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481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481
有,可在见楼二少怎么做之后,也有样学样,到后来,楼大总统和楼少帅反倒没了用武之地,只任凭几个面团子在“战场”上厮杀。
李谨言于军事上一知半解,也能看出战斗双方的布局都有模有样,并不是在“胡闹”。
该感叹家族兴盛不是没有道理的吗?
战斗最终以楼二少一方胜利告终,正巧楼夫人派了丫头来传话,该用晚饭了。小胖墩也没气馁,站起身,霸气十足的一挥手,饭后再战。
一月二十六日,大年初四。
李庆云夫妇抵达了苏州火车站,下车时,来接他们的是孙清泉的副官。
“师座公务繁忙,夫人也出门会客。”
副官的解释有些干巴巴,李庆云和三夫人也没心思计较,他们现在只想尽快见到李锦书,不管女儿生前做了什么错事,死后总要入土为安。
老太太坚持不许李锦书进李家的祖坟,李三老爷只能将她的骨灰带回去另作安葬,三夫人哭肿了眼睛也没有办法。
车子最先开到孙家宅邸,既然是借口探亲,总要先见见家人。
孙清泉和三夫人的父亲已经仙逝,家中只有老母,也同李家老太太一般,整日吃斋念佛。
母女俩见面时,孙老夫人看着红肿双眼的三夫人,叹息一声,“清荷啊,娘当初是怎么教你的?好好的一个女儿,怎么就教成了这样?”
“娘……”
“行了,事情过去也就罢了。人死万事皆空,葬了罢。”
三夫人不出声,只是哭,老夫人摇摇头,扶着丫头的手转身回了佛堂。
孙清泉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孙夫人带着李三老爷夫妇去了李锦书的住处。简单的灵堂里,只有一个丫头和一个婆子守着。
李锦书是腊月二十九出事,被人两刀扎在了胸前和腹部,脸上也被划了三刀,送进医院后,医生尽全力也没能救回来。
刺死李锦书的人已经抓住,另外在场的一个人却跑了,孙清泉尽力弹压,苏沪两地的报纸上还是登出了“佳人为情殒命”的消息。
添油加醋之下,李锦书简直成了人尽可夫,行事放荡女子的代表,幸亏报纸上没有登出姓名,否则孙夫人都要没脸出门了。
“清荷,锦书死时,还有了三个月的身子。”孙夫人看着三夫人,没有错过她眼中的埋怨,既然如此,她还做什么好人?“许家人不承认,牢里那个也一口咬定不是。从锦书死到现在,许逸文都没露面。”
三夫人听了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孙夫人却不再言语,借口还有事起身离开了。
孙夫人走后,三夫人呆坐半晌,几乎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一月二十七日,大年初五,李庆云和三夫人带着李锦书的骨灰踏上北归的列车,孙清泉和孙夫人都到车站来送。
一月二十八日,楼家的女儿女婿陆续离开关北返家,闻知李锦书的死讯,李谨言派人去李家吊唁,却被告知,李家根本没有开设灵堂,李谨言听了,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派人去给豹子传话,在南方的行动撤销。
二月一日,俄国各城市再次举行罢工运动,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部分国家杜马议员也出现在了游行的人群中。
同日,德国宣布再开无限制潜艇战,目的是为逼迫协约国同意和谈。两日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断绝同德国的外交关系。
此时,距离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只有一个月,而距离美国正式参战,也仅剩下两个月的时间。
224、第二百二十四章
德国在1915年的无限制潜艇战,曾让协约国损失了一百三十多万吨的货物,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英国。之后,因两次误袭美国商船,造成美国平民死亡,加上其他中立国家的抗议,第一次无限制潜艇战才被迫中止。
日德兰大海战后,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部都清楚的意识到,单依靠海上主力舰队,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抗衡,若想在海上牵制英国,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潜艇。当陆地上的战斗开始对德国不利,空中的战斗也无法取得更多优势,通过大量击沉协约国商船,掐断英国的海上贸易,是德国唯一能让敌人坐到谈判桌前的方法。
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部最终做出了决定,无论中立国抗议与否,即便同美国断绝外交关系,也要将无限制潜艇战继续下去。这已经不再只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与否,而是为了德国的“生存”。
“如果美国参战的话,德国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摆在了德国人的面前,但德国总参谋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想要踏上欧洲战场,至少也在一年以后。何况,德国目前有一百五十八艘高性能潜艇,每天都能保证有四十艘潜艇在海面下进行“狩猎”,美国的运兵船和运输船,有极大可能被德国潜艇发现并击沉,美国人会冒这个险吗?
在此时的英国人看来,美洲大陆曾是大不列颠的殖民地,美国的经济再发达,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在法国人眼中,美国人在独立战争中受到了法国很大的帮助,独立后又得到法国的支持,才能在“欧洲世界”立足,他们应该“报恩”。而在德国人眼中,美利坚则是一个视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
“利益高于一切的美国人不会孤注一掷。”
这就是德国总参谋部得出的结论,威廉二世也欣然接受。
“与其寄希望于美国人,不如想办法和华夏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德国驻华全权公使辛慈在发回国内的电报中写到:“即便无法同华夏人结盟,也不能让他们倒向协约国。华夏人对俄国的进攻,甚至是对日本的进攻,都能拖延敌人的脚步。”
不只德国,英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华夏的一举一动。比起远隔大洋的美国,华夏距离欧洲的位置“更近”。
“一旦华夏参战,这个重新焕发活力的古老国家,很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美国只有十万出头的常备军,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别说是操纵坦克和驾驶飞机,连渗透战,弹幕徐进一类的战术听都没听说过。
他们只知道堑壕,只知道步枪,只知道方阵队形,他们的头上还戴着牛仔帽,他们对战争的乐观情绪,就像美国政府那张奇怪的征兵广告一样,让欧洲人无法理解。
分卷阅读481
分卷阅读481
分卷阅读481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481
有,可在见楼二少怎么做之后,也有样学样,到后来,楼大总统和楼少帅反倒没了用武之地,只任凭几个面团子在“战场”上厮杀。
李谨言于军事上一知半解,也能看出战斗双方的布局都有模有样,并不是在“胡闹”。
该感叹家族兴盛不是没有道理的吗?
战斗最终以楼二少一方胜利告终,正巧楼夫人派了丫头来传话,该用晚饭了。小胖墩也没气馁,站起身,霸气十足的一挥手,饭后再战。
一月二十六日,大年初四。
李庆云夫妇抵达了苏州火车站,下车时,来接他们的是孙清泉的副官。
“师座公务繁忙,夫人也出门会客。”
副官的解释有些干巴巴,李庆云和三夫人也没心思计较,他们现在只想尽快见到李锦书,不管女儿生前做了什么错事,死后总要入土为安。
老太太坚持不许李锦书进李家的祖坟,李三老爷只能将她的骨灰带回去另作安葬,三夫人哭肿了眼睛也没有办法。
车子最先开到孙家宅邸,既然是借口探亲,总要先见见家人。
孙清泉和三夫人的父亲已经仙逝,家中只有老母,也同李家老太太一般,整日吃斋念佛。
母女俩见面时,孙老夫人看着红肿双眼的三夫人,叹息一声,“清荷啊,娘当初是怎么教你的?好好的一个女儿,怎么就教成了这样?”
“娘……”
“行了,事情过去也就罢了。人死万事皆空,葬了罢。”
三夫人不出声,只是哭,老夫人摇摇头,扶着丫头的手转身回了佛堂。
孙清泉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孙夫人带着李三老爷夫妇去了李锦书的住处。简单的灵堂里,只有一个丫头和一个婆子守着。
李锦书是腊月二十九出事,被人两刀扎在了胸前和腹部,脸上也被划了三刀,送进医院后,医生尽全力也没能救回来。
刺死李锦书的人已经抓住,另外在场的一个人却跑了,孙清泉尽力弹压,苏沪两地的报纸上还是登出了“佳人为情殒命”的消息。
添油加醋之下,李锦书简直成了人尽可夫,行事放荡女子的代表,幸亏报纸上没有登出姓名,否则孙夫人都要没脸出门了。
“清荷,锦书死时,还有了三个月的身子。”孙夫人看着三夫人,没有错过她眼中的埋怨,既然如此,她还做什么好人?“许家人不承认,牢里那个也一口咬定不是。从锦书死到现在,许逸文都没露面。”
三夫人听了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孙夫人却不再言语,借口还有事起身离开了。
孙夫人走后,三夫人呆坐半晌,几乎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一月二十七日,大年初五,李庆云和三夫人带着李锦书的骨灰踏上北归的列车,孙清泉和孙夫人都到车站来送。
一月二十八日,楼家的女儿女婿陆续离开关北返家,闻知李锦书的死讯,李谨言派人去李家吊唁,却被告知,李家根本没有开设灵堂,李谨言听了,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派人去给豹子传话,在南方的行动撤销。
二月一日,俄国各城市再次举行罢工运动,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部分国家杜马议员也出现在了游行的人群中。
同日,德国宣布再开无限制潜艇战,目的是为逼迫协约国同意和谈。两日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断绝同德国的外交关系。
此时,距离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只有一个月,而距离美国正式参战,也仅剩下两个月的时间。
224、第二百二十四章
德国在1915年的无限制潜艇战,曾让协约国损失了一百三十多万吨的货物,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英国。之后,因两次误袭美国商船,造成美国平民死亡,加上其他中立国家的抗议,第一次无限制潜艇战才被迫中止。
日德兰大海战后,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部都清楚的意识到,单依靠海上主力舰队,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抗衡,若想在海上牵制英国,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潜艇。当陆地上的战斗开始对德国不利,空中的战斗也无法取得更多优势,通过大量击沉协约国商船,掐断英国的海上贸易,是德国唯一能让敌人坐到谈判桌前的方法。
威廉二世和德国总参谋部最终做出了决定,无论中立国抗议与否,即便同美国断绝外交关系,也要将无限制潜艇战继续下去。这已经不再只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与否,而是为了德国的“生存”。
“如果美国参战的话,德国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摆在了德国人的面前,但德国总参谋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想要踏上欧洲战场,至少也在一年以后。何况,德国目前有一百五十八艘高性能潜艇,每天都能保证有四十艘潜艇在海面下进行“狩猎”,美国的运兵船和运输船,有极大可能被德国潜艇发现并击沉,美国人会冒这个险吗?
在此时的英国人看来,美洲大陆曾是大不列颠的殖民地,美国的经济再发达,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在法国人眼中,美国人在独立战争中受到了法国很大的帮助,独立后又得到法国的支持,才能在“欧洲世界”立足,他们应该“报恩”。而在德国人眼中,美利坚则是一个视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
“利益高于一切的美国人不会孤注一掷。”
这就是德国总参谋部得出的结论,威廉二世也欣然接受。
“与其寄希望于美国人,不如想办法和华夏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德国驻华全权公使辛慈在发回国内的电报中写到:“即便无法同华夏人结盟,也不能让他们倒向协约国。华夏人对俄国的进攻,甚至是对日本的进攻,都能拖延敌人的脚步。”
不只德国,英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华夏的一举一动。比起远隔大洋的美国,华夏距离欧洲的位置“更近”。
“一旦华夏参战,这个重新焕发活力的古老国家,很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美国只有十万出头的常备军,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别说是操纵坦克和驾驶飞机,连渗透战,弹幕徐进一类的战术听都没听说过。
他们只知道堑壕,只知道步枪,只知道方阵队形,他们的头上还戴着牛仔帽,他们对战争的乐观情绪,就像美国政府那张奇怪的征兵广告一样,让欧洲人无法理解。
分卷阅读481
分卷阅读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