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之任 作者:俺也试试
元的政策,还治其人之身了。”
赵宇说道:“从策略看的确如此,但请晓谕北方各省,蒙元当初是以掠夺和征服为目的,而我军是以保家卫国、夺回我宋之国土为旨,也是为了惩戒蒙元对我宋之侵略。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否则国威不立。而且,我军将广施福泽于贫民百姓,不是如蒙元那样让贵族得田得地,奴役众民。因此我军北伐与蒙元之南犯有天壤之别。”
陆秀夫点头道:“官家此说尽占道义之理。”
赵宇微叹道:“虽然此时能给众多的百姓田地,可惜的是日后肯定有人因贫困等等原因卖出土地,造成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总会有一天,无地的人因为没有了为生之路,或者有地的人无法承担重负,起来造反,或正值外虏侵国,江山颠覆。此乃千古之律,必须从制度上修改。在能够保护小民百姓的制度出现之前,我希望在坐的每位,都记住一个信条:无论何时,都要保护这个社会最贫困的百姓,不单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国家,最终是保护我们自己。”
袁牧之边写边说道:“民可覆舟。”
赵宇环顾众人说:“所以,此次北伐之军,我要的是主动与我同行的人,为田也好,为义也好,每个人都要自觉自愿,不必勉强。”
叶铭站起来,拿起桌上的佩剑,施礼道:“我愿前往。”没有了方才那桀骜不驯的样子。
陈桐也起身道:“吾亦请愿随官家北伐。”
众人纷纷站立,说愿参加北伐之列。赵宇当下分了三路军,自己和叶铭取西路,从淮南蚌埠过泰山保定,向元大都进攻,而李庭芝姜才取淮安临淄济南一线向北,刘师勇本是水师,与张世杰带水师北上,从天津口登陆。
赵宇说道:“我希望五月底启程,虽然天气入了炎夏,但走到北方,却是秋高气爽之时,适合行兵打仗,最好在冬天来临前破了元大都。”
李庭芝皱眉:“官家是否太过激进?”
赵宇说:“元军元气大伤,正该乘胜追击。中原北部被元军摧残得最深,也必是反抗最激烈最频繁的地域。人们只需要一个契机,就会揭竿而起。我军沿途分地分田惠民,此去北伐,该会得一路顺利。”
大家有些半信半疑,但再无异议,外面已经天黑了。孙小官人前来,说在饭厅准备了晚餐,请大家前往用餐。赵宇点头同意,众人路线往外走,陆敏似乎迟疑着没有与别人同行,等着李越。李越一个劲儿往赵宇身后躲,被赵宇一把拉到身边,半推了一下,强迫他面对陆敏。李越对着陆敏笑了一下,脸有些痉挛。陆敏行了一礼,两个人都没有说话,赵宇没有停步,走开了。李越站了片刻,喃喃地说:“那个……祝你……新婚快乐……”陆敏垂目小声回答道:“多谢。”
李越神思恍惚,说:“阿卓在等我……抱歉……”转身离开,拼命抑制住想拔腿就跑的冲动。走到外面,见阿卓眼巴巴地站在门边等着,李越一把拉住阿卓的手,才缓了一口气,胸中那闷闷的痛稍减。
☆、第 102 章
扬州城里经过漫长的围城已经十分困乏,加上这次二十万大军入住,更是捉襟见肘。赵宇又坚持和大家吃的一样,李越也跟着吃粗粮。其实糠麸里有许多营养,李越还得哄着阿卓和孙小郎吃,两个孩子腻腻歪歪,李越一个劲儿说这是好东西,日后也许吃不上了。孙小官人看着长吁短叹,更加把交给他的责任看得重大,过了几天就要求回临安去见文天祥,好开始下种。顺路也回宜兴把儿子送回家。赵宇对李越要求了一系列的东西,李越也得回飞船去,正好与孙小官人一路。自然把阿卓带着,送他和孙小官人的孩子一起回孙家,可李越一对阿卓说了这个计划,阿卓就不与他说话了,绷着小脸,给他脸色看。
李越把阿卓带到小花园里,里面一小块池塘,旁边假山石,很精巧秀丽。李越拉着阿卓坐了,春日的泛绿的柳枝垂下,李越长叹了一口气,抱歉地说:“阿卓,我总得来回跑的。”阿卓看着池水不说话,李越想着阿卓也不过六岁,小孩子本来应该多快乐,结果却遭了这么多苦难。一时心中更加负疚,忙说好话:“其实我就是离开了,心里也是有你的。”话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陆敏:他离开了,心里是不是还有自己?一时怅然无语。
阿卓扭脸看了一眼李越,童声童气地说:“你要多长时间才来看我一次?”
李越回神,赶快陪笑脸:“一个月该有一次吧?日后打下了元大都,我们不用打仗了,我就把你带在身边,好不好?”
阿卓还是绷着脸:“官家叔叔说一年内会破了元大都,你后面就不离开了?”
李越连连点头:“是的是的,我保证。”
阿卓终于哭了,李越一把把阿卓抱在膝上,拍着阿卓后背说:“阿卓和孙小郎好好玩,等叔叔回来,我们上树抓小鸟……”
阿卓摇头:“不能抓,小鸟没有了娘会难受的。”
李越忙改口:“那上树……就坐在树杈上,看小鸟还不行吗?”阿卓点头,李越再接着灌迷魂汤:“下河抓鱼捞虾,田里去抓青蛙……”阿卓在李越怀里抽泣着,李越也感到莫名的伤痛涌上心头:他曾经这样哄过陆敏,一起去寻觅生活中的乐趣,可是现在陆敏把他一个人留下来,他的世界永远少了一份快乐……想到此,李越说不出话来了,眼睛里蒙上一层水花。阿卓停了哭声,看李越,马上抱了李越的肩膀,说道:“我不哭了,叔叔别难过了。我好好等着,你来了我们一起玩。”
李越点了下头,一行眼泪流了下来。阿卓吓着了,忙拍李越的胸口,“叔叔,莫哭啊!”李越紧抱了阿卓,把脸埋在阿卓瘦小的胸前,低声说:“阿卓,无论我做了什么,你都一定不能怪我,我会伤心的。”同时在心中大骂自己卑鄙,这么借花献佛,糊弄阿卓。阿卓看不出真假,只连连说:“我不会怪你的,叔叔,真的。”李越哭出来,心里松快了些,擦干了脸,才拉了阿卓出去。
自从这次对哭后,阿卓对李越很好,什么吃的都拿来给李越尝尝,路上捡个树枝石子,都会给李越留着。经常还会看李越的脸色,大概担心他又要哭,弄得李越很不好意思。
李越与孙小官人告别赵宇,又往南走。沿途看到大量的物资和粮食在运往扬州,有的还有谢枋得廉政司的旗帜,表明是查检降官污吏所得,也算是沿途做广告了。瓜洲停靠了大量商船,里面真有许多福州董家的旗号。
到了临安,李越和孙小官人去见文天祥,皇宫里到处是身着官服的人,大殿里文天祥办公的地方人们排着队等候,孙小官人找到了管事的人,把名字呈了上去,管事的回来说一天的时间都满了,文丞相说与他们一同吃晚饭。
还有半天时间,孙小官人和李越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在临安城里逛逛。李越觉得临安城比他初来时繁荣了许多,不由得对孙小官人说:“临安战乱之后,恢复得真快。”
孙小官人说:“这算什么,比以前差多了。我朝富裕远胜前朝,只是贫者极贫,富者甚富,乃至怨声载道。”
正是下午,沿街小食琳琅满目。这段时间没吃多少好东西,别说阿卓和孙小郎,李越都馋的流口水。临安的食品之精美,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宋高宗都曾从临安饮食店买佳肴食用。几个人抵不住诱惑,东吃一口西吃一口,到回宫时,都已经肚子饱饱的。想到文天祥的晚宴,两个大人都发愁。
按赵宇的吩咐,皇宫现在分成前后两处,后面安置那些回来的宫人,也是日后两个皇子归来住的地方,而前面就是办公用地,还可让没有住处的大臣们住宿。既然原来军队都住过,大臣们再宿在皇宫也就不显得那么不妥了。
在一处偏殿,文天祥与李越和孙小官人坐在圆桌前,因为赵宇出名的节俭,这个晚餐只有六个菜,表示不能比过赵宇每人两个菜的标准。文天祥略显疲惫,李越知道他政事繁忙,也不敢打扰他,就与孙小官人象征性地动了动筷子。大家安静地吃了饭,撤下了碗碟后,孙小官人才开口:“文丞相,官家给了我稻种,说亩产能到两千斤。请丞相分配良田,这样几年下来,官家所借的军粮就能还上了。”
文天祥面露惊讶:“竟然有亩产两千斤的种子?!李官人,这可是真的?”
虽然这里的斤两与后代不同,但是换算也差不多,李越点头说:“的确。”如果没有袁隆平,中国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后来亩产破了一吨的双季稻或者三季稻是让中国粮食能够自给重要成就。可惜最后让中国陷入困境的不是亩产,而是干旱和水源的严重污染。
文天祥感慨道:“竟然有这样高产的种子?日后就无需担忧饥馑了。”
李越一时兴起,卖弄知识道:“其实最高产的不是水稻,而是一种叫红薯的粮食,亩产可以到七千多斤。如果这东西普及了,才真的能让许多百姓不为生计发愁。”有些历史学家说如果中国早有了红薯,也许就没有了李自成起义了。
文天祥急切地问:“有这样的粮食?官家可有种子?”
李越想想说:“我去看看他收的东西,如果没有秧子,我可以去挖些移过来给孙小官人。”心中暗骂自己又揽了事儿。
文天祥和孙小官人交换眼色,孙小官人笑着问:“李官人与官家认识多久了?”
李越说:“其实就比你早了一个多月。”
文天祥似乎不在意地问:“李官人是怎么认识官家的?”
李越回答:“我开船,他搭我的船回地……回来。”
孙小官人带着怀疑:“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李官人像个艄公。”
李越笑着:“我的船……很大,我不用风吹日晒的。”
孙小官人点头道:“那必是海船。官家在海外游历,难怪见多识广。”
文天祥又问:“官家原来以何为生?”
李越又犯愁:“这个,他天天算计那些星星……”
孙小官人恍然道:“哦,是观天相,难怪!我就知官家必是方外之人。”
宋代不尚天文,孙小官人和文天祥都一笑,又说了些别的,那些敏感的问题,比如南方陈宜中想立幼帝,比如赵宇说会在打下元大都后让位,连提都没有提。饭后文天祥说次日就会让人给孙小官人千亩良田,是原来给皇宫供应粮食的田产,倒是正用得上。
当夜他们就宿在皇宫,第二天果然有人来领他们去看田地。到了地方,孙小官人让在地边搭了草棚,用木栏围出了一小块地,接着去请人来交代了事情,还要人住在田地边,这才给了大半种子,余下的还珍藏起来。等他忙完了,李越与他一起回了宜兴,把阿卓留在了孙家,让孙小官人等他十天,自己回了飞船。
李越翻看了赵宇的宝藏,痛苦地对照拉丁文的翻译,确定了一小节密
恋耽美
元的政策,还治其人之身了。”
赵宇说道:“从策略看的确如此,但请晓谕北方各省,蒙元当初是以掠夺和征服为目的,而我军是以保家卫国、夺回我宋之国土为旨,也是为了惩戒蒙元对我宋之侵略。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否则国威不立。而且,我军将广施福泽于贫民百姓,不是如蒙元那样让贵族得田得地,奴役众民。因此我军北伐与蒙元之南犯有天壤之别。”
陆秀夫点头道:“官家此说尽占道义之理。”
赵宇微叹道:“虽然此时能给众多的百姓田地,可惜的是日后肯定有人因贫困等等原因卖出土地,造成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总会有一天,无地的人因为没有了为生之路,或者有地的人无法承担重负,起来造反,或正值外虏侵国,江山颠覆。此乃千古之律,必须从制度上修改。在能够保护小民百姓的制度出现之前,我希望在坐的每位,都记住一个信条:无论何时,都要保护这个社会最贫困的百姓,不单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国家,最终是保护我们自己。”
袁牧之边写边说道:“民可覆舟。”
赵宇环顾众人说:“所以,此次北伐之军,我要的是主动与我同行的人,为田也好,为义也好,每个人都要自觉自愿,不必勉强。”
叶铭站起来,拿起桌上的佩剑,施礼道:“我愿前往。”没有了方才那桀骜不驯的样子。
陈桐也起身道:“吾亦请愿随官家北伐。”
众人纷纷站立,说愿参加北伐之列。赵宇当下分了三路军,自己和叶铭取西路,从淮南蚌埠过泰山保定,向元大都进攻,而李庭芝姜才取淮安临淄济南一线向北,刘师勇本是水师,与张世杰带水师北上,从天津口登陆。
赵宇说道:“我希望五月底启程,虽然天气入了炎夏,但走到北方,却是秋高气爽之时,适合行兵打仗,最好在冬天来临前破了元大都。”
李庭芝皱眉:“官家是否太过激进?”
赵宇说:“元军元气大伤,正该乘胜追击。中原北部被元军摧残得最深,也必是反抗最激烈最频繁的地域。人们只需要一个契机,就会揭竿而起。我军沿途分地分田惠民,此去北伐,该会得一路顺利。”
大家有些半信半疑,但再无异议,外面已经天黑了。孙小官人前来,说在饭厅准备了晚餐,请大家前往用餐。赵宇点头同意,众人路线往外走,陆敏似乎迟疑着没有与别人同行,等着李越。李越一个劲儿往赵宇身后躲,被赵宇一把拉到身边,半推了一下,强迫他面对陆敏。李越对着陆敏笑了一下,脸有些痉挛。陆敏行了一礼,两个人都没有说话,赵宇没有停步,走开了。李越站了片刻,喃喃地说:“那个……祝你……新婚快乐……”陆敏垂目小声回答道:“多谢。”
李越神思恍惚,说:“阿卓在等我……抱歉……”转身离开,拼命抑制住想拔腿就跑的冲动。走到外面,见阿卓眼巴巴地站在门边等着,李越一把拉住阿卓的手,才缓了一口气,胸中那闷闷的痛稍减。
☆、第 102 章
扬州城里经过漫长的围城已经十分困乏,加上这次二十万大军入住,更是捉襟见肘。赵宇又坚持和大家吃的一样,李越也跟着吃粗粮。其实糠麸里有许多营养,李越还得哄着阿卓和孙小郎吃,两个孩子腻腻歪歪,李越一个劲儿说这是好东西,日后也许吃不上了。孙小官人看着长吁短叹,更加把交给他的责任看得重大,过了几天就要求回临安去见文天祥,好开始下种。顺路也回宜兴把儿子送回家。赵宇对李越要求了一系列的东西,李越也得回飞船去,正好与孙小官人一路。自然把阿卓带着,送他和孙小官人的孩子一起回孙家,可李越一对阿卓说了这个计划,阿卓就不与他说话了,绷着小脸,给他脸色看。
李越把阿卓带到小花园里,里面一小块池塘,旁边假山石,很精巧秀丽。李越拉着阿卓坐了,春日的泛绿的柳枝垂下,李越长叹了一口气,抱歉地说:“阿卓,我总得来回跑的。”阿卓看着池水不说话,李越想着阿卓也不过六岁,小孩子本来应该多快乐,结果却遭了这么多苦难。一时心中更加负疚,忙说好话:“其实我就是离开了,心里也是有你的。”话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陆敏:他离开了,心里是不是还有自己?一时怅然无语。
阿卓扭脸看了一眼李越,童声童气地说:“你要多长时间才来看我一次?”
李越回神,赶快陪笑脸:“一个月该有一次吧?日后打下了元大都,我们不用打仗了,我就把你带在身边,好不好?”
阿卓还是绷着脸:“官家叔叔说一年内会破了元大都,你后面就不离开了?”
李越连连点头:“是的是的,我保证。”
阿卓终于哭了,李越一把把阿卓抱在膝上,拍着阿卓后背说:“阿卓和孙小郎好好玩,等叔叔回来,我们上树抓小鸟……”
阿卓摇头:“不能抓,小鸟没有了娘会难受的。”
李越忙改口:“那上树……就坐在树杈上,看小鸟还不行吗?”阿卓点头,李越再接着灌迷魂汤:“下河抓鱼捞虾,田里去抓青蛙……”阿卓在李越怀里抽泣着,李越也感到莫名的伤痛涌上心头:他曾经这样哄过陆敏,一起去寻觅生活中的乐趣,可是现在陆敏把他一个人留下来,他的世界永远少了一份快乐……想到此,李越说不出话来了,眼睛里蒙上一层水花。阿卓停了哭声,看李越,马上抱了李越的肩膀,说道:“我不哭了,叔叔别难过了。我好好等着,你来了我们一起玩。”
李越点了下头,一行眼泪流了下来。阿卓吓着了,忙拍李越的胸口,“叔叔,莫哭啊!”李越紧抱了阿卓,把脸埋在阿卓瘦小的胸前,低声说:“阿卓,无论我做了什么,你都一定不能怪我,我会伤心的。”同时在心中大骂自己卑鄙,这么借花献佛,糊弄阿卓。阿卓看不出真假,只连连说:“我不会怪你的,叔叔,真的。”李越哭出来,心里松快了些,擦干了脸,才拉了阿卓出去。
自从这次对哭后,阿卓对李越很好,什么吃的都拿来给李越尝尝,路上捡个树枝石子,都会给李越留着。经常还会看李越的脸色,大概担心他又要哭,弄得李越很不好意思。
李越与孙小官人告别赵宇,又往南走。沿途看到大量的物资和粮食在运往扬州,有的还有谢枋得廉政司的旗帜,表明是查检降官污吏所得,也算是沿途做广告了。瓜洲停靠了大量商船,里面真有许多福州董家的旗号。
到了临安,李越和孙小官人去见文天祥,皇宫里到处是身着官服的人,大殿里文天祥办公的地方人们排着队等候,孙小官人找到了管事的人,把名字呈了上去,管事的回来说一天的时间都满了,文丞相说与他们一同吃晚饭。
还有半天时间,孙小官人和李越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在临安城里逛逛。李越觉得临安城比他初来时繁荣了许多,不由得对孙小官人说:“临安战乱之后,恢复得真快。”
孙小官人说:“这算什么,比以前差多了。我朝富裕远胜前朝,只是贫者极贫,富者甚富,乃至怨声载道。”
正是下午,沿街小食琳琅满目。这段时间没吃多少好东西,别说阿卓和孙小郎,李越都馋的流口水。临安的食品之精美,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宋高宗都曾从临安饮食店买佳肴食用。几个人抵不住诱惑,东吃一口西吃一口,到回宫时,都已经肚子饱饱的。想到文天祥的晚宴,两个大人都发愁。
按赵宇的吩咐,皇宫现在分成前后两处,后面安置那些回来的宫人,也是日后两个皇子归来住的地方,而前面就是办公用地,还可让没有住处的大臣们住宿。既然原来军队都住过,大臣们再宿在皇宫也就不显得那么不妥了。
在一处偏殿,文天祥与李越和孙小官人坐在圆桌前,因为赵宇出名的节俭,这个晚餐只有六个菜,表示不能比过赵宇每人两个菜的标准。文天祥略显疲惫,李越知道他政事繁忙,也不敢打扰他,就与孙小官人象征性地动了动筷子。大家安静地吃了饭,撤下了碗碟后,孙小官人才开口:“文丞相,官家给了我稻种,说亩产能到两千斤。请丞相分配良田,这样几年下来,官家所借的军粮就能还上了。”
文天祥面露惊讶:“竟然有亩产两千斤的种子?!李官人,这可是真的?”
虽然这里的斤两与后代不同,但是换算也差不多,李越点头说:“的确。”如果没有袁隆平,中国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后来亩产破了一吨的双季稻或者三季稻是让中国粮食能够自给重要成就。可惜最后让中国陷入困境的不是亩产,而是干旱和水源的严重污染。
文天祥感慨道:“竟然有这样高产的种子?日后就无需担忧饥馑了。”
李越一时兴起,卖弄知识道:“其实最高产的不是水稻,而是一种叫红薯的粮食,亩产可以到七千多斤。如果这东西普及了,才真的能让许多百姓不为生计发愁。”有些历史学家说如果中国早有了红薯,也许就没有了李自成起义了。
文天祥急切地问:“有这样的粮食?官家可有种子?”
李越想想说:“我去看看他收的东西,如果没有秧子,我可以去挖些移过来给孙小官人。”心中暗骂自己又揽了事儿。
文天祥和孙小官人交换眼色,孙小官人笑着问:“李官人与官家认识多久了?”
李越说:“其实就比你早了一个多月。”
文天祥似乎不在意地问:“李官人是怎么认识官家的?”
李越回答:“我开船,他搭我的船回地……回来。”
孙小官人带着怀疑:“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李官人像个艄公。”
李越笑着:“我的船……很大,我不用风吹日晒的。”
孙小官人点头道:“那必是海船。官家在海外游历,难怪见多识广。”
文天祥又问:“官家原来以何为生?”
李越又犯愁:“这个,他天天算计那些星星……”
孙小官人恍然道:“哦,是观天相,难怪!我就知官家必是方外之人。”
宋代不尚天文,孙小官人和文天祥都一笑,又说了些别的,那些敏感的问题,比如南方陈宜中想立幼帝,比如赵宇说会在打下元大都后让位,连提都没有提。饭后文天祥说次日就会让人给孙小官人千亩良田,是原来给皇宫供应粮食的田产,倒是正用得上。
当夜他们就宿在皇宫,第二天果然有人来领他们去看田地。到了地方,孙小官人让在地边搭了草棚,用木栏围出了一小块地,接着去请人来交代了事情,还要人住在田地边,这才给了大半种子,余下的还珍藏起来。等他忙完了,李越与他一起回了宜兴,把阿卓留在了孙家,让孙小官人等他十天,自己回了飞船。
李越翻看了赵宇的宝藏,痛苦地对照拉丁文的翻译,确定了一小节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