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作者:肉书屋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451部分阅读

    中,曹家简直是“衰运连连”,不是这个生病,就是那个罢官,曹颙这个当家人,心里当是不痛快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

    倒不是为了曹颂之事,而是户部开始到了忙的时候。

    张廷玉既掌印吏部,那户部这边的差事自然是多压在曹颙身上。

    偏生雍正为了彰显“恩宠”,并没有将曹颙身上的“兼工部尚书”去了,于是每三天曹颙还要抽出半日功夫处理工部政务。

    虽说南方水患刚进入尾声,可今冬明春的赈灾事宜,就要开始着手准备。

    今年春夏的洪灾,是百年一遇,即便李卫早就上折子提及修坝防洪之事,雍正也拨了银子过去,可下边官员拖沓,真正在洪水到来前修筑堤坝,准备好工事的,不足三成。

    南方六省四十三府三百三十六个州县,数百万黎庶遇灾。这个数字,是现下报上来的,还有些新的州县,没有回报上来。

    要根据灾情不同,减免赋税,赈济钱粮。

    这是件繁琐的差事,幸好有各司对省份负责,曹颙这个掌堂尚书,只需监察即可。

    除了户部工部政务上的繁重,他郁闷的就是“赈济”二字。

    自古以来,折在“赈灾”上官员少了?

    他能做到问心无愧,可却不能保证别人不丧心病狂。

    若是纵容下去,不仅对不起百姓,等到东窗事发,他还要背负“失察之罪”。

    不管是从良心上说,还是从曹家目前的处境说,这个罪名曹颙都不愿背负。

    如今他首先想的,就是未雨绸缪,想个妥当的法子,制定好各项赈灾中的细则,并且将这个通过御批,形成旨意。如此一来,各级官员行事,有法可依。

    谁若是犯了哪一条,也牵连不到旁人头上。

    他上辈子学的是法学,这辈子也常翻大清律,现下终于找到“一展所长”的时候。

    外加上蒋坚这个刑名出身的幕僚拾遗补缺,曹颙每晚在书房熬到半夜,用了小半月功夫,三易其稿,终于拟定了一份赈灾条陈。

    八月三十晚,曹颙这份赈济条陈到了御前。

    这份条陈足有三万余字,从户部堂官司官开始,到督抚布政使,到道台、知府,到知州、知县,到不入流的小吏,每人在赈济中的责任范围,都明确标出。

    这不是曹颙凭空杜撰,而是根据户部历年赈灾记录,所出的职权划分。

    只是早先大家在赈灾中的角色多是约定俗成,现在曹颙具体到字面上。

    而后,对应的,就是差事懈怠、小误、谬误等对应的各项责罚,自然贪墨勒索是其中的重罪。

    每一条,都是对着大清律来的,并没有逾越言辞。

    按理来说,既是差事做的不好有罚,那差事做的好当有奖才是,只是曹颙不是傻子,才不会费力不讨好地想着如何鼓励褒奖官员之类的,可以想那些且能做到的只有雍正一个。

    雍正最是厌恶官员贪墨,看到这折子没两眼,立时明白曹颙的深意。

    这是一份开先河的折子。

    若是按照这个赈济条陈执行下去,即便不能杜绝官员贪墨赈济钱粮,可也不会再想以往那样,一牵连就牵连一片。

    清白的人被冤枉,不清白的上下推诿,一纠就是一个惊天大案。

    雍正看的眼睛发亮,抬头吩咐陈福道:“去请怡亲王。”

    雍正担心十三阿哥身体,不愿他受奔波之苦,在勤政殿侧殿给十三阿哥留了值房。十三阿哥办差晚的时候,就留在园子里安置。

    因明日是大朝会,雍正方才与十三阿哥议朝政到深夜,才放十三阿哥出去,十三阿哥就在侧殿安置。

    现下,雍正被这折子勾得来了精神,就忍不住传十三阿哥过来商议。

    少一时,十三阿哥随着陈福进来。

    雍正看了十三阿哥一眼,吩咐陈福道:“去取个绒毯。”

    陈福应声下去,十三阿哥看了看座钟,已经是将近子时,道:“明日还有大朝,皇上还是早些安置的好……”

    雍正指了指炕边,看着十三阿哥坐了,方道:“十三弟不是也没安置!朕原是要睡了,见了个好东西,又精神了……”说着,从炕几上捡起那折子,递给十三阿哥。

    私下里,两人少了君臣的拘谨,多了几分兄弟的自在。

    并非十三阿哥持宠而娇,而是晓得这样相处,最和皇上心思。

    “好厚的折子……足有两寸高了……”十三阿哥接过折子,笑着说道。

    雍正笑而不语,只挑挑眉,示意他打开看。

    十三阿哥打开来,收起笑意,露出几分郑重。

    按说十三阿哥现下分管户部,户部的这些折子他当先过眼,而后按照繁简不同,递到御前;只是皇上习惯事必躬亲,加上这两年十三阿哥身体不如以往,下边的折子反而是皇上先看过,需要圣裁的直接批示,将不用自己定夺的折子分派到十三阿哥处。

    因此曹颙这折子,雍正先看过,十三阿哥这个掌部王爷才看见。

    这会儿功夫,陈福已经蹑手蹑脚地进来,手中捧着一块藏青色驼绒薄毯。

    “给王爷盖在腿上……”雍正低声吩咐道。

    “嗻……”陈福低声应了,近前将毯子覆在十三阿哥腿上。

    十三阿哥正看的入迷,浑然不觉。

    雍正笑了笑,拿起另外一份没批过的折子看了起来。

    一时之间,屋子里静寂无声,只有偶尔翻折子的声音……

    过了足有一刻钟,十三阿哥才抬起头,使劲地揉了揉眼睛,而后继续看起来。

    雍正笑着摇摇头,也不打断他,只吩咐陈福再点加两盏烛台。

    宫里御用烛台,一个烛台能点九根蜡烛,都是一尺半高的羊脂白蜡。

    两个烛台一加,屋子里立时又亮堂几分……

    又过了两刻钟,十三阿哥再次抬起头,却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雍正放下手中御笔,道:“是不是后悔了?”

    十三阿哥讶然道:“皇上也想起当年事?”

    雍正道:“看来谨慎两字用到关键时候,也没有什么不好……那年,朕同十三弟奉皇阿玛之命下江南赈灾,没想到却闹个灰头土脸……当时,还想着有皇子身份在那里摆着,谁敢糊弄,结果那些蠹虫上下串通一气,贪了多少去?只苦了百姓无辜……”

    十三阿哥长吁了口气,道:“也难为曹颙能想到这些,换做其他人,怕是多是萧规曹随……只有他,是户部老人,晓得户部银库钱粮积攒的不易,又做过地方官,晓得百姓不易,才会想到这些……”

    曹颙看似“谨慎”,将赈灾责任细化;可这番“谨慎”,又失了谨慎,显得热血了些。

    雍正与十三阿哥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曹颙这折子,于国于民是好事,对曹颙本人来说,却是“费力不讨好”,要得罪警示一大批人。

    雍正却很是满意,点头道:“总算褪了小气,有名臣的样子……”

    该夸的已经夸了,见雍正有兴致,十三阿哥想了想道:“皇上,这折子拟的细是细,可多是防范责罚之款,是否也要督促奖励一二,昭显皇上隆恩?”

    雍正笑着点点头,道:“合该如此。朕要让天下臣工晓得,那些敢贪墨的,朕绝不轻饶;真正清廉为百姓做主的好官,朕也不会亏待……”

    次日,大朝会。

    虽说曹府距离紫禁城近了,可因圣驾驻扎圆明园,曹颙依旧是半夜起了。

    将到西直门时,正好遇到左住,曹颙便叫他上了马车。

    左住虽八股文章做得平平,会试落第,可因早年读书勤勉,四书五经读得踏实,考六部笔帖式时,同左成一样,都是甲等,授的是七品顶戴,也要参加大朝会。

    “这些日子,家里衙门事情都多,一直顾不上问,祖宅那边你们也搬过去一阵子了,住的如何?”曹颙开口问道。

    左住道:“都好,内外管家管事,都是二弟早先选定的人选……义父不用操心儿子那边,儿子如今也长大了……”

    曹颙接着问道:“那边呢,可还安生?”

    左住“嘿嘿”两声道:“说是人手有些用不惯……儿子便使人弄了小厨房,祖母院子里的下人与采买也单拨了出来,不与其他的混在一处……”

    如此,宁老太太不好再闹腾,也没有伸手家务的机会。

    曹颙点点头:“世人多重孝道,你做好自己当做的,占了大义,旁人想要说嘴,也得掂量掂量……人上了年岁,性子多变的古怪,你们当晚辈的心里有数就好……我还是那句话,打小就没有让你们兄弟受委屈,也不许你们给自己委屈受……”

    “是,义父……”左住应了,犹豫了一下,问道:“义父,二叔是武官,都被官场是非牵连罢官;二弟那边,是不是也让他离了江南……”

    曹颙早先的想法,也是希望左成在六部熬资历,以弥补不是科举出身的不足。

    可因现下拟了那赈灾条陈,曹颙的想法就有了改变。

    左成现在正随尹继善在湖南,湖广与两江都是今年水患重灾区,要是左成能在赈灾差事上出彩的话,那功绩就能直达御前……

    只是那样的话,加上先前清查地方官仓的功劳,左成的腾达,不仅在左住前,而且兄弟两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泪奔,白天有事出去,加过赶上下雨。

    想着距离近,又没有顺溜的公交车,打车去打车回来也淋不到,结果悲剧……去了时候顺利到达,回来没出租车,四公里+的距离,小九在雨中溜达回来,还好衣服有帽子,遮住大半……生怕感冒,回来猛喝热水,结果没感冒,拉肚子了,跑了一晚上卫生间,悲催的小九,在房间里哆哆嗦嗦……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宴请

    今日大朝会,主要说的就是几件大事。

    工部差事是在江南修建海塘,户部的就是洪灾诸府县钱粮减免与赈济,另外就是兵部的犒军,刑部的死刑复核,与礼部与理藩院负责的喀尔喀诸汗遣臣子贡九白。

    等到散朝时,曹颙并没有随着文武大臣退朝,而是同其他户部几位堂官,被留在御前。

    议的是从江南拨粮赈济福建百姓之事。

    福建民风彪悍,山民难驯,朝廷一直是安抚与提防并存。

    福建虽也有官仓,可数量与仓储都有限,为了也是防范而已。

    旁的省份今年遭受洪水,存粮还能坚持三、五个月,福建百姓却是今秋就要赈济,否则的话,彪悍的百姓没了活路,谁晓得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最好的解决法子,不过是从漕粮中截留一部分,直接运往福建。

    可因水患的缘故,今年漕粮数额本就不中,要是再截留的话,会不会影响到京中?

    雍正留下户部几位堂官,问得就是此事。

    结果,让雍正很是满意。

    不仅京仓有余粮,关外屯田也有储粮,可以随时调拨入京从圆圌明园出来时,已经是正午时分。

    曹颙面色平静,心里却有些犯嘀咕。

    自己那个“赈济拟行条例”的折子昨日就递了上去,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他相信,对于雍正这们热衷“反腐”的皇帝来说,那份条陈绝对会瘙到其痒处。

    没想到,却是没有动静。

    他不知道,雍正比他想象的还重视那份条陈。

    他想的是得到雍正的批示,按照这样的法子今明两年的赈济之事,雍正却是相要将此法定为常例。

    因其中涉及的事情多,雍正才斟酌,并没有仓促着手此事。

    曹颙正想着出神,就听到有人唤道:“曹大人”

    曹颙转过头来,远处疾行几步过来的,不是旁人,正是伊都立。

    伊都立是中秋节后才回京的,当时就曾到时曹家探访,因正好遇到恒生“重病”曹颙没心情待客,两人也没有多说就散了。

    伊都立原本有些富态,而且像其他八旗勋贵那样,重视穿着打扮,在关外这几个月风里来、雨里去,大变模样。

    如今看起来,又黑又瘦,再没有八旗贵人的模样。

    “伊大人……”曹颙拱了拱手。

    伊都立大声道:“肚子嘟噜半晌,我正犹豫着,想找个地方立时解决,还是回城再说即是碰到孚若,那就不用想了,路上扯闲篇就过了,回城再祭五脏庙… …”

    两人实在相熟,也没什么客气的,见他没有乘车轿,曹颙便请他上车坐了。

    等马车帘撂下,伊都立方打量曹颙两眼,方小声道:“近日虽说你家有些不太平,可你也要多宽解宽解自己个儿只要你好好的,有多少事儿都不是事儿,不有个不好,多少事儿也是事儿。”

    这番好意,曹颙自是受了,也投桃报李道:“大人这几个月也劳乏了,到底人到中年,当滋补保养也要滋补保养,方合养生之道。”

    伊都立听到“滋补”二字,立时苦了脸:“孚若你是不知道,我家老太太如今出了佛堂,整天的想着如何给我补身就算是天灵地宝,一日三顿下来也不是补身的,而是催命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大人多体恤吧”曹颙想到李氏,颇为感触道。

    伊都立的神情,却是有些复杂,过了好一会儿,才垂下眼帘道:“老太太说,我长到这么大,才终于像阿玛的儿子。”

    曹颙听了,不由愣住,随即明白过来,晓得伊都立为何犯别扭,不好说什么,只能劝道:“不管咱们多大,在当娘的眼中,都是个孩子……这天下间当父母的,哪个不是“望子成龙,”的?就是我们老太太,对我也多有期待。”

    伊都立却轻哼一声,道:“孚若在笑话我?还望子成龙呢?我连孙子都要有了,又不是孩子”说着,略带惆怅:“我本以为我们老太太冷清,加上外公当年的事情,才心灰意冷,鲜少关心时政,没想到却是因对我这个做儿子不报指望,才会如此……”

    曹颙抚着额头,并没有再劝,只是想想人与人真是不同的。

    那们赫舍里氏老夫人,听说早年是闻名京城的才女,父祖都是大学士,嫁的丈夫又升上大学士。

    赫舍里氏与李氏的气度完全不同,老人家是冷清中带了睿智与沉静。

    只是没想到老人家将近八旬,还能这般“热血”对着儿子赞“子始类父”的话。看似褒赏,对比之前,说明之前就是不待见。

    伊都立年过不惑,心里不别扭才奇怪,伊都立也是心里憋闷的厉害,这样丢人的事,对妻子说都寒碜。

    可同曹颙唠叨完,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岔开话道:“忙活一场,盛京防洪没出大纰漏,刚才我见了十三爷,十三爷吩咐我将此事写个折子,另外要拟有功官员名单,孚若心里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自从曹颙因病回京,盛京防洪差事就成了伊都立主导。

    如今关外雨季结束,秋收已毕,正是议功的时候。

    伊都立心里过意不去,总觉得自己占了曹颙的好处,这折子本当是曹颙来拟才是。

    他心里已经拿定主意,要将曹颙的功劳一条条写上,绝不贪曹颙功劳,另外就是下边有功司员名单,他也想要留给曹颙一定名额,由曹颙举荐分配。

    不用说,只要上了名单,就能在御前露脸,即便不能马上升官,以后考评也能添个“优良”。 曹颙既不缺钱,也没想着结党,对这些名额当然没什么想法的:“大人看着拟吧,只是别落下那些真正受累。”

    说到这里,他想起两人,道:“对了,盛京鄂大人多有尽力,又与我有旧,大人可卖个面子给他,另外工部有个永亮不错,我在的那些日子,瞧着他在差事上很是精心……”

    按照伊都立的打算,是要曹颙酌定举荐十数人。

    曹颙只说了两个,其他的都任由伊都立做主。伊都立这边,感激的简直要作揖。

    曹颙自是晓得他的难处之前因整顿盛京军务的缘故,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宗室诸王如今这有功之人的名单,对他来说正是个机会。

    京城去的这些官员不说,盛京六部那些官员,很多都有宗室王府背景。

    伊都立卖些人情出去,也能缓和一下与宗室王爷们的关系两人说着话,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马车就进了城。

    因两人下午还要去衙门办公,倒 并没有挑剔地方,在六部衙门附近,寻了个干净馆子用了些吃食就各去回衙署。

    曹颙到衙署时就见蒋坚坐在外间,在那里出神,连曹颙见来,都没发觉。

    曹颙见了难免好奇,上前敲了敲蒋坚的桌子道:“非磷……”蒋坚这才醒过神来,忙站起身来,道:“大人回来了学生正有事要回禀大人……”

    “哦?何事?”曹颙问道。

    蒋坚没有立时应答,而是犹豫地望了望外头。

    曹颙心里有数,这是要防着人的了,便直接进了自己的屋子。

    蒋坚随着进来,手中已经多了几个帖子。

    “大人,昨日粱五德给学生下了帖子,说起纳星之喜,请学生明儿去他家吃酒,不想今日就收到另外三张帖子,都是请学生应酬的……一个是老母过寿,一个是同乡故交上门请学生去做陪客,一个则是小儿元服虽说都师出有名,可这也委实太凑巧了些。”蒋坚说道。

    粱五德在户部衙门也挂着书吏之名,实际身份同蒋坚一样,都是党官幕僚,东主是户部左侍郎常寿。

    虎有虎道,蛇有蛇道。

    蒋坚在户部衙门,除了为曹颙参赞政务外,也应酬这些同行。

    有时候即使是上下级也不好明说的话,心腹幕僚互通下有无,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下几位侍郎的幕僚都“殷勤”起来,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曹颙心里有数,多半是为了江南赈济之事。

    牵连的省份如此之多,涉及百姓这么多,户部当然得出堂官主理此事。

    张廷玉重头在吏部,已经鲜少插手户部之事:曹颙这个尚书身体不好,且要坐镇户部,怕是无暇出京。

    那赈济江南之事,多半要从户部四位侍郎中选一人出来。

    曹颙是主官,皇上多是要问询他的意见。即使他们有其他门路,也不能越过曹颙去。

    曹颙想到此处,不由皱眉。

    这个人选可难定,能做到户部侍郎的,再往上升一级是尚书,外放就是督抚。

    赈灾又是既得面子、又得里子的肥差,谁不想往前凑一凑?

    可曹颙不说话还罢,要说举荐其中一个,就要得罪另外三个。

    虽说现下曹颙比他们官职高,可谁难保以后?

    曹颙才不会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他仔细想了想,道:“既是宴请,非磷就去,只是话要说明白了都是同僚,赈济人选这里,我是绝对不参合,让他们不必在我这里费劲,若有打算,另寻出路就是,别在我这里耽搁功夫,的反而失了先机……”

    蒋坚闻言,松了一口气,点头道:“大人既拟了那份条陈,赈济之事确实不宜再插手”说到这里,不由失笑:“那几位大人,只当赈济是肥差,却不知若是皇上真批了大人的折子,肥差就成了苦差做的好了,是大人筹划的好:有了纰漏,就是他们自己立身不正了……”

    曹颙笑笑,没有再言语。

    想着那没指正的折子,多少还有些忐忑,想着是不是去趟怡亲王府打探一二,随即他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其他的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等到落衙回家,还有个噩耗等着他。

    曹颂虽已经在押解进圌京路上,可曹家派往江南的管事传来消息,曹颂的次子夭折,静惠重病难行。

    这孩子是静惠所出,还不到两生日。

    这是曹家第三代里第一个夭折的孩子,又是在这个时候。

    就是笃定曹颂无事的曹颙,听了心里都不好受,更不要说静惠这个生身之母。

    提起此事,初瑜的眼泪已经忍不住,哽咽着说道:“老爷,这可怎么是好四北亲自过来说的,两位老太太那里还都瞒着二弟那边,也没敢去报信……”

    曹颙虽说可惜夭折的侄子,可毕竟没见过面,还是更看重静惠一些:“二弟那边,等他到京再说江南那边,总不难就这么干等着……弟妹遇失子之痛,必是可怜,可她并不是只有一个孩子。”

    初瑜擦了泪,道:“老爷,要不我去江宁一趟吧。”

    静惠虽名义上有个娘家,实际上只是表亲,这些年来反而是初瑜这个长嫂对她关爱的多些。

    曹颙却是摇摇头,不赞成妻子出行:“眼见天冷了,你正吃着药,哪里经得起折腾?还是让天佑去吧……”

    即便会被人看做因私忘公,也顾不得了。

    毕竟曹家二房圌事故连连,长房只是动动嘴皮子,安慰两声,才会叫人觉得说凉薄。

    况且天佑是曹家长子嫡孙,是曹玺这一小宗的宗子,由他出面料理此事也妥当。

    待天佑回来,听父母提及此事,自然应从。

    而后,就由曹颙亲自走了一遭,去了领侍卫大臣府邸,给天佑请了两个月的长假。

    待天佑准备妥当,将要出京时,最难受的就是恒生。

    “父亲,让儿子也去了,儿子如今正是闲人,就算出不了什么力,也能给大哥做个伴……”恒生苦求道。

    曹颙却只能无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晓得你关心你二叔,只是你们叔侄好,也不在这上头,喀尔喀使臣即将到京,你怎么好离京?”

    即便喀尔喀使臣不是这个时候到京,恒生的身份,受伤受委屈到曹家小住些时日,没有人会说什么,当真若是同曹家子弟一样,为曹家亲族奔波,就要碍人眼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提亲

    天佑离京南下,恒生也搬回郡王府。

    先前空了一半的郡王府,现在又满了。是十六阿哥从内务府旗下人拨下的蒙古包衣。

    曹满与乌恩夫妇,再次搬回郡王府,帮恒生打理内外事务。

    曹每次从衙门回家,两点一线的同时,心里也在想着曹颂到京后的应对。

    以曹颂的心性,与他说明白了,罢官闲赋几年并不是什么大事,可嫡子夭折却不是小事。

    曹颂两个儿子来得晚,他的心性又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儿子摆严父的谱,即使在给堂兄的家书中,还曾提及亲自照顾小儿辅食之事。

    还有静惠,在二房做长嫂长媳,所受辛苦比初瑜更甚。随着曹颂南下这几年,也没享什么福气,万一这次真拖不过去,一想到此处,曹心里都不好受,对于自己当年嘱咐曹颂亲近李卫的决定也是后悔万分。

    曹颂毕竟是两江官员,不是浙江官员,即使需要配合李卫缉盗之责,可若不是曹与李卫有旧,他也不会与李卫走得那么近。

    如今李卫会稳浙江总督,曹颂却要狠摔一把,还夭了一个嫡子,嫡妻病危。

    只是李卫那边,还能只做不知么?怕是等到尘埃落定,会有告罪的手书过来,也多是马后炮而已。

    等到了几日,终于有了曹颂的准确消息,人已经到沧州,没几日就要抵京。

    曹晓得,既是背了个“候审”之名,多半要在刑部大牢走一遭。

    这个时候,曹需避嫌,又汉有太避嫌,不好在两位尚书处走动,只好去寻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面容晦暗,眼里都是血丝,看着憔悴不堪。

    曹,见状大惊,“王爷,这是怎么了?”

    十三阿哥摆摆手,示意曹坐了,才道:“皇上昨晚移驾回宫,福惠阿哥怕是不好,爷原在宫里陪着皇上,皇上见爷乏,打发爷回来……”

    曹闻言,不由怔住,随即皱眉低头,露出几分担忧。

    他不敢抬头,怕不经意间泄露自己的情绪。

    对于一个历史上注明夭折的皇子,他生不出同情心,反而因其在这个时候夭折,隐隐的有些期盼。

    雍正既遇失子之痛,那会不会怜惜同丧子的曹颂一些?

    雍正一念之间,曹颂的境遇就会不同。

    十三阿哥这个情形,曹也不好再开口,刚想要寻由子告辞,就见赵丰疾行进来,跪禀道:“主子,宫里来人,福惠阿哥殇了……”

    十三阿哥听了,立时站了起来,道:“备马,爷要进宫……”说完,转向曹道:“爷先去看看皇上,曹颂那边,你不必忧心,爷心里有数……”

    到了户部衙署,没等曹看完今日的公文,就有礼部官员过来传口谕,皇八子殇,皇上下令按亲王例殡葬。

    从曹、张廷玉起,到户部杂员,在院子里跪听口谕,而后就去了帽缨。

    按亲王例殡葬,并不是一句话就能了的事。

    宗室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在京民爵公候以上,骑都尉以上品级官员,外命妇则是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都要到灵前守着。

    耽搁不得,曹立时吩咐人回府传讯。

    户部衙署这边,则托咐给蒋坚盯着,他自己则同六部有爵大臣一道,往宫里去了。

    虽说在曹眼中,一个京堂,放下部务,给稚龄皇子哭灵守丧,委实滑稽些;可同来的大臣中,却多是如丧考妣的模样,没到御前,就悲痛万分。

    只是那哄亮的嗓门,隐隐的得意,比平时挺得还高的胸脯,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到了灵前,将哭灵的大臣扫了一圈,曹有些明白。

    不是说都有资格进宫为皇子哭灵的,既是做了京堂,身上无爵,也无资格来这里站班。

    宗亲与官员得的消息比较早,因此还不到中午,该来的都来得差不多,公主命妇,则是下午才相继到来。

    等到看到李氏与初瑜到了,身边并没有兆佳氏,曹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打发人回去报信时,就曾叫人转告初瑜,让她拦下兆佳氏,给兆佳氏“报病”。

    兆佳氏的二品诰命虽没被收回,可此时也要避嫌,要不然身为罪臣之母,只会让人觉得轻狂。

    曹家东府,上房。

    看着眼前的二品诰命服饰,兆佳氏像个孩子似的,呜呜的哭了起来。

    她不是为了不能进宫哭灵之事,而是想着宝贝儿子曹颂。

    她即使不通不通朝政,到底活了大半辈子,哪里不晓得人情道理。

    有曹这个掌部尚书在,曹颂还被押解进京候审,原因不过是曹颂现在品级高了,动静都落在皇上的眼中,不是曹这个堂兄想要庇护就能庇护得了的。

    若是品级低了,也不至如此。

    穿着诰命服饰,被四处奉承,固然得意,可同儿子的平安比起来算什么……

    皇帝罢朝三日,大内咸素服四日,宗室勋爵与外命妇就要入宫三日……

    当晚,曹家三人回府时,已经天色将幕。

    曹与初瑜两个,都担心李氏,想着要不要去十六阿哥那里,请托一声,告病一声。

    李氏只是面色有些乏,精神倒还不错,对两人道:“不过三日功夫,我还能受得住,比我年迈的老夫人都捱得住,我怎么好病到?我一会儿好生泡泡脚,也能解乏。你们夫妻两个,也累了一日,回去用了晚饭,早些歇着……”说到这里,仔细看了看初瑜:“你入秋以来,一直用着药,不宜太劳乏,要是受不住,也不要硬挺着……”

    初瑜忙笑道:“不过是气血有些虚,调补得差不多,不耽搁什么……”

    李氏听了,便不再多言,只催他们回去。

    曹到底不放心,叫人将夫妻俩的晚饭摆在福源堂,服侍着李氏用了晚饭,夫妻两个才回了九如院……

    还好只是折腾三日,便又去曹家东府探望兆佳氏。

    倒是初瑜,最后一日着凉,晚上发热,倒是把曹吓了一跳。

    还好,请太医来看,只说风邪在体面,吃了几碗驱寒的药,就缓了过来。

    等曹这边刚安下心,那边就得了消息,曹颂到京了。

    曹颂虽被革职,但身上还有爵位在。外加在有曹这个堂兄,刑部自是无人发难他。

    这个时候,也是有“取保候审”这个说法的。

    宗室官员候审,除非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剩下的也多有灵活。

    曹早先去寻十三阿哥,就是想要提及此事。

    不过,十三阿哥既便是说是心里有数,曹再罗嗦些事,倒像是信不着十三阿哥似的。

    可瞧着十三阿哥数日留宿大内来看,显然是正忙着抚慰失子之痛的皇上,哪里顾得着外头?

    曹无法,只好亲自去了刑部,想要先安抚曹颂,等过这两日再说其他。

    没想到,到了刑部,就看到刑部一位司官簇拥着曹颂出来。

    曹颂神色木然,目光呆滞,看着像行尸走肉似的。

    曹见状,心中骇然,莫非曹颂已经晓得次子夭折的消息?

    有眼尖的几位司官,已是看到曹,忙趋步向前行礼。

    曹拱手还礼,迟疑道:“几位大人这是……”

    有个早先在户部任职的郎中说:“曹大人,方才有内侍到刑部传了旨意,曹总兵无需在部里候审,可回府自居,可是最近一些日子要等着部传,不好出京畿……”

    曹闻言大喜,对众人拱拱手,谢过众人相送,带着曹颂上了自己的马车。

    没有外人在了,曹才故做轻松,使劲捶了曹颂肩膀一下,道:“作甚哭丧着脸,不就是一个总兵么?有的时候,吃亏不是坏事……”

    曹颂强笑着,神情比哭还难看:“大哥,我给曹家丢脸了……”

    见他没有提次子之事,想来还不知情,曹松了一口气,冷哼一声,道:“宦海沉浮,都是寻常,我当年也被罢过官,难道我也给曹家丢脸了?……”

    曹颂耷拉着脑袋,双手蒙面,呜咽道:“大哥,弟弟这官丢得不冤枉,五十里河坝,垮了三处,淹死百姓百二十八人,别说是罢官,就是赔了弟弟这条命,也补不过来……”

    曹听了,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差点没晕过去。

    南方洪水泛滥之事他知晓,可还真不清楚能与曹颂有这么直接的干系。

    随即,他摇了摇头,厉声道:“浑说什么?地方上有知县,你们镇标即使出兵修坝护坝,也只是辅助出了事情,怎么就好兜在你自己身上?……”

    话虽这样说,他到底有些心烦意乱。

    原本以为曹颂自是无辜被牵连到两督之争上,没想到还真脱不得干系。

    只是曹在京中,没有得到半点音信,可见其中内情也不尽如曹颂说得那样。

    否则的话,曹颂不可能只是不轻不重的几项罪名。

    曹颂还要再开口,却被曹喝住:“腻腻歪歪什么,做这个样子,你想要给二婶催命不成?”

    曹颂抽着鼻子,小心翼翼的问道:“母亲那边,可是吓到了?”

    曹横了他一眼,道:“你以为呢?二婶到底是将六十的人了。要不是你伯娘百般劝慰,四弟、四弟妹早晚服侍,怕是早送了半条命。你倒是没心没肺,不想着自己早日脱罪,让家人安心,反而生怕自己罪责不够,要将屎盆子往自己脑袋上扣。”

    曹颂讪讪道:“大哥,那五十里河坝确实分到了镇标下修护,即使下边有游击、千总负责,弟弟到底是失察之罪。”

    曹冷声道:“那游击、千总是谁的人?修坝的石料土方又是谁经手?你心里就一点成算都没有?你现下为那一百多条性命哭,当初想什么去了?说到最后,肚子里已经生了一下子火。

    他虽不算什么好人,可对于人命始终怀了敬畏之心。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成盛京防洪时事必躬亲,就是怕因下面官员贪墨忽,使得百姓枉死。也不会熬了数个晚上,连得罪人都顾不得,拟了赈济条陈出来。

    没想到曹颂这边浑浑噩噩,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原本对堂弟的那点心疼,现下都成了愤怒,若不是在马车里,怕是都要踹上两脚才解恨。

    曹颂脸色苍白,喃喃道:“是范时绎的人,石料土方,听说也是总督府那边的经手,弟弟为了避嫌,才没有多问。”

    自己这堂弟,虽肚子里没什么才华,私德也不算检点,可说起来,真不是个狠心的。

    出了这样的事,同丢官罢职的处分相比,怕是对百姓的愧疚更压得他难受。

    曹心中,对堂弟被“顶缸”的那点不满,在得知真相的这一刻,早已烟消云散。

    皇上已经算是厚道,只当曹颂背负“失察”之罪。

    即便曹颂真是只是“失察”,可因涉及上百条人命,这就已经是死罪。

    京城却丝毫没有提及类似消息,想来是皇上对曹颂的保全。

    曹叹了一口气,道:“我早就同你说过,既是做官,就要记得自己责任所在。对你说只是一句话的事,对百姓来说,却是生死攸关……你自己心里也有数,其他的我就不罗嗦。只是愧疚并不是两句空话说出来就能抹平的,你记得这个教训,往后有机会起复,为百姓尽心便是……”

    曹颂闻言,依是默默,只是脸上到底添了生气。曹颂回家,上至兆佳氏,下至曹项夫妇,多是欢喜雀跃。

    只是曹项雀跃中,又间杂了隐忧,悄悄向堂兄询问南边的消息。

    天佑虽南下数日,可江宁距离京城毕竟千里迢迢,至今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没想到,过了没几日,就有南边的信至。

    并不是天佑报平安的家书,而是李卫的亲笔信。

    信中,李卫为次子李星聚向曹提亲,欲聘曹颂长女弄潮为次媳。

    曹看完信,脸色立时就白了,手一松,信纸飘飘扬扬,落在地上。

    出了这样的事,同丢官罢职的处分相比,怕是对百姓的愧疚更压得他难受。

    曹yong心中,对堂弟被“顶缸”的那点不满,在得知真相的这一刻,早已烟消云散。

    皇上已经算是厚道,只当曹颂背负“失察”之罪。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7 10:50 只看该作者

    488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病逝

    曹颙直觉得太阳|岤直跳,脑子里不知不觉出现静惠早年的样子。

    先是昏倒的小厮,随后是患“哑疾”的丫鬟,最后身份大白,成了李鼎退婚的前未婚妻,自己姻亲家的表妹。

    这个女子,外表看起来那么柔弱,可骨子里却那么坚韧。

    二房有个脾气各色的婆婆,下边一堆小叔子、小姑子,可却没有人能挑出静惠的不是。

    就是曹颙这个大伯哥,心里也是念着静惠的好。

    当初初瑜怀天佑时,妊娠反应厉害,什么都吃不进去,差点就出大事。

    是静惠先是做了京味儿饽饽,后来负责初瑜的小厨房,精心照料,才使得初瑜度过那段危险期。

    人心都是肉长的,曹颙心里虽偏着曹颂,可也不愿委屈静惠这个好姑娘。

    等到静惠进了曹家,曹颙与初瑜心里,更多的不是将她当成弟媳,而是将她当成半个妹妹……

    再想想两个侄女,弄潮随了静惠,腼腆文静;弄玉则有些曹颂小时候的性子,娇憨活泼。都是将谈婚论嫁的年纪,却遇母丧。

    还有天望,虚岁四岁……

    弄玉的年纪还能等到下一次选秀,弄潮耽搁明年选秀的话,就要报逾岁,自家婚配。

    李卫长子李星垣已经入了皇上的眼,加上年岁已至婚龄,多半明年选秀时有恩典下来。

    次子李星聚亦是他发妻嫡出,比弄潮长一岁,可做姻缘。

    李卫的心中并无恶意,可曹颙却不能亦不会接受这份“好意”。

    有一份圣意在,两家不算私仇,可到底嫌隙已生,哪里好做的姻亲?

    李卫的信已经到京,天佑打发回来报丧的人,也迟不了几日,到时怎么同曹颂开口?

    小儿夭折的消息还瞒着他,还想着等静惠到京在告诉他,如今……

    曹颙直觉得心浮气躁,在外书房也坐不住,起身就出去。

    到了二门,正好与初瑜碰个正着。

    见丈夫脸色不好,初瑜不由忧心道:“老爷,是不是二叔那边……”

    曹颂的官司尚未尘埃落定,初瑜只当丈夫还操心此事。

    看着妻子入秋后清减的面容,曹颙很是无奈。

    他虽不愿妻子经丧亲之痛,可这消息也瞒不了几日。

    况且二房那边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451部分阅读

    欲望文

章节目录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肉书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书屋并收藏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