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作者:恣悠悠
第21章 开学啦
“咯咯哒,咯咯哒。”听见母鸡下蛋的叫声,悠悠赶紧抓了把秕子跑出去,撒出去的同时还带着空间里的配方饲料,要不这些鸡下蛋能这么勤。
“姥姥,是个带血丝的。”悠悠拿着鸡蛋让姥姥看。
“不能啊,哪个鸡下的?”姥姥问。
“那只。”悠悠指着一只芦花鸡对姥姥说。
“二奶奶,您家的鸡撩蛋啦。”姥姥高声喊。
二奶奶闻声从她家出来,走着说着:“就喂这几只鸡,下蛋晚不说,还去抢你家的鸡窝。”
姥姥把鸡蛋递给二奶奶,“别说还真是,人爱凑堆难道鸡也喜欢扎堆。”
悠悠在心里说:想什么呢,还不是在咱家吃食吃习惯了。
正月十八村里的小学开学,十七上午妈妈和另外两名老师就到学校做准备。
村里的学校建在防台上,防台在牛屋的西面,比牛屋顶还高出一米多,得有七八米,比村里人盖房子的岗子还高,和黄河大堤不差上下。
防台上面近2000个平方米,有三亩大小,是国家给滩区群众建的防洪设施。
防台上建了两排房子,每排十间房。学校在前面的一排,一个教室两间房,共三个教室。
村里的小学只有1到3三个年级,4、5年级的学生去黄河大堤外的周楼村小学。
三个教室在西边,中间的2间是教师的办公室,东头的2两间是孙老师的住房。
孙老师是公立教师,县师范毕业,也是韩屯小学的校长。除了管理学校外,还负责教二三年级的算术课。三十多岁的她带着三个孩子,大女儿8岁,小儿子才3岁,她爱人在部队是个连长。村里给她提供蔬菜和柴禾,自己开火做饭,学校放假她就带着孩子回家住。
学校的另一个老师姓石,五十多岁,和悠悠妈妈一样,也是民办教师。石老师出身富农家庭,是解放前的老初中毕业生。他教一年级的语文和算术并兼着二三年级的书法,主要是学写毛笔字。家在西边邻村石庙,距学校一公里远,石老师在家吃住。
悠悠妈妈教二三年级的语文,兼着三个年级的音乐和美术课。
后面的一排房子东面两间是磨房,其余的放着生产队的东西,磨房前面的空地上有一盘石碾。
村里喂了十六头牛和两头驴,比别的生产队养十头牲口的多了快一倍,可是韩屯村耕地较多,牲口还是有点紧张。
幸亏韩屯村每年上交的公粮数量多,在县里出了名,奖励了一台拖拉机。两头驴就用来给社员拉磨,每天安排四户,十来天安排一轮,这在整个公社也是少有的福利,深受全村群众特别是妇女的欢迎和感地玩耍,尖叫声,打闹声,欢笑声交杂在一起,传出好远,传到了悠悠家。
后世的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比起现在的孩子来,失去了多少快乐的童年时光。
开学了,迪迪也多了玩的地方,一天上下防台好几次。上课前去,课间休息也去。他才两岁多的孩子,生物钟特准,每天快到下课的时候,就拉着悠悠爬防台,上去和学生们玩。
其实根本没人理他,他就是跟在大孩子的身后看热闹。瞅冷子给别人倒个乱、使个坏的,不过同学们看在妈妈是老师的份上,没人跟他计较。
要是有个别的朝他瞪眼睛呲牙,他一准大声的吆唤,大舅家的两个表哥和昊昊立马过来帮他。
悠悠每次都看着笑,骂他“狗仗人势”,自己倒是和一帮女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好像要把上一世灰色童年的遗憾都弥补过来。
大舅舅家的志远和志亮贪着和昊昊玩,不只是每天到悠悠家吃剩干粮,午饭经常在悠悠家吃。
现在的孩子没零嘴吃,饭菜又缺少油水不顶饿,半晌都去家里拿剩馍吃。十来岁的孩子正是长个的时候,冬天大人们就把剩馍放在锅里,灶下专门塞把柴禾,半晌吃时馍还是温热的。
在队里的大院子里三人尽情的跑着、闹着,迪迪跟在后面撵着追,拾个拉笑。想到后世里孩子们沉重的课业负担,悠悠深深地替现在的孩子感到幸福。
第21章 开学啦
恋耽美
第21章 开学啦
“咯咯哒,咯咯哒。”听见母鸡下蛋的叫声,悠悠赶紧抓了把秕子跑出去,撒出去的同时还带着空间里的配方饲料,要不这些鸡下蛋能这么勤。
“姥姥,是个带血丝的。”悠悠拿着鸡蛋让姥姥看。
“不能啊,哪个鸡下的?”姥姥问。
“那只。”悠悠指着一只芦花鸡对姥姥说。
“二奶奶,您家的鸡撩蛋啦。”姥姥高声喊。
二奶奶闻声从她家出来,走着说着:“就喂这几只鸡,下蛋晚不说,还去抢你家的鸡窝。”
姥姥把鸡蛋递给二奶奶,“别说还真是,人爱凑堆难道鸡也喜欢扎堆。”
悠悠在心里说:想什么呢,还不是在咱家吃食吃习惯了。
正月十八村里的小学开学,十七上午妈妈和另外两名老师就到学校做准备。
村里的学校建在防台上,防台在牛屋的西面,比牛屋顶还高出一米多,得有七八米,比村里人盖房子的岗子还高,和黄河大堤不差上下。
防台上面近2000个平方米,有三亩大小,是国家给滩区群众建的防洪设施。
防台上建了两排房子,每排十间房。学校在前面的一排,一个教室两间房,共三个教室。
村里的小学只有1到3三个年级,4、5年级的学生去黄河大堤外的周楼村小学。
三个教室在西边,中间的2间是教师的办公室,东头的2两间是孙老师的住房。
孙老师是公立教师,县师范毕业,也是韩屯小学的校长。除了管理学校外,还负责教二三年级的算术课。三十多岁的她带着三个孩子,大女儿8岁,小儿子才3岁,她爱人在部队是个连长。村里给她提供蔬菜和柴禾,自己开火做饭,学校放假她就带着孩子回家住。
学校的另一个老师姓石,五十多岁,和悠悠妈妈一样,也是民办教师。石老师出身富农家庭,是解放前的老初中毕业生。他教一年级的语文和算术并兼着二三年级的书法,主要是学写毛笔字。家在西边邻村石庙,距学校一公里远,石老师在家吃住。
悠悠妈妈教二三年级的语文,兼着三个年级的音乐和美术课。
后面的一排房子东面两间是磨房,其余的放着生产队的东西,磨房前面的空地上有一盘石碾。
村里喂了十六头牛和两头驴,比别的生产队养十头牲口的多了快一倍,可是韩屯村耕地较多,牲口还是有点紧张。
幸亏韩屯村每年上交的公粮数量多,在县里出了名,奖励了一台拖拉机。两头驴就用来给社员拉磨,每天安排四户,十来天安排一轮,这在整个公社也是少有的福利,深受全村群众特别是妇女的欢迎和感地玩耍,尖叫声,打闹声,欢笑声交杂在一起,传出好远,传到了悠悠家。
后世的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比起现在的孩子来,失去了多少快乐的童年时光。
开学了,迪迪也多了玩的地方,一天上下防台好几次。上课前去,课间休息也去。他才两岁多的孩子,生物钟特准,每天快到下课的时候,就拉着悠悠爬防台,上去和学生们玩。
其实根本没人理他,他就是跟在大孩子的身后看热闹。瞅冷子给别人倒个乱、使个坏的,不过同学们看在妈妈是老师的份上,没人跟他计较。
要是有个别的朝他瞪眼睛呲牙,他一准大声的吆唤,大舅家的两个表哥和昊昊立马过来帮他。
悠悠每次都看着笑,骂他“狗仗人势”,自己倒是和一帮女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好像要把上一世灰色童年的遗憾都弥补过来。
大舅舅家的志远和志亮贪着和昊昊玩,不只是每天到悠悠家吃剩干粮,午饭经常在悠悠家吃。
现在的孩子没零嘴吃,饭菜又缺少油水不顶饿,半晌都去家里拿剩馍吃。十来岁的孩子正是长个的时候,冬天大人们就把剩馍放在锅里,灶下专门塞把柴禾,半晌吃时馍还是温热的。
在队里的大院子里三人尽情的跑着、闹着,迪迪跟在后面撵着追,拾个拉笑。想到后世里孩子们沉重的课业负担,悠悠深深地替现在的孩子感到幸福。
第21章 开学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