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77部分阅读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作者:肉书屋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77部分阅读
场规矩什么的,可毕竟年岁小,也不好将功课都丢在一边。莲花书院,是地方义学,收录的多是寒门子弟。孩子们过去,磨一磨富贵气息也好。省得在京城,受人引诱学坏的。
京城风气实是大坏,权贵人家子弟交际,要是生疏的时候还好,都肯装模作样,做守礼之人;要是熟悉点的,就放荡无忌起来。要是有坏心的,一个照看不到,说不定就染了恶习。十几岁的孩子,又是诸事都好奇的年纪。
由曹硕的前车之鉴在,曹颙对曹府子弟的教养,向来比较看重,就有了以上安排……
次日,曹颙去了淳亲王府与平亲王府,又使人往几位大学士与六部京堂处递了拜帖,随同拜帖奉上的还有“炭敬”。
而后,又按照惯例,几位掌部王爷,也都送了“炭敬”。
说是“炭敬”实际上就是“年礼”是年前要送的,相对的“冰敬”则是端午节前送。
曹颙并不想送,可是没法子,这是官场惯例。他便只好按照李维钧去年的旧例加两成,在京城散财。这笔钱,都是从内务府银行提的。
这是十二月初往京城押送直隶税赋时,一并送到京城的,总共是十六万两,其中十万,用做“炭敬”;剩下六万,做明年四月的“冰敬”。
这只是明面上的的银子分派,除了这些现银,还要按照关系不同,加送古董字画等值钱物件。
过后几天里,同直隶关系比较多的几位京堂,送了回帖过来。曹颙便一日跑两、三家,还好他做京官多年,人缘不错,同几个王府关系又紧密,倒是没有人想着从他这里敛财。
见曹颙使人送来的“炭敬”比去年的多两成,也多是心满意足。
至于王府,向来是只收银子,鲜少接见外官,不过是为避讳。
连怡亲王府与庄亲王府都如此,只要曹颙任着直隶总督,往来就要少了。
不过,即便曹颙想要去拜见两位王爷,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也不在府中。十三阿哥身兼户部与工部差事,每日都在衙门中;十六阿哥则是在留在宫中执守,因为二阿哥薨了。二阿哥之薨,毫无征兆。
直到腊月十三,皇上在小朝会时,提及二阿哥病重,想要亲临探视,被怡亲王劝住,轮班的几位大臣,才听说二阿哥患病的消息。当日里,十六阿哥就请示治丧之事,皇上吩咐以亲王之礼预备二阿哥的后事。等到次日,二阿哥薨,却是诸礼从简。
宗室中,只有诚亲王与公允裪带着几个弘字辈的阿哥穿孝;文武大臣,不过是咸安宫前打了个罩面;至于宗室福晋与京官命妇。则因“时值隆冬”免其齐聚。
曹颙虽不是京官,却是和硕颟驸,也随着宗室皇亲进了一趟宫。
咸安宫内,一片缟素。
看着这红墙与琉璃瓦,似乎同宫里其他建筑并亢不同。
曹颙却晓得,这里就是个牢笼。二废太子后,有三百护军,四十侍卫,分作四班,昼夜监守着此处。
如今侍卫与护军都已不在,只剩下跪了一地的妇孺。
因二阿哥身份特殊,咸安宫众人虽是经历丧亲之痛,也无人敢大哭出声,只有低声饮泣。
只有几位年幼的小阿哥、小格格,不知是被大人的悲戚感染,还是猛然见了这么多生人不安,扯着嗓门大哭,使得这场面更加凄凉”
理郡王弘皙面容憔悴,双眼涣散,木木地跟在礼官后做孝子。
二阿哥当日便大殓,移灵御苑海子边的五龙亭,在那里停灵。
接下来的后续,就不是曹颙这个身份能参合的。他颇为在意的,是母亲的反应,怕母亲会因血缘之亲的缘故伤怀。
不想,李氏听了丧信,只是感叹一声,便一切如常。
曹颙见了,放下心未。想想也是,就算是血缘之亲,可却是连见也没见过,哪里会生出什么悲痛之意。而后,皇上追封二阿哥为理亲王,谥号“密”,册封二阿哥侧福晋、弘皙之母为理亲王侧福晋,由弘哲接出宫奉养。
二阿哥未成年子女,则留在宫中养育;所留有子女妾室,可任由子女迎养,也可随侧福晋所居,两者都不愿者,也分给房舍,丰其衣食,以终余年。不知到二阿哥详情的,听到这个旨意,许是会赞一声皇上仁慈。
只有十六阿哥,心里腹诽不已。
二阿哥十二子,夭折四人,存世八人。除了次子弘皙成年,其他七个小阿哥,最大的才十三岁,最小还没到百天。这些人名义上养在宫中,实际上不过是换个院子拘着。
七位小阿哥中,几位年幼的还好,有生母照看,也算是有福气;年长的几位小阿哥,都过了十岁,还没有读过一天书。无人敢提及此事,谁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心思。
十六阿哥虽有怜悯之心,也不过吩咐下去,不要克扣众人饮食。至于其他,他虽身为宗人府宗令,却也没交格说什么。
二阿哥之薨,本不同曹颙相干,可曹颙想起“弘皙谋逆”案中,牵连进去不少宗室,见着十六阿哥时,便提及此事。
倒是没有骇人听闻地说什么谋逆,只是劝解十六阿哥小心一点。毕竟清流之中,为二阿哥这位元后嫡子说话的声音一直未歇。十六阿哥听了,神情莫测,却是没有说什么……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11:22 只看该作者
413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结亲
国舅府,正房。
国舅夫人李四儿坐在炕上,穿着正红旗装,愈发衬托得肤白似雪。可是她姣好的容颜,却没有往日张扬与得意,而是带了淡淡愁绪。
她一手拿着一个账本,看了左边,再看看右边的,越看眉头皱得越唇害。
看到最后,她叹了口气,将账册撂到一边,看看了窗户。
天色将暮,旁边侍候的丫鬟伶俐,轻声道:“太太,可否掌灯?”
李四儿混乱点点头,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玻璃窗上有冰花,使得人看不真切。她用拇指,溶了一块冰花,透过那里,看向外头空荡荡的院子。
“老爷……”李四儿低声呓语。
也不知站了多久,屋子的烛火爆了两次,外头已经是漆黑一片,她才神情恍惚地走到炕边。
过了一会儿,她才想起什么,对 丫鬟吩咐道:“使人去姑娘房里,跟沈嬷嬷说,就说我说的,不许姑娘晚上做活,省得熬坏7眼睛。
玉敏的婚期定在明年二月,现下玉敏每日就做出嫁用的针线绣活。
那丫 鬟应声下去,刚走到门口,又被李四儿叫住:“算了,她要是个听话的,也不用我跟着糟心这些年。去找陈兴家的,领两盒蜜腊送过去……”
她正说着,就听到院子里传开脚步声。
她立时站起来,走到门口,外头挑了帘子进来的,正是带了一身寒气的隆科多。
“老爷,怎么不乘轿,如今正是三九天?”李四儿也顾不得丫鬟在旁,抓了隆科多的手,道:“这么冰,要是身子进了寒气可怎么好?”
隆科多神情疲惫,拍了拍李四儿的手,道:“没事儿,使人摆饭吧”。
李四儿见他不欲多言的模样,抿了抿嘴唇,不再多话,只传话摆饭,而后亲手服侍丈夫更衣。
四碟八碗,十几道菜,夫妻两个却是都没什么冒口,不过是略进了两口,就撂下了筷子。
“老爷累了,就先躺下,我给您捏捏。”李四儿见气氛沉就,丈夫带了沮丧,心中叹了口气,强笑道:“亲事没成就没成,再给玉柱寻好媳妇便是。傅家太太可不是善茬,他家的姑娘是报病免选的,要是身子骨真不结实,也耽搁咱们抱孙子。”
隆科多摇摇头,道:“傅鼐答应 了……只是不是她家三姑娘,而是她家二姑娘……”
李四儿听了,立时瞪大眼睛,诧异道:“二姑娘?庶出的那个?他怎么敢…… 怎么敢……”
她直觉得要气炸了肺,憋得满脸通红,忍不住就要破口大骂。可是看到丈夫的沮丧,这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的咽了下去。
隆科多拉着她到炕边坐了,低声道:“不能给你娶个长脸的媳妇,委屈你了。”
李四儿的眼圈一下红了,满腔怒气化为无限辛酸,道:“有什么委屈的,都是我出身不好,连累了他。谁让他是我生的,也只有受着。只是对不住老爷,但凡我出身尊贵些,也不会使得老爷这般委曲求全。”
隆科多叹了口气,道:“不是没有比傅家姑娘更好的人家,可傅鼐是皇上开府时就跟在身边的近臣,情分不同……万一有什么不好,傅家总会照应一二……
李四儿听了,心中发颤,生出几分骇意。
她虽不明白丈夫为何消沉,可是从今年各处送来的“炭敬”与“年礼”上,她也能瞧出其中的不对劲。
现下,她竟是想也没想自己会不会在 京城权贵圈中丢面子,反而心里跟一块石头落了地,松了口气,柔声道:“老爷如此疼爱玉柱,都是我们娘几个的福气……”
隆科多本怕她恼怒失望,见她如此通情达理,脸色也添了温和之色,道:“库房里那些东西准备的如何了?过两天,同过年的东西一起给老大那边送过去,也省得扎眼。”
李四儿迟疑了一下,道:“老爷,还在再等两天……明儿使人出去换些金子,除了姐姐的陪嫁,再送两箱金子过去……”
隆科多听了,很是欣慰,点了点头,道:“如此更好,玉柱是他亲兄弟,玉敏是他亲妹子,往后多少能看顾些。”
李四儿笑道:“大爷怕是要吓到,外头都说,我占了姐姐的嫁妆,给敏姐儿添嫁妆了。都是些老物件,谁又稀罕不成? 我先头就是故意扣下引他生气,谁让他将我当仇人。他恨了咱们半 辈子,到头来又能怎么样?一家人,到底是一家人……”佟家与傅家结亲之事,操办得很快。等曹家听到消息时,国舅府已经下定。
静惠是傅家养女,下定之日,傅家还专程使人到曹家来接。那位与佟家说亲的二姑娘,虽是行二,却是傅鼐的庶长女。只因认了静惠,排行延后一位。曹颙听了这个消息,愣了半天。
傅鼐前两个月接了伊都直的差事,升了兵部侍郎,正是春风得意。他长子昌龄去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今年散馆后,就留在翰林陪授检讨。
作为潜邸旧人,傅鼐这两年的仕途平平,远不如其他人那般惹眼。可是,没有人敢小瞧他。
因为他是满洲勋贵,上三旗侍卫出身,在皇帝身边的时间又长,同其他的潜邸奴才还不相同。曹颙实在没想到,傅鼐会如此不智,在这个时候同隆科多结亲。
隆种多虽还挂着九门提督,可实权已经被架空。任是谁都瞧出,皇上对这个“舅舅”的情分淡了。
这门亲事,功利性太强。不过,也能看出隆科多心智坚忍,竟能放下架子,结下这门并不匹配的亲事。
曹颙同傅鼐这些年虽以亲戚的名义往来,可不过是大面上过得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感情。对于此事,他便只能叹一声。倒是李氏听说此事,甚是好奇,还多打听了两句。
佟家有尚主之心,并不是秘密。如今这公主换成 了侍郎府庶女,落差也太大了些。
腊月二十,京城事了,放假到督标官兵也都销假归来,曹颙便离开京城返回直隶。
京城往直隶送的年货,早已先一步用马车送去。
一路上 紧赶慢赶,终于在小年 这一天,回到保定府。
城里,年味已经很浓。
总督衙门已经“封印”除了值守的官吏文书为,其他人多已经离府。
曹颙回来后,用两天功夫,在官署处理完积压半月的公务,才松了口气,开始歇着。
路途疲劳,加上在京城这些日子,四处应酬人又糟心,使得他身心俱疲。
至于每日里来总督府送年礼的那些地方官员,或是官员的幕僚子侄,曹颙都使蒋坚与宋厚见了。却是有人见不得他清闲,听说他处理完公务,冯传就找上门来。
“大人,老朽那几位老友有意过来瞧瞧,可这莲花书院只有三进房屋面栋,六十多间房,实在太小了些。”冯传带了几分无奈道:“要想要造福直隶士子,许是还得请大人援手。”
“用地的话,倒是好说。对面池子边不少空地,等‘开印,了,使人去保定府衙门问一问,要是能买下来,就买下来。”曹颙道:“用银子的话,我这里也有。却是身份所限,不好用太多,要不然有邀名之嫌。不是说要动员地方士绅捐银么?怎么又没 了动静?”
冯传叹了口气,道:“由徐山长出面,拜访了几家,多在观望中。有几个有了准信的,也不过是几石米,几两银,杯水车薪,顶不了大用。
曹颙似有所悟,看着冯传道:“先生不会是找我来诉苦的吧?先生见识不凡,想来已经有了好主意。”
冯传被曹颙点破,咳了两声,道:“老朽倒是有个建议,那就是要借借大人的势。虽说莲花书院现下不名一文,可只要总督公子进学的消息传出去,怕是就不用求人捐银子了 !”
曹颙闻言,笑道:“确实是好主意,不过不能只想着地方士绅的银子。我初到直隶,他们不敢露富,怕被惦记也是人之常情。不是谁都有善心的,总要捐的心甘情愿才好。既然莲花书院是义学,只收无力进学的寒门子弟,那天佑就不能白白沾这个便宜。我这当父亲的,便为儿子读书,捐五百两银子做助学之公,不仅天佑,还有我幼弟与两个义子,明年也一并要送到书院的。如此一来,一人五百两,总共就是两千两。往后,其他不符合寒门身份的士子想要入书院,也可效此例。
冯传听了,眼睛一亮,已是明白曹颙用意。
“妙,妙,妙!”他摸着胡子,眯着眼睛,道:“如此,莲花书院,怕就要名动直隶。别说是士绅,就是文武官员,怕是要挤着脑袋往书院送学生。”
曹颙道:“物以稀为贵啊,先生可以同徐山长商量商量,将寒门子弟,与花助学金送进来的学生定个比例,总不能鸠占鹊巢。
冯传点点头,道:“正该如此,书院毕竟是书院。要是都收外头的学生,使得寒门学子不得进门,反而失了办学初衷。”
老人家倒是精神抖擞,同曹颙说完,一刻也待不得,出门寻莲花书院的徐山长商量去了……
又是一年了,小九真心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朱侯上
办处理完衙门里的差事,又歇了两天,曹颙缓过精气神,便想出总督府去转转。
因临近新年,城里有好几处大集,听说很是热闹。曹颙便对妻子说过,想要逛街之事。
虽说曹家这边过年的只有一家三口,与还有幕僚书吏,下人奴仆,上上下下留在府中过年的也有两百多人,初瑜要料理的事情也不少,正抽不开身。加上如今是在清苑城,旗人不多,除非她换装,否则旗襞出行,人前也太显眼了些。
加上直隶之地,她这个总督夫人抛头露面,让人认出来,也容易招惹口舌是非。
曹颙想想也是,左右在直隶要待两年,往后总有机会带她出行。
曹颙便使人去请了宋厚与蒋坚,几个人微服出行。
宋厚只当曹颙去了解地方民生,还感慨半日。曹颙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还真没有那么忧国忧民,只是想出去散散心而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没有到过清苑,自然是带了几分好奇。
曹颙的安全,安排了好几拨随从护卫,以策万全,才出了总督府。
曹颙身上半新不旧的蓝面厚绒棉衣,脚下是青缎面靴子,头上带着黑呢瓜皮帽。这出打扮,就是寻常富户人家男子的装扮。蒋坚与宋厚也都是不喜招摇的性子,穿得也都很素净。除了几个牵马小厮,近身跟随,其他随从护卫,都前后散开”
清苑城,省、府、县同城为治,城里衙门套衙门,吃皇粮的人口甚多,这也使得清苑集一省财力,远比其他府县富裕。即便比不上京城繁华,也是一片太平景象。
总督府在城北,因这附近有督标、有绿营兵驻扎,所以百姓较少,比较肃静。
最繁华的地方在城东,那边有保定府衙与清苑县衙,还有几条买卖街。曹颙一行要去的地方,就是城东。过了两条街,路土行人渐多,赶车的,骑马的都有。曹颙这几个,就混着路人中,看着与其他人并无什么不同。
道路两侧,已经有铺面商行,有伶俐的小伙计站在门口招呼客人,好不热闹。再看街上置办年货的百姓,脸上也多是喜庆之色。又转了一条街,就到了廉颇祠街,这里就是东城最繁华之地。骑马已经不便,曹颙几人便下马步行。
看着廉颇祠前人头涌动,曹颙笑着对宋厚道:“用不用陪先生去上柱香?”这里除了将士祈求平安外,还常有老者在这里祈寿。
宋厚摆摆手道:“感谢东家盛情,还是免了,学生这身子骨可不禁挤,改日送些银子过来,尽份心思就好……蒋坚的注意力,则是放在寻找米铺。他只当曹颙是关注地方民生,这自然是百姓的吃食住行看起。
现下,他看到一个挂了米幌的铺子,招呼着曹颙与宋厚向前。
三间的门脸,两侧都是矩形立斗,里面放着各种米面杂粮。
正时着大门是柜台,柜台后有个老掌柜,正扒拉着算盘。柜台外,有两个活计,招呼着几个买米的客人。
见曹颙一行进来,那掌柜的抬起头来,刚想要叫伙计招呼,打量了众人一眼,却是自己从柜台后出来,恭敬道:“几位客人要买什么米?小店新到了江南碧粳,做饭最是香甜。知府老爷家,知县老爷家,都从小店买过米。”
碧粳是大米里的上品,曹家在京城也吃的这个米。
众人跟着老掌柜到西边一个立斗前看了看,却是没有言语,只挨排将这立斗都看了,大米、小米、糜子、高粱、各种豆子都齐全,就是不见苞谷。
曹颙没有开口,说话的是蒋坚:“老掌柜,什么粮食最便宜?听说直隶早有百姓种苞谷,怎么不见这店里有?”他一口山西话,垮得不行。
老掌柜听了,却是一哆嗦,神情越发恭敬,躬身道:“回这位老爷的话,苞谷是贱物,就算外头百姓有种的,也多是为了六、七月卖青,老棒子后,也多是自家嚼用了,很少往外卖。”曹颙与宋厚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掌柜的殷勤的有些过了。
蒋坚也看出这点,却是不动声色,接着道:“那店里最便宜的粮食是哪个?总不能买粮的都是富贵人家。”
听了这话,老掌柜的身子越发弯了,额头已经渗出汗来,引着众人走到西边,带着颤音道:“最便宜的米……最便宜的米在这头,是陈年的高粱…… ”
曹颙跟过去一看,说是陈年高粱,实际上米糠占了一半。这在旁边,便是泛白的小米。曹颙抓一把,放在鼻子闻了闻。他在京城咕,曾去过通州仓,对于仓米印象深刻。
仓储的稻米尚好,仓储的谷子极易发霉。这小米虽然没有米香,看着是劣米,却没有米仓的那种窭味。两个小伙计送走了客人,见这一行人奇怪,也都跟了过来。
蒋坚见曹颙看得差不多了,直了直身板,对那掌柜的道:“不打扰掌柜的做买卖了,我们再去旁出看看。”
“不打扰,不打扰!”邵掌柜的偷偷抹了把额头的汗,陪着小心将众人送出门外。
离米铺远了,蒋坚冲曹颙抱抱拳,道:“学生喧宾夺主了,东家勿怪!”
曹颙摆摆手,笑道:“这有什么?本就说好,我闭嘴少言的,要不然一口官话,倒是也不像客人。却了忘了一件事,朱之琏为官甚有民望,曾听人提及,那位府台大人,甚爱微服出行,体察民情。嗯,来那掌柜的也听过此事,将非磷当成他了。”
“原来如此,怨不得他双股筛糠似的,冷汗直流,估计是随口扯谎吹牛,才这般心虚胆颢。”宋厚笑道。
三人继续前行,曹颙却是看到一个熟悉的招牌“稻香村”,远远的,就闻到铺子里传来饽饽的甜香味。这里不仅铺子名同京城的“稻香村”一样,连匾额也是仿的京城匾额的字。
五间门脸的铺面,看着比较气派,生意也不比京城的差,不少人提了点心包出来。
曹颙看了,暗暗留心“山寨”不怕,不过是生意人投机。却要提防有人扯大旗,招惹是非。还是要使人打听打听这铺子的底细才好,看着那匾额簇新,这铺子才开张不久的样子。蒋坚与宋厚顺着曹颙的日光望去,也都凝神。
“稻香村”在京城名头甚足,官场上都晓得,那是淳王府大格格、曹家伯夫人的产业。若不是从未听人提及,就似乎他们见了这铺子,也会以为是总督夫人的铺面。显然,不是。
三人疑虑重重,失了继续逛的兴致,正好走了一会儿也乏了,便进了“稻香村”对面的茶馆,要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不知是内务府推广之功,还是清苑城富裕,这茶馆已经换上了玻璃窗。
三人刚刚入座,便听旁边有人道:“早前曾调戏过王氏的,便是那饽饽铺子的东家?”
“正是,就是这铺子的东家毛仁兴,是总督府谢游击的表弟,到清苑没几年,却是会捞银子,赌坊、妓院什么来钱开什么。上个月不知怎么兴起,又开了这饽饽铺子。那戴王氏就是腊八那天,到这旁边的药铺给婆母抓药,被毛仁兴看见,被纠缠了好几句。后来药铺的东家出来分说,毛仁兴才安份下来。没想到却是丧心病狂,又追到戴家,活活逼杀了戴王氏。可惜了一个孝烈之妇……”另一人道。
“如此无法无天之徒,竟逍遥法外……”问话的那人,语气中带了愤慨。
“老爷,这毛仁兴身后不仅有谢游击,还有京里王府……”另一人带了顾虑。说话的,就是曹颙背后那桌临窗的客人。不过虽然没看到人,但是听着这一口垮垮的山西话,曹颙还是猜出是何人。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打个招呼,就听到身后有人“咦”了一声。随即有人小声道:“老爷,是总督府蒋先生同宋先生……”身后静了静,随即便听到有人起身。
曹颙到直隶不久,直隶官场上却晓得,他身边这两个名幕。即便朱之琏身为知府,也不敢端架子,只能主动过来打招呼。没等他开口,曹颙已经站起身来。
“督……”朱之琏见了,忙要见礼,却是被曹颙笑吟吟给打断:“许久不见,苍岩先生,要是便宜,可否寻个地方叙话?”
清苑城前些日子发生命案之事,曹颙也看到下边的公文上提及过。可若是记得不差,他看的是已经结案,行凶之人已经归案。可听朱之琏方才的话,真凶却是另有其人。
苍岩是朱之琏的号,曹颙直接称他的号,而不是官职,朱之琏也就改了称呼,抱拳道:“若是曹老爷不嫌弃,请往舍下吃茶!”曹颙点点头,蒋坚面带沉思,宋厚却是皱眉。
朱之琏知道曹颙的身份,还直接往知府官衙请,看来是有借势之意。宋厚想来觉得自己这个东家,是个精明不吃亏的主儿,却不晓得他为何顺水推舟,要趟这趟浑水……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朱侯下
保定知府衙门,因封印的缘故,衙门里有些冷清。
曹颙一行进了衙门外,直接被迎到 内衙客厅吃茶。
这客厅陈设很是质朴,放眼一看,并无金石玉器,墙上挂着的,也不过是友人相赠的字画。曹颙见了,暗暗点头。
朱之琏在保定知府任上已经 五年,民望甚好,为官清廉。瞧这四周陈设,还有待客之茶,也能看出,他没有骄奢做派。
就是总督府先前的“寿礼”与“年礼”他这边送的也是直隶诸知府官中最低的。
要知道,朱之琏康熙三十一进士,同年特敕封为亳州知府,步入仕途。却是因民望过盛,又是前朝皇裔,至今仍在知府任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要是朱之琏有半点捞银子的心思,早已积下万贯家财。
可是据曹颙所知,朱家日子过得却是平平。他们家人口简单,妻妾二人,两子一女,长子已经娶妇,有一孙儿;次子十七,考中生员,如今在府学;长女尚未及笄,待字闺中。
奴婢下人不超过十人,比乡绅富户还不如,没有官宦人家的气派,曾经被人诟病。有当地士绅,要送朱之琏下人美婢,朱之琏只说是养不起,数次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除了维持家人生计,他手中余财,都用来买书。不拘是老书,还是新书,只要见了,便惦记淘了来。直隶官场上,都管他叫“书痴”。可是,他爱书是爱书,却是只肯自己买,从不收旁人赠书。
或许正是因饱读诗书的缘故,朱之琏身上,没有官场市侩,带了几分儒雅,上司当前,也面色如常。
反之,跟在他身边的那个幕僚,年纪同乘之琏相仿,名叫刘川,却是眉眼间带了精明,言语间带了小心与试探。曹颙虽好奇戴王氏之案,可并没有先开口。
倒是朱之琏,不待曹颙发问,便主动提及戴王氏被杀案,又由熟知案情的刘川补充细节。
戴王氏家住南城,为流民之女,幼时入戴家为童养媳。戴家本是手艺之家,家主戴富给人打家具为生。因其子戴兴国打小伶俐,一家几口便竭尽心力,供他读书。没等戴兴国长成,戴富便一命呜呼。
全家生计,都靠王氏与婆母秦氏纺纱织布,打零工维系。等到戴兴国出服,参加童子试,中了秀才,取为廪生,在县学读书。
好日子没几天,各氏中风瘫痪,全赖王氏朝夕侍奉,才残喘至今。
不想,却是祸从 天降。
王氏上街抓药,被毛仁兴看见,惹出祸端。
毛仁兴有心算计,买通县学上的生员,哄着戴兴国吃酒,签了卖人契约。
过后,毛仁兴带了手下,去戴家接人。
王氏认出他是调戏自己之人,不肯跟着走,拿了菜刀出来撵人。不知是对方恼羞成怒,还是撕把间手误,王氏刀刃加身,因此损命。
案归到清苑县衙,知县以“误伤致死”立案。因伤人者手中有王氏身契“从误伤至死”又成了“失手打伤奴婢论”减等处置。最后判罚银二百两,徒三年。案宗送到知府衙门,朱之琏却是瞧出不对。
戴兴国已经取得功名,即便是家贫孝母,也没有卖妻的道理。如此得 了“不义”之名,往后在仕途上就要为人诟病。
他在官场三十多年,判过多少案子,哪里瞧不出其伞的猫腻。
死者是有妇之夫,杀人地点又是王氏夫家,多半是“j杀”,加上是白日命案,少不得有仗势威逼嫌疑。如此草率结案,民妇又成了奴婢,本委实显得怪异。等他寻访一番,得知是位孝妇,闻其孝行,心生敬意,查得便更仔细。
毛仁兴家财万贯,行事张扬,大白天带人去戴家,行踪自是落在左邻右舍眼中。
等到王氏身死,衙门虽结案,却堵不住悠悠众口,便有流言出来。
朱之琏顺藤摸瓜,就查到毛仁兴头上,便叫刘川详查,这才知道了大概齐。
曹颙听着,脸已经沉了下来。
天下不平之事多,要是不知道还罢,既是听闻此事,他也不能漠然视之。
百善孝为先,万恶滛为首。
如今,却是孝妇损身,滛人逍遥,失了天理公道。
可是,眼下认证物证都没见着,曹颙也不能只听信朱之琏一 面之词
他想了想,道:“朱大人,既是觉得案宗存疑,是要提到府衙再审,还是发回县衙重审?戴家之人,对于案情没有异议的话,没有苦主,朱大人怎么立案?”
若是王氏真冤屈而死,案子移到府衙来审的话,就要闹大。要是能查到实处还好,将真凶绳之以法;要是查来查去,定不谢罪,不仅朱之琏担干果,还容易引起民怨。
朱之琏闻言,却是带了忿忿之色,道:“那戴兴国无耻之尤,用良心换功名,已经被选作‘贡生 〃,年后就要进京入国子监,岂会为王氏出头?”
越级审案,本就是官场忌讳。要是有苦主状纸,还算是师出有名;否则的话,即便对案件再存疑,也是发回重审的多。
想到这点,朱之琏郁 结之色越重,皱眉道:“那就发回重审,我倒是要看看,清苑县下回会怎么说?戴生无良,还有个瘫痪的秦氏,要是她肯出面,也是苦主。”
如此,其中干系儿子功名,这做父母的,又能如何?曹颙所知有限,便不再多说,带了宋厚与蒋坚离了知府衙门。
出了知府衙门,宋厚便道:“大人鲁莽了,大人虽有倚仗,可毕竟离了京城,要防小人攻讦。既是晓得毛仁兴身后有王府,便不该跟朱之琏走这一遭。朱之连虽是为民之心,邀大人过来却是有借势之嫌。
曹颙道:“先生别急,我心里有分寸。毛仁兴倚仗的是谢天来,谢天来走的是庄王府的门路,他背后倚仗的八成也就是庄王府。可我出京,十六爷提也不曾提过此人,这人却在清苑成势,这其中有些不对劲。借这个案子,好好查查他也好。要是真凶,也不能让王氏白死
……
正说着话,早有张义菅人迎过来,道:“老爷,京里未了传旨钦差,正在府里候着老爷。”
“钦差?”众人听了,皆是惊疑不定。
“是内侍,还是礼部司官?”曹颙问道。
“来的是七品内官,还有位礼部主事,还有宫里的侍卫同行。
曹颙听了,心下讶然。
如此郑重,传的是什么旨意?他从京城回来还不到十天,实想不通这十天会有什么未知的变虽说疑惑,却是不好耽搁,他上了马,带着众人回府。
因要见钦差,他先回内宅换了官服,而后才去客厅见两位钦差。在这之前,则是吩咐张义开大堂,摆香案。官署里接圣旨,要在大堂才显恭敬。
不想,见了曹颙,那年轻内侍没有打开圣旨,而是传了雍正口谕,命曹颙为颁旨钦差,前往保定知府官衙的颁旨,保定府知府朱之琏封为一等侯,以承明太祖祀事。
曹颙听说圣旨内容,直觉得荒诞。
朱太祖诸子中,封藩者十二人,朱氏后裔遍及各地,取那支承祭祀之事不好,偏取了入了镶白旗包衣的代王旁支。
还好,这旨意的下半拉是将代王这支子弟,从镶白旗包衣抬为正白旗汉军,算是让这支脱离了天子家奴的身份。直到再次走进知府衙门,曹颙才缓过神来。
封侯便封侯,令人庆幸的是,皇上还算清明,知道朱之琏是好官,没有让他回京去守祭,而是命他从子孙中择一人送回京城,以备春秋之祭。不知曹颙意外,就在朱之琏带人开中门迎钦差时,神情也有些恍等曹颙宣完旨,朱之琏才松了口气。
刘川伶俐,听曹颙介绍随行内官与礼部主事,就预备了两个银封。也不知两人满意与否,总之面上是过得去了。
那内官没有多话,只那主事在曹颙说完话后,交代了一句。那就是让朱之琏速速特定一个儿子回京,省得耽搁了春祭。
京中已经赐下侯府,由礼部使人打理,只等朱侯子弟回京,便能入住。
瞧着那架势,恨不得立时便要从朱家带个人走。
朱之琏并不是狷介之人,脸上已经褪去沉重,只剩下封侯的欢喜,看不出半点异色,道:“今日天色已晚,想来两位大人也不好动身返京。不知两 位大人预备何时启程?下官打算让长子与两位大人同行,还要请两位大人多多看护。”
郡主事看了看那内官,见他不说话,便道:“今晚怕是要叨扰曹大人,明早回京。”
随行侍卫留在总督府,这两人也就跟着曹颙,回总督府安置”
次日一早,辰初时分,朱之琏便带了长子朱震来了总督府。
朱震二十五、六岁年纪,眉清目秀,对答之间,也显得温顺恭良。
因时间仓促,朱震先随着众人回京,他的妻儿,则在年后再回京。
内侍与礼官是奉旨带承祭之人回京,家眷如何,哪里放在心上。
知府衙门的红封虽单薄了些,总督府这边,也给他们预备了一份“茶钱”众人很是心满意足地回京了……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外管事(上)
送走了钦差,朱之琏也离开后,曹颙才想起一件事,此后省苑城里多了位侯爷,爵位比他这个伯还要高。
“如此也好,朱之琏添了底气,也是保定府百姓的福气!”曹颙想到戴王氏案,略有感触。
宋厚却是看法不同,督府同城,关系本就微妙。但是因两人品级相差悬殊。各行其道,倒是也省是非。
如今,朱之琏封侯,爵位比曹颙这总督还高一级。
要是以后两人政见相合还罢小要是政见不同,也是麻烦。即便知府身份。撼动不了总督权威,可真要被人利用。督府发生龌龊,就要生出是非。
曹颙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分权而治是帝王之术。
别说是直隶,就是其他偏远行省,也不是督抚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像年羹尧那样的,情况特殊。是早年为了整合西北战事的缘故。到了今日。已成祸端。
曹颙不觉为难,却是难坏了清苑城里的大小官员。
钦差是腊月二十七到的清苑,知府衙门大开中门迎旨,多少人看到眼中。
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全城的官吏便都晓得朱之殖封侯之事。虽说只是承祭前朝香火。可超品爵位在那里放着。不容人小觑。
知府衙门,不能说门庭若市,也是贺客不断。
要是开国初年。对于前朝苗裔,众人都会忌讳;现下,开国将近百年。朱之规又不是虚爵侯爷小还任着知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回京城做京官。
这想要巴结的,当然大有人在。
大过年的。谁会闭门谢客。这个时候连“贺礼”带“年礼”一起孝敬,却是正当时。
全城官员。连总督府都不例外。都使人往知府衙门送了份“贺礼。过去。倒不是曹颙想要巴结朱之徒。只是花花轿子大家抬罢了。
这城里,留意他动静的人。也有不少。
要是他不给朱之琏留面子,落在外人眼中,就是两人相争的局面。
见总督府都向新侯爷示好。知府衙门越发热闹。
已经有不少官员猜测,等到正月初一那日,不知是总督府热闹。还是知府衙门热闹。
答案,显而易见。
初一大清早,总督府前就被来拜年的官员的车马堵得严严实实。
就连被众人观望中的朱之规小也带着家眷到总督府拜年,看得众人眼红不已。
他们倒是也想带家眷与总督府交际,可还没有那个资格。
昨日,刘川过来送的拜帖,提及朱之琏想要携妻儿来拜年之意。
朱之琏如此低姿态,让曹颙很是意外。
不过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77部分阅读
欲望文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77部分阅读
场规矩什么的,可毕竟年岁小,也不好将功课都丢在一边。莲花书院,是地方义学,收录的多是寒门子弟。孩子们过去,磨一磨富贵气息也好。省得在京城,受人引诱学坏的。
京城风气实是大坏,权贵人家子弟交际,要是生疏的时候还好,都肯装模作样,做守礼之人;要是熟悉点的,就放荡无忌起来。要是有坏心的,一个照看不到,说不定就染了恶习。十几岁的孩子,又是诸事都好奇的年纪。
由曹硕的前车之鉴在,曹颙对曹府子弟的教养,向来比较看重,就有了以上安排……
次日,曹颙去了淳亲王府与平亲王府,又使人往几位大学士与六部京堂处递了拜帖,随同拜帖奉上的还有“炭敬”。
而后,又按照惯例,几位掌部王爷,也都送了“炭敬”。
说是“炭敬”实际上就是“年礼”是年前要送的,相对的“冰敬”则是端午节前送。
曹颙并不想送,可是没法子,这是官场惯例。他便只好按照李维钧去年的旧例加两成,在京城散财。这笔钱,都是从内务府银行提的。
这是十二月初往京城押送直隶税赋时,一并送到京城的,总共是十六万两,其中十万,用做“炭敬”;剩下六万,做明年四月的“冰敬”。
这只是明面上的的银子分派,除了这些现银,还要按照关系不同,加送古董字画等值钱物件。
过后几天里,同直隶关系比较多的几位京堂,送了回帖过来。曹颙便一日跑两、三家,还好他做京官多年,人缘不错,同几个王府关系又紧密,倒是没有人想着从他这里敛财。
见曹颙使人送来的“炭敬”比去年的多两成,也多是心满意足。
至于王府,向来是只收银子,鲜少接见外官,不过是为避讳。
连怡亲王府与庄亲王府都如此,只要曹颙任着直隶总督,往来就要少了。
不过,即便曹颙想要去拜见两位王爷,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也不在府中。十三阿哥身兼户部与工部差事,每日都在衙门中;十六阿哥则是在留在宫中执守,因为二阿哥薨了。二阿哥之薨,毫无征兆。
直到腊月十三,皇上在小朝会时,提及二阿哥病重,想要亲临探视,被怡亲王劝住,轮班的几位大臣,才听说二阿哥患病的消息。当日里,十六阿哥就请示治丧之事,皇上吩咐以亲王之礼预备二阿哥的后事。等到次日,二阿哥薨,却是诸礼从简。
宗室中,只有诚亲王与公允裪带着几个弘字辈的阿哥穿孝;文武大臣,不过是咸安宫前打了个罩面;至于宗室福晋与京官命妇。则因“时值隆冬”免其齐聚。
曹颙虽不是京官,却是和硕颟驸,也随着宗室皇亲进了一趟宫。
咸安宫内,一片缟素。
看着这红墙与琉璃瓦,似乎同宫里其他建筑并亢不同。
曹颙却晓得,这里就是个牢笼。二废太子后,有三百护军,四十侍卫,分作四班,昼夜监守着此处。
如今侍卫与护军都已不在,只剩下跪了一地的妇孺。
因二阿哥身份特殊,咸安宫众人虽是经历丧亲之痛,也无人敢大哭出声,只有低声饮泣。
只有几位年幼的小阿哥、小格格,不知是被大人的悲戚感染,还是猛然见了这么多生人不安,扯着嗓门大哭,使得这场面更加凄凉”
理郡王弘皙面容憔悴,双眼涣散,木木地跟在礼官后做孝子。
二阿哥当日便大殓,移灵御苑海子边的五龙亭,在那里停灵。
接下来的后续,就不是曹颙这个身份能参合的。他颇为在意的,是母亲的反应,怕母亲会因血缘之亲的缘故伤怀。
不想,李氏听了丧信,只是感叹一声,便一切如常。
曹颙见了,放下心未。想想也是,就算是血缘之亲,可却是连见也没见过,哪里会生出什么悲痛之意。而后,皇上追封二阿哥为理亲王,谥号“密”,册封二阿哥侧福晋、弘皙之母为理亲王侧福晋,由弘哲接出宫奉养。
二阿哥未成年子女,则留在宫中养育;所留有子女妾室,可任由子女迎养,也可随侧福晋所居,两者都不愿者,也分给房舍,丰其衣食,以终余年。不知到二阿哥详情的,听到这个旨意,许是会赞一声皇上仁慈。
只有十六阿哥,心里腹诽不已。
二阿哥十二子,夭折四人,存世八人。除了次子弘皙成年,其他七个小阿哥,最大的才十三岁,最小还没到百天。这些人名义上养在宫中,实际上不过是换个院子拘着。
七位小阿哥中,几位年幼的还好,有生母照看,也算是有福气;年长的几位小阿哥,都过了十岁,还没有读过一天书。无人敢提及此事,谁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心思。
十六阿哥虽有怜悯之心,也不过吩咐下去,不要克扣众人饮食。至于其他,他虽身为宗人府宗令,却也没交格说什么。
二阿哥之薨,本不同曹颙相干,可曹颙想起“弘皙谋逆”案中,牵连进去不少宗室,见着十六阿哥时,便提及此事。
倒是没有骇人听闻地说什么谋逆,只是劝解十六阿哥小心一点。毕竟清流之中,为二阿哥这位元后嫡子说话的声音一直未歇。十六阿哥听了,神情莫测,却是没有说什么……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11:22 只看该作者
413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结亲
国舅府,正房。
国舅夫人李四儿坐在炕上,穿着正红旗装,愈发衬托得肤白似雪。可是她姣好的容颜,却没有往日张扬与得意,而是带了淡淡愁绪。
她一手拿着一个账本,看了左边,再看看右边的,越看眉头皱得越唇害。
看到最后,她叹了口气,将账册撂到一边,看看了窗户。
天色将暮,旁边侍候的丫鬟伶俐,轻声道:“太太,可否掌灯?”
李四儿混乱点点头,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玻璃窗上有冰花,使得人看不真切。她用拇指,溶了一块冰花,透过那里,看向外头空荡荡的院子。
“老爷……”李四儿低声呓语。
也不知站了多久,屋子的烛火爆了两次,外头已经是漆黑一片,她才神情恍惚地走到炕边。
过了一会儿,她才想起什么,对 丫鬟吩咐道:“使人去姑娘房里,跟沈嬷嬷说,就说我说的,不许姑娘晚上做活,省得熬坏7眼睛。
玉敏的婚期定在明年二月,现下玉敏每日就做出嫁用的针线绣活。
那丫 鬟应声下去,刚走到门口,又被李四儿叫住:“算了,她要是个听话的,也不用我跟着糟心这些年。去找陈兴家的,领两盒蜜腊送过去……”
她正说着,就听到院子里传开脚步声。
她立时站起来,走到门口,外头挑了帘子进来的,正是带了一身寒气的隆科多。
“老爷,怎么不乘轿,如今正是三九天?”李四儿也顾不得丫鬟在旁,抓了隆科多的手,道:“这么冰,要是身子进了寒气可怎么好?”
隆科多神情疲惫,拍了拍李四儿的手,道:“没事儿,使人摆饭吧”。
李四儿见他不欲多言的模样,抿了抿嘴唇,不再多话,只传话摆饭,而后亲手服侍丈夫更衣。
四碟八碗,十几道菜,夫妻两个却是都没什么冒口,不过是略进了两口,就撂下了筷子。
“老爷累了,就先躺下,我给您捏捏。”李四儿见气氛沉就,丈夫带了沮丧,心中叹了口气,强笑道:“亲事没成就没成,再给玉柱寻好媳妇便是。傅家太太可不是善茬,他家的姑娘是报病免选的,要是身子骨真不结实,也耽搁咱们抱孙子。”
隆科多摇摇头,道:“傅鼐答应 了……只是不是她家三姑娘,而是她家二姑娘……”
李四儿听了,立时瞪大眼睛,诧异道:“二姑娘?庶出的那个?他怎么敢…… 怎么敢……”
她直觉得要气炸了肺,憋得满脸通红,忍不住就要破口大骂。可是看到丈夫的沮丧,这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的咽了下去。
隆科多拉着她到炕边坐了,低声道:“不能给你娶个长脸的媳妇,委屈你了。”
李四儿的眼圈一下红了,满腔怒气化为无限辛酸,道:“有什么委屈的,都是我出身不好,连累了他。谁让他是我生的,也只有受着。只是对不住老爷,但凡我出身尊贵些,也不会使得老爷这般委曲求全。”
隆科多叹了口气,道:“不是没有比傅家姑娘更好的人家,可傅鼐是皇上开府时就跟在身边的近臣,情分不同……万一有什么不好,傅家总会照应一二……
李四儿听了,心中发颤,生出几分骇意。
她虽不明白丈夫为何消沉,可是从今年各处送来的“炭敬”与“年礼”上,她也能瞧出其中的不对劲。
现下,她竟是想也没想自己会不会在 京城权贵圈中丢面子,反而心里跟一块石头落了地,松了口气,柔声道:“老爷如此疼爱玉柱,都是我们娘几个的福气……”
隆科多本怕她恼怒失望,见她如此通情达理,脸色也添了温和之色,道:“库房里那些东西准备的如何了?过两天,同过年的东西一起给老大那边送过去,也省得扎眼。”
李四儿迟疑了一下,道:“老爷,还在再等两天……明儿使人出去换些金子,除了姐姐的陪嫁,再送两箱金子过去……”
隆科多听了,很是欣慰,点了点头,道:“如此更好,玉柱是他亲兄弟,玉敏是他亲妹子,往后多少能看顾些。”
李四儿笑道:“大爷怕是要吓到,外头都说,我占了姐姐的嫁妆,给敏姐儿添嫁妆了。都是些老物件,谁又稀罕不成? 我先头就是故意扣下引他生气,谁让他将我当仇人。他恨了咱们半 辈子,到头来又能怎么样?一家人,到底是一家人……”佟家与傅家结亲之事,操办得很快。等曹家听到消息时,国舅府已经下定。
静惠是傅家养女,下定之日,傅家还专程使人到曹家来接。那位与佟家说亲的二姑娘,虽是行二,却是傅鼐的庶长女。只因认了静惠,排行延后一位。曹颙听了这个消息,愣了半天。
傅鼐前两个月接了伊都直的差事,升了兵部侍郎,正是春风得意。他长子昌龄去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今年散馆后,就留在翰林陪授检讨。
作为潜邸旧人,傅鼐这两年的仕途平平,远不如其他人那般惹眼。可是,没有人敢小瞧他。
因为他是满洲勋贵,上三旗侍卫出身,在皇帝身边的时间又长,同其他的潜邸奴才还不相同。曹颙实在没想到,傅鼐会如此不智,在这个时候同隆科多结亲。
隆种多虽还挂着九门提督,可实权已经被架空。任是谁都瞧出,皇上对这个“舅舅”的情分淡了。
这门亲事,功利性太强。不过,也能看出隆科多心智坚忍,竟能放下架子,结下这门并不匹配的亲事。
曹颙同傅鼐这些年虽以亲戚的名义往来,可不过是大面上过得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感情。对于此事,他便只能叹一声。倒是李氏听说此事,甚是好奇,还多打听了两句。
佟家有尚主之心,并不是秘密。如今这公主换成 了侍郎府庶女,落差也太大了些。
腊月二十,京城事了,放假到督标官兵也都销假归来,曹颙便离开京城返回直隶。
京城往直隶送的年货,早已先一步用马车送去。
一路上 紧赶慢赶,终于在小年 这一天,回到保定府。
城里,年味已经很浓。
总督衙门已经“封印”除了值守的官吏文书为,其他人多已经离府。
曹颙回来后,用两天功夫,在官署处理完积压半月的公务,才松了口气,开始歇着。
路途疲劳,加上在京城这些日子,四处应酬人又糟心,使得他身心俱疲。
至于每日里来总督府送年礼的那些地方官员,或是官员的幕僚子侄,曹颙都使蒋坚与宋厚见了。却是有人见不得他清闲,听说他处理完公务,冯传就找上门来。
“大人,老朽那几位老友有意过来瞧瞧,可这莲花书院只有三进房屋面栋,六十多间房,实在太小了些。”冯传带了几分无奈道:“要想要造福直隶士子,许是还得请大人援手。”
“用地的话,倒是好说。对面池子边不少空地,等‘开印,了,使人去保定府衙门问一问,要是能买下来,就买下来。”曹颙道:“用银子的话,我这里也有。却是身份所限,不好用太多,要不然有邀名之嫌。不是说要动员地方士绅捐银么?怎么又没 了动静?”
冯传叹了口气,道:“由徐山长出面,拜访了几家,多在观望中。有几个有了准信的,也不过是几石米,几两银,杯水车薪,顶不了大用。
曹颙似有所悟,看着冯传道:“先生不会是找我来诉苦的吧?先生见识不凡,想来已经有了好主意。”
冯传被曹颙点破,咳了两声,道:“老朽倒是有个建议,那就是要借借大人的势。虽说莲花书院现下不名一文,可只要总督公子进学的消息传出去,怕是就不用求人捐银子了 !”
曹颙闻言,笑道:“确实是好主意,不过不能只想着地方士绅的银子。我初到直隶,他们不敢露富,怕被惦记也是人之常情。不是谁都有善心的,总要捐的心甘情愿才好。既然莲花书院是义学,只收无力进学的寒门子弟,那天佑就不能白白沾这个便宜。我这当父亲的,便为儿子读书,捐五百两银子做助学之公,不仅天佑,还有我幼弟与两个义子,明年也一并要送到书院的。如此一来,一人五百两,总共就是两千两。往后,其他不符合寒门身份的士子想要入书院,也可效此例。
冯传听了,眼睛一亮,已是明白曹颙用意。
“妙,妙,妙!”他摸着胡子,眯着眼睛,道:“如此,莲花书院,怕就要名动直隶。别说是士绅,就是文武官员,怕是要挤着脑袋往书院送学生。”
曹颙道:“物以稀为贵啊,先生可以同徐山长商量商量,将寒门子弟,与花助学金送进来的学生定个比例,总不能鸠占鹊巢。
冯传点点头,道:“正该如此,书院毕竟是书院。要是都收外头的学生,使得寒门学子不得进门,反而失了办学初衷。”
老人家倒是精神抖擞,同曹颙说完,一刻也待不得,出门寻莲花书院的徐山长商量去了……
又是一年了,小九真心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朱侯上
办处理完衙门里的差事,又歇了两天,曹颙缓过精气神,便想出总督府去转转。
因临近新年,城里有好几处大集,听说很是热闹。曹颙便对妻子说过,想要逛街之事。
虽说曹家这边过年的只有一家三口,与还有幕僚书吏,下人奴仆,上上下下留在府中过年的也有两百多人,初瑜要料理的事情也不少,正抽不开身。加上如今是在清苑城,旗人不多,除非她换装,否则旗襞出行,人前也太显眼了些。
加上直隶之地,她这个总督夫人抛头露面,让人认出来,也容易招惹口舌是非。
曹颙想想也是,左右在直隶要待两年,往后总有机会带她出行。
曹颙便使人去请了宋厚与蒋坚,几个人微服出行。
宋厚只当曹颙去了解地方民生,还感慨半日。曹颙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还真没有那么忧国忧民,只是想出去散散心而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没有到过清苑,自然是带了几分好奇。
曹颙的安全,安排了好几拨随从护卫,以策万全,才出了总督府。
曹颙身上半新不旧的蓝面厚绒棉衣,脚下是青缎面靴子,头上带着黑呢瓜皮帽。这出打扮,就是寻常富户人家男子的装扮。蒋坚与宋厚也都是不喜招摇的性子,穿得也都很素净。除了几个牵马小厮,近身跟随,其他随从护卫,都前后散开”
清苑城,省、府、县同城为治,城里衙门套衙门,吃皇粮的人口甚多,这也使得清苑集一省财力,远比其他府县富裕。即便比不上京城繁华,也是一片太平景象。
总督府在城北,因这附近有督标、有绿营兵驻扎,所以百姓较少,比较肃静。
最繁华的地方在城东,那边有保定府衙与清苑县衙,还有几条买卖街。曹颙一行要去的地方,就是城东。过了两条街,路土行人渐多,赶车的,骑马的都有。曹颙这几个,就混着路人中,看着与其他人并无什么不同。
道路两侧,已经有铺面商行,有伶俐的小伙计站在门口招呼客人,好不热闹。再看街上置办年货的百姓,脸上也多是喜庆之色。又转了一条街,就到了廉颇祠街,这里就是东城最繁华之地。骑马已经不便,曹颙几人便下马步行。
看着廉颇祠前人头涌动,曹颙笑着对宋厚道:“用不用陪先生去上柱香?”这里除了将士祈求平安外,还常有老者在这里祈寿。
宋厚摆摆手道:“感谢东家盛情,还是免了,学生这身子骨可不禁挤,改日送些银子过来,尽份心思就好……蒋坚的注意力,则是放在寻找米铺。他只当曹颙是关注地方民生,这自然是百姓的吃食住行看起。
现下,他看到一个挂了米幌的铺子,招呼着曹颙与宋厚向前。
三间的门脸,两侧都是矩形立斗,里面放着各种米面杂粮。
正时着大门是柜台,柜台后有个老掌柜,正扒拉着算盘。柜台外,有两个活计,招呼着几个买米的客人。
见曹颙一行进来,那掌柜的抬起头来,刚想要叫伙计招呼,打量了众人一眼,却是自己从柜台后出来,恭敬道:“几位客人要买什么米?小店新到了江南碧粳,做饭最是香甜。知府老爷家,知县老爷家,都从小店买过米。”
碧粳是大米里的上品,曹家在京城也吃的这个米。
众人跟着老掌柜到西边一个立斗前看了看,却是没有言语,只挨排将这立斗都看了,大米、小米、糜子、高粱、各种豆子都齐全,就是不见苞谷。
曹颙没有开口,说话的是蒋坚:“老掌柜,什么粮食最便宜?听说直隶早有百姓种苞谷,怎么不见这店里有?”他一口山西话,垮得不行。
老掌柜听了,却是一哆嗦,神情越发恭敬,躬身道:“回这位老爷的话,苞谷是贱物,就算外头百姓有种的,也多是为了六、七月卖青,老棒子后,也多是自家嚼用了,很少往外卖。”曹颙与宋厚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掌柜的殷勤的有些过了。
蒋坚也看出这点,却是不动声色,接着道:“那店里最便宜的粮食是哪个?总不能买粮的都是富贵人家。”
听了这话,老掌柜的身子越发弯了,额头已经渗出汗来,引着众人走到西边,带着颤音道:“最便宜的米……最便宜的米在这头,是陈年的高粱…… ”
曹颙跟过去一看,说是陈年高粱,实际上米糠占了一半。这在旁边,便是泛白的小米。曹颙抓一把,放在鼻子闻了闻。他在京城咕,曾去过通州仓,对于仓米印象深刻。
仓储的稻米尚好,仓储的谷子极易发霉。这小米虽然没有米香,看着是劣米,却没有米仓的那种窭味。两个小伙计送走了客人,见这一行人奇怪,也都跟了过来。
蒋坚见曹颙看得差不多了,直了直身板,对那掌柜的道:“不打扰掌柜的做买卖了,我们再去旁出看看。”
“不打扰,不打扰!”邵掌柜的偷偷抹了把额头的汗,陪着小心将众人送出门外。
离米铺远了,蒋坚冲曹颙抱抱拳,道:“学生喧宾夺主了,东家勿怪!”
曹颙摆摆手,笑道:“这有什么?本就说好,我闭嘴少言的,要不然一口官话,倒是也不像客人。却了忘了一件事,朱之琏为官甚有民望,曾听人提及,那位府台大人,甚爱微服出行,体察民情。嗯,来那掌柜的也听过此事,将非磷当成他了。”
“原来如此,怨不得他双股筛糠似的,冷汗直流,估计是随口扯谎吹牛,才这般心虚胆颢。”宋厚笑道。
三人继续前行,曹颙却是看到一个熟悉的招牌“稻香村”,远远的,就闻到铺子里传来饽饽的甜香味。这里不仅铺子名同京城的“稻香村”一样,连匾额也是仿的京城匾额的字。
五间门脸的铺面,看着比较气派,生意也不比京城的差,不少人提了点心包出来。
曹颙看了,暗暗留心“山寨”不怕,不过是生意人投机。却要提防有人扯大旗,招惹是非。还是要使人打听打听这铺子的底细才好,看着那匾额簇新,这铺子才开张不久的样子。蒋坚与宋厚顺着曹颙的日光望去,也都凝神。
“稻香村”在京城名头甚足,官场上都晓得,那是淳王府大格格、曹家伯夫人的产业。若不是从未听人提及,就似乎他们见了这铺子,也会以为是总督夫人的铺面。显然,不是。
三人疑虑重重,失了继续逛的兴致,正好走了一会儿也乏了,便进了“稻香村”对面的茶馆,要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不知是内务府推广之功,还是清苑城富裕,这茶馆已经换上了玻璃窗。
三人刚刚入座,便听旁边有人道:“早前曾调戏过王氏的,便是那饽饽铺子的东家?”
“正是,就是这铺子的东家毛仁兴,是总督府谢游击的表弟,到清苑没几年,却是会捞银子,赌坊、妓院什么来钱开什么。上个月不知怎么兴起,又开了这饽饽铺子。那戴王氏就是腊八那天,到这旁边的药铺给婆母抓药,被毛仁兴看见,被纠缠了好几句。后来药铺的东家出来分说,毛仁兴才安份下来。没想到却是丧心病狂,又追到戴家,活活逼杀了戴王氏。可惜了一个孝烈之妇……”另一人道。
“如此无法无天之徒,竟逍遥法外……”问话的那人,语气中带了愤慨。
“老爷,这毛仁兴身后不仅有谢游击,还有京里王府……”另一人带了顾虑。说话的,就是曹颙背后那桌临窗的客人。不过虽然没看到人,但是听着这一口垮垮的山西话,曹颙还是猜出是何人。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打个招呼,就听到身后有人“咦”了一声。随即有人小声道:“老爷,是总督府蒋先生同宋先生……”身后静了静,随即便听到有人起身。
曹颙到直隶不久,直隶官场上却晓得,他身边这两个名幕。即便朱之琏身为知府,也不敢端架子,只能主动过来打招呼。没等他开口,曹颙已经站起身来。
“督……”朱之琏见了,忙要见礼,却是被曹颙笑吟吟给打断:“许久不见,苍岩先生,要是便宜,可否寻个地方叙话?”
清苑城前些日子发生命案之事,曹颙也看到下边的公文上提及过。可若是记得不差,他看的是已经结案,行凶之人已经归案。可听朱之琏方才的话,真凶却是另有其人。
苍岩是朱之琏的号,曹颙直接称他的号,而不是官职,朱之琏也就改了称呼,抱拳道:“若是曹老爷不嫌弃,请往舍下吃茶!”曹颙点点头,蒋坚面带沉思,宋厚却是皱眉。
朱之琏知道曹颙的身份,还直接往知府官衙请,看来是有借势之意。宋厚想来觉得自己这个东家,是个精明不吃亏的主儿,却不晓得他为何顺水推舟,要趟这趟浑水……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朱侯下
保定知府衙门,因封印的缘故,衙门里有些冷清。
曹颙一行进了衙门外,直接被迎到 内衙客厅吃茶。
这客厅陈设很是质朴,放眼一看,并无金石玉器,墙上挂着的,也不过是友人相赠的字画。曹颙见了,暗暗点头。
朱之琏在保定知府任上已经 五年,民望甚好,为官清廉。瞧这四周陈设,还有待客之茶,也能看出,他没有骄奢做派。
就是总督府先前的“寿礼”与“年礼”他这边送的也是直隶诸知府官中最低的。
要知道,朱之琏康熙三十一进士,同年特敕封为亳州知府,步入仕途。却是因民望过盛,又是前朝皇裔,至今仍在知府任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要是朱之琏有半点捞银子的心思,早已积下万贯家财。
可是据曹颙所知,朱家日子过得却是平平。他们家人口简单,妻妾二人,两子一女,长子已经娶妇,有一孙儿;次子十七,考中生员,如今在府学;长女尚未及笄,待字闺中。
奴婢下人不超过十人,比乡绅富户还不如,没有官宦人家的气派,曾经被人诟病。有当地士绅,要送朱之琏下人美婢,朱之琏只说是养不起,数次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除了维持家人生计,他手中余财,都用来买书。不拘是老书,还是新书,只要见了,便惦记淘了来。直隶官场上,都管他叫“书痴”。可是,他爱书是爱书,却是只肯自己买,从不收旁人赠书。
或许正是因饱读诗书的缘故,朱之琏身上,没有官场市侩,带了几分儒雅,上司当前,也面色如常。
反之,跟在他身边的那个幕僚,年纪同乘之琏相仿,名叫刘川,却是眉眼间带了精明,言语间带了小心与试探。曹颙虽好奇戴王氏之案,可并没有先开口。
倒是朱之琏,不待曹颙发问,便主动提及戴王氏被杀案,又由熟知案情的刘川补充细节。
戴王氏家住南城,为流民之女,幼时入戴家为童养媳。戴家本是手艺之家,家主戴富给人打家具为生。因其子戴兴国打小伶俐,一家几口便竭尽心力,供他读书。没等戴兴国长成,戴富便一命呜呼。
全家生计,都靠王氏与婆母秦氏纺纱织布,打零工维系。等到戴兴国出服,参加童子试,中了秀才,取为廪生,在县学读书。
好日子没几天,各氏中风瘫痪,全赖王氏朝夕侍奉,才残喘至今。
不想,却是祸从 天降。
王氏上街抓药,被毛仁兴看见,惹出祸端。
毛仁兴有心算计,买通县学上的生员,哄着戴兴国吃酒,签了卖人契约。
过后,毛仁兴带了手下,去戴家接人。
王氏认出他是调戏自己之人,不肯跟着走,拿了菜刀出来撵人。不知是对方恼羞成怒,还是撕把间手误,王氏刀刃加身,因此损命。
案归到清苑县衙,知县以“误伤致死”立案。因伤人者手中有王氏身契“从误伤至死”又成了“失手打伤奴婢论”减等处置。最后判罚银二百两,徒三年。案宗送到知府衙门,朱之琏却是瞧出不对。
戴兴国已经取得功名,即便是家贫孝母,也没有卖妻的道理。如此得 了“不义”之名,往后在仕途上就要为人诟病。
他在官场三十多年,判过多少案子,哪里瞧不出其伞的猫腻。
死者是有妇之夫,杀人地点又是王氏夫家,多半是“j杀”,加上是白日命案,少不得有仗势威逼嫌疑。如此草率结案,民妇又成了奴婢,本委实显得怪异。等他寻访一番,得知是位孝妇,闻其孝行,心生敬意,查得便更仔细。
毛仁兴家财万贯,行事张扬,大白天带人去戴家,行踪自是落在左邻右舍眼中。
等到王氏身死,衙门虽结案,却堵不住悠悠众口,便有流言出来。
朱之琏顺藤摸瓜,就查到毛仁兴头上,便叫刘川详查,这才知道了大概齐。
曹颙听着,脸已经沉了下来。
天下不平之事多,要是不知道还罢,既是听闻此事,他也不能漠然视之。
百善孝为先,万恶滛为首。
如今,却是孝妇损身,滛人逍遥,失了天理公道。
可是,眼下认证物证都没见着,曹颙也不能只听信朱之琏一 面之词
他想了想,道:“朱大人,既是觉得案宗存疑,是要提到府衙再审,还是发回县衙重审?戴家之人,对于案情没有异议的话,没有苦主,朱大人怎么立案?”
若是王氏真冤屈而死,案子移到府衙来审的话,就要闹大。要是能查到实处还好,将真凶绳之以法;要是查来查去,定不谢罪,不仅朱之琏担干果,还容易引起民怨。
朱之琏闻言,却是带了忿忿之色,道:“那戴兴国无耻之尤,用良心换功名,已经被选作‘贡生 〃,年后就要进京入国子监,岂会为王氏出头?”
越级审案,本就是官场忌讳。要是有苦主状纸,还算是师出有名;否则的话,即便对案件再存疑,也是发回重审的多。
想到这点,朱之琏郁 结之色越重,皱眉道:“那就发回重审,我倒是要看看,清苑县下回会怎么说?戴生无良,还有个瘫痪的秦氏,要是她肯出面,也是苦主。”
如此,其中干系儿子功名,这做父母的,又能如何?曹颙所知有限,便不再多说,带了宋厚与蒋坚离了知府衙门。
出了知府衙门,宋厚便道:“大人鲁莽了,大人虽有倚仗,可毕竟离了京城,要防小人攻讦。既是晓得毛仁兴身后有王府,便不该跟朱之琏走这一遭。朱之连虽是为民之心,邀大人过来却是有借势之嫌。
曹颙道:“先生别急,我心里有分寸。毛仁兴倚仗的是谢天来,谢天来走的是庄王府的门路,他背后倚仗的八成也就是庄王府。可我出京,十六爷提也不曾提过此人,这人却在清苑成势,这其中有些不对劲。借这个案子,好好查查他也好。要是真凶,也不能让王氏白死
……
正说着话,早有张义菅人迎过来,道:“老爷,京里未了传旨钦差,正在府里候着老爷。”
“钦差?”众人听了,皆是惊疑不定。
“是内侍,还是礼部司官?”曹颙问道。
“来的是七品内官,还有位礼部主事,还有宫里的侍卫同行。
曹颙听了,心下讶然。
如此郑重,传的是什么旨意?他从京城回来还不到十天,实想不通这十天会有什么未知的变虽说疑惑,却是不好耽搁,他上了马,带着众人回府。
因要见钦差,他先回内宅换了官服,而后才去客厅见两位钦差。在这之前,则是吩咐张义开大堂,摆香案。官署里接圣旨,要在大堂才显恭敬。
不想,见了曹颙,那年轻内侍没有打开圣旨,而是传了雍正口谕,命曹颙为颁旨钦差,前往保定知府官衙的颁旨,保定府知府朱之琏封为一等侯,以承明太祖祀事。
曹颙听说圣旨内容,直觉得荒诞。
朱太祖诸子中,封藩者十二人,朱氏后裔遍及各地,取那支承祭祀之事不好,偏取了入了镶白旗包衣的代王旁支。
还好,这旨意的下半拉是将代王这支子弟,从镶白旗包衣抬为正白旗汉军,算是让这支脱离了天子家奴的身份。直到再次走进知府衙门,曹颙才缓过神来。
封侯便封侯,令人庆幸的是,皇上还算清明,知道朱之琏是好官,没有让他回京去守祭,而是命他从子孙中择一人送回京城,以备春秋之祭。不知曹颙意外,就在朱之琏带人开中门迎钦差时,神情也有些恍等曹颙宣完旨,朱之琏才松了口气。
刘川伶俐,听曹颙介绍随行内官与礼部主事,就预备了两个银封。也不知两人满意与否,总之面上是过得去了。
那内官没有多话,只那主事在曹颙说完话后,交代了一句。那就是让朱之琏速速特定一个儿子回京,省得耽搁了春祭。
京中已经赐下侯府,由礼部使人打理,只等朱侯子弟回京,便能入住。
瞧着那架势,恨不得立时便要从朱家带个人走。
朱之琏并不是狷介之人,脸上已经褪去沉重,只剩下封侯的欢喜,看不出半点异色,道:“今日天色已晚,想来两位大人也不好动身返京。不知两 位大人预备何时启程?下官打算让长子与两位大人同行,还要请两位大人多多看护。”
郡主事看了看那内官,见他不说话,便道:“今晚怕是要叨扰曹大人,明早回京。”
随行侍卫留在总督府,这两人也就跟着曹颙,回总督府安置”
次日一早,辰初时分,朱之琏便带了长子朱震来了总督府。
朱震二十五、六岁年纪,眉清目秀,对答之间,也显得温顺恭良。
因时间仓促,朱震先随着众人回京,他的妻儿,则在年后再回京。
内侍与礼官是奉旨带承祭之人回京,家眷如何,哪里放在心上。
知府衙门的红封虽单薄了些,总督府这边,也给他们预备了一份“茶钱”众人很是心满意足地回京了……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外管事(上)
送走了钦差,朱之琏也离开后,曹颙才想起一件事,此后省苑城里多了位侯爷,爵位比他这个伯还要高。
“如此也好,朱之琏添了底气,也是保定府百姓的福气!”曹颙想到戴王氏案,略有感触。
宋厚却是看法不同,督府同城,关系本就微妙。但是因两人品级相差悬殊。各行其道,倒是也省是非。
如今,朱之琏封侯,爵位比曹颙这总督还高一级。
要是以后两人政见相合还罢小要是政见不同,也是麻烦。即便知府身份。撼动不了总督权威,可真要被人利用。督府发生龌龊,就要生出是非。
曹颙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分权而治是帝王之术。
别说是直隶,就是其他偏远行省,也不是督抚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像年羹尧那样的,情况特殊。是早年为了整合西北战事的缘故。到了今日。已成祸端。
曹颙不觉为难,却是难坏了清苑城里的大小官员。
钦差是腊月二十七到的清苑,知府衙门大开中门迎旨,多少人看到眼中。
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全城的官吏便都晓得朱之殖封侯之事。虽说只是承祭前朝香火。可超品爵位在那里放着。不容人小觑。
知府衙门,不能说门庭若市,也是贺客不断。
要是开国初年。对于前朝苗裔,众人都会忌讳;现下,开国将近百年。朱之规又不是虚爵侯爷小还任着知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回京城做京官。
这想要巴结的,当然大有人在。
大过年的。谁会闭门谢客。这个时候连“贺礼”带“年礼”一起孝敬,却是正当时。
全城官员。连总督府都不例外。都使人往知府衙门送了份“贺礼。过去。倒不是曹颙想要巴结朱之徒。只是花花轿子大家抬罢了。
这城里,留意他动静的人。也有不少。
要是他不给朱之琏留面子,落在外人眼中,就是两人相争的局面。
见总督府都向新侯爷示好。知府衙门越发热闹。
已经有不少官员猜测,等到正月初一那日,不知是总督府热闹。还是知府衙门热闹。
答案,显而易见。
初一大清早,总督府前就被来拜年的官员的车马堵得严严实实。
就连被众人观望中的朱之规小也带着家眷到总督府拜年,看得众人眼红不已。
他们倒是也想带家眷与总督府交际,可还没有那个资格。
昨日,刘川过来送的拜帖,提及朱之琏想要携妻儿来拜年之意。
朱之琏如此低姿态,让曹颙很是意外。
不过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77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