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目标,名留青史 作者:遥远的星光

    第57章 潘仁美24+番外

    赵光义自知大限将至,恐怕已经无力领导大宋王朝。但是,他对于他的身后事实在是不放心,于是就想找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准备托孤。

    “朕与两位爱卿相交年,名为君臣,实为知己。今日,朕自知大限将至,欲以国事尽托于两位爱卿,望两位爱卿不要推辞。”

    虽然赵光义说的是实话,但如果他们真的就这么直接口应承下来了,那他们就是真傻。

    慕容建中赶紧说道:“微臣才德匮乏,辅政尚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岂敢妄谈托孤之事?”

    杨继业也是番谦逊:“继业不过北汉介武夫,承蒙太祖不弃,招入麾下为将。继业唯有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这样尚且还担忧自己的能力不足,怎敢担下如此重任?”

    赵光义正色道:“两位爱卿何必妄自菲薄?两位皆是当世人杰,当今天下,未有能敌爱卿者。如今北辽猖狂,大宋又新败,天下未安,爱卿自然是当仁不让。若爱卿不应,则大宋不安,天下不稳。岂非陷朕于不义,如此来,让朕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皇兄?”

    说罢,涕泗横流,又勉力坐起身来,向慕容建中和杨继业揖了礼。

    “二位爱卿不可再推辞了。”

    赵光义都说到这份上了,慕容建中和杨继业也不好不答应。都点头表示应允。

    赵光义首先看向杨继业,说到:“杨爱卿,如今燕云未收,天下未定,辽人定不会就此罢休,烽火随时可能引燃。将军骁勇,与辽人争斗数十年,熟知兵法。今欲拜将军为枢密使,掌大宋军事,外御蛮夷,内惩国贼,护我大宋周全。赐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国贼,下打贪官污吏。”

    杨继业赶紧谢恩。

    随后,赵光义又将目光转向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深知汝之才华,虽商之伊尹,周之姬旦,亦不如爱卿经天纬地之才。如今大宋百业未兴,人心不定,爱卿为我大宋丞相,当辅佐新君,兴我邦国,富我万民,四夷臣服,令我大宋创汉唐之伟业。”

    说罢,赵光义将封写好的诏书交给了慕容建中。

    慕容建中知道这是传位诏书,赶忙接过。

    慕容建中接过诏书之后,赵光义又说道:“今后,当以潘爱卿为主,杨爱卿为副,共同辅佐新君。”

    这时,赵光义又对杨继业说道:“杨爱卿,你先去统领军队吧。别出什么乱子。朕还有话跟潘爱卿说。”

    杨继业看了慕容建中眼,应诺出去了。

    赵光义看着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赐予杨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下打贪官。却没有给予爱卿,爱卿心中可有怨念?”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臣没有怨言。杨将军性情耿直,爱憎分明,道义所向,虽千万人亦独往。黄金鞭正好适合杨将军;微臣却显得太奸猾,做不得这样的事。岂会有什么怨念。”

    赵光义欣慰地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又说道:“朕将军事托付杨继业,但国事却赖潘爱卿操心。还有,朕生前的政策绝不可改,否则定出大乱。”

    慕容建中赶紧保证道:“臣自定遵圣上旨意,为大宋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赵光义点点头,说道:“我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只是,我欲立太子赵恒为君,但赵恒年幼,资质尚浅薄,恐怕无法服众,你能拥立他吗?”

    慕容建中说道:“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微臣没有其他的话要说。荀息怎么回答献公的,我就怎么说。”

    “至于国事,臣不敢擅专,自当与诸位大臣贤达起,齐心协力。如赵氏之辅佐晋公。”

    “若国有危难,定效先氏。”

    “好,好,好!!”赵光义连称三个好字,高兴地点头。

    解决了心中的大事,赵光义的神情变得灰暗,疲惫。

    慕容建中知趣地退下。

    不出半刻钟,就传来赵光义驾崩的消息。

    代帝王就此陨落。慕容建中不禁长叹声,虽然赵光义在很地方都不合他的心意,作为皇帝的他也是毁誉参半。但他总算还是个合格的帝王。大宋在他的手下得到巩固,他临死前也千方百计得到他和杨继业这两位托孤大臣的保证。杨继业自然不必说了,当着他的面给了他黄金鞭,明里暗里是在说,万他潘丞相有天也成了奸臣国贼,就让杨继业用黄金鞭除掉他。可以说给了杨继业莫大的权力和信任;至于他,赵光义也没有丝毫怠慢,不仅单独召见他,还亲自把传位诏书给他,以示信任。而且,赵光义说到激动之处,不称“朕”,而自称“我”,直接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慕容建中也向赵光义下了三个保证。赵光义也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只是,慕容建中在他的三个保证中却小小地耍了个心眼。他的第二个保证中的赵氏,赵光义理所当然会以为是赵衰,可慕容建中却不认为他定是赵衰。因为,慕容建中心中已经肯定,他肯定要失信于赵光义。

    赵光义要求慕容建中遵循他生前所制定的政策来执政,不可僭越。可慕容建中对赵光义的“将从中御”怨念颇深。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哪里会不让它从此消失。

    诚然,将从中御确实分化了兵权,虽然军队并没有完完全全被皇帝人掌握,但却也直接切断了武将犯上作乱的可能。至少在政府体系以内是绝对不可能会出现将领叛乱,导致军阀割据这样的事情。这大大巩固了赵家的皇权。

    但是,政治和军事毕竟不是回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身在宫闱之中的皇帝怎么可能洞悉。如果味地遥控瞎指挥,只会把局势变得越来越糟糕。另外,战场上的时机也是转瞬即逝,如果按照赵光义这套来,再好的时机也会消弭掉。再加上兵权三分之后,将领不再拥有自己的嫡系军队,对不对的指挥也变得不太灵便。比如以前那只半私人化的杨家军,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将领是士兵的主心骨,是军队的大脑。现在大脑连控制身体都困难,谈何破阵杀敌呢?

    金沙滩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若不是“将从中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宋军何至于如此惨败,赵光义也何至于魂归西天。

    所以,“将从中御”必须废止。

    很显然,大宋众臣们有这个想法的不止他个。当他假借赵光义的遗命,提出要废除这条坑爹的政策的时候,几乎是呼百应。尤其受到武官们的欢迎。至于另位托孤的大臣杨继业,当赵光义跟慕容建中说不可废止政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场。当然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不过,即使心中有小小的疑惑,但对于这件有利于武将的事情,他还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慕容建中倒也没有全盘否定“将从中御”。它确实有它的好的方面。它是控制军队的良策。有些东西值得借鉴。为此,慕容建中和杨继业还有已经洗清冤屈恢复官职的八贤王商量,将“将从中御”加以修改后重新颁布。

    新的“将从中御”将不再限制将领统兵,调兵,和指挥的权力。但却在后勤方面对军队加大控制。除了镇守边关的军队配备三个月的军粮之外,其余军队的储备军粮都不得超过半个月。各地的驻军每隔七日向所在地附近的粮仓领取七日的粮食。这样来,如果有军队叛乱,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后勤。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敢在军中发动叛乱。另外,新政还指出,自即日起,士兵的粮和饷彻底分开,士兵只给饷,不给粮。因为粮有贵贱之时,上下起伏较大,但银钱却比较固定。宋代没有可能出现大的经济动荡,汇率基本稳定。这大大保证了士兵的生活,杜绝他们因为过不下去而铤而走险。

    将从中御政策修改得很顺利。但赵恒登基这件事却经历了番波折。

    赵光义的皇后李氏并不是赵恒的亲生母亲,虽然赵恒很尊敬她,平日里对她也很有礼,很亲近。但赵恒毕竟不是她的亲儿子。于是,在太监王继恩的怂恿下,李太后时被冲昏了头脑,要立赵元佐为皇帝。而且,朝堂上还真有人陪着他们胡闹。

    慕容建中现在心要重振朝纲,恢复大宋的元气,然后北伐燕云,收复剩余的几个州的失地。哪里容得他们胡闹?

    他义正言辞地在朝堂之上怒斥李太后,然后,当着百官的面,将妖言惑众的太监王继恩当场格杀,随后,又拿出遗诏,当众宣读。李太后虽然也有些手段,但到底只是个深宫妇女,哪里见过这么血淋淋的场景,下子就被震住了。那些别有用心的宵小也马上就偃旗息鼓了。哪里还敢再出来作祟。赵元佐是直接表示,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

    在慕容建中,杨继业和八贤王再加上大臣吕端等众位大臣的拥护下,赵恒终于得以登基。

    只是,慕容建中很快发现,这个赵恒实在不是个当明君的料子。他最就能当个守成之君。而且,如果不加以引导的话,他极有可能会成为个昏君。因为,他不仅懦弱,而且耳根子极软。他简直就是奸臣佞臣的福音啊!虽然他也亲近那些贤臣,但贤良的臣子大都比较耿直,难免会触怒他。就像历史上的寇准那样,最后被他贬到雷州去了。这样来,他身边的贤臣越来越少,奸臣却越来越。长此以往,朝堂也会变得乌烟瘴气的。

    不过还好。现在的赵恒还比较年轻,可塑性还比较强。能慢慢加以引导。

    有日,赵恒问慕容建中:“丞相,太祖可比前朝哪位皇帝?”

    慕容建中说道:“太祖除五代,灭十国,开创我大宋基业,功劳虽不如秦皇汉武隋祖唐宗。但跟唐高祖比却是绰绰有余了。”

    赵恒又问道:“那,您看我能跟谁比肩呢?”

    慕容建中说道:“陛下登基日浅,功绩尚未建立,没有办法比较。但依微臣之见,陛下的成就将不弱于齐景公。”

    赵恒有些不高兴:“为何是齐景公?”

    慕容建中解释道:“齐景公重用晏子,擢升司马穰苴,文武相辅,齐国昌盛时,亦为代明主。然齐景公虽任用贤达,亦宠信奸佞,贪图安乐,虽有霸主之心,却无霸主之行。齐国虽治,然终究拘于淮泗,不复桓公之霸业;虽用贤能,司马穰苴却终究郁郁而终。如今,陛□边既有治国之臣,又有乐身之臣。陛下没有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个,难道陛下真的想做齐景公吗?臣斗胆,自齐景公之后,齐国几世而亡?若陛下效仿,大宋又如何?”

    赵恒如有所思,良久向慕容建中行礼,说道:“如今朕已经有杨将军这个田穰苴了,也请丞相不要推辞,做朕的晏婴。”

    ……

    赵恒问慕容建中:“丞相总是要我效仿唐太宗纳谏,可唐太宗身边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我身边有吗?”

    慕容建中说道:“寇准就是。”

    赵恒又问道:“那他们两个谁直呢?”

    慕容建中答道:“是魏征。”

    赵恒又问道:“那为什么魏征说话那么直,唐太宗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寇准不如他,我却不能听从他的建议。难道是寇准才干远远不如魏征?”

    慕容建中回答道:“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不是寇准比不上魏征,而是您尚且不如唐太宗。唐太宗能忍受寒冬里凛冽的北风刺骨,所以,他迎来了大唐的春天。您有了两位先皇为您开创基业,已经不用经历唐太宗的艰辛,却连秋日里的凉风都忍受不了,如何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岂能因为自己的舌头受不了良药的苦味就指责开药的大夫是个庸医。”

    赵恒起身拜,说道:“学生受教了。”

    ……

    就这样,在慕容建中的悉心教导和循循善诱下,赵恒逐渐向代明君靠拢。虽然因为他本身的才华有限,比不上唐宗汉武这样的千古帝,但却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宋的天下由他来领导绝对没有问题。

    教导赵恒的同时,慕容建中也在勤修内政。

    他穿越三世,还是第次做文官。这对于他来说既是个新鲜的经历,同时也是个挑战。以前赵光义在的时候,他束手束脚的,没法施展心中的抱负。如今,大宋的国政基本上由他主持,他终于可以施展他的所有的政治才华了。

    他来自于后世,知道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他虽没有想要举改变它,但却能大大缓解封建王朝衰落的过程。而且,宋朝的工商业很发达,很像后世的重商社会。他根据历史的经验,再根本宋朝的实际,将后世的些成功的经验嫁接到大宋的政策中。如他所料,大宋因为这些有效的政策得到飞速的发展。工商业迅速复兴,农业也有所发展。国家收入逐年增加,国力渐渐变强。

    但他的新政虽然没有王安石那么偏激,但终究还是触及,甚至直接冒犯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制定的相关政策,连有些准备从而终的国策也因此被破坏。这让很保守的大臣非常不满。赵氏皇族子弟是公然咒骂他,连向开明的赵德芳也颇有微词。

    不过,幸好他还有个十分给力的盟友——杨韵。虽然这丫头有的时候很不靠谱,但有的时候班旗事来却毫不含糊。她也来自后世,自然是知道他干的这些事都是利国利民的事,虽然在定程度上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她难得勤奋把,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她的丈夫和哥哥起支持慕容建中。

    最终,赵德芳和杨继业被慕容建中和杨韵的双重奏给说服了。转而支持他继续改革。

    但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却也让慕容建中有些始料未及。他争取了另位托孤重臣和宗室大臣的支持,改革得以深入。但同时,他也是打开了个潘拉的匣子。

    通过这番的政治斗争,他俨然成为大宋朝的头号权臣。赵恒对他也颇有微词。再加上他求娶潘影失败,对慕容建中也是越来越不满。但他骨子里还是有些懦弱,即使心中再不满,也没有表现出来。但他也渐渐疏远了慕容建中。甚至因此又跟那些乐身之臣混在块。

    慕容建中没办法,只好进步巩固自己和潘家的权势,同时还拉拢很与他亲近,支持改革的家族,形成联盟。那些在斗争中暂时居于下风的官员和他们的家族也组成联盟;至于赵恒,他比较支持改革,但又因为担心改革派这边权势太大,没有偏帮改革派。对于保守派,他方面是嗤之以鼻,另方面又需要他们来平衡朝堂的势力。而自他以后的大宋帝王,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游离于两派之间。而因为慕容建中这个榜样在前,后来的两派领袖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全力争取皇帝的支持。就这样,久而久之,宋朝竟然出现春秋晋国各公卿轮流执政,与国君相互争斗的盛况。因为有科举制平衡,宋朝没有因此分裂。但连慕容建中这个始作俑者都不知道,这个结果对于宋朝来说,是好是坏。

    在改革的同时,慕容建中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北伐,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

    终于在咸平三年(赵恒登基第三年),慕容建中以杨延辉为先锋(毕竟是女婿,要提拔下),杨继业为主将,杨家其余五子为军中大将,起兵十万北伐燕云。

    这战,慕容建中准备了很久,不仅十万大军所用的粮草兵甲都准备齐全。而且,在北伐之前,他好特地把崔应龙找来,再加上杨延辉和杨继业等人,起围殴,搞死了天灵,断了耶律斜的臂。

    没有天灵的相助,耶律斜最终还是没有能守住云州。辽军被迫从大漠退回上京。至此,燕云彻底被收复,长城以南再没有辽人的势力。

    此后,不敢就此退出中原的辽国次向燕云十六州发动进攻,但收效甚微。都被守在那里的杨家诸将击退。

    ……

    咸平七年,辽国再次大举进攻居庸关。

    赵恒本想按照惯例,吩咐杨家将出战的。没想到,这次慕容建中却主动请缨。

    赵恒感到奇怪,但既然慕容建中自己请命,他也没理由不答应。

    慕容建中回家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这时,崔应龙走了进来,说道:“你要准备去死吗?”

    慕容建中哑然失笑:“契丹那帮渣滓我从来没有放在眼里,他们又什么本事让我死?”

    崔应龙摇摇头,说道:“他们并不能杀你,但是你自己却有求死之心。”

    不待慕容建中反驳,他抢着说道:“别否认,我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想法。”

    慕容建中这下闭嘴了。

    崔应龙疑惑不解,问道:“我实在想不明白,你好好地为什么要寻死?你难道不关心影儿了吗?”

    慕容建中微笑着说道:“杨延辉对她很好,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至于我为什么定要死……”

    慕容建中谓然叹道:“崔应龙,你有过被人信任的感觉吗?我侍奉过位君主,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倚重我,重用我。可信任我的人却寥寥无几。高演要杀我,高湛见死不救……说实话,赵光义在我看来不算是英明的皇帝。但他却是唯二的两个愿意信任我,敢于将重任托付给我的人。对于他的信任,我真的很感激。”

    “或许你永远都不可能了解。像我们这类人,奉行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彼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礼相报。赵光义给予了我信任。可我却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辜负他的信任。当初我对他的三个保证。我完成了第个,向荀息那样拥戴新君登基。第二个保证,他肯定是希望我像赵衰辅佐晋公样辅佐赵恒,但我却差点就做了赵盾的事。现在我已经是赵盾这样的权臣了。我不能错再错了。我现在要去完成我的第三个承诺。”

    “第三个承诺是什么?”

    “像先轸样死。”

    崔应龙沉默半晌,问道:“你不能不这样吗?”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这是我的承诺。”

    崔应龙突然笑道:“你这个人真是奇怪。你本来不用违背承诺,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可你明明知道,却还是那样做了,我不明白,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慕容建中说道:“我不为了什么,只是想到这片土地上的有天可能会对别人卑躬屈膝,我就忍不住要让他们强壮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外人面前昂首挺胸了。”

    作为个能隐约探知上下五百年的术士,崔应龙知道慕容建中话中的意思。

    慕容建中突然笑道:“你不是应该祝贺我吗?你知道的,这不是我生命的终结,我只是去找影儿的母亲。我会找到她的,定会的。”

    ……

    “爹还是执意要这样吗?”潘影看着愁眉不展的崔应龙,就知道了这次劝说并没有动摇慕容建中的心。

    崔应龙苦笑道:“你的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有时候比那些笨蛋还要固执。为了百姓,他不得不违背先皇的遗嘱;又因为觉得自己对不起先皇的信任,甘愿以死谢罪。我真是服了他了。”

    潘影默然不语,神情显得非常黯然。她不是没想过劝慕容建中不要去。她可以肯定,只要她肯胡搅蛮缠,以父亲对他的疼爱,十有八九就会留下来。但留下来由如何呢?让父亲在这个世界剩下的十几年在愧疚中渡过,然后在下世回忆起这些懊悔不已,却再也没办法补救。父亲毕竟和他们是不样的。她不能这么自私。何况……

    潘影包含希冀地看着崔应龙,说道:“师父,爹他定能找到娘的是吧?然后,他们就会在起,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就像我和四哥样。”

    崔应龙笑道:“放心吧,定会的。”

    ……

    咸平七年,辽人兵犯居庸关。慕容建中亲自率军抵抗,经过浴血奋战,击败辽大将耶律斜,歼灭辽军三万人。

    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但慕容建中却突然脱下铠甲,骑上马,独自人向辽军大营发起冲锋,最终战死。

    与此同时,他给赵恒的最后封信也已经到了赵恒的手上。里面只有句话,就是先轸对晋襄公说的话。

    “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

    不久之后,赵恒得到慕容建中的死讯。回忆起慕容建中的教导,赵恒不禁泪流满面,也不再追究慕容建中生前的逾越,还有对他毫不客气的斥责。他很快就让人拟好了慕容建中的谥号,是独无二的四字谥号:文忠武烈。

    第57章 潘仁美24+番外

    欲望文

章节目录

[综穿]目标,名留青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遥远的星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遥远的星光并收藏[综穿]目标,名留青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