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以前他在读史记书时,看到横少六合一统寰宇的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围了几日几夜,最后不得不派人贿赂匈奴阏氏才脱了困,只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当时的汉军可是刚打败楚霸王项羽,统一全国的百战精锐。军中可谓是强将如云,猛卒如雨,怎么一到了对外作战的时候就不堪一击了呢?

    如今,听到孙元的解说,这才明白,不是汉军弱,而是匈奴实在强得不象话。

    和如今却是一个道理。

    见崇祯面容大变,孙元忙安慰道:“其实,建奴是强,可我明军也不是弱不堪一提。比如各镇大将手下的家丁,依臣看来,也不比建奴的兵员素质低多少。所以,陛下也不用担心。”

    众太监听孙元说大明朝也有如建奴一样的强兵,都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有个胆子大的太监甚至还脱口道:“是啊,万岁爷你也不用担心,这么强的建奴不也败在孙将军的手下。如此说来,宁乡军怕是比建奴还强一些。”

    崇祯想起先前阅兵时见到的宁乡军的威武,不为人知地吐出一口气来:“孙卿,你继续说下去。”

    孙元:“努尔哈赤在统一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黄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总体来说,老奴奴尔哈赤时代的建奴其实也算不得一个朝廷,实行的还是各部贵族议政的制度,伪皇帝的权力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

    “这就是所谓的八王议政制度,实质上都是由极少数的几个皇亲贵胄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包括推举皇位的继承人。所以建奴皇帝是没有独断专行的传位权利的,即使指定了继承人也要经过议会的选举才能成为合法的统治者……”

    “蛮夷,蛮夷……”崇祯皇帝和几个太监都不住摆头,对于辽东的事情他们也是知道的,只不过没有今日这么详细。

    崇祯皇帝笑了笑:“据朕所知,建奴伪皇帝黄台吉乃是正黄旗旗主,也不过是在建州几个贼寇中排在第一位。被卿所斩杀的岳托的父亲本是老奴大王子,如果按照汉家礼制,这个岳托还是有资格做皇帝的。如果不是受了黄台吉的忌,一个旗主之位还是有的。如此看来,你的攻击至少也能和汉时犁庭扫穴的霍去病相比。”

    “臣惶恐。”

    “也不用惶恐了。”崇祯皇帝道:“朕居于深宫,对于前线的事儿也不知之甚少,今日诏你入宫,就是想听听你对我朝对辽东战事的见解。你是久经沙场的猛将,可有御敌良方。”

    正说话间,还没等孙元应答,御膳房就送御膳过来了。

    崇祯皇帝笑道:“朕忙了一天,正觉腹中饥饿,孙卿也用点,吃完再说。”

    “多谢陛下赐宴。”孙元身子壮,饿得也快,正求只不得。

    不过,陪皇帝吃饭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你得十分小心,否则一个举止不当,就会被言官弹劾。而且,说句实在话,伙食实在是太差了。

    枉费孙元说那一段曹操款待关羽的笑话,结果,御膳房送过来的晚饭还是极为糟糕。只一道炖羊肉,里面肉看不到几块,尽是萝卜,另外就是几碟子腐竹豆芽豆腐什么的。米饭也甚是粗糙,一吃进嘴就卡得嗓子眼难受。

    这他娘就是猪事,连宁乡军的伙食都比不上,崇祯这皇帝当得也只没意思啊!

    见孙元一脸的难受,崇祯皇帝:“怎么了,卿家不喜欢。你们带兵的人有钱得紧,朕是知道的,朕穷得紧,这御膳自然是比不上你的饮食。”

    见孙元一脸的紧张,崇祯皇帝反安慰起他来:“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可致天下太平。清水池塘不养鱼,你们在战场上厮杀的,只要奋勇杀敌为国不惜身,朕也不会让你们穷着。”

    孙元这才送了一口气,一想,是啊,封建社会对于武官的要求是要敢于同敌刺刀见红,至于贪污不贪污的,朝廷也不管。

    他忙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崇祯倒是笑起来:“这大概是你的心理话儿吧,我知道你吃不惯御膳。这一顿反对你来说是雷霆。”

    其他太监也低声笑起来,崇祯喝道:“几个狗奴,还不快去传写合孙将军胃口的饭菜来。”

    一个太监道:“万岁爷,早已经准备好了。”说完,就叫了一声,又有一个太监端进来一盘血淋淋的生牛肉进来,放在孙元面前,又道,早闻孙将军喜食生肉,陛下早就准备好了,谢恩吧!

    孙元倒是傻了眼,心中暗骂,你才喜食生肉,你全家都喜食生肉!

    这一大盘子生牛肉起码有两斤,若是都吃下肚子,不拉稀拉到脱水才怪,这种糊涂事孙元自然是不肯干的。

    可崇祯皇帝却道:“爱卿不用拘束,随意就是。”

    “我要能随意还说个鸟?”孙元心中气恼,“这肉无论如何是不能吃的,算了,我先将皇帝的注意力先引开再说。”

    当下眼珠子一转,说道:“方才陛下垂询,问臣可有御敌良方。杨阁老有一句话非常出名,‘安外必先壤内’臣却不敢苟同。在臣看来,国内贼寇切实都是因为天灾生计无着的流民,主要是我大明朝北方年年大灾,地中没有产出。若是一旦气候好转,只需几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贼军自然就散了。毕竟,只要有一口饭吃,不是什么人都肯从贼的。倒是辽东的建奴,只要翻过长城,朝发夕可至北京。若有一天,建奴入寇京师,爱我大明朝的繁华,不肯走了呢?”

    听孙元说起军事,崇祯皇帝放下了筷子,又听到他这么一个假设,顿时色变。是啊,如果建奴下一次入寇,不肯走了,要在京师扎根可如何是好?

    这时,他也顾不得让孙元吃生牛肉,道:“孙元,说说你的御敌之策。”

    作为一个现代人,孙元对于崇祯皇帝的性格摸得极熟,毕竟,这些可都是写进史书里的。书上说,崇祯皇帝这人性子急噪,急功近利,一时一个主意,政策朝令夕改。用人也是急促,若是要用你时,就敢直接将你提拔到重要岗位上去。而且,他有个很大的缺点,喜欢听人说大话,容易被人忽悠。

    当年袁崇焕就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就被他直接任命为督师,全面主持对建奴做战。

    既然如此,我孙元倒不妨效法袁蛮子拣些他喜欢听的话来说,也方便为卢督师伸冤。

    孙元忙道:“先前臣说过,其实,我大明边军的家丁比起建奴来并不弱多少。我大明朝士卒素质不成,可亿万人口中,就算万中取一,也能组建一支上万人的精锐军队,灭辽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当今的军制实在糜烂,特别是赏罚不公,这才使得有能力的士卒得不到提拔重用。”

    孙元开始张开嘴胡说,忽悠起崇祯皇帝了:“陛下,所谓家丁,就是各镇大将养的私兵。选的都是部队中最精锐的士卒,装备最精良,待遇最好。可这些家丁人数实在太少,就臣所知,一个几万人的军镇,能上阵打仗的家丁也不过一两千人。陛下你想过没有,国家每年上千万两银子的辽饷,难不成只养了几千家丁。一个镇几千家丁,一碰到几万建奴大军,光人数上就处于绝对的劣势,又如何能打赢?”

    “什么,一镇能打的兵才几千?”崇祯意识到了什么,面色就变了。

    孙元点了点头:“这还是边军,至于卫所兵,很多卫所的士兵其实就是耕地的农民,一辈子都没摸过几次刀枪。所以,依臣看来,我大明朝合格的士兵其实也就一两万人。还分散到九边各镇,各军所。可建奴呢,人家可是全民皆兵,总数达到惊人的五万之巨。每次入寇,人家都是集中优势兵力以强凌弱,如此,我大明焉能不败?”

    “所以,陛下,我大明朝的军制若是再不该,不用对辽东建奴,只怕对内用兵都快打不赢了……”

    “所以,臣以为,现在我大明朝最要紧的是确立制度,弄出一套严格的赏罚制度,家丁不能再设。不能只顾着训练家丁,而对其他的士卒不闻不问……”

    孙元一边忽悠,崇祯皇帝一边点头,竟是听进去了模样。

    孙元说了半天话,只说得口干舌燥,“整训边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这句话他也是说顺了口,有点危言耸听。

    崇祯皇帝却紧张起来:“怎么说?”

    孙元:“以往建奴因为实行的八王议政制度,君权不力,各旗也是一盘散沙。每次入寇我大明,都是抢一把就走。因此,各旗的旗主只要有金银可得就很满意了,却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可现在的黄台吉,说句实在话,据臣看来,却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只怕,他想效法当年的忽必烈,欲要问鼎我汉家的江山了。”

章节目录

国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衣山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山尽并收藏国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