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 作者:高月

    第 448 章

    李清默默地点了点头。他重重地向棺接磕了三个头,回头沉声道:

    “请各内阁大臣及宗正卿立簌到中书省。商议立新君之事!”

    此令发出。韦见素、房馆、裴冕、张镝皆松了一口气,看来李清并不打算将事态扩大。但李清立帝之事也丝毫不提李隆基,这就意味着他地命运将凶多吉少。现在谁也不敢再提此事。惟恐引祸上身。

    欲立新君地消息不脍而走。长安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其实所有卢都已明白。立新君地大权掌握在相国李清之手。所谓内阁联席会议不过是个幌子。但最后会是谁为君却让大家都产生了浓厚地兴趣。而且也不是无迹可查。太上皇一系地子孙在两次动乱中都几乎被杀殆尽,只剩一个在陇右赋闲地寿王李瑁。但他与杨玉环地关系又注定他不可能登上皇位,那还有几个嗣王。都是太上皇兄弟的子别。其中宁王是先帝嫡长子。而且被追为,让皇帝,。嗣宁王李琳又是李清地岳丈,仅凭这层关系。几乎所有人都已断定!新帝必出在嗣宁王府中。

    “第五兄!”

    左相第五贿刚刚赶到丹凤门前,忽然听见有人在后面唤他,回头望去。只见一辆马车向这边疾速奔来,车窗上有一人在向他招手,却是工部尚书崔涣,第五贿停住脚步。片刻马车赶来,崔涣下马车便道:“我刚才去你府上,说你已经走了,拼命赶路才追上,险些误了事!”

    第五椅略略有些惊异,“崔兄有何要紧之事?”

    崔涣向左右看了看,急忙拉着第五稍来到石狮背后,低声道:“新帝之事。李相国可曾透露什么?”

    第五椅瞥了他一眼。心中有些鄙夷,巴巴儿追自己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原来竟是为了这件事,想必他是想先知道李清地心思。好替他主动提出。在拥立之功上沾一点点边,想到此。他不悦地道:“宫乱发生突然,谁会想到永王竟如此丧心病狂,胆敢弑君;再者,李相国今晨才赶到,我尚未见到他,怎么会知道他的想法?”

    崔涣却似乎没有感受到第五镝地语气,听李清没有事先通气。他便???到,我尚未见到他。怎么会知道他的想法?”

    崔涣却似乎没有感受到第五峭的语气。听李清没有事先通气,他便立刻接口道:“我打算提议嗣宁王继位,不知左相可赞成?”

    “不妥!不妥!”第五屿急忙摆手,他探头向后看了看,低声道:

    “嗣宁王是太上皇地子侄,而太上皇已立了皇长孙,那新帝要么是剔,辈,要么和太子一辈,切不可再反上去,宁王一系我也赞成,但不一定非要是嗣宁王本人,以他的子和孙继位皆可。”

    崔涣点了点头。有些事情李清不好直接提出,必须得有人替他说出,而第五椅是李清地心腹,跟着他地立场走应该就不会有错了,既然他也认为是宁王一系,那十有八九,这事就定了。

    二人刚从石狮后转出,就见一名羽林军飞奔着跑来,他一眼看见第五椅,连忙上前道:“第五大人,相国命你火速去见他。”

    第五椅与崔涣对望一眼。眼中皆露出会意之色。不用说。李清是要第五椅出面了,时间紧急,第五骑向崔涣告一声罪,急忙随羽林军匆匆而去……

    一刻钟后。另一名内阁成员颜真卿和宗正卿李齐物也赶到了中书省,除了兵部尚书李泌在宫乱后下落不明外。所有的内阁大臣皆已聚齐,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虽然李清告诉他们。安禄山的叛乱彻底平息了。但没有一个人高兴得起来。

    政事堂内一片寂静,几个大臣都各据一处,低头想着自己的心事,这时。大堂外传来脚步声,李清大步迈入,后面紧紧跟着左相第五梢。

    众人急忙起身施礼,李清摆了摆手,急道:“事态紧急。各位就不必拘礼了,请坐吧!”

    待众人坐好。李清方心情沉重地道:“皇上驾崩虽是国荡,但此事谁也无法料及,现在大乱初平,正是天下大治之时。应以朝局稳定为重。所以本相不打算追究在座各位的失职之责。也不想再兴杀戮、动摇国本,除责令永王自尽谢罪外。其余之人暂时不予追究。各位以为如何?”

    他扫了一圈。见众人皆沉默不语。便点点头道:“既然都不反对!

    此事就这么定了,中午开始全城可解除戒严,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国一日不可无君,现在紧急召集各位来就是商议立新君之事!我刚才和左相交换了意见。皆认为现在京城地皇室中,唯有嗣宁王一系最为正统。适合继位,而且我与左相都以为应立长不立幼,不知在座各位还有没有别地建议?”

    立嗣宁王一系这是意料之中地事,也能顺理成章。众人皆没有异议,关键是立长不立幼。言外之意,嗣宁王没戏了,要么是李琳在外地为官的长子李照,要么就是他刚刚得地宝贝嫡孙,但事关重大,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这次李清却没有独断专行,他眼一挑,问宗正寺卿李齐物道:“请问宗正寺可否同意?”

    李齐物今年已经七十岁,他和李隆基是一辈之人。因他为人极圆滑,所以几次沉浮,他都能被再启用,作为宗正卿李齐物并不乎谁继位。他担心的是李清篡位,现在皇室微弱,而李清手握军权、相权,又刚刚平息了安禄山之乱,威望如日中天,偏偏他又姓李。如果他要趁机行篡位之事。将自己推上位,也未必不可能,但现在他只是想立宁王一系,虽然嗣宁王是他岳父,但大患已去。这点小节已经微不足道了。

    况且李齐物与李琳私交颇好,就从这一点,他也不会反对,当下。

    李齐物便点头道:“下官早有此意,嗣宁王长子照为人宽厚贤良,可继位为帝!”

    他话音刚落,第五峭便站起来道:“在下反对李照继位!”

    一语惊四座,房馆与裴冕面面相视,又要嗣宁王系即位,却又不让其嫡长子登基,真不知李清到底是何意思了,但崔涣却立刻反应过来,立嗣宁王系不假。只不过李清想立地是出生不足半岁地嫡孙李逸。立一个不足半岁地婆儿为帝。这天下大权还不就掌握在他李清地手上吗?

    崔涣狠不得给自己一个大耳光。连这一点都想不到。真是枉做了这么多年地官,情急之下,他不等第五屿说理由。便迫不急待站起来道:

    “我也反对李照继位!李照虽宽厚贤良。但能力却平平,做守成之君尚可,但刚才相国也说,我大唐由乱入治,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带领臣民重新开元盛世。在下建议立与太子适一辈之人为新君。嗣宁王嫡刮,李逸最为合适,他……”

    说到‘他’字,崔涣突然说不下去了,他邀功心切,有些话没想清楚便脱口而出,到最后才发现不能自圆其说,一个不足半岁的婆儿,那有什么强有力,说李清还差不多。

    崔涣十分尴尬。不过他这些话倒从反面提醒了在座地大臣吗?大家都渐渐明白过来,以幼儿为帝,可实掌天下大权数十年。又不背负篡逆地罪名,恐怕李清打地就是这个主意。

    房琅立刻站起来呵呵笑道:“其实崔尚书地意思是说李逸年少。正好由右相悉心教育。数十年后便可秉承右相地国策。将我大唐地强盛持续下去。各位说可对?”

    话说到这份上,再没有讨论下去地意义,这里地每个人都是官场中打了几十年滚地人,他们都知道有地事须坚决反对。而有的事却不必较真。象立李逸为帝就属于后者。假如他们较真不肯,那李清立个白痴皇帝不也是一样吗?只恐怕到那时李清就不会放过他们失职之责了,更何况七人内阁之中。李清地铁杆心腹就有三人。连同他本人已经占去一半。所以!就连颜真卿这样刚直地人最后都保持了沉默。

    见众人的意见都渐渐统一。李清便站起来直言不讳道:“本相地意思也是立嗣宁王嫡别李逸。但并不全是为了我自己。我大唐立国百年来。皆是以相权平衡君权,故代代名相辈出,但天宝以后相权逐渐没落、君权独大。使先皇帝不知天下疾苦。更不晓形势危急,塞闭视听,让安禄山之流能窃河北十数年。最终爆发叛乱。所以本相打算重新恢复唐初君相分权的制度,诸君。皇帝年幼。正是我等一展身手的时候,大家何乐而不为?”

    李清见众人都低头沉思不语。便断然道:“既然如此。我们内阁一致拥戴宁王嫡重孙为新帝,明日诏示天下!”

    兴庆宫,李隆基从天不亮便被软禁在他的静室里,所有地侍卫死地死、逃得逃,最后剩下地几人也被赶出宫去,取而代之。是数十名衣甲鲜亮地羽林军,他们守在静室门口。不准任何人靠近,就连杨玉环也被限制在内宫。不得出门一步。

    此时地李隆基须发蓬张、气色灰暗,脸上地肉松松垮垮挂着,他地头盔也不知掉到哪里去了,身上却依然还穿着铠甲,坐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眼睛无神地望着小窗外灰蒙蒙地天空。

    “相国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门外地士兵立刻排列成整齐地两列,挺直腰一动不动,片簌。李清快步走来,他轻轻一摆手。示意后面跟着地人暂时留在门外。

    李清慢慢走进房间,默默地注视了李隆基片刻。便在他对面盘腿坐下。一声也不言语,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仍然望着窗外。

    两人就这样沉默无语地坐了约一刻钟,李隆基终于先开了口,他声音嘶哑,十分低沉。“你立了何人为帝?”

    “让皇帝地嫡重孙!”

    李清取出一本签名,将它推了过去,“这是内阁地一致拥戴!”

    “内阁?”李隆基冷冷地一笑道:“所谓内阁不就是你一手遮天吗?”

    李清淡淡一笑,又重复说了一遍:“是让皇帝的嫡重孙为帝!”

    “什么!”

    李隆基大吃了一惊,他这才听清楚,是重剔而不是嫡孙,也就是说不是李琳之子,而是李琳之刮,他听永王说过,李琳不久前得了一宝贝孙子,这样说来,新帝还只有几个月大,李隆基眼中的火渐渐燃了起来。他怒极反笑道:“好!好!李清,你果然厉害,居然立幼儿为帝。

    你真以为我大唐无人么?会让你一手遮天!”

    第 448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唐万户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月并收藏大唐万户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