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作者:午后方晴
第560章 请功
在另一个时空,未来章楶下手更狠,他干掉的夏军只比这次多,不会比这次少。
对于西夏人来说,一旦折损了三十万兵马,那等于会引发空前危机了。于是辽国派使者将小梁氏毒死,疯狂的梁氏死了,西夏安定了。
但为什么辽国只派了一个使者过来便能将西夏的太后毒死?其实幕后是西夏权贵看不下去梁氏的疯狂,可他们是臣子,不好公开下手,因此派人去了辽国央请辽国出手,然后辽使过来,无人敢过来阻拦,让辽国使臣将梁氏嘴掰开,强行将毒药灌下。
辽国出手可能也是不想西夏灭亡,有西夏缓冲,对辽国同样也有利。
不过也未必,辽国现在这个皇帝乃是史上最大的宋粉,极其仰慕汉家文明,曾说过一句,愿来生为中国人。宁肯做宋朝的一个老百姓,都不愿做天下第一强国的皇帝……
所以毒死小梁氏后,辽国对西夏人说,速与宋朝和好吧,不要再打了。
梁氏一死,屡屡大败,国内困窘,于是西夏派使向宋朝低三下四的求和,西夏求和了,宋朝那么多热爱和平人士呢,况且皇宫又出了巫蛊案,那就议和吧。西夏终于喘过那口元气。
这段历史九成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不过可以借鉴。
当然还有些不同的,那时候西夏与宋朝打了很久,国家经济无比的困难,并且兰州等地也被宋朝占去,宋军久战,将士比现在更能打,因此西夏形势比现在更恶劣。
但其他的可以以此推理。
没有宋吉,大梁氏怎么办?
她九成是不会杀掉梁乙埋的,但也不是没有解救办法。面临着这场危机,她只有一个办法,主动让权。不让权她的地位就不稳定了。相信这点智慧梁氏还有的。
让权后,主和派大臣占据上风。至于梁氏本人,可能就化成了东晋那些太后,有其名份,无其实权。然而两国和平就可能真来到了。
这个结局。司马光等人肯定很喜欢的,但是王巨会不会喜欢?
如果真的和平到来了,那就和吧,然而那不是和平,而是给西夏恢复元气的机会。而且北宋也快进入倒计时了……
因此得让梁氏主要掌政。继续疯,那么一次次地抽打着宋朝的脸,国内才能支持对西夏用兵。
王巨放下情报,对王紫川说道:“你去萌门三岔对赵普与郭成将军传令,让他们拣出一些精骑,向青岗峡、折羌会、萌井、乐山方向移动,装作打探地形的样子,但切记,如遇到敌人拦截,切不可与之纠缠。”
这才是真正的故弄玄虚。
马上几万保捷军也要撤退了。董毡与仁多零丁之战不会持续太久了,董毡好处弄到不好少,仁多零丁又不大好啃,看到西夏援兵到达后,顶多僵持一段时间,董毡便会撤回湟州。
那么西夏如果再次集结军队,自己手中的兵力在减少,而且战线拉得又长,有的将士得看押战俘,有的将士甚至亲自劳动。还有的将士维护秩序。到时候不仅青盐会无法运回去,甚至连修建堡砦都不能进行。
这是王巨一直担心的,而且梁氏很疯狂的。
再说往后去,春天同样也正式来到庆州。那么军中的蕃人与强人、自发参加的民兵,有地耕种的缘边弓箭手与保捷,同样一起要送回去。那么兵力会越来越少。
当然,危机也没有那么重,董毡入侵后,西夏必分兵驻守河西。况且还有一个蔡挺也不是好惹的,可惜赵卨与韩绛撕逼,否则他现在进攻土门,西夏还不得不分兵于北横山,那样王巨压力就会轻松许多了。
所以王巨有了这个安排。
不能向北活动,赵卨连土门都不进攻,那可能与王巨合伙图谋西夏的洪州?
因此向西活动,做出对兜岭感兴趣的样子,只要大批游骑不断地出现,必会让西夏人产生一种错觉,王巨将会与蔡挺继续联手,趁着大胜之势,拿下兜岭,正好与王巨夺下的这段横山相联,若那样,宋朝不仅得到萧关以南肥沃的萧川,而且对西夏将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只要这个错觉产生了,西夏必然派重兵驻扎于赏移口、清边军与天都山一带。
然而现在西夏兵力剩得不多,那么这次危机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王巨又说道:“传完令后,你再回庆州,对章通判说,让他在后方紧急搜集榔头、铁锄、大铁锤,以便加快采盐速度。同时也让后方的百姓参与进来吧,不过为了防止拥挤,从后方运来一些石灰,撒于路中间,来回各于石灰线的右侧行走,以免堵塞。”
盐在盐州不值钱,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得迅速运回后方。
王紫川立即骑马下去。
王巨则看着东方,心想,他写的奏报与战功名册,大约也到了京城吧。
不仅前方让他担心,后方也让他担着心。
…………
其实是败得太多,宋朝人对宋朝军队就象后来天朝对国足一样,那怕亚洲杯能出个线,个个就喜得不行。
实际这几年宋军已呈上升之势,就是许多砖家一再攻击的罗兀城,可事实是夏军的伤亡远超过了宋朝,无论这个时空,还是另一个时空,虽然罗兀城之战给陕西与部分河东路百姓带来了压力,不过罗兀城哪里同样生生打成了焦土。
这是无奈之策,在宋军战力不占据绝对优势下,只能互拼血值!即便王巨也是如此,只是王巨付出一两成血值,就能换回十成西夏的血值。比较上算罢了。
至于民生,又想打仗又想顾及民生,那可能?或者买安,关健西夏买不了安!这才是关健。
但是这样的大捷,自宋朝开国以来,却是罕有过的。
而且这一战,王巨利用了一些物事,那个滑板也就算了,宋朝有饱读诗书的人,包括欧阳修听说了后。也想起了自己修新唐书时的记载。
烟花用了一回,并且还真管用了,不过它只能用一回,主要还是用来赚钱的。而且多了一项产业,就可以多养活很多人,当然,这个道理,在宋朝能明白的人很少。
主要还是那个千里眼与飞天。无论滑翔飞天,还是登气球飞天,在这时代都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并且也传扬出去了,这三样物事,使是这一战披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于是迅速在民间迅速流传。
神奇的大捷,消息传开,传到哪一处,哪一处便有人放起鞭炮。
至于朝堂,也非是王巨所想的那么黑暗。可能有一些极不喜欢王巨的人,心思复杂。但大多数中立派,还是很赞成的,至少是大胜了,比大败强吧。
虽然王巨也动用了附近各小路的兵力,也不过是就近动用,还不是全部动用。兵力悬差到一比三,却胜得如此畅快淋漓,还能不满足吗?
因此几个大佬当中,王安石、王珪是赞扬态度的。吴充略有些赞扬,冯京与文彦博默不作声。
此时这些人正在延和殿,看着王巨写的奏疏,以及这些立功名册。
这一战宋军伤亡同样惨重。包括重伤者在内,伤亡者达到了两万九千多人,轻伤的不算。包括王巨带来的八十六营保捷,整整四万三千人,现在却不足四万人了。
不过没有人在这上面纠缠,至少现在不会有人在上面做文章。因为敌人伤亡数量更大。王巨报上来能准确核实的数字是十九万四千余人,而非是韩绛所写的二十万人。这个战功当中还包括镇压的环州叛乱的蕃人,以及极少数横山反抗的各族百姓。真正的夏军,抓俘与击毙的数字只有十八万来人,并且这个还包括盐州的战绩。
但王巨也写了,可能西夏实际伤亡数字比这个还要高两万,比如诸砦防御战时,那个伤亡便无法统计,还有一些逃兵逃到各山林死掉了,也无法统计。
无法核实,王巨便不会向朝廷报功。
这个大伙也相信,包括他在知华池县时,所报战功,宁愿缩小一点,也不愿意夸大,以求准确。
况且这一战战功足矣了,少了这两万数量也无所谓。然而这个数字当中,有多少战俘,王巨一个字都没有写。但大家都懂的……
但这个请功名册,却很有意思。
功劳最大的是章楶,王巨还刻意说明了原因,一半谋划之功,他在宁州迷惑敌人,几乎全是章楶在指挥,现在王巨带着大军去了盐州,又是章楶在后方负责后勤,以及返回百姓的安置,庆州的政务,因此在这一战中,章楶几乎在扮演着张良与萧何两人的角色。
其次无疑是王君万。
这一战中他表现太亮眼了。
第三则是赵忠,也就是李三狗,于柔远寨生生与十万夏军血战了十几天,生生将梁乙埋拖在哪里。否则换在华池川,可能延庆川,最后会战难度无疑会提高了数倍。
次之高敏,不仅有安疆堡战功,而且筑起了冰堡,并且在那么劳累的情况下,面对着数倍敌军,还将其守住了。正是这道大门关上,才使得战场局面变得有利起来。
然后是魏庆宗,死者为大。
接下来是大家想不到的,非是其他诸将,而是燕达,如果不是燕达,休想将仁多零丁主力军队拖在淮安镇城下,若不是这一拖,宋军局面将会变得很糟糕,尽管燕达在会战前几乎没有与夏军交战过。
接下来才是窦舜卿、高永能、刘昌祚、苗授、姚麟、刘阒、周永清、林广、刘绍能、种谊、种古、赵普、杨文广、姚兕。
看到姚兕排得这么靠后,这些重臣同样不大理解。
王巨在奏报里未说多少,可是韩绛写得详细哪。
其实这是王巨对姚兕那些发善心的冷处理,将功折错了。在姚兕后面则是秦渤、郭庆、杨培、顾永平、景思立、赵余庆、姚雄、曲珍、赵隆、郭成、归娘浪埋、李克忠、狄咏。
姚雄、曲珍与赵隆排得有些委屈,但他们岁数太小了,又非是主将之身份,这样排也能说得过去。杨文广、和斌、郭成来得晚,景思立打完了立即返回保安军,因此也排得略靠后。但放在庆州战役,这样评功也算是公平。
李克忠也冷处理了,后面整个会战几乎与他无关。
狄咏后来醒悟,配合着章楶做了不少事,王巨心软了软,也替他请了功,但将他放在诸将最后面。
除了这些主将外,还有三十几个表现出色的副将与指使,王巨也刻意挑出来,替他们请了战功。
余下的三军将士,则是由各自的主将评价战功。
其实这份排名,甚至可以说它就能成为以后朝廷用将的一个重要参考,毕竟整个陕西路能打的一半将领就在这个名单上了。
另外朝廷也要根据这个名册升官、奖励、抚恤。
至于如何奖励,如何抚恤,还有那些将领升官,这个就与王巨无关了。
而且这么长的名单核实下去,也会花很长时间的。
不过这个名册上少了两个重要人物。
一是韩绛,韩绛是以首相下去主持陕西局面的,王巨没资格替他排名。
二就是他本人,是功是过,让朝中大佬发话吧。
不过他与韩绛没有排进去,却让很多人歪想了。
这个现在全部放在一边,大家只是看着王巨奏报上的另外几句话,也就是王巨所说的三个选择。
这一刻,赵顼呼着粗气。
王巨说灭夏乃是上策啊,也就是现在最好的选择,是灭掉西夏!这能不让赵顼想入非非?
第560章 请功
第560章 请功
在另一个时空,未来章楶下手更狠,他干掉的夏军只比这次多,不会比这次少。
对于西夏人来说,一旦折损了三十万兵马,那等于会引发空前危机了。于是辽国派使者将小梁氏毒死,疯狂的梁氏死了,西夏安定了。
但为什么辽国只派了一个使者过来便能将西夏的太后毒死?其实幕后是西夏权贵看不下去梁氏的疯狂,可他们是臣子,不好公开下手,因此派人去了辽国央请辽国出手,然后辽使过来,无人敢过来阻拦,让辽国使臣将梁氏嘴掰开,强行将毒药灌下。
辽国出手可能也是不想西夏灭亡,有西夏缓冲,对辽国同样也有利。
不过也未必,辽国现在这个皇帝乃是史上最大的宋粉,极其仰慕汉家文明,曾说过一句,愿来生为中国人。宁肯做宋朝的一个老百姓,都不愿做天下第一强国的皇帝……
所以毒死小梁氏后,辽国对西夏人说,速与宋朝和好吧,不要再打了。
梁氏一死,屡屡大败,国内困窘,于是西夏派使向宋朝低三下四的求和,西夏求和了,宋朝那么多热爱和平人士呢,况且皇宫又出了巫蛊案,那就议和吧。西夏终于喘过那口元气。
这段历史九成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不过可以借鉴。
当然还有些不同的,那时候西夏与宋朝打了很久,国家经济无比的困难,并且兰州等地也被宋朝占去,宋军久战,将士比现在更能打,因此西夏形势比现在更恶劣。
但其他的可以以此推理。
没有宋吉,大梁氏怎么办?
她九成是不会杀掉梁乙埋的,但也不是没有解救办法。面临着这场危机,她只有一个办法,主动让权。不让权她的地位就不稳定了。相信这点智慧梁氏还有的。
让权后,主和派大臣占据上风。至于梁氏本人,可能就化成了东晋那些太后,有其名份,无其实权。然而两国和平就可能真来到了。
这个结局。司马光等人肯定很喜欢的,但是王巨会不会喜欢?
如果真的和平到来了,那就和吧,然而那不是和平,而是给西夏恢复元气的机会。而且北宋也快进入倒计时了……
因此得让梁氏主要掌政。继续疯,那么一次次地抽打着宋朝的脸,国内才能支持对西夏用兵。
王巨放下情报,对王紫川说道:“你去萌门三岔对赵普与郭成将军传令,让他们拣出一些精骑,向青岗峡、折羌会、萌井、乐山方向移动,装作打探地形的样子,但切记,如遇到敌人拦截,切不可与之纠缠。”
这才是真正的故弄玄虚。
马上几万保捷军也要撤退了。董毡与仁多零丁之战不会持续太久了,董毡好处弄到不好少,仁多零丁又不大好啃,看到西夏援兵到达后,顶多僵持一段时间,董毡便会撤回湟州。
那么西夏如果再次集结军队,自己手中的兵力在减少,而且战线拉得又长,有的将士得看押战俘,有的将士甚至亲自劳动。还有的将士维护秩序。到时候不仅青盐会无法运回去,甚至连修建堡砦都不能进行。
这是王巨一直担心的,而且梁氏很疯狂的。
再说往后去,春天同样也正式来到庆州。那么军中的蕃人与强人、自发参加的民兵,有地耕种的缘边弓箭手与保捷,同样一起要送回去。那么兵力会越来越少。
当然,危机也没有那么重,董毡入侵后,西夏必分兵驻守河西。况且还有一个蔡挺也不是好惹的,可惜赵卨与韩绛撕逼,否则他现在进攻土门,西夏还不得不分兵于北横山,那样王巨压力就会轻松许多了。
所以王巨有了这个安排。
不能向北活动,赵卨连土门都不进攻,那可能与王巨合伙图谋西夏的洪州?
因此向西活动,做出对兜岭感兴趣的样子,只要大批游骑不断地出现,必会让西夏人产生一种错觉,王巨将会与蔡挺继续联手,趁着大胜之势,拿下兜岭,正好与王巨夺下的这段横山相联,若那样,宋朝不仅得到萧关以南肥沃的萧川,而且对西夏将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只要这个错觉产生了,西夏必然派重兵驻扎于赏移口、清边军与天都山一带。
然而现在西夏兵力剩得不多,那么这次危机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王巨又说道:“传完令后,你再回庆州,对章通判说,让他在后方紧急搜集榔头、铁锄、大铁锤,以便加快采盐速度。同时也让后方的百姓参与进来吧,不过为了防止拥挤,从后方运来一些石灰,撒于路中间,来回各于石灰线的右侧行走,以免堵塞。”
盐在盐州不值钱,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得迅速运回后方。
王紫川立即骑马下去。
王巨则看着东方,心想,他写的奏报与战功名册,大约也到了京城吧。
不仅前方让他担心,后方也让他担着心。
…………
其实是败得太多,宋朝人对宋朝军队就象后来天朝对国足一样,那怕亚洲杯能出个线,个个就喜得不行。
实际这几年宋军已呈上升之势,就是许多砖家一再攻击的罗兀城,可事实是夏军的伤亡远超过了宋朝,无论这个时空,还是另一个时空,虽然罗兀城之战给陕西与部分河东路百姓带来了压力,不过罗兀城哪里同样生生打成了焦土。
这是无奈之策,在宋军战力不占据绝对优势下,只能互拼血值!即便王巨也是如此,只是王巨付出一两成血值,就能换回十成西夏的血值。比较上算罢了。
至于民生,又想打仗又想顾及民生,那可能?或者买安,关健西夏买不了安!这才是关健。
但是这样的大捷,自宋朝开国以来,却是罕有过的。
而且这一战,王巨利用了一些物事,那个滑板也就算了,宋朝有饱读诗书的人,包括欧阳修听说了后。也想起了自己修新唐书时的记载。
烟花用了一回,并且还真管用了,不过它只能用一回,主要还是用来赚钱的。而且多了一项产业,就可以多养活很多人,当然,这个道理,在宋朝能明白的人很少。
主要还是那个千里眼与飞天。无论滑翔飞天,还是登气球飞天,在这时代都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并且也传扬出去了,这三样物事,使是这一战披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于是迅速在民间迅速流传。
神奇的大捷,消息传开,传到哪一处,哪一处便有人放起鞭炮。
至于朝堂,也非是王巨所想的那么黑暗。可能有一些极不喜欢王巨的人,心思复杂。但大多数中立派,还是很赞成的,至少是大胜了,比大败强吧。
虽然王巨也动用了附近各小路的兵力,也不过是就近动用,还不是全部动用。兵力悬差到一比三,却胜得如此畅快淋漓,还能不满足吗?
因此几个大佬当中,王安石、王珪是赞扬态度的。吴充略有些赞扬,冯京与文彦博默不作声。
此时这些人正在延和殿,看着王巨写的奏疏,以及这些立功名册。
这一战宋军伤亡同样惨重。包括重伤者在内,伤亡者达到了两万九千多人,轻伤的不算。包括王巨带来的八十六营保捷,整整四万三千人,现在却不足四万人了。
不过没有人在这上面纠缠,至少现在不会有人在上面做文章。因为敌人伤亡数量更大。王巨报上来能准确核实的数字是十九万四千余人,而非是韩绛所写的二十万人。这个战功当中还包括镇压的环州叛乱的蕃人,以及极少数横山反抗的各族百姓。真正的夏军,抓俘与击毙的数字只有十八万来人,并且这个还包括盐州的战绩。
但王巨也写了,可能西夏实际伤亡数字比这个还要高两万,比如诸砦防御战时,那个伤亡便无法统计,还有一些逃兵逃到各山林死掉了,也无法统计。
无法核实,王巨便不会向朝廷报功。
这个大伙也相信,包括他在知华池县时,所报战功,宁愿缩小一点,也不愿意夸大,以求准确。
况且这一战战功足矣了,少了这两万数量也无所谓。然而这个数字当中,有多少战俘,王巨一个字都没有写。但大家都懂的……
但这个请功名册,却很有意思。
功劳最大的是章楶,王巨还刻意说明了原因,一半谋划之功,他在宁州迷惑敌人,几乎全是章楶在指挥,现在王巨带着大军去了盐州,又是章楶在后方负责后勤,以及返回百姓的安置,庆州的政务,因此在这一战中,章楶几乎在扮演着张良与萧何两人的角色。
其次无疑是王君万。
这一战中他表现太亮眼了。
第三则是赵忠,也就是李三狗,于柔远寨生生与十万夏军血战了十几天,生生将梁乙埋拖在哪里。否则换在华池川,可能延庆川,最后会战难度无疑会提高了数倍。
次之高敏,不仅有安疆堡战功,而且筑起了冰堡,并且在那么劳累的情况下,面对着数倍敌军,还将其守住了。正是这道大门关上,才使得战场局面变得有利起来。
然后是魏庆宗,死者为大。
接下来是大家想不到的,非是其他诸将,而是燕达,如果不是燕达,休想将仁多零丁主力军队拖在淮安镇城下,若不是这一拖,宋军局面将会变得很糟糕,尽管燕达在会战前几乎没有与夏军交战过。
接下来才是窦舜卿、高永能、刘昌祚、苗授、姚麟、刘阒、周永清、林广、刘绍能、种谊、种古、赵普、杨文广、姚兕。
看到姚兕排得这么靠后,这些重臣同样不大理解。
王巨在奏报里未说多少,可是韩绛写得详细哪。
其实这是王巨对姚兕那些发善心的冷处理,将功折错了。在姚兕后面则是秦渤、郭庆、杨培、顾永平、景思立、赵余庆、姚雄、曲珍、赵隆、郭成、归娘浪埋、李克忠、狄咏。
姚雄、曲珍与赵隆排得有些委屈,但他们岁数太小了,又非是主将之身份,这样排也能说得过去。杨文广、和斌、郭成来得晚,景思立打完了立即返回保安军,因此也排得略靠后。但放在庆州战役,这样评功也算是公平。
李克忠也冷处理了,后面整个会战几乎与他无关。
狄咏后来醒悟,配合着章楶做了不少事,王巨心软了软,也替他请了功,但将他放在诸将最后面。
除了这些主将外,还有三十几个表现出色的副将与指使,王巨也刻意挑出来,替他们请了战功。
余下的三军将士,则是由各自的主将评价战功。
其实这份排名,甚至可以说它就能成为以后朝廷用将的一个重要参考,毕竟整个陕西路能打的一半将领就在这个名单上了。
另外朝廷也要根据这个名册升官、奖励、抚恤。
至于如何奖励,如何抚恤,还有那些将领升官,这个就与王巨无关了。
而且这么长的名单核实下去,也会花很长时间的。
不过这个名册上少了两个重要人物。
一是韩绛,韩绛是以首相下去主持陕西局面的,王巨没资格替他排名。
二就是他本人,是功是过,让朝中大佬发话吧。
不过他与韩绛没有排进去,却让很多人歪想了。
这个现在全部放在一边,大家只是看着王巨奏报上的另外几句话,也就是王巨所说的三个选择。
这一刻,赵顼呼着粗气。
王巨说灭夏乃是上策啊,也就是现在最好的选择,是灭掉西夏!这能不让赵顼想入非非?
第560章 请功