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点酥(赌石) 作者:朝饮梅

    第 54 章

    不过那些掌记录的典薄也真是逗,连宫妃王爷们收到玉器后的反应,说了什么话,都一五一十地记录了下来,苏青荷看着也不觉得枯燥,倒觉得很有趣。

    整整三天,压缩了一半的睡眠时间,苏青荷可算将那一摞簿册给看完了。

    当苏青荷顶着两个黑眼圈,面对乔掌事的考问,对答如流时,乔掌事才难得地给了她一个好脸色。

    “看你最近是挺用功,回去坐着罢。”

    苏青荷精神恍惚地回到座位,望着与她相对而坐的几位御用相玉师同僚,颇有一种不是进入了相玉师的最高学府,而是进了养老院的错觉。

    整个瑰玉坊,算上苏青荷一共有五位御用相玉师,三位六品典薄,主管存放各种档案记录,以及数不清没品级的佥书、监工、玉雕师、刻工、粗使奴役等。

    其中最年轻的相玉师也已四十余岁,苏青荷望着她对面一排鬓发苍苍的老头,心道怪不得皇帝愈加不中意瑰玉坊产出的图样了。在相玉这行,上了年纪的长者固然有经验,但是有些保守的观念已深入骨髓,轻易不会去改变创新,每年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图样器型,皇帝怕是也看烦了。

    每个相玉师都配备有一位佥书听受差遣,负责跑腿传话什么的,平时也能打打下手。

    而站着苏青荷身后的这位佥书名为丁淳,五大三粗的汉子,长相憨头憨脑的,唯一让苏青荷满意的是他是从刻工升上来的,曾学过七八年的雕玉手艺,在雕玉方面有些浅薄的知识。

    不过他在雕玉方面实在没什么天赋,在瑰玉坊苦熬了七八年,眼见着这辈子也学不出什么名堂,便求了乔掌事,来做了苏青荷的佥比刻工可轻松多了,月钱也拿的多些,于是这两日丁淳寸步不离地跟着苏青荷,什么事都抢着做,就差没给她捶腿打扇了。

    果然如三王爷所说,御用相玉师是个极清闲的官职。头三天的下马威一过,苏青荷陡然感觉变得轻松起来。

    她只消每月只要交给乔掌事定额的图纸,其余时间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而她这月的图纸,苏青荷只用了短短两天便搞定了,这也是开店铺所练出来的技能。

    瑰玉坊把解出来的玉石明料分为三六九等,头等的自然是供给圣上,其次是供给皇子公主,再其次是供给王爷长公主及受宠的妃嫔们。一块上等的翡翠玉石,每位相玉师都要相一遍,由乔掌事从这六份图纸中择出合适的,交给玉雕师们直接雕琢。而瑰宝级的玉石,如邻国进献来的贡品,则是要把图纸送到皇上那儿过目,皇上点头后,才能着手开始雕琢。

    苏青荷把画好的图纸收了起来,坚决不当出头鸟,决心等她那几个同僚们什么时候交完,她再去交到乔掌柜手里。于是来了瑰玉坊还不到一周,苏青荷便显得有些无所事事,像个监工一样袖着手在坊中各排解石架前来回溜达。

    解石作坊里灰尘满天,噪音贯耳,空气里终日像弥漫着一层灰雾,相玉师一般都不会上这片区域来。苏青荷兜了两圈,身上的朝服都落了一层白灰,她也浑不在意,眼神亮晶晶地盯着面前一块和田玉籽料。

    解石的粗仆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惴惴地冲她咧嘴笑:“苏大人。”

    苏青荷同样回之一笑:“你继续解,就当我不存在。”

    黑灰交错的脏壳被剥掉,露出了里面金灿灿的、宛如抹了一层黄油的玉肉,其色泽活像蒸熟的栗子,正是最受皇室贵胄喜爱的栗色黄。和田黄玉十分稀有和罕见,其色黄正而骄,柔和如脂,质地细腻,是玉中珍品。

    得,此玉一出,她这月又要多交一份图纸了。

    解石的粗仆激动不已,监工远远见了,连忙叫上几个人跑过来,把那和田黄玉搬进了库房。

    苏青荷瞧见那如黄金般的和田黄玉,脑中有什么电光火石般地一闪而过,苏青荷皱皱眉头,妄图从脑海抓住什么,却是双手空空。

    踱步回到阁楼大堂,抬首望见那描金淡彩的珐琅彩摆钟,她终于发现了有什么不对劲了。

    如今在金银器里嵌玛瑙、绿松石已不是什么稀罕的工艺,她甚至在库房见过金银错的青铜器,同时远在大洋对岸的西洋人已经发明出了钟表、烧制出了珐琅彩。

    而唯有一种玉器装饰技法,在历史长河里闪现又湮灭,引得无数历史学家为它是否曾经真正存在而争论不休。

    它,竟然还未出现。

    ☆、第49章 金镶玉

    指尖划过珐琅彩摆钟上凹凸不平的描金纹路,苏青荷转过身,状似无意地问身后的佥书丁淳:“听闻你之前学过雕玉的手艺?”

    丁淳说起这事只觉脸红,挠挠脑袋:“是,不过小人资质愚钝,学得都是皮毛,平时只是打打下手,干些碾磨抛光之类的粗活…”

    “我在库房曾见过一只金银错的青铜兽纹樽,好似与这摆钟上的珐琅彩描金略有不同?”

    “其实这制作工艺都差不多,”丁淳憨笑一声,随即陷入回忆状:“那樽原是北静六王爷的,自那事一出王府被抄后,上缴来的一堆玉器中不知怎地就混入了这只青铜樽。按理说这银器、青铜器应归银作局管,之前乔掌事派人去银作局说了这事,却迟迟不见有人来取,就这么一直堆在库房,本来库房就不够用,还要帮别人存这杂七杂八的玩意……”

    苏青荷及时地止了丁淳喋喋不休的抱怨,把话题扯了回来:“你们有没有想过,将这金银错的手艺用到玉石上?”

    丁淳很奇怪苏青荷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只道苏青荷身为相玉师,虽有些过人的奇思妙想,但术业有专攻,在雕玉方面上的认知有所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解释道:“金银错最关键的环节是最后的温烤步骤,玉石金贵,耐不得高温。”

    金银错,又称描金、鎏金、涂金,即把金银涂画在青铜器皿上,每个时代的制作工艺会稍有不同,但大体的理论相同。第一步,先把黄金碎片放在坩锅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为黄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所谓的“泥金”。第二步,用泥金在青铜器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预铸的凹槽之内。第三步,则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纹饰就固定于器皿表面。

    最后的固定步骤是最关键的一步,而玉石不耐高温的属性,便决定了其无法做成金银错器皿。尤其像和田玉、翡翠类的玉石,只要温度达到80度,尽管从外表上看不明显,但玉石中的游离水便会脱离,若温度再高些,玉质产生变态,内部分子体积增大,造成其种质变干,其颜色也会变浅。

    苏青荷眼角浮上笑意:“那如果不用泥金,直接将金丝嵌入玉石中,不就避开这一难题了?”

    丁淳先是微怔了一瞬,然后思索起这技法的可行性,两条浓眉纠结地皱成一团:“玉石易裂,嵌入金丝时,若雕玉师一个不小心力度太大,玉石绺裂,那可就鸡飞蛋打、前功尽弃了,大人您这想法是好,但实际做起来怕是很难……”

    苏青荷暗道,当然会很难,不然这技艺何至于失传了近百年。

    金丝嵌入玉器,顾名思义,就是金镶玉。

    金镶玉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传说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到中原,清末渐渐失传。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俱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中就有几件金镶玉。

    这些莹薄如纸,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玻璃的器皿,让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当即做出了一项决定: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

    后来,宫中的玉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结合乾隆工的宫廷技艺,终于创造出了象征皇家的金镶玉玉器,当时乾隆还写了很多诗赞美其精致的做工。

    而在日新月异的现代,虽然用各种高科技及阻尼材料重现了金镶玉工艺,比清朝的技艺更为精湛——液态的阻尼材料灌进玉与金属间的缝隙后固化,让玉与金属“严丝合缝”,并起到减震的作用。即便是从20米的高空摔下,金镶玉也能安然无恙。然而在金镶玉变得坚固的同时,那份徒手打造出的古拙感与却也不复存在了。

    苏青荷尤记得,后世有位琢玉大师花费三年时间,做出了一串108颗的镂空金镶玉佛珠,当时的估价是1600万,不是因其材料玉质,而是贵在这份手艺。

    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出的衣裳总觉得比起缝纫机裁出的,穿在身上更觉熨帖,可批量制作出的快餐总比不上家里的味道,倾注了汗水与心血的结晶,总要比冷冰冰的机器制造出来的物件,多一分“人气”。

    想到自己有可能会推动历史上失传的技艺在这个时代重现,苏青荷心里按耐住悸动,现在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她如今刚刚担任御用相玉师,有不少人都盯着,这时候贸然抛出制作金镶玉的想法,一定会遭到不少的质疑与打压,且开创一个技艺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雕玉师们无数次地试验,才能得出结论。

    苏青荷暗想,只能过两日去一趟玄汐阁,与那里熟稔的雕玉师商量商量,再做打算。

    苏青荷从丁淳口中得到了预料之中的答案,没有和他继续谈论,将这份蠢蠢欲动的小心思暂时压进了心底。然而,没想到她和丁淳站在摆钟前的这番窃窃私语,引起了另外几人的注意。

    “苏大人,我看你最近可是悠闲得很啊,我与魏大人正准备去乔掌事那儿交图纸,苏大人可要随我们同去?”

    苏青荷转过身来,正好撞见了同为御用相玉师、她的四位同僚之二,高岑与魏蘅。

    说话的那位高岑是几位爷爷辈儿的相玉师里最年轻的一位,四十余岁,面色有些病态的苍白,细长而寡淡的眉毛,薄而利的唇,两眼之间的间距很窄,所以被他注视的时候,总有一种被某种爬行动物盯住的即视感。

    第 54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琢玉点酥(赌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朝饮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朝饮梅并收藏琢玉点酥(赌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