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作者:若花辞树

    第22节

    皇帝真是通体舒畅。太子有军功又如何,得群臣拥立又如何,这天下,还是得他来做主。

    皇后柔声道:“臣妾炖了参汤,圣人可要尝尝?”

    皇帝正高兴,皇后做什么都像是在讨好他,加上她额上那血痂,更是满足了皇帝在病中日益扭曲的暴虐,他点头:“呈上来吧。”说罢,正要唤试吃的内宦,便见宫人都遣了下去。

    皇后端着参汤过来,皇帝看了一眼,便道:“你替朕试试烫否。”

    皇后未言语,神色平静地舀起一勺,吹了吹,徐徐饮下,她淡然笑道:“冷热正好。臣妾侍奉圣人可好?”

    皇帝看着她的神情,见并无异色,不知怎么突然有种舒了口气的释然,他道:“也好。”

    皇后低首,仔细的舀起一勺,喂到皇帝唇边,皇帝喝下,皱了下眉头道:“怎的苦了点。”

    皇后又喂了一口到皇帝唇边,口中说道:“老参,自然味重。”

    皇帝一想也是,便也放心喝下去了。这参汤是皇后当着他的面尝过的,并没有什么不能放心的地方。

    慢慢地喝下大半碗。

    皇帝推开皇后的手,道:“够了。”

    皇后并未坚持,她收回手,看着玉碗中剩下的一点参汤,悲哀渐渐染上她的面容。

    “你退……”皇帝觉得乏了,预备午歇,正要遣退皇后,便见她神色不对,他打住了话头,心中的怪异越发重起来。

    正在这时,腹中突然传来一阵绞痛,皇帝神色顿变,他立刻明白了什么,不敢置信地看向皇后。

    皇后静静地看着他,方才那一瞬间的悲哀,早已消失无踪,只余下永恒不变的平静、淡漠。

    皇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后宁可搭上自己,也要置他死地。他张口,欲呼侍卫,喉咙如被封住,怎么也喊不出来。

    腹中的痛意越来越难以忍耐,如被绞成了千万碎片,痛得他面如金纸,冷汗淋漓。生命在抽离,皇帝痛苦嘶喊,只能喑喑哑哑地逼出极低的破碎之声,全然传不出这间大殿。

    他痛得面容扭曲,皇后的神色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没有难过,亦没有得意,她只是静静看着,就如置身事外。

    皇帝在榻上挣扎,他愤恨地瞪着她,从喉咙中逼出声音咒骂她。

    皇后听到了,他在骂她毒妇,可她仍旧没有半点动容。

    皇帝渐渐挣扎不动,渐渐不能动弹,一切都归于平静,他就在那躺着,双目圆睁,似是不甘,似是痛恨,只是,他永远开不了口,也在不能伤害重华。

    皇后慢慢地走过去,看着他的脸,那张脸,其实是如此的陌生,这个她侍奉了近二十年的夫君,他是如此的遥远。

    苍凉、破碎,这灰暗得毫无色彩的夫妻之情终于走到了尽头。有一滴泪,自皇后眼中落下,她抬手擦去,什么痕迹都没留下。

    轻轻合上皇帝的眼皮,皇后转身,走出这座宫殿。

    第88章

    泰始二十一年的这一年立夏,一日往昔。

    宫门在宫道上行步匆匆,出入宫门,搬着皇帝赐下的冰,来往于王公贵胄之家。禁军各守岗位,他们腰间的刀,泛着森寒的冷光。

    申时初,最后一拨出宫颁赐的宫人返宫,少有人知晓,这些宫人入宫不久后,十余名羽林军校尉在护军将军崔骊的率领下,借换防之名,顺利掌控皇宫四门。

    皇后走出太极殿,外面的日头已不像她进去时那般热烈,微弱的光芒显得如此和煦,就如时节倒置,重返孟春。

    她在殿外站了片刻,赵九康趋步上前:“殿下。”

    皇后回头,看了看他,唇边渐渐带上些笑意:“圣人已歇下了,进去时,手脚轻些。”

    赵九康恭敬地称是。皇后抬步离去,他深深地弯下身,以示恭送。

    待皇后远去,赵九康方回身,有一名宫人端着皇帝的汤药过来。赵九康止住他道:“宅家刚睡下,将药温着,莫要凉了,失了药性。”

    宫人如以往一般顺从地将药端了回去。

    赵九康打发走了他,自己轻轻推开殿门,走了进去,又立即反手关上殿门。他慢慢地朝皇帝的床榻走去,仔细看他的举止,便会发觉,他的步子无比僵硬,乃至带着怯懦。

    走到榻旁,皇帝双目紧闭。

    他对眼前的异样视而不见,弯身,将被褥在皇帝身上盖好,而后静静地坐在皇帝榻旁。

    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赵九康突然睁大了眼睛,他后退几步,身子碰上了矮几,几上的花瓶坠落,发出让人心颤的碎裂声。

    外头立即响起禁军统领刘婴的声音:“圣人?”

    “刘统领——”赵九康听到他的声音,骤然叫了一声,满是惊恐。

    “赵大人?”刘婴的反应很快,他疾步到门外,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圣人可好?”

    “圣人——”赵九康张口,说出这两个字,又猛地住了嘴,步伐凌乱地到门边,开了门,在刘婴开口前,便道:“刘统领,圣人有召,进来说话。”

    刘婴一看他那惊慌的神色便知事情有异,他望向殿中,并没有看到皇帝的身影,从适才花瓶坠落,到此刻,短短片刻,每一息都透着诡异。

    刘婴只稍一迟疑,便跨入门中,赵九康立即关了门,他转身,对刘婴道:“刘统领,出大事了!”

    刘婴面上闪过一丝忧惧,立即朝里走去,他那杀伐决断的身形在皇帝榻前猛然顿住,只一眼,他就看出榻上的天子,已经宴驾!

    “赵大人!”刘婴猛地转过身,总是他意志刚强,也不能应对这突发的惊天之变,“圣人……”

    赵九康也是不安,他看着刘婴,那眼中已强压下惧怕,他道:“方才我进来,圣人正安眠,过了一会,圣人突然挣扎起来,我正要叫人进来,圣人便突然停住,一动不动……”

    覆盖在刘婴心上的茫然无措很快散去,他立即明了:“是皇后!”

    说罢,他手按上腰间佩刀,转身就走,赵九康急声道:“刘统领何处去!”

    “派人围住长秋宫,锁拿皇后问罪!”

    赵九康心中一个咯噔,果真如皇后所料,他敢锁拿中宫!

    “刘统领留步,听我一言!”

    刘婴顿住了步子,转过头来,眼中一片阴鸷。

    赵九康朝前两步,道:“圣人宾天,海内不安,若消息传出去,这京中可还有宁日?”

    皇帝死得突然,并未留下遗诏,皇后还有弑君之疑,这已是乱兆。

    接下去该做什么,完全掌握在他们二人手中,若是因他们举措不当而致天下动乱,他们便是千古罪人!

    刘婴果然迟疑,他皱了皱眉,道:“依赵大人之见,当如何?”

    赵九康转身,朝皇帝的遗体无比恭敬地行了一礼,再回头,已满目是泪,他道:“圣人待我,恩重如山。我虽是个阉人,见识浅陋,也知大行皇帝驾崩,接下去,首要之务,该是立新君,定乾坤!”

    立新君?新君是谁?刘婴似是明白了什么,怀疑地看着赵九康,赵九康一抹泪,道:“刘统领,圣人未留遗诏,理当太子即位。太子之母有弑君之嫌,若是……”

    他说前半句时,刘婴按在刀柄上的手,逐渐收紧,仿佛随时都会拔刀,随时都是手起刀落。直到听到他说出的后半句,握紧了刀柄的手,方松了下来。

    “……果真皇后所为,太子便……”

    赵九康话还未尽,门外传来阿祁惊惶的声音:“婢子有急事求见圣人!”

    刘婴与赵九康对视一眼,刘婴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赵九康立即开了门,他容色沉静,道:“阿祁?圣人正安睡,你有何事?”

    阿祁似是承受不住,当场就说了出来:“皇后殿下中毒,已昏厥过去了!”

    下毒的另有其人!是想毒害陛下,嫁祸皇后!刘婴心头一片透亮,他忙问:“东宫那里可去通知了?”

    阿祁见是身为禁军统领的刘婴发话,含着眼泪的双眸显出疑惑,她看向赵九康,赵九康道:“事情紧急,姑姑快说来。”

    阿祁闻此,一抹眼泪,道:“事出突然,婢子等手足无措,只思先来报与圣人,东宫那里,还未来得及去说。”

    刘婴立即道:“祁姑姑快回去照看殿下,此处我等会代为转圜。”

    阿祁仿佛察觉到了哪里不对,她的目光在赵九康与刘婴身上来回。赵九康合眼,道:“姑姑快去吧,圣人很快就会过去。”

    阿祁迟疑片刻,对皇后的担忧终究占了上风,她胡乱点头,又跑了回去。

    她一走,二人重回殿中。

    刘婴道:“幸亏大人阻拦,不然婴便是罪人。”

    赵九康道:“先迎立太子,稳定朝纲,方是正经。”

    刘婴拱手称是。

    夏侯沛那边,得皇后手书,令她封锁皇宫四门,备兵械,勿妄动,静待其变。

    夏侯沛闻此,知晓事情有变,她仔细看了一遍皇后的手书,一个一个地辩认出上面的字,是皇后亲笔,每一个字都如同在她心上刻过一遍,再熟悉,再可亲不过。她绝不会认错。夏侯沛便毫不迟疑地将预备好的禁军都藏到后院,又派人按计划,将皇宫四门都控制起来。

    李彦平见此,不禁道:“郎君,临时生变,非吉兆,不妨先依策行事,事定,再向殿下请罪。”

    听到“非吉兆”三字,夏侯沛眉心猛地一跳,连带着她的太阳穴骤然生疼。她皱眉,想要平复这不知从何生起的不祥预感。

    临时改换策略,确实不智,李彦平极忧,向夏侯沛力谏。

    夏侯沛也是惶惶不安,只是她担心的是皇后那里有什么动作。阿娘,根本未曾与她说过,这些日子,也丝毫不曾展现异样。她合上眼,坚定地说了四个字:“听皇后的。”

    事到如今,她只有极力配合,以免两下冲突,使阿娘那边生出不妥来。

    什么都没有皇后的安危要紧,包括这锦绣河山,包括那无上的至尊之位,乃至,包括她的性命。

    她只要皇后安然无恙,她愿以她所有的一切去换取一个安然无恙。

    又过半个时辰,皇后再传来消息,圣人已崩,太子当立。

    李彦平等人先是一惊,随即大喜过望。夏侯沛死死地盯着皇后的亲笔,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欢悦,唯有越发浓重的不祥预兆。她立即起身,刘婴已带着人过来了,请太子入太极,主持大局!

    “孤先去看皇后。”那种不祥的预感让她惶然不安,夏侯沛一面说,一面不顾刘婴,往外走去。

    刘婴万万没想到太子是这么一个反应,急道:“太子当以天下为重,先主持大局才是。圣人离奇暴亡,太子为人子,怎能不去看看。”

    夏侯沛根本没理他,那种不祥的预感让她心惊胆战,根本不能去想别的事,她的灵魂,如被抽离了一般,只剩下一具肉体,拼着一个执念,不管天下不天下,她一定要先看到皇后。

    刘婴大急:“皇后殿下虽中毒昏厥,已有太医照看……”

    他话还没说完,夏侯沛脚下一个踉跄,腿一软,狠狠地跌倒在地。众人大惊失色,忙冲上去扶她。

    她知道了,皇后的谋算,皇后的所为,在听到皇后中毒那一瞬,她就全部知道了。夏侯沛心神俱灭。她与皇后在许多事上都是心有灵犀,可这回,却迟缓到什么都没有察觉。总是这样,总是在关键时刻,让阿娘一个人,承受一切,面对一切。

    她配说爱她吗?她不配,她什么都无法为她做,却累得她受她牵连,为她牺牲。

    夏侯沛脸色煞白,嘴唇被咬出了血珠,她都毫无知觉。

    若是阿娘有半点损伤,她不会原谅自己,永远不会原谅自己。

    众人皆知太子与皇后母子之情甚笃,知她必然不好过。

    夏侯推开他们,没有丝毫停顿地飞身朝长秋宫奔去。

    外面的长秋宫一片寂静,到里面,听到宫人们私下急惶的脚步声,与太医低声窃语。

    看到太子过来,众人慌忙行礼。

    太子却像什么都没有看到,她跑到寝殿里,什么都不能吸引她的目光,什么都挡不住她要看到皇后的执念,她只有一个方向,她只能看到一个人。

    那个人躺在榻上,夏侯沛心头抽紧,她害怕,害怕皇后为了她,终究舍了自己,她急迫地想要看到皇后安然无恙。

    飞步向前,夏侯沛在榻前弯身,她抬手,轻轻抚摸皇后的额头,她低柔地轻声唤道:“阿娘,你能听到吗?”

    皇后缓缓地睁开眼,夏侯沛顿时喜极而泣,皇后无奈地一笑,替她擦去脸上的泪,温柔道:“你哭什么?知道你会担心,我怎会置自己于险境。”

    第89章

    立夏日,傍晚,天将夜。

    晋王府。

    今日有迎夏之宴,此时宾客已散去,周氏坐在花厅中,四下冰块融化带来的丝丝凉意伴着阵阵花香,显得格外舒适。

    周氏手中端着茶盏,婢女忧心道:“今日之宴,郎君竟许侧妃与王妃一同主持,只怕侧妃气焰难消。”

    周氏敛目,看着茶盏中嫩绿的叶片,并不言语。

    婢女急了,她是周氏从娘家来的心腹,对王妃一直以来的消怠心知肚明,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往日侧妃与侍妾再闹腾,也不能危及王妃,可今番,侧妃却得了殿下准许,已有与王妃平起平坐之势。若再放任,只怕晋王妃便只是个名存实亡的名头了。

    周氏叹了口气:“我省得。”

    有低沉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来,那钟声如低鸣哀诉,幽然入耳,仿佛来自天际,却响彻九霄。

    周氏与婢女都愣住。

    茶盏无意识的滑落,发出一声尖锐的破碎。

    “是山陵崩……”周氏喃喃道。

    婢女惊恐不安,眼中满是惴惴。

    周氏深吸了一口气,道:“令府中一切颜色鲜艳之物皆都取下,从上至下一应服素,府中自今日起,不可欢笑,不可行宴,不许私自进出府邸!”

    婢女白着一张脸,颤着声应是。

    “取我丧服来,备车入宫。”周氏道。她是儿媳,须第一时间赶入宫中哭丧。

    “是!”婢女也没了主见,只会应声。皇帝宾天称为山陵崩,意指天子之死,如山陵崩裂,惊天动地。她满心惶恐,好不容易镇定一点,忙去取周氏的丧服来。

    周氏就近寻一处屋舍,摘取发上钗环,衣服上的配饰也一并摘去。待丧服取来,换上,便立即进宫去。

    马车出了王府,便见街上空无一人,唯有金吾卫四处紧密巡逻——京师已经戒严!

    入皇宫,只见禁军盔甲上的红缨都已摘除,来往宫人,低头疾行,半点不敢停顿抬头。通往太极殿的路上有许多大臣、命妇,众人鱼贯而入,不敢随意交流,人虽多,一丝不乱。

    晋王先周氏一步赶到宫里。

    他疾行入太极,只见太子、丞相高宣成、尚书左仆射秦勃、汉王、周王、越国长公主皆在,其他大臣与王公贵族都候在太极殿外。

    晋王一看到他们几人,就知大事已定!

    他脸色极为难看,再看那龙榻,皇帝毫无声息的躺在那里,有一名太医在查看皇帝尸身。殿中人虽多,无一人出声,只屏气凝神地等待太医查看之后给个结果。晋王进来的晚,见如此情景,纵心乱如麻,也不敢说话。

    过了许久,太医直起身,那花白的胡须微微颤着,他到太子面前跪下,伏拜道:“圣人果系中毒而亡。”

    晋王心一下子提了上来,殿中诸人皆看向太医。

    太子急声道:“详细说来。”

    太医连头都不敢抬,颤着声:“此毒名‘磐石’,剧毒无比,无药可解,圣人大去已有多时……”更不可能起死回生。

    堂堂帝王,竟死于毒害,如此离奇之事,简直闻所未闻。皇帝合目躺在榻上,他的肌肤已渐僵硬,脸上渐渐浮现死人才有的青白,端的是惊悚至极。

    汉王与越国长公主皆别过脸去,不忍再看,越国长公主以帕掩面,无声坠泪。

    高宣成与皇帝,数十年君臣相得,亦悲戚万分。他稳的住,含着悲痛,转头向太子请道:“请皇太子定夺。”

    夏侯沛怒气冲冲,似是气的说不出话来,又含了深切的悲痛,艰难地从喉咙里逼出一字:“查!”此案不定,贻祸无穷。

    她转过头,看着高宣成与汉王,深深一揖:“君父惨死,我心甚痛。沛欲将此事托付二位长辈,望二位……”说至此处,她声音哽咽,再难说下去。

    汉王抹泪,连忙扶她起来,高宣成亦弯身回礼,不敢受她如此厚礼。二人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宗亲,一并主理倒也合适,便都应了下来。

    夏侯沛站起身,将目光落在站在角落低声哀泣的赵九康身上,哀哀道:“赵中官掌太极多年,与禁中事亦熟知,也一并协理吧。”

    这般安排并无不妥,可使进展便利,汉王与高宣成无异议,赵九康哀声答应。

    从始至终,晋王都站在一旁,无人问他意见。到了这个时候,已然尘埃落定,成王败寇,失败的人,是没有开口的资格的。而周王孤身跪在皇帝榻前,默默垂泪。

    晋王眼神茫然空洞,他怔怔地站着,听到高宣成奏请:“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为储君,宜即皇帝位,定大统,安天下!”

    余下众人一并跪了下来,恭请夏侯沛即位。

    晋王看着夏侯沛,众人都跪下,只他与夏侯沛站着,显得无比突兀,夏侯沛看着他,他眼中的茫然渐渐散去,布满凌厉痛恨,他的双唇在颤,双目通红,那个他心心念念的皇位,终究是被十二郎夺去了!

    这一日来的如此突然,他心头像被刀割一般,怀着万分沉痛与遗恨。

    汉王见夏侯沛神色不对,稍一转头,便见晋王还极突兀地站着,他极快地皱了皱眉,喝了一声:“三郎!”这也是为他好,凭他先前所为,已然前途未卜,若是再冥顽不灵,只会更难立足!

    被他这当头一喝,晋王猛然反应过来,他只觉得自己做了一场梦,现在梦醒了,心痛难当。

    他跪了下来,屈辱与恨意,布满心头。

    众人一并再请。

    殿门徐徐打开,殿外那黑泱泱的一大片文武大臣一齐跪下,恭请太子继位,早定大统,已安天下!

    皇帝死得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诏,除了太子,再无可承大统之人。夏侯沛没有推让的道理。

    当日,嗣皇帝与先帝灵前即位。

    夏侯沛即位之后,以新君之名,一道道诏书有条不紊地颁下:宗亲、百官各安其位;京兆与金吾卫安定京师秩序,勿使百姓不宁;再传令天下,新帝即位,晓谕九边,勿开边衅;命有司营先帝大丧,诸王、公主、大臣举哀。

    诏书一条条颁下,原本不安的人心渐渐稳定下来。

    高宣成与汉王在后宫查着下毒之事,并未听到前朝诏书,而听到的人,越发觉得不对,总觉得新君似乎少颁了诏命,仔细一想,才发现,少颁的是册立太子妃为皇后,尊皇后为皇太后的诏令。

    秦勃倒想谏,可太子妃为秦氏女,由他来说,并不大相宜,而其他众人则以为,万一圣人别有主张?总不好第一日便触了新君霉头。

    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子为帝,母为后的神奇景象。

    先帝大去,并不是天下便停住运转了,每日该上的奏疏一本不少,百官仍要上衙办公,夏侯沛也要去批阅奏疏,还要与心腹商议一些朝事,如何安定因先帝驾崩带来的动荡,如何收拢民心。

    高皇帝与先帝办公之所都在太极殿,夏侯沛不喜欢这个地方,以“此处先帝所居,每至此处,便忆先帝音容,心痛难忍”为由,暂将书房设于含章殿。

    一走入含章殿,长秋宫的宫人便来求见。夏侯沛忙令他进来,问道:“皇后如何?”虽皇后与她道她并未用药,那中毒之状亦是事先收买了太医,令太医说来掩人耳目的,夏侯沛仍是不放心。

    “见过圣人。”宫人先行了一礼,方回道:“殿下无恙,请圣人不必挂念。”

    这宫人说着,又觉得别扭,他口中的圣人与殿下似乎与寻常不一样。

    夏侯沛微微嘘一口气,大臣们很快就会过来,她脱不开身。一叠叠奏疏从太极搬到这里,天下并不会因为她初即位便变得特别太平。

    晚膳前还有一次举哀,那之后应当能得片刻喘息。

    夏侯沛在脑海中飞速一转,便与那内宦道:“说与皇后,我晚膳前一定过去。”

    宫人恭声道:“是。”

    夏侯沛料想地不错,到晚膳之前,往先帝灵前上了一炷香,便果然有了片刻空隙。她一刻不停,飞快地朝长秋宫去。

    长秋宫中,皇后仍躺在床上,她合着眼,呼吸轻微而缓慢,似是陷入了熟睡中。

    夏侯沛慢慢走过去,将宫人都遣了下去。她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皇后,片刻都不舍得转移,走到榻旁跪坐,轻抚皇后额前的发丝。

    在长秋宫坐了许久,皇后都未醒来,汉王与高宣成又查到了些眉目,要奏禀与帝,夏侯沛目不转睛地看着皇后,她与阿祁道:“阿娘醒来,便遣人说与我。”

    阿祁笑着答应,她道:“殿下昨日一夜未眠,今日又是惊心动魄不断,不免乏了。待殿下一醒,婢子便说与殿下圣人来过了。”

    圣人、殿下,皇帝、皇后,这称呼落入夏侯沛耳中格外悦耳,仿佛心中那隐蔽的感情已距她不远。

    她笑着道:“有劳祁娘了。”

    第90章

    夏侯沛一走出长秋宫,温柔的神色便一扫而空。

    她已经知晓魏贵人那处有皇后早年安插的一名宫人,若搜宫,便会从魏贵人处搜出用省的“磐石”粉末来。

    阿祁已与她禀了此事如何谋划,如何施行。高宣成与晋王一系是无往来的,汉王虽是叔父,却多明哲保身,再加一个熟知禁中事的赵九康着意引导,又有那“证据”在,将此事引到魏贵人身上,并不算难。她眼下所想,便是如何更为周全,使皇后万无一失。

    行至含章殿,便见高宣成与汉王等在那里。

    君臣见过礼,夏侯沛便问:“高卿与王叔可有眉目?”

    高宣成朝汉王施礼,愿以他为尊,汉王推辞道:“我非明理之人,说起话来,不免疏漏,高相便不要相让了。”

    高宣成这才不再谦辞,朝皇帝禀道:“汉王殿下与臣带太医细细排查了先帝今日所食之物,唯有太后送来的参汤中发现‘磐石’之毒的残余。”

    夏侯沛撑住前额,语气甚是疲惫低沉:“皇后也中毒了。我已问过皇后身边侍奉的姑姑,那参汤是长秋宫的厨下炖的,皇后亲自送去,先帝用前令皇后尝了尝……”

    听到夏侯沛仍旧口口声声称皇后,高宣成先是一愣,又觉得圣人大约是忘了改口,便不做纠结,忧心状开口道:“殿下身子如何?‘磐石’之毒,极为霸道,从无药可解,用毒之人真是……”

    夏侯沛道:“幸而只稍稍尝了尝,不然,朕一日之中……”她说着,便想到了伤心事一般的掩面垂泪。

    一直在旁站着的汉王这时才有了些存在感,和煦地劝解道:“圣人节哀,皇兄泉下有知,也不愿见圣人过哀的。”

    夏侯沛摇了摇头,只不说话,她以目示意高宣成说下去。

    高宣成只得继续道:“由此可见,毒就下在那参汤之中了,臣便查了何人碰过这参汤……”他略有迟疑,片刻方道,“碰过那参汤的,皆是中宫之人。”

    这一结果与皇后十分不利,可仔细一想,又是情理之中的。皇后治宫之严谨,高宣成身在前朝亦有所闻,若说是有人竟神通广大至此,能潜入长秋宫的膳房中,往皇后送去与皇帝的参汤中下毒,光是听着,便甚是匪夷所思。

    疑问已摆到明面上,汉王一语不发,只是一时看看皇帝,一时看看高宣成,带出几分不安来。谁都知道,新帝与太后之情,非寻常天家母子可比,圣人是太后亲自带大的,十八载悉心抚育,殷切教导,体贴关怀,无一处不留心,圣人与太后更是片刻不愿分离,从他建府便往长秋宫跑,真是少见的母子情深。

    现下高宣成之言,多少透出一些归咎太后之意,圣人恐是不悦。

    汉王这般想着,便不禁更是警惕大作。果然,只见夏侯沛一下子沉下了脸,她也没立即问罪,而是语带薄怒地问道:“卿这是何意?可是欲归咎中宫?”

    高宣成赶忙道:“臣不敢。”

    夏侯沛疲惫之色愈重。

    天已不早了,这一整日,心情起伏,来回奔波,纵是夏侯沛素来体健,也已满腔倦意。她看到高宣成那一头银霜一般苍老的白发,心到底是软了软。语气稍缓,却极无奈,透着深深的疲惫:“若是皇后,她眼下便无需卧榻休养了。”

    高宣成闻此,忙跪下请罪。

    其实,要他来说,以圣人与殿下之深情,殿下为圣人前程,不惜赔上自己性命,也不奇怪。太后与先帝一同中毒,并不能作为太后未涉此事的证据。只是这话,也只能在心中想想,一来皇后为国母,无十足证据,不敢轻易怀疑,二来……太子已经即位了!

    高宣成跪在地上,禀道:“臣非此意,只是查出来,就是这样,要继续查下去,唯有提审长秋宫中的宫人。”

    登基不过一日,便归罪丞相,非仁君之状,也会使朝臣自危不安。夏侯沛凝眸一忖,心念微转,她亲自起身扶起高宣成:“朕非罪卿,实在是……心中烦乱。”

    皇帝给了台阶,高宣成自是连道:“不敢。”

    汉王见机,也道:“这一日下来,天翻地覆,不光十二郎,臣亦是一团乱麻,又悲又慌。”

    与他们说的也差不多了,接下去便是要提审长秋宫宫人之事。此事,夏侯沛是不会允的,不到万不得已,便容人动皇后身边的人,置皇后尊严于何地?

    夏侯沛自不会让皇后多年营造的威严在她登基第一日便被推翻。她软下了语气,却含着一步不让的强硬:“卿与王叔忙到此时,便不要来回奔波了,今日便在宫中留一宿。至于那参汤中的毒,磐石非宫中之物,乍然出现,必有迹可循,卿不妨留心此处。”

    话到此处,她又态度一转,悲戚道:“吾父去的不明不白,吾为人子,痛彻心扉。查清真相,使先帝魂安九泉,便全赖二位了。”

    如此软硬兼施,高宣成还能说什么呢?只得应下,与汉王一同告退。

    他二人一走,夏侯沛便坐在窗下久久不动。

    夜将深,窗外一片寂静,仔细凝神去听,方闻细细晚风掠过窗外。

    邓众瞧了眼墙角的滴漏,明日一早得早朝,还得往先帝灵前上香,恸哭,十二郎虽已即位,登基大典却还未举行,近日礼部必会时常来请示此事,还有先帝陵寝,天下大事,等等等等,怕是要忙得脚不沾地。

    他小声上前,轻声道:“十二郎,天已不早,可要安置了?”

    夏侯沛转过头来,问:“长秋宫可来过人了?”

    邓众回道:“片刻前,祁姑姑遣人来禀,殿下已醒,令十二郎不必特意过去,早些安置。”

    夏侯沛点了点头,料想皇后睡了这么久,定然不会立即再入眠,便道:“派人修缮长乐宫,再将含元殿收拾出来。”

    邓众一时不解她突然要收拾这两处宫殿做什么,只出声答应了。

    “备辇。”

    邓众:“……”都白说了。

    连问都不必问,十二郎必是要往长秋宫去。

    皇后性自律,极为克制,甚少有白日久眠之事,夏侯沛总觉得很不安,不去亲眼看过,她便不能安卧。

    到长秋宫,只见满宫灯火通明。那暖融融的灯火让夏侯沛不禁温煦了唇角的笑。

    这一日诸事接踵,她连喘口气的空隙都没有,先帝驾崩,登基为帝,一件件,如梦一般,她还没来得及好好体悟,到这时,她才猛然间生出一种觉悟。

    她是皇帝了。

    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横亘在她们之间。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心扉间满是迟来的愉悦。

    大步走入殿中,只见皇后并未下榻。

    见她过来,也不惊讶,仿佛都是她预料之中。

    夏侯沛走上前,眼角眉梢都是笑意,看到皇后,这笑意中平添了几分暖:“阿娘。”

    皇后靠在迎枕上,她已梳洗过,发髻庄严,妆容婉约,那淡淡的目光轻看过来,让夏侯沛心中一热。

    “过来坐。”皇后道。

    夏侯沛走了过去,在床前的坐榻上坐下,她仔细看了皇后的脸色。铜灯的光芒微弱而昏黄,竟看不清皇后气色如何,只是能瞧出她精神不错。

    因先帝大丧,满宫服素,夏侯沛已换下白日里穿的那身朱袍,换了件素净的锦袍,腰间配饰亦多去了,只留下一方玉佩。她这样素素净净的样子,竟是说不出的清雅闲逸,如一名身在青山绿水间的世家子,而非居九阙的帝王。

    夏侯沛弯下身,与皇后离得极近,她看着她的眼睛,关切问道:“阿娘,你可好些了?”

    皇后一笑:“只是有些累着,睡过一觉,便好了。”

    有一种明显松了口气的感觉,就如哪一根心弦被倏然松开,夏侯沛轻松笑道:“那就好。”

    对在意的人,总会有诸多不放心,唯恐有一丝疏漏。就如下毒那事,后面都已安排好了,该遮掩的也遮掩了,该毁的痕迹亦已清理干净,就算高宣成着力去细查,也绝查不到皇后身上,可夏侯沛就是会担心,只恐有万一,方才在含章殿与高宣成周旋,她打了十二分的精神。

    皇后见她这谨慎关切,不禁笑了笑,她看着夏侯,突然问道:“重华,你心中可难过?”

    夏侯沛一时没反应过来,现在累是累了点,可能够和皇后不受打扰地在一处,她只有高兴的,哪儿来的难过?

    皇帝再不好也是夏侯沛的生父,这是无可变更之事。皇后目光软了下来,里面有清晰可见的歉疚:“圣人是你的父亲……”

    夏侯沛马上明白过来她在说什么,这是个表露心迹的好时机啊,运气好兴许还能趁机求抱抱。

    夏侯沛反问道:“阿娘可难过?我同你一样,你高兴,我就高兴,你难过,我便因你的难过而难过。”

    她说的十分透彻,就盼着阿娘感动了。

    然而,皇后略一静默,便只点点头:“我知道了。”

    夏侯沛:“……”阿娘这样冷淡,她还能求抱抱吗?

    当然是……不能了,皇后接下去便赶人了。

    眼下也的确不是久话的时候,夏侯沛见也没留下来的可能了,更别说抱抱,只得依依不舍,再三与皇后说了她明日会来,请皇后等她一同用晚膳,方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大位已定,夏侯沛这边已无风波,就是有惊,也多半无险,晋王那里就不一样了。

    先帝被毒死了,总得有个人来填了这大罪。

    他就是不知道夏侯沛是怎么打算的,也能猜到他多半是逃不了干系。

    这回真不是他。晋王简直呕的要死,他一点也不在乎先帝去死,可是,先帝死得离奇,夏侯沛已登基,总要有一人来认了这罪状,这人,自然不会是夏侯沛,那便只能是他或周王了。

    利益相关,只他们三方。

    晋王在心中盘算,是周王的可能性有多大,最终,发现,是零。

    周王是高宣成曾外孙,新君令高宣成与汉王共同彻查此案,便可知,她是有心要放过周王,并卖高宣成一个人情,好让这德高望重的老臣继续为她卖命。

    既然不是周王,那便只有他了。

    晋王唇边显出一抹冷笑。看来,此番是在劫难逃了。

    既然横竖是死,他何不先下手为强,去搏一搏,好歹还有一线生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曾权柄惊人的晋王已无能为,曾深受帝宠的周王,亦只能夹起尾巴过日子。

    如今这朝堂,还是十分平稳的,江南有些小摩擦,越国还在殊死顽抗,然大夏朝廷最大的一个好处便是,大臣们虽各自有些权力,却绝不敢与皇帝叫板。

    先帝梓宫葬入皇陵,夏侯沛便举行了登基大典,下诏大赦天下。

    新帝登基,四方来贺。

    高宣成还在宫里查案呢,不从长秋宫入手,偌大一个皇宫,极难摸到线索,正查到一点眉目,皇帝又令他与魏会一同招待夷狄来使。

    真是能者多劳。

    夷狄来使还在路上,京中已准备起来,高宣成见准备得差不多了,正要与汉王会和继续去查案,突然发现,太子妃还在东宫,太后还居长秋宫。

    虽然宫中已然改口,尊皇后为皇太后的诏书竟拖到此时还未颁下。

    高宣成发现,忙上表,请立皇后,皇太后。

    夏侯沛不高兴,她还想让皇后多做几天皇后,便道:“此事朕已知,即可便令有司去办,卿不必挂怀,查清谋害先帝的歹人,方是重中之重。”

    高宣成闻此,便以为圣人是听进去了,便也放心去查案。

    结果,有司等了一日又一日,册封皇后,皇太后的典礼都准备好了,诏书就是迟迟不下。

    大臣又谏了几次,皇帝只是答应,而后便拖着。

    就是个一窍不通的顽石,也看出皇帝是不想册封太后了。发觉此事,众臣不由纷纷猜测,可是太后做了什么,与圣人生隙,方致圣人迟迟不肯下诏。

    可,史上皇帝与皇太后有矛盾的不少,却从未见过有矛盾到不肯册封,再如何,国朝以孝治天下,表面功夫总得做好吧?圣人也不是不知轻重的人,不当连这个都不清楚。

    大臣们怎么都想不明白。只得设法去看看太后的境况,朝臣的话,圣人已在阳奉阴违,太后亲自劝说,兴许有效。

    结果,大臣们绝望地发现,太后气定神闲,无一丝不安。仿佛她根本就不知皇帝此举有多不妥。

    第91章

    难怪人人都说圣心难测,圣人登基不过月余,众人便已摸不透她的心思。

    扣着册封皇后、皇太后的诏书迟迟不发,这委实没道理的很,也不知皇帝是怎么一个计量。

    大臣们着急此事,不过出于对礼法执着,历代先王皆以孝治天下,不孝之罪,皇帝绝不能背。

    而阿祁着急,则纯粹出于对太后的担忧,只恐十二郎是发现了什么,记恨起太后来。她很是心惊胆战了一阵,还没来得及想好说辞请太后多为自己打算,便看到十二郎一得空就溺在太后身边,赶都赶不走。

    阿祁:“……”是她多虑了。

    大臣们也渐看出来,这哪儿是皇帝与太后有了龃龉,分明是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皇帝在任性,太后在纵着他任性。

    也罢,圣人高兴就好,真要拖,也拖不了多久的,最迟月底,外使来前,诏书便非发不可。

    夏侯沛自然也知道拖不了多久,可她就是想多拖几日。

    太后的身份决定了她永远不可能在人前与她光明正大的并肩而立,她很可惜这个,谁不想能与所爱的人堂堂正正的执手人前?

    与她,这最微末的愿望,竟是最遥不可及的奢望。

    拖上这几日,不过她自我安慰罢了,不论旁人怎么看,与礼法而言,这段时日,她是皇帝,她是皇后,她们是这世上唯一般配彼此的人。

    就守着这么点小心思暗戳戳的高兴着,夏侯沛也颇为心虚,倒不是大臣们连番的进谏,而是迟迟不下诏,阿娘怕是伤心。

    夏侯沛天天去寻太后,天天逗着她高兴,总担心太后问她为何不肯下诏册封,偏生太后一句都没问,如此,倒让夏侯沛更为惴惴。

    这日,忙于查案的高宣成听说皇帝还未下诏,不由大惊,连忙搁下手中的事来谏。

    夏侯沛正在皇后那里,同皇后说着:“长秋宫阿娘都住惯了,就不要搬了——倒是可以修缮一下宫殿,儿看到后殿那里,有一处窗纸显得旧了。”

    长秋宫是历代皇后所居之处,从前朝起便是如此,一旦皇帝驾崩,新帝登基,新帝之母便尊为太后,改奉长乐宫,寓以长乐未央之意,而长秋宫,便留与新后,故而,长秋常被用来指代皇后。

    夏侯沛一面一面心虚,她这提议显得很突兀,又没道理,只怕阿娘会不答应,她小心地觑着太后的神色,只等她一显出不快便改口。

    不想,太后只是淡淡瞥她一眼,而后轻笑,道:“都依你。”

    夏侯沛高兴地脸都涨红了,长秋宫是只有皇后才能住的,阿娘答应留在这里,而现在的皇帝,是她。这一想,她便欣喜若狂。

    皇后看着她,那笑意,纵容而宠爱。

    高宣成求见的消息就是这时传来的。

    夏侯沛正高兴,她随口道:“丞相为何事来?”

    邓众是知道夏侯沛很不想谈及册封太后之事的,只是高宣成的话,他也不敢不传,只盼着十二郎眼下兴致不差,少动点怒。他小心回道:“高相说,是来与十二郎请示册封皇后、皇太后诸事宜的。”

    就如一盆扑面泼下的冰水,夏侯沛笑意收敛,挑了下眉,道:“说与丞相,朕眼下不得空,令他先专案情。”

    第22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清平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若花辞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花辞树并收藏清平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