到,资历尚浅,缺少威望,所以只得大材小用,先让他从运粮这种普通任务开始做起。
李严现在等于是州牧府的“办公室主任”,刘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自然不会跟赵云一样派出去执行任务。李严虽然是文士出身,但对于行军打仗并非一无所知,相反的,他在很多方面足以给刘和当老师了。等其余几人分头离开之后,有李严负责蓟县城内的防守,也是可以胜任的。
除了确定运输粮草的行动计划和人选,州中还有一些其他事务也需要进行安排和部署,如紧急从各地征调一批马车和牛车作为运输工具,从各县征发一批民夫修筑和加固城池,从冀州和辽东两地购买粮食等等……
但这些事情已不是关键和重点,刘和无意跟赵该抢权,所以对于后面这些的具体事务并不插嘴,只是坐在那里仔细倾听,不时还点点头表示赞同,这让赵该和负责具体事务的一些官吏觉得还算满意。
刘和的身份虽然尊贵,但他若是事事都要指手画脚一番,不仅会让州中官吏觉得束手束脚,而且也容易导致人浮于事和权责不明,倒不如放权给赵该等人,让大家各司其职。
对于称职的上位者而言,其实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给手下人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具体、要可行,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在前方引领大家,就不会犯路线和方向上的错误。
第二件事情则是把手下的人用好。人是做任何事的根本和关键,有的人适合谋划却不善于亲力亲为,有的人适合冲锋在前却不善于总结归纳,有的人善于守成,有的人善于进取,有的人喜欢冒险和刺激,有的人喜欢稳定和有序……这些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手下,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差别,只是看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否属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一个时辰过后,需要商议定夺的事情都已得出了结果,于是刘和参加的第一次议事结束,效果似乎很不错。
第七十七章谋定
第七十七章谋定
自从知道蓟县城内的两把火是出自李严的计谋之后,公孙纪心里便恨死了李严,逮着一个机会,他便立即进行发难。
公孙纪当众提出的这个质疑并不粗浅,相反很是刁钻,立刻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蓟县乃幽州之根本,岂能无兵防守?”
“此计断断不可行,还是另谋他策才好!”
李严看着坐在对面,一副正义凛然的公孙纪,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他大概明白此人为何这么不给面子,但是却没打算丝毫退让。敢在背地里算计大公子的人,迟早总是要被清除的,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看到众人诘难李严,刘和并不急着蘀他解围。虽然不知李严会怎么回答,但刘和笃信公孙纪不是对手,所以坐在那里缄口不语,想着此时自己若与李严对调一下,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有了李严和赵云的帮助,刘和轻松不少,但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锻炼和提高,也在暗暗地逼着自己去思考和动脑,希望能在谋略方面有所进步。
事非经过不知难,刘和可不想做那种只会仗势欺人的“脑残二世祖”,因为他很清楚属于自己的“势”,过于单薄和弱小,偶尔装一回大尾巴狼可以,但若是没有自知之明,总把借来的“势”真当成自己的,那就是离死不远了。
等到众人责难和非议的声音渐渐平息之后,李严再度开口说道:“方才公孙从事提出的问题,确实不可忽视。但是,严已经仔细推算过,觉得只要谋划得当,从蓟县分出一部分兵马负责押运粮草是可以做到的,而留守蓟县的士兵只要保持四千之数,便不会有什么危险。”
刘和担心公孙纪再度出言搅局,立即开口说道:“正方快说说看,如何谋划才能既保证蓟县安全,又可以将粮草送往前线。”
刘和摆明了维护李严的态度,别人也就不好在此时插话和打断了。
李严不急不缓地说道:“回公子的话,我们可以先派一队士兵护送第一批从蓟县运出的粮草直接前往马城,而这部兵马大约需要一千人左右。于此同时,再派出两队人马约两千人前往蓟县的南部和西部数县收拢并押运粮食,等到第一批运粮队伍走到涿鹿时,第二批队伍收集的粮食便可以汇聚到广阳一带。等到第二批押运粮食的队伍抵达灅水,我们再从蓟县派出最后一支队伍前往北面数县运输粮食继续汇往灅水。”
“因为前后派出去的几批队伍都在蓟县方圆不到百里的范围内行动,不仅可以快速赶回蓟县增援,而且这些部队散在外面,本身就是最好的预警和缓冲!在严看来,蓟县城内只要有四千左右的士兵严防死守,不等敌军攻至城下,散出去的队伍就会赶到来袭之敌的背后,正好发起攻击!”
李严这个两步走的运粮计策,听起来并不十分复杂,无非是利用蓟县现有兵力,分成几批行动,争取到一个时间差,这样既能保证蓟县的安全,又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赵该、鲜于辅和鲜于银等人完全听明白了李严的计划,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赵该说:“李从事果然谋算出众,此计大为可行!”
鲜于辅说:“蓟县城中三千骑兵虽然人数较少,但分散开来到各地催粮押运却是可以胜任,绝对不会误事!”
鲜于银说:“如果现在便开始加固城墙,准备守城所需军械物资,就算蓟县只有四千步兵留守,坚持半月到一月亦非难事。”
一直没有开口的赵云也说道:“此计并不冒险,若是安排得力人手各自统领一支催粮押运的队伍,把握就会更大几分。”
刘和没有马上表态,而是一脸“谦虚”地看着公孙纪,说道:“公孙从事,现在你觉得李从事的计谋是否可行?”
公孙纪见厅中有话语权的其他几人都对李严的建议表示了支持,而刘和又是李严的主子,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地进行反对,只好悻悻地说道:“既然诸位都觉得如此可行,某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是日后若是出了问题,太傅大人怪罪下来,不要推?责任!”
刘和说道:“好,大家既然已经达成共识,便请李从事立即起草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下面,我们再来商议一下由谁担当各路出城催粮押运的负责之人。”
鲜于银抢先说道:“第一批向马城运送粮草的任务紧迫,意义重大,必须要派出得力之人负责,吾觉得公孙从事心思缜密、勇于任事,可为最佳人选!”
公孙纪一听这话,头皮顿时发麻,急忙摆手说道:“纪才疏学浅,当不得赵别驾如此称赞。首批送粮任务艰巨,还是委派年富力强、骁勇善战的武将前去好些!”
虽然不明白鲜于银为啥跳出来推荐自己,但公孙纪隐约觉得前往马城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极力为自己开脱,想要推掉这个苦差事。
“公孙从事为何如此自谦?君为幽州功曹从事,主管一州选署功劳,如今太傅大人在前线拒敌,将士们迟早将与鲜卑贼寇一战,到时候奖功罚过皆须大人核定,若是你不在前线,岂不是令数万守土将士寒心?”赵该笑眯眯地看着公孙纪,说出的话语却是字字诛心,令人难以招架。
正如赵该所言,公孙纪身为州中功曹,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州中官吏的功过成绩,选拔和擢升表现突出的有功之才。如今大军驻守前线,面临着与鲜卑人的交战,若是战场上无人负责记录功勋,岂不是会让大军觉得干与不干一个样?
刘和也不想公孙纪继续呆在蓟县碍手碍脚,见大家似乎都有意将他支开,于是说道:“公孙从事莫要推辞,于情于理这副重担都需你来挑,我会另派得力的将领从旁协助你,保证首批运抵马城的粮草不会出现问题。”
公孙纪左看看,右看看,发现大家脸上流露出来的都是一副“你不去谁去?”的表情,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既然大公子和诸位同僚如此信任在下,吾便负责押送第一批军资粮草前往马城。”
到了此时,公孙纪再想推辞和反对,已无可能,除非他当众撂挑子不干,辞去幽州从事这一职位。
真要是那样,估计议事厅中有不少人会乐意见到。
定下了第一个负责押送粮草的人选,接下来刘和与众人经过一番商议,又分别给鲜于辅、鲜于银、赵云分配了任务,其中鲜于辅主要负责蓟城北部数县的催粮押运任务,鲜于银负责蓟城西部数县的催粮押运任务,赵云则负责蓟城南部数县的催粮押运任务。
蓟城北面主要有昌平和军都二县,再往北便是地势险要的居庸关,出了居庸关就进入乌桓人栖息生活的居庸县,催粮押运的队伍越往北面就越容易受到袭击,所以任务最重,由骑兵都尉鲜于辅亲自负责,更为妥当。
蓟城西面主要的产粮县是广阳、良乡和涿县,这些地方一直处于刘虞的管辖之下,不曾受到公孙瓒势力的染指,让鲜于银负责前去催粮押运,虽然粮草的数量最多,但任务难度并不算大。
蓟城南部有安次和方城等县,所处的位置比较敏感,已经靠近了公孙瓒控制的范围,由曾经在公孙瓒帐前效力的赵云前去负责催粮押运,更便于处理一些突发和意外的事情。
以赵云的本领,刘和其实更想将他派往马城,直接在老爹的帐前担任先锋,但考虑到赵云初来咋到,资历尚浅,缺少威望,所以只得大材小用,先让他从运粮这种普通任务开始做起。
李严现在等于是州牧府的“办公室主任”,刘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自然不会跟赵云一样派出去执行任务。李严虽然是文士出身,但对于行军打仗并非一无所知,相反的,他在很多方面足以给刘和当老师了。等其余几人分头离开之后,有李严负责蓟县城内的防守,也是可以胜任的。
除了确定运输粮草的行动计划和人选,州中还有一些其他事务也需要进行安排和部署,如紧急从各地征调一批马车和牛车作为运输工具,从各县征发一批民夫修筑和加固城池,从冀州和辽东两地购买粮食等等……
但这些事情已不是关键和重点,刘和无意跟赵该抢权,所以对于后面这些的具体事务并不插嘴,只是坐在那里仔细倾听,不时还点点头表示赞同,这让赵该和负责具体事务的一些官吏觉得还算满意。
刘和的身份虽然尊贵,但他若是事事都要指手画脚一番,不仅会让州中官吏觉得束手束脚,而且也容易导致人浮于事和权责不明,倒不如放权给赵该等人,让大家各司其职。
对于称职的上位者而言,其实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给手下人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具体、要可行,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在前方引领大家,就不会犯路线和方向上的错误。
第二件事情则是把手下的人用好。人是做任何事的根本和关键,有的人适合谋划却不善于亲力亲为,有的人适合冲锋在前却不善于总结归纳,有的人善于守成,有的人善于进取,有的人喜欢冒险和刺激,有的人喜欢稳定和有序……这些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手下,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差别,只是看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否属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一个时辰过后,需要商议定夺的事情都已得出了结果,于是刘和参加的第一次议事结束,效果似乎很不错。
第七十七章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