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春 作者:山石先生
第22节
张璁本就不是蠢人,听了这话,以他的智慧马上就联想到王琑,他道:“所以王琑被打,并不一定是他的性格问题,很有可能是同松江有联系,自己还有工坊的,脱离了北方棉布的情况。”
徐秀击掌道:“对。先前我也困惑,邹望或许不满王琑的性格,但也绝不可能面对金陵城内颇有能量的王家不顾而去动刀子。江宁王家不管如何,他也不可能正式脱离金陵的本家,唯一可以解释的,那就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张璁笑道:“那么东家你下一步,就是要找金陵王家了吧?”
徐秀拿出贴身的信封晃了晃道:“这个王伟啊,虽然我根本没跟他说过几句话,但这封信,却是想不到的好棋,你说我四平八稳的去谋划,怎么会想的到有这封信的存在呢?只能说天助我也。”
“只有天助吗?”老秀才笑着摇头,人不自助,天又怎会助你。
张璁道:“成功的可能看上去很高了。”
徐秀也不客气,他明白,当一件事情成功,那么在这个路上的所有事情都要办成,容错率为零,才会成功,而一旦某个环节出了事情,就是失败。
好比陆家,人情冷缘,与陆深的关系固然是很大的关键点,若不能利用起陆家的贪心,想要国内市场的野心,也绝不可能让他们出来站街,那么光靠陆深,,又能如何?
好比这些小商户,若他们不来,自己没有资本,没有人力,就算陆家帮助,也没有可能。
眼下,一切都看似完好,都在往好的一步走,剩下的关键,就是王琑了。
徐秀道:“乘热打铁,不说服王琑让他同金陵王家和好,什么都白瞎,他还在县衙,我现在去就和他谈。”
被独自留在县衙的王琑,已经大致明白了一些徐秀的想法,这个关键点就在于自己,更合适的说法,关键点在于自己的本家。
王琑拳头时不时的握紧,许久才叹了一声,此时徐秀进来,深深一拜,王琑拦住他道:“什么都不用说了。徐大人,我明日一早,便去金陵。”
看着他似是苍老了许多,徐秀也有点不适,一时也想不出说些什么好。只能从身上取出另一封千字信函交给他,郑重的点头道:“有劳王老爷了。”
金陵王家至关重要,由不得徐秀不重视,整个环节,松江布只是个开端,就算成功打压下去,归根结底的米面,才是决定生死的。而能够为徐秀解决这个麻烦,只有金陵王家,他们有本事从湖广运粮。
追加道:“切记,保密。”
“大人放心,王琑不光是为大人,更是为自己。邹家我不敢奢望,李家,我要将他赶出江宁。”王琑红着眼睛道。
“不,邹家也有这一天的。”
☆、第82章 弹棉花谋划出
王琑已经离开,徐秀秉烛夜思,很多东西,都不是一个计划就能够行得通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另一个方面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全文字无广告)接下去,他还要干一件事情,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桌前,整整齐齐的台阁体写起了奏章,准备上交给朝廷。
以往基本没写过,而这一次写的目的,就是希望给朝廷带来税收。
《奏请市舶夷船十取其三抽分疏》
抽分,就是收税,徐秀很难以理解,市舶司竟然是不收税的。这怎么能承担起国朝海关的职能呢?
为了自己的谋划,也为了将来铺垫,他需要写这封奏疏,告诉朝廷,光靠每年各国的进贡就可以带来不菲的收入,当然,这不是说番邦进贡的东西需要收税,而是这些人私人带来想要出售的东西,抽取十取其三的实物税。
至于担心不担心会造成其他说法,说什么天、朝上国蝇头小利都要去占,恐被番邦笑话云云,说什么私自出海经商有违祖制云云,这一点徐秀说不担心是假的,但他不怕,自己只要把这个丢出去,自然有开明人士帮他挡住子弹,如果没记错,最晚明年,正版的十取其三疏就会送上去,也是通过的,争论,也是有高级官员去搞定,自己这个七品县官,就当个引火种好了,但意义,绝对很深远,带来的好处,恐怕也是一种资本积累。
更何况抽分一说不是他的原创,更不是现在就有的的,洪武年间就已有这个说法。
但那时候只是朝廷给番邦来贡随员带的物品一个报价,你要卖我就买下来,不收税。
然后先帝弘治在位的时候就加以变革,落实成了收税的一个法令,但千不该万不该又多嘴了一句。
“如奉旨特免抽分者,不为例。”的话。
这话一出,那就别想收到朝廷口袋里,明白的人都明白,是以弘治年间市舶司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抽税行为。
所以这封奏疏送上去,以他对正德帝和刘瑾的了解,只要这个提案从内阁通过,那就基本没多大问题。
杨廷和公必然晓得这个提案有什么好处,定然竭尽全力去推动,其实徐秀还是想差了,不需要杨廷和出马,这个东西就极其的有意义,历史上也的确是正德初年就通过了的,谁都知道能为朝廷增加收入,坐在家里收钱的好事情,谁都乐意。
写罢奏疏,徐秀微微一笑,暗道:只要这个通过,对大明来说就是个极有意义的事,国朝一百多年后终于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真正的税收,也标志着朝贡贸易的实质性变化,这样也就会慢慢的导致朝贡贸易的衰落……呵。
想到出神不由嘲笑自身一句,道:“徐秀啊,你现在胆子好像大了许多?看来是个好兆头。”
顺势趴在桌上,假寐。
不觉一个时辰过去,天还未亮,徐秀匆匆洗漱一下,便先王琑一步往金陵城赶去。
骑着老迈的县衙配马,不管如何,也是比两条腿快的。
眼睛有些酸涩,徐秀知道现在就是抢时间的时候,睡觉,以后还有的是时间。
没有什么比城门一开,自己就进城来的更快,更让有心人反应不及。
他心中明白,自己不是地道的大明人,或许先前的所作所为让自己往大明人这个路上在走。但是,来自于后世的经验才是他最为宝贵的立身财富。
思绪蔓延,惊涛骇浪的大海似乎从眼前划过,就在十几年前,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却错把美洲当印度,最后倒也殊途同归,结果就是新大陆呈现在了欧罗巴人的眼前,十年前,一个叫达伽马的葡萄牙人绕过了好望岛抵达东方,开辟了东方航路,从此阿拉伯中间商的好日子,也就差不多到头。
当他的船队回到了葡萄牙,满载香料丝绸的物品给他带来六十倍利润的现实,大大刺激了西方人殖民的贪欲,出海的动力,更大规模的殖民运动在西方世界掀起了风暴,轰轰烈烈的大海航时代就此拉开帷幕,先是印度果阿,以此为基地继续往南洋扩张,接着,又攻占了被称为香料岛的摩陆加岛。
如果徐秀所记无错,在不远的将来,马六甲,现在的满剌加也将被葡萄牙人收入囊中。
当马六甲一到手,东西洋的香料贸易,就成了他们的垄断产品。整个印度洋,南洋,也就成了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切,不过是未来两三年的事情。
虽然离葡萄牙总督登上广东屯门岛还有几年的时间,可若徐秀真想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努力,那么,现在开始谋划,就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未来的几百年,是海洋的时代,谁拥有最大的海洋利益,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一极,想要改变大明,就要让大明拥有庞大的海外利益,如此,才有可能让中国避免1840年的痛,从那时候起的百年屈辱史,才能让他再也不出现。
我们引领世界千年,最终因为封闭走向了深渊。
天幸,现在还来得及。
徐秀一路狂奔,虽然速度并不一定快,但他的脑子转的十分的快,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当邹望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压力,但这一次,他没有如同刘家案那样感觉到一丝的绝望,危险同样也伴随着机会,这也是前次徐秀认为可能会存在机会的想法。
如今几个关键点串联起来,一个大胆却又十分有可能的谋划,就在脑海中深深的告诉他,要去干。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徐秀根本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可能让大明赶上世界的潮流,七品县官,能有多大的做事余地?
现在一切都不同,昨天就送出去给陆深的信中,十分明确的写出了大海,能给我,能给你,能给陆家,能给大明带来怎样的利益,谁都可以放弃大海,唯独我们这个民族不行。远在上古,我们就造出了舟这个字,殷商时代的先民,就已经会出近海捕鱼,闽粤东南,自古就有出海的传统。
当全世界都在蒙古铁蹄下瑟瑟发抖的时候,依靠海外贸易,使得大宋偏居东南,依然有能力抵抗蒙古数十年,全世界独树一帜,虽说最终被打败,但也已经是回天乏力,硬吊几十年命了。
这显而易见的好处,姑且不去谈,就谈将来。
形如妖魔的泰西国人已经到达了我们的家门口,身为大海商的陆家,难道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吗?代表着等他们进一步来到南洋,等他们控制住满剌加,我们的大船将去不了古里、琐里(印度),去不了锡兰(斯里兰卡),去不了大食人的天方(麦加),所有的物品都只能卖给泰西人,而大食,泰西,天竺物品,也均需借由他们的手,才能购得。
不可忍。
数不清的海外商人混在朝贡团队里进行零关税的贸易,赚取着我们丰厚的钱财,而我们能无动无衷吗?
陆兄,秀弟明日便会送上一封奏疏,请开市舶司抽分,这乃大势所趋。
虽信中已经讲明,但他还要再去找一次陆深,松江棉布只是一个开端,更后面的海洋利益,才是徐秀认为自己能够说服陆家的关键所在,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海能够带来多大的利益,而这个时代懂得这个道理的,可能只有这些有大船在海上漂的海商了。
激发起陆家对于海洋的野心,才是徐秀这个谋划的最关键点,至于陆家会不会认为自己就能够干,从而把他踢开,他一点都不担心。出海贸易,你得有物资,光靠你自己卖棉布,采购些丝绸瓷器,又能做多大。
商会也就顺势能够利用起来,稳住江宁市场是第一步,进行统筹,批量采购,再加上金陵王家,整个串联清晰明了,互不可缺,海洋利益十分庞大,使得徐秀说出许三世富贵,有了底气。
几十里路,老马踉踉跄跄的跑来,夜路也走的徐秀很是狼狈。
天已经微亮,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均是讨生活的汉子,翻身下马,混入了人群。
只待开门。
……
陆深一夜未眠,只因来自秀弟的这一封书信让他眉头紧皱。
虽说知道一些江宁目前的情况,但他想不到原来事情已经恶劣到这个地步。至于信中的这个谋划,也不由暗暗称奇。
身为松江府陆家的人,自然知道海上贸易能有多大的利益,但这个东西,只能摆在暗地里交流,谁都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谈。旁人也就不可能有多大的了解,不是一个圈子的,就不会晓得这个圈子的情况,可徐秀一个匠户人家出身的读书人,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让他十分佩服。
佩服归佩服,称奇归称奇,但这个东西所谋甚大,由不得他不谨慎,与心里所想,他倒也赞同,陆家子弟从小就被培养成通宵海外情况的人,大海上波谲诡异,能够有个稳定陆上出货的地方,恐怕家里人不会拒绝,而之后的重头戏,却让他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甚至还出现了江宁商会,峻嶒所思为何?真想面对面交谈一番。
好巧不巧,门外有下人低声禀报:“陆大人,江宁县来访。”
陆深定了一定,此时所来,必有大事。
连忙道:“引进来,切莫惊扰旁人。”
由于住在公家公馆,不是他一个人住,故有此说。
不多久,两个一脸憔悴,却一样兴奋的人相见,徐秀勾了勾嘴角,他就知道陆兄定然无眠,自己这个东西杀伤力十分的大。
两人寒暄一下,徐秀开门见山道:“陆兄,小弟此次前来,就是想听一下陆兄的意见。”或是许久没进水,声音有些嘶哑。
陆深给他倒了杯茶道:“信昨天收到过后,便誊抄一份送回上海老家,我也打算等天明赶回家,极力说服父亲。”
此言一出,徐秀心头一块石头落地,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弟所谋为的是将来,眼下只需陆家提供布匹稳住江宁大局即可,届时,等弟在江宁将商会经营得当,待等时机成熟,便可秋风扫落叶,为陆家,为江宁商会,甚是金陵王家,带来意料不到的财富,而这一切,三者缺一不可。”
徐秀明白,这三者,每个人都有需要对方的地方,江宁商会需要陆家的资源,陆家需要将来江宁商会的陆上资源,以及自己海外贸易的风险共同承担着,在此之前,他可没有什么陆上商贾的盟友,有的都是士人关系,而海商,总归无法摆在明面,这样暗地里达成共识,与陆家,与自己,与江宁商会,都是一个好处。
而金陵王家,需要江宁王家的和好如初,如果他们有兴趣,则共同加入,则又多一个助力,如果没有,则解决粮价危机,也是让徐秀十分满意的结果。
如此每一方对另一方都有需求,这生意,也就做的下去了。
同理,没需求,谁会理你。
陆深好奇道:“如果只是碰上江宁布价不稳,兄自己便能做主,你也应该知晓,缘何所谋甚大?”
徐秀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心道:“愚弟有野心。”
就这么看着他,徐秀的眼神一点都不避让,带有血丝的眼睛布满真诚,对于文翰社的众人,特别是自己的男神大人陆深,他不准备有所保留,更何况,陆深既然决定回家亲自说服家里人,这对他来讲,双方已经是一个坑道里的战友了,共同体。
对于徐秀的这句话,陆深想起了当年在县学中一番论功名,不由笑了,点点他的头道:“不要被野心冲昏了头脑,凡事三思。怎得我和老魏一来金陵,你胆子大了那么多?”
徐秀笑道:“你们是我的底气啊。话说回来还是老严聪明,躲老家养望,到时候他这种大才,总归会启用的,而又可避免京师错综复杂的局势。”
两人的谈话从谋划转变会文翰社的叙旧,十分的自然,只因该谈的均以完成,有了陆深的答复,徐秀就可以安心的回去江宁,的确,他会天未亮就出城,就是为了的一个准确的答复,就算过程十分的短,也是值得。
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干,剩下的,就等着陆深同王琑的好消息。
用过早茶,徐秀心情放松的回转江宁。
……
事情的发展似乎如邹望预料的一样,江宁县内渐渐有了一些异样的声音。
你徐秀纵有天大的名声,面对快速上涨的粮食,稳居不下的价格,你能有什么办法?老百姓最是实在,有饭吃,有衣服穿,什么都好说,如今干一整天活得来的铜钱还不够买几个馒头充饥,怎还会满意。
而你徐秀开仓放粮,人为干预,可以吗?想的太多,不说可不可行,就是可行,事后也别想有什么好果子吃,决定权在上风,而不在于你,那么内里乾坤,可做文章之事就多了,你的乌纱帽保不保得住,也全看小爷的意思。
邹望道:“无所谓,让他去。还送他们一场富贵,他如今还有什么可以依仗?刘家的案子我也多少了解了一番,若不是许进和韩邦文,他哪里还能在江宁县的位置上坐到今天?”
昨夜发生的事情,早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闻言听过算过,不需有多大的担心。
身边人道:“江宁县素有机变的名声,要不再去调查清楚吧?”
邹望迟疑了一下道:“无妨,坐在那个位子上,就别想有什么事是能够瞒住别人的,我们不必特意去调查,看接下来的发展就是。”
并不是邹望轻敌,实在是衙门里要瞒事,实在太难,故有此说。
随即笑道:“如今他还能有些什么办法呢?”
身边人赔笑道:“恐怕无有回天之力。”
“看吧,看他能撑到什么时候。”
☆、第83章 弹棉花交易区
太阳还是红红的,江宁县就在眼前,县衙的老马已经不堪重负,徐秀只好牵着牠行走。这次,他没有从北门进城,而是绕道南门,这里,便是他下一步需要谋划的地方。或许没有多大的执政经验,但经验都是累积的,见识是他的财富。
当江宁商会在昨夜宣告诞生的时候,他的目光虽然已经看到大海,但眼下的任务,却不可能去忽视。看一步走一步是凡人,看三步走一步才是有智慧的人。至于看了六七步再走,那是下围棋。
有人在南门等着他,徐秀一进门便看见了他的身影,无他。衣着光鲜,面如傅粉的男子,的确是耀眼。蒋山卿就在那里。
只见他吃惊的道:“大人是被打劫了?”
只因这一头乱发浮起,模样有些邋遢,徐秀摆手道:“找个地方聊聊。”
由于西门的强势,东门的富贵,南门,就显得有些落寞,这里没有多少铺子,没有多少宅落,只有稀稀松松的小小集市,这里或许不是那些有身份人喜欢逛的地方,但这里是老百姓们最实际的购物地点。
江宁县外的各个村的民夫进城,少有不是到这里摆摊采购的,说通透点,东门是大户聚集地,西门是城里人逛街地,这南门,就是下里巴人的地方,多为以物易物的地方,才好避开那些烦人的税。
自从徐秀入主江宁,此地就被他严格的管理了起来,再也没有乱收费的衙役,再也没有脏的令人作呕的环境,虽然环境由于实际情况改善不多,却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固然案子断的公是一部分,若没有对南城的管理,又怎会让老百姓真正信服。
俩人找了个茶摊,徐秀见他也没多少嫌弃的样子,暗自点头,这才是搞工程的人的样子,虽然与样貌不搭。
徐秀道:“这里,将来是即西门之后,又一个繁华的地方。”
蒋山卿打量了一下道:“大人想要怎么改建?”
“这需要你来操作,本县又不懂得营造之法。”徐秀理所当然的道:“谓之特区。但实际的方案,还需要同商会众人商议,最起码没了这个集市,老百姓上哪里去赶集,是个问题,所以,在没有确定之前,你也可以一起动动脑筋想想,别让我们给你出主意然后去干,这样不行。”
蒋山卿点头道:“应当的,但钱从哪里来?这阵子一直在排危桥,疏通渠道,花钱如流水,县衙的银子花的差不多了。”
徐秀摆手道:“钱的问题不是你需要担心的事。”
相比于石头做的桥,还有花大量人力去疏渠,盖木头房子的成本少了许多,所以徐秀也不急。
大不了招商引资,给你政策,你自己把门面盖起来,也就是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来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徐秀又长期驻扎在图书馆,各类报纸图书馆多的很,想看什么有什么,自然也有所了解。
徐秀同他道:“依我之见,环境是第一位的,如果让这里同西门显现差异,最好的就是环境,各种明沟暗沟,要确保路上不积水,大热天也无有扬尘,青石板成本高,但也别小气了,搞成后,赚回来不成问题。”
“大人,你想把这里搞成什么样的?”蒋山卿好奇道。
徐秀站起身来,借过二楼的窗户指着外面笑道:“这里不见得是客人上门采办的地方,临客不需要很多,不然西门落寞下去,对本县也不是一件好事情,整个江宁一盘棋,都要考虑的。是以这边主要是大宗货物的交易区,南来北往的大商人,我希望他们都能在江宁留下一个门市,对江宁县的好处大的不得了。这里要有足够的货仓,要有足够宽的道路让那些大马车进出,城门外的河道也要搞,引到南门旁边,让船离着城门近,五里,不,五里太近了,十里的样子就差不多。另外,南门规模越大,将来所需要的地方也就越大,所以,要做好预留的地方,城外的一些部分也要规划好,以后货仓摆到城外是大势所趋。”
简而言之,徐秀想要把这里搞成明代版本大宗贸易区。
徐秀还有时间,他履新江宁不过半年多,满打满算还有两年半,甚至有可能到期后不调任,那就是又一个任期。这么长时间,足够他将江宁商业打造的很好了,至于有没有人会来摘桃子,那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蒋山卿听的有些迷糊,很多东西不是光靠简单说说就能够表述清楚的,道:“大人似乎所谋甚大。”
徐秀并没有直接回答,道:“江宁县地理十分的好,水道密布。离金陵又不远,南下苏杭也是方便,照理说,江宁的成就绝不会低,归根结底,还是怕得罪人,怕做事,不做才能不错。而本县没什么好怕,如果不去做事,我就完了。”
扪心自问,徐秀如果和光同尘,这一辈子过不过也就没了所谓,魂穿数百年前来,如果只是谈个恋爱,未免显得小家子气,毕竟是男人,哪有不做一番大事业的心呢。
蒋山卿山川河图尽在胸中,自然知道徐秀所言不虚,赞同道:“这是个宝地啊。”
“是的。所以,河堤要确保无误,危桥要整修,渠道要疏通,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长江无情,一发大水便是极大的损失。你要有心。”
蒋山卿点头道:“大人放心,相比于江北四大才子的名号,在下更喜欢做这些营造的事物。”
徐秀心下道,如果将来此人能够成为工部的官员,那岂不是对自己有很大的助力,道:“功名肯定要去考的啊,你有大才,还有你那位已经入了翰林,南北相隔几千里,你就不想他吗?早日与他相见才是正道,而且,天下营造归工部,你若将来官居工部主事之人,岂不是合了自己的抱负?”
蒋山卿想了许久才有点含羞的点头道:“嗯,大人所言极是。但还是要先干好眼前的事情,不是吗?”
“哈,看来是我的不是,将来伯时兄可别怪罪于我,让你二人分别许久啊。”
“怎会。”
“那我先走了。”
“大人先走吧,在下观察一下这边的地貌。”
“善。”
……
马不停蹄,最近的十二个时辰犹如连轴转,徐秀似乎脚不沾地,水不沾唇,连带着自己那班小伙伴也叫苦不迭,但谁都知道此时必须紧绷着这根弦,倒也无有怨言。各项书信从江宁为中心,上联金陵湖广,下合苏松上海,可谓调度有序。
然而到底这里面的时间差可是存在,徐秀当然不会放过,能干的事情还有很多。
当众人再一次聚集在一起,除了地点不对,人还是那十二家掌柜,时间仅仅过了七八个时辰。
江宁县衙有些小,徐秀又不想放在审案大堂,故只好让他们挤在一起了。
众人挤作一团,但没人敢给徐秀什么脸色看,如今身家全都寄托在江宁县身上,别说挤一挤,就是席地而坐,众人都不会皱一个眉头。
徐秀的额头有一些汗水,简单擦拭了一下道:“王掌柜,麻烦你告知一下吾等湖广那边粮食的情况。”
王琑,江宁商社第一把掌柜交椅,主要还是钱出的多,昨夜豪爽的道:“埋藏在地窖里的银子都起出来。”
他点头道:“湖广的粮食已有人前去安排,但家里人告知,至多两万石,不日南下。”
众人都是行家里手,简单的算术根本不算什么,很快就在心里计算出了大致的情况,一位肖姓的掌柜忧心忡忡道:“两万石,千料大船不过四艘,恐怕届时我们头一放粮,转过手邹望就买走了,岂不是徒劳。”
徐秀同样也有点失望,两万石,两千吨而已,丢在江宁的市场里,什么水花都溅不起来。道:“湖广那边只有两万石吗?”
王琑为难的道:“我族兄亲自应承,但时间仓促,两万石是极限了。”
眼看另外十一位掌柜议论纷纷,徐秀脑袋却有点放空,浑然不在意这些人的议论。
眼下只有两万石已经是个确定的因素,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这两万石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回过神后,徐秀压下了众人的议论道:“粮食问题已经明白了,现在暂且不去谈他,来,诸位说一下对南门的看法。”
南门还有什么好说的,有一掌柜道:“大人糊涂,我们店铺就算开过去,乡民也不会来买的。”
众人都以为徐秀想把店铺开到南门,故而都是这个论调,说实在话,徐秀有点失望,这些人虽然有点胆子,但水平还是差的,怪不得只能是江宁县的小小商户,上不得台面。
却有一人姓薛,年纪轻轻,只听他道:“大人说此话必是有主见的,我等不妨听听大人所说。”
徐秀点头,倒是有眼力见的,道:“南门是诸位将来的身家所系,三世富贵全靠南门了。”
只听他缓慢叙说,不一会儿便将整个南门的建设意图告知的清清楚楚,可许多新名词却弄得众人一头雾水,当他话音刚落,便有掌柜的问道:“大人,按你所说,如果南门成为各项大宗物品的集散地,我等便可以直接在那个什么交易所进行交易?然后切割货物?”
徐秀咳嗽一下道:“由本官出面主持这个交易所,挂牌出售,全国可能做不到,但东南地的流动货品,在江宁县将都有指导价格。竞标出价,江宁县收取一定厘金,提供场地、货仓,江宁县范围内的安全。”
在商言商,古今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江宁的丝绸价格,与苏松的价格根本不同,差价的产生也让各商人,很难吃准准确的市场价,从而造成亏损,如果大量的货物在江宁聚集,又有一个参考价格,而我等只需要支付进出江宁的一定费用,便可完成交易,这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犹善。
徐秀道:“商人得利,赚取钱财,本县收税充实国库,各取所需,南门的潜力,诸位可还有疑问?”
“善。”
最后徐秀道:“诸位都是商人,对于经商,本县并不在行,或许一两个小点子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出的力更大一点,最好派你们信得过的,靠得住的人同本县工房书吏蒋山卿多多交流,为南门的发展出谋划策。”
“是是是。”
徐秀刚起身,又落下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切记,要选派可靠的人选,可曾记住?”
当再一次得到他们准确的回复,徐秀便起身离开,只因眼下的问题,还无有解决。
☆、第84章 弹棉花言与粮
忙碌一天,徐秀才得以洗去风尘,换上了一袭干净的长袍。
临近夏天,但晚风还有丝丝凉意,徐秀不觉,只有在鼻尖再有一丝丝水汽的时候,才又添了一件外衣。。
身后便是对坐弈棋的老秀才和张璁,正对明月,倒还有这个心思,实为雅人。
徐秀在院内走了几步,头也没转,问道:“先生,秉用。江宁县老百姓的耐心,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激起民变,是为大罪,徐秀这一日马不停蹄,也是心中没有底气的表现,老百姓的耐心问题,殊难放宽心。
正轮到老秀才下,一只手已经夹住的棋子有些停顿,随后又若无其事的照常下棋,眼看张璁的大龙岌岌可危,才满意的道:“恐怕不多了。”
张璁补充道:“米面还在涨。”
面前没有什么东西,如果真要说有,只能是一堵墙,徐秀双眼眯起,直愣愣的盯着那里,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不说话,身后的两人也没了继续下棋的心思,只在那里坐着静候徐秀的反应,不一会儿,徐秀才道:“可惜懒龙探亲未归,懒虎不知所踪,很多脏活没了人干,不然民情也不会使得我等如此被动。”
“放流言引导去邹望那里吗?”张璁道。
“是。可叹懒龙懒虎不在啊。”徐秀叹了口气道:“如果他二人有一人在,就好了。县衙里的衙役我是真不敢去信任,谁知道他们里面有多少是邹望的人。”
老秀才道:“除了葛班头想必没有你的人。”
徐秀抽了一下嘴唇笑道:“先生你也不必揭穿我。”
老秀才摇头道:“真是失败。”
张璁出于善意,替徐秀道:“只因峻嶒给不了他们新的利益,还断了许多老的利益。”
三人似乎都陷于一时的沉寂,徐秀的脑袋还在思考。
不久,带着迟疑的语调,试探性的道:“先生,秉用,如果由江宁商社出一份类似于邸报的东西,是否可行?”
这话一出口,其实两人已经明白徐秀想干些什么,无外乎以前是靠暗地里散发小传单改为正大光明的引导舆论。这里面可操作还是有的,但谁来背书?若无有人背书,那些掌握民间舆论的士大夫们,定然不会放过江宁商社的,到时候,进退两难之下,徐秀该何去何从,是放弃江宁商社,还是放弃邸报?
盘算许久,徐秀也不打扰他们,他知道传统社会,所谓舆论是掌握在民间士大夫手里的,这一股力量十分恐怖,说搞臭就能搞臭一个人。他需要这二位的智慧来帮他把关。
张璁率先道:“恐难。”
老秀才紧接着道:“犹难。百姓识字不多,终归要给那些识字的人看的,而那些识字之人,绝大多数是文人,你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徐秀道:“问题不是很大,找人专门说报纸就行,所谓说书先生,说说邸报也没什么不可,但徐秀我很怕一件事,如果朝廷容不下,来一个虽无过错,其心可诛的论断,就算我能够保住自身,但江宁商会可能就完了。”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哪个政权能够放任民间兴起一股不受控制的舆论,士大夫阶级始于既得利益集团,不在此列,如此就算在古代也不可以。
坐上那个位子,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谁会威胁我,我就去干掉谁的简单思维,至于开国圣主,中兴雄主,心中或有百姓,但更多的,还是看住自己的位子不被夺了,来的多些,百姓终归是刍狗。
张璁同老秀才嘀咕了几句后道:“峻嶒,不要文,不要武,不要朝政,不要边塞,不要上达九卿,不要下达县官。弄一些市井消息,或许可行,找些写话本的书生,写写故事,潜移默化之下,或许可行,但,赔本的生意啊。”
徐秀捶捶拳头,他也有这方面考虑,徐秀道:“归根结底还是个钱字,有钱什么都好商量,赔得起,可如今商会急着用钱,南门急着用钱,湖广那边的粮食,什么的都急着用钱,这要办个杂报,还是钱。烦烦烦。”
钱钱钱,都是钱闹的。
老秀才道:“如要慢慢推广开,也无不可。但时间却又来不及,依老夫看,何不与之前两相结合呢,小抄散发,编一些合辙押韵的短句子,便于百姓传唱。至于找谁干的问题,你可以找葛班头,让他找些无赖子,若想在江宁继续存在,不去蹲大牢,他们不会不卖葛班头面子,虽然不保险,但也堪用。”
竖起个大拇指,徐秀乐道:“先生之言老成谋国,秀还是不足啊。”
烦心事一件跟着一件,确定了引导舆论的方案,话题又回转到了粮食,不是先前徐秀不想和商会的掌柜商量,而是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已经都做了,剩下的,在强迫他们做,不适合了。
凡事有个度,过了就错,过错,如是。
徐秀诚恳道:“两万石,邹望财大气粗,先生、秉用,何以教我?”
虽然整个谋划是徐秀独自完成的,但事物必然不会一帆风水全部顺顺当当的完成,当出现了偏差,就要用大家的智慧去把他斧正,努力完善每一个出偏差的细节,直至最终成功。
张璁本质上是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不然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大礼仪案中站在嘉靖一边了。
只听他道:“峻嶒可有魄力?”
“计将安出?”
“开太仓放粮。”
老秀才手一抖道:“非天灾,歉收,安敢如此?至峻嶒死地也。”
这话似乎为徐秀戳破了心底的那层窗户纸,从商会讨论时就在考虑那两万石的最大化利用,如今似乎有了些眉目,道:“秉用详细的说说。”
闻言也不矫情,简单的安抚了一下老秀才,老人家毕竟年事已高,后道:“开仓放粮,营造江宁县黔驴技穷的环境,让那些人轻敌,让他们大肆收储。哄抬物价,无外乎囤积居奇罢了。邹望有的是钱,但钱不是他的,是邹家的,他能动用的资金想必也不会多到那里去,更多的,靠的是江宁县的商贾在操作,这也合了魏国公世子提供的消息,准确无误。他只是去疏通人情世故,届时,若有大人坚持放粮,慢慢挤压这些商贾的底线,待到湖广新粮到来,待到江宁商会初见成效,广邀天下粮商来江宁,他们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吗?”
徐秀顺口道:“邹望可以让金陵,江宁的粮商不放粮,还能只手遮天控制湖广,控制闽浙苏松吗?光是金陵江宁,他定然也要许诺好处,不付出代价,谁会为其效力?光靠着邹家名头,还糊弄不住这些人。这个好处,恐怕就是控制江宁市场之后所为他带来的垄断利益,而当那些商贾看到江宁非但没有垮掉,反而自身却有可能大亏一笔的时候,定然会支持不住割肉补仓的。”
当灵感来了,那是拦都拦不住,徐秀道:“本来是想先用布匹稳住市价,再来稳定粮价的,如此,到可以翻转一下,陆家的运送棉布的船只有很多,盖上和粮食差不多的布袋混入其中,纵使湖广只有五艘千料船,增加棉布船在里,也可以营造出一些气势,唬唬人还是行的,兵不厌诈嘛。”
听他们说道此地,还在继续交谈,老秀才也知道主意已经定下了,心下按下计算,发现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可如何计算商贾承受不住的底线,是个难题,稍有差池,便是玩火啊。
老秀才听他们商量的差不多了才道:“犹如玩火,若成功也还罢了,顺势太仓陈粮放出,置换成新粮,也算政绩,可若失败,是要掉乌纱帽的,三思。”
先生老成谋国,固然能替自己掌舵掌的稳稳当当,可若是危局,张璁这样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却能够兵行险招,两者无有高低之分,只是风格不同,徐秀很庆幸有他们,此时听了老秀才的话,连忙回应道:“先生所虑极是,可若按部就班,岂不是坐以待毙,请允许学生走一走险招。”
张璁也道:“洪虚先生放宽心,骢定当竭尽全力。”
事已至此,老秀才点头道:“行吧,拼了这身老骨头,反正华亭老家不会少了我们饭吃的。”
听又是此话,三人都是哈哈大笑,一扫心头烦躁。
谋定而后动,静待。
……
暗流涌动其实早已不足以描述江宁的情况,说是正大光明的唱衰来的更准确一些。
听闻种种小道消息,小老百姓的神经崩的紧紧的,三五成群的都在议论纷纷。
有一中年男子叹息道:“小徐大人是怎么了,这么久了也不见市价好转。”
听了此言,旁边一人道:“小徐大人小徐大人,这个时候你还奉承他呢?要我看,他只是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两人对视,不约而同的转为怒视,中年男子道:“每次某家一说小徐大人的好话,你便出现,是何道理?”
另一人气极反笑,架都为了那个徐峻嶒打过,还怕什么,当下讽刺道:“说明老天开眼,让我每次都可以揭穿那个沽名钓誉之辈的本性。”
事情自然也就不可收拾,两人从争吵,到谩骂,再到拳脚相向,不过是十几个呼吸的时间,周围人指指点点,缺少了往日围观好戏的兴奋劲,如今,或许只有小小顽童,才好不解人间愁滋味的肆意玩耍了。
谁家养家之人,都还怕当自己一天做工出摊下来,还喂不饱家里人,可真是造了孽了。
☆、第85章 弹棉花多与寡
理应还算是凉爽的五月,却较往年来的炎热,徐秀如今只穿了寥寥一件单衣,手里拿着一个大蒲扇扇风,坐在内衙里看着最新的邸报。
近期的邸报除了王恕的去世让他感觉到了是个新闻,以及河南被刘瑾掀起民狱让他担心董玘的安危外,没什么新鲜事。
扬名中外五十余年的王恕驾鹤仙去,年九十三岁。徐秀唏嘘的同身边人道:“王太师真是高寿。”
至于什么已经致仕的前工部尚书杨守下狱,给事中安奎,御史张彧被抓,文武一百三十余官员因为违逆了刘瑾的意志被逮,早已经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这个朝堂上如今就是刘瑾的一言堂,立地皇帝的威风谁也撼动不了。
张璁的眼神到是很好,扫了一眼邸报就道:“赵承庆死了。”
徐秀又看了看邸报冷笑道:“伤天害命,死了倒是便宜他了。”
张璁坐他旁边无奈的擦了擦汗水道:“东家,外头民情汹汹,你还有心思坐在这里坐以待毙吗?”
徐秀好奇的道:“不然呢?梁主簿还没来呢。”
民情汹汹,江宁县自然无法坐以待毙,但徐秀的心性早已经有了改变,如今已经正德三年,不管怎么说,也已经是过了弱冠之龄,也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早就变的成熟了起来。
张璁提醒道:“现在是梁县丞了。”
门外的梁行似乎听到了这话,走进来连忙拱手道:“全赖大人提携。”
自吴县丞被发配过后,县衙内的县丞位子也不好就这么空着,徐秀推荐了原先的主簿梁行,新来的上风倒也给面子,便这么敲定了下来。
看他进来,徐秀收起邸报正色道:“客套话不先说了,梁县丞,你去整理出本县全部的储粮情况,我要查看。”
他没有说用途,但梁行心下跟明镜似的,接口道:“用不了多少时间便可整理完毕,大人可是要平粜?”
看了看他,微微点点了头,默认下来。
“尽快。”
梁行闻言也不多说,转身就去准备各项账簿。
虽然老秀才很担心动用仓储粮有危险,可徐秀的心里还是明白的,地方官所管辖的常平仓,很大一部分是供应卫所军官,官员俸禄,另一部分才是常规储备。
动用常平仓的仓储粮,必然惊动卫所,丘八们可不会管我江宁县内的粮食怎么样,他们要的就是按时收粮,少了他们的,打上门来自己也无处说话。大不了像去年那样,先用了后补就是。
张璁道:“去年应天府发大水,大人就动用了常平仓,朝廷也免了一年的田赋。”
“看看吧。”
……
汉朝贾谊说过: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国朝也有讲:无三年之积,国非国。
这两句话十分明确的说明了传统农耕文明的社会,对于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上对我们的老百姓来说,有饱饭吃,谁会去跟你造反,若非现实将农民逼迫的无以为继,显然是不可能的。
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却也是被逼无奈之下的宣泄。
徐秀江宁执政已经一年有多,来往的头一阵子固然被两家国公的案子搞的头疼,却也没有忘了人口和粮食才是传统做官最重要的政绩,其后才是文教,故而整顿常平仓,囤积粮食才是真正的正道。
当官可不是判几个案子就可以升上去的。去年无奈遇上应天府大水,江宁也跟着遭了秧,损失不小,开仓放粮也就成了必然之举。朝廷念及南京城毕竟京城地位,免了江宁等县一年的田赋,这才没有让江宁损失惨重。
徐秀一份份的翻看县内的仓储情况,当翻看到义仓的时候,丢到了众人面前道:“真给面子,只有三百石。”
所谓义仓,便是民间富家自愿出粮建设的粮仓,当然基本都是县官去劝捐,也会给他们写几个表彰信,以示仁义之家云云,基本每一任知县履新,都会把这个当成召见巨鹿人家的一种方式,酒席宴前不一定谈粮食,谈的什么,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徐秀到达江宁县后,便无去劝捐过一次,也无有对他们有什么优惠,自然,这义仓的数据只有往下跌的份。
梁行翻看了一眼以前的存储,明白无误的写着有两千余石,也不由暗自摇头。
统计数据,相加也就罢,算盘一敲,总数得出。
小吏躬身道:“启禀大人,常平仓,义仓,社仓,总计九万两千七百五十三石七斗三升五合四勺五撮五圭三粟三粒七微一纤。”
徐秀皱着眉头,有点不悦,虽说很想表扬一下他能将仓储情况统计到这么精确,可江宁县的粮食情况他是心中有数的,所以当这个数字出来后,明显的不信,也忘了表扬一下他,道:“你可别骗我。”
小吏抖了抖又重复道:“千真万确。”
“啪。”
许久没有拍桌子的徐秀板着个脸,他自然不会对小吏去生气。
道:“江宁百里大县,人口二十万户的上县,竟然只有四万多石的存量,这是什么个情况?若发生什么天灾,造成流民涌进城池,四万多石的粮食估计连点稀粥都派不上用场。”
想及此处,徐秀隐约感觉背地里似乎出了啥事,当下道:“梁县丞。”
梁行也有点不明所以,连忙道:“在。”
“接下去的日子,你带上一些人,去上官那里寻求支持,统计一下江宁的田顷户数。其他你暂时别管了。”
和粮食息息相关的,就是人口和田地的总数,从这两个数据,或许就可以看出粮食储备这么少是为何了。
别看梁行比徐秀大不了几岁,但小吏当了也有些年头,这些道道自然门清,连忙应下:“是。”
待他走后,张璁道:“按理百里大县的存量多则百万石,少则也有数十万,江宁一年工夫,自然有水灾原因,可也不至于少这么多。”
倒在背靠上,徐秀双手托在脑后对他道:“履新江宁,接手的时候是四十多万石。”
一年少了四分之三……
张璁盘算了下道:“这个要追责起来,大人或许难以升迁了。”
徐秀点点头道:“少了四分之三,再多作什么努力,都不会得上佳考评的。”
张璁宽慰他道:“还有一年半,以东家的能力,堆满仓储,无多大难处。”
并不答话,徐秀对于升不升官目前没有多大的执念,就算任满升迁,刘瑾还是那个刘瑾,八虎还是那个八虎,自己的处境更不妙。然而让他在再江宁干上一任,说实在话也不是不怎么情愿,虽说矛盾,但他心理却是如此。
徐秀思索道:“南京是天下有数的城池,储粮几百万石根本不在话下,你说我去跑一下南京官场,是不是可以搞来一些粮食?”
虽然与北京每年进通州仓的粮食就高达七八百万石比不了,但金陵,的确是东南地最不惧怕粮食短缺的地方了,作为辖县,粮价太高生民有难,金陵支援一部分粮食倒也不是无可稽考,有这种先例的。
张璁不看好,道:“在下并不认为邹望不会看不到这点,江宁他管不着,而且父母官动用粮食平粜也没多大的问题,可若是动用金陵的粮食,里面的关系就更加的错综复杂,就会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来攻击东家。”
偷偷观察了一下徐秀,张璁发现他头上的汗水还在出,暗自有些担忧。
人说心静自然凉,徐秀虽说面上很平静,但心底,恐怕还是有点虚的。
徐秀伸了个懒腰道:“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够动用的粮食,只有十一万石。”
这个数量很少,不,是少得可怜,恐怕只有那些囤积着粮食的商贾的十分之一,若想用这十一万石的粮食去撬动他们最起码上百万石的粮食,简直是痴心妄想。
张璁有一丝后悔提这么个意见了,道:“东家你怎么想呢?”
徐秀反问道:“事已至此,难道还能放弃不成?”
张璁道:“是不能放弃,但若粮食这一环节出了差错,岂不是满盘皆输,布匹降下来,还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这个法子是他提出来的,若不能最终成功,恐怕自己是没脸继续待在江宁县了。
张璁狠下心道:“东家,在下回一趟老家,去筹粮食。”
徐秀摆手道:“时间不允许,十一万就十一万,如果他们真的挺不住,别说十一万,更少都是可以的,若邹望真的出乎我们的预料能够动用邹家的钱财,那我们投入再多,也是无用的。所以,问题不在多寡,而在于心理战,怎么造势,是个问题。”
冷静下来的张璁也明白了,十一万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算少,他们上百万石囤积着,是因为待价而沽,而不是没有成本,米面这种东西好保存,却又不好保存,费时,费力,也要占用大笔的资金,说到底日常所需,价格必然不会太高,胜在出货快,谁都需要,回笼资金也就快。
可若长时间,大量的屯在手里,资金的压力,就足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徐秀道:“若无法短时间脱手,很多商人其实并不一定吃得消。现在他们是看在邹望给他们营造的一种将来更大的利益的份上,才听从他的安排,而若时间一长,我这边有了对策,另一边邹望又给不了他们及时的流水,才是我们的可乘之机。”
第22节
恋耽美
第22节
张璁本就不是蠢人,听了这话,以他的智慧马上就联想到王琑,他道:“所以王琑被打,并不一定是他的性格问题,很有可能是同松江有联系,自己还有工坊的,脱离了北方棉布的情况。”
徐秀击掌道:“对。先前我也困惑,邹望或许不满王琑的性格,但也绝不可能面对金陵城内颇有能量的王家不顾而去动刀子。江宁王家不管如何,他也不可能正式脱离金陵的本家,唯一可以解释的,那就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张璁笑道:“那么东家你下一步,就是要找金陵王家了吧?”
徐秀拿出贴身的信封晃了晃道:“这个王伟啊,虽然我根本没跟他说过几句话,但这封信,却是想不到的好棋,你说我四平八稳的去谋划,怎么会想的到有这封信的存在呢?只能说天助我也。”
“只有天助吗?”老秀才笑着摇头,人不自助,天又怎会助你。
张璁道:“成功的可能看上去很高了。”
徐秀也不客气,他明白,当一件事情成功,那么在这个路上的所有事情都要办成,容错率为零,才会成功,而一旦某个环节出了事情,就是失败。
好比陆家,人情冷缘,与陆深的关系固然是很大的关键点,若不能利用起陆家的贪心,想要国内市场的野心,也绝不可能让他们出来站街,那么光靠陆深,,又能如何?
好比这些小商户,若他们不来,自己没有资本,没有人力,就算陆家帮助,也没有可能。
眼下,一切都看似完好,都在往好的一步走,剩下的关键,就是王琑了。
徐秀道:“乘热打铁,不说服王琑让他同金陵王家和好,什么都白瞎,他还在县衙,我现在去就和他谈。”
被独自留在县衙的王琑,已经大致明白了一些徐秀的想法,这个关键点就在于自己,更合适的说法,关键点在于自己的本家。
王琑拳头时不时的握紧,许久才叹了一声,此时徐秀进来,深深一拜,王琑拦住他道:“什么都不用说了。徐大人,我明日一早,便去金陵。”
看着他似是苍老了许多,徐秀也有点不适,一时也想不出说些什么好。只能从身上取出另一封千字信函交给他,郑重的点头道:“有劳王老爷了。”
金陵王家至关重要,由不得徐秀不重视,整个环节,松江布只是个开端,就算成功打压下去,归根结底的米面,才是决定生死的。而能够为徐秀解决这个麻烦,只有金陵王家,他们有本事从湖广运粮。
追加道:“切记,保密。”
“大人放心,王琑不光是为大人,更是为自己。邹家我不敢奢望,李家,我要将他赶出江宁。”王琑红着眼睛道。
“不,邹家也有这一天的。”
☆、第82章 弹棉花谋划出
王琑已经离开,徐秀秉烛夜思,很多东西,都不是一个计划就能够行得通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另一个方面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全文字无广告)接下去,他还要干一件事情,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桌前,整整齐齐的台阁体写起了奏章,准备上交给朝廷。
以往基本没写过,而这一次写的目的,就是希望给朝廷带来税收。
《奏请市舶夷船十取其三抽分疏》
抽分,就是收税,徐秀很难以理解,市舶司竟然是不收税的。这怎么能承担起国朝海关的职能呢?
为了自己的谋划,也为了将来铺垫,他需要写这封奏疏,告诉朝廷,光靠每年各国的进贡就可以带来不菲的收入,当然,这不是说番邦进贡的东西需要收税,而是这些人私人带来想要出售的东西,抽取十取其三的实物税。
至于担心不担心会造成其他说法,说什么天、朝上国蝇头小利都要去占,恐被番邦笑话云云,说什么私自出海经商有违祖制云云,这一点徐秀说不担心是假的,但他不怕,自己只要把这个丢出去,自然有开明人士帮他挡住子弹,如果没记错,最晚明年,正版的十取其三疏就会送上去,也是通过的,争论,也是有高级官员去搞定,自己这个七品县官,就当个引火种好了,但意义,绝对很深远,带来的好处,恐怕也是一种资本积累。
更何况抽分一说不是他的原创,更不是现在就有的的,洪武年间就已有这个说法。
但那时候只是朝廷给番邦来贡随员带的物品一个报价,你要卖我就买下来,不收税。
然后先帝弘治在位的时候就加以变革,落实成了收税的一个法令,但千不该万不该又多嘴了一句。
“如奉旨特免抽分者,不为例。”的话。
这话一出,那就别想收到朝廷口袋里,明白的人都明白,是以弘治年间市舶司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抽税行为。
所以这封奏疏送上去,以他对正德帝和刘瑾的了解,只要这个提案从内阁通过,那就基本没多大问题。
杨廷和公必然晓得这个提案有什么好处,定然竭尽全力去推动,其实徐秀还是想差了,不需要杨廷和出马,这个东西就极其的有意义,历史上也的确是正德初年就通过了的,谁都知道能为朝廷增加收入,坐在家里收钱的好事情,谁都乐意。
写罢奏疏,徐秀微微一笑,暗道:只要这个通过,对大明来说就是个极有意义的事,国朝一百多年后终于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真正的税收,也标志着朝贡贸易的实质性变化,这样也就会慢慢的导致朝贡贸易的衰落……呵。
想到出神不由嘲笑自身一句,道:“徐秀啊,你现在胆子好像大了许多?看来是个好兆头。”
顺势趴在桌上,假寐。
不觉一个时辰过去,天还未亮,徐秀匆匆洗漱一下,便先王琑一步往金陵城赶去。
骑着老迈的县衙配马,不管如何,也是比两条腿快的。
眼睛有些酸涩,徐秀知道现在就是抢时间的时候,睡觉,以后还有的是时间。
没有什么比城门一开,自己就进城来的更快,更让有心人反应不及。
他心中明白,自己不是地道的大明人,或许先前的所作所为让自己往大明人这个路上在走。但是,来自于后世的经验才是他最为宝贵的立身财富。
思绪蔓延,惊涛骇浪的大海似乎从眼前划过,就在十几年前,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却错把美洲当印度,最后倒也殊途同归,结果就是新大陆呈现在了欧罗巴人的眼前,十年前,一个叫达伽马的葡萄牙人绕过了好望岛抵达东方,开辟了东方航路,从此阿拉伯中间商的好日子,也就差不多到头。
当他的船队回到了葡萄牙,满载香料丝绸的物品给他带来六十倍利润的现实,大大刺激了西方人殖民的贪欲,出海的动力,更大规模的殖民运动在西方世界掀起了风暴,轰轰烈烈的大海航时代就此拉开帷幕,先是印度果阿,以此为基地继续往南洋扩张,接着,又攻占了被称为香料岛的摩陆加岛。
如果徐秀所记无错,在不远的将来,马六甲,现在的满剌加也将被葡萄牙人收入囊中。
当马六甲一到手,东西洋的香料贸易,就成了他们的垄断产品。整个印度洋,南洋,也就成了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切,不过是未来两三年的事情。
虽然离葡萄牙总督登上广东屯门岛还有几年的时间,可若徐秀真想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努力,那么,现在开始谋划,就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未来的几百年,是海洋的时代,谁拥有最大的海洋利益,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一极,想要改变大明,就要让大明拥有庞大的海外利益,如此,才有可能让中国避免1840年的痛,从那时候起的百年屈辱史,才能让他再也不出现。
我们引领世界千年,最终因为封闭走向了深渊。
天幸,现在还来得及。
徐秀一路狂奔,虽然速度并不一定快,但他的脑子转的十分的快,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当邹望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压力,但这一次,他没有如同刘家案那样感觉到一丝的绝望,危险同样也伴随着机会,这也是前次徐秀认为可能会存在机会的想法。
如今几个关键点串联起来,一个大胆却又十分有可能的谋划,就在脑海中深深的告诉他,要去干。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徐秀根本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可能让大明赶上世界的潮流,七品县官,能有多大的做事余地?
现在一切都不同,昨天就送出去给陆深的信中,十分明确的写出了大海,能给我,能给你,能给陆家,能给大明带来怎样的利益,谁都可以放弃大海,唯独我们这个民族不行。远在上古,我们就造出了舟这个字,殷商时代的先民,就已经会出近海捕鱼,闽粤东南,自古就有出海的传统。
当全世界都在蒙古铁蹄下瑟瑟发抖的时候,依靠海外贸易,使得大宋偏居东南,依然有能力抵抗蒙古数十年,全世界独树一帜,虽说最终被打败,但也已经是回天乏力,硬吊几十年命了。
这显而易见的好处,姑且不去谈,就谈将来。
形如妖魔的泰西国人已经到达了我们的家门口,身为大海商的陆家,难道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吗?代表着等他们进一步来到南洋,等他们控制住满剌加,我们的大船将去不了古里、琐里(印度),去不了锡兰(斯里兰卡),去不了大食人的天方(麦加),所有的物品都只能卖给泰西人,而大食,泰西,天竺物品,也均需借由他们的手,才能购得。
不可忍。
数不清的海外商人混在朝贡团队里进行零关税的贸易,赚取着我们丰厚的钱财,而我们能无动无衷吗?
陆兄,秀弟明日便会送上一封奏疏,请开市舶司抽分,这乃大势所趋。
虽信中已经讲明,但他还要再去找一次陆深,松江棉布只是一个开端,更后面的海洋利益,才是徐秀认为自己能够说服陆家的关键所在,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海能够带来多大的利益,而这个时代懂得这个道理的,可能只有这些有大船在海上漂的海商了。
激发起陆家对于海洋的野心,才是徐秀这个谋划的最关键点,至于陆家会不会认为自己就能够干,从而把他踢开,他一点都不担心。出海贸易,你得有物资,光靠你自己卖棉布,采购些丝绸瓷器,又能做多大。
商会也就顺势能够利用起来,稳住江宁市场是第一步,进行统筹,批量采购,再加上金陵王家,整个串联清晰明了,互不可缺,海洋利益十分庞大,使得徐秀说出许三世富贵,有了底气。
几十里路,老马踉踉跄跄的跑来,夜路也走的徐秀很是狼狈。
天已经微亮,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均是讨生活的汉子,翻身下马,混入了人群。
只待开门。
……
陆深一夜未眠,只因来自秀弟的这一封书信让他眉头紧皱。
虽说知道一些江宁目前的情况,但他想不到原来事情已经恶劣到这个地步。至于信中的这个谋划,也不由暗暗称奇。
身为松江府陆家的人,自然知道海上贸易能有多大的利益,但这个东西,只能摆在暗地里交流,谁都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谈。旁人也就不可能有多大的了解,不是一个圈子的,就不会晓得这个圈子的情况,可徐秀一个匠户人家出身的读书人,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让他十分佩服。
佩服归佩服,称奇归称奇,但这个东西所谋甚大,由不得他不谨慎,与心里所想,他倒也赞同,陆家子弟从小就被培养成通宵海外情况的人,大海上波谲诡异,能够有个稳定陆上出货的地方,恐怕家里人不会拒绝,而之后的重头戏,却让他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甚至还出现了江宁商会,峻嶒所思为何?真想面对面交谈一番。
好巧不巧,门外有下人低声禀报:“陆大人,江宁县来访。”
陆深定了一定,此时所来,必有大事。
连忙道:“引进来,切莫惊扰旁人。”
由于住在公家公馆,不是他一个人住,故有此说。
不多久,两个一脸憔悴,却一样兴奋的人相见,徐秀勾了勾嘴角,他就知道陆兄定然无眠,自己这个东西杀伤力十分的大。
两人寒暄一下,徐秀开门见山道:“陆兄,小弟此次前来,就是想听一下陆兄的意见。”或是许久没进水,声音有些嘶哑。
陆深给他倒了杯茶道:“信昨天收到过后,便誊抄一份送回上海老家,我也打算等天明赶回家,极力说服父亲。”
此言一出,徐秀心头一块石头落地,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弟所谋为的是将来,眼下只需陆家提供布匹稳住江宁大局即可,届时,等弟在江宁将商会经营得当,待等时机成熟,便可秋风扫落叶,为陆家,为江宁商会,甚是金陵王家,带来意料不到的财富,而这一切,三者缺一不可。”
徐秀明白,这三者,每个人都有需要对方的地方,江宁商会需要陆家的资源,陆家需要将来江宁商会的陆上资源,以及自己海外贸易的风险共同承担着,在此之前,他可没有什么陆上商贾的盟友,有的都是士人关系,而海商,总归无法摆在明面,这样暗地里达成共识,与陆家,与自己,与江宁商会,都是一个好处。
而金陵王家,需要江宁王家的和好如初,如果他们有兴趣,则共同加入,则又多一个助力,如果没有,则解决粮价危机,也是让徐秀十分满意的结果。
如此每一方对另一方都有需求,这生意,也就做的下去了。
同理,没需求,谁会理你。
陆深好奇道:“如果只是碰上江宁布价不稳,兄自己便能做主,你也应该知晓,缘何所谋甚大?”
徐秀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心道:“愚弟有野心。”
就这么看着他,徐秀的眼神一点都不避让,带有血丝的眼睛布满真诚,对于文翰社的众人,特别是自己的男神大人陆深,他不准备有所保留,更何况,陆深既然决定回家亲自说服家里人,这对他来讲,双方已经是一个坑道里的战友了,共同体。
对于徐秀的这句话,陆深想起了当年在县学中一番论功名,不由笑了,点点他的头道:“不要被野心冲昏了头脑,凡事三思。怎得我和老魏一来金陵,你胆子大了那么多?”
徐秀笑道:“你们是我的底气啊。话说回来还是老严聪明,躲老家养望,到时候他这种大才,总归会启用的,而又可避免京师错综复杂的局势。”
两人的谈话从谋划转变会文翰社的叙旧,十分的自然,只因该谈的均以完成,有了陆深的答复,徐秀就可以安心的回去江宁,的确,他会天未亮就出城,就是为了的一个准确的答复,就算过程十分的短,也是值得。
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干,剩下的,就等着陆深同王琑的好消息。
用过早茶,徐秀心情放松的回转江宁。
……
事情的发展似乎如邹望预料的一样,江宁县内渐渐有了一些异样的声音。
你徐秀纵有天大的名声,面对快速上涨的粮食,稳居不下的价格,你能有什么办法?老百姓最是实在,有饭吃,有衣服穿,什么都好说,如今干一整天活得来的铜钱还不够买几个馒头充饥,怎还会满意。
而你徐秀开仓放粮,人为干预,可以吗?想的太多,不说可不可行,就是可行,事后也别想有什么好果子吃,决定权在上风,而不在于你,那么内里乾坤,可做文章之事就多了,你的乌纱帽保不保得住,也全看小爷的意思。
邹望道:“无所谓,让他去。还送他们一场富贵,他如今还有什么可以依仗?刘家的案子我也多少了解了一番,若不是许进和韩邦文,他哪里还能在江宁县的位置上坐到今天?”
昨夜发生的事情,早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闻言听过算过,不需有多大的担心。
身边人道:“江宁县素有机变的名声,要不再去调查清楚吧?”
邹望迟疑了一下道:“无妨,坐在那个位子上,就别想有什么事是能够瞒住别人的,我们不必特意去调查,看接下来的发展就是。”
并不是邹望轻敌,实在是衙门里要瞒事,实在太难,故有此说。
随即笑道:“如今他还能有些什么办法呢?”
身边人赔笑道:“恐怕无有回天之力。”
“看吧,看他能撑到什么时候。”
☆、第83章 弹棉花交易区
太阳还是红红的,江宁县就在眼前,县衙的老马已经不堪重负,徐秀只好牵着牠行走。这次,他没有从北门进城,而是绕道南门,这里,便是他下一步需要谋划的地方。或许没有多大的执政经验,但经验都是累积的,见识是他的财富。
当江宁商会在昨夜宣告诞生的时候,他的目光虽然已经看到大海,但眼下的任务,却不可能去忽视。看一步走一步是凡人,看三步走一步才是有智慧的人。至于看了六七步再走,那是下围棋。
有人在南门等着他,徐秀一进门便看见了他的身影,无他。衣着光鲜,面如傅粉的男子,的确是耀眼。蒋山卿就在那里。
只见他吃惊的道:“大人是被打劫了?”
只因这一头乱发浮起,模样有些邋遢,徐秀摆手道:“找个地方聊聊。”
由于西门的强势,东门的富贵,南门,就显得有些落寞,这里没有多少铺子,没有多少宅落,只有稀稀松松的小小集市,这里或许不是那些有身份人喜欢逛的地方,但这里是老百姓们最实际的购物地点。
江宁县外的各个村的民夫进城,少有不是到这里摆摊采购的,说通透点,东门是大户聚集地,西门是城里人逛街地,这南门,就是下里巴人的地方,多为以物易物的地方,才好避开那些烦人的税。
自从徐秀入主江宁,此地就被他严格的管理了起来,再也没有乱收费的衙役,再也没有脏的令人作呕的环境,虽然环境由于实际情况改善不多,却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固然案子断的公是一部分,若没有对南城的管理,又怎会让老百姓真正信服。
俩人找了个茶摊,徐秀见他也没多少嫌弃的样子,暗自点头,这才是搞工程的人的样子,虽然与样貌不搭。
徐秀道:“这里,将来是即西门之后,又一个繁华的地方。”
蒋山卿打量了一下道:“大人想要怎么改建?”
“这需要你来操作,本县又不懂得营造之法。”徐秀理所当然的道:“谓之特区。但实际的方案,还需要同商会众人商议,最起码没了这个集市,老百姓上哪里去赶集,是个问题,所以,在没有确定之前,你也可以一起动动脑筋想想,别让我们给你出主意然后去干,这样不行。”
蒋山卿点头道:“应当的,但钱从哪里来?这阵子一直在排危桥,疏通渠道,花钱如流水,县衙的银子花的差不多了。”
徐秀摆手道:“钱的问题不是你需要担心的事。”
相比于石头做的桥,还有花大量人力去疏渠,盖木头房子的成本少了许多,所以徐秀也不急。
大不了招商引资,给你政策,你自己把门面盖起来,也就是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来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徐秀又长期驻扎在图书馆,各类报纸图书馆多的很,想看什么有什么,自然也有所了解。
徐秀同他道:“依我之见,环境是第一位的,如果让这里同西门显现差异,最好的就是环境,各种明沟暗沟,要确保路上不积水,大热天也无有扬尘,青石板成本高,但也别小气了,搞成后,赚回来不成问题。”
“大人,你想把这里搞成什么样的?”蒋山卿好奇道。
徐秀站起身来,借过二楼的窗户指着外面笑道:“这里不见得是客人上门采办的地方,临客不需要很多,不然西门落寞下去,对本县也不是一件好事情,整个江宁一盘棋,都要考虑的。是以这边主要是大宗货物的交易区,南来北往的大商人,我希望他们都能在江宁留下一个门市,对江宁县的好处大的不得了。这里要有足够的货仓,要有足够宽的道路让那些大马车进出,城门外的河道也要搞,引到南门旁边,让船离着城门近,五里,不,五里太近了,十里的样子就差不多。另外,南门规模越大,将来所需要的地方也就越大,所以,要做好预留的地方,城外的一些部分也要规划好,以后货仓摆到城外是大势所趋。”
简而言之,徐秀想要把这里搞成明代版本大宗贸易区。
徐秀还有时间,他履新江宁不过半年多,满打满算还有两年半,甚至有可能到期后不调任,那就是又一个任期。这么长时间,足够他将江宁商业打造的很好了,至于有没有人会来摘桃子,那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蒋山卿听的有些迷糊,很多东西不是光靠简单说说就能够表述清楚的,道:“大人似乎所谋甚大。”
徐秀并没有直接回答,道:“江宁县地理十分的好,水道密布。离金陵又不远,南下苏杭也是方便,照理说,江宁的成就绝不会低,归根结底,还是怕得罪人,怕做事,不做才能不错。而本县没什么好怕,如果不去做事,我就完了。”
扪心自问,徐秀如果和光同尘,这一辈子过不过也就没了所谓,魂穿数百年前来,如果只是谈个恋爱,未免显得小家子气,毕竟是男人,哪有不做一番大事业的心呢。
蒋山卿山川河图尽在胸中,自然知道徐秀所言不虚,赞同道:“这是个宝地啊。”
“是的。所以,河堤要确保无误,危桥要整修,渠道要疏通,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长江无情,一发大水便是极大的损失。你要有心。”
蒋山卿点头道:“大人放心,相比于江北四大才子的名号,在下更喜欢做这些营造的事物。”
徐秀心下道,如果将来此人能够成为工部的官员,那岂不是对自己有很大的助力,道:“功名肯定要去考的啊,你有大才,还有你那位已经入了翰林,南北相隔几千里,你就不想他吗?早日与他相见才是正道,而且,天下营造归工部,你若将来官居工部主事之人,岂不是合了自己的抱负?”
蒋山卿想了许久才有点含羞的点头道:“嗯,大人所言极是。但还是要先干好眼前的事情,不是吗?”
“哈,看来是我的不是,将来伯时兄可别怪罪于我,让你二人分别许久啊。”
“怎会。”
“那我先走了。”
“大人先走吧,在下观察一下这边的地貌。”
“善。”
……
马不停蹄,最近的十二个时辰犹如连轴转,徐秀似乎脚不沾地,水不沾唇,连带着自己那班小伙伴也叫苦不迭,但谁都知道此时必须紧绷着这根弦,倒也无有怨言。各项书信从江宁为中心,上联金陵湖广,下合苏松上海,可谓调度有序。
然而到底这里面的时间差可是存在,徐秀当然不会放过,能干的事情还有很多。
当众人再一次聚集在一起,除了地点不对,人还是那十二家掌柜,时间仅仅过了七八个时辰。
江宁县衙有些小,徐秀又不想放在审案大堂,故只好让他们挤在一起了。
众人挤作一团,但没人敢给徐秀什么脸色看,如今身家全都寄托在江宁县身上,别说挤一挤,就是席地而坐,众人都不会皱一个眉头。
徐秀的额头有一些汗水,简单擦拭了一下道:“王掌柜,麻烦你告知一下吾等湖广那边粮食的情况。”
王琑,江宁商社第一把掌柜交椅,主要还是钱出的多,昨夜豪爽的道:“埋藏在地窖里的银子都起出来。”
他点头道:“湖广的粮食已有人前去安排,但家里人告知,至多两万石,不日南下。”
众人都是行家里手,简单的算术根本不算什么,很快就在心里计算出了大致的情况,一位肖姓的掌柜忧心忡忡道:“两万石,千料大船不过四艘,恐怕届时我们头一放粮,转过手邹望就买走了,岂不是徒劳。”
徐秀同样也有点失望,两万石,两千吨而已,丢在江宁的市场里,什么水花都溅不起来。道:“湖广那边只有两万石吗?”
王琑为难的道:“我族兄亲自应承,但时间仓促,两万石是极限了。”
眼看另外十一位掌柜议论纷纷,徐秀脑袋却有点放空,浑然不在意这些人的议论。
眼下只有两万石已经是个确定的因素,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这两万石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回过神后,徐秀压下了众人的议论道:“粮食问题已经明白了,现在暂且不去谈他,来,诸位说一下对南门的看法。”
南门还有什么好说的,有一掌柜道:“大人糊涂,我们店铺就算开过去,乡民也不会来买的。”
众人都以为徐秀想把店铺开到南门,故而都是这个论调,说实在话,徐秀有点失望,这些人虽然有点胆子,但水平还是差的,怪不得只能是江宁县的小小商户,上不得台面。
却有一人姓薛,年纪轻轻,只听他道:“大人说此话必是有主见的,我等不妨听听大人所说。”
徐秀点头,倒是有眼力见的,道:“南门是诸位将来的身家所系,三世富贵全靠南门了。”
只听他缓慢叙说,不一会儿便将整个南门的建设意图告知的清清楚楚,可许多新名词却弄得众人一头雾水,当他话音刚落,便有掌柜的问道:“大人,按你所说,如果南门成为各项大宗物品的集散地,我等便可以直接在那个什么交易所进行交易?然后切割货物?”
徐秀咳嗽一下道:“由本官出面主持这个交易所,挂牌出售,全国可能做不到,但东南地的流动货品,在江宁县将都有指导价格。竞标出价,江宁县收取一定厘金,提供场地、货仓,江宁县范围内的安全。”
在商言商,古今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江宁的丝绸价格,与苏松的价格根本不同,差价的产生也让各商人,很难吃准准确的市场价,从而造成亏损,如果大量的货物在江宁聚集,又有一个参考价格,而我等只需要支付进出江宁的一定费用,便可完成交易,这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犹善。
徐秀道:“商人得利,赚取钱财,本县收税充实国库,各取所需,南门的潜力,诸位可还有疑问?”
“善。”
最后徐秀道:“诸位都是商人,对于经商,本县并不在行,或许一两个小点子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出的力更大一点,最好派你们信得过的,靠得住的人同本县工房书吏蒋山卿多多交流,为南门的发展出谋划策。”
“是是是。”
徐秀刚起身,又落下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切记,要选派可靠的人选,可曾记住?”
当再一次得到他们准确的回复,徐秀便起身离开,只因眼下的问题,还无有解决。
☆、第84章 弹棉花言与粮
忙碌一天,徐秀才得以洗去风尘,换上了一袭干净的长袍。
临近夏天,但晚风还有丝丝凉意,徐秀不觉,只有在鼻尖再有一丝丝水汽的时候,才又添了一件外衣。。
身后便是对坐弈棋的老秀才和张璁,正对明月,倒还有这个心思,实为雅人。
徐秀在院内走了几步,头也没转,问道:“先生,秉用。江宁县老百姓的耐心,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激起民变,是为大罪,徐秀这一日马不停蹄,也是心中没有底气的表现,老百姓的耐心问题,殊难放宽心。
正轮到老秀才下,一只手已经夹住的棋子有些停顿,随后又若无其事的照常下棋,眼看张璁的大龙岌岌可危,才满意的道:“恐怕不多了。”
张璁补充道:“米面还在涨。”
面前没有什么东西,如果真要说有,只能是一堵墙,徐秀双眼眯起,直愣愣的盯着那里,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不说话,身后的两人也没了继续下棋的心思,只在那里坐着静候徐秀的反应,不一会儿,徐秀才道:“可惜懒龙探亲未归,懒虎不知所踪,很多脏活没了人干,不然民情也不会使得我等如此被动。”
“放流言引导去邹望那里吗?”张璁道。
“是。可叹懒龙懒虎不在啊。”徐秀叹了口气道:“如果他二人有一人在,就好了。县衙里的衙役我是真不敢去信任,谁知道他们里面有多少是邹望的人。”
老秀才道:“除了葛班头想必没有你的人。”
徐秀抽了一下嘴唇笑道:“先生你也不必揭穿我。”
老秀才摇头道:“真是失败。”
张璁出于善意,替徐秀道:“只因峻嶒给不了他们新的利益,还断了许多老的利益。”
三人似乎都陷于一时的沉寂,徐秀的脑袋还在思考。
不久,带着迟疑的语调,试探性的道:“先生,秉用,如果由江宁商社出一份类似于邸报的东西,是否可行?”
这话一出口,其实两人已经明白徐秀想干些什么,无外乎以前是靠暗地里散发小传单改为正大光明的引导舆论。这里面可操作还是有的,但谁来背书?若无有人背书,那些掌握民间舆论的士大夫们,定然不会放过江宁商社的,到时候,进退两难之下,徐秀该何去何从,是放弃江宁商社,还是放弃邸报?
盘算许久,徐秀也不打扰他们,他知道传统社会,所谓舆论是掌握在民间士大夫手里的,这一股力量十分恐怖,说搞臭就能搞臭一个人。他需要这二位的智慧来帮他把关。
张璁率先道:“恐难。”
老秀才紧接着道:“犹难。百姓识字不多,终归要给那些识字的人看的,而那些识字之人,绝大多数是文人,你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徐秀道:“问题不是很大,找人专门说报纸就行,所谓说书先生,说说邸报也没什么不可,但徐秀我很怕一件事,如果朝廷容不下,来一个虽无过错,其心可诛的论断,就算我能够保住自身,但江宁商会可能就完了。”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哪个政权能够放任民间兴起一股不受控制的舆论,士大夫阶级始于既得利益集团,不在此列,如此就算在古代也不可以。
坐上那个位子,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谁会威胁我,我就去干掉谁的简单思维,至于开国圣主,中兴雄主,心中或有百姓,但更多的,还是看住自己的位子不被夺了,来的多些,百姓终归是刍狗。
张璁同老秀才嘀咕了几句后道:“峻嶒,不要文,不要武,不要朝政,不要边塞,不要上达九卿,不要下达县官。弄一些市井消息,或许可行,找些写话本的书生,写写故事,潜移默化之下,或许可行,但,赔本的生意啊。”
徐秀捶捶拳头,他也有这方面考虑,徐秀道:“归根结底还是个钱字,有钱什么都好商量,赔得起,可如今商会急着用钱,南门急着用钱,湖广那边的粮食,什么的都急着用钱,这要办个杂报,还是钱。烦烦烦。”
钱钱钱,都是钱闹的。
老秀才道:“如要慢慢推广开,也无不可。但时间却又来不及,依老夫看,何不与之前两相结合呢,小抄散发,编一些合辙押韵的短句子,便于百姓传唱。至于找谁干的问题,你可以找葛班头,让他找些无赖子,若想在江宁继续存在,不去蹲大牢,他们不会不卖葛班头面子,虽然不保险,但也堪用。”
竖起个大拇指,徐秀乐道:“先生之言老成谋国,秀还是不足啊。”
烦心事一件跟着一件,确定了引导舆论的方案,话题又回转到了粮食,不是先前徐秀不想和商会的掌柜商量,而是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已经都做了,剩下的,在强迫他们做,不适合了。
凡事有个度,过了就错,过错,如是。
徐秀诚恳道:“两万石,邹望财大气粗,先生、秉用,何以教我?”
虽然整个谋划是徐秀独自完成的,但事物必然不会一帆风水全部顺顺当当的完成,当出现了偏差,就要用大家的智慧去把他斧正,努力完善每一个出偏差的细节,直至最终成功。
张璁本质上是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不然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大礼仪案中站在嘉靖一边了。
只听他道:“峻嶒可有魄力?”
“计将安出?”
“开太仓放粮。”
老秀才手一抖道:“非天灾,歉收,安敢如此?至峻嶒死地也。”
这话似乎为徐秀戳破了心底的那层窗户纸,从商会讨论时就在考虑那两万石的最大化利用,如今似乎有了些眉目,道:“秉用详细的说说。”
闻言也不矫情,简单的安抚了一下老秀才,老人家毕竟年事已高,后道:“开仓放粮,营造江宁县黔驴技穷的环境,让那些人轻敌,让他们大肆收储。哄抬物价,无外乎囤积居奇罢了。邹望有的是钱,但钱不是他的,是邹家的,他能动用的资金想必也不会多到那里去,更多的,靠的是江宁县的商贾在操作,这也合了魏国公世子提供的消息,准确无误。他只是去疏通人情世故,届时,若有大人坚持放粮,慢慢挤压这些商贾的底线,待到湖广新粮到来,待到江宁商会初见成效,广邀天下粮商来江宁,他们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吗?”
徐秀顺口道:“邹望可以让金陵,江宁的粮商不放粮,还能只手遮天控制湖广,控制闽浙苏松吗?光是金陵江宁,他定然也要许诺好处,不付出代价,谁会为其效力?光靠着邹家名头,还糊弄不住这些人。这个好处,恐怕就是控制江宁市场之后所为他带来的垄断利益,而当那些商贾看到江宁非但没有垮掉,反而自身却有可能大亏一笔的时候,定然会支持不住割肉补仓的。”
当灵感来了,那是拦都拦不住,徐秀道:“本来是想先用布匹稳住市价,再来稳定粮价的,如此,到可以翻转一下,陆家的运送棉布的船只有很多,盖上和粮食差不多的布袋混入其中,纵使湖广只有五艘千料船,增加棉布船在里,也可以营造出一些气势,唬唬人还是行的,兵不厌诈嘛。”
听他们说道此地,还在继续交谈,老秀才也知道主意已经定下了,心下按下计算,发现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可如何计算商贾承受不住的底线,是个难题,稍有差池,便是玩火啊。
老秀才听他们商量的差不多了才道:“犹如玩火,若成功也还罢了,顺势太仓陈粮放出,置换成新粮,也算政绩,可若失败,是要掉乌纱帽的,三思。”
先生老成谋国,固然能替自己掌舵掌的稳稳当当,可若是危局,张璁这样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却能够兵行险招,两者无有高低之分,只是风格不同,徐秀很庆幸有他们,此时听了老秀才的话,连忙回应道:“先生所虑极是,可若按部就班,岂不是坐以待毙,请允许学生走一走险招。”
张璁也道:“洪虚先生放宽心,骢定当竭尽全力。”
事已至此,老秀才点头道:“行吧,拼了这身老骨头,反正华亭老家不会少了我们饭吃的。”
听又是此话,三人都是哈哈大笑,一扫心头烦躁。
谋定而后动,静待。
……
暗流涌动其实早已不足以描述江宁的情况,说是正大光明的唱衰来的更准确一些。
听闻种种小道消息,小老百姓的神经崩的紧紧的,三五成群的都在议论纷纷。
有一中年男子叹息道:“小徐大人是怎么了,这么久了也不见市价好转。”
听了此言,旁边一人道:“小徐大人小徐大人,这个时候你还奉承他呢?要我看,他只是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两人对视,不约而同的转为怒视,中年男子道:“每次某家一说小徐大人的好话,你便出现,是何道理?”
另一人气极反笑,架都为了那个徐峻嶒打过,还怕什么,当下讽刺道:“说明老天开眼,让我每次都可以揭穿那个沽名钓誉之辈的本性。”
事情自然也就不可收拾,两人从争吵,到谩骂,再到拳脚相向,不过是十几个呼吸的时间,周围人指指点点,缺少了往日围观好戏的兴奋劲,如今,或许只有小小顽童,才好不解人间愁滋味的肆意玩耍了。
谁家养家之人,都还怕当自己一天做工出摊下来,还喂不饱家里人,可真是造了孽了。
☆、第85章 弹棉花多与寡
理应还算是凉爽的五月,却较往年来的炎热,徐秀如今只穿了寥寥一件单衣,手里拿着一个大蒲扇扇风,坐在内衙里看着最新的邸报。
近期的邸报除了王恕的去世让他感觉到了是个新闻,以及河南被刘瑾掀起民狱让他担心董玘的安危外,没什么新鲜事。
扬名中外五十余年的王恕驾鹤仙去,年九十三岁。徐秀唏嘘的同身边人道:“王太师真是高寿。”
至于什么已经致仕的前工部尚书杨守下狱,给事中安奎,御史张彧被抓,文武一百三十余官员因为违逆了刘瑾的意志被逮,早已经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这个朝堂上如今就是刘瑾的一言堂,立地皇帝的威风谁也撼动不了。
张璁的眼神到是很好,扫了一眼邸报就道:“赵承庆死了。”
徐秀又看了看邸报冷笑道:“伤天害命,死了倒是便宜他了。”
张璁坐他旁边无奈的擦了擦汗水道:“东家,外头民情汹汹,你还有心思坐在这里坐以待毙吗?”
徐秀好奇的道:“不然呢?梁主簿还没来呢。”
民情汹汹,江宁县自然无法坐以待毙,但徐秀的心性早已经有了改变,如今已经正德三年,不管怎么说,也已经是过了弱冠之龄,也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早就变的成熟了起来。
张璁提醒道:“现在是梁县丞了。”
门外的梁行似乎听到了这话,走进来连忙拱手道:“全赖大人提携。”
自吴县丞被发配过后,县衙内的县丞位子也不好就这么空着,徐秀推荐了原先的主簿梁行,新来的上风倒也给面子,便这么敲定了下来。
看他进来,徐秀收起邸报正色道:“客套话不先说了,梁县丞,你去整理出本县全部的储粮情况,我要查看。”
他没有说用途,但梁行心下跟明镜似的,接口道:“用不了多少时间便可整理完毕,大人可是要平粜?”
看了看他,微微点点了头,默认下来。
“尽快。”
梁行闻言也不多说,转身就去准备各项账簿。
虽然老秀才很担心动用仓储粮有危险,可徐秀的心里还是明白的,地方官所管辖的常平仓,很大一部分是供应卫所军官,官员俸禄,另一部分才是常规储备。
动用常平仓的仓储粮,必然惊动卫所,丘八们可不会管我江宁县内的粮食怎么样,他们要的就是按时收粮,少了他们的,打上门来自己也无处说话。大不了像去年那样,先用了后补就是。
张璁道:“去年应天府发大水,大人就动用了常平仓,朝廷也免了一年的田赋。”
“看看吧。”
……
汉朝贾谊说过: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国朝也有讲:无三年之积,国非国。
这两句话十分明确的说明了传统农耕文明的社会,对于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上对我们的老百姓来说,有饱饭吃,谁会去跟你造反,若非现实将农民逼迫的无以为继,显然是不可能的。
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却也是被逼无奈之下的宣泄。
徐秀江宁执政已经一年有多,来往的头一阵子固然被两家国公的案子搞的头疼,却也没有忘了人口和粮食才是传统做官最重要的政绩,其后才是文教,故而整顿常平仓,囤积粮食才是真正的正道。
当官可不是判几个案子就可以升上去的。去年无奈遇上应天府大水,江宁也跟着遭了秧,损失不小,开仓放粮也就成了必然之举。朝廷念及南京城毕竟京城地位,免了江宁等县一年的田赋,这才没有让江宁损失惨重。
徐秀一份份的翻看县内的仓储情况,当翻看到义仓的时候,丢到了众人面前道:“真给面子,只有三百石。”
所谓义仓,便是民间富家自愿出粮建设的粮仓,当然基本都是县官去劝捐,也会给他们写几个表彰信,以示仁义之家云云,基本每一任知县履新,都会把这个当成召见巨鹿人家的一种方式,酒席宴前不一定谈粮食,谈的什么,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徐秀到达江宁县后,便无去劝捐过一次,也无有对他们有什么优惠,自然,这义仓的数据只有往下跌的份。
梁行翻看了一眼以前的存储,明白无误的写着有两千余石,也不由暗自摇头。
统计数据,相加也就罢,算盘一敲,总数得出。
小吏躬身道:“启禀大人,常平仓,义仓,社仓,总计九万两千七百五十三石七斗三升五合四勺五撮五圭三粟三粒七微一纤。”
徐秀皱着眉头,有点不悦,虽说很想表扬一下他能将仓储情况统计到这么精确,可江宁县的粮食情况他是心中有数的,所以当这个数字出来后,明显的不信,也忘了表扬一下他,道:“你可别骗我。”
小吏抖了抖又重复道:“千真万确。”
“啪。”
许久没有拍桌子的徐秀板着个脸,他自然不会对小吏去生气。
道:“江宁百里大县,人口二十万户的上县,竟然只有四万多石的存量,这是什么个情况?若发生什么天灾,造成流民涌进城池,四万多石的粮食估计连点稀粥都派不上用场。”
想及此处,徐秀隐约感觉背地里似乎出了啥事,当下道:“梁县丞。”
梁行也有点不明所以,连忙道:“在。”
“接下去的日子,你带上一些人,去上官那里寻求支持,统计一下江宁的田顷户数。其他你暂时别管了。”
和粮食息息相关的,就是人口和田地的总数,从这两个数据,或许就可以看出粮食储备这么少是为何了。
别看梁行比徐秀大不了几岁,但小吏当了也有些年头,这些道道自然门清,连忙应下:“是。”
待他走后,张璁道:“按理百里大县的存量多则百万石,少则也有数十万,江宁一年工夫,自然有水灾原因,可也不至于少这么多。”
倒在背靠上,徐秀双手托在脑后对他道:“履新江宁,接手的时候是四十多万石。”
一年少了四分之三……
张璁盘算了下道:“这个要追责起来,大人或许难以升迁了。”
徐秀点点头道:“少了四分之三,再多作什么努力,都不会得上佳考评的。”
张璁宽慰他道:“还有一年半,以东家的能力,堆满仓储,无多大难处。”
并不答话,徐秀对于升不升官目前没有多大的执念,就算任满升迁,刘瑾还是那个刘瑾,八虎还是那个八虎,自己的处境更不妙。然而让他在再江宁干上一任,说实在话也不是不怎么情愿,虽说矛盾,但他心理却是如此。
徐秀思索道:“南京是天下有数的城池,储粮几百万石根本不在话下,你说我去跑一下南京官场,是不是可以搞来一些粮食?”
虽然与北京每年进通州仓的粮食就高达七八百万石比不了,但金陵,的确是东南地最不惧怕粮食短缺的地方了,作为辖县,粮价太高生民有难,金陵支援一部分粮食倒也不是无可稽考,有这种先例的。
张璁不看好,道:“在下并不认为邹望不会看不到这点,江宁他管不着,而且父母官动用粮食平粜也没多大的问题,可若是动用金陵的粮食,里面的关系就更加的错综复杂,就会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来攻击东家。”
偷偷观察了一下徐秀,张璁发现他头上的汗水还在出,暗自有些担忧。
人说心静自然凉,徐秀虽说面上很平静,但心底,恐怕还是有点虚的。
徐秀伸了个懒腰道:“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够动用的粮食,只有十一万石。”
这个数量很少,不,是少得可怜,恐怕只有那些囤积着粮食的商贾的十分之一,若想用这十一万石的粮食去撬动他们最起码上百万石的粮食,简直是痴心妄想。
张璁有一丝后悔提这么个意见了,道:“东家你怎么想呢?”
徐秀反问道:“事已至此,难道还能放弃不成?”
张璁道:“是不能放弃,但若粮食这一环节出了差错,岂不是满盘皆输,布匹降下来,还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这个法子是他提出来的,若不能最终成功,恐怕自己是没脸继续待在江宁县了。
张璁狠下心道:“东家,在下回一趟老家,去筹粮食。”
徐秀摆手道:“时间不允许,十一万就十一万,如果他们真的挺不住,别说十一万,更少都是可以的,若邹望真的出乎我们的预料能够动用邹家的钱财,那我们投入再多,也是无用的。所以,问题不在多寡,而在于心理战,怎么造势,是个问题。”
冷静下来的张璁也明白了,十一万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算少,他们上百万石囤积着,是因为待价而沽,而不是没有成本,米面这种东西好保存,却又不好保存,费时,费力,也要占用大笔的资金,说到底日常所需,价格必然不会太高,胜在出货快,谁都需要,回笼资金也就快。
可若长时间,大量的屯在手里,资金的压力,就足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徐秀道:“若无法短时间脱手,很多商人其实并不一定吃得消。现在他们是看在邹望给他们营造的一种将来更大的利益的份上,才听从他的安排,而若时间一长,我这边有了对策,另一边邹望又给不了他们及时的流水,才是我们的可乘之机。”
第2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