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8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作者:糯米水晶糕
分卷阅读548
的时候(但大多是无伤大雅的事情)正是因此,叫人没发看出他原来和贾瑛还有几分情谊。
宝玉想着,凭李文渊的性子,如果便宜爹得意忘形管得太宽了,李文渊才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教训人并且扬名的机会。
这种小事,根本不需宝玉费神,反而是——
“爹爹要出门了?”萌哥儿年纪小,但是聪明得很,这许多天,所见所闻,整个荣国府忙碌起来皆是因为二房老爷和二爷要出门办差,他听到了,稍微想一想就想明白了——二房的二爷是自己亲爹哩。
宝玉把萌哥儿一把抱起来:“是啊,萌哥儿。爹爹要出门一趟,你在府里要乖乖听话,好不好?”
“爹爹还是太阳下山就回来的吗?”远门是多远,萌哥儿并不知道。
宝玉望着儿子水汪汪的大眼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本次出去,快则三个月,慢则不好说,足足百来个日出日落,萌哥儿是注定要失望了。
于是宝玉摇了摇头:“太阳下山一次可不够。”
“那要几次?五次?十次?二十次?”在萌哥儿看来,二十次已经是很多很多次了,要足足一双手和一双脚的全部指头/趾头才够呢。
最后,黛玉给萌哥儿找出来一副九九消寒图,告诉萌哥儿,什么时候画满了花儿,爹爹就回来了。
…………………………
贾政可不知道他二儿子院子里怎么一番离愁别绪,他领了差事之后。
该怎么说呢,他内心激动忐忑,还有一点淡淡的优越感——看,儿子再能耐,也就是个保护人的、当兵的,自己这一趟,可是肩负重任!肩负陛下瞩望!完全不可比么!
因此,在出了京城之后,贾政(果然不出宝玉说料)不自觉地就开始对宝玉摆起了架子——也不能说是摆架子,这么二三十年了,他在府里都是用这样的态度对儿子的,从来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原先在朝堂上的时候根本连眼神交流都不能够和儿子有,故而现在这样担任公务之后还可以指点指点儿子/下属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说实话,行了一个白天,水泥路已经没有了,自晚饭之后,贾政的一把老骨头差点没颠碎。头一天晚上兼程赶路的时候,贾政就按捺不住了:“夜里行车多有不便,缘何要连夜赶路?此去山东更近,那里泥沙淤积更严重,我等未出京的时候,已经有折子上来道菏泽一带,水位猛涨,怎地还要往山西走?真真是不知轻重缓急!不知所谓!”
宝玉正在安排夜间行路的斥候和照明物,对便宜爹不太友好的‘询问’充耳不闻。
这叫贾政觉得很尴尬,他原本想发怒的,但是再一看,宝玉确实是在干正事,要是自己再站在这里,既失了面子也失了里子,旁人只会道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无理取闹!
【罢了,这逆子惯来就是个会左右逢源的,我说不过他。且看我得闲了怎么教训他!哼!】
再接着就没有得闲了。
贾政突然发现,工部和户部的人都连翻地找自己,又是询问最新强度水泥的原料(不是打听配比,而是询问原材料,想要知道能否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又问需要多少人手、最快起窑出水泥的时间、甚至还带着难题譬如一个城内排水道几条,进水出水如何速度才能保证城池不被淹没等等九章算术上的大难题,包括但不限于土石工程、体积计算……
哎呀呀,贾存周实在是太享受这种众星拱月的感觉了,这是他这五十多年来的头一回啊!头一回!当然,算数题也确实很难就是了。
李文渊得空,面不改色地问宝玉:“咱们距离潼关还有多远?这贾存周,怎么又迟到了?”
宝玉都不需要看地图,很准确地回答:“距离咱们要去的第一站潼关,仅剩两天的路程了。”仿佛引着工部与户部的人去围堵贾存周不是他出的主意似的。
咳咳!宝玉可什么都没直接干!
………………………………
潼关乃是千年古城,但是已经数次易其址,最古老的选址已经不可考,最近的一次迁移,乃是前朝末帝年间,在旧址的基础上往南迁了一部分,充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北濒黄河,城外开挖壕沟,是为防守工事。
听上去挺不错的是不是?
前朝此地太守——促成新潼关南边迁的那一位,沾沾自喜数十年,甚至在太初朝都颇有面子,皆是因为他有修建潼关之功劳。
宝玉只能说,幸好他死得早,不然现在自己再看见他,不知道是否能忍住给人家科普一下什么叫做地、转、偏、向、力。
位于北半球的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转偏向力朝水流方向的右边,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里,从潼关段起大致差不离是面朝东边的黄河,河道只会越来越往南边侵蚀!
【你他妈还把潼关往黄河南边建?感情就是三五十年需要整一回的贴膏药工程!】
【就凭黄河三年两决堤、百年一改道的尿性,前朝所谓的新潼关,怕是撑不到几年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曾去张留庄(潼关上游)主持修建工事的工部冯郎中是个胆大且有野心的,当年他还是个主簿,张留庄事毕之后,便随当时的上峰一起乘船顺流而下,路过潼关的时候,瞧见了当时潼关的风貌,心下有些奇怪。他知道潼关地势险要,朝廷必然不会忽视的,可更加知道,因为潼关新,本朝自先皇起,就甚少花银钱和精力去修缮潼关。
要说今年再有洪涝,位于黄河抱关而下之地,潼关真的是不太妙!
尤其,这个冯郎中隐晦地提了,当初因为潼关外表完好,早年几次的户部拨款就被挪用去别的河堤处了——至于这个挪用到底最后有没有落到实地、有多少落到潼关,现在已经不是追究的时候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本次出巡的主要人物,就连李文渊都知道,自己这一趟真真可谓是要在黄河两岸狠杀一批了,那些为官的难道会坐以待毙?反正从离开直隶之后,一路上来拜见的官绅就不知凡几了,而李文渊对此的态度一律是:不见!
那些想要求情或者贿赂或者钻营的人,全部连驿站大门都进不去!
使点歪点子?
有前头不怕死的人想暗度陈仓,无一不被禁卫军识破,不论是来明的闯还是来暗的偷,反正栽在禁卫军手里足足好几拨儿,没打没杀,全部拿他们的腰带捆着在驿站大门口放了一夜,第二天清早再放走。
由此,李文渊一行人走得可谓是人怕鬼憎的,还没进入山西境内,山西黄河沿岸的大小官员都慌了!
【李文渊不可怕,可怕的是李文渊还带着禁卫军!并且不按照预想的走山东去,反而直奔山西来!菏泽那边不是已经有人上折子了么?怎么不去查
分卷阅读548
欲望文
分卷阅读548
的时候(但大多是无伤大雅的事情)正是因此,叫人没发看出他原来和贾瑛还有几分情谊。
宝玉想着,凭李文渊的性子,如果便宜爹得意忘形管得太宽了,李文渊才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教训人并且扬名的机会。
这种小事,根本不需宝玉费神,反而是——
“爹爹要出门了?”萌哥儿年纪小,但是聪明得很,这许多天,所见所闻,整个荣国府忙碌起来皆是因为二房老爷和二爷要出门办差,他听到了,稍微想一想就想明白了——二房的二爷是自己亲爹哩。
宝玉把萌哥儿一把抱起来:“是啊,萌哥儿。爹爹要出门一趟,你在府里要乖乖听话,好不好?”
“爹爹还是太阳下山就回来的吗?”远门是多远,萌哥儿并不知道。
宝玉望着儿子水汪汪的大眼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本次出去,快则三个月,慢则不好说,足足百来个日出日落,萌哥儿是注定要失望了。
于是宝玉摇了摇头:“太阳下山一次可不够。”
“那要几次?五次?十次?二十次?”在萌哥儿看来,二十次已经是很多很多次了,要足足一双手和一双脚的全部指头/趾头才够呢。
最后,黛玉给萌哥儿找出来一副九九消寒图,告诉萌哥儿,什么时候画满了花儿,爹爹就回来了。
…………………………
贾政可不知道他二儿子院子里怎么一番离愁别绪,他领了差事之后。
该怎么说呢,他内心激动忐忑,还有一点淡淡的优越感——看,儿子再能耐,也就是个保护人的、当兵的,自己这一趟,可是肩负重任!肩负陛下瞩望!完全不可比么!
因此,在出了京城之后,贾政(果然不出宝玉说料)不自觉地就开始对宝玉摆起了架子——也不能说是摆架子,这么二三十年了,他在府里都是用这样的态度对儿子的,从来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原先在朝堂上的时候根本连眼神交流都不能够和儿子有,故而现在这样担任公务之后还可以指点指点儿子/下属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说实话,行了一个白天,水泥路已经没有了,自晚饭之后,贾政的一把老骨头差点没颠碎。头一天晚上兼程赶路的时候,贾政就按捺不住了:“夜里行车多有不便,缘何要连夜赶路?此去山东更近,那里泥沙淤积更严重,我等未出京的时候,已经有折子上来道菏泽一带,水位猛涨,怎地还要往山西走?真真是不知轻重缓急!不知所谓!”
宝玉正在安排夜间行路的斥候和照明物,对便宜爹不太友好的‘询问’充耳不闻。
这叫贾政觉得很尴尬,他原本想发怒的,但是再一看,宝玉确实是在干正事,要是自己再站在这里,既失了面子也失了里子,旁人只会道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无理取闹!
【罢了,这逆子惯来就是个会左右逢源的,我说不过他。且看我得闲了怎么教训他!哼!】
再接着就没有得闲了。
贾政突然发现,工部和户部的人都连翻地找自己,又是询问最新强度水泥的原料(不是打听配比,而是询问原材料,想要知道能否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又问需要多少人手、最快起窑出水泥的时间、甚至还带着难题譬如一个城内排水道几条,进水出水如何速度才能保证城池不被淹没等等九章算术上的大难题,包括但不限于土石工程、体积计算……
哎呀呀,贾存周实在是太享受这种众星拱月的感觉了,这是他这五十多年来的头一回啊!头一回!当然,算数题也确实很难就是了。
李文渊得空,面不改色地问宝玉:“咱们距离潼关还有多远?这贾存周,怎么又迟到了?”
宝玉都不需要看地图,很准确地回答:“距离咱们要去的第一站潼关,仅剩两天的路程了。”仿佛引着工部与户部的人去围堵贾存周不是他出的主意似的。
咳咳!宝玉可什么都没直接干!
………………………………
潼关乃是千年古城,但是已经数次易其址,最古老的选址已经不可考,最近的一次迁移,乃是前朝末帝年间,在旧址的基础上往南迁了一部分,充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北濒黄河,城外开挖壕沟,是为防守工事。
听上去挺不错的是不是?
前朝此地太守——促成新潼关南边迁的那一位,沾沾自喜数十年,甚至在太初朝都颇有面子,皆是因为他有修建潼关之功劳。
宝玉只能说,幸好他死得早,不然现在自己再看见他,不知道是否能忍住给人家科普一下什么叫做地、转、偏、向、力。
位于北半球的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转偏向力朝水流方向的右边,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里,从潼关段起大致差不离是面朝东边的黄河,河道只会越来越往南边侵蚀!
【你他妈还把潼关往黄河南边建?感情就是三五十年需要整一回的贴膏药工程!】
【就凭黄河三年两决堤、百年一改道的尿性,前朝所谓的新潼关,怕是撑不到几年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曾去张留庄(潼关上游)主持修建工事的工部冯郎中是个胆大且有野心的,当年他还是个主簿,张留庄事毕之后,便随当时的上峰一起乘船顺流而下,路过潼关的时候,瞧见了当时潼关的风貌,心下有些奇怪。他知道潼关地势险要,朝廷必然不会忽视的,可更加知道,因为潼关新,本朝自先皇起,就甚少花银钱和精力去修缮潼关。
要说今年再有洪涝,位于黄河抱关而下之地,潼关真的是不太妙!
尤其,这个冯郎中隐晦地提了,当初因为潼关外表完好,早年几次的户部拨款就被挪用去别的河堤处了——至于这个挪用到底最后有没有落到实地、有多少落到潼关,现在已经不是追究的时候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本次出巡的主要人物,就连李文渊都知道,自己这一趟真真可谓是要在黄河两岸狠杀一批了,那些为官的难道会坐以待毙?反正从离开直隶之后,一路上来拜见的官绅就不知凡几了,而李文渊对此的态度一律是:不见!
那些想要求情或者贿赂或者钻营的人,全部连驿站大门都进不去!
使点歪点子?
有前头不怕死的人想暗度陈仓,无一不被禁卫军识破,不论是来明的闯还是来暗的偷,反正栽在禁卫军手里足足好几拨儿,没打没杀,全部拿他们的腰带捆着在驿站大门口放了一夜,第二天清早再放走。
由此,李文渊一行人走得可谓是人怕鬼憎的,还没进入山西境内,山西黄河沿岸的大小官员都慌了!
【李文渊不可怕,可怕的是李文渊还带着禁卫军!并且不按照预想的走山东去,反而直奔山西来!菏泽那边不是已经有人上折子了么?怎么不去查
分卷阅读548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