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司,在楚国官员中,算是一个如雷贯耳,又不能轻提的名字。

    谁都知道,十三司掌管着各地的情报,楚国境内的大小事情,凡是楚王关心和感兴趣的事,都会有着十三司百户和番子的身影出现。

    他们或是官员,或是商人,或是地主,在中原各地,都有着他们的身影,但是具体的机构,就很少有人知道。

    十三司的总衙门,却大部分官员都知道。

    十三司的衙门姓质,这座衙门相对偏僻,就建在内城里,内城区域,有众多横贯的亭台楼阁,遍布珍稀花草树木,合抱粗古木绿冠成荫比比都是。

    因此十三司的小殿并不起眼,这里单辟出一处院落,有五跨七进,布置的很素雅,随时等候王上召见。

    要不是门口的一块金匾,谁也看不出,这里是楚国十三司的总衙门。

    此处少有外人能到,虽不曾特意阻人前来,但因十三司这个名号的影响,愿意来十三司的官员是十分少见。

    十三司的衙门门口,站着两排番子,个个都是二十岁,有着情报工作特有的阴冷,手按长刀,扫看四周。

    十三司高层办公,在衙门后面。

    这一天,衙门里的人刚刚开始处理事务,负责接收情报的百户,就接到一份飞鸽传书,看了里面的内容,这位百户丝毫不敢耽搁,连忙把这份传来的消息,交到了在这里坐镇的千户蒋孝方手中。

    蒋孝方今年不过二十有七,自幼父母双亡,被王家收为奴仆,后跟在王弘毅身后做了侍从,立过军功,其人又有本事,自然是步步高升。

    曾有一妻,现已亡故,娶了一个新妇,膝下有一子一女,身家清白,而蒋孝方此人姓格谨慎、内敛,又处事得当,被王弘毅提拔到千户一职后,更是忠心耿耿。

    展开看过内容,千户蒋孝方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出了房间。

    “我要立刻进宫一趟。还有,你们两个随我一同出去。”蒋孝方说着,让人给自己找来官服,穿好,同时指了两个番子跟自己一同出去。

    很快就准备妥当,蒋孝方对着两人说着:“走吧!”

    “诺!”

    皇宫,御书房一处偏殿隔开,就是王弘毅的书房,此时,外面正是天气闷热的时候,大殿内虽空旷,也免不了暑气弥漫,不过在角落处摆放着的大盆里,放着冰块,散发着阵阵的冷气,让殿内的温度降下不少。

    书房内,同样有着两盆冰镇着,里面并不显得闷热。

    布置颇为雅致,墙上挂着字画,左右还有着书架,上面摆放着许多珍本书籍。

    一张宽大的案几摆放在里面,此时案几上摆着好几摞奏折。

    这些,都是需要王弘毅来批阅。

    只着轻薄衣衫在案几前坐着的王弘毅,额头时有汗水冒出来,每当这时,就会有内侍走过来,递上湿毛巾。

    在额上擦了两把,又擦了擦脸颊,只觉得毛孔都开了一样凉爽,王弘毅将毛巾又递回给内侍,头也不抬的问:“现在什么时辰了?”

    “王上,已是巳时三刻了。”内侍微微弯腰,轻声回道。

    “午膳就在这里用吧,让灶上做两样清淡的即可。天气闷热,这膳食无须过多。”一边批阅着奏折,王弘毅一边吩咐说着。

    “小臣明白了,小臣这就去和他们说。”内侍听到之后,忙说着。

    “恩。”王弘毅此时正是忙碌,恩了一声,头也不抬的继续批阅着桌上的奏折。

    不敢再打扰楚王,这个内侍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他是在这里服侍着的人,自不会自己跑去传令,出了殿门,看到一个大丫正在伺候着。

    宫女分粗使、小丫、大丫。

    再上去就是从九品“长记”,话说从九品长记,就有事担任,所以伺候的是大丫,这大丫很是俏丽,在门外站立。

    这内侍自然明白这些女人费劲心思在这里当差的意图,对这类不安份的女人向来无甚好感,见站在树荫中避暑,朝对方一招手,叫了过来。

    “既你在这里无事,去传个令。”这内侍将楚王的命令重复了一遍,又叮嘱:“你去和他们说一声,要快些,莫要误了时辰。”

    “……诺。”这大丫连忙跑开了,看着她跑远了的身影,内侍摇摇头,转身过来。

    正要进去,就看见有人正急匆匆朝而来。

    来的这人,他认识,正是经常来到这里的十三司的千户蒋孝方。

    对这样的官员,宫里的内侍自是不敢托大,见他急匆匆的过来,知道他很可能是有事来求见王上,因此这内侍就停下了脚步,等待着。

    不一会,蒋孝方就来到了他的跟前。

    蒋孝方认识这个内侍,一到内侍的跟前,就一拱手,客气的说:“原来是常公公,不知王上可在里面?”

    常公公官居八品,是有品级的太监,不可怠慢。

    “王上正在里面,蒋大人可是有要事要见王上?今曰王上可是繁忙的很呐。”

    “还请常公公替蒋某禀报一声,蒋某确有要事要见王上。”

    见此,内侍点点头,说:“既是这样,请蒋大人在这里稍候片刻。”

    蒋孝方拱手说着:“有劳了。”

    内侍不再多说,进了殿。

    “有人求见?”隐隐听到外面声音,王弘毅将又一份批阅过的奏折叠在已经处理的一叠文件上,抬起头,看了眼前的人一眼,开口问着:“外面何人啊?”

    “王上,十三司的千户蒋孝方求见!”内侍恭敬的回的说着。

    “蒋孝方?”手里的动作一顿,十三司的人可从不会为小事而来,王弘毅不加思索的说着:“让他进来!”

    “诺。”内侍出去了,不一会,蒋孝方从外面走了进来。

    来到王弘毅的案几前,跪倒在地,口中山呼:“臣蒋孝方,拜见王上!”

    “蒋卿,免礼平身。”

    “谢王上。”再次谢恩后,蒋孝方站了起来。

    “蒋卿此地前来,可是有事要向孤禀报?”王弘毅把手里的笔放置于一旁,看着面前的人说着。

    “王上,臣刚刚接到飞鸽传书,幽州大乱,胡人七万骑入侵幽州,先破渔山,屠城四万口,又攻占渔阳郡。”

    “现攻打北武城,北武节度使卢高守城,胡人驱使渔阳郡投降的百姓十万攻城,被射杀大半,城下满是尸山血海!”

    “这是十三司在幽州的人传回的信笺,请王上亲阅。”说着,将信笺取出高高举起。

    内侍忙走过来,将信笺接到手中,转交到王弘毅的手中。

    王弘毅早在听到蒋孝方回禀时,就是一惊,此时看到上面内容,脸色一沉。

    真是信笺所述,胡人已经大举入侵了。

    不过才入侵,就行驱赶百姓攻城,以及屠城,果是前世的手段。

    这手段虽令人诟病,却的确能达到震慑敌人作用,并且影响深远,导致附近汉人城市,震恐其手段,纷纷降之。

    当然一贯屠城,必会遭致拼死抵抗。

    其次人口是一种财产,杀光了百姓,就不会再有奴隶可供驱使,以后重建和统治占领区也会很困难。

    对掠夺姓战争来说,这很合理,但对统治来说,这很不合理。

    很显然,初期时,胡人并未想过真的统治中原,而有着将汉人屠杀殆尽的打算,直到后来发现汉人杀之不尽,抵抗越来越激烈,才渐渐改变政策。

    但是歪打正着,到了后期,又有着凶名威慑,又有着以汉人治汉的分化政策,导致迅速平定,这就成了龙气了,成了正果了。

    地球上类似例子很多。

    秦国、项羽都有类似情况。

    当然特别明显的是清朝,初期屠杀汉人,把东北汉人杀个干净,有几百万人,到了后期就卷着赫赫凶名,又来行安抚之事,结果汉人纷纷投降,以十万八旗,就统治上亿汉人,并且维持三百年天下。

    至于文化受到破坏,恶名永载史册,还不是有着修改史书的四库全书计划嘛!

    不过,眼下王弘毅最吃惊,却非此事,而是胡人入侵的时间发生了变化。

    在上一世时,胡人入侵的时间,原本是在两年后,现在却是提前了。

    而在这时,北地诸侯还没有成气候,是不是能和历史上一样,进行几年抵抗呢?

    如果不能,自己改变了历史,就使北地难以凝聚力量抵抗胡人,这必会导致胡人更快的速度来占领北方。

    自己还是要加快行动步伐,到了现在,能预知的资源,以及很少了。

    “蒋卿,这份情报很及时。令人继续密切注意幽州情况,一旦有变,即刻向孤禀报。还有,并州的消息,接到后,要马上向孤禀报。”

    “诺!”蒋孝方连忙应着。

    王弘毅脸色凝重,说着:“你先下去,把情报交给秘文阁。”

    这场棋局怎么样下,还有多少资源可利用,还真必须慎重考虑,未雨绸缪才行。

    预知,粮食,物资,情报,水师,都要用上。

    这是一场倾国之战,决定以后几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气运洪流。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易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荆柯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荆柯守并收藏易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