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之初 作者:梦见稻谷
分卷阅读164
盛世之初 作者:梦见稻谷
分卷阅读164
。过一会,听见他吩咐外面道,“贵妃伤重,你们好生照料。大公主、四郎天明领到太后那里。”众人一片低低的应是。
方蕴兮坐在床上,喉咙里再发不出一点声音,久久的几要成一尊石像。
#
盛初初灯下等了许久,才见素素回来。
“怎么样?”她不禁握住侍女的手,素素的手凉浸浸的,轻轻告诉她,“皇上派人接走了将军。”初初乍松了口气,闭目念了句佛。
素素感觉到她身子一松,脚下虚软,就手扶住她到床上坐下。初初向她道,“有劳你了。”
素素跪下,“奴婢不敢。”
其实她是赵王送来的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初初并不敢完全信任她。但日久天长,发现她侍主至诚,最有一条,从不与赵王府有任何联系,初初才益发对她倚重,同时也有感叹,赵王真是一个极聪明极识实物的人。
那素素也有感慨,这一次事故,过程间极其惊心动魄,特别是在花园假山里时,她看那沈将军的神色动静,不禁一叹,“奴婢斗胆,您就不想再见见将军吗?”
初初默了一会,缓缓道,“不必了。”
#
沈骥在皇帝的书房见到了皇帝。
他此时药性几乎全解,单膝下跪,皇帝让他起来,问,“你怎么会着了人家的道儿?”
“臣惭愧。”
“其实,今夜这么一闹,倒是让朕想到一件一直觉得隐忧的事情。”皇帝皱眉,“皇宫宿卫。”
沈骥道,“现在的宿卫制度确实有隐患,其实皇宫的安全担子全压在统领们身上,统领们身负宿卫职责,担子重,压力大,更难免与大臣勾连,贻害宫廷。”
皇帝问,“阿骥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沈骥犹豫了一下,其实在担任内侍卫副统领时,他就有一些想法,但后来去西南打仗,便是作罢。如今就要退隐山林,索性说开,“臣确有一个建议。”
“讲。”
“重新抽调力量,扩大内侍卫人数,实行轮卫制度。”说罢细细讲自己之前思考的说出。
皇帝听他讲解完毕,深觉可行,看着眼前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人,一方面更觉得惋惜。可是他不可能再留他在近前。
站起身,来到他身旁,“阿骥,我心里头烦乱的很,陪我喝一杯酒吧。”
两个人带着一坛酒,再次爬上宫殿房顶。
沈骥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皇帝结果他手中酒杓,也饮一大口,接上道,“譬如朝露,去日无多。”火辣辣的酒液顺着喉头一线儿烧下去,他的眼睛更亮,“你走之后,我不会想你。”
沈骥道,“有用得着臣的地方,我一定回来。”
燕赜苦笑,“阿骥,你永远比我好那么一点。”
沈骥道,“不,三郎,你是个好皇帝。你考虑的,和我不一样。”
大半坛子酒灌下,两个人横倒在屋脊之上,一起看中天那玉盘一样的月亮。
沈骥忍不住,轻轻道,“三郎,对她好一点。”
“自然,”燕赜已经醉了,“她是我的小乖,我自然会对她好。”
沈骥看着圆月,忍不住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别了,吾爱,别了,三郎。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全文完)
梦见稻谷于甲午年丙寅月丙辰日元宵佳节,阳历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完结本文。
感谢各位亲爱的读者,虽然现实生活中并不相识,但你们是我隐形的朋友,每一个订阅、留言、长评、地雷、交流,都让稻谷感激。
这一句结文诗出自陆游,醉过即爱过。女人比男人清醒。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会有番外。
第89章 番外1
天佑九年七月,顾命大臣、中书令邵秉烈上书深述己罪,乞骸骨。皇帝未加挽留。第三日,邵秉烈一乘马车,自长安出发,回归老家并州。
临行,回首望长安城墙郭林立,最高的一处是报时的大元宫钟鼓楼,如今都已在身外。老相暗叹一声,回转过身,躬身进入马车。
“邵公留步!”
马蹄声声,邵秉烈回首一张,是新上任的中书令、原大理寺卿裴义和户部尚书丁寸。邵秉烈稍感意外。这二人,一人是他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如今的继任者,一个曾是他得意门生,已转身投靠天子,邵党中的叛徒。他向二人一揖,并不说话。
丁寸滚下马来,裴义也在下人的搀扶下落马,裴义道,“仲秋,我送你一程。”
邵秉烈向他轻轻拱手,丁寸也道,“学生是奉圣人之命来送老师。”
邵秉烈微微一愣,裴义道,“皇上是宽仁的。”
邵秉烈长叹,承认,“是。”
裴义又道,“仲秋回乡,著书养老,不失为一桩美事。”
邵秉烈道,“我祝步美(注)辅弼圣上,成就我大周盛世。”
裴义拱手,“仲秋,盛世之初,亦有你的功劳。”
邵秉烈转向丁寸。此前门生去邵府送别,丁寸亦悄悄去了,皆没有被允许入内。见老相看过来,丁寸跪倒,邵秉烈再长叹一声,“起来吧。”丁寸道,“学生永远是您的学生。”
邵秉烈不再说话,转身钻进马车。
裴、丁二人一直目送他的青布马车消失在淡淡黄土之中。
#
皇帝命御史孟显章、隋后梁二人弹劾吏部、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等人,至七月底,因撞车案倒台的邵党一派共十余人,补何明清入中书省。
授意安可仰弹劾兵部尚书谢苍,安可仰随邵党崩台亦被罢官入狱,皇帝却将他弹劾谢苍的奏折发中书省会六部,命提出意见。百官有短暂的疑惑,但很快,就得到御史、官员的会心响应。其间牵出六年前左都御史盛肇毅血案,虽然那件事最终的裁决人正是当今的天子,但皇上是没有错的,最终的结论是,正是邵党与谢苍的争权倾轧,谢苍构陷造成盛家血案,盛氏一案,确有冤情。
便为盛氏一门平冤昭雪,恢复门第,可幸正有嫡孙予印,承继门楣。
皇帝则当朝申斥谢苍,云其窥伺天威,扰乱圣听,其心可诛!当然,君王说的究竟是哪一桩
分卷阅读164
分卷阅读164
分卷阅读164
盛世之初 作者:梦见稻谷
分卷阅读164
。过一会,听见他吩咐外面道,“贵妃伤重,你们好生照料。大公主、四郎天明领到太后那里。”众人一片低低的应是。
方蕴兮坐在床上,喉咙里再发不出一点声音,久久的几要成一尊石像。
#
盛初初灯下等了许久,才见素素回来。
“怎么样?”她不禁握住侍女的手,素素的手凉浸浸的,轻轻告诉她,“皇上派人接走了将军。”初初乍松了口气,闭目念了句佛。
素素感觉到她身子一松,脚下虚软,就手扶住她到床上坐下。初初向她道,“有劳你了。”
素素跪下,“奴婢不敢。”
其实她是赵王送来的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初初并不敢完全信任她。但日久天长,发现她侍主至诚,最有一条,从不与赵王府有任何联系,初初才益发对她倚重,同时也有感叹,赵王真是一个极聪明极识实物的人。
那素素也有感慨,这一次事故,过程间极其惊心动魄,特别是在花园假山里时,她看那沈将军的神色动静,不禁一叹,“奴婢斗胆,您就不想再见见将军吗?”
初初默了一会,缓缓道,“不必了。”
#
沈骥在皇帝的书房见到了皇帝。
他此时药性几乎全解,单膝下跪,皇帝让他起来,问,“你怎么会着了人家的道儿?”
“臣惭愧。”
“其实,今夜这么一闹,倒是让朕想到一件一直觉得隐忧的事情。”皇帝皱眉,“皇宫宿卫。”
沈骥道,“现在的宿卫制度确实有隐患,其实皇宫的安全担子全压在统领们身上,统领们身负宿卫职责,担子重,压力大,更难免与大臣勾连,贻害宫廷。”
皇帝问,“阿骥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沈骥犹豫了一下,其实在担任内侍卫副统领时,他就有一些想法,但后来去西南打仗,便是作罢。如今就要退隐山林,索性说开,“臣确有一个建议。”
“讲。”
“重新抽调力量,扩大内侍卫人数,实行轮卫制度。”说罢细细讲自己之前思考的说出。
皇帝听他讲解完毕,深觉可行,看着眼前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人,一方面更觉得惋惜。可是他不可能再留他在近前。
站起身,来到他身旁,“阿骥,我心里头烦乱的很,陪我喝一杯酒吧。”
两个人带着一坛酒,再次爬上宫殿房顶。
沈骥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皇帝结果他手中酒杓,也饮一大口,接上道,“譬如朝露,去日无多。”火辣辣的酒液顺着喉头一线儿烧下去,他的眼睛更亮,“你走之后,我不会想你。”
沈骥道,“有用得着臣的地方,我一定回来。”
燕赜苦笑,“阿骥,你永远比我好那么一点。”
沈骥道,“不,三郎,你是个好皇帝。你考虑的,和我不一样。”
大半坛子酒灌下,两个人横倒在屋脊之上,一起看中天那玉盘一样的月亮。
沈骥忍不住,轻轻道,“三郎,对她好一点。”
“自然,”燕赜已经醉了,“她是我的小乖,我自然会对她好。”
沈骥看着圆月,忍不住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别了,吾爱,别了,三郎。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全文完)
梦见稻谷于甲午年丙寅月丙辰日元宵佳节,阳历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完结本文。
感谢各位亲爱的读者,虽然现实生活中并不相识,但你们是我隐形的朋友,每一个订阅、留言、长评、地雷、交流,都让稻谷感激。
这一句结文诗出自陆游,醉过即爱过。女人比男人清醒。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会有番外。
第89章 番外1
天佑九年七月,顾命大臣、中书令邵秉烈上书深述己罪,乞骸骨。皇帝未加挽留。第三日,邵秉烈一乘马车,自长安出发,回归老家并州。
临行,回首望长安城墙郭林立,最高的一处是报时的大元宫钟鼓楼,如今都已在身外。老相暗叹一声,回转过身,躬身进入马车。
“邵公留步!”
马蹄声声,邵秉烈回首一张,是新上任的中书令、原大理寺卿裴义和户部尚书丁寸。邵秉烈稍感意外。这二人,一人是他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如今的继任者,一个曾是他得意门生,已转身投靠天子,邵党中的叛徒。他向二人一揖,并不说话。
丁寸滚下马来,裴义也在下人的搀扶下落马,裴义道,“仲秋,我送你一程。”
邵秉烈向他轻轻拱手,丁寸也道,“学生是奉圣人之命来送老师。”
邵秉烈微微一愣,裴义道,“皇上是宽仁的。”
邵秉烈长叹,承认,“是。”
裴义又道,“仲秋回乡,著书养老,不失为一桩美事。”
邵秉烈道,“我祝步美(注)辅弼圣上,成就我大周盛世。”
裴义拱手,“仲秋,盛世之初,亦有你的功劳。”
邵秉烈转向丁寸。此前门生去邵府送别,丁寸亦悄悄去了,皆没有被允许入内。见老相看过来,丁寸跪倒,邵秉烈再长叹一声,“起来吧。”丁寸道,“学生永远是您的学生。”
邵秉烈不再说话,转身钻进马车。
裴、丁二人一直目送他的青布马车消失在淡淡黄土之中。
#
皇帝命御史孟显章、隋后梁二人弹劾吏部、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等人,至七月底,因撞车案倒台的邵党一派共十余人,补何明清入中书省。
授意安可仰弹劾兵部尚书谢苍,安可仰随邵党崩台亦被罢官入狱,皇帝却将他弹劾谢苍的奏折发中书省会六部,命提出意见。百官有短暂的疑惑,但很快,就得到御史、官员的会心响应。其间牵出六年前左都御史盛肇毅血案,虽然那件事最终的裁决人正是当今的天子,但皇上是没有错的,最终的结论是,正是邵党与谢苍的争权倾轧,谢苍构陷造成盛家血案,盛氏一案,确有冤情。
便为盛氏一门平冤昭雪,恢复门第,可幸正有嫡孙予印,承继门楣。
皇帝则当朝申斥谢苍,云其窥伺天威,扰乱圣听,其心可诛!当然,君王说的究竟是哪一桩
分卷阅读164
分卷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