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 作者:布赖恩
第 28 章
但事情恰恰相反,冯玉祥、胡汉民(他刚刚去世)的追随者,甚至包括桂系军阀,全都声明支持并忠于蒋介石,并要求释放他。这使两位将军明白了他们的困难处境。
在南京,中央政府任命孔祥熙为代理行政院长,任命冯玉祥领导国家军事委员会,由何应钦调动军队。而张学良则被免去所有职务,并要提交国家军事委员会予以处罚。12月12日,孔祥熙和宋美龄乘快车从上海抵达南京。
在南京,何应钦表现得很愤怒。他建议对西安进行讨伐,用飞机轰炸来削弱对方的士气。
这时,蒋夫人指出,飞机轰炸分不清目标,蒋介石本人也可能被炸死,何将军勉强地收回他的建议。
共产党左右为难。
苏联人对这次扣押事件感到震惊,或者至少表面上是这样,12月14日,苏联报刊严厉指责扣押者,还异想天开地指责张学良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收买。在苏联人眼里(根据书面资料来看),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是唯一能够在中国实现抗日联合阵线的力量。
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很难接受这种观点。他们一开始的想法可能是把蒋介石带来进行审判,然后处决他。
但这时莫斯科下达了命令:中国共产党要为建立蒋介石领导下的民族联合政府而努力。这时,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幕小小的喜剧。
周恩来,这个在1927年蒋介石政变中从上海行刑队的枪口下逃脱的人,如今却被延安派到西安来救蒋介石的命。
12月中旬,周恩来到了西安,他马上去见蒋介石。蒋介石这时仍很虚弱,背上的伤口还在疼痛,在心理上,他也为自己的痛苦遭遇感到苦恼。一看到周恩来,蒋介石脸色变得苍白——他一定记起了自己曾悬赏80,000元买这位客人的头。但周恩来很克制,表现得很友好,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少帅,两人都称呼蒋介石为“委员长”。经过一阵很冷淡的沉默,蒋介石听了周恩来对共产党观点的详细说明。第一次谈判没有结果,以后谈判日复一日进行,一直到12月25日。
无论是在他的日记里还是在他的著作《苏维埃在中国》中,蒋介石都没有提到他和周恩来的会面。
很多年以后,我从蒋的密友陈立夫那里了解到一些有关的背景。在西安事变以前,蒋介石曾派他和周恩来谈判(蒋介石被捕后,周立即被召回延安),参加谈判的还有苏联代表鲍格莫罗夫。周恩来坚持这样的观点:“如果你们抗日的话,我们将和你们合作。”
对此,陈立夫反驳道:“如果我们抗日的话,你们应该和我们合作。”接着他提出四点作为国共协议的基础。
1、中国共产党应该维护三民主义。
2、共产党应该服从委员长的命令。
3、红军应该解散。
4、中国的苏维埃组织应该予以解散;但是,可以和延安签订一个特殊协议,根据协议,作为中国地方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共产党可以有他们自己的自治政府。
周恩来接受了这些条件,因为这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按陈立夫的说法)。
陈立夫也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答应可以不帮助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同意去见少帅,告诉他和他的追随者不要再给他们自己找麻烦,因为无论如何国民党政府准备抗战了。
陈立夫声称是斯大林本人命令扣押蒋介石的,同时他还指示日本共产党采取一项支持日本军事行动的“爱国”政策。
这些观点中的第二点是有可能性的;&qut;奇&qut;书&qut;网Q''s'u'u'.'p;qut;但我知道没有别的证据来证明第一点。但是,必须承认,斯大林确实可以从扣押蒋介石中获得益处,因为看起来没有其他办法来加速实现他抗日的决定。
现在,另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澳大利亚人w·H·端纳出场了,他曾效力于张学良,现在则作为中间人为南京方面服务。他受到热烈欢迎,端纳到西安的时间是12月14日(在周恩来到达的后一天还是前一天尚不清楚)。15日回到洛阳之后,他打电话向南京作了汇报。当时南京方面正处于绝望和频频发来的各种关于委员长死讯的情报之中,而端纳能够进一步证明他还活着并且受到优待。
这个消息使蒋夫人更加反对采取军事行动的主张。很明显,现在有可能达成一个和平的解决办法了。
蒋夫人的哥哥宋子文很了解少帅,他飞往西安为蒋夫人的到来做一些安排。这个安排是很明智的。
这位委员长夫人长得漂亮,很有魅力,既老练圆滑,又有外交手腕。她这时的角色是调解人,她表演得很出色。
在她本人的叙述中,对少帅的描述是“很疲倦,忧心忡忡,甚至有些惭愧”,杨虎城则“明显的很紧张”。她友好地会见两个人,好象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
在12月22日蒋夫人到达的那一天,蒋介石正在读《圣经》
旧约中的《耶利米书》的一章,他看到这样一句话:“耶和华现在做一件新鲜事,他将让一个女人保护一个男人。”于是,这段话就“应验了”。
1936年圣诞节,蒋介石和他的夫人飞往洛阳,然后飞向南京,带着一种牺牲精神,少帅一路相伴,作为他们人身安全的保证。
他为这个决定后悔了很多年。蒋介石把他送上了军事法庭。判决他十年监禁,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后来他被赦免,但不光是到国民党1949年失去中国政权为止,就是在国民党流亡台湾以后,张学良仍被软禁在屋子里(在1975年我写作本篇时,他仍然不能自由活动)。张学良的遭遇一定使宋子文感到不安,他(根据目击者的说法)曾以个人名义保证张到南京后不受惩罚。
张学良本人也确实没料到要受监禁,他把他自愿护送蒋介石到南京当作是对委员长继续效忠的表示。
至于杨虎城,他也被关押起来,有意报复的蒋介石乘1949年共产党行将占领重庆之际杀害了他。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扣押蒋介石是杨虎城的主意,他劝说张学良袖手旁观。
在西安事变中负责的决不止一方。蒋介石可能会理直气壮地声明——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他从未正式接受扣押者交给他的八项要求。当然,直到最后他也没有在任何文件上签字。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至少默默地接受了上述要求的大部分内容。他停止了其“镇压”或“消灭”共产党的计划,不再称之为“共匪”。
他的终生好友张群被称为亲日派,并被免除了在外交部的职务;共产党受邀派出一个代表团参加定于1937年11月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所做的准备工作在不断进行。
在西安事变这台令人惊奇的各种力量的三角戏中,只有少帅和他的迫随者失去了一切。
共产党受益匪浅。他们不再受到骚扰,并赢得了国内和国际上的声望。
蒋介石传第十五章 日本全面侵华
第十五章 日本全面侵华
蒋介石依照1812年沙皇俄国战胜拿破仑入侵的战略,制定了一个称为“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他的战略却注定了他在抗战结束以后的失败。
斯大林慷慨地向蒋介石传授秘诀。他召见中国大使杨杰将军,请他把实现国家团结的秘诀转达给蒋介石:
“告诉你们委员长,在战争过程中,如果他希望人民不背叛他,就应该准备杀掉四百五十万人,否则,我想他不会使抗日战争赢得胜利。”……但蒋介石决不是一个嗜血成性的人。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复杂的。
其直接结果是让人感到可以放心了,因为国共两党不再处于战争状态,都明确地表示希望把彼此的分歧放在一边。
但西安事变的后果远远不止这些。几乎可以肯定,西安事变加快了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步伐。只要蒋介石明显地把消灭共产党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日本人就会继续平心静气地慢慢推行他们的高压和吞并政策。但西安事变以后,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蒋介石的战略次序起了变化。1936年11月的一份日本军方的小册子曾详细地叙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并预言政府军队不久将和红军联合起来。第二年初,日本人还注意到一千名青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还有大批的北京学生报名参加二十九军。看到这些情况,日本军方决定加快他们侵华战争的进程。
“我真的相信共产党已经悔悟了,”很多年以后蒋介石这样写道,“他们真诚地表示愿意和中国的其他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另外,就是在针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中,我也把他们看作中国人,并希望他们最终能再次忠于我们的国家,”
蒋介石后来对他的决定追悔莫及,因为他认为,他在西安被俘的时候,共产党已经大伤元气,只要再发动一次“剿共”战役,就足以把共产党解决了。
当然,那时他已不由自主,他不能指望在他拒绝抗日时还会在内战中获得广泛的支持。但当时国民党占有很大的军事优势倒是真的。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一直认为西安事变以后和共产党的重新和解是很大的错误,这次和解造成了1949年的失败。
第 28 章
恋耽美
第 28 章
但事情恰恰相反,冯玉祥、胡汉民(他刚刚去世)的追随者,甚至包括桂系军阀,全都声明支持并忠于蒋介石,并要求释放他。这使两位将军明白了他们的困难处境。
在南京,中央政府任命孔祥熙为代理行政院长,任命冯玉祥领导国家军事委员会,由何应钦调动军队。而张学良则被免去所有职务,并要提交国家军事委员会予以处罚。12月12日,孔祥熙和宋美龄乘快车从上海抵达南京。
在南京,何应钦表现得很愤怒。他建议对西安进行讨伐,用飞机轰炸来削弱对方的士气。
这时,蒋夫人指出,飞机轰炸分不清目标,蒋介石本人也可能被炸死,何将军勉强地收回他的建议。
共产党左右为难。
苏联人对这次扣押事件感到震惊,或者至少表面上是这样,12月14日,苏联报刊严厉指责扣押者,还异想天开地指责张学良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收买。在苏联人眼里(根据书面资料来看),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是唯一能够在中国实现抗日联合阵线的力量。
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很难接受这种观点。他们一开始的想法可能是把蒋介石带来进行审判,然后处决他。
但这时莫斯科下达了命令:中国共产党要为建立蒋介石领导下的民族联合政府而努力。这时,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幕小小的喜剧。
周恩来,这个在1927年蒋介石政变中从上海行刑队的枪口下逃脱的人,如今却被延安派到西安来救蒋介石的命。
12月中旬,周恩来到了西安,他马上去见蒋介石。蒋介石这时仍很虚弱,背上的伤口还在疼痛,在心理上,他也为自己的痛苦遭遇感到苦恼。一看到周恩来,蒋介石脸色变得苍白——他一定记起了自己曾悬赏80,000元买这位客人的头。但周恩来很克制,表现得很友好,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少帅,两人都称呼蒋介石为“委员长”。经过一阵很冷淡的沉默,蒋介石听了周恩来对共产党观点的详细说明。第一次谈判没有结果,以后谈判日复一日进行,一直到12月25日。
无论是在他的日记里还是在他的著作《苏维埃在中国》中,蒋介石都没有提到他和周恩来的会面。
很多年以后,我从蒋的密友陈立夫那里了解到一些有关的背景。在西安事变以前,蒋介石曾派他和周恩来谈判(蒋介石被捕后,周立即被召回延安),参加谈判的还有苏联代表鲍格莫罗夫。周恩来坚持这样的观点:“如果你们抗日的话,我们将和你们合作。”
对此,陈立夫反驳道:“如果我们抗日的话,你们应该和我们合作。”接着他提出四点作为国共协议的基础。
1、中国共产党应该维护三民主义。
2、共产党应该服从委员长的命令。
3、红军应该解散。
4、中国的苏维埃组织应该予以解散;但是,可以和延安签订一个特殊协议,根据协议,作为中国地方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共产党可以有他们自己的自治政府。
周恩来接受了这些条件,因为这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按陈立夫的说法)。
陈立夫也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答应可以不帮助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同意去见少帅,告诉他和他的追随者不要再给他们自己找麻烦,因为无论如何国民党政府准备抗战了。
陈立夫声称是斯大林本人命令扣押蒋介石的,同时他还指示日本共产党采取一项支持日本军事行动的“爱国”政策。
这些观点中的第二点是有可能性的;&qut;奇&qut;书&qut;网Q''s'u'u'.'p;qut;但我知道没有别的证据来证明第一点。但是,必须承认,斯大林确实可以从扣押蒋介石中获得益处,因为看起来没有其他办法来加速实现他抗日的决定。
现在,另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澳大利亚人w·H·端纳出场了,他曾效力于张学良,现在则作为中间人为南京方面服务。他受到热烈欢迎,端纳到西安的时间是12月14日(在周恩来到达的后一天还是前一天尚不清楚)。15日回到洛阳之后,他打电话向南京作了汇报。当时南京方面正处于绝望和频频发来的各种关于委员长死讯的情报之中,而端纳能够进一步证明他还活着并且受到优待。
这个消息使蒋夫人更加反对采取军事行动的主张。很明显,现在有可能达成一个和平的解决办法了。
蒋夫人的哥哥宋子文很了解少帅,他飞往西安为蒋夫人的到来做一些安排。这个安排是很明智的。
这位委员长夫人长得漂亮,很有魅力,既老练圆滑,又有外交手腕。她这时的角色是调解人,她表演得很出色。
在她本人的叙述中,对少帅的描述是“很疲倦,忧心忡忡,甚至有些惭愧”,杨虎城则“明显的很紧张”。她友好地会见两个人,好象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
在12月22日蒋夫人到达的那一天,蒋介石正在读《圣经》
旧约中的《耶利米书》的一章,他看到这样一句话:“耶和华现在做一件新鲜事,他将让一个女人保护一个男人。”于是,这段话就“应验了”。
1936年圣诞节,蒋介石和他的夫人飞往洛阳,然后飞向南京,带着一种牺牲精神,少帅一路相伴,作为他们人身安全的保证。
他为这个决定后悔了很多年。蒋介石把他送上了军事法庭。判决他十年监禁,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后来他被赦免,但不光是到国民党1949年失去中国政权为止,就是在国民党流亡台湾以后,张学良仍被软禁在屋子里(在1975年我写作本篇时,他仍然不能自由活动)。张学良的遭遇一定使宋子文感到不安,他(根据目击者的说法)曾以个人名义保证张到南京后不受惩罚。
张学良本人也确实没料到要受监禁,他把他自愿护送蒋介石到南京当作是对委员长继续效忠的表示。
至于杨虎城,他也被关押起来,有意报复的蒋介石乘1949年共产党行将占领重庆之际杀害了他。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扣押蒋介石是杨虎城的主意,他劝说张学良袖手旁观。
在西安事变中负责的决不止一方。蒋介石可能会理直气壮地声明——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他从未正式接受扣押者交给他的八项要求。当然,直到最后他也没有在任何文件上签字。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至少默默地接受了上述要求的大部分内容。他停止了其“镇压”或“消灭”共产党的计划,不再称之为“共匪”。
他的终生好友张群被称为亲日派,并被免除了在外交部的职务;共产党受邀派出一个代表团参加定于1937年11月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所做的准备工作在不断进行。
在西安事变这台令人惊奇的各种力量的三角戏中,只有少帅和他的迫随者失去了一切。
共产党受益匪浅。他们不再受到骚扰,并赢得了国内和国际上的声望。
蒋介石传第十五章 日本全面侵华
第十五章 日本全面侵华
蒋介石依照1812年沙皇俄国战胜拿破仑入侵的战略,制定了一个称为“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他的战略却注定了他在抗战结束以后的失败。
斯大林慷慨地向蒋介石传授秘诀。他召见中国大使杨杰将军,请他把实现国家团结的秘诀转达给蒋介石:
“告诉你们委员长,在战争过程中,如果他希望人民不背叛他,就应该准备杀掉四百五十万人,否则,我想他不会使抗日战争赢得胜利。”……但蒋介石决不是一个嗜血成性的人。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复杂的。
其直接结果是让人感到可以放心了,因为国共两党不再处于战争状态,都明确地表示希望把彼此的分歧放在一边。
但西安事变的后果远远不止这些。几乎可以肯定,西安事变加快了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步伐。只要蒋介石明显地把消灭共产党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日本人就会继续平心静气地慢慢推行他们的高压和吞并政策。但西安事变以后,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蒋介石的战略次序起了变化。1936年11月的一份日本军方的小册子曾详细地叙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并预言政府军队不久将和红军联合起来。第二年初,日本人还注意到一千名青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还有大批的北京学生报名参加二十九军。看到这些情况,日本军方决定加快他们侵华战争的进程。
“我真的相信共产党已经悔悟了,”很多年以后蒋介石这样写道,“他们真诚地表示愿意和中国的其他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另外,就是在针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中,我也把他们看作中国人,并希望他们最终能再次忠于我们的国家,”
蒋介石后来对他的决定追悔莫及,因为他认为,他在西安被俘的时候,共产党已经大伤元气,只要再发动一次“剿共”战役,就足以把共产党解决了。
当然,那时他已不由自主,他不能指望在他拒绝抗日时还会在内战中获得广泛的支持。但当时国民党占有很大的军事优势倒是真的。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一直认为西安事变以后和共产党的重新和解是很大的错误,这次和解造成了1949年的失败。
第 28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