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钗黛 作者:允

    第32节

    张靖奇道:“什么事?”

    黛玉道:“你方才不是问宝钗么?她也回来了,我们两个回来,为的就是要和我父亲,还有她母亲,说个清楚。”

    张靖过了好一会,才明白“说个清楚”这四个字指的是什么,惊道:“林姐姐,你…你疯了!”若说叫她和薛蟠成亲的主意是胆大妄为,那向林海和薛姨妈坦白这件事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黛玉道:“疯了也好,没疯也罢,总之我们两个已经决心要做这件事,正好又遇见你怀孕,所以要叫你帮个忙。”

    张靖道:“我们怎么帮你们?”

    黛玉道:“很简单,家里东门外的庄子上不是有湖么,你走之前,将当日的衣裳换下来,扔在湖边,我就告诉我父亲你投湖了,这之后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安心做你的新娘子罢。”

    张靖眨眨眼,道:“林姐姐,伯父如今的身子虽比在苏州时候好些了,却也受不住三番两次的折腾。你要三思。”

    黛玉道:“我知道,所以这些日子,我会好生陪着他,服侍他,替他调养身体。”

    张靖再眨眨眼,道:“林姐姐,此事全指望林伯父的心情,万一事情不成,你可怎么办?”

    黛玉道:“我已经安排下退路,万一事情不成,我就和宝钗逃回苏州去。”

    张靖道:“林伯父是方正君子,此事不成,你们又逃走了,他肯定会告诉贾府,那你又怎么办呢?”

    黛玉道:“这我也想好了,舅母已经知道我和宝钗的事,到时候她会从中代为斡旋,纵是斡旋不成,也能给我们留些时间——了不起我和宝钗落草当水匪去,这下他们总没法子了罢?”

    张靖怀疑地看了她一眼,道:“你们若是两个男人,说出这话,我还有点相信,两个弱女子,况且林姐姐你这身子…”她摇了摇头,没有说下去,然而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黛玉扬头道:“你这人怎么这么啰唣?我自然有我的法子,便是别的女人当不了水匪,我们也一定能成的,你信不信?”

    张靖见她言之切切,确然是深思熟虑过的样子,方不再问,眼珠一转,却又狐疑地道:“林姐姐,你们思虑如此周到,不像是临时起意,倒像是…谋划了很久的样子。倘若我没有怀孕,你们…是不是也会出同样的点子,叫我和薛大哥…在一起?”

    黛玉见她总算开了窍,微微一笑,道:“你猜呢?”

    ☆、第215章

    林海毕竟久经官场,大怒之后,片刻间便镇定下来,立刻叫人拿笔写书质问薛蟠,写到一半,觉得不好,又将书信扔开,却先吩咐将张靖挪去庄上住着。

    他恐怕张靖一时不安,做出什么事来,便叫黛玉跟去一道,暗地里反复叮咛,叫黛玉务必小心劝导、照料张靖,万不可令他辜负老友托孤之意。

    黛玉见林海果然面硬心软,越发多了几分把握,一口应下,数日内便收拾好行囊,同张靖一道,往庄子上去了。

    林海待黛玉走了,才想起竟没问黛玉到底为什么回来,黛玉已经去了庄子,又不好再特意去问得,因隔了几日,叫管家借着送东西的名头去庄子上一趟,暗地里向黛玉跟前服侍的人打探详细,谁知管家去了一趟,回来禀道:“陪房的几个丫头都嫁在苏州了,婆子们也都没回来,这回跟的几个,都不是家里从前出去的,倒是薛府的奴才。”

    林海本来还只当黛玉是与宝玉闹了别扭,她小女儿家脾气短,等过些时候气消了自然便好了,待听了管家回报,却是心中一凛,立刻追问道:“侍候的是薛府的人,那薛家姑娘呢?”

    管家早打听明白,听他一问便回道:“薛家大姑娘也已经回来了,如今正在薛府内住着。”

    林海面色便渐渐凝重起来,他才知张靖的事时,还只是责备薛蟠,如今既知宝钗也已回来,一时倒不知道该先责问哪一个了,想了一会,才吩咐道:“拿我的名帖去薛家,叫薛蟠那小子来见我。”

    那传话的领命而去,薛蟠正是巴不得要来见林海,一闻传召,立刻就换了一身锦绣新衣,临出门时,却又被宝钗叫到后头,宝钗一见他便道:“哥哥打算怎么和林姑父说?”

    薛蟠一怔,道:“林伯父都叫我过去了,难道不是立刻就要将阿靖许配给我了么?”

    宝钗见他心宽,哭笑不得,只好道:“就凭你现在的模样,林伯父是断不肯把张靖轻易许给你的,你自己要立起来,林伯父瞧得你入眼了,你才有希望,懂么?”

    薛蟠挠挠头,道:“那我换学里的衣裳去。”见宝钗一脸无奈,方悟道:“妹妹觉得,我…该怎么说?”

    宝钗道:“读书人最讲究气性,哥哥你虽有求于林姑父,却也不可妄自菲薄,平白弱了自己的气势,此是第一。”

    薛蟠道:“既是第一,那第二呢?”

    宝钗道:“第二么,你也不可太咄咄逼人,令林姑父心生厌恶,反而不妙。”

    薛蟠面露为难之色,道:“又不可太强,又不可太弱,那到底要怎么办?”

    宝钗道:“总之你要记得,若是此事不成,张靖就要死…你别急,听我说完…张靖一死,你便也要死,我不管你心里到底如何,在林姑父面前,你就要如此表现,懂么?”

    薛蟠若有所思,缓缓点头,道:“林伯父是张靖的义父、我的恩师,他再厌弃我们,也不愿见到我们两个出事,若是我们连命也豁出去不要,要退让的,反倒是他,而不是我们。”

    宝钗微笑道:“正是。林姑父在外面再如何,回到家里,也不过是个寻常的父亲,而且还是你妻子的父亲,你须记得这一点,便知道分寸了。”

    薛蟠恍然道:“我明白了。”忽地又促狭地道:“妹妹,你说得这样透彻,自己私下里,怕将这些事也想过很多回了罢?”

    宝钗面上一红,道:“你快去做你的事,怎么又寻我的开心起来?”

    薛蟠见她脸色,竟真像是个连夜揣测岳父心情的毛脚女婿一般,不免啧啧称奇,只是此刻他一心念着张靖,也无暇多问,便一叠声催人选了家中最好的一匹马,作声作势地骑了,昂扬而去。

    宝钗一直在房中等着,薛蟠一回来,便叫他过来,问道:“林姑父怎么说?”

    薛蟠面色古怪地道:“林伯父…先考了我个案子,又问了我几个税赋、捕盗和盐政上的问题,还有平日如何与座师和同窗门相处,我一一答了,也看不出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再后来,他还问了问我你是不是回来了。我说‘是’,他问起你在苏州的起居饮食,我也回答了,他便打发我回来,却一句没提阿靖的事。”

    宝钗道:“他没提,你也没问?”

    薛蟠讷讷道:“我每当要问的时候,总被他先拿话堵住了,等我回过神来,又已经被他问去一大堆话了——妹妹,我以前从不知林伯父有这么厉害,他面色淡淡的,一句重话不说,我却觉得汗都出来了,我见他问起你,怕被他套了话,每一问都要斟酌再四才会回答,谁知总也绕不过他去,还好他没问我你和黛玉是什么关系,不然这会儿他早就什么都明白了。”

    宝钗微微笑道:“你以为他这么多年地方大员是白当的么?从前他当你是晚辈,是子侄,并不曾拿这些手段对付你,如今,哼哼。”

    薛蟠急道:“他…他这么做,是不是铁了心不要阿靖嫁给我了?”

    宝钗摇头道:“哥哥别急,他正是心里松动了,所以才故意要考问你,你看他考你的都是地方实务,分明是要看你做官的本事呢。”

    薛蟠道:“那我若是答的不好可怎么办?而且我说了那么多关于你的事,万一被他发现了又怎么办呢?”

    宝钗笑道:“哥哥不要急,有黛玉在那里,这婚事怎么都是能成的,你不要自己吓唬自己。至于别的么…总之一切有我。”

    薛蟠小心翼翼道:“林妹妹…真能模仿林伯父的笔迹?”

    宝钗点点头。薛蟠又问道:“但是这毕竟不是林伯父写的,万一他一定不肯承认,要揪林妹妹出来对质怎么办?”

    宝钗失笑道:“哥哥好糊涂,这又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好名声,若换做是你,你妹妹我做了这些事,你会当众揭出来,和你妹妹在外人面前争执对质,将这些家丑都扬诸天下么?”

    薛蟠道:“我…不会——只是我从此大概再也不会理你了,而且,我大约会很伤心。”

    宝钗叹道:“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这么做的,希望…林伯父能想清楚。”

    薛蟠想若是黛玉当真模仿了林海手书,将婚事促成,林海一定恼狠了黛玉,到时她们两个的事却又怎么办呢?然而他徘徊半晌,到底私心占了上风,竟没将话问出来,只悄没声地退出去,将门一掩,掩住了自己的叹息。

    林海待薛蟠一走,那面色便沉下来,召集家里许多人手,逐一吩咐,他家中仆从都是从前跟他在任上办差的,办事极为干练,奔走之间,便将宝钗黛玉两个何时入京,在何地居住,又见过什么人,办过什么事,都打探得一清二楚。便连宝钗与黛玉两个在苏州时的作为,也得知了大半。

    林海将这些人得来的消息一一看过,一夜未眠,次日大早,却一面派人去庄子上接黛玉,一面又派人去薛府接宝钗。

    ☆、第216章

    春日清晨,京城中便已经人流熙攘,喧闹异常,宁荣街上,却比外面还要更热闹几倍。

    贾琏站在门口,看着家人们将发还的物什重新登记造册,一一搬入府中,各归原位,心中五味杂陈,一时说不清是欣喜,还是担忧。

    他转身看看身后,贾兰如今已长得很高了,小小少年,从头到尾一直只是抿着唇,皱着眉严肃地看着这些家人进出,时不时使唤他的小厮去搭把手。

    贾蓉今日也终于出了屋子,站在一边,任由旁的兄弟们忙前忙后、脚不点地,他却只是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远处出神。

    门口的东西全都搬进去之后,贾芸一头是汗地跑来,将自己掖在腰上的下裳放下去,一个千打下去,起身时候,迫不及待地便道:“二叔,全都安置好了。”

    贾琏问:“茶水钱给了么?”

    贾芸点头道:“跟着夏内相的几位每人给了十两,察院的几位各是五两,还有几位粗使的,或三两,或二两,总差不离。”

    贾琏点点头,因还有两三件小事未办,想起贾兰也是可以当差的年纪,便吩咐他去处置。贾兰得了吩咐,恭谨一礼,抬头时候,贾琏望见他唇边薄薄软软的髭须,不自觉地伸手摸了摸自己唇上,早上新剃的胡茬扎得手指发痒——他比贾珠小不了多少,如今贾珠的儿子都已经这样大了,他却是至今蹉跎,既无儿女,又无功名。

    贾琏苦笑一下,叮嘱一句:“家中纷乱,你自己当心。”打发走几个子侄,背着双手,慢慢踱至街口。

    宁荣街转角处停着一辆青布小车,那车与市面上租赁的车辆差不多,不过拉车的不是骡子,而是一匹毛色油亮的大青驴,一个细瘦的车夫,带着斗笠,斜坐在车辕边,另有一个健仆在车后坐着。

    贾琏刚走到街口,那车就缓缓地动了,那车夫把斗笠向上微抬,回首抛给他一个袋子,贾琏伸手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散碎银子,连几处地契,还有一封给宝玉的信。

    他将袋子小心收好,转身的时候又看了一眼,片刻工夫,那车早已走得不见了。

    黛玉仔细听着外面的声音,时不时将帘子掀起,向外看上一眼。

    林府原在巷子深处,林海新又将左右的几家小院子买下,如今大半条街都已是林府的宅邸,车子一转过墙角,便可见林府侧门。

    黛玉的眼光落在转角处的一辆青布小车上,那车在巷子口已经等了些时候,车夫见黛玉的车驾过来时便甩起了缰绳,那驴子便拉着车,不紧不慢地跟进巷子,黛玉的车进了侧门,那车也跟进了侧门,黛玉的车在二门处停下时,那车也正停在后面。

    黛玉微微一笑,在婆子们惊异的目光中扶着紫鹃跳下了车,那头宝钗也已经下来,两人走到一处,黛玉便伸手去握宝钗的手,宝钗反手握住她,两人十指,握成一处,相携入内,不多时便至了正堂,林海身着常服,肃容端坐在上,那门口的婆子一将二人接进来便退了出去,轻轻关上了门。

    一室之中,只余林海、宝钗、黛玉三人。

    黛玉的心跳渐渐快了些,手上一动,宝钗越发握紧了她的手,带着她矮下身去,两人一般儿地向林海镇重一礼。

    林海一直盯着两人紧握的双手,等两人直起身子,黛玉唤“父亲”,宝钗唤“伯父”时,方转眼看宝钗道:“你倒是有脸来。”

    黛玉见他开口便是不善,微恼着叫一声“父亲”,宝钗却笑着拍拍她的手,笑看林海道:“难道不是伯父派人去叫我来的么?”

    林海傲慢地道:“我辰时想见你,所以派人去叫你,如今是巳时末,我女儿来了,我却又不大想要见你了。”

    宝钗一哂,道:“既是伯父不想见我们,那我们便先告辞了,等改日伯父想见我们了,再来拜访罢。”如男子般对林海一拱手,牵着黛玉,转身便走。黛玉被她一带,也便道:“父亲,我们先走了。”立即转身,并无半分迟疑。二人行至门口,才听林海道:“站住。”

    宝钗听话地住了脚,侧转身来,对林海一笑,道:“伯父现在又想要见我了么?”

    林海脸色发青,直直瞪着宝钗,宝钗微笑以对,林海不应,她便牵着黛玉,站在门口,不肯近前。

    林海哼了一声,自椅子上站起,一步一步踱来,走到宝钗面前,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着她。

    宝钗微笑着任他打量一遍,才慢慢道:“伯父可将我看仔细了?”

    林海道:“我看过你了,也看不出你有什么本事,竟能把我女儿哄骗住。”

    宝钗笑道:“伯父这话我听不懂,我和黛玉,不过两情相悦,因而相互厮守,怎么就成了哄骗了?父亲觉得”

    黛玉从旁道:“父亲,我喜欢她,纯然是出于我的本心,与哄骗不哄骗没有关系。”

    林海道:“你一向乖巧,若非被她哄骗,怎么会同她一道,做下这等不忠不孝的丑事?”

    宝钗笑道:“不怕叫伯父笑话,我从前也跟着哥哥读过几本书,四书五经,皆背在肚内,礼法纲纪,也常听先生说起,从来善侍君奉事曰忠,善事亲安宗曰孝,侍君之事,因我人微位卑,不敢妄言,然而素日也安分守己,并无狂悖之处,凡徭役赋税,天子之征,也自踊跃充服,未曾欺瞒;我家乃是皇商,世有差遣,兄长不理事务,我便代为主理,凡有差事,无不打点周全,不曾出过半点纰漏;我是紫薇舍人之后,自小丧父,十余年来谨奉寡母,匡正兄长,操持家业,夙兴夜寐,未尝有差,如今家风虽算不得整肃,兄长却也有了功名在身,亦知敬祖宗、孝至亲、当家业,母亲也得以颐养天年,窃以为不忠不孝四字,非为我而设,还请伯父明鉴。”

    林海冷笑道:“你和黛玉做下这等苟且之事,你母亲、兄长怕都不赞同罢?孝顺孝顺,乃是先有其顺,才得其孝,为父母兄长的训导,做儿女的必须听从,方是孝道大义,若连父母兄长的教导都不能听从,何以称孝?孝乃百行之先,孝且不守,何以为忠?”

    宝钗道:“伯父这话又说错了,圣人尚且说‘事父母几谏’,可见孝道大义,并非在一味盲目听从,父母若不能顺时从分,我们也要婉言匡正,毋得彰父母之恶。譬如我家,早年丧父,兄长耽于游乐,不能立身,我便从旁匡佐,令其无违正道——伯父乃是前科探花,不会不知这个道理罢?”

    林海见宝钗侃侃而谈,背负双手,死死盯着她,宝钗坦然回望,并无半点畏惧之处,黛玉本来还有几分心虚,见了宝钗模样,那面上也越发坚定起来,定定看着林海,轻声道:“父亲,宝钗与我博查经史,也未听说世上有女子之间不可相亲的道理,父亲若以此为非,未免迂阔,且如今连姨妈和舅母都已经同意我们两的事,父亲这样人物,难道心胸连她们两个都比不过么?”抿了抿下唇,又道:“我不和父亲说大道理,只是父亲既急急地叫了我们两来,一定早就将我们两的事打探过了罢?我与宝钗之间到底如何,父亲心里一定也是清清楚楚。我和宝钗,除了同为女子,彼此相处,哪一点比寻常夫妻差了?父亲若当真爱惜我,就不该阻拦我们两的事。”

    ☆、第217章

    林海冷笑道:“你们两的事,你们两做过什么事?同宝玉假成亲?撺掇琏哥儿媳妇和离?撺掇贾府分家?贾琏同你们一道回来,忽然就转了性子,一定要跟着他叔叔读书,哭喊着住进二房,这也是你们的手笔罢?你们搅得我家不得安宁倒也罢了,贾家何辜?你们一定要闹得人家家破人亡才如愿么?”

    宝钗见林海果然将所有事都打探得一清二楚,含笑看了黛玉一眼,不慌不忙道:“伯父久历宦场,怎么不知道我们叫贾府与王家疏远、大房二房分家都是为了贾府好?贾家从上到下早已经烂透了,只有二房还有些可看之处,与其等到被圣上厌弃,倒不如自己先丢卒保车,还可留得一线希望,日后也好帮扶家人。至于琏二哥住进二房么…贾府被抄家的缘由,伯父知道罢?”

    林海看她一眼,慢慢道:“自然是有人污蔑。”

    宝钗笑道:“这个污蔑的人是谁,伯父想必也知道咯?”

    林海不语,宝钗自顾自道:“出面弹劾之人,乃是忠顺亲王门下,出首告发的则是贾府管家赖大,赖大有个儿子,现今也做着官,家里也是花园宅邸,亭台阁榭地起着,丫鬟老婆地围着,还娶了进士的女儿,伯父知道么?”

    林海道:“赖大是多年侍奉的老仆了,贾府抬举他,也是该的。”

    宝钗笑道:“贾府从前自然是抬举他,可是如今贾府自身都难保了,倾尽全力保出一个宝玉,也只是一个小县县官,他却扶摇直上,转任大府同知,伯父可知这里面的关节?”

    林海背着双手,盯着宝钗道:“这却与贾琏有什么关系?”

    宝钗笑道:“赖大出首,告发贾府,他儿子因此升官,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二房周瑞家里,一向并没有什么名气,却忽然在城东置办了大宅,我实在不解,正好琏二哥要回家守孝,所以就托他去查一查,本来这不过是个小念头,谁知却让我们查到了不得了的事。”她停下来看了林海一眼,林海面色不动,只淡淡哦了一声,她便继续道:“抄家那日,查出了许多僭越之物,这些东西,原本并不在贾府,却是周瑞家的偷偷放在那里的。”

    林海道:“你只是空口白牙地说,又无证据,怎能叫人信服?”

    宝钗笑道:“今日早上,便已经有了旨意,贾府旧物,全部发还,圣上还另赏了一笔钱财,算作压惊之费,伯父不知道么?”

    林海道:“别的事算你勉强有理,那么与宝玉假成亲,又该做何说法?宝玉乃是贾府承嗣之子,嫡妻与旁人苟且也就罢了,如你们这般,却是妨碍到了子孙大事,你们倒还好意思求他母亲同意?”

    宝钗道:“伯父这话又错了,与宝玉假成亲这主意,起初的确是我们万不得已之下,想出来的下策,此事说来的确是我们理亏,然而现今看来,这却是我们做的最大的善事。”

    林海冷笑道:“原来勾搭别人的妻子竟是善事。”

    宝钗肃容道:“伯父大约不知罢,宝玉自己…也另有心上人,这位心上人,还是位男子。”

    林海只一眯眼间,便想明白其中关窍,蹙眉道:“柳湘莲。”

    黛玉见他连柳湘莲的名字都能一口叫出,讶然转头,看了宝钗一眼,宝钗却越发胸有成竹了,向林海又一拱手道:“宝玉此人的性子,伯父应当有所了解,倘若姨妈迫着他娶了别人,他与柳湘莲的事一定再也瞒不住,这事败露之后,且不说姨爹、姨妈会作何反应,宝玉的前程,是一定毁了的。”

    林海道:“朝中又不是没有好南风的官员,也未见因好南风的毛病,就从此不得升转。”

    宝钗道:“好南风,与只喜欢一个男人,可不是一回事。再说便是那些好南风的老爷,又有几个敢正大光明地将这点癖好公之于众?我们同宝玉一处,既可以替他遮掩,还能在仕宦之事上指点他,于他、于我们,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林海冷笑数声,道:“我知道了,你们所做的一切,全是舍己为人,连劝张靖和薛蟠苟合,都是一片为人着想,绝无半点私心。”

    宝钗镇重道:“我哥哥和张靖的事,伯父却不能怪到我们头上,我们不过是事发之后,再替他们想些周全之法罢了。”

    林海道:“你们所谓周全之法,就是伪造我的笔迹,签署婚书,然后仗着我不能将自己的女儿推出去当众对质,糊里糊涂地将这婚事办成么?你们倒是打得好算盘,可惜事不机密,叫我提前知道了此事,张靖现在,已经回到了庄子上,由阿方看着,薛蟠这厮也已经叫我拿了,只等取了我的名帖,就可以交送官府,判了他的罪状,”他顿了顿,盯着宝钗的脸道:“当然,若是我不将他送出去,他就可以依旧做他的监生,甚至可以谋个官职,做上几任,这辈子的荣华富贵是跑不了的。”

    宝钗微微一笑,道:“伯父若一点师徒情分都不念及,自然可以一封书信递到衙门,革取我哥哥的功名,从重发落,以伯父之能,便是将我哥哥流徙至死,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林海道:“薛蟠做出这等辱没先人的事来,我只怕留着他,反倒带累了我的名声。”他说这话时脸色格外阴沉,眼光在宝钗和黛玉的脸上扫来扫去,显然说的并不止是薛蟠。

    黛玉虽知林海多半是故作声势,心中依旧一冷,将宝钗的手握紧了些,挺直胸膛,淡淡道:“这事尽数决于父亲,父亲若要薛大哥死,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过薛大哥在做这事之前,便已经和张靖约好,若不能同生,便即同死,父亲若是执意要处置薛大哥,我想他们大约也没有别的法子,只好一齐去死了。”

    林海转向宝钗,道:“没想到你为了同黛玉在一起,竟是连手足之情也不顾了?”

    宝钗笑道:“我哥哥与张靖既然有情,便是为此死了,也是死得其所,我再怎么阻拦,也是无可奈何,倒不如索性成全他们的好。正如我和黛玉,若是生不能同衾,那倒宁可死而同穴了,伯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林海面色倏然一变,冷声道:“你以为以黛玉的性命威胁我,便能如愿么?”

    宝钗只是笑道:“我从未想过以黛玉的性命威胁伯父,我所说的,不过是万一之可能罢了。”

    室内忽然静寂了片刻,林海两手紧握,眯着眼看宝钗。

    宝钗直直回望,未有丝毫退缩,连黛玉也直视着林海,目光坚定,没有半分犹疑。

    到底还是林海先又开了口,一字一句道:“只怕你们想死而同穴,也未必容易。”

    宝钗轻轻地笑了:“伯父大费周章地派人查了我们两的事,又扣住了我哥哥和张靖,所以便觉得一切都在伯父掌握中了,是也不是?”

    林海眯着眼冷冷一笑,将杯子重重往桌上一放,门外便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有小厮躬着背,端着茶盘进来,替林海换了一碗茶,之后却不立走,而是站在林海身边,听候吩咐。

    厅门敞开,外面空空荡荡,一个伺候的人也没有。

    林海眉心一跳,咳嗽数声,却再无人进来。

    反而是那倒茶的小厮直起身子,拱手笑道:“柳湘莲见过林老爷。”

    林海一惊,望向宝钗。

    宝钗道:“柳大哥混迹梨园,最擅长模仿旁人的身形步伐,拳脚上也颇精通,我们两个文弱女子,千里入京,担心无人照管,所以托他一路护送,柳大哥待我们也尽心尽力,连驾车这等琐事,也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

    林海沉着脸看黛玉道:“玉儿,你是要帮着外人,逼迫你生身父亲么?”

    黛玉却笑道:“爹爹想看到的,不就是这个么?”

    林海一怔,那满脸肃整之色倏然就退去,微微现出几分尴尬来。

    宝钗见他神色,对柳湘莲点点头,柳湘莲笑看林海一眼,转身退出,重新将厅门带上。

    宝钗方转头对林海一揖,道:“伯父爱女之心,实在良苦,宝钗实在感念。”

    林海脸上变色,冷哼道:“你是想同黛玉在一起想疯了么?尽说些胡话!”

    黛玉从怀着摸出一张纸来,笑道:“爹爹连给薛家的婚书和过继的约定都写好了,这会儿再不承认,似乎有些晚了。”

    林海这回彻底变了脸色,一张老脸胀红,瞪着黛玉道:“不是不许你进书房了么?”

    黛玉吐吐舌头,道:“爹爹从小就不许我进书房,可我哪一本书,不是从书房拿的?”

    林海尴尬得很,看看宝钗,又看看黛玉,咳嗽一声,道:“你们怎么发现的?”

    黛玉笑道:“方姨娘告诉我的——爹爹一夜未眠,清晨做出决定,派方姨娘带着婚书去庄子上安抚张靖,顺便将事情告诉了我。否则爹爹不觉得奇怪么?庄子上快马来回,不过一个多时辰,寅时开城门,为何我现在才进来?”

    林海脸色铁青,愤愤道:“阿方…”

    黛玉道:“父亲也不要责怪方姨娘,方姨娘自从进门,便一直忧心父亲子嗣之事,我告诉她,若是我们的事成了,张靖和薛大哥愿意过继一子入林家,并且这孩子从小便由我养育,方姨娘一高兴,就先许了我们。”

    林海道:“她知道此事,只怕已经有些时候了罢?”

    黛玉道:“不多,也就是近几日的事。”

    林海冷哼一声,道:“你们一个一个,翅膀都硬了,嫌我老了,都不听我的了是么?”

    宝钗笑道:“我们怎敢嫌弃伯父?只是这个结果,不是伯父自己要的么?伯父的担心,第一无非此事不见容于世人,怕我不能护持黛玉,所以故意刁难,想要考验于我,第二便是担心黛玉无后,百年之后,连个祭奠香火都没有,如今两件事都解决了,连林家都有了继嗣,伯父难道不该高兴?”

    林海从鼻孔里哼出一声,道:“毋怪你方才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宝钗正色道:“我们来见伯父之前,便将贾家、宝玉、琏二哥、我哥哥、张靖、柳湘莲和我们各人的丫鬟甚至是鸟儿,都已经处置妥当,乃是真真正正了无牵挂,又有何惧之有?再说,我同黛玉,早已经下定决心,纵是抛却身家性命,也一定要在一起,既是破釜沉舟,那便更无所畏惧了。”

    林海见她说得严肃,越发不悦地道:“你们话说得再好听,其实也无非就是仗着你母亲软弱、姓王的糊涂,而我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恣情任性,无所不为罢了。设若黛玉不是我的女儿,而是你那好姨父的女儿,我看你还敢不敢这样大胆。”

    宝钗笑道:“然则只有伯父这样的学问品行,才能养出黛玉这样的好女儿,也才能令我这般神魂颠倒,冒尽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同她在一起,伯父以为呢?”

    林海被她一记马匹拍得面色微霁,捋须道:“能说动你母亲、姨母,还有阿方,又能笼络柳湘莲、贾琏为你做事,算你还有些手段,你这样的人,配上我女儿,也还算勉强罢。只是我观你方才言辞,觉得你这人于自己看重的人固然看重,于旁人却实在太过淡漠,你如今喜欢黛玉,倒还没什么,若是日后,你们相处久了,你对黛玉厌倦了,却又怎么说呢?”

    黛玉道:“爹爹多虑了,宝钗她面上淡漠,其实是极热心的人。”

    宝钗却笑道:“黛儿,伯父为你筹划得是——伯父想要我怎么办呢?”

    林海道:“我只要你做两件事。”

    宝钗道:“愿闻其详。”

    林海道:“第一,你须得改姓林氏,认作我的义女,无论真假,你日后都不得嫁人,而且无论收养也好,过继也好,所有养育之孩童,都不可继你之后,而必须充作黛玉和宝玉的孩子。当然,我会留下家训,日后你过世而无嗣,他和他的子孙,也会替你祭祀洒扫,不令你做了孤魂野鬼。”

    黛玉变色,唤一声“爹爹”,却被宝钗拦住,宝钗笑道:“这个使得。”

    林海见她答应得爽快,微笑道:“第二,凡你名下的产业,连当铺、田地、店面、金银在内,无论现在的,还是以后打拼得来的,一应都须交予我来保管,我会将一半钱财买成祭田,等日后薛蟠之子过继,便交予他继承,他若长大之后,又想认回生父,便不能继承这些祭田,另外一半,我会改作黛玉的名字,作为她的使费。”

    宝钗笑道:“既是认伯父做父亲,我的钱财,自然都由伯父做主。”

    林海道:“你既同意,那便签字画押,我会命可靠之人保管契约,日后你若是反悔,你同你哥哥便会在士林中大出其名。”

    宝钗点头道:“伯父思虑周到,确是一片慈父之心。”这片刻间,林海已经亲自拿来纸笔,顷刻间提笔挥就,写成一份文书,宝钗顾不得黛玉在旁阻拦,爽快地签字画押,交予林海。

    林海将宝钗的名字仔细看了一遍,点点头,道:“你们回京也有些时候了,宝玉那头,只怕也要着急了,我今晚治酒,宴请几位亲朋,令他们做个见证,算是正式认下你为义女。今日之后,你们就动身回去罢,你名下的产业,我会着人查清,到时候一体书信交付。”

    宝钗点头应下,就着方才的笔墨,当场就将自己名下的产业仔细写出来,连掌柜何人,得力伙计是哪些,平素哪些生意比较赚钱,又托了哪门关系,都写得清清楚楚。

    林海见她诚心交付,也细细查看,连黛玉几次扯他的袖子,都没有理会。

    黛玉本以为他遭此变故,该当叙述些父女温情,抒发些感慨,谁知林海却只顾着一件接一件吩咐事情,宝钗也毫不反驳,一样一样顺着林海的话做,她几次插嘴,都被这两人无视,积恼之下,猛地一跺脚,推门而出,自顾自回屋去了。

    她一走,林海才回过神来似的,死死盯着宝钗道:“我有许多门生弟子,日后若是你敢待她有半点不好,不必我出手,我这些弟子,便能叫你万劫不复。”

    宝钗笑道:“伯父…父亲多虑了,黛玉于我,更甚于眼中之珠,终我之世,我绝不会叫她受一点委屈。”

    林海道:“我就这样一个女儿,从小千娇万宠,如珍似宝,本来还打算给她挑个好女婿,谁知却被你这臭丫头骗走了,哼!”

    宝钗见林海满面愤愤,絮絮叨叨,翻来覆去,只是说黛玉的好,却也不恼,只是微笑着耐心听说,间或附和一句。林海好容易说完,却从袖子里取出一支木簪,沉着脸递给宝钗,道:“这是她母亲临终前留下的物件,一共只有两根,这是黛玉所最钟爱之物,她自己手里有一根,这一根她同我要了很久,我也没给她,你拿着去给黛玉,她一定高兴得很,便不会计较方才之事了——权当我认下你这干女儿的见面礼罢。”

    宝钗一怔,接过木簪,细细一看,立时便笑了,边笑边道:“父亲大人,这根簪子,我早已有了。”

    林海也是一怔,只见宝钗从怀中小心取出一根木簪,捧出来一看,却正是亡妻生前所刻,那一股歪歪扭扭的纹理,绝无第二个人再仿得出来。

    林海顿时又只觉气不打一处来,胸中愤懑,免不了剧烈地咳喘起来,宝钗亲替他抚背顺气,一如亲女,待他心平气顺之后,却忽然开口道:“父亲放心,便是你百年之后,我也一定将黛玉照顾得妥妥当当,令她一生顺遂,平安喜乐。”

    林海见她敏锐至此,欣慰一笑,忽然问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问题:“那日叫人送信过来,请我上书,代为弹劾忠顺亲王‘跋扈’的,是你罢?你怎么知道圣上不满忠顺亲王?从前贾府的情势,我们几个相熟的,都有所察觉,私下也颇议论些,却没一个人会想到圣上对贾家猜忌如此之深,你一介女子,又是怎么将圣上的心思算得这样准的?”

    宝钗微微一笑,摇了摇手中的木簪,道:“有些东西,大约就是命罢。”说罢对林海眨眨眼,起身寻黛玉去了。

    正文完

    番外

    ☆、第218章

    惠州府治下博罗县,不过算是个中等县治,却因城西北有座罗浮山而为世人所深知。先宋苏东坡做《惠州一绝》称颂罗浮山的物产便云“卢橘杨梅次第新”,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知此山之钟灵毓秀,瓜果常新。

    博罗县是最靠近这罗浮山的治所,每逢入夏时分,荔枝将要成熟之时,便有无数的商人脚夫来这里收购荔枝,将一个小小博罗,挤得热闹非常。

    五月初三日一大早,陈婆子便赶到城外,将那枝头皮薄水嫩的丹荔,选了整整一篮,用布遮好,再进城时,已是日上三竿,向午时候了,县衙边西街上王府却依旧是大门紧闭。

    陈婆子用力在门上拍了拍,边拍边用不甚熟练的官话喊:“小红,小红。”

    那乌漆大门便迅速地开了一条缝,一个穿细布衣裳的少妇将头探出来,忙忙地对陈婆子嘘了一声:“太太还没起呢。”

    陈婆子顿足道:“这都几时了,怎么还唔起?”

    那小红向内一努嘴道:“太太的性子,妈妈还不知么?”一面让陈婆子进去,顺手就接过了那提篮,揭开一看,便笑了:“今年荔枝真大。”

    小红的男人听见外面说话,也从西屋出来,他与小红差不多年纪,据说是王家的家生子,生得高大勇武,干活做事,都极利落。

    这男人同陈婆子略略招呼一句,便走去厨房烧水。

    陈婆子自己入了内院——这府邸一共就二重屋舍,却有前中后三个院子,前院里有厨房,有库房,还有四间下人住的房间,越过正厅,穿过内院,有一排齐整的四间厢房,中间两间打通成一处大屋,是主人的起居之所。这大屋两边都有穿堂,穿堂之侧各有一间厢房,厢房一间放着书架、书案等物什,好像书房模样,里面却是一本书都没有,只有许多账本和金银器物,另一间放着一张极大的榻,上面屏风小几香炉山子,无一不备;对面有两张极宽大的圈椅,床、椅各自铺设许多铺搭、引枕,却都是陈婆子所不懂的好料子。

    纵是在这家帮佣已经五年了,陈婆子一想起这家的气派,依旧忍不住要啧啧称赞——摆设都不必细说,单说这家的屋舍,便是横平竖直的,与博罗当地风物大不相同。

    陈婆子径直到了正屋前,一个才总角的小丫头坐在那杌子上,靠着门半梦半醒的眯着眼。

    陈婆子便推她一把,问:“都几时了,还唔叫太太起来?要点卯嘞。”

    那小丫头吓得一站而起,慌忙地就喊“陈妈妈”,推了门,让陈婆子进去,陈婆子一入内便闻到一股馥郁的香气,香是好香,却是过于浓了,且里面还有一股淡淡的膻气。她看一眼屋中大香炉,里头散漫地洒着许多角香末子,靠着炉边却摆了一块迦南香烧着。

    陈婆子用隔火将香都灭了,绕过里面一扇屏风,只见许多衣物被随意抛洒在地上,捡起来一看,都是今春新裁的好料子,顿时摇了摇头,走近那黄花梨的拔步床,轻轻唤那床上大张四肢、睡得口水横流的人道:“太太,起来了。”

    那人哼了一声,带着肚子上一条夏被翻身向里,斜斜地蜷成一团,她身上一件缎料单裙早已松散得不成样子,不但肩膀全部露出来,连一张光润洁白的后背也有大半正对着外面。

    任何人一见这后背,便立刻明了这家的主人王员外为何不喜旁人近身伺候他和他婆娘了——这后背实在太勾人,便是女人看了,只怕也要咽两下口水。

    陈婆子不得已,用手指戳了戳这床上之人的肩,用更大的声音道:“太太,要起来,去点卯了。”

    那床上的人倏然睁大了眼,蹙着眉,满脸不悦地瞪着她道:“不是上次才点过,怎么这回又要去了?”

    陈婆子哭笑不得地道:“点卯是日日都要,不去要挨板子的——况且今天说有大官要来,太爷大早就命叫人去洒水铺黄土呢。”

    王家太太道:“凭他怎么大官,难道还真叫我去给他扫地不成?不去。”在床上滚了一圈,卷着被子,四仰八叉地躺好。

    陈婆子好言劝道:“太太个样金贵的身子,当然是唔用干那些粗活,只是衙门里头的规矩,太太好赖要去露个头,不然几个老爷面上不好看——太太就起来一下能怎地?”又道:“今年荔枝好,我选好的摘了一篮子,太太起来,就好吃了。”

    王家太太却不关心荔枝,只睁着眼问:“那个死鬼回来了么?”

    陈婆子一怔,才知她说的是王平王员外——王员外做着南货生意,一年之中,总有几个月要外出去广州,在埠上买了货,再往北边卖——算来今年他已去了有三个月,若是往常,早该回来了。

    陈婆子的男人也是在外东奔西跑的,立刻便知道这年轻媳妇的心思,宽慰她道:“老爷每年都在端午前回来的,今年许是生意好,多卖了几趟,所以要晚点回来,这是好事嘞——我们这边有话,说男人跑得越远,回来钱就越多,我们老爷的本事,这次回来,那钱还不要用车拉才行。”

    谁知这话却不入王太太的耳,她一下又侧转过身去,连头也侧着埋进被子里,满口只道:“我不起来,你替我去点卯!”

    陈婆子又磨了一会,见她还不肯,只能出去,同小红道:“今日实在是有府城的老爷要来,太爷怕那位老爷要查刑狱,所以特地吩咐,所有人今日都要到的,连刑房何老爷和尹捕头都叮嘱过我了,这是大事,唔能拖延。”

    小红听了,才同陈婆子进屋,两个人又哄又劝地,好半天才把这位祖宗叫起来,小红拿了另外一件单裙,放在床头,和陈婆子两人出去,等王太太自己换好才进来,服侍着她洗漱毕了,奉上粥点,王太太用得极少,连荔枝也没吃几个便命撤席,小红将东西端出去,陈婆子便拿了一件又脏又破的衣裳就往王太太身上披,王太太一惊,豁然起身,凤目圆睁,厉声喝道:“你做什么?!”

    陈婆子忙道:“太太,今日有上面的老爷来,太太不好穿得富贵,这是我特地向人借的家常衣服,太太披一披,等上面的老爷走了就好。”

    王太太听了,嫌弃地看了这衣裳一眼,又叫陈婆子拿近嗅了一嗅,陈婆子忙道:“我回家都洗过的,日头下晒了好几天呢。”

    王太太方勉为其难地将这件衣服穿上,她是富贵身子,外头披了这件,只觉全身难过,陈婆子又拿布鞋给她穿,王太太那娇气的脚一踏进这鞋子,便觉如有千万个蚊虫在脚底叮咬一般,慌忙缩回脚,恼怒地道:“一定要穿这种鞋子么?”

    陈婆子道:“穿粗布衣裳,下面却穿着缎鞋,不太好罢?”看看天色,又忙道:“太太要快些了,衙门里说巳正要到,如今已晚了大半个时辰了,这事太爷都看重着呢,迟不得。”

    王太太没法子,只好小心翼翼地伸出脚,重又踏进那鞋子里,陈婆子要替她穿鞋,却被她一瞪,又讪讪住了手。

    小红的男人牵来一头大走骡,上面用布袱铺得极平整,小红和陈婆子扶着王太太坐上去,那男人在前,陈婆子在后,两人服侍着王太太到了县衙外,那门口已经有许多蓬头垢面的囚徒在洒扫。陈婆子带着王太太从侧门进去,刑房、捕头见她们迟了,俱都恼怒,王太太见了外头的人,却又是另一副声气,三言两语,便将这两位老爷哄得转了颜,那刑房丢下一句:“好在通判还没来,且饶过你一次!”收了王太太袖过来的碎银,顺手将她手一握,王太太脸上变色,又立刻回转过来,不动声色地收回手,笑道:“多承大人照顾。”一俟这两人走了,那脸却立马就挂下来,指使着陈婆子将一张椅子擦了又擦,才翘着脚坐上去,两手扶着膝盖,从鼻孔里恶狠狠地哼了一声。

    ☆、第219章

    陈婆子见王太太安顿好了,便自己去前面,替王太太领了牌子,分了活计,自顾自地干了起来——本朝流放的人犯,贫富不同,境遇天差地别,这王太太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是发配,人家是苦苦行走,冬去春来,走得鞋子都不知破了几双,还要碰见有良心的公差,一路不打不骂不逼奸,侥幸活到了地方,挨过那入狱鞭刑,多半也熬不过几年苦役便埋骨他乡。这王太太却是乘着上好的骡车入城,穿着绫罗绸缎见了县官,轻轻松松打通关节,当日就告了个病弱,县令大笔添作“悯恤”一项,许她自寻屋舍,分的差役,也是顶尖轻松的活儿。

    这却还不算什么,这王太太的丈夫王员外为着一个老婆,倾卖家产,不辞千里地陪着前来流放,到了地方,不思先安置祖业,却花大价钱在县衙附近买下宅院,雇了两三个女囚轮流替王太太应差,又从街上雇了几个丫头婆子服侍,王太太名义上虽是囚犯,其实过得比县令太太也分毫不差。

    这王老爷也极怪。自己日日只穿着件极宽大的袍子,戴着大方巾,除非出去做生意,否则根本就不肯出门,也不许人近身伺候,他老婆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一季里做上五六身衣裳还不足,三不五时总还要叫街上的成衣铺子送几身衣裳,出个门又爱讲究排场,便是一时兴起,要去街上买个零嘴,也必要前面一人引导,后面一人跟随,身旁还要跟个随叫随到的小丫头扶着。这王家家里,若是只有老爷一人在家,那这一日的饭菜就极简单了,荤也好,素也好,王老爷总不挑剔,然而一旦太太在,那便恨不能是日日龙肝凤髓——茄子要挑新出的青果,鸡肉不能有土味,青菜不能是临街种的…至于其他种种精细的饭菜做法,博罗县里的厨娘反正是听都没听过的。

    县里的人私下里议论,都说这王老爷,不然就是上门女婿,受制于人,所以对老婆这样周到,又没他婆娘这些穷讲究,要不然就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隐疾,偏生又娶了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觉得亏欠,所以时刻隐忍——多半两样都有,不然家里的财产账目,何以都是王太太在管?而王老爷多年无子,又何以一直不肯纳妾?

    小县城邻居们聚在一起,三句话里总要带到这王家一句,女人们没有一个不羡慕这王太太的福气,觉得以她这样张扬跋扈、得理不让的性子,居然能找到这样一个体贴且富贵的男人,一定是前辈子修的福分,她却不知珍惜,素日行事丝毫不知检点,浓妆艳抹不说,还总上街抛头露面,倒是她男人和个女人似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真是叫人可气。男人们也艳羡王老爷有这样一个美艳如花的老婆,他们讥诮的地方,多半在王老爷那些传闻上,每每说起王太太,便露出一副好羊肉落在狗口里的模样,又总夸耀自己的长处,自觉他们哪怕再穷再苦,老婆再泼辣丑恶,儿子再顽劣不堪,也要比人家坐拥娇妻、锦衣玉食、万事随心的王员外王老爷来得要体面得多。

    然而任凭外面的人再怎么议论,王老爷该古怪的也依旧古怪,王太太该打扮得花枝招展也依旧打扮得花枝招展,王老爷生意越做越大,田地庄园越买越多,人却越发古怪,深居简出,连家里的仆人,都有大半认不得老爷的尊面,王太太的脾气则越来越娇,一年要做几十身衣服,打上七八个箱子,办好几匣子首饰。初时她还日日去点个卯,后来连点卯这等事,都派家里人去做了,衙门里怕她跑了,不得不叫陈婆子日日来看一眼——陈婆子的姐姐乃是本县的媒婆,衙门里有什么公差不好办、不肯办的事,也都吩咐她去办,渐渐的倒专在县里与人说事过钱,满县里尊称“陈大娘”。陈婆子特地便央了她姐姐,讨了这个肥差,果然王老爷出手极其大方,过了些日子,索性又特地专雇了这陈婆子到家,也不做别的,每日就专一去衙门里替王太太做活点卯,再时不时内外传些消息,月钱着实优厚,这陈婆子靠着嫡亲姐姐,衙门上下都熟悉,做活轻松,没人刁难,得钱又多,过得着实滋润,待王太太这样一位衣食父母,也着实真心实意。

    时值仲夏,天气炎热,虽只是洒扫的活,陈婆子却也一下就出了汗,想起以王太太的娇气劲,往日在太阳下站一站都要叫唤的,今日怎地这么安静,她便回头一望,却见那头早就只剩下个椅子,哪里还有王太太的人影?

    陈婆子惊得一个打抖,扯着旁边的女囚道:“人呢?”

    那人不必多问,就知她说的是谁,指着县衙里面道:“我依稀见她进去了。”

    陈婆子随着姐姐在后衙里出入过几回,知道那人指的正是内衙里一处幽静凉爽的小厅,那冷汗顷刻间就下来了,丢下扫帚,忙忙地走到门口,恰好那看门的衙役偷懒回来,拦着她道:“后院不许随便进。”

    陈婆子不敢在这种时候惹出事来,只好陪着笑道:“我…我内急,到里面方便一下,不碍事吧?往常也许我们偶尔进去方便一次的。”

    那衙役笑道:“不是我不叫妈妈进去,实在今日有上官要来,还带了女眷,老爷吩咐,闲杂人等,一概不许进内院,妈妈就忍耐则个,若真憋不住,去对街王家也成。”

    陈婆子伸长脖子向内看了一眼,连王太太的人影也没见到,真是有苦说不出。

    ☆、第220章

    陈婆子等王太太的当口,前院已经有人过来,说是府城来的通判老爷没走官道,而是从罗浮山那头来,现今已经入城,县衙这边立刻就一阵兵荒马乱,诸吏员、衙役呼呼喝喝地把囚犯们往外赶。

    陈婆子因是代人服役,也在被赶之列,她慌忙扯住那看守的捕头的袖子,哀求道:“我家奶奶还在里面,让我去叫了她出来罢。”

    那捕头还未答话,旁边几个衙役都怪笑起来,这个说:“妈妈虽是年纪大了,却也不好和壮年男人拉拉扯扯,仔细陈大叔回来生气呢!”那个道:“别人使美人计,妈妈这是老人计么?”又有一个道:“妈妈别扯他,扯门上老钱头去,他最喜欢妈妈这样儿的。”——却是面上说笑,手上却各自用力,半拖半扶地把陈妈妈拽出来,那里面已经有人鼓噪着围出一片空地来,陈婆子近身不得,急得捶胸顿足,既不敢离了县衙,又不敢靠的近了,只好躲到侧面街角,探头探脑地往这边看。

    不多时候,便见许多人擎着蓝伞、素黑掌扇、桐棍、槊棍、回避牌等过来,又有二十余人拥着四顶四人抬的暗轿在后,再后又是十来辆青盖大车,最后方是县令及县中诸吏的轿马。

    这一行人过来,立时将县衙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那第一顶轿子里先下来一个穿常服面白微须的男子,这人望上去不过三十余岁,看得出当年也是容貌如玉的倜傥公子,惜乎如今已微微发福,虽添了官威,却未免损了几分俊朗。

    身周零星的几个人都跪伏下去,不敢抬头,陈婆子也只得有样学样,一面跪着,一面暗暗揣测,料得这位便是府城来的老爷,却不知他为何要在县衙前就下车。

    一众衙役早将中门大开,预备老爷直接入内,却忽然见这老爷模样,各自面面相觑,那通判老爷却丝毫也没瞧他们一眼,自己下了轿子,快步走到后面一顶轿子旁,那拥着轿子的家人早各自散开,后面的人见前面停下来,从县令至典史、师爷、捕快,下马的下马,下轿的下轿,纷纷都等着这位通判老爷发话——却见这老爷和里面的人嘀嘀咕咕说了些什么,那轿帘从旁打开,里面的人似是向这县衙看了一眼,又对那老爷说了什么,他便立直了身子,一抬手,旁边一个长随识相地凑过去,听他道:“罗浮山在西北,这衙门朝东南,背山望水,和我八字相冲,不好,我们还是去住驿站罢。”

    时人多以背山望水为旺地,博罗县令也一直以这衙门为荣,忽然听他这么一说,个个都傻了眼,那县令方踱步上前,欲要开解,忽地想起这位通判大人的传闻,又住了嘴,改口笑道:“若大人不喜欢这衙门,那也容易,本地张举人家里有好花园,请大人暂移玉体,于张府小歇几日也好。”

    那几个乡绅本是跟着他在后的,听见县令说起,个个都艳羡地转头去看张举人,张举人清了清嗓子,正预备要上来招呼几句,却见那通判老爷摇头道:“我是奉命巡查,总要住得离衙门近些。”他说着左右看了一看,博罗县令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一圈,发现县衙周围,除了那王宅以外,竟是没一处像样的屋舍。县太爷咳嗽一声,他一个心腹的师爷立刻走近一步,附耳道:“王员外外出未归,恐怕不便迎薛老爷的驾,且王家地方也小,恐怕女眷住不下。”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拿眼将后面的三顶轿子睃了一圈,那通判在旁一字一句听得分明,又见这师爷脸色,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笑道:“我只是借住个地方,又不是要与他家里人做什么,管他在哪里?”

    这博罗县令与师爷对视一眼,均觉此君“混不吝”之名有来有自,博罗县令收了王平的钱财,倒也颇替他打算,又上前劝道:“大人不知,这家的女眷原是罪户,千里发配至此的。”他是官场惯例,说话只说一半,那通判却斜了眼看他道:“我正是主管刑罪,巡查狱事,遇见这等人家,岂不是正好?”

    博罗县令心内叫苦,忙忙地又道:“下官知大人乃是一片体察民情之心,只是一则官民有别,大人贸然栖在这商贾罪户之家,恐怕于声名有碍,再则他家里实在地方狭小,恐怕贵仆无处安置。”

    那通判笑道:“这样容易,叫他们再住你衙门就是了,横竖就在对面,往来也方便。”

    这县令还待再劝,却被师爷扯了一扯袖子,他便躬身笑道:“既是如此,那下官便叫人和他家里说一声。”

    通判笑道:“无碍,我叫人去就是。”挥一挥手,他的长随便去那里叩了门,与里面开门的人说了几句什么,回来报说:“那人说他家女主人不在,不便迎老爷进去。”

    博罗县令头上的汗都要出来了,望一眼师爷,又望一眼通判,那师爷想起叫囚犯打扫的事,忙忙地去叫捕头找人,那捕头亲绕到侧门,挨个问过差役,却是谁也不知王家太太在哪,正着急间,方才守门的差役之一拍手道:“这事只要问陈婆子就是。”引着捕头找了一圈,寻到跪伏在地的陈婆子,拍着她的肩问:“你家太太在哪?”

    陈婆子吓得磕头如捣蒜,被那差役揪着站起来,说明情由,才战战兢兢地向那角门一指,道:“太太…方才进去了。”

    捕头眨眨眼,县令也眨眨眼,还是师爷推了他一下,道:“烦请老爷派个人到后院问一声?”才如梦初醒,忙叫了一个还未总角的小子进去传话。

    时近端午,惠州的天气早已渐渐热起来,凤姐穿着里外两层衣裳,走不多时,身上就黏黏腻腻地出了一层汗。

    死鬼,她愤愤不平地嘟囔了一声,瞧见不远处有个葡萄架子,下面有一条石凳,望着颇觉阴凉,便踢踢踏踏地走过去,到了近前时候,却又停住脚,弯下腰,将这石凳反复看了几遍,才不情不愿地坐下,又嫌这凳子太硬,坐着不舒服,来回扭了几次,索性将外面的粗布衣裳脱了,当做枕头垫在石凳上,头枕凳子侧躺着想平儿。

    九十六天。

    平儿这回出去,已经去了九十六天,比之前她走的最远的一次还多了七天。

    起初的时候,平儿还会托过往的行商带个只言片语,后来她说遇见一桩好买卖,要再走远些,不一定有空写信,然后从此就没了音讯。

    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下流种子!她继续想,蹬鼻子上脸过了河拆桥得了势就抖擞翅膀还没硬呢尾巴先翘起来的小浪蹄子,居然敢这么久都不回封信来。感情仗着她王熙凤是个流犯,日日被拘在这博罗县城里跑不掉,所以在外为所欲为、毫无忌惮是么?有朝一日,等她王熙凤翻了身,也要四海奔波一回,过上六七□□个月才回家,中间一封信也不写,看她平儿还敢不敢得意!

    天气炎热,贴着石凳的那一面很快就闷出了汗,凤姐翻了个身,仰天躺着。

    天空极蓝,有云朵在其中缓缓变化,过了一会,竟似也变作了平儿的形状,看得凤姐胸闷气短,腾地一下坐起,从旁边花丛里扯下一片叶子,向着天空扔去。

    叶子晃悠悠地飘上去,又晃悠悠地飘下来,落在花丛里。

    凤姐愤愤不平地又扯了一把叶子,谁知这回那枝叶里带刺,竟将她的手刺破了。

    凤姐自己对着天光看了一会,把破损处含在口里吮了一会,想起这平常都是平儿的分内事,而今却只能自己动手,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扑簌簌落下,她只当四下无人,顺手就从怀里掏出一条手帕,捂脸大哭。

    谁知这一哭,便听身后有悉悉索索的人声,凤姐警觉地止了泪,余光向后一望,见那花叶丛里露出一只男人的脚来,凤姐心中一紧,捂着脸,一面嘤嘤假哭,一面用余光偷偷向后看。

    耽美分享平台腐书网 fubook

    第32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红楼之钗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允并收藏红楼之钗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