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 作者:云长歌
第42节
李显似乎并不介意李旦的无力,抬眼看他问道:“哦?骂成什么样了?”
李旦差点被他这个无所谓的样子给气吐血,他愤愤的坐回去半天才说道:“他们说你是亡国之君。”
“哦,这样的可以抓起来了,大唐还在呢就敢说亡国两个字,不想活了是吧?”李显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
“还说你昏聩无道。”
“哦,所以我禅位了啊。”
李旦抹了把脸:“给我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否则别怪我用你的名义谋反啊。”
“你才不敢。”李显微微一笑,历史上李旦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审时度势,李旦又没有被穿,所以李显说他不敢。
李旦冷笑,直接丢出一份手书说道:“自己看吧。”
李显拿起来之后看了一眼顿时大惊:“你们还真敢啊?”
那份手书上写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说太后乱政,天下不宁,所以他们要起兵勤王,拨乱反正!在这份手书之后就是一溜的签名,李旦的签名就不说了,后面还跟着一群大臣的签名,其中很多都是武将,比如说刘仁轨程务挺娄师德这些,李显看到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当初不是并没有反对禅位吗?”李显脸上的表情总算是凝重了一些,现在徐敬业那里还没有平乱,他们这是要跟着同流合污?
“没反对不代表赞成,当时你半个月没露面,好不容易出来了还是因为东宫有人触柱而死,然后你还……瘦成这个样子,所有人都觉得你是逼不得已好吗?”
李显抹了把脸,有些烦躁的说道:“不要搞这些,我宁愿退位都不想正面冲突为的不就是保住这些人的命吗?他们怎么就这么爱找死呢?”
李旦坐在那里没说话,李显只好继续说道:“他们手中有兵权不假,可你觉得阿娘不懂这个道理?她不知道这些人会影响到她掌权,我再不出来,这些人恐怕就都要被她弄死了!“历史上武后掌权也不是一开始就上位当皇帝的,她先是废中宗,然后立睿宗,却把睿宗软禁在偏殿,在睿宗在位的时期就开始大肆揽权,当时这些武将也是不服,最后怎么样了?这些武将再有不是功勋不还是被武后一个个的给弄死了?
因为当时在位的是睿宗啊,武后是太后临朝,从先帝开始就定下的武后能够参与政事的基调,就算大家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可那又怎么样?
武将的凋零使得大唐的版图一再缩水,武则天在位时期文治暂且不说,武功比李治差远了这还是真的,当时的吐蕃,突厥,甚至连契丹都敢过来欺负大唐,是为什么?
李显怕的就是他再不主动退一步那些武将会遭到武后毒手,所以才这样做,否则他不知道自己现在依旧很危险?摄政王的权利能够比的上皇帝?结果这些人居然还要找死!
大唐的军队制度注定了谋反的人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武将官职越高越是费劲,因为他们没有兵权,兵权都在基层手里面,他们想要调兵遣将没有人听!而基层军官谁活得好好的非要去造反呢?
李旦听了之后也说道:“那你现在不是正好可以翻盘?”
“翻什么翻?先是禅位然后再谋反,你嫌我被骂的还不够爽是吗?”李显有些没好气,他当然知道天下很多读书人都在骂他。
严格来说的话,那些读书人大概就跟后世的公知差不多了,没事儿闲的就批判一下体制,只不过他们没有为别的国家服务,纯粹就是想要吸引眼球,享受一下指点江山的乐趣,而他们的眼界却注定了他们就算指点江山的资格都没有。
看看那些世家,有一个跳出来骂的吗?哦,李家就例外了,李显的几个皇叔真是恨不得提刀过来把他给砍了。
李旦也沉默了,半晌才问道:“那就只能这样?”
“什么叫只能这样?现在还有回旋的余地,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我建议是……釜底抽薪。阿娘上位肯定要扶持武家的,武家的那几个人没有一个成器的,都想办法收拾了吧。”李显看着自己的手,说实话他也有些犹豫,因为别人可能做坏事而定罪这件事本身就不对。
之前他也是抱着如果武承嗣他们肯老实,别心大的想要当什么太子,他也无所谓,不管武后怎么折腾,到最后这个江山还是要姓李的。
但是从最近的收集资料上来看,武承嗣真的是很成问题,自从武后变成圣母武皇之后,武承嗣的身价就水涨船高隐隐有跟李旦媲美的意思,而现在的武承嗣已经开始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甚至开始各种给武后宣传造势。
说实话在看到那些资料的时候,李显还是有些遗憾的,他还记得当初武承嗣刚回到长安的时候,看上去就是一个清秀而又怯懦的少年,不知道这些年他怎么变成了这样。
李旦听了之后倒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他早就看武承嗣和武三思不顺眼了,最近听说阿娘还要将他们封王,李旦心有不满可是他人微言轻,纵然有亲王之位却没有相应的话语权,现在李显主动这么说了,他也算是放心了。
只不过李显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吃一惊,李显说:“平了徐敬业之后,我会回长安。”
“阿娘……未必愿意回长安吧?”李旦十分清楚在洛阳武后有根基,而在长安她就不行了。
“她不回就不回,我回去是因为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李显思考了半晌说道:“到时候我要带走一批人,你是留下还是跟我走?”
李旦当然是想跟李显走的,但是他想了想还是说道:“看需要吧。”
李显微微一笑,哪怕李旦接触朝政时间不算很长,也没设么明显的政绩,不过在政治素养这方面已经培养出来了。
“徐敬业那边,真的不救一下?”
李显无奈:“怎么救?他……他谋反就谋反了,还拉上一批人说是复辟,这也就算了,他还擅杀朝廷命官,是在他揭竿而起的那一刻,他就活不了啦。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别让他连累李司空和徐家其他人了。”
李旦半晌问道:“你说会派谁去平乱?”
“看谁会同意去吧。”李显觉得现在的局势真是乱的一比,整个朝堂水已经混的不行了。
李旦本来还有点不明白,等过了两天之后才懂了李显说的话,武皇的确是点了几个武将去平定叛乱,这其中就有娄师德,结果娄师德当天就病了,还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让他带兵简直就是不人道。
同样的朝廷之内很多别的将领也都跟着相继病倒,弄得洛阳城内一时之间人心惶惶,都以为是出了什么厉害的疫病。
最后还是让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大总管,率兵讨伐,徐敬业等人本来就是临时起兵,手上兵马并不多,再加上他的领兵之术跟他的祖父比起来真是差的太远了,失败也是在情理之中。
最后徐敬业自然是要杀掉的,只不过在李显的求情之下,徐敬业父祖官名保住了,只是他的家人……李显就算再怎么努力也很难为徐敬业说话,毕竟谋反就是谋反,不管你谋反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夷三族就已经是武皇看在李显的面子上手下留情了。
在徐敬业被平之后,李显就上书称要回长安监国,当然了,上书是写的十分声情并茂的,声称:先皇久念长安,病中犹殷殷叮嘱若有机会回归长安,近日多梦先帝,心中感怀,是以决意回长安以全先帝遗念。
这封上书上去之后群臣都有点无力了,你这梦做的是不是也太多了点?梦完黄帝梦先帝,下一次你要梦谁了?
武武皇在拿到这封诏书之后犹豫了许久,她知道其实最好是将李显放到眼皮子底下,这样对方有什么动作她能及时反映,她一点都不相信对方就这么安安分分的当了摄政王,可是转念一想就算把他扣在洛阳又能怎么样呢?
李显根本就是个烫手山芋,碰不得也捧不得,上次软禁半月就下了夏雪,这儿子太灵异了,放在身边简直就是闹心。
她拿着奏疏发了半天的呆,最后问向身边的一个二十左右的小娘子:“上官,依你看如何?”
那个小娘子正是上官婉儿,此时上官婉儿已经二十一岁,她从十四岁开始跟着武后帮她处理各种事情,到如今已经七年了,虽然实际上上官婉儿并没有嫁人,她却依旧梳着妇人的发式——因为当初武皇为了方便给上官婉儿更大的权利,而给她了一个才人位份。
是的,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上官婉儿此时是先帝才人。
上官婉儿十分聪慧,在看到这封奏疏之后沉吟半晌才说道:“圣人,长安离洛阳千里之远,摄政王此去恐怕隐患巨大。”
武武皇叹了口气:“你说的我何尝不知?只是……留不得他了,留他在洛阳终究是我的掣肘,若非我此时离不得你,只怕还要让你随他去长安了。”
上官婉儿目色一闪,知道武皇这是已经下定主意了,果然武皇在提笔便在奏疏上写下了批复。
李显在知道武皇同意之后,于是十分得寸进尺的又上了一封奏疏,这一份奏疏大部分是由各种名单组成的——都是他要带到长安的人。
摄政王回长安也是有名头的,武皇给了他一个去长安监国的名头,否则怎么解释让摄政王长期留在长安的?跟朝廷脱节的摄政王还能是摄政王吗?哪怕这是李显主动上书要求的也没用,那些人自然会脑补出各种李显被压迫被威胁的戏码,武皇不怕那些人脑补,但是她初登大位百废俱兴,在其位谋其政,她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一点也不想将时间再浪费于那些阴谋诡计之上。
再接到李显的奏疏之后,武皇是又好气又好笑,别的不说,这份得寸进尺的本事李显还真是数十年如一日。不过在看到那份名单之后她就多少有些放心了,因为李显带走的大部分都是武将,而且还都是不太合作的武将,武皇早就对这些人动杀心了。
李显要求带走这些人武皇也猜得到,不就是想要保他们一命吗?她也不在意,这些人跟着李显走就跟着他走吧,也省的在这里给她挡路,如果武皇想要杀这些人就算这些人再长安又能如何?
如果这些人犯事儿那就更好了,武皇可以顺便牵连到李显身上,这位摄政王杀是不能杀的,但是削权却是可以,只不过现在没有合适的借口而已。
除了这些武将之外,唯一能够跟文臣沾上边的大概也就是郑玘了,然而郑玘是卫尉卿,武皇顺便就将李显叫过来说道:“卫尉卿是要护卫皇城的,你把他带走了,这洛阳皇城怎么办?”
李显知道武皇早就想把郑玘调走了,如果李显坚持的话完全可以用卫尉还有少卿官职来堵,不过并没有意义,官职大小有的时候也要看实权,一个没有实权的卫尉卿和一个有实权有皇帝撑腰的卫尉少卿,那力量恐怕都不在一个档次。
李显顺便就说到:“既然如此,正好礼部尚书空缺,不如就让郑清澄去吧。”
武皇听了之后顿了一顿说道:“如此,也好,此外可还有别的要求?”
李显笑着说道:“阿娘莫要担心,我只是回长安而已,洛阳虽好在我眼里终究不如长安。”
一副看上去母慈子孝的画面实际上却不过是李显和武皇在博弈而已,李显开口就要礼部尚书主要是因为现在礼部尚书的确是空缺,而且他听说武皇有意让武承嗣当礼部尚书。
武承嗣他何德何能呢?就算是皇子都没有上来就当尚书的,六部尚书哪怕算不上位极人臣也是位高权重了,郑玘现在这个年龄做尚书都会被人怀疑年龄不够,武承嗣一从政年龄不够,二也没有功绩,让这么一个人当上书他能呕死。
而卫尉卿,李显相信武皇不可能让武承嗣来的,卫尉卿这个职位太重要,关乎到武皇的身家性命,武皇纵然大力扶持武氏宗族却也十分清楚自己侄子的能力,武承嗣哪有带兵的经验呢?
李显不能明着压武承嗣,也只能从这里面着手了。武皇同意了,于是郑玘转头就从卫尉卿变成了礼部尚书,然后跟着李显去长安监国。
李显带走了以刘仁轨程务挺娄师德为首的将领,很多人本来都以为李显去长安是为了复辟,但是看到他带的人之后不由得都有些叹气,虽然这些武将都不错,但是文臣有文臣的优点,李显带的人显然支撑不起一个朝廷的运作,哪怕武力值比武皇这边强,实际上后勤的运作却是短板,李显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估计带着这些人他也不敢轻易起兵。
让大家都很意外的是豫王李旦居然也上书要求去长安,武皇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的都同意了。至此,天下间皆以为武皇同两子离心离德,唯有一女可解膝下荒凉。
当然除了这些大臣之外,李显还带了一个特殊的人走,或许不是一个,而是那一家——庶人李贤一家。李显一点也不敢让李贤活在武皇的手下,他还真怕什么时候忽然听说李贤自杀,李治当初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儿子,李显打定主意就算耍赖也要把李贤带走。
好在武皇对这个申请也没有过多的苛责,只是在名单上又给李显加了一些人,李显一看就知道武皇这是想要通过他来一点点渗透长安,在长安的力量不如洛阳是武皇最大的隐患,她肯定要消除隐患的,这也是武皇这么痛快让李显去长安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达成目的就好,打包上路的李显十分悠然自得,总算是放松了,而此时坐在他对面的李旦看着郑玘亲手一点点给李显榨果汁的样子只觉得闪瞎眼了,真想把老婆也带上来秀恩爱,不过仔细想想,总觉得……就算把老婆带过来也秀不过这两个家伙。
李旦望了望外面有些疑惑的问道:“七兄,怎么感觉你这次……带了好多人?”
这次李显是带着好多武将组团一起走的没错,但是这车队也太大了吧?总觉的有哪里不太对的样子。
“哦,我顺便从这边的梅花书院带过去点人,都是不错的苗子,准备招到我的王府里。”
李旦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恍然大悟,李显的梅花书院他是知道的,梅花书院并不多,在长安一座,洛阳一座,别的就没了,只不过梅花书院出来的人很多都是有点才学的,成才几率还是比较高,大概因为这些孩子之前生活并不好,如今有了好一点的生活,甚至还能读书就十分的上进。
李旦原本也担心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恐怕想要处理政事也不容易,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武皇派人过来,这一次武皇要是让人过来的话大概就是要连长安一起渗入了。
只不过李显显然不会给武皇这个机会,梅花书院的那些人做官可能有点不够资格,但是被僻入王府就是李显自己说了算了。而李显又不是要组建朝廷,这些人顶着幕僚的头衔不一样要干活?
李旦想通这一点之后立刻笑眯眯的问道:“这样啊,那阿兄也分我一点人吧。”
李显拍了拍弟弟的头说道:“长安那边梅花书院今年也要毕业一批人,到时候挑一点吧。”
哎,现在看起来当年建立梅花书院的自己简直是太有远见了,李显在心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
因为车队庞大,李显到了长安的时候已经九月份了,到了长安之后,李旦的侧室就产下一子,这是李旦的第三子,也是个庶子,然而李显却对这个庶子十分感兴趣。
郑玘颇为奇怪:“你这是抽什么风?”
能不抽风吗?围观幼年版唐明皇啊!当然,这一辈子李隆基估计是别想当皇帝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说武将能够培养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武后还是当太后那一段时间杀了多少武将,那个时候唐睿宗也在位,同样也被软禁,然后再看看大唐的版图缩水了多少,的确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武将的流失在当时的大唐而言就意味着国土沦丧,数万黎民无家可归甚至命丧敌手,而且国土被人侵占了再抢回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吐蕃虽然灭了但是大食还在旁边虎视眈眈!
第158章 158
摄政王跑到长安监国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搞不懂这个事态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严格来说需要太子or摄政王监国的情况一般都是皇帝太小或者生病没办法处理朝政,哦,还有一种是皇帝被摄政王架空,名义上是帝国的主人,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傀儡。
然而武神皇如今这三个情况都不算,她完全有能力处理国事,根本不需要一个摄政王出现。更何况,古往今来禅位的皇帝不少,可是那些禅位的皇帝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被赶到一个贫瘠的封地去自生自灭,更多的是被继位者被弄死了。
禅位之后还能当摄政王,这是前所未闻啊。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诡异的情况,朝野之中也是一片平静,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诡异的情况了。
“很简单,因为神皇手中的力量不够。”上官婉儿坐在那里眉眼之间带着一丝忧虑。
坐在她对面的太平公主却说道:“阿娘是上古黄帝钦点,众望所归,她只是不愿跟阿兄兵戎相见而已。”
“公主真的这么觉得?”上官婉儿反问了一句。
太平公主顿时不说话了,生于帝王之家哪怕是女孩子政治素养都不会低,更何况太平公主是从小被武神皇养大的,她很清楚,她娘之所以不敢轻易动她的七兄不过是因为不到时候而已。
没有几个武将支持武神皇,她当初既然跟李显定下了协议就算翻脸也要等自己站稳脚跟再说,至于这段时间李显会不会壮大自己,武神皇已经尽量去限制他了,只有武治没有文臣,李显还能怎么力挽狂澜。
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整个人都蛰伏下来,虽然说是监国却并没有做什么,武神皇却因为他这样的蛰伏而开始大展拳脚。
一条条的政令颁布下来,整个朝堂都开始了一番动荡。
太常卿兼豫州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周国公武承嗣任宗正卿,内史苏味道左授青州刺史。
同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动作不大,但是李显知道这是武神皇一点一点的在抹杀大唐的印记,顺便还提高一下洛阳的地位,使之能够跟长安抗衡。
毕竟作为陪都,洛阳的政治地位跟长安还是没办法比的,哪怕李显在长安住的是王府而不是大明宫,却也不能小看李显在长安的影响力。
而李显则在等,他有的时候也承认神皇在文治上还是有一把刷子的,她能够根据局势调整自己的战略脚步,历史上虽然也是禅位,但是因为睿宗的影响力不如李显,所以武神皇的掌权之路就分外艰辛,那个时候她杀了大量的武官以及李家宗室。
而现在她还没对这些人下杀手,李显觉得哪怕是为了能够保存住这些人,他让位也就不冤。
只不过郑玘却是被他拖累了,作为摄政王一党,郑玘注定是不会像前世一样被武神皇重用了,对此李显还是有点心虚的。
倒是郑玘自己很看得开:“重用?你想太多了,那个时候我也不过就是一个下州刺史而已,我的位置并不重要,没有被清算是因为影响不到大局,所以才能被保存下来而已。”
郑玘现在想来也是挺感慨的,说实话那个时候他跟很多大臣一样,对太后主政本就有些不满,后来李旦让位给太后,他们就更愤慨了,当时很多人都在密谋反周复唐的,只不过……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他当时只不过是个文臣,跟武将压根没什么联系行军打仗更是不行。
但或许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拯救了他,后来他的官越升越高,武神皇的地位越来越稳,他心里特别的煎熬,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狄仁杰,狄仁杰是个非常通透的人,从一开始狄仁杰就有自己的坚持。
那个时候狄仁杰跟他说:“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死了我们都死了,多年以后谁还记得这个江山曾经姓李?”
现在想来狄仁杰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当时他们这些“投靠”武神皇的那真是名声狼藉。
李显没说话,他总觉得郑玘这不过就是在宽慰他,不过,起手无悔,既然他已经做出这个选择,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有了郑玘的宽慰,在过年的时候神皇改元垂拱,并且将颁布《垂拱格》的时候,李显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既然放手了就放个痛快。
过年之后,李显又开始忙了起来,因为神皇写了诏书给李显,这可以说是武神皇上位之后除了任命李显为摄政王并且允许他回归长安之后,第一次写诏书给他。
这个诏书其实也挺简单的,不过是让李显准备一下,去祭祀罢了。其实如果不是李显不可替代的话,武神皇也不想让李显去,李显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高,对她而言就越有威胁。
可是没办法,武神皇就算想要消灭政敌,也要先考虑一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值不值得,而就在这个时候郑玘的奏疏就过去了,不仅仅是他,朝中还有其他大臣,也上书奏请让摄政王去祭祀,尤其是户部尚书,写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没办法,这个户部尚书是新上任的,前两任的工作报表实在是太漂亮了,户部尚书一点也不希望到了自己这里就遇到各种天灾人祸。
所以哪怕知道摄政王的身份敏感户部尚书也写了奏疏,并且还举了例子:神皇,现在已经有天旱的趋势了啊,开春到现在没有任何降水迹象啊。
武神皇迫于压力也要让李显去祭祀,当然祭祀地点就还是华山吧,眼不见心为净。李显在收到诏书的时候着实松了口气,其实他早就开始准备祭祀用品了,只不过如果朝廷不同意的话,他擅自去祭祀那就等着被收拾吧。
可问题是哪怕知道会被收拾,李显也不可能真的不去做,他可没忘记当初他顺着某些人的意真的没去祭祀,然后一年之内各种灾害频发,简直像是把攒了那么多年的自然灾害都爆发出来一样,简直是吓死人!
李显收到了诏书就果断带着郑玘出去踏青了,公费旅游嘛,不去白不去!李旦在李显临走之前十分哀怨的看着他。
“阿兄,我也想去!”
李显听着李旦撒娇的语气愣是抖了两抖,忍不住一手糊到弟弟脸上:“青春老大,犹做小儿女情态,老脸不红?”
李旦依旧一脸控诉的看着某个重色轻弟的人,李显扛不住他这样的眼神只好语重心长的说道:“弟弟啊,咱们俩不能同时走啊,好歹要留一个在长安处理政事不是?”
李旦撇嘴:“有什么好处理的?重要情况不都到了洛阳了吗?”
李显只好又说道:“那也不代表我们不忙了啊,我可听说长安周围的折冲府吃空饷情况很严重,你把这事儿查一查吧,好啦,不要不开心,你小儿子刚满月呢,不好好看儿子乱跑什么?”
李显说的这个小孩子是李旦的第四子,恩,不用怀疑这个也是庶出的,李显觉得他这个弟弟的节操还真是……算了,这个时代就这样,他说也没用。
“那大郎你打算怎么办?”李旦问的这个大郎自然就是李重义。
李显沉吟半晌说道:“我带上他吧,他也是命不好,从小就没怎么看过外面的天地,正好这次带他出去看看。”
李旦听了之后更加郁闷了,他不能走结果李重义却能跟着顺风车去旅游,简直是歧视!
被歧视的结果就是,李旦对于李显吩咐下来的事情办的非常认真,他还真的认真的走访了长安周围的一些折冲府,然后了解了一下吃空饷的事情。
其实吃空饷这种事儿历朝历代都有的,李显之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最近好像是愈演愈烈了,所以他才想要腾出手来收拾一下,不过他既然有别的事情做那就交给弟弟去做好啦,弟弟嘛,不就是用来压榨的?
李显给李旦安排好了活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了,不过这一次踏青显然他和郑玘都拖家带口,并没有过上二人世界——他带上了李重义,而郑玘带上了郑瑾。
郑瑾比李重义大上几岁,正好跟李重义做个玩伴,自从李显当上摄政王以来,郑瑾跟李重义迅速的混熟了,不过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郑瑾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却比李重义大上了一辈。
好在李显和郑玘的事情属于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也就不用真的按照亲戚来排,只是在私下里,李重义对于这个小叔叔还是挺喜欢的,经常缠着郑瑾讲这讲那。
出来之后也是这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多,郑玘看到郑瑾板着一张小脸认真为李重义各种解答问题的样子忍不住笑道:“想当初我娘还担心阿瑾性格太过顽劣,不堪大用呢,如今看来……有个重义磨一磨他也好。”
李显倒是有些无奈:“本来带重义出来是想让你给他多讲讲的,我对他有很大期望,我可不想让他成为跟唐明皇一样的人,那我努力了半天又有什么意义?”
郑玘拍了拍他的头说道:“这一点你还是不要太过着急了,皇帝也是看悟性的,教是教不出来的,你能教的就是尽量拓宽他的视野。”
要不是因为这样郑玘也不放心把李重义放在李显这里,如果说李显能够教导出一个合格的官员他信,但是教导皇帝……算了吧,他总怕李显灌输给李重义一些奇怪的思想。
倒不是那些思想不够好,而是太好了,但不适合这个国情,有些东西总是要循序渐进的来的,太过激进只能遭受到更大的反弹!
李显看着外面忽然问道:“清澄,其实我一直都很奇怪你怎么会同意我禅位的,之前你不是也表示过哪怕神皇不当皇帝也无所谓?”
郑玘坐在那里听了之后微微笑道:“神皇继位有神皇继位的好处,她比你有魄力,现在这个国家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腐朽的趋势了,比如说世家,世家越是庞大就越是拖累这个国家,前朝炀帝开科举已经开出了大好局面,后来高祖继续推行科举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只是还不够,太宗和先皇一直都在压抑世家,只是世家的生存能力太强,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有足够魄力的人大刀阔斧来改变。”
“你觉得我不敢?”李显挑了挑眉,他从来没想到郑玘居然会觉得他不敢对世家下手,他有什么不敢的?
郑玘摇了摇头:“不,不是这个原因,敢不敢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不能善后,神皇可以保证在打压世家之后依旧维持着朝廷运转,你能吗?”
李显果断闭嘴,他要是能的话还禅位干什么啊?吃饱了撑的?
郑玘揉了揉李显的头说道:“等神皇开辟除了局面之后,无论是你继续去……还是让豫王或者重义来,都会轻松很多。”
李显听了之后就知道郑玘其实也是在有意识的利用武神皇,但是哪怕武神皇知道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吧?难道她会因为被利用就放弃唾手可得的帝位吗?不可能!
一趟祭祀之旅,让郑瑾和李重义在外面玩的可以说是乐不思蜀,不过比起郑瑾,李重义显得更加老成一些,大概是小时候的处境有些尴尬的缘故,这个孩子学习十分认真,作息规律的连李显都自叹弗如,连带着郑瑾也跟着规矩了不少。
李显回去之后刚要表扬李旦整顿折冲府有功,想要帮他请功的时候就猝不及防的收到了一份战报:突厥骨咄禄、元珍复寇胜州。
李显将手中的军报面无表情的放下,之前阿史那骨咄禄和阿史那元珍也曾经犯边,当时的确是派人去讨伐了,然而过了没多久刚把这两个人打跑,李治就驾崩了,朝上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当时李显虽然尽力要支持大军北伐,可是武神皇不可能放任大军在外,因为他们如果想要勤王真是太容易了,而且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因为要反对她的统治跟外族勾结?
所以当时被派出去征讨阿史那骨咄禄和阿史那元珍的将领们都被神皇用李显的名义给招了回来。
只不过当时这些突厥人已经被打的够呛了,就算没被灭掉也差不多了,李显本来觉得他们应该是躲藏起来休养生息去了,没个三五年大概是恢复不过来,结果没想到这帮打不死的小强又蹦出来了。
李显看到军报之后就在等,等武神皇的诏书,他很想知道神皇到底要派谁去,如果是不靠谱的,他也不介意动用摄政王的权利,别真的以为他安安稳稳的呆了几个月就真是来长安养老了,对内只要不是他太过分的任命他都同意,然而涉及到对外,他就不可能让步了。
好在神皇虽然在打击异己之上不遗余力,但是在面对外敌还是有点靠谱的,很快洛阳那边的诏书就下来了,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出兵讨伐突厥,同时命贺兰敏之为副。
李显在看到这封诏书制后,想了想虽然贺兰敏之如今应该算是神皇的人,但是他跟贺兰敏之的交情多少应该也有一点,所以就想给贺兰敏之书信一封,他不相信神皇就真的毫无芥蒂的任命程务挺。
让程务挺去只不过是因为程务挺在能将之中算是资历最低的了,就连郑玘可能都比他在军中威望大一些,而贺兰敏之算是武皇那些侄子外甥里面唯一一个有点军事素养的了,神皇自然是要培养。
李显犹豫了一下转头问郑玘:“需要给贺兰敏之修书一封吗?”
“你这样问我,可见心中是犹豫的,那你为什么犹豫呢?”
李显嘀咕道:“我是搞不清楚贺兰敏之的立场。”
是啊,当年贺兰敏之跟神皇的确是不对付,可是那又怎么样呢?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知道贺兰敏之变成了什么样呢?
郑玘却说道:“他的立场还用的着猜吗?神皇如今肯用他,就代表着他已经初步回归武氏家族不是吗?”
李显听了之后沉默半晌才说道:“既然如此,这封信不写也罢,我……看情况给程务挺写份手书吧。”
不得不庆幸摄政王的手书还是比较管用的。
郑玘夺过李显手中的毛笔,伸手敲了敲他的头说道:“你就不觉得你如今进入了一个误区?”
“什么?”李显有些茫然的看着郑玘,完全不明白自己到底又有哪里做错了。
郑玘将毛笔放在笔洗之中一边慢慢清洗一边说道:“你现在的误区就在于……凡是神皇那边的人都是心机叵测之辈。”
李显听了之后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不是这个样子?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郑玘的意思,服从神皇的人可能在很多读书人眼里比较没有节操,不过他同样也没什么节操了,跟那些人也都没什么区别,剩下……神皇身边的确是有小人,但是再圣明的君主也不能排除身边有小人的可能性,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小人。
郑玘眼见着李显没说话就又补充了一句:“据说神皇要重用狄仁杰,你觉得狄仁杰也不是什么好人吗?”
李显彻底无话可说,实在是这个例子太有代表性了,诚然狄仁杰只有一个,不是谁都能比的上的。
李显叹了口气:“我也不想用恶意去揣测别人,我只是在防范周兴,来俊臣之流的出现,会破坏朝堂平衡,人人自危。”
“神皇继位若是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会动用酷吏,如果你能帮助她稳固政权,她又何必这样做?我以前告诉过你不要太过美化神皇,但是同样也不要对她抱有太大的偏见,此一时彼一时,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官,我想她比你还要有经验。”
这句话是大实话,李显就算再怎么不服气也不会去反驳,对于识人这一点来说,李显从来就没及格过,他以前觉得李弘是好人,结果呢?他以前觉得李贤很善良,实际上呢?就连李旦他都觉得自己没有了解过。
他这些年还能混的风生水起也不过就是因为不结党不营私而已,否则说不定没用别人给他下绊子,他就因为自己身边都是猪队友而被拖累死了。
“算了,我也不指望神皇不争兵权,只要贺兰敏之真有本事就算能上位又能怎样?”
郑玘微微一笑:“他上位没那么容易的,他是曾经的周国公,虽然现在又改回了贺兰姓氏,不过已经改了一次,想必再改回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你觉得武承嗣会怎么想?”
武承嗣能怎么想?他现在十分焦灼,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周国公只是因为当初神皇没有别的人选而已,贺兰敏之若是死了或者永不回来他也没什么担心的,然而贺兰敏之不仅回来了,反而展露出了军事天赋。
现在神皇手上人才不多是真的,但是那也并不代表武承嗣是不可替代的,在武承嗣看来武三思比他小,继承权上天然就不如他,更不要说武三思是个蠢货。
这次出征如果贺兰敏之真的带攻而回,只怕他在神皇那里的地位就要有点危险了。
想到这里,武承嗣忍不住冒出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让贺兰敏之有去无回?
第159章 159
武承嗣的担心被武懿宗知道了之后,武懿宗嗤笑一声说道:“我道你在担心什么,贺兰敏之如今他姓贺兰,如何能取代你的地位?若是你不放心,待他出征之后,他身在千里之外,你在神都还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的意思是?”武承嗣其实有些看不上武懿宗这个堂兄弟的,武家人的基因都不错,无论男女长相都很好看,偏偏就出了武懿宗这么一个奇葩,长得又丑又矮,这就算了居然还是个驼背。
自从武懿宗入朝之后,感觉整个朝廷的颜值都因为这货被拉低了一个水平线,只不过武承嗣现在是处在一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家人上面,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当上宗正卿是因为他姓武,除此以外哪怕是忠于神皇的人也有很多恃才傲物根本不理会他的。
武承嗣需要人帮忙,武懿宗是个小人没错,但是很多时候恰恰是小人才更好用,因为她们有所求。
“你这么说也不错,不过,贺兰敏之身上有爵位,想要彻底搬倒他可不是随随便便不痛不痒的罪名就可以的,这个还是需要从长计议。”
武懿宗摆了摆手:“二郎就是太过小心,给他安一个里通外敌的罪名不就行了?”
里通外敌?武承嗣皱了皱眉想了想说道:“那也要有证据才行,空口无凭,只怕还要被他反咬一口。”
武懿宗凑过来说道:“他走了之后就从他身边的人下手就是,只要在他的府邸放上一些‘证据’,到时候他自然是百口莫辩。”
武承嗣眼睛转了转,继而一笑拍了拍武懿宗的肩膀说道:“好!大郎既有如此才干,如今却还是区区仓部郎中,着实埋没,若有机会我当向神皇举荐。”
武懿宗瞬间大喜:“如此还请二郎多在神皇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武承嗣答应的十分爽快,武懿宗也十分满意,因为相貌问题他一直都没有被委任官位,眼看着弟弟们都做高官有爵位,武懿宗说不着急是假的。
现在终究是有点眉目了,武承嗣倒是没有欺骗武懿宗,他还真在武则天面前推荐了武懿宗,神皇虽然是个颜控,但是武承嗣的当时的话的确是打动了她。
武承嗣言:“李家宗室人数众多,吾家多有不及,不应再以身貌为主,而应唯才是举。”
于是武懿宗就直接当上了洛州牧,可以说武神皇对于他还是十分信任的。
在之前大唐的京师行政机构是在雍州府,而现在神皇在东都,行政机构就搬到了洛州府,洛州牧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李显在看到武懿宗当上洛州牧之后忍不住皱了皱眉:“啧,看来黑名单里又可以加上一个人了。”
郑玘听了之后看了他一眼说道:“看来神皇要重用武家人了,你打算怎么做?”
“没看我都开始整理黑名单了吗?以前我本来还觉得武承嗣大概不会特别过分,但是现在看看他们这几个人……武懿宗,武承嗣,武三思,武攸暨,梅花书院那边的反馈就是这些人没有一个好玩意,据说洛阳之中逐渐兴起的告密之风,就是从武承嗣开始的。”
“只要你下定决心,那就都不是什么问题。”
“你在逗我?”李显转头看着郑玘:“要是能够弄死他们我早就下手了,还用等到现在吗?”
李显尊重生命,觉得不应该滥杀无辜是真的,然而有的时候有一些人活着只会还是更多的人,这种人那就没必要留着了。只可惜李显并没有机会下手,毕竟那几个都是神皇的侄子,神皇如果铁了心的要维护他们,就算真的有铁证也没办法要了他们的命——人家有八议护身啊。
如果不弄死他们也就只能是贬官,可他们的身份注定他们接近神皇太容易了,以后想要翻身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要么不下手,要么下死手,这个下死手到底能不能弄死他们还真要看情况。
郑玘摸了摸李显的头说道:“不用担心,他们得罪的人越多,就死的越早。”
李显摇了摇头,没说什么,他不是不相信郑玘的判断,而是觉得……只要神皇在位这些人就能活得好好的,除非……有个什么江洋大盗之类的把他们给弄死。
李显想到这里摸了摸下巴,开始思考这个的可能性,只不过现在不能这么做而已。
程务挺和贺兰敏之讨伐突厥的过程略有些艰难,阿史那骨咄禄与阿史那元珍十分狡猾,率领数万人马居然跟程务挺和贺兰敏之率领的十数万人马打了个旗鼓相当。这个效率让神皇十分不满意,如果不是相信李显的节操,神皇恐怕都要觉得程务挺这是在消极怠工了。
不过神皇知道李显肯定不会让程务挺这么做,只是如今虽然能够光明正大的插手军事系统,可神皇发现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多,学习自然是要学习的,只不过如今留在洛阳的武将几乎都是头上挂着虚衔根本派不上用场的那种,武后纵然想要学习跟这些人只怕也学不到什么。
而从长安把人召回去,只怕那些武将又要推三阻四,一时之间神皇也十分心烦。
大军在外消耗日益严重,户部尚书还没有说什么,倒是武三思直接向神皇进谗言,说程务挺能力有限,恐怕不是阿史那骨咄禄的对手,应该召回派有能之士而去。
神皇一时之间有些犹豫,她不懂军事却也看过不少史书,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若是现在匆忙将程务挺换下的话,说不定本来能够打赢的仗也要败了。
武三思见神皇犹豫继续游说说道:“右鹰扬卫将军苏宏晖兵马娴熟,可以一试。”
苏宏晖可以说是洛阳的将领里面最早向神皇投诚的人之一,比起别的人,这个人在带兵方面还是比较靠谱的,只不过还没等武懿宗继续游说神皇,那边李显的家书就到了太平公主手里。
太平公主的经历也算是比较奇特了,从太平公主到太平长公主然后如今又变成了太平公主,唯一没有变的是她的待遇,哦,或者说她的待遇比之前还要好。随着太平公主年龄增大,李显早就预见到了她可能会插手政事,既然是早晚的事情拦也拦不住,那么还不如推一把,太平公主有野心,但是却并没有神皇那样的能力,想要压制也应该容易一点。
太平公主收到李显的家书之后也心动了,李显在里面写的很清楚,神皇如今支持者多,反对者也多,所以她需要“自己人”,那么,凭什么武氏子侄可以受到重用,上官婉儿可以受到重用,太平公主作为神皇的女儿却要在一旁安静度日呢?
李显给太平公主指了一条路,那就是给神皇推荐有识之士,李显告诉了太平公主一些所谓的“隐士高人”,太平公主在此之前隐隐也听说过这些,心中也颇为意动,想了想就派人接触了一下李显推荐的几个人。
很快太平公主就发现这些人脾气古怪是真的,但是有才华也是真的,于是趁着经常回宫看望神皇的机会,太平公主也开始向神皇推荐人才。
对于女儿的眼光,神皇一开始是不太相信的,太平公主从小就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娇娇女,她的政治素养并没有被怎么培养,不过后来在听了太平公主说了这些人的事迹之后,神皇尝试着召见了一下这些人。当然了这样是因为神皇不愿意让爱女失望,只是见几个人,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是金子到了哪里都会发光,这些人都是郑玘当年顺手帮过的人,也有一些李显安置在梅花书院当先生的人,这些人的特点大概就是命不太好。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是无法科考,或者是名落孙山,然而他们都在一定的领域有着十分强悍的知识储备量,尤其是其中还有个人颇知兵事。
此人名叫武玄辉,虽然姓武,却跟神皇一家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甚至他的姓氏还是老师给他的,因为他是个孤儿。
一听到姓武,神皇就已经对他关注两分,到见了面,神皇就又喜欢他两分——武玄辉长的实在是不错,年纪在二十左右,浓眉大眼,高大健壮,风神正茂,十分流行时下的审美观,而且对方的谈吐也十分得体,一听就是饱读诗书,且应答之间十分镇定,不卑不亢,多问了两句之后,神皇十分感兴趣的问道:“武郎既有如此才干,何不应试科举?”
武玄辉听了之后谈了口气:“神皇明鉴,辉本驽钝,寒窗十多年,屡试不第,这次本想再博一次,然而……临近考试却失了名额,有幸得遇公主,否则只怕终此一生也无缘面见神皇。”
说到这里武玄辉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悲戚,太平公主及时说道:“阿娘,武郎遭遇十分可怜,他本是孤儿,有幸被他的老师领养,结果前些日子他的老师犯了凶杀之罪,他就变成了杀人凶手的学生,科举的名额也就没有了。”
这年头科举的名额也是十分紧张的,武玄辉运气不好准备了好久想要去考试结果就……
神皇听了之后当时没说什么,等武玄辉退下之后就让太平公主说了一下武玄辉的事情,太平公主也是做好了功课的。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武玄辉跟着老师出门访友,结果回来的时候武玄辉的老师一打开家门就发现自己的妻子死在了家中,并且四肢,头颅不翼而飞!武玄辉的老师当时就吓了个半死,赶忙一边找妻族通知一边去报了官。
而手里这个案子的就是洛州府——不是大理寺,大理寺是专门给高层犯罪人员用的,平民都是归各地去管。
而接手这个案子的就是洛州牧武懿宗,只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武玄辉老师的妻族在知道这件事儿之后,一口咬定是武玄辉的老师杀掉了他的妻子,然后顺便就把武玄辉的老师给告了,武懿宗一看有原告有被告还有尸体,就顺便将人给抓了起来。
武玄辉的老师自然是不认罪,武玄辉还给老师去作证,结果武玄辉也被抓了起来,武懿宗为了让武玄辉老师认罪,各种酷刑轮番而上,甚至还给武玄辉行刑,让他指认自己的老师,武玄辉抵死不从,可是武玄辉的老师因为年纪大了,到底没有熬过那些残酷的刑罚,在狱中就一命呜呼,武懿宗顺便就判了武玄辉的老师有罪。
而武玄辉作为学生,武懿宗认为他是从犯,也想要判刑来着,后来还是长史劝说武懿宗,饶了武玄辉一命。武玄辉出狱之后就开始东西奔走只是想要证明老师清白,只可惜太难了,老师的妻子已经下葬,所有的罪证都已经湮灭。
神皇在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多问什么,只是过了两天她又将武玄辉找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武玄辉只字不提让神皇为他老师平冤的事情。神皇跟他聊天发现越聊越开心,要知道神皇的知识储备量是十分强大的,很多男子犹有不及,而武玄辉去能跟上神皇的思路,而且常常还能提出让神皇耳目一新的观点。
自此神皇时常召武玄辉入宫,并且还抬手就给了对方一个散骑常侍,使其能够常常入宫陪伴。
远在长安的李显看着武玄辉写来的书信,不由得挑了挑眉:“子敏果然不负我望。”
子敏,是武玄辉的字,除了李显郑玘以及武玄辉本人之外,谁都没有猜到武玄辉居然跟李显有渊源。
他们谁都不知道武玄辉其实曾经在梅花书院呆过一阵子,他提出来的那些能够让神皇都觉得耳目一新的想法,其实都是在梅花书院的时候学到的,他也曾经看过那些教材,对这些教材武玄辉还是非常佩服的。
在得知编写教材的人是李显之后,武玄辉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等待李显过去,自此两个人就算是有了初步的联络。
所以严格来说,武玄辉不是梅花书院的学生,如果非要算也就是个名誉学生罢了,但是他对李显的推崇却不是假的,这一次李显写信给梅花书院那边,想要借着太平公主的手让他们进入神皇的视线,这件事儿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得了神皇青眼,自此可能加官进爵,坏处就是神皇脾气似乎不太好,想要讨好可能并不容易,对名声上可能有所妨碍。
武玄辉在知道这件事儿之后就立刻毛遂自荐了,因为当时梅花书院的学生基本没人愿意去,他们都是有抱负的年轻人,对于抱大腿这种事情嗤之以鼻,而卧底这种事儿就更加犹豫了,要不是这是李显的意思,而他们都知道摄政王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用意,只怕李显这会就要被学生骂的狗血淋头了。
武玄辉的出现缓解了所有人的尴尬,他做的也的确很好,从一开始武玄辉就跟李显说的很明白,他能够尽量达成李显的意思,但是他也是有私心的,他想要为老师报仇。
李显对此简直是喜闻乐见好吗?他巴不得多几个武玄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本事又能把武懿宗他们给弄死,他得有多省心啊。
武玄辉的确是有本事的,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尤其让神皇惊喜。而武玄辉也算是间接的给武懿宗穿了一次小鞋。
“神皇天生慧眼,然兵事一途变化莫测,下官昔年曾至塞外游历,突厥骑兵更胜我军百倍,擅长奔袭且行动迅捷,程将军此时稳坐军中只怕是在商议部署,争取一网打尽。”说到这里武玄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不过,此乃下官愚见,程将军多年领兵,经验丰富,想必不是下官能够随意猜测到的。”
武玄辉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武懿宗,却依旧把武懿宗给黑了一遍,之前武玄辉已经用自己的学识证明了哪怕是纸上谈兵他也是靠谱的,但是武懿宗呢?他会什么?武玄辉从各个方面把武懿宗甩了八条街,那么遇到两个人持相反意见的时候,只要不傻,会相信谁简直是不言而喻。
而与此同时,神皇也看得出来,武玄辉这个人其实是非常正直的,能够教出这样的学生,神皇觉得他的老师应该也不差,就在神皇想要询问武玄辉是否要再次查一遍他老师的案子的时候,却听说武玄辉和武懿宗在洛州府对峙的消息。
神皇将两个人都叫到面前,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武玄辉老师的案子有了最新进展——武玄辉之前经过多方查探,发现在师母死的当天他们坊有一户人家小姐的奶娘死了,并且当天夜里就匆匆下葬,然后武玄辉就找到了给那家办丧事的人,结果对方的确提出了一个疑点,那就是下葬的时候那副棺木很轻,仿佛没有人一样。
武玄辉听了之后当天晚上就带人偷偷的去挖了出来,结果发现棺木里果然没有躯干只有脑袋和四肢,并且那张脸武玄辉完全不认识!
武玄辉于是直接找到了洛州府要求严查这个案子,武懿宗心胸狭隘,对于武玄辉在神皇面前比他还受宠的事情他一直十分不满,于是十分傲慢的拒绝了武玄辉的要求,武玄辉当即跟武懿宗大打出手。
咳咳,不用怀疑,武懿宗完败,谁说知识分子就不会人了呢,相反武玄辉的武力值还十分强大!
武懿宗被揍成了一对熊猫眼,当时就喊人想要跟武玄辉拼命,然后就惊动了神皇。武玄辉到了神皇面前神色悲壮的跪下说道:“神皇,家师师母尸骨未寒,师母头颅不翼而飞,下官真的无法视而不见,如今此案疑点重重,洛州牧却屡次三番推三阻四,下官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不要,也要还家师一个公道,以慰家师在天之灵!”
神皇如今对武玄辉正是感兴趣的阶段,再加上武玄辉和武懿宗两个人的形象对比实在是太鲜明了——一个十分好看,一个十分丑,一般人都会想要向着好看的那个,更何况武玄辉如今理由充足呢?
到了后来,这个案子干脆也不归武懿宗管了,神皇直接让大理寺接手了,反正武玄辉如今也算是朝廷命官,这个也不算十分离谱。
最后的出来的结果就是,死了奶娘的那户人家的男主人看上了武玄辉老师的继妻,于是趁着武玄辉老师不在的时候将那位娘子抢过来藏了起来,并且杀死了家里的奶娘,砍掉了头颅和四肢布置成了凶案现场,且串通了那位娘子的娘家,将武玄辉的老师告到了洛州府。
事情至此已经是水落石出,最后那个男人被砍头并且暴尸三日,那位娘子也自缢而亡,她的娘家人也纷纷被关进了大牢,武玄辉知道结果的时候当即痛哭失声,神皇为此特地安慰他了许久。
李显在东都收到书信的时候看到这个结果不由得叹了口气,为富不仁草菅人命,果然无论是哪朝哪代都会有的事情,这是武玄辉有本事能够为老师平反,若是普通百姓也就只能认命了。
他一边感慨一边往下看,结果在看到最后的那两行字的时候,不由得表情瞬间扭曲了,上面写着散骑常侍武玄辉留宿宫中数日。
李显:卧槽,子敏你不用牺牲色相啊!那么好了问题来了,阿爹知道自己被带了绿帽子会不会从地底下爬出来掐死我?
在线等,挺急的。
第160章 160
“唉。”李显坐在窗前满面忧愁的叹气。
一旁看书的李重义偷偷瞄了一眼对面的郑玘,又看了一眼身边的李显,心里的疑问都快要冒出来了——他从来没看到这位名义上的叔父,实际上却相当于他父亲的人这样神思不属过。
“唉。”
李重义有些不安的动了动,这都是今天第五十三次叹气了,到底是怎么了?
郑玘看着李重义有些不安稳的样子,伸手敲了敲桌子,本来想要将那一大一小两个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结果没想到李重义倒是不安的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低头继续看书,而李显却依旧是那副快要愁死人的模样。
郑玘觉得他这个大学生有必要被扔出去罚站了,要不然小的这个也别想好好读书了。郑玘轻声给李重义布置了一些作业之后,站起来伸手敲了敲李显的头,等李显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的时候,郑玘指了指外面,意思是到外面去说。
李显出去之后就对郑玘说道:“是我自己想不开,你回去教重义读书吧。”说到这里忽然又叹了口气:“好好一个春官尚书如今只能在这里帮我教小孩子读书,到底是委屈你了。”
春官尚书就是礼部尚书,神皇如今将所有的官名都改了一遍,改刑部尚书为秋官尚书。又将吏部尚书改为天官尚书、户部尚书改为地官尚书、礼部尚书改为春官尚书、兵部尚书改为夏官尚书、工部尚书改为冬官尚书,她似乎想用这种方法跟李唐区别开来,又或者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醒现在当政的人是谁,不过唐朝开国以来也的确有改官名的习惯,很多官名都改来改去。
郑玘面无表情的看着最近有些多愁善感的李显,一开口就直指话题的中心:“你为了武玄辉之事忧虑?”
李显点了点头,郑玘忽然心中升起了一股诡异的感觉,李显这个态度总让他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是不是对武玄辉的关注太过了?虽然在相貌上郑玘自认还是比武玄辉好的,然而……武玄辉到底年轻气盛,连神皇都对武玄辉嘉许不已,最近李显和武玄辉来信频繁,李显对武玄辉的感觉似乎也不错,难道……
而一旁的李显没有注意到郑玘在想些有的没的,听了对方的问题纠结了半晌扭头看了看书房之内,发现李重义正在认认真真的写字,便凑到郑玘身边拉着他的手坐到院子内的海棠树下说道:“其实我也不是担心什么的,就是觉得有些奇怪,我……我之前没想过武玄辉可能会被阿娘给看上啊。”
虽然现在没有任何传言从洛阳传过来,但是武玄辉留宿宫内本来就是一个信号了好吗?洛阳宫之内不算东宫,别的地方除了皇帝一家,就没有一个正常男人会留宿在宫内的,能留在里面的都是宦官。
武玄辉留宿宫中除了某个原因之外,好像也没有别的解释了,别说神皇和武玄辉讨论政事讨论的太晚了,就算再晚,哪怕下了宫钥,神皇一道手书下来也完全可以放武玄辉出宫,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大臣在宫内讨论军国大事直至深夜的事情。
郑玘看着李显忽然问道:“你觉得神皇不应该这么做?”
郑玘觉得自己应该先弄清楚李显的想法,实际上如果李显真的看不惯他也不觉得奇怪,当年看不惯神皇这样做的人可不少,毕竟很多人都觉得神皇这是不守妇道。
然而重生一次之后,大概曾经身处高位,郑玘忽然也有些感概,既然神皇已经坐到了那个至尊之位,她为什么还要迎合别人的想法呢?神皇算不上刚愎自用,然而在个人生活问题之上,她又何必听别人的意见?
郑玘只担心李显如果真的看不惯的话,到时候说不定就要跟神皇起冲突,就好像男人爱护心爱的女人一样,神皇想要维护一个男人只怕……
李显听了郑玘的话之后又叹了口气:“不是啊,我只是觉得好奇怪啊,实际上我知道阿娘身边终归会有别的男人的,这个……咳咳,各种杂记野史上都记载过。”
“那你在忧虑什么?”郑玘心中的警铃更响了,这样看来李显是单纯因为武玄辉才这样的啊。
李显摸了摸下巴说道:“我只是觉得……好像一不小心断送了武玄辉的前途啊。”
武玄辉本人有真才实学如果凭着自己未必不能当官,现在……终归说出去不好听,而且也不过是个散骑常侍,严格来说就是陪着神皇玩的人,李显有点替武玄辉不值。
郑玘却冷冷说道:“你若是没有推他一把,他又哪来的前途可言?”
武玄辉本身能够走的路也就是一个科举了,当然他跟李显认识,李显将他收为幕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这个就先放在一边了,李显手下不缺能人,毕竟是摄政王,也毕竟是李唐正统,哪怕那些人对李显再怎么怒其不争也会自动自发的聚集到李显的身边。
而武玄辉因为老师杀人的冤案,已经被判定为不能参加科举,这样一来他除了去教书还能做什么?
李显这么一想也是,郑玘看他似乎想通了更是下了大力气游说:“更何况,神皇纵然霸道,若是武玄辉不愿,难道神皇还能勉强他?”
李显听了之后瞬间囧了,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他家阿娘心高气傲,肯定做不来勉强别人的事情,也就是说武玄辉自己选择了。
想到这里,李显忽然觉得也没什么可惜的了:“罢了,个人有个人的道路,他既然选这条路,我想那么多也没用。”
郑玘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更何况你看重武玄辉,其人品必然是靠得住的,这样一个人在神皇身边,总比那些阿谀小人强得多吧?”
李显听到这里想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薛怀义,对比一下还是武玄辉更加让他放心一点。
郑玘见李显回转过来,沉吟半晌说道:“不要说他了,现在你需要上书了。”
郑玘说完就从宽大的袖子里抽出了一份手书,李显有些奇怪的拿过来看了一眼,然后不由得愕然:“检举箱?”
郑玘听了之后愣了一下:“什么检举箱?”
李显对他摆了摆手,仔细看了一下郑玘的上书内容。郑玘这封上书很简单,就是请神皇置铜匦,以受四方之书。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东西是专门给神皇看的,不过在郑玘的设定里面,这个玩意也并不完全算是检举箱,因为并不是专门用来检举用的,还有议论朝政、冤案上诉甚至天象和军机密议都有。
李显抬头茫然的看着郑玘:“为什么要弄这个?”他并没有看出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来,虽然说是可以投匿名信,但是如果真的有人骂了神皇,神皇真的就找不出这个偷信的人是谁?不可能嘛,如此看来这玩意其实就是个面子工程啊。
郑玘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个东西,有弊有利,神皇是早晚要弄的,她需要借口来铲除政敌,但是身份上的转变让她还像以前那样去私下搜寻官员失德之事就不合适了,那不是为人君的道理,但是她还需要这么一个东西,原本铜匦应该是鱼保宗所献,只不过这次徐敬业倒的太快,并且鱼保宗被牵连其中,所以才轮到你来。”
李显有那么一点明白了郑玘的意思:“你说……其实这铜匦不是什么好东西?”
郑玘却说道:“凡事都有利弊,不能断言这个东西真的不好,只能说是一样好东西没有被用到合适的地方罢了。”
李显想了想他觉得郑玘大概是想要借他的手让这个东西不要出现,毕竟如果真的想要弄铜匦的话,就不应该让他上书,李显十分清楚,神皇现在看似对李显十分纵容,但是她在骨子里肯定还是警惕的,现在的纵容只不过是想要放松李显的警惕,甚至想要让李显因为她的纵容而变的无法无天,李显不动就不错,但是李显只要动了就一定会错,到时候神皇未必会真的要了李显的命,但是打压李显的权势却是势在必行的。
然而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思维方式,李显不动神皇会警惕,但是李显一动神皇就会思考他这样做其中的含义,而李显写这道奏疏看上去意思十分明显:就是在给自己刷声望值。
广开天下言路这是圣明而大气的君主才会做的事情,神皇见到这封奏疏之后第一个想的大概就是那些谏言是不是会限制她的各种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神皇很可能不理会这封奏疏。
李显二话没说就誊抄了一份发到了东都,他现在已经不在意神皇对他的看法了,身为李唐皇室的正统,他就算卑躬屈膝也不一定能够讨到好处,还可能会让自己众叛亲离,现在这样挺好的,韬光养晦,培养一下梅花书院新出来的这些愣头青,让他们先在他这个小朝廷里面适应一下朝廷生活,淘汰一部分不能适应的,让他们回去继续教书,剩下的就都是人才。
李显算盘打的很好,所以他现在哪怕顶着摄政王的头衔也一直没做过什么事情,就连突厥寇边他都只是意思意思的上书让朝廷尽早做决定,顺便将突厥的残暴形容了一下,不过这样的上书有跟没有也没什么区别。
李显的奏疏是能够直接呈送到神皇手里的,他的奏疏任何人都不敢压下来。
第42节
恋耽美
第42节
李显似乎并不介意李旦的无力,抬眼看他问道:“哦?骂成什么样了?”
李旦差点被他这个无所谓的样子给气吐血,他愤愤的坐回去半天才说道:“他们说你是亡国之君。”
“哦,这样的可以抓起来了,大唐还在呢就敢说亡国两个字,不想活了是吧?”李显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
“还说你昏聩无道。”
“哦,所以我禅位了啊。”
李旦抹了把脸:“给我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否则别怪我用你的名义谋反啊。”
“你才不敢。”李显微微一笑,历史上李旦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审时度势,李旦又没有被穿,所以李显说他不敢。
李旦冷笑,直接丢出一份手书说道:“自己看吧。”
李显拿起来之后看了一眼顿时大惊:“你们还真敢啊?”
那份手书上写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说太后乱政,天下不宁,所以他们要起兵勤王,拨乱反正!在这份手书之后就是一溜的签名,李旦的签名就不说了,后面还跟着一群大臣的签名,其中很多都是武将,比如说刘仁轨程务挺娄师德这些,李显看到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当初不是并没有反对禅位吗?”李显脸上的表情总算是凝重了一些,现在徐敬业那里还没有平乱,他们这是要跟着同流合污?
“没反对不代表赞成,当时你半个月没露面,好不容易出来了还是因为东宫有人触柱而死,然后你还……瘦成这个样子,所有人都觉得你是逼不得已好吗?”
李显抹了把脸,有些烦躁的说道:“不要搞这些,我宁愿退位都不想正面冲突为的不就是保住这些人的命吗?他们怎么就这么爱找死呢?”
李旦坐在那里没说话,李显只好继续说道:“他们手中有兵权不假,可你觉得阿娘不懂这个道理?她不知道这些人会影响到她掌权,我再不出来,这些人恐怕就都要被她弄死了!“历史上武后掌权也不是一开始就上位当皇帝的,她先是废中宗,然后立睿宗,却把睿宗软禁在偏殿,在睿宗在位的时期就开始大肆揽权,当时这些武将也是不服,最后怎么样了?这些武将再有不是功勋不还是被武后一个个的给弄死了?
因为当时在位的是睿宗啊,武后是太后临朝,从先帝开始就定下的武后能够参与政事的基调,就算大家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可那又怎么样?
武将的凋零使得大唐的版图一再缩水,武则天在位时期文治暂且不说,武功比李治差远了这还是真的,当时的吐蕃,突厥,甚至连契丹都敢过来欺负大唐,是为什么?
李显怕的就是他再不主动退一步那些武将会遭到武后毒手,所以才这样做,否则他不知道自己现在依旧很危险?摄政王的权利能够比的上皇帝?结果这些人居然还要找死!
大唐的军队制度注定了谋反的人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武将官职越高越是费劲,因为他们没有兵权,兵权都在基层手里面,他们想要调兵遣将没有人听!而基层军官谁活得好好的非要去造反呢?
李旦听了之后也说道:“那你现在不是正好可以翻盘?”
“翻什么翻?先是禅位然后再谋反,你嫌我被骂的还不够爽是吗?”李显有些没好气,他当然知道天下很多读书人都在骂他。
严格来说的话,那些读书人大概就跟后世的公知差不多了,没事儿闲的就批判一下体制,只不过他们没有为别的国家服务,纯粹就是想要吸引眼球,享受一下指点江山的乐趣,而他们的眼界却注定了他们就算指点江山的资格都没有。
看看那些世家,有一个跳出来骂的吗?哦,李家就例外了,李显的几个皇叔真是恨不得提刀过来把他给砍了。
李旦也沉默了,半晌才问道:“那就只能这样?”
“什么叫只能这样?现在还有回旋的余地,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我建议是……釜底抽薪。阿娘上位肯定要扶持武家的,武家的那几个人没有一个成器的,都想办法收拾了吧。”李显看着自己的手,说实话他也有些犹豫,因为别人可能做坏事而定罪这件事本身就不对。
之前他也是抱着如果武承嗣他们肯老实,别心大的想要当什么太子,他也无所谓,不管武后怎么折腾,到最后这个江山还是要姓李的。
但是从最近的收集资料上来看,武承嗣真的是很成问题,自从武后变成圣母武皇之后,武承嗣的身价就水涨船高隐隐有跟李旦媲美的意思,而现在的武承嗣已经开始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甚至开始各种给武后宣传造势。
说实话在看到那些资料的时候,李显还是有些遗憾的,他还记得当初武承嗣刚回到长安的时候,看上去就是一个清秀而又怯懦的少年,不知道这些年他怎么变成了这样。
李旦听了之后倒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他早就看武承嗣和武三思不顺眼了,最近听说阿娘还要将他们封王,李旦心有不满可是他人微言轻,纵然有亲王之位却没有相应的话语权,现在李显主动这么说了,他也算是放心了。
只不过李显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吃一惊,李显说:“平了徐敬业之后,我会回长安。”
“阿娘……未必愿意回长安吧?”李旦十分清楚在洛阳武后有根基,而在长安她就不行了。
“她不回就不回,我回去是因为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李显思考了半晌说道:“到时候我要带走一批人,你是留下还是跟我走?”
李旦当然是想跟李显走的,但是他想了想还是说道:“看需要吧。”
李显微微一笑,哪怕李旦接触朝政时间不算很长,也没设么明显的政绩,不过在政治素养这方面已经培养出来了。
“徐敬业那边,真的不救一下?”
李显无奈:“怎么救?他……他谋反就谋反了,还拉上一批人说是复辟,这也就算了,他还擅杀朝廷命官,是在他揭竿而起的那一刻,他就活不了啦。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别让他连累李司空和徐家其他人了。”
李旦半晌问道:“你说会派谁去平乱?”
“看谁会同意去吧。”李显觉得现在的局势真是乱的一比,整个朝堂水已经混的不行了。
李旦本来还有点不明白,等过了两天之后才懂了李显说的话,武皇的确是点了几个武将去平定叛乱,这其中就有娄师德,结果娄师德当天就病了,还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让他带兵简直就是不人道。
同样的朝廷之内很多别的将领也都跟着相继病倒,弄得洛阳城内一时之间人心惶惶,都以为是出了什么厉害的疫病。
最后还是让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大总管,率兵讨伐,徐敬业等人本来就是临时起兵,手上兵马并不多,再加上他的领兵之术跟他的祖父比起来真是差的太远了,失败也是在情理之中。
最后徐敬业自然是要杀掉的,只不过在李显的求情之下,徐敬业父祖官名保住了,只是他的家人……李显就算再怎么努力也很难为徐敬业说话,毕竟谋反就是谋反,不管你谋反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夷三族就已经是武皇看在李显的面子上手下留情了。
在徐敬业被平之后,李显就上书称要回长安监国,当然了,上书是写的十分声情并茂的,声称:先皇久念长安,病中犹殷殷叮嘱若有机会回归长安,近日多梦先帝,心中感怀,是以决意回长安以全先帝遗念。
这封上书上去之后群臣都有点无力了,你这梦做的是不是也太多了点?梦完黄帝梦先帝,下一次你要梦谁了?
武武皇在拿到这封诏书之后犹豫了许久,她知道其实最好是将李显放到眼皮子底下,这样对方有什么动作她能及时反映,她一点都不相信对方就这么安安分分的当了摄政王,可是转念一想就算把他扣在洛阳又能怎么样呢?
李显根本就是个烫手山芋,碰不得也捧不得,上次软禁半月就下了夏雪,这儿子太灵异了,放在身边简直就是闹心。
她拿着奏疏发了半天的呆,最后问向身边的一个二十左右的小娘子:“上官,依你看如何?”
那个小娘子正是上官婉儿,此时上官婉儿已经二十一岁,她从十四岁开始跟着武后帮她处理各种事情,到如今已经七年了,虽然实际上上官婉儿并没有嫁人,她却依旧梳着妇人的发式——因为当初武皇为了方便给上官婉儿更大的权利,而给她了一个才人位份。
是的,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上官婉儿此时是先帝才人。
上官婉儿十分聪慧,在看到这封奏疏之后沉吟半晌才说道:“圣人,长安离洛阳千里之远,摄政王此去恐怕隐患巨大。”
武武皇叹了口气:“你说的我何尝不知?只是……留不得他了,留他在洛阳终究是我的掣肘,若非我此时离不得你,只怕还要让你随他去长安了。”
上官婉儿目色一闪,知道武皇这是已经下定主意了,果然武皇在提笔便在奏疏上写下了批复。
李显在知道武皇同意之后,于是十分得寸进尺的又上了一封奏疏,这一份奏疏大部分是由各种名单组成的——都是他要带到长安的人。
摄政王回长安也是有名头的,武皇给了他一个去长安监国的名头,否则怎么解释让摄政王长期留在长安的?跟朝廷脱节的摄政王还能是摄政王吗?哪怕这是李显主动上书要求的也没用,那些人自然会脑补出各种李显被压迫被威胁的戏码,武皇不怕那些人脑补,但是她初登大位百废俱兴,在其位谋其政,她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一点也不想将时间再浪费于那些阴谋诡计之上。
再接到李显的奏疏之后,武皇是又好气又好笑,别的不说,这份得寸进尺的本事李显还真是数十年如一日。不过在看到那份名单之后她就多少有些放心了,因为李显带走的大部分都是武将,而且还都是不太合作的武将,武皇早就对这些人动杀心了。
李显要求带走这些人武皇也猜得到,不就是想要保他们一命吗?她也不在意,这些人跟着李显走就跟着他走吧,也省的在这里给她挡路,如果武皇想要杀这些人就算这些人再长安又能如何?
如果这些人犯事儿那就更好了,武皇可以顺便牵连到李显身上,这位摄政王杀是不能杀的,但是削权却是可以,只不过现在没有合适的借口而已。
除了这些武将之外,唯一能够跟文臣沾上边的大概也就是郑玘了,然而郑玘是卫尉卿,武皇顺便就将李显叫过来说道:“卫尉卿是要护卫皇城的,你把他带走了,这洛阳皇城怎么办?”
李显知道武皇早就想把郑玘调走了,如果李显坚持的话完全可以用卫尉还有少卿官职来堵,不过并没有意义,官职大小有的时候也要看实权,一个没有实权的卫尉卿和一个有实权有皇帝撑腰的卫尉少卿,那力量恐怕都不在一个档次。
李显顺便就说到:“既然如此,正好礼部尚书空缺,不如就让郑清澄去吧。”
武皇听了之后顿了一顿说道:“如此,也好,此外可还有别的要求?”
李显笑着说道:“阿娘莫要担心,我只是回长安而已,洛阳虽好在我眼里终究不如长安。”
一副看上去母慈子孝的画面实际上却不过是李显和武皇在博弈而已,李显开口就要礼部尚书主要是因为现在礼部尚书的确是空缺,而且他听说武皇有意让武承嗣当礼部尚书。
武承嗣他何德何能呢?就算是皇子都没有上来就当尚书的,六部尚书哪怕算不上位极人臣也是位高权重了,郑玘现在这个年龄做尚书都会被人怀疑年龄不够,武承嗣一从政年龄不够,二也没有功绩,让这么一个人当上书他能呕死。
而卫尉卿,李显相信武皇不可能让武承嗣来的,卫尉卿这个职位太重要,关乎到武皇的身家性命,武皇纵然大力扶持武氏宗族却也十分清楚自己侄子的能力,武承嗣哪有带兵的经验呢?
李显不能明着压武承嗣,也只能从这里面着手了。武皇同意了,于是郑玘转头就从卫尉卿变成了礼部尚书,然后跟着李显去长安监国。
李显带走了以刘仁轨程务挺娄师德为首的将领,很多人本来都以为李显去长安是为了复辟,但是看到他带的人之后不由得都有些叹气,虽然这些武将都不错,但是文臣有文臣的优点,李显带的人显然支撑不起一个朝廷的运作,哪怕武力值比武皇这边强,实际上后勤的运作却是短板,李显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估计带着这些人他也不敢轻易起兵。
让大家都很意外的是豫王李旦居然也上书要求去长安,武皇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的都同意了。至此,天下间皆以为武皇同两子离心离德,唯有一女可解膝下荒凉。
当然除了这些大臣之外,李显还带了一个特殊的人走,或许不是一个,而是那一家——庶人李贤一家。李显一点也不敢让李贤活在武皇的手下,他还真怕什么时候忽然听说李贤自杀,李治当初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儿子,李显打定主意就算耍赖也要把李贤带走。
好在武皇对这个申请也没有过多的苛责,只是在名单上又给李显加了一些人,李显一看就知道武皇这是想要通过他来一点点渗透长安,在长安的力量不如洛阳是武皇最大的隐患,她肯定要消除隐患的,这也是武皇这么痛快让李显去长安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达成目的就好,打包上路的李显十分悠然自得,总算是放松了,而此时坐在他对面的李旦看着郑玘亲手一点点给李显榨果汁的样子只觉得闪瞎眼了,真想把老婆也带上来秀恩爱,不过仔细想想,总觉得……就算把老婆带过来也秀不过这两个家伙。
李旦望了望外面有些疑惑的问道:“七兄,怎么感觉你这次……带了好多人?”
这次李显是带着好多武将组团一起走的没错,但是这车队也太大了吧?总觉的有哪里不太对的样子。
“哦,我顺便从这边的梅花书院带过去点人,都是不错的苗子,准备招到我的王府里。”
李旦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恍然大悟,李显的梅花书院他是知道的,梅花书院并不多,在长安一座,洛阳一座,别的就没了,只不过梅花书院出来的人很多都是有点才学的,成才几率还是比较高,大概因为这些孩子之前生活并不好,如今有了好一点的生活,甚至还能读书就十分的上进。
李旦原本也担心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恐怕想要处理政事也不容易,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武皇派人过来,这一次武皇要是让人过来的话大概就是要连长安一起渗入了。
只不过李显显然不会给武皇这个机会,梅花书院的那些人做官可能有点不够资格,但是被僻入王府就是李显自己说了算了。而李显又不是要组建朝廷,这些人顶着幕僚的头衔不一样要干活?
李旦想通这一点之后立刻笑眯眯的问道:“这样啊,那阿兄也分我一点人吧。”
李显拍了拍弟弟的头说道:“长安那边梅花书院今年也要毕业一批人,到时候挑一点吧。”
哎,现在看起来当年建立梅花书院的自己简直是太有远见了,李显在心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
因为车队庞大,李显到了长安的时候已经九月份了,到了长安之后,李旦的侧室就产下一子,这是李旦的第三子,也是个庶子,然而李显却对这个庶子十分感兴趣。
郑玘颇为奇怪:“你这是抽什么风?”
能不抽风吗?围观幼年版唐明皇啊!当然,这一辈子李隆基估计是别想当皇帝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说武将能够培养的读者可以去看看武后还是当太后那一段时间杀了多少武将,那个时候唐睿宗也在位,同样也被软禁,然后再看看大唐的版图缩水了多少,的确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武将的流失在当时的大唐而言就意味着国土沦丧,数万黎民无家可归甚至命丧敌手,而且国土被人侵占了再抢回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吐蕃虽然灭了但是大食还在旁边虎视眈眈!
第158章 158
摄政王跑到长安监国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搞不懂这个事态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严格来说需要太子or摄政王监国的情况一般都是皇帝太小或者生病没办法处理朝政,哦,还有一种是皇帝被摄政王架空,名义上是帝国的主人,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个傀儡。
然而武神皇如今这三个情况都不算,她完全有能力处理国事,根本不需要一个摄政王出现。更何况,古往今来禅位的皇帝不少,可是那些禅位的皇帝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被赶到一个贫瘠的封地去自生自灭,更多的是被继位者被弄死了。
禅位之后还能当摄政王,这是前所未闻啊。而也正是因为这种诡异的情况,朝野之中也是一片平静,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诡异的情况了。
“很简单,因为神皇手中的力量不够。”上官婉儿坐在那里眉眼之间带着一丝忧虑。
坐在她对面的太平公主却说道:“阿娘是上古黄帝钦点,众望所归,她只是不愿跟阿兄兵戎相见而已。”
“公主真的这么觉得?”上官婉儿反问了一句。
太平公主顿时不说话了,生于帝王之家哪怕是女孩子政治素养都不会低,更何况太平公主是从小被武神皇养大的,她很清楚,她娘之所以不敢轻易动她的七兄不过是因为不到时候而已。
没有几个武将支持武神皇,她当初既然跟李显定下了协议就算翻脸也要等自己站稳脚跟再说,至于这段时间李显会不会壮大自己,武神皇已经尽量去限制他了,只有武治没有文臣,李显还能怎么力挽狂澜。
李显到了长安之后整个人都蛰伏下来,虽然说是监国却并没有做什么,武神皇却因为他这样的蛰伏而开始大展拳脚。
一条条的政令颁布下来,整个朝堂都开始了一番动荡。
太常卿兼豫州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周国公武承嗣任宗正卿,内史苏味道左授青州刺史。
同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动作不大,但是李显知道这是武神皇一点一点的在抹杀大唐的印记,顺便还提高一下洛阳的地位,使之能够跟长安抗衡。
毕竟作为陪都,洛阳的政治地位跟长安还是没办法比的,哪怕李显在长安住的是王府而不是大明宫,却也不能小看李显在长安的影响力。
而李显则在等,他有的时候也承认神皇在文治上还是有一把刷子的,她能够根据局势调整自己的战略脚步,历史上虽然也是禅位,但是因为睿宗的影响力不如李显,所以武神皇的掌权之路就分外艰辛,那个时候她杀了大量的武官以及李家宗室。
而现在她还没对这些人下杀手,李显觉得哪怕是为了能够保存住这些人,他让位也就不冤。
只不过郑玘却是被他拖累了,作为摄政王一党,郑玘注定是不会像前世一样被武神皇重用了,对此李显还是有点心虚的。
倒是郑玘自己很看得开:“重用?你想太多了,那个时候我也不过就是一个下州刺史而已,我的位置并不重要,没有被清算是因为影响不到大局,所以才能被保存下来而已。”
郑玘现在想来也是挺感慨的,说实话那个时候他跟很多大臣一样,对太后主政本就有些不满,后来李旦让位给太后,他们就更愤慨了,当时很多人都在密谋反周复唐的,只不过……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他当时只不过是个文臣,跟武将压根没什么联系行军打仗更是不行。
但或许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拯救了他,后来他的官越升越高,武神皇的地位越来越稳,他心里特别的煎熬,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狄仁杰,狄仁杰是个非常通透的人,从一开始狄仁杰就有自己的坚持。
那个时候狄仁杰跟他说:“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死了我们都死了,多年以后谁还记得这个江山曾经姓李?”
现在想来狄仁杰的做法是对的,只不过当时他们这些“投靠”武神皇的那真是名声狼藉。
李显没说话,他总觉得郑玘这不过就是在宽慰他,不过,起手无悔,既然他已经做出这个选择,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有了郑玘的宽慰,在过年的时候神皇改元垂拱,并且将颁布《垂拱格》的时候,李显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既然放手了就放个痛快。
过年之后,李显又开始忙了起来,因为神皇写了诏书给李显,这可以说是武神皇上位之后除了任命李显为摄政王并且允许他回归长安之后,第一次写诏书给他。
这个诏书其实也挺简单的,不过是让李显准备一下,去祭祀罢了。其实如果不是李显不可替代的话,武神皇也不想让李显去,李显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高,对她而言就越有威胁。
可是没办法,武神皇就算想要消灭政敌,也要先考虑一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值不值得,而就在这个时候郑玘的奏疏就过去了,不仅仅是他,朝中还有其他大臣,也上书奏请让摄政王去祭祀,尤其是户部尚书,写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没办法,这个户部尚书是新上任的,前两任的工作报表实在是太漂亮了,户部尚书一点也不希望到了自己这里就遇到各种天灾人祸。
所以哪怕知道摄政王的身份敏感户部尚书也写了奏疏,并且还举了例子:神皇,现在已经有天旱的趋势了啊,开春到现在没有任何降水迹象啊。
武神皇迫于压力也要让李显去祭祀,当然祭祀地点就还是华山吧,眼不见心为净。李显在收到诏书的时候着实松了口气,其实他早就开始准备祭祀用品了,只不过如果朝廷不同意的话,他擅自去祭祀那就等着被收拾吧。
可问题是哪怕知道会被收拾,李显也不可能真的不去做,他可没忘记当初他顺着某些人的意真的没去祭祀,然后一年之内各种灾害频发,简直像是把攒了那么多年的自然灾害都爆发出来一样,简直是吓死人!
李显收到了诏书就果断带着郑玘出去踏青了,公费旅游嘛,不去白不去!李旦在李显临走之前十分哀怨的看着他。
“阿兄,我也想去!”
李显听着李旦撒娇的语气愣是抖了两抖,忍不住一手糊到弟弟脸上:“青春老大,犹做小儿女情态,老脸不红?”
李旦依旧一脸控诉的看着某个重色轻弟的人,李显扛不住他这样的眼神只好语重心长的说道:“弟弟啊,咱们俩不能同时走啊,好歹要留一个在长安处理政事不是?”
李旦撇嘴:“有什么好处理的?重要情况不都到了洛阳了吗?”
李显只好又说道:“那也不代表我们不忙了啊,我可听说长安周围的折冲府吃空饷情况很严重,你把这事儿查一查吧,好啦,不要不开心,你小儿子刚满月呢,不好好看儿子乱跑什么?”
李显说的这个小孩子是李旦的第四子,恩,不用怀疑这个也是庶出的,李显觉得他这个弟弟的节操还真是……算了,这个时代就这样,他说也没用。
“那大郎你打算怎么办?”李旦问的这个大郎自然就是李重义。
李显沉吟半晌说道:“我带上他吧,他也是命不好,从小就没怎么看过外面的天地,正好这次带他出去看看。”
李旦听了之后更加郁闷了,他不能走结果李重义却能跟着顺风车去旅游,简直是歧视!
被歧视的结果就是,李旦对于李显吩咐下来的事情办的非常认真,他还真的认真的走访了长安周围的一些折冲府,然后了解了一下吃空饷的事情。
其实吃空饷这种事儿历朝历代都有的,李显之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最近好像是愈演愈烈了,所以他才想要腾出手来收拾一下,不过他既然有别的事情做那就交给弟弟去做好啦,弟弟嘛,不就是用来压榨的?
李显给李旦安排好了活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了,不过这一次踏青显然他和郑玘都拖家带口,并没有过上二人世界——他带上了李重义,而郑玘带上了郑瑾。
郑瑾比李重义大上几岁,正好跟李重义做个玩伴,自从李显当上摄政王以来,郑瑾跟李重义迅速的混熟了,不过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郑瑾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却比李重义大上了一辈。
好在李显和郑玘的事情属于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也就不用真的按照亲戚来排,只是在私下里,李重义对于这个小叔叔还是挺喜欢的,经常缠着郑瑾讲这讲那。
出来之后也是这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多,郑玘看到郑瑾板着一张小脸认真为李重义各种解答问题的样子忍不住笑道:“想当初我娘还担心阿瑾性格太过顽劣,不堪大用呢,如今看来……有个重义磨一磨他也好。”
李显倒是有些无奈:“本来带重义出来是想让你给他多讲讲的,我对他有很大期望,我可不想让他成为跟唐明皇一样的人,那我努力了半天又有什么意义?”
郑玘拍了拍他的头说道:“这一点你还是不要太过着急了,皇帝也是看悟性的,教是教不出来的,你能教的就是尽量拓宽他的视野。”
要不是因为这样郑玘也不放心把李重义放在李显这里,如果说李显能够教导出一个合格的官员他信,但是教导皇帝……算了吧,他总怕李显灌输给李重义一些奇怪的思想。
倒不是那些思想不够好,而是太好了,但不适合这个国情,有些东西总是要循序渐进的来的,太过激进只能遭受到更大的反弹!
李显看着外面忽然问道:“清澄,其实我一直都很奇怪你怎么会同意我禅位的,之前你不是也表示过哪怕神皇不当皇帝也无所谓?”
郑玘坐在那里听了之后微微笑道:“神皇继位有神皇继位的好处,她比你有魄力,现在这个国家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腐朽的趋势了,比如说世家,世家越是庞大就越是拖累这个国家,前朝炀帝开科举已经开出了大好局面,后来高祖继续推行科举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只是还不够,太宗和先皇一直都在压抑世家,只是世家的生存能力太强,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有足够魄力的人大刀阔斧来改变。”
“你觉得我不敢?”李显挑了挑眉,他从来没想到郑玘居然会觉得他不敢对世家下手,他有什么不敢的?
郑玘摇了摇头:“不,不是这个原因,敢不敢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不能善后,神皇可以保证在打压世家之后依旧维持着朝廷运转,你能吗?”
李显果断闭嘴,他要是能的话还禅位干什么啊?吃饱了撑的?
郑玘揉了揉李显的头说道:“等神皇开辟除了局面之后,无论是你继续去……还是让豫王或者重义来,都会轻松很多。”
李显听了之后就知道郑玘其实也是在有意识的利用武神皇,但是哪怕武神皇知道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吧?难道她会因为被利用就放弃唾手可得的帝位吗?不可能!
一趟祭祀之旅,让郑瑾和李重义在外面玩的可以说是乐不思蜀,不过比起郑瑾,李重义显得更加老成一些,大概是小时候的处境有些尴尬的缘故,这个孩子学习十分认真,作息规律的连李显都自叹弗如,连带着郑瑾也跟着规矩了不少。
李显回去之后刚要表扬李旦整顿折冲府有功,想要帮他请功的时候就猝不及防的收到了一份战报:突厥骨咄禄、元珍复寇胜州。
李显将手中的军报面无表情的放下,之前阿史那骨咄禄和阿史那元珍也曾经犯边,当时的确是派人去讨伐了,然而过了没多久刚把这两个人打跑,李治就驾崩了,朝上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当时李显虽然尽力要支持大军北伐,可是武神皇不可能放任大军在外,因为他们如果想要勤王真是太容易了,而且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因为要反对她的统治跟外族勾结?
所以当时被派出去征讨阿史那骨咄禄和阿史那元珍的将领们都被神皇用李显的名义给招了回来。
只不过当时这些突厥人已经被打的够呛了,就算没被灭掉也差不多了,李显本来觉得他们应该是躲藏起来休养生息去了,没个三五年大概是恢复不过来,结果没想到这帮打不死的小强又蹦出来了。
李显看到军报之后就在等,等武神皇的诏书,他很想知道神皇到底要派谁去,如果是不靠谱的,他也不介意动用摄政王的权利,别真的以为他安安稳稳的呆了几个月就真是来长安养老了,对内只要不是他太过分的任命他都同意,然而涉及到对外,他就不可能让步了。
好在神皇虽然在打击异己之上不遗余力,但是在面对外敌还是有点靠谱的,很快洛阳那边的诏书就下来了,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出兵讨伐突厥,同时命贺兰敏之为副。
李显在看到这封诏书制后,想了想虽然贺兰敏之如今应该算是神皇的人,但是他跟贺兰敏之的交情多少应该也有一点,所以就想给贺兰敏之书信一封,他不相信神皇就真的毫无芥蒂的任命程务挺。
让程务挺去只不过是因为程务挺在能将之中算是资历最低的了,就连郑玘可能都比他在军中威望大一些,而贺兰敏之算是武皇那些侄子外甥里面唯一一个有点军事素养的了,神皇自然是要培养。
李显犹豫了一下转头问郑玘:“需要给贺兰敏之修书一封吗?”
“你这样问我,可见心中是犹豫的,那你为什么犹豫呢?”
李显嘀咕道:“我是搞不清楚贺兰敏之的立场。”
是啊,当年贺兰敏之跟神皇的确是不对付,可是那又怎么样呢?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知道贺兰敏之变成了什么样呢?
郑玘却说道:“他的立场还用的着猜吗?神皇如今肯用他,就代表着他已经初步回归武氏家族不是吗?”
李显听了之后沉默半晌才说道:“既然如此,这封信不写也罢,我……看情况给程务挺写份手书吧。”
不得不庆幸摄政王的手书还是比较管用的。
郑玘夺过李显手中的毛笔,伸手敲了敲他的头说道:“你就不觉得你如今进入了一个误区?”
“什么?”李显有些茫然的看着郑玘,完全不明白自己到底又有哪里做错了。
郑玘将毛笔放在笔洗之中一边慢慢清洗一边说道:“你现在的误区就在于……凡是神皇那边的人都是心机叵测之辈。”
李显听了之后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不是这个样子?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郑玘的意思,服从神皇的人可能在很多读书人眼里比较没有节操,不过他同样也没什么节操了,跟那些人也都没什么区别,剩下……神皇身边的确是有小人,但是再圣明的君主也不能排除身边有小人的可能性,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小人。
郑玘眼见着李显没说话就又补充了一句:“据说神皇要重用狄仁杰,你觉得狄仁杰也不是什么好人吗?”
李显彻底无话可说,实在是这个例子太有代表性了,诚然狄仁杰只有一个,不是谁都能比的上的。
李显叹了口气:“我也不想用恶意去揣测别人,我只是在防范周兴,来俊臣之流的出现,会破坏朝堂平衡,人人自危。”
“神皇继位若是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会动用酷吏,如果你能帮助她稳固政权,她又何必这样做?我以前告诉过你不要太过美化神皇,但是同样也不要对她抱有太大的偏见,此一时彼一时,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官,我想她比你还要有经验。”
这句话是大实话,李显就算再怎么不服气也不会去反驳,对于识人这一点来说,李显从来就没及格过,他以前觉得李弘是好人,结果呢?他以前觉得李贤很善良,实际上呢?就连李旦他都觉得自己没有了解过。
他这些年还能混的风生水起也不过就是因为不结党不营私而已,否则说不定没用别人给他下绊子,他就因为自己身边都是猪队友而被拖累死了。
“算了,我也不指望神皇不争兵权,只要贺兰敏之真有本事就算能上位又能怎样?”
郑玘微微一笑:“他上位没那么容易的,他是曾经的周国公,虽然现在又改回了贺兰姓氏,不过已经改了一次,想必再改回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你觉得武承嗣会怎么想?”
武承嗣能怎么想?他现在十分焦灼,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周国公只是因为当初神皇没有别的人选而已,贺兰敏之若是死了或者永不回来他也没什么担心的,然而贺兰敏之不仅回来了,反而展露出了军事天赋。
现在神皇手上人才不多是真的,但是那也并不代表武承嗣是不可替代的,在武承嗣看来武三思比他小,继承权上天然就不如他,更不要说武三思是个蠢货。
这次出征如果贺兰敏之真的带攻而回,只怕他在神皇那里的地位就要有点危险了。
想到这里,武承嗣忍不住冒出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让贺兰敏之有去无回?
第159章 159
武承嗣的担心被武懿宗知道了之后,武懿宗嗤笑一声说道:“我道你在担心什么,贺兰敏之如今他姓贺兰,如何能取代你的地位?若是你不放心,待他出征之后,他身在千里之外,你在神都还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的意思是?”武承嗣其实有些看不上武懿宗这个堂兄弟的,武家人的基因都不错,无论男女长相都很好看,偏偏就出了武懿宗这么一个奇葩,长得又丑又矮,这就算了居然还是个驼背。
自从武懿宗入朝之后,感觉整个朝廷的颜值都因为这货被拉低了一个水平线,只不过武承嗣现在是处在一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家人上面,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当上宗正卿是因为他姓武,除此以外哪怕是忠于神皇的人也有很多恃才傲物根本不理会他的。
武承嗣需要人帮忙,武懿宗是个小人没错,但是很多时候恰恰是小人才更好用,因为她们有所求。
“你这么说也不错,不过,贺兰敏之身上有爵位,想要彻底搬倒他可不是随随便便不痛不痒的罪名就可以的,这个还是需要从长计议。”
武懿宗摆了摆手:“二郎就是太过小心,给他安一个里通外敌的罪名不就行了?”
里通外敌?武承嗣皱了皱眉想了想说道:“那也要有证据才行,空口无凭,只怕还要被他反咬一口。”
武懿宗凑过来说道:“他走了之后就从他身边的人下手就是,只要在他的府邸放上一些‘证据’,到时候他自然是百口莫辩。”
武承嗣眼睛转了转,继而一笑拍了拍武懿宗的肩膀说道:“好!大郎既有如此才干,如今却还是区区仓部郎中,着实埋没,若有机会我当向神皇举荐。”
武懿宗瞬间大喜:“如此还请二郎多在神皇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武承嗣答应的十分爽快,武懿宗也十分满意,因为相貌问题他一直都没有被委任官位,眼看着弟弟们都做高官有爵位,武懿宗说不着急是假的。
现在终究是有点眉目了,武承嗣倒是没有欺骗武懿宗,他还真在武则天面前推荐了武懿宗,神皇虽然是个颜控,但是武承嗣的当时的话的确是打动了她。
武承嗣言:“李家宗室人数众多,吾家多有不及,不应再以身貌为主,而应唯才是举。”
于是武懿宗就直接当上了洛州牧,可以说武神皇对于他还是十分信任的。
在之前大唐的京师行政机构是在雍州府,而现在神皇在东都,行政机构就搬到了洛州府,洛州牧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李显在看到武懿宗当上洛州牧之后忍不住皱了皱眉:“啧,看来黑名单里又可以加上一个人了。”
郑玘听了之后看了他一眼说道:“看来神皇要重用武家人了,你打算怎么做?”
“没看我都开始整理黑名单了吗?以前我本来还觉得武承嗣大概不会特别过分,但是现在看看他们这几个人……武懿宗,武承嗣,武三思,武攸暨,梅花书院那边的反馈就是这些人没有一个好玩意,据说洛阳之中逐渐兴起的告密之风,就是从武承嗣开始的。”
“只要你下定决心,那就都不是什么问题。”
“你在逗我?”李显转头看着郑玘:“要是能够弄死他们我早就下手了,还用等到现在吗?”
李显尊重生命,觉得不应该滥杀无辜是真的,然而有的时候有一些人活着只会还是更多的人,这种人那就没必要留着了。只可惜李显并没有机会下手,毕竟那几个都是神皇的侄子,神皇如果铁了心的要维护他们,就算真的有铁证也没办法要了他们的命——人家有八议护身啊。
如果不弄死他们也就只能是贬官,可他们的身份注定他们接近神皇太容易了,以后想要翻身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要么不下手,要么下死手,这个下死手到底能不能弄死他们还真要看情况。
郑玘摸了摸李显的头说道:“不用担心,他们得罪的人越多,就死的越早。”
李显摇了摇头,没说什么,他不是不相信郑玘的判断,而是觉得……只要神皇在位这些人就能活得好好的,除非……有个什么江洋大盗之类的把他们给弄死。
李显想到这里摸了摸下巴,开始思考这个的可能性,只不过现在不能这么做而已。
程务挺和贺兰敏之讨伐突厥的过程略有些艰难,阿史那骨咄禄与阿史那元珍十分狡猾,率领数万人马居然跟程务挺和贺兰敏之率领的十数万人马打了个旗鼓相当。这个效率让神皇十分不满意,如果不是相信李显的节操,神皇恐怕都要觉得程务挺这是在消极怠工了。
不过神皇知道李显肯定不会让程务挺这么做,只是如今虽然能够光明正大的插手军事系统,可神皇发现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多,学习自然是要学习的,只不过如今留在洛阳的武将几乎都是头上挂着虚衔根本派不上用场的那种,武后纵然想要学习跟这些人只怕也学不到什么。
而从长安把人召回去,只怕那些武将又要推三阻四,一时之间神皇也十分心烦。
大军在外消耗日益严重,户部尚书还没有说什么,倒是武三思直接向神皇进谗言,说程务挺能力有限,恐怕不是阿史那骨咄禄的对手,应该召回派有能之士而去。
神皇一时之间有些犹豫,她不懂军事却也看过不少史书,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若是现在匆忙将程务挺换下的话,说不定本来能够打赢的仗也要败了。
武三思见神皇犹豫继续游说说道:“右鹰扬卫将军苏宏晖兵马娴熟,可以一试。”
苏宏晖可以说是洛阳的将领里面最早向神皇投诚的人之一,比起别的人,这个人在带兵方面还是比较靠谱的,只不过还没等武懿宗继续游说神皇,那边李显的家书就到了太平公主手里。
太平公主的经历也算是比较奇特了,从太平公主到太平长公主然后如今又变成了太平公主,唯一没有变的是她的待遇,哦,或者说她的待遇比之前还要好。随着太平公主年龄增大,李显早就预见到了她可能会插手政事,既然是早晚的事情拦也拦不住,那么还不如推一把,太平公主有野心,但是却并没有神皇那样的能力,想要压制也应该容易一点。
太平公主收到李显的家书之后也心动了,李显在里面写的很清楚,神皇如今支持者多,反对者也多,所以她需要“自己人”,那么,凭什么武氏子侄可以受到重用,上官婉儿可以受到重用,太平公主作为神皇的女儿却要在一旁安静度日呢?
李显给太平公主指了一条路,那就是给神皇推荐有识之士,李显告诉了太平公主一些所谓的“隐士高人”,太平公主在此之前隐隐也听说过这些,心中也颇为意动,想了想就派人接触了一下李显推荐的几个人。
很快太平公主就发现这些人脾气古怪是真的,但是有才华也是真的,于是趁着经常回宫看望神皇的机会,太平公主也开始向神皇推荐人才。
对于女儿的眼光,神皇一开始是不太相信的,太平公主从小就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娇娇女,她的政治素养并没有被怎么培养,不过后来在听了太平公主说了这些人的事迹之后,神皇尝试着召见了一下这些人。当然了这样是因为神皇不愿意让爱女失望,只是见几个人,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是金子到了哪里都会发光,这些人都是郑玘当年顺手帮过的人,也有一些李显安置在梅花书院当先生的人,这些人的特点大概就是命不太好。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是无法科考,或者是名落孙山,然而他们都在一定的领域有着十分强悍的知识储备量,尤其是其中还有个人颇知兵事。
此人名叫武玄辉,虽然姓武,却跟神皇一家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甚至他的姓氏还是老师给他的,因为他是个孤儿。
一听到姓武,神皇就已经对他关注两分,到见了面,神皇就又喜欢他两分——武玄辉长的实在是不错,年纪在二十左右,浓眉大眼,高大健壮,风神正茂,十分流行时下的审美观,而且对方的谈吐也十分得体,一听就是饱读诗书,且应答之间十分镇定,不卑不亢,多问了两句之后,神皇十分感兴趣的问道:“武郎既有如此才干,何不应试科举?”
武玄辉听了之后谈了口气:“神皇明鉴,辉本驽钝,寒窗十多年,屡试不第,这次本想再博一次,然而……临近考试却失了名额,有幸得遇公主,否则只怕终此一生也无缘面见神皇。”
说到这里武玄辉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悲戚,太平公主及时说道:“阿娘,武郎遭遇十分可怜,他本是孤儿,有幸被他的老师领养,结果前些日子他的老师犯了凶杀之罪,他就变成了杀人凶手的学生,科举的名额也就没有了。”
这年头科举的名额也是十分紧张的,武玄辉运气不好准备了好久想要去考试结果就……
神皇听了之后当时没说什么,等武玄辉退下之后就让太平公主说了一下武玄辉的事情,太平公主也是做好了功课的。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武玄辉跟着老师出门访友,结果回来的时候武玄辉的老师一打开家门就发现自己的妻子死在了家中,并且四肢,头颅不翼而飞!武玄辉的老师当时就吓了个半死,赶忙一边找妻族通知一边去报了官。
而手里这个案子的就是洛州府——不是大理寺,大理寺是专门给高层犯罪人员用的,平民都是归各地去管。
而接手这个案子的就是洛州牧武懿宗,只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武玄辉老师的妻族在知道这件事儿之后,一口咬定是武玄辉的老师杀掉了他的妻子,然后顺便就把武玄辉的老师给告了,武懿宗一看有原告有被告还有尸体,就顺便将人给抓了起来。
武玄辉的老师自然是不认罪,武玄辉还给老师去作证,结果武玄辉也被抓了起来,武懿宗为了让武玄辉老师认罪,各种酷刑轮番而上,甚至还给武玄辉行刑,让他指认自己的老师,武玄辉抵死不从,可是武玄辉的老师因为年纪大了,到底没有熬过那些残酷的刑罚,在狱中就一命呜呼,武懿宗顺便就判了武玄辉的老师有罪。
而武玄辉作为学生,武懿宗认为他是从犯,也想要判刑来着,后来还是长史劝说武懿宗,饶了武玄辉一命。武玄辉出狱之后就开始东西奔走只是想要证明老师清白,只可惜太难了,老师的妻子已经下葬,所有的罪证都已经湮灭。
神皇在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多问什么,只是过了两天她又将武玄辉找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武玄辉只字不提让神皇为他老师平冤的事情。神皇跟他聊天发现越聊越开心,要知道神皇的知识储备量是十分强大的,很多男子犹有不及,而武玄辉去能跟上神皇的思路,而且常常还能提出让神皇耳目一新的观点。
自此神皇时常召武玄辉入宫,并且还抬手就给了对方一个散骑常侍,使其能够常常入宫陪伴。
远在长安的李显看着武玄辉写来的书信,不由得挑了挑眉:“子敏果然不负我望。”
子敏,是武玄辉的字,除了李显郑玘以及武玄辉本人之外,谁都没有猜到武玄辉居然跟李显有渊源。
他们谁都不知道武玄辉其实曾经在梅花书院呆过一阵子,他提出来的那些能够让神皇都觉得耳目一新的想法,其实都是在梅花书院的时候学到的,他也曾经看过那些教材,对这些教材武玄辉还是非常佩服的。
在得知编写教材的人是李显之后,武玄辉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等待李显过去,自此两个人就算是有了初步的联络。
所以严格来说,武玄辉不是梅花书院的学生,如果非要算也就是个名誉学生罢了,但是他对李显的推崇却不是假的,这一次李显写信给梅花书院那边,想要借着太平公主的手让他们进入神皇的视线,这件事儿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得了神皇青眼,自此可能加官进爵,坏处就是神皇脾气似乎不太好,想要讨好可能并不容易,对名声上可能有所妨碍。
武玄辉在知道这件事儿之后就立刻毛遂自荐了,因为当时梅花书院的学生基本没人愿意去,他们都是有抱负的年轻人,对于抱大腿这种事情嗤之以鼻,而卧底这种事儿就更加犹豫了,要不是这是李显的意思,而他们都知道摄政王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用意,只怕李显这会就要被学生骂的狗血淋头了。
武玄辉的出现缓解了所有人的尴尬,他做的也的确很好,从一开始武玄辉就跟李显说的很明白,他能够尽量达成李显的意思,但是他也是有私心的,他想要为老师报仇。
李显对此简直是喜闻乐见好吗?他巴不得多几个武玄辉这样的人呢,如果有本事又能把武懿宗他们给弄死,他得有多省心啊。
武玄辉的确是有本事的,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尤其让神皇惊喜。而武玄辉也算是间接的给武懿宗穿了一次小鞋。
“神皇天生慧眼,然兵事一途变化莫测,下官昔年曾至塞外游历,突厥骑兵更胜我军百倍,擅长奔袭且行动迅捷,程将军此时稳坐军中只怕是在商议部署,争取一网打尽。”说到这里武玄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不过,此乃下官愚见,程将军多年领兵,经验丰富,想必不是下官能够随意猜测到的。”
武玄辉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武懿宗,却依旧把武懿宗给黑了一遍,之前武玄辉已经用自己的学识证明了哪怕是纸上谈兵他也是靠谱的,但是武懿宗呢?他会什么?武玄辉从各个方面把武懿宗甩了八条街,那么遇到两个人持相反意见的时候,只要不傻,会相信谁简直是不言而喻。
而与此同时,神皇也看得出来,武玄辉这个人其实是非常正直的,能够教出这样的学生,神皇觉得他的老师应该也不差,就在神皇想要询问武玄辉是否要再次查一遍他老师的案子的时候,却听说武玄辉和武懿宗在洛州府对峙的消息。
神皇将两个人都叫到面前,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武玄辉老师的案子有了最新进展——武玄辉之前经过多方查探,发现在师母死的当天他们坊有一户人家小姐的奶娘死了,并且当天夜里就匆匆下葬,然后武玄辉就找到了给那家办丧事的人,结果对方的确提出了一个疑点,那就是下葬的时候那副棺木很轻,仿佛没有人一样。
武玄辉听了之后当天晚上就带人偷偷的去挖了出来,结果发现棺木里果然没有躯干只有脑袋和四肢,并且那张脸武玄辉完全不认识!
武玄辉于是直接找到了洛州府要求严查这个案子,武懿宗心胸狭隘,对于武玄辉在神皇面前比他还受宠的事情他一直十分不满,于是十分傲慢的拒绝了武玄辉的要求,武玄辉当即跟武懿宗大打出手。
咳咳,不用怀疑,武懿宗完败,谁说知识分子就不会人了呢,相反武玄辉的武力值还十分强大!
武懿宗被揍成了一对熊猫眼,当时就喊人想要跟武玄辉拼命,然后就惊动了神皇。武玄辉到了神皇面前神色悲壮的跪下说道:“神皇,家师师母尸骨未寒,师母头颅不翼而飞,下官真的无法视而不见,如今此案疑点重重,洛州牧却屡次三番推三阻四,下官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不要,也要还家师一个公道,以慰家师在天之灵!”
神皇如今对武玄辉正是感兴趣的阶段,再加上武玄辉和武懿宗两个人的形象对比实在是太鲜明了——一个十分好看,一个十分丑,一般人都会想要向着好看的那个,更何况武玄辉如今理由充足呢?
到了后来,这个案子干脆也不归武懿宗管了,神皇直接让大理寺接手了,反正武玄辉如今也算是朝廷命官,这个也不算十分离谱。
最后的出来的结果就是,死了奶娘的那户人家的男主人看上了武玄辉老师的继妻,于是趁着武玄辉老师不在的时候将那位娘子抢过来藏了起来,并且杀死了家里的奶娘,砍掉了头颅和四肢布置成了凶案现场,且串通了那位娘子的娘家,将武玄辉的老师告到了洛州府。
事情至此已经是水落石出,最后那个男人被砍头并且暴尸三日,那位娘子也自缢而亡,她的娘家人也纷纷被关进了大牢,武玄辉知道结果的时候当即痛哭失声,神皇为此特地安慰他了许久。
李显在东都收到书信的时候看到这个结果不由得叹了口气,为富不仁草菅人命,果然无论是哪朝哪代都会有的事情,这是武玄辉有本事能够为老师平反,若是普通百姓也就只能认命了。
他一边感慨一边往下看,结果在看到最后的那两行字的时候,不由得表情瞬间扭曲了,上面写着散骑常侍武玄辉留宿宫中数日。
李显:卧槽,子敏你不用牺牲色相啊!那么好了问题来了,阿爹知道自己被带了绿帽子会不会从地底下爬出来掐死我?
在线等,挺急的。
第160章 160
“唉。”李显坐在窗前满面忧愁的叹气。
一旁看书的李重义偷偷瞄了一眼对面的郑玘,又看了一眼身边的李显,心里的疑问都快要冒出来了——他从来没看到这位名义上的叔父,实际上却相当于他父亲的人这样神思不属过。
“唉。”
李重义有些不安的动了动,这都是今天第五十三次叹气了,到底是怎么了?
郑玘看着李重义有些不安稳的样子,伸手敲了敲桌子,本来想要将那一大一小两个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结果没想到李重义倒是不安的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低头继续看书,而李显却依旧是那副快要愁死人的模样。
郑玘觉得他这个大学生有必要被扔出去罚站了,要不然小的这个也别想好好读书了。郑玘轻声给李重义布置了一些作业之后,站起来伸手敲了敲李显的头,等李显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的时候,郑玘指了指外面,意思是到外面去说。
李显出去之后就对郑玘说道:“是我自己想不开,你回去教重义读书吧。”说到这里忽然又叹了口气:“好好一个春官尚书如今只能在这里帮我教小孩子读书,到底是委屈你了。”
春官尚书就是礼部尚书,神皇如今将所有的官名都改了一遍,改刑部尚书为秋官尚书。又将吏部尚书改为天官尚书、户部尚书改为地官尚书、礼部尚书改为春官尚书、兵部尚书改为夏官尚书、工部尚书改为冬官尚书,她似乎想用这种方法跟李唐区别开来,又或者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醒现在当政的人是谁,不过唐朝开国以来也的确有改官名的习惯,很多官名都改来改去。
郑玘面无表情的看着最近有些多愁善感的李显,一开口就直指话题的中心:“你为了武玄辉之事忧虑?”
李显点了点头,郑玘忽然心中升起了一股诡异的感觉,李显这个态度总让他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是不是对武玄辉的关注太过了?虽然在相貌上郑玘自认还是比武玄辉好的,然而……武玄辉到底年轻气盛,连神皇都对武玄辉嘉许不已,最近李显和武玄辉来信频繁,李显对武玄辉的感觉似乎也不错,难道……
而一旁的李显没有注意到郑玘在想些有的没的,听了对方的问题纠结了半晌扭头看了看书房之内,发现李重义正在认认真真的写字,便凑到郑玘身边拉着他的手坐到院子内的海棠树下说道:“其实我也不是担心什么的,就是觉得有些奇怪,我……我之前没想过武玄辉可能会被阿娘给看上啊。”
虽然现在没有任何传言从洛阳传过来,但是武玄辉留宿宫内本来就是一个信号了好吗?洛阳宫之内不算东宫,别的地方除了皇帝一家,就没有一个正常男人会留宿在宫内的,能留在里面的都是宦官。
武玄辉留宿宫中除了某个原因之外,好像也没有别的解释了,别说神皇和武玄辉讨论政事讨论的太晚了,就算再晚,哪怕下了宫钥,神皇一道手书下来也完全可以放武玄辉出宫,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大臣在宫内讨论军国大事直至深夜的事情。
郑玘看着李显忽然问道:“你觉得神皇不应该这么做?”
郑玘觉得自己应该先弄清楚李显的想法,实际上如果李显真的看不惯他也不觉得奇怪,当年看不惯神皇这样做的人可不少,毕竟很多人都觉得神皇这是不守妇道。
然而重生一次之后,大概曾经身处高位,郑玘忽然也有些感概,既然神皇已经坐到了那个至尊之位,她为什么还要迎合别人的想法呢?神皇算不上刚愎自用,然而在个人生活问题之上,她又何必听别人的意见?
郑玘只担心李显如果真的看不惯的话,到时候说不定就要跟神皇起冲突,就好像男人爱护心爱的女人一样,神皇想要维护一个男人只怕……
李显听了郑玘的话之后又叹了口气:“不是啊,我只是觉得好奇怪啊,实际上我知道阿娘身边终归会有别的男人的,这个……咳咳,各种杂记野史上都记载过。”
“那你在忧虑什么?”郑玘心中的警铃更响了,这样看来李显是单纯因为武玄辉才这样的啊。
李显摸了摸下巴说道:“我只是觉得……好像一不小心断送了武玄辉的前途啊。”
武玄辉本人有真才实学如果凭着自己未必不能当官,现在……终归说出去不好听,而且也不过是个散骑常侍,严格来说就是陪着神皇玩的人,李显有点替武玄辉不值。
郑玘却冷冷说道:“你若是没有推他一把,他又哪来的前途可言?”
武玄辉本身能够走的路也就是一个科举了,当然他跟李显认识,李显将他收为幕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这个就先放在一边了,李显手下不缺能人,毕竟是摄政王,也毕竟是李唐正统,哪怕那些人对李显再怎么怒其不争也会自动自发的聚集到李显的身边。
而武玄辉因为老师杀人的冤案,已经被判定为不能参加科举,这样一来他除了去教书还能做什么?
李显这么一想也是,郑玘看他似乎想通了更是下了大力气游说:“更何况,神皇纵然霸道,若是武玄辉不愿,难道神皇还能勉强他?”
李显听了之后瞬间囧了,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他家阿娘心高气傲,肯定做不来勉强别人的事情,也就是说武玄辉自己选择了。
想到这里,李显忽然觉得也没什么可惜的了:“罢了,个人有个人的道路,他既然选这条路,我想那么多也没用。”
郑玘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更何况你看重武玄辉,其人品必然是靠得住的,这样一个人在神皇身边,总比那些阿谀小人强得多吧?”
李显听到这里想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薛怀义,对比一下还是武玄辉更加让他放心一点。
郑玘见李显回转过来,沉吟半晌说道:“不要说他了,现在你需要上书了。”
郑玘说完就从宽大的袖子里抽出了一份手书,李显有些奇怪的拿过来看了一眼,然后不由得愕然:“检举箱?”
郑玘听了之后愣了一下:“什么检举箱?”
李显对他摆了摆手,仔细看了一下郑玘的上书内容。郑玘这封上书很简单,就是请神皇置铜匦,以受四方之书。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东西是专门给神皇看的,不过在郑玘的设定里面,这个玩意也并不完全算是检举箱,因为并不是专门用来检举用的,还有议论朝政、冤案上诉甚至天象和军机密议都有。
李显抬头茫然的看着郑玘:“为什么要弄这个?”他并没有看出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来,虽然说是可以投匿名信,但是如果真的有人骂了神皇,神皇真的就找不出这个偷信的人是谁?不可能嘛,如此看来这玩意其实就是个面子工程啊。
郑玘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个东西,有弊有利,神皇是早晚要弄的,她需要借口来铲除政敌,但是身份上的转变让她还像以前那样去私下搜寻官员失德之事就不合适了,那不是为人君的道理,但是她还需要这么一个东西,原本铜匦应该是鱼保宗所献,只不过这次徐敬业倒的太快,并且鱼保宗被牵连其中,所以才轮到你来。”
李显有那么一点明白了郑玘的意思:“你说……其实这铜匦不是什么好东西?”
郑玘却说道:“凡事都有利弊,不能断言这个东西真的不好,只能说是一样好东西没有被用到合适的地方罢了。”
李显想了想他觉得郑玘大概是想要借他的手让这个东西不要出现,毕竟如果真的想要弄铜匦的话,就不应该让他上书,李显十分清楚,神皇现在看似对李显十分纵容,但是她在骨子里肯定还是警惕的,现在的纵容只不过是想要放松李显的警惕,甚至想要让李显因为她的纵容而变的无法无天,李显不动就不错,但是李显只要动了就一定会错,到时候神皇未必会真的要了李显的命,但是打压李显的权势却是势在必行的。
然而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思维方式,李显不动神皇会警惕,但是李显一动神皇就会思考他这样做其中的含义,而李显写这道奏疏看上去意思十分明显:就是在给自己刷声望值。
广开天下言路这是圣明而大气的君主才会做的事情,神皇见到这封奏疏之后第一个想的大概就是那些谏言是不是会限制她的各种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神皇很可能不理会这封奏疏。
李显二话没说就誊抄了一份发到了东都,他现在已经不在意神皇对他的看法了,身为李唐皇室的正统,他就算卑躬屈膝也不一定能够讨到好处,还可能会让自己众叛亲离,现在这样挺好的,韬光养晦,培养一下梅花书院新出来的这些愣头青,让他们先在他这个小朝廷里面适应一下朝廷生活,淘汰一部分不能适应的,让他们回去继续教书,剩下的就都是人才。
李显算盘打的很好,所以他现在哪怕顶着摄政王的头衔也一直没做过什么事情,就连突厥寇边他都只是意思意思的上书让朝廷尽早做决定,顺便将突厥的残暴形容了一下,不过这样的上书有跟没有也没什么区别。
李显的奏疏是能够直接呈送到神皇手里的,他的奏疏任何人都不敢压下来。
第4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