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泰原机场可以小规模起降飞机,黄正辉第一时间带队前去,鼓励慰问,外加看一看唯一生还的生命,亲自去老革.命那里,向老人家交代一下,我们为了你的孙子,已经干了三个局长下来了,您看够了吧?
本来张逸夫也可以同去,但他没去,不忍心看那些了,也不知道到时该说什么话,很快就会有大规模的追悼会,隆重厚葬,也算给家属一个名誉上的交代。
至于冰灾中的这次伤亡事故,社会上基本是不知道的,偶有媒体企图报道,也会在上稿前被通知警告,公关舆论方面的工作一直都抓得很紧,有影响的媒体不会乱说话。
随着巴干的停职,老天好像也玩够了,天晴云散,气温回升,不出三日,覆冰已经自然融化,还顽固的地方,去晋西救灾的武警官兵也会用特殊枪支弹药逐渐城市也一个个恢复供电,虽然经济上有一定影响,但总算没再出任何人身伤亡事故。
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晋西局才再度开始抢修,复原杆塔一类的事情,稳稳来,也不敢着急了。
一周后,黄正辉宣布抗冰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晋西全境已恢复供电。
这个过程中,留下了血泪,也积累了经验。
随着保电工作的完成,新一轮的安全生产高氵朝也正式来临,对于安全隐患进一步梳理排查,对于安全举措进一步修订完善,尤其就覆冰情况的应对处理,安全高度直接从1升到了100,严格要求了作业环境,这其实又有些矫枉过正了。
不过融冰技术,也真的该抓一抓了,这一直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专业领域,从整个晋西只有二台融冰设备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正常情况下,这二台设备的融冰速度甚至比不过覆冰速度。更何况它同时只能作用在二条线路上。
真正严谨的事故分析与总结,也在这时才正式开始,专家组奔赴晋西展开调查,客观分析实事求是,人员责任则是根据一周前会议的精神来定,过程不必多说,最终总结问题及措施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根据线路周边环境重新核算覆冰强度。加强杆塔承重能力,改善绝缘子伞形结构,布置方式,提高设备设计标准。
二是加强巡查与预警预控措施,按地区配备移动融冰装置,尤其是在不容易出现覆冰的地区,雨雪天气最需要提高安全意识。
三是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沟通,建立相互协作的预警机制。建设,增强结构稳定性。抗灾性,杜绝再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瘫痪。
就安全管理方面,也展开了系统性大梳理。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旧版安规有些跟不上形势。外加这几年在各类事故中,也积累了不少教训和经验,新的举措与规范很快也会整理完毕。
这些工作张逸夫都没有参与,现在的他已经犯不上什么都干了。
冰融雪化,春风沐来,没人想到,整个事件受影响最大的地方,竟然是华北局。
巴干彻底无腿可抱,尽管事后东奔西跑。想找到一根稻草,但在黄正辉态度明确。他自己言论彻底曝光的情况下,没人给他开门,连个门缝都没有。
他的老战友庞八一更痛快一些,调到了西疆局去当一把手,他本可以寻求关系,不如直接调到其它单位,但这个级别的干部,这个专业范围,还真没找到单位愿意接,要说三溪,其实也缺人,但那种差事轮不到他。
一介基建铁腕,在领导更迭中就这么乘着火车去了西部,当然他是独身去的,妻子儿女依然在京,他待遇其实不差,就是工作任务艰巨一些,油水少一些,危险多一些……
如果说对于庞八一的安置还留有一线,只是不让他在眼前晃悠,那么对巴干的安排就狠太多了,可以说片甲不留,干部降职这种非常罕有的待遇出现在他身上,即便他对此早有准备,并且频繁走动,希望能回内蒙局养老,但组织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也许是为了给张逸夫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那位老革.命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良知一个交代,给世间沧桑一个交代,巴干最终不得不去蓟京局报到。
他本身是可以考虑脱离组织的,这么多年的积累,好歹可以去个民企做点事混一混,那些退休的干部都有这么干的不是?可现下这年景,没半个企业敢碰他,一是他离开组织的原因不光彩,二是他除了政客那一套什么都不能干,从前他的那些人际资源和经验,现在都成了负的。
另一条路,几十年了,财也捞了不少吧?这辈子花总够了吧?
可他不敢,不敢花,不敢拿,不敢显,他就算有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也只有抱着睡觉的份儿。
他根本不敢脱离组织了。
恨他的人太多,不仅是白慕那些人,连原来同脉的人对他都嗤之以鼻,只因张正诚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去抱黄正辉了。变天换伞,常有的事,但他这也太快了,不免令人心寒,更戏剧性的是,黄正辉好像根本没领这情,这次冰灾,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他。
也许庞八一的境遇还会有人有想法,说黄正辉借题发挥,排挤走关键机关的干部,换上自己的人,但巴干的事却是交口称赞,大快人心,毕竟太久没有这样程度的责任处理了,巴干脏过的人也实在太多,顺手牵来的油水也实在太足,黄正辉没走其他领导的老路数,反而大手笔处理了他,这又给他捞回了不少口碑与人心,即便原先忠于张正诚那一脉的干部,见这个大叛徒罪有应得,也对庞八一的处理没那么在意了。
明明是鼎鼎大名的基建司长被发配,却被巴干的倒台而压下了风头。(未完待续。)
本来张逸夫也可以同去,但他没去,不忍心看那些了,也不知道到时该说什么话,很快就会有大规模的追悼会,隆重厚葬,也算给家属一个名誉上的交代。
至于冰灾中的这次伤亡事故,社会上基本是不知道的,偶有媒体企图报道,也会在上稿前被通知警告,公关舆论方面的工作一直都抓得很紧,有影响的媒体不会乱说话。
随着巴干的停职,老天好像也玩够了,天晴云散,气温回升,不出三日,覆冰已经自然融化,还顽固的地方,去晋西救灾的武警官兵也会用特殊枪支弹药逐渐城市也一个个恢复供电,虽然经济上有一定影响,但总算没再出任何人身伤亡事故。
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晋西局才再度开始抢修,复原杆塔一类的事情,稳稳来,也不敢着急了。
一周后,黄正辉宣布抗冰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晋西全境已恢复供电。
这个过程中,留下了血泪,也积累了经验。
随着保电工作的完成,新一轮的安全生产高氵朝也正式来临,对于安全隐患进一步梳理排查,对于安全举措进一步修订完善,尤其就覆冰情况的应对处理,安全高度直接从1升到了100,严格要求了作业环境,这其实又有些矫枉过正了。
不过融冰技术,也真的该抓一抓了,这一直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专业领域,从整个晋西只有二台融冰设备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正常情况下,这二台设备的融冰速度甚至比不过覆冰速度。更何况它同时只能作用在二条线路上。
真正严谨的事故分析与总结,也在这时才正式开始,专家组奔赴晋西展开调查,客观分析实事求是,人员责任则是根据一周前会议的精神来定,过程不必多说,最终总结问题及措施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根据线路周边环境重新核算覆冰强度。加强杆塔承重能力,改善绝缘子伞形结构,布置方式,提高设备设计标准。
二是加强巡查与预警预控措施,按地区配备移动融冰装置,尤其是在不容易出现覆冰的地区,雨雪天气最需要提高安全意识。
三是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沟通,建立相互协作的预警机制。建设,增强结构稳定性。抗灾性,杜绝再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瘫痪。
就安全管理方面,也展开了系统性大梳理。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旧版安规有些跟不上形势。外加这几年在各类事故中,也积累了不少教训和经验,新的举措与规范很快也会整理完毕。
这些工作张逸夫都没有参与,现在的他已经犯不上什么都干了。
冰融雪化,春风沐来,没人想到,整个事件受影响最大的地方,竟然是华北局。
巴干彻底无腿可抱,尽管事后东奔西跑。想找到一根稻草,但在黄正辉态度明确。他自己言论彻底曝光的情况下,没人给他开门,连个门缝都没有。
他的老战友庞八一更痛快一些,调到了西疆局去当一把手,他本可以寻求关系,不如直接调到其它单位,但这个级别的干部,这个专业范围,还真没找到单位愿意接,要说三溪,其实也缺人,但那种差事轮不到他。
一介基建铁腕,在领导更迭中就这么乘着火车去了西部,当然他是独身去的,妻子儿女依然在京,他待遇其实不差,就是工作任务艰巨一些,油水少一些,危险多一些……
如果说对于庞八一的安置还留有一线,只是不让他在眼前晃悠,那么对巴干的安排就狠太多了,可以说片甲不留,干部降职这种非常罕有的待遇出现在他身上,即便他对此早有准备,并且频繁走动,希望能回内蒙局养老,但组织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也许是为了给张逸夫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那位老革.命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良知一个交代,给世间沧桑一个交代,巴干最终不得不去蓟京局报到。
他本身是可以考虑脱离组织的,这么多年的积累,好歹可以去个民企做点事混一混,那些退休的干部都有这么干的不是?可现下这年景,没半个企业敢碰他,一是他离开组织的原因不光彩,二是他除了政客那一套什么都不能干,从前他的那些人际资源和经验,现在都成了负的。
另一条路,几十年了,财也捞了不少吧?这辈子花总够了吧?
可他不敢,不敢花,不敢拿,不敢显,他就算有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也只有抱着睡觉的份儿。
他根本不敢脱离组织了。
恨他的人太多,不仅是白慕那些人,连原来同脉的人对他都嗤之以鼻,只因张正诚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去抱黄正辉了。变天换伞,常有的事,但他这也太快了,不免令人心寒,更戏剧性的是,黄正辉好像根本没领这情,这次冰灾,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他。
也许庞八一的境遇还会有人有想法,说黄正辉借题发挥,排挤走关键机关的干部,换上自己的人,但巴干的事却是交口称赞,大快人心,毕竟太久没有这样程度的责任处理了,巴干脏过的人也实在太多,顺手牵来的油水也实在太足,黄正辉没走其他领导的老路数,反而大手笔处理了他,这又给他捞回了不少口碑与人心,即便原先忠于张正诚那一脉的干部,见这个大叛徒罪有应得,也对庞八一的处理没那么在意了。
明明是鼎鼎大名的基建司长被发配,却被巴干的倒台而压下了风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