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81部分阅读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作者:肉书屋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81部分阅读
“都出去!”门口传来康熙的声音。
太后听了,忙转过头望去,问道:“皇帝,她是不是你五姑母的女儿?”
康熙听到“五姑母”时,脸上却是不禁泛白,望向宜妃等人的目光中多了森严之意。
众人包括李氏与初瑜在内,都先给康熙请安,随后相续出去。
康熙犹豫了一下,对王嫔道:“你带李氏与和瑞去你的住处,朕稍后过去,还有话要说……”一定双更……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三章 血亲(中)
畅春园,寿萱春永殿。
众人退出后,屋子里只剩下太后与康熙母子二人。
太后的脸色泛白,嘴唇哆嗦着,道:“皇帝,哀家失态了,这……这本不该提起,只是只是……”说到这里,却是说不下去,只是泪流不止。
康熙上前两步,在炕边坐了,拿出帕子来,给太后拭泪。他的右手,却是因受风的缘故,有些不便利。
太后见他的胳膊颤抖着,心下不忍,伸手从康熙皇帝手中解了帕子,自己擦了眼泪。
“皇帝,事情已经过了这许久,太皇太后已是过世多年,说不定长生天什么时候也召唤我过去了。当年的事……我也不想多问,只是想知道玉荫葬在何处,这些年却是拜祭也不能拜祭她,不晓得她该多孤单……自打进宫,她就没出过太皇太后宫,就同我一个人好……”太后说着,脸上露出哀伤来。
康熙使劲地赚着拳头,脸上也是说不出道不明的复杂神色,低声道:“不是葬了妃园了么,同几位皇后一道,受着子孙的贡奉。”
太后闻言,摇头道:“你别瞒我,当年太皇太后时人看过了,不过是衣冠。太皇太后也记挂着此事,只是不愿再提起这……临去了,也没有开口过问……”
康熙的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变幻莫测。最后叹了一口气,道:“皇额娘,她地骸骨儿子使人化了,骨灰供奉在五台山……总要一天,我们两个……”
他的眼睛露出怀念与依恋来。眼前浮现出一个女子的面容……
太后怔住。看着康熙道:“四十多年了,你还记得,这不知算不算玉荫的福气。只是别的还好说,李氏是不是玉荫地女儿……瞧着她眉目……”
康熙点了点头,太后地身子晃了晃。半晌方道:“既是她的女儿。为何不放在京里教养……这般金贵。托付给包衣家,你这……好狠的心……她额娘隐匿身份,一直到死都没恢复身份。她的闺女,又要如此么……”
“原是要借着王兄的名义接她们母女回京地。没想到却是难产。她生产前,曾使人打法人给我送信,反对我这个提议,不愿她地孩子延续她地命运,一辈子都做别人……”康熙想起那个女子短暂的一生,心里甚是凄楚。
“这般委屈,这般委屈……”太后叨咕着:“不过,瞧着她倒是个有福气的,儿子闺女都是好孩子……虽说四十五了,看着却跟三十多似地……这随她额娘了,她额娘,就显年轻,出宫前已经二十来岁,看着还跟十五、六似的……”
康熙坐在炕边,却是已经痴了。她地母亲是这个世上最尊贵的女人,她的父亲曾是世人交口称赞的大英雄。
她有兄长,却无法容忍这个小女孩的存在。她有阿姊,却是受到父亲牵连,远嫁蒙古,郁郁而终。
自打落地伊始,便被抱出宫廷,送到科尔沁,再回来时已经是十来岁的小小少女。
她的名字有“荫”字,谐“隐”……
那一年,他八岁,她十一。
她帮他整理了衣冠,轻声道:“今儿开始,你就是皇帝了,往后可不能再哄人了,说话就要算数……”
他拍了拍小胸脯,道:“你放心,我从不哄人,等大了,我娶你做皇后。这宫里,你想去哪里玩儿,就去哪里玩,再也不用避着人……”
那一年,他十二,她十五。
大红的喜帐,手腕粗的龙凤双烛,红红的盖头下,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做了他的发妻。
慈宁宫的宫墙外,穿着吉服的少年帝王喃喃道:“我没想骗你,我想骗你……”
那一年,他十六,她十九。
被权臣压制多年的少年,终于铲除了障碍,露出帝王的魄力。
“我是皇帝,我是皇帝,我是大清之主,这天下再也没有可束缚我之人……”少年满心欢心,直直地看着她道:“我是皇帝,金口玉言的皇帝啊……”
她露出恬静的笑容,静静滴听着他没完没了的唠叨。
他在说什么,她是听什么,怕他们自己也是糊涂着……
那一年,他十七,她二十。
他已经有着帝王的威严,渐渐褪去少年的青涩,使得觉得天威难测。她却是已经被指了婚,又没了未婚夫,成了望门寡。
“皇上,您是帝王,您的心胸应该像草原一样辽阔,那人也是您的臣民,您是帝王……”她的声音还是那般温柔,脸上却添了苦涩。
他仰着脖子,丝毫没有愧疚之处,道:“朕晓得,朕是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为臣子,怎么……怎能惦记……朕的……”
那一年,他十九,她二十。
小别却成久别,她最后送来的信中,这样写着“生男,不为王公;生女,不抚蒙古”,还提到“不愿生在帝王家”。
这却是在答复两人的离别时提及的话,他曾说过,虽不能立她为后,却能将这万里江山留给两人的儿子。
要是她生下的是男孩,那就为大清的太子。
她在信中专程提到皇后赫舍里氏,道“皇后贤德,承祜嫡子可为嗣”……
她去了,承祜次年也夭折了,他广纳妃嫔,同他的皇后亦是举案齐眉,却是越来越觉得孤独……
这一别就是四十五年……魂牵梦系。却是连面容都想不起了……好像是刻在骨子里,又像是早已忘得干净……
十六福晋已经打发人将宝音送回她们在园子中地住处,跟在王嫔招待李氏婆媳。
虽说是亲戚。倒是尊卑有别。李氏带着几分忐忑与不安。
初瑜见婆婆如此神色,稍加思量,问王嫔娘娘道:“娘娘,方才瞧着太后有些不对,是不是将我家太太错认成别人了?”
虽说听不懂太后刚才问康熙的蒙语。但是之前太后说的那两句汉话。好像是错认李氏为故人之女。
王嫔心神一镇。看着李氏同自己个儿有些相似的容貌,想起这些年来同康熙之间的相处,却是越想越心惊。
康熙同她问地最多地。就是她未进宫前的趣事。
就是跟着表姐学做针线,绣的鸳鸯像鸭子。使得她苦闷不已。幸好表姐开解,又将她的“鸭子”后添了柳枝,使得这针线活也能见人,她才破涕为笑。
诸如此类,不可胜举,康熙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王氏过去只当是帝王宠爱,心里只有欢喜的,如今看来,其中却是另有深意。
自己,莫非,做了传声筒么?
她同李氏虽说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并没有血缘干系。
她地姑姑王氏是李家过世地老太爷地原配夫人,两家结成姻亲时,李家老太爷还不姓李,而是姓姜,是山东昌邑望族的少爷。
王家虽不必姜家,但也是书香门第,这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
当初的乡间俚语,“昌邑县,姜一半,天地不变姜不乱”,原是说姜家在当地地显赫,没想到却成了是偈语。
待到八旗军入关,改天换地之际,姜家为了守卫昌邑,死了无数族人。李家老太爷当时才二十多岁,失去父兄,与发妻离散,在破城之际,被掠为养子。
几年后,李家老太爷以才学卓越选官时,身边已经又有了正头妻文氏。
待到夫妻团聚,李家老太爷对王氏甚为内疚,终其一生,对王氏族人都甚为照拂。
王嫔父亲就是受了李家老太爷的提携,才得意选官地。后来病故在任上后,妻女又被李家老太爷接到身边照看。
李氏这边,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爷的嫡亲侄女,实际上是其养父的孙女,并不是血亲。
王嫔比李氏四岁,当年都在李家老太爷身边长大。
两人不只感情好,而且容貌轮廓还有几分相似,手拉手出现的人前时,常被人认作是亲姊妹。
王嫔只当是两人的姊妹缘分,心里待李氏也是亲姐姐一般。
想着方才太后情急之下问出的那一句,王嫔却是胸口“扑通”、“扑通”地,心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般。
太后口中那位“五姑母”,莫非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病逝京城的固伦淑慧长公主?
那位公主,先后嫁了两位驸马,却是命运多艰,做了半辈子寡妇。
要是表妹的真是那位公主的女儿,那为何要隐匿身份养在李家……
当年李氏出嫁时,王嫔还没有进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陪嫁物什,如今想想,却是藏着什么蛛丝马迹一般……
经过太后宫中的异变,心中震惊的不只是王嫔,还有同样听得懂蒙语的德妃与宜妃。
两人心中都是纳罕,但是回到各自住处,却是行为有所不同。
德妃是拿着佛珠,坐在炕上,思量了半晌。对于太后所说的“五姑妈”,她却是没有想到固伦淑慧长公主身上。
固伦淑慧长公主虽说在京城住了多年,是太皇太后嫡出之女,但是同太后关系只是平平。
她在八旗入关时,就嫁到蒙古去了。太后却是定都北京后,才从草原嫁到京城来的。
再说,长公主病故,墓地营葬都有定制,太后也不至于巴巴地问起葬在何处。
虽说已经事隔多年,但是她还影影绰绰地有些印象。
根据传言,康熙九年追封为“慧妃”的那位科尔沁王公之女,是先前老皇爷病着时进宫的。
当初不多十来岁,原是要给老皇爷做妃子的,不想老皇爷驾崩了。
那位博尔济吉特氏便被太皇太后抚养在身边,是给万岁爷预备的嫔妃。
却是不晓得是何缘故,名分始终未定,后来指婚了臣下,没出嫁又守了望门寡。
太皇太后不愿意委屈了这位格格,说是要收这位格格为养女,甚是礼遇。
不想,这位格格却是命薄,没两年就病故了……
虽说有追封下来,但是却也有传言,这位格格没有死。
因为当初太后宫里,还有位贵女,有人看到,两人一道出宫去了。
要是当初的传言是真,那李氏的身份呼之欲出,德妃手中拨了着念珠,情绪渐渐地平复下来。
这时,便听有脚步声起,德妃的脸上已经露出几分慈爱来。
虽说还没见人,但是当额娘的,哪里听不出这是自己个儿子的动静。
“额娘安!”十四阿哥大踏步进来,挑了挑前襟,已经单膝跪了下去。
德妃忙起身,上前亲自扶起,心疼地说道:“也没有外人,折腾这个做什么?瞧你这满头汗,这是打校场过来?”
嘴里问个不停,手中已经拿着帕子给儿子拭汗了。
十四阿哥虽说已经年近而立,都快娶儿媳妇抱孙子了,但因是幼子的缘故,他还像孩子似的,带着几分撒娇道:“额娘,真热啊,有西瓜没有?儿子正渴得厉害,这会儿能吃大半个。”
德妃笑眯眯地拦着儿子到炕沿坐下,道:“瞧这馋样子,也不怕弘春、弘明他们看了笑话?”
十四阿哥只是笑,德妃到底舍不得驳他的意,吩咐宫女下去准备西瓜。
少一时,宫女送上切好的西瓜,十四阿哥拿起一片送到德妃嘴边,道:“额娘先吃一口,儿子再吃。”
德妃摆摆手,道:“你自己个儿吃,我才从太后那边喝过茶。”
十四阿哥闻言,这才将西瓜送到自己口边,一边吃着,一边状似漫不经心地问道:“额娘打太后那边回来?儿子刚才来时,听说李氏同大格格进宫了。怎么听说,皇阿玛也过去了?”
德妃似笑非笑,将屋子里的几个宫女内侍都打发去了,随后才伸出手来,戳戳十四阿哥的额头,道:“你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想什么额娘还不知道?别这这里装犊子,想问什么就说,不过拐这七个弯八个弯的!”
十四阿哥将西瓜皮撂下,腆着脸道:“还是额娘知道儿子,儿子是想问问,就额娘瞧着,皇阿玛待曹家人是真亲厚,还是就是个过场……不是说太后恼了么,那边有什么动静没有……”
德妃见十四阿哥眼神乱转,一副看好戏的模样,不由皱了皱眉,道:“万岁爷对他们真亲厚又如何,假亲厚又如何?你已是大了,不是小孩子,这交际往来只分得用的,不得用的,岂能为了不想干的人轻易与人结怨?曹家那小子,是你的亲侄女婿,听说还是你大舅子的至交,这两下里正应多亲近才是……”段秘辛,九自己也研究迷糊了,大家自己慢慢研究看,月票求……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四章 血亲(下)
同样是宫妃,宜妃这边却是没有德妃的安稳性子。
回到住处,她却是坐也坐不安稳,只觉得百爪挠心一般。她生性好强,如今在后宫之中,不仅同德妃同掌宫务,而且还因太后的偏宠,隐隐有盖过德妃一头的意思。
每逢后宫大典,宜妃的位置都在德妃位置之上,仅次于贵妃佟佳氏。
虽说当年侄子贵山与曹的争执,在康熙训诫后,她这边也熄了动静,不过毕竟是女人心性,没有男人豁达,这点不痛快始终在心里记得,过了六七年,也没有忘了。
好好的一个人,成了瘸子不说,前程也断送了。这不是打她们郭络罗家的脸面么?
因这个,哥哥嫂子在她面前没少诉说委屈。
加上九阿哥过来唠叨几次,使得她心中对曹家之人越发厌恶。
换做是其他了不得的权贵也罢了,一个包衣奴才竟还这般嚣张,如何不让人腻歪?
这次内务府使嬷嬷去曹家照看之事,便是她在太后面前“拉家常”说起的。不外乎,想给曹家上点眼药,报一报侄子受辱之仇。
原还想要看看笑话,没想到却是变故迭起。
她康熙十五年入宫,德妃康熙十四年,两人入宫的时间相仿。在差不多的时间里,两人先后生下了三位皇子阿哥。可谓是当时宫里风头最劲地两位宫妃。
不过,到底身份不同。
德妃当年入宫时,是以正黄旗包衣之女的身份,“小选”进宫的。就算其娘家兄弟现下抬到了正黄旗,但是还有半数族人转了镶蓝旗包衣。
就算她康熙十七年当年生下四阿哥。也还是个没名没号的宫人。还是四阿哥的养母。时为贵妃孝懿皇后不忍,才在次年封了个嫔。
宜妃却是上三旗秀女,又是出自满洲大户郭络罗氏,进宫次年便直接封了“嫔”。
另外,宜妃性子爽利活泼。容貌也比德妃艳丽。真所谓是宠冠一时。德妃却是个闷葫芦地性子。只因行事规矩,颇受两宫太后地器中。
宜妃当时年轻张扬,心里只想着争宠。在后宫中正与其他几位嫔妃斗得欢。对于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宫中旧事,并没有放在心上。
想着李氏看着三十许人的容貌。微微凸起的小腹,宜妃牵了牵嘴角,心里却是酸酸的。
虽然也听到太后说了“五姑母”,但是宜妃却没有想到固伦淑慧长公主身上。
固伦淑慧长公主嫁了两着,都是蒙古王公,就算是生下女儿,也不会流落到南边去。
况且,蒙古人长相有异,骨架大,颧骨高,单眼皮地多。这李氏身量虽说不矮,但是瞧着眉目之间,与蒙古人又有不同。
不过想着太后地失态,再想想康熙刚才地异样,宜妃心中隐隐地有些怪诞的念头。
她想了想,唤人道:“去,请端嫔过来!就说本宫说的,这边新赐了樱桃,请她来吃酒解闷!”
少一时,内侍便引着一个六十多岁地老妇进来。
见了宜妃,那老妇俯下身子行礼。
她就是方才康熙十六年同宜妃一道册封为嫔的端嫔董氏。比宜妃大十多岁,是最早进宫地妃嫔之一,早年生过一位皇女,却是没有站住。
她位份虽不低,但是因不受宠,在后宫中很是不打眼。
她身边没有亲生子女,养子十一阿哥搬到阿哥所几年后也夭折了。
宜妃是十一阿哥生母,因这个缘故,对于端嫔也有所照拂。
如今,端嫔已经年过花甲,还是沾了宜妃的光,得以在这边园子荣养。
宜妃见她行礼,伸出胳膊虚扶,笑着说道:“老姐姐,快快起来,还要本宫扶你不成?这日头见热,左右也无事,便请姐姐过来吃酒。”
说话间,宫女早已得了吩咐,将鲜果蜜饯,爽口小菜摆上,还送了两壶酒。宜妃吩咐宫女将端嫔搀到炕边坐了,笑着说道:“姐姐平日就爱这一口,今儿本宫也发发善心,陪姐姐吃两盅。”
端嫔颇为意外,看看满桌子瓜果酒菜,又看看宜妃,掏出帕子来,却是“呜呜”地哭了起来。
宜妃心里虽是不耐,但是为着哄她说话,便只有忍着性子。
她亲自端了酒壶,给端嫔满上酒,道:“我的老姐姐呦,这是哪一出?这青天白日的,哭啥啊?又是哪个不长眼的欺负了你不成,跟我说,看我不揭了他的皮!”
端嫔一边摸了泪,一边说道:“再过半个月,就是端午了,端午过后就是十一阿哥的生祭,这转眼都去了二十年。要是十一阿哥还在,如今怕是儿子都要娶媳妇了。”
毕竟是自己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听提及夭折的三子,宜妃心里也有些难受,将酒盅送到端嫔手中,道:“老姐姐,还提这个做什么,让人跟着难受?你放心,五阿哥那边有太后,本宫不好做主,小九那边五个儿子,往后挑一个给你做孙子,姐姐百年后总让姐姐能吃上香火供奉就是。”
五阿哥自幼养在太后宫,大了后也是多亲近那边。
太后对自己拉扯大的这个孙子也是格外宠爱,从孙子到重孙子的事老人家都要张罗张罗。所以,宜妃这个生母,才说做不得五阿哥的主。
“这话当真?”端嫔却是有些不敢相信。
老人家在宫里大半辈子。多是孤零零地,如今晚景凄凉,看到别人有子有孙,也是打心眼里羡慕。
听了宜妃这一句,如何不让人意外与期待。
宜妃却是不着急回话。看了看那酒盅。笑着说道:“姐姐先吃三盅,本宫再说这真啊假的!”
端嫔本就嗜酒,听了宜妃这句话,立时干了一盅,也不等别人给倒。一手酒壶。一手酒盅。自斟自饮,又连着喝了两盅……
酒过半酣,端嫔的舌头已经是直了。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
宜妃挥挥手,打发屋子里服侍的人下去。给端嫔夹了口菜道:“老姐姐,你是在万岁爷大婚前进宫的,见识过元后娘娘地尊荣。都说万岁爷心里对这位娘娘最是情重,我却是进宫晚了,没有得见娘娘。”说话中,带着几分惋惜:“元后娘娘薨前,后宫子息不繁,想来这也是万岁爷专宠中宫所致。”
后边这一句,却是争着眼睛说瞎话了。
康熙元后孝诚皇后是康熙十三年诞下二阿哥后薨地,但是后宫中已经生了五、六个皇子,三、四位皇女,只是多夭折,站下的少,没有序齿罢了。宜妃心里寻思的,是会不会因当年元后嫉妒,无法容人,所以万岁爷才将怀孕的宫人送出宫去,请固伦淑慧长公主照顾。
固伦淑慧长公主康熙初年就成了寡妇,太皇太后怜惜,多次接了她回京小住,没几年就定居京城。
这个曹寅之妻李氏,不仅太后看着有几分眼熟,就连宜妃瞧着也是有些眼熟的,觉得她影影绰绰地,有些像荣妃所出地固伦荣宪公主。
固伦荣宪公主是诸位皇女,相貌最肖似万岁爷之人,因此格外得万岁爷宠爱。
李氏,莫非是流落在民间地皇家血脉?
提起陈年旧事,端嫔的神色有些迷离,待听到最后一句,却是摆摆手,道:“这句话,却是好笑,想必皇后娘娘在地下听了,也要觉得委屈。”
“哦?”宜妃又给端嫔满了一杯酒,道:“莫非这位元后娘娘真如万岁爷称赞的那般,最是贤惠?”
“不贤惠又如何,不过是个摆设罢了!她也不好过,战战兢兢地,就怕那个位置坐不牢!”端嫔带着几分感触道:“万岁爷……是有两年没有掀牌子,却不是为了皇后娘娘。起来,我还要感激皇后娘娘,要不是娘娘使人安排,万岁爷也想不起我这个人来。就是那一次,我怀了二格格,到底是偷来的,不到两生日就没了……”说到最后,又是“呜呜”地哭起来。
宜妃听了这话,却是同自己个儿心中所想地对上,按捺住欢喜,劝酒道:“姐姐喝酒,人生百年,就是一转眼的功夫,不过是命罢了。”
端嫔又喝了一盅酒,道:“可不是命么,长得再好又如何,受皇帝专宠又如何,还不是逃不过命数,说没就没了。在宫里待了十来年,连个正经名分也没熬上,还是万岁爷念旧情追封的。听说原是要效先皇旧事,追封为后,到底被两宫太后拦下,只得了个妃号葬了。因这个,皇后感念两宫太后的情分,好生地孝敬了几年,她却也是个福薄的……”
宜妃听得有些迷糊,既是宫眷所出,那李氏为何在宫外长大?
娘家是包衣李家,婆家是包衣曹家,都是皇上心腹。加上这些年,皇上对曹家的偏护,要说这其中有门道也说得清。
端嫔已经探过脖子,神秘兮兮嘀咕道:“有些话,却是连做梦也不敢说的,你晓得是什么么?”
宜妃摇了摇头,露出几分好奇来:“是什么?到底姐姐年长,是见了市面的。”
端嫔用手捂了嘴,面上露出几分惊恐之色,道:“不能说,不能说,当年殉葬的宫人没有一百,也有几十。这可了不得,是要人性命的。”
宜妃见她如此,收起好奇之色,转了其他话题。
端嫔醉得迷糊,见宜妃不问,反而有些憋不住,小声道:“我同你说。你可千万别告诉旁人去!这是说不得地事
宜妃点点头,就听端嫔压低了音量说道:“那位不是病故的,听说是皇后动了手脚。她心里害怕,那位是蒙古贵女,又有两宫太后与皇上的宠爱。虽是在宫里待年。原是要封后的。因皇上年幼,辅臣权重,这才纳了赫舍里与钮祜禄家的姑娘为后妃。待到鳌拜倒台,皇上亲政,这后宫也就成了摆设。那位却是连皇贵妃都不稀罕。请太皇太后给指了亲事。这懿旨都发出去。到底没有嫁出宫。后来。却是就没了……过后有流言出来,太皇太后震怒,击毙了百十来个宫人。才将事情压下来,其中还有个嫔……”
宜妃已经是听得目瞪口呆。端嫔却仍是喋喋不休,道:“爱新觉罗家出情种,先头地老老皇爷与老皇爷,都是如此。皇上也不外如是,可怜皇后却是背负了虚名,倒是相敬如宾,实不像是夫妻。”
宜妃听着,却是有些不信了,道:“怎么会如此?要不是夫妻情深,皇上也不会偏疼二阿哥,早早地立了太子不说,还亲自教导,这又怎么话说……”“这却是不晓得了,有说是皇上想要亲征,所以立下储君以防万一;还有说太皇太后主张要回驻满洲,留下太子这这边监国;还有说是皇上对皇后之死心存愧疚就是那位蒙古贵女,听说拒绝做宫妃后,被太皇太后收为养女,这名分却是高了皇上一辈了……皇上却也是不顾及这个,到底最后追封了一个妃号……”端嫔大着舌头说道。
直到听到这一句,宜妃才算是同那句“五姑母”对上。
太皇太后生了三位公主,受了个南蛮子义女孔四贞,再加上这位蒙古贵女,可不正是行五?
宜妃心中暗喜,却也是疑惑不解。
即便早年顾忌皇后,但是皇后薨了多年,要是李氏真是皇家血脉,两宫太后与皇上怎么能容热她流落民间?
端嫔接下嘟哝出来地一句话,却是使得她险些魂飞魄散:“这话一天一个样,谁又说得清呢?上面要禁,哪里禁得住?尤其是后来的大动干戈,弄得人心惶惶,更是出来不少谣言……那话传的可邪乎了,那位贵女是孝献皇后薨后进宫的,有说是要做老皇爷妃子的,也有说是老皇爷因孝献皇后思子哀逝,不忍心再看着母女相离,才将那位送到太皇太后身旁地。照这个说法,那岂是蒙古贵女,那就是正经地天家地金枝玉叶……”
宜妃只觉得眼前发黑,想起方才康熙那冷冽的目光,不由地身子发抖。
端嫔醉倒在桌子上,已经是鼾声渐起……
少一时,端嫔已经被宫人送回去安置。
宜妃坐了许久,方使唤了心腹内侍,道:“端主儿上了年岁,身子不见好啊,怕是要老了。等过些日子,本宫随皇上避暑,你就留下园子这头,照看照看……”刻,李氏与初瑜等人已经跪下恭迎。
康熙看了眼王嫔,见她脸上并无异样,点了点头,道:“朕不过是来看看,话几句家常,都平身吧……”
他落座,又指了指旁边地椅子,叫王嫔与李氏也坐。
李氏并不是第一次陛见,早年康熙数次南巡,都是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还曾多次亲自到曹家内宅,探看曹孙氏老太君。
对于李氏,康熙态度也向来温煦,问起老太君起居与孩子们课业。
绕是如此,李氏也不好托大,连声坚辞。
还是王嫔托了她的胳膊,拉她坐了,笑着说道:“晓得表姐您是懂礼地,不过如今是重身子,又是皇上体恤,坐下又何妨?”
说到这里,王嫔看向康熙,笑着说:“皇上,还有个好消息要告知您呢,十六媳妇又有了,阿弥陀佛,求着佛祖保佑,这次给皇上添个大胖孙子。”
康熙闻言,脸上露出慈爱来,点了点头,道:“确是好消息,传朕的话,叫内务府那边将年前黑龙江进的老参挑几斤送到阿哥所那边……”说到这里,又看了坐在王嫔下首的李氏一眼,道:“再预备一份,送到曹寅府上。”
少不得大家伙再次谢恩,康熙看着眼前诸位虽是守着规矩,但是待自己恭敬有余,亲热不足,到底心中有些凄凉。
他抬起头,看着初瑜道:“曹那小子在家里如何?瞧着他在外头规规矩矩的,装得甚是老实,在家里有没有胡闹?”
这话听着像是责备,又像是宠溺,初瑜安下心来,稍加权衡后,小声说道:“皇阿玛,额驸心地仁善,在家中带下人也甚是宽厚。别的还好,只是提及公公婆婆时,盼着二老能健康百岁,使得我们做儿女的能多尽孝心。说到皇玛法的时候,他心里却是愧疚,生怕有做不到位的地方,辜负皇玛法的器重。使得皇玛法失望。”
初瑜倒是没有说谎,曹却是在妻子面前唠叨过类似的话,但是却不是这样说法。
曹是戏称,自己个儿如今是老黄牛,要是自己个儿做不好差事,惹恼了皇上,被革了顶戴,那全家就回南边种田去,做个大地主、富家翁。
他还问初瑜,乐意不乐意做个地主婆,脑袋上裹个摸额,房前屋后的哄几个小孙子。
这其中,却是对京城人事的厌倦与对逍遥自在的惦记。
初瑜自然是不好实话实说,就换了婉转说辞。
康熙听着前面,心里还有些发酸,觉得女生外向这句话果然,听孙女将曹赞的。
不过,听到最后,他却是心里熨帖不少。
不枉费自己数次提点,那个懒小子总算是有点记性,晓得惶恐,还算是有点良心。
李氏是做母亲的,听提到儿子,脸上也露出关切来。
见康熙面色好些,她才算是放下心来。
虽说坐着,但是她也不敢坐实,虚坐着椅子边,越发吃力,不过丁儿点功夫额上已经渗出汗来。
康熙原还想借着机会,同李氏说几句话,但是见她肖似其母的容貌,心里也是一阵绞痛。
加上看她如此不自在,康熙也是意兴阑珊,起身道:“你们聊着,朕还要去看折子…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39威望:162347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4 10:56 只看该作者
242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五章 余波
畅春园,二宫门外。
曹微微皱眉,左右踱步,偶尔停下来,眺望眺望内宫的方向。十六阿哥已经有一阵子,还没有消息出来。
曹等的,已经隐隐地有些着急。
听着十六阿哥的意思,是有人在太后面前吹了风,给曹家上眼药。母亲李氏性子绵和,要是受了委屈,他这个做儿子的心里也不好受。
因不晓得耽搁多久,他已经打发人去衙门那边请假。
别的不说,就说太后依足规矩,让李氏多跪一会儿,那就够让人喝一壶的。
想到此处,曹在心里不由地腹诽。
这大年纪了,好生歇着就是,没事还折腾别人做什么?都说这位太后是糊涂人,如今看着,实不像是省事的。
正腹诽着,就见有人从宫门外出来,却是十四阿哥。
见了曹,他神情微微一怔,随后露出几分笑模样来,打量了曹两眼道:“这是散朝后还没出园子?”
虽说心里有着防备,但是身份有别,既是十四阿哥主动示好,也没有曹避开的余地。
他忙躬身,道:“回十四爷的话,卑职已经往衙门那边请了假,稍后等送家母与内子回府后再到衙门那边。”
“哦,你母亲与大格格进宫了?是往王嫔那边去?多咱功夫了。用不用爷打发人帮你问问?”十四阿哥难得地热络,神情却是略显僵硬。
天家无私事,后宫这些门门道道,京中权贵不能说是了若指掌,也都是心中有数。
曹也不例外。后宫之中。能在太后面前说上话的,不外四妃与几位未分府阿哥的女眷。
其中,哪个是自己得罪的,他心中也有数。
原就疑到十四阿哥身上,如今见他欲盖弥彰的意思。这却是像落实了一般。
曹心中冷笑不已。已经是恼了。
没事算计算计他。他陪着应酬应酬,不伤筋骨地话,也能忍着。
毕竟是在这个吃人地年代。对方是皇子阿哥,自己要是不想造反的话。就得敬着。
不过,要是算计到他的家人身上,却不是他能容忍的。
龙有逆鳞,兔子急了还咬人。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曹的心里已经将这个未来地大将军王给抽打了几鞭子了,面上却是笑着,道:“谢十四爷了,十六爷方才已经去王嫔娘娘处了,约莫着也该出来了!”
同十四阿哥地喜怒形于色相比,曹就是人精子,那感激之心,如出肺腑。
十四阿哥难得献一次殷勤,却是被婉拒了,但是见曹这般姿态,也是不着恼。
他笑着点点头,道:“难为你同小十六好了这些年,也没白当伴读一场。只是虽说你们年岁差不多,到底是辈分有别,也要顾忌着。从大格格那边算起,是亲叔叔呢。”说到这里,想到十六阿哥与曹比别人不同,两人从王嫔娘娘那边算起,是姑表兄弟。
不过,话已经说出口,也是不好改地。
他“咳”了一声,问道:“可是听明白了?就算私下里交好,人前也当避讳,省的落下口舌,被人说是没有尊卑,不敬亲长!”
这却是挺着胸脯,端起长辈的架子了。
曹虽不晓得他为何作态来这一出,但是纳罕归纳罕,面上还是恭恭敬敬、感激不已地应下。
十四阿哥一边说着,一边思量着额娘方才地告诫,这一番话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
虽是不忿,但是他也晓得额娘最是疼自己,这番提点指定是为自己个儿好。
想想也是,如今不比过去。
过去他依附八阿哥,并不需要自己主动拉拢人手。
如今却是羽翼渐丰,独立门户之际。
曹家父子得圣心不说,方方面面牵扯地势力也不小,要是能收归己用,却是再好不过。
况且,曹这种人,胸无大志,没有野心,最是好掌控。当年四阿哥与十三阿哥的路过搭救之恩,都使得他感激这许多年,不必嫌疑地出入十三阿哥府。
这样看来,也是有情有义之人。
要是能收服了,也能叫人放心使唤,不用担心他是墙头草。
这样想着,十四阿哥只觉得茅塞顿开。
他的神情越发亲热,伸手拍了拍曹的肩膀道:“你省的就好,那先这么着,爷往部里去。你也不必着急,部里闲人多呢,今儿就不必再巴巴地赶过去。早就听说你骑射好,改日得闲了,咱们爷们打猎吃酒去。你能赢了德特黑,却未必能赢得了爷。”说着,也不待曹说话,已经大踏步地去了。
十四阿哥眼中的一扫无余,那种势在必得的自信使得曹后背直冒冷汗……)
瞧着那架势,十四阿哥这是将曹当成小白兔了,只当他一提溜,就能毛顺。
看着十四阿哥的背影,曹只觉得脑仁疼。
有的时候,这待见比不待见更让人无语。
这不待见的时候,自己避而远之就成了。这待见的时候,如何应对,却要费思量,既不能太亲近,留下后遗症,被贴上“十四党”的标签;也不能太疏远,惹恼了这位,狗急跳墙。是因为他是草原事件的黑手,才心中记恨曹的?还是因为他是宁春家变地幕后真凶。才对曹始终堤防?
真相,尚未得知。
如今终于能放下身段,隐藏私人好恶,拉拢曹,是不是他已经视储位势在必得?
想着十四阿哥刚才说的最后一句话。曹的心中却生出一种荒谬的念头。
他赢德特黑。已经是六年之前的事,说起来也算是遥远了。
又是这种不打眼地琐事,要是不特意留心地话,谁会记得?
德特黑是出了名的武疯子,这拉人比试射箭。一个月总有两遭。实不算什么。
十四阿哥。当年是德特黑的手下败将,德特黑还特意炫耀过两遭。
他性子憨直,豁达爽朗。虽说十四阿哥是皇子阿哥,但是也没有像别人那样阿谀奉承。
当年。十四阿哥,不会是因他比试赢了德特黑才对他“另眼相待”的吧?
曹正疑惑着,便听到脚步声起,转过身来,却是李氏与初瑜走过来。
十六阿哥并不见,只有其贴身内侍赵丰带着两个小太监,提溜了大包小包,引着李氏婆媳出来。
曹带着几分不安,仔细打量了李氏,见她脸色苍白,心里不由一急,上前道:“母亲,可是觉得不舒坦?”
李氏走到二宫门外,见到儿子,诧异中带着几分欢喜。
听了曹的话,她摇了摇头,道:“儿别担心,我好好地。是十六福晋动了胎气,使太医来瞧了,耽搁了一阵子。十六阿哥顾着那头,说先不出来了,改天再找你说话。”
曹心里松了口气,问道:“十六福晋如何?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81部分阅读
欲望文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81部分阅读
“都出去!”门口传来康熙的声音。
太后听了,忙转过头望去,问道:“皇帝,她是不是你五姑母的女儿?”
康熙听到“五姑母”时,脸上却是不禁泛白,望向宜妃等人的目光中多了森严之意。
众人包括李氏与初瑜在内,都先给康熙请安,随后相续出去。
康熙犹豫了一下,对王嫔道:“你带李氏与和瑞去你的住处,朕稍后过去,还有话要说……”一定双更……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三章 血亲(中)
畅春园,寿萱春永殿。
众人退出后,屋子里只剩下太后与康熙母子二人。
太后的脸色泛白,嘴唇哆嗦着,道:“皇帝,哀家失态了,这……这本不该提起,只是只是……”说到这里,却是说不下去,只是泪流不止。
康熙上前两步,在炕边坐了,拿出帕子来,给太后拭泪。他的右手,却是因受风的缘故,有些不便利。
太后见他的胳膊颤抖着,心下不忍,伸手从康熙皇帝手中解了帕子,自己擦了眼泪。
“皇帝,事情已经过了这许久,太皇太后已是过世多年,说不定长生天什么时候也召唤我过去了。当年的事……我也不想多问,只是想知道玉荫葬在何处,这些年却是拜祭也不能拜祭她,不晓得她该多孤单……自打进宫,她就没出过太皇太后宫,就同我一个人好……”太后说着,脸上露出哀伤来。
康熙使劲地赚着拳头,脸上也是说不出道不明的复杂神色,低声道:“不是葬了妃园了么,同几位皇后一道,受着子孙的贡奉。”
太后闻言,摇头道:“你别瞒我,当年太皇太后时人看过了,不过是衣冠。太皇太后也记挂着此事,只是不愿再提起这……临去了,也没有开口过问……”
康熙的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变幻莫测。最后叹了一口气,道:“皇额娘,她地骸骨儿子使人化了,骨灰供奉在五台山……总要一天,我们两个……”
他的眼睛露出怀念与依恋来。眼前浮现出一个女子的面容……
太后怔住。看着康熙道:“四十多年了,你还记得,这不知算不算玉荫的福气。只是别的还好说,李氏是不是玉荫地女儿……瞧着她眉目……”
康熙点了点头,太后地身子晃了晃。半晌方道:“既是她的女儿。为何不放在京里教养……这般金贵。托付给包衣家,你这……好狠的心……她额娘隐匿身份,一直到死都没恢复身份。她的闺女,又要如此么……”
“原是要借着王兄的名义接她们母女回京地。没想到却是难产。她生产前,曾使人打法人给我送信,反对我这个提议,不愿她地孩子延续她地命运,一辈子都做别人……”康熙想起那个女子短暂的一生,心里甚是凄楚。
“这般委屈,这般委屈……”太后叨咕着:“不过,瞧着她倒是个有福气的,儿子闺女都是好孩子……虽说四十五了,看着却跟三十多似地……这随她额娘了,她额娘,就显年轻,出宫前已经二十来岁,看着还跟十五、六似的……”
康熙坐在炕边,却是已经痴了。她地母亲是这个世上最尊贵的女人,她的父亲曾是世人交口称赞的大英雄。
她有兄长,却无法容忍这个小女孩的存在。她有阿姊,却是受到父亲牵连,远嫁蒙古,郁郁而终。
自打落地伊始,便被抱出宫廷,送到科尔沁,再回来时已经是十来岁的小小少女。
她的名字有“荫”字,谐“隐”……
那一年,他八岁,她十一。
她帮他整理了衣冠,轻声道:“今儿开始,你就是皇帝了,往后可不能再哄人了,说话就要算数……”
他拍了拍小胸脯,道:“你放心,我从不哄人,等大了,我娶你做皇后。这宫里,你想去哪里玩儿,就去哪里玩,再也不用避着人……”
那一年,他十二,她十五。
大红的喜帐,手腕粗的龙凤双烛,红红的盖头下,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做了他的发妻。
慈宁宫的宫墙外,穿着吉服的少年帝王喃喃道:“我没想骗你,我想骗你……”
那一年,他十六,她十九。
被权臣压制多年的少年,终于铲除了障碍,露出帝王的魄力。
“我是皇帝,我是皇帝,我是大清之主,这天下再也没有可束缚我之人……”少年满心欢心,直直地看着她道:“我是皇帝,金口玉言的皇帝啊……”
她露出恬静的笑容,静静滴听着他没完没了的唠叨。
他在说什么,她是听什么,怕他们自己也是糊涂着……
那一年,他十七,她二十。
他已经有着帝王的威严,渐渐褪去少年的青涩,使得觉得天威难测。她却是已经被指了婚,又没了未婚夫,成了望门寡。
“皇上,您是帝王,您的心胸应该像草原一样辽阔,那人也是您的臣民,您是帝王……”她的声音还是那般温柔,脸上却添了苦涩。
他仰着脖子,丝毫没有愧疚之处,道:“朕晓得,朕是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为臣子,怎么……怎能惦记……朕的……”
那一年,他十九,她二十。
小别却成久别,她最后送来的信中,这样写着“生男,不为王公;生女,不抚蒙古”,还提到“不愿生在帝王家”。
这却是在答复两人的离别时提及的话,他曾说过,虽不能立她为后,却能将这万里江山留给两人的儿子。
要是她生下的是男孩,那就为大清的太子。
她在信中专程提到皇后赫舍里氏,道“皇后贤德,承祜嫡子可为嗣”……
她去了,承祜次年也夭折了,他广纳妃嫔,同他的皇后亦是举案齐眉,却是越来越觉得孤独……
这一别就是四十五年……魂牵梦系。却是连面容都想不起了……好像是刻在骨子里,又像是早已忘得干净……
十六福晋已经打发人将宝音送回她们在园子中地住处,跟在王嫔招待李氏婆媳。
虽说是亲戚。倒是尊卑有别。李氏带着几分忐忑与不安。
初瑜见婆婆如此神色,稍加思量,问王嫔娘娘道:“娘娘,方才瞧着太后有些不对,是不是将我家太太错认成别人了?”
虽说听不懂太后刚才问康熙的蒙语。但是之前太后说的那两句汉话。好像是错认李氏为故人之女。
王嫔心神一镇。看着李氏同自己个儿有些相似的容貌,想起这些年来同康熙之间的相处,却是越想越心惊。
康熙同她问地最多地。就是她未进宫前的趣事。
就是跟着表姐学做针线,绣的鸳鸯像鸭子。使得她苦闷不已。幸好表姐开解,又将她的“鸭子”后添了柳枝,使得这针线活也能见人,她才破涕为笑。
诸如此类,不可胜举,康熙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王氏过去只当是帝王宠爱,心里只有欢喜的,如今看来,其中却是另有深意。
自己,莫非,做了传声筒么?
她同李氏虽说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并没有血缘干系。
她地姑姑王氏是李家过世地老太爷地原配夫人,两家结成姻亲时,李家老太爷还不姓李,而是姓姜,是山东昌邑望族的少爷。
王家虽不必姜家,但也是书香门第,这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
当初的乡间俚语,“昌邑县,姜一半,天地不变姜不乱”,原是说姜家在当地地显赫,没想到却成了是偈语。
待到八旗军入关,改天换地之际,姜家为了守卫昌邑,死了无数族人。李家老太爷当时才二十多岁,失去父兄,与发妻离散,在破城之际,被掠为养子。
几年后,李家老太爷以才学卓越选官时,身边已经又有了正头妻文氏。
待到夫妻团聚,李家老太爷对王氏甚为内疚,终其一生,对王氏族人都甚为照拂。
王嫔父亲就是受了李家老太爷的提携,才得意选官地。后来病故在任上后,妻女又被李家老太爷接到身边照看。
李氏这边,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爷的嫡亲侄女,实际上是其养父的孙女,并不是血亲。
王嫔比李氏四岁,当年都在李家老太爷身边长大。
两人不只感情好,而且容貌轮廓还有几分相似,手拉手出现的人前时,常被人认作是亲姊妹。
王嫔只当是两人的姊妹缘分,心里待李氏也是亲姐姐一般。
想着方才太后情急之下问出的那一句,王嫔却是胸口“扑通”、“扑通”地,心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般。
太后口中那位“五姑母”,莫非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病逝京城的固伦淑慧长公主?
那位公主,先后嫁了两位驸马,却是命运多艰,做了半辈子寡妇。
要是表妹的真是那位公主的女儿,那为何要隐匿身份养在李家……
当年李氏出嫁时,王嫔还没有进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陪嫁物什,如今想想,却是藏着什么蛛丝马迹一般……
经过太后宫中的异变,心中震惊的不只是王嫔,还有同样听得懂蒙语的德妃与宜妃。
两人心中都是纳罕,但是回到各自住处,却是行为有所不同。
德妃是拿着佛珠,坐在炕上,思量了半晌。对于太后所说的“五姑妈”,她却是没有想到固伦淑慧长公主身上。
固伦淑慧长公主虽说在京城住了多年,是太皇太后嫡出之女,但是同太后关系只是平平。
她在八旗入关时,就嫁到蒙古去了。太后却是定都北京后,才从草原嫁到京城来的。
再说,长公主病故,墓地营葬都有定制,太后也不至于巴巴地问起葬在何处。
虽说已经事隔多年,但是她还影影绰绰地有些印象。
根据传言,康熙九年追封为“慧妃”的那位科尔沁王公之女,是先前老皇爷病着时进宫的。
当初不多十来岁,原是要给老皇爷做妃子的,不想老皇爷驾崩了。
那位博尔济吉特氏便被太皇太后抚养在身边,是给万岁爷预备的嫔妃。
却是不晓得是何缘故,名分始终未定,后来指婚了臣下,没出嫁又守了望门寡。
太皇太后不愿意委屈了这位格格,说是要收这位格格为养女,甚是礼遇。
不想,这位格格却是命薄,没两年就病故了……
虽说有追封下来,但是却也有传言,这位格格没有死。
因为当初太后宫里,还有位贵女,有人看到,两人一道出宫去了。
要是当初的传言是真,那李氏的身份呼之欲出,德妃手中拨了着念珠,情绪渐渐地平复下来。
这时,便听有脚步声起,德妃的脸上已经露出几分慈爱来。
虽说还没见人,但是当额娘的,哪里听不出这是自己个儿子的动静。
“额娘安!”十四阿哥大踏步进来,挑了挑前襟,已经单膝跪了下去。
德妃忙起身,上前亲自扶起,心疼地说道:“也没有外人,折腾这个做什么?瞧你这满头汗,这是打校场过来?”
嘴里问个不停,手中已经拿着帕子给儿子拭汗了。
十四阿哥虽说已经年近而立,都快娶儿媳妇抱孙子了,但因是幼子的缘故,他还像孩子似的,带着几分撒娇道:“额娘,真热啊,有西瓜没有?儿子正渴得厉害,这会儿能吃大半个。”
德妃笑眯眯地拦着儿子到炕沿坐下,道:“瞧这馋样子,也不怕弘春、弘明他们看了笑话?”
十四阿哥只是笑,德妃到底舍不得驳他的意,吩咐宫女下去准备西瓜。
少一时,宫女送上切好的西瓜,十四阿哥拿起一片送到德妃嘴边,道:“额娘先吃一口,儿子再吃。”
德妃摆摆手,道:“你自己个儿吃,我才从太后那边喝过茶。”
十四阿哥闻言,这才将西瓜送到自己口边,一边吃着,一边状似漫不经心地问道:“额娘打太后那边回来?儿子刚才来时,听说李氏同大格格进宫了。怎么听说,皇阿玛也过去了?”
德妃似笑非笑,将屋子里的几个宫女内侍都打发去了,随后才伸出手来,戳戳十四阿哥的额头,道:“你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想什么额娘还不知道?别这这里装犊子,想问什么就说,不过拐这七个弯八个弯的!”
十四阿哥将西瓜皮撂下,腆着脸道:“还是额娘知道儿子,儿子是想问问,就额娘瞧着,皇阿玛待曹家人是真亲厚,还是就是个过场……不是说太后恼了么,那边有什么动静没有……”
德妃见十四阿哥眼神乱转,一副看好戏的模样,不由皱了皱眉,道:“万岁爷对他们真亲厚又如何,假亲厚又如何?你已是大了,不是小孩子,这交际往来只分得用的,不得用的,岂能为了不想干的人轻易与人结怨?曹家那小子,是你的亲侄女婿,听说还是你大舅子的至交,这两下里正应多亲近才是……”段秘辛,九自己也研究迷糊了,大家自己慢慢研究看,月票求……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四章 血亲(下)
同样是宫妃,宜妃这边却是没有德妃的安稳性子。
回到住处,她却是坐也坐不安稳,只觉得百爪挠心一般。她生性好强,如今在后宫之中,不仅同德妃同掌宫务,而且还因太后的偏宠,隐隐有盖过德妃一头的意思。
每逢后宫大典,宜妃的位置都在德妃位置之上,仅次于贵妃佟佳氏。
虽说当年侄子贵山与曹的争执,在康熙训诫后,她这边也熄了动静,不过毕竟是女人心性,没有男人豁达,这点不痛快始终在心里记得,过了六七年,也没有忘了。
好好的一个人,成了瘸子不说,前程也断送了。这不是打她们郭络罗家的脸面么?
因这个,哥哥嫂子在她面前没少诉说委屈。
加上九阿哥过来唠叨几次,使得她心中对曹家之人越发厌恶。
换做是其他了不得的权贵也罢了,一个包衣奴才竟还这般嚣张,如何不让人腻歪?
这次内务府使嬷嬷去曹家照看之事,便是她在太后面前“拉家常”说起的。不外乎,想给曹家上点眼药,报一报侄子受辱之仇。
原还想要看看笑话,没想到却是变故迭起。
她康熙十五年入宫,德妃康熙十四年,两人入宫的时间相仿。在差不多的时间里,两人先后生下了三位皇子阿哥。可谓是当时宫里风头最劲地两位宫妃。
不过,到底身份不同。
德妃当年入宫时,是以正黄旗包衣之女的身份,“小选”进宫的。就算其娘家兄弟现下抬到了正黄旗,但是还有半数族人转了镶蓝旗包衣。
就算她康熙十七年当年生下四阿哥。也还是个没名没号的宫人。还是四阿哥的养母。时为贵妃孝懿皇后不忍,才在次年封了个嫔。
宜妃却是上三旗秀女,又是出自满洲大户郭络罗氏,进宫次年便直接封了“嫔”。
另外,宜妃性子爽利活泼。容貌也比德妃艳丽。真所谓是宠冠一时。德妃却是个闷葫芦地性子。只因行事规矩,颇受两宫太后地器中。
宜妃当时年轻张扬,心里只想着争宠。在后宫中正与其他几位嫔妃斗得欢。对于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宫中旧事,并没有放在心上。
想着李氏看着三十许人的容貌。微微凸起的小腹,宜妃牵了牵嘴角,心里却是酸酸的。
虽然也听到太后说了“五姑母”,但是宜妃却没有想到固伦淑慧长公主身上。
固伦淑慧长公主嫁了两着,都是蒙古王公,就算是生下女儿,也不会流落到南边去。
况且,蒙古人长相有异,骨架大,颧骨高,单眼皮地多。这李氏身量虽说不矮,但是瞧着眉目之间,与蒙古人又有不同。
不过想着太后地失态,再想想康熙刚才地异样,宜妃心中隐隐地有些怪诞的念头。
她想了想,唤人道:“去,请端嫔过来!就说本宫说的,这边新赐了樱桃,请她来吃酒解闷!”
少一时,内侍便引着一个六十多岁地老妇进来。
见了宜妃,那老妇俯下身子行礼。
她就是方才康熙十六年同宜妃一道册封为嫔的端嫔董氏。比宜妃大十多岁,是最早进宫地妃嫔之一,早年生过一位皇女,却是没有站住。
她位份虽不低,但是因不受宠,在后宫中很是不打眼。
她身边没有亲生子女,养子十一阿哥搬到阿哥所几年后也夭折了。
宜妃是十一阿哥生母,因这个缘故,对于端嫔也有所照拂。
如今,端嫔已经年过花甲,还是沾了宜妃的光,得以在这边园子荣养。
宜妃见她行礼,伸出胳膊虚扶,笑着说道:“老姐姐,快快起来,还要本宫扶你不成?这日头见热,左右也无事,便请姐姐过来吃酒。”
说话间,宫女早已得了吩咐,将鲜果蜜饯,爽口小菜摆上,还送了两壶酒。宜妃吩咐宫女将端嫔搀到炕边坐了,笑着说道:“姐姐平日就爱这一口,今儿本宫也发发善心,陪姐姐吃两盅。”
端嫔颇为意外,看看满桌子瓜果酒菜,又看看宜妃,掏出帕子来,却是“呜呜”地哭了起来。
宜妃心里虽是不耐,但是为着哄她说话,便只有忍着性子。
她亲自端了酒壶,给端嫔满上酒,道:“我的老姐姐呦,这是哪一出?这青天白日的,哭啥啊?又是哪个不长眼的欺负了你不成,跟我说,看我不揭了他的皮!”
端嫔一边摸了泪,一边说道:“再过半个月,就是端午了,端午过后就是十一阿哥的生祭,这转眼都去了二十年。要是十一阿哥还在,如今怕是儿子都要娶媳妇了。”
毕竟是自己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听提及夭折的三子,宜妃心里也有些难受,将酒盅送到端嫔手中,道:“老姐姐,还提这个做什么,让人跟着难受?你放心,五阿哥那边有太后,本宫不好做主,小九那边五个儿子,往后挑一个给你做孙子,姐姐百年后总让姐姐能吃上香火供奉就是。”
五阿哥自幼养在太后宫,大了后也是多亲近那边。
太后对自己拉扯大的这个孙子也是格外宠爱,从孙子到重孙子的事老人家都要张罗张罗。所以,宜妃这个生母,才说做不得五阿哥的主。
“这话当真?”端嫔却是有些不敢相信。
老人家在宫里大半辈子。多是孤零零地,如今晚景凄凉,看到别人有子有孙,也是打心眼里羡慕。
听了宜妃这一句,如何不让人意外与期待。
宜妃却是不着急回话。看了看那酒盅。笑着说道:“姐姐先吃三盅,本宫再说这真啊假的!”
端嫔本就嗜酒,听了宜妃这句话,立时干了一盅,也不等别人给倒。一手酒壶。一手酒盅。自斟自饮,又连着喝了两盅……
酒过半酣,端嫔的舌头已经是直了。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
宜妃挥挥手,打发屋子里服侍的人下去。给端嫔夹了口菜道:“老姐姐,你是在万岁爷大婚前进宫的,见识过元后娘娘地尊荣。都说万岁爷心里对这位娘娘最是情重,我却是进宫晚了,没有得见娘娘。”说话中,带着几分惋惜:“元后娘娘薨前,后宫子息不繁,想来这也是万岁爷专宠中宫所致。”
后边这一句,却是争着眼睛说瞎话了。
康熙元后孝诚皇后是康熙十三年诞下二阿哥后薨地,但是后宫中已经生了五、六个皇子,三、四位皇女,只是多夭折,站下的少,没有序齿罢了。宜妃心里寻思的,是会不会因当年元后嫉妒,无法容人,所以万岁爷才将怀孕的宫人送出宫去,请固伦淑慧长公主照顾。
固伦淑慧长公主康熙初年就成了寡妇,太皇太后怜惜,多次接了她回京小住,没几年就定居京城。
这个曹寅之妻李氏,不仅太后看着有几分眼熟,就连宜妃瞧着也是有些眼熟的,觉得她影影绰绰地,有些像荣妃所出地固伦荣宪公主。
固伦荣宪公主是诸位皇女,相貌最肖似万岁爷之人,因此格外得万岁爷宠爱。
李氏,莫非是流落在民间地皇家血脉?
提起陈年旧事,端嫔的神色有些迷离,待听到最后一句,却是摆摆手,道:“这句话,却是好笑,想必皇后娘娘在地下听了,也要觉得委屈。”
“哦?”宜妃又给端嫔满了一杯酒,道:“莫非这位元后娘娘真如万岁爷称赞的那般,最是贤惠?”
“不贤惠又如何,不过是个摆设罢了!她也不好过,战战兢兢地,就怕那个位置坐不牢!”端嫔带着几分感触道:“万岁爷……是有两年没有掀牌子,却不是为了皇后娘娘。起来,我还要感激皇后娘娘,要不是娘娘使人安排,万岁爷也想不起我这个人来。就是那一次,我怀了二格格,到底是偷来的,不到两生日就没了……”说到最后,又是“呜呜”地哭起来。
宜妃听了这话,却是同自己个儿心中所想地对上,按捺住欢喜,劝酒道:“姐姐喝酒,人生百年,就是一转眼的功夫,不过是命罢了。”
端嫔又喝了一盅酒,道:“可不是命么,长得再好又如何,受皇帝专宠又如何,还不是逃不过命数,说没就没了。在宫里待了十来年,连个正经名分也没熬上,还是万岁爷念旧情追封的。听说原是要效先皇旧事,追封为后,到底被两宫太后拦下,只得了个妃号葬了。因这个,皇后感念两宫太后的情分,好生地孝敬了几年,她却也是个福薄的……”
宜妃听得有些迷糊,既是宫眷所出,那李氏为何在宫外长大?
娘家是包衣李家,婆家是包衣曹家,都是皇上心腹。加上这些年,皇上对曹家的偏护,要说这其中有门道也说得清。
端嫔已经探过脖子,神秘兮兮嘀咕道:“有些话,却是连做梦也不敢说的,你晓得是什么么?”
宜妃摇了摇头,露出几分好奇来:“是什么?到底姐姐年长,是见了市面的。”
端嫔用手捂了嘴,面上露出几分惊恐之色,道:“不能说,不能说,当年殉葬的宫人没有一百,也有几十。这可了不得,是要人性命的。”
宜妃见她如此,收起好奇之色,转了其他话题。
端嫔醉得迷糊,见宜妃不问,反而有些憋不住,小声道:“我同你说。你可千万别告诉旁人去!这是说不得地事
宜妃点点头,就听端嫔压低了音量说道:“那位不是病故的,听说是皇后动了手脚。她心里害怕,那位是蒙古贵女,又有两宫太后与皇上的宠爱。虽是在宫里待年。原是要封后的。因皇上年幼,辅臣权重,这才纳了赫舍里与钮祜禄家的姑娘为后妃。待到鳌拜倒台,皇上亲政,这后宫也就成了摆设。那位却是连皇贵妃都不稀罕。请太皇太后给指了亲事。这懿旨都发出去。到底没有嫁出宫。后来。却是就没了……过后有流言出来,太皇太后震怒,击毙了百十来个宫人。才将事情压下来,其中还有个嫔……”
宜妃已经是听得目瞪口呆。端嫔却仍是喋喋不休,道:“爱新觉罗家出情种,先头地老老皇爷与老皇爷,都是如此。皇上也不外如是,可怜皇后却是背负了虚名,倒是相敬如宾,实不像是夫妻。”
宜妃听着,却是有些不信了,道:“怎么会如此?要不是夫妻情深,皇上也不会偏疼二阿哥,早早地立了太子不说,还亲自教导,这又怎么话说……”“这却是不晓得了,有说是皇上想要亲征,所以立下储君以防万一;还有说太皇太后主张要回驻满洲,留下太子这这边监国;还有说是皇上对皇后之死心存愧疚就是那位蒙古贵女,听说拒绝做宫妃后,被太皇太后收为养女,这名分却是高了皇上一辈了……皇上却也是不顾及这个,到底最后追封了一个妃号……”端嫔大着舌头说道。
直到听到这一句,宜妃才算是同那句“五姑母”对上。
太皇太后生了三位公主,受了个南蛮子义女孔四贞,再加上这位蒙古贵女,可不正是行五?
宜妃心中暗喜,却也是疑惑不解。
即便早年顾忌皇后,但是皇后薨了多年,要是李氏真是皇家血脉,两宫太后与皇上怎么能容热她流落民间?
端嫔接下嘟哝出来地一句话,却是使得她险些魂飞魄散:“这话一天一个样,谁又说得清呢?上面要禁,哪里禁得住?尤其是后来的大动干戈,弄得人心惶惶,更是出来不少谣言……那话传的可邪乎了,那位贵女是孝献皇后薨后进宫的,有说是要做老皇爷妃子的,也有说是老皇爷因孝献皇后思子哀逝,不忍心再看着母女相离,才将那位送到太皇太后身旁地。照这个说法,那岂是蒙古贵女,那就是正经地天家地金枝玉叶……”
宜妃只觉得眼前发黑,想起方才康熙那冷冽的目光,不由地身子发抖。
端嫔醉倒在桌子上,已经是鼾声渐起……
少一时,端嫔已经被宫人送回去安置。
宜妃坐了许久,方使唤了心腹内侍,道:“端主儿上了年岁,身子不见好啊,怕是要老了。等过些日子,本宫随皇上避暑,你就留下园子这头,照看照看……”刻,李氏与初瑜等人已经跪下恭迎。
康熙看了眼王嫔,见她脸上并无异样,点了点头,道:“朕不过是来看看,话几句家常,都平身吧……”
他落座,又指了指旁边地椅子,叫王嫔与李氏也坐。
李氏并不是第一次陛见,早年康熙数次南巡,都是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还曾多次亲自到曹家内宅,探看曹孙氏老太君。
对于李氏,康熙态度也向来温煦,问起老太君起居与孩子们课业。
绕是如此,李氏也不好托大,连声坚辞。
还是王嫔托了她的胳膊,拉她坐了,笑着说道:“晓得表姐您是懂礼地,不过如今是重身子,又是皇上体恤,坐下又何妨?”
说到这里,王嫔看向康熙,笑着说:“皇上,还有个好消息要告知您呢,十六媳妇又有了,阿弥陀佛,求着佛祖保佑,这次给皇上添个大胖孙子。”
康熙闻言,脸上露出慈爱来,点了点头,道:“确是好消息,传朕的话,叫内务府那边将年前黑龙江进的老参挑几斤送到阿哥所那边……”说到这里,又看了坐在王嫔下首的李氏一眼,道:“再预备一份,送到曹寅府上。”
少不得大家伙再次谢恩,康熙看着眼前诸位虽是守着规矩,但是待自己恭敬有余,亲热不足,到底心中有些凄凉。
他抬起头,看着初瑜道:“曹那小子在家里如何?瞧着他在外头规规矩矩的,装得甚是老实,在家里有没有胡闹?”
这话听着像是责备,又像是宠溺,初瑜安下心来,稍加权衡后,小声说道:“皇阿玛,额驸心地仁善,在家中带下人也甚是宽厚。别的还好,只是提及公公婆婆时,盼着二老能健康百岁,使得我们做儿女的能多尽孝心。说到皇玛法的时候,他心里却是愧疚,生怕有做不到位的地方,辜负皇玛法的器重。使得皇玛法失望。”
初瑜倒是没有说谎,曹却是在妻子面前唠叨过类似的话,但是却不是这样说法。
曹是戏称,自己个儿如今是老黄牛,要是自己个儿做不好差事,惹恼了皇上,被革了顶戴,那全家就回南边种田去,做个大地主、富家翁。
他还问初瑜,乐意不乐意做个地主婆,脑袋上裹个摸额,房前屋后的哄几个小孙子。
这其中,却是对京城人事的厌倦与对逍遥自在的惦记。
初瑜自然是不好实话实说,就换了婉转说辞。
康熙听着前面,心里还有些发酸,觉得女生外向这句话果然,听孙女将曹赞的。
不过,听到最后,他却是心里熨帖不少。
不枉费自己数次提点,那个懒小子总算是有点记性,晓得惶恐,还算是有点良心。
李氏是做母亲的,听提到儿子,脸上也露出关切来。
见康熙面色好些,她才算是放下心来。
虽说坐着,但是她也不敢坐实,虚坐着椅子边,越发吃力,不过丁儿点功夫额上已经渗出汗来。
康熙原还想借着机会,同李氏说几句话,但是见她肖似其母的容貌,心里也是一阵绞痛。
加上看她如此不自在,康熙也是意兴阑珊,起身道:“你们聊着,朕还要去看折子…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39威望:162347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4 10:56 只看该作者
242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五章 余波
畅春园,二宫门外。
曹微微皱眉,左右踱步,偶尔停下来,眺望眺望内宫的方向。十六阿哥已经有一阵子,还没有消息出来。
曹等的,已经隐隐地有些着急。
听着十六阿哥的意思,是有人在太后面前吹了风,给曹家上眼药。母亲李氏性子绵和,要是受了委屈,他这个做儿子的心里也不好受。
因不晓得耽搁多久,他已经打发人去衙门那边请假。
别的不说,就说太后依足规矩,让李氏多跪一会儿,那就够让人喝一壶的。
想到此处,曹在心里不由地腹诽。
这大年纪了,好生歇着就是,没事还折腾别人做什么?都说这位太后是糊涂人,如今看着,实不像是省事的。
正腹诽着,就见有人从宫门外出来,却是十四阿哥。
见了曹,他神情微微一怔,随后露出几分笑模样来,打量了曹两眼道:“这是散朝后还没出园子?”
虽说心里有着防备,但是身份有别,既是十四阿哥主动示好,也没有曹避开的余地。
他忙躬身,道:“回十四爷的话,卑职已经往衙门那边请了假,稍后等送家母与内子回府后再到衙门那边。”
“哦,你母亲与大格格进宫了?是往王嫔那边去?多咱功夫了。用不用爷打发人帮你问问?”十四阿哥难得地热络,神情却是略显僵硬。
天家无私事,后宫这些门门道道,京中权贵不能说是了若指掌,也都是心中有数。
曹也不例外。后宫之中。能在太后面前说上话的,不外四妃与几位未分府阿哥的女眷。
其中,哪个是自己得罪的,他心中也有数。
原就疑到十四阿哥身上,如今见他欲盖弥彰的意思。这却是像落实了一般。
曹心中冷笑不已。已经是恼了。
没事算计算计他。他陪着应酬应酬,不伤筋骨地话,也能忍着。
毕竟是在这个吃人地年代。对方是皇子阿哥,自己要是不想造反的话。就得敬着。
不过,要是算计到他的家人身上,却不是他能容忍的。
龙有逆鳞,兔子急了还咬人。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曹的心里已经将这个未来地大将军王给抽打了几鞭子了,面上却是笑着,道:“谢十四爷了,十六爷方才已经去王嫔娘娘处了,约莫着也该出来了!”
同十四阿哥地喜怒形于色相比,曹就是人精子,那感激之心,如出肺腑。
十四阿哥难得献一次殷勤,却是被婉拒了,但是见曹这般姿态,也是不着恼。
他笑着点点头,道:“难为你同小十六好了这些年,也没白当伴读一场。只是虽说你们年岁差不多,到底是辈分有别,也要顾忌着。从大格格那边算起,是亲叔叔呢。”说到这里,想到十六阿哥与曹比别人不同,两人从王嫔娘娘那边算起,是姑表兄弟。
不过,话已经说出口,也是不好改地。
他“咳”了一声,问道:“可是听明白了?就算私下里交好,人前也当避讳,省的落下口舌,被人说是没有尊卑,不敬亲长!”
这却是挺着胸脯,端起长辈的架子了。
曹虽不晓得他为何作态来这一出,但是纳罕归纳罕,面上还是恭恭敬敬、感激不已地应下。
十四阿哥一边说着,一边思量着额娘方才地告诫,这一番话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
虽是不忿,但是他也晓得额娘最是疼自己,这番提点指定是为自己个儿好。
想想也是,如今不比过去。
过去他依附八阿哥,并不需要自己主动拉拢人手。
如今却是羽翼渐丰,独立门户之际。
曹家父子得圣心不说,方方面面牵扯地势力也不小,要是能收归己用,却是再好不过。
况且,曹这种人,胸无大志,没有野心,最是好掌控。当年四阿哥与十三阿哥的路过搭救之恩,都使得他感激这许多年,不必嫌疑地出入十三阿哥府。
这样看来,也是有情有义之人。
要是能收服了,也能叫人放心使唤,不用担心他是墙头草。
这样想着,十四阿哥只觉得茅塞顿开。
他的神情越发亲热,伸手拍了拍曹的肩膀道:“你省的就好,那先这么着,爷往部里去。你也不必着急,部里闲人多呢,今儿就不必再巴巴地赶过去。早就听说你骑射好,改日得闲了,咱们爷们打猎吃酒去。你能赢了德特黑,却未必能赢得了爷。”说着,也不待曹说话,已经大踏步地去了。
十四阿哥眼中的一扫无余,那种势在必得的自信使得曹后背直冒冷汗……)
瞧着那架势,十四阿哥这是将曹当成小白兔了,只当他一提溜,就能毛顺。
看着十四阿哥的背影,曹只觉得脑仁疼。
有的时候,这待见比不待见更让人无语。
这不待见的时候,自己避而远之就成了。这待见的时候,如何应对,却要费思量,既不能太亲近,留下后遗症,被贴上“十四党”的标签;也不能太疏远,惹恼了这位,狗急跳墙。是因为他是草原事件的黑手,才心中记恨曹的?还是因为他是宁春家变地幕后真凶。才对曹始终堤防?
真相,尚未得知。
如今终于能放下身段,隐藏私人好恶,拉拢曹,是不是他已经视储位势在必得?
想着十四阿哥刚才说的最后一句话。曹的心中却生出一种荒谬的念头。
他赢德特黑。已经是六年之前的事,说起来也算是遥远了。
又是这种不打眼地琐事,要是不特意留心地话,谁会记得?
德特黑是出了名的武疯子,这拉人比试射箭。一个月总有两遭。实不算什么。
十四阿哥。当年是德特黑的手下败将,德特黑还特意炫耀过两遭。
他性子憨直,豁达爽朗。虽说十四阿哥是皇子阿哥,但是也没有像别人那样阿谀奉承。
当年。十四阿哥,不会是因他比试赢了德特黑才对他“另眼相待”的吧?
曹正疑惑着,便听到脚步声起,转过身来,却是李氏与初瑜走过来。
十六阿哥并不见,只有其贴身内侍赵丰带着两个小太监,提溜了大包小包,引着李氏婆媳出来。
曹带着几分不安,仔细打量了李氏,见她脸色苍白,心里不由一急,上前道:“母亲,可是觉得不舒坦?”
李氏走到二宫门外,见到儿子,诧异中带着几分欢喜。
听了曹的话,她摇了摇头,道:“儿别担心,我好好地。是十六福晋动了胎气,使太医来瞧了,耽搁了一阵子。十六阿哥顾着那头,说先不出来了,改天再找你说话。”
曹心里松了口气,问道:“十六福晋如何?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81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