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作者:午后方晴
第四?四章 私军(下)
王安石市易法最大的好处便是王韶开边了。《+乡+村+小+说+网手机阅读》
王巨又看着三位将领,道:“你们不觉得王韶很了不起吗?”
“是很了不起,十二万帐哪,”王君万道。
王巨无语了:“就是十二万帐?”
“还能有什么?”
这就是现在宋朝与吐蕃普遍的情况,吐蕃对宋朝不大排斥,宋朝对吐蕃也不大排斥,甚至许多人以为对方都是好朋友。
倒是苗授想了想说道:“这样一来,西夏人再也不能南下了,不对,还能南下。想阻住他们南下,必须拿下河州。”
“拿河洲干嘛?吐蕃人也不好惹的。”王君万立即反击道。
“河州现在是木征在掌控,但他只是掌控,真正属于他手下的人,还不及这个包顺多,如果包顺真有十二万帐的话。河州百姓对我朝不大排斥,拿下河州是可能的。只是想拿下湟州会很麻烦,离我朝太遥远,供给困难,哪里又是吐蕃的大本营。”
“但为什么拿下河洲?”
苗授也答不出来了,仅是阻挡西夏人南下吗?那么只要宋朝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洮河,西夏还能南下,但不容易了,或者说不值得了。
姚麟道:“实际王韶得到俞龙珂,也是运气。西夏逼得紧,虽然禹藏花麻倒向了西夏,然而西夏烧杀掳掠,导致没有投降西夏的秦州蕃人,反而易容易倒向我朝。”
也就是西夏不南下,宋朝反过来不易得到熙河地区,或者说俞龙珂了。
但不能怪这三将,他们在战略上本来就不及王韶,况且王韶那么多年在熙河地区游历。也不是游着玩的。
现在整个宋朝,对吐蕃未来战略的认识,除了王韶王巨外。其他人都不行!
苗授与姚麟能说出这些见解,算是很难得了。
不过湟州王巨暂时也不想。毕竟董毡乃是正统,颇得人心,只要董毡在,对湟州乘早死了心。
但王巨心中在构思着另一个战略,等他们说完了,问道:“若是得到河州,自渭州秦州河州对兰会二州发起攻击,那会是什么局面?”
“西夏危矣。不对,倾国大战。”王君万道。史上宋朝只拿下了兰州,但没有对会州动手,这有种种原因的。但真拿下了整个会州,那么河西走廊一下子全部切断,难不成从大沙漠上与河西走廊联系?如那样,西夏会拼命的。
然而在兰州会州拼命,比宋朝大军踏着沙漠戈壁盐碱地,前去灵州拼命肯定要强。
不过怎么做,王巨现在仍然想不清楚。只是随意问了一句:“若是他们拼命。还失去了兰州与会州,会形成什么局面?”
“西夏危矣。”姚麟道。
“错也,不是危矣。亡国了,”苗授道。宋朝真这么干,西夏肯定发动全国力量来拼,拼不下来,国内也空虚了,宋朝还不动手吗?
“然而我朝不动手,坐看西夏没有蚕食古渭城地区的蕃子,蕃子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会怎么做?”
“我有些明白了。”苗授道。现在吐蕃分裂,董毡能救一次。还能救两次?那样的话,西夏慢慢就将势力延伸到了洮州。宋朝危险来临了,他又说道:“这个王韶厉害。”
王巨心中一笑,心想,至少比你还要厉害一点。
“如此,朝廷岂不是要向河州用兵了?”苗授突然醒悟道。
“不大清楚,这要看情况,朝廷财政仍然缓不过来,那不会用兵,若是缓过来了,可能会用兵,”王巨含糊地说:“不过今天我说了,你们可以听一听,切莫对外泄露。”
“放心吧。”
“万一用兵,我到时候会推荐你们几人率领一些保捷营前去。其实你们说器甲,我也在考虑这个兵制。禁兵象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真的不堪重用了……”
王巨迟疑了一下,赵顼开始了淤田政策,就看能不能成功将禁兵转移出城外。开封北面就是黄河,但离开封城还有一段路。
能成功地转移出去,就能远离那个浮华的世界。然而就是转移了,能不能变好,依然是一个大问号,只能说禁兵家属可能负担会少一点。
这个同样没必要说的。
“朝廷于西北用兵,越来越倚仗蕃兵,蕃兵是强大,不过汉兵若不强,终非美事。虽然郑白渠这一带屯集的保捷军非是边民,民风也不及边民强悍,不过他们多少受到战乱的影响,而且与边民不同,实际朝廷陆续开始重视屯田,然而多是乡兵性质的弓箭手,用费虽省,终非建制。边区也有保捷,不过零散。这么多保捷军就聚集在这几百里方圆,无论集结,还是训练都比较方便。因此我对他们同样看重。”
“那个蔗糖会赚多少钱?”王君万担忧地问。
其实王巨也不用解释了,既然连骑兵都想到了,岂能不重视?
但问题现在又是器甲又是骑兵的,用费会更多。
就那个一个小玩意,能赚来这么多钱吗?
王巨说得含糊,这个时间说慢也慢,但只要朝廷同意了,钱帛又凑得差不多,说动手就动手,也就是说快,也很快的。
“那个比你们想的好。”
赵度先是骑马去四川看,看了后,又连人带马乘船去了两浙。
在他信中仍坚持认为遂宁的甘蔗最好。
这没办法,就象后世的中国产业,无论再好,也成了伪劣山寨的代言词,本国人都不相信了,外国人如何相信?
主要离得太远,王巨也不大清楚,来到在这世界,糖霜买过两三回,可甘蔗还一次没有吃到呢,如何评价?
但赵度说得比较客观,就算遂宁的甘蔗比较好。那么两浙的甘蔗不比广南的甘蔗差吧,广南制出来的蔗糖制品,都受到欢迎。为什么两浙的不行?
在信中他还反映了一个问题,不是大家所想的。遂宁甘蔗业萎缩,规模不小,川南许多地区甘蔗业同样可观,问题是有背景的发展起来了,没有背景的淘汰下去了。
只能说经过张顺王小波叛乱后,大多数耕地得到分配,巴蜀的兼并压力比陕西与中原的小。反映的问题很多,再比如朝廷对巴蜀征税比较困难。于是用帛代替粮食征税,结果导致当政绢价上涨,甚至巴蜀百姓将绢往朝廷运,那边因为缺绢,从荆南将绢往巴蜀倒调运。这岂不是严重浪费?
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决了,它的根本不在于货物上,而在于货币……当然,王巨现在不会对货币产生什么想法的,同样很麻烦的。
不过受地形影响,巴蜀甘蔗业却不及两浙。这个原因也就是市场。成都府一带人烟稠密,不过周边地区就不行了,往外运。运费又高。除了高价的糖霜。
但放在两浙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条大运河,想怎么运就怎么运,因此不仅是糖霜,还有一样东西,甘蔗汁,以及石蜜,用甘蔗汗做的蜜饯。
因此两浙甘蔗种植规模远胜于巴蜀,所以赵度建议。暂时放弃巴蜀,离得远。不易管理,运费高。成本高。那么由葛少华兼顾着广南的甘蔗,他在两浙负责两浙甘蔗。成本方式仍与木棉一样,由两浙官员用税赋垫付,内藏库收益上来后,再偿还给三司,这样还节约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反正这种合营后,王巨将六成收益交给了内藏库,也等于是内藏库产业了。
赵顼也同意了。
不过王巨接到信后,又回了一封信,刻意讲了一条,这个销路不仅是宋朝与宋朝周边的地区,还要将主意打到市舶司上,特别是杭州市舶司,有许多船只与倭国人高丽人打交道,而倭国那边似乎产银,因此可以与这些海商交易。
眼下不会担心销路,未来则要将销路扩大化了,这样才能提高利润,另外就是技术保密。泄露出去,商人赚钱了,那也只是赚钱了,能做什么?
所以这个蔗糖的利润不会小,不是延州几家商户在广南种的甘蔗,而是广南东路与两浙路所有的甘蔗,只要能收购两三成上来,产量也是惊人的。
并且又与烧酒不同,销路有限,口感还不大习惯,因此利润跟不上来。它开始时利润会是赅人的数字。
不过有一件事,王巨要进京说明。
那就是均输法,似乎这个均输法在大多数人反对下,等于没有执行,或者说执行了一部分,但这个棉花多半王安石要执行了,它不是百姓的产业,而是内藏库与三司产业,商人无权干涉。
那么蔗糖十之王安石也会让发运司经营,那肯定是不行的,说不定都能错过前几年暴利的好时光。
但这个具体的,王巨没必要说了。
“看吧,看来不久,我可能会进京城任职,若是财政宽裕,我会请求官家,先从三司透支一些款项,再从内藏库垫付,先将武器装备起来。铠甲,那要等于明年开春了。并且就是明年,也未必能将铠甲装备齐整。然而装备只是一部分,在华池时,我虽重视装备,但更重视的不是装备,而是训练。”
“子安,放心吧,这九十几营保捷军就交给我们了。”王君万道。
“子安,如果你来领军就好了,”姚麟说道。
他说的非是让王巨亲自掌军,还是边路知州,如果用兵,那就是四边路。蔡挺能力不容置疑,大顺城扁完了,到葫芦河又将西夏人扁了。但这一扁过后,西夏人对蔡挺也是死心塌地了。顶多小规模的冲突,因此与蔡挺无关。
用兵的必然是其他三路。郭逵是武将,但武将也未必可靠,葛怀敏不是武将吗?那个王韶似乎不错,但一仗未战,真打起来,天知道行不行呢?
至于李复圭,更没有人敢相信了。
兵悍将勇不行,还要主帅指挥有方,这才能建功立业。
庆历战争中,许多将士表现还是很出色的,但皆让主帅给坑死了。
实际司马光说王巨豢养私兵,这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养不起,王巨更不会产生那种心思。
他所做的一切,无非还是为了强军,即便买耕牛,还是为了强军,后方家人无忧,战斗力才能提高,岂不是强军?
但正是因为他所做的种种,以及传奇性的成长经历,使得许多将士对他产生了倚赖与崇拜、盲目的信任,比如新保捷军的器甲,看似很无理的要求,如今又似乎要实现了。
好象是无所不能似的,即便苗授,也产生了倚赖心思。
只要王巨不谋反,可以说这几十营保捷军,王巨登高一呼,至少八成将士会呼应。
没有养私兵,但等于是私兵,许多兵营都让王巨不经意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因此司马光说得也没有一点道理都没有,但他不懂,所以不能说得很清楚。甚至以后将兵法出来后,还要求将士一心呢,说了,又管什么用?
“我也想啦。”王巨道。
他也不知道自己这句话一语中的,能安排也安排了,王巨就等着朝廷的除命。
很快除命下来。
陕西营田使下掉了,但重加了两个官职。一个是天章阁待制。
当时朝廷下达这个授命时,范纯仁表示了反对。仅是郑白渠功劳不够,至于大顺城之战的功劳,那是功劳吗?未弹劾就是好事了!
想当初他老子混了多久,才捞了一个天章阁待制,因此范纯仁表示不服。
这时赵顼对范纯仁印象颇佳的,便说了一句:“卿若有王巨之功,朕会让你进两府。”
很奇怪的一句话,富弼立即不悦地说:“陛下,君无戏言,两府乃是国家政府,陛下不能用之开玩笑。”
赵顼正色道:“富卿言之有理也,不过范卿,你不知道内情,朕授王卿此职,与郑白渠关系不大,更非是大顺城之捷,乃是其他。具体的,你问曾相公吧。”
说变法,实际准确地说,从治平四年春天就拉开了帷幕,从减少科举名额就开始的,随后裁兵,二八分制,坊场河渡,木棉,这些功劳累加起来,不要说天章阁待制,若是年龄够的话,担任翰林学士也有资格了。
事实对于这个馆职官,王巨也同样坦然受之。
但下面的差官让王巨头痛了,可它却是让很多人都眼红的差官,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
第四?四章 私军(下)
第四?四章 私军(下)
王安石市易法最大的好处便是王韶开边了。《+乡+村+小+说+网手机阅读》
王巨又看着三位将领,道:“你们不觉得王韶很了不起吗?”
“是很了不起,十二万帐哪,”王君万道。
王巨无语了:“就是十二万帐?”
“还能有什么?”
这就是现在宋朝与吐蕃普遍的情况,吐蕃对宋朝不大排斥,宋朝对吐蕃也不大排斥,甚至许多人以为对方都是好朋友。
倒是苗授想了想说道:“这样一来,西夏人再也不能南下了,不对,还能南下。想阻住他们南下,必须拿下河州。”
“拿河洲干嘛?吐蕃人也不好惹的。”王君万立即反击道。
“河州现在是木征在掌控,但他只是掌控,真正属于他手下的人,还不及这个包顺多,如果包顺真有十二万帐的话。河州百姓对我朝不大排斥,拿下河州是可能的。只是想拿下湟州会很麻烦,离我朝太遥远,供给困难,哪里又是吐蕃的大本营。”
“但为什么拿下河洲?”
苗授也答不出来了,仅是阻挡西夏人南下吗?那么只要宋朝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洮河,西夏还能南下,但不容易了,或者说不值得了。
姚麟道:“实际王韶得到俞龙珂,也是运气。西夏逼得紧,虽然禹藏花麻倒向了西夏,然而西夏烧杀掳掠,导致没有投降西夏的秦州蕃人,反而易容易倒向我朝。”
也就是西夏不南下,宋朝反过来不易得到熙河地区,或者说俞龙珂了。
但不能怪这三将,他们在战略上本来就不及王韶,况且王韶那么多年在熙河地区游历。也不是游着玩的。
现在整个宋朝,对吐蕃未来战略的认识,除了王韶王巨外。其他人都不行!
苗授与姚麟能说出这些见解,算是很难得了。
不过湟州王巨暂时也不想。毕竟董毡乃是正统,颇得人心,只要董毡在,对湟州乘早死了心。
但王巨心中在构思着另一个战略,等他们说完了,问道:“若是得到河州,自渭州秦州河州对兰会二州发起攻击,那会是什么局面?”
“西夏危矣。不对,倾国大战。”王君万道。史上宋朝只拿下了兰州,但没有对会州动手,这有种种原因的。但真拿下了整个会州,那么河西走廊一下子全部切断,难不成从大沙漠上与河西走廊联系?如那样,西夏会拼命的。
然而在兰州会州拼命,比宋朝大军踏着沙漠戈壁盐碱地,前去灵州拼命肯定要强。
不过怎么做,王巨现在仍然想不清楚。只是随意问了一句:“若是他们拼命。还失去了兰州与会州,会形成什么局面?”
“西夏危矣。”姚麟道。
“错也,不是危矣。亡国了,”苗授道。宋朝真这么干,西夏肯定发动全国力量来拼,拼不下来,国内也空虚了,宋朝还不动手吗?
“然而我朝不动手,坐看西夏没有蚕食古渭城地区的蕃子,蕃子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会怎么做?”
“我有些明白了。”苗授道。现在吐蕃分裂,董毡能救一次。还能救两次?那样的话,西夏慢慢就将势力延伸到了洮州。宋朝危险来临了,他又说道:“这个王韶厉害。”
王巨心中一笑,心想,至少比你还要厉害一点。
“如此,朝廷岂不是要向河州用兵了?”苗授突然醒悟道。
“不大清楚,这要看情况,朝廷财政仍然缓不过来,那不会用兵,若是缓过来了,可能会用兵,”王巨含糊地说:“不过今天我说了,你们可以听一听,切莫对外泄露。”
“放心吧。”
“万一用兵,我到时候会推荐你们几人率领一些保捷营前去。其实你们说器甲,我也在考虑这个兵制。禁兵象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真的不堪重用了……”
王巨迟疑了一下,赵顼开始了淤田政策,就看能不能成功将禁兵转移出城外。开封北面就是黄河,但离开封城还有一段路。
能成功地转移出去,就能远离那个浮华的世界。然而就是转移了,能不能变好,依然是一个大问号,只能说禁兵家属可能负担会少一点。
这个同样没必要说的。
“朝廷于西北用兵,越来越倚仗蕃兵,蕃兵是强大,不过汉兵若不强,终非美事。虽然郑白渠这一带屯集的保捷军非是边民,民风也不及边民强悍,不过他们多少受到战乱的影响,而且与边民不同,实际朝廷陆续开始重视屯田,然而多是乡兵性质的弓箭手,用费虽省,终非建制。边区也有保捷,不过零散。这么多保捷军就聚集在这几百里方圆,无论集结,还是训练都比较方便。因此我对他们同样看重。”
“那个蔗糖会赚多少钱?”王君万担忧地问。
其实王巨也不用解释了,既然连骑兵都想到了,岂能不重视?
但问题现在又是器甲又是骑兵的,用费会更多。
就那个一个小玩意,能赚来这么多钱吗?
王巨说得含糊,这个时间说慢也慢,但只要朝廷同意了,钱帛又凑得差不多,说动手就动手,也就是说快,也很快的。
“那个比你们想的好。”
赵度先是骑马去四川看,看了后,又连人带马乘船去了两浙。
在他信中仍坚持认为遂宁的甘蔗最好。
这没办法,就象后世的中国产业,无论再好,也成了伪劣山寨的代言词,本国人都不相信了,外国人如何相信?
主要离得太远,王巨也不大清楚,来到在这世界,糖霜买过两三回,可甘蔗还一次没有吃到呢,如何评价?
但赵度说得比较客观,就算遂宁的甘蔗比较好。那么两浙的甘蔗不比广南的甘蔗差吧,广南制出来的蔗糖制品,都受到欢迎。为什么两浙的不行?
在信中他还反映了一个问题,不是大家所想的。遂宁甘蔗业萎缩,规模不小,川南许多地区甘蔗业同样可观,问题是有背景的发展起来了,没有背景的淘汰下去了。
只能说经过张顺王小波叛乱后,大多数耕地得到分配,巴蜀的兼并压力比陕西与中原的小。反映的问题很多,再比如朝廷对巴蜀征税比较困难。于是用帛代替粮食征税,结果导致当政绢价上涨,甚至巴蜀百姓将绢往朝廷运,那边因为缺绢,从荆南将绢往巴蜀倒调运。这岂不是严重浪费?
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决了,它的根本不在于货物上,而在于货币……当然,王巨现在不会对货币产生什么想法的,同样很麻烦的。
不过受地形影响,巴蜀甘蔗业却不及两浙。这个原因也就是市场。成都府一带人烟稠密,不过周边地区就不行了,往外运。运费又高。除了高价的糖霜。
但放在两浙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条大运河,想怎么运就怎么运,因此不仅是糖霜,还有一样东西,甘蔗汁,以及石蜜,用甘蔗汗做的蜜饯。
因此两浙甘蔗种植规模远胜于巴蜀,所以赵度建议。暂时放弃巴蜀,离得远。不易管理,运费高。成本高。那么由葛少华兼顾着广南的甘蔗,他在两浙负责两浙甘蔗。成本方式仍与木棉一样,由两浙官员用税赋垫付,内藏库收益上来后,再偿还给三司,这样还节约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反正这种合营后,王巨将六成收益交给了内藏库,也等于是内藏库产业了。
赵顼也同意了。
不过王巨接到信后,又回了一封信,刻意讲了一条,这个销路不仅是宋朝与宋朝周边的地区,还要将主意打到市舶司上,特别是杭州市舶司,有许多船只与倭国人高丽人打交道,而倭国那边似乎产银,因此可以与这些海商交易。
眼下不会担心销路,未来则要将销路扩大化了,这样才能提高利润,另外就是技术保密。泄露出去,商人赚钱了,那也只是赚钱了,能做什么?
所以这个蔗糖的利润不会小,不是延州几家商户在广南种的甘蔗,而是广南东路与两浙路所有的甘蔗,只要能收购两三成上来,产量也是惊人的。
并且又与烧酒不同,销路有限,口感还不大习惯,因此利润跟不上来。它开始时利润会是赅人的数字。
不过有一件事,王巨要进京说明。
那就是均输法,似乎这个均输法在大多数人反对下,等于没有执行,或者说执行了一部分,但这个棉花多半王安石要执行了,它不是百姓的产业,而是内藏库与三司产业,商人无权干涉。
那么蔗糖十之王安石也会让发运司经营,那肯定是不行的,说不定都能错过前几年暴利的好时光。
但这个具体的,王巨没必要说了。
“看吧,看来不久,我可能会进京城任职,若是财政宽裕,我会请求官家,先从三司透支一些款项,再从内藏库垫付,先将武器装备起来。铠甲,那要等于明年开春了。并且就是明年,也未必能将铠甲装备齐整。然而装备只是一部分,在华池时,我虽重视装备,但更重视的不是装备,而是训练。”
“子安,放心吧,这九十几营保捷军就交给我们了。”王君万道。
“子安,如果你来领军就好了,”姚麟说道。
他说的非是让王巨亲自掌军,还是边路知州,如果用兵,那就是四边路。蔡挺能力不容置疑,大顺城扁完了,到葫芦河又将西夏人扁了。但这一扁过后,西夏人对蔡挺也是死心塌地了。顶多小规模的冲突,因此与蔡挺无关。
用兵的必然是其他三路。郭逵是武将,但武将也未必可靠,葛怀敏不是武将吗?那个王韶似乎不错,但一仗未战,真打起来,天知道行不行呢?
至于李复圭,更没有人敢相信了。
兵悍将勇不行,还要主帅指挥有方,这才能建功立业。
庆历战争中,许多将士表现还是很出色的,但皆让主帅给坑死了。
实际司马光说王巨豢养私兵,这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养不起,王巨更不会产生那种心思。
他所做的一切,无非还是为了强军,即便买耕牛,还是为了强军,后方家人无忧,战斗力才能提高,岂不是强军?
但正是因为他所做的种种,以及传奇性的成长经历,使得许多将士对他产生了倚赖与崇拜、盲目的信任,比如新保捷军的器甲,看似很无理的要求,如今又似乎要实现了。
好象是无所不能似的,即便苗授,也产生了倚赖心思。
只要王巨不谋反,可以说这几十营保捷军,王巨登高一呼,至少八成将士会呼应。
没有养私兵,但等于是私兵,许多兵营都让王巨不经意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因此司马光说得也没有一点道理都没有,但他不懂,所以不能说得很清楚。甚至以后将兵法出来后,还要求将士一心呢,说了,又管什么用?
“我也想啦。”王巨道。
他也不知道自己这句话一语中的,能安排也安排了,王巨就等着朝廷的除命。
很快除命下来。
陕西营田使下掉了,但重加了两个官职。一个是天章阁待制。
当时朝廷下达这个授命时,范纯仁表示了反对。仅是郑白渠功劳不够,至于大顺城之战的功劳,那是功劳吗?未弹劾就是好事了!
想当初他老子混了多久,才捞了一个天章阁待制,因此范纯仁表示不服。
这时赵顼对范纯仁印象颇佳的,便说了一句:“卿若有王巨之功,朕会让你进两府。”
很奇怪的一句话,富弼立即不悦地说:“陛下,君无戏言,两府乃是国家政府,陛下不能用之开玩笑。”
赵顼正色道:“富卿言之有理也,不过范卿,你不知道内情,朕授王卿此职,与郑白渠关系不大,更非是大顺城之捷,乃是其他。具体的,你问曾相公吧。”
说变法,实际准确地说,从治平四年春天就拉开了帷幕,从减少科举名额就开始的,随后裁兵,二八分制,坊场河渡,木棉,这些功劳累加起来,不要说天章阁待制,若是年龄够的话,担任翰林学士也有资格了。
事实对于这个馆职官,王巨也同样坦然受之。
但下面的差官让王巨头痛了,可它却是让很多人都眼红的差官,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
第四?四章 私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