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224章 【洛神出世】
————————————
伴随“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寂静的养心殿随之动起来,十余名宫女来往穿梭于宫殿之中,赶在陛下踏进宫门之前做好一切。
片刻工夫,宫殿里再度恢复平静,一名身姿靓丽的内侍女官挥手屏退宫女,独自跪坐在御案旁边煮茶,静候出宫巡视的陛下归来。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偌大的宫殿里煮茶,的茶水“咕嘟咕嘟”作响,随着热气缓缓升腾、飘散,宫殿里充斥着清香的气息,闻之令人心旷神怡,见之令人心情愉悦,将烦恼和忧愁全都抛却。她是专管养心殿的女官,只要李利在宫里,她就在养心殿里侍弄煮茶,随时恭候李利的到来。这是近几年里一成不变的规律,她的存在似乎只为等候李利,为他煮茶,给他一个停下脚步歇息的空间。
她的身份很特殊,整个皇宫都可以随意走动,无论是长乐正殿还是内府后院,她都不受限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没有人阻拦,还可以随意支配各个宫殿里的侍女和禁卫,地位超然。
原本她可以得到更加丰厚的封赏,成为晋国第一位正式受封的女官,可她却毫不犹豫地推掉封赏,只求能够长期待在养心殿里。这样的要求曾一度让皇帝李利很为难,奈何内府上下一致同意,共同举荐她出任养心殿主事,于是皇帝也无法拒绝,只能听之任之,只要她高兴就好。
不多时,出宫视察的李利大步流星地走进殿门,跟随他一同前来的还有相国李玄、卫将军郭嘉、中常侍李儒、右将军诸葛亮和长安尹陈宫等五位当朝重臣。
乍见这些人进来,这位身姿靓丽的女官并未立即起身上前行礼。依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俨然视若无睹。直到李利走近之后,她才起身迎上去。欠身施礼,却并不言语。随即动作娴熟地走到李利面前,解下他的裘皮大氅,抱在怀里,遂躬身退到一旁。而李利似乎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仅是微微颔首而已,没有额外表示,这时被女官屏退的宫女再次现身,奉上温热的毛巾为李利净手。
随着宫女们快步离去。李利在御案后坐下,靓丽女官跪坐在他身边,斟上一杯热茶,递到他手里,遂坐在一旁静默不语。堂下自有宫女为李玄等五人奉茶,而他们见到女官之后纷纷揖手施礼,而后方才落座。
这一套无声的礼仪,如果让不明内情之人见了一定会感觉很奇怪,堂堂六部尚书和位比三公的将军为何要向一个内侍女官施礼,而她却摆出高姿态。甚是傲慢,俨然故作矜持。可是李玄和郭嘉等人早就习惯了这种特殊的见面方式,早已见怪不怪。或者说他们同李利一样默认了她的存在,并且将她视作内廷十几位娘娘之中的一份子,身份尊贵,地位超然。
她就是甄宓,甄氏张蔼的掌上明珠。自从张蔼跟随李利之后,她就跟着母亲一起住进内府,那年她刚满十周岁,不经意间十年过去了。如今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早已过了及笄之龄。平日里帮助母亲打理内府名下产业,天资聪慧。乖巧喜人,加之又生得花容月貌。深得李欣、滇无瑕等人的喜爱,说是宠爱丝毫不为过。
由于甄宓打小就爱缠着李利,她的母亲张蔼跟随李利多年却没有生养,显然是对未来心怀顾虑,或者说有着长远考虑。而今张蔼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全身心投入到打理内府名下产业之中,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如果李利不主动找她,甚至很少和李利单独相处。并且,在不久前的赐封内府妻妾之时,张蔼不在封赏之列。这并不是李利不愿意给她名份,而是她坚决推辞,于是她没有接受嫔妃的名分,转而成为内府总管,正式接管皇室名下产业,地位之高、权柄之大不逊于任何一位贵妃。此外,张蔼还担任宗正府内事监,相当于宗正府主事,而宗正李傕不过是挂名而已,并不参与具体管理事宜。这是李利对她的变相补偿。
同样作为补偿,李利有意敕封甄宓为晋国第一位有正式名号的公主,却遭到张蔼母女俩和一众妻妾的一致发对。由此封赏甄宓之事便不了了之,权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实际上李利知道众女的心意,也知道甄宓一直就没把他当成继父,从十几岁开始就黏着他,除了她的母亲张蔼之外,对李欣等女从来都是以姐姐相称;真正是人小鬼大,身体还没长成呢,但心智却不次于成年人。但是李利一直迈不过心里的那道坎儿,一直对甄宓宠爱有加,有的只是经年累月中积累的亲情,却没有男女之情,从不逾越雷池半步。
怎奈甄宓一天天长大,而且越长越漂亮,越来越动人,知书达理,聪慧过人。更何况,她现在已然是二十岁的大姑娘了,放眼天下,像她这么大还没嫁人的少女实在是屈指可数。闲暇之时,李利都替她发愁,可她却像个没事人一样一点不着急;只要李利一提起她的婚事,她就急眼了,毫无形象地冲上来与李利厮斗一番,打得李利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这让李利对她一点办法没有,只能听之任之,只要她自己高兴就好。
然而不管甄宓心里想什么,李利都没有非分之念。他可以接受姐妹花,也可以和众多妻妾大被同眠,却不能接受母女两代大小通吃的荒唐之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有底线,毫无原则的处世方式断不可取,至少李利目前还做不到。
此外,登基大典之后,李利明显感到自己越来越孤独,正在朝着孤家寡人的方向发展。作为帝王,他所做的每件事都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无限巩固统治地位;其二,打压家族势力,摒弃个人私利,为黎明百姓谋福祉。说是两个目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同一目的:巩固统治。
正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无形中让李利失去很多东西,失去了正常人所能享受的生活和快乐,变得越来越孤立,愈发孤独。在此之前,他和麾下文臣武将可以称兄道弟,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偶尔还能和他们插科打诨,一起逛窑子。但现在不行了,即使他自己愿意,麾下文武百官却无时无刻不陪着小心,处处毕恭毕敬,做事说话都要仔细斟酌之后才敢呈报给他,轻易不敢开口,更不敢无的放矢。
好在李利的妻妾们还没有太大变化,即便这样,她们之间还是有些改变。例如,她们之间越来越客气,越来越懂礼数,想方设法讨李利欢心,闺房之中越来越火辣,几乎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甚至还会做出让李利都大感吃惊的事情。为此,李利特意将她们聚在一起,好好给她们上了一堂政治课,做做思想工作,然后又是昏天暗地的大被同眠,让她们姐妹之间坦诚相见,破除她们之间尚未成型的隔阂。事实证明,他和妻妾们十几年的感情经得起考验,经过他的开导之后,内府之中的无形隔阂迅速消失,众女之间再度和睦如初,亲如姐妹。
尽管如此,李利依然感觉到她们之间还有一定的隔阂,只是暂时被他压制下去了,短期之内不会凸显出来,却终究无法根除。时至今日,真正没把他当做高高在上的皇帝之人,恐怕只有敢和他打架的甄宓。就因为这样,李利允许甄宓自由出入皇宫,并把养心殿教给她打理,还给予她很多特权,尽量让她不受约束。这是因为李利渴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希望甄宓永远保持这份难能可贵的纯真;只有见到她,李利才会感觉自己与普通人没有两样,身心才能真正平静下来,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在李利看来,所谓的人间帝王、高高在上的皇帝,其实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烘烤,把自己摆在所有人的对立面,自己想的是巩固统治和黎民百姓的利益,而站在自己对面的文武百官却时刻被他们的自身利益所困扰,并为此殚尽节虑,想法设法和他这个皇帝周旋。而所谓的忠臣就是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克制自己的私心和私欲,或者说他们考虑的是家族利益如何长远,真正无欲无求的忠臣并不多,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武将要比文官更纯粹一些,更豪爽直白一些,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只是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而已,很多时候都能顾全大局。
就像眼前的情形,半个时辰前李利在皇家学院郑重宣布将于四月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从此以后废除举荐制,全面推行科举制。
这不,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李利还没有回宫,诸葛亮、陈宫和李儒等人就闻讯赶来了。
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有私心,都不赞成科举制,而是他们第一时间察觉到科举制一旦实施,必将掀起轩然大波,从而彻底改变现存的出仕体制,其影响之大之长远,已然超出他们所能预料的范畴,后果将无法预测。
——————未完待续————————————————
ps:【衷心感谢:龙游商人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224章 【洛神出世】
第224章 【洛神出世】
————————————
伴随“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寂静的养心殿随之动起来,十余名宫女来往穿梭于宫殿之中,赶在陛下踏进宫门之前做好一切。
片刻工夫,宫殿里再度恢复平静,一名身姿靓丽的内侍女官挥手屏退宫女,独自跪坐在御案旁边煮茶,静候出宫巡视的陛下归来。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偌大的宫殿里煮茶,的茶水“咕嘟咕嘟”作响,随着热气缓缓升腾、飘散,宫殿里充斥着清香的气息,闻之令人心旷神怡,见之令人心情愉悦,将烦恼和忧愁全都抛却。她是专管养心殿的女官,只要李利在宫里,她就在养心殿里侍弄煮茶,随时恭候李利的到来。这是近几年里一成不变的规律,她的存在似乎只为等候李利,为他煮茶,给他一个停下脚步歇息的空间。
她的身份很特殊,整个皇宫都可以随意走动,无论是长乐正殿还是内府后院,她都不受限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没有人阻拦,还可以随意支配各个宫殿里的侍女和禁卫,地位超然。
原本她可以得到更加丰厚的封赏,成为晋国第一位正式受封的女官,可她却毫不犹豫地推掉封赏,只求能够长期待在养心殿里。这样的要求曾一度让皇帝李利很为难,奈何内府上下一致同意,共同举荐她出任养心殿主事,于是皇帝也无法拒绝,只能听之任之,只要她高兴就好。
不多时,出宫视察的李利大步流星地走进殿门,跟随他一同前来的还有相国李玄、卫将军郭嘉、中常侍李儒、右将军诸葛亮和长安尹陈宫等五位当朝重臣。
乍见这些人进来,这位身姿靓丽的女官并未立即起身上前行礼。依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俨然视若无睹。直到李利走近之后,她才起身迎上去。欠身施礼,却并不言语。随即动作娴熟地走到李利面前,解下他的裘皮大氅,抱在怀里,遂躬身退到一旁。而李利似乎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仅是微微颔首而已,没有额外表示,这时被女官屏退的宫女再次现身,奉上温热的毛巾为李利净手。
随着宫女们快步离去。李利在御案后坐下,靓丽女官跪坐在他身边,斟上一杯热茶,递到他手里,遂坐在一旁静默不语。堂下自有宫女为李玄等五人奉茶,而他们见到女官之后纷纷揖手施礼,而后方才落座。
这一套无声的礼仪,如果让不明内情之人见了一定会感觉很奇怪,堂堂六部尚书和位比三公的将军为何要向一个内侍女官施礼,而她却摆出高姿态。甚是傲慢,俨然故作矜持。可是李玄和郭嘉等人早就习惯了这种特殊的见面方式,早已见怪不怪。或者说他们同李利一样默认了她的存在,并且将她视作内廷十几位娘娘之中的一份子,身份尊贵,地位超然。
她就是甄宓,甄氏张蔼的掌上明珠。自从张蔼跟随李利之后,她就跟着母亲一起住进内府,那年她刚满十周岁,不经意间十年过去了。如今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早已过了及笄之龄。平日里帮助母亲打理内府名下产业,天资聪慧。乖巧喜人,加之又生得花容月貌。深得李欣、滇无瑕等人的喜爱,说是宠爱丝毫不为过。
由于甄宓打小就爱缠着李利,她的母亲张蔼跟随李利多年却没有生养,显然是对未来心怀顾虑,或者说有着长远考虑。而今张蔼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全身心投入到打理内府名下产业之中,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如果李利不主动找她,甚至很少和李利单独相处。并且,在不久前的赐封内府妻妾之时,张蔼不在封赏之列。这并不是李利不愿意给她名份,而是她坚决推辞,于是她没有接受嫔妃的名分,转而成为内府总管,正式接管皇室名下产业,地位之高、权柄之大不逊于任何一位贵妃。此外,张蔼还担任宗正府内事监,相当于宗正府主事,而宗正李傕不过是挂名而已,并不参与具体管理事宜。这是李利对她的变相补偿。
同样作为补偿,李利有意敕封甄宓为晋国第一位有正式名号的公主,却遭到张蔼母女俩和一众妻妾的一致发对。由此封赏甄宓之事便不了了之,权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实际上李利知道众女的心意,也知道甄宓一直就没把他当成继父,从十几岁开始就黏着他,除了她的母亲张蔼之外,对李欣等女从来都是以姐姐相称;真正是人小鬼大,身体还没长成呢,但心智却不次于成年人。但是李利一直迈不过心里的那道坎儿,一直对甄宓宠爱有加,有的只是经年累月中积累的亲情,却没有男女之情,从不逾越雷池半步。
怎奈甄宓一天天长大,而且越长越漂亮,越来越动人,知书达理,聪慧过人。更何况,她现在已然是二十岁的大姑娘了,放眼天下,像她这么大还没嫁人的少女实在是屈指可数。闲暇之时,李利都替她发愁,可她却像个没事人一样一点不着急;只要李利一提起她的婚事,她就急眼了,毫无形象地冲上来与李利厮斗一番,打得李利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这让李利对她一点办法没有,只能听之任之,只要她自己高兴就好。
然而不管甄宓心里想什么,李利都没有非分之念。他可以接受姐妹花,也可以和众多妻妾大被同眠,却不能接受母女两代大小通吃的荒唐之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有底线,毫无原则的处世方式断不可取,至少李利目前还做不到。
此外,登基大典之后,李利明显感到自己越来越孤独,正在朝着孤家寡人的方向发展。作为帝王,他所做的每件事都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无限巩固统治地位;其二,打压家族势力,摒弃个人私利,为黎明百姓谋福祉。说是两个目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同一目的:巩固统治。
正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无形中让李利失去很多东西,失去了正常人所能享受的生活和快乐,变得越来越孤立,愈发孤独。在此之前,他和麾下文臣武将可以称兄道弟,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偶尔还能和他们插科打诨,一起逛窑子。但现在不行了,即使他自己愿意,麾下文武百官却无时无刻不陪着小心,处处毕恭毕敬,做事说话都要仔细斟酌之后才敢呈报给他,轻易不敢开口,更不敢无的放矢。
好在李利的妻妾们还没有太大变化,即便这样,她们之间还是有些改变。例如,她们之间越来越客气,越来越懂礼数,想方设法讨李利欢心,闺房之中越来越火辣,几乎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甚至还会做出让李利都大感吃惊的事情。为此,李利特意将她们聚在一起,好好给她们上了一堂政治课,做做思想工作,然后又是昏天暗地的大被同眠,让她们姐妹之间坦诚相见,破除她们之间尚未成型的隔阂。事实证明,他和妻妾们十几年的感情经得起考验,经过他的开导之后,内府之中的无形隔阂迅速消失,众女之间再度和睦如初,亲如姐妹。
尽管如此,李利依然感觉到她们之间还有一定的隔阂,只是暂时被他压制下去了,短期之内不会凸显出来,却终究无法根除。时至今日,真正没把他当做高高在上的皇帝之人,恐怕只有敢和他打架的甄宓。就因为这样,李利允许甄宓自由出入皇宫,并把养心殿教给她打理,还给予她很多特权,尽量让她不受约束。这是因为李利渴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希望甄宓永远保持这份难能可贵的纯真;只有见到她,李利才会感觉自己与普通人没有两样,身心才能真正平静下来,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在李利看来,所谓的人间帝王、高高在上的皇帝,其实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烘烤,把自己摆在所有人的对立面,自己想的是巩固统治和黎民百姓的利益,而站在自己对面的文武百官却时刻被他们的自身利益所困扰,并为此殚尽节虑,想法设法和他这个皇帝周旋。而所谓的忠臣就是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克制自己的私心和私欲,或者说他们考虑的是家族利益如何长远,真正无欲无求的忠臣并不多,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武将要比文官更纯粹一些,更豪爽直白一些,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只是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而已,很多时候都能顾全大局。
就像眼前的情形,半个时辰前李利在皇家学院郑重宣布将于四月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从此以后废除举荐制,全面推行科举制。
这不,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李利还没有回宫,诸葛亮、陈宫和李儒等人就闻讯赶来了。
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有私心,都不赞成科举制,而是他们第一时间察觉到科举制一旦实施,必将掀起轩然大波,从而彻底改变现存的出仕体制,其影响之大之长远,已然超出他们所能预料的范畴,后果将无法预测。
——————未完待续————————————————
ps:【衷心感谢:龙游商人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224章 【洛神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