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 作者:云长歌
第44节
就在神皇想要找证据证明裴家帮助了李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更加相信李显的事情。
雍州新丰县地龙大动,东南有山踊出。
李显听了这个消息之后瞬间内牛满面,太好了,老天爷来帮忙了。雍州距离长安太近了,而这个所谓的新丰县换一个名字大概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临潼。
新丰地震,长安也有一点点震感,并不是十分明显,李显立刻让人去核对那边有无伤亡,然后对外发表言论:无怪乎吾夜梦长安,原因在此,有新山踊出,吾当祭山神。
然后李显就上了奏疏请神皇给此山赐名,而与此同时神皇也有些惊疑不定,因为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一时之间她也有些怀疑,难道李显忽然回到了长安真的是新的山神托梦所为?
神皇一时之间只能将李显突然跑回长安的事情放到一边,然后给新出现的山赐名庆山,而新丰县也改成了庆山县。
李显得了赐名之后就准备准备去祭祀了,那边反馈来的结果还不错,震源距离百姓居住的地方还比较远,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伤亡。
只不过李显一夜至长安和庆山踊出距离太近,于是这又成了神话传说的一部分,李显……李显表示他已经习惯了。
而神皇那边决定这件事情不宜追究,当信则信,更何况李显都跑了,她追究还能怎么样?李显的计划显然很周密,他带过来的奴仆都已经被陆续送走了,难道还要将这些人追回来杀死吗?并没有意义。
李显也因为这个松了口气,他表现的对那些奴仆漠不关心就是为了保他们一命,神皇再草菅人命也是有个限度的,这种杀了也没用的人,她理都不回去理。
然而李显身上的神奇光环越多,神皇就越是担心,最主要的是李旦还在那边,李治和她仅有的两个儿子,两个唯一的正统。
一直保持着中立的裴家也出手了,而且看样子似乎还站到了李显那一边,神皇的危机感越来越浓重,只是这一次李显前去庆山祭祀似乎又有异象出现——很多老百姓都看到了山上七彩光霞出现,这不是异象是什么?
当然李显对李重义的说法就是:“看到无法解释的东西老百姓自然会觉得是异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空气的水分被阳光折射出来而形成的光芒而已,当然这种光芒出现的时候并不多。”
李重义一脸好奇的看着李显问道:“叔父,什么是折射?”
给李重义解释是非常容易的,这孩子学的是梅花书院的那些课本,当年李显编这些课本的时候也教给了他们物理知识,所以解释的时候用到一些物理的名词也不会让李重义不明白。
当然如果想要加深理解就要做相应的实验来让他知道这并不是什么神迹,只不过……器材缺乏啊,李显想做实验也做不了,只能强调这不是什么神迹,不要学的神神叨叨。
李重义是他和郑玘下了大力气当成未来皇帝培养的人,眼界要开阔,不能那么容易被骗。
而正在思考侄子教育问题的李显一点都不知道,神皇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减弱他的影响,或者说是减弱他的势力了。
李显身边的人除了很多都是武将,当初她允许对方带走的,而且现在除了跟突厥在打以外并没有别的战争,没办法调走。至于文官,没什么影响的调走也没用,有影响的如郑玘,还不敢随便调,郑玘肯定是铁杆的摄政王一党,这位的本事太大,在没有确切的把握能够架空他之前,不宜随便调动。
想来想去,也只有同为亲王的李旦比较容易处理了,毕竟李旦是神皇的儿子,母亲有命,儿子安敢不从?于是神皇毫无负担的下了一道诏书,不仅仅将李旦调走,并且还给了他相应的势力,有了势力之后你还会跟着你哥哥混吗?同为皇子你甘为人下?
神皇顺便还想办法开始隔离李重义和李显,当然这个并不是太容易,只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垂拱三年春正月,封孝敬皇帝嗣子重义为宜阳郡王,赐王府,封豫王子成器为恒义郡王,隆基为楚国公,隆范为卫国公,隆业为赵国公。
二月,任豫王为莱州刺史。
第164章 164
李旦在听到这项任命的时候忧心忡忡的来找李显,其实不用谁说大家也都看的出来神皇这是在分化李显身边的力量,一点点的剥除,等到最后李显被架空,有摄政王之名而无摄政王之实,那她就再也不用顾忌什么了。
“阿兄,不如我上表推脱……”
李旦尚未说完,李显便摆了摆手:“不可。”
“阿兄!”
“我还在长安呢你急什么?”李显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用担心,你去莱州也未必不好,唔,回头我上书一封,让你兼任莱州大都督,以你之能,不用两年,莱州就能入君囊中,比你跟着我在长安无所事事强多啦。”
李旦听了之后瞪眼看向李显:“谁无所事事了?”
真以为长安政事少吗?你把政事都丢给我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将长安附近之地三分之一税收扣留拒不上交啊。
“好了,别的事情你就不用担心了,等我上书之后你就可以启程了。”
李旦有些担心:“阿娘只怕会起疑心。”
“她对我的疑心还少吗?”李显一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样子:“反正都已经疑心了,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
“既然疑心又怎会答应?”
“为什么不答应?皇子任刺史兼任当地大都督是有先例的啊。”
“啊?”李旦茫然的看着李显:“什么先例?”
李显笔走龙蛇快速写完之后,放下笔洗了洗手指着自己鼻子说:“我啊,阿爹就曾封我为扬州刺史兼任扬州大都督啊,你忘了?”
李旦:……
那不一样好吧?要是阿爹还在他就不用这么担心了,做老子的宠儿子天经地义,但是换到神皇身上……李旦一点都不觉得他家阿娘会给他这么大的权利。
莱州地处海湾边界,也是上州,虽然繁荣比不上苏杭扬州一代,却也不差了,而且自古燕赵多侠士,那边的士兵也比较生猛,神皇现在巴不得把所有的军权都抓在自己手里呢,怎么会放到他手里?
想到这里李旦不由得感慨,别人家都是严父慈母,到了他们家完全调了个,阿爹温和慈爱,阿娘严厉非常,杀儿子毫不手软。
李显看着李旦一副伤春悲秋的样子忍不住嘴角抽了抽,伸手摸了摸弟弟的狗头说道:“你啊,到了那边可别摆出这么一副文弱样子了,到时候被欺负了我可不管你。”
李旦……李旦被李显气走了,然后他出去之后就正好看到郑玘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正在那里拿着一把大剪刀修剪花草。
李旦嘴角一抽,这是什么节奏?开始提前步入老年时代修身养性了?
郑玘听到声音转头看着李旦,果然那张脸一露出来谁也不会把他当成农夫了。不过……郑玘比自己哥哥靠谱多了,如果真的要取经,感觉还是问郑玘比较好。
郑玘看到李旦走过来就知道他想问什么,不由得笑道:“恭喜豫王,自此开阔天空。”
李旦苦笑:“哪里算得什么海阔天空呢?不过是换个地方画地为牢而已。”
郑玘一边修剪花枝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是否画地为牢还看豫王自己的选择。”
李旦心里一动问道:“就连你和我阿兄如今不也一样如此?”
“不一样。”郑玘放下剪刀擦了擦手说道:“怎么能一样呢?大王往长安一趟此行还是有收获的,梅花书院的学生也有一批要毕业了,豫王若是有有心,将来在莱州立住脚,未尝不能再建梅花书院。”
梅花书院,李旦心头明悟,想了想笑道:“多谢清澄指点。”说完他就走了。
李旦这里总算是给他指明了道路,而另外一个熊孩子就不太好弄了。
“重义,你该搬回你的郡王府去了。”李显有些无奈的看着李重义,这货被封为了宜阳郡王,自然就会被赐府邸,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李重义不想搬过去!
李重义有些郁闷的说道:“我不想过去,那边的人都是神皇派来的。”
其实严格来说李重义如今也不过虚岁九岁,哪怕是按照亲王分府来算,也不到搬出去的年纪,更何况郡王开府也是要相应的属僚的,李旦的儿子李成器尚未搬出去,就算他搬出去了也有李旦给挑人,这件事情就算是神皇都不能插手。
可是到了李重义这里,虽然他住在李显家里,被李显带着教着心里早就把李显当成了父亲,可是在称呼上还是要叫一声“叔父”,他毕竟是李弘的嗣子,在府僚的问题上李显不能随便插手,可不就是要让整个皇室的大家长神皇来了?
神皇将李重义分府出去也是打着这个名头往神都安排人,不用猜,肯定不是什么善茬。李显之前也想过上书不让李重义搬出去,李弘早卒,李贤被贬为庶人,他作为叔父代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是郑玘却阻止了他,当时他有些不理解,郑玘的一句话却让他无话可说:“你能把他护在羽翼下多久?”
九岁的年纪在后世也不过就是刚上小学二年级,还应该是个疯玩傻玩的年纪,可是到了这个时代,九岁就是个小大人了,尤其是皇室,更应该早熟。如果是皇家被宠爱的幼子也就算了,李重义的身份到底太过敏感,如今时局这么乱,李显想要培养他的能力就早晚都要放手。
“可是,上来就用神皇派来的人给他练手是不是太过了?”
虽然那边还没确定要派谁来,但是这样也太凶残了吧?郑玘斜眼看他:“我们两个干什么吃的?”
好吧,你智商高你有理。李显无奈只能同意了,所以在面对李重义的抱怨之后正色道:“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只有光明,还有黑暗,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你可以去看清这个世界,以往我们讲的再多对你而言也不过如同故事一般,只有你亲自去体验才能分辨。”
李重义听了之后若有所悟,低头想了半天才说道:“那……那好吧,能不能让阿白跟我去?”
他说的阿白就是白胖子,这些年李重义身边的玩伴除了郑瑾就是白胖子,一听说要搬出去他就颇有些舍不得白胖子。
李显听了之后失笑:“你又不是搬多远,你要是不怕它把你吃穷了,就带走吧。”
李重义听了之后想起白胖子的食量也忍不住脸色一变,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自己的俸禄,当了郡王他有了自己的俸禄是没错但问题就在于这个俸禄也不多,而且他还要养很多府僚,虽然府僚也是有工资的,但是他不能太抠啊。
李显除了刚穿过来的时候比较穷,之后就一直走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现在他的资产大概是宗室里面最富有的了,这些年来花钱也大手大脚,郑玘也是理财有方不缺钱的主儿,李重义跟着他们两个学了很多经济知识,零花钱也有很多,李重义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现在突然搬出去,以后李重义肯定不好意思再跟李显伸手要零花钱,于是他的钱……够不够养白虎?
李显看着李重义一脸被打击到的样子忍不住抿嘴笑了笑,郑玘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有这么逗孩子的么?
郑玘温言说道:“银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自有我们两个,剩下的就要你自己来了。”
李重义听了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说道:“那……那算我借的,以后还。”
这臭小子心气还挺高,不过李显也欣慰于他角色的转换很自如,知道要搬出去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可能应付不了那些府僚,其次就把自己摆在了一家之主的位置上,纵然年纪小却体现出了有担当的一面,这些年费尽心力的教导还是没白费的。
李显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不用啦,以后重义有了出息别忘了叔父和郑尚书就是了。”
李显这个有出息显然是十分有深意的,不过李重义如今年纪到底还小,纵然觉得叔父对自己尽心尽力却也想不到李显的“远大志向”。
说服了这个熊孩子之后,李显松了口气,然后转头就又要跟神皇斗智斗勇了,虽然他和郑玘都有心让李重义磨练一下,但是却没想过真的把那孩子推进虎穴,这个人选自然是要参杂了,神皇的人要有,但是不能在重要职位,像是王傅,司马这一类的就不行了,王傅不用说,对比郑玘就知道王傅的权利还是挺大的,司马是郡王级别的管家,亲王府能有长史,但是郡王府和嗣王府是没有的,这么大的权利也不能交给别人,以及护卫也不能让神皇的人来,所以李显要做好准备。
李显深深叹了口气,觉得养孩子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当你对这个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时候。
郑玘听到他叹气问道:“怎么了?”
李显刚想摇头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转头看向郑玘问道:“话说,我们两个给重义想好了他的前程,可是却好像忘了问他的意见了。”
郑玘转头有些奇怪的看着他:“那又如何?”
李显顿了一下才说道:“在我们那里的时候,有的父母会给孩子做引导,但是却不会强硬规定他们要怎么做。”当然强硬的也有,这个就被李显忽略了,他有些发愁的说道:“我们并没有给重义别的选择,万一将来他不喜欢呢?”
“你想太多了。”郑玘捏着李显的下巴凑过去亲了口说道:“我们教给他那么多东西,他不会不喜欢的,而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更何况重义想要成为……还要看豫王。”
李显听了之后愣了一下,继而若有所思的说道:“的确,八郎的意见也很重要,可是若让他当了……以后他岂不是还会禅位?”
“未必。”郑玘下巴放在李显的肩膀上,一边将手伸进怀里人的衣襟之内一边慢条斯理的说道:“正史之上,睿宗和当年的高祖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若是楚国公并没有那么强呢。”
李显半眯着眼睛感觉着郑玘的手在自己身体上缓慢游弋,思绪好几次中断半晌才说道:“那如今也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郑玘嘴角含笑凑过去含住他的耳垂含糊的说道:“你总是杞人忧天。”
他不想跟李显继续讨论李重义的教育问题,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他已经很明白因为接受的教育不同,他和李显在某些问题上是有着分歧的,不过他们两个都是懂得求存同异的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李显妥协,毕竟他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不是很合适。
李显被郑玘拉着荒废了一个下午,而与此同时神皇又下了一道诏书,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
李显在看到这封诏书的时候心里就清楚,神皇的胃口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称帝了,他还想要武氏繁荣昌盛。
别的李显都可以退让,但是这一点不行,事实上就算他让了武周也不过短短存在了那么十几年,有或者没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李显摩挲着邸报开始思考要怎么保住李家宗室,这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好多宗室大臣现在看李显就无比痛恨,他们肯定不会听从李显的吩咐,可是如果放任他们,说不定他们就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神皇就会大肆诛杀李氏宗室。
就在李显思考要怎么做的时候,洛阳开始兴起了一股告密之风,李显在知道的时候心里十分清楚这是神皇开始为了诛杀李氏宗室做的准备。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神皇居然直接派了来俊臣来当谘议参军事!李显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眼神一冷,刚想写奏疏拒绝,就被郑玘拦下来了:“他来也好,来俊臣周兴他们这几个人都来了才好,这样也方便我们收拾他们了。”
李显知道神皇拍来俊臣过来大概就是为了将长安的各种消息传递过去,李显来了这几年虽然看上去什么都没做,私底下却将整个长安城打造的犹如铁桶一般,在长安城他有绝对的掌控力,神皇对于长安以及长安周边的州县控制力度有所下降她自然会察觉,现在她腾出手来了,自然就开始往这边渗透。
不过郑玘说的也的确没错,来俊臣他们在洛阳恐怕又要折腾的血雨腥风,若是来了长安,他们自然得老实带着。只可惜,来俊臣和周兴其实只是酷吏的一个代表,神皇重用酷吏怎么可能任用那么一两个?
侯思止,朱南山,万国俊这些都是,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才是最遗憾的,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罗织经》有没有写成?
李显心里一边想着这个,一边上书干脆就将来俊臣周兴两个人都要了过来。当然表面上肯定是说的长安人才不多之类之类的,这个理由也比较容易让人相信,长安的人才的确不多嘛,梅花书院的学生们还没有打出名气呢。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显把郑瑾弄到了郡王府去给李重义当郡王友,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奇怪,其实它是个官职,从五品下,没什么太大的权利,但是品级却不低了,作为世家子出身很不错,而且李重义需要明辨是非,比他大几岁的郑瑾也需要。
在年级上看,郑瑾大概就是李显和郑玘给李重义预备的宰相人选了,这两个人一动一静性格相补让他们多多相处也挺好的。
神皇看到李显很痛快的就接受了让来俊臣过去当谘议参军事,心中若觉不妥,在看到他甚至提到让周兴去当掌訏谋议事的时候,更加觉得奇怪,她直觉李显可能有什么目的,却也想不到李显是为了要除掉这两个酷吏。
怎么能想到呢?神皇的确有提拔这两个人的意思,但如今他们两个的资历还底也没有做出什么真正有功的事情,神皇只是想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已,在她眼里,这样低级的官吏怎么值得李显去注意?更不要说处心积虑去杀他们了。
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神皇一度想要改变主意不打算派这两个人去,这样无论李显和郑玘谋划什么,她都不用担心了。
太平公主如今也参与到政事中来,正坐在神皇身边,一侧眼就看到了奏疏,她一看神皇沉吟不由得笑道:“阿娘可是担心七兄别有用心?”
神皇点了点头:“此事略有蹊跷。”
太平公主却说道:“依女儿看,七兄怕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哦?说说看。”
“来俊臣和周兴都不过是小吏,他怎么会知道这么两个人,可是这封奏疏中却明明白白的提到了,想必他就是想要让阿娘怀疑,从而换别人过去,或许他已经安排好了人选就等阿娘要换人的时候推荐了呢。”
神皇没有说话,这么简单的道理她怎么可能想不到?只不过,这种小伎俩在她面前根本不够看,如果只是李显的话她可能会相信,但是李显身边有郑玘!
神皇从一开始忌惮的就是郑玘,李治都赞其有宰相之才,忽略谁神皇也不会忽略他,不过经太平公主这么一说,神皇却也改了想法:“罢了,便同意摄政王所请吧。”
太平公主没有再说什么,心里却觉得阿娘将兄长想的太厉害了,说不定李显的真正目的就是这么两个小吏,当然这是太平公主的猜测,她之所以没有说出口却也是存着帮哥哥忙的意思。
身处政治漩涡之中,太平公主十分明白一旦李显手中没有任何筹码只怕下场会无比凄惨,好歹那是她的兄长,这件事情看起来也不影响大局,就顺水推舟的帮一把好了。
李显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太平公主的功劳,在神皇准许了他的奏疏之后,他就开始琢磨着要怎么招待这些从洛阳来的人了。
结果就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很好的消息,阿史那骨咄禄被贺兰敏之生擒,跟随起兵的突厥人被消灭殆尽!
贺兰敏之作为一个副手直接将总管的光芒遮的一点都不剩,而取得胜利之后,两位将军照理说应该是先班师回朝见皇帝的,不过程务挺和贺兰敏之却是先到了长安,当然战场距离长安也比洛阳近一点。
李显在接到消息之后也十分惊讶,当时就带人去出城迎接,程务挺受了伤躺在马车里,贺兰敏之脸上颇有风霜之色两鬓也出现了银丝,直到这个时候李显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何为岁月不饶人,当年那个纵马长安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也两鬓斑白了。
李显在安顿好了大军之后,安慰了程务挺找了名医郎中去给他看伤,然后将贺兰敏之给请到了摄政王府之中询问。
“你们怎么想到来长安了?”李显有些奇怪,哪怕是近,但是路线不一样啊,你说路过我都不信好嘛?
贺兰敏之喝了口茶,年过不惑的他身上骄奢之气尽去,添了一丝豪爽,听了李显的问话之后冷笑道:“真要进了神都,只怕过不了两天就要让人帮我收尸了。”
李显也不意外他这个态度,武承嗣武懿宗他们陷害贺兰敏之这件事情不可能瞒得住的,他只是问道:“你待如何?”
贺兰敏之斜倚凭几一派洒脱悠然的问道:“我与总管身负重伤,需要调养才能返回神都,只是不知摄政王可愿收留我等?”
李显已经无力吐槽他这个破烂理由了,不过有个理由总比没有好。所以他笑了笑说道:“有何不可?”
贺兰敏之和程务挺留下的事情已成定局,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去洛阳,就看他们两个什么时候养好“伤”了。说实话,之前发生的事情太伤武将的心了,前面在打仗,后面就有人捅刀子,谁能受得了?
比起来,还是摄政王靠谱一些,毕竟他领过兵更像是自己人。
神皇在知道这件事之后目光冰冷的看向长安许久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让有司部门按例封赏将士,而这个时候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瑞石通体白色,上面有一句话:神皇临人,永昌帝业,并且让唐同泰谎称是从洛水里捡来的。
神皇看后十分高兴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击将军,同时她还做了一件预谋已久的事情:下令拆毁乾元殿,造明堂!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看到有人问神皇要当多久的皇帝,在历史上是二十多年,但是……你们相信兔子绝对没有那个耐心些二十多年的,前面二十多年就写了八十多万,后面再写二十多年……那要写多少字啊!
第165章 165
你毁乾元殿造明堂?李显知道之后有些茫然的看着郑玘:“她这是要干嘛?”
这年头特别讲究风水好嘛?当初建成洛阳宫是找过高人测算的,更何况现在乾元殿代表着全国的政治中心,那是能随便动的地方?
当然最最主要的是明堂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谓明堂,就是“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庙”。
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的意义其实根本就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难道说神皇建明堂其实根本目的就在于想要压制李显?
郑玘似乎并不意外只是说道:“明堂建立之事,早在太宗时期就已经有了腹案,不,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隋朝了,只可惜经过多年战乱明堂规制已经无章可循,无论是前朝还是太宗皇帝都没有能够成功建造明堂。”
没有规制可循?那还要建造明堂?李显没说什么,郑玘转头看着他似笑非笑的说道:“你给神皇带来的压力还真不小啊。”
李显认真思索了一下之后说道:“阿娘该不会忘了我的字是神授吧?”
君权神授,神皇的皇位可不就是他让的?真真应了这句话,这不是无形之中将李显的地位又提高了?
“这件事情神皇怎么可能想不到?所以……现在天下不都在讨论宝图之事?”
李显瞬间恍然,他险些都忘了之前武承嗣还弄虚作假的弄出了一块什么石头,然后被神皇号称是“宝图”,既然“宝图”现世,那么自然就是君权神授了。
李显对此并没有什么要阻止的意思,他知道神皇这是再次巩固自己的皇权,如果建造一个明堂就能让神皇就此安心别闹什么幺蛾子,踏踏实实的发展大唐,李显一点都不介意。
只不过李显不介意很多大臣都介意,之前他们已经认命了在一个女皇帝的手下干活,但是现在一听说神皇要建连太宗皇帝都没有建成的明堂,他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话里话外都是以高祖太宗之功尚未建成明堂,你凭什么?你的功绩比他们还多吗?
李显和郑玘都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很多世家跟神皇作对一方面是不服气神皇一个女人当皇帝,但是李显当初那一番说辞还是让很多人心里都嘀咕的,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还有一部分比较灵活的人觉得,神皇一个女人哪怕有圣人相让也名不正言不顺,她上台正是世家压制皇权的最好时机。
这年头的世家节操其实也没那么好,摆出一副道貌岸然,嘴里念叨着正统之类的东西,其实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李唐皇室当初也是世家之一,起家也是依靠着众多世家支持才起来的,结果登上皇位之后发现,坏了,世家势力太大了,皇帝也得卖他们面子。
憋屈,太憋屈了,堂堂皇帝经常被世家压迫,这不是坑爹吗?所以从李世民开始就在压制世家,不过李世民那一辈子大唐也不安稳,到了李治这里经过一系列的改官,压制宰相权利这才一点点的将世家打压了下去。
本来李显上台世家就都抖着威风准备跟这个新上位的菜鸟皇帝死磕,务必要将他的气焰打压下去,年轻人对朝堂的控制力肯定不如做了那么多年皇帝的李治,更何况李显当太子也不过就当了两年。
及至神皇上位,世家就更开心了,李氏自己作死声望大跌,而神皇……一个女人再厉害能厉害到哪里去?
对此,李显非常淡定的看着神皇开始收拾世家,是啦,世家的确有很多能人,但是他们太强盛了别说别人,就连李显自己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以家世而傲王侯,听起来很爽,但是作为王侯他就不爽了。
对于这些人,神皇压根就没跟他他们打嘴炮,非常简单粗暴的开始凭着各种告密而来的消息,干掉了一帮唧唧歪歪的家伙,非常的干脆利落。
李显蹲在长安呵呵笑了一声,你们再能耐又怎么样啊?有本事你们别犯错,犯了错别被揪到小辫子,一边义正言辞的说着别人不对一边自己知法犯法算什么事儿?
洛阳城再一次血流成河,哦,还没到这么夸张的级别,只不过是刚刚缓过来的那些人又怂了,开始人心惶惶了。
李显收到了求助信,有一些人开始打着让真正的“神授”出来阻止神皇的主意了,而且无论是摄政王被压制还是神皇被压制,对他们都没有任何影响,而且从之前摄政王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他对大臣们还是多有维护的,他们这些世家总比贺兰敏之的分量重吧?
当然世家也懂得什么叫做买卖公平,世家这个团体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那就是吃相比较好看,他让你出力也会给你相应的报酬。
而他们这次给李显的报酬就是暗示会站到李显这一边,以对抗神皇。
“他们还真是够聪明的。”李显将书信扔到一边懒懒散散的说道:“以后这样的内容就不用给我看了。”
李重义有些不解的看着李显:“叔父,看他们似乎很有诚意的样子,为什么不接受?”
“这群货想要空手套白狼,我何必理他们?”李显冷哼了一声,李重义有些茫然的看着他:“侄儿不懂,世家不好吗?”
李显顿时为难了,世家不好吗?当然好了,世家出来的子弟成才几率高,自身修养足够高,怎么会不好?其实李显是明白制衡的道理的,而且综合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他或许也能做到一部分,然而让他明明白白的解释出来就有点难,这种事情要么不说,要么说就直接说透,说得不够明白只会让李重义更加懵懂,也很容易在他心里留下世家不太好的印象,直接简单粗暴的跟世家对着干就不好了。
能够简单粗暴的想要砍世家子弟的头就砍的人也只有神皇了,换成李显自己还在皇位恐怕都做不到,说到底他还是没有那个魄力。
李显看了一旁悠然的把玩着兰花的郑玘直接手一指说道:“这题超纲了,找你师傅给你解答去。”
李重义茫然的看了一眼李显,一点也不明白超纲是什么意思,不过他听话,转头就用疑问的表情看着郑玘,郑玘嘴角一抽看了李显一眼无奈只好细细的给李重义解释,其实这题还真是超纲了,不应该是现在给李重义说的,因为太复杂了,不过现在先说点浅显易懂的也不错。
郑玘并没有给李重义说的太深,到最后只是非常简单的告诉他:“你的王府之中也有不少世家子,他们派系不同就会争权夺利,你现在还小不用插手,不过却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再得出结论。”
李重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被宣布他今天的课程完成了,带着郑瑾离开了摄政王府。
李显看着那两个小屁孩手牵着手离开的样子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接触到这些,真不容易。”
郑玘十分不客气的说道:“重义比你的资质好多了,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你就不要多操心他了。说起来,这些你打算怎么办?”郑玘伸手指着那一堆信件问道。
李显一脸淡定的说道:“让他们去等着吧,他们让我出面我就出面啊?怎么也要看看情况啊?最近阿娘杀的人……不是我说,都是庸才,没什么大用还占着位子的那种,就算换成我也会想要把他们都轰下去。”
就是神皇的手段太激烈了而已,不过之前说话最难听的也是这些人,这些人其实严格来说也是牺牲品,因为明显是有人在把他们推出来投石问路,只可惜踢到了铁板。
“真的不闻不问小心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给你多加上一点骂名?”
提到这个李显不由得嘴角抽了抽,他被骂的次数还少吗?都习惯了好吗?也就是这次他不远千里跑到洛阳去维护贺兰敏之才让一些人对他改观了,或许也不能说是改观,而是发现他还是有能量跟神皇抗衡的,所以不愿意把他得罪死。
李显心里清楚的很,世家想要利用他,可是他不想给世家利用,所以这件事儿他肯定不插手,前提是神皇不会太过分,真的把所有人都杀了谁来干活啊?
好多人都给李显写信但是都没有得到回音,他们心里就清楚这件事情李显大概不会插手,虽然神皇建造明堂刻意忽略了摄政王,但是从这一点上来看,摄政王大概还是站在神皇那一边的?
说实话很多人对这对母子的关系都已经迷茫了,不知道他们两个到底是已经撕破脸了还是在迷惑众人,只不过摄政王靠不住,他们就只能另想办法了。
坚持还是要坚持一下的,世家最被人所称道的除了传承就是风骨,现在他们前面反对后面因为神皇杀了点人就低头,还说什么风骨呢?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换了一种说法,开始强调明堂的规制已经无章可循了,神皇想要建造明堂要怎么建呢?当年太宗皇帝遍寻不果,神皇只怕也找不到吧?
对此神皇的回应十分简单:“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
简单来说就是既然时移世易,那么我就重新设计,从我开始作为标准就好了。简单霸气,典型的神皇风格,李显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特别向往,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够说出这样霸气的话,只可惜他跟神皇的性格差太远了,他总是容易患得患失,没有神皇那种一往无前的劲头。
而朝臣们似乎也被神皇这霸气的发言给镇住了,建造明堂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而设计图则是早就准备好的,李显都怀疑神皇准备这件事准备多久了,毕竟想要设计一座合适的明堂也不是很容易,因为神皇要求高啊。
她要求明堂要够高够大气,但是洛阳宫不是大明宫,在整体规制上洛阳宫比大明宫还是差一点的,如果明堂建的太过庞大,那么跟洛阳宫整体又格格不入,可是如果收手了神皇又不愿意,这可把都料匠们都给为难坏了,到最后还是神皇亲自拍板——一座不行就两座!
于是就有了第一高的明堂和第二高的天堂,这两座建筑如果真的建成那几乎是大唐的标志性建筑了,神皇似乎处处都想压长安一头,李显还听说建造明堂之余她还想扩建洛阳城,然后再扩建皇城。
对此李显不发表任何看法,一个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自身位置不够稳固,一旦他的地位稳固了,心胸也会宽广也不会那么多疑了,不信看看历史上神皇在刚继位的时候杀了多少人?等她地位稳固之后呢?
这也是李显不去阻止神皇的原因,建一座明堂换来大唐提前几年进入平稳时期,那还是挺值得的。李显什么都没说,只不过身上书认为薛顗可为商州刺史。而此时薛顗还是济州此时,如果郑玘说的没有问题的话,薛顗说不定已经跟李冲他们勾结在一起了。
神皇虽然奇怪李显为什么要把薛顗调过去,却也同意了——这是奖励之前李显没有出来捣乱。
李显看到神皇同意之后着实松了口气,然后就等着薛顗过来的时候拜山头了,是的,商州距离长安不远,要不是这样李显怎么可能非要让薛顗调到这里来?
薛顗接到诏书的时候心中微微一惊,他跟琅耶王李冲已经计划的好好的,李冲在博州起兵,他在济州呼应,怎么这个时候突然要将他调走?按照看道理来说他到现在还不到调走的年限啊。
诏书一下,薛顗就算有再多的不解也只能打好包袱带着全家离开济州奔向商州,当然在去商州之前还要去长安拜见一下摄政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
李显早就在等着薛顗了,薛顗比李显年纪大,严格来说算是李显的表哥,李显见到他也笑眯眯的没有任何架子,在薛顗小心翼翼的探寻自己为何忽然被调走的时候,李显淡定的看着他问道:“琅耶王狼子野心,你与他沟壑一气是不想要项上人头了吗?”
薛顗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好在也算是见多识广勉强稳定住了表情心境,强撑着开口说道:“殿下怎能如此说?琅耶王身为博州刺史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殿下定然是误会了。”
“我是不是误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商州吧,李冲做什么你就不要去跟着掺合了,否则到时候全家有难,就算你自己不怕你总要想想一家老小,当然啦,如果不是因为太平,我肯定不会管你死活。”李显冷笑着看着薛顗。
见到薛顗之后他就知道为什么薛顗会跟着李冲谋反了,薛顗那双眼睛里有野心,但是他却没有跟野心相匹配的实力——作为皇亲国戚他如果有实力的话早就出头了,当然实际上以他的年龄现在就是一州刺史也不算太差,只可惜他不满足于现状。
这样的人李显这些年陆陆续续看到过很多了,他看不起薛顗,没有耐心一步一步走,只想找捷径,正好碰到了想要谋反当皇帝的李冲,哦,也未必是他想当皇帝,李冲的老爹李贞可是还活着呢,薛顗估计是想混个从龙之功吧,也不看看李冲什么实力,跟神皇硬碰硬他们就是在作死!
薛顗恍恍惚惚的离开了摄政王府,李显没有再去理会他,只要把他捞出来了不要连累到薛绍就行了,太平公主如今还怀着身孕呢,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至于李冲那边,李显已经搞清楚了,他联络了一帮人跟着谋反,除了他爹越王李贞之外,还有就是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譔,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霭,霍王李元轨和他的儿子江都王李绪,还有就是已经去世的虢王李元凤的儿子东莞公李融,这一连串下来,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的李家宗室。
当然也有很多宗室没有参与进来,可是参与进来的着一些在李家算得上是比较不错的宗室了,李显有些头疼,想了想还是给李冲去了封信,信上直接说道:“若要保命,莫要妄动。”
李冲收到信的时候十分不以为然,李显跟他是平辈,比他年纪小一点,他早就看李显不太顺眼了,有了皇位还能丢了,他们李家怎么会出这么一个丢人的家伙?
李显第一封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然后连发三封都没有回应,最后只能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有人要找死我也没办法。”
其实他不仅仅给李冲去了信,剩下的宗室也去了信,只可惜没有人理会他,这些人已经被蒙蔽了理智与头脑了。
李显十分犹豫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神皇,最后还是郑玘说道:“这件事情你不要出头了,我来找人吧。”
李显真的去告密的话,或许能够被神皇信任,但是他身上的声望值估计要降到最低了,这种事情不能做。
李显十分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了郑玘,也不知道郑玘怎么做到的,居然还将手伸到了韩王李元嘉的王府之内,他的王府长史告发了他!
一瞬间天下哗然,神皇气的不行,她用了种种手段都无法收服这些人,最后决定,弄死弄死,统统都弄死!
而这个时候李显站出来了,他不站出来也不行啊,神皇要弄死的都是他家亲戚,不是他叔叔就是他堂哥堂弟的,该说的情要说,不过他也知道说了情也没用,谋反是大罪,罪无可恕的那种吗,不过大概能免死罪?
李显一封奏疏洋洋洒洒写了好多字,当然这些都是他抄的,真正动笔的是郑玘,并且还把李显之前跟李冲他们通信的事情给过了明路,只说觉得他们有异动,不能确定而已,谁能想到他们要谋反呢?
李显抄完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之后还有众多大臣求情,是的,世家其实是在维护李氏,毕竟他们处在一个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团体里面。
最后李冲他们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弄死,然而被流放却是无可避免的,到最后所有人都被流配南岭,依附他们的人根据职位之类的定罪,最后神皇大概是觉得不解气,直接将李冲他们的姓氏都给改了,改成虺氏。
这个虺取蜥蜴的意思,这一次朝野沉默,就算再怎么不服神皇当皇帝,谋反也是滔天大罪,除了李显估计也没人敢给这些人说话,否则只怕要打成同伙了。
而这些人被流放之后,蒋王李恽、道王李元庆、徐王李元礼,曹王李明的子孙们纷纷如惊弓之鸟,辞官的辞官,打包的打包都跑过来投奔李显了——在洛阳太不安全了。
李显知道之后瞬间囧了,这些人……这些人难道觉得长安不是大唐的版图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少年们,你们跑到我这里能有什么用?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心理上安慰了,李显虽然觉得囧,但是接收这些人好不是手软,一时之间天下成了一种奇妙的格局,以李显为首的李氏子嗣汇聚长安,让渐渐有些气势衰落的长安又有了回温的迹象,而以神皇为首的武氏子嗣皆在洛阳。
长安与洛阳隐隐有了对峙的意思,神皇心里清楚却没在做什么,只是在明堂建成之时改次年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大酺三日,并自创“曌”字,以此字为名,同时改诏书为制书。
神皇或者如今可以称武曌的一连串举动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攻击性,却让李显总觉得有些不安。
很快这些不安就应验了,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并且要将唐太庙改为享德庙,立武氏七庙。
李氏子嗣尽皆反对,长安和洛阳局势再次陷入紧张,一触即发。
第166章 166
武曌要改国号其实这事儿也算是早有预兆,因为之前武曌就已经开始舆论攻势了,她直接让佛僧法明开口说:“武曌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
其实武曌早就已经是天子,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用,然而重点就是在那个代上面,当天子不重要,代才最重要,她是想要取代李唐。
说实话哪怕心里敬畏这位女王,李显还是觉得想要争上一争,当年李唐纵然以世家之能建立大唐也是消耗颇多,前前后后死了多少人?武曌这不声不响的就想要取而代之,当然,历史上她也的确成功了,只可惜历史上此时的李显还应该是庐陵王,且李氏子嗣尽皆凋零,武曌所为无人能阻呢。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武曌为了证明自己是弥勒佛转世,还把李显利用上了,李显颇具神异,却是她的儿子,是因为她出身不俗才这样的。
李显当时就被气笑了,真想分分钟揭发真相啊,而且如果真的是弥勒佛转世的话,那么怎么就一个儿子有神异呢?
不过李显也知道不能从宣传这方面跟武曌正面抗衡的,武曌在搞舆论宣传这方面玩的特别顺手。
“她不过就是因为不够正统所以才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有何可惧?”贺兰敏之有些不在意,他才不觉得李显真的会被武曌压制下来。
“你这态度,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背叛武曌了呢。”李显看着贺兰敏之说实话他从来都摸不准贺兰敏之的态度。
如果是普通人经过贺兰敏之这么多事情肯定要跟武曌决裂了,但是李显不敢这么想,因为贺兰敏之身上也带着武氏的特点——没节操。
万一他是忍辱负重过来当卧底的呢?所以对于贺兰敏之,李显一向都是表面上放松内里却警惕的态度,一直暗地中让人好好盯住他,至少看明白他跟武曌那边到底有没有联系,只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也没有抓到他的把柄,让李显多少也相信他了一些。
贺兰敏之一脸鄙视的看着李显:“背叛?我从来就没有归顺于她,何来的背叛?”
贺兰敏月的死因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但是不妨碍贺兰敏之的直觉,他觉得武曌就是凶手!他跟武氏之间的各种仇怨怎么可能还归顺武曌?就算武曌许给他再多好处也没用,被流放的那十年他过的可是刻骨铭心。
李显没有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反而说道:“这两天周兴和来俊臣有没有什么举动?”
“他们两个还能做什么?不过就是告密,往洛阳那边发消息,你不都是知道吗?”
“知道是知道,之前觉得他们两个得到的消息都是很表面的那些就没在意,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人不能留了。”李显斜倚在凭几之上:“唔,搞刺杀?”
贺兰敏之看着李显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好歹是摄政王,拿出你摄政王的气势好吗?”
李显迷茫的看着贺兰敏之,这个气势有什么关系啊?
当然有关系啦,在贺兰敏之看来李显想要杀谁那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吗?哦,当然对象仅限于平民百姓和低级官吏,周兴来俊臣这两个人想要杀根本就不是事儿嘛。
李显听了贺兰敏之的话之后忍不住瞪了他一眼:“你差不多就行了,随便杀人那我跟武曌又有什么区别?”
武曌压根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他……他还承受不住这样的心理压力呢,是的,他一直在意外界对他的评价,在禅位之后他跑到长安来也不过是因为这里清静,这几年下来总算是让那件事情的影响降低了,回头贺兰敏之还给他出馊主意!
不过……不得不说贺兰敏之的确是有着武家血脉的,这种毫无逻辑的凶残简直是一脉相承。
贺兰敏之更加鄙视李显,这样畏首畏尾又有什么意思呢?最后他直接起身说道:“算啦,看在你救我一命的份儿上,我就帮你这一次吧。”
卧槽!你要去干嘛?李显刚想问,结果贺兰敏之就大踏步的走了,正好碰上了回来的郑玘,郑玘和贺兰敏之两个人对视一眼,两人的眼中已经没有了年少时候的针锋相对,都变的无比平和。
郑玘跟贺兰敏之见礼之后就看到穿上鞋追出来的李显,不由得迎上去问道:“怎么了?”
李显一看贺兰敏之走的够快已经都没影了不由得把之前跟他的谈话复述了一遍给郑玘。
郑玘听了之后对于贺兰敏之的点评觉得还是挺到位的,李显的个性就是不够强势,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保存下来,如果真的太强势了恐怕早就被武曌弄死了。
“贺兰将军不是没有成算的人,他既然说得出就做得到,你就等结果吧。”
郑玘对贺兰敏之倒是挺放心,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过来,他跟李显的感情已经很稳定了,用李显的话说就是要出轨早就出轨了,还用等到这时候?而且他也不觉得贺兰敏之是敌人了——对方白头发都长出来了。
年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不如外形不如贺兰敏之成熟有魅力,也不如他放得开,现在却觉得年貌相当果然是最正确的选择。
李显对贺兰敏之不放新,对郑玘却是十分放心的,郑玘既然说没问题了那他也就相信没有问题了。那就等等看好了,如果贺兰敏之也没办法的话,李显觉得……那他就卑鄙下流一次找人扮江洋大盗好了,弄死那两个人,顺便把武曌派来的人都弄死算了。
李显也无奈,在这么敏感的时候己方阵营如果出现对方的奸细那简直就是自己找死的节奏,李冲他们是怎么完蛋的?当然李显也不会像李冲他们那么二缺,他从头到尾都不看好李冲造反,要知道造反你首先不是要看正统,而是看力量,每次朝代更迭起兵造反的人都是正统吗?不可能吧?
他们联合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些刺史,就算是上州刺史权利也有限,最主要的是没有兵权,就凭着你们府上的那些护卫再加上招募的一些老百姓,你们就想跟军队正面扛,这不是脑子有问题吗?
还真以为你们姓李就真的会揭竿而起一呼百应?逗我呢?老子还在长安呆着呢!
倒是李显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起兵的话,也比他们有胜算。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还真有人过来劝说了,来的人是李恽的儿子李煌,就他一个过来李显也没在意,后来李煌见到李显就直接表示:“武氏倒行逆施,如今摄政王可还能安坐?”
李显听了之后颇觉头疼无奈的问道:“你待如何?”
“何不复辟?”
李显瞬间就懂了,这位大概就是李氏宗族推上来的代表了,目的就是忽悠他造反==,他面无表情的看着李煌说道:“时机未到。”
李煌一听似乎有戏立刻问道:“君待何时?”
李显微微闭眼:“且耐心听之。”
李煌被李显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到最后自以为得到了答案,然后就茫然的走了,李显看到他走了之后忍不住找郑玘吐槽:“卧槽,真要当皇帝的话我当初还禅位干嘛啊?自己撸袖子上跟武曌死磕到底就行了。”
郑玘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其实若不是神皇上位有好处的话,我当初也必然不同意你禅位的。”
李显沉默了半晌才说道:“也未必有多大的好处,她登基以来虽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只不过那是因为阿爹打下的基础好才没有乱,哎……若是阿爹还在就好了。”
郑玘摇了摇头:“不,你不要只看天下,你看看如今的世家如何?”
李显茫然的看着他,郑玘微微一笑:“神皇有魄力,在某些时候她也比较知人善任,世家在经过先皇的打压之后如今正是要反弹的时候,你未必压制的住,神皇如果只是太后的话也未必压制得住,只有她在那个位子才行,更何况……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接下来她应该是要做点事情拉拢一下天下喉舌了。”
恩?天下喉舌?李显愣了一下才知道郑玘使用这个代指读书人,只不过……武曌能做什么呢?
当然在这之前李显要表个态,他直接上表称:臣当日禅位只因黄帝言武曌能续李氏之辉煌,延皇室之香火,如今武曌革国号是违背天理之举,还请武曌三思。
其实李显当时胡诌的时候也算是留了一个心眼,他知道武曌肯定要改国号的,当时他比较矛盾,可能是穿过来时间久了,他也把自己当成李氏一族的人了,他也不忍心看着李唐的国号被除,也觉得很心酸,反正到最后国号还要改回来,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让武曌改掉这个国号了。
李显第一次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而且用黄帝对抗神皇那里的高僧,这一下子就高下立判了,毕竟高僧所言只是空口说白话,摄政王……你们去问问吐蕃人有没有心理阴影?
一时之间局势仿佛僵持住了,武曌想要改国号,但是摄政王不支持的话就一切都要重新盘算,武曌一时之间也有些惊讶,她本来以为李显对这件事情无所谓呢。
武曌之所以会这么觉得也是跟李显的来历有关,一直以来李显做的事情更多是为了这个国家而非李氏一族,否则也不会皇位说让就让了,所以她觉得只要天下平稳,李显应该不会做出过激的举动,之前她搞舆论宣传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试探过,结果长安那边没有任何反应,她以为李显退让了,但是现在……只怕计划要变。
就在武曌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她忽然得到了消息,周兴来俊臣因为冒犯贺兰敏之被诛杀,而与此同时她在长安布下的棋子也都被一个个的拔除,武曌再一次失去了对长安的掌控力。
一时之间武曌觉得她到底还是小看了这个儿子,只是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武曌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忍了,李氏宗族尽皆在长安附近,不动他们可以说是如鲠在喉,武曌做什么事情都有强烈的目的性,她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哪怕迂回也要做到!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怎么将这些人给一次搞定?
而武曌在那边思考着怎么直接强硬的推到长安的时候,李显目瞪口呆的看着贺兰敏之,对于贺兰敏之的效率他也算是深有体会了。
这才过了几天啊,贺兰敏之就已经弄死了一批人了,这批人里面最有威胁的大概就是周兴来俊臣,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最好是雷霆手段,让他们没办法往洛阳传递消息!
贺兰敏之也不算是完全无理取闹,他也动了点手段,让人暗示长安最近有将军持摄政王手令调动兵马,周兴来俊臣比较谨慎肯定会先确定消息来源可靠,只不过……周边的军队都是“自己人”啊,贺兰敏之安排一点人做戏还不容易?
果不其然周兴和来俊臣当时就确定了这件事情的真相,然后贺兰敏之看火候差不多就装出一副知道他们要往洛阳传递消息的意思,不愁他们不跑。
周兴和来俊臣被逼无奈只能慌忙逃命在长安城策马狂奔,贺兰敏之提前踩好点,直接出现在半路,然后装出一副被冒犯的样子,直接让人将周兴和来俊臣抓起来,这两个人一看到贺兰敏之自然会反扑,那就不用说啦,直接打死了事!
李显听了之后颇觉头痛:“你简直就是胡闹!若是洛阳那边真的以为我们要起兵怎么办?”
那就打呗,贺兰敏之暗地里想着,作为武将他是不在意打仗的,他一直也不知道李显到底在畏惧什么,说他畏惧武曌吧,也不是特别像,毕竟如果真的是完全畏惧的话那就不应该站出来反对武曌改国号这件事情,现在又站出来抗议明显是不怕的,这也太矛盾了。
李显只是不想兴无义之战,如果洛阳那边真的摆出一副要战的样子,李显也只能奉陪了。
后来听到贺兰敏之甚至拔除了武曌在这里布下的大部分钉子的时候,李显颇有无力之感,算了算了,到了如今这一步他也有些茫然,感觉自己之前想的好像挺好,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
果然计划快不如变化快吗?现在要等的就是长安那边的动静,李煌等人都暗示李显不要太过被动,起兵这种事情一旦被动容易陷入泥潭,那边人数不够,兵马不多,现在起兵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最好。
李显不为所动,能不打就不打,真以为他带过兵就喜欢的打仗了?这些李氏宗室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所以比李显还要纸上谈兵,而相反,裴家人和刘家人都没有动静,似乎对这些事情不关心。
然而他们真的不关心吗?裴家刘家就算有人在守孝,也会推旁支出来的,在军中的地位是他们立足的根本,他们不会置身事外的。
而这个时候武曌却似乎不在意不能改国号不能建武氏七庙的事情了,她做了另外一件事情——改革科举!
李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瞬间为之振奋,这才是他等了许久的,这个举措对于后世影响深远,李显看到的是科举若是改革成功,梅花书院的学生就有出路了,而郑玘看到的是这又是对世家的一大打击。
李显知道郑玘的想法之后揶揄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贫寒出身呢,好歹你也是世家子,怎么就看世家这么不顺眼呢?”
郑玘正色道:“正因为是世家子才看世家不顺眼,世家经过百年发展颓靡堕落远不如祖先,想要上进就只能给他们一点刺激,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生在世家都比平民百姓要得到的多,这样还拼不过人家的话,也就趁早让路吧。”
“你这样说……万一将来有人挡在阿瑾前面呢?难道你不会后悔?”
李显知道郑玘培养郑瑾的目的,虽然现在的宰相已经不如之前有权了,但是名声好听啊,更何况多少人混了一辈子也混不到一个宰相之位,郑玘给郑瑾设立的目标就是这个。
可是郑瑾到底年幼,等他能够参加考试还要很多年,万一有比他更厉害的人出现呢?万一那个人还是平民呢?
结果郑玘却冷哼了一声说道:“我这样细心教导如果他还不如别人的话,那就只能怪自己没本事了。”
李显看到这个态度忽然觉得怀念不已,想当年他刚穿过来的时候,郑玘摆出的可不就是这么一副嘴脸,当时他每时每刻都恨得牙痒痒,就算真的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却也不代表能够忍受这样直接说出来。
不过现在想来却也感谢郑玘一日复一日的当头棒喝,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身。
武曌改革科举的事情引起了全天下的广泛关注,这件事情是跟自身有密切关系的。
武曌拿出来的章程也十分清晰,第一个就是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且设立员外官,然后就是在科举之中加入殿试环节,最后一条就是开创武举制度。
这三项改革下来,天下哗然,就在世家研究着武曌的用意的时候,她甚至还加了一把火说道:“朕用人才不论门第,只看才华。”
这一次世家反抗的更加激烈了,科举的存在已经让一些泥腿子进入了朝堂,现在这是要开放给他们吗?不行,坚决不行。
问题是,你们说不行就不行吗?武曌要的就是打击你们这些世家贵族啊,把你们的气焰压下去了她才好进一步的掌权,并且更改国号啊。
第44节
恋耽美
第44节
就在神皇想要找证据证明裴家帮助了李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更加相信李显的事情。
雍州新丰县地龙大动,东南有山踊出。
李显听了这个消息之后瞬间内牛满面,太好了,老天爷来帮忙了。雍州距离长安太近了,而这个所谓的新丰县换一个名字大概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临潼。
新丰地震,长安也有一点点震感,并不是十分明显,李显立刻让人去核对那边有无伤亡,然后对外发表言论:无怪乎吾夜梦长安,原因在此,有新山踊出,吾当祭山神。
然后李显就上了奏疏请神皇给此山赐名,而与此同时神皇也有些惊疑不定,因为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一时之间她也有些怀疑,难道李显忽然回到了长安真的是新的山神托梦所为?
神皇一时之间只能将李显突然跑回长安的事情放到一边,然后给新出现的山赐名庆山,而新丰县也改成了庆山县。
李显得了赐名之后就准备准备去祭祀了,那边反馈来的结果还不错,震源距离百姓居住的地方还比较远,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伤亡。
只不过李显一夜至长安和庆山踊出距离太近,于是这又成了神话传说的一部分,李显……李显表示他已经习惯了。
而神皇那边决定这件事情不宜追究,当信则信,更何况李显都跑了,她追究还能怎么样?李显的计划显然很周密,他带过来的奴仆都已经被陆续送走了,难道还要将这些人追回来杀死吗?并没有意义。
李显也因为这个松了口气,他表现的对那些奴仆漠不关心就是为了保他们一命,神皇再草菅人命也是有个限度的,这种杀了也没用的人,她理都不回去理。
然而李显身上的神奇光环越多,神皇就越是担心,最主要的是李旦还在那边,李治和她仅有的两个儿子,两个唯一的正统。
一直保持着中立的裴家也出手了,而且看样子似乎还站到了李显那一边,神皇的危机感越来越浓重,只是这一次李显前去庆山祭祀似乎又有异象出现——很多老百姓都看到了山上七彩光霞出现,这不是异象是什么?
当然李显对李重义的说法就是:“看到无法解释的东西老百姓自然会觉得是异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空气的水分被阳光折射出来而形成的光芒而已,当然这种光芒出现的时候并不多。”
李重义一脸好奇的看着李显问道:“叔父,什么是折射?”
给李重义解释是非常容易的,这孩子学的是梅花书院的那些课本,当年李显编这些课本的时候也教给了他们物理知识,所以解释的时候用到一些物理的名词也不会让李重义不明白。
当然如果想要加深理解就要做相应的实验来让他知道这并不是什么神迹,只不过……器材缺乏啊,李显想做实验也做不了,只能强调这不是什么神迹,不要学的神神叨叨。
李重义是他和郑玘下了大力气当成未来皇帝培养的人,眼界要开阔,不能那么容易被骗。
而正在思考侄子教育问题的李显一点都不知道,神皇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减弱他的影响,或者说是减弱他的势力了。
李显身边的人除了很多都是武将,当初她允许对方带走的,而且现在除了跟突厥在打以外并没有别的战争,没办法调走。至于文官,没什么影响的调走也没用,有影响的如郑玘,还不敢随便调,郑玘肯定是铁杆的摄政王一党,这位的本事太大,在没有确切的把握能够架空他之前,不宜随便调动。
想来想去,也只有同为亲王的李旦比较容易处理了,毕竟李旦是神皇的儿子,母亲有命,儿子安敢不从?于是神皇毫无负担的下了一道诏书,不仅仅将李旦调走,并且还给了他相应的势力,有了势力之后你还会跟着你哥哥混吗?同为皇子你甘为人下?
神皇顺便还想办法开始隔离李重义和李显,当然这个并不是太容易,只不过聊胜于无而已。
垂拱三年春正月,封孝敬皇帝嗣子重义为宜阳郡王,赐王府,封豫王子成器为恒义郡王,隆基为楚国公,隆范为卫国公,隆业为赵国公。
二月,任豫王为莱州刺史。
第164章 164
李旦在听到这项任命的时候忧心忡忡的来找李显,其实不用谁说大家也都看的出来神皇这是在分化李显身边的力量,一点点的剥除,等到最后李显被架空,有摄政王之名而无摄政王之实,那她就再也不用顾忌什么了。
“阿兄,不如我上表推脱……”
李旦尚未说完,李显便摆了摆手:“不可。”
“阿兄!”
“我还在长安呢你急什么?”李显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用担心,你去莱州也未必不好,唔,回头我上书一封,让你兼任莱州大都督,以你之能,不用两年,莱州就能入君囊中,比你跟着我在长安无所事事强多啦。”
李旦听了之后瞪眼看向李显:“谁无所事事了?”
真以为长安政事少吗?你把政事都丢给我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将长安附近之地三分之一税收扣留拒不上交啊。
“好了,别的事情你就不用担心了,等我上书之后你就可以启程了。”
李旦有些担心:“阿娘只怕会起疑心。”
“她对我的疑心还少吗?”李显一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样子:“反正都已经疑心了,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
“既然疑心又怎会答应?”
“为什么不答应?皇子任刺史兼任当地大都督是有先例的啊。”
“啊?”李旦茫然的看着李显:“什么先例?”
李显笔走龙蛇快速写完之后,放下笔洗了洗手指着自己鼻子说:“我啊,阿爹就曾封我为扬州刺史兼任扬州大都督啊,你忘了?”
李旦:……
那不一样好吧?要是阿爹还在他就不用这么担心了,做老子的宠儿子天经地义,但是换到神皇身上……李旦一点都不觉得他家阿娘会给他这么大的权利。
莱州地处海湾边界,也是上州,虽然繁荣比不上苏杭扬州一代,却也不差了,而且自古燕赵多侠士,那边的士兵也比较生猛,神皇现在巴不得把所有的军权都抓在自己手里呢,怎么会放到他手里?
想到这里李旦不由得感慨,别人家都是严父慈母,到了他们家完全调了个,阿爹温和慈爱,阿娘严厉非常,杀儿子毫不手软。
李显看着李旦一副伤春悲秋的样子忍不住嘴角抽了抽,伸手摸了摸弟弟的狗头说道:“你啊,到了那边可别摆出这么一副文弱样子了,到时候被欺负了我可不管你。”
李旦……李旦被李显气走了,然后他出去之后就正好看到郑玘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正在那里拿着一把大剪刀修剪花草。
李旦嘴角一抽,这是什么节奏?开始提前步入老年时代修身养性了?
郑玘听到声音转头看着李旦,果然那张脸一露出来谁也不会把他当成农夫了。不过……郑玘比自己哥哥靠谱多了,如果真的要取经,感觉还是问郑玘比较好。
郑玘看到李旦走过来就知道他想问什么,不由得笑道:“恭喜豫王,自此开阔天空。”
李旦苦笑:“哪里算得什么海阔天空呢?不过是换个地方画地为牢而已。”
郑玘一边修剪花枝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是否画地为牢还看豫王自己的选择。”
李旦心里一动问道:“就连你和我阿兄如今不也一样如此?”
“不一样。”郑玘放下剪刀擦了擦手说道:“怎么能一样呢?大王往长安一趟此行还是有收获的,梅花书院的学生也有一批要毕业了,豫王若是有有心,将来在莱州立住脚,未尝不能再建梅花书院。”
梅花书院,李旦心头明悟,想了想笑道:“多谢清澄指点。”说完他就走了。
李旦这里总算是给他指明了道路,而另外一个熊孩子就不太好弄了。
“重义,你该搬回你的郡王府去了。”李显有些无奈的看着李重义,这货被封为了宜阳郡王,自然就会被赐府邸,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李重义不想搬过去!
李重义有些郁闷的说道:“我不想过去,那边的人都是神皇派来的。”
其实严格来说李重义如今也不过虚岁九岁,哪怕是按照亲王分府来算,也不到搬出去的年纪,更何况郡王开府也是要相应的属僚的,李旦的儿子李成器尚未搬出去,就算他搬出去了也有李旦给挑人,这件事情就算是神皇都不能插手。
可是到了李重义这里,虽然他住在李显家里,被李显带着教着心里早就把李显当成了父亲,可是在称呼上还是要叫一声“叔父”,他毕竟是李弘的嗣子,在府僚的问题上李显不能随便插手,可不就是要让整个皇室的大家长神皇来了?
神皇将李重义分府出去也是打着这个名头往神都安排人,不用猜,肯定不是什么善茬。李显之前也想过上书不让李重义搬出去,李弘早卒,李贤被贬为庶人,他作为叔父代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是郑玘却阻止了他,当时他有些不理解,郑玘的一句话却让他无话可说:“你能把他护在羽翼下多久?”
九岁的年纪在后世也不过就是刚上小学二年级,还应该是个疯玩傻玩的年纪,可是到了这个时代,九岁就是个小大人了,尤其是皇室,更应该早熟。如果是皇家被宠爱的幼子也就算了,李重义的身份到底太过敏感,如今时局这么乱,李显想要培养他的能力就早晚都要放手。
“可是,上来就用神皇派来的人给他练手是不是太过了?”
虽然那边还没确定要派谁来,但是这样也太凶残了吧?郑玘斜眼看他:“我们两个干什么吃的?”
好吧,你智商高你有理。李显无奈只能同意了,所以在面对李重义的抱怨之后正色道:“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只有光明,还有黑暗,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你可以去看清这个世界,以往我们讲的再多对你而言也不过如同故事一般,只有你亲自去体验才能分辨。”
李重义听了之后若有所悟,低头想了半天才说道:“那……那好吧,能不能让阿白跟我去?”
他说的阿白就是白胖子,这些年李重义身边的玩伴除了郑瑾就是白胖子,一听说要搬出去他就颇有些舍不得白胖子。
李显听了之后失笑:“你又不是搬多远,你要是不怕它把你吃穷了,就带走吧。”
李重义听了之后想起白胖子的食量也忍不住脸色一变,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自己的俸禄,当了郡王他有了自己的俸禄是没错但问题就在于这个俸禄也不多,而且他还要养很多府僚,虽然府僚也是有工资的,但是他不能太抠啊。
李显除了刚穿过来的时候比较穷,之后就一直走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现在他的资产大概是宗室里面最富有的了,这些年来花钱也大手大脚,郑玘也是理财有方不缺钱的主儿,李重义跟着他们两个学了很多经济知识,零花钱也有很多,李重义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现在突然搬出去,以后李重义肯定不好意思再跟李显伸手要零花钱,于是他的钱……够不够养白虎?
李显看着李重义一脸被打击到的样子忍不住抿嘴笑了笑,郑玘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有这么逗孩子的么?
郑玘温言说道:“银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自有我们两个,剩下的就要你自己来了。”
李重义听了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说道:“那……那算我借的,以后还。”
这臭小子心气还挺高,不过李显也欣慰于他角色的转换很自如,知道要搬出去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可能应付不了那些府僚,其次就把自己摆在了一家之主的位置上,纵然年纪小却体现出了有担当的一面,这些年费尽心力的教导还是没白费的。
李显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不用啦,以后重义有了出息别忘了叔父和郑尚书就是了。”
李显这个有出息显然是十分有深意的,不过李重义如今年纪到底还小,纵然觉得叔父对自己尽心尽力却也想不到李显的“远大志向”。
说服了这个熊孩子之后,李显松了口气,然后转头就又要跟神皇斗智斗勇了,虽然他和郑玘都有心让李重义磨练一下,但是却没想过真的把那孩子推进虎穴,这个人选自然是要参杂了,神皇的人要有,但是不能在重要职位,像是王傅,司马这一类的就不行了,王傅不用说,对比郑玘就知道王傅的权利还是挺大的,司马是郡王级别的管家,亲王府能有长史,但是郡王府和嗣王府是没有的,这么大的权利也不能交给别人,以及护卫也不能让神皇的人来,所以李显要做好准备。
李显深深叹了口气,觉得养孩子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当你对这个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时候。
郑玘听到他叹气问道:“怎么了?”
李显刚想摇头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转头看向郑玘问道:“话说,我们两个给重义想好了他的前程,可是却好像忘了问他的意见了。”
郑玘转头有些奇怪的看着他:“那又如何?”
李显顿了一下才说道:“在我们那里的时候,有的父母会给孩子做引导,但是却不会强硬规定他们要怎么做。”当然强硬的也有,这个就被李显忽略了,他有些发愁的说道:“我们并没有给重义别的选择,万一将来他不喜欢呢?”
“你想太多了。”郑玘捏着李显的下巴凑过去亲了口说道:“我们教给他那么多东西,他不会不喜欢的,而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更何况重义想要成为……还要看豫王。”
李显听了之后愣了一下,继而若有所思的说道:“的确,八郎的意见也很重要,可是若让他当了……以后他岂不是还会禅位?”
“未必。”郑玘下巴放在李显的肩膀上,一边将手伸进怀里人的衣襟之内一边慢条斯理的说道:“正史之上,睿宗和当年的高祖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若是楚国公并没有那么强呢。”
李显半眯着眼睛感觉着郑玘的手在自己身体上缓慢游弋,思绪好几次中断半晌才说道:“那如今也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郑玘嘴角含笑凑过去含住他的耳垂含糊的说道:“你总是杞人忧天。”
他不想跟李显继续讨论李重义的教育问题,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他已经很明白因为接受的教育不同,他和李显在某些问题上是有着分歧的,不过他们两个都是懂得求存同异的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李显妥协,毕竟他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不是很合适。
李显被郑玘拉着荒废了一个下午,而与此同时神皇又下了一道诏书,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
李显在看到这封诏书的时候心里就清楚,神皇的胃口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称帝了,他还想要武氏繁荣昌盛。
别的李显都可以退让,但是这一点不行,事实上就算他让了武周也不过短短存在了那么十几年,有或者没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李显摩挲着邸报开始思考要怎么保住李家宗室,这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好多宗室大臣现在看李显就无比痛恨,他们肯定不会听从李显的吩咐,可是如果放任他们,说不定他们就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神皇就会大肆诛杀李氏宗室。
就在李显思考要怎么做的时候,洛阳开始兴起了一股告密之风,李显在知道的时候心里十分清楚这是神皇开始为了诛杀李氏宗室做的准备。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神皇居然直接派了来俊臣来当谘议参军事!李显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眼神一冷,刚想写奏疏拒绝,就被郑玘拦下来了:“他来也好,来俊臣周兴他们这几个人都来了才好,这样也方便我们收拾他们了。”
李显知道神皇拍来俊臣过来大概就是为了将长安的各种消息传递过去,李显来了这几年虽然看上去什么都没做,私底下却将整个长安城打造的犹如铁桶一般,在长安城他有绝对的掌控力,神皇对于长安以及长安周边的州县控制力度有所下降她自然会察觉,现在她腾出手来了,自然就开始往这边渗透。
不过郑玘说的也的确没错,来俊臣他们在洛阳恐怕又要折腾的血雨腥风,若是来了长安,他们自然得老实带着。只可惜,来俊臣和周兴其实只是酷吏的一个代表,神皇重用酷吏怎么可能任用那么一两个?
侯思止,朱南山,万国俊这些都是,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才是最遗憾的,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罗织经》有没有写成?
李显心里一边想着这个,一边上书干脆就将来俊臣周兴两个人都要了过来。当然表面上肯定是说的长安人才不多之类之类的,这个理由也比较容易让人相信,长安的人才的确不多嘛,梅花书院的学生们还没有打出名气呢。
而在这个过程中,李显把郑瑾弄到了郡王府去给李重义当郡王友,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奇怪,其实它是个官职,从五品下,没什么太大的权利,但是品级却不低了,作为世家子出身很不错,而且李重义需要明辨是非,比他大几岁的郑瑾也需要。
在年级上看,郑瑾大概就是李显和郑玘给李重义预备的宰相人选了,这两个人一动一静性格相补让他们多多相处也挺好的。
神皇看到李显很痛快的就接受了让来俊臣过去当谘议参军事,心中若觉不妥,在看到他甚至提到让周兴去当掌訏谋议事的时候,更加觉得奇怪,她直觉李显可能有什么目的,却也想不到李显是为了要除掉这两个酷吏。
怎么能想到呢?神皇的确有提拔这两个人的意思,但如今他们两个的资历还底也没有做出什么真正有功的事情,神皇只是想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已,在她眼里,这样低级的官吏怎么值得李显去注意?更不要说处心积虑去杀他们了。
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神皇一度想要改变主意不打算派这两个人去,这样无论李显和郑玘谋划什么,她都不用担心了。
太平公主如今也参与到政事中来,正坐在神皇身边,一侧眼就看到了奏疏,她一看神皇沉吟不由得笑道:“阿娘可是担心七兄别有用心?”
神皇点了点头:“此事略有蹊跷。”
太平公主却说道:“依女儿看,七兄怕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哦?说说看。”
“来俊臣和周兴都不过是小吏,他怎么会知道这么两个人,可是这封奏疏中却明明白白的提到了,想必他就是想要让阿娘怀疑,从而换别人过去,或许他已经安排好了人选就等阿娘要换人的时候推荐了呢。”
神皇没有说话,这么简单的道理她怎么可能想不到?只不过,这种小伎俩在她面前根本不够看,如果只是李显的话她可能会相信,但是李显身边有郑玘!
神皇从一开始忌惮的就是郑玘,李治都赞其有宰相之才,忽略谁神皇也不会忽略他,不过经太平公主这么一说,神皇却也改了想法:“罢了,便同意摄政王所请吧。”
太平公主没有再说什么,心里却觉得阿娘将兄长想的太厉害了,说不定李显的真正目的就是这么两个小吏,当然这是太平公主的猜测,她之所以没有说出口却也是存着帮哥哥忙的意思。
身处政治漩涡之中,太平公主十分明白一旦李显手中没有任何筹码只怕下场会无比凄惨,好歹那是她的兄长,这件事情看起来也不影响大局,就顺水推舟的帮一把好了。
李显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太平公主的功劳,在神皇准许了他的奏疏之后,他就开始琢磨着要怎么招待这些从洛阳来的人了。
结果就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很好的消息,阿史那骨咄禄被贺兰敏之生擒,跟随起兵的突厥人被消灭殆尽!
贺兰敏之作为一个副手直接将总管的光芒遮的一点都不剩,而取得胜利之后,两位将军照理说应该是先班师回朝见皇帝的,不过程务挺和贺兰敏之却是先到了长安,当然战场距离长安也比洛阳近一点。
李显在接到消息之后也十分惊讶,当时就带人去出城迎接,程务挺受了伤躺在马车里,贺兰敏之脸上颇有风霜之色两鬓也出现了银丝,直到这个时候李显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何为岁月不饶人,当年那个纵马长安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也两鬓斑白了。
李显在安顿好了大军之后,安慰了程务挺找了名医郎中去给他看伤,然后将贺兰敏之给请到了摄政王府之中询问。
“你们怎么想到来长安了?”李显有些奇怪,哪怕是近,但是路线不一样啊,你说路过我都不信好嘛?
贺兰敏之喝了口茶,年过不惑的他身上骄奢之气尽去,添了一丝豪爽,听了李显的问话之后冷笑道:“真要进了神都,只怕过不了两天就要让人帮我收尸了。”
李显也不意外他这个态度,武承嗣武懿宗他们陷害贺兰敏之这件事情不可能瞒得住的,他只是问道:“你待如何?”
贺兰敏之斜倚凭几一派洒脱悠然的问道:“我与总管身负重伤,需要调养才能返回神都,只是不知摄政王可愿收留我等?”
李显已经无力吐槽他这个破烂理由了,不过有个理由总比没有好。所以他笑了笑说道:“有何不可?”
贺兰敏之和程务挺留下的事情已成定局,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去洛阳,就看他们两个什么时候养好“伤”了。说实话,之前发生的事情太伤武将的心了,前面在打仗,后面就有人捅刀子,谁能受得了?
比起来,还是摄政王靠谱一些,毕竟他领过兵更像是自己人。
神皇在知道这件事之后目光冰冷的看向长安许久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让有司部门按例封赏将士,而这个时候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瑞石通体白色,上面有一句话:神皇临人,永昌帝业,并且让唐同泰谎称是从洛水里捡来的。
神皇看后十分高兴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击将军,同时她还做了一件预谋已久的事情:下令拆毁乾元殿,造明堂!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看到有人问神皇要当多久的皇帝,在历史上是二十多年,但是……你们相信兔子绝对没有那个耐心些二十多年的,前面二十多年就写了八十多万,后面再写二十多年……那要写多少字啊!
第165章 165
你毁乾元殿造明堂?李显知道之后有些茫然的看着郑玘:“她这是要干嘛?”
这年头特别讲究风水好嘛?当初建成洛阳宫是找过高人测算的,更何况现在乾元殿代表着全国的政治中心,那是能随便动的地方?
当然最最主要的是明堂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谓明堂,就是“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庙”。
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的意义其实根本就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难道说神皇建明堂其实根本目的就在于想要压制李显?
郑玘似乎并不意外只是说道:“明堂建立之事,早在太宗时期就已经有了腹案,不,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隋朝了,只可惜经过多年战乱明堂规制已经无章可循,无论是前朝还是太宗皇帝都没有能够成功建造明堂。”
没有规制可循?那还要建造明堂?李显没说什么,郑玘转头看着他似笑非笑的说道:“你给神皇带来的压力还真不小啊。”
李显认真思索了一下之后说道:“阿娘该不会忘了我的字是神授吧?”
君权神授,神皇的皇位可不就是他让的?真真应了这句话,这不是无形之中将李显的地位又提高了?
“这件事情神皇怎么可能想不到?所以……现在天下不都在讨论宝图之事?”
李显瞬间恍然,他险些都忘了之前武承嗣还弄虚作假的弄出了一块什么石头,然后被神皇号称是“宝图”,既然“宝图”现世,那么自然就是君权神授了。
李显对此并没有什么要阻止的意思,他知道神皇这是再次巩固自己的皇权,如果建造一个明堂就能让神皇就此安心别闹什么幺蛾子,踏踏实实的发展大唐,李显一点都不介意。
只不过李显不介意很多大臣都介意,之前他们已经认命了在一个女皇帝的手下干活,但是现在一听说神皇要建连太宗皇帝都没有建成的明堂,他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话里话外都是以高祖太宗之功尚未建成明堂,你凭什么?你的功绩比他们还多吗?
李显和郑玘都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很多世家跟神皇作对一方面是不服气神皇一个女人当皇帝,但是李显当初那一番说辞还是让很多人心里都嘀咕的,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还有一部分比较灵活的人觉得,神皇一个女人哪怕有圣人相让也名不正言不顺,她上台正是世家压制皇权的最好时机。
这年头的世家节操其实也没那么好,摆出一副道貌岸然,嘴里念叨着正统之类的东西,其实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李唐皇室当初也是世家之一,起家也是依靠着众多世家支持才起来的,结果登上皇位之后发现,坏了,世家势力太大了,皇帝也得卖他们面子。
憋屈,太憋屈了,堂堂皇帝经常被世家压迫,这不是坑爹吗?所以从李世民开始就在压制世家,不过李世民那一辈子大唐也不安稳,到了李治这里经过一系列的改官,压制宰相权利这才一点点的将世家打压了下去。
本来李显上台世家就都抖着威风准备跟这个新上位的菜鸟皇帝死磕,务必要将他的气焰打压下去,年轻人对朝堂的控制力肯定不如做了那么多年皇帝的李治,更何况李显当太子也不过就当了两年。
及至神皇上位,世家就更开心了,李氏自己作死声望大跌,而神皇……一个女人再厉害能厉害到哪里去?
对此,李显非常淡定的看着神皇开始收拾世家,是啦,世家的确有很多能人,但是他们太强盛了别说别人,就连李显自己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以家世而傲王侯,听起来很爽,但是作为王侯他就不爽了。
对于这些人,神皇压根就没跟他他们打嘴炮,非常简单粗暴的开始凭着各种告密而来的消息,干掉了一帮唧唧歪歪的家伙,非常的干脆利落。
李显蹲在长安呵呵笑了一声,你们再能耐又怎么样啊?有本事你们别犯错,犯了错别被揪到小辫子,一边义正言辞的说着别人不对一边自己知法犯法算什么事儿?
洛阳城再一次血流成河,哦,还没到这么夸张的级别,只不过是刚刚缓过来的那些人又怂了,开始人心惶惶了。
李显收到了求助信,有一些人开始打着让真正的“神授”出来阻止神皇的主意了,而且无论是摄政王被压制还是神皇被压制,对他们都没有任何影响,而且从之前摄政王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他对大臣们还是多有维护的,他们这些世家总比贺兰敏之的分量重吧?
当然世家也懂得什么叫做买卖公平,世家这个团体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那就是吃相比较好看,他让你出力也会给你相应的报酬。
而他们这次给李显的报酬就是暗示会站到李显这一边,以对抗神皇。
“他们还真是够聪明的。”李显将书信扔到一边懒懒散散的说道:“以后这样的内容就不用给我看了。”
李重义有些不解的看着李显:“叔父,看他们似乎很有诚意的样子,为什么不接受?”
“这群货想要空手套白狼,我何必理他们?”李显冷哼了一声,李重义有些茫然的看着他:“侄儿不懂,世家不好吗?”
李显顿时为难了,世家不好吗?当然好了,世家出来的子弟成才几率高,自身修养足够高,怎么会不好?其实李显是明白制衡的道理的,而且综合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他或许也能做到一部分,然而让他明明白白的解释出来就有点难,这种事情要么不说,要么说就直接说透,说得不够明白只会让李重义更加懵懂,也很容易在他心里留下世家不太好的印象,直接简单粗暴的跟世家对着干就不好了。
能够简单粗暴的想要砍世家子弟的头就砍的人也只有神皇了,换成李显自己还在皇位恐怕都做不到,说到底他还是没有那个魄力。
李显看了一旁悠然的把玩着兰花的郑玘直接手一指说道:“这题超纲了,找你师傅给你解答去。”
李重义茫然的看了一眼李显,一点也不明白超纲是什么意思,不过他听话,转头就用疑问的表情看着郑玘,郑玘嘴角一抽看了李显一眼无奈只好细细的给李重义解释,其实这题还真是超纲了,不应该是现在给李重义说的,因为太复杂了,不过现在先说点浅显易懂的也不错。
郑玘并没有给李重义说的太深,到最后只是非常简单的告诉他:“你的王府之中也有不少世家子,他们派系不同就会争权夺利,你现在还小不用插手,不过却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再得出结论。”
李重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被宣布他今天的课程完成了,带着郑瑾离开了摄政王府。
李显看着那两个小屁孩手牵着手离开的样子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接触到这些,真不容易。”
郑玘十分不客气的说道:“重义比你的资质好多了,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你就不要多操心他了。说起来,这些你打算怎么办?”郑玘伸手指着那一堆信件问道。
李显一脸淡定的说道:“让他们去等着吧,他们让我出面我就出面啊?怎么也要看看情况啊?最近阿娘杀的人……不是我说,都是庸才,没什么大用还占着位子的那种,就算换成我也会想要把他们都轰下去。”
就是神皇的手段太激烈了而已,不过之前说话最难听的也是这些人,这些人其实严格来说也是牺牲品,因为明显是有人在把他们推出来投石问路,只可惜踢到了铁板。
“真的不闻不问小心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给你多加上一点骂名?”
提到这个李显不由得嘴角抽了抽,他被骂的次数还少吗?都习惯了好吗?也就是这次他不远千里跑到洛阳去维护贺兰敏之才让一些人对他改观了,或许也不能说是改观,而是发现他还是有能量跟神皇抗衡的,所以不愿意把他得罪死。
李显心里清楚的很,世家想要利用他,可是他不想给世家利用,所以这件事儿他肯定不插手,前提是神皇不会太过分,真的把所有人都杀了谁来干活啊?
好多人都给李显写信但是都没有得到回音,他们心里就清楚这件事情李显大概不会插手,虽然神皇建造明堂刻意忽略了摄政王,但是从这一点上来看,摄政王大概还是站在神皇那一边的?
说实话很多人对这对母子的关系都已经迷茫了,不知道他们两个到底是已经撕破脸了还是在迷惑众人,只不过摄政王靠不住,他们就只能另想办法了。
坚持还是要坚持一下的,世家最被人所称道的除了传承就是风骨,现在他们前面反对后面因为神皇杀了点人就低头,还说什么风骨呢?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换了一种说法,开始强调明堂的规制已经无章可循了,神皇想要建造明堂要怎么建呢?当年太宗皇帝遍寻不果,神皇只怕也找不到吧?
对此神皇的回应十分简单:“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
简单来说就是既然时移世易,那么我就重新设计,从我开始作为标准就好了。简单霸气,典型的神皇风格,李显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特别向往,他也想有朝一日能够说出这样霸气的话,只可惜他跟神皇的性格差太远了,他总是容易患得患失,没有神皇那种一往无前的劲头。
而朝臣们似乎也被神皇这霸气的发言给镇住了,建造明堂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而设计图则是早就准备好的,李显都怀疑神皇准备这件事准备多久了,毕竟想要设计一座合适的明堂也不是很容易,因为神皇要求高啊。
她要求明堂要够高够大气,但是洛阳宫不是大明宫,在整体规制上洛阳宫比大明宫还是差一点的,如果明堂建的太过庞大,那么跟洛阳宫整体又格格不入,可是如果收手了神皇又不愿意,这可把都料匠们都给为难坏了,到最后还是神皇亲自拍板——一座不行就两座!
于是就有了第一高的明堂和第二高的天堂,这两座建筑如果真的建成那几乎是大唐的标志性建筑了,神皇似乎处处都想压长安一头,李显还听说建造明堂之余她还想扩建洛阳城,然后再扩建皇城。
对此李显不发表任何看法,一个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自身位置不够稳固,一旦他的地位稳固了,心胸也会宽广也不会那么多疑了,不信看看历史上神皇在刚继位的时候杀了多少人?等她地位稳固之后呢?
这也是李显不去阻止神皇的原因,建一座明堂换来大唐提前几年进入平稳时期,那还是挺值得的。李显什么都没说,只不过身上书认为薛顗可为商州刺史。而此时薛顗还是济州此时,如果郑玘说的没有问题的话,薛顗说不定已经跟李冲他们勾结在一起了。
神皇虽然奇怪李显为什么要把薛顗调过去,却也同意了——这是奖励之前李显没有出来捣乱。
李显看到神皇同意之后着实松了口气,然后就等着薛顗过来的时候拜山头了,是的,商州距离长安不远,要不是这样李显怎么可能非要让薛顗调到这里来?
薛顗接到诏书的时候心中微微一惊,他跟琅耶王李冲已经计划的好好的,李冲在博州起兵,他在济州呼应,怎么这个时候突然要将他调走?按照看道理来说他到现在还不到调走的年限啊。
诏书一下,薛顗就算有再多的不解也只能打好包袱带着全家离开济州奔向商州,当然在去商州之前还要去长安拜见一下摄政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
李显早就在等着薛顗了,薛顗比李显年纪大,严格来说算是李显的表哥,李显见到他也笑眯眯的没有任何架子,在薛顗小心翼翼的探寻自己为何忽然被调走的时候,李显淡定的看着他问道:“琅耶王狼子野心,你与他沟壑一气是不想要项上人头了吗?”
薛顗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好在也算是见多识广勉强稳定住了表情心境,强撑着开口说道:“殿下怎能如此说?琅耶王身为博州刺史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殿下定然是误会了。”
“我是不是误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商州吧,李冲做什么你就不要去跟着掺合了,否则到时候全家有难,就算你自己不怕你总要想想一家老小,当然啦,如果不是因为太平,我肯定不会管你死活。”李显冷笑着看着薛顗。
见到薛顗之后他就知道为什么薛顗会跟着李冲谋反了,薛顗那双眼睛里有野心,但是他却没有跟野心相匹配的实力——作为皇亲国戚他如果有实力的话早就出头了,当然实际上以他的年龄现在就是一州刺史也不算太差,只可惜他不满足于现状。
这样的人李显这些年陆陆续续看到过很多了,他看不起薛顗,没有耐心一步一步走,只想找捷径,正好碰到了想要谋反当皇帝的李冲,哦,也未必是他想当皇帝,李冲的老爹李贞可是还活着呢,薛顗估计是想混个从龙之功吧,也不看看李冲什么实力,跟神皇硬碰硬他们就是在作死!
薛顗恍恍惚惚的离开了摄政王府,李显没有再去理会他,只要把他捞出来了不要连累到薛绍就行了,太平公主如今还怀着身孕呢,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至于李冲那边,李显已经搞清楚了,他联络了一帮人跟着谋反,除了他爹越王李贞之外,还有就是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譔,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霭,霍王李元轨和他的儿子江都王李绪,还有就是已经去世的虢王李元凤的儿子东莞公李融,这一连串下来,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的李家宗室。
当然也有很多宗室没有参与进来,可是参与进来的着一些在李家算得上是比较不错的宗室了,李显有些头疼,想了想还是给李冲去了封信,信上直接说道:“若要保命,莫要妄动。”
李冲收到信的时候十分不以为然,李显跟他是平辈,比他年纪小一点,他早就看李显不太顺眼了,有了皇位还能丢了,他们李家怎么会出这么一个丢人的家伙?
李显第一封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然后连发三封都没有回应,最后只能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有人要找死我也没办法。”
其实他不仅仅给李冲去了信,剩下的宗室也去了信,只可惜没有人理会他,这些人已经被蒙蔽了理智与头脑了。
李显十分犹豫这件事情要不要告诉神皇,最后还是郑玘说道:“这件事情你不要出头了,我来找人吧。”
李显真的去告密的话,或许能够被神皇信任,但是他身上的声望值估计要降到最低了,这种事情不能做。
李显十分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了郑玘,也不知道郑玘怎么做到的,居然还将手伸到了韩王李元嘉的王府之内,他的王府长史告发了他!
一瞬间天下哗然,神皇气的不行,她用了种种手段都无法收服这些人,最后决定,弄死弄死,统统都弄死!
而这个时候李显站出来了,他不站出来也不行啊,神皇要弄死的都是他家亲戚,不是他叔叔就是他堂哥堂弟的,该说的情要说,不过他也知道说了情也没用,谋反是大罪,罪无可恕的那种吗,不过大概能免死罪?
李显一封奏疏洋洋洒洒写了好多字,当然这些都是他抄的,真正动笔的是郑玘,并且还把李显之前跟李冲他们通信的事情给过了明路,只说觉得他们有异动,不能确定而已,谁能想到他们要谋反呢?
李显抄完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之后还有众多大臣求情,是的,世家其实是在维护李氏,毕竟他们处在一个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团体里面。
最后李冲他们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弄死,然而被流放却是无可避免的,到最后所有人都被流配南岭,依附他们的人根据职位之类的定罪,最后神皇大概是觉得不解气,直接将李冲他们的姓氏都给改了,改成虺氏。
这个虺取蜥蜴的意思,这一次朝野沉默,就算再怎么不服神皇当皇帝,谋反也是滔天大罪,除了李显估计也没人敢给这些人说话,否则只怕要打成同伙了。
而这些人被流放之后,蒋王李恽、道王李元庆、徐王李元礼,曹王李明的子孙们纷纷如惊弓之鸟,辞官的辞官,打包的打包都跑过来投奔李显了——在洛阳太不安全了。
李显知道之后瞬间囧了,这些人……这些人难道觉得长安不是大唐的版图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少年们,你们跑到我这里能有什么用?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心理上安慰了,李显虽然觉得囧,但是接收这些人好不是手软,一时之间天下成了一种奇妙的格局,以李显为首的李氏子嗣汇聚长安,让渐渐有些气势衰落的长安又有了回温的迹象,而以神皇为首的武氏子嗣皆在洛阳。
长安与洛阳隐隐有了对峙的意思,神皇心里清楚却没在做什么,只是在明堂建成之时改次年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大酺三日,并自创“曌”字,以此字为名,同时改诏书为制书。
神皇或者如今可以称武曌的一连串举动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攻击性,却让李显总觉得有些不安。
很快这些不安就应验了,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并且要将唐太庙改为享德庙,立武氏七庙。
李氏子嗣尽皆反对,长安和洛阳局势再次陷入紧张,一触即发。
第166章 166
武曌要改国号其实这事儿也算是早有预兆,因为之前武曌就已经开始舆论攻势了,她直接让佛僧法明开口说:“武曌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
其实武曌早就已经是天子,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用,然而重点就是在那个代上面,当天子不重要,代才最重要,她是想要取代李唐。
说实话哪怕心里敬畏这位女王,李显还是觉得想要争上一争,当年李唐纵然以世家之能建立大唐也是消耗颇多,前前后后死了多少人?武曌这不声不响的就想要取而代之,当然,历史上她也的确成功了,只可惜历史上此时的李显还应该是庐陵王,且李氏子嗣尽皆凋零,武曌所为无人能阻呢。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武曌为了证明自己是弥勒佛转世,还把李显利用上了,李显颇具神异,却是她的儿子,是因为她出身不俗才这样的。
李显当时就被气笑了,真想分分钟揭发真相啊,而且如果真的是弥勒佛转世的话,那么怎么就一个儿子有神异呢?
不过李显也知道不能从宣传这方面跟武曌正面抗衡的,武曌在搞舆论宣传这方面玩的特别顺手。
“她不过就是因为不够正统所以才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有何可惧?”贺兰敏之有些不在意,他才不觉得李显真的会被武曌压制下来。
“你这态度,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背叛武曌了呢。”李显看着贺兰敏之说实话他从来都摸不准贺兰敏之的态度。
如果是普通人经过贺兰敏之这么多事情肯定要跟武曌决裂了,但是李显不敢这么想,因为贺兰敏之身上也带着武氏的特点——没节操。
万一他是忍辱负重过来当卧底的呢?所以对于贺兰敏之,李显一向都是表面上放松内里却警惕的态度,一直暗地中让人好好盯住他,至少看明白他跟武曌那边到底有没有联系,只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也没有抓到他的把柄,让李显多少也相信他了一些。
贺兰敏之一脸鄙视的看着李显:“背叛?我从来就没有归顺于她,何来的背叛?”
贺兰敏月的死因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但是不妨碍贺兰敏之的直觉,他觉得武曌就是凶手!他跟武氏之间的各种仇怨怎么可能还归顺武曌?就算武曌许给他再多好处也没用,被流放的那十年他过的可是刻骨铭心。
李显没有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反而说道:“这两天周兴和来俊臣有没有什么举动?”
“他们两个还能做什么?不过就是告密,往洛阳那边发消息,你不都是知道吗?”
“知道是知道,之前觉得他们两个得到的消息都是很表面的那些就没在意,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人不能留了。”李显斜倚在凭几之上:“唔,搞刺杀?”
贺兰敏之看着李显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好歹是摄政王,拿出你摄政王的气势好吗?”
李显迷茫的看着贺兰敏之,这个气势有什么关系啊?
当然有关系啦,在贺兰敏之看来李显想要杀谁那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吗?哦,当然对象仅限于平民百姓和低级官吏,周兴来俊臣这两个人想要杀根本就不是事儿嘛。
李显听了贺兰敏之的话之后忍不住瞪了他一眼:“你差不多就行了,随便杀人那我跟武曌又有什么区别?”
武曌压根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他……他还承受不住这样的心理压力呢,是的,他一直在意外界对他的评价,在禅位之后他跑到长安来也不过是因为这里清静,这几年下来总算是让那件事情的影响降低了,回头贺兰敏之还给他出馊主意!
不过……不得不说贺兰敏之的确是有着武家血脉的,这种毫无逻辑的凶残简直是一脉相承。
贺兰敏之更加鄙视李显,这样畏首畏尾又有什么意思呢?最后他直接起身说道:“算啦,看在你救我一命的份儿上,我就帮你这一次吧。”
卧槽!你要去干嘛?李显刚想问,结果贺兰敏之就大踏步的走了,正好碰上了回来的郑玘,郑玘和贺兰敏之两个人对视一眼,两人的眼中已经没有了年少时候的针锋相对,都变的无比平和。
郑玘跟贺兰敏之见礼之后就看到穿上鞋追出来的李显,不由得迎上去问道:“怎么了?”
李显一看贺兰敏之走的够快已经都没影了不由得把之前跟他的谈话复述了一遍给郑玘。
郑玘听了之后对于贺兰敏之的点评觉得还是挺到位的,李显的个性就是不够强势,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保存下来,如果真的太强势了恐怕早就被武曌弄死了。
“贺兰将军不是没有成算的人,他既然说得出就做得到,你就等结果吧。”
郑玘对贺兰敏之倒是挺放心,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过来,他跟李显的感情已经很稳定了,用李显的话说就是要出轨早就出轨了,还用等到这时候?而且他也不觉得贺兰敏之是敌人了——对方白头发都长出来了。
年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不如外形不如贺兰敏之成熟有魅力,也不如他放得开,现在却觉得年貌相当果然是最正确的选择。
李显对贺兰敏之不放新,对郑玘却是十分放心的,郑玘既然说没问题了那他也就相信没有问题了。那就等等看好了,如果贺兰敏之也没办法的话,李显觉得……那他就卑鄙下流一次找人扮江洋大盗好了,弄死那两个人,顺便把武曌派来的人都弄死算了。
李显也无奈,在这么敏感的时候己方阵营如果出现对方的奸细那简直就是自己找死的节奏,李冲他们是怎么完蛋的?当然李显也不会像李冲他们那么二缺,他从头到尾都不看好李冲造反,要知道造反你首先不是要看正统,而是看力量,每次朝代更迭起兵造反的人都是正统吗?不可能吧?
他们联合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些刺史,就算是上州刺史权利也有限,最主要的是没有兵权,就凭着你们府上的那些护卫再加上招募的一些老百姓,你们就想跟军队正面扛,这不是脑子有问题吗?
还真以为你们姓李就真的会揭竿而起一呼百应?逗我呢?老子还在长安呆着呢!
倒是李显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起兵的话,也比他们有胜算。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还真有人过来劝说了,来的人是李恽的儿子李煌,就他一个过来李显也没在意,后来李煌见到李显就直接表示:“武氏倒行逆施,如今摄政王可还能安坐?”
李显听了之后颇觉头疼无奈的问道:“你待如何?”
“何不复辟?”
李显瞬间就懂了,这位大概就是李氏宗族推上来的代表了,目的就是忽悠他造反==,他面无表情的看着李煌说道:“时机未到。”
李煌一听似乎有戏立刻问道:“君待何时?”
李显微微闭眼:“且耐心听之。”
李煌被李显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到最后自以为得到了答案,然后就茫然的走了,李显看到他走了之后忍不住找郑玘吐槽:“卧槽,真要当皇帝的话我当初还禅位干嘛啊?自己撸袖子上跟武曌死磕到底就行了。”
郑玘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其实若不是神皇上位有好处的话,我当初也必然不同意你禅位的。”
李显沉默了半晌才说道:“也未必有多大的好处,她登基以来虽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只不过那是因为阿爹打下的基础好才没有乱,哎……若是阿爹还在就好了。”
郑玘摇了摇头:“不,你不要只看天下,你看看如今的世家如何?”
李显茫然的看着他,郑玘微微一笑:“神皇有魄力,在某些时候她也比较知人善任,世家在经过先皇的打压之后如今正是要反弹的时候,你未必压制的住,神皇如果只是太后的话也未必压制得住,只有她在那个位子才行,更何况……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接下来她应该是要做点事情拉拢一下天下喉舌了。”
恩?天下喉舌?李显愣了一下才知道郑玘使用这个代指读书人,只不过……武曌能做什么呢?
当然在这之前李显要表个态,他直接上表称:臣当日禅位只因黄帝言武曌能续李氏之辉煌,延皇室之香火,如今武曌革国号是违背天理之举,还请武曌三思。
其实李显当时胡诌的时候也算是留了一个心眼,他知道武曌肯定要改国号的,当时他比较矛盾,可能是穿过来时间久了,他也把自己当成李氏一族的人了,他也不忍心看着李唐的国号被除,也觉得很心酸,反正到最后国号还要改回来,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让武曌改掉这个国号了。
李显第一次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而且用黄帝对抗神皇那里的高僧,这一下子就高下立判了,毕竟高僧所言只是空口说白话,摄政王……你们去问问吐蕃人有没有心理阴影?
一时之间局势仿佛僵持住了,武曌想要改国号,但是摄政王不支持的话就一切都要重新盘算,武曌一时之间也有些惊讶,她本来以为李显对这件事情无所谓呢。
武曌之所以会这么觉得也是跟李显的来历有关,一直以来李显做的事情更多是为了这个国家而非李氏一族,否则也不会皇位说让就让了,所以她觉得只要天下平稳,李显应该不会做出过激的举动,之前她搞舆论宣传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试探过,结果长安那边没有任何反应,她以为李显退让了,但是现在……只怕计划要变。
就在武曌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她忽然得到了消息,周兴来俊臣因为冒犯贺兰敏之被诛杀,而与此同时她在长安布下的棋子也都被一个个的拔除,武曌再一次失去了对长安的掌控力。
一时之间武曌觉得她到底还是小看了这个儿子,只是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武曌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忍了,李氏宗族尽皆在长安附近,不动他们可以说是如鲠在喉,武曌做什么事情都有强烈的目的性,她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哪怕迂回也要做到!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怎么将这些人给一次搞定?
而武曌在那边思考着怎么直接强硬的推到长安的时候,李显目瞪口呆的看着贺兰敏之,对于贺兰敏之的效率他也算是深有体会了。
这才过了几天啊,贺兰敏之就已经弄死了一批人了,这批人里面最有威胁的大概就是周兴来俊臣,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最好是雷霆手段,让他们没办法往洛阳传递消息!
贺兰敏之也不算是完全无理取闹,他也动了点手段,让人暗示长安最近有将军持摄政王手令调动兵马,周兴来俊臣比较谨慎肯定会先确定消息来源可靠,只不过……周边的军队都是“自己人”啊,贺兰敏之安排一点人做戏还不容易?
果不其然周兴和来俊臣当时就确定了这件事情的真相,然后贺兰敏之看火候差不多就装出一副知道他们要往洛阳传递消息的意思,不愁他们不跑。
周兴和来俊臣被逼无奈只能慌忙逃命在长安城策马狂奔,贺兰敏之提前踩好点,直接出现在半路,然后装出一副被冒犯的样子,直接让人将周兴和来俊臣抓起来,这两个人一看到贺兰敏之自然会反扑,那就不用说啦,直接打死了事!
李显听了之后颇觉头痛:“你简直就是胡闹!若是洛阳那边真的以为我们要起兵怎么办?”
那就打呗,贺兰敏之暗地里想着,作为武将他是不在意打仗的,他一直也不知道李显到底在畏惧什么,说他畏惧武曌吧,也不是特别像,毕竟如果真的是完全畏惧的话那就不应该站出来反对武曌改国号这件事情,现在又站出来抗议明显是不怕的,这也太矛盾了。
李显只是不想兴无义之战,如果洛阳那边真的摆出一副要战的样子,李显也只能奉陪了。
后来听到贺兰敏之甚至拔除了武曌在这里布下的大部分钉子的时候,李显颇有无力之感,算了算了,到了如今这一步他也有些茫然,感觉自己之前想的好像挺好,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
果然计划快不如变化快吗?现在要等的就是长安那边的动静,李煌等人都暗示李显不要太过被动,起兵这种事情一旦被动容易陷入泥潭,那边人数不够,兵马不多,现在起兵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最好。
李显不为所动,能不打就不打,真以为他带过兵就喜欢的打仗了?这些李氏宗室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所以比李显还要纸上谈兵,而相反,裴家人和刘家人都没有动静,似乎对这些事情不关心。
然而他们真的不关心吗?裴家刘家就算有人在守孝,也会推旁支出来的,在军中的地位是他们立足的根本,他们不会置身事外的。
而这个时候武曌却似乎不在意不能改国号不能建武氏七庙的事情了,她做了另外一件事情——改革科举!
李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瞬间为之振奋,这才是他等了许久的,这个举措对于后世影响深远,李显看到的是科举若是改革成功,梅花书院的学生就有出路了,而郑玘看到的是这又是对世家的一大打击。
李显知道郑玘的想法之后揶揄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贫寒出身呢,好歹你也是世家子,怎么就看世家这么不顺眼呢?”
郑玘正色道:“正因为是世家子才看世家不顺眼,世家经过百年发展颓靡堕落远不如祖先,想要上进就只能给他们一点刺激,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生在世家都比平民百姓要得到的多,这样还拼不过人家的话,也就趁早让路吧。”
“你这样说……万一将来有人挡在阿瑾前面呢?难道你不会后悔?”
李显知道郑玘培养郑瑾的目的,虽然现在的宰相已经不如之前有权了,但是名声好听啊,更何况多少人混了一辈子也混不到一个宰相之位,郑玘给郑瑾设立的目标就是这个。
可是郑瑾到底年幼,等他能够参加考试还要很多年,万一有比他更厉害的人出现呢?万一那个人还是平民呢?
结果郑玘却冷哼了一声说道:“我这样细心教导如果他还不如别人的话,那就只能怪自己没本事了。”
李显看到这个态度忽然觉得怀念不已,想当年他刚穿过来的时候,郑玘摆出的可不就是这么一副嘴脸,当时他每时每刻都恨得牙痒痒,就算真的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却也不代表能够忍受这样直接说出来。
不过现在想来却也感谢郑玘一日复一日的当头棒喝,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身。
武曌改革科举的事情引起了全天下的广泛关注,这件事情是跟自身有密切关系的。
武曌拿出来的章程也十分清晰,第一个就是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且设立员外官,然后就是在科举之中加入殿试环节,最后一条就是开创武举制度。
这三项改革下来,天下哗然,就在世家研究着武曌的用意的时候,她甚至还加了一把火说道:“朕用人才不论门第,只看才华。”
这一次世家反抗的更加激烈了,科举的存在已经让一些泥腿子进入了朝堂,现在这是要开放给他们吗?不行,坚决不行。
问题是,你们说不行就不行吗?武曌要的就是打击你们这些世家贵族啊,把你们的气焰压下去了她才好进一步的掌权,并且更改国号啊。
第4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