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升级路 作者:蓝莲君子
第013章 挑拨离间
张先生微微一笑道:“皇上这很正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皇上年幼,宗室又防着太皇太后,这不正好给了四大辅臣机会,更何况他们有世祖章皇帝(福临)的临终圣旨在,可谓是名正言顺,不给自己家族弄点好处怎么可能。当年睿亲王当政后,还不是迫不及待的将正白旗抬到了上三旗。”
这说的就是多尔衮了。
清军入关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身份高贵,条件待遇优厚,称为“上三旗”。等着顺治初年多尔衮上台成为摄政王后,就迫不及待的将将正蓝旗降为五旗,然后将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抬成了上三旗,然后才有了今天这上三旗五旗的局面。
多尔衮当时可谓是权倾朝野,比四大辅臣牛逼多了,都还是免不了这个为自己人谋取福利的事情,更何况四大辅臣了!华夏历史上权臣当政为自己谋取福利的事情,多得数不清,这张先生饱读诗书自然对这些事情见怪不怪了。
如今也就是因为康熙年纪小阅历不够,加上又是当事人被害者,所以才愤愤不平罢了。
康熙虽然觉得不爽,但是也同意张先生的说辞。
别看着这四人中鳌拜在历史上名气最大,什么扬跋扈打压他人陷害敌人的事都有,但事实上其他三人也没少干这事,只是因为历史上鳌拜成了康熙这位千古一帝的垫脚石因此这名声才最响亮。
但是在康熙四年的时候,这四人都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太皇太后她……”康熙还是忍不住的问道。
别看如今朝廷上被四大辅臣把持了朝政,但事实上要干掉这几人比干掉三番容易,这四人手中可没有什么兵权,只是占着一个大义而已。
相比较起来,孝庄还是老谋深算之人。有人说孝庄其实没什么政治头脑,顺治上位也不过是靠她色/诱了多尔衮,不然为什么康熙初年的时候,皇权处处受限,就是鳌拜假传了圣旨康熙也只能干瞪眼。
但事实上,只要有些人去看看清朝贵族的后院就明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如今的满族贵族和宗室很多嫡福晋都是蒙古人,可以说很多人都是支持太皇太后的,在加上她在顺治朝遗留来的人,要干掉四大辅臣很容易。
至少张先生是这么想的,都说鳌拜专横武力值高,但是武力值再高也是人不是神,一把火统就能要了他的命,没了鳌拜,他的家族里面可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要收拾残局也很容易。何必要养虎成患了。
直到前段时间他知道了太皇太后提议将布善调进禁卫军后,他才想明白。这些事情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康熙年幼,主弱臣强可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和顺治皇帝当年不一样的是,当时的多尔衮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太皇太后能将他把持住,能利用他将朝廷、宗室、汉人和蒙古里不满的声音给压去,而她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
那个时候的太皇太后无疑是全心全意的想着顺治的,毕竟那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便是日后他们有所争执,但是谁也不能质疑她对顺治的爱,于是她动手了。
可是这事可一不可二,谁也不是傻子,再加上太皇太后执意让顺治娶两个蒙古皇后,已经将满洲贵族和宗室得罪完了,若是她在康熙这里还这样玩,恐怕首先的就是四大辅臣、宗室和满洲八旗先联合起来对付她了,这里可没有一个多尔衮为她当挡箭牌了。
于是,太皇太后聪明的隐藏在了幕后,只有康熙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才会出手,这么一来其他人的想法不得而知,但是康熙必然是会感激她的,只要有了皇帝的感激,将她奉若神明,她才能够继续的暗中把持着朝廷。
不过这样的话,却不能告诉康熙,因为张先生自己的动作也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更何况现在康熙只是对太皇太后有了一丝的不满和一点的怀疑,并没有绝望,他若贸然说了出来,肯定是讨不到什么好处的。
“皇上,您再好好想想,当初太皇太后是怎么和您说四大辅臣的事情的了?”张先生可不会将话给说明白,而是让康熙自己去想,有些时候脑补的威力是巨大的,很有可能他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就被康熙脑补起来了。
果然没一会儿康熙脸色的神色更加的疑惑了,太皇太后的确对他说过四大辅臣的事情,当然了都没有什么好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太皇太后比康熙更讨厌四大辅臣,若是没有他们,或许她就能以皇上年幼的借口,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了。
因此,太皇太后虽然不会明着说这四人的坏话,但是却总是旁敲侧击的不留痕的挑起康熙对他们的不满。可以说,康熙如今这么不见待这四人,除了他们自己的原因外,太皇太后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太皇太后只是让他忍,百忍成刚。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年轻气盛的康熙又怎么会乐意了,加上张先生的这么一挑拨,便更让康熙疑惑了。
“还请张先生赐教。”想不出什么实质性内容的康熙只能再一次的不耻问。
张先生幽幽的说道:“太皇太后这是想让他们自大自傲起来,同时也是为了磨练皇上您呀!”
都说骄兵必败,这话放在谁都身上都是一样的,历史上鳌拜可不是因为过分的骄傲才被康熙擒了吗?要是他有所防备会那么容易失手就擒才怪。
至于磨练康熙,太皇太后有这意思没有,张先生并不知道,但是他却明白如今自己已经让康熙对太皇太后产生了疑虑,若是在刻意的说太皇太后的不对,那就太明显了在留痕迹了,这可是不是什么聪明人的做法。
而且从顺治帝那失败的教育来看,太皇太后对康熙换一种教育的方法也是说得过去的。
第013章 挑拨离间
言情海
第013章 挑拨离间
张先生微微一笑道:“皇上这很正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皇上年幼,宗室又防着太皇太后,这不正好给了四大辅臣机会,更何况他们有世祖章皇帝(福临)的临终圣旨在,可谓是名正言顺,不给自己家族弄点好处怎么可能。当年睿亲王当政后,还不是迫不及待的将正白旗抬到了上三旗。”
这说的就是多尔衮了。
清军入关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身份高贵,条件待遇优厚,称为“上三旗”。等着顺治初年多尔衮上台成为摄政王后,就迫不及待的将将正蓝旗降为五旗,然后将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抬成了上三旗,然后才有了今天这上三旗五旗的局面。
多尔衮当时可谓是权倾朝野,比四大辅臣牛逼多了,都还是免不了这个为自己人谋取福利的事情,更何况四大辅臣了!华夏历史上权臣当政为自己谋取福利的事情,多得数不清,这张先生饱读诗书自然对这些事情见怪不怪了。
如今也就是因为康熙年纪小阅历不够,加上又是当事人被害者,所以才愤愤不平罢了。
康熙虽然觉得不爽,但是也同意张先生的说辞。
别看着这四人中鳌拜在历史上名气最大,什么扬跋扈打压他人陷害敌人的事都有,但事实上其他三人也没少干这事,只是因为历史上鳌拜成了康熙这位千古一帝的垫脚石因此这名声才最响亮。
但是在康熙四年的时候,这四人都是半斤对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太皇太后她……”康熙还是忍不住的问道。
别看如今朝廷上被四大辅臣把持了朝政,但事实上要干掉这几人比干掉三番容易,这四人手中可没有什么兵权,只是占着一个大义而已。
相比较起来,孝庄还是老谋深算之人。有人说孝庄其实没什么政治头脑,顺治上位也不过是靠她色/诱了多尔衮,不然为什么康熙初年的时候,皇权处处受限,就是鳌拜假传了圣旨康熙也只能干瞪眼。
但事实上,只要有些人去看看清朝贵族的后院就明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如今的满族贵族和宗室很多嫡福晋都是蒙古人,可以说很多人都是支持太皇太后的,在加上她在顺治朝遗留来的人,要干掉四大辅臣很容易。
至少张先生是这么想的,都说鳌拜专横武力值高,但是武力值再高也是人不是神,一把火统就能要了他的命,没了鳌拜,他的家族里面可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要收拾残局也很容易。何必要养虎成患了。
直到前段时间他知道了太皇太后提议将布善调进禁卫军后,他才想明白。这些事情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康熙年幼,主弱臣强可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和顺治皇帝当年不一样的是,当时的多尔衮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太皇太后能将他把持住,能利用他将朝廷、宗室、汉人和蒙古里不满的声音给压去,而她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
那个时候的太皇太后无疑是全心全意的想着顺治的,毕竟那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便是日后他们有所争执,但是谁也不能质疑她对顺治的爱,于是她动手了。
可是这事可一不可二,谁也不是傻子,再加上太皇太后执意让顺治娶两个蒙古皇后,已经将满洲贵族和宗室得罪完了,若是她在康熙这里还这样玩,恐怕首先的就是四大辅臣、宗室和满洲八旗先联合起来对付她了,这里可没有一个多尔衮为她当挡箭牌了。
于是,太皇太后聪明的隐藏在了幕后,只有康熙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才会出手,这么一来其他人的想法不得而知,但是康熙必然是会感激她的,只要有了皇帝的感激,将她奉若神明,她才能够继续的暗中把持着朝廷。
不过这样的话,却不能告诉康熙,因为张先生自己的动作也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更何况现在康熙只是对太皇太后有了一丝的不满和一点的怀疑,并没有绝望,他若贸然说了出来,肯定是讨不到什么好处的。
“皇上,您再好好想想,当初太皇太后是怎么和您说四大辅臣的事情的了?”张先生可不会将话给说明白,而是让康熙自己去想,有些时候脑补的威力是巨大的,很有可能他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就被康熙脑补起来了。
果然没一会儿康熙脸色的神色更加的疑惑了,太皇太后的确对他说过四大辅臣的事情,当然了都没有什么好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太皇太后比康熙更讨厌四大辅臣,若是没有他们,或许她就能以皇上年幼的借口,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了。
因此,太皇太后虽然不会明着说这四人的坏话,但是却总是旁敲侧击的不留痕的挑起康熙对他们的不满。可以说,康熙如今这么不见待这四人,除了他们自己的原因外,太皇太后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太皇太后只是让他忍,百忍成刚。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年轻气盛的康熙又怎么会乐意了,加上张先生的这么一挑拨,便更让康熙疑惑了。
“还请张先生赐教。”想不出什么实质性内容的康熙只能再一次的不耻问。
张先生幽幽的说道:“太皇太后这是想让他们自大自傲起来,同时也是为了磨练皇上您呀!”
都说骄兵必败,这话放在谁都身上都是一样的,历史上鳌拜可不是因为过分的骄傲才被康熙擒了吗?要是他有所防备会那么容易失手就擒才怪。
至于磨练康熙,太皇太后有这意思没有,张先生并不知道,但是他却明白如今自己已经让康熙对太皇太后产生了疑虑,若是在刻意的说太皇太后的不对,那就太明显了在留痕迹了,这可是不是什么聪明人的做法。
而且从顺治帝那失败的教育来看,太皇太后对康熙换一种教育的方法也是说得过去的。
第013章 挑拨离间
言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