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作者:午后方晴
第十六章 人情
“小郎莫笑。”朱清道。
王巨看着这两人,心想,这个东家还真有这个超前的想法啊,试探地对朱俊说:“我家很苦的。”
“我不怕苦。”
王巨哭笑不得,不怕苦,好吧,那就让你吃吃苦。
“那样啊,你随我来。”
王巨将朱俊带到河滩边。
“我朝虽弱于武功,不过连续四代人君都算是治主。翻看史书,象我朝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多是开国前三代人君尚能守住天下,往后就不行了,至于中兴之君更为罕见,只有汉宣帝能全始全终。人君如此,权贵富豪人家同样如此,为何?”
“这个我知道,贞观十二年唐太宗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说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则说,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失之于安逸也。”
书呆子嘛,学问不会差的,朱俊马上用了一个典故回答。
“为何失之于安逸?”
朱俊语塞了。
“创业者从无到有打下的基业,因此知道珍惜,而继承人轻易的得到基业,得之易,便不知道珍惜。这就是魏征所说的意思。我的父亲早早战死在沙场,生活困难,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故东翁看中这一点,想让你跟在我后面学习一些变通之术,以后便于继承家业。但是二郎,我比你还小了好几岁,哪里知道什么做人治学的道理。你看看这片庄稼,快到收割之时,它们就是我种的。”
这片庄稼有豆子,有高梁,还有一些山药,大约十来亩田左右。
春天时王巨在二叔与其他村民帮助下,草草翻耕出来,然后撒下种子,平时偶尔来担担水灌溉,或者施肥锄草,然而因为力气不足,等于是刀耕火种一般,基本指望老天赐予一些收成了。
所以长得不大好。
不过若全部收割下来,也能获得一千来斤粮食,能维持一家三人的口粮。
“得之易无法改变。”
朱清在边上不由笑了起来。
这也是事实,难道以后东家将家产捐助出去,然后让两个少爷白手起家去创业吗?
朱俊嘴角不由一撇,虽然他读成了书呆子,但也不屑让一个蛋大少年来指手划脚地教导,只是畏惧父亲的威严,不得不来这个苦地方。
“也不是没有办法,为何汉宣帝成为自古以来唯一一个真正的中兴之君?”
宋仁宗在文治上做得也不错,不过西北打得太窝囊,还不及后面的那个早年赵佶,并且晚年的赵祯因为身体原因,再加上没有子嗣,也渐渐无心于国政,在老好人富弼与权利心极重的韩琦治理下,渐渐给宋朝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在王巨心中,赵祯不能算是中兴之君。
“汉宣帝自幼生长在民间,知道民间疾苦,又有名相霍光教导,故成中兴之主。”朱俊不屑地回答。
“是啊,这段生长在民间的经历十分重要。东翁让你到我家中来,与学业无关,论学业,恐怕大半我必须向你请教,与做人也无关,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叫做人?因此东翁之意,便是让你来吃一些辛苦,吃了辛苦,便知道其他人生活有多艰难。这些庄稼我打算明后天就要收割了。到时候你也要参与收割。若是不能做到,你留在我家也无益也。”
王巨也看出来了,这个二少爷多半是一个书呆子,所以“东家”才发了狠心。但这个书呆子,能教他什么呢?
若是能教好他,相信朱欢早就能教好了。
既然自己什么都不能教,那就让他吃苦吧。
这才是真正的做人治学大道理啊,朱清心中感慨地想。
“行。”朱俊答道。
行,到时候你就不行了,王巨心中想。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到时候家中有了一个半劳力,自己正在为如何收割发愁呢……
“员外让我问你,你以后难道想参加科举吗?”
王巨回来后,朱清请王巨到延州,被王巨拒绝,朱清又问了赵念奴的一些情况,王巨也搪塞过去。然后朱清就看到王巨时常捧着书苦读,这才有了这个问话。
“想啊。”王巨道。
“员外让我带一句话给你,若是有把握,他愿意托请,让你进州学。”
“州学哪,”王巨眼睛一亮,想要科举必须在州学里学习几百天。而进州学或县学必须三名举子担保,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规矩,这就是范仲淹改革科举坑的。
当然进了州县学对王巨颇有帮助。
不要将科举想得那么简单。
例如帖经墨义,实际便是填空题与解释题,但必须对《论语》、《春秋》、《礼记》要求背得滚瓜烂熟,才不会出现失误。
所以才有这个故事,苏东坡应试时写了《刑赏忠厚之至论》,用了尧与皋陶对刑法互相制约的例证,欧阳修不知其出处,待苏东坡拜见时刻意问其出处,苏东坡答道,想当然耳。
大家听后也许一笑了之。
然而却没有细想背后,欧阳修改卷子时肯定没有大量参考书让他查出处的,但看到这个出处没有出处,便产生疑问,说明欧阳修对各类书籍的熟悉。那不亚于一个简化版的度娘。
正是这种可怕的死记硬背,辛弃疾才能在短短的《永遇乐》一词里夹了无数私货。
但帖经墨义仅是踏上东华门外的第一步,余下的还要有诗赋论策。不仅文章要写得好,立意还要对主考官的口胃,这才能高中。
因此才华是一部分,运气也是一部分。如嘉佑二年的科举,未来变法派的邓绾、吕惠卿、林希、曾布,文武双全的王韶、章惇,家曾巩,儒学大师张载、吕大钧、程颢,星光照亮千古的苏氏兄弟……等等,怎么轮也轮不到那个章衡,可怜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居然不知道这个章衡上在历史做过什么。
再比如泰山三先生之首的孙复,被人称为贯穿六经,却四次科举不得中,于是才隐居泰山教人子弟,再如另一个更有名气的大先生胡瑗,听说七岁善文,十五岁通五经,比王安石笔记的仲永可厉害多了,却七次应试不得中。
这就是运气……
但哀叹运气之前,自己必须得有本事在肚子里装满墨水。
王巨之所以有心科举,他前世就是一个学霸,何谓学霸,就是那种走上社会未必有用,但在考场却会如鱼得水的猛人。
不过他的学问与科学显然不同。
打一个比喻,一个是唱京剧的名角,那个难度更高,但马上去让他唱流行歌曲却未必能唱好。
同样也要有一个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不仅要自学,还要交流。
然而延州州学能学到什么?一百年都没有出一个进士!
况且他还有弟弟妹妹,在寨中用费很省的,进了城什么都要花钱,自己用什么来养活一家三口?
“谢过东翁的好意吧,我还要再学习几年……”
这不是推托的话。
如果考理解能力,那么自己自学起来会很快的。但不是如此啊,不但要理解,还要死记硬背。
如用“风之始也”作赋,不读过《毛诗》,知道怎么作?
读过毛诗正义并记住了,就知道“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之始,此风谓十五国风,风是诸侯政教也……正义曰:序以后妃乐得淑女,不淫其色,家人之细事耳,而编於《诗》首,用为歌乐,故於后妃德下即申明此意,言后妃之有美德,文王风化之始也。言文王行化,始於其妻,故用此为风教之始,所以风化天下之民,而使之皆正夫妇焉。”
那么根据这段注解,便能立意作论写赋了。
“那也好,若是……你能成,老夫会劝员外,你再用一些功,进了州学后,到时候保你中举人。”
不要以为延州教育落后,就容易中举人。
这玩意也象后世指标那样,看情况给名额的,毕竟每年国家要拿出一笔不菲的钱帛担负举子来京的路费以及基本花销。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给的举人名额就会多一点。若是教育落后地区,给的名额便很少。
象延州这种以备战为主,教育不是很重要的地区,每次解试只给几个名额。
并且为了防备西夏突然入侵,非是知州主持封院考试,一般多是通判、判官甚至录事参军这些副属官员主持解试考,因此有更多的徇私舞弊现象。
除非才情过人,让主考官不得不认同,一般贫困子弟很难考中举子。
就是才情过人,说不定主考官还没有那眼力赏识。
若是朱家相助,那么王巨便会有把握通过科举的第一关。但那样,朱家可能会拿出很多钱打通各个关节。
据传咸平二年一个叫任懿的举子花了三百两银子便从王钦若手中卖了一个进士,结果咸平五年此案还是曝光,虽然那一案大才子洪湛成了王钦若的替死鬼,但此案过后,封院制度更严格了,并且六十一年下来,进士更贵。若换在现在的行情,若是能用钱买到进士,那怕曝光,恐怕一万贯钱都买不到一个进士名额。即便是举人,没有千贯钱也休想拿下来。
但在延州,想走正路,真的很难很难,尽管是举子。
总之,朱家这次是想卖一个人情,你不受也得要受。
ps:范仲淹如何坑的,请看作品相关。加一更,求一下各位的收藏与推荐票。
钢钢钢
第十六章 人情
第十六章 人情
“小郎莫笑。”朱清道。
王巨看着这两人,心想,这个东家还真有这个超前的想法啊,试探地对朱俊说:“我家很苦的。”
“我不怕苦。”
王巨哭笑不得,不怕苦,好吧,那就让你吃吃苦。
“那样啊,你随我来。”
王巨将朱俊带到河滩边。
“我朝虽弱于武功,不过连续四代人君都算是治主。翻看史书,象我朝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多是开国前三代人君尚能守住天下,往后就不行了,至于中兴之君更为罕见,只有汉宣帝能全始全终。人君如此,权贵富豪人家同样如此,为何?”
“这个我知道,贞观十二年唐太宗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说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则说,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失之于安逸也。”
书呆子嘛,学问不会差的,朱俊马上用了一个典故回答。
“为何失之于安逸?”
朱俊语塞了。
“创业者从无到有打下的基业,因此知道珍惜,而继承人轻易的得到基业,得之易,便不知道珍惜。这就是魏征所说的意思。我的父亲早早战死在沙场,生活困难,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故东翁看中这一点,想让你跟在我后面学习一些变通之术,以后便于继承家业。但是二郎,我比你还小了好几岁,哪里知道什么做人治学的道理。你看看这片庄稼,快到收割之时,它们就是我种的。”
这片庄稼有豆子,有高梁,还有一些山药,大约十来亩田左右。
春天时王巨在二叔与其他村民帮助下,草草翻耕出来,然后撒下种子,平时偶尔来担担水灌溉,或者施肥锄草,然而因为力气不足,等于是刀耕火种一般,基本指望老天赐予一些收成了。
所以长得不大好。
不过若全部收割下来,也能获得一千来斤粮食,能维持一家三人的口粮。
“得之易无法改变。”
朱清在边上不由笑了起来。
这也是事实,难道以后东家将家产捐助出去,然后让两个少爷白手起家去创业吗?
朱俊嘴角不由一撇,虽然他读成了书呆子,但也不屑让一个蛋大少年来指手划脚地教导,只是畏惧父亲的威严,不得不来这个苦地方。
“也不是没有办法,为何汉宣帝成为自古以来唯一一个真正的中兴之君?”
宋仁宗在文治上做得也不错,不过西北打得太窝囊,还不及后面的那个早年赵佶,并且晚年的赵祯因为身体原因,再加上没有子嗣,也渐渐无心于国政,在老好人富弼与权利心极重的韩琦治理下,渐渐给宋朝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在王巨心中,赵祯不能算是中兴之君。
“汉宣帝自幼生长在民间,知道民间疾苦,又有名相霍光教导,故成中兴之主。”朱俊不屑地回答。
“是啊,这段生长在民间的经历十分重要。东翁让你到我家中来,与学业无关,论学业,恐怕大半我必须向你请教,与做人也无关,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叫做人?因此东翁之意,便是让你来吃一些辛苦,吃了辛苦,便知道其他人生活有多艰难。这些庄稼我打算明后天就要收割了。到时候你也要参与收割。若是不能做到,你留在我家也无益也。”
王巨也看出来了,这个二少爷多半是一个书呆子,所以“东家”才发了狠心。但这个书呆子,能教他什么呢?
若是能教好他,相信朱欢早就能教好了。
既然自己什么都不能教,那就让他吃苦吧。
这才是真正的做人治学大道理啊,朱清心中感慨地想。
“行。”朱俊答道。
行,到时候你就不行了,王巨心中想。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到时候家中有了一个半劳力,自己正在为如何收割发愁呢……
“员外让我问你,你以后难道想参加科举吗?”
王巨回来后,朱清请王巨到延州,被王巨拒绝,朱清又问了赵念奴的一些情况,王巨也搪塞过去。然后朱清就看到王巨时常捧着书苦读,这才有了这个问话。
“想啊。”王巨道。
“员外让我带一句话给你,若是有把握,他愿意托请,让你进州学。”
“州学哪,”王巨眼睛一亮,想要科举必须在州学里学习几百天。而进州学或县学必须三名举子担保,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规矩,这就是范仲淹改革科举坑的。
当然进了州县学对王巨颇有帮助。
不要将科举想得那么简单。
例如帖经墨义,实际便是填空题与解释题,但必须对《论语》、《春秋》、《礼记》要求背得滚瓜烂熟,才不会出现失误。
所以才有这个故事,苏东坡应试时写了《刑赏忠厚之至论》,用了尧与皋陶对刑法互相制约的例证,欧阳修不知其出处,待苏东坡拜见时刻意问其出处,苏东坡答道,想当然耳。
大家听后也许一笑了之。
然而却没有细想背后,欧阳修改卷子时肯定没有大量参考书让他查出处的,但看到这个出处没有出处,便产生疑问,说明欧阳修对各类书籍的熟悉。那不亚于一个简化版的度娘。
正是这种可怕的死记硬背,辛弃疾才能在短短的《永遇乐》一词里夹了无数私货。
但帖经墨义仅是踏上东华门外的第一步,余下的还要有诗赋论策。不仅文章要写得好,立意还要对主考官的口胃,这才能高中。
因此才华是一部分,运气也是一部分。如嘉佑二年的科举,未来变法派的邓绾、吕惠卿、林希、曾布,文武双全的王韶、章惇,家曾巩,儒学大师张载、吕大钧、程颢,星光照亮千古的苏氏兄弟……等等,怎么轮也轮不到那个章衡,可怜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居然不知道这个章衡上在历史做过什么。
再比如泰山三先生之首的孙复,被人称为贯穿六经,却四次科举不得中,于是才隐居泰山教人子弟,再如另一个更有名气的大先生胡瑗,听说七岁善文,十五岁通五经,比王安石笔记的仲永可厉害多了,却七次应试不得中。
这就是运气……
但哀叹运气之前,自己必须得有本事在肚子里装满墨水。
王巨之所以有心科举,他前世就是一个学霸,何谓学霸,就是那种走上社会未必有用,但在考场却会如鱼得水的猛人。
不过他的学问与科学显然不同。
打一个比喻,一个是唱京剧的名角,那个难度更高,但马上去让他唱流行歌曲却未必能唱好。
同样也要有一个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不仅要自学,还要交流。
然而延州州学能学到什么?一百年都没有出一个进士!
况且他还有弟弟妹妹,在寨中用费很省的,进了城什么都要花钱,自己用什么来养活一家三口?
“谢过东翁的好意吧,我还要再学习几年……”
这不是推托的话。
如果考理解能力,那么自己自学起来会很快的。但不是如此啊,不但要理解,还要死记硬背。
如用“风之始也”作赋,不读过《毛诗》,知道怎么作?
读过毛诗正义并记住了,就知道“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之始,此风谓十五国风,风是诸侯政教也……正义曰:序以后妃乐得淑女,不淫其色,家人之细事耳,而编於《诗》首,用为歌乐,故於后妃德下即申明此意,言后妃之有美德,文王风化之始也。言文王行化,始於其妻,故用此为风教之始,所以风化天下之民,而使之皆正夫妇焉。”
那么根据这段注解,便能立意作论写赋了。
“那也好,若是……你能成,老夫会劝员外,你再用一些功,进了州学后,到时候保你中举人。”
不要以为延州教育落后,就容易中举人。
这玩意也象后世指标那样,看情况给名额的,毕竟每年国家要拿出一笔不菲的钱帛担负举子来京的路费以及基本花销。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给的举人名额就会多一点。若是教育落后地区,给的名额便很少。
象延州这种以备战为主,教育不是很重要的地区,每次解试只给几个名额。
并且为了防备西夏突然入侵,非是知州主持封院考试,一般多是通判、判官甚至录事参军这些副属官员主持解试考,因此有更多的徇私舞弊现象。
除非才情过人,让主考官不得不认同,一般贫困子弟很难考中举子。
就是才情过人,说不定主考官还没有那眼力赏识。
若是朱家相助,那么王巨便会有把握通过科举的第一关。但那样,朱家可能会拿出很多钱打通各个关节。
据传咸平二年一个叫任懿的举子花了三百两银子便从王钦若手中卖了一个进士,结果咸平五年此案还是曝光,虽然那一案大才子洪湛成了王钦若的替死鬼,但此案过后,封院制度更严格了,并且六十一年下来,进士更贵。若换在现在的行情,若是能用钱买到进士,那怕曝光,恐怕一万贯钱都买不到一个进士名额。即便是举人,没有千贯钱也休想拿下来。
但在延州,想走正路,真的很难很难,尽管是举子。
总之,朱家这次是想卖一个人情,你不受也得要受。
ps:范仲淹如何坑的,请看作品相关。加一更,求一下各位的收藏与推荐票。
钢钢钢
第十六章 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