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把你掰直 作者:寻香踪

    第9节

    陈赞的宽面条热泪在心里狂飙,自己就只能与幼儿园小朋友一个水准了吗?他很鸵鸟地安慰自己:下棋这事情,是需要天赋的。

    陈赞和谈伟下棋的时候,谈天就在一旁观棋,某天突然冒出一句:“小赞,你好像想得比较复杂了,这一步不用走这么快的。”

    陈赞心里一惊,自己的想法好像是复杂了点,下棋最讲究心静,自己却掺杂了太多的想法,难怪总会输棋。

    经谈天这么一点拨,陈赞的水平终于有了一点突破,不过也就仅止于此了。他日后还是一个著名的臭棋篓子,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当然,他不怕没人蹂躏,谈家三兄弟都是他练兵的好对象。

    一个寒假下来,陈赞和谈家两兄弟的积蓄达到了八十多块,在这个捡一分钱都难的年代,八十多块对一个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了。谈天和谈阳简直就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有时做梦都能笑醒来。

    但是陈赞知道,这点钱算什么呢,赚钱实在是太难太慢了,他巴不得天上掉下个馅饼来,落在他早起跑步的路上。但是他每天都低着头看路,并没有见到任何值钱的东西。

    过年前,陈赞用他们赚到的钱,给四个男孩各买了一双胶底鞋,黑色的鞋面,绿色的装饰条纹,这是这个年代非常时新的款式了。

    谈天虽然肉疼掏出去的那三十多块钱,但是穿上新鞋时,跑步都比平时轻快得多,这种感觉和妈妈给他买新鞋时是不一样的。

    这个寒假,最忙碌的要数陈赞的父母和叔婶了,他们要将黄土岭的七百多株大油茶树都挖出来,移栽到自己的茶园里。

    为了赶时间,大人们就只歇了过年前后的三天,其它的时间都在黄土岭和后山之间忙碌。

    陈赞的舅舅和姨妈们都来帮忙了,二叔家的亲戚们也被叫了来,村里关系比较近的邻居也都叫了来,比如谈天父母等。好在这个年头,帮忙做事只需要管饭,还无需发工钱,不然光工钱都是一大笔数目。

    忙到正月过完,七百多株油茶终于在后山安家落户,陈赞心里松了口气,这算是跨出了第一步。

    但是经济问题明显紧张起来,二叔虽然和他家一起承包,但是二叔的积蓄总共只有三千块,交了承包款,几乎就没有余钱了。陈赞家积蓄稍多一点,但是也多不到哪里去。交了承包款,买了茶树和肥料,几乎就没什么余钱了。

    年前陈赞家里的两头肥猪卖掉了,因为养得好,每头都有200斤左右,按市价三块卖的,卖了一千多块钱,也全都扔到茶园里去了。

    茶树要种好,不可能只靠农家肥,那么宽的地方,哪来那么多农家肥,不足的必须得施化肥。陈赞倒想像人家种田文里的主角一样,金手指一挥,用什么空间水一浇灌,什么肥料都省了,既环保又健康。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办法,老老实实来吧。

    这个年过得紧巴巴的,除了陈赞自己添的那双鞋,就没有再添置任何新衣服。

    陈赞父母差点就要向亲戚朋友家去借钱了。家里的经济前所未有的的紧张,陈巧还没上初三,父母就说让她考中专了。

    陈巧已经十三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作为长女,自然是要替家里分忧的,虽然不那么情愿,但也没有反对,只把委屈悄悄地藏在心里。

    但是陈赞力排众议,坚持跟父母说:“不能让姐姐考中专,要上高中考大学。”

    刘双双无奈地看着儿子:“可是明年你也要上初中,你姐若是上高中,咱家哪来的学费呢?”90年代早期,师范生还是免费的。

    陈赞看向爸爸:“爸,姐姐成绩那么好,她一直都想考大学呀,考中专太可惜了。”

    陈昌隆有些为难地看着儿子和一直默不作声的女儿,咬了咬牙:“怕什么,上高中就上高中。不是还要到明年才上吗?我就不信咱们赚不到学费。”

    陈巧含着泪终于开口了:“谢谢爸。我想考高中,听说二中最优等的学生是有奖学金的,我一定会争取到奖学金的。”

    陈昌隆也有些动容了:“好,我们巧巧就是懂事。别担心,咱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大学,只要孩子念得起、愿意念。”

    刘双双抹了一把眼睛,转过身去:“我去喂猪。”为了增加收入,家里今年又多养了一头猪。

    陈赞说:“妈妈,我也会赚钱的,以后我会赚自己的学费的。”

    刘双双摸着儿子的头顶,没有说话,欣慰地笑了笑。

    陈巧悄悄地提着篮子去打猪草去了。

    陈昌隆背着锄头准备上山去。

    陈赞二婶张明丽这时从外面进来了:“大哥,要出去啊?我嫂子呢?”

    陈昌隆放下锄头:“明丽来了啊?你嫂子在后面喂猪呢。”

    “我找嫂子有点事,大哥,要不你也来吧,有个事咱们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做。”张明丽说。

    陈赞去叫妈妈,他估摸着二婶有重要事要跟父母说。

    张明丽看着哥哥嫂子,开口说:“是这样的,大哥,嫂子,我娘家的哥哥不是在家弄了个孵化场么,有个人定了一批小鸡没要完,还多了三百多只小鸡,我哥问我要不要养。我想着咱们茶园那么宽的地方,要是咱们能养点小鸡小鸭的也不错,就来问问嫂子看这事怎么样。”

    刘双双看着张明丽:“你说咱俩一起养?”

    张明丽点点头:“毕竟数量有点多,我怕一个人看不过来。”

    陈赞在一旁说:“妈妈,我觉得二婶的主意不错。”

    刘双双对儿子的信任显然已经高出许多,她看向儿子:“真的可以?”

    陈赞跑回屋去,从书包里找出一本《新农村发家致富专业养殖》的书来:“妈妈你看,这上面就有好多介绍养猪养鸡的呢。”这书是他去县城卖笋时,和姐姐一起上新华书店转悠时买的,就等有机会拿给父母看呢。

    刘双双拿过来翻了一下:“这上面说除了谷子,还要喂饲料,咱们哪来的饲料呢?”

    陈赞说:“妈妈,这上面也说小鸡吃草吃虫子呀,我们后山上最不缺草和虫子,这比饲料还好呢。”要是在油茶园里养了鸡鸭,那么连野草都不怕它长了。

    陈昌隆说:“那还要修一些篱笆,山上不仅有虫子,也有黄鼠狼呢。”

    张明丽说:“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大哥和昌盛先做一些竹篱笆,织得密一些,我们先在圈出个地方养,等草和虫子吃得差不多了,就将小鸡移到另一片去。这样就不会跑得满山都是了。”

    刘双双吃下定心丸:“好,养吧。如果养得好,到时候我们再多养一些。”

    陈赞心里雀跃起来,看来大家都在各显神通呢,养鸡的成效可比养猪快多了,有个四五个月,小鸡就能出栏了,到时候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不过还得提醒做好防疫工作,虽然这个年代的鸡瘟少发,但偶尔也会出现。

    春天来了,万物生发,素颜一冬的世界又装扮起来了,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叫人的心情也轻快起来。

    春雨下来了,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却不似冬雨那么恼人,仿佛是一曲优美轻快的乐谱,雨后的空气清新怡人,又似洗涤心灵尘埃的清洁剂,让人整个都清爽起来。

    春雨来了,希望也便来了。

    茶园里的油茶吸饱了大自然的雨露和甘肥,以几乎看得见的速度在抽枝发叶,不仅原本的茶树在长,新移栽来的茶树也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适,十分迅速地适应了新环境,也开始绽吐新芽,甚至是原本已结的茶果也并没有太多的脱落,继续汲取养分,蓬勃生长着。

    春雨来了,春雷响过之后,蛰伏于地底下的笋子终于聚集了足够的气力,将地面顶破,迎接它的,是和暖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它伸了一个懒腰,一下子便拔出一尺多高,密密麻麻布满了整个竹林,真是喜煞人。

    陈赞爷爷是个经验丰富的山里人,他去竹林里将那些长得密集的春笋拔除一些,挑了好多春笋下山。

    奶奶虽然有些偏狭,但心里还是顾着自己儿子的,所以也不嫌麻烦地细心将每一棵笋子都扒了皮,切了根,放大锅里煮熟,漂洗干净,切片,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就变成了笋干,可以经年不坏。如果遇上阴雨天气没有太阳,就要生火烘烤,使笋子尽快脱水干燥,否则就会发霉坏掉。

    一个春天下来,陈赞家里就积了两三百斤笋干。陈昌隆带着笋干去了一趟省城,两块六一斤全都批发给了农贸市场,后山赚到第一笔近千块的收入。

    春雨来了,滋润着大地,雨过天晴之后,安静了一动的松林里,菌子又长出来了,这是陈赞和谈天最喜闻乐见的,因为这样又可以捡菌子卖钱了。

    每天早上,他们都早早起来跑步,然后上松林捡菌子。每周头三天的晾晒卖干菌子,后三天的攒起来卖新鲜的,依旧每个周日去赶集,渐渐地,积蓄就又多了起来。

    春天里还有一件快乐的事,就是上油茶园去采茶耳。茶耳是油茶树嫩叶的变异品种,茶叶变厚,未成熟时是红色的,熟了之后便是银白色或者白色的,味道甘甜爽脆,是一种美味。

    采茶耳是孩子们春天里最爱做的事之一,因为这有一种寻宝的乐趣,又能够一饱口福,何乐而不为。

    放了学之后,村里的好多孩子都会绕道直接去后山采茶耳,有的甚至要在茶林里玩到天快黑时才回去。陈赞和谈天也会去,他们会先找一阵茶耳,再回去写作业做家务。

    刘双双和陈昌隆经常在后山忙,对这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的任务就是玩和吃,只要不耽误写作业便成。有时候他们自己无意间碰到成熟的茶耳,也会顺手摘下来,放在口袋里,带回去给孩子尝鲜。

    26、第二十六章 越来越好

    开学之后,陈赞还收到了一份惊喜,林老师帮忙投稿的那篇作文居然刊登在了本县报纸的文艺版。报社给他寄了一份报纸,还有二十块钱的稿费。陈赞很是意外了一把,没想到居然还会被采用,他都以为这事儿早就过去了。

    林老师显然也为这件事感到意外和高兴,她还给陈赞拿了好几本少儿刊物:“陈赞,这些杂志给你看看,你看自己有没有兴趣写同类型的故事,写好了老师可以帮你修改再投稿。”

    陈赞赶紧跟林老师道谢,这写故事可比捡蘑菇来钱容易多了。他决定将老师给他看的那几本刊物好好研究一番,多写几个故事去投稿,万一中了,那就是几十块的稿费啊。

    陈赞的作文登报之后,在整个学校都引起了轰动,好多人都慕名而来,要认识一下他。弄得陈赞面上有点挂不住,几十岁的人了,写了篇小学生作文发表,结果弄得人尽皆知,真是囧啊。

    这其中要数谈天最高兴了,出风头的是自己哥们啊,他的作文都能发表在报纸上了,真是倍有面子。

    再看陈赞时,仿佛那头上如如来佛和观音菩萨一样,都围了一圈圣洁的金光。他拿着陈赞的作文翻来覆去地看,一面看一面傻笑。

    回家的时候,谈天两手捧着那份报纸,一路上不知跟人炫耀了多少回:“看,这是我好朋友陈赞的作文,都上报啦!”

    陈赞上报纸的事让陈昌隆夫妇也高兴了好一阵,儿子眼看越来越有出息啊,干活的劲头也越发足了。这大概是天下父母的共性,子女有出息,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和荣光。

    陈赞将林老师给的刊物研究了一番,又扔给谈天看去:“看看,你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故事,一起写吧。”

    谈天连连摇头:“我不写,写作文我最头疼了,还是你写吧。”

    陈赞瞪他:“写不写?”

    谈天摇头。

    陈赞看了他好一会不说话,瞪得谈天心里有点毛毛的。陈赞说:“坛子,你初中准备考哪里?”

    “你考哪个学校我就考哪个学校。”谈天想都没想。

    陈赞故作为难地说:“我要考二中的初中部,你也考二中?我姐说二中的分数要求特别高,去那里的都是每个学校的尖子生,你语文不好,不一定考得上啊。”二中是比较难考,但是谈天的成绩是绝对能上的,可谈天不知道,陈赞便恐吓他。

    谈天果然急了:“那怎么办?”

    陈赞说:“你主要就是作文和阅读理解题不行,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写一些作文,肯定就不会有大问题了。”陈赞让谈天写作文的原因,自然是培养他的语文水平,不然以后上中学了再补就有些迟了。

    “那我就试试吧。”谈天果然成功被陈赞骗过,“我写得不好你不要笑我。”

    “咱们是好哥们,我肯定不会笑话你的。”陈赞信誓旦旦,当面不笑,背后偷乐总可以吧。

    五月的时候,陈赞和谈天又多了一件事,每天除了捡菌子,还要去上采金银花。金银花在乡间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植物,缠绕在人家园子的篱笆墙上,乡下人知道这是一味草药,偶尔会连茎带叶扯一把回去烧水泡澡,平时是不管不顾的。

    孩子们会摘了来舔花蕊里的蜜水,甜丝丝的,可以解馋。在缺少零食的年代,也算是一种小小的慰藉。

    陈赞知道金银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后世许多人都爱用这个花泡茶喝。干燥的金银花在药店能卖上七八块一斤,他便动了采集的心思,反正都是野生长的,不要白不要。

    陈赞便和谈天谈阳兄弟俩去采金银花。因为金银花的花期比较短,前后也就半个月,所以陈赞干脆将早上的跑步都中断了,一大早便提着篮子出门去采花,趁着露水未干时采摘。

    谈天为了多一双手,甚至连六岁的谈伟都叫上了,许诺给他买大红苹果和鸭梨,小谈伟被苹果和鸭梨诱惑着,每天一大早便跟着哥哥们起来,挨家篱笆园子去摘花。

    照于碧莲的说法,这三兄弟真是钻到钱眼里去了,小小年纪,就知道赚钱。谈卫民倒也落得清静,儿子会赚钱了之后,再也不伸手问他要钱了,多好。现在他的修理摊子已经成了气候,他便考虑要不干脆在街上弄一个小铺面算了,这样便可以长期做生意。

    只是于碧莲不大乐意,家里还种着地呢,谈卫民要是去了镇上,家里事多半是顾不上了,她一个女人又要种地又要照顾孩子,得多辛苦啊。但是谈卫民打定了主意,正慢慢寻找合适的铺面呢。

    金银花刚收完,真正的夏天便到了,山上的菌子在潮湿和温度的催化下,不要钱似的疯长。他们每天都能够满载而归,喜得陈赞和谈天兄弟是见牙不见眼。新鲜菌子卖不赢,多半都拿来晾晒成菌干了。

    陈赞挑了些干菌子和干金银花,就着老虞给他的地址,邮了一些过去。他每个月会给老虞写一封信,告诉他自己的近况,捡了多少菌子,摘了多少金银花,顺便说说家里的情况,妈妈养的鸡长得如何茁壮,油茶园里果子结了多少,奶奶晒了多少笋干等等。

    在陈赞心中,老虞既然是做生意的,那就是潜在客户,就算是他本人不跟自己做生意,也可以介绍朋友来做啊。

    陈赞前后写了三四封信,老虞没有回过信,但是给陈赞寄过一个类似于拉洋片的万花筒,里面是北京的名胜风景,有故宫、长城、毛主席纪念堂等等,卡一下换一个场景。谈天喜欢得不得了,陈赞就送给他了。

    老虞在收到陈赞的菌子和金银花后,又给陈赞寄了一包北京果脯和茯苓夹饼,可把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美坏了。而且几乎全村人都知道,陈昌隆家的小子有个北京朋友,不仅给寄玩的,还给寄吃的。

    邻居们见了陈昌隆和刘双双,无一例外地表示艳羡,夸奖他们有个有出息的儿子。陈昌隆两口子是既意外又自豪,儿子怎么会有一个北京朋友呢,儿子居然会有一个北京朋友。

    当然,陈赞早就说了,老虞是他们在街上吃米粉的时候巧遇上的,还买了他们的冬笋呢。谈天也佐证了此事。人们只能羡慕嫉妒陈赞了,随便认识一个北京人,人家就愿意送吃的玩的来,真是奇遇啊。

    这个夏天,三个孩子的积蓄已经达到了三百多块,陈赞自己的稿费也攒了一百多块,俨然一个小财主了。

    而陈赞妈妈和二婶在油茶园里养的三百多只小鸡长势喜人,只是公鸡比较多一些,有两百多只,母鸡也陆续开始下蛋了。陈赞妈妈将两百多只公鸡都挑出来,留下几只比较健壮的做种鸡,其余的都挑到集市上去卖了。

    这是继笋干之后后山产出的第二笔较为可观的收入,而且等所有的母鸡开窝之后,以后每天就都有鸡蛋可卖了。

    这让陈赞爸妈和二叔二婶大松了一口气,在油茶还没有产出的时候,这些副产品起码可以解一解燃眉之急,加上家养的那几头猪,如此以来,便可以应付明年的承包款了。

    卖了两百只公鸡后,刘双双和张明丽一合计,又从张明丽哥哥那儿买来了四百只小鸡仔,进行第二轮养殖。

    陈赞暗暗咋舌,妈妈和二婶还真能干,而且对商机的敏锐度远远高出了他的预料。他原本还担心头两年家里的日子会过得紧巴巴的,但是很明显,妈妈已经找到入门的路子了,只要养鸡场不出意外,估计每年的承包费用都不用担心了。

    养鸡场的兴旺,直接带来了一个好处——陈赞每天都能吃上鸡蛋了。在这个缺少各式牛奶、各种肉类、各种保健品的年代,鸡蛋在农村人眼中,就是最实惠最好的营养滋补品了。

    所以从养鸡场的小母鸡下第一只蛋开始,陈赞姐弟和堂兄妹几个都有了固定的营养来源,虽然单一,也比没有强多了。

    而且不定时的,陈赞还能喝上鸡汤了,刘双双不再吝惜这些家禽,家养了这么多,孩子们读书辛苦,又是长身体的时候,丈夫干活劳累,公婆操心也不少,吃,全家都吃,吃几只又不会吃穷。

    倒是谈天兄弟几个,总是眼巴巴地看着陈赞吃香喷喷的鸡蛋,喝馋得人流口水的浓郁鸡汤。看得陈赞心里十分内疚,便会隔三岔五从自家养鸡场摸了鸡蛋出来给他们兄弟仨解馋。

    谈天吃了几次,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小赞,这样不好吧,反正我们有那么多钱在你那里,我们还是给钱给你妈妈好了。”

    陈赞差点将嘴里的蛋黄喷出来,这个谈天,他居然会吃到不好意思,上回他还去利麻子家的鸡笼子里偷摸出来两个刚下的鸡蛋来煮了吃呢,因为利麻子头天坑了二伯娘家的一只骚鸡公杀了吃。

    利麻子的老婆站在自家门口骂了两个小时,但是没有人看到是谁摸走的,她找不到偷蛋贼,只好胡乱骂了一气。知情的陈赞当然不会告诉她是谈天偷的,利麻子的老虎屁股别人摸不得,有人敢摸,就当瞧热闹了。

    “不用,几个鸡蛋而已,到时候我家摘茶子了你来帮忙就好了。”陈赞无所谓地说,鸡场的母鸡都下蛋了,每天至少产出几十上百个,少几个妈妈和二婶肯定不会介意的,就当几只小母鸡没下呗。

    谈天讪笑道:“好吧,那就谢谢你了,小赞。”

    谈阳说:“我也去,我也去。”

    谈伟也说:“还有我,还有我。”

    陈赞看着两个眼睛亮晶晶的孩子,笑起来:“当然,都要来。”几个鸡蛋,换几个小劳力,陈赞觉得自己有点不怎么厚道。

    27、第二十七章 坛子吃醋了

    暑假里,陈赞小姑陈小芳带着三岁大的儿子李俊瑞回来了。说是陈小芳要去市里学习,孩他爸已经去了省里学习,爷爷奶奶要照顾大孙女(李大原前妻的女儿),小俊瑞便托付给外公外婆照看。

    陈赞记忆中的往事如闪电一般闪现了出来。因为来往很少,他对这个小表弟的记忆有限,尤其是在他病了之后,更加没什么来往的记忆,但是这一次,他可以确定,就是小俊瑞害病的那一次。也许,他这次可以为这个小表弟做点什么。

    爷爷奶奶的房子在二叔家旁边,陈赞跟爷爷奶奶的感情也并不十分亲厚,因为他妈妈刘双双是个女强人,对陈昌隆管得严,奶奶不太喜欢这个强势的大儿媳,故此对陈赞姐弟两个没有二叔家的两个堂弟妹好。陈赞也是无事不去爷爷奶奶家的。

    但是这次陈小芳一来,陈赞就过去了。陈小芳见到陈赞倒也算得上热情,上次回来,这个侄子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尤其他还没有同龄孩子的脏乱,小脸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也没什么泥灰。

    “小赞,来,吃香蕉。”陈小芳从一把香蕉上掰了一根下来,递到陈赞手里。

    “谢谢姑姑。”陈赞也不客气,他虽然不稀罕这香蕉,但也得卖姑姑面子,要表现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该有的情态来。

    陈小芳怀里的那个孩子拿着半根香蕉,也不吃,就那么看着陈赞。陈赞抬起头去看他,伸出手去拉他的小手:“这是瑞瑞吧?”

    陈小芳满脸都是母性的光环,低头对儿子说:“瑞瑞,去和赞哥哥玩吗?”

    小俊瑞看了一眼陈赞,没有出声,张大嘴咬了一口香蕉,他跟陈赞还不熟,不愿意和他玩很正常。

    陈赞听见谈天和他弟弟在窗外开滑板车,齿轮在地上摩擦出“哗哗”的声响,便对小俊瑞说:“瑞瑞,走,哥哥带你去坐车车去。”

    陈小芳很配合地抱着儿子走到门边,看谈阳推着滑板车上的谈天呼啦啦地满地转:“瑞瑞,要不要也去坐车车?”

    小俊瑞看了一会儿,伸出手要去。

    陈赞连忙喊一声:“坛子,滑板车给我表弟坐坐。”

    谈天哪有不配合的,赶紧狗腿地跑了过来,看了看小俊瑞:“他太小了,一个人坐不稳。”他的滑板车就是一个半米见长的一块木板,前头窄后头宽,前后各安装了两个齿轮,人坐在上面要抓紧屁股底下的底板才安全。

    陈赞说:“我抱着他,你来推我。”他说着将手里的香蕉递给了最小的谈伟,“小伟,这个给你吃。”

    谈伟羞涩地看了一眼陈小芳,高兴地接过来,拿在手里不敢就剥了吃,谈阳瞟了一眼谈伟手里的香蕉,转过头去,装作不在乎的样子。

    陈赞将手向小俊瑞张开:“瑞瑞,来,哥哥抱你去坐车车。”

    小俊瑞迟疑了一下,到底还是没能抵抗住诱惑,终于肯让陈赞抱了。

    陈赞抱着这个浑身散发着奶香柔软的孩子小心地坐上滑板车,用双腿将他圈在自己的保护中:“坐车车了。坛子你推我。”

    飞驰的感觉让小俊瑞立即兴奋起来,也忘了要去寻找妈妈的身影。陈小芳看儿子玩得高兴,赶紧回家又拿了三根香蕉出来陈赞、谈天和谈阳。谈阳如愿以偿终于吃上了香蕉。

    就这样,小俊瑞接受了陈赞,与他十分亲近,因为这个好看的哥哥会带自己玩,带自己坐好玩的滑板车。

    陈赞担心这孩子有什么异常,一直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因为知道小儿麻痹症是通过病毒传染的,故对俊瑞的卫生情况十分注意,不让他随便抓东西吃,还经常带他去洗手。

    陈小芳看着侄儿对儿子这么好,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些,至少自己离开之后,儿子应该不会太孤单,起码有个玩伴,还是个比较懂事的玩伴。

    第二天陈小芳就回去了。小俊瑞和陈赞玩得正兴起,没有注意到妈妈已经走了,到了晚上天黑的时候,便开始找妈妈了,不要外婆不要外公,也不要赞哥哥,找不见妈妈,便哭得眼泪鼻涕一把抓,嚎了半个多小时都没见分贝降下来。

    陈赞的头皮都给震麻了,他是第一次遇上这么能哭的孩子,彻底没辙了,心里只是担忧,这么哭下去会不会生病啊。

    刘双双见天黑了儿子都没回家,便来寻儿子,便看到了哭得稀里哗啦的小俊瑞:“啊呀呀,哭得这么伤心,来,舅妈抱。”

    小俊瑞居然没有反对刘双双的怀抱,只紧紧地抱着刘双双的脖子,趴在她肩上抽抽噎噎地慢慢止住了哭声。大概是成年女性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陈奶奶出声了:“既然瑞瑞要舅妈,那双双你就带一会吧。”

    刘双双抱着小俊瑞,轻摇着将他送入梦乡。陈赞担心他会有什么意外,爷爷奶奶年纪大,不愿意折腾,把小事糊弄过去,结果酿成大祸,便对妈妈说:“妈妈,要不今晚带瑞瑞去我们家睡吧,等明天我再带过来。奶奶,让瑞瑞跟我们回家吧,我会照顾他的。”

    陈奶奶本来不大愿意的,但是看着在刘双双臂弯里睡得香甜的孩子,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瑞瑞晚上要撒一次尿,你记得起来把尿。把这瓶牛奶带上,晚上饿了他要喝。”

    母子俩抱着孩子回了家。陈赞睡觉之前,摸了五六回俊瑞的额头,确定他没有发烧,因为小儿麻痹症的一个症状就是低烧。

    但是小俊瑞睡得很安稳,似乎没有什么不适。陈赞知道,小儿麻痹症也只是偶发情况,是要感染上病毒才会发病。自己这两天还是很注意他的卫生,没准就逃过这一劫了呢。

    这一天晚上什么事都没有,第二天小俊瑞活蹦乱跳地跟着几个大孩子一起玩。午后下了一场急雨,陈赞急着回家去收衣服,将俊瑞丢给了奶奶。

    收好衣服的时候,回来发现俊瑞趴在自家到奶奶家之间的路上哭,浑身弄得湿漉漉、脏兮兮的。一看见他就抱紧他不放手,嘴里直叫:“哥哥。”

    陈赞只好带着他回去洗澡换衣服,到了傍晚,陈赞发现这小家伙蔫蔫的,一摸额头,不得了,发烧了,赶紧告诉爷爷奶奶:“瑞瑞病了,我们赶紧送他去医院。”

    奶奶吓了一跳,赶忙抱过来一摸:“没什么大事,有点低烧,到罗春那儿看看就好了。”罗春是他们村的赤脚大夫。

    陈赞坚持要送小俊瑞去镇上的医院,奶奶嫌他小题大做:“又不是什么大病,去什么医院,打一针吃点药就好了。”

    陈赞急得都要哭了,这可不是什么小病,是小儿麻痹症啊,不及时就医,耽误了可怎么办,他可不想让小俊瑞的悲剧再次重演了。“奶奶,我们还是带瑞瑞去医院吧,姑姑送他到我们这里来,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爷爷听到迟疑了一下,但是又感叹说:“可是天已经晚了,去镇上太远了啊。”

    陈赞连忙跳起来:“我去叫爸爸骑车带瑞瑞去医院。”说完不等爷爷奶奶回话,便拔腿往家里跑。

    陈昌隆这时正好从山上回来,陈赞一把拉住他:“爸,快点,瑞瑞病了,你赶紧骑车送他去医院。”

    陈昌隆吓了一跳:“怎么了,怎么了?瑞瑞得什么病了?”

    陈赞说:“瑞瑞发烧了,快送他去医院。”

    陈昌隆放松下来:“发烧带他去罗医师那儿啊。”

    陈赞急得直跺脚:“爸,万一不只是发烧呢,要是什么重病呢,烧坏了瑞瑞谁赔啊?怎么跟姑姑交代?”

    刘双双许久没见儿子的情绪如此激动了,她接过话头说:“小赞说得对,昌隆你骑车送瑞瑞去医院。不行,我也去,他一个人没法坐车啊。”对于小姑的事,她还算是比较重视的。

    陈昌隆说:“不用,你去将小赞小时候的背带翻出来,我背去就好了。你们都不用去。”

    “爸,我也去吧,瑞瑞不太亲你,他没有熟人会哭的,我去陪他。”陈赞坚持要去。

    就这样,在陈赞的坚持下,发着烧的俊瑞被送到了镇人民医院。他们的运气很好,这天的值班医生正是医院的儿科主任,俊瑞很快便得到了治疗。

    回去的路上,陈赞坐在后座给爸爸打着手电筒。陈昌隆说:“你这个孩子,小题大做,医生不也说没什么大碍么,搞得非要上医院来。”

    陈赞嘿嘿的:“我不是怕严重了么,没事不是大家都放心了?”没病就好,多麻烦几趟都愿意。

    陈赞想起一个事来:“爸,我小时候打过防疫针没有?”

    第9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重生之把你掰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寻香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寻香踪并收藏重生之把你掰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