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生活顾问 作者:肉书屋
北宋生活顾问第19部分阅读
无其事替张伯临夹了一筷子菜。
饭毕,各人离桌,方氏回房,却发现方大头又来了,吃了一惊,慌忙朝外面望了望,见张梁出了院门,这才放下心来,问道:
“钱不是已经给你了,怎么又来?”
方大头道:“我今日来有两桩事,一是知会二夫人,你家那个丫头如玉,昨儿夜里生了个小子……”
方氏听到这里,已然大喜,双手合十,念了几声“阿弥陀佛”。方大头不知详情,暗自奇怪,不过是多了个家生子,怎这般高兴?他此行另有重要目的,不理会方氏念佛号,继续把话讲完:“当初讲好一个月一贯钱,你已欠了一个月的,再加上请产婆,我媳妇的辛苦费,二夫人须得再付一贯五百钱,如玉才能在我家继续住上去。”
方氏气道:“孩子是如玉生的,你媳妇要的哪门子辛苦费?”
方大头理直气壮道:“谁晓得她昨日夜里发动起来,闹得我们全家没睡好,我只要一人的辛苦费,还是看在咱们是亲戚的份上。”
产妇生孩子,的确是折腾自己,也折腾旁人,方氏自己生过,晓得其中道理,就再讲不出话来反驳,嘀嘀咕咕地讨价还价“一贯三百文。”
方大头争辩一时,说不过她,暗道:每月一贯钱,包吃包住,每日还要吃鸡,根本没赚头,现在添了个孩子,日夜哭闹,更是烦人,不如赶了的好。他打定主意,并不立时讲出口,只催方氏赶紧付钱。
方氏已是山穷水尽,哪里去翻一贯三百文与他,只好打了个欠条,先欠着。方大头见拿不到现钱,更是不愿留如玉,便道:“我家穷着呢,哪有闲钱替二夫人垫着养丫头,你还是赶紧叫如玉搬出去。”
方氏自然不愿意,软语相求,那方大头是她亲戚,同她相像,也有几分不讲理,道:“你若不来接,我回去就赶人。”
方氏不担心如玉,却担心刚出生的孙子,好说歹说,被逼着在欠条上添了一百文,才求得方大头再宽限几日。
方大头刚走,李舒那里就接到了如玉产子的消息,任婶道:“我冒了被二夫人瞧见的风险,扒在后窗那里听来的……”
李舒心慌意乱,哪有精神听她邀功,忙抬手打断她的话,叫甄婶取钱与她。
甄婶听命,打发走任婶,捶胸顿足道:“我接连几天都遣了小丫头去,没想到还没寻着机会下手,她就生了。”
李舒手里绞着帕子,问道:“二夫人那里甚么打算?”
甄婶道:“任婶方才不是讲了,二夫人是想将孩子的年纪,瞒下两个月。”
李舒恨道:“原来她不是不懂得规矩,而是故意为之,连后路都备好了。”
甄婶问道:“那现在怎办,只怕大少爷那里也晓得了消息,此时再下手,动静可就大了。”
李舒思忖,既然坏规矩的事已成定局,倒是方氏那法子还强些,于是与甄婶商议,且先按兵不动,静观方氏动作。
甄婶却不赞同,劝道:“大少夫人,你若等到二夫人将人领回来,可就失了先机了。”
李舒犹豫一时,还是听了她的话,吩咐道:“去请大少爷。”
甄婶领命,到张仲微房内去唤张伯临。张伯临正在背书,听得李舒有请,一脸不高兴地回房,道:“唤我作甚,有事赶紧讲,莫要耽误我正事。”
李舒起身,盈盈一福,笑道:“恭喜大少爷添了长子。”
张伯临听得一头雾水,怔怔问道:“甚么长子?”
李舒还道他装傻,嗔道:“官人是嫌我不贤惠,因此不以实情相告?未免也太小瞧人,你告诉我孩子现在何方,我立时遣人去接他们母子回来,摆酒相贺。”
张伯临越听越糊涂,不耐烦道:“莫要胡闹,我哪里来的儿子。我看你是太闲,胡思乱想,若是实在没事做,不如去寻林三娘,同她一道养鹅。”
李舒见他还不肯承认,不免有些火气上来,问道:“如玉是哪个?”
张伯临还以为如玉早已落了胎,便将她曾怀孕一事隐起,只道:“她是我一个丫头,你未进门时,服侍过我,本来准备将她留下,又怕你不高兴,因此咱们成亲前,就把她送了出去。我这几日正准备寻个机会与你讲呢,看你肯不肯许她做个妾。”
李舒仔细瞧他脸上神色,并无作伪痕迹,不禁疑惑起来,问道:“那丫头真没怀身孕?”
张伯临一口咬定:“真不曾。”
李舒便开门唤了甄婶进来,道:“许是你弄错了,那如玉生的孩子,不是大少爷的。”
甄婶并未听见他们谈话,不知张伯临矢口否认,急道:“若那孩子不是大少爷的,二夫人为何要与方大头钱?”
张伯临又糊涂起来,问道:“这里有方大头甚么干系?”
李舒咬了咬牙,朝甄婶递了个眼色,甄婶便将事情始末,一五一十全讲了,只隐去李舒设计一事不提。
张伯临听后,又惊又怒,竟忍不住骂了方氏几句。这反应实在出乎李舒意料,她小心翼翼问道:“官人真不知此事?全是二夫人一人为之?”
张伯临没空答她这问题,转身朝外冲,口中道:“我得去方大头家,不能让娘得逞,不然捅出大篓子。”
李舒此时真信了张伯临不知情,心头竟生出欣慰感觉,忙拉住他道:“官人莫急,这事儿你不能出面,不然不是坐实了罪名?”
这话有理,张伯临稍稍冷静,问道:“依娘子看,该如何?”
李舒见他与自己一条心,暗自欣喜,嘴上却道:“不论官人晓不晓得此事,那孩子都是孝期怀上的,事儿是你做出来的,我哪里晓得该怎办。”
张伯临好似小时候偷糖吃被大人瞧见,心虚道:“头一回得丫头,一时没按捺住……”
甄婶极高兴李舒抓住张伯临软肋,在旁连连递眼色,李舒会得,装了三分无奈,七分伤感,叹道:“谁叫我是你娘子,少不得替你收拾残局。”
张伯临见她肯帮忙,欢喜谢过,又问:“娘子有何妙计?”
李舒道:“孩子的事儿,并不难办,怕只怕二夫人还不晓得利害关系,往后又做出甚么叫人担惊受怕的事来。”
张伯临也是拿方氏无法,思来想去,道:“我看此事爹还不知情,不然定不会由着娘胡闹,不如去讲与他听,叫他提醒娘亲一二。”
李舒喜道:“此法甚好,咱们晚辈,不可言父母之过,交由二老爷处理,再合适不过了。”
张伯临又问及孩子,道:“还照娘的法子,瞒去两个月?”
李舒不答,只看了甄婶一眼,甄婶便接了话,道:“瞒自然是要瞒的,但如玉一直不见人,突然就冒出个孩子来,大少爷不怕人议论?”
张伯临缓缓点头,问道:“那依你看,该怎办?”
甄婶道:“依我拙见,两下都瞒着,先送如玉母子去别处躲几个月,待到孩子大些,再将人接回来,但对外却不能称是小少爷。”
不称小少爷,那称甚么?张伯临疑惑一时,突然明白过来,这是叫他莫要父子相认。
他虽没盼过那孩子,但到底是亲骨肉,叫他不认,心内堵得慌,于是垂首不语。
李舒瞧他这副模样,便斥责甄婶道:“张家骨血,怎能跟旁人姓,照我看,将如玉卖了便是,只要亲娘不在,孩子的年纪还不是由人胡诌。”
张伯临将前后两个法子一比较,觉得还是李舒知晓大义,便问:“只有孩子回来,却没亲娘跟着,若旁人问起,怎么回答?”
李舒笑道:“哪个男人没一笔风流帐,就是当朝宰相突然抱个儿子回来,也顶多被人笑话几句罢了。”
夫妻二人议定,便由李舒遣人去动作,张伯临只等过上几个月,正大光明迎回儿子。
第二日早上请安时,李舒故意称病未去,只让张伯临独自前往,将方氏藏如玉一事与张梁讲了,张梁先是生气张伯临未能把持住,后一想到冬麦,便不敢吱声了。转而将全部火气,都撒到方氏头上去,大骂她不顾儿子前程,做出此等丧心病狂的事来。
他骂归骂,打归打,却还晓得此事不能让旁人知晓,只将门关得严严的。
于是新屋旧屋,都只听到有间正房里乒乒乓乓,却不晓得出了甚么事。青苗特意跑到新屋院门口瞧了瞧,还是未能看出端倪,跑回来向林依道:“张家二房怎地了?”
林依立在窗前瞧了瞧,想了想,问道:“二少爷无事?”
青苗道:“不是他,大少爷二少爷都去了书院,不在家中。”
林依本还在猜究竟是何人干架,听了这话,全然明了,张家二房此时只剩了张梁夫妇和李舒在家,那般大的动静,依照往常局势分析,不是张梁在打方氏,就是方氏在责骂李舒。
第八十三章 方氏被赶
等到过了几天,方氏带着伤痕来借粮时,林依便晓得,那日在房内干架的,是张梁与她了。方氏也晓得自己脸上的伤不好看,半抬袖子掩着,哼哼唧唧道:“三娘子借我一石粮。”
林依奇道:“我在大夫人家搭伙呢,哪来的粮食?”
方氏问道:“你那二十几亩水田的粮食呢?”
林依道:“年前就卖了。”
方氏不依不饶,追问道:“卖得的钱呢,没得粮食,借钱也成。”
林依见她似块牛皮糖,很是烦恼,随口扯道:“旱地,苜蓿地,鹅,猪,样样都要钱,还有房租,饭食钱……”
方氏听得这一大串,不好驳得,便朝猪圈方向指了指,道:“没得钱,占城稻也使得。”
青苗忍不住插话道:“那可是猪吃的。”
方氏红了脸,道:“穷人家也吃得。”
青苗向林依笑道:“二夫人家奴仆成群,竟称自己为穷人。”
方氏借粮,本与下人多寡无关,但听见这话,却被勾起火气,道:“我们家总共只有六十亩地,上下却足有二十来人,就是因为下人太多,才耗费了粮食。”
二十来人,真真是多,难怪穷了,林依也咂舌,道:“占城稻又不贵,二夫人干脆买几石回去算了。”
方氏还欠着方大头一贯四百文呢,占城稻再便宜,她也没得钱来买,便道:“我打个欠条与你,等到鹅卖了钱,从里面扣。”
林依本不愿意,但一想到张家二房缺了粮,张仲微也要饿肚子,于是就点了头,接过方氏当场写的欠条,叫青苗带她去搬粮食。
占城稻的米质,与寻常水稻有差距,方氏担心张梁发现,就多了个心眼,只拿去与下人吃,任婶杨婶两个倒还罢了,李舒带来的那些下人,哪里吃过这样的劣米,个个叫苦连天,将状告到了李舒那里。李舒已从任婶处知晓方氏卖粮一事,有心要瞧她热闹,便自掏钱出来安抚下人,叮嘱他们莫要声张。
如此过了个把月,眼看着张伯临兄弟赴京在即,张梁催促方氏去方大头家要债,道:“切莫因为抹不下面子,耽误了儿子们行程。”
那二十贯钱若得回来,方氏也不至于去买占城稻,此刻听了张梁这话,愁得头发泛白。左想右想无法,只得走去寻李舒,道:“媳妇,伯临赴京赶考,盘缠还缺几个,你拿几个嫁妆出来助他呀。”
李舒早料到方氏要来借钱,笑嘻嘻道:“二夫人放心,他是我官人,盘缠自然由我来出,不消二夫人操半点心。”
她的回答这般爽快,反将方氏后面的话堵住了,方氏吞吞吐吐,想再起由头,又不发了让她把张仲微的那份也出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离去。
方氏在屋前焦躁踱了会子,突然想到林依也算得是张家媳妇,张仲微的盘缠钱,虽然不该她出,但借几个,总是该的。她认为此计上好,连忙动身朝旧屋去。
林依听了方氏来意,不悦道:“二夫人,不是我不愿借钱,实是你上回欠的粮食钱,还不曾还呢。”
方氏故技重施,道:“还是从鹅钱里扣。”
林依无奈道:“那你要借几多?”
方氏道:“二十贯。”
林依还在犹豫,青苗已叫出声:“二夫人,总共才五十只鹅,你能不能分到二十贯,还难说哩。”说完推林依:“三娘子,这钱人借不得。”
方氏气道:“你们太小气,守着这样大的家业,却连二十贯都不借。”
林依哭笑不得:“我只得水田二十亩,这也称得上家业?”
方氏想了想,道:“那你借我十五贯。”
林依摇头道:“实在是拿不出钱,若二夫人急着使用,不如我将占城稻借你几袋子去卖?”
方氏琢磨,占城稻虽不值甚么钱,但总好过没有,于是就露了些许笑容,跟着青苗去猪圈取粮,运到城里去卖。
林依趁着方氏忙乱,便去寻了张仲微,递去二十贯的交子,道:“你娘方才来向我借钱,我没与她,莫怪莫怪。”
张仲微瞧了瞧手中交子,莫名其妙道:“你不愿意,不借便是,又把钱给我作甚么?”
林依道:“你娘说你进京缺二十贯的盘缠,这才来向我借钱。”
张仲微不管家事,以为是真缺盘缠,便将那二十贯交子收起,道:“当我借的,多谢你。”
林依道:“谢甚么,你帮我的也不少。”
她这里将钱与了张仲微,可怜方氏那里还是没着落,几口袋占城稻能抵甚么用,二十贯怎么也凑不齐。
家中缺粮,手头缺钱,张家二房,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张梁在家急得直跳脚,扬言要休了方氏。李舒躲在房中偷笑,希望张梁早些行事,甄婶却提醒她道:“大少爷有个亲妹子,嫁到了二夫人的娘家。”
李舒一听就明白了,亲上作亲,两家联系千丝万缕,方氏是不会轻易被休回家的,于是灰了心道:“她自己惹来的亏空,我不能帮忙,但我自娘家带来的下人,愿意自己养起。”
甄婶会意,便去向张梁与方氏讲了,张梁大喜,直夸赞儿媳贤惠,方氏就将下人吃的几口袋占城稻又卖了,换了些钱回来,但这离二十贯还是远远的,张梁实在忍不下去,亲自去方大头家讨要。方氏不曾与方大头对过口供,谎言一下子就穿了帮,张梁震怒,回家训斥方氏:“一个妾怀的庶子,能值二十贯?我看你是猪脑子。”
方氏当时是怕如玉的事传到李舒那里,才答应了方大头的要求,但她已因这事儿挨过打,再不敢重提,只得默默挨骂。
张梁骂完,犹觉不解恨,一想,反正张八娘已有了儿子傍身,无被休之忧,不如将方氏赶回娘家反省反省。
方氏听了他想法,惊慌道:“儿媳都已进了门,你好歹与我留几分婆母的脸面。”
张梁哼道:“就是怕你把儿媳带坏了,这才要赶你回娘家面壁思过。”
方氏犹自挣扎:“我走了,谁人管家。”
张梁毫不犹豫道:“儿媳管家,定比你强些。”
方氏绝望,但还赖着不走,任婶却主动替她将包袱收拾好,唤道:“二夫人,家去呀。”
方氏生怕别人听见,忙拍了她一下,转身朝外走,任婶忙赶上几步,把包袱塞进她怀里。方氏奇道:“你不替我拎包袱?”
任婶笑道:“我就不去了,家里事情一大堆呢。”
方氏正要动怒,任婶忙补充道:“我替二夫人盯着大少夫人。”
这话方氏爱听,便笑了:“还是你忠心。”
忠心的任婶一路送她到大门口,招手大声道:“二夫人路上小心。”
声量太大,连旧屋的青苗与流霞都听见,齐齐探头问道:“二夫人去哪里?”
任婶笑道:“二夫人想念八娘子,回娘家住几日。”
越是像模像样的话,越遭人怀疑。青苗与流霞窃窃私语一时,得出结论:方氏是被赶回娘家去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转眼传遍了新屋与旧屋。
林依听青苗绘声绘色讲完,佩服道:“大少夫人好手段。”
青苗不解:“明明是二夫人惹的事,与大少夫人甚么相干?”
林依半是解释半是教导:“二十贯钱,不够大少夫人打赏下人的,她不肯替二夫人出这钱,摆明了是要瞧她笑话。”
青苗听后,自己琢磨一时,明白了,也赞:“大少夫人好本事,既赶了二夫人,又没淌进浑水里去。”
林依点头,暗道,这份心计手段,自己还得学着点。她这里佩服李舒,不料李舒也惦记着她,笑意盈盈地寻上门来闲话,到了声多谢。
林依不解其意,问道:“大少夫人为何谢我?”
李舒不答,只道:“听说二夫人向你借过钱,你没借?”
林依明白了,原来她无意中也成了方氏被赶事件中的一环,不过她与李舒不同,乃是无心之举,便道:“我不是有意不借,实是拿不出钱。”
李舒见她把自己的意思理解反了,也不提醒,笑道:“无论如何,还是要谢你。”说着命锦书将礼物放下。
大小两只盒儿,盖着盖儿,瞧不出里面的内容,但单看那锦盒,就猜得出礼物价值不菲,林依不排斥成为李舒同盟,但却不愿采取这样的方法,便道:“大少夫人客气甚么,若有事我帮得上忙,使人来说一声便得。”
李舒是聪敏人,得了这话,也就不坚持要送,命锦书重新将盒子收起,笑道:“三娘子若得闲,常到我屋里坐坐。”
林依应了,送她到门口。青苗瞧着李舒一行离去,道:“大少夫人虽讲话爱露一半留一半,但比二夫人强多了。”
林依忍不住腹诽,方氏讲过人话么。
方氏被赶,张家迎来久违的宁静,几乎人人都盼着她莫要再回来了。张伯临因着如玉一事,还在埋怨她,因此也不去向张梁求情;张仲微有心去求,但一瞧见林依脸上笑容多了,脚步轻快了,就把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
第八十四章 赴京赶考
*月,遵照 张栋的建议,张伯临与张仲微兄弟准备在进京前,先去拜访李简夫,与之告别。张伯临前一次去见李简夫,只是学子身份,无所顾忌,此行变身女婿,难免忐忑,李舒笑话他道:“可要为妻相陪?”张伯临就羞了,躲出去不提。
李舒唤进锦书,道:“京城路远,大少爷此去,无人服侍,我欲命你随行,不知你愿不愿意。”
锦书已有十八岁,听得懂这话,心里高兴,脸上却不敢露出来,只深垂了头轻声道:“但凭大少夫人吩咐。”
李舒见她愿意,便微笑点头。于是甄婶上来,将锦书领至偏房,递给她一包药材,内附一张药方。锦书在李家长大,见惯此事,一瞧便知是熬避子汤的材料,便谢过甄婶,伸手接了。甄婶道:“这是规矩,莫要心有怨言,如玉的下场,你是瞧见了的。”
锦书点头,道:“我省的,糊涂的人,才把庶子生在前头。”
甄婶赞道:“你是个懂事的,等大少爷回来,身旁若没有再添别人,就抬你做妾。”
锦书明白了,她这一去,服侍张伯临是次要的,主要任务是盯着他,以防他拈花惹草,朝屋里添人。这差事,她还是极愿意的,于是重重点头,道了声:“明白了。”
甄婶见她通透,很是满意,又叮嘱了几句,回去复命。
张伯临临行前的事务,自有李舒打点,张仲微却是要亲力亲为,先整理随身衣物,后清点书籍文章,虽有杨婶帮着,也忙乱了好几日。
这日他终于得闲,连忙去见了林依,依依惜别道:“我去见过李太守,就直接赴京了,你在家要保重。”
林依将个小包袱递与他道:“闲暇无事,与你纳了几双鞋垫,手艺不好,凑合穿罢。”
张仲微当时就打开瞧了,见鞋垫上头绣的是并蒂莲花,便咧嘴笑了,将包袱揣进怀里,道:“等我中第,讨个封赏与你。”
林依作势打他,骂道:“胡说甚么。”
张仲微躲闪几下,嘻嘻哈哈跑远了。
过了几日,行李备好,张伯临与张仲微,先去舅舅家辞别,因张伯临娶了李简夫的闺女,方睿本就不高兴,此番又听说他们要去拜访李简夫,竟当堂翻脸,起身轰人。
张伯临与张仲微连方氏的面都没见到,就被赶了出来,还是张八娘偷偷开了角门,让方氏出来相见。方氏拉着儿子们的手,泪水涟涟,连声嘱咐他们一定要高中,好让张梁把她接回去。
瞧见她这般可怜,连张伯临都心软了,好生劝慰了她几句,才与张仲微回转。临行前,杨氏将张仲微叫了去,将几张交子交与他,道是与他添盘缠,张仲微谢过她,却又暗自奇怪,同样是侄儿,为何只与他,不与张伯临。
启程这日,张梁特意设宴,与儿子们践行。吃罢酒席,张伯临与张仲微动身赴雅州。上路前,张伯临才发现自己身后多了个锦书,他猜到这是李舒的安排,便回身冲她一笑,收下了。
兄弟俩到得雅州,见了李简夫,呈上文章。李简夫细细读了赞不绝口,当即修书一封,寄与翰林学士姓欧阳者,向他推荐自家女婿及其兄弟。
张仲微寻思,他帮张伯临是应该的,帮自己却是许了人情,于是在同张伯临一齐道谢后,再拜谢过。李简夫见他颇为知礼,很是喜欢,便慢慢问他些可曾婚配等语,当得知他已有婚约在身,有稍许失望,但立即又道:“我瞧你哥哥有个丫头服侍,但你却孤身一人,不如我赠一个与你?”
张仲微想着,长者赐不可辞,何况又是于他有恩的,于是就收下了。他当初拒收冬麦,张伯临是不解的,如今见他终于痛快收了个丫头,还道他开了窍,暗地里替他高兴。
李简夫所赠的丫头名唤青莲,见过张仲微,依着规矩先请他替自己改名,张仲微心道,青莲这名儿,与林依的青苗倒是相配,于是便道:“青莲甚好,不用改了。”
青莲才见主人,就得了不用改名的殊荣,十分欢喜,忙前忙后,殷勤献个不停,张仲微却嫌她烦扰,打发她同锦书一处歇着去了。
第二日,李简夫为兄弟俩备好鞍马行装,派人护送他们入京。
张伯临与张仲微从褒斜谷出川,经关西、长安、陕西等地,长途跋涉两个多月,于五月到达东京开封。
大宋京城,金翠耀眼,罗绮飘香,一派繁华景象,让兄弟俩目不暇接,又心生豪气。初抵东京,两人经护送人等指点,住进兴国寺浴室院,兄弟俩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往家中写信报平安,一封寄与张梁,另两封则分别寄与李舒与林依。
林依自来到大宋,还是头一回收到信,迫不及待打开来瞧,张仲微信中称,他们到达东京时,时逢京城大雨,蔡河决口,水涌进城,房舍倒塌,四处都是水,没法去见欧阳翰林,只得闷在寺内背书。
她读完信,正替张仲微担心,李舒寻了来,手中也有一封信,冲她扬了扬,笑问:“二少爷来信了?”
林依点头,请她坐下,笑道:“两封信是一起到的,大少夫人这是明知故问。”
李舒笑了笑,问道:“二少爷收了个丫头,是我爹送的,他信中可说了?”
林依手里还拿着信纸,不自觉攥紧了些,道:“不过是个丫头,有甚么好说的。”
李舒是过来人,也不点破,只道:“我爹送的丫头,必是可靠的,以其任他去买,不如安插个自己人。”
李舒是示好,林依听了却不高兴,垂首不语。青苗在旁,也不高兴,插嘴道:“大少夫人好意,不过二少爷买不买丫头的,与我们三娘子甚么相干,一个姓张,一个姓林呢。”
李舒这才反应过来,林依是未嫁之身,确是自己孟浪了,她连忙起身道歉,福了又福,直称自己是无心之语。
林依连忙拦住她,称自己没往心里去,李舒瞧她脸上是带笑了,这才放了心,转身辞去。她刚走,林依就收了笑容,沉着脸朝桌边坐了。青苗瞧着有些害怕,安慰她道:“许是大夫人骗你的。”说完候了一会儿,见林依还是默不作声,又道:“必是个普通丫头,二少爷与她没有甚么。”
林依还是不作声,青苗差点哭起来,央道:“好娘子,你好歹讲句话。”
林依深叹一口气,道:“他这样性格怎么做官,才上路,就留一李家耳目在身旁,只怕他日受牵绊。”
青苗见她担心的是这个,抚了抚胸,玩笑道:“万一二少爷是真想收了那丫头呢?”
林依还真不知张仲微于妾一事的想法,不禁有些后悔将那几双鞋垫送了出去。青苗见她又不作声了,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忙道:“三娘了,我随口说说而已,二少爷不是那样的人,不然当初就收了冬麦了。”
林依听了这话,稍稍宽慰,但心里还是默默朝张仲微身上,加了“待查”二字。
青苗见她还是不怎么高兴,便捧了她最最在意的账本来,道:“三娘子,第二批鹅,又出栏了,你快来算算账。”
林依哪里不晓得她心思,轻轻一笑,依言朝书桌边坐了,拨起算盘。两个月前,第一批鹅出栏,她把钱与张家二房送了去,随后又养了第二批,总共一百五十只,但因方氏尚在娘家,无人与她合伙,于是赚的都是自己的。
她拨着算盘,越拨越欢喜,真个儿将张仲微的事暂时忘却,兴致勃勃与青苗商议,要再种几亩苜蓿,多多养鹅。
正说着,冬麦来问:“三娘子第二回养的鹅,卖掉了?”
林依点头,笑道:“你消息倒灵通。”
冬麦不好意思道:“二老爷叫我来问问,为何头一回咱们有分红,这回却没了。”
林依取了契纸来与她瞧,道:“二夫人在家时,只与我签了那五十只鹅,这回养时,没得人来讲,所以我一人把本钱出了。”
冬麦不识字,便讨了那契约,拿去与张梁看。张梁读了一遍,果然如此,便唤来李舒商量,把那契约递与她瞧,道:“养鹅极有赚头,咱们还与林三娘合伙?”
李舒不把这几个钱放在眼里,便道:“咱们又不是没本钱,养鹅作甚,不如去城里买个店铺。”
张家世代务农,张梁对行商,有天生抵触情绪,不大愿意,正捋须想理由来反驳,忽然听得院门口吵吵嚷嚷,走出去一看,原来是方家的几个管事,操着棍棒等家伙,在那里闹事。
任婶是从方家出来的,忙上前招呼,将人领到张梁面前。张梁恼火道:“你们到我张家门首闹甚么。”
领头的方家管事道:“张二老爷,你太不厚道,方家娘子既与你和离,你就该将她当初的嫁妆还来,怎能只放人,却强压着陪嫁?”
第八十五章 生财之道
女家先提出的,才叫和离,这同休夫并无实质区别,张梁一听就火了,怒道:“胡说八道,我们何时和离过。”
领头的方家管事道:“既是没和离,你家二夫人在娘家都住了两个多月了,怎还不见有人去接?”
张梁见他讲话时,脸上隐约有笑意,立时就明白过来,敢情这是逼他去接人呢。他一时间觉得面子抹不下来,哼了一声,甩袖子就走。李舒在旁瞧着,本没打算出声,甄婶却进言道:“方家势大,又拿捏着张八娘,二夫人决计不会轻易被休,既是如此,大少夫人何不卖她个人情?”
李舒想了想,觉得有理,便先抬手,叫堂屋前吵闹的方家管事们稍安勿躁。随后进屋,劝张梁道:“二老爷,方才你说的养鹅一事,我看可行,只是我没做过这等事体,不晓得路数,不如你将二夫人接回来,还叫她管着。”
张梁意动,却还是犹豫,道:“与她三分面子,她又要得意忘形了。”
怎么劝他,李舒省得,但却碍着儿媳的身份,不好开得口,便走出去与甄婶耳语了几句,甄婶会意,与那几个方家管事打商量:“我们二老爷,向来服软不服硬,你们进去将二夫人如何知错有悔意的话讲几句,他就肯接二夫人回来了。”
那几个方家管事心想,只要能完成王氏交待的差事,怎么说都成,于是围到门口,七嘴八舌道:“二夫人知错了……二夫人极想回来……二夫人想念二老爷……”
张梁听到最后那句,老脸有些泛红,忙打断他们道:“既是知错了,我就看在儿子们的份上,再与她个机会。”
李舒见他同意,便点了自己房里的两个媳妇子与两个丫头去接。既是李舒的人,见了方氏自然有话讲:“老爷百般不情愿,是大少夫人费了半日口舌,才说动了他。”
方氏平日不觉得,如今落难有人帮,才瞧出儿媳的好来回到家中,虽未向李舒道谢,但比先前和颜悦色许多。
张梁端着老爷架子,教训方氏道:“往后不得肆意行事,凡事须得先问过我。”
方氏才回来,哪敢讲半个不字,忙欠身应了。
张梁走后,方氏才朝椅子上坐了,大有劫后余生之感。李舒待她倒如从前一样恭敬,服侍她吃过茶,又主动将家中账本奉还。
方氏虽感激李舒,但该做的一点不含糊,客套话都不讲一句,就把账本接了过来。但她只翻了几页,眉头就皱了起来,问道:“怎么只这一点子钱?”
张家如今只有六十亩地,本来就不富裕,加之她在方大头那里亏了二十贯,可不就只有这点钱。李舒应道:“两位少爷带走了盘缠,账上的钱就去了大半,加上这两个月的各项日用开销,的确所剩不多。”
方氏嘀咕道:“还不是因为你房里的下人多……”
甄婶听不下去,插话道:“二夫人临走时,大少夫人房里的下人就是她自贴嫁妆钱养活的,并不曾花公账上一文钱。”
方氏恨不得叫李舒将整个张家都养了,但她才得了李舒的恩惠,这话不好意思讲出口,便坐在那里长吁短叹:“账上无钱,一大家子人要养活,这可怎生是好。”
李舒在方氏那里,连一句好话都听不见,才不愿意替她养家。便只出主意道:“二老爷想与林三娘合伙养鹅呢,听说二夫人是与她合过伙的,不如还是照旧?”
方氏来了精神,忙将账本又翻了几页,见养鹅那项的收益是二十四贯,除去一贯钱的本钱及所借的占城稻,还有二十贯出头。她惊喜道:“养鹅竟这样赚钱。”
李舒巴不得方氏自己能赚钱,好不眼热她的嫁妆,忙怂恿她去寻林依,商议再次合作的事情。
方氏合了账本,欢欢喜喜到林依房里,见她正在悠闲剪纸顽,不禁奇道:“三娘子没去田里照看?”
林依才听说她回来,没想到这样快就见着,答道:“那几个佃农都是做熟了的,不消我时时盯着。”
方氏朝桌边坐下,取了剪纸来瞧,称赞几声手巧,道明来意:“我还与三娘子合伙养鹅呀?”
林依早料到她迟早要来,取出一张写好的契纸,道:“我还是让一成利与二夫人,本钱一人一半。”
方氏对此分法自然是满意的,就接过契纸来瞧,见那上头写着她需出本钱二十贯,立时愣了:“怎么这样多?”
林依解释道:“我瞧养鹅有赚头,新添了七亩苜蓿地,鹅养多了,院子里歇不下,就还在那近前搭建了两间鹅舍,这二十贯里头,含有买地的钱,与盖鹅舍的费用。”
方氏不满道:“买地的钱怎么也要我出?”
青苗暗地里白了她一眼,道:“二夫人,既是合伙,怎能只叫我们三娘子出地?先前那三亩苜蓿,就没算你的钱,这回有十亩,可不能再让我们三娘子一人出了。”
方氏讲不出反驳的理由,又拿不出十七贯钱,犹豫道:“要不从分红里扣?”
青苗扑哧笑出来:“二夫人,哪有这个理。”
“怎么不行?”方氏着起急来。
林依早就想好了对付她的办法,忙道:“二夫人若是暂时拿不出钱,何不先少合伙几亩地?”
方氏见有解决之意,便问:“怎么说?”
林依道:“还同先前一样,合伙养五十只,如何?”
方氏愿意,却又疑惑:“那你剩下的几亩地怎办?”
林依笑道:“少不得我自己一人承担了。”
方氏暗自惊讶,没想到两个月未见,林依财大气粗起来,竟有能耐独自承担那许多的成本。她签过五十只鹅的契约,回去与李舒感叹:“没想到林三娘也有发财的一日。”
李舒不以为意,道:“二夫人言重,她不就多养了几只鹅,发甚么财。”
方氏嫌弃她没眼光,与她算账,林依十亩苜蓿地,养了五百只鹅,至少能赚三百多贯。李舒犹道:“三百贯也算不得多。”
方氏恨道:“鹅不比猪,出栏快着呢,两个多月就能赚一笔。”
年收入没过万贯,还是入不了李舒的眼,不过她懒得再与方氏辩驳,便道:“既是赚钱,二夫人与她合伙,也能挣不少。”
方氏遗憾道:“可惜我本钱不多,只与她合养了五十只。”
李舒问道:“若全部合养,二夫人须出本钱几多?”
方氏见她有借本钱之意,大喜,忙道:“不多,十七贯。”
李舒就要答应下来,甄婶却在后面扯她衣裳,她只好住了嘴,另将些不咸不淡的话来讲。方氏失望,无精打采应了几句,挥手叫她下去。
李舒回房,问甄婶道:“十七贯值甚么,把给她讨个欢喜又如何?”
甄婶道:“大少夫人还瞧不出来?只要二夫人得意了,她就不许别个好过,还是叫她过得不如意,时不时挨二老爷的训斥才好。”
李舒一想,果然如此,方氏被赶回娘家的这两个月,才是真惬意舒适的两个月,于是就抿嘴笑了:“甄婶你一把年纪,原来是个坏的。”
不多时,张梁自冬麦房里出来,得知方氏只与林依合伙养了五十只鹅,很是失望,道:“家里的钱,所剩无几,稻子又还没熟,剩下这几个月,如何度日?”
方氏道:“我也想多养,但没得本钱,奈何?”
为何没得本钱,还不是因为方氏败家,张梁瞪她道:“你既当家,就要想办法,总不能让全家人饿肚子。”
方氏嘀咕道:“儿媳有钱,却不肯拿出来。”
张梁可不敢向李舒讨钱,叮嘱方氏道:“儿子们在京城,还要仰仗李太守的关系,你切莫得罪了儿媳。”
方氏才从娘家回来,还记得要收敛,便点头应了,犯愁道:“这时节,哪里去弄钱,真是急煞人。”
张梁恨她不争气,责骂道:“就你只会花,不会挣,瞧瞧隔壁林三娘,孤身一人,只有一名丫头相助,日子过得比咱们还红火些。”
方氏低头挨训,听着听着,突然抚掌道:“我有一绝妙好计,立时能够生财。”
张梁将信将疑:“你能有甚么好主意,莫和先前那些事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
方氏不接话,先奔回房中翻箱倒柜,寻出一纸泛黄的婚约来,仔细将褶子抚平,拿出来与张梁瞧,笑道:“就凭这个,咱们家每年都能添千贯收益,或许还不止。”
张梁还是疑惑,方氏一项一项与他道来,林依的水田,林依的旱地,林依的猪圈,林依的鹅群,讲着讲着,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好似那些产业,已是她张家的。
张梁亦心生惊喜,林依无依无靠一孤女,可比李舒好拿捏多了,叫她拿钱出来贴补家用,不怕她不肯。但他心里还惦记着金姐那档子事,担忧道:“林三娘不是个良善的,她要进了咱们家门,又放跑我的妾,可怎么好?”
金姐到底是谁放跑的,方氏再清楚
北宋生活顾问第19部分阅读
欲望文
北宋生活顾问第19部分阅读
无其事替张伯临夹了一筷子菜。
饭毕,各人离桌,方氏回房,却发现方大头又来了,吃了一惊,慌忙朝外面望了望,见张梁出了院门,这才放下心来,问道:
“钱不是已经给你了,怎么又来?”
方大头道:“我今日来有两桩事,一是知会二夫人,你家那个丫头如玉,昨儿夜里生了个小子……”
方氏听到这里,已然大喜,双手合十,念了几声“阿弥陀佛”。方大头不知详情,暗自奇怪,不过是多了个家生子,怎这般高兴?他此行另有重要目的,不理会方氏念佛号,继续把话讲完:“当初讲好一个月一贯钱,你已欠了一个月的,再加上请产婆,我媳妇的辛苦费,二夫人须得再付一贯五百钱,如玉才能在我家继续住上去。”
方氏气道:“孩子是如玉生的,你媳妇要的哪门子辛苦费?”
方大头理直气壮道:“谁晓得她昨日夜里发动起来,闹得我们全家没睡好,我只要一人的辛苦费,还是看在咱们是亲戚的份上。”
产妇生孩子,的确是折腾自己,也折腾旁人,方氏自己生过,晓得其中道理,就再讲不出话来反驳,嘀嘀咕咕地讨价还价“一贯三百文。”
方大头争辩一时,说不过她,暗道:每月一贯钱,包吃包住,每日还要吃鸡,根本没赚头,现在添了个孩子,日夜哭闹,更是烦人,不如赶了的好。他打定主意,并不立时讲出口,只催方氏赶紧付钱。
方氏已是山穷水尽,哪里去翻一贯三百文与他,只好打了个欠条,先欠着。方大头见拿不到现钱,更是不愿留如玉,便道:“我家穷着呢,哪有闲钱替二夫人垫着养丫头,你还是赶紧叫如玉搬出去。”
方氏自然不愿意,软语相求,那方大头是她亲戚,同她相像,也有几分不讲理,道:“你若不来接,我回去就赶人。”
方氏不担心如玉,却担心刚出生的孙子,好说歹说,被逼着在欠条上添了一百文,才求得方大头再宽限几日。
方大头刚走,李舒那里就接到了如玉产子的消息,任婶道:“我冒了被二夫人瞧见的风险,扒在后窗那里听来的……”
李舒心慌意乱,哪有精神听她邀功,忙抬手打断她的话,叫甄婶取钱与她。
甄婶听命,打发走任婶,捶胸顿足道:“我接连几天都遣了小丫头去,没想到还没寻着机会下手,她就生了。”
李舒手里绞着帕子,问道:“二夫人那里甚么打算?”
甄婶道:“任婶方才不是讲了,二夫人是想将孩子的年纪,瞒下两个月。”
李舒恨道:“原来她不是不懂得规矩,而是故意为之,连后路都备好了。”
甄婶问道:“那现在怎办,只怕大少爷那里也晓得了消息,此时再下手,动静可就大了。”
李舒思忖,既然坏规矩的事已成定局,倒是方氏那法子还强些,于是与甄婶商议,且先按兵不动,静观方氏动作。
甄婶却不赞同,劝道:“大少夫人,你若等到二夫人将人领回来,可就失了先机了。”
李舒犹豫一时,还是听了她的话,吩咐道:“去请大少爷。”
甄婶领命,到张仲微房内去唤张伯临。张伯临正在背书,听得李舒有请,一脸不高兴地回房,道:“唤我作甚,有事赶紧讲,莫要耽误我正事。”
李舒起身,盈盈一福,笑道:“恭喜大少爷添了长子。”
张伯临听得一头雾水,怔怔问道:“甚么长子?”
李舒还道他装傻,嗔道:“官人是嫌我不贤惠,因此不以实情相告?未免也太小瞧人,你告诉我孩子现在何方,我立时遣人去接他们母子回来,摆酒相贺。”
张伯临越听越糊涂,不耐烦道:“莫要胡闹,我哪里来的儿子。我看你是太闲,胡思乱想,若是实在没事做,不如去寻林三娘,同她一道养鹅。”
李舒见他还不肯承认,不免有些火气上来,问道:“如玉是哪个?”
张伯临还以为如玉早已落了胎,便将她曾怀孕一事隐起,只道:“她是我一个丫头,你未进门时,服侍过我,本来准备将她留下,又怕你不高兴,因此咱们成亲前,就把她送了出去。我这几日正准备寻个机会与你讲呢,看你肯不肯许她做个妾。”
李舒仔细瞧他脸上神色,并无作伪痕迹,不禁疑惑起来,问道:“那丫头真没怀身孕?”
张伯临一口咬定:“真不曾。”
李舒便开门唤了甄婶进来,道:“许是你弄错了,那如玉生的孩子,不是大少爷的。”
甄婶并未听见他们谈话,不知张伯临矢口否认,急道:“若那孩子不是大少爷的,二夫人为何要与方大头钱?”
张伯临又糊涂起来,问道:“这里有方大头甚么干系?”
李舒咬了咬牙,朝甄婶递了个眼色,甄婶便将事情始末,一五一十全讲了,只隐去李舒设计一事不提。
张伯临听后,又惊又怒,竟忍不住骂了方氏几句。这反应实在出乎李舒意料,她小心翼翼问道:“官人真不知此事?全是二夫人一人为之?”
张伯临没空答她这问题,转身朝外冲,口中道:“我得去方大头家,不能让娘得逞,不然捅出大篓子。”
李舒此时真信了张伯临不知情,心头竟生出欣慰感觉,忙拉住他道:“官人莫急,这事儿你不能出面,不然不是坐实了罪名?”
这话有理,张伯临稍稍冷静,问道:“依娘子看,该如何?”
李舒见他与自己一条心,暗自欣喜,嘴上却道:“不论官人晓不晓得此事,那孩子都是孝期怀上的,事儿是你做出来的,我哪里晓得该怎办。”
张伯临好似小时候偷糖吃被大人瞧见,心虚道:“头一回得丫头,一时没按捺住……”
甄婶极高兴李舒抓住张伯临软肋,在旁连连递眼色,李舒会得,装了三分无奈,七分伤感,叹道:“谁叫我是你娘子,少不得替你收拾残局。”
张伯临见她肯帮忙,欢喜谢过,又问:“娘子有何妙计?”
李舒道:“孩子的事儿,并不难办,怕只怕二夫人还不晓得利害关系,往后又做出甚么叫人担惊受怕的事来。”
张伯临也是拿方氏无法,思来想去,道:“我看此事爹还不知情,不然定不会由着娘胡闹,不如去讲与他听,叫他提醒娘亲一二。”
李舒喜道:“此法甚好,咱们晚辈,不可言父母之过,交由二老爷处理,再合适不过了。”
张伯临又问及孩子,道:“还照娘的法子,瞒去两个月?”
李舒不答,只看了甄婶一眼,甄婶便接了话,道:“瞒自然是要瞒的,但如玉一直不见人,突然就冒出个孩子来,大少爷不怕人议论?”
张伯临缓缓点头,问道:“那依你看,该怎办?”
甄婶道:“依我拙见,两下都瞒着,先送如玉母子去别处躲几个月,待到孩子大些,再将人接回来,但对外却不能称是小少爷。”
不称小少爷,那称甚么?张伯临疑惑一时,突然明白过来,这是叫他莫要父子相认。
他虽没盼过那孩子,但到底是亲骨肉,叫他不认,心内堵得慌,于是垂首不语。
李舒瞧他这副模样,便斥责甄婶道:“张家骨血,怎能跟旁人姓,照我看,将如玉卖了便是,只要亲娘不在,孩子的年纪还不是由人胡诌。”
张伯临将前后两个法子一比较,觉得还是李舒知晓大义,便问:“只有孩子回来,却没亲娘跟着,若旁人问起,怎么回答?”
李舒笑道:“哪个男人没一笔风流帐,就是当朝宰相突然抱个儿子回来,也顶多被人笑话几句罢了。”
夫妻二人议定,便由李舒遣人去动作,张伯临只等过上几个月,正大光明迎回儿子。
第二日早上请安时,李舒故意称病未去,只让张伯临独自前往,将方氏藏如玉一事与张梁讲了,张梁先是生气张伯临未能把持住,后一想到冬麦,便不敢吱声了。转而将全部火气,都撒到方氏头上去,大骂她不顾儿子前程,做出此等丧心病狂的事来。
他骂归骂,打归打,却还晓得此事不能让旁人知晓,只将门关得严严的。
于是新屋旧屋,都只听到有间正房里乒乒乓乓,却不晓得出了甚么事。青苗特意跑到新屋院门口瞧了瞧,还是未能看出端倪,跑回来向林依道:“张家二房怎地了?”
林依立在窗前瞧了瞧,想了想,问道:“二少爷无事?”
青苗道:“不是他,大少爷二少爷都去了书院,不在家中。”
林依本还在猜究竟是何人干架,听了这话,全然明了,张家二房此时只剩了张梁夫妇和李舒在家,那般大的动静,依照往常局势分析,不是张梁在打方氏,就是方氏在责骂李舒。
第八十三章 方氏被赶
等到过了几天,方氏带着伤痕来借粮时,林依便晓得,那日在房内干架的,是张梁与她了。方氏也晓得自己脸上的伤不好看,半抬袖子掩着,哼哼唧唧道:“三娘子借我一石粮。”
林依奇道:“我在大夫人家搭伙呢,哪来的粮食?”
方氏问道:“你那二十几亩水田的粮食呢?”
林依道:“年前就卖了。”
方氏不依不饶,追问道:“卖得的钱呢,没得粮食,借钱也成。”
林依见她似块牛皮糖,很是烦恼,随口扯道:“旱地,苜蓿地,鹅,猪,样样都要钱,还有房租,饭食钱……”
方氏听得这一大串,不好驳得,便朝猪圈方向指了指,道:“没得钱,占城稻也使得。”
青苗忍不住插话道:“那可是猪吃的。”
方氏红了脸,道:“穷人家也吃得。”
青苗向林依笑道:“二夫人家奴仆成群,竟称自己为穷人。”
方氏借粮,本与下人多寡无关,但听见这话,却被勾起火气,道:“我们家总共只有六十亩地,上下却足有二十来人,就是因为下人太多,才耗费了粮食。”
二十来人,真真是多,难怪穷了,林依也咂舌,道:“占城稻又不贵,二夫人干脆买几石回去算了。”
方氏还欠着方大头一贯四百文呢,占城稻再便宜,她也没得钱来买,便道:“我打个欠条与你,等到鹅卖了钱,从里面扣。”
林依本不愿意,但一想到张家二房缺了粮,张仲微也要饿肚子,于是就点了头,接过方氏当场写的欠条,叫青苗带她去搬粮食。
占城稻的米质,与寻常水稻有差距,方氏担心张梁发现,就多了个心眼,只拿去与下人吃,任婶杨婶两个倒还罢了,李舒带来的那些下人,哪里吃过这样的劣米,个个叫苦连天,将状告到了李舒那里。李舒已从任婶处知晓方氏卖粮一事,有心要瞧她热闹,便自掏钱出来安抚下人,叮嘱他们莫要声张。
如此过了个把月,眼看着张伯临兄弟赴京在即,张梁催促方氏去方大头家要债,道:“切莫因为抹不下面子,耽误了儿子们行程。”
那二十贯钱若得回来,方氏也不至于去买占城稻,此刻听了张梁这话,愁得头发泛白。左想右想无法,只得走去寻李舒,道:“媳妇,伯临赴京赶考,盘缠还缺几个,你拿几个嫁妆出来助他呀。”
李舒早料到方氏要来借钱,笑嘻嘻道:“二夫人放心,他是我官人,盘缠自然由我来出,不消二夫人操半点心。”
她的回答这般爽快,反将方氏后面的话堵住了,方氏吞吞吐吐,想再起由头,又不发了让她把张仲微的那份也出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离去。
方氏在屋前焦躁踱了会子,突然想到林依也算得是张家媳妇,张仲微的盘缠钱,虽然不该她出,但借几个,总是该的。她认为此计上好,连忙动身朝旧屋去。
林依听了方氏来意,不悦道:“二夫人,不是我不愿借钱,实是你上回欠的粮食钱,还不曾还呢。”
方氏故技重施,道:“还是从鹅钱里扣。”
林依无奈道:“那你要借几多?”
方氏道:“二十贯。”
林依还在犹豫,青苗已叫出声:“二夫人,总共才五十只鹅,你能不能分到二十贯,还难说哩。”说完推林依:“三娘子,这钱人借不得。”
方氏气道:“你们太小气,守着这样大的家业,却连二十贯都不借。”
林依哭笑不得:“我只得水田二十亩,这也称得上家业?”
方氏想了想,道:“那你借我十五贯。”
林依摇头道:“实在是拿不出钱,若二夫人急着使用,不如我将占城稻借你几袋子去卖?”
方氏琢磨,占城稻虽不值甚么钱,但总好过没有,于是就露了些许笑容,跟着青苗去猪圈取粮,运到城里去卖。
林依趁着方氏忙乱,便去寻了张仲微,递去二十贯的交子,道:“你娘方才来向我借钱,我没与她,莫怪莫怪。”
张仲微瞧了瞧手中交子,莫名其妙道:“你不愿意,不借便是,又把钱给我作甚么?”
林依道:“你娘说你进京缺二十贯的盘缠,这才来向我借钱。”
张仲微不管家事,以为是真缺盘缠,便将那二十贯交子收起,道:“当我借的,多谢你。”
林依道:“谢甚么,你帮我的也不少。”
她这里将钱与了张仲微,可怜方氏那里还是没着落,几口袋占城稻能抵甚么用,二十贯怎么也凑不齐。
家中缺粮,手头缺钱,张家二房,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张梁在家急得直跳脚,扬言要休了方氏。李舒躲在房中偷笑,希望张梁早些行事,甄婶却提醒她道:“大少爷有个亲妹子,嫁到了二夫人的娘家。”
李舒一听就明白了,亲上作亲,两家联系千丝万缕,方氏是不会轻易被休回家的,于是灰了心道:“她自己惹来的亏空,我不能帮忙,但我自娘家带来的下人,愿意自己养起。”
甄婶会意,便去向张梁与方氏讲了,张梁大喜,直夸赞儿媳贤惠,方氏就将下人吃的几口袋占城稻又卖了,换了些钱回来,但这离二十贯还是远远的,张梁实在忍不下去,亲自去方大头家讨要。方氏不曾与方大头对过口供,谎言一下子就穿了帮,张梁震怒,回家训斥方氏:“一个妾怀的庶子,能值二十贯?我看你是猪脑子。”
方氏当时是怕如玉的事传到李舒那里,才答应了方大头的要求,但她已因这事儿挨过打,再不敢重提,只得默默挨骂。
张梁骂完,犹觉不解恨,一想,反正张八娘已有了儿子傍身,无被休之忧,不如将方氏赶回娘家反省反省。
方氏听了他想法,惊慌道:“儿媳都已进了门,你好歹与我留几分婆母的脸面。”
张梁哼道:“就是怕你把儿媳带坏了,这才要赶你回娘家面壁思过。”
方氏犹自挣扎:“我走了,谁人管家。”
张梁毫不犹豫道:“儿媳管家,定比你强些。”
方氏绝望,但还赖着不走,任婶却主动替她将包袱收拾好,唤道:“二夫人,家去呀。”
方氏生怕别人听见,忙拍了她一下,转身朝外走,任婶忙赶上几步,把包袱塞进她怀里。方氏奇道:“你不替我拎包袱?”
任婶笑道:“我就不去了,家里事情一大堆呢。”
方氏正要动怒,任婶忙补充道:“我替二夫人盯着大少夫人。”
这话方氏爱听,便笑了:“还是你忠心。”
忠心的任婶一路送她到大门口,招手大声道:“二夫人路上小心。”
声量太大,连旧屋的青苗与流霞都听见,齐齐探头问道:“二夫人去哪里?”
任婶笑道:“二夫人想念八娘子,回娘家住几日。”
越是像模像样的话,越遭人怀疑。青苗与流霞窃窃私语一时,得出结论:方氏是被赶回娘家去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转眼传遍了新屋与旧屋。
林依听青苗绘声绘色讲完,佩服道:“大少夫人好手段。”
青苗不解:“明明是二夫人惹的事,与大少夫人甚么相干?”
林依半是解释半是教导:“二十贯钱,不够大少夫人打赏下人的,她不肯替二夫人出这钱,摆明了是要瞧她笑话。”
青苗听后,自己琢磨一时,明白了,也赞:“大少夫人好本事,既赶了二夫人,又没淌进浑水里去。”
林依点头,暗道,这份心计手段,自己还得学着点。她这里佩服李舒,不料李舒也惦记着她,笑意盈盈地寻上门来闲话,到了声多谢。
林依不解其意,问道:“大少夫人为何谢我?”
李舒不答,只道:“听说二夫人向你借过钱,你没借?”
林依明白了,原来她无意中也成了方氏被赶事件中的一环,不过她与李舒不同,乃是无心之举,便道:“我不是有意不借,实是拿不出钱。”
李舒见她把自己的意思理解反了,也不提醒,笑道:“无论如何,还是要谢你。”说着命锦书将礼物放下。
大小两只盒儿,盖着盖儿,瞧不出里面的内容,但单看那锦盒,就猜得出礼物价值不菲,林依不排斥成为李舒同盟,但却不愿采取这样的方法,便道:“大少夫人客气甚么,若有事我帮得上忙,使人来说一声便得。”
李舒是聪敏人,得了这话,也就不坚持要送,命锦书重新将盒子收起,笑道:“三娘子若得闲,常到我屋里坐坐。”
林依应了,送她到门口。青苗瞧着李舒一行离去,道:“大少夫人虽讲话爱露一半留一半,但比二夫人强多了。”
林依忍不住腹诽,方氏讲过人话么。
方氏被赶,张家迎来久违的宁静,几乎人人都盼着她莫要再回来了。张伯临因着如玉一事,还在埋怨她,因此也不去向张梁求情;张仲微有心去求,但一瞧见林依脸上笑容多了,脚步轻快了,就把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
第八十四章 赴京赶考
*月,遵照 张栋的建议,张伯临与张仲微兄弟准备在进京前,先去拜访李简夫,与之告别。张伯临前一次去见李简夫,只是学子身份,无所顾忌,此行变身女婿,难免忐忑,李舒笑话他道:“可要为妻相陪?”张伯临就羞了,躲出去不提。
李舒唤进锦书,道:“京城路远,大少爷此去,无人服侍,我欲命你随行,不知你愿不愿意。”
锦书已有十八岁,听得懂这话,心里高兴,脸上却不敢露出来,只深垂了头轻声道:“但凭大少夫人吩咐。”
李舒见她愿意,便微笑点头。于是甄婶上来,将锦书领至偏房,递给她一包药材,内附一张药方。锦书在李家长大,见惯此事,一瞧便知是熬避子汤的材料,便谢过甄婶,伸手接了。甄婶道:“这是规矩,莫要心有怨言,如玉的下场,你是瞧见了的。”
锦书点头,道:“我省的,糊涂的人,才把庶子生在前头。”
甄婶赞道:“你是个懂事的,等大少爷回来,身旁若没有再添别人,就抬你做妾。”
锦书明白了,她这一去,服侍张伯临是次要的,主要任务是盯着他,以防他拈花惹草,朝屋里添人。这差事,她还是极愿意的,于是重重点头,道了声:“明白了。”
甄婶见她通透,很是满意,又叮嘱了几句,回去复命。
张伯临临行前的事务,自有李舒打点,张仲微却是要亲力亲为,先整理随身衣物,后清点书籍文章,虽有杨婶帮着,也忙乱了好几日。
这日他终于得闲,连忙去见了林依,依依惜别道:“我去见过李太守,就直接赴京了,你在家要保重。”
林依将个小包袱递与他道:“闲暇无事,与你纳了几双鞋垫,手艺不好,凑合穿罢。”
张仲微当时就打开瞧了,见鞋垫上头绣的是并蒂莲花,便咧嘴笑了,将包袱揣进怀里,道:“等我中第,讨个封赏与你。”
林依作势打他,骂道:“胡说甚么。”
张仲微躲闪几下,嘻嘻哈哈跑远了。
过了几日,行李备好,张伯临与张仲微,先去舅舅家辞别,因张伯临娶了李简夫的闺女,方睿本就不高兴,此番又听说他们要去拜访李简夫,竟当堂翻脸,起身轰人。
张伯临与张仲微连方氏的面都没见到,就被赶了出来,还是张八娘偷偷开了角门,让方氏出来相见。方氏拉着儿子们的手,泪水涟涟,连声嘱咐他们一定要高中,好让张梁把她接回去。
瞧见她这般可怜,连张伯临都心软了,好生劝慰了她几句,才与张仲微回转。临行前,杨氏将张仲微叫了去,将几张交子交与他,道是与他添盘缠,张仲微谢过她,却又暗自奇怪,同样是侄儿,为何只与他,不与张伯临。
启程这日,张梁特意设宴,与儿子们践行。吃罢酒席,张伯临与张仲微动身赴雅州。上路前,张伯临才发现自己身后多了个锦书,他猜到这是李舒的安排,便回身冲她一笑,收下了。
兄弟俩到得雅州,见了李简夫,呈上文章。李简夫细细读了赞不绝口,当即修书一封,寄与翰林学士姓欧阳者,向他推荐自家女婿及其兄弟。
张仲微寻思,他帮张伯临是应该的,帮自己却是许了人情,于是在同张伯临一齐道谢后,再拜谢过。李简夫见他颇为知礼,很是喜欢,便慢慢问他些可曾婚配等语,当得知他已有婚约在身,有稍许失望,但立即又道:“我瞧你哥哥有个丫头服侍,但你却孤身一人,不如我赠一个与你?”
张仲微想着,长者赐不可辞,何况又是于他有恩的,于是就收下了。他当初拒收冬麦,张伯临是不解的,如今见他终于痛快收了个丫头,还道他开了窍,暗地里替他高兴。
李简夫所赠的丫头名唤青莲,见过张仲微,依着规矩先请他替自己改名,张仲微心道,青莲这名儿,与林依的青苗倒是相配,于是便道:“青莲甚好,不用改了。”
青莲才见主人,就得了不用改名的殊荣,十分欢喜,忙前忙后,殷勤献个不停,张仲微却嫌她烦扰,打发她同锦书一处歇着去了。
第二日,李简夫为兄弟俩备好鞍马行装,派人护送他们入京。
张伯临与张仲微从褒斜谷出川,经关西、长安、陕西等地,长途跋涉两个多月,于五月到达东京开封。
大宋京城,金翠耀眼,罗绮飘香,一派繁华景象,让兄弟俩目不暇接,又心生豪气。初抵东京,两人经护送人等指点,住进兴国寺浴室院,兄弟俩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往家中写信报平安,一封寄与张梁,另两封则分别寄与李舒与林依。
林依自来到大宋,还是头一回收到信,迫不及待打开来瞧,张仲微信中称,他们到达东京时,时逢京城大雨,蔡河决口,水涌进城,房舍倒塌,四处都是水,没法去见欧阳翰林,只得闷在寺内背书。
她读完信,正替张仲微担心,李舒寻了来,手中也有一封信,冲她扬了扬,笑问:“二少爷来信了?”
林依点头,请她坐下,笑道:“两封信是一起到的,大少夫人这是明知故问。”
李舒笑了笑,问道:“二少爷收了个丫头,是我爹送的,他信中可说了?”
林依手里还拿着信纸,不自觉攥紧了些,道:“不过是个丫头,有甚么好说的。”
李舒是过来人,也不点破,只道:“我爹送的丫头,必是可靠的,以其任他去买,不如安插个自己人。”
李舒是示好,林依听了却不高兴,垂首不语。青苗在旁,也不高兴,插嘴道:“大少夫人好意,不过二少爷买不买丫头的,与我们三娘子甚么相干,一个姓张,一个姓林呢。”
李舒这才反应过来,林依是未嫁之身,确是自己孟浪了,她连忙起身道歉,福了又福,直称自己是无心之语。
林依连忙拦住她,称自己没往心里去,李舒瞧她脸上是带笑了,这才放了心,转身辞去。她刚走,林依就收了笑容,沉着脸朝桌边坐了。青苗瞧着有些害怕,安慰她道:“许是大夫人骗你的。”说完候了一会儿,见林依还是默不作声,又道:“必是个普通丫头,二少爷与她没有甚么。”
林依还是不作声,青苗差点哭起来,央道:“好娘子,你好歹讲句话。”
林依深叹一口气,道:“他这样性格怎么做官,才上路,就留一李家耳目在身旁,只怕他日受牵绊。”
青苗见她担心的是这个,抚了抚胸,玩笑道:“万一二少爷是真想收了那丫头呢?”
林依还真不知张仲微于妾一事的想法,不禁有些后悔将那几双鞋垫送了出去。青苗见她又不作声了,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忙道:“三娘了,我随口说说而已,二少爷不是那样的人,不然当初就收了冬麦了。”
林依听了这话,稍稍宽慰,但心里还是默默朝张仲微身上,加了“待查”二字。
青苗见她还是不怎么高兴,便捧了她最最在意的账本来,道:“三娘子,第二批鹅,又出栏了,你快来算算账。”
林依哪里不晓得她心思,轻轻一笑,依言朝书桌边坐了,拨起算盘。两个月前,第一批鹅出栏,她把钱与张家二房送了去,随后又养了第二批,总共一百五十只,但因方氏尚在娘家,无人与她合伙,于是赚的都是自己的。
她拨着算盘,越拨越欢喜,真个儿将张仲微的事暂时忘却,兴致勃勃与青苗商议,要再种几亩苜蓿,多多养鹅。
正说着,冬麦来问:“三娘子第二回养的鹅,卖掉了?”
林依点头,笑道:“你消息倒灵通。”
冬麦不好意思道:“二老爷叫我来问问,为何头一回咱们有分红,这回却没了。”
林依取了契纸来与她瞧,道:“二夫人在家时,只与我签了那五十只鹅,这回养时,没得人来讲,所以我一人把本钱出了。”
冬麦不识字,便讨了那契约,拿去与张梁看。张梁读了一遍,果然如此,便唤来李舒商量,把那契约递与她瞧,道:“养鹅极有赚头,咱们还与林三娘合伙?”
李舒不把这几个钱放在眼里,便道:“咱们又不是没本钱,养鹅作甚,不如去城里买个店铺。”
张家世代务农,张梁对行商,有天生抵触情绪,不大愿意,正捋须想理由来反驳,忽然听得院门口吵吵嚷嚷,走出去一看,原来是方家的几个管事,操着棍棒等家伙,在那里闹事。
任婶是从方家出来的,忙上前招呼,将人领到张梁面前。张梁恼火道:“你们到我张家门首闹甚么。”
领头的方家管事道:“张二老爷,你太不厚道,方家娘子既与你和离,你就该将她当初的嫁妆还来,怎能只放人,却强压着陪嫁?”
第八十五章 生财之道
女家先提出的,才叫和离,这同休夫并无实质区别,张梁一听就火了,怒道:“胡说八道,我们何时和离过。”
领头的方家管事道:“既是没和离,你家二夫人在娘家都住了两个多月了,怎还不见有人去接?”
张梁见他讲话时,脸上隐约有笑意,立时就明白过来,敢情这是逼他去接人呢。他一时间觉得面子抹不下来,哼了一声,甩袖子就走。李舒在旁瞧着,本没打算出声,甄婶却进言道:“方家势大,又拿捏着张八娘,二夫人决计不会轻易被休,既是如此,大少夫人何不卖她个人情?”
李舒想了想,觉得有理,便先抬手,叫堂屋前吵闹的方家管事们稍安勿躁。随后进屋,劝张梁道:“二老爷,方才你说的养鹅一事,我看可行,只是我没做过这等事体,不晓得路数,不如你将二夫人接回来,还叫她管着。”
张梁意动,却还是犹豫,道:“与她三分面子,她又要得意忘形了。”
怎么劝他,李舒省得,但却碍着儿媳的身份,不好开得口,便走出去与甄婶耳语了几句,甄婶会意,与那几个方家管事打商量:“我们二老爷,向来服软不服硬,你们进去将二夫人如何知错有悔意的话讲几句,他就肯接二夫人回来了。”
那几个方家管事心想,只要能完成王氏交待的差事,怎么说都成,于是围到门口,七嘴八舌道:“二夫人知错了……二夫人极想回来……二夫人想念二老爷……”
张梁听到最后那句,老脸有些泛红,忙打断他们道:“既是知错了,我就看在儿子们的份上,再与她个机会。”
李舒见他同意,便点了自己房里的两个媳妇子与两个丫头去接。既是李舒的人,见了方氏自然有话讲:“老爷百般不情愿,是大少夫人费了半日口舌,才说动了他。”
方氏平日不觉得,如今落难有人帮,才瞧出儿媳的好来回到家中,虽未向李舒道谢,但比先前和颜悦色许多。
张梁端着老爷架子,教训方氏道:“往后不得肆意行事,凡事须得先问过我。”
方氏才回来,哪敢讲半个不字,忙欠身应了。
张梁走后,方氏才朝椅子上坐了,大有劫后余生之感。李舒待她倒如从前一样恭敬,服侍她吃过茶,又主动将家中账本奉还。
方氏虽感激李舒,但该做的一点不含糊,客套话都不讲一句,就把账本接了过来。但她只翻了几页,眉头就皱了起来,问道:“怎么只这一点子钱?”
张家如今只有六十亩地,本来就不富裕,加之她在方大头那里亏了二十贯,可不就只有这点钱。李舒应道:“两位少爷带走了盘缠,账上的钱就去了大半,加上这两个月的各项日用开销,的确所剩不多。”
方氏嘀咕道:“还不是因为你房里的下人多……”
甄婶听不下去,插话道:“二夫人临走时,大少夫人房里的下人就是她自贴嫁妆钱养活的,并不曾花公账上一文钱。”
方氏恨不得叫李舒将整个张家都养了,但她才得了李舒的恩惠,这话不好意思讲出口,便坐在那里长吁短叹:“账上无钱,一大家子人要养活,这可怎生是好。”
李舒在方氏那里,连一句好话都听不见,才不愿意替她养家。便只出主意道:“二老爷想与林三娘合伙养鹅呢,听说二夫人是与她合过伙的,不如还是照旧?”
方氏来了精神,忙将账本又翻了几页,见养鹅那项的收益是二十四贯,除去一贯钱的本钱及所借的占城稻,还有二十贯出头。她惊喜道:“养鹅竟这样赚钱。”
李舒巴不得方氏自己能赚钱,好不眼热她的嫁妆,忙怂恿她去寻林依,商议再次合作的事情。
方氏合了账本,欢欢喜喜到林依房里,见她正在悠闲剪纸顽,不禁奇道:“三娘子没去田里照看?”
林依才听说她回来,没想到这样快就见着,答道:“那几个佃农都是做熟了的,不消我时时盯着。”
方氏朝桌边坐下,取了剪纸来瞧,称赞几声手巧,道明来意:“我还与三娘子合伙养鹅呀?”
林依早料到她迟早要来,取出一张写好的契纸,道:“我还是让一成利与二夫人,本钱一人一半。”
方氏对此分法自然是满意的,就接过契纸来瞧,见那上头写着她需出本钱二十贯,立时愣了:“怎么这样多?”
林依解释道:“我瞧养鹅有赚头,新添了七亩苜蓿地,鹅养多了,院子里歇不下,就还在那近前搭建了两间鹅舍,这二十贯里头,含有买地的钱,与盖鹅舍的费用。”
方氏不满道:“买地的钱怎么也要我出?”
青苗暗地里白了她一眼,道:“二夫人,既是合伙,怎能只叫我们三娘子出地?先前那三亩苜蓿,就没算你的钱,这回有十亩,可不能再让我们三娘子一人出了。”
方氏讲不出反驳的理由,又拿不出十七贯钱,犹豫道:“要不从分红里扣?”
青苗扑哧笑出来:“二夫人,哪有这个理。”
“怎么不行?”方氏着起急来。
林依早就想好了对付她的办法,忙道:“二夫人若是暂时拿不出钱,何不先少合伙几亩地?”
方氏见有解决之意,便问:“怎么说?”
林依道:“还同先前一样,合伙养五十只,如何?”
方氏愿意,却又疑惑:“那你剩下的几亩地怎办?”
林依笑道:“少不得我自己一人承担了。”
方氏暗自惊讶,没想到两个月未见,林依财大气粗起来,竟有能耐独自承担那许多的成本。她签过五十只鹅的契约,回去与李舒感叹:“没想到林三娘也有发财的一日。”
李舒不以为意,道:“二夫人言重,她不就多养了几只鹅,发甚么财。”
方氏嫌弃她没眼光,与她算账,林依十亩苜蓿地,养了五百只鹅,至少能赚三百多贯。李舒犹道:“三百贯也算不得多。”
方氏恨道:“鹅不比猪,出栏快着呢,两个多月就能赚一笔。”
年收入没过万贯,还是入不了李舒的眼,不过她懒得再与方氏辩驳,便道:“既是赚钱,二夫人与她合伙,也能挣不少。”
方氏遗憾道:“可惜我本钱不多,只与她合养了五十只。”
李舒问道:“若全部合养,二夫人须出本钱几多?”
方氏见她有借本钱之意,大喜,忙道:“不多,十七贯。”
李舒就要答应下来,甄婶却在后面扯她衣裳,她只好住了嘴,另将些不咸不淡的话来讲。方氏失望,无精打采应了几句,挥手叫她下去。
李舒回房,问甄婶道:“十七贯值甚么,把给她讨个欢喜又如何?”
甄婶道:“大少夫人还瞧不出来?只要二夫人得意了,她就不许别个好过,还是叫她过得不如意,时不时挨二老爷的训斥才好。”
李舒一想,果然如此,方氏被赶回娘家的这两个月,才是真惬意舒适的两个月,于是就抿嘴笑了:“甄婶你一把年纪,原来是个坏的。”
不多时,张梁自冬麦房里出来,得知方氏只与林依合伙养了五十只鹅,很是失望,道:“家里的钱,所剩无几,稻子又还没熟,剩下这几个月,如何度日?”
方氏道:“我也想多养,但没得本钱,奈何?”
为何没得本钱,还不是因为方氏败家,张梁瞪她道:“你既当家,就要想办法,总不能让全家人饿肚子。”
方氏嘀咕道:“儿媳有钱,却不肯拿出来。”
张梁可不敢向李舒讨钱,叮嘱方氏道:“儿子们在京城,还要仰仗李太守的关系,你切莫得罪了儿媳。”
方氏才从娘家回来,还记得要收敛,便点头应了,犯愁道:“这时节,哪里去弄钱,真是急煞人。”
张梁恨她不争气,责骂道:“就你只会花,不会挣,瞧瞧隔壁林三娘,孤身一人,只有一名丫头相助,日子过得比咱们还红火些。”
方氏低头挨训,听着听着,突然抚掌道:“我有一绝妙好计,立时能够生财。”
张梁将信将疑:“你能有甚么好主意,莫和先前那些事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
方氏不接话,先奔回房中翻箱倒柜,寻出一纸泛黄的婚约来,仔细将褶子抚平,拿出来与张梁瞧,笑道:“就凭这个,咱们家每年都能添千贯收益,或许还不止。”
张梁还是疑惑,方氏一项一项与他道来,林依的水田,林依的旱地,林依的猪圈,林依的鹅群,讲着讲着,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好似那些产业,已是她张家的。
张梁亦心生惊喜,林依无依无靠一孤女,可比李舒好拿捏多了,叫她拿钱出来贴补家用,不怕她不肯。但他心里还惦记着金姐那档子事,担忧道:“林三娘不是个良善的,她要进了咱们家门,又放跑我的妾,可怎么好?”
金姐到底是谁放跑的,方氏再清楚
北宋生活顾问第19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