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节
[重生]古典音乐之王 作者:莫晨欢
第55节
时隔接近两年,再次同样的对话,两个人却再也不是当初的关系。
你是谁?
是我。
是的,站在你背后的人,只能是我。
缠绵温柔的轻吻从青年精致的眉眼处细细地落下,这场源自于回忆的吻,从两人触碰到嘴唇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无法平静,霎那间炙热火辣得宛若海啸,来势汹汹。
安静宽敞的房间里,青年微弱的呻吟与男人低声的喘气交杂在了一起,形成一首优美动人的合奏曲。就连天空中的月亮也害羞地躲到了浓云之后,将空间留给这对深爱着的恋人。
有句话闵琛此时并没有告诉戚暮,也是等到数十年后,有一次两人受邀一起去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进行演讲的时候,当他再次走过那条小提琴系的走廊时,他才忽然想起来地回忆道:当时我站在这里,看到了你。你忽然转过头来,月光洒在你的脸上,我一下子觉得……好像,再也没有任何话要说了。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瞬间明白了,那种奇怪甜蜜的心情到底是什么。
浪漫的巴黎,滋生了无数浪漫的爱情。
2018年2月14日,戚暮和闵琛的小提琴、钢琴合奏音乐会,正式开始!
第二百三十八章
法国,巴黎。
皎洁明亮的圆月高悬于天空之上,将洁白的清辉撒向这片大地。
巴黎普莱耶音乐厅作为全球最知名的顶尖音乐厅之一,拥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演播厅。这座简约朴素的音乐厅从来不注重外表的装饰,在内部也都是用米黄与浅白相间的简素风格,让观众忽略视觉、专注于听觉上的享受。
从音乐厅三侧的五个大门中,无数观众淡笑着从红地毯中走了进来,他们身穿礼服、典雅端庄,极具绅士风度与淑女风范。当他们有序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稳后,此时距离音乐会开场还有近30分钟。
在这些观众中,俨然可以看到数位世界一流音乐家的身影。比如目前正定居于法国的里德·阿卡得大师,他正与自己的老朋友——同为世界三大小提琴家的法勒大师和兰斯大师热切地交谈着。
除了阿卡得教授外,还有法国知名的乐评家里昂特大师、德累斯顿交响乐团的首席珍妮,美国的小提琴皇后贝拉·凯姆,以及……某个激动兴奋到连脸都涨红的纽爱大胡子首席——胡克。
胡克已经很久没有像几天一样地高兴过了!
三年了!
三年了啊!
不是一年不是两年,那是整整三年了啊!
他已经有三年没有听过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了啊!!!!
虽然身为小提琴家,但是纽爱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们的大胡子首席胡克最喜欢的音乐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斯顿·柏特莱姆。
曾经有人好奇地问过胡克,为什么偏偏就喜欢上了一个钢琴家?胡克是这样回答的:“柏特莱姆先生的琴声中带着绝对的气势与压迫感,我想世界上只有那样凌厉震然的琴声,才能真正地担当起钢琴‘乐器之王’的名号。”
且不说不大懂得人际交往的胡克因为这句话得罪了多少钢琴家,幸好胡克是小提琴家,否则估计他在钢琴界的日子可能不大好混。当然,这些钢琴家也都承认,奥斯顿·柏特莱姆的琴声确实凌然震撼,宛若尖峰一样让人望而生畏。
不过这个回答已经是多年以前的答案了,如果现在再有人来问胡克,你到底最喜欢哪个音乐家啊?这位大胡子首席恐怕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飞快地说出“奥斯顿·柏特莱姆”这个答案了,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有另外一种声音可以与伟大的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声媲美!
如果说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是叱咤驰骋在暴风雨前端的锐猛虎贲,那么……那个美丽动人的琴声便宛若是战场之上尖锐却不失清美的长枪骑士。
他们的声音就好像是上帝恩赐下的宝物,在高潮处同样的气势凌人,在低缓处同样的温柔徐缓,这样美妙的声音,怎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呢?!
——胡克忍不住地感慨。
诶,你问那个琴声是谁的?
那当然是小七了啊!
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科隆莱茵国立音乐学院的胡克,拥有极强的音感和超高的小提琴水平。能够在三十多岁就成为纽爱的首席、并且得到斯威尔先生的认同,胡克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小提琴家。和那些耳力顶尖的乐评家一样,他很早就发现了这个事实——
小七的小提琴和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或许真的是绝配啊!
而如今,这两个胡克最喜欢欣赏的音乐家竟然要合奏了,这种事简直比火星撞地球还要可怕好吗!……请原谅胡克匮乏诡异的形容。
反正不管怎么样,当胡克收到戚暮亲自给他寄过去的邀请函时,他是二话不说、直接从美国赶了过来,只为听一听这场恐怕能被后人喻为“绝唱”的合奏会。
与胡克相同的人还有很多,戚暮和闵琛举行这场合奏会从来不是为了盈利、也更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在业内的身份地位。在他们的观众名单中,除了各自的朋友之外,只剩下一些乐评家、音乐家以及古典爱好者的名字。
其中,戚暮还特意地分了200张票给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这样的行为得到了这些可爱的学弟、学妹们的一致欢呼,甚至有人开始隐隐地在暗地里称呼自己这位可爱的学长为“小天使”了。
能让他们听到这么一场之音般的合奏,不是小天使还是什么?!
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对于这些门票是感到理所当然了,但是突然得到了50张邀请函的日内瓦音乐学院倒是彻底愣住,完全不明白自个儿怎么也就分到邀请函了?
要知道,这段时间内,自从“戚暮和闵琛即将举办合奏会”的消息在维也纳传开以来,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短短一天之内,所有欧洲的古典爱好者都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在三天之内,消息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这样一张薄薄的邀请函,是多少古典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啊!而如今他们日内瓦音乐学院居然分得了50张?!这难道是上帝一不小心打了个瞌睡了吗?!!!
也只有日内瓦学院钢琴系的首席、“柏特莱姆乐迷会”的副主席塞西莉亚知道:这大概是小七在照顾他们这些乐迷吧……嘤嘤嘤,小七真是太可爱了!她到底什么时候能加入“第七乐迷会”呢……
这样一场几乎是为了“自家人”准备的音乐家,自然不会邀请太多媒体方面的记者。很多记者在得到合奏会的消息时就摩拳擦掌地准备提交采访申请,但是当他们收到那份“邀请名单”时,不要说记者们了,连这些杂志报刊的主编都是彻底地愣住了!
只邀请《维也纳之声》、《留声机》、《古典殿堂》等七八家媒体?!
这有没有搞错?!
这还是一场音乐会吗!!!!
这简直是要断了他们这个月的奖金啊啊啊啊啊啊!!!
没有顾忌这些记者们的哀嚎,在普莱耶音乐厅的后台里,当青年整理好了自己的衣着、走出换衣间的时候,闵琛正低头看着手中的乐谱。忽然听到一阵窸窣的声音,闵琛抬首看去,视线在触碰到青年的时候陡然顿住。
只见在灿烂耀眼的日光灯下,清俊秀朗的青年此刻正穿了一件浅白色的小西装,淡笑着看着闵琛。那双姣好明亮的眸子里仿佛装下了星辰,璀璨晶莹得让人移不开眼。这身衣服顺着青年削瘦的腰线下来,勾勒出了美好的身躯。
闵琛喉间一紧,抿了薄唇,尽量地压抑住心中的热气。
而戚暮自然没有发现男人的这些异常,他一边理着自己的衣襟,一边走到闵琛的身旁。动作顺畅地取出了放置在琴盒里的“伊蒂丝”,戚暮笑着说道:“我还是第一次来普莱耶的休息室,这里还挺大的,换衣间也不小。”顿了顿,戚暮又道:“我已经换好衣服了,你去吧,闵琛。”
说这话的时候,戚暮正低着头专心地调试着音准,等到确认音准没有什么问题后,他才拿起琴弓和松香,细细地擦拭起来。他并没有刻意抬头去看闵琛的表情,两人都相处这么久了,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所以戚暮并不知道,此刻男人深邃的眸子渐渐发暗,到最后,闵琛从长叹一声,伸手揽住了青年削瘦的腰身,呢喃似的说道:“真不想让他们看到你现在的样子……”
闻言,戚暮先是诧异了一会儿,当明白对方到底在说什么以后,他才哭笑不得地说道:“好了好了,这不是安娜阿姨专门定制了送过来的礼服吗?别想太多了,你快去换上好了,别耽误了时间。”
从鼻子里发出一道沉闷的轻哼后,闵琛终于依依不舍地站起了身,进了换衣间将自己的黑色礼服换上。
虽然闵琛的那位母亲在某些方面十分的不靠谱,但是眼光却是一流的。她亲自为自家儿子和“儿媳”定制的两套礼服,一套是淡雅的黑色、一套是素净的白色,两者除了颜色的差别外,几乎没有一点区别,尤其是当这两个挺拔高大的男人穿上以后,当真是赏心悦目到了极点。
等闵琛从换衣间里出来后,戚暮抬首打量了男人一会儿,然后调侃道:“我还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现在的样子呢。阿姨的眼光真的很好啊,这套衣服很适合你。”
听了这话,闵琛薄唇微勾,一把揽住了自家爱人,道:“那干脆我们都不穿这件好了。”顿了顿,他又肯定似的重复了一遍:“嗯,不穿,都不穿。”
戚暮:“……”
过了半晌,他无语地给这个别扭的男人一拳:“好了,上场了,不穿这件可以,只要你觉得以后等安娜阿姨知道你竟然不穿她给你定制的礼服就上台表演,你愿意承受她的怒火……嗯,我随便你。”
闵琛:“……”
怎么感觉他家青年才是亲生的了啊……
后台里的这些事,前台的观众们自然都是不知晓的。当时间一分一秒地临近了音乐会的那一刻,这些兴奋的观众们都纷纷屏住了呼吸,等待了那两个人的登场。
直到“全场静声”的警笛声忽然响起后,硕大的普莱耶音乐厅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郑重专注地望着帷幕的方向。空气里一片凝固的寂静,此刻连针落地恐怕都清晰可闻。
就在这样热烈专注的注视中,不过五秒,却见一双锃亮光滑的黑色皮鞋忽然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野里。观众席里忽然有人传来一声惊呼:“柏特莱姆先生!”
是的,俊美优雅的男人迈着淡定从容的步子,第一个走出了帷幕。而就在所有人都等待着第二位小提琴家登场的时候,他们却惊讶地发现,闵琛的左手正紧紧牵着一只白皙修长的手,在他的带领下,那个清俊秀气的青年也一下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他们的双手,紧紧地牵着,以十指相扣的姿势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经历过无数次的大场面、甚至在上万人面前进行过表演,闵琛没有一点紧张,而戚暮也是镇定冷静地淡笑着,跟在闵琛的身后走上了这个闪亮的舞台。
在闵琛忽然牵起他的手的时候,戚暮稍稍迟疑了一会儿,但是却没有甩开。他也想像对方一样,以这样温情浪漫的方式出现在这些可爱的观众面前,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的爱情!
两人一起走上了舞台的中心,炙热的温度从交叠的掌心里传递过来。等走到钢琴正前方的位置时,戚暮和闵琛一起停下了脚步,两人对视一眼,接着一起向台下鞠了一躬。
在他们弯腰的那一瞬间,热烈轰然的掌声猛地响起,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长达10秒钟的鞠躬过程中,他们的手依旧紧紧地牵着,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他们之间无人可以阻止、无人可以隔断的感情。
等到舞台下的掌声渐渐平息了一会儿后,戚暮才松开了闵琛的手,笑着给了对方一个拥抱。
在场下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冷峻矜贵的男人薄唇微勾,转身向自己的钢琴走去,而戚暮则是向后走了两步、走到了钢琴旁大约一米的位置——仅仅与闵琛隔了半米的地方,站定。
当青年将自己的琴弓轻轻搁在了琴弦上,当男人的双手落在了钢琴的黑白键上,场下所有的声音全部停止。数百的观众齐齐地凝视着这一幕的场景,只听在下一秒——
悲沉徐缓的钢琴声,陡然而起!
第二百三十九章
沉稳低缓的声音从琴键和琴槌相互撞击的缝隙中,四散溢出。钢琴饱满圆润的音色将音符中悲凉沉闷的气氛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的按键,都能让人体会出那隐藏在琴声背后的萧瑟无助。
戚暮和闵琛合奏的第一曲,是世界知名的《流浪者之歌》。
这首萨拉萨蒂的著作曲自其问世以来,就得到了世人一致的好评。《流浪者之歌》也叫做《吉普赛之歌》,吉普赛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游牧民族,他们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各个能歌善舞,但也尝尽了属于游牧民族的颠沛流离。
在中世纪欧洲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设置一位美丽性感的吉普赛女郎。但是通常而言,她们的命运都是劫难多舛,甚至许多到最后还会郁郁而终,书中的很多角色也会对这些妩媚的女人投以怀疑揣测的眼光,深刻地体现了吉普赛民族在当时社会中的悲凉处境。
而萨拉萨蒂的这首《流浪者之歌》,正是在歌颂赞扬这支热情似火的民族。
当钢琴声响起后,舞台下所有的观众们都专注凝神地聆听起来,只见男人修长的手指在钢琴上轻轻地弹按着,两个漂亮华丽的八度过后,霎那间,一道小提琴低声的悲吟轻轻地插入进来。
当这琴声插入进来的那一刻,凄凉悲惨的音乐瞬间与钢琴融合在一起,让整个音乐厅都陷入了一片失落的低潮当中。
炫技狂魔萨拉萨蒂的曲子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低难度的,就算是在这首《流浪者之歌》中,也到处充斥着各种轻巧的泛音、十六分之一音符的断奏以及左手拨弦等高难度技巧。
今天戚暮选择的是“伊蒂丝”作为演出的共演小提琴,自从戚暮成为维爱的首席以后,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知道了“戚暮”这个名字,顺带着的,他们也更加关注起了这位小提琴家的几把小提琴。
而小公主“伊蒂丝”,更是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作为一把成熟完美的斯式琴,“伊蒂丝”的音质清亮高昂,如同仙鹤长鸣,在云癫之上展现出清冷艳丽的音色。但是今天,当这些喜爱小公主的乐迷们听到如此低沉悲伤的旋律时,也是一愣,接着忍不住地在心里赞美道:我家小公主,就是厉害!
只听在安静宽敞的普莱耶音乐厅中,忧伤沉闷的琴声正轻轻地奏响着,在小提琴美丽亮眼的乐声中,钢琴渐渐成了一种低调的伴奏。
这在闵琛的一生中,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他自成名起就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从未给别人做过伴奏,但是如今,他却轻轻地按动着琴键,转首看向了那个正拉奏着小提琴的青年。
戚暮清挺俊秀的眉峰微微蹙起,手指上一个漂亮轻松的泛音,高亮清转的琴声便从青年的手中倾泻而出,让台下所有人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至少在这一刻,钢琴真的成为了小提琴的伴奏。
收回自己的视线,闵琛淡定从容地勾起唇角,露出一抹几不可察的笑容。他听着耳边那越加急促起来的小提琴声,凌厉的眸子微微敛住,手指间倏地一停,接着——
猛然插入了主旋律!
钢琴声气势汹汹地来临,而小提琴声则温柔体贴地渐渐落低。这样流畅顺利地交换丝毫没有一旦突兀感,反而顺畅得让人觉得本该如此,尽管这两个人竟然将这首曲子稍微改写了一番!
舞台之下,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和日内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是稍稍怔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怎么突然就换成了钢琴主旋律了。但是对于那些水平极高的音乐家、乐评家们而言,则是心领神会地微微一笑:想让奥斯顿·柏特莱姆不改编曲子?那还真是有一点难度啊!
而对于阿卡得教授而言,他则是轻轻地哼了一声,不屑地想到:换了钢琴主旋律?奥斯顿你这个家伙哪儿比得上他家小七啊!快换回来、换回来!
阿卡得教授的想法,戚暮和闵琛是暂时不知道了。《流浪者之歌》的第四乐章是一段极快的快板,激烈急促,仿佛是吉普赛人民在欢乐激动地庆祝着,他们围着火热的篝火跳着热情的舞蹈,兴奋热烈。
如果说刚才的小提琴已经将最精湛的技巧全部都展现出来、让观众们感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听觉飨宴的话,那么现在的钢琴便再次席卷而来,用气势凌厉的滑奏与绚丽繁复的技巧,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猛然怔住。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乐器,却演绎着同样的主题,甚至都用着相似的风格,让人无法产生隔阂!
他们太为相近,已然相近到让音感差点的观众无法分辨出琴声中的差异。
而更让他们惊骇的是,当全曲演绎到第四乐章的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原本充作伴奏的小提琴也陡然拔高声音,铮铮作响地直冲钢琴而去!
两者宛若在空气中开始了一场无声的交锋,气势逼人,刹那间仿佛有声波共振,那股骇人逼迫的气场在舞台上形成了一股激烈的碰撞,声音越高、气势越强!
等到了最后,钢琴用极为灿烂的滑奏与和弦铿锵地奏出钢铁般的声音,而小提琴则是丝毫不让地快速拉奏,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动几乎成为了虚影!
一者是金属似的高昂,一者便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海啸;一者成了秋风瑟瑟中抖索的黄叶,另一者便化作百草干枯中依旧挺立的青松!
这种无需言语、只用声音来演绎的默契,即使是阿卡得教授、法勒大师,都忍不住地赞叹起来。对于这样交锋斗争的美妙琴声,他们实在提不起任何负面的批判,甚至——
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都无法形容现在这场音乐会给人的震撼!
或许,此时的戚暮还算不上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或许在他的身前还站了几个人的身影。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否认,他是唯一一个能将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压制这种程度、并且不落一点下风的音乐家!
除了他,世界上无人能与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在舞台上平分秋色!
激烈、碰撞、交战、铿锵!
当最后一道钢琴声与小提琴音戛然而止的时候,所有台下的观众都是齐齐愣了几秒,直到一道清亮温和的“bravo”从观众席中响起的时候,他们才猛然醒悟,赶紧地鼓起掌来。
有好奇的人转首向那个喊出“bravo”的人看去,当他们看到一张白皙清秀的面庞时,他们都是猛地怔在原地,不约而同地想到:连柏爱的首席克多里……都赞美这场合奏会?!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与奥斯顿·柏特莱姆合奏最多的就是克多里了。虽然他们只是在柏爱的音乐会上一个作为协奏钢琴家、一个作为乐团首席进行合作,可是这却意味着,最能与闵琛搭上节奏的应该是克多里才对。
不过,当一些乐评家开始在脑海里回忆起他们曾经听过的闵琛和克多里的合奏时,他们忽然意识到,或许……克多里的琴声和闵琛的,完全没有如今这场合奏会上的钢琴、小提琴合奏,来得如此惊艳!
甚至,就和克多里的性格一样,他的琴声不可能有戚暮的那般强势震撼,能够与闵琛争辉。所以说……柏爱的首席与自家指挥的匹配度、默契度,竟然不如维爱的首席?!!
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啊!
没有给这些乐评家多想的机会,舞台上,一曲结束后,俊秀漂亮的青年轻轻放下了肩膀上的琴架,笑着走向那个坐在钢琴凳上的男人。他们十分自然从容地交换了一个拥抱,没有丝毫的害羞与掩饰,大大方方地显示了两者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样的行为看在观众们的眼中,早就习以为常。
你以为他们没看见这两个人一边演奏、还偶尔会交汇的视线吗?!
哪有人在演奏的时候还不看乐谱、反而总是去看自己的合奏者的啊!!!
好吧,你们把乐谱背上了是你们厉害,可是能不能被这么秀·恩·爱啊!这里还有单身狗呢,汪汪汪!!!!
不过在这群郁闷悲催的观众中,倒是有一些人的目光显得十分迥异。坐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席位中央的塞西莉亚,就忽然脸上一红,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她怔然地望着舞台上那两个挺拔清俊的男人,虽然这个时候戚暮已经结束了刚才短暂的拥抱、起身走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站稳,准备起下一首曲子来。但是……塞西还没有从刚才的情景中回过神啊!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她竟然觉得刚才那一幕实在是太美好了啊啊啊啊!!!
明明她以前非常喜欢崇敬柏特莱姆先生,现在也特别喜欢小七,怎么刚才看到这两个人拥抱的时候,她一点点难过都没有,反而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快要激动地欢呼出声了啊!!!
这是什么病啊!!!!
“塞西……你的脸有点红啊……”
忽然听到同学的话,塞西赶紧地捂住脸颊,吞吞吐吐地说道:“啊……是……是音乐厅的暖气开得太足了!”怎么能够告诉同学,她竟然是因为看到刚才小七和柏特莱姆先生的那个拥抱,感到太激动了,才突然脸红的啊……
一旁的马尾辫同学见状,意味深长地看了塞西好几眼,接着,忽然低声说道:“你是不是也觉得柏特莱姆先生和小七太配了啊,塞西?”
塞西:“……诶?!!!”
“哈哈哈哈,我们好多学生早在他们两个公开前,就暗搓搓想了好久了啊!塞西,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大家庭——‘闵七俱乐部’!”
塞西:“……”
第二百四十章
在一首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后,接着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雨点奏鸣曲》以及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奏鸣曲》。
等邀请函上的最后一首乐曲真的是彻底地画下句号后,观众席中雷鸣般的猛然响起,所有人都热烈激动地鼓着掌,把自己最真诚的赞美献给舞台上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
无论是尖锐与恬静相融合的《d大调》,还是悲沉哀伤的《雨点奏鸣曲》,甚至就是最后一首难度极高的《第十二号》,戚暮和闵琛都以极其默契的配合和融洽和谐的演奏,将这几首曲子演绎得完美至极,让人无可挑剔!
尤其是最后一首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小提琴明朗清越的琴声在静谧宽广的音乐厅里久久回荡,伴随着钢琴轻声的应和,这样美妙动人的乐声如同春风般温柔和煦,在带给观众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心头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悲意和惆怅。
你完全无法想象,能够在同一个舞台上看到这两位世界顶尖的炫技大师一起演奏同一首曲子;在此之前你也恐怕从未想到,这两个人的琴声夹杂在一起的时候,那隐藏在声音背后浓郁炙热的感情,几乎能让所有的观众都感同身受!
无论是激烈的音符,还是柔缓的旋律,这两位音乐家总能在最精彩的地方触碰心弦,让小提琴的柔美与钢琴的强硬结合,毫无突兀与不协,如同水流一般交汇到了一起,成为某种崭新的声音!
这样一场音乐会,怎能让人不激动兴奋?
因此,当全场的安可掌声足足响了三分钟以后,戚暮和闵琛才一起牵着手从后台的帷幕后再次走上了舞台。他们一起深深地鞠了一躬,为观众们的挽留而感谢。
等到掌声稍微平息下去一点后,工作人员飞快地从舞台一侧奔了上来,递给两人一人一个话筒后,又很快离去。
左手握着黑色的话筒,戚暮抬眸看着场下近千人的观众席,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个演出厅是普莱耶音乐厅一大一小两个演出厅里较小的一个,但是它的小也只是对应了大演出厅近2000人的座位而言,此时此刻,它的观众席中也容纳了近千人。
在戚暮的身旁,冷峻优雅的男人见着青年踌躇的模样,他不动声色地勾起唇角,先开口道:“感谢到场观众的掌声,感谢你们来到这场音乐会,感谢你们听完这场演出。”
流利的德语从男人的口中流出,听到闵琛开了口以后,戚暮也笑着点头道:“这次我们只准备了一首安可曲,希望能够让所有的观众都满意。这首曲子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曲子,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
闻言,闵琛低笑着勾唇,偷偷摸摸地勾起中指,在青年的掌声轻轻画了一下。他们这个微小的动作掩藏在一直牵着的双手中,并没有人发觉,但是戚暮却是忍不住地红了耳根,直接将手从闵琛的手中抽出。
闵琛:“……”
大庭广众之下,戚暮直接将话筒给了跑过来的工作人员,连理都不理男人一眼地就直接走向了自己的位置。而舞台下的观众们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注意力全被戚暮口中的那句“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的曲子给吸引去了。
在邀请函上,并没有印下安可曲的名字,这向来是每一场音乐会上类似于“彩蛋”一样的节目,保持其神秘感。所以说……到底是什么曲子,能够得到“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的评价呢?!
舞台上,当青年甩开自己的手时,闵琛只是淡定从容地抬了眸子,并未表现出一丝异常。他径直地走到钢琴凳上坐下,将双手放在了这架施坦威九尺三角大钢琴上,再次试了一次音色,接着才转首看向身旁的青年。
当临近演出的时候,戚暮早已没了刚才的“小脾气”,他也郑重地转首与闵琛对视了一眼。接着,在全场观众(包括阿卡得教授等人)的疑虑中,突然,只听一道欢快热烈的钢琴声猛然响起!
那琴声宛如从九天之上奔腾而来,两道连续的滑奏绚丽夺目,猛然就攫取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深陷进那种欢腾激昂的气氛当中。
当钢琴演奏了大约两个小节后,它的声音没有丝毫地减弱,但是与此同时,小提琴的琴声却倏地插入进来!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乐曲都会分出一些主次高下。就算是五重奏、合奏曲,都会以某个单独的乐器为主,其余乐器为辅,在主乐器进行演奏的时候,其他乐器都是默契地降低音量,突出主乐器、主旋律的存在。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这声势浩大的钢琴声与小提琴声中,两者竟然齐头并进地往前演奏!没有谁刻意降低一点音量,也没有谁刻意舒缓一点旋律,就是这么猛烈昂然地高歌着,渲染出了一副欢闹喜悦的场景。
然而,却没有人敢说这样的合奏有一丝不对!
就连同是作曲大师的法勒先生都是惊讶地听着这样的旋律,然后神情越来越激动、目光越来越炙热:他还从未听过这样一首小提琴与钢琴争锋斗艳的曲目!小提琴的柔美不屈与钢琴的叱咤驰骋,在这一刻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平衡!
这无疑是一首非常出色的乐曲,这绝对是一首能够惊艳世界的乐曲,这首曲子的名字就是……
法勒大师猛然一愣,他突然意识到:这竟然是一首从未面世过的新曲子!
想到这,法勒先生赶紧地抬头往舞台一侧的显示屏上看去。而此时此刻,无数的音乐大师和乐评家们都齐刷刷地将目光转移到了那显示板上。
只见在那上面,此刻正闪烁着一行清晰的大字——《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nlight》。
正在所有人都疑惑着什么叫做《月光下的暮色》的时候,却见第二行的字幕,正好滚了上来——演奏者:戚暮,闵琛。
嗯,在这次的演出名单上,大概是为了表示某个男人的爱意,“戚暮”的名字一直都放在“闵琛”之前,所有观众也都习惯了。不过此时,突然!第三行的字也滚了上来——
作曲者:闵琛,戚暮。
……等……等会儿!!!
什么叫做“闵琛,戚暮”?!
这首曲子难道竟然还有戚暮作曲?!
原来戚暮也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吗!!!
这个答案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多想一会儿,音乐厅里猛然奏响的乐声便让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刚才的猜测,继续认真专注地倾听起这美妙唯美的音乐来。
轻快悠扬的小提琴声叮咛作响,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愉悦的嬉戏。那旋律时而高起、时而低落,唯一不变的就是琴声中欢乐热闹的成分,让人心神舒悦。
与之相似的是钢琴节奏偏快的和弦,在男人修长的手指中,再难的八度都极其轻巧地演奏出来,仿佛弹指一样简单随意。
等到轻松欢快的第一乐章结束后,便是急促热烈的第二乐章。当钢琴激烈高昂地奏响时,那饱含在音乐中的爱慕之意已然让全场观众猛然醒悟过来,瞬间也明白了到底什么叫做“月光下的暮色”。
如果说钢琴声是月光,那么小提琴声就是暮色。
这两个完全不应该同时存在的美好事物,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地共存!在第一乐章里,他们互相嬉闹着玩乐,在第二章里,他们仿佛得到了火辣炙热的爱情,用乐声歌唱着美丽的爱意。
等到了第三章的时候,虽然节奏还依旧明朗轻快、旋律也仍然柔和轻缓,但是那掩藏在乐声之下的悲意已经渐渐显露了出来。
这对爱人必然要面临着一场生离死别的分离,再如何地相知相濡相思相爱,都抵挡不住外界那即将来临的、死神一般的暴风雨!
但是出乎所有音乐家和乐评家预料的是,他们估计的“悲沉凄凉的第四乐章”,竟然并未出现!第四乐章的合奏中,小提琴的琴声恍然间又回到了第一乐章的高昂,而钢琴也依旧震然热烈地与之回应!
他们好像一点都不知晓自己即将面临的悲痛,只是用更加热烈的琴声回应着爱人的呼唤!
这种仿佛“临死前的欢愉”的琴声……比悲哀沉重,更为让人痛心!
直到小提琴声低低的发出一声最后的呜咽,钢琴还仍旧茫然不知地弹奏着欢快的乐曲。等到它渐渐发现了小提琴的失踪时,那声音才慢慢地化为一种紧张、接着是一种急促,到最后……只剩下了悲沉。
全曲,淹没于钢琴低声的悲泣中。
当钢琴声戛然而止的时候,舞台下一片死寂,没有一个人开口。
不要说是这些观众了,就连法勒大师、兰斯先生、克多里,乃至是丹尼尔和阿卡得教授,都从来没有听过这一首《月光下的暮色》!
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两个人竟然谱写下了这么一首优美悲伤的乐曲。她的悲伤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沉痛,而是那隐藏在欢乐背后的乌云。这样的感情更是让人忍不住地动容,甚至有人已然眼眶微湿,喉头哽咽!
沉闷压抑的情绪在观众席中沉淀了半晌,直到同为世界顶尖作曲家、指挥家的法勒先生忽然站起身,用热烈激昂的掌声高喊出了一句“bravo”之后,整个音乐厅才仿佛被人突然按下了开始键,轰然雷鸣的掌声一下子响起,久久不息!
到这个时候,闵琛已经从钢琴凳上起身,他毫不避嫌地拥住了自家的青年,在漫长热烈的掌声中紧紧地加深了这个拥抱。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任由对方突然耍起性子,甚至也配合似的用拿着琴弓的右手,轻轻回抱住了对方。
见到这番情境,日内瓦音乐学院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在十几个两眼放光的女生当中,塞西也激动不已地鼓着掌,将自己的祝福和赞美送给这两位出彩卓越的音乐家!
2018年的2月14日,是一个让塞西终身难忘的情人节。
她亲耳听到了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也亲眼见到了这样一幕温馨浪漫的场景。
而且她有一种预感,或许从明天起,全球古典音乐界将会响起一首美妙的乐曲。
她叫做《the ilight &》。
她叫做《月光下的暮色》。
第二百四十一章
虽然戚暮和闵琛的这次合奏会并没有邀请太多的业内媒体,但是能够到场的媒体,那都是整个古典音乐界最顶尖的。而在第二天发布的各大报刊杂志上,只见那清一色的好评与赞美几乎形成了一股旋风,似乎要刮遍整个古典音乐圈!
法国著名的乐评家里昂特大师在《留声机》上发表了一篇五千多字的乐评,他在其中这样赞扬道:“世界上很难再找到第二场这样和谐默契的音乐会了!无论是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还是戚暮的小提琴,都恍若是上帝赐予的神迹,他们让这场音乐会成为了今年度最值得一听的演出,也是我三年内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会。”
在《维也纳之声》的采访中,世界三大小提琴家之一的兰斯大师是这样说的:“我很难想象,竟然会有这么温柔缠绵的乐曲。这样一首唯美动人的乐曲真的很令我感动,那蕴含在其中深沉浓郁的感情,恐怕也只有这两位音乐家联手,才可以将其表现出来。是的,那是皎洁月光下的暮色,那是绚烂暮色中的月光,这个名字真是再美好不过了!”
而有幸得到音乐会结束后采访的塞西,则是激动地涨红了脸颊,表示自己的兴奋:“《月光下的暮色》真的很棒!奥斯顿·柏特莱姆先生的乐曲还是一如既往的出色,而这首他写下的乐曲……诶不对,还有小七,这首曲子小七也有写的!反正这首曲子真是太棒了!”
……
当全球各地的古典爱好者们从城市的报亭里买了杂志报刊,又或者是在网络上看了这些古典音乐媒体的电子版后,都纷纷忍不住好奇地想要听一听这场音乐会的cd。
但是!
当他们在网络上、音像店里疯狂地寻找了一番后,却发现:根本没有这张cd的任何消息好么!!
没有现场直播也就算了,你怎么连音乐会的cd都没有啊啊啊!!!
这让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你们口中什么“温柔缠绵”、“深沉浓郁”、“上帝的神迹一样”的音乐会了,好·吗!!!!哪儿有人不直播、不录音,单纯地就是开一场音乐会的啊!!!
但是事实上,还真就是有这样的人,比如戚暮和闵琛就是。
对于这场合奏会,他们两人的态度达到了惊人的一致,这场音乐会只是为了邀请一些特殊的人而已,不会做什么现场直播、也不会进行太多的门票发放,就连现场的录音都直接是空白。
因为,他们的音乐会只为了特定的人而演奏。
这是属于他们给亲友们、给那些可敬的人们的感谢音乐会,感谢这些人在过去的岁月中给予他们的照应,感谢在漫漫人生路上这些人给他们的陪伴。
至于你说你想要门票?那好吧,反正一共200张的空余门票,100张作为抽奖进行随机赠予,而100张则作为慈善活动进行义拍,等下一次你有机会拿到门票,那就来现场听一听吧。
是的,没错,在进行了这场合奏会以后,戚暮和闵琛并没有打算让两人的合奏演出就此结束。
在整场音乐会结束后的采访会中,俊秀白皙的青年面对记者“以后是否还会与柏特莱姆先生进行合作”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微笑着回答的:“我想,这个‘以后’的期限应该不会太久远了。明年我们也还会开一场合奏会,后年有,大后年也有……我想,或许等到我们什么哪天一天再也拉不动小提琴、弹不动钢琴的时候,这样的合奏会才会彻底结束吧。”
这样的话当场便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所有的记者都疯狂地提问“这样的承诺是不是也是对你们二人感情的保证”、“你们是不是会在短期内定下婚礼”、“是在明年就要结婚了吗”这类的问题。
记者们犀利毒辣的问题让戚暮微微怔住,没等他回过神来,他便见到自己面前的话筒被人轻轻地拨了过去。顺着那方向看去,戚暮只见闵琛凌厉冷冽的眸子微微一眯,接着低声说道:“似乎有点跑题了,让我们再回到音乐会的话题上去吧。好了,下一个谁来提问?”
男人的语气淡漠冰冷,那古井无波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了全场的记者一眼,却让他们浑身一抖,下意识地就往后缩了缩。
记者们:“……”
怎么感觉你好像是在说“谁还敢再开口呢”?!!!!
此时的巴黎已经临近深夜,这场在普莱耶音乐厅奏响的音乐会结束后,那热潮久久没有散去,许多观众还集中在音乐厅的大堂内,互相交换着对这场演出的赞美和意见。
比如那个被两道人墙团团围住的人群圈里,阿卡得大师、法勒大师和兰斯大师三人一起不停地讨论着。这三位老朋友就一首曲子,竟然出现了分歧!
阿卡得教授花白的眉毛一蹙,语气不悦地说道:“那首《月光下的暮色》应该算是小提琴奏鸣曲!很明显,在这首曲子里,小提琴的分量远远重于钢琴,它就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而奥斯顿那个家伙也很识相,在显示屏上说了这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了,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另一边,法勒大师倒是有些不认同了:“里德,你怎么能这么武断呢?在这首曲子里,明明钢琴的部分也非常完美,甚至钢琴的那种求而不得、悲痛婉转的感情是多么的美妙动人!我始终认为,这首曲子或许更适合作为一首钢琴奏鸣曲,进行传播推广。”
阿卡得教授撇了嘴:“法勒,你有见过哪首钢琴奏鸣曲是有小提琴合奏的吗?!”
法勒大师微微一笑:“哦亲爱的里德,这不正好证明了,这是一首开创先河的曲子吗?”
……
两人的讨论真是争锋相对,谁也不肯让谁。说到最后,实质上他们也就是在讨论在最后那一首安可曲——《月光下的暮色》中,到底是戚暮表现到更为出色,还是闵琛更加精彩一些。
毕竟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阿卡得教授和法勒大师也不可能真的吵起来,他们都非常熟悉对方,即使此时此刻发生了意见的相左,法勒大师也能让这位脾气古怪的老朋友发不出火。
见状,一旁的兰斯大师微微一笑,转移话题道:“哦,亲爱的里德、法勒,你们就没有注意到这首曲子的作曲者都有谁吗?小七也在里面呀!这首曲子竟然还有小七作曲呢,你们就不好奇吗?”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啊,大师们你们快讨论讨论这个!尤其是戚暮的老师阿卡得教授,您快点说说看,什么时候戚暮还开始作曲了呀,难道他还准备跨界?!
让兰斯大师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听了他的话后,小老头阿卡得教授却是哈哈一笑,接着对法勒大师说道:“看吧法勒,这首曲子可是有我的学生作曲的呢!这不仅仅是奥斯顿那个家伙谱写的曲子,所以这就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你信不信!”
法勒先生却完全不进圈套:“可是里德,谁说小七就不能参与到一首钢琴奏鸣曲的谱写中去呢?”
阿卡得教授怒哼一声:“反正就是小七拉得更好!比奥斯顿那家伙好一百倍、一万倍!”
法勒大师哈哈一笑:“里德,你总算是暴露了吧?”
……
这样的讨论,在音乐厅的大堂里是屡见不鲜。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就连克多里和丹尼尔都是打从内心里的感慨:时隔一年,奥斯顿这个懒惰的家伙,竟然一点都没有退步,反而真的是在不停地在进步啊!
而像胡克、塞西这样的充实粉丝,则是激动到难以自制。他们兴奋地在自己的推特、k上发表对这场音乐会的感慨赞美,并且收获了一大票的“混蛋,我也想去现场听啊”、“塞西你太坏了!拉仇恨”、“胡克你等着,回来我揍死你”的评论。
而与他们境遇相同的,是b市交响乐团、帕雷森剧院乐团、华夏爱乐乐团以及维爱、柏爱的一部分成员们。他们作为戚暮和闵琛的亲友们,很明显也得到了大量的赠票。
今晚,当音乐会结束后,他们都非常高兴地将对演出的感想发表到了自己的推特、微博上。这种行为明显地拉足了仇恨,比如杜胜新发的微博,竟然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获得了过千的转发和评论!
【啊啊啊啊啊!我们也好想去听小七和闵神演出啊啊啊啊!!!!】【嘤嘤嘤嘤,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重要的话重复三遍!】【我怎么就被谭老给留下来了呢?qaq我也好想去听小七的演出啊!】……
见状,杜胜不由地感慨:小七的乐迷真是多得到处都是啊!
他记得华夏那边现在好像还是凌晨四五点吧,这大半夜的都能有这么多的转发和评论啊!但是他还没有感慨多久,杜胜的手机忽然就嗡嗡地震动起来,他一看那手机上的名字,便赶紧接起电话:“谭老,您怎么还没有睡啊?”
电话那边传来老人家闷闷的哼声:“哼!你在微博上很得瑟啊,小杜。明天就给我快点回华夏,知道吗!”
杜胜:“……”
您怎么也去看微博了啊!
不对……不就是被乐团的事情拌着了、没办法来现场嘛,您怎么也吃醋了啊!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场音乐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收获的好评已经无法用简单的数量来形容。
只要到场的乐评家,都在一周内对这场演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是那些音乐家、学生、乐团成员们,也在自己的推特等社交账号上发布了自己对这场音乐会的观点看法。
虽然那些观点各有不同,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戚暮的身上,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闵琛身上,而有的人的关注点甚至放到了小公主“伊蒂丝”身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些评价的正面性——
全都是一个大写的“好”!
听了这场音乐会的人,纷纷感叹自己幸好没有错过如此盛大的演出,而他们的亲朋好友则各个都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在心里暗搓搓地内牛满面:怎么他们就没有去现场听一听呢?!!!
甚至连谭老、祝文钧等几个拿到了邀请函、却因为有事而不能来现场听音乐会的人,都直接打来电话找戚暮抱怨:“小七啊,怎么说也得录制一张cd吧?没有唱片还能稍微接受一下,怎么可以连cd都没有呢?!”
对于这样的“指责”,戚暮只得苦笑着安慰道:“祝叔叔,对于录制唱片这件事我和闵琛都觉得没有必要。我们不想将这次的音乐会作为一次商品来盈利,您不要生气,明年……我再给您寄邀请函,可以吗?”
说到这里,祝文钧才笑眯眯地“消了气”,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挂断了电话,转首看向了一旁正低头理着资料的男人。他无可奈何地摊摊手,说道:“刚才谭老和祝叔叔都打电话来责问我了,看样子……下次我们要不要录制一些唱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闻言,闵琛并没有反对,他伸手揽过了青年,低声道:“嗯,听你的。”
巴黎合奏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打算在这座城市停留一天,等第二天再各自乘飞机飞往维也纳和柏林。深邃漆黑的巴黎夜幕下,某座高级公寓的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才被它的主人熄灭。
音乐会结束后并不是没有事情了,处理这些后续的工作也是极其费心的。因此当两人将所有的后续文件都确认完毕后,就算是精力一向比较充沛的戚暮,都感觉到了一丝疲累。互相道了一声“晚安”、交换了一个温情柔和的晚安吻后,两人便相拥着入眠。
而等到戚暮回到维也纳的第三天,作为周刊发放的比利时国宝级古典音乐杂志《国家音乐殿堂》终于面世了。和无数杂志的忠实读者猜想的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封面与之前发行的其他古典音乐杂志一样,都是以戚暮和闵琛的那场音乐会的剪影为主。
在那质感良好的封面上,是一架黑色的钢琴剪影和一把白色的小提琴剪影,两者以并列的方式矗立在封面的中央,没有伯仲之分。而在那封面的右方,则是用大号字印刷着——
《钢琴与小提琴的盛会,点燃巴黎之夜!》
所有读者再细细往下一看,当他们看到那个作者的名字时,他们都是齐齐愣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作者——
格拉特·李斯孟特!
上帝啊,竟然是格拉特大师!这可是比利时当之无愧的顶级乐评大师了啊!果然,当夜受到邀请的乐评大师们都给这场合奏会写出了乐评,连格拉特大师也不例外啊!
要知道,格拉特大师上一次写乐评还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说来也巧,他当时的乐评是写给维爱2017年度的第一次欧洲巡演,那时候正好也有提到当时的维爱副首席戚暮。而如今,时隔一年,他竟然再一次写乐评,所提到的人竟然又有戚暮!
想到这,所有的读者们不由期待万分地打开了杂志,开始细细地看了起来。
和过去四五天里发行的杂志、报刊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这篇评论也以夸赞为主,并且在一些诸如乐器的选择、奏鸣曲的改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比如格拉特大师就非常赞同“戚暮选择了小公主‘伊蒂丝’进行演奏”的这一行为,他也认为“伊蒂丝”的声音更适合《流浪者之歌》,适合《雨点奏鸣曲》,当然,尤其适合最后的那一首安可曲《月光下的暮色》。
在现场听到了这首奏鸣曲的观众,无不以“惊艳”、“震撼”、“永生难忘”这类的字眼来形容这首曲子。偏偏这首曲子并没有对外公开,他们就算再怎么形容这首四个乐章的奏鸣曲,也无法让读者感受到这首曲子震动心灵的力量。
而在格拉特大师的乐评中,他也如同其他乐评家一样,深刻仔细地研究了这首新出世的曲子:《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即《月光下的暮色》。
但是和其他乐评家不同的是,在稍微分析了一下这首曲子的组成与感情表达后,格拉特大师更关注起这首曲子的演奏者和作曲者。他在文章中表示,自己非常好奇戚暮在这首曲子的谱写中到底担任着什么样的身份。
“奥斯顿·柏特莱姆向来是一位高产量的作曲大师,无论是其成名的《f大调》,还是几首精彩出色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古典音乐史上当之无愧的智慧结晶,可以流传百年而不变色。但是这一首《月光下的暮色》却显然有些超脱了柏特莱姆以往的作品,它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在丰富反复的高难度技巧中,浓郁深刻的感情丝毫不逊色,甚至已经超脱了华丽的技巧,成为让人青睐的重要因素。”
“这样一首带着创新色彩的奏鸣曲,让人不由地猜想:是否这首曲子的创新部分,都来自那位天才的小提琴家戚暮?”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乐评,那么戚暮还不会感到意外。闵琛近几年的作曲风格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甚至在音乐会结束后,连法勒大师都打电话来询问他“为什么奥斯顿的曲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当得知戚暮其实只配合着完成了第四部分的谱曲后,法勒先生愣了一会儿,接着灵光一闪,给自己找了个自认为最恰当不过的理由:“安吉尔,这就是爱的力量啊!奥斯顿以前的曲子总是以强烈的旋律感和炫目的技巧为主,而这首《月光下的暮色》却拥有如此美丽的情感!这就是爱啊,安吉尔!”
嘴角抽搐的戚暮:“……”
曾经的事情暂且不提,在戚暮从维爱经纪人塔克曼先生的手中拿到最新一期的《国家音乐殿堂》后,他便轻松淡定地翻看起来。
刚开始,他还心情愉悦地一直看了下去,甚至在格拉特先生评价自己的那部分仔细地研读了一番。但是当他看到那最后一整页的评价时,戚暮却倏地蹙了眉峰,沉默着没有说话。
“这次的巴黎之夜,无疑是我今年听过的最出彩的音乐会,甚至是我最近三年内,听过的最完美的一场钢琴与小提琴的合奏会。它的出众不仅仅在于进行演出的两位音乐家,都是业内顶尖的大师,更在于这两位音乐家对于互相音乐的掌控,已经默契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
“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从十几年前刚获得肖赛冠军时的气势凌人,已经渐落温柔,细腻温和。但是他的琴声仍旧带着大多数人无法比拟的气势,以至于与他合作过的乐团中,大概只有柏爱和纽爱,可以承受住如此桀骜自由的钢琴。”
“但是巴黎之夜,我却感受到了另一股完全不亚于柏特莱姆的琴声。”
“与之温雅柔和的外表不同,戚暮的小提琴仿若是一把锋利尖锐的长枪,有着骨子里的优雅和从容,却不失外表上的凌厉与惊艳。当这两个人的琴声在同一个舞台上响起时,我想,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与柏特莱姆的钢琴如此贴近的琴声了,相似的音乐风格、默契的合作……”
再往下的文字,戚暮已经一字一句地认真看了过去。他看得极慢,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干涩。
等到看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戚暮已经彻底地蹙紧了眉头,他动作迅速地将这本厚厚的《国家音乐殿堂》阖上,接着长叹一声,没有开口。
在音乐会结束后的千百条好评中,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和格拉特大师相同的观点,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这位乐评大师一样分析得如此到位。整整一页的评论,从戚暮和闵琛的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合作感觉等多方面,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分析。
不要说是别人了,就连戚暮看了之后,都已经在心中默默地想到:他说得没有错。
或许其他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后,只是更加希望他与闵琛进行更多的合作。但是戚暮看了之后,却明白,他和闵琛和谐融洽得完全不仅仅是两人的合奏,甚至……在与乐团的合作中,他们也更加的适合。
格拉特大师也在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在一年前他便说过类似的话,而这一次,他说得更加隐晦,却让戚暮再也无法忽视——
“或许有一天,戚暮有机会与柏林爱乐乐团进行合作。无论这样的奇迹是否会出现,但是我永远相信,只要那一天来临,在奥斯顿·柏特莱姆的指挥下,那场音乐会将成为一场无人能忘的盛会!”
第二百四十三章
格拉特大师发表在《国家音乐殿堂》上的这篇乐评,在欧洲乃至是全球的古典音乐界都造成了轰动震撼的影响。
第55节
恋耽美
第55节
时隔接近两年,再次同样的对话,两个人却再也不是当初的关系。
你是谁?
是我。
是的,站在你背后的人,只能是我。
缠绵温柔的轻吻从青年精致的眉眼处细细地落下,这场源自于回忆的吻,从两人触碰到嘴唇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无法平静,霎那间炙热火辣得宛若海啸,来势汹汹。
安静宽敞的房间里,青年微弱的呻吟与男人低声的喘气交杂在了一起,形成一首优美动人的合奏曲。就连天空中的月亮也害羞地躲到了浓云之后,将空间留给这对深爱着的恋人。
有句话闵琛此时并没有告诉戚暮,也是等到数十年后,有一次两人受邀一起去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进行演讲的时候,当他再次走过那条小提琴系的走廊时,他才忽然想起来地回忆道:当时我站在这里,看到了你。你忽然转过头来,月光洒在你的脸上,我一下子觉得……好像,再也没有任何话要说了。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瞬间明白了,那种奇怪甜蜜的心情到底是什么。
浪漫的巴黎,滋生了无数浪漫的爱情。
2018年2月14日,戚暮和闵琛的小提琴、钢琴合奏音乐会,正式开始!
第二百三十八章
法国,巴黎。
皎洁明亮的圆月高悬于天空之上,将洁白的清辉撒向这片大地。
巴黎普莱耶音乐厅作为全球最知名的顶尖音乐厅之一,拥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演播厅。这座简约朴素的音乐厅从来不注重外表的装饰,在内部也都是用米黄与浅白相间的简素风格,让观众忽略视觉、专注于听觉上的享受。
从音乐厅三侧的五个大门中,无数观众淡笑着从红地毯中走了进来,他们身穿礼服、典雅端庄,极具绅士风度与淑女风范。当他们有序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稳后,此时距离音乐会开场还有近30分钟。
在这些观众中,俨然可以看到数位世界一流音乐家的身影。比如目前正定居于法国的里德·阿卡得大师,他正与自己的老朋友——同为世界三大小提琴家的法勒大师和兰斯大师热切地交谈着。
除了阿卡得教授外,还有法国知名的乐评家里昂特大师、德累斯顿交响乐团的首席珍妮,美国的小提琴皇后贝拉·凯姆,以及……某个激动兴奋到连脸都涨红的纽爱大胡子首席——胡克。
胡克已经很久没有像几天一样地高兴过了!
三年了!
三年了啊!
不是一年不是两年,那是整整三年了啊!
他已经有三年没有听过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了啊!!!!
虽然身为小提琴家,但是纽爱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们的大胡子首席胡克最喜欢的音乐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斯顿·柏特莱姆。
曾经有人好奇地问过胡克,为什么偏偏就喜欢上了一个钢琴家?胡克是这样回答的:“柏特莱姆先生的琴声中带着绝对的气势与压迫感,我想世界上只有那样凌厉震然的琴声,才能真正地担当起钢琴‘乐器之王’的名号。”
且不说不大懂得人际交往的胡克因为这句话得罪了多少钢琴家,幸好胡克是小提琴家,否则估计他在钢琴界的日子可能不大好混。当然,这些钢琴家也都承认,奥斯顿·柏特莱姆的琴声确实凌然震撼,宛若尖峰一样让人望而生畏。
不过这个回答已经是多年以前的答案了,如果现在再有人来问胡克,你到底最喜欢哪个音乐家啊?这位大胡子首席恐怕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飞快地说出“奥斯顿·柏特莱姆”这个答案了,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有另外一种声音可以与伟大的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声媲美!
如果说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是叱咤驰骋在暴风雨前端的锐猛虎贲,那么……那个美丽动人的琴声便宛若是战场之上尖锐却不失清美的长枪骑士。
他们的声音就好像是上帝恩赐下的宝物,在高潮处同样的气势凌人,在低缓处同样的温柔徐缓,这样美妙的声音,怎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呢?!
——胡克忍不住地感慨。
诶,你问那个琴声是谁的?
那当然是小七了啊!
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科隆莱茵国立音乐学院的胡克,拥有极强的音感和超高的小提琴水平。能够在三十多岁就成为纽爱的首席、并且得到斯威尔先生的认同,胡克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小提琴家。和那些耳力顶尖的乐评家一样,他很早就发现了这个事实——
小七的小提琴和柏特莱姆先生的钢琴,或许真的是绝配啊!
而如今,这两个胡克最喜欢欣赏的音乐家竟然要合奏了,这种事简直比火星撞地球还要可怕好吗!……请原谅胡克匮乏诡异的形容。
反正不管怎么样,当胡克收到戚暮亲自给他寄过去的邀请函时,他是二话不说、直接从美国赶了过来,只为听一听这场恐怕能被后人喻为“绝唱”的合奏会。
与胡克相同的人还有很多,戚暮和闵琛举行这场合奏会从来不是为了盈利、也更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在业内的身份地位。在他们的观众名单中,除了各自的朋友之外,只剩下一些乐评家、音乐家以及古典爱好者的名字。
其中,戚暮还特意地分了200张票给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这样的行为得到了这些可爱的学弟、学妹们的一致欢呼,甚至有人开始隐隐地在暗地里称呼自己这位可爱的学长为“小天使”了。
能让他们听到这么一场之音般的合奏,不是小天使还是什么?!
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对于这些门票是感到理所当然了,但是突然得到了50张邀请函的日内瓦音乐学院倒是彻底愣住,完全不明白自个儿怎么也就分到邀请函了?
要知道,这段时间内,自从“戚暮和闵琛即将举办合奏会”的消息在维也纳传开以来,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短短一天之内,所有欧洲的古典爱好者都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在三天之内,消息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这样一张薄薄的邀请函,是多少古典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啊!而如今他们日内瓦音乐学院居然分得了50张?!这难道是上帝一不小心打了个瞌睡了吗?!!!
也只有日内瓦学院钢琴系的首席、“柏特莱姆乐迷会”的副主席塞西莉亚知道:这大概是小七在照顾他们这些乐迷吧……嘤嘤嘤,小七真是太可爱了!她到底什么时候能加入“第七乐迷会”呢……
这样一场几乎是为了“自家人”准备的音乐家,自然不会邀请太多媒体方面的记者。很多记者在得到合奏会的消息时就摩拳擦掌地准备提交采访申请,但是当他们收到那份“邀请名单”时,不要说记者们了,连这些杂志报刊的主编都是彻底地愣住了!
只邀请《维也纳之声》、《留声机》、《古典殿堂》等七八家媒体?!
这有没有搞错?!
这还是一场音乐会吗!!!!
这简直是要断了他们这个月的奖金啊啊啊啊啊啊!!!
没有顾忌这些记者们的哀嚎,在普莱耶音乐厅的后台里,当青年整理好了自己的衣着、走出换衣间的时候,闵琛正低头看着手中的乐谱。忽然听到一阵窸窣的声音,闵琛抬首看去,视线在触碰到青年的时候陡然顿住。
只见在灿烂耀眼的日光灯下,清俊秀朗的青年此刻正穿了一件浅白色的小西装,淡笑着看着闵琛。那双姣好明亮的眸子里仿佛装下了星辰,璀璨晶莹得让人移不开眼。这身衣服顺着青年削瘦的腰线下来,勾勒出了美好的身躯。
闵琛喉间一紧,抿了薄唇,尽量地压抑住心中的热气。
而戚暮自然没有发现男人的这些异常,他一边理着自己的衣襟,一边走到闵琛的身旁。动作顺畅地取出了放置在琴盒里的“伊蒂丝”,戚暮笑着说道:“我还是第一次来普莱耶的休息室,这里还挺大的,换衣间也不小。”顿了顿,戚暮又道:“我已经换好衣服了,你去吧,闵琛。”
说这话的时候,戚暮正低着头专心地调试着音准,等到确认音准没有什么问题后,他才拿起琴弓和松香,细细地擦拭起来。他并没有刻意抬头去看闵琛的表情,两人都相处这么久了,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所以戚暮并不知道,此刻男人深邃的眸子渐渐发暗,到最后,闵琛从长叹一声,伸手揽住了青年削瘦的腰身,呢喃似的说道:“真不想让他们看到你现在的样子……”
闻言,戚暮先是诧异了一会儿,当明白对方到底在说什么以后,他才哭笑不得地说道:“好了好了,这不是安娜阿姨专门定制了送过来的礼服吗?别想太多了,你快去换上好了,别耽误了时间。”
从鼻子里发出一道沉闷的轻哼后,闵琛终于依依不舍地站起了身,进了换衣间将自己的黑色礼服换上。
虽然闵琛的那位母亲在某些方面十分的不靠谱,但是眼光却是一流的。她亲自为自家儿子和“儿媳”定制的两套礼服,一套是淡雅的黑色、一套是素净的白色,两者除了颜色的差别外,几乎没有一点区别,尤其是当这两个挺拔高大的男人穿上以后,当真是赏心悦目到了极点。
等闵琛从换衣间里出来后,戚暮抬首打量了男人一会儿,然后调侃道:“我还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现在的样子呢。阿姨的眼光真的很好啊,这套衣服很适合你。”
听了这话,闵琛薄唇微勾,一把揽住了自家爱人,道:“那干脆我们都不穿这件好了。”顿了顿,他又肯定似的重复了一遍:“嗯,不穿,都不穿。”
戚暮:“……”
过了半晌,他无语地给这个别扭的男人一拳:“好了,上场了,不穿这件可以,只要你觉得以后等安娜阿姨知道你竟然不穿她给你定制的礼服就上台表演,你愿意承受她的怒火……嗯,我随便你。”
闵琛:“……”
怎么感觉他家青年才是亲生的了啊……
后台里的这些事,前台的观众们自然都是不知晓的。当时间一分一秒地临近了音乐会的那一刻,这些兴奋的观众们都纷纷屏住了呼吸,等待了那两个人的登场。
直到“全场静声”的警笛声忽然响起后,硕大的普莱耶音乐厅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郑重专注地望着帷幕的方向。空气里一片凝固的寂静,此刻连针落地恐怕都清晰可闻。
就在这样热烈专注的注视中,不过五秒,却见一双锃亮光滑的黑色皮鞋忽然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野里。观众席里忽然有人传来一声惊呼:“柏特莱姆先生!”
是的,俊美优雅的男人迈着淡定从容的步子,第一个走出了帷幕。而就在所有人都等待着第二位小提琴家登场的时候,他们却惊讶地发现,闵琛的左手正紧紧牵着一只白皙修长的手,在他的带领下,那个清俊秀气的青年也一下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他们的双手,紧紧地牵着,以十指相扣的姿势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经历过无数次的大场面、甚至在上万人面前进行过表演,闵琛没有一点紧张,而戚暮也是镇定冷静地淡笑着,跟在闵琛的身后走上了这个闪亮的舞台。
在闵琛忽然牵起他的手的时候,戚暮稍稍迟疑了一会儿,但是却没有甩开。他也想像对方一样,以这样温情浪漫的方式出现在这些可爱的观众面前,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的爱情!
两人一起走上了舞台的中心,炙热的温度从交叠的掌心里传递过来。等走到钢琴正前方的位置时,戚暮和闵琛一起停下了脚步,两人对视一眼,接着一起向台下鞠了一躬。
在他们弯腰的那一瞬间,热烈轰然的掌声猛地响起,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长达10秒钟的鞠躬过程中,他们的手依旧紧紧地牵着,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他们之间无人可以阻止、无人可以隔断的感情。
等到舞台下的掌声渐渐平息了一会儿后,戚暮才松开了闵琛的手,笑着给了对方一个拥抱。
在场下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冷峻矜贵的男人薄唇微勾,转身向自己的钢琴走去,而戚暮则是向后走了两步、走到了钢琴旁大约一米的位置——仅仅与闵琛隔了半米的地方,站定。
当青年将自己的琴弓轻轻搁在了琴弦上,当男人的双手落在了钢琴的黑白键上,场下所有的声音全部停止。数百的观众齐齐地凝视着这一幕的场景,只听在下一秒——
悲沉徐缓的钢琴声,陡然而起!
第二百三十九章
沉稳低缓的声音从琴键和琴槌相互撞击的缝隙中,四散溢出。钢琴饱满圆润的音色将音符中悲凉沉闷的气氛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的按键,都能让人体会出那隐藏在琴声背后的萧瑟无助。
戚暮和闵琛合奏的第一曲,是世界知名的《流浪者之歌》。
这首萨拉萨蒂的著作曲自其问世以来,就得到了世人一致的好评。《流浪者之歌》也叫做《吉普赛之歌》,吉普赛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游牧民族,他们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各个能歌善舞,但也尝尽了属于游牧民族的颠沛流离。
在中世纪欧洲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设置一位美丽性感的吉普赛女郎。但是通常而言,她们的命运都是劫难多舛,甚至许多到最后还会郁郁而终,书中的很多角色也会对这些妩媚的女人投以怀疑揣测的眼光,深刻地体现了吉普赛民族在当时社会中的悲凉处境。
而萨拉萨蒂的这首《流浪者之歌》,正是在歌颂赞扬这支热情似火的民族。
当钢琴声响起后,舞台下所有的观众们都专注凝神地聆听起来,只见男人修长的手指在钢琴上轻轻地弹按着,两个漂亮华丽的八度过后,霎那间,一道小提琴低声的悲吟轻轻地插入进来。
当这琴声插入进来的那一刻,凄凉悲惨的音乐瞬间与钢琴融合在一起,让整个音乐厅都陷入了一片失落的低潮当中。
炫技狂魔萨拉萨蒂的曲子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低难度的,就算是在这首《流浪者之歌》中,也到处充斥着各种轻巧的泛音、十六分之一音符的断奏以及左手拨弦等高难度技巧。
今天戚暮选择的是“伊蒂丝”作为演出的共演小提琴,自从戚暮成为维爱的首席以后,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知道了“戚暮”这个名字,顺带着的,他们也更加关注起了这位小提琴家的几把小提琴。
而小公主“伊蒂丝”,更是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作为一把成熟完美的斯式琴,“伊蒂丝”的音质清亮高昂,如同仙鹤长鸣,在云癫之上展现出清冷艳丽的音色。但是今天,当这些喜爱小公主的乐迷们听到如此低沉悲伤的旋律时,也是一愣,接着忍不住地在心里赞美道:我家小公主,就是厉害!
只听在安静宽敞的普莱耶音乐厅中,忧伤沉闷的琴声正轻轻地奏响着,在小提琴美丽亮眼的乐声中,钢琴渐渐成了一种低调的伴奏。
这在闵琛的一生中,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他自成名起就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从未给别人做过伴奏,但是如今,他却轻轻地按动着琴键,转首看向了那个正拉奏着小提琴的青年。
戚暮清挺俊秀的眉峰微微蹙起,手指上一个漂亮轻松的泛音,高亮清转的琴声便从青年的手中倾泻而出,让台下所有人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至少在这一刻,钢琴真的成为了小提琴的伴奏。
收回自己的视线,闵琛淡定从容地勾起唇角,露出一抹几不可察的笑容。他听着耳边那越加急促起来的小提琴声,凌厉的眸子微微敛住,手指间倏地一停,接着——
猛然插入了主旋律!
钢琴声气势汹汹地来临,而小提琴声则温柔体贴地渐渐落低。这样流畅顺利地交换丝毫没有一旦突兀感,反而顺畅得让人觉得本该如此,尽管这两个人竟然将这首曲子稍微改写了一番!
舞台之下,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和日内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是稍稍怔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怎么突然就换成了钢琴主旋律了。但是对于那些水平极高的音乐家、乐评家们而言,则是心领神会地微微一笑:想让奥斯顿·柏特莱姆不改编曲子?那还真是有一点难度啊!
而对于阿卡得教授而言,他则是轻轻地哼了一声,不屑地想到:换了钢琴主旋律?奥斯顿你这个家伙哪儿比得上他家小七啊!快换回来、换回来!
阿卡得教授的想法,戚暮和闵琛是暂时不知道了。《流浪者之歌》的第四乐章是一段极快的快板,激烈急促,仿佛是吉普赛人民在欢乐激动地庆祝着,他们围着火热的篝火跳着热情的舞蹈,兴奋热烈。
如果说刚才的小提琴已经将最精湛的技巧全部都展现出来、让观众们感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听觉飨宴的话,那么现在的钢琴便再次席卷而来,用气势凌厉的滑奏与绚丽繁复的技巧,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猛然怔住。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乐器,却演绎着同样的主题,甚至都用着相似的风格,让人无法产生隔阂!
他们太为相近,已然相近到让音感差点的观众无法分辨出琴声中的差异。
而更让他们惊骇的是,当全曲演绎到第四乐章的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原本充作伴奏的小提琴也陡然拔高声音,铮铮作响地直冲钢琴而去!
两者宛若在空气中开始了一场无声的交锋,气势逼人,刹那间仿佛有声波共振,那股骇人逼迫的气场在舞台上形成了一股激烈的碰撞,声音越高、气势越强!
等到了最后,钢琴用极为灿烂的滑奏与和弦铿锵地奏出钢铁般的声音,而小提琴则是丝毫不让地快速拉奏,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动几乎成为了虚影!
一者是金属似的高昂,一者便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海啸;一者成了秋风瑟瑟中抖索的黄叶,另一者便化作百草干枯中依旧挺立的青松!
这种无需言语、只用声音来演绎的默契,即使是阿卡得教授、法勒大师,都忍不住地赞叹起来。对于这样交锋斗争的美妙琴声,他们实在提不起任何负面的批判,甚至——
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都无法形容现在这场音乐会给人的震撼!
或许,此时的戚暮还算不上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或许在他的身前还站了几个人的身影。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否认,他是唯一一个能将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压制这种程度、并且不落一点下风的音乐家!
除了他,世界上无人能与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在舞台上平分秋色!
激烈、碰撞、交战、铿锵!
当最后一道钢琴声与小提琴音戛然而止的时候,所有台下的观众都是齐齐愣了几秒,直到一道清亮温和的“bravo”从观众席中响起的时候,他们才猛然醒悟,赶紧地鼓起掌来。
有好奇的人转首向那个喊出“bravo”的人看去,当他们看到一张白皙清秀的面庞时,他们都是猛地怔在原地,不约而同地想到:连柏爱的首席克多里……都赞美这场合奏会?!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与奥斯顿·柏特莱姆合奏最多的就是克多里了。虽然他们只是在柏爱的音乐会上一个作为协奏钢琴家、一个作为乐团首席进行合作,可是这却意味着,最能与闵琛搭上节奏的应该是克多里才对。
不过,当一些乐评家开始在脑海里回忆起他们曾经听过的闵琛和克多里的合奏时,他们忽然意识到,或许……克多里的琴声和闵琛的,完全没有如今这场合奏会上的钢琴、小提琴合奏,来得如此惊艳!
甚至,就和克多里的性格一样,他的琴声不可能有戚暮的那般强势震撼,能够与闵琛争辉。所以说……柏爱的首席与自家指挥的匹配度、默契度,竟然不如维爱的首席?!!
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啊!
没有给这些乐评家多想的机会,舞台上,一曲结束后,俊秀漂亮的青年轻轻放下了肩膀上的琴架,笑着走向那个坐在钢琴凳上的男人。他们十分自然从容地交换了一个拥抱,没有丝毫的害羞与掩饰,大大方方地显示了两者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样的行为看在观众们的眼中,早就习以为常。
你以为他们没看见这两个人一边演奏、还偶尔会交汇的视线吗?!
哪有人在演奏的时候还不看乐谱、反而总是去看自己的合奏者的啊!!!
好吧,你们把乐谱背上了是你们厉害,可是能不能被这么秀·恩·爱啊!这里还有单身狗呢,汪汪汪!!!!
不过在这群郁闷悲催的观众中,倒是有一些人的目光显得十分迥异。坐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席位中央的塞西莉亚,就忽然脸上一红,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她怔然地望着舞台上那两个挺拔清俊的男人,虽然这个时候戚暮已经结束了刚才短暂的拥抱、起身走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站稳,准备起下一首曲子来。但是……塞西还没有从刚才的情景中回过神啊!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她竟然觉得刚才那一幕实在是太美好了啊啊啊啊!!!
明明她以前非常喜欢崇敬柏特莱姆先生,现在也特别喜欢小七,怎么刚才看到这两个人拥抱的时候,她一点点难过都没有,反而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快要激动地欢呼出声了啊!!!
这是什么病啊!!!!
“塞西……你的脸有点红啊……”
忽然听到同学的话,塞西赶紧地捂住脸颊,吞吞吐吐地说道:“啊……是……是音乐厅的暖气开得太足了!”怎么能够告诉同学,她竟然是因为看到刚才小七和柏特莱姆先生的那个拥抱,感到太激动了,才突然脸红的啊……
一旁的马尾辫同学见状,意味深长地看了塞西好几眼,接着,忽然低声说道:“你是不是也觉得柏特莱姆先生和小七太配了啊,塞西?”
塞西:“……诶?!!!”
“哈哈哈哈,我们好多学生早在他们两个公开前,就暗搓搓想了好久了啊!塞西,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大家庭——‘闵七俱乐部’!”
塞西:“……”
第二百四十章
在一首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后,接着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雨点奏鸣曲》以及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奏鸣曲》。
等邀请函上的最后一首乐曲真的是彻底地画下句号后,观众席中雷鸣般的猛然响起,所有人都热烈激动地鼓着掌,把自己最真诚的赞美献给舞台上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
无论是尖锐与恬静相融合的《d大调》,还是悲沉哀伤的《雨点奏鸣曲》,甚至就是最后一首难度极高的《第十二号》,戚暮和闵琛都以极其默契的配合和融洽和谐的演奏,将这几首曲子演绎得完美至极,让人无可挑剔!
尤其是最后一首帕格尼尼的《第十二号》,小提琴明朗清越的琴声在静谧宽广的音乐厅里久久回荡,伴随着钢琴轻声的应和,这样美妙动人的乐声如同春风般温柔和煦,在带给观众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心头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悲意和惆怅。
你完全无法想象,能够在同一个舞台上看到这两位世界顶尖的炫技大师一起演奏同一首曲子;在此之前你也恐怕从未想到,这两个人的琴声夹杂在一起的时候,那隐藏在声音背后浓郁炙热的感情,几乎能让所有的观众都感同身受!
无论是激烈的音符,还是柔缓的旋律,这两位音乐家总能在最精彩的地方触碰心弦,让小提琴的柔美与钢琴的强硬结合,毫无突兀与不协,如同水流一般交汇到了一起,成为某种崭新的声音!
这样一场音乐会,怎能让人不激动兴奋?
因此,当全场的安可掌声足足响了三分钟以后,戚暮和闵琛才一起牵着手从后台的帷幕后再次走上了舞台。他们一起深深地鞠了一躬,为观众们的挽留而感谢。
等到掌声稍微平息下去一点后,工作人员飞快地从舞台一侧奔了上来,递给两人一人一个话筒后,又很快离去。
左手握着黑色的话筒,戚暮抬眸看着场下近千人的观众席,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个演出厅是普莱耶音乐厅一大一小两个演出厅里较小的一个,但是它的小也只是对应了大演出厅近2000人的座位而言,此时此刻,它的观众席中也容纳了近千人。
在戚暮的身旁,冷峻优雅的男人见着青年踌躇的模样,他不动声色地勾起唇角,先开口道:“感谢到场观众的掌声,感谢你们来到这场音乐会,感谢你们听完这场演出。”
流利的德语从男人的口中流出,听到闵琛开了口以后,戚暮也笑着点头道:“这次我们只准备了一首安可曲,希望能够让所有的观众都满意。这首曲子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曲子,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
闻言,闵琛低笑着勾唇,偷偷摸摸地勾起中指,在青年的掌声轻轻画了一下。他们这个微小的动作掩藏在一直牵着的双手中,并没有人发觉,但是戚暮却是忍不住地红了耳根,直接将手从闵琛的手中抽出。
闵琛:“……”
大庭广众之下,戚暮直接将话筒给了跑过来的工作人员,连理都不理男人一眼地就直接走向了自己的位置。而舞台下的观众们虽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注意力全被戚暮口中的那句“我们都非常非常喜欢”的曲子给吸引去了。
在邀请函上,并没有印下安可曲的名字,这向来是每一场音乐会上类似于“彩蛋”一样的节目,保持其神秘感。所以说……到底是什么曲子,能够得到“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的评价呢?!
舞台上,当青年甩开自己的手时,闵琛只是淡定从容地抬了眸子,并未表现出一丝异常。他径直地走到钢琴凳上坐下,将双手放在了这架施坦威九尺三角大钢琴上,再次试了一次音色,接着才转首看向身旁的青年。
当临近演出的时候,戚暮早已没了刚才的“小脾气”,他也郑重地转首与闵琛对视了一眼。接着,在全场观众(包括阿卡得教授等人)的疑虑中,突然,只听一道欢快热烈的钢琴声猛然响起!
那琴声宛如从九天之上奔腾而来,两道连续的滑奏绚丽夺目,猛然就攫取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深陷进那种欢腾激昂的气氛当中。
当钢琴演奏了大约两个小节后,它的声音没有丝毫地减弱,但是与此同时,小提琴的琴声却倏地插入进来!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乐曲都会分出一些主次高下。就算是五重奏、合奏曲,都会以某个单独的乐器为主,其余乐器为辅,在主乐器进行演奏的时候,其他乐器都是默契地降低音量,突出主乐器、主旋律的存在。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这声势浩大的钢琴声与小提琴声中,两者竟然齐头并进地往前演奏!没有谁刻意降低一点音量,也没有谁刻意舒缓一点旋律,就是这么猛烈昂然地高歌着,渲染出了一副欢闹喜悦的场景。
然而,却没有人敢说这样的合奏有一丝不对!
就连同是作曲大师的法勒先生都是惊讶地听着这样的旋律,然后神情越来越激动、目光越来越炙热:他还从未听过这样一首小提琴与钢琴争锋斗艳的曲目!小提琴的柔美不屈与钢琴的叱咤驰骋,在这一刻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平衡!
这无疑是一首非常出色的乐曲,这绝对是一首能够惊艳世界的乐曲,这首曲子的名字就是……
法勒大师猛然一愣,他突然意识到:这竟然是一首从未面世过的新曲子!
想到这,法勒先生赶紧地抬头往舞台一侧的显示屏上看去。而此时此刻,无数的音乐大师和乐评家们都齐刷刷地将目光转移到了那显示板上。
只见在那上面,此刻正闪烁着一行清晰的大字——《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nlight》。
正在所有人都疑惑着什么叫做《月光下的暮色》的时候,却见第二行的字幕,正好滚了上来——演奏者:戚暮,闵琛。
嗯,在这次的演出名单上,大概是为了表示某个男人的爱意,“戚暮”的名字一直都放在“闵琛”之前,所有观众也都习惯了。不过此时,突然!第三行的字也滚了上来——
作曲者:闵琛,戚暮。
……等……等会儿!!!
什么叫做“闵琛,戚暮”?!
这首曲子难道竟然还有戚暮作曲?!
原来戚暮也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吗!!!
这个答案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多想一会儿,音乐厅里猛然奏响的乐声便让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刚才的猜测,继续认真专注地倾听起这美妙唯美的音乐来。
轻快悠扬的小提琴声叮咛作响,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愉悦的嬉戏。那旋律时而高起、时而低落,唯一不变的就是琴声中欢乐热闹的成分,让人心神舒悦。
与之相似的是钢琴节奏偏快的和弦,在男人修长的手指中,再难的八度都极其轻巧地演奏出来,仿佛弹指一样简单随意。
等到轻松欢快的第一乐章结束后,便是急促热烈的第二乐章。当钢琴激烈高昂地奏响时,那饱含在音乐中的爱慕之意已然让全场观众猛然醒悟过来,瞬间也明白了到底什么叫做“月光下的暮色”。
如果说钢琴声是月光,那么小提琴声就是暮色。
这两个完全不应该同时存在的美好事物,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地共存!在第一乐章里,他们互相嬉闹着玩乐,在第二章里,他们仿佛得到了火辣炙热的爱情,用乐声歌唱着美丽的爱意。
等到了第三章的时候,虽然节奏还依旧明朗轻快、旋律也仍然柔和轻缓,但是那掩藏在乐声之下的悲意已经渐渐显露了出来。
这对爱人必然要面临着一场生离死别的分离,再如何地相知相濡相思相爱,都抵挡不住外界那即将来临的、死神一般的暴风雨!
但是出乎所有音乐家和乐评家预料的是,他们估计的“悲沉凄凉的第四乐章”,竟然并未出现!第四乐章的合奏中,小提琴的琴声恍然间又回到了第一乐章的高昂,而钢琴也依旧震然热烈地与之回应!
他们好像一点都不知晓自己即将面临的悲痛,只是用更加热烈的琴声回应着爱人的呼唤!
这种仿佛“临死前的欢愉”的琴声……比悲哀沉重,更为让人痛心!
直到小提琴声低低的发出一声最后的呜咽,钢琴还仍旧茫然不知地弹奏着欢快的乐曲。等到它渐渐发现了小提琴的失踪时,那声音才慢慢地化为一种紧张、接着是一种急促,到最后……只剩下了悲沉。
全曲,淹没于钢琴低声的悲泣中。
当钢琴声戛然而止的时候,舞台下一片死寂,没有一个人开口。
不要说是这些观众了,就连法勒大师、兰斯先生、克多里,乃至是丹尼尔和阿卡得教授,都从来没有听过这一首《月光下的暮色》!
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两个人竟然谱写下了这么一首优美悲伤的乐曲。她的悲伤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沉痛,而是那隐藏在欢乐背后的乌云。这样的感情更是让人忍不住地动容,甚至有人已然眼眶微湿,喉头哽咽!
沉闷压抑的情绪在观众席中沉淀了半晌,直到同为世界顶尖作曲家、指挥家的法勒先生忽然站起身,用热烈激昂的掌声高喊出了一句“bravo”之后,整个音乐厅才仿佛被人突然按下了开始键,轰然雷鸣的掌声一下子响起,久久不息!
到这个时候,闵琛已经从钢琴凳上起身,他毫不避嫌地拥住了自家的青年,在漫长热烈的掌声中紧紧地加深了这个拥抱。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任由对方突然耍起性子,甚至也配合似的用拿着琴弓的右手,轻轻回抱住了对方。
见到这番情境,日内瓦音乐学院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在十几个两眼放光的女生当中,塞西也激动不已地鼓着掌,将自己的祝福和赞美送给这两位出彩卓越的音乐家!
2018年的2月14日,是一个让塞西终身难忘的情人节。
她亲耳听到了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也亲眼见到了这样一幕温馨浪漫的场景。
而且她有一种预感,或许从明天起,全球古典音乐界将会响起一首美妙的乐曲。
她叫做《the ilight &》。
她叫做《月光下的暮色》。
第二百四十一章
虽然戚暮和闵琛的这次合奏会并没有邀请太多的业内媒体,但是能够到场的媒体,那都是整个古典音乐界最顶尖的。而在第二天发布的各大报刊杂志上,只见那清一色的好评与赞美几乎形成了一股旋风,似乎要刮遍整个古典音乐圈!
法国著名的乐评家里昂特大师在《留声机》上发表了一篇五千多字的乐评,他在其中这样赞扬道:“世界上很难再找到第二场这样和谐默契的音乐会了!无论是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还是戚暮的小提琴,都恍若是上帝赐予的神迹,他们让这场音乐会成为了今年度最值得一听的演出,也是我三年内听过的最美妙的音乐会。”
在《维也纳之声》的采访中,世界三大小提琴家之一的兰斯大师是这样说的:“我很难想象,竟然会有这么温柔缠绵的乐曲。这样一首唯美动人的乐曲真的很令我感动,那蕴含在其中深沉浓郁的感情,恐怕也只有这两位音乐家联手,才可以将其表现出来。是的,那是皎洁月光下的暮色,那是绚烂暮色中的月光,这个名字真是再美好不过了!”
而有幸得到音乐会结束后采访的塞西,则是激动地涨红了脸颊,表示自己的兴奋:“《月光下的暮色》真的很棒!奥斯顿·柏特莱姆先生的乐曲还是一如既往的出色,而这首他写下的乐曲……诶不对,还有小七,这首曲子小七也有写的!反正这首曲子真是太棒了!”
……
当全球各地的古典爱好者们从城市的报亭里买了杂志报刊,又或者是在网络上看了这些古典音乐媒体的电子版后,都纷纷忍不住好奇地想要听一听这场音乐会的cd。
但是!
当他们在网络上、音像店里疯狂地寻找了一番后,却发现:根本没有这张cd的任何消息好么!!
没有现场直播也就算了,你怎么连音乐会的cd都没有啊啊啊!!!
这让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你们口中什么“温柔缠绵”、“深沉浓郁”、“上帝的神迹一样”的音乐会了,好·吗!!!!哪儿有人不直播、不录音,单纯地就是开一场音乐会的啊!!!
但是事实上,还真就是有这样的人,比如戚暮和闵琛就是。
对于这场合奏会,他们两人的态度达到了惊人的一致,这场音乐会只是为了邀请一些特殊的人而已,不会做什么现场直播、也不会进行太多的门票发放,就连现场的录音都直接是空白。
因为,他们的音乐会只为了特定的人而演奏。
这是属于他们给亲友们、给那些可敬的人们的感谢音乐会,感谢这些人在过去的岁月中给予他们的照应,感谢在漫漫人生路上这些人给他们的陪伴。
至于你说你想要门票?那好吧,反正一共200张的空余门票,100张作为抽奖进行随机赠予,而100张则作为慈善活动进行义拍,等下一次你有机会拿到门票,那就来现场听一听吧。
是的,没错,在进行了这场合奏会以后,戚暮和闵琛并没有打算让两人的合奏演出就此结束。
在整场音乐会结束后的采访会中,俊秀白皙的青年面对记者“以后是否还会与柏特莱姆先生进行合作”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微笑着回答的:“我想,这个‘以后’的期限应该不会太久远了。明年我们也还会开一场合奏会,后年有,大后年也有……我想,或许等到我们什么哪天一天再也拉不动小提琴、弹不动钢琴的时候,这样的合奏会才会彻底结束吧。”
这样的话当场便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所有的记者都疯狂地提问“这样的承诺是不是也是对你们二人感情的保证”、“你们是不是会在短期内定下婚礼”、“是在明年就要结婚了吗”这类的问题。
记者们犀利毒辣的问题让戚暮微微怔住,没等他回过神来,他便见到自己面前的话筒被人轻轻地拨了过去。顺着那方向看去,戚暮只见闵琛凌厉冷冽的眸子微微一眯,接着低声说道:“似乎有点跑题了,让我们再回到音乐会的话题上去吧。好了,下一个谁来提问?”
男人的语气淡漠冰冷,那古井无波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了全场的记者一眼,却让他们浑身一抖,下意识地就往后缩了缩。
记者们:“……”
怎么感觉你好像是在说“谁还敢再开口呢”?!!!!
此时的巴黎已经临近深夜,这场在普莱耶音乐厅奏响的音乐会结束后,那热潮久久没有散去,许多观众还集中在音乐厅的大堂内,互相交换着对这场演出的赞美和意见。
比如那个被两道人墙团团围住的人群圈里,阿卡得大师、法勒大师和兰斯大师三人一起不停地讨论着。这三位老朋友就一首曲子,竟然出现了分歧!
阿卡得教授花白的眉毛一蹙,语气不悦地说道:“那首《月光下的暮色》应该算是小提琴奏鸣曲!很明显,在这首曲子里,小提琴的分量远远重于钢琴,它就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而奥斯顿那个家伙也很识相,在显示屏上说了这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了,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另一边,法勒大师倒是有些不认同了:“里德,你怎么能这么武断呢?在这首曲子里,明明钢琴的部分也非常完美,甚至钢琴的那种求而不得、悲痛婉转的感情是多么的美妙动人!我始终认为,这首曲子或许更适合作为一首钢琴奏鸣曲,进行传播推广。”
阿卡得教授撇了嘴:“法勒,你有见过哪首钢琴奏鸣曲是有小提琴合奏的吗?!”
法勒大师微微一笑:“哦亲爱的里德,这不正好证明了,这是一首开创先河的曲子吗?”
……
两人的讨论真是争锋相对,谁也不肯让谁。说到最后,实质上他们也就是在讨论在最后那一首安可曲——《月光下的暮色》中,到底是戚暮表现到更为出色,还是闵琛更加精彩一些。
毕竟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阿卡得教授和法勒大师也不可能真的吵起来,他们都非常熟悉对方,即使此时此刻发生了意见的相左,法勒大师也能让这位脾气古怪的老朋友发不出火。
见状,一旁的兰斯大师微微一笑,转移话题道:“哦,亲爱的里德、法勒,你们就没有注意到这首曲子的作曲者都有谁吗?小七也在里面呀!这首曲子竟然还有小七作曲呢,你们就不好奇吗?”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啊,大师们你们快讨论讨论这个!尤其是戚暮的老师阿卡得教授,您快点说说看,什么时候戚暮还开始作曲了呀,难道他还准备跨界?!
让兰斯大师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听了他的话后,小老头阿卡得教授却是哈哈一笑,接着对法勒大师说道:“看吧法勒,这首曲子可是有我的学生作曲的呢!这不仅仅是奥斯顿那个家伙谱写的曲子,所以这就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你信不信!”
法勒先生却完全不进圈套:“可是里德,谁说小七就不能参与到一首钢琴奏鸣曲的谱写中去呢?”
阿卡得教授怒哼一声:“反正就是小七拉得更好!比奥斯顿那家伙好一百倍、一万倍!”
法勒大师哈哈一笑:“里德,你总算是暴露了吧?”
……
这样的讨论,在音乐厅的大堂里是屡见不鲜。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就连克多里和丹尼尔都是打从内心里的感慨:时隔一年,奥斯顿这个懒惰的家伙,竟然一点都没有退步,反而真的是在不停地在进步啊!
而像胡克、塞西这样的充实粉丝,则是激动到难以自制。他们兴奋地在自己的推特、k上发表对这场音乐会的感慨赞美,并且收获了一大票的“混蛋,我也想去现场听啊”、“塞西你太坏了!拉仇恨”、“胡克你等着,回来我揍死你”的评论。
而与他们境遇相同的,是b市交响乐团、帕雷森剧院乐团、华夏爱乐乐团以及维爱、柏爱的一部分成员们。他们作为戚暮和闵琛的亲友们,很明显也得到了大量的赠票。
今晚,当音乐会结束后,他们都非常高兴地将对演出的感想发表到了自己的推特、微博上。这种行为明显地拉足了仇恨,比如杜胜新发的微博,竟然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获得了过千的转发和评论!
【啊啊啊啊啊!我们也好想去听小七和闵神演出啊啊啊啊!!!!】【嘤嘤嘤嘤,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为什么没有直播……重要的话重复三遍!】【我怎么就被谭老给留下来了呢?qaq我也好想去听小七的演出啊!】……
见状,杜胜不由地感慨:小七的乐迷真是多得到处都是啊!
他记得华夏那边现在好像还是凌晨四五点吧,这大半夜的都能有这么多的转发和评论啊!但是他还没有感慨多久,杜胜的手机忽然就嗡嗡地震动起来,他一看那手机上的名字,便赶紧接起电话:“谭老,您怎么还没有睡啊?”
电话那边传来老人家闷闷的哼声:“哼!你在微博上很得瑟啊,小杜。明天就给我快点回华夏,知道吗!”
杜胜:“……”
您怎么也去看微博了啊!
不对……不就是被乐团的事情拌着了、没办法来现场嘛,您怎么也吃醋了啊!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场音乐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收获的好评已经无法用简单的数量来形容。
只要到场的乐评家,都在一周内对这场演出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是那些音乐家、学生、乐团成员们,也在自己的推特等社交账号上发布了自己对这场音乐会的观点看法。
虽然那些观点各有不同,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戚暮的身上,有人的关注点放在了闵琛身上,而有的人的关注点甚至放到了小公主“伊蒂丝”身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些评价的正面性——
全都是一个大写的“好”!
听了这场音乐会的人,纷纷感叹自己幸好没有错过如此盛大的演出,而他们的亲朋好友则各个都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在心里暗搓搓地内牛满面:怎么他们就没有去现场听一听呢?!!!
甚至连谭老、祝文钧等几个拿到了邀请函、却因为有事而不能来现场听音乐会的人,都直接打来电话找戚暮抱怨:“小七啊,怎么说也得录制一张cd吧?没有唱片还能稍微接受一下,怎么可以连cd都没有呢?!”
对于这样的“指责”,戚暮只得苦笑着安慰道:“祝叔叔,对于录制唱片这件事我和闵琛都觉得没有必要。我们不想将这次的音乐会作为一次商品来盈利,您不要生气,明年……我再给您寄邀请函,可以吗?”
说到这里,祝文钧才笑眯眯地“消了气”,而戚暮则是哭笑不得地挂断了电话,转首看向了一旁正低头理着资料的男人。他无可奈何地摊摊手,说道:“刚才谭老和祝叔叔都打电话来责问我了,看样子……下次我们要不要录制一些唱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闻言,闵琛并没有反对,他伸手揽过了青年,低声道:“嗯,听你的。”
巴黎合奏会结束后,戚暮和闵琛打算在这座城市停留一天,等第二天再各自乘飞机飞往维也纳和柏林。深邃漆黑的巴黎夜幕下,某座高级公寓的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才被它的主人熄灭。
音乐会结束后并不是没有事情了,处理这些后续的工作也是极其费心的。因此当两人将所有的后续文件都确认完毕后,就算是精力一向比较充沛的戚暮,都感觉到了一丝疲累。互相道了一声“晚安”、交换了一个温情柔和的晚安吻后,两人便相拥着入眠。
而等到戚暮回到维也纳的第三天,作为周刊发放的比利时国宝级古典音乐杂志《国家音乐殿堂》终于面世了。和无数杂志的忠实读者猜想的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封面与之前发行的其他古典音乐杂志一样,都是以戚暮和闵琛的那场音乐会的剪影为主。
在那质感良好的封面上,是一架黑色的钢琴剪影和一把白色的小提琴剪影,两者以并列的方式矗立在封面的中央,没有伯仲之分。而在那封面的右方,则是用大号字印刷着——
《钢琴与小提琴的盛会,点燃巴黎之夜!》
所有读者再细细往下一看,当他们看到那个作者的名字时,他们都是齐齐愣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作者——
格拉特·李斯孟特!
上帝啊,竟然是格拉特大师!这可是比利时当之无愧的顶级乐评大师了啊!果然,当夜受到邀请的乐评大师们都给这场合奏会写出了乐评,连格拉特大师也不例外啊!
要知道,格拉特大师上一次写乐评还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说来也巧,他当时的乐评是写给维爱2017年度的第一次欧洲巡演,那时候正好也有提到当时的维爱副首席戚暮。而如今,时隔一年,他竟然再一次写乐评,所提到的人竟然又有戚暮!
想到这,所有的读者们不由期待万分地打开了杂志,开始细细地看了起来。
和过去四五天里发行的杂志、报刊一样,《国家音乐殿堂》的这篇评论也以夸赞为主,并且在一些诸如乐器的选择、奏鸣曲的改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比如格拉特大师就非常赞同“戚暮选择了小公主‘伊蒂丝’进行演奏”的这一行为,他也认为“伊蒂丝”的声音更适合《流浪者之歌》,适合《雨点奏鸣曲》,当然,尤其适合最后的那一首安可曲《月光下的暮色》。
在现场听到了这首奏鸣曲的观众,无不以“惊艳”、“震撼”、“永生难忘”这类的字眼来形容这首曲子。偏偏这首曲子并没有对外公开,他们就算再怎么形容这首四个乐章的奏鸣曲,也无法让读者感受到这首曲子震动心灵的力量。
而在格拉特大师的乐评中,他也如同其他乐评家一样,深刻仔细地研究了这首新出世的曲子:《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即《月光下的暮色》。
但是和其他乐评家不同的是,在稍微分析了一下这首曲子的组成与感情表达后,格拉特大师更关注起这首曲子的演奏者和作曲者。他在文章中表示,自己非常好奇戚暮在这首曲子的谱写中到底担任着什么样的身份。
“奥斯顿·柏特莱姆向来是一位高产量的作曲大师,无论是其成名的《f大调》,还是几首精彩出色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古典音乐史上当之无愧的智慧结晶,可以流传百年而不变色。但是这一首《月光下的暮色》却显然有些超脱了柏特莱姆以往的作品,它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在丰富反复的高难度技巧中,浓郁深刻的感情丝毫不逊色,甚至已经超脱了华丽的技巧,成为让人青睐的重要因素。”
“这样一首带着创新色彩的奏鸣曲,让人不由地猜想:是否这首曲子的创新部分,都来自那位天才的小提琴家戚暮?”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乐评,那么戚暮还不会感到意外。闵琛近几年的作曲风格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甚至在音乐会结束后,连法勒大师都打电话来询问他“为什么奥斯顿的曲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当得知戚暮其实只配合着完成了第四部分的谱曲后,法勒先生愣了一会儿,接着灵光一闪,给自己找了个自认为最恰当不过的理由:“安吉尔,这就是爱的力量啊!奥斯顿以前的曲子总是以强烈的旋律感和炫目的技巧为主,而这首《月光下的暮色》却拥有如此美丽的情感!这就是爱啊,安吉尔!”
嘴角抽搐的戚暮:“……”
曾经的事情暂且不提,在戚暮从维爱经纪人塔克曼先生的手中拿到最新一期的《国家音乐殿堂》后,他便轻松淡定地翻看起来。
刚开始,他还心情愉悦地一直看了下去,甚至在格拉特先生评价自己的那部分仔细地研读了一番。但是当他看到那最后一整页的评价时,戚暮却倏地蹙了眉峰,沉默着没有说话。
“这次的巴黎之夜,无疑是我今年听过的最出彩的音乐会,甚至是我最近三年内,听过的最完美的一场钢琴与小提琴的合奏会。它的出众不仅仅在于进行演出的两位音乐家,都是业内顶尖的大师,更在于这两位音乐家对于互相音乐的掌控,已经默契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
“奥斯顿·柏特莱姆的钢琴,从十几年前刚获得肖赛冠军时的气势凌人,已经渐落温柔,细腻温和。但是他的琴声仍旧带着大多数人无法比拟的气势,以至于与他合作过的乐团中,大概只有柏爱和纽爱,可以承受住如此桀骜自由的钢琴。”
“但是巴黎之夜,我却感受到了另一股完全不亚于柏特莱姆的琴声。”
“与之温雅柔和的外表不同,戚暮的小提琴仿若是一把锋利尖锐的长枪,有着骨子里的优雅和从容,却不失外表上的凌厉与惊艳。当这两个人的琴声在同一个舞台上响起时,我想,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与柏特莱姆的钢琴如此贴近的琴声了,相似的音乐风格、默契的合作……”
再往下的文字,戚暮已经一字一句地认真看了过去。他看得极慢,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干涩。
等到看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戚暮已经彻底地蹙紧了眉头,他动作迅速地将这本厚厚的《国家音乐殿堂》阖上,接着长叹一声,没有开口。
在音乐会结束后的千百条好评中,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和格拉特大师相同的观点,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这位乐评大师一样分析得如此到位。整整一页的评论,从戚暮和闵琛的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合作感觉等多方面,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分析。
不要说是别人了,就连戚暮看了之后,都已经在心中默默地想到:他说得没有错。
或许其他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后,只是更加希望他与闵琛进行更多的合作。但是戚暮看了之后,却明白,他和闵琛和谐融洽得完全不仅仅是两人的合奏,甚至……在与乐团的合作中,他们也更加的适合。
格拉特大师也在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在一年前他便说过类似的话,而这一次,他说得更加隐晦,却让戚暮再也无法忽视——
“或许有一天,戚暮有机会与柏林爱乐乐团进行合作。无论这样的奇迹是否会出现,但是我永远相信,只要那一天来临,在奥斯顿·柏特莱姆的指挥下,那场音乐会将成为一场无人能忘的盛会!”
第二百四十三章
格拉特大师发表在《国家音乐殿堂》上的这篇乐评,在欧洲乃至是全球的古典音乐界都造成了轰动震撼的影响。
第5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