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宫堂 作者:木兰竹
第9节
“周围有人说过其名字,似乎姓谢?”太子愣了一下,大声道,“难道是那个谢家?!”
“是。谢霖安为谢府二房嫡子。”凌蔚踌躇了一会儿,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说下去。
太子低声道:“而刘祺为孤表兄,呵呵,原来如此。”
凌蔚略过这个敏感话题不提,道:“臣这次让谢霖安难堪,谢霖安会对臣印象如何?谢家会对臣印象如何?”
大皇子和谢贵妃,又会对我印象如何?就算自己报上了帝后的大腿,但大皇子毕竟也是君,对付他这个小喽啰,只需要伸出指头指一下,就有无数人为他出气。
若是凌蔚已经通过科举,当上进士,授予官职,那么大皇子对付他也要掂量一下。毕竟他有实职之后,身份地位就有所不同。
而现在,他只有一个最低等的爵位。至于凌家……看他爹那模样,他还真担忧到时候会不会有人为自己出头。即使大哥和他关系已经缓和,他仍然对凌家有着不信任感。或许公主娘回京了,情况会好一些吧。
凌蔚并非想低调。若这次不是谢霖安,他打脸也就打了。在科举之前扬名,对他也有好处。他本来就想刷文名,刷文名就是通过一次次考试和一次次打脸完成的。
只是打脸也要分对象,哪怕是其他世族勋贵,也比大皇子外祖家来的简单。
“孤、孤立刻进宫跟父皇说!”太子终于想通了,自己的一时冲动会给凌蔚带来多大麻烦,忙急道。
“说什么说?说了之后,反而显得臣小鸡肚肠,殿下杞人忧天。”凌蔚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回去拿出你平时的熊样子,用最得意最炫耀的语气把今天这件事告诉陛下,明白吗?”
“孤做得不对,为什么……”太子不明白道。
“殿下四书五经已经通读过,也可以学点其他东西了。”凌蔚转移话题道,“待下次臣入宫,教殿下读史可好?”
“瑾堂教什么,孤就学什么。”太子疑惑道,“瑾堂为何不解答孤的疑问?”
“有些话,臣不能说,说了也没用,要殿下自己想明白。若殿下自己想不明白,其他人多说也无用。”凌蔚道,“不过为了让殿下能想明白,臣会陪着殿下去历史中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做,如何想。”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太子呐呐道。
“在史书中,看历朝大事,殿下能明白其兴衰缘由;而看人物传记,则能通过他人得失,反省自身得失。”
“殿下目前身边没有能劝诫的人,那就只能靠殿下自己劝诫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殿下也可三省自身,在入睡之前,细思一天所作之事。很多事,在事后重新想一遍,就能悟出不同的教训。”
“孤明白了。”太子点头,“瑾堂……这次……孤很抱歉。”
“让臣想想,殿下这次之所以这么冲动,是听到臣和秦王殿下所说,谢霖安可能出老千的事了吧?”凌蔚笑道。
太子皱眉:“是。刘祺和赵圭都是多学之士,能和瑾堂交好,不愧为今科探花和传胪。若谢霖安要与之比拼,那就堂堂正正的来,如此歪门邪道实在是令人不齿。孤……就想着,若是瑾堂,定能使其挫败。孤一时气愤,既没有询问谢霖安身份,也并不知谢霖安和刘祺之间过节,更没细想瑾堂处境,是孤不对。”
“让臣再猜猜,殿下说好了安静,但最后忍不住又出声,是否是因为众人纷纷说殿下小孩子不懂事的缘故?”
太子脸红:“孤、孤自小到大,除了被于太傅嫌弃过,还没被任何人嫌弃过!连孤的父皇和母后都夸孤!那群书生居然说孤不懂事,明明是他们眼瞎,连谢霖安用心卑劣都看不出来!”
“噗……好了好了,别激动。”凌蔚道,“但是以后殿下遇到这种事还多呢,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顽固。或许殿下你是对的,但是或许别人都说你是错的,这时候该如何?陛下每次朝政,都有不少人出来唱反调。难不成你次次都要激动?”
“还有人敢跟父皇唱反调?”太子瞪圆了眼睛,“瑾堂别骗孤!”
“常有的事。陛下那个位置高高在上,一举一动都有人顶着,连饭菜都不能多吃一口,睡觉都不能多睡一分钟,更何况朝中大事?虽说臣不上朝,但也知道,在朝会时候,各位大人还会大打出手。以殿下现在性格,见着底下大臣都打起来了,估计自己也要撸袖子上了吧?”凌蔚调侃道。
太子风中凌乱,摇摇欲坠:“还打架?在上朝的时候打?”
“太子不曾问过陛下朝政之事?”
“孤还小,父皇说孤还不用操心这些烦心事。”太子老实答道。
凌蔚瀑布汗。陛下啊陛下,你这到底是太宠太子,还是对太子不满?太子又并非寻常人家孩子,九岁了还小,那你准备什么时候教导?就算是勋贵人家,九岁时候,也至少要学着处理身边的事,不然以后成家之后,岂不是手忙脚乱?
“殿下……待下次臣进宫,还是从史书开始学吧。”凌蔚无奈道。
太子点头:“读了史书,孤就能明白瑾堂所说的道理了吗?”
“多读书,总会明白的。”凌蔚答道。
太子继续点头:“听瑾堂的。”
凌蔚又和太子说了一会儿话,见太子疲倦了,又守着其小睡了一会儿,自己拿着一本书在床头发呆。
黎膺回来的时候,日头已经偏西。因有宫人来接,黎膺并未亲自送太子进宫。毕竟即使他是王爷,宫门下钥之后,他也不好出来。
待太子离开之后,凌蔚走到黎膺身旁,问道:“太子今日所说加开恩科之事,却有其事?”
黎膺沉默了一会儿,道:“还未说准。”
未说准,那就是确有说过?凌蔚脸色一下子沉了。
怎么总觉得……是个坑呢……
第三十二章 扬名
黎膺见凌蔚沉默了,有些不自在道:“瑾堂不用担心,总归不是坏事。”
“也是。”凌蔚做了一下深呼吸,勉强笑道,“反正,我也已经……”
入坑太深了。
就这么傻傻的掺和进皇家的事,真是……
但是不掺和又能如何?他一个没背景没靠山的人,唯一能抱上的大腿就是帝后。而抱上帝后大腿的途径,就是刷这些尊贵的小孩的好感度。
他之前以为孩子们还小,或许自己能在他们长大之前,就已经积累出足够多的底蕴,可以从泥潭中脱身。
但是没想到,皇帝陛下不按牌理出牌。
一般人,会想着让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去给自己太子当老师吗?
陛下就能!
凌蔚虽然觉得这推测有些太过自恋,但是他隐约觉得,这次加开恩科,或许真的和他有关系。
不过既然自己已经陷了进去,那么这也不是坏事。
现在自己只是个童生,就算教导皇子们也是有实无名。等自己考中了进士,那么就能变成有名有实。哪怕太傅这官职还不大可能落到他头上,但是一个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总是跑不掉的。到时候,而有了这一层身份,他的劝诫就不再需要小心翼翼。但这前提是,他至少名列三甲。
进士并不会立刻授予官职,立即授予官职并留在京城的,只有前三甲,后面的进士能不能留在京城,就要靠关系和运气了。
大晏的殿试前三甲并没有固定的官职,但基本上,前三甲都会进入翰林院,或成为编修或者修撰,或成为天子或者太子讲读。而有后一种待遇的人,通常不是在科举之前就已经名扬,就是勋贵人家,皇帝早就知道这么个人。
凌蔚符合后一种,现在正在努力争取前一种。
但这大前提是,他得考中前三甲。若考不上,对他寄予极大希望的皇帝陛下估计会很失望。而在封建社会,让皇帝很失望了,他的日子估计就不好过了。
“瑾堂不用担忧。”黎膺除了这么安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也看出凌蔚虽然有时候会做出世人所不理解的傻事,但有时候又比常人来的更通透。他能看出来,凌蔚在下一次秋闱春闱中必须取得好成绩,那么凌蔚自己也能想到。
虽然凌蔚高才,黎膺并不担心以凌蔚的才华,考不出好的成绩。但是世事无绝对,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
凌蔚压力大,也是理所当然。
但现在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了。而且以黎膺看来,早一点科举,也对凌蔚又好吃。无论给鲁国公府分家的事披上了多么光鲜的外衣,但明眼人都知道凌蔚和鲁国公府没多大关系了,至少鲁国公对这个儿子并无感情,那么凌蔚就没有可以借的势。
虽然皇上能保护凌蔚,但是凌蔚自己的地位才更加至关重要。皇上有皇上的苦衷,只能大面上给凌蔚保护,比如额外给了凌蔚一个最低的开国县男爵位,能领取从五品上的俸禄,好歹在庄子铺子有收成前,有了其他收入来源,并且由民变成了官,不会受到普通官员欺压。
但凌蔚和皇宫走的越近,其将面对的“敌人”也就越强大,一个男爵显然不够。而科举晋升的人清贵,若能考得前三甲,更是让人不可小视,皇上也能名正言顺的重用凌蔚。
在凌蔚的实力足够的情况下,自然越早考得进士越有利。
凌蔚显然也想通了,神色好了不少:“这次状元楼之行,皇帝陛下估计又会踹我。”
黎膺见凌蔚已经转移话题,也跟着道:“这次是太子不对……皇兄和皇嫂……都太宠太子了。”
凌蔚挑眉:“太子为一国储君,太宠并不是一件好事。陛下和娘娘应该也明白的。”
黎膺道:“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皇兄……之前做太子的时候很哭,待他有了太子后,自然就不愿意太子太辛苦。抛去身份不提,皇兄和皇嫂,也不过是普通的父母。”
可他们不是普通的父母啊。凌蔚心道。
多少太子,都是栽在了“普通的父母”手中?在太子年少时,帝后作为普通的父母宠溺无度;待太子长大了也长歪了的时候,普通的父母就该为身份让路,若是这时候皇后去世或者失宠了,太子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
纵观史书,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贤明的君王不一定能养出贤明的继位者,即使大部分时候,太子都能安然继位,但继位之后也不一定是好皇帝。
比如周朝成康之治后紧接着就是昭穆时代的衰,汉朝宣帝中兴之后其继任者汉元帝柔仁无能,三国刘禅更是虎父犬子的杰出代表,即使有诸葛亮的孜孜教诲,还是烂泥扶不上墙。
后面几个朝代更不用说真是代代都能诠释皇帝不会教儿子的真理。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可是千古明君贤后,而他们的儿子李承乾,只能让人长叹一口气;明太祖是个千古狠人,其亲自教导的皇太孙朱允炆却优柔寡断。
说起来,凌蔚还要庆幸小胖子在帝后如此宠溺下,还没长歪。其熊的程度,也就是普通富人家的娇宠孩子而已。而且小胖子听得进劝,会反思自身,三观基本比较正常,学东西也快。在几乎没人教导,只有一味宠溺的背景下,小胖子长成这样,真的只能说帝后的基因好。
但再这么宠下去,就算太子之位不会动摇,但当他继位之后,这大晏王朝的盛世之景能不能维持下去,都是个未知数。
凌蔚觉得,若自己真的上了贼船(虽然现在看起来,已经差不多一只脚已经踏上去了),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皇兄一向……比较宠。我也是皇兄带大的。”黎膺小声道,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最艰难的时候,皇兄即便饿着肚子,也要先让我吃饱。”
凌蔚眨了眨眼睛,不敢置信:“等等,陛下之前是太子吧?你也是皇子吧?”
怎么听起来不像是皇后嫡子过的生活,倒像是贫苦人家?还吃不饱?普通小康家庭的嫡子,也不会吃不饱吧?
“瑾堂经常进宫,多了解一下前朝之事,知道些忌讳,还是必要的。”黎膺提醒道。
前朝旧事?黎膺所说的前朝肯定不是指前一个朝代,而是先帝之事吧?凌蔚绞尽脑汁想着,能有什么旧事?好吧,他确实没怎么关注。
可都是宫廷旧事了,他问谁?老师会说吗?老师应该知道吧?唉,要是公主娘回来了,问公主娘是最好的。要不问大哥?大哥应该知道吧?
黎膺似乎并不想多说,两人一起用完了晚饭,黎膺又和凌蔚一起看了一会儿书之后,才回到自己府中。
……第二天由于皇帝带着一家人去京城郊外某座别宫避暑,凌蔚难得有一个小长假。
他想起前一天黎膺所说的事,便驱车去了赵府,想询问一下老师是否知道加开恩科的事,外带旁敲侧击一下先帝之事。
“你倒是消息灵通。”赵昭似笑非笑,“确有此事,估摸下次上朝就能确定下来。你可知是谁提出的吗?”
“老师你?”凌蔚实在想不出其他的人。
“要是我提出的,待你高中,岂不是有人说我徇私。”赵昭拿着扇子敲了凌蔚一下,“是于侍郎提出,先帝时因战事,曾停了几次科举,耽误了许多学子。如今去年北疆大胜,刚又传来东南大胜,应大赦天下并加开恩科,以示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凌蔚愣了一下:“我还以为和我有关呢,看来是我多虑了。”
赵昭对着凌蔚又是一下:“当然是为了你。”
“可是我并不认识于侍郎。”
“蠢得你!”赵昭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凌蔚一眼,“于学国的事是不是你求的情?为此还被罚跪?《三字经》和《千字文》是不是你写的?皇上和于美芝一同作序,皇家对于家不满的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估计于美芝也以为这是你的提议。”
“所以说,于侍郎这是……还人情?”凌蔚好奇道,“于侍郎不是……很正直?”
“正直是正直,但是人情世故还是懂的,不然能当上礼部侍郎?”赵昭冷哼,“你帮了他家这么大的忙,这样就想把人情还了,还真是便宜他了。”
凌蔚冷汗。其实根本没帮过忙好吧?什么下跪啊、求情啊,根本没有的事。《三字经》和《千字文》的作序者也不是自己提出来的,怎么就归功于自己了呢?说起来,都是皇上施恩,结果他捡了便宜。
当然,就算白捡便宜,他也不会推脱。推脱就是傻子。
“好了,恩科这事十拿九稳了,从今天起,老夫出题,你破题作文,每天五篇!”赵昭严肃道。
凌蔚摸摸鼻子。每天两篇变成了每天五篇。得,反正字数不多。
“那个,老师,我还有事问。”凌蔚小心翼翼道。
“什么事?”赵昭狐疑道。
“昨儿个秦王殿下对我说,我经常入宫,找人询问一下,前朝,咳咳,旧事比较好。”
“前朝?”赵昭问道,“什么前朝?”
“就是……当今圣上,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凌蔚眨巴眨巴眼睛,“我屋里长辈不在,只能问老师了。若老师不好说,我再写信询问母亲。只是写信……一来一往,时间就有些长了。”
“这个啊。”赵昭捋捋胡须,“也没什么不可说的。先皇后早逝,先帝宠爱奸妃,差点乱了纲常。当今圣上外平兵乱,内护幼弟,甚是辛苦。你只要记住,一切以当今圣上之意为主,远离魏家和……汉王、平昌公主一家即可。若有人提起,你也要知道自己的态度。”
魏家?这个凌蔚倒是听说过,这也是勋贵之家,其女为前朝末代皇帝宠妃,后入了先帝的后宫,任贵妃,有一子一女,正是汉王和平昌公主。
乱了纲常?难道是指废嫡立庶?或许,先帝还有想立魏贵妃为后的心思?先皇后早逝,先帝又有宠妃,这太子无论是能干不能干,地位都岌岌可危。历史上为了宠妃废太子的事还不少见?那些太子被罗织各种即使从史书中读来,都觉得荒谬的罪名,甚至连罪名都没有,之后下场更是凄惨无比。
凌蔚只知道当今皇上从太子一路走来,应该是顺顺当当。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回事。
他决定以后多留心一下那汉王和平昌公主的事。虽说皇上地位稳当,但既然黎膺提出来了,那就是还有什么幺蛾子没能处理完。
“你也不用多想,只要一心一意跟着皇上,就没有问题。”赵昭道。
凌蔚道:“明白明白,我一颗红心向着当今皇上,绝不偏移!”
赵昭无语的看着凌蔚。这话似乎并没有什么不错,但怎么听起来就是这么不对劲呢?于是他再次上手,用扇子敲了敲凌蔚的脑袋。反正他是老师,可以随便敲,想没想明白都可以敲嘛。
……皇帝陛下这一避暑,就走了十来天。不过这段时间政事也没有停歇。虽说没有上朝,但常召官员上避暑山庄议事。待回宫之后重新上朝,那开恩科的事就定了下来,京城学子欢呼雀跃,摩拳擦掌,似乎个个都有希望考上似的。
大晏朝的恩科和一些朝代所开的那种纯粹施恩,只要会试通过,殿试就必中的恩科不同。大晏朝的恩科只在于不按照三年一考的时间,多开一次考试而已,其他规矩和平常科举并无不同,所以恩科进士和平常进士也并无不同。
说白了,只是加考一次而已,并不会放水。
按照圣旨上写的,今年就要加开秋闱,明年春闱。而下一次科举考试,则仍然是往常时间,不做改变。即秋闱在一年后,春闱在两年后。
这几年,估计是学子们的欢喜年了。
皇帝加开恩科,凌蔚的事只是导火索,其重要原因,还是现在的大臣有前朝的、有先帝的,皇帝自然想一并换掉。而科举取士,培养一大批忠于当今皇帝的官员,再调教几年,正好补上缺口。
凌蔚肯定是要参加今年的秋闱的。距离秋闱也没有几个月了,他现在正在被赵昭的魔鬼训练套餐折磨着,什么偏题怪题都见识过了。也还好他过目不忘,无论那题再偏,都能记忆中搜寻到其出处,所以并不算多难。
赵昭见偏题怪题对于凌蔚而言并不算问题,便开始要求其卷面的整洁和文字的正确,只要有一处错误,就立即重写。让凌蔚神经高度紧张,下笔时条件反射的精神集中,下笔速度也越发的快。
凌蔚从未间断练字。因在现代时,他便临摹的瘦金体的字帖。虽不敢说得其骨髓,但也算是像模像样。用毛笔后临摹众多字帖,在练好文字骨架之后,凌蔚放开字帖所写的字体,也是他已经习惯的瘦金体。不知道是不是所用书写工具的不同,也不知是不是所花的功夫的不同,凌蔚的字终于有了几分神韵。赵昭也赞叹不已。并说若再过些时日,其字体大成,说不得能成为书法大师。
书法大师什么凌蔚暂时不想,只是瘦金体作为楷书的一种,用于科举最大的好处就是字体工整清楚,考官看着也不费劲。
在科举时,哪怕草书写得再好,也不会有傻子用草书答卷。
在大晏朝,字的好坏也会影响考官的判断,并不像明清时期那样,要求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台阁体。赵昭见凌蔚诗词无问题,策论也无问题,想了想,也就只有书法是短处了。
于是其他考生在绞尽脑汁作诗作文时,凌蔚却在加大劲儿的练字。这在考生中,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件事被赵圭传了出去。与这个趣闻传出去的,还有凌蔚在状元楼所写的那三首诗词。
凌蔚那三首诗词已经传遍京城大街小巷,并被谱成曲子传唱,朝着京城之外传播。只这三首诗词,凌蔚已经被冠以了善诗词之名。
普通读书人能有一首诗词传世就已经算作难得,凌蔚这三首诗词都被各学问大家赞赏,说有传世之风。凌蔚诗词之名,不远播都不成。
凌蔚的老师赵昭也善诗词,但其情之所至,感有所发,最厌恶无病呻吟。因此有着不愿斗诗也不愿联诗的怪癖。最先见赵昭如此,有不少人说赵昭假清高,或者自卑才华。后来赵昭名望越来越高,流传的诗词佳作也越来越多,才让那些人闭上嘴。
而现在,虽说斗诗联诗仍旧是宴会上读书人娱乐之一,但也都公认斗诗联诗只是娱乐,除非正好情景交融,不然做出好诗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凌蔚师承赵昭,有赵昭的怪癖打头,他说他也不会斗诗联诗,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他可是赵昭的关门弟子,关门弟子向来是收徒者最满意的人。凌蔚和赵昭怪癖类似,在很多人看来,那是理所当然。
只是凌蔚临近科举,不练诗不练文,反而去练字的做法还是让一些读书人很是不舒服。说凌蔚狂妄自大的人也不少。不过也有人苦笑,这学生学什么,那是老师决定的。让凌蔚练字,也是赵祭酒的主意,哪是凌蔚狂妄?若说狂妄,那也是赵祭酒狂妄。
后来后一种说法变成了主流,特别是一些学生在听其老师嘟囔之后。似乎是赵祭酒不止是让凌蔚专心练字,还经常跑到老友或者宿敌那里去晃悠,嚷嚷“我让我学生好好准备科举专心练字,你学生呢”之类极其欠扁的话,让其他人好一阵恼怒。
而赵祭酒本身在学问界的地位就非常高,他的话也被很多人认为准则。并且他的学生,几乎没有掉出二甲前三的。赵圭这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所以赵祭酒不只是学问大家,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甚至被他教导而没有收徒的人,科举也都是一次性过。这在科举中,也十分难得。
有多少考生头发苍白,连童生都考不上?
因此赵祭酒的话,就被别人奉为真理。说凌蔚狂妄的人少了,视凌蔚为劲敌的人则多了。
特别是在状元楼被凌蔚落了颜面的谢霖安。上一次他卧病错过会试,打造好的声势浩大的局面瞬间泡了汤。这一次开恩科,他可是卯足了劲儿,要在明年春闱中拔得头筹。
他还挺得意。上一届人才辈出,但这一届恩科,至少在京城中,难以有才华和他匹敌的,就算京城之外有黑马杀出,自己抱住前三甲的位置也是妥妥的。若是得了探花,就是和刘祺等同;若是得了榜眼或者状元,岂不是就超过刘祺了?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准自己运气真的好。
但是他还没得意多久,凌蔚的名声就传了出来,而且因为他状元楼的失利,明明只是个童生,声望比他这个举人还高。甚至每当有人说谢霖安多厉害多有才华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加一句,那凌蔚,可是比谢霖安更厉害,至少在诗词方面,谢霖安无法与之相比。然后就是状元楼之事,传闻越来越广。
偏偏赵圭和刘祺不要脸不知耻,每当有人问起凌蔚,都连连称自己“多不如也”,刘祺甚至道,“若赵祭酒未收瑾堂为徒,则其必为某小师弟”。
刘祺敢说这种话,那肯定是于侍郎肯定了的。
于诤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和赵昭差不多,甚至不比于学国差。当然,若比起教书育人,那于诤和赵昭就超过于学国太多,于学国至今未能教出一个得用的学生。连于诤都肯定了凌蔚,那更加显出凌蔚的不凡。
而“不凡”的凌蔚则满心无奈。怎么他就被架起来烤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好吧,其实这也没多大关系,只要他能高中……咳咳,三元及第,那名望不但会稳定下来,还会更胜一筹,说不得刚得到状元,就能被人奉为大家。
但是关键是他得三元及第啊!都被架的这么高了,他甚至连考第二都会有人说三道四了!
这种局面肯定是人为操纵的,这到底是哪个混蛋的主意?!
(黎隶鼻子一痒:“阿嚏!这大热天的,朕难道还能感染风寒?”)
第三十三章 在考场上做饭的凌蔚
凌蔚呼哧呼哧的练字(?)备考,忽然有一天被他老师询问,是想被举荐进国子监成为监生后再报名参加秋闱,还是下场考一场院试,得了生员资格再去。
凌蔚一愣,他都忘记自己只通过了童试前两场,还没获得生员资格了。
前面说过了,在童试中,未满十五岁称幼童,只考默诵经义即可。但凌蔚年龄不凑巧,考完前两场之后,发现下一场院试碰巧自己过了十五岁,要考其他内容了。
这也不怪凌蔚,他对自己的生日向来记不太清楚。记得清楚地公主娘又走了,他那时候和大哥不睦,大哥也自然没想起他的生日,所以待知道恰巧错过时间的时候,被他老师好一顿抽。
因着凌蔚其他内容没备考,为了保险起见,赵昭就让其缓一年再考。
作为他赵昭的学生,即使是院试,也得考个好成绩。别说低空飞过,中空飞过都不成。
今年加开恩科,但院试每年都有,凌蔚参加完院试之后再参加秋闱也不迟。即使不参加院试,他也可以进国子监。
虽说赵昭更希望凌蔚挨个儿的考,但也知道皇帝陛下把凌蔚架在了火上,不算殿试,院试秋闱春闱连考三次,就是三次都得取得第一,那压力实在是太大。若是进了国子监,取得监生资格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少了两次考试,也少了许多压力。
省下考试的时间,还能多复习……咳咳,多练一段时间的字。
黎膺也劝说凌蔚进国子监,这样考试压力会小很多。
不过凌蔚还是决定去考考。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考霸,在学校的时候就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中考高考四六级还有考研,他经历了这么多考试,得出的经验就是,甭管平时学的好不好,临场发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有人平时成绩尚可,一到大考就总是比平时成绩好;有的人却平时考试都拿第一,到大考就蔫了。
凌蔚虽说不上是考试型选手,但抗考能力也不错的。
这临场发挥,除了运气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抗压能力。没看许多考生都是压力过大,考场发挥失利?更别说古代这种决定一生的考试,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就直接疯了。
凌蔚虽说也知道一场场考试压力过大,但若他没有经过前面考试的磨练,直接进入会试考场,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不习惯古代的考试环境和考试规则,继而考试失常。
院试和乡试,毕竟比会试和殿试的压力要小得多。凌蔚虽说自己有练习考试的内容,但毕竟未曾真枪实弹的练过。他就想以每一次考试作为练兵,以免会试时手忙脚乱。
至于是不是会失利……哪怕前面考试失利,只要不是太差,后面会试和殿试能够拔得头筹,在世人眼中,自己肯定只是发挥失常,毕竟世人总是关注最后的结果。若是会试直接考砸,那就真的是全完蛋了。
听凌蔚这么分析后,赵昭虽然对凌蔚用院试和乡试来“练手”的说法用扇子敲了他的脑袋好几下,但也认可了他的想法。
黎膺在知道后,提出这段时间暂且由他管理凌蔚府上内务的事。
“瑾堂不用担心俗物,专心备考就可。”黎膺道凌蔚府上就他一个主人,虽说有管事在,但总有些事需要过问他。虽说不忙,但琐事惹人心烦,特别是看着银钱哗哗哗的流走,而自己的收入完全跟不上的时候。如果能一心备考,不用担心其他事自然更好。
只是黎膺毕竟是外人,让他帮忙管理府上的琐事什么的,是不是不太好?但他转念又想,不让外人管理自家的家务事,也是因为防备之心。但是他有什么可防着黎膺的?他连下人们都是黎膺找来的。况且他还管着黎膺一半茶园呢。
所以没考虑多久,凌蔚就同意了。
“我们来往甚密,总是从大门频繁进出也惹人注意,若是瑾堂出仕以后,更加惹人口舌。”黎膺又道,“不若另开一扇侧门进出,避开别人耳目。”
凌蔚一听,顿时觉得好有道理。即使是私人到访,因为黎膺的身份,每次他都要开正门迎接,确实弄得太过引人注目。既然黎膺自己都不愿意走正门了,那另开侧门也没什么吧?
“况且我总是要再去边疆的,到时候王府之中无人做主,每次快马加鞭将琐事报于我,也太过繁琐。以后也劳烦瑾堂帮忙看护一番。”黎膺诚恳道。
凌蔚点头:“交给我即可。”
都帮人把那么大的产业都管了,不就是一座王府,大概就是看看打扫的干不干净,下人的月钱发的如何吧,管管管。
黎膺微笑:“那就劳烦瑾堂了。”
凌蔚看着黎膺脸上浅浅的酒窝,手指蠢蠢欲动,好想上手戳一戳:“不劳烦不劳烦。”
等黎膺真的去边关之后,凌蔚才知道,黎膺所说的“劳烦”,真的即“劳”又“烦”,事情多的令人发指,根本就不是一座王府的琐事!好吧,或许也是一(整)座王府的琐事,黎膺并未说错……
不过现在凌蔚很高兴的看着黎膺让两个府中的工匠把相邻的一面围墙上打了个门,还把大门的地方做了个雕花拱门的样子,看起来像是普通装饰雕刻。谁也想不到,那门是可以打开的。
府中的人都是签了卖身契的,就算没签,也不敢出去乱说主人家的事。黎膺和凌蔚各持有一把钥匙,可以不经通报直接去对方府上。
……黎膺想到不让凌蔚被琐事烦恼,最近和凌蔚感情越发融洽的大哥凌韫自然也想到了。
凌韫现在每个月都会和凌蔚两聚两三次,对着凌蔚吐槽一下那个除了公事之外其他都不靠谱的渣爹。
他也想着让凌蔚安心读书,便提出让凌蔚在考试这一段时间都住回府上。府上有程鸾照料,凌蔚会舒心许多。再说了,科举每场考试,都是要准备很多东西的。科举结束,也要人在外面接着的——考场的环境可不太好,很多娇生惯养的读书人出来就病倒了。凌韫想着凌蔚年轻,肯定准备的不周全。
不过当他知道有黎膺代为打理之后,就高高兴兴驱车回府了。
“这……是不是不太好?”程鸾则觉得,这事怎么有些不对劲。
“有什么不太好,王爷都说了和凌蔚相交莫逆,代为打理有何不可。”凌韫感叹,“有了王爷相助,即使是父亲也没法再欺负二弟了,甚好,甚好。”
“可是这内务之事……”还是觉得不对劲啊,很不对劲啊!
“王爷和二弟感情真好啊,有王爷看护着,就说明皇上也看护着,二弟这次科举定吃不了亏。”凌韫继续感叹,“且不能拂了王爷好意。”
是……是这样吗?虽然程鸾觉得满心的不对劲,但丈夫都这么说了,她也没油反驳的余地。或许……真的是她多想了?
……有了黎膺的帮忙,凌蔚确实舒心不少,考前紧张的情绪也缓解不少。
院试和秋闱、春闱一样,都是考两场,一场正试一场复试,十五岁以上考生,考的是经义、诗词、时事策论、史论四科,每科一天,黎明前入场,即日交卷,并不在考场过夜。
凌蔚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却发现院试的考场其实环境不错嘛,虽然考场纪律确实严明,带进考场的东西也会被严格检查,但并没有没有史书中写的清朝科举那么变态,隔间也较大,可坐可卧,还有小火炉可以放置木炭烧水做饭。凌蔚此次专门带了锅碗瓢盆,新鲜蔬菜,还有腌制好的肉条,放置在一个放满冰的小箱子里,那冰开可以降温。
而且,因为大家都是小隔间,所以见不到其他考生,凌蔚就觉得,气氛也不是多么紧张。
至于考试入场时见到那些紧张的考生,凌蔚向来都是无视的。
这人数,别说比起高考中考什么的差远了,连自己学校考试的规模都达不到,有什么可紧张的。
古代人可没经过凌蔚穿越前那么密集的考试,锤炼出千考百炼的坚强心脏。所以凌蔚,估计是考场中,最轻松的考生。
而且第一场经义,也给了他很大信心。嗯,按照穿越前培养出来的非常好的考试习惯,凌蔚考前先检查了自己的书写工具,待发卷之后就先看了一遍试卷,发现里面所考默写填空果然自己都见到过,心中仅存的紧张感也没了。
他优哉游哉的在草稿纸上把答案写出来,检查一遍是否有错字之后,再用以完成书法作品的严肃态度,将答案誊抄在试卷上。看着自己那苦练出来的字迹,凌蔚满意的点点头。看见这么一手好字,肯定能给考官留下很不错的印象。
虽说经义试题够多够杂,但对于知道答案的人来说,那字数合在一起,也写不了多久。而对于过目不忘的凌蔚而言,连思考的时间都不需要。因此即使凌蔚誊写时拿出了对待书法作品的态度,写完之后,仍旧才过了一个半时辰,那日头还没有完全升起来。
因为凌蔚最近实在是太过出名,所以监考的考官也挺好奇。所以监考官故意巡视了凌蔚所在的考场,却发现凌蔚已经开始发呆。一看其桌案上,试卷的墨迹都已经干透了,显然已经作答完毕很久。
监考官瞟了一眼凌蔚的试卷,在露出的那一页试卷中,答案都是书写满了的。经义考试上考的内容,监考官丢掉考试许久,没有经过专门的复习,所以也不一定答的完。不过就他知道的内容,凌蔚无一错误。而且就算答案记不太清楚,但管其字,也知其答题时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监考官叹一口气。百闻不如一见,就凭这一手字,就知凌蔚果然名不虚传。
若不看姓名,谁能相信,有这么一手好字的人,是三四年前才开始学晏朝的文字?
其他事可看天赋,唯书法,除了天赋之外,更重苦功。
古代考试,可没有提前交卷一说。所以凌蔚等的是百无聊赖,最后干脆慢吞吞生火做饭。因为马桶在隔间内,虽说有厚厚的木盖子盖住,但难免有味道溢出来,所以凌蔚不敢多喝水,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润润嘴皮和喉咙,做饭也是蒸的干饭。不过这一顿饭做出来,仍旧香飘四溢,让许多考生心里想骂娘。
监考官又被吸引了过来,满脸无语的看着已经花了半个时辰小火蒸好饭的凌蔚,正把切好的腌肉和新鲜的蔬菜倒进锅里,呲啦呲啦的开始翻炒。
凌蔚见着监考官无奈的瞪着他,吓了一跳:“这个……大人,考场不准做饭?”
监考官看着这个品级比他高还叫他大人的半大少年,扯了扯嘴角:“可以,只是别弄出太大声响,打扰别人做题。”
凌蔚连忙点头。还好菜已经做好。看来明天还是吃蒸菜吧。粉蒸排骨如何?正好新一批土豆成熟了,粉蒸排骨下面可以垫土豆。可惜不到南瓜成熟的时候,去年的南瓜刚成熟不到一个月就被吃光,不然南瓜粉蒸排骨也是不错的。还有红薯粉蒸排骨也很好吃啊,可惜红薯也还不到收获期。
那后天就吃梅菜扣肉得了。只是梅菜扣肉有些咸,得多喝水。还是吃清淡点的吧,盐焗鸡似乎不错,虽然用时长了点,但是后天考诗词,肯定剩余的时间更多。
那大后天吃什么?愁啊……
监考官问着凌蔚所做的饭菜的香味,很想说,即使你不弄出声音,也非常打扰别人答题。就这香味,就让人饥肠辘辘啊。
监考官也是一路科举上来的,知道在考试时,就着凉水啃干馍的痛苦。在这种时候闻到喷香的饭菜味道,简直残忍的令人发指。
但考场上提供小火炉,本身就是让呆在考场一整天不出去的考生们可以热水热饭用的,只是读书人中别说极罕见有会做饭的,就算会,在考场中估计也没人有那个闲心,甚至连热水都没心情烧(当然其中也不排除连热水都不会烧的考生,这还是绝大多数)。
像凌蔚这样,大老早就答完题,开始慢悠悠做饭的,监考官还真的从未见过。
嗯,做的饭无论闻起来还是看起来,都很好吃的样子,似乎比酒楼里的还精致些。
论还未出现的小炒的魅力。
白菜炒肉片,鼻端与味蕾的双重诱惑。
此时还不到换班时间,监考官腹中也空空如也,虽说他可以拿出糕点果腹,但是看着闻着这一道从未见过的佳肴,他也有饥肠辘辘之感。但作为监考官,他又不能去问学生要吃的,最后只能眼不见心不烦,掉头离开。
离开之前,他在心里为凌蔚周围隔间的考生默哀。
而凌蔚看着监考官走了,松了一口气。吃饭的时候被人瞪着,那多尴尬啊。他将已经晒干的考卷仔细的折叠起来,放在桌案一角,用绢布盖上。然后在另一边放好笔筒等东西隔住,以免饭菜水杯不小心滴落在试卷上。然后才把麻布铺在桌面上,小心翼翼的把饭菜端上去,美美的开始享用自己的饭菜。
吃完饭洗完锅碗瓢盆又上了一次厕所后,那时辰也就刚过午时,凌蔚继续百无聊赖的等考试结束。本来他想午睡一会儿,但是想起电视剧中那些睡觉过程中试卷被掉包被污最后没考上的戏说故事(其实并不会),决定还是一边打瞌睡一边守着试卷吧。
等交卷的时候,凌蔚已经在心中默背了好几本书了。
考试如此无聊,凌蔚很是无语。
而监考官也同样无语。
经过上午的监考官的科普,所有考场的监考官都知道凌蔚在考场做饭,导致左右考生心思浮躁,连监考官心思都浮躁了的奇葩事迹。
无语之外,他们心中又有些酸溜溜的。果然是高才之人,他们科举的时候,冥思苦想不说,到交卷时候也未必能答完所有题。而凌蔚则早早的完成了所有试题,并且看那样子,似乎还非常有把握,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凌蔚第一场考试出场的时候,凌韫、赵圭、黎膺都在门口等着。看着凌蔚精神抖擞的从考场里出来,和周围脚步虚浮的考生形成鲜明对比,三人“瑾堂辛苦”这句话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然后他们听着凌蔚说考题很早就答完,在考场中无聊的想瞌睡,给自己蒸个白米饭炒个白菜肉片还被监考官说不能弄出声音影响别的考生考试,实在是压力山大。
三人默然无语。你说的这话,似乎听不出哪里有压力的样子。而且我想监考官所说的影响考生,绝对不是指炒菜发出的声音吧……
“考试题那天怎么办,肯定更无聊。”凌蔚皱眉叹气,“要不我带面粉去,下午蒸点糕点?这个比较花费时间。”
三人:“……”
得,你开心就好。不过估计你左右的考生都会很不开心了。
……接下来的考试,果然让和凌蔚同场的考生都记忆深刻。
凌蔚说的第二天吃粉蒸排骨,他就真的吃的粉蒸排骨。
虽说第二天考的是史论,但对于所有史书都了然于胸,任何典故都信手拈来,议论文写作还经过高中大学研究生多次摧残的凌蔚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就算他为了让史论更好看一点,采用的是骈体赋,想优美的词句和排比句花了些时间,但草稿写完的时候,也还不到午时。
这一篇文章也就千余字,写的时候花时间,誊写的时候就不花时间了。仍旧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凌蔚又答题完毕,检查几遍之后,就把试卷摊开晾着,开始做饭。
中午仍旧吃的是白米饭,蒸米饭的之前,凌蔚拿出冰块箱中早就切好并泡去血水,再放入姜蒜黄酒以及自己调配的五香粉腌制,并裹好米粉的肋排,以及削皮切块用少许盐拌均匀的土豆块,放入碗中。碗下面垫着土豆块,上面整齐的码着排骨。然后他拿出特别让工匠打造的双层蒸锅,下面放入水和大米,上层放着排骨,待米饭蒸好的时候,排骨也蒸好了。
因为蒸的时候盖着锅盖,并没有太大的气味散发出来,左右考生刚松了口气,以为凌蔚总算放弃在考场上做饭。但凌蔚揭开锅盖的那一刻,那香味又开始勾引人肚子里的馋虫,并且再次把监考官吸引过来。
监考官和正夹着一块排骨的凌蔚对视了一会儿,无奈道:“慢点吃,别污了试卷。”
凌蔚一个劲儿的点头,跟小鸟啄米似的。
而只用写五首诗词的第三天,凌蔚果然拿来了面粉模具馅料,开始做点心。
监考官和周围考生已经没有什么可想可说的了。谁让人家才华横溢很早就做完试卷,谁让人家厨艺精湛做得一手好菜,旁的人也只能受着。
什么,你说饭菜太香影响你答卷?对不起,考场只是禁止喧哗,没有禁止过香的饭菜说法。而且考场中为了方便考生,一直以来都是可以热水热饭的,你自己不会,还怪别的会的人?
因为考诗词答卷后的闲余时间最多,凌蔚就蒸了糕点,把第三天决定吃的盐焗鸡挪到了最后。议论时事的策论花的时间最长,所以凌蔚在写完草稿之后,就把腌制并包好的鸡用纸包好,放入瓦罐中用粗盐埋住,煨上了。
待凌蔚誊写好之后,盐焗鸡差不多煨熟个八九成熟了了,凌蔚边把瓦罐放下来,蒸米饭。因为粗盐很烫,所以米饭做好的时候,鸡也全熟了,吃起来温度也正好。
凌蔚美美的享用自己的午餐,监考官和其他考生继续无语凝噎。
凌蔚是在考试还是在报社,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第三十四章 小三元
“考试如何啊。”赵昭背着手问道,“时间是否紧张。”
凌蔚点点头:“是挺紧张的。特别是策论的时候,来不及誊写,肚子就饿了,只得中断先去弄饭吃。如果乡试的时候题量更大、题目更难一下,我担心草稿还没写完就饿了。写文如果不一气呵成,恐怕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
赵昭:“……”
凌蔚:“所以学生就想着,答卷之前就先先蒸一些小馒头,可以一口一个的那种,一直用小火温着。等饿了就可以揭开吃,又不会弄脏试卷。等写完草稿之后再做饭,吃饱之后小睡一会儿,精力充沛,再修改文章,最后誊写。这样时间也会充裕些。”
赵昭:“……”
凌蔚:“学生认为,若是难度和题量再加大一倍,草稿加誊写,估计就得写到午时之后了。还不如放慢速度,把草稿和誊写分别放在上午和下午,时间充裕些。”
赵昭:“等等,乡试和院试不一样!乡试是一科考三天!”
凌蔚:“对哦,那我第一天不用做饭了,免得打断了思路,就蒸馒头吃好了……乡试的时候玉米、南瓜、红薯都成熟了,蒸玉米南瓜红薯吃也不错。剩下两天吃点好的。”
赵昭:“……除了吃的,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吗?”
凌蔚:“……确实,后两天肯定很难熬。但是带其他东西去,会被认为是作弊吧?老师有什么建议?”
赵昭:“……你可以不用一天就把考卷完成。”
凌蔚:“老师说得对。那学生第一天写草稿,第二天修改加誊写。睡一觉起来,说不定有不同的感悟。”
赵昭觉得说不上是心塞还是心喜,怎么好想给自己这个得意弟子两下子呢?
“反正不急,瑾堂可以第一天写草稿,第二天修改,第三天再看看有什么可修改的,再修改一次后誊写。这样三天都有些事做。”赵圭强忍着笑。
凌蔚点头:“那就这样。”
这样你个……赵昭更加心塞。
但是他又说不出哪里心塞。
“就……这样吧。”赵昭挥挥手,让凌蔚滚出去。再看他一眼,赵昭真的会忍不住敲他脑袋。
“哎哟,瑾堂,不厚道啊。”赵圭跟着凌蔚一起出了书房,道,“既然你如此擅长庖厨,为何不对你师兄露两手?”
“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我这不是怕你们嘲笑我。”凌蔚开玩笑道。
赵圭笑道:“孟子曰君子远庖厨,说的是君子不忍杀生的心理,和不下厨有什么关系?”
“师父心性豁达,即使在逃亡流浪途中,也尽全力让我和他过的更舒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也能做出许多美酒佳肴。我也学了几手皮毛,多已交给府中厨子。术业有专攻,现在厨子做的比我好多了。师兄若是有兴趣,待科举后,我做东,请你到府上大吃一顿。”凌蔚邀请道。
赵圭笑道:“那可说定了,你其他几个师兄肯定也会舔着脸上门讨口食,到时候可别把我们拒之门外。”
“小弟一顿饭还是请得起的。”凌蔚叹气,“只是要等科举后了。怪不得考场上每年逼疯那么多人,压力真的很大呀。”
赵圭:“……”
小师弟你还能在考场上琢磨吃的,压力哪里大了?和你一个考场,闻着你的饭菜香味的人压力才大好吧?你知不知道这件事都传开了,连你师兄我都被好几个同僚打趣了!
算了,这也是小师弟的能耐嘛。一直以来是最小的,所以当有了小师弟之后就把小师弟当亲弟弟宠的赵圭喜滋滋的想。
……或许是正试的时候,凌蔚的名声已经传开了。所以当复试的时候,凌蔚带着大包小包的食材进考场的时候,负责检查考生行礼的官员都忍不住对凌蔚行了注目礼。
而当有人发现自己和凌蔚座位接近的时候,甚至忍不住露出绝望的目光。
本来压力就更大了,结果自己啃着干粮抓头挠腮的时候,闻到饭菜的美味,不但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还会想着有个人已经答好试卷,优哉游哉的捣鼓吃食了,那心情就更烦躁了。
几乎所有听过凌蔚在考场上的事迹的考生都一直认为,考试的位置在凌蔚附近的,那就是最地狱的位置。
想起来前一届考试有一个考生在考场上因为答不出来试卷被逼疯了,把考试隔间全砸了。虽然那考生被“请”了出去,但是那被打翻的马桶味道久久不散,周围的人受尽了折磨。
凌蔚周围的位置,就跟那被打翻了的马桶周围的位置一样地位了。
若凌蔚知道了,不知道是何种心情。
然而他现在还是很放松的。
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验,凌蔚觉得,原来这考试也就这样嘛。比起高考中考研究生考试什么的,简直时间充裕到无聊了。而且环境也不错,还可以自己做吃的。若不是周围风景不好,当野餐也是不错的。
复试的时候,因为心情更放松,凌蔚答题的思路越加的顺畅。而他提前就规划好了考试的时候吃什么,所以答题的时候就算饿了,也不会分神想着午餐和晚餐的事,注意力也集中不少。
至少他自己对自己这次的答题很满意,觉得比正试更完美。
考完最后一场的时候,凌蔚吃着肥而不腻的东坡肉,陪着喷香的大米饭,惬意无比。
嗯,这次就算得不到案首,好歹积累了经验,剩下几场考试,也不会怯场了。
监考官忍不住第三次“路过”凌蔚面前,心里想着,这下院试也结束了,乡试什么的也轮不到他监考,用不着避嫌了,而他和赵祭酒也有着几分交情,舔着脸问问凌蔚这几场考试吃的是什么,总是可以的吧?
怎么每次凌蔚都能拿出从未见过的美食呢?!
第9节
恋耽美
第9节
“周围有人说过其名字,似乎姓谢?”太子愣了一下,大声道,“难道是那个谢家?!”
“是。谢霖安为谢府二房嫡子。”凌蔚踌躇了一会儿,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说下去。
太子低声道:“而刘祺为孤表兄,呵呵,原来如此。”
凌蔚略过这个敏感话题不提,道:“臣这次让谢霖安难堪,谢霖安会对臣印象如何?谢家会对臣印象如何?”
大皇子和谢贵妃,又会对我印象如何?就算自己报上了帝后的大腿,但大皇子毕竟也是君,对付他这个小喽啰,只需要伸出指头指一下,就有无数人为他出气。
若是凌蔚已经通过科举,当上进士,授予官职,那么大皇子对付他也要掂量一下。毕竟他有实职之后,身份地位就有所不同。
而现在,他只有一个最低等的爵位。至于凌家……看他爹那模样,他还真担忧到时候会不会有人为自己出头。即使大哥和他关系已经缓和,他仍然对凌家有着不信任感。或许公主娘回京了,情况会好一些吧。
凌蔚并非想低调。若这次不是谢霖安,他打脸也就打了。在科举之前扬名,对他也有好处。他本来就想刷文名,刷文名就是通过一次次考试和一次次打脸完成的。
只是打脸也要分对象,哪怕是其他世族勋贵,也比大皇子外祖家来的简单。
“孤、孤立刻进宫跟父皇说!”太子终于想通了,自己的一时冲动会给凌蔚带来多大麻烦,忙急道。
“说什么说?说了之后,反而显得臣小鸡肚肠,殿下杞人忧天。”凌蔚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回去拿出你平时的熊样子,用最得意最炫耀的语气把今天这件事告诉陛下,明白吗?”
“孤做得不对,为什么……”太子不明白道。
“殿下四书五经已经通读过,也可以学点其他东西了。”凌蔚转移话题道,“待下次臣入宫,教殿下读史可好?”
“瑾堂教什么,孤就学什么。”太子疑惑道,“瑾堂为何不解答孤的疑问?”
“有些话,臣不能说,说了也没用,要殿下自己想明白。若殿下自己想不明白,其他人多说也无用。”凌蔚道,“不过为了让殿下能想明白,臣会陪着殿下去历史中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做,如何想。”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太子呐呐道。
“在史书中,看历朝大事,殿下能明白其兴衰缘由;而看人物传记,则能通过他人得失,反省自身得失。”
“殿下目前身边没有能劝诫的人,那就只能靠殿下自己劝诫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殿下也可三省自身,在入睡之前,细思一天所作之事。很多事,在事后重新想一遍,就能悟出不同的教训。”
“孤明白了。”太子点头,“瑾堂……这次……孤很抱歉。”
“让臣想想,殿下这次之所以这么冲动,是听到臣和秦王殿下所说,谢霖安可能出老千的事了吧?”凌蔚笑道。
太子皱眉:“是。刘祺和赵圭都是多学之士,能和瑾堂交好,不愧为今科探花和传胪。若谢霖安要与之比拼,那就堂堂正正的来,如此歪门邪道实在是令人不齿。孤……就想着,若是瑾堂,定能使其挫败。孤一时气愤,既没有询问谢霖安身份,也并不知谢霖安和刘祺之间过节,更没细想瑾堂处境,是孤不对。”
“让臣再猜猜,殿下说好了安静,但最后忍不住又出声,是否是因为众人纷纷说殿下小孩子不懂事的缘故?”
太子脸红:“孤、孤自小到大,除了被于太傅嫌弃过,还没被任何人嫌弃过!连孤的父皇和母后都夸孤!那群书生居然说孤不懂事,明明是他们眼瞎,连谢霖安用心卑劣都看不出来!”
“噗……好了好了,别激动。”凌蔚道,“但是以后殿下遇到这种事还多呢,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顽固。或许殿下你是对的,但是或许别人都说你是错的,这时候该如何?陛下每次朝政,都有不少人出来唱反调。难不成你次次都要激动?”
“还有人敢跟父皇唱反调?”太子瞪圆了眼睛,“瑾堂别骗孤!”
“常有的事。陛下那个位置高高在上,一举一动都有人顶着,连饭菜都不能多吃一口,睡觉都不能多睡一分钟,更何况朝中大事?虽说臣不上朝,但也知道,在朝会时候,各位大人还会大打出手。以殿下现在性格,见着底下大臣都打起来了,估计自己也要撸袖子上了吧?”凌蔚调侃道。
太子风中凌乱,摇摇欲坠:“还打架?在上朝的时候打?”
“太子不曾问过陛下朝政之事?”
“孤还小,父皇说孤还不用操心这些烦心事。”太子老实答道。
凌蔚瀑布汗。陛下啊陛下,你这到底是太宠太子,还是对太子不满?太子又并非寻常人家孩子,九岁了还小,那你准备什么时候教导?就算是勋贵人家,九岁时候,也至少要学着处理身边的事,不然以后成家之后,岂不是手忙脚乱?
“殿下……待下次臣进宫,还是从史书开始学吧。”凌蔚无奈道。
太子点头:“读了史书,孤就能明白瑾堂所说的道理了吗?”
“多读书,总会明白的。”凌蔚答道。
太子继续点头:“听瑾堂的。”
凌蔚又和太子说了一会儿话,见太子疲倦了,又守着其小睡了一会儿,自己拿着一本书在床头发呆。
黎膺回来的时候,日头已经偏西。因有宫人来接,黎膺并未亲自送太子进宫。毕竟即使他是王爷,宫门下钥之后,他也不好出来。
待太子离开之后,凌蔚走到黎膺身旁,问道:“太子今日所说加开恩科之事,却有其事?”
黎膺沉默了一会儿,道:“还未说准。”
未说准,那就是确有说过?凌蔚脸色一下子沉了。
怎么总觉得……是个坑呢……
第三十二章 扬名
黎膺见凌蔚沉默了,有些不自在道:“瑾堂不用担心,总归不是坏事。”
“也是。”凌蔚做了一下深呼吸,勉强笑道,“反正,我也已经……”
入坑太深了。
就这么傻傻的掺和进皇家的事,真是……
但是不掺和又能如何?他一个没背景没靠山的人,唯一能抱上的大腿就是帝后。而抱上帝后大腿的途径,就是刷这些尊贵的小孩的好感度。
他之前以为孩子们还小,或许自己能在他们长大之前,就已经积累出足够多的底蕴,可以从泥潭中脱身。
但是没想到,皇帝陛下不按牌理出牌。
一般人,会想着让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去给自己太子当老师吗?
陛下就能!
凌蔚虽然觉得这推测有些太过自恋,但是他隐约觉得,这次加开恩科,或许真的和他有关系。
不过既然自己已经陷了进去,那么这也不是坏事。
现在自己只是个童生,就算教导皇子们也是有实无名。等自己考中了进士,那么就能变成有名有实。哪怕太傅这官职还不大可能落到他头上,但是一个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总是跑不掉的。到时候,而有了这一层身份,他的劝诫就不再需要小心翼翼。但这前提是,他至少名列三甲。
进士并不会立刻授予官职,立即授予官职并留在京城的,只有前三甲,后面的进士能不能留在京城,就要靠关系和运气了。
大晏的殿试前三甲并没有固定的官职,但基本上,前三甲都会进入翰林院,或成为编修或者修撰,或成为天子或者太子讲读。而有后一种待遇的人,通常不是在科举之前就已经名扬,就是勋贵人家,皇帝早就知道这么个人。
凌蔚符合后一种,现在正在努力争取前一种。
但这大前提是,他得考中前三甲。若考不上,对他寄予极大希望的皇帝陛下估计会很失望。而在封建社会,让皇帝很失望了,他的日子估计就不好过了。
“瑾堂不用担忧。”黎膺除了这么安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也看出凌蔚虽然有时候会做出世人所不理解的傻事,但有时候又比常人来的更通透。他能看出来,凌蔚在下一次秋闱春闱中必须取得好成绩,那么凌蔚自己也能想到。
虽然凌蔚高才,黎膺并不担心以凌蔚的才华,考不出好的成绩。但是世事无绝对,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
凌蔚压力大,也是理所当然。
但现在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了。而且以黎膺看来,早一点科举,也对凌蔚又好吃。无论给鲁国公府分家的事披上了多么光鲜的外衣,但明眼人都知道凌蔚和鲁国公府没多大关系了,至少鲁国公对这个儿子并无感情,那么凌蔚就没有可以借的势。
虽然皇上能保护凌蔚,但是凌蔚自己的地位才更加至关重要。皇上有皇上的苦衷,只能大面上给凌蔚保护,比如额外给了凌蔚一个最低的开国县男爵位,能领取从五品上的俸禄,好歹在庄子铺子有收成前,有了其他收入来源,并且由民变成了官,不会受到普通官员欺压。
但凌蔚和皇宫走的越近,其将面对的“敌人”也就越强大,一个男爵显然不够。而科举晋升的人清贵,若能考得前三甲,更是让人不可小视,皇上也能名正言顺的重用凌蔚。
在凌蔚的实力足够的情况下,自然越早考得进士越有利。
凌蔚显然也想通了,神色好了不少:“这次状元楼之行,皇帝陛下估计又会踹我。”
黎膺见凌蔚已经转移话题,也跟着道:“这次是太子不对……皇兄和皇嫂……都太宠太子了。”
凌蔚挑眉:“太子为一国储君,太宠并不是一件好事。陛下和娘娘应该也明白的。”
黎膺道:“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皇兄……之前做太子的时候很哭,待他有了太子后,自然就不愿意太子太辛苦。抛去身份不提,皇兄和皇嫂,也不过是普通的父母。”
可他们不是普通的父母啊。凌蔚心道。
多少太子,都是栽在了“普通的父母”手中?在太子年少时,帝后作为普通的父母宠溺无度;待太子长大了也长歪了的时候,普通的父母就该为身份让路,若是这时候皇后去世或者失宠了,太子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
纵观史书,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贤明的君王不一定能养出贤明的继位者,即使大部分时候,太子都能安然继位,但继位之后也不一定是好皇帝。
比如周朝成康之治后紧接着就是昭穆时代的衰,汉朝宣帝中兴之后其继任者汉元帝柔仁无能,三国刘禅更是虎父犬子的杰出代表,即使有诸葛亮的孜孜教诲,还是烂泥扶不上墙。
后面几个朝代更不用说真是代代都能诠释皇帝不会教儿子的真理。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可是千古明君贤后,而他们的儿子李承乾,只能让人长叹一口气;明太祖是个千古狠人,其亲自教导的皇太孙朱允炆却优柔寡断。
说起来,凌蔚还要庆幸小胖子在帝后如此宠溺下,还没长歪。其熊的程度,也就是普通富人家的娇宠孩子而已。而且小胖子听得进劝,会反思自身,三观基本比较正常,学东西也快。在几乎没人教导,只有一味宠溺的背景下,小胖子长成这样,真的只能说帝后的基因好。
但再这么宠下去,就算太子之位不会动摇,但当他继位之后,这大晏王朝的盛世之景能不能维持下去,都是个未知数。
凌蔚觉得,若自己真的上了贼船(虽然现在看起来,已经差不多一只脚已经踏上去了),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皇兄一向……比较宠。我也是皇兄带大的。”黎膺小声道,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最艰难的时候,皇兄即便饿着肚子,也要先让我吃饱。”
凌蔚眨了眨眼睛,不敢置信:“等等,陛下之前是太子吧?你也是皇子吧?”
怎么听起来不像是皇后嫡子过的生活,倒像是贫苦人家?还吃不饱?普通小康家庭的嫡子,也不会吃不饱吧?
“瑾堂经常进宫,多了解一下前朝之事,知道些忌讳,还是必要的。”黎膺提醒道。
前朝旧事?黎膺所说的前朝肯定不是指前一个朝代,而是先帝之事吧?凌蔚绞尽脑汁想着,能有什么旧事?好吧,他确实没怎么关注。
可都是宫廷旧事了,他问谁?老师会说吗?老师应该知道吧?唉,要是公主娘回来了,问公主娘是最好的。要不问大哥?大哥应该知道吧?
黎膺似乎并不想多说,两人一起用完了晚饭,黎膺又和凌蔚一起看了一会儿书之后,才回到自己府中。
……第二天由于皇帝带着一家人去京城郊外某座别宫避暑,凌蔚难得有一个小长假。
他想起前一天黎膺所说的事,便驱车去了赵府,想询问一下老师是否知道加开恩科的事,外带旁敲侧击一下先帝之事。
“你倒是消息灵通。”赵昭似笑非笑,“确有此事,估摸下次上朝就能确定下来。你可知是谁提出的吗?”
“老师你?”凌蔚实在想不出其他的人。
“要是我提出的,待你高中,岂不是有人说我徇私。”赵昭拿着扇子敲了凌蔚一下,“是于侍郎提出,先帝时因战事,曾停了几次科举,耽误了许多学子。如今去年北疆大胜,刚又传来东南大胜,应大赦天下并加开恩科,以示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凌蔚愣了一下:“我还以为和我有关呢,看来是我多虑了。”
赵昭对着凌蔚又是一下:“当然是为了你。”
“可是我并不认识于侍郎。”
“蠢得你!”赵昭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凌蔚一眼,“于学国的事是不是你求的情?为此还被罚跪?《三字经》和《千字文》是不是你写的?皇上和于美芝一同作序,皇家对于家不满的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估计于美芝也以为这是你的提议。”
“所以说,于侍郎这是……还人情?”凌蔚好奇道,“于侍郎不是……很正直?”
“正直是正直,但是人情世故还是懂的,不然能当上礼部侍郎?”赵昭冷哼,“你帮了他家这么大的忙,这样就想把人情还了,还真是便宜他了。”
凌蔚冷汗。其实根本没帮过忙好吧?什么下跪啊、求情啊,根本没有的事。《三字经》和《千字文》的作序者也不是自己提出来的,怎么就归功于自己了呢?说起来,都是皇上施恩,结果他捡了便宜。
当然,就算白捡便宜,他也不会推脱。推脱就是傻子。
“好了,恩科这事十拿九稳了,从今天起,老夫出题,你破题作文,每天五篇!”赵昭严肃道。
凌蔚摸摸鼻子。每天两篇变成了每天五篇。得,反正字数不多。
“那个,老师,我还有事问。”凌蔚小心翼翼道。
“什么事?”赵昭狐疑道。
“昨儿个秦王殿下对我说,我经常入宫,找人询问一下,前朝,咳咳,旧事比较好。”
“前朝?”赵昭问道,“什么前朝?”
“就是……当今圣上,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凌蔚眨巴眨巴眼睛,“我屋里长辈不在,只能问老师了。若老师不好说,我再写信询问母亲。只是写信……一来一往,时间就有些长了。”
“这个啊。”赵昭捋捋胡须,“也没什么不可说的。先皇后早逝,先帝宠爱奸妃,差点乱了纲常。当今圣上外平兵乱,内护幼弟,甚是辛苦。你只要记住,一切以当今圣上之意为主,远离魏家和……汉王、平昌公主一家即可。若有人提起,你也要知道自己的态度。”
魏家?这个凌蔚倒是听说过,这也是勋贵之家,其女为前朝末代皇帝宠妃,后入了先帝的后宫,任贵妃,有一子一女,正是汉王和平昌公主。
乱了纲常?难道是指废嫡立庶?或许,先帝还有想立魏贵妃为后的心思?先皇后早逝,先帝又有宠妃,这太子无论是能干不能干,地位都岌岌可危。历史上为了宠妃废太子的事还不少见?那些太子被罗织各种即使从史书中读来,都觉得荒谬的罪名,甚至连罪名都没有,之后下场更是凄惨无比。
凌蔚只知道当今皇上从太子一路走来,应该是顺顺当当。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回事。
他决定以后多留心一下那汉王和平昌公主的事。虽说皇上地位稳当,但既然黎膺提出来了,那就是还有什么幺蛾子没能处理完。
“你也不用多想,只要一心一意跟着皇上,就没有问题。”赵昭道。
凌蔚道:“明白明白,我一颗红心向着当今皇上,绝不偏移!”
赵昭无语的看着凌蔚。这话似乎并没有什么不错,但怎么听起来就是这么不对劲呢?于是他再次上手,用扇子敲了敲凌蔚的脑袋。反正他是老师,可以随便敲,想没想明白都可以敲嘛。
……皇帝陛下这一避暑,就走了十来天。不过这段时间政事也没有停歇。虽说没有上朝,但常召官员上避暑山庄议事。待回宫之后重新上朝,那开恩科的事就定了下来,京城学子欢呼雀跃,摩拳擦掌,似乎个个都有希望考上似的。
大晏朝的恩科和一些朝代所开的那种纯粹施恩,只要会试通过,殿试就必中的恩科不同。大晏朝的恩科只在于不按照三年一考的时间,多开一次考试而已,其他规矩和平常科举并无不同,所以恩科进士和平常进士也并无不同。
说白了,只是加考一次而已,并不会放水。
按照圣旨上写的,今年就要加开秋闱,明年春闱。而下一次科举考试,则仍然是往常时间,不做改变。即秋闱在一年后,春闱在两年后。
这几年,估计是学子们的欢喜年了。
皇帝加开恩科,凌蔚的事只是导火索,其重要原因,还是现在的大臣有前朝的、有先帝的,皇帝自然想一并换掉。而科举取士,培养一大批忠于当今皇帝的官员,再调教几年,正好补上缺口。
凌蔚肯定是要参加今年的秋闱的。距离秋闱也没有几个月了,他现在正在被赵昭的魔鬼训练套餐折磨着,什么偏题怪题都见识过了。也还好他过目不忘,无论那题再偏,都能记忆中搜寻到其出处,所以并不算多难。
赵昭见偏题怪题对于凌蔚而言并不算问题,便开始要求其卷面的整洁和文字的正确,只要有一处错误,就立即重写。让凌蔚神经高度紧张,下笔时条件反射的精神集中,下笔速度也越发的快。
凌蔚从未间断练字。因在现代时,他便临摹的瘦金体的字帖。虽不敢说得其骨髓,但也算是像模像样。用毛笔后临摹众多字帖,在练好文字骨架之后,凌蔚放开字帖所写的字体,也是他已经习惯的瘦金体。不知道是不是所用书写工具的不同,也不知是不是所花的功夫的不同,凌蔚的字终于有了几分神韵。赵昭也赞叹不已。并说若再过些时日,其字体大成,说不得能成为书法大师。
书法大师什么凌蔚暂时不想,只是瘦金体作为楷书的一种,用于科举最大的好处就是字体工整清楚,考官看着也不费劲。
在科举时,哪怕草书写得再好,也不会有傻子用草书答卷。
在大晏朝,字的好坏也会影响考官的判断,并不像明清时期那样,要求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台阁体。赵昭见凌蔚诗词无问题,策论也无问题,想了想,也就只有书法是短处了。
于是其他考生在绞尽脑汁作诗作文时,凌蔚却在加大劲儿的练字。这在考生中,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件事被赵圭传了出去。与这个趣闻传出去的,还有凌蔚在状元楼所写的那三首诗词。
凌蔚那三首诗词已经传遍京城大街小巷,并被谱成曲子传唱,朝着京城之外传播。只这三首诗词,凌蔚已经被冠以了善诗词之名。
普通读书人能有一首诗词传世就已经算作难得,凌蔚这三首诗词都被各学问大家赞赏,说有传世之风。凌蔚诗词之名,不远播都不成。
凌蔚的老师赵昭也善诗词,但其情之所至,感有所发,最厌恶无病呻吟。因此有着不愿斗诗也不愿联诗的怪癖。最先见赵昭如此,有不少人说赵昭假清高,或者自卑才华。后来赵昭名望越来越高,流传的诗词佳作也越来越多,才让那些人闭上嘴。
而现在,虽说斗诗联诗仍旧是宴会上读书人娱乐之一,但也都公认斗诗联诗只是娱乐,除非正好情景交融,不然做出好诗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凌蔚师承赵昭,有赵昭的怪癖打头,他说他也不会斗诗联诗,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他可是赵昭的关门弟子,关门弟子向来是收徒者最满意的人。凌蔚和赵昭怪癖类似,在很多人看来,那是理所当然。
只是凌蔚临近科举,不练诗不练文,反而去练字的做法还是让一些读书人很是不舒服。说凌蔚狂妄自大的人也不少。不过也有人苦笑,这学生学什么,那是老师决定的。让凌蔚练字,也是赵祭酒的主意,哪是凌蔚狂妄?若说狂妄,那也是赵祭酒狂妄。
后来后一种说法变成了主流,特别是一些学生在听其老师嘟囔之后。似乎是赵祭酒不止是让凌蔚专心练字,还经常跑到老友或者宿敌那里去晃悠,嚷嚷“我让我学生好好准备科举专心练字,你学生呢”之类极其欠扁的话,让其他人好一阵恼怒。
而赵祭酒本身在学问界的地位就非常高,他的话也被很多人认为准则。并且他的学生,几乎没有掉出二甲前三的。赵圭这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所以赵祭酒不只是学问大家,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甚至被他教导而没有收徒的人,科举也都是一次性过。这在科举中,也十分难得。
有多少考生头发苍白,连童生都考不上?
因此赵祭酒的话,就被别人奉为真理。说凌蔚狂妄的人少了,视凌蔚为劲敌的人则多了。
特别是在状元楼被凌蔚落了颜面的谢霖安。上一次他卧病错过会试,打造好的声势浩大的局面瞬间泡了汤。这一次开恩科,他可是卯足了劲儿,要在明年春闱中拔得头筹。
他还挺得意。上一届人才辈出,但这一届恩科,至少在京城中,难以有才华和他匹敌的,就算京城之外有黑马杀出,自己抱住前三甲的位置也是妥妥的。若是得了探花,就是和刘祺等同;若是得了榜眼或者状元,岂不是就超过刘祺了?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准自己运气真的好。
但是他还没得意多久,凌蔚的名声就传了出来,而且因为他状元楼的失利,明明只是个童生,声望比他这个举人还高。甚至每当有人说谢霖安多厉害多有才华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加一句,那凌蔚,可是比谢霖安更厉害,至少在诗词方面,谢霖安无法与之相比。然后就是状元楼之事,传闻越来越广。
偏偏赵圭和刘祺不要脸不知耻,每当有人问起凌蔚,都连连称自己“多不如也”,刘祺甚至道,“若赵祭酒未收瑾堂为徒,则其必为某小师弟”。
刘祺敢说这种话,那肯定是于侍郎肯定了的。
于诤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和赵昭差不多,甚至不比于学国差。当然,若比起教书育人,那于诤和赵昭就超过于学国太多,于学国至今未能教出一个得用的学生。连于诤都肯定了凌蔚,那更加显出凌蔚的不凡。
而“不凡”的凌蔚则满心无奈。怎么他就被架起来烤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好吧,其实这也没多大关系,只要他能高中……咳咳,三元及第,那名望不但会稳定下来,还会更胜一筹,说不得刚得到状元,就能被人奉为大家。
但是关键是他得三元及第啊!都被架的这么高了,他甚至连考第二都会有人说三道四了!
这种局面肯定是人为操纵的,这到底是哪个混蛋的主意?!
(黎隶鼻子一痒:“阿嚏!这大热天的,朕难道还能感染风寒?”)
第三十三章 在考场上做饭的凌蔚
凌蔚呼哧呼哧的练字(?)备考,忽然有一天被他老师询问,是想被举荐进国子监成为监生后再报名参加秋闱,还是下场考一场院试,得了生员资格再去。
凌蔚一愣,他都忘记自己只通过了童试前两场,还没获得生员资格了。
前面说过了,在童试中,未满十五岁称幼童,只考默诵经义即可。但凌蔚年龄不凑巧,考完前两场之后,发现下一场院试碰巧自己过了十五岁,要考其他内容了。
这也不怪凌蔚,他对自己的生日向来记不太清楚。记得清楚地公主娘又走了,他那时候和大哥不睦,大哥也自然没想起他的生日,所以待知道恰巧错过时间的时候,被他老师好一顿抽。
因着凌蔚其他内容没备考,为了保险起见,赵昭就让其缓一年再考。
作为他赵昭的学生,即使是院试,也得考个好成绩。别说低空飞过,中空飞过都不成。
今年加开恩科,但院试每年都有,凌蔚参加完院试之后再参加秋闱也不迟。即使不参加院试,他也可以进国子监。
虽说赵昭更希望凌蔚挨个儿的考,但也知道皇帝陛下把凌蔚架在了火上,不算殿试,院试秋闱春闱连考三次,就是三次都得取得第一,那压力实在是太大。若是进了国子监,取得监生资格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少了两次考试,也少了许多压力。
省下考试的时间,还能多复习……咳咳,多练一段时间的字。
黎膺也劝说凌蔚进国子监,这样考试压力会小很多。
不过凌蔚还是决定去考考。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考霸,在学校的时候就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中考高考四六级还有考研,他经历了这么多考试,得出的经验就是,甭管平时学的好不好,临场发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有人平时成绩尚可,一到大考就总是比平时成绩好;有的人却平时考试都拿第一,到大考就蔫了。
凌蔚虽说不上是考试型选手,但抗考能力也不错的。
这临场发挥,除了运气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抗压能力。没看许多考生都是压力过大,考场发挥失利?更别说古代这种决定一生的考试,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就直接疯了。
凌蔚虽说也知道一场场考试压力过大,但若他没有经过前面考试的磨练,直接进入会试考场,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不习惯古代的考试环境和考试规则,继而考试失常。
院试和乡试,毕竟比会试和殿试的压力要小得多。凌蔚虽说自己有练习考试的内容,但毕竟未曾真枪实弹的练过。他就想以每一次考试作为练兵,以免会试时手忙脚乱。
至于是不是会失利……哪怕前面考试失利,只要不是太差,后面会试和殿试能够拔得头筹,在世人眼中,自己肯定只是发挥失常,毕竟世人总是关注最后的结果。若是会试直接考砸,那就真的是全完蛋了。
听凌蔚这么分析后,赵昭虽然对凌蔚用院试和乡试来“练手”的说法用扇子敲了他的脑袋好几下,但也认可了他的想法。
黎膺在知道后,提出这段时间暂且由他管理凌蔚府上内务的事。
“瑾堂不用担心俗物,专心备考就可。”黎膺道凌蔚府上就他一个主人,虽说有管事在,但总有些事需要过问他。虽说不忙,但琐事惹人心烦,特别是看着银钱哗哗哗的流走,而自己的收入完全跟不上的时候。如果能一心备考,不用担心其他事自然更好。
只是黎膺毕竟是外人,让他帮忙管理府上的琐事什么的,是不是不太好?但他转念又想,不让外人管理自家的家务事,也是因为防备之心。但是他有什么可防着黎膺的?他连下人们都是黎膺找来的。况且他还管着黎膺一半茶园呢。
所以没考虑多久,凌蔚就同意了。
“我们来往甚密,总是从大门频繁进出也惹人注意,若是瑾堂出仕以后,更加惹人口舌。”黎膺又道,“不若另开一扇侧门进出,避开别人耳目。”
凌蔚一听,顿时觉得好有道理。即使是私人到访,因为黎膺的身份,每次他都要开正门迎接,确实弄得太过引人注目。既然黎膺自己都不愿意走正门了,那另开侧门也没什么吧?
“况且我总是要再去边疆的,到时候王府之中无人做主,每次快马加鞭将琐事报于我,也太过繁琐。以后也劳烦瑾堂帮忙看护一番。”黎膺诚恳道。
凌蔚点头:“交给我即可。”
都帮人把那么大的产业都管了,不就是一座王府,大概就是看看打扫的干不干净,下人的月钱发的如何吧,管管管。
黎膺微笑:“那就劳烦瑾堂了。”
凌蔚看着黎膺脸上浅浅的酒窝,手指蠢蠢欲动,好想上手戳一戳:“不劳烦不劳烦。”
等黎膺真的去边关之后,凌蔚才知道,黎膺所说的“劳烦”,真的即“劳”又“烦”,事情多的令人发指,根本就不是一座王府的琐事!好吧,或许也是一(整)座王府的琐事,黎膺并未说错……
不过现在凌蔚很高兴的看着黎膺让两个府中的工匠把相邻的一面围墙上打了个门,还把大门的地方做了个雕花拱门的样子,看起来像是普通装饰雕刻。谁也想不到,那门是可以打开的。
府中的人都是签了卖身契的,就算没签,也不敢出去乱说主人家的事。黎膺和凌蔚各持有一把钥匙,可以不经通报直接去对方府上。
……黎膺想到不让凌蔚被琐事烦恼,最近和凌蔚感情越发融洽的大哥凌韫自然也想到了。
凌韫现在每个月都会和凌蔚两聚两三次,对着凌蔚吐槽一下那个除了公事之外其他都不靠谱的渣爹。
他也想着让凌蔚安心读书,便提出让凌蔚在考试这一段时间都住回府上。府上有程鸾照料,凌蔚会舒心许多。再说了,科举每场考试,都是要准备很多东西的。科举结束,也要人在外面接着的——考场的环境可不太好,很多娇生惯养的读书人出来就病倒了。凌韫想着凌蔚年轻,肯定准备的不周全。
不过当他知道有黎膺代为打理之后,就高高兴兴驱车回府了。
“这……是不是不太好?”程鸾则觉得,这事怎么有些不对劲。
“有什么不太好,王爷都说了和凌蔚相交莫逆,代为打理有何不可。”凌韫感叹,“有了王爷相助,即使是父亲也没法再欺负二弟了,甚好,甚好。”
“可是这内务之事……”还是觉得不对劲啊,很不对劲啊!
“王爷和二弟感情真好啊,有王爷看护着,就说明皇上也看护着,二弟这次科举定吃不了亏。”凌韫继续感叹,“且不能拂了王爷好意。”
是……是这样吗?虽然程鸾觉得满心的不对劲,但丈夫都这么说了,她也没油反驳的余地。或许……真的是她多想了?
……有了黎膺的帮忙,凌蔚确实舒心不少,考前紧张的情绪也缓解不少。
院试和秋闱、春闱一样,都是考两场,一场正试一场复试,十五岁以上考生,考的是经义、诗词、时事策论、史论四科,每科一天,黎明前入场,即日交卷,并不在考场过夜。
凌蔚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却发现院试的考场其实环境不错嘛,虽然考场纪律确实严明,带进考场的东西也会被严格检查,但并没有没有史书中写的清朝科举那么变态,隔间也较大,可坐可卧,还有小火炉可以放置木炭烧水做饭。凌蔚此次专门带了锅碗瓢盆,新鲜蔬菜,还有腌制好的肉条,放置在一个放满冰的小箱子里,那冰开可以降温。
而且,因为大家都是小隔间,所以见不到其他考生,凌蔚就觉得,气氛也不是多么紧张。
至于考试入场时见到那些紧张的考生,凌蔚向来都是无视的。
这人数,别说比起高考中考什么的差远了,连自己学校考试的规模都达不到,有什么可紧张的。
古代人可没经过凌蔚穿越前那么密集的考试,锤炼出千考百炼的坚强心脏。所以凌蔚,估计是考场中,最轻松的考生。
而且第一场经义,也给了他很大信心。嗯,按照穿越前培养出来的非常好的考试习惯,凌蔚考前先检查了自己的书写工具,待发卷之后就先看了一遍试卷,发现里面所考默写填空果然自己都见到过,心中仅存的紧张感也没了。
他优哉游哉的在草稿纸上把答案写出来,检查一遍是否有错字之后,再用以完成书法作品的严肃态度,将答案誊抄在试卷上。看着自己那苦练出来的字迹,凌蔚满意的点点头。看见这么一手好字,肯定能给考官留下很不错的印象。
虽说经义试题够多够杂,但对于知道答案的人来说,那字数合在一起,也写不了多久。而对于过目不忘的凌蔚而言,连思考的时间都不需要。因此即使凌蔚誊写时拿出了对待书法作品的态度,写完之后,仍旧才过了一个半时辰,那日头还没有完全升起来。
因为凌蔚最近实在是太过出名,所以监考的考官也挺好奇。所以监考官故意巡视了凌蔚所在的考场,却发现凌蔚已经开始发呆。一看其桌案上,试卷的墨迹都已经干透了,显然已经作答完毕很久。
监考官瞟了一眼凌蔚的试卷,在露出的那一页试卷中,答案都是书写满了的。经义考试上考的内容,监考官丢掉考试许久,没有经过专门的复习,所以也不一定答的完。不过就他知道的内容,凌蔚无一错误。而且就算答案记不太清楚,但管其字,也知其答题时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监考官叹一口气。百闻不如一见,就凭这一手字,就知凌蔚果然名不虚传。
若不看姓名,谁能相信,有这么一手好字的人,是三四年前才开始学晏朝的文字?
其他事可看天赋,唯书法,除了天赋之外,更重苦功。
古代考试,可没有提前交卷一说。所以凌蔚等的是百无聊赖,最后干脆慢吞吞生火做饭。因为马桶在隔间内,虽说有厚厚的木盖子盖住,但难免有味道溢出来,所以凌蔚不敢多喝水,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润润嘴皮和喉咙,做饭也是蒸的干饭。不过这一顿饭做出来,仍旧香飘四溢,让许多考生心里想骂娘。
监考官又被吸引了过来,满脸无语的看着已经花了半个时辰小火蒸好饭的凌蔚,正把切好的腌肉和新鲜的蔬菜倒进锅里,呲啦呲啦的开始翻炒。
凌蔚见着监考官无奈的瞪着他,吓了一跳:“这个……大人,考场不准做饭?”
监考官看着这个品级比他高还叫他大人的半大少年,扯了扯嘴角:“可以,只是别弄出太大声响,打扰别人做题。”
凌蔚连忙点头。还好菜已经做好。看来明天还是吃蒸菜吧。粉蒸排骨如何?正好新一批土豆成熟了,粉蒸排骨下面可以垫土豆。可惜不到南瓜成熟的时候,去年的南瓜刚成熟不到一个月就被吃光,不然南瓜粉蒸排骨也是不错的。还有红薯粉蒸排骨也很好吃啊,可惜红薯也还不到收获期。
那后天就吃梅菜扣肉得了。只是梅菜扣肉有些咸,得多喝水。还是吃清淡点的吧,盐焗鸡似乎不错,虽然用时长了点,但是后天考诗词,肯定剩余的时间更多。
那大后天吃什么?愁啊……
监考官问着凌蔚所做的饭菜的香味,很想说,即使你不弄出声音,也非常打扰别人答题。就这香味,就让人饥肠辘辘啊。
监考官也是一路科举上来的,知道在考试时,就着凉水啃干馍的痛苦。在这种时候闻到喷香的饭菜味道,简直残忍的令人发指。
但考场上提供小火炉,本身就是让呆在考场一整天不出去的考生们可以热水热饭用的,只是读书人中别说极罕见有会做饭的,就算会,在考场中估计也没人有那个闲心,甚至连热水都没心情烧(当然其中也不排除连热水都不会烧的考生,这还是绝大多数)。
像凌蔚这样,大老早就答完题,开始慢悠悠做饭的,监考官还真的从未见过。
嗯,做的饭无论闻起来还是看起来,都很好吃的样子,似乎比酒楼里的还精致些。
论还未出现的小炒的魅力。
白菜炒肉片,鼻端与味蕾的双重诱惑。
此时还不到换班时间,监考官腹中也空空如也,虽说他可以拿出糕点果腹,但是看着闻着这一道从未见过的佳肴,他也有饥肠辘辘之感。但作为监考官,他又不能去问学生要吃的,最后只能眼不见心不烦,掉头离开。
离开之前,他在心里为凌蔚周围隔间的考生默哀。
而凌蔚看着监考官走了,松了一口气。吃饭的时候被人瞪着,那多尴尬啊。他将已经晒干的考卷仔细的折叠起来,放在桌案一角,用绢布盖上。然后在另一边放好笔筒等东西隔住,以免饭菜水杯不小心滴落在试卷上。然后才把麻布铺在桌面上,小心翼翼的把饭菜端上去,美美的开始享用自己的饭菜。
吃完饭洗完锅碗瓢盆又上了一次厕所后,那时辰也就刚过午时,凌蔚继续百无聊赖的等考试结束。本来他想午睡一会儿,但是想起电视剧中那些睡觉过程中试卷被掉包被污最后没考上的戏说故事(其实并不会),决定还是一边打瞌睡一边守着试卷吧。
等交卷的时候,凌蔚已经在心中默背了好几本书了。
考试如此无聊,凌蔚很是无语。
而监考官也同样无语。
经过上午的监考官的科普,所有考场的监考官都知道凌蔚在考场做饭,导致左右考生心思浮躁,连监考官心思都浮躁了的奇葩事迹。
无语之外,他们心中又有些酸溜溜的。果然是高才之人,他们科举的时候,冥思苦想不说,到交卷时候也未必能答完所有题。而凌蔚则早早的完成了所有试题,并且看那样子,似乎还非常有把握,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
凌蔚第一场考试出场的时候,凌韫、赵圭、黎膺都在门口等着。看着凌蔚精神抖擞的从考场里出来,和周围脚步虚浮的考生形成鲜明对比,三人“瑾堂辛苦”这句话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然后他们听着凌蔚说考题很早就答完,在考场中无聊的想瞌睡,给自己蒸个白米饭炒个白菜肉片还被监考官说不能弄出声音影响别的考生考试,实在是压力山大。
三人默然无语。你说的这话,似乎听不出哪里有压力的样子。而且我想监考官所说的影响考生,绝对不是指炒菜发出的声音吧……
“考试题那天怎么办,肯定更无聊。”凌蔚皱眉叹气,“要不我带面粉去,下午蒸点糕点?这个比较花费时间。”
三人:“……”
得,你开心就好。不过估计你左右的考生都会很不开心了。
……接下来的考试,果然让和凌蔚同场的考生都记忆深刻。
凌蔚说的第二天吃粉蒸排骨,他就真的吃的粉蒸排骨。
虽说第二天考的是史论,但对于所有史书都了然于胸,任何典故都信手拈来,议论文写作还经过高中大学研究生多次摧残的凌蔚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就算他为了让史论更好看一点,采用的是骈体赋,想优美的词句和排比句花了些时间,但草稿写完的时候,也还不到午时。
这一篇文章也就千余字,写的时候花时间,誊写的时候就不花时间了。仍旧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凌蔚又答题完毕,检查几遍之后,就把试卷摊开晾着,开始做饭。
中午仍旧吃的是白米饭,蒸米饭的之前,凌蔚拿出冰块箱中早就切好并泡去血水,再放入姜蒜黄酒以及自己调配的五香粉腌制,并裹好米粉的肋排,以及削皮切块用少许盐拌均匀的土豆块,放入碗中。碗下面垫着土豆块,上面整齐的码着排骨。然后他拿出特别让工匠打造的双层蒸锅,下面放入水和大米,上层放着排骨,待米饭蒸好的时候,排骨也蒸好了。
因为蒸的时候盖着锅盖,并没有太大的气味散发出来,左右考生刚松了口气,以为凌蔚总算放弃在考场上做饭。但凌蔚揭开锅盖的那一刻,那香味又开始勾引人肚子里的馋虫,并且再次把监考官吸引过来。
监考官和正夹着一块排骨的凌蔚对视了一会儿,无奈道:“慢点吃,别污了试卷。”
凌蔚一个劲儿的点头,跟小鸟啄米似的。
而只用写五首诗词的第三天,凌蔚果然拿来了面粉模具馅料,开始做点心。
监考官和周围考生已经没有什么可想可说的了。谁让人家才华横溢很早就做完试卷,谁让人家厨艺精湛做得一手好菜,旁的人也只能受着。
什么,你说饭菜太香影响你答卷?对不起,考场只是禁止喧哗,没有禁止过香的饭菜说法。而且考场中为了方便考生,一直以来都是可以热水热饭的,你自己不会,还怪别的会的人?
因为考诗词答卷后的闲余时间最多,凌蔚就蒸了糕点,把第三天决定吃的盐焗鸡挪到了最后。议论时事的策论花的时间最长,所以凌蔚在写完草稿之后,就把腌制并包好的鸡用纸包好,放入瓦罐中用粗盐埋住,煨上了。
待凌蔚誊写好之后,盐焗鸡差不多煨熟个八九成熟了了,凌蔚边把瓦罐放下来,蒸米饭。因为粗盐很烫,所以米饭做好的时候,鸡也全熟了,吃起来温度也正好。
凌蔚美美的享用自己的午餐,监考官和其他考生继续无语凝噎。
凌蔚是在考试还是在报社,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第三十四章 小三元
“考试如何啊。”赵昭背着手问道,“时间是否紧张。”
凌蔚点点头:“是挺紧张的。特别是策论的时候,来不及誊写,肚子就饿了,只得中断先去弄饭吃。如果乡试的时候题量更大、题目更难一下,我担心草稿还没写完就饿了。写文如果不一气呵成,恐怕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
赵昭:“……”
凌蔚:“所以学生就想着,答卷之前就先先蒸一些小馒头,可以一口一个的那种,一直用小火温着。等饿了就可以揭开吃,又不会弄脏试卷。等写完草稿之后再做饭,吃饱之后小睡一会儿,精力充沛,再修改文章,最后誊写。这样时间也会充裕些。”
赵昭:“……”
凌蔚:“学生认为,若是难度和题量再加大一倍,草稿加誊写,估计就得写到午时之后了。还不如放慢速度,把草稿和誊写分别放在上午和下午,时间充裕些。”
赵昭:“等等,乡试和院试不一样!乡试是一科考三天!”
凌蔚:“对哦,那我第一天不用做饭了,免得打断了思路,就蒸馒头吃好了……乡试的时候玉米、南瓜、红薯都成熟了,蒸玉米南瓜红薯吃也不错。剩下两天吃点好的。”
赵昭:“……除了吃的,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吗?”
凌蔚:“……确实,后两天肯定很难熬。但是带其他东西去,会被认为是作弊吧?老师有什么建议?”
赵昭:“……你可以不用一天就把考卷完成。”
凌蔚:“老师说得对。那学生第一天写草稿,第二天修改加誊写。睡一觉起来,说不定有不同的感悟。”
赵昭觉得说不上是心塞还是心喜,怎么好想给自己这个得意弟子两下子呢?
“反正不急,瑾堂可以第一天写草稿,第二天修改,第三天再看看有什么可修改的,再修改一次后誊写。这样三天都有些事做。”赵圭强忍着笑。
凌蔚点头:“那就这样。”
这样你个……赵昭更加心塞。
但是他又说不出哪里心塞。
“就……这样吧。”赵昭挥挥手,让凌蔚滚出去。再看他一眼,赵昭真的会忍不住敲他脑袋。
“哎哟,瑾堂,不厚道啊。”赵圭跟着凌蔚一起出了书房,道,“既然你如此擅长庖厨,为何不对你师兄露两手?”
“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我这不是怕你们嘲笑我。”凌蔚开玩笑道。
赵圭笑道:“孟子曰君子远庖厨,说的是君子不忍杀生的心理,和不下厨有什么关系?”
“师父心性豁达,即使在逃亡流浪途中,也尽全力让我和他过的更舒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也能做出许多美酒佳肴。我也学了几手皮毛,多已交给府中厨子。术业有专攻,现在厨子做的比我好多了。师兄若是有兴趣,待科举后,我做东,请你到府上大吃一顿。”凌蔚邀请道。
赵圭笑道:“那可说定了,你其他几个师兄肯定也会舔着脸上门讨口食,到时候可别把我们拒之门外。”
“小弟一顿饭还是请得起的。”凌蔚叹气,“只是要等科举后了。怪不得考场上每年逼疯那么多人,压力真的很大呀。”
赵圭:“……”
小师弟你还能在考场上琢磨吃的,压力哪里大了?和你一个考场,闻着你的饭菜香味的人压力才大好吧?你知不知道这件事都传开了,连你师兄我都被好几个同僚打趣了!
算了,这也是小师弟的能耐嘛。一直以来是最小的,所以当有了小师弟之后就把小师弟当亲弟弟宠的赵圭喜滋滋的想。
……或许是正试的时候,凌蔚的名声已经传开了。所以当复试的时候,凌蔚带着大包小包的食材进考场的时候,负责检查考生行礼的官员都忍不住对凌蔚行了注目礼。
而当有人发现自己和凌蔚座位接近的时候,甚至忍不住露出绝望的目光。
本来压力就更大了,结果自己啃着干粮抓头挠腮的时候,闻到饭菜的美味,不但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还会想着有个人已经答好试卷,优哉游哉的捣鼓吃食了,那心情就更烦躁了。
几乎所有听过凌蔚在考场上的事迹的考生都一直认为,考试的位置在凌蔚附近的,那就是最地狱的位置。
想起来前一届考试有一个考生在考场上因为答不出来试卷被逼疯了,把考试隔间全砸了。虽然那考生被“请”了出去,但是那被打翻的马桶味道久久不散,周围的人受尽了折磨。
凌蔚周围的位置,就跟那被打翻了的马桶周围的位置一样地位了。
若凌蔚知道了,不知道是何种心情。
然而他现在还是很放松的。
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验,凌蔚觉得,原来这考试也就这样嘛。比起高考中考研究生考试什么的,简直时间充裕到无聊了。而且环境也不错,还可以自己做吃的。若不是周围风景不好,当野餐也是不错的。
复试的时候,因为心情更放松,凌蔚答题的思路越加的顺畅。而他提前就规划好了考试的时候吃什么,所以答题的时候就算饿了,也不会分神想着午餐和晚餐的事,注意力也集中不少。
至少他自己对自己这次的答题很满意,觉得比正试更完美。
考完最后一场的时候,凌蔚吃着肥而不腻的东坡肉,陪着喷香的大米饭,惬意无比。
嗯,这次就算得不到案首,好歹积累了经验,剩下几场考试,也不会怯场了。
监考官忍不住第三次“路过”凌蔚面前,心里想着,这下院试也结束了,乡试什么的也轮不到他监考,用不着避嫌了,而他和赵祭酒也有着几分交情,舔着脸问问凌蔚这几场考试吃的是什么,总是可以的吧?
怎么每次凌蔚都能拿出从未见过的美食呢?!
第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