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作者:若花辞树
第2节
说罢,锋利的眼神四下一扫,低沉道:“今日之事,但有一丝泄露,小心汝等性命!”又下令将那两名贪功心切、擅自将主簿挟入宫来的御林校尉处死。
接下去,便没有皇后什么事了。走出太极殿,她面上温和的柔光隐了下去,看似没什么区别,却让人感到一股寒气岑岑的冷意。
皇帝正当青壮,要一个受命于天的皇子做什么,何况,纵是受命于天,也不需大肆招摇,只要皇帝知道就够了。
一觉醒来,夏侯沛身上多了个爵位,夏侯庚封她为广陵郡王。在她还有三个兄长是白身时,这个爵位颇为引人注目。无人知晓这圣宠究竟因何降下,世人只以为是圣人爱幼子,值他生辰之际,赐予郡王爵,护他平安长大。
皇后接到诏书,殊无异色。她走入内殿,看到躺在那里拿啃手指的夏侯沛。
夏侯沛醒来就一个人躺在那里蹬腿,时不时还百无聊赖地啃着手指玩,看到皇后,咧嘴笑起来。皇后见此,眉目如春日的水流一般,婉转温柔。
性情清冷的人,偶尔展颜,便如冬日中照拂着皑皑白雪的暖阳,清爽而温情。
十二郎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望着她。
皇后弯下身,将十二郎的手从她嘴边拿开,十二郎不吵不闹,乖巧得要命。从她生下来,不会说话,不会坐卧,到现在这么大了,她从没有一次无故哭闹,连圣人都不止一次地称奇。
皇后觉得自己的心从来都是冷硬的,不然何以在这鬼魅的后宫中活下来?自入宫来,她从不会轻易对人放心,更不曾对任何人心软,可面对她的重华时,她总忍不住爱怜。
点了点那柔软嫣红的小嘴,皇后轻语:“你只需平安长大,什么担忧都不必有,艰难困苦,都有阿娘在。”
话一说罢,皇后便看到十二郎仿似听懂了一般,高兴地笑起来,她漆黑的眼眸亮闪闪的,纯粹可爱又无辜。
第5章
庭前绿竹猗猗,茂竹涛涛。
长秋殿的屋檐下,皇后席地而坐,她身前拥着夏侯沛,双臂轻揽着她,宽大的袍袖覆在夏侯沛小小的身躯。
朝阳初现,淡淡的秋雾还未散去。
皇后缓缓念道:“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她的声音在什么时候都极冷静,仿佛有一股永不动摇的精神。这样的声音念一首赞誉高洁品性的诗,格外悦耳动听。
夏侯沛童声稚稚,跟着她,朗朗念诵。
此时距谷雨已过去半年。
大约是人趋善本能,夏侯沛对皇后有一种天然的信赖,故而,她对她极坦诚。本就有成人的灵魂,只拘于稚子幼弱的躯体,力气小、走路走不利索,但学东西,却很快。夏侯沛并没有对皇后隐瞒,只除了不要太过灵异,弄出一些“不教而会”的事,夏侯自学会说话以来,她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
皇后不曾养过孩子,但即便没有对比,也知十二郎这一说即能记住,一释便可领悟的才能非同平常。她并未外扬,只是将教导十二郎之事从乳母手中接了过来。
越是灵秀聪明的孩子越难教导,十二郎早慧,皇后虽不求她来日贵上九天,也不忍看着睿哲异常的十二郎泯然众人。
况且,于十二郎而言,越是敏睿超然,越有好处。
“重华可知何物为竹?”将诗句教与夏侯沛,皇后便解说起来,她素手一指,将那一片茂茂修竹示意给她看,“这便是竹。”
见十二郎将目光停到她所指之处,皇后继续道:“松竹常青,不畏严寒而凋谢,不为霜雪而弯腰。有节而高雅,平稳而温敦,人之本心,当如是。”
夏侯沛仰头望着皇后弧度优美的下巴,问:“什么叫做有节?”
皇后弯了弯唇:“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夏侯沛又问:“什么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是做一件事前,先思后果,有益处就去做,有害处就放下。”
夏侯沛歪了歪脑袋:“还没做,如何知道后果?”
皇后摸了摸她已渐渐长出头发来的脑袋,说道:“用大道去衡量,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站在不远处侍奉的中官李华听得大为惊异。这是他第一次在皇后教子时侍奉在侧。
起初,他只以为皇后殿下年轻,不懂教儿。言语深奥,十二郎如何能懂?寻常孩童,在这话都说不利索的稚龄,能这么安安静静地坐着,已是难得。再听下去,只见十二郎非但言辞清晰,且句句问到点子上。想来不是全懂,也印在心上了。
观稚童口吐成人语,李华叹为神异。
秋雾慢慢散去,眼前清明起来。
夏侯沛没有再问什么是大道,只是默默地在心中消化阿娘方才说的话。这些道理听来空泛,但联系身处之境,沉下心去悟,句句都是处世诤言。
远处回廊的拐角走来一名宫人,到李华跟前弯身行了一礼,而后交头耳语,言罢李华摆了摆手,那宫人便原路退了下去。李华抚了抚衣襟,趋步过来,在皇后与夏侯沛身前跪下。
“殿下,崔郎将那王业打了。”
夏侯沛知道崔郎,他是阿娘的长兄,她的阿舅,名崔玄,长秋宫中多以崔郎呼之。
皇后出身世族崔氏。崔氏家史深远,绵延数百年,早在北齐时,就曾三度把持朝堂。到了这一代,因新兴之家魏氏、高氏的崛起,被分去了不少荣光,稍有没落,但不损其根基。皇后堂伯崔浩民位居九卿,为廷尉,掌天下刑狱,族中其他子弟出仕为官,也不在少数。
夏侯沛的外祖父崔远道,居太学祭酒,更是闻名海内的高士。
有一则闻名天下的轶事。
当年哀太子读书,有一疑问,便派人去召崔远道来,崔远道拒不受召,当着一堂学生的面,与使者道:“承师问道,当在太学。”批评哀太子不懂礼仪。
作为储君,若是召臣下问政,自可遣人去召,臣下莫敢不应,但要向学,便该以师道相待。你太子是储君,忙于政务,腾不出空暇亲自来,是情理之中的,崔远道学为儒宗,士之楷模,重礼重学,却不致于不懂人情。可你不亲来,至少也遣一东宫官以示郑重啊,怎可随随便便地打发个宦官就算了?求知必得有个求知的样子,尤其你还是个储君,正是时候做出重士之姿,怎可如此草率?
崔远道坚决不肯应召。哀太子很生气,隔日朝上见到崔远道,当面斥问,说他不忠,说他傲慢。崔远道是高士,高士大多很有脾气,怎肯坐受辱?当面就反斥哀太子“性急量窄,发短心长,非人君之相”。
哀太子怒极,却拿他没办法,他是世家子,还是名门崔氏之子,高皇帝窃取北齐江山,便是依靠世家相助,登基之后,自得重用世家,以示回报。再加之崔远道有名望,就是太子,也不能轻易动他。最后还是高皇帝来打了圆场。
此事草草了结,却被人宣扬出去,成了一则轶事。崔远道不屈的风骨由此名著海内。
作为高士崔远道的长子,崔玄比其父更放浪形骸,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不喜仕途,专门就喜欢谈玄论道,极少的时候也会开尊口品评人物。当年崔远道斥哀太子“非人君之相”,哀太子果然与帝位无缘。七年前崔玄说还只是个王府功曹的高宣成有国士之能,高宣成果然宣麻拜相。
这父子两见微知著、品评人物的本事,让夏侯庚都拍案叫绝。夏侯庚登基后,非常眼馋崔玄之大才,几下诏书征辟,崔玄都辞了,仍旧过他放荡洒脱的日子。
眼下,让皇帝拍案叫绝的人把王业打了。
夏侯沛顺口就问:“王业是何人?”
李华恭顺地回道:“王业是个御史,专爱在背后说人长短。”
夏侯沛一笑:“想来无事的。”
连宫中宦官都不喜此人嘴碎,皇帝哪儿能不知?崔玄性情疏朗,通达狂放,淡泊名利,且有大才,皇帝对他一向很容忍。纵如此,皇后还是问了一句:“因何起的龃龉?”
李华道:“崔郎披发行散,途遇王御史,王御史斥崔郎,行迹放浪,衣冠不整,夸夸而谈,与国无异。崔郎怎肯任他说到跟前,便还以口舌,说御史生来刻薄,性情寡恩,专刺人短,以固己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生得一副短命相。王御史便恼了,非要与崔郎论个长短,崔郎嫌他烦,令仆役压倒了他,打了一顿,便扬长而去。王御史连家都不曾回,一身狼狈地入宫来告状。”
任谁骂自己短命相都是不能忍的,也不怪王业纠缠,夏侯沛想着,不过这王业也委实多事,阿舅自在那走路,不过是头发没束起,走得又快了些,不管怎样,也是自走自的,与他王业何干?非得把人拦下来说教。就阿舅那脾气,哪是肯吃亏的。
说来说去,还是王业多事。
想到崔玄那张嘴,夏侯沛又笑起来,冲皇后眨了下眼睛,道:“说不得阿舅又要一语成谶。”让旁人骂一句短命就罢了,让崔玄那张嘴骂短命,简直就是灵验的预言。
皇后没想到她这么快就想到这一茬,点点她的脑门,道:“休要胡言。”
看看日头,今日的早课应是结束了。夏侯沛撑着地板站起,她走得不大稳健,这也是无法,骨头还没长结实。皇后伸手扶了她一把。
她站着,皇后席地坐着,夏侯沛才将将到皇后下巴的高度。
“重华。”皇后唤道。
夏侯沛抬头看她,一双眼眸湿漉漉的,又很专注。
皇后与她对视,说道:“明日起,阿娘有些忙碌,你自习这几日所得。”
夏侯沛乖乖点头:“儿明白。”歪着脑袋想了想,问,“阿娘做什么去?”
皇后如实与她道:“半月后便是先皇后周年祭,我要张罗祭祀之物。”
“先皇后?”夏侯沛不解地眨了下眼睛,不大明白这个先皇后是何人。
皇后便耐心解释与她:“先皇后便是太子的阿娘,她过世了,过几日便是她的忌辰,需合宫拜祭。”
这下,夏侯沛听明白了,原来在阿娘之前,圣人还有一位皇后,太子便是那位皇后所出。到底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夏侯沛再小心,再细致,也缺了古人自有的敏感,全然不曾想到在之前是有另一位皇后的。
现在被点明白了,想想阿娘正当青春,再想想阿爹至少也有三十五六的年岁,自不可能是原配。难怪大郎从不以她为忌,原来她是否嫡出,与大郎而言,并无差异,他自己是元后子,占嫡占长,最是正统,不论哪位皇子都不能从名份上动摇他的地位。
夏侯沛少有地松了口气,她是见过太子的,那是一个很宽厚的少年,,并非奸猱阴沉之辈。将来长兄成了一家之主,她小心一些,必能高枕无忧。
这对她眼下的处境来说,实在是件大好事。
一想分明,夏侯沛便高高兴兴地抬头。
皇后见她似是有所得了,便问:“想明白了?”皇后眼中,十二郎再神异,到底是个稚子,这有些绕的人际关系,许是不好理解。
皇后的神色并未多柔缓,只是平平淡淡的问她话。但夏侯沛知道,她若说不明白,阿娘必会耐心解释,说到她懂了为止。
原本是挺高兴的一件事,她不必再想着去争去抢,只要跟在大兄之后,过个闲闲淡淡就可。这与向来不怎么勤奋的夏侯沛而言,实在是件大好事。但一想到阿娘作为阿爹现在的妻子要亲自去张罗祭拜他先前妻子的祭仪,哪怕是这么大的一件大好事,都不能让她开怀了。
“明白了。”夏侯沛低声说道。
她突然就低落下去,皇后也不知她怎么了,只以为是不高兴接下来数日不能跟她学习——十二郎很坐得住,旁的小孩只知玩耍,她却对学问求知若渴。
皇后便安慰她:“学而时习之,方可不失不忘。”
夏侯沛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眼巴巴地望着她:“那儿能每日见到阿娘么?”
懂事乖巧的孩子总是令人怜爱,皇后将手放到她的小肩膀,语气是平凡的,目光是温柔的:“阿娘每日都会来看你。”
那来的莫名其妙的低落很快就被驱散。
夏侯沛复又高兴起来。
第6章
接下去几日,皇后果然不见人影,只在清晨或夜幕之后,方短暂地见上一面,不论如何,皇后都守住了每日都会来看她的承诺。
夏侯沛便跟着乳母,听她拿着书简给她念诗。
诗句中蕴含道理,且又押韵,朗朗易上口,正是用于启蒙的好物。夏侯沛便跟着念,念完又默默地记,默默地背,只当是温习先前所学了。
学习间隙,想到那位早逝的皇后,夏侯沛觉得自己知道的还不够多,她平日里是努力留意了的,但有些事,谁都不会拿到孩子面前说,如此,她再留心,也是没有办法。
想想她已会说话了,也跟着阿娘学了点道理,便装出好奇的模样,来问乳母:“我知道阿娘是崔氏女,先皇后也是崔氏女吗?”
乳母道:“不对,十二郎记好了,先皇后出自魏氏,是大将军魏师之妹。”
“那她是皇后,阿娘也是皇后,谁才是真的皇后?”夏侯沛又问。
“十二郎……”乳母显得有些语塞,默了一阵,组织了语句,方道,“魏后是圣人元妻,殿下是继后,还是去年才册的后,在此前,殿下是位列三夫人之一的贵嫔。她们,都是皇后。”
“贵嫔?”
“是。大夏后宫参用古法,皇后之下设三夫人,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三夫人之下有九嫔,为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同九卿;再下便是美人、才人、中才人等,爵视千石以下。”一股脑儿说了许多名称,也不知十二郎记不记得住,乳母说罢,一看夏侯沛,只见夏侯沛正若有所思地想着什么,不知她是听明白了,还是又推演到旁的地方去了。
幸而殿下将教导十二郎的事接过去了,神童什么的,真是不好教。乳母一面庆幸,一面问道:“将过午了,十二郎可要歇一觉?”
转眼半月过去,周年祭就在眼前。
前一夜,皇后专抽了时间来与夏侯沛说些要紧的事。
夏侯沛听闻响动抬头,见皇后入室来,开开心心地起身,跌跌撞撞地跑过去:“阿娘~~~~”
皇后弯身接住她,顺顺当当地将她抱起,走到卧榻前,看到上面的一些小玩具,就知道她正自己同自己玩的高兴。
将夏侯沛放到卧榻上,自己也在一旁坐下,皇后开口道:“重华。有一些事要说与你。”
夏侯沛张大眼睛,认真地听着。
皇后微微地扬起嘴角,很快又平复原样,她缓缓地说道:“你可记得大郎?”
夏侯沛点点头:“是阿兄。”
“那么,你可记得大郎唤圣人,也是阿爹?”
夏侯沛又点点头:“与儿一样。”
皇后便摸了摸她有一点浓密起来的乌发,像是对她记性好的奖励:“如此,你与大郎可是有同样的阿爹?”
这是自然,他们是兄弟,夏侯沛仍是点头,心下已有些不解,不知阿娘为何要说这个。
皇后循循善诱:“既有了同样的阿爹,你们也有相同的阿娘。大郎的母亲,也是你的母亲,你对先皇后,也要呼之为母,要像对我一样尊敬,明白吗?”
夏侯沛顿时呆住了,张着小嘴,愣愣地看着皇后。
想也知道突然多出一个母亲来是很难接受的。皇后正欲再铺垫几句,将夏侯沛的想法捋顺了,便听得夏侯沛道:“儿晓得了。”这种礼法上的事,不是能随意更改的,她在外面做的不好,旁人不会埋怨她一不懂事的稚子,却会疑心阿娘不安好心。她怎会给阿娘惹麻烦?
重华说明白,便是当真明白,她从不故作聪明。皇后放心,便又听夏侯沛道:“但只有阿娘才是儿的阿娘。”外面是怎么说法,不过是面子上的事,她心中只有生她养她的皇后,才是她的母亲。
说的皇后一愣,旋即欣慰:“重华乖。”
若是寻常孩子,这些自不必与她说,只叮嘱好乳母便可,但夏侯沛不同,她太聪明,学习的本领太强。其实,偶尔皇后也有些忧愁十二郎要如何教养才好。
刻意将她教的笨些,皇后自是不舍的,可要顺着她,又不知会长成一个什么样,但要引导,也得有个方向才好。皇后心中思虑良久,方将教导夏侯沛的事接了过来,每日都细心教育。
由于她的精心教导,眼下又生出另一个麻烦了,十二郎实在太聪明,聪明到已不能单纯的说是早慧,她简直就是神异。她一出场,定是能将宫里所有的孩子都压下去。
皇帝不会想要看到这种情况,在太子不是十二郎,且皇帝也无意更易储位的时候,十二郎并不适合出头。
皇后又慢慢与夏侯沛分说:“若重华有一宝物,旁人皆无,重华可要将其现于人前?”
夏侯沛摇摇头:“要遭抢的。”
皇后一笑:“正是。现重华于阿娘便是一宝物,阿娘也怕有人抢了重华去,明日出门,重华便跟着乳母,乖乖的不说话可好?”
夏侯沛顿时严肃,板着脸,郑重点头:“好,重华出门不说话。”
夏侯沛一不说话,就与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除了那双乌黑的眸子特别明亮有神,勉强称得上是个正常的孩子了。
祭仪设在台城,那是皇城的最高处,有时,皇帝也会在那处祭天。
周年祭当日,帝后站在最前,祭拜过后,由皇帝诵读祭文,祭文情真意切,里面有不少生僻的用词,夏侯沛听不懂,但并不妨碍她明白大意,这祭文,是皇帝亲自写的。
祭文诵读之后,方是皇子皇女拜祭。
按照排行站定,依次站成两排,皇太子在最前,之后从大到小。夏侯沛站在最末。
这时,只要能走,便不许乳母抱着。夏侯沛站得端端正正的,小脸绷得严肃,眼睛望着前方,目不斜视。她前面两位大不了多少的九郎与十一郎则有些待不住,站也是在那站着的,可时不时地就扭头看乳母。
这才是孩子应有的样子,平日里大人多是不以为怪的。可这回他们后面站了个夏侯沛,对比就出来了。
跪拜之后,九郎夏侯谙呆呆地在那啃手指,十一郎夏侯汲人却站不住了,扁着嘴似要哭,乳母见此,忙压低了声哄他。十一郎只是想走,怎么哄也不听。如此肃穆的场景,若有孩子哭闹,便麻烦了,夏侯沛迅速地摸摸十一郎的背,以示安抚,自己的神色仍然是肃穆无比。
十一郎惊讶地转头看她,以为找到了一个玩伴,扭过头就要同她玩。乳母几欲晕倒,这是能玩耍的场合么?
夏侯沛瞪了十一郎一眼,非常之严肃,将他瞪在原地不敢动。
终于礼官唱了声“毕”,结束了。十一郎的乳母忙抱起十一郎。
夏侯沛则站那等着皇帝发声说散,便好回宫。
未料到,皇帝朝这里走来了。
台城上秋风潇潇,皇帝一身月白单衫,正值壮年的男人,此时看来格外单薄,他的神色有些沉郁,唇角倒是保留了和缓,在夏侯沛前站定。
夏侯沛便一声不吭的弯身施了一礼,因身材短小,姿势并不规范,却是十分童趣可爱。夏侯庚笑了笑,道:“十二郎今日做得很好。”他站得高,诸子情态皆在他眼中。
皇后也走了过来,夏侯庚转头与她道:“你将十二郎教的很好。”
皇后只弯了下唇,并未言语。
有帝后在,并无皇子开口的余地,自太子始,诸子静默而立,九郎与十一郎因惧夏侯庚,也不敢说话。
夏侯庚叹息一声,回首看了眼那高高的灵位。人都围过来了,适才被众人围拱参拜的灵位便孤零零地留在那里。
萧瑟的又何止是秋风?夏侯庚心头难过,没再多言,唤了太子一道,相携走了。
后头还有妾妃要来拜祭,皇后且走不得,便令乳母好生抱了夏侯沛回去。
台城距长秋宫有些远。乳母抱着夏侯沛,后面跟了十余宫人,行在宫道上。
不幸,与夏侯衷偶遇。
宫人们弯身行礼,口中齐道:“见过广平王。”
夏侯衷点点头:“免礼。”
夏侯沛对夏侯衷并没什么好感,初次见面时,她便察觉出夏侯衷那看似随意的言语下暗藏的挑拨。换言之,此时高居东宫的是大郎,夏侯沛觉得庆幸,若东宫之主是三郎,她必不敢安心。在她眼中,小小年纪的夏侯衷已称得上是个不行正道的小人。
眼下小人笑眯眯地走近,望着夏侯沛道:“好久不见,十二郎又长大啦。”
夏侯沛一扭头,钻进乳母怀中。
“啧,怎地不说话?适才阿爹还夸十二郎今日做得好来的。”夏侯衷摇摇头,一双桃花眼生得轻佻。
夏侯沛仍是不转头。她不肯搭理,夏侯衷也没办法,虽说是他幼弟,理应敬爱兄长,可这幼弟尚是一稚子,岂能与她计较?
纵是明白,夏侯衷面上也显得有些不好看,负着手,唇角耷了下去。乳母看着不好,忙道:“十二郎今日精神有些不好,郡王莫怪。”顿了顿,又问,“郡王将往何处?”
今日,哪个精神能好,又哪个精神敢好?夏侯衷嗤笑一声,并不说出来,只道:“孤去寻阿娘。你们去吧,仔细着点!别令十二郎吹了风。”
十余宫人欠身等他过去,方又往长秋宫去。
经夏侯衷这一打岔,这一行人似是走得更沉闷了些。夏侯沛是本就不准备说话,乳母则是想着方才的事,要如何与皇后禀报。
第7章
乳母姓郑,宫人们皆唤她阿郑。本是崔氏奴仆,入宫来侍奉。眼下夏侯沛已不怎么喝奶了,她长出四颗牙的时候,便不欲再喝奶,宁肯去喝那与其时的她而言并不好下口的米糊糊。皇后见她坚持,便由了她,只是又恐她肠胃脆弱不能克化,再且吃奶没足月的孩子会长不高,便令人每日都取新鲜牛乳来,掺在米糊糊里。倒也让夏侯沛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只是由此,阿郑便失去了乳母的作用。皇后见此,便与了她一官衔,使她成了宫中女官,令她仍旧照看夏侯沛。
待一入长秋宫,夏侯沛左看右看,皆是阿娘心腹,便说话了。她搂着乳母的脖颈,问道:“三郎去寻他阿娘了。他也有阿娘吗?”
阿郑已习惯了她时不时地问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当下便回答:“自是有的,人人都有父有母呢。广平王的阿娘乃是贵人魏氏。”
贵人是三夫人之一,皇后之下便是三夫人,三郎之母地位不低。
夏侯沛听到这魏姓,心下已开始蹙眉头。她面上仍带着天真的口气说道:“先皇后也姓魏呢。”
阿郑笑着道:“魏贵人本就是魏后之妹,自是同姓魏的。圣人也因此,对魏贵人与广平王另眼相待。”
竟有这层关系?夏侯沛从阿郑怀里挣出来,立在地上,仰着大脑袋望着她,好奇地问道:“上回阿郑还说魏皇后是大将军之妹,那魏贵人也喊大将军做阿兄吗?”
阿郑目带慈爱地看着她,细细与她说道:“正是,魏皇后、魏贵人、大将军还有大鸿胪都有一个阿娘,他们的阿娘姓赵,因生下这许多出息的孩儿,圣人即位之初,便封了她做一品国夫人。”
“唔,我也要出息,也要让阿娘……”夏侯沛心思已经因魏贵人与魏皇后的关系跑远了,口上含含糊糊地说着,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阿郑听得暗笑,要让殿下怎么样呢?也封一个国夫人来做吗?
原来大郎与三郎竟是同一个母家,倘若二人关系近,便罢了,可若是二子相争,魏氏必生动乱。想想三郎那看似吊儿郎当、实则时时藏奸的德行,夏侯沛不禁担忧,然一念及今日阿爹只唤了大郎走,又宽下心来。
谁优谁劣,都在阿爹,圣人觉得好,便足矣。
夏侯沛实在不愿与人去争,她上一世争了半辈子,最后争胜了,也没觉得多高兴,劳心劳累了一世,最后死于非命,实在说不清是得意是惆怅。到了今世,她只愿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就这么想东想西地坐了一会儿,阿郑令人去煮了她的米糊糊来。
米糊糊掺了牛乳,香香的,又经精心调制,半点腥味也无,夏侯沛极是喜欢这味道,也不要人喂,握着一只长玉勺,一勺一勺的吃。只因胳膊委实短,骨头还没长结实,活动起来便不大得心应手,一碗米糊糊吃下来,嘴上不可避免地沾上了糊糊。阿郑便取了湿帕子来给她擦了脸,擦了手。
这时,皇后回来了。
夏侯沛一听到外面的动静,便一个翻身站了起来,迈着小短腿就往外跑。身后一大串宫人惊慌失色地跟着,口中直呼“十二郎,慢着些,留心脚下”。
跑出殿门,正见皇后入了正门,沿庭中直道缓步而来。
夏侯沛眼睛一亮,奔跑过去:“阿娘~~~~”
皇后便停下了步子,待夏侯沛到了她跟前,方不轻不重道:“如何与你说的?”
夏侯沛吐吐舌头,肃容站好:“儿拜见阿娘。”
好习惯要从知事起便养成。
皇后弯了弯唇,伸手,夏侯沛笑眯眯地把手递到皇后手中,二人大手牵着小手往殿中走。
入殿,阿郑便来将途遇广平王之事说了,言罢,略有些担忧道:“那位郡王言行无忌,看来不是心胸宽广的人呢。当初魏贵人与殿下龃龉甚深……”
不必她多说,皇后就明白了。她并没什么意外,也无甚忧虑,只平淡道:“无妨,不让重华与他独处即是。”
阿郑小心看了皇后容色,知她心有成算,便不敢多言。
夏侯沛听得迷惑不解,却又不好开口发问,她再怎么神异,也只一不到二岁的稚子,展现出好记性与悟性便罢了,却是万万不能说些大人没教过的事,免得将神异弄成了灵异。她暂搁下疑惑,一抬头,便见皇后正低头看她。
二人目光对上,皇后温缓道:“重华今日做得很好,在外时并没有说话。”自晨间出了长秋宫的门,她便没说一个字,连圣人面前,她都没发一语。有功当奖。皇后夸奖了她。夏侯沛神色得意,她素来就听阿娘的话。
皇后见此,禁不住淡淡一笑,和缓地说道:“那么,往后重华再出门去,也如今日这般,不轻易与人交谈可好?”
这是不欲她太过冒尖,招人侧目。夏侯沛做出乖巧的样子,一手在身前捏成了个小拳头,点头,认真道:“儿听阿娘的。”
皇后欣慰于她的懂事,手心抚过她日渐浓密的发丝,轻声道:“长出新发来了。”
夏侯沛生下来时头发是软软的黄黄的几根,极是稀疏,乳母还担忧过一阵,到后来慢慢长出新的,稍稍浓密起来,看着也并不比其他孩子少,乳母这才放心。
手心下的发丝,是孩童特有柔软细密,转眼间重华就长那么大了,回想起她刚生出来时小小软软的裹在襁褓里的模样,皇后有一些走神。
那温柔的掌心贴着她的头发,夏侯沛觉得很舒服很踏实,只是许久没有动静,她仰起头去看。
发丝划过手心,有一些痒,皇后回过神来,见夏侯沛正在看她,便浅浅弯了下嘴角,收回手,道:“重华去与阿郑玩吧。”
夏侯沛猜想她阿娘定是在想什么心事,再是从容淡定的人,也会有为难的事,更何况阿娘是一国之母,掌管大夏后宫,势必复杂难为,不乏棘手之事。她现在还小,帮不上忙,等她长大,就可以为阿娘分忧了。
她要快快长大,在此之前,就绝不要给阿娘添乱。夏侯沛双手撑着地面站起,拍拍小手道:“我去与阿郑玩啦。”
皇后抚了一下她的衣衫,示意她去。
这个年纪的小孩正是好动的时候,夏侯沛不好动,但她喜欢四处去看,熟悉所处之处。皇后居所以长秋为名,长者久也,秋乃是万物成熟之初的景色,长秋二字寓意永恒美好。偌大一个长秋宫,殿宇轩昂,庭院森森,遍植草木。
整个宫殿,便没有夏侯沛不能去的地方,她不要人抱,到处去看,阿郑见她兴致勃勃,便也由着她。皇后却很仔细,嘱咐宫人,不要让十二郎累着。
饶是如此,半月下来,长秋宫也让夏侯沛走了遍。
这座宫殿是她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宫人皆是皇后的人,自是受皇后行事影响,看来颇为亲切,夏侯沛十分喜欢这里,每日都过得很是愉快。
皇帝常来长秋宫。夏侯沛回回观察下来,发觉,圣人待阿娘,并无多少男女之情,却是极为敬重,但凡后宫之事,圣人皆托付阿娘,无一丝不疑虑。而阿娘冷静的面容在圣人在时,总是会柔和下来,这种柔和使得她更为知礼贤淑,仿佛凡事托付与她,便可高枕无忧。
夏侯沛最喜欢的,便是皇后展现出来的可靠模样,这让她无比安心。
因夏侯沛展现出来的聪明颖悟,夏侯庚每回来,也总会见见她。几次下来,便震惊于她的进步神速。
这日,夏侯庚自入殿来,听得夏侯沛在那朗朗诵读,不由惊异地问皇后:“十二郎竟识得字了?”
皇后道:“还不曾教她识字。这篇赋是我昨日念与她听的,想来是她记住了。”
如此长篇,只是听皇后念过便可记下了?夏侯庚更是震惊:“你念了几遍?”
皇后回答:“念了一遍,与她解释了一遍。”说罢,目光便在夏侯沛小小的身躯上停留片刻,而后道:“重华有过耳不忘之天赋。”
夏侯庚久久不语。
回到太极殿,夏侯庚看了一道奏疏,奏疏乃大鸿胪魏会所上,上面所言是突厥内政,鸿胪寺昨日得到消息,突厥两月前突起内乱,原与大夏交好的都蓝可汗死于兵变,如今掌控突厥的是都蓝可汗之兄突利可汗。
突利勇武凶猛,喜兵好战,并不如都蓝那般易于控制。这对大夏而言,绝非好事。想起前几日所得军报,南朝越、楚似乎也不平静。
夏侯庚焦躁地起身在殿中来回走了一轮,又想到夏侯沛之天资卓绝,眉心便是猛烈一跳,他唤来赵九康道:“你去各处看看,但有关于十二郎的言论,皆来报与我。”
第8章
圣人亲口吩咐之事,谁敢怠慢?
赵九康身为夏侯庚亲信宦官,在宫中自有他的刺探暗信渠道。听了几日耳报,又小心使人去看看十二殿下日常做些什么。这难度极大。自崔皇后入主长秋,那一座宫殿便如铁桶一般刀火不入,赵九康恐惊动皇后,只令人注意十二殿下出了长秋宫的动静。
夏侯沛甚少出宫,恰好这日,在长秋宫中转得厌了,便央阿郑带她到外面看看,阿郑禀了皇后,皇后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亲点了心腹五人,伴着夏侯沛去玩。
纵如此,也不令夏侯沛走远,就在长秋宫附近转转。夏侯沛作为一个成人,自与寻常小孩不同。她对一些古朴的器物尤为感兴趣,对花木之类颜色生动的,反是兴致缺缺。又因答应了皇后在外少说话,她便多是看,话也少说,只是偶尔会问阿郑这是何物,用作何处。
作为一个孩子,已是难得一见的稳重。
赵九康将探得之事皆详细报与夏侯沛。
“十二殿下年幼,甚少出宫,各宫偶有关于十二殿下言论,说的大体是十二殿下话少稳重,臣前两日见十二殿下在长秋宫外玩耍……”将那日情形说了一遍。
夏侯庚凝眸深思,赵九康见此,便默默地退了下去。
皇帝如今有十二子,七女,除去夭折的,还有八子五女。为人父者,总想儿子个个都为翘楚,女儿都能安康富贵。若他只是寻常父亲,就只如此了。可他非但是人父,更是人君,如此,便有些不同了。
储君,国之基石,储位有变,朝堂动荡。
而今天下还未一统,西北突厥,南方楚、越皆是大夏心腹之患。
当年楚越争霸,在长江以南打得不可开交。形势大好,精兵强将,大夏已整军待发,正等高皇帝振臂一挥,便可渡过长江,趁虚而入。然而就在那时,高皇帝于睡梦中溘然长逝,哀太子理所当然地登基。夏侯庚是不服这位文弱的长兄的,他二人一母所出,只因他小了两岁,便失去了称帝的机会。且,高皇帝逼北齐小皇帝退位时,是他四处拉拢文臣武将,高皇帝亲军出征,是他鞍前马后,东征西战。大夏能有如今,他占了大半功劳。凭什么就因为他晚生了两年,就要将皇位让给镇日无所事事的哀太子?
夏侯家的天下,本就是他打下来的!
因这不服,又因高皇帝无易储之心,夏侯庚干脆便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布置,在高皇帝大去后,逼宫成功,又暗令哀太子身边的宦官勒死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兄长,永绝后患。
取得皇位后,便是安定人心。 彼时哀太子居东宫十一载,朝中上下,都以他为正统,暗以登基的新帝为窃国之贼。夏侯庚自是要安插心腹,除去遗患。这谈何容易。哀太子之妻乃是名门陈氏之女,陈氏屡出相才,在朝中盘根错节,哀太子幕僚亦不乏有才之人,且夏侯庚还有几个弟弟,看他这皇位来的轻易,便很想效仿他的做派,更有看重正统的老臣,对他指手画脚,口出不满。
夏侯庚一步一步的走,开始是步履维艰,到后面,也顺了,至今四年过去,总算将朝局整顿到他想看的样子,加上传国玉玺这定海神针一般的神物总算是找到了,他这皇位才算坐稳。
可,南下的大好时机却是一纵而逝!楚越之争,楚国胜了越国,就在四月前,越国向楚称臣,成了楚国的附属国。南方局势平定,大夏便没了趁虚而入的可能,再加上突厥局势不明,若此时向楚出兵,后方不稳,军心难定,南征之战恐要折戟沉沙;若先摆平突厥,便给了楚国休养生息的机会,来日,少不得便是一场恶战!
真是左右为难!
此皆因皇位之争,丧失了出兵的大好时机。误了国家大事!
夏侯庚从中吸取教训,首先,他的儿子,不可像哀太子那般文弱无能,只知鼓腹而歌,高卧而谈,必得个个文武皆修;其次,便是储位不可动摇,太子是他长子,是他看好的继承人,决不可为宵小所趁。
此二者,乃是夏侯庚心中执念,几乎与他要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比肩。
诸子皆在长大,夏侯庚看下来,大郎稳重,正可持国,二郎懦弱,便不做他想,三郎聪慧勇敢,将来可为太子前驱,六郎好文心善,却不是天真幼稚,平日校场上射箭骑马,都很努力,这便过得去了。再往下几子,皆还小,暂看不出什么。
夏侯庚也不急,他正当壮年,还能看着孩子们长大,还能好好教导。结果,就在这当儿上,十二郎不甘寂寞地冒出来了。
亲子天生异能,自是好事,只是十二郎同是中宫子,若他与他当年那般心有不甘,这异能,便成了祸事。
此战乱将起之朝,国家要昌盛,储位不可不稳。
夏侯庚想起魏后抱着年幼的夏侯冀的景象,缓缓合上眼,且再看看罢,皇后贤良,素知他之所想,若她果真能将十二郎教上正道,这便是一匹千里驹;如若不然,豺狼之辈,有害无益!
夏侯沛还不知她尚且不足两岁,她阿爹已在衡量她的将来了,更不知她阿娘也在为此事生忧。
夏侯庚对禁宫掌控极强,他本是逼宫得的皇位,自是将此视为前车之鉴,将禁宫内外牢牢控在手中。故而皇后只知圣人令人在探问什么,却不知究竟是什么。只想那日她言重华有过耳不忘之能,皇帝眼中所现诧异,便隐隐猜想当与重华相关。
重华日渐长大,总不能一直藏在长秋宫,再过三四年,她便要有自己的宫宇去独住了,她之异能,掩是掩不住的,与其待圣人自己发觉,疑心她们母子心怀异心,不若先说了,倒显得坦诚。
夏侯沛跑进来,见皇后正在书案后看着一本本册子,便放慢了步子。
皇后在她进来时便发现了她,待她走到身边,便搁笔,试了试夏侯沛手上的温度,热的,放心道:“天将雪,要冷了,这几日便休去外边玩,陪阿娘在殿里坐吧。”
夏侯沛不假思索道:“好。”
隔日一早,尚是晴的,一到傍晚,风云□□,天阴沉下来。站在长秋宫后殿的檐下仰头望去,只见灰沉沉的一片,云朵极是厚重,不多时,风起,雪落。
这是今冬第一场雪,宫外不时有一阵小跑的步伐声,当是过路的宫人欲寻一处避雪。
阿郑走到夏侯沛的身旁,道:“天冷,十二郎莫在外面了。”
夏侯沛转身冲她伸手,阿郑便抱起她,走入殿中。
殿内已生起暖融融的炭盆,炭火烧得红旺,为防夏侯沛好奇伸手去摸,炭盆外严丝合缝地罩了层木条编就的罩子,如此即可取暖,又不怕伤到孩子。
第9章
这一年乃是泰始四年。这一年不论中原亦或突厥皆发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便是,失踪三百余年的传国玉玺到了夏帝夏侯庚手中。传国玉玺是死物,不可充作精兵良将,亦不可用以平定天下,但它所代表的含义,却可令天下归心。
大鸿胪魏会,擅揣摩人心,皇帝将受命于天的诏书一下,便立即上表,请朝廷修编新历。皇帝欣然应允。
所谓历法,乃是朝廷颁布用以计时之物。几日为一月,几月为一年。自古便以月亮变化为准,以定月份,但月亮的变化每月都有一点偏差,一年两年可忽略不计,时日一久,这小偏差就成了大差距。此时,原先用的历法,已有了比较大的偏差了。
魏会这一表上的正是时候,既摸准了皇帝欲将自己的地位推向正统,又恰好能弥补旧历不足。
至泰始四年末,新历编成,皇帝亲自命名为“泰始历”,颁布天下,命天下万民,皆以泰始历为准。将正统的思想,通过历法,深刻人心。
泰始历一事,乃是传国玉玺的余潮,在人心所向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若说传国玉玺所起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立现,接下去两件,便是顷刻间传遍天下的大事。
其一,楚越四年战乱终止,在樊城之役中,楚国猛将王稽大败二十万越军,越国顷刻间无与楚国相争之力,越帝成括无奈下诏投降,愿以楚帝为上国,世代称臣,永不悔改。
其二,乃是突厥部族□□,突利杀了都蓝,成了突厥诸部新可汗。
“臣居突厥八年,曾见突利数面。此人刚暴,勇而多知,务于征伐,他主突厥,大夏之北便多了一条虎视眈眈的饿狼!”大鸿胪魏会站在殿中慷慨陈词。
大鸿胪,辖诸王入朝、郡国上计、封拜诸侯及少数民族首领等,太平年代非要紧之务,到了本朝,却是紧中之紧,满朝上下,除魏会,无人堪当此任。魏会对突厥极其了解,他精通突厥语,熟知突厥风俗,乃至突厥各部间矛盾与渊源亦知之甚详。
故此,魏会此言一毕,并无人怀疑他话中真伪。
大将军魏师抬眼看了看魏会,朝夏侯庚禀道:“南朝那里,拖不得了。楚军凶猛,若不趁此时大战刚息,兵疲将乏之际出兵灭楚,待它缓过气来,只怕那时,世上已无越,只余楚国独霸江南了!”
如今正是南北不得兼顾之时,伐楚,恐突厥背后偷袭,顾北,则楚国必恢复,兴许还能让他统一江南。
御史王业沉吟道:“倘若我大夏立即以为都蓝可汗报仇为由,出兵突厥,可否速战速决?”之后,再不做停歇的发兵伐楚。
魏师一笑:“王御史之计雷霆万钧,看着的确漂亮,可惜,说人长短是你专长,边陲兵事就不是你能置喙的了。即便倾我大夏一国之兵,也难向南北两处强敌一同用兵!”
魏师久处高位,为人傲慢,说起话来,毫不留情。王业脸色涨红,就要张口怒斥,便听得魏会谦和道:“王御史有所不知,”说着,朝上首夏侯庚所在拱手一揖,“臣失职,密报传来之时,突利可汗已稳定突厥,再无乘隙而入的可能。臣以为都蓝可汗与大夏交好,且这数月一直将眼睛盯在长江以南,便忽略了北边夷狄,致使如此□□,臣惭愧。”
听他如此言语,王业默默咽下了将要出口的斥骂,转而要攻讦魏会疏于职守,便又听皇帝沉声道:“既是□□,谁能率先料到?魏卿无需自责,为今之计,是南是北,先下决断!”
王业顿时低首消声。
皇帝说了要下决断,这决断却不好下,朝上一半意图伐楚,一半主备战突厥。
后方不稳,前方何图?然问鼎天下之功耀又着实令人不舍。夏侯庚本人就不是不知兵的人,然此次,实在不好下决断,主要是,两方赶得着实太巧。夏侯庚不是当年只顾打胜仗的大将军了,他要做的是统观全局!
外头天况寒风凛凛,殿中诸公面红耳赤,一个个寸步不让。最终,夏侯庚拍案道:“备战南征,大将军魏师,率军二十万,列兵淮南,征东将军赵康,扬州刺史杨礼都督上柤;骠骑将军杨为哉,大鸿胪魏会,立即前往陇西,调兵遣将,固守北陲。”
如此安排,称得上精心了。
不论哪朝哪代,对夷狄主动用兵皆非良策,只因草原土地,那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即便打下来,也守不住,但夷狄对中原沃土却是垂涎三尺。
如此,不主动出兵,就守着,不让突厥捣乱,扰了南面战事,也就罢了。而南面,也赶紧趁楚国尚未恢复元气,迅速出兵,即便不能一举灭楚,也将国界往南移一移,移过长江,使南朝失去长江这一天堑,为下回大战打下基础,这般两全考虑,应当是上上之策了。
可惜,有人就说了:“还不是时候。”这人,是崔玄。
崔玄说了这话之后,无人放在心上,他相人准,是他眼光毒辣,自是无人不信,但于兵事,他是外行,岂能一说就准?
然而,崔玄无愧他乌鸦嘴之美名。
泰始五年正月,二十万大军整装待发,恰在此时,陇西飞报传来,突厥犯边,突利可汗率四十万大军犯边!
消息一抵洛阳,举朝震惊。
正月,还是很冷的时候。
夏侯沛好不容易可以灵活走动,被阿郑里一层外一层地裹上衣衫,顿时又动弹不得,连想要曲一曲胳膊都是千难万难。
如此,夏侯沛便不爱动弹了,整个冬日,都乖乖地在暖融融的殿中,以图能少穿一件小袄。
前朝发生了什么,夏侯沛是不知的,她在火炉旁坐了半日,听阿郑讲了半日世族宗谱,想起今日不曾见过阿娘,便踢踢趿趿地跑了出去。
皇后在偏殿。
夏侯沛跑到那里,正遇见阿祁,阿祁见她过来,停下步子,福了一福:“十二郎来的不巧,魏贵人在呢。”神色间并不是很喜欢。
夏侯沛想起阿郑曾说魏贵人与阿娘龃龉甚深,便胡乱点点头,跑进偏殿去。
入殿,只见皇后神色淡定,眉宇间藏着一股冷漠,她下首坐着一名美貌妇人,看来年不过二十五六,衣着华丽,颜色鲜妍,五官生动而精美,看来便是那魏贵人了。
魏贵人坐在那里,姿态优雅,那神态,却委实有些不自在。见夏侯沛进来,她似松了口气,笑道:“十二郎来了。”
夏侯沛走到皇后身旁,奶声奶气地唤了声“阿娘”,而后便目露好奇地望着魏贵人。皇后令她坐到自己身旁,言语冷漠威严:“皇子进学之事,我亦做不得主,阿魏自去禀圣人便是。”
魏贵人便有些难堪,忍了下来,好声气道:“三郎是我子,难道便不是殿下之子?殿下为母,过问孩儿学业有何不可?我素慕崔郎学识,今欲为三郎延崔郎为师,只恐崔郎心性不羁,不肯应承,欲恳请殿下做这中人,殿下答应,崔郎答应,圣人必也乐见其成的。”
第2节
恋耽美
第2节
说罢,锋利的眼神四下一扫,低沉道:“今日之事,但有一丝泄露,小心汝等性命!”又下令将那两名贪功心切、擅自将主簿挟入宫来的御林校尉处死。
接下去,便没有皇后什么事了。走出太极殿,她面上温和的柔光隐了下去,看似没什么区别,却让人感到一股寒气岑岑的冷意。
皇帝正当青壮,要一个受命于天的皇子做什么,何况,纵是受命于天,也不需大肆招摇,只要皇帝知道就够了。
一觉醒来,夏侯沛身上多了个爵位,夏侯庚封她为广陵郡王。在她还有三个兄长是白身时,这个爵位颇为引人注目。无人知晓这圣宠究竟因何降下,世人只以为是圣人爱幼子,值他生辰之际,赐予郡王爵,护他平安长大。
皇后接到诏书,殊无异色。她走入内殿,看到躺在那里拿啃手指的夏侯沛。
夏侯沛醒来就一个人躺在那里蹬腿,时不时还百无聊赖地啃着手指玩,看到皇后,咧嘴笑起来。皇后见此,眉目如春日的水流一般,婉转温柔。
性情清冷的人,偶尔展颜,便如冬日中照拂着皑皑白雪的暖阳,清爽而温情。
十二郎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望着她。
皇后弯下身,将十二郎的手从她嘴边拿开,十二郎不吵不闹,乖巧得要命。从她生下来,不会说话,不会坐卧,到现在这么大了,她从没有一次无故哭闹,连圣人都不止一次地称奇。
皇后觉得自己的心从来都是冷硬的,不然何以在这鬼魅的后宫中活下来?自入宫来,她从不会轻易对人放心,更不曾对任何人心软,可面对她的重华时,她总忍不住爱怜。
点了点那柔软嫣红的小嘴,皇后轻语:“你只需平安长大,什么担忧都不必有,艰难困苦,都有阿娘在。”
话一说罢,皇后便看到十二郎仿似听懂了一般,高兴地笑起来,她漆黑的眼眸亮闪闪的,纯粹可爱又无辜。
第5章
庭前绿竹猗猗,茂竹涛涛。
长秋殿的屋檐下,皇后席地而坐,她身前拥着夏侯沛,双臂轻揽着她,宽大的袍袖覆在夏侯沛小小的身躯。
朝阳初现,淡淡的秋雾还未散去。
皇后缓缓念道:“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她的声音在什么时候都极冷静,仿佛有一股永不动摇的精神。这样的声音念一首赞誉高洁品性的诗,格外悦耳动听。
夏侯沛童声稚稚,跟着她,朗朗念诵。
此时距谷雨已过去半年。
大约是人趋善本能,夏侯沛对皇后有一种天然的信赖,故而,她对她极坦诚。本就有成人的灵魂,只拘于稚子幼弱的躯体,力气小、走路走不利索,但学东西,却很快。夏侯沛并没有对皇后隐瞒,只除了不要太过灵异,弄出一些“不教而会”的事,夏侯自学会说话以来,她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
皇后不曾养过孩子,但即便没有对比,也知十二郎这一说即能记住,一释便可领悟的才能非同平常。她并未外扬,只是将教导十二郎之事从乳母手中接了过来。
越是灵秀聪明的孩子越难教导,十二郎早慧,皇后虽不求她来日贵上九天,也不忍看着睿哲异常的十二郎泯然众人。
况且,于十二郎而言,越是敏睿超然,越有好处。
“重华可知何物为竹?”将诗句教与夏侯沛,皇后便解说起来,她素手一指,将那一片茂茂修竹示意给她看,“这便是竹。”
见十二郎将目光停到她所指之处,皇后继续道:“松竹常青,不畏严寒而凋谢,不为霜雪而弯腰。有节而高雅,平稳而温敦,人之本心,当如是。”
夏侯沛仰头望着皇后弧度优美的下巴,问:“什么叫做有节?”
皇后弯了弯唇:“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夏侯沛又问:“什么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是做一件事前,先思后果,有益处就去做,有害处就放下。”
夏侯沛歪了歪脑袋:“还没做,如何知道后果?”
皇后摸了摸她已渐渐长出头发来的脑袋,说道:“用大道去衡量,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站在不远处侍奉的中官李华听得大为惊异。这是他第一次在皇后教子时侍奉在侧。
起初,他只以为皇后殿下年轻,不懂教儿。言语深奥,十二郎如何能懂?寻常孩童,在这话都说不利索的稚龄,能这么安安静静地坐着,已是难得。再听下去,只见十二郎非但言辞清晰,且句句问到点子上。想来不是全懂,也印在心上了。
观稚童口吐成人语,李华叹为神异。
秋雾慢慢散去,眼前清明起来。
夏侯沛没有再问什么是大道,只是默默地在心中消化阿娘方才说的话。这些道理听来空泛,但联系身处之境,沉下心去悟,句句都是处世诤言。
远处回廊的拐角走来一名宫人,到李华跟前弯身行了一礼,而后交头耳语,言罢李华摆了摆手,那宫人便原路退了下去。李华抚了抚衣襟,趋步过来,在皇后与夏侯沛身前跪下。
“殿下,崔郎将那王业打了。”
夏侯沛知道崔郎,他是阿娘的长兄,她的阿舅,名崔玄,长秋宫中多以崔郎呼之。
皇后出身世族崔氏。崔氏家史深远,绵延数百年,早在北齐时,就曾三度把持朝堂。到了这一代,因新兴之家魏氏、高氏的崛起,被分去了不少荣光,稍有没落,但不损其根基。皇后堂伯崔浩民位居九卿,为廷尉,掌天下刑狱,族中其他子弟出仕为官,也不在少数。
夏侯沛的外祖父崔远道,居太学祭酒,更是闻名海内的高士。
有一则闻名天下的轶事。
当年哀太子读书,有一疑问,便派人去召崔远道来,崔远道拒不受召,当着一堂学生的面,与使者道:“承师问道,当在太学。”批评哀太子不懂礼仪。
作为储君,若是召臣下问政,自可遣人去召,臣下莫敢不应,但要向学,便该以师道相待。你太子是储君,忙于政务,腾不出空暇亲自来,是情理之中的,崔远道学为儒宗,士之楷模,重礼重学,却不致于不懂人情。可你不亲来,至少也遣一东宫官以示郑重啊,怎可随随便便地打发个宦官就算了?求知必得有个求知的样子,尤其你还是个储君,正是时候做出重士之姿,怎可如此草率?
崔远道坚决不肯应召。哀太子很生气,隔日朝上见到崔远道,当面斥问,说他不忠,说他傲慢。崔远道是高士,高士大多很有脾气,怎肯坐受辱?当面就反斥哀太子“性急量窄,发短心长,非人君之相”。
哀太子怒极,却拿他没办法,他是世家子,还是名门崔氏之子,高皇帝窃取北齐江山,便是依靠世家相助,登基之后,自得重用世家,以示回报。再加之崔远道有名望,就是太子,也不能轻易动他。最后还是高皇帝来打了圆场。
此事草草了结,却被人宣扬出去,成了一则轶事。崔远道不屈的风骨由此名著海内。
作为高士崔远道的长子,崔玄比其父更放浪形骸,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不喜仕途,专门就喜欢谈玄论道,极少的时候也会开尊口品评人物。当年崔远道斥哀太子“非人君之相”,哀太子果然与帝位无缘。七年前崔玄说还只是个王府功曹的高宣成有国士之能,高宣成果然宣麻拜相。
这父子两见微知著、品评人物的本事,让夏侯庚都拍案叫绝。夏侯庚登基后,非常眼馋崔玄之大才,几下诏书征辟,崔玄都辞了,仍旧过他放荡洒脱的日子。
眼下,让皇帝拍案叫绝的人把王业打了。
夏侯沛顺口就问:“王业是何人?”
李华恭顺地回道:“王业是个御史,专爱在背后说人长短。”
夏侯沛一笑:“想来无事的。”
连宫中宦官都不喜此人嘴碎,皇帝哪儿能不知?崔玄性情疏朗,通达狂放,淡泊名利,且有大才,皇帝对他一向很容忍。纵如此,皇后还是问了一句:“因何起的龃龉?”
李华道:“崔郎披发行散,途遇王御史,王御史斥崔郎,行迹放浪,衣冠不整,夸夸而谈,与国无异。崔郎怎肯任他说到跟前,便还以口舌,说御史生来刻薄,性情寡恩,专刺人短,以固己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生得一副短命相。王御史便恼了,非要与崔郎论个长短,崔郎嫌他烦,令仆役压倒了他,打了一顿,便扬长而去。王御史连家都不曾回,一身狼狈地入宫来告状。”
任谁骂自己短命相都是不能忍的,也不怪王业纠缠,夏侯沛想着,不过这王业也委实多事,阿舅自在那走路,不过是头发没束起,走得又快了些,不管怎样,也是自走自的,与他王业何干?非得把人拦下来说教。就阿舅那脾气,哪是肯吃亏的。
说来说去,还是王业多事。
想到崔玄那张嘴,夏侯沛又笑起来,冲皇后眨了下眼睛,道:“说不得阿舅又要一语成谶。”让旁人骂一句短命就罢了,让崔玄那张嘴骂短命,简直就是灵验的预言。
皇后没想到她这么快就想到这一茬,点点她的脑门,道:“休要胡言。”
看看日头,今日的早课应是结束了。夏侯沛撑着地板站起,她走得不大稳健,这也是无法,骨头还没长结实。皇后伸手扶了她一把。
她站着,皇后席地坐着,夏侯沛才将将到皇后下巴的高度。
“重华。”皇后唤道。
夏侯沛抬头看她,一双眼眸湿漉漉的,又很专注。
皇后与她对视,说道:“明日起,阿娘有些忙碌,你自习这几日所得。”
夏侯沛乖乖点头:“儿明白。”歪着脑袋想了想,问,“阿娘做什么去?”
皇后如实与她道:“半月后便是先皇后周年祭,我要张罗祭祀之物。”
“先皇后?”夏侯沛不解地眨了下眼睛,不大明白这个先皇后是何人。
皇后便耐心解释与她:“先皇后便是太子的阿娘,她过世了,过几日便是她的忌辰,需合宫拜祭。”
这下,夏侯沛听明白了,原来在阿娘之前,圣人还有一位皇后,太子便是那位皇后所出。到底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夏侯沛再小心,再细致,也缺了古人自有的敏感,全然不曾想到在之前是有另一位皇后的。
现在被点明白了,想想阿娘正当青春,再想想阿爹至少也有三十五六的年岁,自不可能是原配。难怪大郎从不以她为忌,原来她是否嫡出,与大郎而言,并无差异,他自己是元后子,占嫡占长,最是正统,不论哪位皇子都不能从名份上动摇他的地位。
夏侯沛少有地松了口气,她是见过太子的,那是一个很宽厚的少年,,并非奸猱阴沉之辈。将来长兄成了一家之主,她小心一些,必能高枕无忧。
这对她眼下的处境来说,实在是件大好事。
一想分明,夏侯沛便高高兴兴地抬头。
皇后见她似是有所得了,便问:“想明白了?”皇后眼中,十二郎再神异,到底是个稚子,这有些绕的人际关系,许是不好理解。
皇后的神色并未多柔缓,只是平平淡淡的问她话。但夏侯沛知道,她若说不明白,阿娘必会耐心解释,说到她懂了为止。
原本是挺高兴的一件事,她不必再想着去争去抢,只要跟在大兄之后,过个闲闲淡淡就可。这与向来不怎么勤奋的夏侯沛而言,实在是件大好事。但一想到阿娘作为阿爹现在的妻子要亲自去张罗祭拜他先前妻子的祭仪,哪怕是这么大的一件大好事,都不能让她开怀了。
“明白了。”夏侯沛低声说道。
她突然就低落下去,皇后也不知她怎么了,只以为是不高兴接下来数日不能跟她学习——十二郎很坐得住,旁的小孩只知玩耍,她却对学问求知若渴。
皇后便安慰她:“学而时习之,方可不失不忘。”
夏侯沛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眼巴巴地望着她:“那儿能每日见到阿娘么?”
懂事乖巧的孩子总是令人怜爱,皇后将手放到她的小肩膀,语气是平凡的,目光是温柔的:“阿娘每日都会来看你。”
那来的莫名其妙的低落很快就被驱散。
夏侯沛复又高兴起来。
第6章
接下去几日,皇后果然不见人影,只在清晨或夜幕之后,方短暂地见上一面,不论如何,皇后都守住了每日都会来看她的承诺。
夏侯沛便跟着乳母,听她拿着书简给她念诗。
诗句中蕴含道理,且又押韵,朗朗易上口,正是用于启蒙的好物。夏侯沛便跟着念,念完又默默地记,默默地背,只当是温习先前所学了。
学习间隙,想到那位早逝的皇后,夏侯沛觉得自己知道的还不够多,她平日里是努力留意了的,但有些事,谁都不会拿到孩子面前说,如此,她再留心,也是没有办法。
想想她已会说话了,也跟着阿娘学了点道理,便装出好奇的模样,来问乳母:“我知道阿娘是崔氏女,先皇后也是崔氏女吗?”
乳母道:“不对,十二郎记好了,先皇后出自魏氏,是大将军魏师之妹。”
“那她是皇后,阿娘也是皇后,谁才是真的皇后?”夏侯沛又问。
“十二郎……”乳母显得有些语塞,默了一阵,组织了语句,方道,“魏后是圣人元妻,殿下是继后,还是去年才册的后,在此前,殿下是位列三夫人之一的贵嫔。她们,都是皇后。”
“贵嫔?”
“是。大夏后宫参用古法,皇后之下设三夫人,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三夫人之下有九嫔,为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同九卿;再下便是美人、才人、中才人等,爵视千石以下。”一股脑儿说了许多名称,也不知十二郎记不记得住,乳母说罢,一看夏侯沛,只见夏侯沛正若有所思地想着什么,不知她是听明白了,还是又推演到旁的地方去了。
幸而殿下将教导十二郎的事接过去了,神童什么的,真是不好教。乳母一面庆幸,一面问道:“将过午了,十二郎可要歇一觉?”
转眼半月过去,周年祭就在眼前。
前一夜,皇后专抽了时间来与夏侯沛说些要紧的事。
夏侯沛听闻响动抬头,见皇后入室来,开开心心地起身,跌跌撞撞地跑过去:“阿娘~~~~”
皇后弯身接住她,顺顺当当地将她抱起,走到卧榻前,看到上面的一些小玩具,就知道她正自己同自己玩的高兴。
将夏侯沛放到卧榻上,自己也在一旁坐下,皇后开口道:“重华。有一些事要说与你。”
夏侯沛张大眼睛,认真地听着。
皇后微微地扬起嘴角,很快又平复原样,她缓缓地说道:“你可记得大郎?”
夏侯沛点点头:“是阿兄。”
“那么,你可记得大郎唤圣人,也是阿爹?”
夏侯沛又点点头:“与儿一样。”
皇后便摸了摸她有一点浓密起来的乌发,像是对她记性好的奖励:“如此,你与大郎可是有同样的阿爹?”
这是自然,他们是兄弟,夏侯沛仍是点头,心下已有些不解,不知阿娘为何要说这个。
皇后循循善诱:“既有了同样的阿爹,你们也有相同的阿娘。大郎的母亲,也是你的母亲,你对先皇后,也要呼之为母,要像对我一样尊敬,明白吗?”
夏侯沛顿时呆住了,张着小嘴,愣愣地看着皇后。
想也知道突然多出一个母亲来是很难接受的。皇后正欲再铺垫几句,将夏侯沛的想法捋顺了,便听得夏侯沛道:“儿晓得了。”这种礼法上的事,不是能随意更改的,她在外面做的不好,旁人不会埋怨她一不懂事的稚子,却会疑心阿娘不安好心。她怎会给阿娘惹麻烦?
重华说明白,便是当真明白,她从不故作聪明。皇后放心,便又听夏侯沛道:“但只有阿娘才是儿的阿娘。”外面是怎么说法,不过是面子上的事,她心中只有生她养她的皇后,才是她的母亲。
说的皇后一愣,旋即欣慰:“重华乖。”
若是寻常孩子,这些自不必与她说,只叮嘱好乳母便可,但夏侯沛不同,她太聪明,学习的本领太强。其实,偶尔皇后也有些忧愁十二郎要如何教养才好。
刻意将她教的笨些,皇后自是不舍的,可要顺着她,又不知会长成一个什么样,但要引导,也得有个方向才好。皇后心中思虑良久,方将教导夏侯沛的事接了过来,每日都细心教育。
由于她的精心教导,眼下又生出另一个麻烦了,十二郎实在太聪明,聪明到已不能单纯的说是早慧,她简直就是神异。她一出场,定是能将宫里所有的孩子都压下去。
皇帝不会想要看到这种情况,在太子不是十二郎,且皇帝也无意更易储位的时候,十二郎并不适合出头。
皇后又慢慢与夏侯沛分说:“若重华有一宝物,旁人皆无,重华可要将其现于人前?”
夏侯沛摇摇头:“要遭抢的。”
皇后一笑:“正是。现重华于阿娘便是一宝物,阿娘也怕有人抢了重华去,明日出门,重华便跟着乳母,乖乖的不说话可好?”
夏侯沛顿时严肃,板着脸,郑重点头:“好,重华出门不说话。”
夏侯沛一不说话,就与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除了那双乌黑的眸子特别明亮有神,勉强称得上是个正常的孩子了。
祭仪设在台城,那是皇城的最高处,有时,皇帝也会在那处祭天。
周年祭当日,帝后站在最前,祭拜过后,由皇帝诵读祭文,祭文情真意切,里面有不少生僻的用词,夏侯沛听不懂,但并不妨碍她明白大意,这祭文,是皇帝亲自写的。
祭文诵读之后,方是皇子皇女拜祭。
按照排行站定,依次站成两排,皇太子在最前,之后从大到小。夏侯沛站在最末。
这时,只要能走,便不许乳母抱着。夏侯沛站得端端正正的,小脸绷得严肃,眼睛望着前方,目不斜视。她前面两位大不了多少的九郎与十一郎则有些待不住,站也是在那站着的,可时不时地就扭头看乳母。
这才是孩子应有的样子,平日里大人多是不以为怪的。可这回他们后面站了个夏侯沛,对比就出来了。
跪拜之后,九郎夏侯谙呆呆地在那啃手指,十一郎夏侯汲人却站不住了,扁着嘴似要哭,乳母见此,忙压低了声哄他。十一郎只是想走,怎么哄也不听。如此肃穆的场景,若有孩子哭闹,便麻烦了,夏侯沛迅速地摸摸十一郎的背,以示安抚,自己的神色仍然是肃穆无比。
十一郎惊讶地转头看她,以为找到了一个玩伴,扭过头就要同她玩。乳母几欲晕倒,这是能玩耍的场合么?
夏侯沛瞪了十一郎一眼,非常之严肃,将他瞪在原地不敢动。
终于礼官唱了声“毕”,结束了。十一郎的乳母忙抱起十一郎。
夏侯沛则站那等着皇帝发声说散,便好回宫。
未料到,皇帝朝这里走来了。
台城上秋风潇潇,皇帝一身月白单衫,正值壮年的男人,此时看来格外单薄,他的神色有些沉郁,唇角倒是保留了和缓,在夏侯沛前站定。
夏侯沛便一声不吭的弯身施了一礼,因身材短小,姿势并不规范,却是十分童趣可爱。夏侯庚笑了笑,道:“十二郎今日做得很好。”他站得高,诸子情态皆在他眼中。
皇后也走了过来,夏侯庚转头与她道:“你将十二郎教的很好。”
皇后只弯了下唇,并未言语。
有帝后在,并无皇子开口的余地,自太子始,诸子静默而立,九郎与十一郎因惧夏侯庚,也不敢说话。
夏侯庚叹息一声,回首看了眼那高高的灵位。人都围过来了,适才被众人围拱参拜的灵位便孤零零地留在那里。
萧瑟的又何止是秋风?夏侯庚心头难过,没再多言,唤了太子一道,相携走了。
后头还有妾妃要来拜祭,皇后且走不得,便令乳母好生抱了夏侯沛回去。
台城距长秋宫有些远。乳母抱着夏侯沛,后面跟了十余宫人,行在宫道上。
不幸,与夏侯衷偶遇。
宫人们弯身行礼,口中齐道:“见过广平王。”
夏侯衷点点头:“免礼。”
夏侯沛对夏侯衷并没什么好感,初次见面时,她便察觉出夏侯衷那看似随意的言语下暗藏的挑拨。换言之,此时高居东宫的是大郎,夏侯沛觉得庆幸,若东宫之主是三郎,她必不敢安心。在她眼中,小小年纪的夏侯衷已称得上是个不行正道的小人。
眼下小人笑眯眯地走近,望着夏侯沛道:“好久不见,十二郎又长大啦。”
夏侯沛一扭头,钻进乳母怀中。
“啧,怎地不说话?适才阿爹还夸十二郎今日做得好来的。”夏侯衷摇摇头,一双桃花眼生得轻佻。
夏侯沛仍是不转头。她不肯搭理,夏侯衷也没办法,虽说是他幼弟,理应敬爱兄长,可这幼弟尚是一稚子,岂能与她计较?
纵是明白,夏侯衷面上也显得有些不好看,负着手,唇角耷了下去。乳母看着不好,忙道:“十二郎今日精神有些不好,郡王莫怪。”顿了顿,又问,“郡王将往何处?”
今日,哪个精神能好,又哪个精神敢好?夏侯衷嗤笑一声,并不说出来,只道:“孤去寻阿娘。你们去吧,仔细着点!别令十二郎吹了风。”
十余宫人欠身等他过去,方又往长秋宫去。
经夏侯衷这一打岔,这一行人似是走得更沉闷了些。夏侯沛是本就不准备说话,乳母则是想着方才的事,要如何与皇后禀报。
第7章
乳母姓郑,宫人们皆唤她阿郑。本是崔氏奴仆,入宫来侍奉。眼下夏侯沛已不怎么喝奶了,她长出四颗牙的时候,便不欲再喝奶,宁肯去喝那与其时的她而言并不好下口的米糊糊。皇后见她坚持,便由了她,只是又恐她肠胃脆弱不能克化,再且吃奶没足月的孩子会长不高,便令人每日都取新鲜牛乳来,掺在米糊糊里。倒也让夏侯沛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只是由此,阿郑便失去了乳母的作用。皇后见此,便与了她一官衔,使她成了宫中女官,令她仍旧照看夏侯沛。
待一入长秋宫,夏侯沛左看右看,皆是阿娘心腹,便说话了。她搂着乳母的脖颈,问道:“三郎去寻他阿娘了。他也有阿娘吗?”
阿郑已习惯了她时不时地问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当下便回答:“自是有的,人人都有父有母呢。广平王的阿娘乃是贵人魏氏。”
贵人是三夫人之一,皇后之下便是三夫人,三郎之母地位不低。
夏侯沛听到这魏姓,心下已开始蹙眉头。她面上仍带着天真的口气说道:“先皇后也姓魏呢。”
阿郑笑着道:“魏贵人本就是魏后之妹,自是同姓魏的。圣人也因此,对魏贵人与广平王另眼相待。”
竟有这层关系?夏侯沛从阿郑怀里挣出来,立在地上,仰着大脑袋望着她,好奇地问道:“上回阿郑还说魏皇后是大将军之妹,那魏贵人也喊大将军做阿兄吗?”
阿郑目带慈爱地看着她,细细与她说道:“正是,魏皇后、魏贵人、大将军还有大鸿胪都有一个阿娘,他们的阿娘姓赵,因生下这许多出息的孩儿,圣人即位之初,便封了她做一品国夫人。”
“唔,我也要出息,也要让阿娘……”夏侯沛心思已经因魏贵人与魏皇后的关系跑远了,口上含含糊糊地说着,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阿郑听得暗笑,要让殿下怎么样呢?也封一个国夫人来做吗?
原来大郎与三郎竟是同一个母家,倘若二人关系近,便罢了,可若是二子相争,魏氏必生动乱。想想三郎那看似吊儿郎当、实则时时藏奸的德行,夏侯沛不禁担忧,然一念及今日阿爹只唤了大郎走,又宽下心来。
谁优谁劣,都在阿爹,圣人觉得好,便足矣。
夏侯沛实在不愿与人去争,她上一世争了半辈子,最后争胜了,也没觉得多高兴,劳心劳累了一世,最后死于非命,实在说不清是得意是惆怅。到了今世,她只愿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就这么想东想西地坐了一会儿,阿郑令人去煮了她的米糊糊来。
米糊糊掺了牛乳,香香的,又经精心调制,半点腥味也无,夏侯沛极是喜欢这味道,也不要人喂,握着一只长玉勺,一勺一勺的吃。只因胳膊委实短,骨头还没长结实,活动起来便不大得心应手,一碗米糊糊吃下来,嘴上不可避免地沾上了糊糊。阿郑便取了湿帕子来给她擦了脸,擦了手。
这时,皇后回来了。
夏侯沛一听到外面的动静,便一个翻身站了起来,迈着小短腿就往外跑。身后一大串宫人惊慌失色地跟着,口中直呼“十二郎,慢着些,留心脚下”。
跑出殿门,正见皇后入了正门,沿庭中直道缓步而来。
夏侯沛眼睛一亮,奔跑过去:“阿娘~~~~”
皇后便停下了步子,待夏侯沛到了她跟前,方不轻不重道:“如何与你说的?”
夏侯沛吐吐舌头,肃容站好:“儿拜见阿娘。”
好习惯要从知事起便养成。
皇后弯了弯唇,伸手,夏侯沛笑眯眯地把手递到皇后手中,二人大手牵着小手往殿中走。
入殿,阿郑便来将途遇广平王之事说了,言罢,略有些担忧道:“那位郡王言行无忌,看来不是心胸宽广的人呢。当初魏贵人与殿下龃龉甚深……”
不必她多说,皇后就明白了。她并没什么意外,也无甚忧虑,只平淡道:“无妨,不让重华与他独处即是。”
阿郑小心看了皇后容色,知她心有成算,便不敢多言。
夏侯沛听得迷惑不解,却又不好开口发问,她再怎么神异,也只一不到二岁的稚子,展现出好记性与悟性便罢了,却是万万不能说些大人没教过的事,免得将神异弄成了灵异。她暂搁下疑惑,一抬头,便见皇后正低头看她。
二人目光对上,皇后温缓道:“重华今日做得很好,在外时并没有说话。”自晨间出了长秋宫的门,她便没说一个字,连圣人面前,她都没发一语。有功当奖。皇后夸奖了她。夏侯沛神色得意,她素来就听阿娘的话。
皇后见此,禁不住淡淡一笑,和缓地说道:“那么,往后重华再出门去,也如今日这般,不轻易与人交谈可好?”
这是不欲她太过冒尖,招人侧目。夏侯沛做出乖巧的样子,一手在身前捏成了个小拳头,点头,认真道:“儿听阿娘的。”
皇后欣慰于她的懂事,手心抚过她日渐浓密的发丝,轻声道:“长出新发来了。”
夏侯沛生下来时头发是软软的黄黄的几根,极是稀疏,乳母还担忧过一阵,到后来慢慢长出新的,稍稍浓密起来,看着也并不比其他孩子少,乳母这才放心。
手心下的发丝,是孩童特有柔软细密,转眼间重华就长那么大了,回想起她刚生出来时小小软软的裹在襁褓里的模样,皇后有一些走神。
那温柔的掌心贴着她的头发,夏侯沛觉得很舒服很踏实,只是许久没有动静,她仰起头去看。
发丝划过手心,有一些痒,皇后回过神来,见夏侯沛正在看她,便浅浅弯了下嘴角,收回手,道:“重华去与阿郑玩吧。”
夏侯沛猜想她阿娘定是在想什么心事,再是从容淡定的人,也会有为难的事,更何况阿娘是一国之母,掌管大夏后宫,势必复杂难为,不乏棘手之事。她现在还小,帮不上忙,等她长大,就可以为阿娘分忧了。
她要快快长大,在此之前,就绝不要给阿娘添乱。夏侯沛双手撑着地面站起,拍拍小手道:“我去与阿郑玩啦。”
皇后抚了一下她的衣衫,示意她去。
这个年纪的小孩正是好动的时候,夏侯沛不好动,但她喜欢四处去看,熟悉所处之处。皇后居所以长秋为名,长者久也,秋乃是万物成熟之初的景色,长秋二字寓意永恒美好。偌大一个长秋宫,殿宇轩昂,庭院森森,遍植草木。
整个宫殿,便没有夏侯沛不能去的地方,她不要人抱,到处去看,阿郑见她兴致勃勃,便也由着她。皇后却很仔细,嘱咐宫人,不要让十二郎累着。
饶是如此,半月下来,长秋宫也让夏侯沛走了遍。
这座宫殿是她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宫人皆是皇后的人,自是受皇后行事影响,看来颇为亲切,夏侯沛十分喜欢这里,每日都过得很是愉快。
皇帝常来长秋宫。夏侯沛回回观察下来,发觉,圣人待阿娘,并无多少男女之情,却是极为敬重,但凡后宫之事,圣人皆托付阿娘,无一丝不疑虑。而阿娘冷静的面容在圣人在时,总是会柔和下来,这种柔和使得她更为知礼贤淑,仿佛凡事托付与她,便可高枕无忧。
夏侯沛最喜欢的,便是皇后展现出来的可靠模样,这让她无比安心。
因夏侯沛展现出来的聪明颖悟,夏侯庚每回来,也总会见见她。几次下来,便震惊于她的进步神速。
这日,夏侯庚自入殿来,听得夏侯沛在那朗朗诵读,不由惊异地问皇后:“十二郎竟识得字了?”
皇后道:“还不曾教她识字。这篇赋是我昨日念与她听的,想来是她记住了。”
如此长篇,只是听皇后念过便可记下了?夏侯庚更是震惊:“你念了几遍?”
皇后回答:“念了一遍,与她解释了一遍。”说罢,目光便在夏侯沛小小的身躯上停留片刻,而后道:“重华有过耳不忘之天赋。”
夏侯庚久久不语。
回到太极殿,夏侯庚看了一道奏疏,奏疏乃大鸿胪魏会所上,上面所言是突厥内政,鸿胪寺昨日得到消息,突厥两月前突起内乱,原与大夏交好的都蓝可汗死于兵变,如今掌控突厥的是都蓝可汗之兄突利可汗。
突利勇武凶猛,喜兵好战,并不如都蓝那般易于控制。这对大夏而言,绝非好事。想起前几日所得军报,南朝越、楚似乎也不平静。
夏侯庚焦躁地起身在殿中来回走了一轮,又想到夏侯沛之天资卓绝,眉心便是猛烈一跳,他唤来赵九康道:“你去各处看看,但有关于十二郎的言论,皆来报与我。”
第8章
圣人亲口吩咐之事,谁敢怠慢?
赵九康身为夏侯庚亲信宦官,在宫中自有他的刺探暗信渠道。听了几日耳报,又小心使人去看看十二殿下日常做些什么。这难度极大。自崔皇后入主长秋,那一座宫殿便如铁桶一般刀火不入,赵九康恐惊动皇后,只令人注意十二殿下出了长秋宫的动静。
夏侯沛甚少出宫,恰好这日,在长秋宫中转得厌了,便央阿郑带她到外面看看,阿郑禀了皇后,皇后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亲点了心腹五人,伴着夏侯沛去玩。
纵如此,也不令夏侯沛走远,就在长秋宫附近转转。夏侯沛作为一个成人,自与寻常小孩不同。她对一些古朴的器物尤为感兴趣,对花木之类颜色生动的,反是兴致缺缺。又因答应了皇后在外少说话,她便多是看,话也少说,只是偶尔会问阿郑这是何物,用作何处。
作为一个孩子,已是难得一见的稳重。
赵九康将探得之事皆详细报与夏侯沛。
“十二殿下年幼,甚少出宫,各宫偶有关于十二殿下言论,说的大体是十二殿下话少稳重,臣前两日见十二殿下在长秋宫外玩耍……”将那日情形说了一遍。
夏侯庚凝眸深思,赵九康见此,便默默地退了下去。
皇帝如今有十二子,七女,除去夭折的,还有八子五女。为人父者,总想儿子个个都为翘楚,女儿都能安康富贵。若他只是寻常父亲,就只如此了。可他非但是人父,更是人君,如此,便有些不同了。
储君,国之基石,储位有变,朝堂动荡。
而今天下还未一统,西北突厥,南方楚、越皆是大夏心腹之患。
当年楚越争霸,在长江以南打得不可开交。形势大好,精兵强将,大夏已整军待发,正等高皇帝振臂一挥,便可渡过长江,趁虚而入。然而就在那时,高皇帝于睡梦中溘然长逝,哀太子理所当然地登基。夏侯庚是不服这位文弱的长兄的,他二人一母所出,只因他小了两岁,便失去了称帝的机会。且,高皇帝逼北齐小皇帝退位时,是他四处拉拢文臣武将,高皇帝亲军出征,是他鞍前马后,东征西战。大夏能有如今,他占了大半功劳。凭什么就因为他晚生了两年,就要将皇位让给镇日无所事事的哀太子?
夏侯家的天下,本就是他打下来的!
因这不服,又因高皇帝无易储之心,夏侯庚干脆便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布置,在高皇帝大去后,逼宫成功,又暗令哀太子身边的宦官勒死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兄长,永绝后患。
取得皇位后,便是安定人心。 彼时哀太子居东宫十一载,朝中上下,都以他为正统,暗以登基的新帝为窃国之贼。夏侯庚自是要安插心腹,除去遗患。这谈何容易。哀太子之妻乃是名门陈氏之女,陈氏屡出相才,在朝中盘根错节,哀太子幕僚亦不乏有才之人,且夏侯庚还有几个弟弟,看他这皇位来的轻易,便很想效仿他的做派,更有看重正统的老臣,对他指手画脚,口出不满。
夏侯庚一步一步的走,开始是步履维艰,到后面,也顺了,至今四年过去,总算将朝局整顿到他想看的样子,加上传国玉玺这定海神针一般的神物总算是找到了,他这皇位才算坐稳。
可,南下的大好时机却是一纵而逝!楚越之争,楚国胜了越国,就在四月前,越国向楚称臣,成了楚国的附属国。南方局势平定,大夏便没了趁虚而入的可能,再加上突厥局势不明,若此时向楚出兵,后方不稳,军心难定,南征之战恐要折戟沉沙;若先摆平突厥,便给了楚国休养生息的机会,来日,少不得便是一场恶战!
真是左右为难!
此皆因皇位之争,丧失了出兵的大好时机。误了国家大事!
夏侯庚从中吸取教训,首先,他的儿子,不可像哀太子那般文弱无能,只知鼓腹而歌,高卧而谈,必得个个文武皆修;其次,便是储位不可动摇,太子是他长子,是他看好的继承人,决不可为宵小所趁。
此二者,乃是夏侯庚心中执念,几乎与他要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比肩。
诸子皆在长大,夏侯庚看下来,大郎稳重,正可持国,二郎懦弱,便不做他想,三郎聪慧勇敢,将来可为太子前驱,六郎好文心善,却不是天真幼稚,平日校场上射箭骑马,都很努力,这便过得去了。再往下几子,皆还小,暂看不出什么。
夏侯庚也不急,他正当壮年,还能看着孩子们长大,还能好好教导。结果,就在这当儿上,十二郎不甘寂寞地冒出来了。
亲子天生异能,自是好事,只是十二郎同是中宫子,若他与他当年那般心有不甘,这异能,便成了祸事。
此战乱将起之朝,国家要昌盛,储位不可不稳。
夏侯庚想起魏后抱着年幼的夏侯冀的景象,缓缓合上眼,且再看看罢,皇后贤良,素知他之所想,若她果真能将十二郎教上正道,这便是一匹千里驹;如若不然,豺狼之辈,有害无益!
夏侯沛还不知她尚且不足两岁,她阿爹已在衡量她的将来了,更不知她阿娘也在为此事生忧。
夏侯庚对禁宫掌控极强,他本是逼宫得的皇位,自是将此视为前车之鉴,将禁宫内外牢牢控在手中。故而皇后只知圣人令人在探问什么,却不知究竟是什么。只想那日她言重华有过耳不忘之能,皇帝眼中所现诧异,便隐隐猜想当与重华相关。
重华日渐长大,总不能一直藏在长秋宫,再过三四年,她便要有自己的宫宇去独住了,她之异能,掩是掩不住的,与其待圣人自己发觉,疑心她们母子心怀异心,不若先说了,倒显得坦诚。
夏侯沛跑进来,见皇后正在书案后看着一本本册子,便放慢了步子。
皇后在她进来时便发现了她,待她走到身边,便搁笔,试了试夏侯沛手上的温度,热的,放心道:“天将雪,要冷了,这几日便休去外边玩,陪阿娘在殿里坐吧。”
夏侯沛不假思索道:“好。”
隔日一早,尚是晴的,一到傍晚,风云□□,天阴沉下来。站在长秋宫后殿的檐下仰头望去,只见灰沉沉的一片,云朵极是厚重,不多时,风起,雪落。
这是今冬第一场雪,宫外不时有一阵小跑的步伐声,当是过路的宫人欲寻一处避雪。
阿郑走到夏侯沛的身旁,道:“天冷,十二郎莫在外面了。”
夏侯沛转身冲她伸手,阿郑便抱起她,走入殿中。
殿内已生起暖融融的炭盆,炭火烧得红旺,为防夏侯沛好奇伸手去摸,炭盆外严丝合缝地罩了层木条编就的罩子,如此即可取暖,又不怕伤到孩子。
第9章
这一年乃是泰始四年。这一年不论中原亦或突厥皆发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便是,失踪三百余年的传国玉玺到了夏帝夏侯庚手中。传国玉玺是死物,不可充作精兵良将,亦不可用以平定天下,但它所代表的含义,却可令天下归心。
大鸿胪魏会,擅揣摩人心,皇帝将受命于天的诏书一下,便立即上表,请朝廷修编新历。皇帝欣然应允。
所谓历法,乃是朝廷颁布用以计时之物。几日为一月,几月为一年。自古便以月亮变化为准,以定月份,但月亮的变化每月都有一点偏差,一年两年可忽略不计,时日一久,这小偏差就成了大差距。此时,原先用的历法,已有了比较大的偏差了。
魏会这一表上的正是时候,既摸准了皇帝欲将自己的地位推向正统,又恰好能弥补旧历不足。
至泰始四年末,新历编成,皇帝亲自命名为“泰始历”,颁布天下,命天下万民,皆以泰始历为准。将正统的思想,通过历法,深刻人心。
泰始历一事,乃是传国玉玺的余潮,在人心所向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若说传国玉玺所起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立现,接下去两件,便是顷刻间传遍天下的大事。
其一,楚越四年战乱终止,在樊城之役中,楚国猛将王稽大败二十万越军,越国顷刻间无与楚国相争之力,越帝成括无奈下诏投降,愿以楚帝为上国,世代称臣,永不悔改。
其二,乃是突厥部族□□,突利杀了都蓝,成了突厥诸部新可汗。
“臣居突厥八年,曾见突利数面。此人刚暴,勇而多知,务于征伐,他主突厥,大夏之北便多了一条虎视眈眈的饿狼!”大鸿胪魏会站在殿中慷慨陈词。
大鸿胪,辖诸王入朝、郡国上计、封拜诸侯及少数民族首领等,太平年代非要紧之务,到了本朝,却是紧中之紧,满朝上下,除魏会,无人堪当此任。魏会对突厥极其了解,他精通突厥语,熟知突厥风俗,乃至突厥各部间矛盾与渊源亦知之甚详。
故此,魏会此言一毕,并无人怀疑他话中真伪。
大将军魏师抬眼看了看魏会,朝夏侯庚禀道:“南朝那里,拖不得了。楚军凶猛,若不趁此时大战刚息,兵疲将乏之际出兵灭楚,待它缓过气来,只怕那时,世上已无越,只余楚国独霸江南了!”
如今正是南北不得兼顾之时,伐楚,恐突厥背后偷袭,顾北,则楚国必恢复,兴许还能让他统一江南。
御史王业沉吟道:“倘若我大夏立即以为都蓝可汗报仇为由,出兵突厥,可否速战速决?”之后,再不做停歇的发兵伐楚。
魏师一笑:“王御史之计雷霆万钧,看着的确漂亮,可惜,说人长短是你专长,边陲兵事就不是你能置喙的了。即便倾我大夏一国之兵,也难向南北两处强敌一同用兵!”
魏师久处高位,为人傲慢,说起话来,毫不留情。王业脸色涨红,就要张口怒斥,便听得魏会谦和道:“王御史有所不知,”说着,朝上首夏侯庚所在拱手一揖,“臣失职,密报传来之时,突利可汗已稳定突厥,再无乘隙而入的可能。臣以为都蓝可汗与大夏交好,且这数月一直将眼睛盯在长江以南,便忽略了北边夷狄,致使如此□□,臣惭愧。”
听他如此言语,王业默默咽下了将要出口的斥骂,转而要攻讦魏会疏于职守,便又听皇帝沉声道:“既是□□,谁能率先料到?魏卿无需自责,为今之计,是南是北,先下决断!”
王业顿时低首消声。
皇帝说了要下决断,这决断却不好下,朝上一半意图伐楚,一半主备战突厥。
后方不稳,前方何图?然问鼎天下之功耀又着实令人不舍。夏侯庚本人就不是不知兵的人,然此次,实在不好下决断,主要是,两方赶得着实太巧。夏侯庚不是当年只顾打胜仗的大将军了,他要做的是统观全局!
外头天况寒风凛凛,殿中诸公面红耳赤,一个个寸步不让。最终,夏侯庚拍案道:“备战南征,大将军魏师,率军二十万,列兵淮南,征东将军赵康,扬州刺史杨礼都督上柤;骠骑将军杨为哉,大鸿胪魏会,立即前往陇西,调兵遣将,固守北陲。”
如此安排,称得上精心了。
不论哪朝哪代,对夷狄主动用兵皆非良策,只因草原土地,那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即便打下来,也守不住,但夷狄对中原沃土却是垂涎三尺。
如此,不主动出兵,就守着,不让突厥捣乱,扰了南面战事,也就罢了。而南面,也赶紧趁楚国尚未恢复元气,迅速出兵,即便不能一举灭楚,也将国界往南移一移,移过长江,使南朝失去长江这一天堑,为下回大战打下基础,这般两全考虑,应当是上上之策了。
可惜,有人就说了:“还不是时候。”这人,是崔玄。
崔玄说了这话之后,无人放在心上,他相人准,是他眼光毒辣,自是无人不信,但于兵事,他是外行,岂能一说就准?
然而,崔玄无愧他乌鸦嘴之美名。
泰始五年正月,二十万大军整装待发,恰在此时,陇西飞报传来,突厥犯边,突利可汗率四十万大军犯边!
消息一抵洛阳,举朝震惊。
正月,还是很冷的时候。
夏侯沛好不容易可以灵活走动,被阿郑里一层外一层地裹上衣衫,顿时又动弹不得,连想要曲一曲胳膊都是千难万难。
如此,夏侯沛便不爱动弹了,整个冬日,都乖乖地在暖融融的殿中,以图能少穿一件小袄。
前朝发生了什么,夏侯沛是不知的,她在火炉旁坐了半日,听阿郑讲了半日世族宗谱,想起今日不曾见过阿娘,便踢踢趿趿地跑了出去。
皇后在偏殿。
夏侯沛跑到那里,正遇见阿祁,阿祁见她过来,停下步子,福了一福:“十二郎来的不巧,魏贵人在呢。”神色间并不是很喜欢。
夏侯沛想起阿郑曾说魏贵人与阿娘龃龉甚深,便胡乱点点头,跑进偏殿去。
入殿,只见皇后神色淡定,眉宇间藏着一股冷漠,她下首坐着一名美貌妇人,看来年不过二十五六,衣着华丽,颜色鲜妍,五官生动而精美,看来便是那魏贵人了。
魏贵人坐在那里,姿态优雅,那神态,却委实有些不自在。见夏侯沛进来,她似松了口气,笑道:“十二郎来了。”
夏侯沛走到皇后身旁,奶声奶气地唤了声“阿娘”,而后便目露好奇地望着魏贵人。皇后令她坐到自己身旁,言语冷漠威严:“皇子进学之事,我亦做不得主,阿魏自去禀圣人便是。”
魏贵人便有些难堪,忍了下来,好声气道:“三郎是我子,难道便不是殿下之子?殿下为母,过问孩儿学业有何不可?我素慕崔郎学识,今欲为三郎延崔郎为师,只恐崔郎心性不羁,不肯应承,欲恳请殿下做这中人,殿下答应,崔郎答应,圣人必也乐见其成的。”
第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