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 作者:高月
第 204 章
章仇兼琼喝了两口茶,气喘稍稍停止,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要紧,又平静了一下心情,这才长叹一声,对李清歉然道:“阳明,不要怪我失态,你不知道,这一年来李林甫那老贼将我逼得多惨,要粮没粮,要钱没钱,一会儿监察御史来查帐,一会儿兵部来点人,背里又不知在皇上面前说了我多少坏话,我心中恨啊!你如果没有投靠他,这最好,我也就放心了。”
李清又替他将茶倒满,双手捧给他笑道:“恩师,李林甫如此待你,我倒以为是件好事!”
“好事?”
章仇兼琼疑惑看着他,“此话怎讲!”
李清悠悠端起酒杯,先敬了章仇兼琼,再一口喝干,这才徐徐解释道:“皇上废太子的意思越来越明显,如果太子一倒,太子党的那些骨干谁都跑不掉,这样一来,朝中便只剩下李林甫一党,皇上怎可能让他一党独大,必然会再给他树一个对头,杨国忠或者我都资历太浅,不合适,朝中大臣要么老迈,要么和李林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不合适,如此,皇上必然会从方上调大员进京以抗衡李林甫一党独大,此人既要是李林甫的对头,又要有资历,还要在士林中有号召力,安禄山资历够了,但他是胡人,文人不买他帐;王忠嗣直而不圆,不堪权谋;夫蒙察灵身体不好,不胜重任;虽然有几个刺史也还不错,但资历都比不过恩师,
领军和吐蕃打过仗、又做过益州长史、还是科班出生布朝野,所以,这将来替代韦坚,成为朝庭另一党党魁的,我想只能是恩师。我倒建议恩师述职时,不妨多骂一骂李林甫,最好和他当面争吵,指出他执政不足,比如民生、土之类,这样效果会更好,既然已经得罪,就不怕再得罪他一场。”
一席话说得章仇兼琼呵呵直笑,“你这臭小子,难怪能这么快青云直上,果然有几分眼光。”
他有想了想,忽然又问道:“如果太子不倒呢?”
“或许有这个可能。”
李清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微微笑道:“皇上废太子之心早就有了,只是在徐徐进行中,柳升坐赃案,皇上铲去了韩朝宗、李适之;半年前的东宫案太子之所以侥幸过关,是皇上担忧皇甫惟明发难,所以便将我安插到沙州,这一次必定会一举除掉皇甫惟明甚至韦坚,如果条件成熟,他甚至会直接废除太子,如果条件不成熟,皇上或许还会再放太子一马,但皇甫惟明和韦坚决不会幸免。”
“将你安插到沙州?
章仇兼琼忽然拍掌大笑,“阳明,你失言了。”
李清摸了摸鼻子,哑然失笑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用隐瞒恩师,我是得到了皇上的密旨,否则我就不会离开陇右。”
章仇兼琼忽然想起太子的嘱咐,急忙问道:“陇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要离开?”
李清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如果恩师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皇甫惟明前脚走,董延光后脚便来夺权,所以我进京了,不过我要劝告恩师,你不要再去私会太子了,皇上都知道,太子身边有他的眼线,隐藏极深,我是有过教训,若恩师再私会太子,被李林甫抓住把柄,那就完了。”
章仇兼琼默默点了点头,跟着却又缓缓摇头:“你的好意我明白,可有些事你还不能理解,我跟太子快十年,眼看他要被废而我却袖手旁观,我做不到。”
过了半晌,李清低头一笑,声音低沉却坚决,“恩师,你以为我会袖手旁观吗?”
章仇兼琼忽然明白了李清的意思,他的眼睛越瞪越圆,手指着他期期道:“你不是。。。.怎么还要助太子。”
“皇上的人?”
李清自嘲笑了笑,“或许我可以自诩是他的人,但他呢?真把我当作是他的人吗?如果是,那为何还要让董延光来夺权,让那等嚣张之人来辱我?如果是,为何还要让人来沙州监视我?如果是,为何我的儿郎立下大功,拼死夺下石堡城,他却分文不赏,倒是那些败兵、旁人又拿勋官又得赏钱。不!他根本就没有将我当作是他的人,我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彻头彻头的利用罢了。”
李清长长出了口气,他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窗,让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他象是对章仇兼琼,又象是自言自语,“我退让,皇甫惟明以为我好欺,可以恣意剥夺我的功劳;我忍让,杨国忠以为我软弱,可以砸我的店伤我的人;我避让,李林甫更是将矛头对准我。既然左、右、后面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避,那为何不向前走,为自己开辟出一条路来。”
章仇兼琼上前拍了拍的肩膀,温和笑道:“还记得当年你在我父亲过寿时写的那幅字吗?字体圆浑丰润,但细看处笔力却遒劲峻拔,以字便可鉴人,当初我看中你,就是发现你有一种气质不同于这个时代,你做事圆滑,懂得变通,但你主动越境进攻敌人;你从沙州千里奔袭;你擅自杀死吐蕃赞普,这些却说明你骨子里又桀骜不训,有自己的主见。”
他慢慢走到李清的身旁,仰望深邃无边的天际,亦感慨道:“或许你做得对,人生在世不过六十许,掐头去尾,能用的也就只有那二、三十年,短短数十年,如白马过隙,我现在已经快六十,若能做一番事业,我死而无憾。”
他转身盯着李清,目光清亮,仿佛天上的星星一般熠熠发光,“如果真象你说的那般,你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李清回首凝望着章仇兼琼,眼眶有些发红,他长长吸了一口气道:“我一生只跪了两个人,一个是皇上,一个便是恩师你,在我心中,我视你为父。”
。。。
章仇兼琼走后,李清立刻赶回书房,铺开一张纸,他略略凝神想了想,便运笔如飞,将不安与期待都倾注到了笔尖,刚才章仇兼琼告辞时告诉他一个消息,南诏极可能要爆发内战,国王于诚节已经在国内发布征兵令,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必须从军,他要去征讨西面的另一个南诏。
李清很快便写好一封书信,塞进信封里,仔细将口封了,便将武行素叫来,一半是吩咐却又一半是商量道:“我有件要紧事想请你帮忙,你能不能帮我跑一趟南诏?”
南诏的内战已经和他李清无关,但他牵记远方的阿婉,相隔万水千山,按时间算,她应该生了,可是至今她音信全无,李清心中忽然生出一种不详的预感,今天得到南诏的消息,他再也忍不住,拜托武行
南诏,替他送一封信,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将阿婉带
“你去南诏王宫,找到宜南王后,只说是我叫你来的便可,见到阿婉后,你把这封信交给她。”
武行素接过信,默默点了点头,他一向沉默寡言,但忠诚可靠,对李清的话,他从来不会说个‘不!’尽管南诏远在万里之遥,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将信接下。
武行素立刻回去收拾一番,当即率领十几个手下,趁城门未关,骑马飞驰而去,听着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李清站在窗前凝望着遥远的南方,思绪也跟着飞去,仿佛又回到了东、南诏的岁月。
“李东主,早!”娇艳的脸庞,深潭一般的眼中露出邂逅的喜悦。
黑色的长发如瀑,缀着银丝的白袍勾勒得身驱高挑苗条,如初春早晨含苞欲放的花朵,可清纯中又蕴涵着一种成熟女人的味道,她的丰润的嘴唇微微撅起,似调皮又象撒娇:
“入土五日之内不准见外人,可今天起我就自由了。”
她象一只燕子般旋转,裙踞飘起,露出两段洁白细嫩的腿,银铃般的笑声穿透了薄雾,
“今天晚上我就可以参加宴会了。”
阿婉已经擦干了泪水,神情坚毅,饱满的额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她毫不理会寒归王,大步向李清走去,将她纤细的小手毫不犹豫放入了他执着而温暖的大手之中。
一个个零星的片段,让李清想起那晚的篝火,回忆着象天鹅一般翩翩和他起舞的阿婉,一切就仿佛发生在昨夜,历历在目,可细细一品,却又觉得已经过了亿万年,那份感情已经变得遥远而不清晰,但是,那一份照顾她一生的承诺,却重似千斤,须臾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心中。
“你放心,我绝不会把你留在这里,我要你象早上那样,永远做一只无忧无虑的小燕子。”
“阿婉,你答应过的,要到长安来找我!”李清望着遥远的南方,心中不禁大声呐喊。
夜已经渐渐深了,风开始偏紧,将大片的乌云吹来,笼罩着长安城,浓云低垂,寒风凛冽,眼看一场大雪要降临,大街小巷都空荡荡的,每个人都躲在家里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温暖,偶然一辆马车飞驰而过,几个拜年迟归的人加快了步伐,恨不得立刻便到家。
但一个黑衣人却有些与众不同,他戴一顶大竹笠,帽檐很低,将整个脸都遮住,但身上的衣服却穿得很少,冻得直打哆嗦,仿佛刚刚从一个温暖的屋子里走出,一时忘记了外面的寒气,一件薄薄的长衫下,不时露出一角宦官的服饰,他走几步便停住,向后张望一会儿,才继续向前走,显得那么小心翼翼。
在他前面是高大的黑沉沉的围墙,偶然露出一边巍峨宫殿的飞檐画角,那里便是兴庆宫,兴庆宫里依然***通明,但被围墙挡着,灯光透不出外,虽然李隆基的仪仗上午已经离开长安,但一队队羽林军依旧尽职在外围巡逻,不准平民靠近宫殿。
黑衣人靠近兴庆宫后门,立刻有羽林军上前阻拦,他把竹笠微微掀起一角,露出一边干净无须的下巴,将一面令牌在羽林军面前一晃,随即一言不发,站立在一旁等候。
羽林军看见令牌,不敢怠慢,立刻跑回宫去禀报,不一会儿,出来一名当值太监,走到黑衣人面前,两人低语几句,黑衣人从怀中取出一份叠好的纸交给了当值太监,随即转身就走,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当值太监飞跑着穿过御花园,又过了两座宫殿,来到一所被侍卫护卫得严严实实的宫殿前,仿佛是击鼓传花一般,又将那份报告交给了站在门口的大太监鱼朝恩,最后,鱼朝恩来到一间亮着灯的书房门前,将那份文书举过头顶,向里面一名正背对着他伏案写字的老年男人低声道:“陛下,今天的太子内宫起居录送来了。”
那男人转过身来,赫然便是早上离开长安去华清宫的大唐皇帝李隆基,那支仪仗的龙辇里是空的,不过用来迷惑皇甫惟明,迷惑所有的人,而他,压根就没有离开长安,没有离开兴庆宫。
李隆基打开‘太子内宫起居录’,仔细读着太子在背后的一言一行,看到最后却有一句话:‘太子下午在太白楼寒月厅接见章仇兼琼,中间有李清之事插入,太子震怒。’
第 204 章
恋耽美
第 204 章
章仇兼琼喝了两口茶,气喘稍稍停止,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要紧,又平静了一下心情,这才长叹一声,对李清歉然道:“阳明,不要怪我失态,你不知道,这一年来李林甫那老贼将我逼得多惨,要粮没粮,要钱没钱,一会儿监察御史来查帐,一会儿兵部来点人,背里又不知在皇上面前说了我多少坏话,我心中恨啊!你如果没有投靠他,这最好,我也就放心了。”
李清又替他将茶倒满,双手捧给他笑道:“恩师,李林甫如此待你,我倒以为是件好事!”
“好事?”
章仇兼琼疑惑看着他,“此话怎讲!”
李清悠悠端起酒杯,先敬了章仇兼琼,再一口喝干,这才徐徐解释道:“皇上废太子的意思越来越明显,如果太子一倒,太子党的那些骨干谁都跑不掉,这样一来,朝中便只剩下李林甫一党,皇上怎可能让他一党独大,必然会再给他树一个对头,杨国忠或者我都资历太浅,不合适,朝中大臣要么老迈,要么和李林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不合适,如此,皇上必然会从方上调大员进京以抗衡李林甫一党独大,此人既要是李林甫的对头,又要有资历,还要在士林中有号召力,安禄山资历够了,但他是胡人,文人不买他帐;王忠嗣直而不圆,不堪权谋;夫蒙察灵身体不好,不胜重任;虽然有几个刺史也还不错,但资历都比不过恩师,
领军和吐蕃打过仗、又做过益州长史、还是科班出生布朝野,所以,这将来替代韦坚,成为朝庭另一党党魁的,我想只能是恩师。我倒建议恩师述职时,不妨多骂一骂李林甫,最好和他当面争吵,指出他执政不足,比如民生、土之类,这样效果会更好,既然已经得罪,就不怕再得罪他一场。”
一席话说得章仇兼琼呵呵直笑,“你这臭小子,难怪能这么快青云直上,果然有几分眼光。”
他有想了想,忽然又问道:“如果太子不倒呢?”
“或许有这个可能。”
李清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微微笑道:“皇上废太子之心早就有了,只是在徐徐进行中,柳升坐赃案,皇上铲去了韩朝宗、李适之;半年前的东宫案太子之所以侥幸过关,是皇上担忧皇甫惟明发难,所以便将我安插到沙州,这一次必定会一举除掉皇甫惟明甚至韦坚,如果条件成熟,他甚至会直接废除太子,如果条件不成熟,皇上或许还会再放太子一马,但皇甫惟明和韦坚决不会幸免。”
“将你安插到沙州?
章仇兼琼忽然拍掌大笑,“阳明,你失言了。”
李清摸了摸鼻子,哑然失笑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用隐瞒恩师,我是得到了皇上的密旨,否则我就不会离开陇右。”
章仇兼琼忽然想起太子的嘱咐,急忙问道:“陇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要离开?”
李清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如果恩师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皇甫惟明前脚走,董延光后脚便来夺权,所以我进京了,不过我要劝告恩师,你不要再去私会太子了,皇上都知道,太子身边有他的眼线,隐藏极深,我是有过教训,若恩师再私会太子,被李林甫抓住把柄,那就完了。”
章仇兼琼默默点了点头,跟着却又缓缓摇头:“你的好意我明白,可有些事你还不能理解,我跟太子快十年,眼看他要被废而我却袖手旁观,我做不到。”
过了半晌,李清低头一笑,声音低沉却坚决,“恩师,你以为我会袖手旁观吗?”
章仇兼琼忽然明白了李清的意思,他的眼睛越瞪越圆,手指着他期期道:“你不是。。。.怎么还要助太子。”
“皇上的人?”
李清自嘲笑了笑,“或许我可以自诩是他的人,但他呢?真把我当作是他的人吗?如果是,那为何还要让董延光来夺权,让那等嚣张之人来辱我?如果是,为何还要让人来沙州监视我?如果是,为何我的儿郎立下大功,拼死夺下石堡城,他却分文不赏,倒是那些败兵、旁人又拿勋官又得赏钱。不!他根本就没有将我当作是他的人,我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彻头彻头的利用罢了。”
李清长长出了口气,他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窗,让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他象是对章仇兼琼,又象是自言自语,“我退让,皇甫惟明以为我好欺,可以恣意剥夺我的功劳;我忍让,杨国忠以为我软弱,可以砸我的店伤我的人;我避让,李林甫更是将矛头对准我。既然左、右、后面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避,那为何不向前走,为自己开辟出一条路来。”
章仇兼琼上前拍了拍的肩膀,温和笑道:“还记得当年你在我父亲过寿时写的那幅字吗?字体圆浑丰润,但细看处笔力却遒劲峻拔,以字便可鉴人,当初我看中你,就是发现你有一种气质不同于这个时代,你做事圆滑,懂得变通,但你主动越境进攻敌人;你从沙州千里奔袭;你擅自杀死吐蕃赞普,这些却说明你骨子里又桀骜不训,有自己的主见。”
他慢慢走到李清的身旁,仰望深邃无边的天际,亦感慨道:“或许你做得对,人生在世不过六十许,掐头去尾,能用的也就只有那二、三十年,短短数十年,如白马过隙,我现在已经快六十,若能做一番事业,我死而无憾。”
他转身盯着李清,目光清亮,仿佛天上的星星一般熠熠发光,“如果真象你说的那般,你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李清回首凝望着章仇兼琼,眼眶有些发红,他长长吸了一口气道:“我一生只跪了两个人,一个是皇上,一个便是恩师你,在我心中,我视你为父。”
。。。
章仇兼琼走后,李清立刻赶回书房,铺开一张纸,他略略凝神想了想,便运笔如飞,将不安与期待都倾注到了笔尖,刚才章仇兼琼告辞时告诉他一个消息,南诏极可能要爆发内战,国王于诚节已经在国内发布征兵令,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必须从军,他要去征讨西面的另一个南诏。
李清很快便写好一封书信,塞进信封里,仔细将口封了,便将武行素叫来,一半是吩咐却又一半是商量道:“我有件要紧事想请你帮忙,你能不能帮我跑一趟南诏?”
南诏的内战已经和他李清无关,但他牵记远方的阿婉,相隔万水千山,按时间算,她应该生了,可是至今她音信全无,李清心中忽然生出一种不详的预感,今天得到南诏的消息,他再也忍不住,拜托武行
南诏,替他送一封信,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将阿婉带
“你去南诏王宫,找到宜南王后,只说是我叫你来的便可,见到阿婉后,你把这封信交给她。”
武行素接过信,默默点了点头,他一向沉默寡言,但忠诚可靠,对李清的话,他从来不会说个‘不!’尽管南诏远在万里之遥,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将信接下。
武行素立刻回去收拾一番,当即率领十几个手下,趁城门未关,骑马飞驰而去,听着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李清站在窗前凝望着遥远的南方,思绪也跟着飞去,仿佛又回到了东、南诏的岁月。
“李东主,早!”娇艳的脸庞,深潭一般的眼中露出邂逅的喜悦。
黑色的长发如瀑,缀着银丝的白袍勾勒得身驱高挑苗条,如初春早晨含苞欲放的花朵,可清纯中又蕴涵着一种成熟女人的味道,她的丰润的嘴唇微微撅起,似调皮又象撒娇:
“入土五日之内不准见外人,可今天起我就自由了。”
她象一只燕子般旋转,裙踞飘起,露出两段洁白细嫩的腿,银铃般的笑声穿透了薄雾,
“今天晚上我就可以参加宴会了。”
阿婉已经擦干了泪水,神情坚毅,饱满的额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她毫不理会寒归王,大步向李清走去,将她纤细的小手毫不犹豫放入了他执着而温暖的大手之中。
一个个零星的片段,让李清想起那晚的篝火,回忆着象天鹅一般翩翩和他起舞的阿婉,一切就仿佛发生在昨夜,历历在目,可细细一品,却又觉得已经过了亿万年,那份感情已经变得遥远而不清晰,但是,那一份照顾她一生的承诺,却重似千斤,须臾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心中。
“你放心,我绝不会把你留在这里,我要你象早上那样,永远做一只无忧无虑的小燕子。”
“阿婉,你答应过的,要到长安来找我!”李清望着遥远的南方,心中不禁大声呐喊。
夜已经渐渐深了,风开始偏紧,将大片的乌云吹来,笼罩着长安城,浓云低垂,寒风凛冽,眼看一场大雪要降临,大街小巷都空荡荡的,每个人都躲在家里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温暖,偶然一辆马车飞驰而过,几个拜年迟归的人加快了步伐,恨不得立刻便到家。
但一个黑衣人却有些与众不同,他戴一顶大竹笠,帽檐很低,将整个脸都遮住,但身上的衣服却穿得很少,冻得直打哆嗦,仿佛刚刚从一个温暖的屋子里走出,一时忘记了外面的寒气,一件薄薄的长衫下,不时露出一角宦官的服饰,他走几步便停住,向后张望一会儿,才继续向前走,显得那么小心翼翼。
在他前面是高大的黑沉沉的围墙,偶然露出一边巍峨宫殿的飞檐画角,那里便是兴庆宫,兴庆宫里依然***通明,但被围墙挡着,灯光透不出外,虽然李隆基的仪仗上午已经离开长安,但一队队羽林军依旧尽职在外围巡逻,不准平民靠近宫殿。
黑衣人靠近兴庆宫后门,立刻有羽林军上前阻拦,他把竹笠微微掀起一角,露出一边干净无须的下巴,将一面令牌在羽林军面前一晃,随即一言不发,站立在一旁等候。
羽林军看见令牌,不敢怠慢,立刻跑回宫去禀报,不一会儿,出来一名当值太监,走到黑衣人面前,两人低语几句,黑衣人从怀中取出一份叠好的纸交给了当值太监,随即转身就走,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当值太监飞跑着穿过御花园,又过了两座宫殿,来到一所被侍卫护卫得严严实实的宫殿前,仿佛是击鼓传花一般,又将那份报告交给了站在门口的大太监鱼朝恩,最后,鱼朝恩来到一间亮着灯的书房门前,将那份文书举过头顶,向里面一名正背对着他伏案写字的老年男人低声道:“陛下,今天的太子内宫起居录送来了。”
那男人转过身来,赫然便是早上离开长安去华清宫的大唐皇帝李隆基,那支仪仗的龙辇里是空的,不过用来迷惑皇甫惟明,迷惑所有的人,而他,压根就没有离开长安,没有离开兴庆宫。
李隆基打开‘太子内宫起居录’,仔细读着太子在背后的一言一行,看到最后却有一句话:‘太子下午在太白楼寒月厅接见章仇兼琼,中间有李清之事插入,太子震怒。’
第 20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